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9 15:29:40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药物应用护理课程 实践

性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153-02

实践性教学是目前职业教育中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护理专业是我国教育部设立的中等职业教育医药卫生学校四个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本文试图结合实际,分析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课程实践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中职药物应用护理课程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实践性教学课时偏少

药物应用护理的课程任务是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掌握临床常用药的药物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学会对用药患者采取相应的用药护理,包括用药前护理评估、给药方案制定、实施药物治疗、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估、用药安全宣教等。应该说,药物应用护理课程属于应用学科,实践性强,但受传统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影响,任课教师在药物应用护理的教学安排上,因过分强调学科教学的整体性,理论教学课时数偏多,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少。总的来说,相当一部分教师更注重药物学理论说教,而忽略了学生用药护理技能培养,因此,学生在毕业后参加工作之初,往往依赖思想严重,缺乏相应的用药护理技能,难以适应整体护理对护士的要求。

(二)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临床护理实习

药物应用护理是中职护理专业基础科学与临床护理专业科学的桥梁学科,学习该课程不仅是为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也是为临床用药时进行正确的用药护理打下坚实基础。而且,用药护理是临床护理和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视了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联系,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相脱节。在以往的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多数教师认为该课程是基础学科,因而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时,多在校内实验室开展验证性的动物实验或药物配伍实验等,基本上不安排病房的病例见习或病例讨论等,更没有相应的用药护理操作练习,这与药物应用护理在护理专业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任务极不对等,也违背了实践性教学的学习规律,制约了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三)教学效果评定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中职院校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约束,包括药物应用护理在内的各门学科大多都是采用理论笔试的方法来检验和评价教学效果,以理论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优劣,从而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的,对临床护理工作也就难以尽快适应,这不符合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制约了实践性教学的深入开展。

二、对策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无论是在学科的教学安排还是在教学设计中,都要突破学科整体意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重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学安排上,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性教学课时,使学生更多地掌握学习时间安排,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药物使用、疗效或不良反应观察评估、护理措施、用药宣教等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临床见习教学,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

在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在实践教学中不但安排实验教学,更应重视临床见习教学,使理论教学与临床护理紧密联系。具体来说,药物应用护理课任课教师应在对教材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结合护士在护理岗位中对药物知识、用药护理技能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将一些药物知识的理论学习融合到病例见习、药物疗效观察评估中,以此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更新教学评定方法

在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和客观评定是很必要的,但重要的是怎样进行检查和做到客观评定。长期以来,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多是以段考和期考的理论考试为主要依据,而平时的技能操作考试所占比例较低,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针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和复习,而较少练习专业技能操作及知识的应用,从而出现了不少学生在校时是个优秀生,而工作时面对实际问题时却不知从何下手的现象。对此,应更新教学评定方法,以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并重,客观地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既重视理论学习,又不轻视技能操作练习,培养出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有较好的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就药物应用护理课程来说,以往考试多为理论闭卷笔试,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很多学生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虽然考试可能会获得好成绩,但对相关的理论内容不一定理解,不一定会研究应用,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这阻碍了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和深入,也不利于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有必要探索有利于实践性教学开展和能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的考试方式。根据药物应用护理学科主要内容、特点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可适当地采用开卷考试,当然这需要在教师在考试命题上下工夫,以达到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又能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并使考试成绩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能力。

由于以前以理论闭卷笔试为主,命题的深度、广度和综合性都受到较大的限制,考试的答案多直接来自教材,学生要考出好成绩,必须用较多的时间去记忆,甚至要死记硬背,考试负担极重,没有时间结合实践学习,也不注重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考试成绩根本反映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和工作能力。因此,要开展实践性教学,药物应用护理课程考试的命题必须改革。从药物应用护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药物应用护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来看,命题应少一些必须通过记忆作答或答案直接来自教材的问题,而多一些能结合实际,应用教材所述药物的作用、应用和用药护理、药物制剂及其用法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临床护理与用药关系密切的问题,这样能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实践性教学,同时也能真实而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避免传统考试方式和命题所存在的缺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和深入对培养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中职卫校药物应用护理课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并开创新局面,才能使培养出的护士在护理工作岗位上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献忠,工程造价管理实践性教学与考试方法探析[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6)

【作者简介】钟德强(1969- ),男,壮族,广西天等人,南宁市卫生学校医学技术教研室主任,讲师。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隐性课程;护理人文;课程设计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学科的快速健康,它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构建多学科交叉汇合的知识结构,特别对其人文素养、人文内涵、人文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传统护理人文课程设置中,医学院校依赖更多的是人文显性课程,而对广泛存在却有待开发的隐性课程这一“冷门”话题关注不够。隐性课程是无意识的、内隐性的课程,是护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知识、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态度等非正式的文化习得与经验,它对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在新时期护理专业教育理念下开发隐性课程,以提升护生人文素养水平已成为护理人文教育探讨的重点。

