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对农业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02 17:01:57

气象对农业的重要性

气象对农业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应用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信息服务远远不能达到农业管理、经营者和农民的要求,本文阐述了气象服务的概念、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改善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加快农业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扩展服务领域、提供多样化的气象信息产品,以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健康、顺利地发展。

1 当前气象为农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气象为农服务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新突破,但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结起来为:认识不够到位,思路不够清晰,指导不够有效,进展不够平衡,特色不够鲜明,功能不够系统,机制不够顺畅,科技支撑不够硬朗,业务与服务不够衔接,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1.1 气象信息不够准确

当前,我国气象信息服务所提供的信息准确性不高。所谓气象信息准确性,具体是指对未来气象变化情况进行预测或预报的能力,利用气象专用软件模拟大气运动数值的相似性程度,以及气象预报员人为更正,是影响气象信息准确性程度的两大重要因素。但是,在当前水平条件下,借助计算机进行大气运动数值模拟无法将大气真实的变化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并且人为更正也存在很强的主观性,这就决定了当前我国气象信息无法达到很高的准确性程度。

1.2 气象信息不够及时

气象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及时气象预报信息,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将所获取的气象信息传达给信息的需求者,即使准确性程度再高也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对于诸如雷电、冰雹以及龙卷风等强对流气象灾害,通常情况下的预警时间都十分有限,此时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出去就显得极为重要,可为气象信息需求者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争取时间。

1.3 气象信息缺乏针对性

在现实生活当中,农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针对性的要求比较高,主要涉及气象信息的时间、地域以及种类等方面的内容。气象信息要想将自身的功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一个重要的前提性条件就是确保气象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在我国当前的实践中,针对农村农业生产领域所的气象信息大致上就是常规性气象信息的拷贝版本,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发专门针对农业生产的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十分缺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气象信息服务本应具有的对农业生产经营行为的指导性价值。

2 完善气象信息服务的建议

2.1 树立服务观念,提高责任意识

气象信息服务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尽可能地促进气象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各级气象信息服务部门在针对农业生产的气象信息服务方面要端正态度,树立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生产的服务观念,将向农业生产领域提供尽可能及时、准确且多样化的气象信息视为己任,以公共气象为整体发展方向,对强化农村气象信息产品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有充分认识。

2.2 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促进气象信息准确性的不断提升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在提高气象信息准确性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气象信息部门要在工作实践中永葆创新意识,大胆实践,构建起科研业务化与研究业务化的工作机制,集中主要精力开展新一代天气数值预报模式的研发工作,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细的气象信息服务,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以全国气象历史资料和PCVSATTM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传输的实时气象资料为研究素材,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ArcGIS和现代气象信息综合处理技术MICAPS为基本研究手段,应用现代数据库技术和多种高级编程语言,构建了全国农业气象基础信息库、农业气象历史信息再分析库、农业气象实时资料显示库和农业天气与农业气候应用信息库,并最终集成、优化成现代中国农业气象基础信息系统。

2.3 集中精力,促进农业气象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在气象服务以及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支撑性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对农业气象观测、气象实验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做好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的顶级设计和规划工作,为农业气象信息观测、实验以及业务水平的稳步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同时,还要促进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及预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投入精力,切实抓好农业气象专业监测系统、农业气象预测预报系统以及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及评估体制的健全。

2.4 建立服务信息直通快车道

目前农村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较为广泛,但受经济、文化等问题的制约,电视仍是农民接受气象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农民主动从媒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仍然是少数,所以建立服务信息直通快车道是必要的,农民可以及时获得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和农事活动预报信息。目前,乡镇、村屯兼职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还撑不起气象信息传播的重担,这就需要气象部门和各相关单位加大力度、联合组织气象相关信息的培训。

3 结语

气象对农业的重要性篇2

一、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的必要性与需求

不管是什么农作物,其丰收的情况与气象条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每年中的光照时长、光照的热度以及降水等主要的影响因子,其具体体现在了冷暖、旱涝以及阴湿等情况。还有就是各种气象要素的相宜程度,这些都对农作物产量与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种植业、林业以及畜牧业等作物结构进行调整。除了市场因素之外,要将适宜气候区进行科学的布局作为调整的对象,这样才能够达到农业结构调节的最大利益与功能。所以,要对生态农业进行大力发展,增强对农业进行气象服务的力度。

要想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将具有优势农产品区域进行合理的布局,并且将新的作物品种引进,都需要在气候上进行可行性论证,以此提升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合理性。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对气候有直接的影响,在整个生态环境影响因子中,气象是最多变和活跃的,很多问题要进行解决都需要对气象进行研究,其也承担着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所以进行生态学与生物气象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农业气象工作者都对生物气象学与农业生态学的知识有一定认知,其很容易注意和气象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气象部门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进行农业产量气象预报工作。这样就对作物安全、农业灾害以及农村工作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

当前我国的气象部门为农业服务的具体目的是进行防灾减灾、增加收入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其具体服务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气象的检测。使用卫星遥感与地面农业气象数据,为作物的生长情况、灾情以及土壤水分等方面进行气象检测与预测,并且分析气象条件中的利和弊,提出对农业生产管理的建议。其次,人工对天气进行影响。在每年春季时期进行人工降雨或者增雨,防止灾害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问题出现。再次,生态建设服务。生态环境和天气条件有直接关系,气象部门将生态变化的检测结果进行提供,并且提供和生态相关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以及可行性的气候论证。最后,提供作物生长和农业气象预报,可以仔细的提供播种、施肥以及发育期的资料,依据农作物生长情况、面积以及气候条件,对作物的产量实行预报。

三、气象服务生态农业的具体对策

1.建设服务队伍,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建设专家联盟工作的运行机制,开发气象农业专家联盟信息网络的服务平台,为这些成员进行气象服务软件的安装,这样就能够随时的查看天气预报以及各个地区的气温以及降水情况。进而相关组织加强以及部门之间的配合,以此形成一种联动的机制,将社会社会的共识凝聚起来,建设一个专业性的联盟队伍。这个队伍一般是由县、乡以及村气象的农技人员组成,且在年龄分布上也要吸引一些年轻的气象农技人员加入进来。

