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造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9 17:08:06

绿色智造的概念

绿色智造的概念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探寻新的城市建设模式、产业经营模式和企业生产模式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领导者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只有推行更加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才能避免生态环境遭受更大的破坏,维护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针对低碳城市发展趋势中的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及推广问题,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城市低碳化工作。

关键词:

低碳城市;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探索和研究

以低耗能、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而创建低能源消耗和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作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的概念逐渐被城市建造者和管理者所广泛接受,大量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资源、减少建造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环保与建造相结合等先进理念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绿色建筑概念中电气技术的智能化正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具有的节能环保、高质高效的特点使其越来越被建筑行业人员所广泛采用。

一、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核心、提倡市民低碳生活方式、市政管理以建设低碳社会为目标的城市。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在保持经济发展速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城市的概念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代价最小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相互包容,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建设低碳城市包含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生产技术的清洁化、消费模式的绿色化以及绿色建筑的建立。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低碳试点地区名单。2012年12月,发改委确定了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省区和城市。至此,我国已确立了6个低碳试点省区和36个低碳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二、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泛指一切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为使用者和周边人群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所谓绿色,并不是指狭义上的绿化概念,而是象征着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对周围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代表着对大自然的最终回归,因此又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具体含义可参考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关于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和备案工作的通知》。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强调的是对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应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空调、采暖等容易造成污染的电气设备的使用,选择具有环保特点的可再生建筑材料,节约用水、用电。同时,绿色建筑概念提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和谐互补,要求深入了解周边环境的条件和特点,就地取材,选取天然建筑材料,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三、建筑电气技术的智能化

在新型城市发展理念中,对建设低碳城市和建造绿色建筑的提倡向建筑电气技术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建筑电气技术的智能化将成为相关行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建筑电气技术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利用当代先进的电力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满足居住者的各种生活需求,保障建筑居住和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智能化的现代建筑电气系统配备了安全、稳定、高效的电力工作系统,该系统由提供、传输电能的各条线路组成,又被称为供电系统。为了方便建筑使用人群使用电能,电力工作系统中的变电所和输配电线路充当连接用户和发电厂的纽带。10kV以下的配电线路和变配电所构成配电网,并将由配电线路直接提供的电能分至各个用户。

绿色建筑的供配电系统担负着向所有用户提供电力的工作,因此必须具备安全稳定的电路和电压、大容量的电流。同时,为了保护由有线电视线路、卫星电视线路、计算机网络、自动报警装置、安全闭路电视等构成的弱电系统,避免其遭受电网瞬变、高次谐波、雷电天气等各种电磁脉冲及自然现象的干扰和影响,当代智能化建筑电力系统配备了漏电保护器、剩余电流监视系统、SPD保护器等设备和装置,加大了对用电设备和住户人员的保护力度,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有效使用。智能化的现代建筑电气技术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对建筑电气系统操作的人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化的建筑电气系统必须具备先进的电气设备,对电气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用户和整个建筑所有设施的需求:为了保证电力设备的高效、持续运作,智能建筑电气技术采用各种先进手段提供持续电能;电力系统的设计简单、易操作,功能性电气设备和仪器数量合理、运行高效。

在反恐行动全球化的趋势下,对用户的安全保障是智能化建筑电力技术必须具备的功能,各类建筑物都须采取与建筑规模相匹配的安防手段和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事件和挑战。当前先进的智能建筑安防系统中通常采用的是智能传感技术,改变传统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增加智能识别功能,对各种不同清晰程度的图像进行探测、识别、处理,通过对移动人体、街区实景、车辆牌照的分析,预防和阻止各种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居住环境安全等级。智能化的建筑电气系统注重电气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时刻更新智能化技术手段在建筑电气领域的更新。而各种公用、家用电器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和功能的不断演变,要求建筑电气技术必须时刻跟紧时展步伐,避免出现建筑电气系统管理落后于用电设备水平的现象。

四、结语

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现代化绿色城市建设工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进一步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关键。在低碳城市建设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步普及对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使用,继续研究和发展新型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手段,是提高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和绿色建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西.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J].科技创新导报,2015(08):107-108.

[2]肖峻.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5(11):107.

[3]冯锦.低碳城市发展下的智能化电气研究[J].山西建筑,2015(23):173-174.

绿色智造的概念篇2

1房屋建设常出现的问题

没有充分考虑房屋采光需求,可以表现为房屋太长,光线无法投射到更深层;房屋与房屋之间的缝隙不够影响通风;在设计卫生间时,要注意卫生间的开口方向不能正对着卧室也不能对着餐厅;卫生间排气扇没有安装,导致异味产生,闭塞的环境同样有利于病毒细菌的滋长,这是极其不卫生的;楼梯宽度不适宜,人流量大的地点极易造成拥堵;楼梯下方的高度不够,造成过往行人碰头现象也时有发生:房屋外护栏设计不够高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栏杆与栏杆之间的缝隙如果太大,一些幼童在家长不注意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事故公共建筑安全通道不够多,设置标志不明显;阳台上放着花草的家庭要格外注意,最好能够在花盆外加设护栏,防止其髙空坠落砸伤行人,酿成恶果;地板铺设要考虑当地气温状况,防止由于过于潮湿而发霉,或者因为房屋漏水导致地板漂浮,或者因为气温冷热差异过于明显造成热胀冷缩现象,得不偿失;房屋层髙不合理,太低会让人心情压抑而且不利于光线射入,太髙则是浪费空间;房屋隔音效果差,隐私不能保证,而且影响休息;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不到位,浪费大量水;房屋承重有问题,私人随意拆除房屋内承重柱,易造成可怕后果等等。

2绿色建筑设计

2.1绿色建筑概念

所谓的绿色建筑就是在房屋建设及其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各项能源重复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能源损耗更小,而且在保证基本需求之外,通过节约能源,减少了房屋居住的成本,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

2.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

绿色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能源的重复再利用或者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概括为两个字为节约。例如对于通风来说,在建造房屋时会考虑到当地的主导风向,房屋建设在对风口上,可以自然通风;再比如房屋顶端可以设置与水收集装置,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冲洗厕所或者桡花等也是不错的选择;以及现在较为普及的太阳能热水器也是新能源利用的典型范例^

2.3绿色建筑理念的具体理念

绿色建筑还要考虑的就是因地制宜,能够充分考虑到当地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以及丰富的能源,提高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房屋建设与设计中,充分体现于自然的完美结合。绿色建筑的意义还在于不仅仅为当代人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居住环境,而且也为子孙后代们考虑,为他们留下较为充足的资源,绿色理念代代相传

