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范文

时间:2023-03-16 10:03:18

群众利益

群众利益范文第1篇

一、群众利益无小事

得民心者得天下。老百姓是天地之间的一杆秤,最能衡量执政者的执政水平。影响“人心向背”的决定因素是执政者是否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志在革命胜利前就号召大家为人民服务。同志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在新时期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始终要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群众利益是我们鉴别腐败的试金石,要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决定我们的一切工作。凡是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的事,我们就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义无反顾地保护,始终不渝地帮助。反过来,对那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事,特别是那些表面上打着为群众谋利益的旗号,实际上以损坏群众切身利益为代价,谋取小团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事,哪怕是再小,我们也要坚决地扛起反腐败的大旗,举起反腐败的利剑,坚决地与其斗争,把各种腐败现象挖出来,曝光在群众的众目睽睽之下,让每一个腐败者受到应有的惩处。以此推进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公仆言行无小节

大凡贪官,不论大小,其沦落大多是始于一念之差,败于不拘小节。正如公安部原副部长在被审查期间的忏悔:“看到有的干部吃吃喝喝、拉拉扯扯,甚至接收钱财没有发生什么事,觉得自己接收朋友表面没有什么明显企图的一些钱物也算不得什么,受这个‘一念之差’左右出现的偏差,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最终陷入了犯罪的泥潭。”可见贪官的堕落,大多是由于地位高了,权力大了,群众观念淡薄了,在外界各种诱惑也相应增多的情况下,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和对自我欲望的节制,视吃喝玩乐、收受礼品礼金等为“生活小节”,从而丧失了对腐败的防御能力,最终被名利财色所打败。

要改造广大干部的世界观,节制他们的自我欲望,就必须全面落实十六大提出的“一靠教育,二靠制度”的要求。当前加强党风廉政教育,重点在于引导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难点在于克服学习教育的形式主义,关键在于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以身作则。要通过教育,使我们的“一把手”牢固树立“正人先正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言行做出“向我看齐”的榜样,经常地坚持学习,不断地反省自己,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带出一个好班子,培养一种好学风,形成一股好风气,为群众诚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教育是基础,但法制更靠得住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相对个人思想作风,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加强制度建设,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实施到哪里。当务之急,要针对人权、事权、财权相对集中的部门和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切实堵塞干部任免、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交易、国有资产出售等腐败易发部位的漏洞,把反腐败工作落实在重大的决策之中。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规范领导干部的社交活动和生活行为,帮助他们弘扬井冈精神,牢记“两个务必”,促进他们自觉地慎权、慎微、慎欲、慎独,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行政无小事,生活无小节,不但管得住自己,还能管得住家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真正地筑牢清廉自守的防线,在任何困难和诱惑面前,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三、反腐倡廉无小我

十六大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反腐倡廉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大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单靠纪委一个部门的力量是万万不够的,需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国一盘棋。

作为反腐败斗争主力军的纪检监察机关,要努力克服小我观念,树立起“大纪检”的观念,认真履行赋予的神圣使命,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把反腐败斗争不断地引向深入。首先,要当好党委的参谋助手。在反腐败这场持久的没有硝烟的斗争中,党委是司令部,纪委是参谋部,纪委要加强对反腐倡廉的调研工作,吃透上情,摸清下情,通过分析研究,找到当前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向党委请示汇报,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其次,要唱好主角。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认真地履行好“保护、惩处、监督、教育”的职能,特别是要在查办案件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查办大案要案,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惩处腐败堕落分子。再次,要演好配角。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纪委既不能“孤军奋战”,更不能“包打天下”,而要在种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同时,积极地组织协调各个方面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喧宾夺主,主动与有关职能部门建立起干部监督、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规范有形建设市场、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等联席会议制度,配合、帮助、督促各有关部门充分履行职责,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合力。与此同时,还要当好调度员,把广大的人民群众发动起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作为纪检干部,要经常地深入群众,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在想什么、要什么、盼什么、急什么、怕什么、恨什么,尤其要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认真调查,妥善处理,切切实实地把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群众利益范文第2篇