1 护理人文课程体系的现状

近几年,国内学者对人文课程进行了有益探索,这对护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放之国际视野之下,我国护理人文教育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失。

1.1 人文教育观念的滞后

在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下,护理课程设置注重的是对医学理论知识的诠释与传授,而把护生的道德、情感、意志、价值观的培养交给了偏重于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类课程,或少量的护理人文显性课程,从而导致了目前护理教育中“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同时也暴露了课程设置中“重显性轻隐性”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护理人文课程设置的单一性。

1.2 护理人文课程缺乏对人文隐性课程的深度开发和提炼

目前护理人文课程中,利用隐性课程这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去拓展护理人文教育的力度明显不足。其表现为:第一,在精神文化方面,教育者把护理人文教育粗放的理解为校园的社团活动、比赛、讲座等,看似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但对其中的价值观、理想、信念、态度、人文素养等缺乏针对性的设计和系统考虑。第二,在物质文化方面,当今我国的医学院校在追求校园环境优美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医学人文环境的建设。校园里的各种自然环境、建筑设施更多的是停留在实用功能上,而未体现学校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和道德风尚,因此难以发挥物质文化育人的功能。第三,在制度文化方面,长期以来,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多偏重于以“生硬”的姿态规范和约束学生,它注重护生人文显性课程“学分”的获得,而在制度中所折射出的人文素养尤显不足,对新形势下护生的情感、个性的理解与关爱也缺乏足够的考虑。

2 护理人文隐性课程设计

2.1 以护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

在护理人文教学系统中,护生是其中两个关键人物之一(另外一个关键人物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前人研究已经证明护生和教师都具有自身的隐性课程。以护生为中心的人文隐性课程设计中我们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实际临床上对护生的人文素养需求,这也恰好是开发和提炼护理人文隐性课程的首要条件和设计基础,同时也是教师组织实施护理人文教学过程的依据。正确的需求分析有助于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制定,从而培养出适应不同需求和变化的有内涵的高级护理人才。需求分析的另一个方面就涉及到护生个人需求的分析,包括护生目前的教育背景、学习经历、性格特点等,它的分析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能做到有的放矢。

2.2 课程设计中突出教师的角色作用

长期以来护理教师的职业身份被定位为技能培训者的角色,造就她们只是课程的执行者和使用者,但在新的护理专业教育模式下,护理教师的角色应相应地转变为护理人文隐性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换言之,护理教师应该成为护理人文隐性课程的开发主体。

2.3 护理人文隐性课程的情景化设计

护理人文隐性课程的设计要突出情景化,鼓励护理教师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开发护理人文校本课程。

(1)情景设计

护理人文课程通过设计相应的模拟情景使护生体验到情景中内隐的知识和理念。首先设计并呈现情景,根据课程的特点,设计出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高度吻合的蕴藏人文素养的体验情景,情景可通过相关的游戏或临床模拟形式,再加之声、光、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呈现,然后由教师与护生共同参与其中,护生为主角,教师为主导,人文素养是主旋律,情感是基石,同时在情景展现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充分调动情境气氛,以激发护生情感,引导护生去感悟护理人文精神的真谛,使其产生强烈的同理心,内化人文素养,最后采用如冥想、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组织护生分享彼此的感悟。

(2)情感共鸣

在护理人文课程教学中,教师用真感情触动护生,以唤醒护生对患者的尊重、同情、体谅与关怀等人文素养。在隐性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如倾听小故事、书写感悟、小组间交流互助等方法促进护理人文知识和人文理念的生成,使其人文素养品质得以真正内化。

(3)重在实践

护理人文素养的形成是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外化并不断提高的。在人文实践过程中护生通过情景化体验后常伴有强烈的情感感悟和意志磨练,可以使护生的人文理念更为持久深刻,人文知识得到不断巩固。

3 结语

现代护理专业只有保持科学属性和人文属性的协调发展,才能更好的造福全人类的健康。在临床工作中,护士相比医生接触、陪伴和照护患者的机会更多、更直接,护士更容易体验患者内心的精神需求,这就迫切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爱心、同情心、责任心等人文关怀素养。但目前我国多数的护理学人文素养培养仍流于形式,偏重于显性课程中人文知识的灌输和说教,而忽视了隐性课程在人文素养培养中的独特优势。因此,护理人文教育应把隐性课程纳入整体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用隐性课程来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之处,使得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护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创设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章波,夏俊,刘勤.医学院校人文教育隐性课程的缺失与建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33):207-208.