3节能建筑的设计

3.1节能建筑设计的概念

节能建筑理念指遵循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物进行一定的划分及建筑群体还有建筑物的朝向及间距等问题都要进行研宄,髙建筑物受到当地风向的影响较大,一般地区的风向具有一定的规律,在设计中要对风向的问题进行考虑,尽量的设计出低能耗的建筑物。

3.2节能建筑设计的具体概念

现代建筑设计中地源热泵是比较先进的清洁能源的技术,主要的核心功能是经济环保切节能可靠,这项技术响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号召。节能设计中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能源被广泛的应用,现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具有一定的应用,更广泛的应用还在不断的开发。建筑物的屋面是能耗的主要部位,房屋面的设计研宄重点是采取节能保温的关键,墙体的隔热保温还有隔声等功能都有待提高,特别是要对外墙体的防水砌筑问题加以注意。

4智能安全建筑设计

4.1智能房屋建筑设计的概念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髙新技术也逐渐运用到房屋建设上,智能房屋就是将当代技术,例如监控网络、自动化家电、机器人保姆等等引进到工作生活中,将整体建筑处于智能操作化之中,形成系统,这样有利于人们生活,方便了大家。

4.2智能化建筑的具体理念

通常会把智能化建筑分为楼宇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及通信自动化三个系统,现代房地产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又提出了信息管理自动化和防火自动化,相信未来智能建筑方面发展会有一定的完善。

4.3火灾自动报瞥系统的设计

火灾报警系统有触发器、报警装置及火灾瞥报装置等部分辅助的装置组成,这样的装置能在发生火灾时就将火灾的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在把电信号传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同时,火灾发生的地点等信息传输到报警控制器里,这样人们可以及时的发现信息而快速采取一定的措施。

5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居住就可以,而是在外观审美、房屋绿色节能以及美学构造上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建筑设计要与时俱进,不断了解民众需求,不断探索房屋建设的深层知识,不断追求高水准。从房屋的建设上,同样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人文内涵,这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有帮助的。从更宏大的层面上,新型房屋设计理念体现了人类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有利于人类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绿色智造的概念篇3

物业管理概念是我国房地产业较早开始“炒作”的一个概念。作为房地产开发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某一个项目物业管理水准的高低是影响业主作出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因为业主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全、方便、体贴周到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常常见到稍大的楼盘和高档楼盘,往往打出“引入香港顶尖物业管理”之类的旗号。

为适应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我国物业管理机构应该建立自己的经营管理服务理念,探索先进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和崭新的物管企业运营机制,充分发掘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着眼于打造物业管理品牌,才能在房地产营销中保持主动。

二、绿色生态概念

房地产业内绿色生态概念风行。绿色营销理论的核心是,企业营销活动应该是以人类的绿色消费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是实现公司赢利、消费者需求满足和社会长远利益三者动态平衡的新型营销。绿色营销观念强调企业的营销活动要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污染,避免资源浪费,提供亲近自然的、无害化产品和消费。

这股绿色生态概念之风自然很快吹向房地产业。企业在房产营销中打出了环保、绿色、生态的口号,在营销全过程力图体现“绿色”关怀。例如,地段选择尽可能远离污染源,墙体和窗户采用新型保温隔热隔音材料,拒绝使用粘土红砖(减少土地资源消耗),装修装饰使用新型无污染、无刺激、无公害的材料,房屋建筑尽可能减少光污染、降低噪音、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等。在生态营造方面,则普遍强调小区景观的配套和环境的绿化,强调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性。这些都成为楼盘中的USP,成为吸引顾客的“卖点”。

三、欧式概念

欧式概念几乎是全国房地产市场上最普遍、最常见的概念模式。从我国房地产业起步伊始的沿海和南方城市,到今天的内陆城市,欧式概念之风一直在热吹之中,成为竞相模仿和攀比的焦点之一。无论是建筑的外观造型,还是小区环境的布局,力图体现欧式建筑的古典美、现代美。在很多城市,稍有实力的开发商,稍大的楼盘,就要请海外设计师担纲设计。外观设计则往往是欧式圆形拱门,欧式窗户、罗马立柱,欧式门楼、檐口和墙面浮雕装饰;小区景观则城堡式建筑、欧式雕塑小品、欧式风景树、欧式花园草坪等;还有实力雄厚的开发商,甚至将整个小区“欧化”。

四、品位概念

追求品位,是现代社会逐步富裕起来的人们的共同向往。

有一句几乎成为经典的广告语——“我选择的是家,不是房子”。这句话似于把房子和家对立了起来。其实不然,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恰恰体现了房子之于家的重要性。房为家的载体,没有房,何以为家?在某种意义上说,房子是家的代名词。对普通百姓而言,房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大件商品”,它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基本条件。无房的人梦想有房,有了房的人则无不希望把“家”建设得温馨、高雅和舒适。因此,在善于制造概念的房地产营销人士头脑里,品位概念自然又是一个重要的“噱头”。

五、人文概念

现代都市人,每天奔波于繁华闹市,车水马龙,喧嚣尘扬,更希望能寻得幽雅高尚之所,置业安家,与高尚人士为邻,受文化环境熏陶,修身养性,让自己和家人在享受生活的安逸、温馨的同时,还能够浸润在一个文明、高尚的文化氛围里。对人文氛围的追求,是都市人在满足了基本温饱之后,生活境界和精神境界上的更高要求。

于是,在房地产营销的概念演进中,人文概念的流行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开发商和企划人都希望借助人文概念来提升楼盘的内涵和品质。什么“与高尚人士为邻”、“某某家园,墨香中的家”,什么“某某花园,书香门第”之类的广告,一个比一个喊得更响亮。

六、旅游休闲概念

现代人在紧张。工作之余,希望获得休闲、旅游度假,调节心情,放松精神。休闲将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因此,那些在城郊结合部开发的项目,特别是别墅项目区,则着力营造旅游休闲概念。如泳池、沙滩、戏水池之外,辟有野趣烧烤乐园,随物业赠送小型花圃或农庄(可代为打理),还有的项目干脆建在远郊的旅游度假区。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公开发表一种观点——拥有两套住房才算小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所说的另一套房主要被用作周末和节假日度假之用。可见,学者分析的和身体力行者们“想到一块儿去了”。这说明旅游度假概念反映了房地产开发的一种重要趋势,难怪开发商和企划人们开始热衷于营造这一概念。

七、会所概念

从字面意思上讲,会所就是项目业主或小区内居民聚会之所。顾客在接受房地产广告信息和作出购房选择时,面对的大多数是期房或半期房,所以尽管很多发展商在楼书和规划图中展示了漂亮的会所“效果图”,但更多的发展商主要是把它作为一个销售卖点而已,至于会所何时能真正建成,提供哪些服务,由谁经营和如何经营等细节问题,并没有确定,所以顾客得到的仅仅是一个美丽含混的承诺。

