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0:46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篇1

关键词:养老院;景观设计;人性化

1 研究方面

1.1 研究的背景

(1)全球人口老龄化。1865年法国最早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的浪潮。目前,世界上已经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到10%,甚至有些超过了10%,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起源与发展。现今我国正处在生育率较低,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因为各方面原因形势越来越严峻,从家庭到社会到政府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养老问题解决不好必定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干扰。

(3)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多。大概占到全亚洲老年人人口的1/2全世界老年人人口的1/5。第二,未富先老的现状。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西方国家有所不同的是:我国体现的是“未富先老”。而西方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的时候,他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一个水平,所体现的是“先富后老”,以充分的经济水平来解决老龄化面临的社会问题。第三,城乡颠倒、地区间的发展非常不平衡。第四,“空巢”老人增加速度加快。中国提倡两代一起居住或者多代居住,并且“4-2-1”的家庭结构模式近年来日益凸显,这种类型的老年人人口还将会继续增加。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特点,对中国传统家庭养老的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进步,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加大,以及各级政策的重视,出现了更多模式的养老社区和老年公寓,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子女也开始慢慢接受养老社区养老的方式。

1.2 研究的内容

首先从中国“养老”概念溯源探讨中国当下的养老模式。其次从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对环境景观的需求分析来了解老年人当下可依托的环境景观。在理论研究中根据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的空间布局;养老社区室外景观的要素,主要从硬质和软质的景观要素:道路交通、水景、植物配置、交往活动这四方面的环境要素来做具体分析。通过上述的研究得出养老社区室外景观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模式的影响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总结了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原则,主要是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保健性、沟通交流、价值体现等原则。并通过国内和国外的案例论证上述的理论,验证这些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的,得出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研究总结,并对养老社区景观设计的发展作出展望。

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国外养老社区研究现状

老龄化已是全球化问题,我们可以依据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变化,深入地研究设计出适合他们生理需要的居住环境。随之而来,老年室内居住环境的研究应运而生,目前,对室内居住的研究已经非常完善。除了设计师和病理学的努力以外,社会各阶层的学者从私密性需求、尊严需求、社会属性等角度切入,研究老年人更深一层的心理需求。

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例,早在19世纪60年代末美国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美国老人法》对社区计划、养老福利、老年住所设施三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在社会养老设施中,着重建设高龄老人迫切需要的护理院,优惠和鼓励私营企业经营。亚洲以日本为例,制定了东京住宅条例,明确指出了东京住宅政策的目标和基本方向为“东京都应加强必要措施,以促进高龄化社会住宅的发展”,包括民间住宅、公共住宅。从目前所收集到的资料看,国外研究的基础点是针对本国老人的独立生活的习惯,只是向社会指出了如何帮助老年家庭解决安全和独立的生活问题,这个问题也成为老年住宅环境对策的中心。对应于这种环境对策,在住宅形式上产生了老年人专用的住宅,在社区规划上形成了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年社区。在老年居住体制上更多的是依赖民间机构和组织,政府只是给予相应的资助和鼓励。

2.2 国内养老社区研究现状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对比较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逼近,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根据联合国《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中国政府成立了“全国老龄问题委员会”,提出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老龄事业道路行动的目标。

目前,推动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群体是广大的中小型企业。例如,在养老院企业的经营方面,就逐渐兴起了家庭式养老、日托、整托等,很多地区也己引入了地方政府、红十字协会,并创造性地出现了将养老院的经营和房地产的经营结合在一起的产权养老院,这使得养老院产品多样化、功能细分化、服务延伸化。养老区(点)从经营的主体内容来说,都在追求民族化、地方化;从服务设施、服务体系形成的综合服务质量来说,是追求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但在这些创新之举背后,养老行业中的一系列问题仍没有解决,集中体现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理念陈旧、市场秩序混乱方面。

3 结语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情况以及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使我国社会养老压力加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得不由家庭转向社会的一些养老服务机构。

在我国,鼓励和引导个人和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业行业是当前解决目前我国老年人个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使社会稳定,促进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但当下的情况很难满足我国老年人人口快速增长,“空巢”、高龄和病残老年人的需求。根据本人先前对国内外现状的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我国的养老模式更加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大多更愿意有子女的陪伴,而不像欧美国家的文化老年人更趋于单独居住,更加的自主性。所以在养老社区的室外景观上我们可以借鉴其绿化配置,亲近自然的理念但在空间布局上应当结合我国老年人心理特征来提供设计方案。然而这也是我国养老社区室外景观的现状,虽然绿化容积率高但是使用率却十分的低。忽视对户外环境营造,景观设计中没有切实考虑老人的心理、生理需求,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共设施设计不合理,植物配置没有考虑整体环境色彩不协调,使老人失去了与户外接触的机会。相对于一般的集体居住的地方,养老社区的室外景观要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便于管理,同时也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老人必要的室外活动。最终打造一个适合当今中国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养老社区室外景观环境,让老年人可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有子女的陪伴和自身的体验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晓婷.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绿地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 安丽.基于老年人日常出行特征的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 沈莉颖.城市居住区园林空间尺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4] 熊启明.社区公园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5] 张琼.我国人口转型特征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1.

[6] 严发.老龄化时代养老院建筑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篇2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园林设计师运用自身的智慧及设计理念,尊重自然,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踏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建设。近年来,国内外现代城市的规划及建设中,有关部门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资源加强景观设计建设,逐步把园林景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高度有机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城市独特的气候特点、自然风光以及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景观。

1.1 把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我国在城市化建设中,对于生态环境发展十分重视,希望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进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布局使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在城市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争取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能够和谐有效发展,获得更多的效益,避免其矛盾关系的形成。

1.2 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不断完善

一些城市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时,不仅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考虑在内,还十分重视科学管理方式,并能将两方面内容有效融合在一起。根据当前城市的发展实况,进而制定出更加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具有科学性、适用性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1.3 创造了一批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一些城市从实际情况出发,为了能够满足城市规划整体布局需求,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突出表现了该城市独具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内涵,园林绿地系统有了进一步完善,创造出了具有先进指标、良好质量、环境优良、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运行,拥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作品。

1.4 促进节约园林建设的探索与推广

一些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会结合实际设计需要,主动地探索如何节约园林项目投入的浪费行为,在景观园林实际建设过程中,结合物种地域性选择使用本地树种,还充分考虑对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以及再利用,并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源方面应用太阳能为照明系统等。

2.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对于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一定会将环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做榛准,并结合众多学科领域的先进知识理论,找寻以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所具有的特点,景观组合的技术手段、实际施工、建设成本预算等内容作出科学、合理、系统、规范的规划,促使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2.1 树立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生态园林理念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还需要考虑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进而帮助城市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使城市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这不仅可以通过城市景观规划,使城市更加的美丽,而且还促进城市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有效增长。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不能够获得有效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合理应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设计师应注意符合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注意,还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后续的改善及提高,将城市转变成一个生态化、休闲化的现代化都市。