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既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也充满着诚挚的亲民之情,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充分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深厚意蕴,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一路线,是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点的根本体现。不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这条群众路线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和重点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利益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有了更好的条件。但是,我们进行的改革是一场利益调整,虽然总体上人民群众的生活都会有很大提高,但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改善的幅度有大有小,在一定阶段还会出现一些困难群体。在这种情况下,能否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同志特别强调:“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唯物史观的实际体现。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在任何时候,我们党都坚持尊重社会发展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而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心向背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广大领导干部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就能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正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用在发展群众切身利益上。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从群众立场出发看问题的必然结论。衡量一些事情是大事还是小事,站在不同的立场会作出不同的判断。从老百姓的角度看,他们身边的每一件琐碎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老百姓的事情,对于全局来说可能很小,而对老百姓自己来说,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利益确实没有小事,他们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是大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运用辩证方法看问题的清醒认识。从为政者的角度看,大事和小事是相对而言的,群众利益既有长远的幸福追求,也有当前生产、生活中具体的小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民群众的大事,无疑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件大事是由无数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汇聚而成的。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谋利益,就是要从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入手。曾要求全党:“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同志也曾多次引用郑板桥的一句名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来告诫全党要关心人民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为政者不能因为事大而怕为,也不能因为事小而不为,既要统揽全局,谋划长远;又要关注琐碎,把握当前,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要倾心尽力去对待,都要满腔热情去做好。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看,小事发展下去也可能成为大事,小事多了也会成为大事。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最终落脚点 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的辩证关系:“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我们不是为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不是为发展先进文化而发展先进文化,而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无论物质成果,还是精神成果,都应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共享,都应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目的和价值,这是我们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认识的结晶。是不是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不是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是不是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是检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的根本标准。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力量凝聚点。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身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强烈追求和最终利益。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激发各方面的活力。只有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并着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才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我们的伟大事业中来。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最终要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来,党和国家对依法治国的要求更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更强了。如何与时俱进地适应这种新形势、新变化,我们有些干部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具体的工作中,都还缺乏敏感性、自觉性,准备远远不够。比如:有的干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对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不关心其痛痒;有的干部片面地追求政绩,把对上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对立起来;有的干部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有的甚至与民争利。这些都严重背离了党的宗旨,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前进。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有力武器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首先要在思想上改变漠视群众利益、忽视群众困难的错误观念。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思想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总把群众的困难看成是“小事”,往往以抓大事为名,忽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有的甚至错误地将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对立起来,其结果不仅人民的利益得不到实现和维护,而且党和国家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害。群众的利益是大是小,反映的是群众利益在干部心目中的位置,是干部对群众感情的一把标尺。要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切实增强为群众谋利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尽全力去办,也要动感情去办;凡是对群众有利、有益于调动群众积极性的事,即使再琐碎,也要不厌其烦地去做好;凡是有损于群众利益、客观上可能引起群众不满的事,就绝不能去做;有些事情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条件不成熟,就要缓一缓,不要急着办。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利益的实现。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做好理顺情绪的工作,维护和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具体利益构成的,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使我们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利益。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要迎难而上,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当前,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在不断调整,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群众产生不同的利益要求也是不可避免的。改革越深入,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工作中,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是难事、急事,解决起来很不容易,有的是因为缺少基本的物质条件,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是还没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对此,我们不能回避,不能望而却步,要敢于面对矛盾,勇于克服困难,切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越是困难越要下决心解决,不能使之成为“老大难”。要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为群众谋利益。不仅要谋一时之利,更要谋长远之利;不仅要谋局部之利,更要谋全局之利;不仅要关注锦上添花,更要重视雪中送炭,努力使群众在改革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还要在制度上抓落实。制度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切实关心群众利益,贵在持久,重在坚持,仅靠临时的突击、一时的热情是不行的,仅靠领导主观的约束也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把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制度化,防止主观随意性。如在领导责任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定向联系制度、对口帮扶制度等;在实现群众利益机制上,要建立有利于保障最大多数人利益的社会保障机制、扶贫增收机制、劳动就业机制等;在办事制度上,要建立和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违诺查究制、办结公告制等,从制度的健全和执行上保证群众享受到最大的方便,得到更多、更实惠的利益。

群众利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群众;群众利益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046-1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群众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意义。人民群众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的利益能不能得到实现。只有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三年前,我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振兴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着组织的嘱托、群众的期望,义无反顾地埋下头、沉下身,调研了解振兴村的情况,熟悉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回顾三年历程,伴随着幸福与感动,承载着责任与担当,一路走来,感略最多的就是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群众的朴实让我感动