[2]王峥.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分析及设计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8:90-91.

[3]郭瑜洁,姜安丽,叶旭春.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2):109-112.

[4]盛杨.隐性课程在高职文化课程体系构建中的运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3,22(5):60-62.

[5]田莉.护理人文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42-44.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篇3

1 护理教学问题反馈及其原因评估

1.1问题评估与反馈 运用预见性思维理念对当前护理教学中的问题,从教学质量监控以及护生评估、通过活动进行问题反馈等多种形式获得当前护理教学的反馈信息,发现在当前护理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护生对护理教学的兴趣与热情不高,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护生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能力未受到充分重视,在护理教学中,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操作机会较少;②带教老师带教意识薄弱,责任心缺乏,在教学中,未充分重视实践操作教学,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缺乏规范的操作,教学质量不甚理想;③护理教学知识与临床工作还存在着差距,教学计划与安排缺乏合理性,护理教学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1.2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①护生思想认识不到位,"重专科技术护理而轻基础护理"的思想大量存在,在学习过程中对基础护理知识学习热情不高,沟通能力不强,安全意识缺乏,易在临床常用操作中产生失误或者发生差错事故;而对于带教老师而言,高年资护士教学理念相对比较落后,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想,而学历相对较高的年轻护士教学意识薄弱,经验缺乏,带教意识缺乏,导致护理教学师资安排缺乏合理性,学生学习方法与自身能力培养未受到重视,出科考核随意性偏高。②在教学中,床位与护士之间的比例缺乏平衡性,带教老师肩负教学任务与临床护理工作双重任务,教学工作无法深入开展。③由于医院与学校教学环境的限制,导致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技术操作与临床实际差距较大。基于此,优化护理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迫切需要。

2 护理教学管理中预见性思维的应用

2.1完善制度,加强指导 在护理教学管理实践中,总带教或者护士长应针对护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预见性评估与分析,做到对学生情况了熟于心,针对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见性分析,并制定对应的预见性措施。在此基础上,护理部应以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为主要依据进行预见性分析,从而确定护理教学各工作职责的分配,形成一个科学的护理教学管理体系:护理教学主任与干事护理教学管理工作组总带教与护士长带教护士。在明确职责分工之后,针对护理教学工作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分配,细化到各个科室。教学管理人员应运用前瞻性与预见性的思想理念,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能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强化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另外,管理者还应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此外,在入科之前,还应针对护生与带教老师进行预见性评估,如对护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动手能力的评估,对带教老师的带教经验等进行评估,从而开展预见性的指导。

2.2强化带教队伍建设 带教老师本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及其责任心与带教意识、方法等直接影响着护理教学水平以及护生的心理与行为,基于此,带教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带教老师的选拔过程中,可通过护生反馈、护理部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从而选拔出责任心强、护理理论知识与技术扎实、带教经验丰富的护师,提升带教老师队伍整体水平。同时,还应积极运用预见性思想理念,注重带教老师的教育培训。鼓励带教老师参加专升本考核,或者邀请具有丰富带教经验的专家针对护理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关键问题进行培训,提升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

2.3强化预见性管理,提升护理教学质量 在护理教学管理中,应将预见性思维理念渗透在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如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质量监督以及效果评价等环节之中,都应合理运用预见性思维理念。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应前瞻性思想,结合学生实际以及临床工作前沿信息,进行教学计划的合理编制。尤其是在临床教学计划编制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2]。同时,在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应积极组照召开专项会议,对于教学计划执行以及教学实践中,入科教育、小讲课、出科考核、实习操作等各类问题以及潜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掌握护理教学质量动态,从而及时对护理教学工作进行调整,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另外,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带教老师也应运用预见性思维理念,积极鼓励护生主动参与与思考,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有利于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或提出预见性措施,使护生真正成为护理教学活动实践主体[3]。最后,针对当前临床工作实际与发展趋势,对学生开展护理实践操作指导,做到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接轨,以全面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实现护理教学目标。

综上可见,预见性思维在护理教学中管理中的应用要求管理者针对护理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预见性分析,并根据反馈信息提出预见性措施,创新思维、解决可能性冲突,在教学管理全过程中渗透预见性思想理念,在提升管理者的创造性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农静.改变思维模式搞好护理管理[J].医药前沿,2013,(1):353.