2.2 具有长期目标的规划,并以现代城市的整体发展要求作为依据

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应该将城市化生态环境、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以及发展总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科学合理布局,满足现代城市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景观建设,设计出一整套完善的城市化景观设计的方案,实现城市景观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进而发挥其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化建设的作用。

2.3 将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

专业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对生态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更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在设计中,要结合当地植物类型,进行园林植物的最佳配置,协调好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将进一步扩大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效益。此外,还要坚持适地种植的原则,树种的选择需要当地树种,同时,也需要引入外来树种进行辅助。设计人员应贯彻生态理念,推动和谐生态环境发展,使城市建设可以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

2.4 处理好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关设计师需要明确,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小为主,兼顾中小组合。在实际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需要注重空间绿化与绿地建设相协调,使绿化效果能够体现多层次。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应根据城市规划理论和生态理论,选择适宜种植的树种。城市园林绿化需要考虑的内容很多,不仅要考虑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与此同时,也需要考虑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在城市生态社区的建设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还需要注重园林景观的应用,景观设计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地接触经济、生态、社会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不仅要考虑当前利益,对于园林绿化工程长远利益也需要考虑。

2.5 多学科高度综合应用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将众多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它代表了城市景观设计的高度综合。包括建筑学、美学、城市规划、人文科学等诸多学科。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单单需要运用感性态度去考虑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需要理性化的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及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采用先进的技术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机械设备,从而促进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景观设计师等专业人员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要加入更多的创作理念,进而产生新的思路,采取一些优势,促进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结语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是地理学、生态环境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是一个多元化、系统化的工程。未来的景观建设将会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以及呈现城市文化底蕴的象征,它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改善投资环境,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立足于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管理的原则,建设成一项符合广大人民需要的社会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吴敏俊.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现代园艺, 2014(12).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篇3

关键词:设计思路;意境;特色;色调;规划结构;道路交通结构;创新与特色

本规划范围位于荆州古城北外环西门----小北门段(包括外环道、护城河、太湖港堤、太湖港),是荆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西起古城西门(荆秘路),东抵古城小北门,北临繁荣街,南依荆州古城墙,基址呈带状分布,总面积59.30hm,总长3320米,现状标高在30.00―34.55之间。该区域为水体与陆地相互环绕,有利于植物生态环境的营造,便于突出水乡园林城市特色。

西门左右两侧近200米的明代年间条石砌筑的驳岸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以及观赏价值,规划为重点保护对象,但河岸线及驳岸形式呆板,亲水性差,特色不明显,河道的生态环境较差;护城河为没有自然源头的河湖水体,水环境容量低,不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致使沿河地段污染严重,乱搭乱盖及垃圾处处可见;护城河沿岸虽植物长势良好,但整体缺乏层次感,植物季相不明显,树木间距过密,设计将对林木进行间植,树种进行补充;部分桥梁损坏程度较高,暗藏安全隐患。基址现状情况不佳严重影响了荆州古城外环环境及城市景观。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面貌,本次规划在《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保护利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一、规划构思

1、设计思路:从建设“两河四岸”生态滨水景观带出发,充分挖掘三国文化及楚文化的深厚内涵,突出荆州市地域文化及水乡园林特色,并结合显城露水,营造环境的设计原则,合理设置游憩活动景区景点,将文化融入景观之中,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创造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 2、意境:设计以荆州古城墙为依托,借用护城河太湖港两河水体作为载体来进行景区与古城墙及周边环境的联系,采用多种方法营造微地形,以改善植物生境,丰富景观层次。在整体景观规划结构上,充分利用植物”寓意”与各景区景点立意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传统荆楚民居建筑、生态建构筑物、雕塑及小品等元素的运用,烘托出浓郁的三国文化、楚文化及地域文化氛围,努力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

3、特色:充分掌握和利用现有地形条件的特点,通过对地形地势的改造,形成若干视线走廊将该地域建成可望、可行、可游、可憩的带状亲水休闲绿地;通过对树木的合理规划,使植物景观取得层次上的丰富多彩;通过对建筑小品风格的把握,营造出具有三国文化、楚文化及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景观。

4、色调:以荆州古城墙质朴典雅的“灰”,护城河太湖港“两河”波光潋滟的“碧”,古城外环植物葱翠欲滴的“绿”为基调,还有那闪烁在林间“五彩斑斓”的花灌木,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形成“绿树碧水绕古城”的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

二、空间布置

1、规划结构

规划以“显城露水,营造环境” ,“水乡园林城市”独特的设计、深厚的三国文化及楚文化底蕴、浓郁的荆楚建筑风貌,优美典雅的水系绿色景观,打造集环城旅游、绿化休闲、古城保护为一体的城市景观精品带。设计中充分考虑文化性与景观性,满流、休闲、游憩、人文等活动空间的需求,由此,规划形成 “两湖、四岸、三线、九景区” 的“一线串珠”式的功能区划与总体结构形态。“两湖”为:护城河(15.23公顷)、太湖港(14.40公顷)水体景观带。“四岸”为:以护城河、太湖港水体景观为依托的四岸生态景观带,通过各景区和景观节点形成北护城河、太湖港景观线。“三线”为:外环路游线、护城河水上游线、太湖港长堤游线。

“九景区””为:

1)诗韵荷风景区:规划面积3.05公顷。由鉴月桥、揽月桥、步月桥、松月桥、沁心茶舍及景观荷塘组成。规划以三国文化主题内涵,寓情于景,沁心茶舍为一组清幽古朴的建筑,临水而立,是该区的视觉交点,茶舍内设诸葛亮石雕,界时游人草堂闲聚,品香茗,话三国。

2)翠羽丹林景区:规划面积6.21公顷。该区以植物景观为主,由外环林带、步道及亲水平台(护城河)构成。该地段呈狭长地带,通过绿地及硬质场地的结合,形成色块分明,软硬相间、层次丰富的景观,周围配有健身器材、滨水步道以及健身步道,烘托出休闲景观。外环道现状植被良好,只须针对树种单调的问题,补充观花观叶树种,以体现“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的季相特征。 3)菰蒲花洲景区:规划面积1.73公顷。由和风桥、和雨桥、花洲桥、翠羽桥及沼泽、滩涂形成的湿地景观,形形的水生植物,如菖蒲、水茭白、水葱、浮萍、野芹菜等沿着河岸环绕,一路走去,领略湿地水乡风情, 幽香伴着阵阵水波的清爽,让人乐而忘返。 4)桃园景区:规划面积1.06公顷。由寄畅廊、飞虹桥、芳菲苑及桃园形成桃园景区,借桃花寓意“桃园结义”,通过景观让游人怀古寻幽。在景观营造时,借助雕塑、小品、景观墙等载体将三国文化融入其中。设计于此区中多种桃、枇杷、柑桔等春花秋果植物,营造出静逸、清雅,以世外桃源的意境吸引人的环境特质。芳菲苑采用荆楚民居院落式布局,突出水乡园林城市的地域特征。