到村的第一件事,想方设法、积极争取补助经费,对全村的砂石路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修。群众很朴实,一件事就让大家接受了我这个新支书。

二、群众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2010年的10月,一位浙江老板拟流转50亩左右的土地投资葡萄种植项目。流转土地搞设施农业是好事啊,我们一班人兴高采烈地丈量土地、打灰桩,起早贪黑一户户做工作,终于把涉及的十二户流转协议签订好了。可是,浙江老板听说上级补贴的标准将从50亩提高到100亩后,二话没说走了。第一次想让群众增收的愿望,成了失望,大家的情绪陷入了低谷。两天后,签过协议的一位长者,拿着协议找到了我,对我说,“王支书啊,你们尽力了,大家不怪你,还来得及种麦的”。多么朴实的话语,让我如释重负。群众的支持让我产生更大的动力,通过积极招商引资,100亩的葡萄种植项目在时隔一年后,成功落户。如今,葡萄已注册了“紫妆”商标,销往上海、昆山等多地超市。

三、群众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幸福

嘀、嘀、嘀……早上五点不到,电话那头急切地说:“王支书啊,我家今天卖壮猪,没的出脚路,我要路啊!”这是到村后群众打给我的第一个电话。“我们一会儿到,你家在几组,叫什的啊?”我心中一咯,问了句。群众工作无小事,挂了老宋电话,我拨通了孙主任的电话,让他到村办公室,并叫上分组村干。六点不到,我们一行三人,赶到了老宋家。东西两户也姓宋,大路在屋后,原来老宋和两边的宋家全处僵了,巷道都不让他走了。西边宋家,在几年前给老宋送了条烟,就把巷道上盖成了仓库,要走就从家里往后走。东边宋家,在去年因为老宋在巷道边上建了间厨房,也不让他走巷道了。老宋只能和他们两家一样,从自己家中向后上大路。平时走路还行,要是卖壮猪,车子就进不来。东扯西扯,事实基本清楚了,我们约定明天上午三个宋家一起谈。回到村办公室,召集村干部一起商量,明天怎么谈,统一了村干部的意见。第二天上午,经过多方做工作,西边宋家同意拆除搭在巷道上的仓库,老宋赔了他两条香烟。东边宋家经劝说虽然口头表态,两家和好,共走巷道,但心上没过这个坎。我们留下了老宋,再劝了劝他。“老宋啊,你家厨房本来不该不经东边宋家同意就盖嘛。”老宋连连点头。“别担心,时间长了,会和好的。”大家劝说着,“路在脚下,更在人心上。”是啊,我们的工作关系着党在农村的道路方向,更关系着党在农村的人心向背。

四、建议

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必须做到十二字:“立身正、处事公、办事实、待民善”。立身正: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处事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让群众心中这杆秤称出我们的重量、份量。办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待民善:关心群众的疾苦,视群众为衣食父母,用真情和真心去服务群众、奉献群众。

我们是时代的宠儿,组织给了我们舞台,群众给了我们机会;我们是新时代的开拓者,组织培养我们,群众关爱我们;我们是党在农村的领路人,组织信任我们,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工作压力很大,但我们的工作决心更大;我们的任期明确,但我们服务群众没有任期……

群众利益范文第4篇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条例》出台已有3年,集体土地征收条例却只闻雷声不见雨,民间舆论呼声日涨;同时,十后扩大内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求集体土地征收必须打好头阵。

在此背景下,伴随着社会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个别地方政府在官本位思想、短期逐利导向的作用下,行政决策欠妥当,多种因素导致长沙市现阶段的集体土地征收工作进入了必须调整的“深水期”。

被征地农民利益保障不充分

目前,长沙市一些区、县政府在集体土地征收中以短期政绩为导向,一方面,对土地征收及利用缺乏远景规划,完成拆迁腾地后土地长期闲置,既无益于被征地对象又造成土地浪费;另一方面,为追求快速推进项目,采取一些局部突击拆迁行动,在用地手续不到位的情况下实施“协议拆迁”,甚至对部分违法建筑给予政策外的补偿。虽然短期实现了大面积拆迁,却人为地破坏了征收补偿法规政策的统一,给征收工作的长期整体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