2.对气候可行性论证与气候资源进行分析

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将新的农业技术与新品种作物引进,这与气候资源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所以,在进行重要农业工程实施、农业项目开发以及新技术引进之前,要对农业气候进行可行性的论证工作,以此防止对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生态环境损失。建设一批农业气候资源示范基地,增强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气象研究和运用服务能力,为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进行示范性服务。对表象的?律进行尊重,以作物的气候适应性作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区域,然后种一些适宜的品种。所以,在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时,要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加以重视,合理的开发使用气候资源与坚持可持续发展。并且对农业气候资源的使用还要对其稳定性与风险性进行考虑。

3.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服务

对气象系统的农业气象观测网进行健全与完善,建设技术先进、信息量丰富以及全方面高质量的气候观测系统,使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的先进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气候灾害和草原、湿地以及森林等生态环境进行检测与评价。这样就能够对实际情况进行掌握,然后结合气象情况作出实时合理的预防措施。从而保障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发挥气象服务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

4.将农业气象服务的领域进行延伸

未来的农业气象工作会对农业气象使用技术在群众中的推广加以重视,将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对应其中的一些气象问题,开发相应的、适合农业气象实用的技术。增强和相关部门的合作,提升农业气象实用技术的推广以及影响力,提升农业气象实用技术规模收益。使用建设示范点、举办技术交流会以及相关培训班,进行交流推广。

然后,扩展气象传播渠道。气象为农业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农民收益,对信息传播的问题进行解决。其先要对气象信息传递的责任进行明确,合理的将信息传播时间频率进行调整,让预报能够深得人心。其外就是要建设完善的全村级别组织与气象推进信息员队伍。使用多种途径告知当地农民,以此能够更好的对农民服务。之后就是可以使用手机短信,把气象预警相关的信息及时有效传播出去。除此之外,还要经常性的进行科技下基层活动,增强气象的科普宣传,把气象知识传授给农村基层干部,从而让农民有合理运用气象的能力。

最后,推广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最近几年,气象工作者将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然后进行大量的调查与观测工作。对一些霜冻害、干旱以及洪涝等相关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诊断技术等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然后合理及时地安排农业生产工作。

四、结语

气象对农业的重要性篇3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市在气象为农村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三个一”工程建设等等,但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气象服务的能力还有差距。

为进一步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好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指导意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客观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新要求及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查找不足,全面部署我市今年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根据市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部署,开展本次调研活动。

在调研中,我们注重调研的代表性,深入海安和如皋两地,邀请当地作栽、植保、水产、蚕桑、渔政和部分乡镇农技人员进行了座谈,认真听取他们对气象为农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考察了如皋市常青千亩连片高效农业园区,在田间地头与设施农业从业人员交流,了解气象服务需求,听取气象服务意见,收集气象服务建议。另外,我们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在**气象兴农网设立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问卷调查专栏的形式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此次调研使我们深感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大有可为。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东临黄海,地处长江下游,江河湖水网交织,素有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之称。全市9个县(市、区)、123个乡镇,1646个自然村。全市土地面积为8001平方公里,人口769.79万(20xx年末数据);其中农业耕地面积700万亩,土壤肥沃,适种范围广,盛产水稻、蚕茧、棉花、油料等作物。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11元,同比增长13.1%。

**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季风特征明显,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但由于兼受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天气气候复杂,灾害性天气频发,洪涝、干旱、暴雨、强对流、热带气旋、连阴雨、高温、寒潮、冻害、大雪、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基本每年都有发生,气象灾害已成为危害全市农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农村改革发展需要更优质的气象服务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农村对气象服务的主要需求是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这两项需求均达到了100%;其次是气象科技指导,占80%;再次是农业经济信息,占78%。农民获取气象信息主要渠道依次是电视、电话、广播、手机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电视是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手段。另外,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还有报刊、互联网等。农民最渴望从互联网和气象兴农网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农业气象信息、农资价格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均占92%。但目前农村电脑普及率比较低,60%农民对互联网以及本地气象兴农网不了解,30%农民只对互联网有些肤浅了解。对于农产品信息,只有28%的农民认为在气象兴农网上方便;36%的农民不知如何,农经信息进村入户困难。对于**市气象部门给予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率,有90%的好评;对于气象部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个一”工程项目,在推广和普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知晓率达到80%;在气象知识宣传普及方面,比如防雷知识、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关系、种植新品种所需的气候条件等,约80%的被访者均了解相关知识。农民还希望气象部门多提供农业气象科技和灾害防御等方面的服务。有些农民朋友反映,他们希望得到中短期气候预测甚至是年景展望,以便于调整种植结构和安排农业生产。农民希望在农村改革发展中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选址和房屋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农民普遍认为人工增雨对缓解当地旱情作用很大,其中90%认为作用很大。

从以上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发展新经济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灾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推进,不少乡镇开始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对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方面,都对天气预报服务、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等需求更多、要求更高。农民迫切希望增加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播出次数、延长播出时间,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和重大灾害天气来临前,要增加电视天气预报播出次数;还希望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径,比如增加建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让农村 “大喇叭”再响起来等等,使得每个农户、农民都能及时获取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

2.新村镇建设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在村镇建设规划、新集镇建设等工作中,农民越来越多地考虑到暴雨、洪涝、大风、雷电等灾害以及交通、水电等因素的影响,并考虑通风和采光等条件,因此新村镇建设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程建设气候论证、雷电防护以及合理利用气象资源等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培育新农民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希望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增强农民对气候资源、农业气象、农业信息化等实用技术和农经信息的应用能力。

4.追求新生活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各级农村干部和农民都在追求高尚文明的生活、劳动环境,因此对健康气象、生态气象、旅游气象等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气象服务有很大的需求。