5)长堤春晓景区:规划面积7.66公顷。由太湖港与护城河之间的堤坡形成长堤景观。沿途设置景观平台,供游人远眺、沉思、休憩。堤坡采取生态驳岸形式,沿岸种植滨水、亲水植物,堤顶保留现状植被,同时补栽垂柳。 6)古城涟漪景区:规划面积3.63公顷。由双栖亭、藕香亭、闻莺桥、柳浪桥及平湖秋月(曲桥景观)组成。该景区与古城墙互为掩映,结合空间上的减法,在文化意境上则做加法,充分挖掘、显露城市文化,突显古城魅力。 7)天问广场(现有):(现有景区,不计在内)。为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而建。

8)太湖楚韵景区:规划面积4.8公顷。通过带状的景观绿地展示具有楚韵风格的雕塑景观及滨河植物景观为主题。使游人亦行亦游,可动可静,感受深厚的荆楚文化艺术韵味及园林山水美景。 9)曲径寒梅景区:规划面积1.52公顷。该区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规划设“闲亭”以观景。景区以“梅花”立意,以“梅花”布景, 寓意楚国文人士大夫“清空、茫远、超脱、飘逸”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植物景观注重乔、灌、花、地被的布局与配置,色彩搭配以恬静、清雅为宜。坡上林缘湖畔,成片栽植蜀葵,形成一处美丽、雅致的滨湖景观。

2、道路交通结构

道路交通格局根据各分区及景观合理分布,充分展示植物的特性及自身美感,便于游览观赏及管理。道路共分为三种,一为外环游览线4-4.5米,为现状外环道路,起骨干作用,贯穿主要入口与主要景区或景点之间的联系;二为太湖港堤顶游览道路6.0米(现状为2.7-4.0米土路),堤顶路规划标高为33.33-34.55,为人行通道,满足防洪及消防需求;三为游步道2.0-2.5米,供人们漫步休闲,主要联系主干道与小路,划分各景观分区,合理组织景观,便于游览、养护和管理,当三级道路坡度大时可设台级(踏步),引导游人贴近植物景观,贴近自然生态环境。在沿河两岸设有滨水游步道,局部考虑一些健身步道供市民跑步锻炼。同时考虑到接纳较多人流量的可能性,增设入口,使得人们能够更加顺畅的进入绿地。

三、创新与特色

1、三国文化及楚文化氛围的营造

1)强化历史标志,对物质形态的历史标记、古井、水车、石磨盘、幌子统一规划。对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标志,如与三国文化、楚文化相关的传说、典故等文化内含,通过石雕、碑记等方式进行记录。

2)通过雕塑、小品营造文化氛围。选择与三国文化、楚文化及城市公共生活息息相关的雕塑作品,如诸葛亮的铜铸雕塑及其他人物肖像、车马、古战船等。灯具及景观小品采用传统形式,与古城景观风格协调。

2、荆楚民居传统建筑及生态建筑风格的运用

从建筑布局、建筑的风格、色彩及建筑细部,突出地方文化及生态文化,创造建筑空间、自然空间与人文空间相协调的传统建筑景观。

1)荆楚民居建筑造型继承了传统风格,飞檐翘角,歇山屋顶,白墙黛瓦,形体轻巧玲珑,色彩素雅。

2)生态建构筑物,采用竹、石、木、绳等材料,旨在营造与自然及文化环境协调一致的建筑景观。

3、植物”寓意”与各景区景点立意的有机结合

景区景点均有立意,或以与三国文化、楚文化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或以与荆州古城相关的“地域文化”“自然景观”作为景区景点的文化主体;此次植物规划设计更是根据景观区域的主题构思立意,充分利用现状树木,巧妙配置,做到景区特色鲜明,主题突出。

4、环境设计人性化及细节化的处理

强调“以人为本”原则,从景观性、功能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环境设计,努力营造舒适宜人的古城外环生态空间。充分利用地面铺砌图案、灯饰照明、雕塑、植物桩景等景观处理手法,注重环境设施的尺度和细部的设计处理,巧妙设置功能性环境设施,如休息坐椅、垃圾筒等。景观设计以滨水植物景观带为主轴,结合亲水平台、渡头、观景亭廊等形成可供休憩游览的主环线,把景观节点作为设计的重中之重,并注重景观节点的景观性与装饰性处理。

四、结语:

本项目于2009年9月开始进行规划设计,2009年12月通过规划委员会评审,全套施工图纸于2010年3月完成。

2010年6月相关部门开始进行小北门―新北门段(一期)的施工。目前,该段绿化景观、道路铺装以及景观亭、亲水平台等工程已完工,植物长势良好,建筑小品生态休闲,格调雅致,受到了业主和社会各界及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与肯定。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篇4

水域生态景观风景园林教育模式水景设计多元化发展水是自然界万物之源,是所有生物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满足人们生理机能的需求,而且在调节生态和满足人们视觉需求上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却带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和人们健康与安全。自20世纪60年代来以来,全球湖泊、河道、水库等水域环境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生植物衰退、水质下降,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同时,社会的发展带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更是对水域景观效果需求的不断提升,水域景观的塑造、景观水水质维持及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成为时展之需要。

风景园林专业是用科学和艺术手段保持和营造人类及其活动与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综合艺术,对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园林专业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末,涵盖面广,综合性强,涉及学科众多。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破坏程度的加强,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当今风景园林专业还不足以充分反映学科的完整内涵,特别在水环境领域。为改善我国水质恶化等水域景观污染问题、满足人们亲水、乐水等需求,以及建设我国水域生态文明,生态设计水域景观已成为风景园林专业中必不可少的学科、风景园林工程项目中必须的技术技能。本文从当今水域景观在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现状着手,强调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的综合性与多元化,特别是水域生态景观学科领域的交叉性,同时强调在教学中,应强化实践、提高动手技能;拓宽思路、创新理念等。分析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价值及发展前景,探讨对我国风景园林教育模式及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国内水域景观现状

水在人类生命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功效,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现代城市,到处都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特别在水环境领域。水域景观能调节微气候,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保持空气清新,使周边环境充满活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生存、繁衍生殖、索饵育肥、逃避敌害等栖息场所;提升水岸文化、水工美学等人文景观价值,丰富地域风貌;优美的水域景观空间还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具较强的游憩功能;优美的自然景观也可成为城乡开发中的旅游等资源,促进城乡景观繁荣昌盛,具较高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因此,在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大型标志性建筑中,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及景观水池不断涌现;房地产开发中,水景住宅也成为一大亮点。但现代水景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

1.大量的硬质驳岸削弱水体自净能力

现代景观设计中,大部分人造水景工程的驳岸都偏向采用硬质驳岸,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环境的整体协调性。硬质护岸割断了水、陆生物的联系,水边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无法形成,水中的生物链无法建立,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大削弱。

2.水生态系统构建欠合理导致水质恶化

很多水景工程的水净化缺乏科学性,从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水体自净能力的提高等要求来衡量,景观水体中水生动植物多样性远远不够,种类搭配不合理,未构成合理的食物链,导致水体中生态系统混乱,水质逐渐恶化。从检测数据看,现代景观水体的水质大多数氨氮、总氮、总磷等含量过高,并且大部分水体水质在国家地表水水质标准Ⅴ类和劣Ⅴ类以上,水体自净能力差。