法制意识不强的问题也贯穿于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全过程中,在区县政府、被征地对象及媒体人员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从长沙市情况看,一方面个别县级政府越俎代庖,行使了部分土地行政职能,职权越位、错位,甚至以乡镇、街道、指挥部作为征收和安置主体,直接导致征收主体不合法、程序不到位、资金拨付管理脱离监管、补偿安置失去合法性保障;另一方面,部分被征地对象和媒体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的维权意识,不能准确区分集体土地征收和国有土地征收,对现行政策法规缺乏正确认识,造成社会负面舆论多、征收工作阻碍大的问题。

被征地农民长久生计是否得到保障是检验整个集体土地征收工作实效的根本落脚点。从长沙市情况来看,不同时期、区域的安置模式及其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近十四年来,长沙市集体土地征收可划分为60号令和103号令两个阶段,两个不同政策时期对于安置的最大差异在于安置主体。60号令时期通过下达生产、生活留地指标,由各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组织建设生活安置房,盘活生产安置留地。由于各集体经济组织所处区位、村支两委的领导能力、村级经济能力、市场发展机遇、收益分配方式都存在很大差异,一方面涌现了高升村、红星村等一批发展成效突出的小康村,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得到长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少量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安置至今仍存在困难,甚至持续上访。103号令时期变村集体安置为区、县(市)人民政府,这一转变确保了被征地农民能在政策范围内得到统一标准的安置保障,由区、县(市)政府运作“两保”融资用地兜底安置保障资金。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政府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压力;同时融资用地的区位差异、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和理念不同,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困难群体生活救助的投入程度不同,也致使被征地农民最终安置效果有一定差距。

被征地农民在外超期过渡是各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沙市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在政策规定的两年过渡期内住房保障落实率仅42.8%,有34.36%的被征地对象在外超期过渡,累计发放超期过渡费达3亿元,目前每月还需支付超期过渡费1176.23万元,这一数额随着土地征收项目增加还可能继续扩大。

此外,长沙市被征地农民保障住房的性质不明确。长沙市通过“两转变一纳入”实施保障安置,规定保障住房流转参照经济适用房,但经过5年的实践仍存在显而易见的不足:保障住房产权证办理程序不畅,交易流通程序及税费标准不明,大部分保障住房交易未纳入政策规范内,交易双方的权益没有保障、保障住房交易市场被严重限制等弊端,这些问题伴随着2013年长沙市放开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进一步加剧。根据规定,符合条件的经适房交易补交土地出让金后进行交易,并对不同地段的土地出让金标准作出了具体划分,同时经适房交易享有一定的税费减免面积。但因保障住房产权办理滞后,性质不明晰,在上市交易中能否完全等同对待目前还处于盲区;无法有效地入市流通交易将直接影响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安置效果,甚至可能引起潜在被征收对象的抵触。

以群众利益为落脚点进行集体土地征收

集体土地征收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项牵一发动全局的事情,加强对其专门立法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在此过程中,应就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征收法定前提的产生、征收程序的运行、安置保障机制、土地收益管理和分配、强制执行方式和法律责任等进行系统化、具体化和专门化规定,形成严密完整的统一有机体,减少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强化对公权力的约束监管。

其次,要严格集体土地征收程序。首先应培养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制精神和责权观,在意识形态上以自省、自律、自查、自纠构建坚不可摧的纪律“防火墙”;其次,严格执行法规政策标准,把好项目启动实施的政策关,绝不能让短期政绩观影响集体土地征收的科学导向,切实完善各项用地报批和监管程序,遏止超标准补偿、协议拆迁蔓延的势头,以严标准、严程序肃清集体土地征收风气;再次,加大信息公开和程序透明度,严格履行征地公告程序,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化解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冲突。

在现行政策法规下探索被征地农民多元化安置模式,也是当下集体土地征收工作进一步突破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多元化的安置模式,既有助于减少区、县(市)的财政压力,还能让被征地农民早日安居乐业。

目前,长沙市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解决这一难题:由各区、县(市)大力开发建设保障住房,力争对被征地农民实现“拆安同步”,确保被征地农民“零过渡”。试行“置换转安”模式,由区、县(市)政府按被征地农民和政府双方共同认可的市场价回购被征地农民保障住房,农民用回购所得购买商品房进行实时安置。在被征地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将部分保障住房按一定的比例置换相应的商业配套用房,以此物业出租后的收益,作为被征地农民的长期收益。采用政府给被征地农民提供限价商品房和增加货币补贴相结合的安置方式,缩短被征地农民在外过渡周期,提高安置自主选择性。探索被征地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和分享土地收益等多种形式的安置模式。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探索出台给予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的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以此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通过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这一群体的安居乐业和和谐稳定。