然而,深入考察一下,可以发现,会所概念在实际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一是会所的功能定位问题。一般大型社区或比较成熟的物业,均配备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那么,会所为入住的业主提供的服务如何同物业管理区别开来,避免重复或空白呢?这就需要对会所作功能定位。我认为,会所应该定位于人际沟通和社区文化交流,应该成为社区居民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场所、渠道。让小区居民从家庭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多作人际沟通,开展有特色的小区文化活动,如文化沙龙、小型图书馆、游艺活动、健身、聚会、社区教育等,面向社区大家庭,敞开心扉,亲善友好,至于洗衣送餐、孩童托管之类的家政服务,则应该由物业管理部门承担。

二是会所经营权和经营方式问题。即会所应该由谁经营,如何经营的问题。也许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缘故,我们看到会所普遍由开发商经营。由于开发商的主业不在于此,如果开发商经营上出现问题,这就容易造成与业主的矛盾。因此,我们提倡会所可以引入社会的专业机构来经营,以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准。在如何经营的问题,有开放式经营、封闭式经营和半开放式经营三种观点。因服务的对象范围大小不同,经营方式和对业主的影响也就有不同。更多的业主希望会所实行封闭式经营,以享受优越的服务,但这也会增加经营成本,提高会所消费代价。

八、亲水概念

水也是21世纪最珍贵的资源。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在很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缺水严重,水就更显珍贵。因此,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如果能选择亲水居住,是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惬意人生。在这种追求下,亲水概念不知不觉风行房地产界。不少开发商把项目用地由原来首选地段因素转向临水因素。于是乎,那些临湖、临江、临河的项目开发一下子热了起来。只要看看如今楼盘项目的名称,便可以看到与水的关系:蓝湾俊园、金色港湾、银河湾、秀水公寓、海岸花园、恋湖公寓、玫瑰湖畔、碧水湾、锦绣香江、星河湾、山水庭苑、临溪居……。

九、智能E化概念

智能E化概念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从近几年的房地产文章和大量的房地产广告中,“智能”、“E化”概念的热炒,似乎标志着入住的业主能一夜跨入智能社会、数字时代。然而,对大多数市民和购房者来说,“智能化”仍然是雾里看花。不少人认为,上网、宽带、可视对讲、红外线监控、远程抄表就是“智能E化”,也有些开发商出于“炒”概念的目的,不管够格不够格,故意朝这个概念上套,以时髦的词汇“蒙”人。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应该由下列体系构成:一是安全防范系统:包括防盗报警、周界报警、出入口管理、火灾和天然气报警、求助呼叫、访客对讲、指纹识别等;二是信息管理系统:这包括三表(电表、水表、气表)甚至多表远抄、设备监控、车辆管理、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有线电视和电话等;三是信息网络系统:要求宽带接入,建立起小区共享的现代信息网络系统,具体包括构建小区信息服务平台,小区电子商务系统(网上超市、商品报价系统、电子付款),和小区综合信息管理(安全管理、人口管理、车辆管理等)。

绿色智造的概念篇4

物业管理概念是我国房地产业较早开始“炒作”的一个概念。作为房地产开发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某一个项目物业管理水准的高低是影响业主作出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因为业主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全、方便、体贴周到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常常见到稍大的楼盘和高档楼盘,往往打出“引入香港顶尖物业管理”之类的旗号。

为适应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我国物业管理机构应该建立自己的经营管理服务理念,探索先进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和崭新的物管企业运营机制,充分发掘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着眼于打造物业管理品牌,才能在房地产营销中保持主动。

二、绿色生态概念

房地产业内绿色生态概念风行。绿色营销理论的核心是,企业营销活动应该是以人类的绿色消费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是实现公司赢利、消费者需求满足和社会长远利益三者动态平衡的新型营销。绿色营销观念强调企业的营销活动要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污染,避免资源浪费,提供亲近自然的、无害化产品和消费。

这股绿色生态概念之风自然很快吹向房地产业。企业在房产营销中打出了环保、绿色、生态的口号,在营销全过程力图体现“绿色”关怀。例如,地段选择尽可能远离污染源,墙体和窗户采用新型保温隔热隔音材料,拒绝使用粘土红砖(减少土地资源消耗),装修装饰使用新型无污染、无刺激、无公害的材料,房屋建筑尽可能减少光污染、降低噪音、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等。在生态营造方面,则普遍强调小区景观的配套和环境的绿化,强调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性。这些都成为楼盘中的USP,成为吸引顾客的“卖点”。

三、欧式概念

欧式概念几乎是全国房地产市场上最普遍、最常见的概念模式。从我国房地产业起步伊始的沿海和南方城市,到今天的内陆城市,欧式概念之风一直在热吹之中,成为竞相模仿和攀比的焦点之一。无论是建筑的外观造型,还是小区环境的布局,力图体现欧式建筑的古典美、现代美。在很多城市,稍有实力的开发商,稍大的楼盘,就要请海外设计师担纲设计。外观设计则往往是欧式圆形拱门,欧式窗户、罗马立柱,欧式门楼、檐口和墙面浮雕装饰;小区景观则城堡式建筑、欧式雕塑小品、欧式风景树、欧式花园草坪等;还有实力雄厚的开发商,甚至将整个小区“欧化”。

四、品位概念

追求品位,是现代社会逐步富裕起来的人们的共同向往。

有一句几乎成为经典的广告语——“我选择的是家,不是房子”。这句话似于把房子和家对立了起来。其实不然,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恰恰体现了房子之于家的重要性。房为家的载体,没有房,何以为家?在某种意义上说,房子是家的代名词。对普通百姓而言,房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大件商品”,它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基本条件。无房的人梦想有房,有了房的人则无不希望把“家”建设得温馨、高雅和舒适。因此,在善于制造概念的房地产营销人士头脑里,品位概念自然又是一个重要的“噱头”。

五、人文概念

现代都市人,每天奔波于繁华闹市,车水马龙,喧嚣尘扬,更希望能寻得幽雅高尚之所,置业安家,与高尚人士为邻,受文化环境熏陶,修身养性,让自己和家人在享受生活的安逸、温馨的同时,还能够浸润在一个文明、高尚的文化氛围里。对人文氛围的追求,是都市人在满足了基本温饱之后,生活境界和精神境界上的更高要求。

