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技巧的感悟范文

时间:2023-12-18 17:11:29

沟通技巧的感悟

沟通技巧的感悟篇1

与领导讲话交流的方法01仔细聆听命令:用最简洁的方式明了领导的意图和工作的重点.弄清该命令的时间(When)、地点(Where)、执行者(Who)、为什么(Why)、需要做什么工作(What)、怎样做(How)、多少工作量(How many)?在领导下完命令之后,立即将自己的记录进行整理。

与领导探讨目标的可行性:领导下命令之后,往往会关注下属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下属能够对该问题有一个大致的思路,以便在宏观上把握工作的进度。

有效的沟通技巧:不要抱怨领导对你的不重视或是偏见,首先去反省自己!与领导的沟通是否出现了障碍?沟通的方式是否正确?与领导沟通不等同于虚溜拍马,沟通中首先要学会倾听,对领导的指导要加以领悟与揣摩,在表达自己意见时要让上级感到这是他自己的意见,巧妙借领导的口陈述自己的观点,赢得领导的认同与好感,让沟通成为工作有效的润滑剂而不是误会的开端。

要拥有良好的向上沟通的主观意识:作为下属要时刻保持主动与领导沟通的意识。领导上级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顾及得面面俱到,保持主动与领导沟通的意识十分重要,不要仅仅埋头于工作而忽视与上级的主动沟通,还要有效展示自我,让你的能力和努力得到上级的高度肯定,只有与领导保持有效的沟通,方能获得领导器重而得到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与领导讲话交流的方法02仔细聆听命令:用最简洁的方式明了领导的意图和工作的重点.弄清该命令的时间(When)、地点(Where)、执行者(Who)、为什么(Why)、需要做什么工作(What)、怎样做(How)、多少工作量(How many)?在领导下完命令之后,立即将自己的记录进行整理。

与领导探讨目标的可行性:领导下命令之后,往往会关注下属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下属能够对该问题有一个大致的思路,以便在宏观上把握工作的进度。

有效的沟通技巧:不要抱怨领导对你的不重视或是偏见,首先去反省自己!与领导的沟通是否出现了障碍?沟通的方式是否正确?与领导沟通不等同于虚溜拍马,沟通中首先要学会倾听,对领导的指导要加以领悟与揣摩,在表达自己意见时要让上级感到这是他自己的意见,巧妙借领导的口陈述自己的观点,赢得领导的认同与好感,让沟通成为工作有效的润滑剂而不是误会的开端。

沟通技巧的感悟篇2

习作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读中感悟写法。在读中使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提高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在读中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想象,进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读中使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并应用于写作实践。这样,学生们的写作就会做到言之有物,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清楚地表达出来。

阅读积累、厚积待用

习作是沟通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内心情感表达的需要。当人们想说什么,表达感情时,这就需要恰当的语言。语言是习作的基础,所以,引导学生阅读,积累优美语言,对于习作教学来说很重要。

语文教师要利用平日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读的目标,有意识地通过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的分析研究,让学生挖掘生动的、优美的、表达课文中心思想的语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优美语言建立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积累习作语言的目的。教师要把好的品词赏句的方法逐步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推及于课外阅读中,充分地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使W生得到美的熏陶,在书的海洋中汲取知识,积累优美语言,厚积待用,为习作打好语言基础。

阅读感悟、 品味写法

新课标中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整体地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带领学生联系实际、观察生活,使学生善于把文章的内容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系,品味作者的写法。最后愿意付诸实践,运用自己的阅读积累、思想感悟,主动习作,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对书本的感性认识过渡到对实际的理性认识,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习作创造性。

习作时天马行空是行不通的。一个人的想象必须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很多来源于书本知识,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达到阅读感悟、品味写法的读书效果。在勤读、勤品、勤悟、勤积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