[2]王帆,童爱民.护理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的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768-769.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安全教育;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护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护理行业成为目前社会医疗界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2],也成为各大教育机构中争相开展的热门专业,其中高校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就是其中之一,该课程作为高校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教育科目,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护理水平,增强其护理技能具有重要意义[3-4];当前环境下,如何完善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内容,将安全教育因素添加至学校教学中[5],增强学生的护理安全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护理质量是当前各大高校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教学难点[2]。

1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不足

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生动手操作均需要通过护理理论知识作为指导,也是落实教学内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基础,但是现阶段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即便是常规护理知识也只是略知一二,根本做不到活学活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努力程度具有一定关系。

1.2护理技术教学师资力量弱

护理属于医疗行业的一部分,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专业性、护理技术成为当前衡量护理人员护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6-7];高校学生护理水平和护理技术的提升大部分需要经过专业教师讲授,且现阶段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化,课堂缺少乐趣,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1.3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

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在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充分发挥教育的指导性;但是现在许多高校中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只专注于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多采用传统的“授—受”模式[8],校内护理实践活动较少,学生缺乏实地锻炼的机会,达不到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降低了教学的实用性。

2护理安全教育

护理安全是临床住院患者的基本需要,也是医院的生存之本[9],具体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病房护理工作过程中,患者不发生国家法律或法规允许范围之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结构损害、障碍以及缺陷或死亡等[10];一直以来,护理安全与患者身体健康、医院护理质量和社会信誉度密切相关,是医院病房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3护理安全教育与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结合

3.1提高学生护理安全意识

学生护理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学多方面的努力,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护理风险性,增强其依法护理意识和自身责任感,还需要更直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其中反映最大、作用最明显的教育方法为案例辅助,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医疗安全事故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使其了解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将护理安全教育设置为一门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引起学生重视,并为学生提供外出实习的机会,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对实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查漏补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3.2增强高校护理讲师师资力量

完善教学设计师资力量,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资质,主要是指一个教学单位、培训机构或教育机构的教师队伍,包括教师人数、学历、年龄等人才结构,是为人师所必不可少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条件;要想强化学生护理安全理念,提高高校中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扩充教师队伍,可选择医疗机构中的专业护师担任课堂教师,其专业性更强,护理经验更丰富;其次实施重点教育,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突出护理安全这一教学模块,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评估教学效果,再进行适当调整。

3.3完善护理安全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将护理安全教育与高校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相结合,不仅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改善,也同样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教师可先制定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自行组织学生学习,指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增强其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增强其工作责任心;②了解和评估教育对象当前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以此标准作为依据,设计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划分重难点,筛选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③由专业护师担任讲师,革新传统教学讲授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多样化和灵动性,提高教学质量;④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教学时,同步进行技能训练,鼓励护理人员多进行实践,唤醒学生所学的知识,采用“活学活用”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实战经验,锻炼其动手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⑤在教学过程中添加案例辅助,让学生明确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并在学校内部适时开展紧急抢救护理工作,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培养学生紧急应变能力,加强心理建设。

4结语

护理安全教育是护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对提高护理教学效果和学生安全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高校中护理技术操作教学过程过程中凸显的学生护理理论知识不足、师资力量弱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等问题,可从学生对护理专业掌握程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学生护理安全意识,扩充优秀师资力量,并合理设计教学,采用多种不同教学方式活跃课堂,增添护理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逸群.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小老师”示教方法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40-142.

[2]赵桂凤,赵庆华.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5-7.

[3]钱蔚,何彩娣.实习护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安全教育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140-143.

[4]张希春,吴希荣,洪莹彬,等.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对高职护生进行患者护理安全教育的效果[J].护理与康复,2013,12(7):702-704.

[5]周小平,法文霞,吴繁.临床护理带教中加强中职护生法律意识与护理安全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4):77-78.

[6]杨雪玲,陆启林.浅谈心胸外科护理安全隐患与细节管理[J].当代医学,2011,17(26):119-120.

[7]窦娟花,申洪娇.浅谈护理安全问题[J].当代医学,2010,16(2):127-128.

[8]钟端.加强妇产科专科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生防范护患纠纷的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97-98.

[9]魏睿宏.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4-5.

[10]韩文萍.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8):7-8.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护生 职业素质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73-02

护士本身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护理质量,目前的护理教育和临床带教普遍只重视知识、技术的传授,而对职业素质修养教育重视不够。要重视护生职业素质教育应从专业思想、心里素质、业务素质三方面进行,使护生都能具备护士必须得职业素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 巩固专业思想

有调查表明,多数护理专业学生不是自愿报考护理专业,而是按照家长意愿报考或是被调剂到护理专业的[1]。所以护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护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严重影响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从学校老师到实习带教老师都要把培养学生对护理工作深厚感情和深层责任意识作为一贯目标,常抓不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护理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达到真正热爱护理工作的稳固的专业思想。

1.1 课堂教育

通过课堂讲解及讲座等形式,以南丁格尔等人的艰苦工作和卓越贡献的大量典型事迹材料来引导学生,从而萌发职业自豪感,随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连续不断地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是学生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