于是,在房地产营销的概念演进中,人文概念的流行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开发商和企划人都希望借助人文概念来提升楼盘的内涵和品质。什么“与高尚人士为邻”、“某某家园,墨香中的家”,什么“某某花园,书香门第”之类的广告,一个比一个喊得更响亮。

六、旅游休闲概念

现代人在紧张。工作之余,希望获得休闲、旅游度假,调节心情,放松精神。休闲将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因此,那些在城郊结合部开发的项目,特别是别墅项目区,则着力营造旅游休闲概念。如泳池、沙滩、戏水池之外,辟有野趣烧烤乐园,随物业赠送小型花圃或农庄(可代为打理),还有的项目干脆建在远郊的旅游度假区。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公开发表一种观点——拥有两套住房才算小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所说的另一套房主要被用作周末和节假日度假之用。可见,学者分析的和身体力行者们“想到一块儿去了”。这说明旅游度假概念反映了房地产开发的一种重要趋势,难怪开发商和企划人们开始热衷于营造这一概念。

七、会所概念

从字面意思上讲,会所就是项目业主或小区内居民聚会之所。顾客在接受房地产广告信息和作出购房选择时,面对的大多数是期房或半期房,所以尽管很多发展商在楼书和规划图中展示了漂亮的会所“效果图”,但更多的发展商主要是把它作为一个销售卖点而已,至于会所何时能真正建成,提供哪些服务,由谁经营和如何经营等细节问题,并没有确定,所以顾客得到的仅仅是一个美丽含混的承诺。

然而,深入考察一下,可以发现,会所概念在实际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一是会所的功能定位问题。一般大型社区或比较成熟的物业,均配备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那么,会所为入住的业主提供的服务如何同物业管理区别开来,避免重复或空白呢?这就需要对会所作功能定位。我认为,会所应该定位于人际沟通和社区文化交流,应该成为社区居民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场所、渠道。让小区居民从家庭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多作人际沟通,开展有特色的小区文化活动,如文化沙龙、小型图书馆、游艺活动、健身、聚会、社区教育等,面向社区大家庭,敞开心扉,亲善友好,至于洗衣送餐、孩童托管之类的家政服务,则应该由物业管理部门承担。

二是会所经营权和经营方式问题。即会所应该由谁经营,如何经营的问题。也许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缘故,我们看到会所普遍由开发商经营。由于开发商的主业不在于此,如果开发商经营上出现问题,这就容易造成与业主的矛盾。因此,我们提倡会所可以引入社会的专业机构来经营,以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准。在如何经营的问题,有开放式经营、封闭式经营和半开放式经营三种观点。因服务的对象范围大小不同,经营方式和对业主的影响也就有不同。更多的业主希望会所实行封闭式经营,以享受优越的服务,但这也会增加经营成本,提高会所消费代价。

八、亲水概念

水也是21世纪最珍贵的资源。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在很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缺水严重,水就更显珍贵。因此,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如果能选择亲水居住,是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惬意人生。在这种追求下,亲水概念不知不觉风行房地产界。不少开发商把项目用地由原来首选地段因素转向临水因素。于是乎,那些临湖、临江、临河的项目开发一下子热了起来。只要看看如今楼盘项目的名称,便可以看到与水的关系:蓝湾俊园、金色港湾、银河湾、秀水公寓、海岸花园、恋湖公寓、玫瑰湖畔、碧水湾、锦绣香江、星河湾、山水庭苑、临溪居……。

九、智能E化概念

智能E化概念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从近几年的房地产文章和大量的房地产广告中,“智能”、“E化”概念的热炒,似乎标志着入住的业主能一夜跨入智能社会、数字时代。然而,对大多数市民和购房者来说,“智能化”仍然是雾里看花。不少人认为,上网、宽带、可视对讲、红外线监控、远程抄表就是“智能E化”,也有些开发商出于“炒”概念的目的,不管够格不够格,故意朝这个概念上套,以时髦的词汇“蒙”人。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应该由下列体系构成:一是安全防范系统:包括防盗报警、周界报警、出入口管理、火灾和天然气报警、求助呼叫、访客对讲、指纹识别等;二是信息管理系统:这包括三表(电表、水表、气表)甚至多表远抄、设备监控、车辆管理、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有线电视和电话等;三是信息网络系统:要求宽带接入,建立起小区共享的现代信息网络系统,具体包括构建小区信息服务平台,小区电子商务系统(网上超市、商品报价系统、电子付款),和小区综合信息管理(安全管理、人口管理、车辆管理等)。

房地产营销的概念之战,有其必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房地产营销中,差异化营销也就成为必然。而实施差异化,就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细分。概念营造是成功的市场细分的表现,一方面有利于引领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便于顾客作出自己的选择。无论是开发商,还是为开发商服务的企划人,均需要在细分中寻找自己项目的相对优势,并在广告宣传中借助于某一个简洁的概念加以归纳,并据以广泛传播。所以,房地产营销中,概念之战对于推动房地产业进步,对于提升房地产营销水准,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而我们应该反对的是那些不切实际地生造概念,夸大其辞,甚至用虚假概念来哄人的做法。 共2页: 2

绿色智造的概念篇5

但遗憾的是能源互联网概念自传入中国以来,就一直存在争议。不同的理解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夹杂着某些误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能源互联网事业的发展。为了深化和统一认识,在今天“互联网+”的新形势下,有必要以理性的态度对能源互联网进行再认识。本文从分析能源互联网概念提出的背景以及产生歧义和误解的原因入手,对能源互联网的内涵、技术模式、与智能电网的关系,以及如何以“互联网+”的方式表达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

1能源互联网是一个有歧义的概念

互联网(Internet)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由无数计算机网络互联形成的覆盖全球的信息共享网络。将能源与互联网结合,构成“能源互联网”概念,这是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正式提出来的。里夫金说,历史上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离不开能源革命和通信革命两大因素,正是它们的发生和结合引发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目前一场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革命正在兴起,通信领域在过去的25年里也出现了伟大的变革,即互联网革命,这就促使他将能源革命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融合,将全球的电力网变为能源共享网络,使亿万人能够在家中、办公室、工厂生产可再生能源并与他人分享。这个共享网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分散型可再生能源可以跨越国界自由流动,正如信息在互联网上自由流动一样,每个自行发电者都将成为遍布整个大陆的、没有界限的绿色电力网络中的节点。

