群众满意度考核范文

时间:2023-12-02 09:13:03

群众满意度考核

群众满意度考核篇1

在干部考评体系的建立上,中央此次释放出了哪些信号?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原有的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和管理监督的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推进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释放出了五个重要信号:

一是提出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原则,即“四个坚持”。坚持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易行。以德为先,群众公认,简便易行,体现了考核评价原则的创新。

二是提出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内容,强调了“两个更”。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两个更”是对那些不计经济成本、社会成本、资源环境成本和民生成本,热衷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官员的当头棒喝,使他们认识到,考核评价不再只看经济建设成果、经济总量的增长,还要看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城市的发展,还要看农村的进步;既要看硬环境的改善,还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还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是提出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方式,明确了“基础”和“重点”。坚持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合理安排,相互补充,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四种考核方式的结合,就是要建立起干部动态考核机制,将使考核结果更客观公正、符合实际。特别是把干部的升迁、奖惩与平时和关键时候的表现相挂钩。这将促使干部脚踏实地工作,少做或不做表面文章,真正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同时也有利于上级领导部门及时掌握干部的动态发展情况,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和公信度。

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中,过去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经常性考核制度不健全,存在“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的现象,考核结果用于选拔任用多、用于日常管理少。针对这一现象,中央这次提出改进考核方式,一方面是对经常性考核进行强化,加强对干部一贯表现的跟踪了解,建立起干部动态考核机制;另一方面,是更有利于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的日常管理中,使干部的奖惩、培训、交流等工作更有针对性。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四公开”?

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的公开,我理解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是有利于群众知情。群众只有了解对干部考什么、怎么考,才能充分行使自己的参与权、监督权,我们的考核民主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民主的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第二是有利于引导干部。考什么、怎么考,相当于告诉干部我们用什么尺子来衡量你,体现的是干部应有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准别,体现的是干部建功立业的方向,是在确立一个标准、体现一种政策、折射一种作风、树立一种形象,以此来教育和引导干部更好地把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真正在工作中回答好、实践好“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

群众满意度怎么科学量化,怎样进一步加大分量?

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干部干得好不好,由群众来评判,这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民意调查结果是群众满意度科学量化的主要方式。实践中,不少地方根据贴近群众的直接感受和现实要求的原则,选取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关注度高、感受度强的民意调查内容,设置具体、形象、直观的民意调查项目,突出民生保障与社会和谐、干部形象与作风状况等内容,让群众看得懂、评得准,取得了良好效果。

下一步,随着民意调查结果有效性、真实性的提高,可以考虑将民意调查中的“满意率”作为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满意率低的干部,要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直至问责处理。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干部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在干部考核评价中,要使群众满意度科学量化,并进一步扩大民意的分量,必须构建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

一是政务要公开,被测评干部要通过媒体或一定方式向社会做出“目标承诺,责任公示”,以接受公众监督和评价。

二是参与测评的“群众”要真正是民意代表,要有更多的基层群众参加,不能仅限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

三是测评途径应多样化,不能仅限于会议调查,还要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社区意见征询等多种形式进行,甚至还可以就某些项目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测评。

四是科学设计调查内容,应贴近民生,突出群众关心的事情,如收入增加情况,住房、子女上学、看病是否有所保障,社会治安状况,就业状况,环境治理状况,总体生活水平提高状况,干部作风和廉洁状况等。

五是合理确定调查内容的分值权重,应从最贴近民生的事项,从高到低依次确定调查内容的分值,尽量量化,减少定性的、主观性的分值,从而使调查结果客观公正。

构建科学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不仅能够使测评科学量化,扩大民意的分量,而且能够通过调查结果反馈,建立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促使政府改进工作,促使干部改进作风,增强民众对政府的政治信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群众满意度考核篇2

市在干部年度考核工作中,针对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的窗口单位干部,引入服务对象评价机制,把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专项考核指标,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的方式,把考核权交给服务对象、交给社会,实现了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提高了年度考核的群众公认度,进一步增强了全市窗口单位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

一是明确界定评价范围。将纳入服务对象评价范围的对象确定为直接面向群众服务、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群众对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作风等方面表现情况比较了解的窗口单位和负责具体相关业务的干部。如: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公安局出入境服务大厅、市就业服务中心、各镇(街道)为民服务室等。

二是科学设置评价指标。根据窗口单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特点,重点围绕四个方面设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即评价对象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廉洁自律方面的表现情况。根据上述指标,将总体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设置统一的评价征求意见表,向服务对象发放,“满意”的参考标准为:热情服务、依法行政、高效服务、廉洁服务。基本符合上述标准的,可评价为“基本满意”。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条标准或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可评价为“不满意”。

三是灵活采取评价方式。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评价。从到窗口单位办事的群众情况登记簿中,随机抽取部分服务对象作为评价人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掌握了解服务对象对窗口单位干部的评价情况。通过行政效能投诉热线、市长公开电话等渠道了解情况。与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市电话办及各类新闻媒体单位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沟通机制,及时掌握了解群众对窗口单位服务情况的“满意率”、“投诉率”及“回复满意率”等相关情况。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馈情况。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定期不定期到窗口单位进行视察的方式,履行监督职责,了解窗口单位干部的表现情况,对窗口单位的服务作出评价,并通过一定形式向考核部门反馈。通过“行风评议”集中活动听取意见建议。结合每年组织的“行风评议”集中活动,在面上了解社会各界对部门、单位工作意见建议基础上,及时掌握群众对窗口单位干部服务的评价意见。