三、气象服务不断加强,但离需求尚有差距

长期以来,气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一直是**气象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来,**各级气象部门针对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组织科技开发和科研攻关,努力提高为农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时效,在农村气象观测系统、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农业气候论证、防御雷电灾害、人工增雨作业、气象兴农信息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果,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完成“三个一”工程建设。“三个一”工程即:在全市每个乡镇建设1个自动气象站、1个气象兴农网服务终端、1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三个一”工程是一项实事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通过三年的建设和完善,目前,全市各类地面气象观测站达到133个,平均站距仅为10公里。并建立了数个农气、酸雨、雷电等观测站点,实现了对干旱、洪涝、大风、大雾等气象数据的动态监测。全市各乡镇共布设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152块,完成了**气象兴农网站的改版和升级工作,建立了乡镇气象兴农网服务终端。此外,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123个乡镇(街道)、1646个行政村的由123名联络员组成的乡镇气象联络员队伍和1687名信息员组成的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也为气象信息的传送与反馈提供了通畅的信息渠道,实现了气象监测预警乡镇全覆盖。正如**市委常委、副市长秦厚德在“三个一”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所说,“三个一”工程建设的全面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2.加强科技开发,努力提高为农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了提高产量预报的准确率,开展了水稻、麦类、棉花、油菜等产量预报,对外长、中、短期预报,几年来,准确率都在95%以上。为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与农业部门的植保单位紧密合作,开展了麦类赤霉病、棉花炭疽病、棉铃虫等预报工作,为及时、科学防治病虫害提供了气象保障服务,几年来发生等级预报准确率100%。为了提高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气象服务能力,研制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为政府合理调度水资源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气象为农服务信息传播到广大农村和农民手中。一是及时把《重要天气报告》、《农气月报》和《农气旬报》等农业气象信息,通过传真、email等方式分发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二是建立了**气象兴农网,不断登载“气象与农事”、“农业气象”、“农业科技”、“农科动态”、“农业百科”等方面的信息;三是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及时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关键性天气信息;四是利用“96121”、手机短信、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传播涉农方面的信息,深受农民的欢迎。

4.充分利用空中水资源,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目前,全市共有火箭发射装置4台(套)。尤其是在20xx年和20xx年抗击特大干旱过程中,全市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工作,为及时有效的缓解旱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加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应急响应能力。制定了气象应急响应预案,并已纳入当地政府的应急响应体系,主动参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气象部门虽然在“三农”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气象信息的传递渠道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二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及时性与规模化农业生产需求有差距,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可用性还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是气象信息服务的适用性、针对性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和农民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

四是农村雷电防护安全措施和知识普及与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差距。

五是目前农村信息化程度还很低,通过互联网交换农经信息较为困难。

六是气候区划及论证工作相对滞后,对引进新品种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均未经过气候论证,存在较大的风险。

四、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建议

1.将气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气象工作与农村工作密不可分,气象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气象在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现实作用。建议各级政府将气象为农村建设服务体系纳入当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气象为农村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快建设农村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积极开展乡镇天气预报业务服务;二要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综合管理体系。要加大乡镇气象联络员和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力度,这部分人员要主动承担传播天气预警预报信息、维护加密气象站日常管理、收集气象与农经信息、气象灾害上报和气象知识普及等工作。三要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推进公共气象服务进村入户。要不断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手段,通过广播、电视、电话、手机、报刊、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到受影响的农民手上。要将气象服务纳入农村文化站服务体系建设,要通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农民进一步了解气象知识,掌握气象知识,及时获取气象各类信息。

2.进一步健全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要加强与广电部门合作,利用农村电视普及率提高以及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特点,增加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时间和次数,调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时间,尤其是农忙季节要满足农民收工后看天气预报的需要。要与电信部门合作,针对农民手机普及率不断提高的特点,积极推进手机短信订制服务,及时将突发性气象灾害警报发送到农村、发送到乡村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及本地人员,由他们迅速传播,指导农民防灾减灾。要使农村“大喇叭”重新响起来,乡村大喇叭实际上是一个高效低成本的农村信息渠道。除了气象信息以外,还可以其它对农业农村有用的信息,要充分发挥“大喇叭”在防灾减灾和气象信息上的作用。

3.努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一要积极开展乡镇天气预报,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关键性天气及关键农事季节天气,不仅要力求报出落时落点、量级范围、还要延长预报时效,逐步向公众特别是向农民提供三天以上的滚动天气预报。主动与农林等部门合作,做准做细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指导农民科学安排生产和有效防御自然灾害。二要加强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市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及应对工作,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指导农民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三要积极开展农村建设项目气象评估服务,对农村生态工程建设、重大农业工程建设、农村建设中村庄选址等,要主动提出气象评估报告,及时为当地政府和农村提供服务。四要做好农村建设中新建、改建房屋的防雷设计技术指导和检测、工程等服务工作,努力减轻雷电灾害的影响。五要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农业抗旱、防雹消雹等提供优质服务。六要办好**气象兴农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交流各地的经验和具体做法,将农业实用信息直接传到广大农户、农业企业和各涉农单位。七要加强农村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提高农村和农民防灾、抗灾、减灾意识和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

气象对农业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为农气象服务;内蒙古莫力达瓦旗

中图分类号 F320.3;S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340-02

气象为“三农”服务一直是莫力达瓦旗气象工作的重点。近几年,莫力达瓦旗气象局针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始终在努力提高为“三农”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时效,虽然人员缺乏、工作基础薄弱、服务手段单一,但在莫力达瓦旗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1 气象为“三农”服务现状

1.1 队伍状况

莫力达瓦旗气象局现有职工16人,气象专业毕业且长期从事预报业务的只有1人,其他从事预报业务的人员,除新毕业1人外,其余都是长期从事地面测报,知识结构单一,老化严重,对当地作物生长规律缺乏认识,不能满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气象服务的需要。