这是最早也是最“正宗”的关于能源互联网的构想。毫无疑问这一构想符合能源革命的方向,也十分美好,但不能不指出的是其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技术失误:能源共享网络(即电网)与互联网的工作原理不是类似而是截然不同,能源(电力)不可能像信息那样在全世界自由流动。事实上由于电网与互联网彼此的结构、功能、技术特性、传输方式和载体,以及运行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完全不同,电力在电网中传输受到的约束要比信息在互联网中传输受到的多得多、大得多,不仅有电压、频率、功率平衡、电能损耗、传输能力的约束,还有暂态、动态、热稳等各种安全稳定极限的限制,因此电力很难像信息那样可以在任意两个节点之间自由交互。那种认为只要电网不断扩大,实现全球电网互联就解决了电力从一点到任一点的输送问题,是一种误导或误解;即使在较远的将来,超导输电在电网中的应用与今天光纤在互联网中的应用一样普遍,并且采用直流电网为主干网架时,也不能完全做到。

此外,由于电力具有同质化、一次性消耗、不能重复“分享”的特点(信息则具有个性化、长期保存、可重复分享的特点),也决定了电力并非都有必要像信息一样在任意两个节点间传输。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界限、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的能源共享网络,也没有不受约束可以在任何范围内自由传输的能源(电力)。但如果仅在一个局部区域,如一片社区或一座城市甚至更大范围内,遵照电网运行的客观规律并根据用电负荷的需求和特性,对各种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微电网、配电网以及主干网进行统筹规划建设,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和自动控制技术进行智能化协同调度管理,实现里夫金的构想则是可能的。

必须承认作为一个翻译的汉语词组,能源互联网是一个有歧义的概念。这里的“互联网”如果看作是专业术语Internet,按词面理解的意思应当是“传输能源的Internet”,显然这在技术上不成立。如果将“互联网”看作是一个普通汉语名词而非Internet,则可认为能源互联网就是“能源的互联互通网络”。在此前提下还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认为各种能源,如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煤炭转化为电能后都要汇入电网,因此电网是天然的能源互联网;二是认为真正的能源互联网应当是包括电网、油网、气网、热力网在内的综合能源网。尽管两种理解都讲得通,但不把“互联网”看作是Internet,显然不符合这个概念的本意。这种因语言表达规律差异而带来的困扰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通过认真讨论,统一认识十分必要。

2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新能源革命思想

由于能源互联网的构想在技术上受到质疑,作为经济学家的杰里米˙里夫金后来解释说,提出能源互联网主要是源于哲学和经济学层面的思考,他承认能源互联网不是一种新的能源技术模式或体系,而只是一种新能源经济思想。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说明,可以说是正确认识能源互联网概念本质和内涵的一把钥匙,但遗憾的是里夫金的这个解释几乎被人们完全忽视了。

新能源经济思想实质上就是新能源革命思想。根据里夫金的论述以及世界各国能源革命的实践经验,它的要点可以概括如下:一、新一轮的能源革命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能源革命的目的是以可再生能源逐步取代化石能源,阻止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能源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将融入互联网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将以分布式为主,公众既是能源的消费者同时又是生产者,世界将迎来能源绿色化、分散化、多元化、民主化的新时代。三、具有集中、垂直、单向特点的传统电网将向相对分散、扁平和双向互动的新型电网转型,与此同时传统的电网公司也将由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电力供给者,转变为包括能源信息在内的服务提供商,与用户双向共同管理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四、能源的绿色化需要经历一个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并存的混合能源时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智能化手段协调控制各类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能源配置,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利用率。五、分布式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民主化将为社会创造出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就业岗位,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新经济的重要支柱。

不难看出新能源革命思想的精髓,就是通过在能源革命中融入互联网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的绿色化、高效化和民主化,能源互联网概念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能源互联网的内涵可表述为“在规划建设中融入互联网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低碳、绿色能源高效、分散、智能和民主化利用的输送和配置能量的网络”。建设能源互联网就是建设符合这一内涵要求的能源网络。

3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技术模式

智能电网(Smart Grid,或称智慧电网)是融入了互联网理念,以“绿色、高效”为目标,以双向互动和扁平化为主要特征,以现代信息和储能技术为支撑的新一代智能化电网。智能电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智能电网指以分布式电源为基础的低碳绿色小微电网,它们既可单独运行亦可与大电网联网运行。广义的智能电网指包括有集中式电源的整个区域性和全国性的低碳绿色电网。电网特有的功能以及智能电网在能源绿色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技术模式。事实上,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构想的“能源共享网络”,指的就是智能电网。

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的关系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概念(内涵)的外延。它们之间也可以看作是宏观指导思想与具体技术模式的关系,能源互联网概念揭示能源和电网的发展方向,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具体的技术方案。

目前国内关于能源互联网的研究,绝大部分内容其实都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的范畴,比如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微电网的运行控制和互联、需求响应资源的整合利用、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的建设运行、家庭用电智能化,以及能量(电力)路由器的研发建设等。这些内容或者以电网为基础、对象,或者本身就是电网的一个部分、一种设施,无论它们怎样融入信息技术,无论它们的信息与电力设施一体化程度有多高,目的都是为了使电网更好地实现绿色化、柔性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有一个情况值得深思,欧美不仅没有关于能源互联网的争论,实践中更是很少使用这一概念。比如美国还有一本以新能源革命为主题的书,叫《重塑能源:新能源世纪的商业解决方案》(中译本2014年6月出版),作者是著名能源专家艾默里˙洛文斯。他在书中分析了美国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电力总需求80%应采取的途径,肯定了智能电网在重塑能源和加速传统电力系统变革中的作用,却自始至终没有提到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观察德国的情况也能发现,国内谈论的几乎所有能源互联网的东西,都包括在他们的智能电网建设中。

中国人曾经对智能电网(Smart Grid)也充满了热情,但似乎一夜之间这种热情都转向了能源互联网,究其原因是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出现了大的偏差。必须指出,智能电网建设是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它不是传统电网原有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的简单延续和提高,而是传统电网走向绿色化、民主化的一场深刻变革。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基本上以传统电网的智能化建设为主,导致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智能电网的建设被交流特高压绑架了。多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电网的建设都是以交流特高压电网建设为中心,电网的建设工作基本上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智能电网的建设也不列外。由于看不到智能电网建设在推动我国能源绿色化、民主化,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分布式能源大发展中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无数以能源革命为己任的有志之士,自然将希望寄托在了能源互联网上,不惜重新回到源头,再次扬帆起航。其实这是本不应当出现的情况,既可叹亦可赞。