四是综合运用评价结果。将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社会各界对窗口单位干部的评价结果折合成分数,计入干部个人年度考核得分,直接与考核结果挂钩,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凡在作风建设、廉洁勤政、组织纪律和依法行政等方面出现问题,被群众举报或被媒体曝光,经调查属实的,除扣除相应分数外,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对群众反映较差、评价征求意见满意和基本满意票达不到三分之二的干部,根据具体情形和情节,分别采取提醒谈话、通报批评、扣发奖金、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待岗、降职、辞退等措施;构成违纪的,依法追究纪律责任。对考核优秀者,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提拔重用时予以优先考虑。

群众满意度考核篇3

人民生活指标被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不仅在广东,在全国也属首次,很吸引人的眼球。人民生活水平是提高、降低,还是原地踏步,群众有着切身感受,最有发言权。让公众评判生活水平咋样,最具公正性,也能促进这项指标落到实处,如果缺少群众满意度考核,人民生活指标很可能被“架空”。

干部政绩考核是一个复杂系统。笔者发现不少地方对政府和官员工作的考评,大都偏重于经济指标。经济建设当然是政府主要工作,但轻视民生指标显然有违以人为本。不重视民生的领导,即使抓经济建设成绩斐然,也不能算是好领导。而广东此次推出的考核办法,经济指标仅占三成,人民生活指标成为四大体系之一,占有近30%权重,凸显的是民生为重。这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彰显民生至上的干部考评体系,值得各地借鉴。

一个好的考评机制要“考”出令群众满意的结果,还需要在内容和方法上细化。笔者以为有三个问题尚需加以研究和完善。首先,指标内容要充实、细化。网上公布的指标体系,人民生活指标主要包括失业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食品和药品安全指数四大项。我觉得还应增加物价上涨指数、城镇低收入人群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保障情况、农民工子女入学率等考核内容。

其次,指标数据计算要细化、分层次。譬如不能只算一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需要更多关注平均数以下的低收入群众,看看他们生活水平是否真的提高。平均数提高不代表每个家庭、每一个人收入都提高,只有当每家每户经济收入都增长,且超过物价上涨,才真正说明人民生活指标完成得好。

群众满意度考核篇4

一、调整方案,深入开展联村联户心连心工作

根据全区棚改、后进村改造、联片整治和扶贫工作等情况,对部门单位联系走访的200多个村居进行了全面调整,进一步加大薄弱村居的包帮力度。根据近年来社区走访情况和满意度测评形势,会同街道园区对居改社、新形成社区、平房等情况进行摸排,重新对部门单位联系走访的40个社区进行了调整,做到联系走访居民全覆盖。根据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增减情况,并参考区级领导联系基层分工安排,对联系的116家企业进行了调整完善,确保与企业保持常态化联系, 持续深化联村联户心连心工作。

二、突出重点,适时组织开展满意度大走访活动

与省民调中心加强沟通对接,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和福山文化特点精心准备发放物品和民生工作宣传材料,根据城乡居民评价的最新时间方式,适时组织全区120多个联系单位开展两次集中走访,做好各镇街园、村居(社区)与联系部门单位的沟通衔接,就联系走访的范围和目标要求进行细化,逐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共为群众发放物品和宣传材料18万份,进一步与群众建立密切关系和良好感情。

三、活化形式,加强社区和企业的联系走访工作

加强各联系单位与社区、企业的常态化联系,组织部门单位在联系的社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紧贴群众实际需求,共开展健康讲座、文体娱乐、帮扶劳动等活动100余件次,激发起全区广大干部职工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走访居民的模式深入与企业沟通交流,积极宣传我区发展成果和良好营商环境,征求企业的意见建议,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督导企业将满意度测评等有关事宜通过各种渠道、方式传达给员工,赢取广大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健全机制,提高群众反映问题处置办结效率

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根据全市统一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网络的要求,对各种热线进行整合,积极做好热线整合后市12345群众诉求的受理和反馈工作。健全问题解决的“闭路循环”模式,研究开发可多级联动、资源共享和具有模块扩展功能的新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群众诉求受理、督办和反馈等工作流程,健全群众反映问题的快速协调对接机制,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截至目前,已受理政务类诉求4421件,办结率99.95%,满意率97%。

五、突出实效,切实加大为民办实事项目力度

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全区各部门单位为所联系的村居至少筛选确定2项、社区至少确定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制定具体推进计划和工作措施,避免出现上报建设数额与实际投入不符、将镇街园建设工程视为自己的实事项目以及拿以往的建设事项冒顶等情况。与此同时,及时公开公示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情况,不断加强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截至目前,全区已完工或开工建设为民办实事项目600余件次,广泛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六、宣传引导,营造关心群众的浓厚舆论氛围

引导各相关部门单位充分利用电视专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我区各项惠民政策,充分发挥好心连心短信直通车的直通渠道,及时交通管制提醒、防骗知识宣讲、开展健康查体等便民信息90多万条,在《今日福山》开设群众满意度专刊,集中宣传我区各项工作举措和民生工作成效。根据城乡居民评价内容,组织相关牵头部门单位开展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集中整改落实等活动,共拨打群众电话9861人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783条,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七、加强督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通过召开督导组会议、组织现场督查等方式加大对社会管理各项工作的调度督查力度,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开展。采取实地考察和委托第三方电话回访相结合等方式,加大对干部走访、感情辐射等工作的抽查考核力度,确保物品发放和宣传到位,探索实行大走访活动社区和联系走访单位捆绑式考核,促进镇街、社区与部门单位之间的配合联动。对群众诉求受理解决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每季度形成督查通报,确保群众诉求解决到位。