1.2 工作基础

2004年开展的生态监测业务,站点单一,代表性不强,取土设备陈旧,仍以人工采用土钻取土为主,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自2005年以来共建设了16个区域自动站,做到了全旗每个乡镇(办事处)均有区域自动站;全旗共有8部人工增雨火箭架,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北部乡镇(办事处),东北部乡镇(办事处)主要靠驻旗农场和部队增雨。全旗8个火箭作业点均有作业人员,但无专业作业技术人员,部分作业点达不到“两库一室”的建设。全旗仅有2010年建设的3块电子显示屏,无信息机,80%的村屯无广播大喇叭。

1.3 已有的流程和规范

电视天气预报规范化服务流程;气象信息规范化服务流程;气象决策服务流程;气象灾害服务流程;常规天气预报服务流程。

1.4 主要服务手段

1.4.1 加强组织建设。成立气象为“三农”服务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气象部门的指导产品并结合本地实际特点做好各项预报服务产品的订正工作,按照上级的服务技术指导开展针对性的为农气象服务。及时预报重大灾害性、突发性、转折性天气;建立了灾害直报系统,及时收集、上报灾情;在农事关键期制作农事专题气象预报。制定《气象服务周年服务大纲》,定期气象旬报、月报,在春播秋收关键期、低温阴雨、干旱和农业病虫害高发期,及时相应的指导预报,指导农业生产;及时短期气候趋势预测。完成了全旗农业气象服务区划工作,对大型农业开发和名特优品种的引进和种植提供了气候和生态认证服务。

1.4.2 建设区域自动站网。自2005年来,共建设区域自动站16个,分布于每个乡镇(办事处),基本形成了覆盖全旗的气象灾害监测网,实现气象监测自动化。

1.4.3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在全旗建设8个人工增雨火箭作业点,合理布局,基本构成了人影作业网络,充分利用空中水资源,每年抓住有利的天气时机,适时开展全旗人工增雨作业,每次作业效果明显,对旱情的解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抢占了农作物播种的有利时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4.4 多渠道气象信息。建立了飞信手机短信平台信息库、预警信息平台信息库。每天在电台、电视台、飞信手机短信平台、预警信息平台和互联网电子邮件上全旗各乡镇(办事处)24 h天气预报和旅游景点预报,遇有重大灾害性天气多次滚动播出,使全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气象信息,做好防范准备。

1.4.5 利用气象信息开展专项服务。利用已建气象区域自动站监测网,在汛期密切关注全旗各区域降水情况,及时制作气象雨情信息,开展适时汛期气象服务,确保安全度汛,减少了突发性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防火期,每天根据各气象要素实况观测资料以及未来天气形势分析,对火险做出等级预测,每天在电视上播出,及时做好森林防火防范工作。

1.4.6 大力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利用安全生产月、科普宣传月、“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宣传活动月、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对防洪防汛、防雹增雨、防雷减灾和防雷击急救方法等知识进行专题科普讲座,让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深入到千家万户,有力地促进了人民群众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

2 气象为“三农”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服务的精细化水平较低

农村气候地域差异明显,常伴有暴雨、冰雹等突发性灾害天气,现有气象区域自动站点观测项目少,气象服务的总体水平、服务内容等不能满足为“三农”服务的需求,特别是短期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的定时、定点、定量方面差距较大,预报的针对性、精细化水平低,服务产品单一,没有规范的服务工作流程[1-3]。

2.2 农业气象信息渠道单一,不能满足需要

过去由于需求简单,预报准确率不高,气象信息的主要通过广播电视、固定电话定时。近几年,手机短信、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莫力达瓦旗气象局曾试图解决信息到农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及时下传“三农”需要的信息,指导农民利用科学信息开展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然而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最后一公里”仍是为“三农”服务的瓶颈,由于基础条件差,有线电视网络不能覆盖到乡下,有很多村屯地处偏远,手机无信号,互联网还没有普及,虽然建立了气象助理员和气象信息员,但由于地方政府资金不足,气象助理员和信息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起不到气象信息很好的辐射传递作用,气象信息的传递中间环节还较多,农民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取丰富的气象产品。

2.3 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快,现阶段农民亟需得到更为丰富、更为贴近农业发展的农业气象信息,这就要求有更好的平台来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为农服务产品。而当前的气象服务产品准确性、适用性、针对性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有差距,长期预报、年景展望不够准确,不便于调整种植结构和安排农业生产,时间偏晚,农事建议指导性不强,服务人员的相关知识面跟不上农业发展的要求。

2.4 气象灾害预警响应体系建设不能满足农村防灾减灾需要

目前,莫力达瓦旗气象信息主要传播媒介有广播、电视、网络等。农村基础条件差,70%的农户掌握气象信息仅来源于电话传真的短期公众服务产品;气象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农民无法及时有效的接收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4]。

2.5 为“三农”服务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基层气象局距农村生产实际最近,处在为“三农”服务的最前沿,是气象部门为“三农”服务的主力军。近年来,基层气象局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对农业实时动态掌握不及时,重理论、轻实际,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不能满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气象服务的需要。

3 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分析

莫力达瓦旗是呼伦贝尔市的主要农区,是农业大旗,农业结构布局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的二元经济结构,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占有一定比例,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种植业生产中,普遍种植一年一熟制作物,受水资源分布空间不均等因素的约束,基本属于雨养型农业,大豆、玉米、马铃薯、水稻是莫力达瓦旗种植业主导产品,中草药、菇娘、黄烟作为特色种植产品,发展较快。目前,全旗耕地面积达50.67万hm2,粮食生产在全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地位。近年来,莫力达瓦旗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灾害性天气呈加重趋势,气象灾害仍是制约莫力达瓦旗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灾害性天气如雷电、大风、干旱、冰雹、低温、寒潮等每年均有发生,农业生产力低,因此,做好气象为“三农”服务工作,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预报预警、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职能和作用,对全面推进莫力达瓦旗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措施