4第二种技术模式与“互联网+”表达式

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技术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由于能源的绿色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混合作用的时期可能会更长。为了提高各类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向低碳化、绿色化方向更好更快发展,能源互联网无疑还有第二种技术模式,这就是智慧能源网。该网络是由输配电网、天然气网、冷热气网等构成的包含分布式能源转换和储存设施在内的综合能源网,通过统筹规划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进行协同调度管理,适时提供气、电、冷、热多品种能源,互助互补满足用户需求,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产能端与用能端的智能匹配,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智慧能源网与智能电网都是能源互联网的技术模式,但两者侧重点各有不同。智能电网以电力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绿色化为主要目标;智慧能源网则重点研究各类能源的相互转换以及各种能源网间的协同配合和优势互补等问题,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及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在一个园区、一座城镇,或一个更大的区域里,能源互联网建设采用何种技术模式,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可利用的能源资源情况确定。可以肯定,随着可再生能源转换、利用、储存技术的进步,以及能源绿色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电网与智慧能源网将向着合二为一形成新型综合能源供给体系的方向发展。目前智慧能源网的建设以“泛能网”的形式,已经在一些地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

能源互联网的两种技术模式,在今天“互联网+”的时代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表示,使其更具时代色彩。其中智能电网可表示为“绿色电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网可表示为“能源网+互联网”。这样表示的优点,一是概念明确,针对性强。每个表达式中的“互联网”一词除指Internet外,不可能再有别的解释。智能电网的表达式中,电网之前加“绿色”二字,点出了智能电网的本质所在,有助于人们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把握正确的方向。智慧能源网的表达式中,直接使用“能源网”一词指明能源互联网第二种技术模式的基本特征,避免了不必要的误解。二是突出了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难点。“绿色电网”与“能源网”都是网络,它们与互联网相加是两种网络的“融合”,无疑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强调“网络”可提醒人们不能用处理一般“互联网+”的方法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采用“+互联网”而不采用“互联网+”的表达方式,是因为当“互联网+”的对象亦为一种网络的时候,若将“互联网+”置前,容易使人将信息网络误解为是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网络,从而可能导致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实践中主辅颠倒,走偏方向的情况发生。

5结语

能源互联网的两种技术模式就是智能电网和智慧能源网,它们同为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外延。在工程技术领域里没有抽象的能源互联网,也基本不存在智能电网和智慧能源网以外的其它技术模式。智能电网和智慧能源网的建设包含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有利于清洁能源消纳、节能和降低用户成本的现代能源交易市场及其营销模式,可以结合能源需求侧管理,通过开展“互联网+电力”、“互联网+电力+热力”等专题的研究和实践,实现有关的要求和目标。

绿色智造的概念篇6

9月份,第三届恩智浦杯创新设计大赛已正式启动。

关于此次大赛、记者采访了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多重市场产品部市场总监金宇杰先生,金先生强调这是恩智浦公司支持本土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已成功举办两届的该项大赛将持续致力于促进本土^、才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并秉承“嵌入创意,把握绿色‘芯’未来”的比赛精神,鼓励广大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们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展示嵌入式系统设计的专业技能。

金先生表示本次大赛在内容与赛制上有大幅革新:在内容上,作为行业绿色概念的先行者,恩智浦今年将“健康、环保和灵活(Health,Environment,Mobility)”的绿色概念引入设计大赛,与参赛选手共同推动电子行业的环保创新:在赛制上,本次比赛将率先采用视频与论坛演讲作为主要比赛形式,鼓励电子工程专业学子不仅专精于微控制器设计,同时也擅长表达,能够把创新、绿色的设计想法充分展现出来。

今年的比赛将采用演讲方式激发参赛者关注其演讲能力。因为,通过以往的接触经验,恩智浦公司发现中国地区的大学生非常需要在演讲能力、表达能力上提高,因此公司希望通过今年大赛加设现场演讲以及解说视频的环节,不仅能够发掘杰出的绿色创新设计、也能够涌现设计能力与表达能力俱佳的青年人才。

评选

关于竞赛评选标准,金先生表示此次大赛强调两点:一个是“绿色”设计概念,另―个是嵌入式系统。本届比赛引入了恩智浦倡导多年的绿色概念,是因为高效节能不仅是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恩智浦公司长期提倡的企业社会责任,他希望参赛学生的设计作品能提高人们生活和环境的质量,体现出公司一直所推崇的理念。

金先生还透露本届比赛将开放恩智浦所有微控制器型号供选手进行应用设计,包括部分还未上市及量产的型号。从最低8位到最高32位ARM微控制器,恩智浦半导体以高集成度和高性价比的产品推动着业界发展:基于ARM9/ARM7的LPC3000系列和LPC2000系列产品具有大量久经考验的集成外设:基于低功耗、高性价比ARM Cortex-M3和Cortex,M0核的LPCI000系列,最高速率可达100MHz并提供最佳性能及周边支持:基于ARM的LH7A和LH7系列以提供高解析度的集成LCD控制器和片上系统(system-on-Chip)能力为特点;LPC900、LPC700、和80C51微控制器更可带来稳定的基于80C51的卓越功能。所有这些微控制器都开放供参赛者选用。而且,在各方面设计水平均相当的情况下,参赛者选用越多的恩智浦公司产品,并充分发挥其各项功能,那么越会得到较高的评分。

参赛

中国大陆及台港澳在内的所有大中华区电子、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在读本科生与研究生,均可以1至3人为单位单独或组队报名参赛。初赛报名时间自2009年9月1日起至2009年11月1日止,在此时间段内参赛选手需通过视频和设计书(PPT格式)介绍本队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框架。此后比赛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评委先根据绿色应用、设计创意、系统构架、设计书文档条理、视频表现以及附加材料加分六个方面综合评分,选出最佳12个方案,进入下阶段决赛:在经过一轮网络投票后,这12组方案的选手要求以现场演讲的方式,角逐最佳创意、最佳绿色应用、最佳演讲表现、最佳网络人气、最具潜力等奖项,最高单项奖金达2万元人民币。

作为智浦人才培育长期战略的一部分,恩智浦创新设计大赛目标在于不遗余力地支持大中华区的本地人才培养,以恩智浦丰富的行业经验与专业的技术支持,在比赛中对参赛的大学生们进行指导和讨论培训,帮助他们把天才的灵感转化为应用方案。

绿色智造的概念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体型设计;概念设计;绿色建筑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now building people's life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so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is also now people more attention but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has some problems. And the related problems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Architecture design; Shape design; The conceptual design; Green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与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永恒的发展主题,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不科学的开发方式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和地产行业而言是个崭新的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且在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绿色建筑”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1.2.1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建筑从最初的设计到施工再到最终的使用过程均尊重生态规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能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建材选取时将环保材料和循环利用材料作为首选,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加工过程的污染物排放。

1.2.2安全舒适性

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注意避免周边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建筑场地应远离电磁辐射污染源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择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建筑本身,还应重视建筑周围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实现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共处。