纵观全年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个别单位对大走访等工作存在懈怠和敷衍现象,联系走访群众覆盖率不高,感情辐射达不到标准,只知道领取物品发放给群众,不能有效深入地宣传引导群众,没有与群众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导致群众对城乡居民评价工作了解不足、支持度不高。

二是部分部门单位对民生工作宣传力度不够,一些惠民政策宣传报道相对滞后,不能够针对群众不同时期需求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广泛有效的宣传报道,群众对一些政务信息点击率不高,营造让群众满意的氛围不够浓厚。

三是对照满意度测评内容,我区与其他县市区相比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群众对基础教育质量、交通违章处罚、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反映比较突出,问题处置不够及时、解决力度不够,缺乏避免问题重复出现的长效机制和推进问题快速解决的综合协调机制。

2019年,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宗旨,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优化深化心连心工作。根据全区联片整治、扶贫以及机构改革等情况,对单位联村进行调整,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其次根据近年来社区走访情况,会同街道园区对新建成小区、社区平房、公寓楼等情况进行摸排调研,对单位联系社区走访范围进行调整,做到联系走访居民全覆盖、无遗漏。

二是精心组织开展满意度大走访活动。契合群众需求并立足福山文化特点准备发放物品和民生工作宣传材料,根据城乡居民评价的时间节点,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开展大走访活动。探索实行大走访活动社区和联系走访单位捆绑式考核,结果纳入对镇街和部门单位全年考核范围,以此,促进镇街、社区与部门单位之间的配合联动,确保走访活动取得实效。

三是切实提高问题处置办结效率。根据全市政务服务热线整合的部署要求,积极做好热线电话的受理和反馈工作,按照政务服务热线考核内容及时调整工作内容,规范问题处结流程;健全群众反映问题的快速协调对接机制和综合推动解决机制,妥善解决群众反映问题,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质量。

四是积极做好相关宣传引导工作。敦促相关部门单位充分利用电视专栏、网站、微信、报刊等媒介,及时宣传我区各项惠民政策和便民信息;组织满意度相关部门单位开展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服务群众承诺践诺等活动,主动赢得群众支持;在适当节点及时印发《今日福山》满意度专刊,宣传我区民生工作成效,营造关心群众、共建和谐的浓厚氛围。

群众满意度考核篇5

今年以来,全区“12345”热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强化考核机制,加大督办力度,努力抓热点、解疑点、破难点,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截止6月27日,共接到市12345呼叫中心派发电子工单10278个,综合办结率92.6%,综合满意率88.3%,综合得分在13个区县中排第一。市《督察工作简报》和《12345呼叫中心简报》两次专刊介绍经验和做法,《南京日报》“直通12345”专版报道6次,并收到大量群众表扬来电来信和锦旗。

二、主要工作

突出抓好三项工作,致力“三个提高”:

(一)抓规范管理,提高整体形象。一是夯实组织基础。督促工单量大、有条件的承办单位专门成立12345承办机构。区城管局、住建局、雄州街道、龙池街道等先后成立“12345热线办理中心”、“12345热线工作办公室”等机构,由中层干部担纲,3-6人专门负责12345热线办理工作;在全市率先试点建成雄州街道钱仓村、区城管局环卫所等9家四级平台,实现群众诉求直达基层一线,提高了工单办理效率和质量;不断优化承办人队伍,吸纳群众认可、基层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和朝气蓬勃、文化素质高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承办人,为承办队伍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二是加强学习培训。邀请市督察办、市12345督查中心来我区调研指导,上课培训,为我区把握工作方向,提高办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区呼叫中心相关人员到各承办单位开展培训20余次,安排承办单位新上岗人员到区中心跟班培训,全面提高承办单位业务素质;浦口、高淳、溧水、鼓楼、白下等兄弟区县先后来我区开展交流,深入探讨,共同促进,拓展了工作思路。三是完善制度建设。制订出台区领导值班接听制度,李世贵、霍慧萍、向军、彭家龙等区领导先后来“热线”值班,现场接听群众来电,批办疑难工单,约谈办理工作落后单位主要领导,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诉求和工作疑难问题,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

(二)抓督办落实,提高办事效率。一是加强考核管理。推进12345工作与区“一考二评三问责”制度有效对接,明确对未完成考核任务且排名处于末位单位,将予以问责;修订区考核办法,增加“一考二评三问责”、“5+2”诉求申请通过率、领导批办件满意率、主动接单、制度建设、组织保障等内容;贯彻“民生为先”理念,实行差别化考核,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综合办结率考核指标由85%提高到95%,综合满意率由80%提高到90%;完善“首接负责”和协办制度,对区内、外首接负责和协办作出奖惩规定;积极推进考核考评制度建设,完善压力传导机制,龙池、马鞍等街镇建立热线工作考核“风险抵押金”制度,并缩短考核兑现周期,实行月考、季评、半年一兑现,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推进作用。二是加强通报督办。完善简报定期排名通报机制,《都市文化报》“直通12345”专版由原来的每月一期改为每周一期,新开辟区电视台“12345每周排行榜”;建立区纪委、区督察办、区政务中心“三位一体”督查督办制度,对部分绩效欠佳、排名靠后的单位采取发整改函、上门督办等方式进行促进,发出整改函9件,上门督查督办12次。三是加强催办协调。对所有工单均按照时间节点实行平台自动催办、人工催办,严防出现超期工单;对紧急重大诉求做到第一时间介入,能不过夜的坚决不过夜,如及时解决春节期间电视信号故障、大面积停水等紧急诉求,受到群众、市12345督查中心和《南京日报》“直通13245”专版表扬。