4.1 大力提升气象服务的科技水平

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水平和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提高中短期、短时、临近及灾害天气预报预警水平。强化气象科技创新工作,突破传统、单一的天气预报信息服务模式。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调查和影响评估;不断提高对农业病虫害、地质灾害等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5-6]。

4.2 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和完善气象服务流程和规范,制定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多种形式的气象信息传播平台[7]。建立乡镇(办事处)气象信息服务站,乡乡有分管领导、有气象助理员、有应急响应预案、有预警信息接收设备,村村有气象信息员和预警信息接收设备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优质的气象信息服务。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优先完善天气敏感区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使所有乡镇(办事处)和部分行政村都能建有自动气象站[8-9]。二是按乡镇(办事处)种植面积不同,配备作业系统和作业技术人员,抓住有利的天气时机实施人工增雨抗旱防雹作业。三是建设气象灾害预警响应体系,在乡镇(办事处)、行政村、自然村建设气象灾害信息自动接收系统,落实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快速响应机制。

4.4 加强部门协作,完善气象信息渠道

加强气象与农牧业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等部门的合作。利用其为农服务相关项目建设中的硬件设备提供信息服务,开展联合会商、服务信息。增加和调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频次,增加滚动字幕。建立气象为“三农”服务热线电话[10]。遇有重大气象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通过移动、新联通客服部集中。

4.5 加强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利用区域自动站获取的资料,合理开发气候资源。进一步开展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揭示不同类型农业气候资源特征、规律和合理开发的途径,开展气候资源精细区划、气象灾害区划和种植(养殖)区划,指导农民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科学防御气象灾害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5 参考文献

[1] 陈俊春,陈颖.切入点、着力点、结合点——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点”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8(1):142-144.

[2] 党修伍,张学贤,张永芹.气象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7):2119-2120,2122.

[3] 和平,田锴,王英.小议公共气象预报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农业生产[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9):61.

[4] 山嶷,张永财.海东气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思考[J].青海气象,2007(2):51-53.

[5] 朱明,赵世黎,梁代荣.气象工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9(4):175-177,180.

[6] 杨祥珠,娄伟平,董家明.绍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气象服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9):2772-2773,2782.

[7] 张鹏,杨秀华,杨秋利,等.新农村建设中气象服务的探讨[J].农技服务,2011(3):366-367,370.

[8] 吴延年,王建胜,严春银.需求与对策: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调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5-37.

[9] 陈红萍,梁丽君,孙建文,等.“三农”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8(10):63-64.

气象对农业的重要性篇5

1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概况

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天气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去冬以来的晴暖、少雨天气转变为低温、多雨雪天气。这次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主要由4次天气过程造成,发生的时间段分别为1月10-16日, 18-22日和25-29日, 31-2月2日。总体上,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影响重的特点,大部分地区为50年一遇,部分地区达到百年一遇,属历史罕见。

1•1 范围广

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了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重庆、广东、浙江、福建、四川、陕西、江苏、云南、甘肃、河南、青海、、山西、上海等20个省(自治区、市)。

1•2 强度大

1月10日以来,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6省区降水量达1951年以来同期最大值。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低气温降至-6~0℃,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接近。武汉和长沙市连续半个多月日平均气温接近或低于0℃;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和贵州5省大部的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2~4℃,湖北中东部、湖南大部、贵州东部偏低达4℃以上;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甘肃、陕西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低值,江西、重庆、宁夏为次低值。江南、华南及西北大部地区过程最大降温幅度达10~20℃,其中华南西北部超过20℃。浙江暴雪是1984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积雪深度创近50年极值。

1•3 持续时间长

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1月31日,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上海)及贵州日平均气温<1℃的最长连续日数仅少于1954/55年,持续时间为历史同期次大值;长江中下游及贵州雨雪日数超过1954/55年,为历史同期最大值;冰冻日数接近1954/55年,为历史同期次大值。其中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

1•4 灾害影响重

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等20个省(区、市)造成重大灾害,特别是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信设施、农业生产、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 516•5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已经超过2007年全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

2 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农业是此次灾害过程中受损失最严重的部门之一。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减灾研究室对受灾影响的20个省(市、自治区)的评估,受灾作物种类包括油菜、蔬菜、果树、茶树和小麦等,其中油菜、蔬菜和果树受灾最重,小麦受灾相对较轻(表1)。

2•1 农业生产遭受损失重大,受灾范围广

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冬季农业生产普遍受到影响,据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2月23日提供的数据,在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农作物受灾面积为1 200万hm2;而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4月22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报告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关情况时透露农作物受灾面积更是高达1 400万hm2,绝收205•1万hm2。秋冬种油菜、蔬菜受灾面积分别占全国的57•8%和36•8%。因灾死亡畜禽7 455•2万头只,水产养殖受灾面积97万hm2。(1)影响品种多 油菜、蔬菜、果树、茶树、甘蔗、马铃薯等农作物遭受严重冻害,生猪、家禽、水产等养殖品种因灾死亡较多。(2)受灾程度深 各种农作物成灾面积达584•3万hm2,绝收176万hm2,受农资价格上涨,劳动力短缺等因素,给春季农业生产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3)设施损毁严重 因在损毁塑料大棚4万hm2、畜禽圈舍1 943万m2、水产养殖设施1 485万m2、农机具64万台、机库棚62万m2。农业原种场、良种场等育种设施也遭受到重创。

2•2 农民收入受到较大影响

灾区农民人均直接农业损失在100元左右,对农民增收有较大贡献的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园艺产业和畜牧水产养殖业受损严重,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的难度加大。

2•3 鲜活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价格稳定的压力加大

由于冬季蔬菜主要供应地区的蔬菜、禽类、生猪及水产养殖业受灾严重,使我国春季部分地区的蔬菜、肉鸡、鲜肉和部分水产品出现季节性、区域性和结构性供应紧张,全国跨区域鲜活农产品调运压力增大。此外,由于油菜、甘蔗等受灾严重,将使全年食用油、食用糖等供应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加大。