1.2.3先进性

绿色建筑的先进性是指采用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建造智能化大楼,将建筑的“智能”和“绿色”融为一体。绿色智能化不是某一种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有机组合,一个完整的绿色智能化建筑由安防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系统构成。目前我国部分发达城市的公共建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绿色智能化”,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测建筑能耗,根据室内温度、热湿环境、风力大小、空气质量等情况,由环境智能优化系统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保证建筑中的生产、生活状态处于最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舒适度,并减轻建筑能耗,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随着全社会对建筑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筑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开发商和设计师的目光。虽然从前文叙述中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具有显而易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效益,但这毕竟是针对长远效益来说的。而实际上绿色建筑前期投入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收成本,这些缺点降低了很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绿色建筑识别技术尚不完善,致使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存在误解,以为绿色建筑就是先进的、智能的、高成本的建筑,如此盲目的追求“高、精、尖”的建筑,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鉴于这种情况,十分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绿色建筑本身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价,过程复杂,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沿用国外的评价标准,很多时候都显得差强人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正式颁布实施。由建设部组织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正式启动,该项工作建立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的基础上,是我国目前唯一受到官方认可的评价工作,填补了中国绿色建筑标准评价工作的空白。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现行和在编的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有十余本,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同时也应看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地方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标准的执行流于形式,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和相关的激励措施,使得开发商在选择节能形式时顾虑重重,利益双方不能就节能效益的评价达成共识,使得上述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

3绿色建筑的设计

3.1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建筑选址和布局要满足与环境“融为一体,统一协调”的原则,应该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建设地段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条件合理布置建筑物,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并避开风口,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在此基础上还应再仔细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民居资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服务对象,提出最优化的居住模式。

3.2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大,并呈逐渐上升趋势。若不解决建筑耗能高的缺点,绿色建筑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做好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具体可参考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3.2.1体型设计

建筑形体与建筑节能紧密相关。如果将建筑的体型系数定义为建筑物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则小的建筑体型系数意味着建筑比较规整,可以减少制冷制热时消耗在外表面上的能量;反之,若建筑体型系数大,则其外表面积相对较大,会增加空调制冷制热时的能耗。因此,对建筑体形系数设计的合理与否将决定着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劣。显而易见,当建筑具有相同的体积时,集中布局模式要比分散布局模式消耗更少的热量,故从节能的角度,经过比选后宜优先选择高层和中高层建筑,使建筑布局更加集中。

3.2.2围护结构的设计

绿色智造的概念篇8

关键词:益智木制玩具;设计要素;设计方法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TS958.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1-0117-03

The Design Method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Wooden Toys

DONG Yan-ru, JIN Gui-fang, CANG Shi-jian(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 the educational wooden toy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mainly concerns the following three respects: The present marke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wooden toys, The design elements of educational wooden toys,The design method of educational wooden toys.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is to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elements of educational wooden toys and carry out the methods of them. It also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f toy industry,and to play a direct or indirect guiding role for the later research work.

Key words :educational wooden toys; design elements; design methods

Internet :.cn

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购买力的提高,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阶段越来越重视,木制玩具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其成长阶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益智木制玩具因为其绿色、安全及特有的功能性而受到家长和孩子的热捧,也因为其具有的巨大潜力而受到设计师的广泛关注,因此进行益智木制玩具设计方法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也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益智木制玩具现状分析

我国目前拥有庞大的学龄前儿童群体,益智木制玩具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虽说我国对于益智类木制玩具的需求居高不下,但是其中大部分厂家都采用OEM生产方式,这无疑造成了资源的流失及盲目的崇洋现象,导致市面上的玩具鱼龙混杂、缺乏创新,甚至出现相互抄袭效仿等侵权行为。这也归因于目前的玩具设计人员大多没有专业的资格认证,增加了在设计过程中出现某些关键环节不规范化的可能性。专业的设计人员是在玩具设计环节中的第一道品质保障,也是把握玩具产品整体方向的决策者,而面对巨大的需求量及目前企业和设计行业的现状,通过规范化的设计方法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并符合国内市场现状的玩具是我国木制玩具产业设计方面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益智木制玩具的设计要素

设计要素是玩具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方面,要兼顾社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用户需求、玩具本身的创新性等诸多因素,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益智木制玩具设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益智性

益智性是益智木制玩具设计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不仅靠先天遗传,更主要靠后天的锻炼和培养。因此要求益智木制玩具具有开发儿童智力、发掘潜能的功能。近几年出现的立体拼图便是深化了其益智功能,在锻炼儿童对形状及图案辨别能力的基础上,又增强了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借助玩具进行后天各项能力的锻炼培养,能够更加高效的促进其智力、心理及生理的发展。

(二)时效性

时效性包括产品的发展周期、使用寿命及兴趣期。益智木制玩具因其益智功能突出、材质条件优越,使其发展周期、使用寿命较长,直到今天仍受人欢迎。兴趣期长短是受到认知发展、玩耍次数、同类型玩具竞争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设计师在创新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充分的考量和评估,使用户持续保持新鲜感及探索心理。如拼图类玩具可探索性相对较弱,易产生审美疲劳,新出一款脸谱拼图玩具,五官形状抽象,可根据不同喜好拼凑出风格各异的脸部造型,灵活多变,充满趣味,也是增强拼图类玩具时效性的进一步创新。

(三)艺术性

艺术性是增加玩具自身价值的重要方面。从造型艺术性来看,是否有自身特色、符合审美要求,都是影响用户消费行为的评判标准。瑞典的Playsam玩具车强调简单中有创新的美学观点,将每一个棱角的转换处都做到了极致,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色彩也是影响艺术性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适合不同色系。因此要求设计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及审美能力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玩具产品。

(四)文化性

益智木制玩具设计发展到高阶段应是充分结合社会、经济、艺术、文化的统一体,产品应代表本民族特色文化,如木玩世家的中国风拼搭积木便创新的将传统元素与积木题材相融合,没有华丽的图案,对中国风寺庙、拱桥等代表性建筑进行抽象概括,在孩子玩耍过程中不仅起到教育传承的作用,更对广大群众起到提醒暗示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推进民族文化发展。