1.2 发挥带教老师的作用

护生在学校教育中树立的专业思想,在进入临床往往都会有波动,带教老师应结合实际工作随时讲述护理工作队质量疾病的重要影响,并以临床实例说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如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护士位于抢救第一线,与医生共同配合抢救病人生命:在观察病情时,护士位于前哨,为诊断、治疗疾病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医学上任何一项成就,如断肢再植、器官移植、抢救大面积烧伤等,都少不了护士的精心护理。以此启发护生认识自身职业的高尚与神圣。

2 心里素质的培养

护理的本质是照顾,不论是生活护理还是技术护理,都是为了满足病人的需要[1]。同时护理工作又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工作中会涉及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会遇到各方面的困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要培养具有良好心里素质的护理人员,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应从护生开始做起。

2.1 重视“养成”教育

提倡“明天护士,今日做起”。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护生爱护和尊重护理对象,以消除患者病痛为己任。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老师要做到。专业教师的职业形象往往对护生今后的工作生涯中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他们的言行举止、职业形象和人格魅力,对护生的专业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2]。因此,带教老师安排至关重要,应选择安排素质修养好、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护师以上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在传授知识、操作示范、试验带教等做到仪表端庄、情绪稳定、语言亲切、动作轻稳等,都会不断感染护生,激励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增强护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2.2 培养护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个性心理因素,它是人在对待自己态度方面的一种性格特点,是促使人在德育、智育等方面健康成长的一种强有力的心理动力。因为有自信心的人,就会充分估价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发挥或挖掘现有的潜在心理能量,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不会自卑和自暴自弃,能振作精神,化阻力为动力,更加发奋图强。因此要使护生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首先要激发护生从事护理工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教老师可以在教学查房中增加人际学、心理学的内容,注意适当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多谈心,教育护生正确评价自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同时可以丰富课外活动,培养护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部分护生在文娱活动方面有较强的能力,丰富课外活动可以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成功,得到心理上得满足来激发学习的信心。

2.3 语言修养的培养

语言室人们交换意见和思维的工具,高尚的语言可以体现高尚的品德和修养。护士的语言不仅是文明礼貌问题,也不是单纯的人际关系问题,而是直接影响病人身心健康的问题。护生能否利用恰当语言,主要依靠带教老师的引导和训练,教师在课堂中指导护生如何掌握和使用礼节性、鼓励性、暗示性、安慰性等语言,教会护生根据不同病情、不同病人采用不同语言技巧,是护生真正体会到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保护性和灵活性可直接影响病人情绪和情感变化,甚至可以导致心因性疾病,从而激发护生能自觉加强语言的学习和修养,增强专业素质。

3 业务素质的培养

业务素质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护生有较高的业务素质,首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同时需具有处理各种实践问题的应急能力。

3.1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知识飞跃时代的需求,培养具有精湛娴熟护理技术的接班人,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自学、讲授、练习的内容。技能内容必须做到规范、准确,一丝不苟。理论基础、专业知识着重讲透机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并明白每一项护理操作都是在科学化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采用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考评来促使学生多读、多练,也使学生真正懂得其“理”,掌握其“行”,学以致用。

3.2 护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否在实践中应用,临床带教老师就是护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双重任务。因此临床带教老师既要培养护生临床思维方法,也要重视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带教中应做到认真教、耐心带,大胆放手又要严格指导,注意培养护生操作上的技巧性、准确性。并培养他们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护生适应医学和护理科学的发展需要。

总之,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的目的。通过全体医学教育者和全体护生的共同努力,使护生毕业时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艺和护士应有的职业素质修养,不断培养出具有品德好、素质优、技术强的德才兼备护理人才,为护理队伍输送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涂英,徐晓英,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5):678.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 护理礼仪; 教学方法; 重要性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护士角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高素质护理人员就显得格外重要[1]。正规的礼仪培训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这种形式下,护理礼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护理院校相继开设护理礼仪课程,为临床实际工作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优秀护理人员。

1 护理礼仪的概念及重要性

1.1 护理礼仪的概念 国外对护理礼仪研究很少,且未查到有关护理礼仪概念与定义的相关文献。现阶段国内对护理礼仪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如李芳等[2]提出:护理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服务和医疗护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行为标准,是素质、修养、气质、行为的综合反映,也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吴明等[3]提出:护理礼仪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学科,涉及交际学、民俗学、美学、伦理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多领域,其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以学识为底蕴、以美誉为目标、以真诚为信条的礼仪修养,成为融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于一体的优秀护理工作者。总之,护理礼仪不仅仅是护理人员所必备的职业规范,更是护士综合素养的体现。