2•4 对一些农业生产领域带来持续性影响

灾区农业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业生产设施严重受损,幼龄柑橘和种苗、亲鱼及鱼种以及仔猪大量死亡,破坏了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尽管这次灾害没有影响到我国粮食生产大局和农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但对蔬菜、油菜、果树、茶叶和养殖业等“菜篮子”产品的影响十分严重,特别是对设施农业、果树等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

3 对农业气象工作的启示

农业气象是气象部门为“三农”服务的重要领域,回顾这一次重大自然灾害,我们也看到了在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和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有许多工作需要加强。

3•1 农业气象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农业气象的业务服务工作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不断增加,服务手段不断加强,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特别是在农业气象情报服务和主要作物的产量预报方面,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受到了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的认同。但在农业气象灾害的业务服务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服务不够及时、缺少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应对突发性灾害和极端气象灾害的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其时效性和有效性仍需加强。

3•2 农业气象实验条件有待改善

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必须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而目前,我国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实验条件较差,大部分站多年来几乎没有经费支持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更不用说增加新的现代化观测设备,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且缺少技术交流和必要的培训,实验能力也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气象实验的要求。总体来说,农业气象的实验能力和观测设备要远落后于气象领域其它专业,对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的支撑作用还不能满足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农业气象发展,急需改善实验条件,增强农业气象科研能力。

3•3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仍不足

目前,各省农业气象的业务部门几乎都没有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服务业务,仅有限的几个省在近年开展了部分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特别是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服务远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方面,必须加大研究的投入,尽快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服务系统,特别是提高对极端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

3•4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的有效性欠缺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是减轻农业因灾损失的重要手段,目前虽对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的研究很多,但在极端灾害出现时往往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特别是当灾害发生面积较大,影响程度较严重时,其防灾效果不能满足需要。本次灾害发生时,有关地区针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也使用了较多的通用方法,但效果甚微,典型的例子是使用烟熏来减轻霜冻灾害的危害,但由于低温时间过长,低温程度严重,再加上光照不足,这种措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在当前来说,还没有更有效的技术。

3•5 极端农业气象灾害研究的重要性

我国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常发性的单灾种研究,对偶发性和复合性的极端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极少[7]。但极端农业气象灾害虽然发生的几率很低,但一旦发生往往由于准备不足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开展极端农业气象灾害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极端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复合型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影响的机制、监测预测方法以及减灾措施的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服务机制和应急响应机制。

3•6 农业气象科研工作要适应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布局的变化,当前的农业生产正在飞速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不断涌现,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农业气象工作要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在本次灾害中设施农业的影响最为严重,大量的塑料大棚被压塌就是典型的事例。此外,大量高产、优质新品种的引种,由于缺乏农业气候的论证也受损严重,给当地农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3•7 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气象对农业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农业发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204

国家气象局在落实各地为农气象服务工作上,做了明确规定。在下达《关于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的通知》之后,各地重点县市纷纷起到带头作用,有关部门在文件命令下迅速开展为农服务气象革新会议,通过部门和百姓之间的联合,使直通式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渐渐发挥出来。

1 直通式气象服务介绍

直通式气象服务简单来说就是政府相关部门为农业活动主体提供的相关气象信息。在中国的新r村,农业活动主体一般包括农业种养大户、农机大户、渔业等。甚至还有一些专业化服务组织,例如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直通式气象服务就是在这些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同时为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通过气象信息,农业活动可以更好的进行,农民可以根据气象信息对生产经营活动合理的调配人员和时间,通过直通式气象服务,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的能力提高、降低了人为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损失,使农业生产、经营的投入得到控制、使收益有了保障。在直通式气象服务中、县级以上的气象部门必须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经营的状况,分析确定气象服务的直接对象,对气象服务的规模进行调整。每个季度,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必须共同开展气象服务工作总结,重新分析下一季度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的具体需求,制定关于气象服务规模、时间的实施方案以及调整计划。要根据农田调查工作的开展,针对性的为农业生产中的灾害提供较为成熟的技术支持。

2 现阶段基层气象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气象信息难以传达

气象服务是有时效性的,延迟的气象信息起不到指导作用,甚至还会误导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故将气象信息及时的传达出去是气象服务的关键。为了使气象服务及时、有效,就需要通过快速的传播途径来进行信息传达,目前,我国新农村普遍采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渠道,但显然这些传播媒介难以保证时效性,且信息传播、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有些突发性气象信息,如台风暴雨等,农民在还未收到预警消息就已经损失惨重了。

2.2 气象服务产品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气象服务产品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农业生产中具体农作物的需求。对于农作物来说,其生育、采摘时间都需要气象信息提供参考,新品种农作物的研究更是要在气候论证的前提下开展。然而我国现在的气象服务难以切实、具体的满足的农业的需求。

2.3 政府部门对农业气象服务不重视

气象服务能否有效提高,很大程度上要看领导阶层够不够重视。在目前一些农村,上级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对气象服务工作开展过于形式化,没有实实在在的落实服务,部门间没有协调、配合,对于好的服务建议不予采纳、理会。随着新农村农业的发展,要想在为农气象服务方面有所成效,必须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3 如何提高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3.1 壮大服务队伍,提高农产品质量

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要端正服务态度,明确服务宗旨,在根据新农村的农业实际需求,改变传统气象预报产品。政府部门和气象部门应是一个协调、配合的运行系统,有关部门应该广纳贤士,听取有利的建议、方案,通过壮大服务队伍和提高预报准确率和及时性来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另外,气象部门要实际调查农民的需要,提供适合农村需求的预报产品。

3.2 强化直通式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在夏季农业收割区,应该拟定决策气象服务,针对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加强直通式气象服务。为了让在气象服务的时效性得到保障,各县市、各乡镇要相互建立信息传播渠道,保证农民能及时获取气象信息。县市的广播电视台应该定时播报气象预报,地区内的基层气象台站要能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气象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向农民传达气象信息。