(三)抓工作创新,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开展不满意工单“清零行动”,坚持做到“始于群众诉求,终于群众满意”。按照区委李书记“要以群众满意度为第一标准”的要求,5月份在全区集中开展不满意工单“清零行动”,要求各承办单位从力求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角度,让不满意工单“清零”达标。对“清零行动”后工单综合满意率仍低于80%的单位实行全区通报。通过“清零”行动,一大批热点、难点诉求得到妥善解决。“清零”行动结束后,全区综合满意率提升6个百分点,高出13个区县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比2011年区县组考核综合得分第一名高出12个百分点。35家工单量20件以上承办单位综合满意率全部达到市80%的考核标准。区城管局、交运局、住建局等8家单位不满意工单全部“归零”,区商务局通过协调街道和各有关单位,成功解决了大厂晓山农贸市场环境整治、雄州街道果老滩居民自来水安装、长江路下水道漫溢等一批历史遗留或“老大难”问题,受到了来电群众的好评,该局不满意工单全部“清零”。二是建设“热线”文化,打造服务品牌,努力践行“修无声之品德,做有声之事业”。按照“提档升级锻品牌,扩容增效炼内涵,科学发展铸文化,亮化形象入民心”的思路,重视提升“12345”热线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着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充分利用媒体,先后在都市文化报、江苏新视听报、区电视台开通“直通12345”、“直播12345”等栏目,大力营造热线“关注民生,真情服务”的氛围,倾力打造“12345”政府服务优质品牌;开展“12345走进承办单位”系列活动,首期“12345走进城管”大型活动于5月27日成功举办,启动了“青春飞扬、服务民生--‘12345’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出“青春服务民生、爱心奉献社会”的倡议,唱响自编自创的“12345之歌”--《热线架起连心桥》,举行“12345”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授旗仪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活动,大力提高承办人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成就感,也提高了群众和社会对“热线”工作的认同感与支持度。三是开展办件分析,把握社情民意,当好参谋助手。认真做好来电事项的整理、分析和归档工作,定期对市民投诉热点和办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回馈社情、舆情和民生诉求,半年编发《12345工作简报》9期,撰写工作通讯、工作汇报、调研报告8篇。

总的来看,上半年的12345热线工作在领导重视、工作机制、文化建设、群众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新的进步和提升,但我们的工作和领导的要求、市民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少数单位未能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要求,重视不够,力度不强。少数承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思想认识还有误区,以至出现对“热线”工作重视不够、用力不多、群众不满意工单持续出现,拖了全区的后腿。具体表现为领导过问不深,承办人员能力不强,不能将群众满意度视为第一标准,工作疲于应付,缺乏争先进位意识和应对困难的思路。

二是部分工单在承办单位之间互相推诿,影响办结效率和办理质量。由于职能划分、主观认识等原因,部分诉求在两个或几个承办单位之间来回“踢皮球”,如反映某处红绿灯建设的诉求,举报某烤鸭作坊违规使用松香的诉求,反映某些小区物业公司撤出后物业管理无人问津的诉求,曾在几个局之间、局与街道之间来回几个回合相互扯皮。

三是承办人队伍稳定性不够,人员激励配套制度有待健全。承办人是做好12345热线工作的第一要素。这支队伍为去年我区在全市夺标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时间推移,出现少数单位承办人员岗位不够固定、工作不够“专一”的问题。同时,一些单位对承办人的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三、下一年工作打算

为切实提高群众诉求办理成效,助力发展与和谐稳定,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我们将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力求“热线”文化深入人心。一是进一步营造领导重视、争先进位的氛围。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把区委区政府领导的要求及时传达到位;重视总结、宣传和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继续举办“12345走进承办单位”活动。千方百计与承办单位扩大共识,深化交流,增进友谊,促进工作水平提高。三是巩固发展“一台两报”宣传阵地。进一步改进创新节目版块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力促群众对12345热线耳熟能详、真心认同、理性拨打。

(二)加大督办考核力度,确保工作要求推进到位。一是灵活督办。进一步加强上门督办、领导批办,出台首接负责制度,引导承办单位自我联办,有效减少推诿扯皮现象。二是会议推进。选取适当时机召开全区推进会,根据阶段工作重点举办承办人业务培训会;继续完善“日督办、周排名、月通报”制度,保持压力传导实时动态,可查可比。三是强化考核。强化日常考核,缩短兑现周期,对工作失职、排名靠后的承办单位及责任人进行考核问责,做到有章必依、动真碰硬。

(三)加大工作创新力度,确保办件质量逐步提高。一是推进四级平台建设。推广“钱仓模式”,推动办理体制扁平化,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出经验。二是强化舆情动态综合分析。加强对市民投诉问题的总结、归纳和分析,及时向区委区政府领导上报社情民意。三是提升自身建设。参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设高规格、高标准的呼叫中心,实施科学管理。

为提高“12345”公众服务热线的办理效率与办理质量,我镇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服务原则,以“切实解决群众所急所难的问题”为目标,高度重视“12345”公众服务热线工作,认真受理群众来电,在上级领导的帮助和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镇的热线工作也得到扎实有序推进。现将我镇今年 “12345”公众服务热线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