3.缺乏考虑后期维护导致水景荒废

部分园林水景在规划设计时并未考虑生态合理性,不重视理论支撑,盲目增加水体观赏性,导致水体产生负荷,水质恶化;不重视后期维护和管理,对于水生植物的季节性更换、水生动物的管理以及定期水体的监测工作不到位,导致水体发臭、污染严重等现象;观赏鱼投饵沉积、鱼排泄物聚积等,池水水质出现恶化现象,藻类泛滥,透明度变差、颜色变暗,甚至发黑发臭。或因工程概算不合理,欠缺水景后期维护费用,资金的不到位导致水景无人维护管理。水景工程最终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浪费了资源和空间。

以上现象均由景观设计与水生态环境建设的脱节造成,湖泊、河道、小区等众多景观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使藻类大量繁殖生长,水体富营养化明显水域景观恶化面临的形式愈加严峻。自然黑臭水域难以治理,新的水域又不断受到污染,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水域景观污染问题成为风景园林设计的瓶颈,更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现状指明了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及特点

风景园林专业是用科学和艺术手段保持和营造人类及其活动与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综合艺术,具综合性强、涵盖面广、涉及学科众多等特点。

1.各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及特点

在教学体系构建上,由于各院校背景知识的比重不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构筑起了丰富多元的风景园林本科教学体系。园林专业不是中国独有的学科,在中国从古至今不断完善发展园林建造的同时,国外各个国家也在不断修建属于各自特色的园林,形成自己的园林教育体系。也许名称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对自然环境的完美修缮和对生活环境的精心治理,都是为社会培养各种园林人才服务。

美国风景园林专业已有100多年的教育历史,涉及设计、规划、土地管理等内容,采取多层次学位教育模式,满足不同目标、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在不同方向和多个层次上接受教育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位,已形成一套自己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英国风景园林专业比美国稍晚,本科实行“4+1”教学模式,把专业课程的核心教育放在工作室的工作上,注意教学与实践工程的结合,重视园林的科学性和功能性胜于对园林形式美的关注。德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主要是“双元制”教育体系,即通过企业与职业学校的两个机构相结合、资金与法律的两种制度作保证、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的两种身份相匹配、技能实践与理论知识的两类教学内容相衔接、技能考试与资格考试的两种考核方式相制约,培养综合的、理性的景观设计师。日本风景园林专业称造园教育,分学校、单位、成人教育三种,各大学的造园专业主要设置在农学(林学、园艺、农林工学等)、工学(土木、建筑、环境、城市工程等)、艺术设计、生活科学及社会工学等领域,教育内容包括“六化”(国际化、社会化、特色化、多样化、定量化、细分化)与“三性”(发展性、系统性、实践性),同时为适应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形势,创立LA学会组织,更好发展本国造园教育体系。

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只有浙江大学等少数学校开设了观赏园艺课程;60年代,由于受“”的影响,我国园林专业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发展迟缓,有的甚至期间专业易名或撤销;80年代末,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才得以迅速发展,现我国大约有50多所院校开设园林专业或课程。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仍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更多的集中在创造诗情画意和造园的手法技巧上,课程设置在有关人文、自然等基础方面的课程仍然比较薄弱,环境生态效应、大众行为心理与实践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各类高校根据自身园林专业特点,独立发展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向。目前,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有这样的几个特征方向:(1)园林植物特色方向,该职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品种选育、病虫防治等工作,以生物生命学科知识作为从业基础;(2)园林规划设计特色方向,该职业从事园林区域规划利用、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古园林建筑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工作,以规划设计和建筑工程学科知识作为从业基础;(3)园林文化艺术方向,该职业从事中外园林文化、园林历史、园林艺术美学、园林景观设计等工作,以人文历史艺术学科知识作为从业基础。应该说,这样的专业发展现状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特色进行设置的,有利于各高校制定适合本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出有专业特色背景的人才,这也符合目前我国市场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多样化的学科与专业解释,使得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又不够细化、全面及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造成混乱,不利于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更好发展。

2.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育内涵理解不够透彻

因风景园林专业所在高校背景依托不同,各类高校根据自身园林专业特点,独立发展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向,尤其是是艺术类院校往往忽略自然和人文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教育重点都放在了设计创作和表现技法上,更多关注作品的个性而忽视作品的科学、功能与内涵。

(2)实践教育薄弱

在理论学习上,因课时总量和学制的限制,学生无法在有限时间完全掌握园林依托学科学习内容之后再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共通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也只能学到些皮毛,不能领悟更不用说精通,所以在这类学校园林专业教育受到严重制约,难以获得真正的独立发展。

(3)涉及领域众多,课程设置松散

虽然风景园林专业涉及领域众多,且教育部门未对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作统一规定,但是各高校的本科课程设置了较重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包括美术、制图、设计初步、园林经济等,但对于环境生态效应、大众行为心理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却少之又少,更不必说水环境领域的生态效应与大众行为心理的融合了。

(4)部分学科与实践领域脱节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目前主要围绕规划设计展开,而园林工程属于多学科交叉型领域,广泛涉及规划、设计、建筑、园艺、水利水电、生态、环境科学等领域,因此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在水利水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存在空缺,在工程项目中无法科学、较好的把握相关交叉学科间的关系,使水动力设计、水域生态景观设计等环节出现疏漏。

三、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价值

水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污染趋于恶化的国家。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水文化,如何处理好用水和节水的问题,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是每一个风景园林设计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景观水设计特征及发展趋势

水是自然界中最具魅力的元素,而水景则是所有景观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风景。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是我们阅读景观的标点符号,他们营造独特氛围,或清新悦目、或激烈澎湃,赋予大地灵魂。在人类历史中,水的表现力,被应用于美化生活空间,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是最富变化的造园要素;西方园林中,笔直的水道,几何形的水池,各种水景也随处可见。在变幻莫测的水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性,使它成为环境景观设计中最感人的要素之一。(1)水体的形式属性。水本身并没有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固定的环境。20世纪70年代,Craig S. Camphell就在他的著作《Wa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强调水的表现力无限。(2)水体的形态特征。根据水的流动状态,分动态与静态水体两种。动水能增添不可缺少的动态美感,例如瀑布、海浪、喷泉等激烈程度的水体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静水可成倒影,与实物虚实并存,沟通内外空间,丰富空间层次,例如湖泊、水塘则比较平静舒缓,静静的水而上轻轻地泛着涟漪,给人带来安详平和、宁静致远的心情和感受。(3)水体的声色特性。园林景观中运用水声、水色造景理水的方式很多。细流、瀑布、海浪等水体不同运动状态,发出不同声响,能弱化各种噪音,为人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提供一个清新愉悦的声感世界;水色是水面反射或折射着的周围景物的色彩,并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五彩缤纷的水色变化,使景观中的各种元素在水的倒影中更加和谐。(4)水体的文化内涵。缤纷多彩的世界孕育各国风格迥异的水景,而这些不同的水景又孕育不同性格的民族。水景不仅充斥着我们的感官,赋予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引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情怀得以抒发。

