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社会与景观电影

时间:2022-10-22 11:19:18

景观社会与景观电影

摘 要:随着商品的丰裕和电子影像技术开始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西方社会进入到以影像为先导的景观社会的时代,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批判理论便由此应运而生。在这个时代,景观开始占据先导地位,视觉是第一重要的传播工具。视觉文化对于视听的凸显也导致了景观电影的出现。在景观电影中,视觉图像占据着主导地位,视觉奇观遮蔽了传统的电影叙事方法开始成为主导。

关键词:居伊・德波;景观社会;视觉文化;景观电影;《阿凡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130-02

一、景观社会批判理论

随着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社会进入到了消费社会。到了19世纪60年代,丰裕的商品与电子媒介一同造就了以视觉为先导的景观社会。国际情境主义的代表人物―居伊・德波,在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批判的基础上,结合对现代电子媒介的哲学分析,形成了对景观社会的系统批判。

所谓“景观”,原意是一种被展现出来的可视的客观景色、景象,同时也意指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和作秀。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是以物的关系取代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物化”―这是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但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商品的“物”性开始逐渐被景观所替代。原来表现为“物”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今被银幕上的影像所中介,商品就从其“物”的规定性中被抽离出来,商品的影像开始统治一切。实际上,景观社会实质上就是意象统治一切的社会。《景观社会》开篇就指出:“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①在德波的景观社会批判理论中,大众媒体、电子媒介的作用尤为重要。进入到景观社会之后,商品不再直接表现为存在于某处的物品,而是以电子媒介、大众传媒为中介,将自身表现为影像,通过影像来展示自己。换而言之,一种商品,必须将自己通过广告、影像等的形式来展示给大众,且能够在人们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将自己推销出去。由此可见,在景观社会中,使用价值走向了没落,交换价值通过对使用价值的操控,创造了自身的运作条件,这种条件就是物将自己以意象价值的形式表现出来。

德波认为,景观是一种政治安抚和瓦解的手段,意味着一场“持续的鸦片战争”。在景观社会中,景观的操控作用并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手段,它是通过让人们成为自身欲望主体的方式来实现其自己的统治,在一种不干预的假象中实施一种隐性控制,这其实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奴役”。欲望的实现实际上是对真实欲望的消除,人们囿于自己所幻想的具有主体性的欲望之中,在这种幻觉之中,人们也就自觉的认同了景观的统治。在德波看来,景观社会有以下两个特征:首先,景观已经成为了现实社会中“非现实”的核心。即景观已经成为了一种主导模式,我们的社会生活已经被景观所建构。人的存在不再由自己真实的需要而构成,现代人更需要如报纸、新闻、广告等大量非本真的需要。其次,景观具有隐蔽性。对于景观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我们只能被动接受那些乐意呈现的东西。凯尔纳认为,德波眼里的景观社会就是“去政治化的绥靖政治工具”,“它使社会主体变得麻木不仁,将大众的注意力从现实生活中最紧迫的任务上转移开”②。人们处在这种“去政治化的绥靖政治工具”的隐性统治之下,无意识地受其驱使,在不知不觉间沦为“景观控制”的奴隶。

二、视觉文化与景观电影

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批判理论提出,正值大众媒介、信息技术还处于初始状态的19世纪60年代。“从整体上理解景观,它不仅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的结果,也是其目标。景观不是附加于现实世界的无关紧要的装饰或补充,它是现实社会非现实的核心……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景观总是现存体制条件和目标的总的正当性理由,景观也是这种正当性理由的永久在场,因为它垄断了消耗在生产过程之外的大部分时间。”③经过此后的四十多年,如今的社会果然发展成为传播技术高度发达、传播媒介多样化全球化的景观世界。

在德波的理论中,还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概念,即“视觉”。这是“景观”意义上的所谓“看的视觉”,是“经济”造成的“文化”意义上的“看”和“被看”。在现代社会中,视觉已然成为第一重要的传播工具。大众不再追究事情真相,人们只需要看图说话的这种简单沟通方式,即是以视觉文化为中心的景观社会。景观是视觉的统治,如今我们的生活基本上被各种各样的视觉刺激包围着――广告、电视、电影、海报、装潢、产品外包设计等。可以说,除了传统的视觉享受之外,连同我们的味觉、触觉、感情、思考也越来越视觉化甚至被视觉文化所替代。到底何谓视觉文化?视觉文化是由语言、形象、思维等共同构成的,不同于语言或词句的文化。美国著名学者米歇尔在其《图像转向》一书中写到:“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开始日益转向为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回顾历史,视觉文化的兴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并在新的科学技术、大众传媒的广泛应用之上发展壮大。而在视觉文化的引导下,视觉愉悦和体验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因素。

于是,视觉文化对视听功能的凸显导致了景观电影的发展壮大。可以认为,视觉文化为景观电影的出现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国内,景观电影也被译为“奇观电影”。所谓的景观电影,即指依靠宏大、唯美的画面来阐释导演的理念,尤其是采用超现实主义的画面描写和逼真的声音,对观众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从而使得观众陷入暂时的“沉醉”之中。在景观电影之中,图像、视觉的冲击占据了主导地位。此时,人们的理性思考最终会屈服于视觉冲击,大众不会过多的关注电影剧本本身所讲述的故事,而把关注的视角放到了气势恢宏的场面制作之中。例如《星球大战》、《英雄》、《阿凡达》,都是借助视觉影像来取得票房奇迹。纵观这些电影,都是“淡化甚至弱化戏剧性和叙事性,强化视觉效果和冲击力,景观和场面成为电影最基本的视觉手段,其它一切语言性的要素退居次席。”④在这些电影中,宏大的视觉场面和真实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这些视觉冲击可以引起观众们的关注集中,对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这就使得人们在这些导演的引导之下最终沦为一个“图像的囚徒”。

