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气象”气象万新

时间:2022-08-25 01:07:50

“公共气象”气象万新

“2011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为85.7分,公众对气象服务信息实用性评价为89.8分,气象服务品牌知晓率明显增加……”一份由中国气象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完成的《2011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折射出我国公众对气象事业关注度、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与日俱增。

如今,我国公众的气象意识已大为提升,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多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经常、异常、突发,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公众亟需了解更多气象知识,需要学会利用气象服务科学安排生产生活;二是我国气象部门近年来面对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灾害气象保障服务的需求,按照中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事件能力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大力提升我国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总体来看,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是成绩卓然,呈现了一派引人注目的好景象。

近年来我国气象事业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公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关键是得益于我国气象事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坚持了“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这样正确的发展理念,坚持了“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报预测为核心、以综合气象观测为基础、以气象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现代气象业务立体化发展之路。

面向未来,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要继续取得重大进展,还需要着力探索几个问题。一是要充分彰显气象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气象服务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是严格的公共产品,理当由政府支持和承担财政投入,推进气象事业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实现气象基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公众做好气象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责。

二是要适度探索和开展细分化气象服务的市场化运行机制。随着市场和公众对气象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气象服务部门探索开展针对性强的定制服务,这在欧美一些国家已有所尝试,这一方面可以改善气象服务发展的激励机制,强化以需求为牵引、以服务为引领;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这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更好地开拓专业气象服务渠道,促进国家气候资源开发,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粗放服务向精细服务、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的转变。

三是进一步强化国家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全国气象部门上下一盘棋,集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于一体的服务业务,必须通盘谋划,一体发展。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副巡视员)

上一篇:走进泸沽湖 下一篇:处理对日关系需要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