三、益智木制玩具设计方法

(一)绿色设计

近几年,“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字眼逐渐出现在生活当中,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绿色食品”“绿色家电”日益盛行,因此关于益智木制玩具的绿色设计也被大家所期待,也对其安全性和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原生态”“绿色设计”的理念运用到玩具设计中可更好地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方面在设计初期需对所涉及材料消耗进行预估,包括从打版时期布局的紧凑性到边角木料的利用程度,少用稀缺的原材料,避免资源浪费及供货不足。充分考虑设计产品的可拆卸性,确保可回收部件能够进行拆分以便循环利用。能量消耗方面,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及绿色能源的普及度,高科技益智木制玩具的动力源首先考虑太阳能、风能而非锂电池,进一步优化能源构成。另一方面,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产品特性,不同木材适用于不同玩具,如设计大部件不考虑用榉木,积木不考虑用椴木等。且由于木制材料韧性不强,避免设计精细化小零件,降低在生产和玩耍过程中的报废率。也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符合人机工程学等交互体验,避免在玩耍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二)基于传统的改良型设计

我国传统的益智木制玩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例如孔明锁、七巧板、华容道和猴子翻杠等,无一不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而如今的益智木制玩具,在寻求创新的同时也要借鉴古代优秀益智木制玩具的设计方法,取其精华之余进行升级改良,使大众更加容易接受,也使其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能更加坚稳地立足。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具有传统元素的玩具也是创新设计中一条可行之路。

1.融入科技元素

传统益智木制玩具固然有其独特魅力,但如今与高科技相融合已成为玩具行业发展的趋势。科技元素的运用能够给玩具注入新的生命力,摆脱益智木制玩具枯燥单一的既定印象,给人们带来新的感官体验和互动方式,也让传统玩具重现生机。图1①为经过改良的电子陀螺,在原有造型的基础上融入声光电元素,并改变其触发功能,避免了传统鞭打的不安全性,更加赏心悦目,受到儿童的喜爱。

2.发掘功能特性

基于传统益智木制玩具的改良不但要顺应社会发展进行科技功能的叠加,也要专注于玩具本身进行功能特性的深入分析,明白其创新点、用户痛点及兴趣点,总结其中精华及不足之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动创造,用现代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提升玩具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传统七巧板块数较少,框内拼图模式单一,兴趣期持续时间短,深入研究拼图模式,改变拼图形状,增加匹配度,丰富组合多样性,才能达到从根本上增加趣味性的目的。图2②为一款96粒智力拼图。

(三)创新性设计

创新型设计是推动益智木质玩具行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是促进益智木制玩具乃至整个玩具行业良好发展的有力保障。拒绝在设计过程中抄袭和效仿是每一个设计师应有的基本素质和道德约束。在设计过程中需运用基本的创新方法并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来保障玩具的创新性。

1.多种材质结合

现代化材料多种多样、琳琅满目。单一材质的长期运用会使用户产生审美疲劳,多种材料结合是一种接受度相对较高的益智木制玩具创新设计方法。不同材质会给用户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如图3③的HABA积木城堡玩具,创新地融入塑料及金属材质,打破了以往单调的设计风格,增加了光线和声音对玩具整体的烘托效果,使积木玩具又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2.模块化

模块化一词日渐被人熟知,其设计理念在益智木制玩具领域也将得到良好的运用。即通过结合玩具的主要功能、外观形态结构以及玩具的可拆卸性和更换性而进行的创新设计方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基础模型简单,造型方式多变,最终效果多样化,延长玩家的兴趣周期,使产品的玩耍过程越来越简单、高效、多变、有趣。其中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零部件的通用性以便产品能更好地结合。图4④为木玩世家的飞机组合拼插玩具,积木块、连接棒和螺丝为通用部件,组合方式多样,极大地锻炼了儿童的想象能力和手脑协调能力。

3.系列化

产品系列化是对玩具产品链构成方式的一种创新。开发产品的系列化可以使单一的玩具产品被市场接受度更高。系列化玩具可广泛延伸到各个消费层次、不同兴趣爱好、多种性格需求的领域,扩大消费群体的覆盖面,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延伸其发展周期,成为一个代表品牌文化发展乃至代表时展的玩具系列,如木玩世家的拼装组合玩具便是用系列化来增加产品本身及所属品牌的附加值。

4.多功能化

多功能玩具是在保证易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做到功能多元化,使玩具集多种玩法于一身,合理利用各个功能的优势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多功能化的设计方法可为孩子提供更多选择空间,充分发挥用户的自主选择性,延长兴趣期,也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如图5⑤为一款集推车学步、数学珠算、音乐敲琴等十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手推车玩具,能够满足用户对益智木制玩具的多种要求,可充分锻炼儿童手脑协调、算数推理等多项能力。

(四)概念型设计

概念型的益智木质玩具设计要求设计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来满足人们近期或者以后对玩具产品的要求来进行探索性设计。其中包括造型概念设计和功能概念设计。造型概念设计即在保障安全性和耐用性的基础上,进行外观的创新突破。如日本的一款摩托车造型摇马,为突显其速度感,设计师有意将一整块木板变形弯曲,而木制材料柔韧性差,在生产过程中遭遇搁浅,随着科学技术逐渐发达,最终通过大型蒸汽机和高温烤制便可完成。从概念到最终实现证明了概念型玩具设计的前瞻性和一定的可实现性,也给了设计师进行创新创造的巨大动力。功能性概念设计需要设计师对整个领域进行全方位考量,从而进行质的改变。日本玩具公司已经开发出安有芯片的老年人益智木制玩具,可陪老年人聊天来排除他们的孤独和寂寞,而我国还未有过此类产品。因此,概念型益智木制玩具设计在我国发展还有巨大潜力。

结语

益智木制玩具作为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玩具种类一直流传至今自然有它不可忽视的优势和特点,面对日渐扩大的消费市场和巨大的竞争压力,除却各种客观经济因素,保证产品的创新性才是在庞大市场中屹立不倒的关键所在。深入研究设计方法旨在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促进其成长过程的健康发展,也能更好地为研究领域提供思想导向,为之后的研究工作起到直接或者间接的指导作用,并一定程度上推进企业、设计行业乃至整个玩具行业进行创新转型。

注释:

①图片来源:陀螺微门户,http://tuoluo.3.biz.

②图片来源:顺企网,http://.

③图片来源:HABA网(英文),https://haba.de/en_CN/toys/.

④图片来源:木玩世家,http://、.

⑤图片来源:永信玩具厂,http://.

参考文献:

[1] 张楠. “魅力永驻”的木制玩具及其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2012(05):63-67.

[2] 万句. 中国木制玩具市场透视[J].玩具世界,2012(06)19-21.

[3] 李静. 儿童木制玩具设计之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4] 张立巍,张驰.基于交互设计的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研究[J].设计,2014(09):11-12.

[5] 傅志红,彭玉成. 产品的绿色设计方法[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0(02)10-12+6.

[6] 赵迪. 儿童玩具造型中模块化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D].长春:吉林大学,2015.

上一篇:雾霾的原因范文 下一篇:现代科技的利与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