2.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价值

基于目前城市水景观的现状,在现代城市水景设计中,风景园林设计师不仅要考虑水域景观的视觉效果,还要将意境的设计、水源管理系统、水生态、水处理技术纳入到景观设计中来,使之既能满足景观要求,又减少对城市用水的消耗。同时,水为植物、动物提供了生存之地,并且极具可塑性,成为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20]。城市水景设计已开始从单纯的水景观设计转向水景观设计、水生态处理及水资源管理并重的方向发展。而当今,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却是少之又少。

(1)景观水独有特征的需要

水体是我们阅读景观的标点符号,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元素,通过它们形式的可塑性、形态的多样性、声色的变化性、文化内涵的区域性,能营造风景园林独特的氛围,或清新悦目、或激烈澎湃。

(2)人类亲水近水的需要

随着现代环境设计的兴起,水景开始强调人的参与性,以满足人们对水亲近的心理,水景从单一装饰、美化的功能加入了休闲娱乐等富有人性化的设计。水域生态景观课程的设置,加大了水景设计的学科交叉,为水景营建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据2004年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24130亿m3,总用水量5548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1%,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国内风景园林设计时,更多追求的是视觉的美感,缺少对水体回归自然的生态保护意识,水质污染严重,换水频率过高,以致在本就严峻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系列水域环境问题上雪上加霜。通过融入水域生态景观领域,恢复水生态,设计自然、宜人、充满生机的水域环境,形成良好的水域生态景观。

(4)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问题,既是自然因素,也是发展的要求和长期以来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导致人水关系改变的积淀。国家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体系,城市规划、设计时确保人类、经济发展与水环境的协调,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四、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园林水景的造景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与环境艺术的空前繁荣,水景设计与应用更加广泛,以各种形式出现于各地区与角落,成为城市空间中亮丽而又充满生命力的造景元素,但大多是从追求视觉美感、休闲、游憩、商业等功能的角度来对水景进行设计,缺少科学的内涵,而导致水体水质的恶化,以致影响整个设计。近年来,自然河道、湖泊等水系受工农业影响不断加大,人工水景二次污染也不断严重,经济发展带来的精神文明的追求,使得人们愈加关注身边的水环境状况。近年,水环境领域再度成为设计对象,生态恢复设计开始较多地运用。然而水域生态领域的人才并未接受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教育,对景观的概念模糊,运用能力差;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人才也没有水域生态领域的课程教育,对水体特性掌握不佳,景观设计不科学。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进行河流、湖泊等水系回归自然的改造,以尽可能的恢复水域景观的自然状态。瑞士、德国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力争将水域景观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比较成功的例子如莱茵河,这个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河流,如今已基本恢复风光秀丽的水域景观风貌,污染大幅下降,现在已有63种鱼类出现在莱茵河,包括曾经绝迹的鲑鱼;日本在90年代初就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在确保河流防洪、水资源利用功能的同时,创造出优美、和谐的水域景观;美国也90年代开始恢复曲流河道,20世界末,美国调整了在水领域的总体战略目标,由单纯的水污染控制转变为全方位的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把恢复和修复水域景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自然完整性作为新的目标;荷兰近年亦提出“还河流以空间”的新理念;近年来,伦敦市政府在泰晤士河上拆除水泥驳岸,在岸边种植芦苇、菖蒲,恢复湿地,引鸟入河、入城,恢复河流生态系统。这些改造都充分表明,水域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重视,也必将成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体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水域生态景观能可持续发展,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应加强水域生态景观领域的人才培养。在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时,将其作为一个艺术品来对待,赋予其艺术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力求为人们创造高品质的修养身心的场所;作为一个自然科学来对待,赋予其水体原有的特性与魅力,力求让其能回归自然。

五、对我国风景园林教育模式未来发展的探讨

在风景园林教育中,如何使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最终成为具有多专、多能、多向度的风景园林师,理论知识综合性、多元化、规范化;动手技能等实践能力全面化;思路拓宽、理念创新化的教育模式是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模式。

1.扩展学科范畴,突出多领域特色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亟需加速学科专业教育观的转变,改变原有相对单一的教育模式,走向多元化发展之路。景观生态学、环境规划、水域景观规划设计、水域景观工程与技术等理论研究和实践项目的加入极大地拓展学科范畴,积极汲取日本等国外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精华,不断细化专业分工,使行业实践工作呈现日趋多元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水域生态景观设计中,应突出水文化的历史滩涂回归;突出水生态的湿地生境营造;突出水动力的运营养护零碳化;突出水风景的环境品质提升;突出水戏法的亲水乐水项目等教育内容。在继续研究风景园林专业领域传统问题的同时,开拓专业视野,丰富知识结构体系,突出多领域特色。

2.强调综合性,重视学科交叉

风景园林学科具有综合性强的专业特征。知识领域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成为当代风景园林职业的发展趋势,但是这种趋势与风景园林自身的综合性、多元化的本质是相矛盾的。由此,有必要将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和专业性结合,着重培养风景园林师的跨学科交流和协作能力,立足综合性、多元化的本质,力求达到“宽基础”的就业适应性,包括水域景观规划设计、水域景观工程与技术、海滨景观生态工程等特色领域专业课程,重视学科间交叉,为风景园林学发展纳入综合研究的轨道,也为风景园林师的全能角色回归提供广阔的舞台。

3.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多领域实践教学

在人才培养层次上,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走职业化和白领化的道路。知识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而能力是在知识的支撑下通过实践的操作演练而产生的。风景园林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开设水草栽培与管理实验、水域生态学实习等集中性教学实验与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重视水域设计的科学性和功能性。

4.拓宽思路,创新理念

创新不仅体现在设计本身的形式上,也可以体现在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和科学性上,更可以是满足人类活动需求且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水的功能性、可塑性、声色变化等特性,都能成为风景园林师最好的创新元素。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创新项目等开展,立足水域景观生态,发挥对水的无限想象,设计研究水生态、水循环的应用。

六、结语

在科技飞速向前发展的今天,满是钢筋水泥的灰色城市里,人们已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迫切需要绿色元素来缓解我们日益紧张的压力。水景证实人与自然最好的纽带,在现代城市景观中,无论是公共环境,还是住宅小区,都在强调水景的作用,水景已经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水景的二次污染却成为风景园林设计的瓶颈。面对景观水域环境亟需保育与建设的现状,水域景观需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建设与管理。因此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提升风景园林专业价值。文章提出我国风景园林教学不仅要理论知识的综合与多元,还应强化实践、提高学生动手技能;拓宽思路、创新理念等,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提供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系统的园林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水域景观相应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能力与创新意识复合型高级人才。将水域景观专业拓展为一门具备时展趋势与前景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衍祯,李天骄,李铁.园林水景水量配置的理论探讨与建模[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3):83-88.

[2]倪乐意.富营养水体中肥沃底质对沉水植物的胁迫[J].水生生物学报.2001,25(4):399-405.

[3]张谊.论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J].中国园林,2003,19(1):52-54.