群众利益范文第5篇

近年来,该团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小城镇建设已具规模,职工群众安居乐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工作思路,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

两个轮子一齐转――加大教、科、文、卫的投入,经济发展不欠社会进步的账

七团党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得力,不断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投入。主管教育的七团党委常委、副政委曹新成介绍:这几年团场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一是健全了团连两级科技推广网络,重视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二是劳动、医疗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完成了团中学学校大楼、学生公寓楼建设和多媒体综合校园网络建设,使七团100%的职工子女享受到了优质教育。

“七团基层单位的文化设施健全,团投资400余万元建造的多功能综合性文化中心,融影剧院、各类活动室和培训教育为一体;不断加强基层连队‘五好’建设,根据团场实际效益,近几年相继投入资金20余万元修建一连、十连、十一连、十三连等连队文化站、俱乐部,为提升七团职工的文化品位提供了坚实载体。”宣传、文化科长张柏林说。

该团党委十分重视利益格局,发挥政策杠杆作用,作好科学的利益再分配。一是帮助最困难的职工,让职工感到温暖。今年,该团为困难职工提供临时补助4158元,定期补助2.88万元;二是广泛开展“争先创模”竞赛活动,培养和树立最拔尖的职工,弘扬“塔里木精神”“劳模精神”,并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投入23万元,表彰了一批各行业涌现出来的文明单位、高产连队等80个先进集体和821名“十佳标兵”“植棉状元”“自用地致富能手”等先进个人。

杜绝先污染、后治理,人与自然互为依存,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自然环境同步

七团以创建最适宜人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团场为目标,力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小城镇地下管网更顺畅了,市容环境更整洁了,空气质量全年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全团绿化覆盖率超过35%。该团党委十分注意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在三连几百亩野生梧桐林的保护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固定专人常年管护;10万亩耕地85%都实行了滴灌。美丽宜人的居住环境和各种优惠政策,不断吸引外地人来七团安家落户。

七团党委副书记、团长马承刚说:“不求总量最大、水平最高,只求质量最好。”七团党委不去一味地追求高速的生产总值增长,坚决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坚决不上炫耀领导者个人政绩的“形象工程”,严防经济出现“浮肿”,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倾听群众的声音

在七团,许多问题在基层刚“冒头”就解决了,马承刚说:“不做老百姓看不惯、不满意的事情。”“保证权力干净运行,同时畅通多种渠道让职工提意见,反映问题。”

在这方面,七团形成了三项制度:一是领导联系群众制度化。该团党委十分重视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团领导及各部门、各单位领导根据分工和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确定主题,经常到群众中去搞调研,尤其是到群众意见比较大、困难比较多、矛盾比较突出的连队去,边调研边解决问题。该团领导在基层分别建立了2至3个联系点,在机关办公场所设置了举报箱、举报电话,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

二是领导干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制度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该团坚持在全团开展评选“最佳领导班子”“优秀党员干部”等,“民评官、民监督官”的举措提升了群众的民主意识,也促使各级干部增强了公仆意识和民主观念。

三是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制度化。七团的领导认为,政策是政府决定之策,社会政策、公共政策都是面向群众的。面向群众的政策最主要的是要听群众的。群众参与,一要真、二要广、三要早。因此,七团的政策出台之前都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出台之后还要听取群众的反映,并使之成为了一项制度。

群众利益范文第6篇

任村委会主任至今的几个月来,我努力理清思路,摆正自己位置,尽快进入角色,正确对待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认真排查化解遗留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积极调解群众民事纠纷,使西街村由乱到治,各项工作逐步走向了正规。