1.2 护理礼仪的重要性 医院中,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最为密切的是护士,护士的一言一行都更能体现医院形象,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护理礼仪对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极其重要的。国内外研究显示,护理礼仪的重要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2.1 提高护理学生自信心,拓宽就业渠道 护理礼仪教学中,加强与自信心有关的训练可显著提高护理学生的自信心[4]。在现阶段就业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医疗单位普遍认为接受过正规护理礼仪训练后的学生有礼貌,服务态度好,受到患者和家属的青睐,因此礼仪训练能为护理学生拓展就业渠道[5]。国外也有文献显示,将护理礼仪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能使护士的职业道路更通畅,有利于护士价值的体现[6]。

1.2.2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与形象 护士是白衣天使,是美丽的代名词,研究表明通过护理礼仪课程的开展,对护理学生进行仪表、姿态、沟通技巧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护理学生的外在形象及综合素质都得到很大提升[7-8]。

1.2.3 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国外有研究表明经过严格护理礼仪训练的高素质护理人员,能更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避免由于低效或无效的沟通导致护患冲突的发生,因而能够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9]。另外经过严格护理礼仪训练的护士能更深入地理解患者,真正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从而有利于患者对护士满意度的提高[10],国内也有相关文献显示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护理礼仪的内容,真正以患者为中心,能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认可和肯定[11-12]。

1.2.4 提高医院整体形象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医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患者的信任和选择,仅依靠硬件设施与技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服务质量和人文环境在现如今的医疗市场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有报道显示,护理礼仪在临床工作中的恰当使用能显著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12]。

2 护理礼仪教学方法的应用

既然护理礼仪的作用如此显著,那么各院校在礼仪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各种方法的效果如何,怎样将不同方法结合使用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现以目前相关文献为依托对以上问题进行阐述。

2.1 现阶段各校常用的护理礼仪教学方法 与常规医学课程的教学方式相比,护理礼仪不仅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还常采用演示法、多媒体法、情景模拟法、案例讨论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程的生动性[13]。

2.1.1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系统讲授法是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而教师示范法是护理礼仪教学中较有成效的教学方法,相关文献显示:教师身着整齐的护士服,举止优雅地捡起掉落在地上的书本,利用学生的好奇,询问学生礼仪老师与其他老师有何不同,能引起学生对护士职业美的敬佩和向往,加深其对护理礼仪课程的重视[1]。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效仿的对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深刻的影响作用,老师对护理礼仪的认识和重视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本学科的态度[14]。

2.1.2 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情境扮演法以及师生角色互换法是目前常用的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角色扮演法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15],不仅可以将所学知识做系统的梳理与领悟,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护理礼仪的情景扮演教学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氛围和细微体验以及换位思考等真切的内心活动,真正理解礼仪的内涵及意义,并进一步指导自己的行为[16]。师生角色互换法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4]。

2.1.3 以教师、学生互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常用的以教师和学生互动为主的方法有:启发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相关文献显示启发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17];加强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护理礼仪的授课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代表性强的案例,逐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讨论、剖析,使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18]。

2.1.4 以强化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护理礼仪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必须经过不断的强化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礼仪习惯[1]。调查表明,形体训练不仅能帮助护理学生展现其职业美、增加其在日常交往中的自信,更对学生的求职、工作等有很大帮助,所以在护理礼仪教学中必须强调形体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礼仪”[19]。

2.2 效果良好但尚未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 除了以上常用的方法外,查阅文献发现一些院校采用的其他教学方法也获得一定效果,现对其做简单阐述。

2.2.1 护理礼仪操的使用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将学生必须掌握以及使用价值很强的部分,以体操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便于其对礼仪的直观理解,更能提升学生对礼仪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学习这门课。另外以礼仪操的形式学习礼仪能有效避免对知识的遗忘,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便于学生课下继续巩固练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外在美[20-21]。

2.2.2 基于问题菜单的反思性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菜单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授课时检索自己在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与缺陷,然后教师以第三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制定出一系列规范化的措施逐步完善教学方式。通过调查显示采用此方法不仅能够加强护理礼仪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且能够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尤其适用于年轻教师,有助于年轻教师迅速成长[22]。

2.2.3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融入国学精粹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所以对礼仪的重视程度远远重于其他国家,通过礼仪方面的国内外文献数量就可看出。护理礼仪修养的形成是一个文化学习、理念熏陶以及经验累积的终身教化过程,孔子思想博大精深,研究证明将孔子的“仁、礼”观融入到护理礼仪教学当中,受到同学的欢迎和好评[23-24]。

总之,现阶段护理礼仪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并且都已取得很大成效。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对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学生应尽量多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而专科学生尤其是中专学生对老师的依赖程度较重,故授课时应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及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另外,教授护理礼仪课程时要注意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过渡,刚开设此课程时应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后逐渐过渡到师生互动为主以及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对新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应用。各院校及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护理礼仪课程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晓梅.护理礼仪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其实施[J].全科护理,2008,8(10):2710-2711.