[4]鲁敏,刘振芳,李东和.园林学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5(6):662-666.

[5]李纯,吕志坚,孙艳艳.国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望,2011,26(11):61-65.

[6]张饮江,金晶,董悦等.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2,

[7]闫永久.景观水污染分析与处理[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1):579-580.

[8]边新丽.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9.1-29.

[9]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10-225.

[10]祁素萍,王兆骞,陈相强.中美园林专业教育现状的研究与比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267-269.

[11]李树华,李玉红.日本LA教育体系与学会组织对我国LA教育与学会发展的启示[J].中国园林,2008,24(1):24-28.

[12]王永盛,岳玉庆.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和特点比较研究[J].东方论坛,1997,(2):99-93.

[13]周卫生.中外园林专业概况及国内专业的就业前景[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4):222-224.

[14]吴飞,王代钢,园林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 7020-7022.

[15]李嘉乐,刘家麒,王秉洛,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园林,1999,15(61):40-43.

[16]昊军,黄诗敏,波等.城市水景规划设计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98-18300.

[17]唐勉.广州大学城校园理水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 1-104.

[18]林静.浅谈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J].包装世界, 2011,(7):118-119.

[19]郭晶华,沈中伟.美德日景观设计浅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四川建筑,2006,26(6):13-16.

[20]韦杰.景观中水景审美特性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 1-33.

[21]郭卿学,蒋丽萍.国外水环境理念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借鉴意义[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7):743.

[22]刘琼英,全华.水域景观治理研究述评.生态经济,2010,(3):149-152.

[23]朱学燕.滨水城市驳岸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篇5

关键词: 景观设计 现状 发展 挑战

一、景观设计的含义

景观设计是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是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词。景观设计伴随着中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艺术形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短短几年间已发展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设计门类。从学科分类及组合结构来看,景观设计是景观学科与设计学科的交叉学科。景观设计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它有别于景观规划设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设计也涉及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二、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发展

从我国很多城市的现状来看,我们搞景观规划设计,很容易看到并学得国外景观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难以真正发现隐藏在景观作品背后的精神。

从景观设计到室内设计,我国经历近30年的跟着国外新思潮的大学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了一些被世界认同的相对较为优秀的设计大师或设计师。各类建造师注册制度促成该行业逐步走上正规化,但城市的自身的风格建设却未从此得到良好改善和发展。经过了近30年的快速建设,至今我们还没有走上一条建造与自然、地域相结合的中国景观设计之路,取而代之的是全国范围内的“欧式风格”或某某“欧式建筑”,从大城市到边陲小镇,从大型建筑到室内家具,一直存在着洋溢“欧陆之风”之病,并且简单地用爱奥立克柱式与假山花墙代替了一切欧式风格。随之而产生的景观规划设计也有了大量的“欧式”需求,从广场到小区,从公园到工厂,从植栽形式到修剪方式……产生了许多不伦不类的产品。随着时间的变迁,现今又产生了许多“地中海式”的需求,许多作品屡屡低级抄袭,毫无内涵,使得普通群众很难弄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更不明白自己可以在环境中做些什么。而房地产商却急于将方案中设计的“欧式花园”效果图展示给客户,以寻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景观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1.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是景观学学科专业存在的唯一理由。从伊甸园到卢浮宫,从建章宫到拙政园,人类历史实现了从理想自然到现实自然的转化,在传统时代,景观一直是理想、艺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而工业化和城市化催生了现代景观――十九世纪末期纽约中央公园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景观的真正开始――景观开始走上了平民大众化之路。今天的景观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的景观是为了人的使用,这是它的功能主义目标。虽然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设计,但景观设计最终关系到为了人类的使用而创造室外场所。为普通人提供实用、舒适、精良的设计应该是景观设计师追求的境界。

当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从遥远的天际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仿佛是绿、蓝相间的水球,柔软而晶透,而城市是其中的瑕斑,似乎有些缺憾,它们的成片发展更使得地球的皮肤显得苍老而脆弱。如果不处理好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地球就会像被虫蛀一般慢慢地被损坏。今天,景观设计师面对的基址越来越多的是那些看起来毫无价值的废弃地、垃圾场,或其他被人类生产生活破坏了的区域,这与我们前辈的情况完全不同,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那些具有良好潜质的地块,具有造园价值的土地,进行锦上添花。因此,今天的景观设计师更多的是在治疗城市伤疤,用景观的方式来修复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各个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洁净、舒适、美丽的生活空间。同样,景观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也许已经超过了历史的任何时期。

2.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平衡。

国家“十五”计划提出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明确指出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坚持在经济发展中进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快速发展。

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功能合理、满足不同的人广泛的使用需要的作品,意味着是高效的,而一定的资源投入产生了最大的效益,也意味着符合一定的生态原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最容易得到的资源就是通过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而节约下来的那部分资源,所以生态主义已经从一种实验或意识变为一种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因素;而艺术的作品,意味着具有引人注目的潜质,它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视觉环境,提升一个地块的价值,这又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今天更多的景观设计师追求的是这些因素之间的平衡,即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景观。

3.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

目前和今后人们生存方式的变革引起了新环境的出现,它应该是显性物质环境和隐性精神环境的良好结合。环境,第一,从物质上讲,是我们或其他生物种类赖以生活并能感受到的外部空间;第二,从精神上讲,环境是人们因生活在一起相互沟通而产生的心理感应,也就是说,好的环境还是一种教育、交流的结果。因此,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生活应该会有大的变革,而这种生存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起全方位的设计革命。

参考文献:

[1]王向荣,林箐编著.欧洲新景观.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4:1-12.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篇6

关键词:景观艺术;环境设计;应用

从景观艺术的概念本身来讲,它就是环境设计的一个子系统,因为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当代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而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内容主要指以建筑和室内为代表的空间形态设计,所以在实际的环境艺术创作中,离不开景观艺术的理论支撑,下文将主要以陶瓷景观艺术、园林景观艺术和材料景观艺术为代表,来探讨景观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一、陶瓷景观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陶瓷是具有深厚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载体,在室内外装饰和艺术空间的布局上起着支撑设计美感、阐释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之所以陶瓷景观艺术能够在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主要在于陶瓷艺术本身的美学特征和文化特性。

在美学特征方面,陶瓷具有造型美、实用美、釉色美、装饰美和质感美这五大特征,以其精美的釉色为例,陶瓷釉面有光泽釉面、无光泽釉面、观光釉面、碎纹釉面和防滑釉面等。光泽釉面即陶瓷表面有光泽,其表面光滑明亮;无光泽釉面即陶瓷表面无明显光泽其表面手感粗糙有细小颗粒;光釉面即陶瓷表面呈现光的效果,亚光是相对于光亮而言的,并不是说没有反光而是“漫反射”给人以素雅稳重的感觉;而碎纹釉面即陶瓷表面呈现碎纹状,纹理清晰装饰感强。这些美学特征在环境设计中,展现出极大的自由性,能够有效结合视觉传达和设计心理学,完成具备不同审美特征和设计风格的环境艺术作品。