一、摆正自己位置,正确处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我注重征求班子每位成员的意见,遇事勤向他们请教,请他们给出主意、想办法,注重发挥集体力量。村里一些重大问题,我及时建议先召开党支部会议,再召开村委会,村两委会成员形成共识后,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讲议通过。在聘用村财务人员问题上,村民代表和广大群众都很敏感。对此,我两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充分发扬民主,由村民代表直接提出候选人,最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全体村民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村财务人员,这样既打消了村民代表们的疑虑,也为被聘人员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得到了全村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认真排查化解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西街村是为一个拥有3200口人的大村,由于种种原因,遗留问题较多,虽经历届干部努力,但仍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如果不认真排查化解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势必会增加新的不稳定因素,其他工作更无从谈起。为此,我从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入手,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妥善解决,赢得了多数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我村12村民小组与村集体在村西三盐厂、预制厂5亩土地权属上的纠纷,是西街村全体村民关注的焦点。如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该问题将直接关系到西街村集体土地流失。2000年,该村民小组少数人以解放初期曾耕种过该块土地为由,煽动群众上访。县土地局办下达了意见通知书,认定该块土地属西街村集体所有。该村民小组少数人又组织群众强行在预制厂土地栽种树木,这引起了村内其他小组群众的不满。为寻求最佳解决途径,今年5月份,我组织村两委干部深入到12村民小组,逐家逐户做工作,讲明利害关系,最终使12组群众对该块土地属于集体土地归集体所有认可,然后抓住有人想承包三盐厂土地的有利时机,经召开村两委会议,果断地将三盐厂以集体名义承包出去,使三盐厂土地纠纷得到解决。

三、积极调解民事纠纷

今年5月份,我村有两户村民因其中一户建房引起宅基边界纠纷,经村委多次调解,一直未能达成协议。因建房户急于下地基,双方各纠集数十人对峙于建房地基旁,一场群殴事件一触即发。闻讯后,我带领村“两委”干部,及时赶到现场,稳定双方情绪,经过近三个小时耐心细致的思想调解工作,使双方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双方虽各有手续,也有各自的理由,但都不十分充分。最后双方各自让步,达成了协议,建房一方顺利施工。

群众利益范文第7篇

全镇下辖17个行政村,106个自然屯,总人口3.6万人,有满、汉、壮、回、蒙古、高山、门巴、锡伯等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二分之一。

景台镇地处长白山余脉的大黑山北坡,属半山区,境内主要山峰10座,河流15条。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5.4°,年平均降水542毫米,年平均日照2636小时,无霜期为138天。

没有预约,我们只是在临出发前往景台镇政府的办公室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办公室的秘书,秘书说,赵书记从早上到现在一直在开会。放下电话,我们就驱车前往景台镇。到达景台镇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多钟,此时,赵书记还在开会。我们只好在会议室的门口等候。半个小时后会议结束了,说明来意,我们随赵书记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第一次见到赵品惠书记就被他那儒雅的气质所感染,话语中带着自信,自信中又透着礼貌的谦逊。

在交谈中,我们一提到景台镇这三个字的时候,赵书记就来了精神,依然没有了刚刚开了一上午会的疲劳。他那思路清晰的谈吐蕴含着睿智。

对景台镇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全镇南部山林茂密,以柞木和落叶松为主,林间灌木丛生,山菜遍布,并有珍贵树种和药材,同时还生活栖息各种野生动物。

景台镇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铜、硫铁、锰等矿产。土质肥沃,盛产玉米、大豆、高粱、谷物。特产有大葱、大红杏、苹果梨、南果梨等,远近闻名。景台镇有优质玉米种植、玉米制种、黄牛养殖、林果、矿产、劳务输出等六大支柱产业,是吉林省较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之一。

全镇现有大中型成规模果园1300多个;有大中型成规模采石场50多家,年产建筑石材600万立方米,并远销各地,其产值2.4亿元;有多金属矿(铅锌矿)两家,年产量6万吨,产值900多万元。

赵品惠已经在基层工作了整整12年,带着一份对事业的执着和热情;带着对景台镇乡土乡亲的挚爱,他无怨无悔,默默地奉献着。他说,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在琐碎的农村工作中不厌其烦,对那些不了解政策的农民他耐心地解答。他说,要把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好政策及时、准确、全面地下达下去,让农民及时地了解国家政策方针,这样,农民不仅了解国家政策,而且还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政策,并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从而更好地生产工作。

群众利益范文第8篇

一、突出提出“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重要意义

从建党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当作自己的重要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当前,党中央把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更加突出地提出来,有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当前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突出,形势严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当前突出表现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形式主义、问题严重,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屡禁不止,吃拿卡要现象仍未得到根治;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居民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特别是上学难、看病难、农民负担重,以及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群众反映仍很强烈。这些突出表现,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而且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呈愈演愈烈之势,到了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正的时候。