[2]李芳,彭东风,等.多媒体教学结合模拟训练在门诊护理礼仪培训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29):5258-5259.

[3]吴明,钱晓路.护理礼仪课程设置及教学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876-1877.

[4]余雨枫.护理礼仪训练对提高本科护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6(8):550-55.

[5]雷容丹,韦成全.大专护生职业礼仪素质培训模式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20-921.

[6] Pagana K D.The Nurse's Etiquette Advantage: How Professional Etiquette Can Advance Your Nursing Career[M].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2008:14.

[7]余爱萍,护士礼仪的培训与临床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57-58.

[8]郑艳楠,马云霞.浅谈护理礼仪现状及教学应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4):211-212,411-412.

[9] Debra Nestel, Ane Kidd.Nurses'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operating theatre: a focus group interview[J].Bio Med Central Nursing,2006,5(1):1-2.

[10] Burridge L,Mitchell G,Jiwa M,et al.Consultation etiquette in general practice: a qualitative study of what makes it different for lay cancer caregivers[J].BMC Family Practice,2011,12(1):110.

[11]席淑华,李蕊.以护理研究成果推进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38-939.

[12]王永红,鲁中华.论中等卫生学校的护理礼仪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107-108.

[13]余桂林,许慧娟.《护理礼仪》教学方法探索[J].护理研究,2008,22(1l):2995-2996.

[14]洪梅.在《护理礼仪》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6):458-459.

[15]黄玉兰,张莉芳,赵小平,等.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右江医学,2010,38(4): 504-505.

[16]王芳华,黄卫东.护理礼仪的AB情景剧教学对护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J].中国护理研究,2011,25(2):560.

[17]李文杰,范秀珍.小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110-111.

[18]王成文,王成伟.《护理礼仪》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医学,2009,30(18):2167-2168.

[19]林丽香.中专护生形体训练教学引入护理礼仪的可行性[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4):91-92.

[20]余雨枫,胡忠华.护生对护理礼仪教学方法评价的调查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8(2):207-208.

[21]朱红,郑春梅.“礼仪操"在培养高职护生良好形象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99-450.

[22]左婷婷.基于问题菜单的反思性教学模式在护理礼仪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药教育,2011,10(11):62-63.

[23]皮慧敏.孔子“仁、礼”观在护理礼仪教学中融合与渗透的必要性探讨[J].中国护理研究,2011,25(12):3291-3292.

[24]张英.规范化护理礼仪在产科应用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55-56.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职业素质 心理健康 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46-01

在护理教育和临床带教过程中,存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重视职业素质培养问题。同时心理健康是接受护理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是保证护生完成学业、塑造品德和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1 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笔者认为,应从专业思想、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三方面着手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1.1 巩固专业思想,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一刻不能忽视党的方针政策和相关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不能放松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取向。护生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的情况,直接影响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职业素质教育和培养过程中,要重点抓专业思想的巩固。以往在课堂上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时,护生从理性上容易接受,对白衣天使的角色充满美好的憧憬。然而,通过临床见习、临床实习或探望病人的机会后,看到护理工作确实琐碎、繁忙,不少护生就产生思想波动,打算弃护改行。因此,必须重视专业思想教育,帮助护生树立学护从护的志向,达到真正热爱护理工作,巩固专业思想。

开学伊始,首先让学生观看有关护士职业规范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护理专业,了解护士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每位学生学习南丁格尔的高尚品质,并以此为榜样,塑造自我形象,从而萌发职业自豪感,逐步确立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和热爱护理岗位、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精神。同时,专业思想教育应贯穿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随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连续不断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要加强临床带教工作。首先要选好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应选择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人员。在带教过程中,能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随时注意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以临床实例说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如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护士在抢救第一线,与医生共同配合,抢救病人生命;在观察病情时,护士位于前哨,为诊断治疗疾病提供第一手资料,以此启发护生认识自身职业的高尚与神圣。

1.2 注重护生业务素质培养

业务素质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护理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绝大多数工作是通过操作来完成的。作为一名护生熟练地掌握护理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尤为重要。

充分提高课堂效果。教学中,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安排自学、讲授、练习的内容,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理论基础、专业知识着重讲透机理,技能内容必须做到规范、准确,一丝不苟。

理论联系实际。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主动、耐心的为学生讲解和做示范动作,对不同水平的同学采取不同的带教方法,不厌其烦的解说,培养护士临床思维方法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其真正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护生适应医学和护理科学发展。