我镇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召开会议成立“12345”公众服务热线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确定小组分管领导和热线工作人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为热线第一责任人参与到热线工作处理中。制定详细、严密的工作制度,凡是涉及本镇的投诉热线,镇主要领导都亲自过目审批,分管领导亲自办理后,由热线专干进行回访,在规定的时限内由热线工作人员将处理结果及时进行网上回复,每办理完一件工单,就建立台账,做好资料存档工作。在办理的过程中难免遇上疑点难点问题,对此镇主要领导专门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讨论研究后,做出令诉求人满意的答复。

二、广泛动员,宣传到位

我镇制定了《xxx镇12345公众服务热线宣传工作方案》,并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值班书记为副组长、党政办全体成员以及镇村网格化干部为成员的的宣传工作小组,以开设集中宣讲点、利用流动宣传车播放宣传知识等多种形式完成宣传活动,帮助群众理清热线的受理范围和不受理范围、工作流程等,利于群众正确的反映自身诉求,同时,也有助于扩大12345公众热线的传播面,达到宣传的目的。

三、认真办理,注重实效

我镇严格按照上级会议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保持为镇负责、为广大人民群众负责的精神,认真受理“12345”群众来电,坚持热线受理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坚持做到当天热线当天处理,并及时回复和回访热线。工作人员及时督促协调解决问题,尽量将每一环节工作做细做好,让群众满意。今年,我镇共受理各类“12345”公众服务热线97件次,因不在受理范围而退回工单2件,办理率达到100%,按规定向投诉人回复回访率100%。其中工单内容涉及征地拆迁、环境卫生、道路出行、粮食补贴、低保申请等各方面内容。在处理大部分群众反映的华钱公路破损不堪,严重影响群众出行的情况时,我镇公路站积极应对,相关负责人多次与群众见面交谈,与诉求人当面解释政策,并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取得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华钱公路有望在2016年启动大修。工单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始终站在诉求人的角度,对于对政策不理解的,耐心解释,对于违规事件,能细心教育,柔性执法,兼顾各方利益,保障工单办理让群众满意。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镇“12345”公众服务热线办理工作虽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办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对热线工作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个别疑难问题,还缺乏耐心和信心。

在今后工作中,我镇将继续按照“12345”热线办理相关工作要求,力争改变不足之处,努力做好“一提四进”: “一提”是指提高对“12345”公众热线的认识,端正工作态度,增强服务意识,调节工作进度,真正做到有领导管、有部门抓、有专人办,确保问题得到更加全面、质量更高的落实,提高热线公众的满意度。“四进”是指四个进一步,一是进一步提高处置质量。在问题及时处置上提速,在受理、交办、处置等环节上提质。二是进一步强化督查督办、协调、分析。认真解决问题,避免重复投诉。做好定期综合分析,加强对典型案例、某一类别问题的专项分析。三是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加强与其他协调单位的工作联系和沟通,尤其是针对热、难点问题。四是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重点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信息预报工作,预防和减少不和谐因素的产生,确保“12345”公众服务热线工作的顺利开展,真正达到服务热线为民服务的目的。

自我2017年2月份来到12345热线工作已经一年,12345热线接线员工作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深刻地认识到12345热线接线员工作的重要性。12345热线接线员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起到重要作用,12345热线接线员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了“三个代表”在基层是否得到落实。

为了能够把工作做好做出色,我虚心学习,向领导请教和同事认真学习,同时自己积极摸索实践,终于慢慢地熟悉了电话接线的工作和流程,同时也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能力,并在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

自进入工作角色以来我总共受理了3132个电话,来电群众反映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民生用电用水、环境卫生以及乱搭乱建问题。在我心目中来电群众反映的问题无大小,每一位来电群众反映的问题我都会认真的记录清楚,且确保及时交办到职能部门。对于来电反映突发问题且问题严重的也会及时向领导反映,避免事情再度恶化。

通过这半年的工作学习,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人成长到现在可以独当一面的接线员。在接听来电群众电话时,我可以做到态度热情、耐心引导、用语文明、语言规范。对于那些来电提无理要求或言语过激的反映人,我也会尽自己所能做好劝导和解释工作。在12345热线的半年工作期间,不仅是工作上,在生活上我也学到了很多,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很好的社会经验。

群众满意度考核篇6

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紧紧围绕服务人民群众这一目标,扎实开展“向群众承诺、请群众监督、让群众评议”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实际,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坚持三级联动,向群众承诺。实行市镇村三级联动,立足“基层需要什么、群众渴望什么、党组织和党员能干什么”,有针对性地确定具体承诺事项。去年,乳山市围绕城乡基础设施、卫生医疗保障、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等15个民生方面热点问题,确定47项承诺实事,总投资近9亿元。15个镇(街道)、82个市直部门和驻地单位党组织围绕自身职能和单位实际,从业务工作、优化服务、为民办实事等方面确定1300多个承诺事项,并在镇级全部建成了便民服务中心,实行集中统一办公,进一步完善了干部住镇、包村联户、记

山东乳山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了“行风热线”等栏目,并走出直播间,深入社区,邀请相关单位负责人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强化群众监督、促进为民办实事的落实。民情日记和定期走访制度,方便了群众问政办事。各村围绕重点工作和群众期盼确定承诺目标,根据党员个人特长、年龄大小、能力强弱等实际,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为每名党员确定承诺事项。