4 结语

直通式气象服务是农业生产的保障,只有通过气象服务的改革措施,才能使农业生产不受天气的影响和损害。故县市政府应该在直通式气象服务的提高上下功夫,以提高服务水平为工作重心。

参考文献

[1]马玉平.中国农业气象服务典型案例总结[J].安徽农学通报,

气象对农业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基层气象;为农服务;调研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61

为了减少气象带来的灾害,就需要加大气象服务的能力,目前城镇化的发展对气象服务为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 气象为农服务的目前状况分析

1.1 优点

气象服务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根据气象资料显示,气象的传输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的提高,对气象卫星和雷达的使用,以及自动气象站建立,让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得到提高,也加大了对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

气象的服务内容多样化,经常可以看到的,例如:天气预报、关于农业电视频道、农业的气象预报等等。

1.2 缺点

服务系统不健全,没有设立专门的农业气象部门,没有相应的农业服务人员,也没农业观测的服务平台,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导致了气象为农服务的不足之处。

服务渠道不完善,虽然气象服务的渠道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但是,气象的和运用之间存在着冲突,同时,设施方面也不够完善。因此,导致了气象服务不能发送到每家每户。这就使气象服务失去了时效性。

2 提高基层气象为农的水平

众所周知,农业的生产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以气象作为保障基础,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为农服务,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提高。首先,在上世纪80年代末,根据当时的农业政策和农业气象所需要,气象部门设计了一些气象观测网和项目设施。但是归根到底,这些设施技术都不够完善,不够先进,很多系统都不到位。因此,基层气象部门应加大对农业气象方面的技术监测。同时,还需要建立合理的监测地点。其次,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的气象服务平台。而气象的服务平台主要有以下平台构成: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大型作物生长环境控制模拟平台和精细化作物生长过程农业气象观测平台。接着,需要增进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之前的服务平台比较落后,基层气象部门应该协助与当地的农作物的生产和规划。不断使基层气象服务更加完善和系统化。对空中云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例如:人工降雨,人工降雨一方面是是减少旱灾,另一方面也是森林防火所需要的。

3 气象为农服务的建和实施对策

气象部门的服务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现代农业设施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增加,让农业的发展大大的进行了提高。而农业是靠天吃饭的,随着气象的变化和农业格局的调整,抵制灾害的程度越来越小,然而对气象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提高气象为农服务,就需要在服务基础上取得重大的突破。

3.1 更新气象服务体系

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气象为农的服务主要表现在,气象播报的准确性,天气和气候都有不稳定性,随时发生变化,气象的准确对农作物优势就越多,影响也会也来越大,也会给农业带来更大的利益。因此,就要求气象服务需要达到定点、定时和定量。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气象服务提出更高、更大的要求。让农民知道什么样的时间该做什么,减少盲目性和从众性心理。

3.2 完善气象服务技术

为了满足农民的需要,气象服务技术在不断的完善,基础设施也应该需要不断的升级,建成新型的天气预报、天气的监测和天气预警体系,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3.3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

想要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重点是人才培养,为了不断的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还需要健全气象服务的信息员,设立专门的为农服务的部门,建立一支强大的信息联络员队伍,这就要求相应人员及时对准确信息的传达,并到现场进行农业技术方面的指导。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促进为农服务工作更好的发展,加大为农服务的质量。

3.4 提高气象服务为农服务的效率

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化能够得到互相使用,保证气象服务能够与其他的各行领域相互结合,作为气象部门,应该抓紧时间建立气象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的预报模型,有效的提高气象预报和气象专业为农的水平,需要不断的改变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全面满足新农村、现代农业和新型农民需求。根据不同的经纬度、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地形,对农业技术设施进行升级,进行专业的为农预报。气象为农服务需要坚持科技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促进气象为农服务事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年妹.论县级气象部门如何做好为农业气象服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9).

气象对农业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 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内容;业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 S1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32-02

台山市是农业大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台山市实施农业富市战略,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三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水稻、水产、果蔬、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和水稻、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水果、蔬菜、花生、花卉、甘蔗、林木、禽畜十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农业经济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农业是世界公认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差的“脆弱产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灾害风险加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加强气象为农服务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现代化农业依赖于重要的信息手段,农业气象信息是重要的信息之一,通过开展农业气象预报业务,全面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咨询和建议,帮助生产者根据未来天气条件,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管理农业生产,规避不利因素,防御自然灾害和作物病虫害,促进农业丰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农业气象预报的开展将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好地融入当前的农业、农村发展中,产业结构模式也将发生变化。

1 台站农业气象服务现状

2009年,台州市气象局被广东省气象局列为农业气象信息源建设工作试点单位,正式开展双季早晚稻、蔬菜、木棉、水柳等观测项目,并定期制作农业气象周报、旬月报,农业气象专报等业务,农业气象服务逐渐展开基础研究。

目前,台站的农业气象服务还停留在农业气象情报方面,服务对象广泛,内容制作笼统、粗糙,针对性和操作性差,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对农业气象信息的具体需求。农业天气预报是针对农事活动和管理措施对天气条件的需要而开展的,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预报项目和内容的针对性较强,是指导生产不可缺少的科学依据之一。我国农业气象预报的主要内容有农用天气预报、农业作物产量气象预报、农业病虫害预报、农作物发育期预报、农田土壤水分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等。虽然当代新的科学技术,如卫星、航测技术已在农业气象观测、研究和预报业务中使用,但台站目前最繁重的物候观测和土壤湿度观测还是以手工操作和目测为主,基本的农业气象观测和资料加工并未实现遥测化和自动化。基于台站现有的技术水平,现阶段把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放在农用天气预报、农业病虫害气象预报、农作物发育期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等4个方面。