其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的主要力量。历史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建设任务艰巨繁重,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思想,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胜利地完成我们党的各项任务。如果任由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蔓延发展,我们党就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光荣事业和任务就无法完成,党的性质宗旨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当前必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

再次,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坚决纠正那些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才能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才能真正践行“三个代表”。

二、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分析

从主体上讲,权力的滥用是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产生的首要原因。所谓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主要是一些国家机关和公共事业部门凭借手中的权力,以牺牲人民群众利益为代价,为本单位、为小团体、为个人谋取利益,其实质是滥用权力、。因此,损害群众利益的主体,不管是部门、行业,还是地方政府,关键是手中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损害群众利益的根本主体。领导干部之所以会滥用权力,作出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既存在客观因素,也有个人的主观因素。从客观因素分析,我们国家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法制还不健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等原因,难免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从主观因素分析,一方面是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和群众意识淡薄,在行使权力时考虑集团利益和个人利益太多,顾及人民群众利益太少;另一方面是领导干部的发展观、权力观和政绩观错误,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达到个人官位的升迁,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片面强调降低成本,超越资源环境和群众承受能力,热衷于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其代价必然是牺牲人民群众利益。

从客体上讲,地位的弱势是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产生的重要条件。“人民”、“群众”,对于行业部门和政府来说,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反“损害”能力有限,这种地位上的弱势,为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产生提供了充分条件。一是人民群众的反“损害”意识不强。有些群众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认为个人无力挽回,只好听之任之。二是人民群众的反“损害”的途径不畅。有些群众当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不知如何进行投诉,或者投诉时经常遇到各种阻力,救济途径不畅通。三是人民群众的反“损害”成本过高。当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进行投诉时,有时处理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经常得不到有效解决;有时要上访几次,甚至十几次才能得到有关部门重视;有时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弄得精疲力尽,最终还得不到解决,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成本太高,造成有些群众不愿反“损害”。正是如此,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才得以滋长和蔓延。

从客观方面讲,体制制度的不健全是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本原因。如果体制制度不科学、有漏洞,就很难规范部门或个人的不正行为。如当前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不健全,人民群众不能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人民群众的权益就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又如当前的干部考核机制不科学、决策制度不民主,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没有全面具体的量化标准,片面强调GDP的考核,领导干部任期的不稳定性等等,导致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在短时间内谋求政绩,决策时不听取民声,不进行可行性研究,盲目上项目,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终造成群众利益受损。

三、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治理对策探讨

有效预防和治理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必须针对其产生的根源,积极探索对策,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方针,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狠抓落实,讲求实效。

第一,加强教育,着眼防范,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维护群众利益的自觉性。立足教育,着眼防范,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内在动力,是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反腐倡廉必须抓紧抓好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是要加强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党员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决不能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要加强群众路线教育,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勤勤恳恳为群众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做到爱民、为民、富民、安民。三是要加强党纪法规教育,增强纪律意识。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表现出来的是干部作风问题,但许多是违的纪律问题,尤其是违反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最近,党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是保证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维护群众利益的有力武器。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纪条规,尤其要抓好两个条例的学习贯彻,用条例来对照自己、检查自己、警示自己;同时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

第二,深入治理,从严查处,坚决刹住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当前,要按照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针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坚决纠正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城镇拆迁中侵害群众利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不落实中央有关政策规定造成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及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要继续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农民负担、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等工作;要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刁难群众等问题。要通过自查自纠、全面检查、重点抽查等多种形式,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要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对于那些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肆意欺压群众的行为,失职渎职、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作风粗暴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坚决查处,绝不留情,绝不手软。对那些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要进行通报,公开曝光,以严明的党纪政纪法纪,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群众利益范文第9篇

众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从教育预防、纠风工作责任制、监督制约、行风评议和查处惩戒等体制、机制入手,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对于创造良好的

社会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强调指出:“要把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

抓好,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办事不公、、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重

要内容,也是当前和今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表现

群众利益主要指群众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的利益和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利益。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和公共服务行业中常见的多发性的不良行政行为或服务行为。

一是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为本单位、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如以职以权以业谋私,吃拿卡要等。二是行政行为失当,不依法办事,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如不作为、乱作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

好处乱办事,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三是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工作作风问题。如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

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重要性

(一)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是党中央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我们党必须始终