叙事电影与景观电影,这两者形成了叙事主导与景观支配的不同的结构性模式。叙事电影趋向于以语言为中心,注重电影的故事性,注重人物的对白和剧情的解读。而景观电影则是以视觉冲击力和视觉享受为卖点,不注重写实,淡化甚至是弱化电影本身的叙事性。“从叙事电影到奇观电影的转变,从小处说是电影自身发展的趋势,从大处说,乃是‘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的某种表征。”⑤在当代电影消费中,观众的视觉需求与消费成为电影制作和追求高票房的出发点和最终检验标准。

三、景观电影的特点与解读

近年来,好莱坞大片竞相涌入国内,带来了一系列荧幕更大、图像更清晰、音效效果更佳、视觉冲击力更强、获利更大的景观电影。纵观这些景观电影,笔者认为其特点在于:

1、视觉要素高过其他要素。宏大的场面和绚丽的色彩的应用,使得视觉吸引力的重要性高过了故事本身。景观电影着重表现电影的视觉影像,弱化甚至淡化电影的叙事性,强化视觉效果。在《阿凡达》的时光网宣传文案中,故事性的宣传点排在最后,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远不如视觉效果来的精彩。我们所讲述的视觉效果,还包括动作奇观、肢体奇观、场景奇观、速度奇观等。以《阿凡达》为例,影片中人类的军队中有神龙战机、机甲战士等各种功能强大的装备,而Na Vi人的则多以长矛、弓箭为主,这样交战双方在武器方面的强烈悬殊就勾起了观众的观看欲望;Na Vi族蓝色的外貌、高大修长的身形、丰富的表情也刺激着观众的视觉。影片一开始,杰克・萨利在第一次执行采集植物的任务时,与锤头雷兽、毒狼进行殊死搏斗,最终掉落悬崖坠入瀑布,这些动作景观无疑都在冲击着观众的视觉神经;在人类军队与Na Vi部落交战的过程中,全方位的打斗场面更是刺激人心。卡梅隆通过对斗争动作的描写来突显视觉奇观和视觉,给观众一种酣畅淋漓的畅。同时,导演还营造出一个十分逼真而惊奇的潘多拉星球。其以原始山林地貌为主,空中飘浮着“哈利路亚山”,石顶部平坦、四周陡峭,河流从峭壁倾泻而下形成悬空的瀑布,高耸入云的神树、绚丽的夜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这些匠心独运的设计,在给观赏者的眼球以强烈的冲击的同时,还能带给观众一种毛骨悚然的恐惧感。影片中Na Vi族人手拉手围成环形,念着咒语召唤爱娃的人文景观则着力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命周转不息的主题;凶猛迅速的怪兽在丛林中迅捷的奔跑以及同机甲战士战斗时勇猛灵敏的表现,带给观众刺激的节奏奇观。导演将这些动作奇观、肢体奇观、场景奇观等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赋予它们各自独立的视觉表现价值,以求达到最大程度的视觉效果。

2、通过大众传媒、利用营销方式来进行宣传。那些有着高额制作费的景观电影,要想收回制作成本并盈利,就必须要营销市场最大化。因此要利用新闻媒体、广告网络等手段,将宏大的场面、绚丽的色彩、视觉的盛宴作为电影的宣传点,来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电影院并以此来提升票房。《阿凡达》在未上映之前就已经在宣传营销方面做足了功夫,其推广费用就高达1.5亿。《阿凡达》首先采用病毒营销的方式。这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战略,依靠用户自发的口碑宣传;其次利用导演的品牌号召力进行宣传。正如时光网的宣传文案中提到的那样:该片是继《泰坦尼克号》之后,卡梅隆12年磨一剑的巨作;最后以视觉享受作为卖点。在《阿凡达》宣传海报中提到:这是革新电影的巨作,是数码3D、imax3D的飞跃。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便是3D所带给人的视觉冲击与身心体验。

3、“全球化”与“特效化”。如今随着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景观电影也成为全球化的成果之一。影片的生产呈现出一种全球合作的态势,许多影片的拍摄转入到一些低成本地区,在后期制作方面再利用CG技术进行合成。到了影片的发行阶段,要收回成本并盈利,就必须将景观电影在全球市场进行投放。与此同时,景观电影对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大规模开发及使用也是景观电影一大特征。《阿凡达》全片60%的场景都是电脑特效制作,采用全新的CGI技术来取得震撼的视听效果。近年来,特效技术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到电视剧领域,以此增强电视剧的可视性。例如,在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男主的设定是400年前来到地球的外星人,拥有瞬间移动和静止时间的超能力。在男主从天而降的拦住即将冲下悬崖的汽车、静止时间以拉回轻生者、瞬间移动等经典场面上,CG技术的大量使用无疑解决了现实中无法直接拍摄的难题,并成为电视剧的最大亮点。

正如居伊・德波所说的那样:“景观是一种将人类力量放逐到‘现世之外’,并使人们内在分离达到顶点的技术样式。”⑥视觉文化已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景观电影真正得实现了“假的比真的更真实”,现实和虚幻可以随意交换。观众们不可避免地忽视传统的叙事电影,更多地关注着视觉冲击力极强的景观电影。笔者认为,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景观电影,正确的看待景观电影所带来的视觉体验和视觉改变。

注释:

①[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②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的文本解读(第二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6页.

③[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第4页.

④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北京:电影艺术,2001年第2期,第34页.

⑤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54页.

⑥[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上一篇:汀州店头街:阅尽沧桑 鲜活如初 下一篇:有关大型舞台运动控制系统主要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