在文化特性方面,首先,陶瓷一直是属于中国民族的伟大发明,存在着强烈的民族归宿感,所以,在环境设计中加入陶瓷作品进行装饰,能够体现一种民族的“归属感”。其次,古人云:“室无瓷不雅,人无瓷不贵”,陶瓷历来被古今文人墨客视为高雅的艺术珍品。除此之外,各式各样的陶瓷花瓶、梅瓶、玉壶春瓶、朝声瓶、天球瓶、观音瓶等,造型优雅,在居室环境设计中能够体现出独特的贵族气质。

当然,陶瓷并不是景观艺术中唯一一种兼具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设计道具,除了陶瓷之外,书画作品、剪纸艺术、雕塑作品等都与陶瓷相似,具有非常多元化的环境设计用途,而且同样属于景观艺术的理论范畴。

二、园林景观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将园林组景艺术和组景方式用于室内装饰工程,已在国内室内装饰业中逐渐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和有室内空调的建筑中,将自然景物适宜地从室外移入室内,使室内赋于一定程度的园林气息,丰富了室内空间,活跃了室内气氛,从而自然地增强了人们舒适感。

园林景观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组景方法主要有:水局组景、筑山石景、观赏植物组景、亭阁组景,以及园林建筑小品等。如果在建筑的大厅中设置景园,能使室内产生生机勃勃的气氛,增加室内的自然气息,将室外的景色与室内连接起来,使人们置身此景中,若有回到大自然的感觉,淡化了建筑体的生硬僵化之感;如果在公共建筑内的共享空间大厅中设置园林景观,在功能上往往有接待、休息、饮食等多种要求,为了使各种使用区间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幽静环境,常采用室内组景的方汉来分割大厅的空间;而如果在过厅与餐厅之间、过厅与大堂之间、走廓与过厅之间等,常常借助于室内景园,从一个空间引到另一个空间,把室内空间安排得自然、贴切。

三、材料景观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不同的时代,在景观艺术融入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不同的材料运用,所以新型景观艺术材料是环境设计业内人士在创作中经常讨论的话题,比如旧城墙砖与钢架玻璃的搭配,在现代,这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搭配方式,就以江苏省南京市的某一景区为例,南京市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要结合历史文化创造出新的景观环境,该景区就选择了对古老的城墙砖与现代的钢架玻璃的结合体现了南京古城的“明文化”。正是因为该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才使得原有的古城墙砖和城墙浮雕相得益彰,能够将传统古城的神韵体现得淋漓尽致。加上具有现代意义的墙砖,在其周围使用尺寸较大的金属框架来固定,更加衬托出了这一景区的纯粹,并且使得整个视觉空间显得非常流畅。再比如地砖与石材的搭配,地砖是较为传统的材料,虽然能给人一种较为沉稳深沉的感觉,但是因为其松软的质地,导致其承重能力较弱。但是现代的石材则是很好地避免了这一弱点,较为坚实耐用,色彩较为淡雅。在地砖与石材的搭配上,使用较为巧妙的一处景观则是杭州西湖,青砖与石材搭配,既能体现出沉稳的感觉,又能够满足基本的行人及其机动车通行,能够同时满足人的需求,给游人一种亲切感与历史感。

景观环境设计不能独立于艺术之外存在,只有加入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才能够体现技术之美。但是在使用新型材料时,要灵活创新,最好的方法是要通过色彩、形状、纹理、质地的变化唤起人们特定的感受,带来强烈的感染力。 并且,新型材料能够超越传统材料,能在色彩、透明度、质感上达到新的高度。纵观近几年景观环境的发展,加入了非常多的透明塑料及玻璃的应用,这些材料的应用让整个景观走向了透明化。

四、结语

近几年,各大高校都加入了景观环境的学习,这表明我国已经开始注重景观环境设计的发展,也标志着我国的景观环境发展将随着不断地深入学习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从我国现有的景观环境发展状况来分析,我们还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学习,吸取国内外的深厚经验,并要富于探索和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技术新材料,勇于打破因循守旧的旧思想、旧手法、旧观念,创造出景观艺术在环境设计中更具多元化的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卢世主.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02:59-62.

[2]韦晋.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

[3]唐莉英. 景观艺术的特征及设计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24:14834-14836.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篇7

关键词:三甲医院;植物景观;调查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医疗环境的愉悦舒适、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已成为现代医院设计的发展趋势。植物作为医院户外空间的重要组成要素,承担着整个环境的生态、保健、景观、使用等重要功能。因此,积极探索医院的绿化现状、客观评价医院户外植物景观、充分发挥植物的多重效益合理选配植物,对于提升医院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调查地点和方法

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医院”)是依照中国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划分的医疗机构级别,是中国内地对医院实行“三级六等”的划分等级中的最高级别。本次研究以三甲医院作为调查主体,三甲医院作为较好的医疗机构,其绿化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地反映某一地区医院绿化的水准,日后也必将成为医疗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标杆。

1.1 样点选择

北京市区的三甲医院共31所,根据其类型及规模在各市辖区筛选出适合调查的医院。通过走访不同等级(优、中、差)的代表医院,以期整理出北京不同等级三甲医院的植物景观现状。本次涉及4家医院分别是:铁路总医院、301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医三院,调查区域为医院的主要功能区(如功能楼周边、停车场、病房区等),家属宿舍区、校舍区未计入研究范围。

1.2 调查方法

在植物形态特征和绿化面貌较明显的季节,调查和统计了4所医院的植物种类,总结出植物名录及各医院植物景观特征。

2 成果与分析

2.1 调查医院绿地概况

根据卫星图片估算医院总面积、绿化覆盖面积及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301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铁路总医院、北医三院。绿化覆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日友好医院、301医院、铁路总医院、北医三院。

植物是营造医院户外植物景观的基础材料,从植物种类组成上来看:301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均为59种,铁路总医院为49种,北医三院为26种。可见,绿化面积的大小与植物种类的多少成正相关关系。

2.2 植物种类构成分析

从植物构成看,各医院使用的植物以北京本地常用种类为主,其中301医院、北医三院、中日友好医院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比例大于等于3∶7,可见常绿乔木使用频度较高,已成为北方综合医院户外植物景观的主力。由于常绿植物比重较大,往往会营造出更多的封闭空间,易产生压抑感。常绿乔木多为雪松、圆柏、油松等,干直树高,既可以用于列植创造阵列感,又可孤植或组植作为庭赏树,还可用于群植形成体块感,易创造空间;而落叶乔木如银杏、悬铃木等,季相丰富,形态多样,圆整树形者可用于基础绿化和遮荫、奇异造型者可用于庭赏,在医院景观中也较频繁使用,但除了主要使用的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外,其他树种的数目都很少,且分布散乱;灌木多为小叶黄杨、大叶黄杨、紫叶小檗、女贞等,可以脱离单调的绿色,丰富群落色彩构成,同时医院内也常使用灌木类盆栽来丰富重要点位的景观。藤本应用北京乡土树种进行垂直绿化或覆盖绿地,在夏季辅以三角梅、牵牛花等丰富季相构成。草本方面,以北京最常见的草坪地被和水生植物为主,春夏季在重点装饰区域(如建筑门廊、医院入口等)利用一些便于管理的花卉作色彩点缀。