突出公开透明,请群众监督。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承诺,在采取会议通过、网站公示及宣传栏公开的同时,集中一个月时间,在电视台专门栏目公开,让群众充分了解,增加践诺履责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市委将承诺实事全部细化量化,明确责任部门和承办领导,由市委考核办跟踪督导,每季度向社会公布一次重点事项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实地观摩,确保承诺实效。全市82个单位在新闻媒体上公示了年度目标任务,开展了执法和窗口部门服务评议活动,在电台、电视台分别开办了“行风热线”、电视访谈栏目,每周安排2―3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访谈直播,承诺进展情况。

体现考核激励,让群众评议。乳山市实行了“三级联考”制度,即,市对镇、镇对村、村对党员层层量化考评,把镇和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农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党员目标承诺等考核结合起来,实行月纪录、半年考评、年终汇总。年底,在新闻媒体公开承诺兑现情况,随机抽取全市各行业3000名党员群众进行满意度测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照承诺逐项述职,接受本单位党员、群众代表和结对对象评议。每半年开展一次综合评议活动,每次向社会发放评议票5000多张,重点围绕为民办事、干部作风、服务效能等方面进行评议,评议情况反馈到相关镇、部门,督导各级抓好问题整改。乳山市还建成启用了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集中开展了“听民声”社会满意度调查活动,建立了社会调查、问题反馈、整改落实机制。根据量化考核、评议结果和群众投诉监督情况,确定不同考核等次,与评先选优和奖惩挂钩。

群众满意度考核篇7

[关键词]区域转型;基层公务员;多维考核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5-0087-02

一、基层公务员考核机制改革是推动转型的重要力量

在世界经济的浪潮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辽宁省作为工业大省,提出以增量带动产业结构优化,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突破体制机制的羁绊,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物质资源、科技、人才、管理共同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构建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建设为引擎,以沈大经济带为发展轴,带动辽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双擎――一轴联动”的空间发展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资源型城市的进一步转型,形成区域互动发展的整体效应,实现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宏伟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体制、机制多方面进行创新,以单纯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急需调整。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根据公务员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所确定的考核原则与内容、标准、方法以及程序等,对所属公务员进行考察、评价的制度。由于基层公务员(主要是指正科级领导职务以下的公务员)占了大多数,他们大部分身处一线,直接与群众接触,是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高层的主要信息来源[1],完善绩效考核,明确以区域转型为导向,构建涵盖产业升级进度、生态建设水平、社会管理能力、自身修养深度等内容的多维考核指标体系,是推动区域转型,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我国现行基层干部考核机制存在的问题

1.考核标准单一,以经济指标为重。目前,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标准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即以GDP作为干部工作能力的硬指标。对于基层干部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招商引资数额、项目审批、企业规模等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的方面,而忽视了公务员专业素养、道德品行、领导能力、技能工具、群众满意度、危机处理水平、环境保护工作等多维度衡量基层公务员工作能力的指标。从而,出现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环境污染、形象工程等不良现象。我国以消耗全球40%的水泥、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铁、25%的氧化铝和7.4%的原油为代价,只创造了全球4%的GDP。形成这种状况的深刻原因,就是传统的以GDP为标准考核干部政绩的强大惯性使然[2]。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单一的考核指标也与区域转型要求相悖。

2.评价主体单一,以系统内上下级为主。按照《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的要求,考核应该由被考核人先自己述职,然后领导根据群众意见提出档次建议,再由考核委员会确定等级。可见,在我国现行的考核体系中,上级领导对下级的评价是关键[3]。

在组织部门选取的评价主体中,考核对象的上级领导对下级存在维护下属、利益共享、息事宁人的情绪,往往提供了不真实、不准确的信息。而选取的评价主体若是考核对象的下级,则存在着抬举领导、畏惧领导的心理,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当选取的评价主体是同级的同事时,大多处在一个单位或系统内,抱着互相保护、互不得罪的态度,提供的信息难免会出现偏差。而基层公务员工作或服务的群众参与较少,或者说他们参与的人数或力度不够,而出现目前评价主体单一,难以全面、客观的反映干部的情况。因此,评价主体应以基层干部服务的对象为主,多角度的征求群众的评价意见十分关键。

3.考核形式单一,以年度总结为准。目前,我国针对基层公务员的考核形式以年度考核、年度总结、自我总结为主,形式单一,主观性较强。一般是在年度考核时,被考核者才开始收集材料、汇总数据、填报表格以及撰写工作总结。同时,考核者可能因客观原因缺乏与被考核者接触和了解的机会,被考核者也有可能因为自身原因不擅长展示,使得一些领导、上级在对下属进行考核时,缺乏平时工作业绩的数据支持,只能凭主观印象进行考核,造成晕轮效应、趋中效应、情感效应等各种人为失真的情况,作出错误或片面判断[4],因此,作对基层公务员与群众接触密切、工作繁杂、阶段性较强,应采用定期总结、随机抽查的考核等形式,提供科学、及时的考核材料和信息。

三、辽宁省基层公务员多维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1.空间维度――分区域差别考核。针对辽宁省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实际,为推动区域发展方式的转型,对基层公务员的考核应采用分区域差别考核的办法。在沈阳经济区范围内,以产业升级、先进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生态城镇建设为重点考核指标,激励基层干部加快经济区一体化建设进程,率先完成区域转型的目标。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重点考核海洋高端产业、港口升级、临港产业、环境保护、海陆产业联动、旅游业等指标,致力于沿海经济带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以及拉动腹地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辽西北地区重点考核现代农业、环境保护、城镇化水平、民生保障等指标。采用这种分类考核的方式有效引导各地工作重点,促进区域协调科学发展。