恪守的政治立场。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风廉政

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大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地方和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社会和谐的突出问

题,如强制拆迁、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教育乱收费、公路“三乱”等等,这些问题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我们要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坚决纠

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营造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是深入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使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

需,就要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切实纠正、与民争利等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规行为,让人民群众在不断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

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成果,以维护群众利益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进一步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战胜腐败的信心。

三、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措施

纠风工作艰辛复杂、任重道远,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切实有效地防范和杜绝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

(一)构建教育预防机制。坚持“教育先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和改进干部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联系干部思想实际,加强党的宗旨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干部的宗旨

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加强道德教育,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做到心系群众,忧民所忧,急民所急,关心群众生活,体恤群

众,清正廉洁,艰苦创业。

(二)实行纠风工作责任制。当前制度和体制上存在的问题,是产生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关键性原因和深层次因素。因此,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和体制,构筑有效的防范屏

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主要领导负责总责,每一项任务要有明确分管的领导和部门,分管领导要解决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履行职责,把指导纠风工作同本部门本行业的改

革措施、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除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外,还要进行曝光,让责任人受到全社会的谴责,使

其他干部受到警示教育。

(三)加强监督制约机制。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宽、畅通监督的渠道,实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和民主评议,增强透明度。如针对加重农民负担问题,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针对医药购

销中价格虚高、收受回扣和医疗服务中“开单提成”、收受“红包”的问题,要建立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建立落实群众知情权的医疗服务公开制度、医德医风考核、激励和惩戒等管理制度,完善药

品定价机制等;对城镇拆迁等工作,要建立全程监督制度,强化监管;认真执行民主评议制度,将纠风工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促使部门和行业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转变职能,改进作风。

(四)深化行风评议。确立多方参与机制,增强行风评议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将行风评议的全过程置于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之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通过不断完善评议指标,创新评议方法

,来提高评议结果准确度。实行测评委托制,确保结果真实可信,做到奖罚分明。

(五)注重,构建查处惩戒机制。群众来信来访是反映损害群众利益存在的“第一信号”。工作做得好,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掌握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动态,使处理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工

作成为主动,而且可以对群众进行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增强群众维权意识,因此要建立健全领导接待制度、领导下访制度及首问责任制,切实做好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是推动

纠风工作不断深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不严肃查处,纠风工作就没有震慑力,落实纠风工作的各项措施也就没有推动力。对于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决不姑息。坚持违

纪必纠、处罚必严的原则,严格执纪,真正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的良好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高立业.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须多管齐下.中国监察,2006(20)

[2]赵绪生.围绕群众利益构建防治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2)

群众利益范文第10篇

同志今年7月1日的重要讲话,在讲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的时候,特别强调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引起了全党的重视,也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群众利益无小事”,短短七个字,意味深长,寓意丰富,值得深思。因为从一般的道理上讲,群众利益问题当然是有大小之分的,例如生死存亡是大事,某种具体利益得失是小事;长期的难题是大事,短暂的问题是小事;多数人的困难是大事,个别人的困难是小事。那么既然如此,何以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问题显然需要弄清楚。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总书记对全党来说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问题全部纳入视野之中,动员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力量,去系统、全面地、不断地加以解决。有的问题要靠中央来总体解决,有的问题要靠地方来解决,有的问题靠动员社会力量解决,有的问题靠动员和引导群众自己解决。但是无论解决方式如何,我们党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所有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绝不能把任何人民群众利益问题排除在视野之外。“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才是全党上下应有的态度和精神。

既然“群众利益无小事”,那么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的极为复杂的群众利益问题,应该怎样去代表人民的利益,解决他们的问题?这一点同志在讲话中,分三个层次即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关心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工作,给予了明晰、系统、全面的阐述。“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要求全党任何同志都必须关注和重视群众利益问题,从上到下,从宏观到具体,从各级组织到每一个普通党员,都以人民利益为重,以高度的责任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细心研究群众利益,切实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同时,要引导群众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是否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一个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没有感情再大的问题也是小事,有真实的感情再小的问题也是大事。同志在许多场合都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带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去工作。从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到领导全国人民战胜非典,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方面做出了实际的表率。“群众利益无小事”,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有的精神境界。进入这种境界,才会真正体会出这七个字所具有的分量和蕴意,才会为实现群众利益而奋力工作。

上一篇:反馈意见范文 下一篇:乡村治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