1.3 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解除病人之疾苦,这是医护人员的天职,而护士是患者接受身心治疗和康复的最佳指导者。要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护理人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做起。

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榜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课堂学习环境讨护生影响极大。任课教师是护生学习、效仿的榜样,其表率作用对护士道德行为的形成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操作示教、实验带教时,要做到仪表端正、情绪稳定、语言亲切、动作轻稳等,这些都会不断感染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加强护生语言修养。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体现个人文化修养的程度,培养护生良好言语习惯,必须从平日具体小事做起。病人不同于正常人,由于其身体受到疾病的折磨,情绪不稳定,这就更需要特别的关心和理解,护理人员应把病人看成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样才能说出使病人感到亲切、诚恳的言语,病人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任课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规范化的礼貌言语,在课堂中指导护生如何掌握和使用礼节性、鼓励性、暗示性等语言,使学生感到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尊重,提高护生加强言语修养的自觉性,为将来使用良好的语言,在心理护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1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室内的气氛,是教师与学生间和学生们相互间彼此交往,态度感应上形成的社会风格,如欢迎-拒绝,热忱-冷淡,容忍-严格,民主-专制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心理健康。一个教室内特殊的社会风格,教师起着主导乍用。老师要提倡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共同设计教室内的活动,教师提出意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计划学习进行的程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作风的课堂气氛,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2 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自身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设立适当的志趣水平,在不偏离教学大纲的情况下,制定的课时目标应与学生实际的能力相符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设立较高的学习目标,对能力不强的学生学习目标不要过高。以适当的志趣水平激励学生内在动力,促成学生努力向前的心境。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心理键康是学生自身的内在特征,应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培养自己健康心理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忙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更要注意学生中由于心理因素所产生的多种不良倾向,帮助克服心理障碍,培养护生健康的心理。

在教学中,对由于对学习无兴趣而存在的不正常现象,要引导学生专心于学习,多给以学习方面的指导。对能力较高的学生多给以运用思考自己发展的单习材料,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多给以进行记忆从事模仿的学习材料,这样学生对学习可产生自发的兴趣,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2.3 发挥教师心理健康的作用

护理教学的重要性篇8

护理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护理教学不仅包含知识的教授、操作技能的培养,还包括人文素养的培育。护理教育应以患者、医疗团队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护理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存在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缺乏科学性、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探索出适合于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护理专业是基础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为此,采用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2.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专业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这对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2为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护理教学仍然以教师课堂讲授和实训教学为主,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被动的“灌输”对象来进行培养的,教师往往过多地强调其接受性而忽视其能动性。由于许多学校没有建设实训基地,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的学校并不多,能让学生去医院见习的也不多。因此,通过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可以梳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强化实践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仅是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更是为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2.3是运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保障

护理专业以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员为目标,属于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因此,通过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保障,可以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上更为严格。

2.4可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

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通过让学生在医院进行毕业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更是为学生和医院创造了相互了解的平台。因此,通过建立与护理行业发展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

3护理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保证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质量,我校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目前已发展成为省级财政重点资助的专业实训中心。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的建立和成功运行,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保障。校内实训中心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紧紧围绕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来进行,以实训教材的编写为主线,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例如,在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以疾病护理过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自行完成整个护理程序等开展实训教学。

3.2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体系的建立

教学见习体系的建设以附属医院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临床见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启发及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实践、沟通协作和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自觉完成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3.3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体系的建立

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而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深入医院临床一线进行毕业实习,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笔者将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和保障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体系的建立。

3.3.1加强校院交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我校多年来一直与多家“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如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关系,这为组织学生深入医院临床一线进行毕业实习提供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3.3.2完善毕业实习体系的机制和管理措施

学生到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的时间定在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到实际工作岗位实践的基本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估和监督机制,是保证毕业实习良性运转的重要前提。毕业实习采取医院与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习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监督等。应根据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由学校教师与医院临床一线专家共同负责制订和编写实习计划。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岗位训练和操作,全程跟踪学生的毕业实习,并将医院作为护理教学的实践场所,结合医院的实际护理操作流程讲解专业知识,以拓展教学内容和改善教学方法,完成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再培训。

3.3.3建立毕业实习的考核评价机制

毕业实习的考核由学校与医院双方共同参与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实习表现与实习报告两方面。其中学生的实习表现与实习报告各占整个考核的50%,实习表现包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无违纪现象、能否严格遵守和掌握护理操作规程、能否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岗位实践等。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自行完成实习报告。指导教师综合学生的毕业实习表现以及实习报告,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进行评价。综上所述,通过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有意识地培养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竞争能力。

上一篇:低碳环保的方案范文 下一篇:关于团队精神的感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