2.时间维度――分阶段随机考核。打破年度考核的单一时间维度,兼顾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主要指服务或工作群众评分、主管领导、处科室领导评分、上级部门抽查评分三部分按照不同的权重组成。年度考核采用工作总结、年终述职、任务完成情况,由主要领导、群众代表进行评分,相加后得出。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评分总和即为该公务员全年考核成绩。只有将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才能体现对基层公务员工作的综合评价,并督促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负责、主动的完成任务。并且增大平时考核在定期考核中的权重,增强其与晋升、奖金等激励结果运用的关联度,也有助于公务员和各层领导对平时考核的重视和落实。根据多维时间考核的结果进行排名,对前列的公务员进行嘉奖,对末位的人员取消优秀公务员评选资格,并取消其绩效工资。将公务员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的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3.人员维度――分类别全面考核。基层公务员的工作表现,群众的评价最准确、最可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透明性,在辽宁省推行群众为干部平时工作评分、年终述职报告网上公示、评选结果民意调查等新模式,多角度的听取民意、汲取民智。

在平时考评中增设“公众满意度”指标,依靠互联网建立群众打分系统,包括廉政满意度、公民权益保障满意度、组织工作满意度、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道德修养满意度,完全由群众进行评分,并提供举报、咨询、交流的平台。平时考核除在网上收集群众意见之外,可通过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调查民意,推行暗访式考察方式,开展对基层公务员形象口碑的民意调查等,在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时把“德”作为首要考评指标,对干部的“德”设置了“问题严重”、“有较多反映议论”、“偶尔有反映议论”、“无反映”和“不了解”五种反向评价标准,多方印证干部德的表现。在年度考核方面,将实行实名制网上公示年终述职报告,群众参与评定其真实程度。

4.逆向维度―绩效反馈考核。按照公务员绩效考核规定“将公务员年度考核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本人如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复核”。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公务员审视自身的表现、督促公务员提高服务水平,改进自身素质。因此,应在辽宁省开展考核的第四个维度,即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反思考核。针对群众的意见、上级领导及同事的评价结果,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总结合适的工作方法,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上级领导应就绩效考核情况对被考核者进行绩效面谈,并对其总结的经验与问题提出建议,体现考核指导实践工作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杰敏.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改革的路径探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4).

[2]姜艳生.对建立干部绿色政绩考核体系的思考[J].领导科学,2008,(3).

[3]张黎黎,宁凌.公务员考核制度的不足与多维度构建[J].党政干部论坛,2011,(2).

群众满意度考核篇8

为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省委提出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和市、县委有关转变作风的要求,切实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根据丽委办[**]69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进一步完善深化乡镇“住村联心”工作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干部为民服务水平,切实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目的,以乡镇干部“岗位在村、责任到村,服务农民、联系民心”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乡镇干部良好形象的新路子,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增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形成“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县各乡镇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转变干部作风,积极实施“两单一会”、“365”便民办事窗口、“两服务中心”等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扩展和延伸服务范围,实现了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从联系向联心的转变,乡镇干部也从中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本领,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实行乡镇“住村联心”制度,就是要在完善深化原有各项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工作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整合和工作整合,突出工作重点,形成工作合力,使乡镇“住村联心”制度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职责任务

乡镇住村干部要履行好政策法规宣传、村情民意调研、富民强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的职责。具体任务有:

1、通过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根据乡镇党委、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督促指导村抓好具体落实工作,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2、经常入户走访群众,每年走访每个农户两遍以上,“三老”人员、党员、村民代表等要多走访,摸清村里的基本情况和本村经济发展的优势、潜力、困难,听取群众意见,做到户户清楚、人人熟悉;挂钩联系示范户、困难户、重点户,每月进行1次以上的走访,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积极出谋划策,协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指导村两委制定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配合村里落实好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联系村引进投资项目、农村适用技术项目和新产品项目,提供市场、技术、信息服务。

4、经常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查找安全隐患工作,会同村干部每月进行一次村情民意分析,及时化解群众矛盾、处理突发事件、消除安全隐患;开展“平安村”建设活动,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

5、参加村党员会、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共同研究工作;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每月与村主要干部谈心一次,每半年与村两委其他干部谈心一次,沟通协调村干部之间的思想,增强团结;按照创“五好”要求,着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6、指导村两委会完善村级基本制度,监督村干部按照制度要求开展工作,推进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工作,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三、派住方法

1、派住要求。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都要参加住村工作,履行住村责任。原则上每1名乡镇干部住1个村,每个行政村要有1名以上住村干部。住村干部派住与农村工作指导员的选派结合起来。

2、确定方式。干部住村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首先由乡镇提供乡镇干部名单。其次由村两委会召集党员、村民代表,民主推荐住村干部建议人选;干部根据各村工作任务,结合自身能力,选择住村意向。最后由乡镇党委、政府根据“双向选择”情况,结合村级班子、经济发展特点,合理确定各村住村干部。乡镇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必须住村,要带头到问题多、困难多的村和中心村住村。

3、落实责任。乡镇党委根据住村干部的职责任务,结合各村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住村干部工作目标,签订住村责任书。

4、住村公告。对住村干部基本情况、职责任务、联系号码、住村接待日时间等内容,通过村务公开栏、有线广播、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发放便民联系卡等渠道广泛公告,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四、日常管理