总而言之,现状的植物应用方式虽利于医院景观的整体统一,但也使植物景观趋于单调。

2.3 植物栽植应用方式分析

从栽植方式上看,铁路总医院、北医三院等一些以基础绿化为主的医院,其绿地面积较小,栽植方式也局限于孤植、对植、列植等方式,灌木以绿篱为主;而301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这类植物景观塑造较丰富的医院,其种植方式也较为多变,除了上述栽植方式,还使用了散点植、组植、群植等,并且种植位点也有一定的设计感,与其绿地面积较大也有关系。

2.4 植物景观现状分析

301医院作为一家大规模医院,其绿地性质相对齐全,有休憩类绿地、楼旁绿地、居住区绿地甚至运动场绿地等,因此其涵盖种类和绿化量丰富,且植物景观经过一定的设计,各绿地的风格上有一定联系。

中日友好医院,作为一家具有外交性质的医院,其医院内部的设计偏向日式园林,不仅设置了体现日本文化的鉴真雕像等,在园林设计和植物运用上也有很明显的日式倾向。选取的植物包括芍药、海州常山、龙柏等,有别于其他医院,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

另外,如北医三院,为多见缝插针型绿地。铁路总医院虽具有一定的绿化面积,但布局上较为守旧。但就现状来看,大部分三甲医院的景观都只是刚好达到一定的绿化目的,有些甚至并未达到绿化目的,景观布局上尚未形成体系。

3 结论与建议

(1)对医院植物景观氛围进行整体规划,整合现有绿地和废地。不少医院内部私人绿地(菜地、花地等)、杂木林地、山坡地等间杂,绿化效果散乱,且容易滋生病虫。将其进行整合改造能够一定程度改善现有绿地环境。(2)根据医院的功能分区和绿地性质,针对不同分区进行不同的植物景观氛围设计,加强植物景观的差异。如入口集散广场处可使用几何形构图、规则式植物布局;建筑附属绿地进行简单设计即可;病房区绿地可使用自然式构图,营造较为自然的植物群落,使用丛植、群植等应用方式。(3)增加垂直绿化面积和边缘绿化面积。虽然医院现状绿地面积有限,但完全可以通过提高垂直绿化面和墙边、楼边等地方的利用率,营造更多的绿色空间。建筑内部也可适当增加绿色植物布置。(4)结合植物景观的改善设计与植物的养护,及时更新病老枯树,有利于医院户外整体植物景观的提升。(5)条件允许时可考虑开设园艺疗养区,运用新的植物种类,提高医院绿地使用率。既达到科普园艺疗法相关知识的效果,也对长期生活于医院内的人(如住院病人及医护工作者)起到修养身心的作用。(6)结合不同的景观,打造各医院的景观特色。在现状调查中,中日友好医院、301医院等不同程度地从植物景观上表现出其医院的文化特点,但大部分医院的植物种类、布局形式都较为单一,仍需探索加强。

参考文献

1 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 刘燕,主编.园林花卉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 张茜,陈凯翔,张希,王雅,郝培尧.我国北方地区城市公共墓园植物 应用及景观特征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5(9)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篇8

关键词:校园绿化;植物造景;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5.1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88

校园绿化环境是为学生建立起良好学习环境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高校校园绿化程度的不断增加,随着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地增多。在如何保护好校园现有的绿化成果外,更好的体现校园的绿色文化内涵,充分的将校园绿色生态理念更好的展现出来,成为各个高校领导们所关注的问题。

1 校园绿化与植物造景的现状

学校是城市用地面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校园绿地是学校绿化建设的重点。但就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校区内设有大量的管线,较多的建筑设施,校园绿地被分割的十分零散,给校园的植物造景、种植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列举几点现状。

1.1 校园绿化造景物种相对单一

从校园内绿化状况调查中看,一些学校的设计人员因缺少专业的园林绿化设计能力,对植物的习性、种植要求缺少科学性的判断,从而导致校园绿化物种较为单调,缺乏新意,校园生态系统脆弱。另外,大部分高校的校园造景系统还停留在以量取胜,只是盲目的追求植物景观达到百分百绿化率的生态建设初级阶段;植物配置较为单一且不合规格,凌乱,各个造景区的植物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由于校园内部分绿化区域没有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空间,导致所种植的绿化树木残缺不齐,有明显的疏密差别,进而使植物生长出现差异化,严重影响观赏效果[1]。

1.2 校园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建设薄弱

从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校园内部绿化建设来看,校园的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建设没有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园内部的基础设施,如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等主要建筑都没有楼体绿化,周边的空间没有进行集中的植物造景,对于利用垂直绿化手段来营造植物景观表现不突出,且较为随意,并且在屋顶的建造中也没有突出生态绿化的特点,在具体的实施中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及推广。同时,垂直绿化与屋顶绿化都具有占地少、绿化面积大、绿化见效快、观赏性好的特点,是改善和提升校园环境质量、美化校园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引进适合当地环境气候的攀缘植物与地被植物,加强垂直绿化与屋顶绿化的建设,以此来有效的改善校园环境。

2 校园绿化与植物造景的策略

2.1 校园大门入口区的绿化与植物造景

高校的大门象征着一个学校的脸面,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大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从建筑空间学的角度讲,对突出校园的整体风貌和文化特色以及学校的空间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校门内外的植物造景上,既要体现出学校的风格特点,又要考虑到与紧挨着道路街边的绿化设施形成协调统一,在植物配置布局形式上需要结合校门的设计,不易过于复杂,应该突出简洁明快、大方自然,突出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2]。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应该选取观赏性强的、形状优美的景观树种,并结合当地的地势以及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外部条件,以长沙高校为例:长沙高校的校门入口处可以选取以长沙本地货中南地区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要达到树木景观的针叶与阔叶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现结合的画面。在门外的景观设计上,可以在校门外的空地上铺大面积的草坪,或者可选用月季、红花、宿根花卉布置成大型花镜。

2.2 教学区的绿化植物造景

教学区是学校的主体建筑群,也是校园绿化的重要场地,校园内的重要景点都集中与此。因此,在教学区周围种植的植物要不能影响教学区内的通风采光。由于教学区也是师生汇集的重要场所,绿化设计要采用自然式布局,可以设置凉亭、花架、水面等,各园林小品之间要用树木与花草结合在一起。水池中间可种植水生植物,岸边可种植扶芳藤、蔷薇等藤本植物,使教学区外风景如画。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面积较大的空间设计成自然起伏的地形,种植法桐、雪松、合欢等形态优美的乔木,形成树林草坪。

3 结论

校园环境的绿化,不仅为师生的校园生活以及学术活动的展开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良好的校园背景。加强校园植物造景等一系列绿化建设,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强健体魄,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多的舒适感。

参考文献

[1]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景观,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初中数学函数性质范文 下一篇:新时代教育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