2 农业气象预报业务设计

配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以当地的特色农作物为服务对象开展农业气象预报。首先选取几种作物为研究对象,如享誉海内外的台山四大名蔬“广海芥兰、都斛椰菜花、白沙黑皮冬瓜、潮境萝卜”及台山品牌“珍香”大米等。通过实现果蔬或水稻的农业气象预报服务,逐渐推广到水产、畜牧、林木等方向的特色农业气象预报。通过田间观测调查,及时跟踪特色作物每阶段的发育情况和具体农时农事与天气的关系,收集资料整理入库,重点掌握当地特色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生物学特征、关键农时农事及期间所需的气象条件。采用积温法、农谚法、自然物候预报法、统计相关法、作物生长动态模拟法、计算机技术等方法,建立作物发育期适(不适)宜气象条件指标库,致病虫害气象条件指标库,重大气象灾害指标库,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数据库,最终实现县级台站农业气象预报业务技术流程(图1)并对外农业气象信息。

2.1 农用天气预报

为区别于农作物发育期预报,把县级农用天气预报的服务内容定位为主要针对农事活动而开展的预报,包括各种农活开始、终止日期预报,开播期预报、栽插期、果实采收期预报,整地、施肥、喷药、灌溉、晒谷等农事活动期间的天气预报。例如通过对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12 ℃初日的预报确定早稻开播期。国外经验证明,在确定播种日期和施肥时间时,如能精确地考虑到气象条件,可增产15%~25%[1]。又如,黑皮冬瓜收获时应在晴天早晨露水干后进行,不宜在雨天、潮湿天气或高温烈日下采收。这时针对黑皮冬瓜的采收特点开展晴雨和高温预报,可以指导农户适时采收果实。而施肥、喷药、灌溉则侧重于降水的预报,降雨对喷药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喷药后降雨,药剂会被冲涮,不仅达不到防治效果,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刮风天喷药也会造成农药雾滴的严重漂移。因此,对于喷药还要考虑风向的预报。很多农药对紫外线比较敏感,若要发挥药效,就需要在晴朗无风的傍晚或光照强度不大的情况下进行。另外,针对整地翻晒或晒谷可以开展关于日照的预报等。

2.2 农作物发育期预报

农作物发育期预报也称为物候期预报。每种作物在各个发育期对环境条件都有特定的要求。作好农作物发育期预报的重点是研究作物各个发育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找出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最佳气象条件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损害的气象条件。如辣椒在发芽期,当温度高于35 ℃或低于10 ℃均不能发芽,以25~28 ℃为最适宜的温度;萝卜在坐果期,空气湿度在80%~90%的条件下,才易获得优质高产的产品;水稻在播种期,如果日均温

作物在生长期各个阶段都可以开展相应的气象要素预报,除了以准确的天气预报技术为基础,关键是农业气象工作者必须积极通过田间观测调查,收集资料,研究作物的生物学特征,及时跟踪特色作物每个阶段的发育进程,深入了解农户的生产实际和具体需求,积累观测资料和总结经验,才能制作出真正让广大农业生产者满意的产品。

2.3 农业病虫害预报

农作物病虫害一般包括病害、虫害和草害。目前,把侧重点放在研究农作物的病害和虫害上。例如水稻的虫害主要是稻飞虱、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做好农业病虫害预报,不仅要研究作物生长期,还要从症状、作物受害部位、传播途径上分析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例如水稻绵腐病,当其处于三叶期前,如果日均温

2.4 农业气象灾害预报

农业气象灾害中由温度因子引起的有热害、霜冻、寒害和低温冷害;由水分因子引起的有旱灾、洪涝灾害、和雹害;由风引起的有风害;农业气象灾害是结合农业生产遭受灾害而言的,如寒潮、倒春寒等,在气象上是一种天气气候现象或过程,不一定造成灾害。但当其危及水稻、蔬菜等农作物时,即造成冻害、霜冻、春季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因此,农业气象灾害预报与一般天气预报中的灾害天气预报不同,其主要特点是着重于作物受害指标的确定及指标天气的预报。并特别注意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要与农作物生育特性、生长状况以及有关物候期的出现紧密相联[3]。

2.5 农业生产管理技术

研究作物生长对未来天气的响应最终落实到生产管理上,农作物的生产从土壤条件、栽培技术、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果实采收、果实保险、储藏、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有科学的生产技术规程。农业气象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调查研究,积累经验。气象部门不仅要加快农业气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和农业部门以及农业气象学家与有关学科的科学家进行密切协作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这是加速发展农业气象科学的有效途径[1]。

3 产品渠道

调查发现,全市大多数农户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一般是通过影视或广播,农活繁忙时常错过播出时间,农户中通过短信或拨打12121平台获取信息的比例很低,由于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电脑的普及率也很低,通过网络咨询农业气象信息的农户更是寥寥无几。

针对农户的使用习惯,目前确定农业气象信息的渠道突出以LED气象电子显示屏和各乡镇或行政村兼职的“气象信息员”为传播方式,由此把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发送到自然村,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

台山市现已装有27块气象电子显示屏,并培训了一支气象信息员队伍。电子显示屏能实时显示天气预报、气象监测实况、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防御指引、气象应用技术与气象科普知识等内容,台站下一步将加快电子显示屏的推广和使用,并继续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和积极推进信息员制度的建立[4]。

4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农业气象预报业务,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二是深入研究和制作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更强的高质量、精细化农业气象信息产品。三是加强与需求者之间的沟通,解决信息供求之间的不对称。四是最大限度地选择覆盖范围广、频次更新快、受众最广泛的传播方式,把信息有效到老百姓手里,让农户最快获取到最新的农业气象信息。五是加强宣传力度,让广大老百姓认识到利用农业气象信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5 参考文献

[1] 刘树泽.国外农业气象概况和水平[J].气象科技,1979(4):11-16.

[2] 钟决龙,南天竹.我国水稻主要虫害发生、防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8,12(6):1-4.

[3] 张宏名,卢志光.我国农业气象预报工作的发展[J].气象科技,1986(6):15-20.

上一篇: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范文 下一篇:学艺术的就业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