1、干部住村时间要求。住村干部要认真履行职责,每周住村三天两夜,每个月住村不少于8夜。村里召开两委会、党员、村民代表会必须到会;村里发生突发事件必须到场;生活困难户必须走访;村里有上访事件必须到户协助解决;村里重要建设项目必须到场了解、指导和帮助。

2、全面推行“两单一会”制度(指民情反馈单、政务建议单和政务恳谈会)。驻村干部要在记《民情日记》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了解农民群众想什么、困难是什么、解决办法是什么,倾听群众呼声,做群众知心朋友,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勤于记事报建议,驻村干部把农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困难和影响发展稳定的问题及时记到《民情反馈单》上,把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记到《政务建议单》上进行反馈;二是定期分析解难题,乡镇党委、政府对民情反馈和政务建议进行定期分析研究,做到一周一报单,二周一调研,三周一综合,四周一督查。

3、采取“三访”办法。通过“接访、走访、回访”的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反映的情况,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在所住村确定固定地点,每周确定一个群众接待日,接待来访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接收群众委托事务;根据群众的来访情况及相关意见、建议,深入农户,走访相关群众,进一步掌握情况或解决群众之间的一些矛盾纠纷;及时召开村两委扩大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要做好接访记录,对来访人员、反映情况、处理结果及群众的反馈意见等进行认真记录,并及时了解处理落实情况。

4、实行服务。住村干部要积极受理解决群众提出的要求和委托的事项。对群众提出的事实清楚、符合政策、易于操作且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必须马上办理解决;能代办的要主动帮助代办,3天内要有明确答复,一般事项限期在一个工作周内办结,复杂事项一个月内办结,逾期必须向群众做出解释。

5、加强经常督查。乡镇每季度对住村干部工作情况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直接听取群众意见;主要领导要经常深入农村、农户听取村民意见,抽查干部住村情况;乡镇设立干部住村监督电话,接受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

6、严格工作纪律。要处理好与村两委之间的关系,做到指导不越位、协助不包办,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能动作用;住村期间不增加所住村和群众的负担,及时向住户交纳伙食费,不接受干部群众的礼品和土特产,不参与有损自身形象的各类活动,树立良好形象。

五、考核评议

1、突出住村工作考核内容。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乡镇党委对住村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分业务工作考核和住村工作考核,按照“以点(住村)为主,以线(分管工作)为辅”的原则,住村工作考核分要占年度干部工作总考核分的50%以上。

2、采取实绩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住村干部实绩考核分与群众评议分一般按6∶4构成。实绩考核由乡镇考核组与村两委会一起按工作实绩计分。群众评议由村两委会在乡镇统一部署下开展,参评人员一般为村两委干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先由住村干部就一年来履行住村职责情况进行述职,然后由与会者提出评议意见,填写满意度测评表,评议结果按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次计分。

3、确定考核等次。按考核分数确定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4个等次,作为住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和新年度住村干部选择的主要依据。对住村工作实绩突出、表现出色、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对群众反映较差、作风拖沓、住村工作任务由于主观原因经常完不成的;经常不下去、不了解民情,不能向乡镇党委、政府反馈真实情况,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解决不了或是解决得不及时的;年终述职评议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干部,列为不称职等次,除与年度考核挂钩外,还要做出诫勉、降免职、待岗等组织处理。

六、组织领导

1、建立强有力的工作协调机制。乡镇党委、政府要把“住村联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党群副书记具体抓,班子成员要带头住村起模范作用,所属干部要积极主动参与,切实负起责任。要把“住村联心”工作与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当前农村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真正使乡镇干部“住村联心”工作成为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基层受欢迎的民心工程。

2、加大干部技能培训力度。住村干部要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和住村工作需要,每年选学1—2门技能,制订学习计划,主动抓好自学。乡镇党委根据干部的技能选择,通过组建学习小组、聘请专家辅导、确定学习基地实践锻炼、典型事例交流等方式组织干部学习技能。县有关部门要发挥专业人才聚集优势,按照当前农村发展需要,组建专业技能讲师团深入乡镇辅导。要充分运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科技网络、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等载体开展技能学习,切实提高干部服务能力。

3、实行联动服务。建立起“干部住村、掌握民情、综合反馈、统筹协调、分解承办、联动服务”的工作机制,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对村、住村干部难以解决的问题,逐件梳理上报。属于乡镇能够解决的问题,由乡镇党委召开乡村干部协调会,及时解决;属于需要县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县有关部门要把联动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全程参与,部门主要领导必须亲自负责,适时参加或派出得力骨干开展联动服务工作,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并将部门服务群众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评内容。

4、调整乡镇内设机构。适应乡镇职能转变要求,从提供有效技能服务的原则出发,结合各地实际合理设置乡镇内设机构,重点设立健全经济发展中心、综合治理中心、社会服务中心,明确中心职责和人员,并实行公开挂牌服务,以此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和乡镇干部作风,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整合干部资源,协调好干部业务工作与住村工作的关系,使干部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住村工作中。

5、建立激励机制。全县结合年度考核每年评选一批工作业绩突出、群众欢迎、考核优秀的干部,并予以奖励。重视乡镇住村干部与县机关干部交流,对新考录公务员、县管后备干部要积极创造条件交流到乡镇担任住村干部。对连续两年考核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的住村干部,作辞退(辞职)处理。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住村干部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住村工作氛围。

上一篇:关于化学的知识范文 下一篇:防汛应急知识宣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