多读生巧 、妙笔生花

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正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希望”。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首先树立读的目标,有意识地通过对课文的字、词、句、段的玩味,最终根据对作者文章语言的理解,和作者的心灵相契合。从而也就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特点,在无形之中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技巧。教师要教给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要围绕文章重点,开展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提高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就可以“由景生情”“情动辞发”“感物吟志”,自然而然地激发自己的写作兴趣。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文笔如放风筝,要飞起来,不可爬伏在地上” 。

请看课文《趵突泉》描写小泉眼那段“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城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您追我赶似的。有的……”。仔细学习这段作品就可感受到“飞起来”就是要写“活”,写出小泉眼的多姿多态。我在教授此段时,不失时机地说:“怎么样?让我们也来写一个我们所游览过的番禺莲花山的莲花瀑布的片段,注意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写作活动之中。

如此一来,学生在习作时才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运用写作技巧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充分体会写作的情趣,自觉自愿地练习写作。通过练习,学生便能轻而易举地掌握这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在本单元的写作练习中大显身手。

为了实现新课标的习作教学要求,我们要把握时机,深化习作教学改革,要把小学生从“习作难,难习作”的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主动、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从自己的思想实际出发,自主选材,自主立意,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酣畅淋漓地写出来。

我在小学生习作教学时,采取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读中积累,感悟写法。也就是说,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厚积待用。在阅读中感悟,品味写法。让学生多读生巧,掌握写作技巧,多读多练,妙笔生花。上述三点也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具有从易到难的坡度性,而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可见读中积累,感悟写法,对小学生练习写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沟通技巧的感悟篇3

关键词:沟通;有效性;技巧方法

一、沟通概述

(一)沟通定义

沟通是通过语言和身体语言与沟通对象的交流,实现一定沟通目的的过程。而有效沟通则是沟通的肯定形式,是一种成功的沟通。

(二)沟通形式

语言又可以细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而口^语言载体又可以分成更多的具体形式。如演说、私人谈话、正式会谈、小组讨论、捎口信、口头命令、电话、电话会议,录音带、可视电视对话等等。书面语言又可以分成备忘录、信件、内部刊物、布告、文件等等。随着通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更出现了幻灯片、投影、VCD、CD、电子邮件、电子会议等等诸多新的沟通途径。

上述的还仅仅是语言沟通。在现实生活中,更大量的存在的是非语言沟通。一个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简单的身体姿态,一件衣服,一个特别的位置,一件物体,等等,诸如此类的众多非语言途径,都能构成沟通。

二、沟通障碍与有效沟通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这就是沟通障碍与有效沟通,只有克服沟通障碍实现有效沟通,才能取得成功。

为什么会出现沟通障碍呢,这就是著名的沟通漏斗效应。那么

工作过程中如何克服“沟通漏斗”效应。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心中的想法和思路或许很完美,但一级一级执行起来却可能差之千里,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团队要发展壮大,各成员之间必须达成有效的共识与合作,而上述的默契来源于沟通,是对沟通的升华。沟通的结果直接影响执行力。而在沟通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沟通漏斗”的效应。

“沟通漏斗”是说信息传递者传达的信息会呈现一种由上至下的衰减趋势,就像漏斗的特性在于“漏”。对于沟通者来说,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思想、信息,当你在众人面前或在会议场合用语言表达你的信息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20了,也就是你说出来的信息只剩下80了。而当这80的信息传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理解能力等关系,只剩下60。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了、消化了的东西大概只有40。等到这些人遵照领悟的40具体行动执行时,已经变成可怕的20了。

从以上数据看来,“沟通漏斗”效应非常影响工作的成效。在工作过程中如何提高执行力,尽可能减少“沟通漏斗”效应,才能更好地理解、更出色的完成工作;还能避免他人不全面或错误理解影响成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三、有效沟通开启成功的大门

(一)三个因素影响沟通的有效性

第一、7%用字遣词。

第二、38 %声音、语调。

第三、55 %表情动作。

(二)要达到最有效的人际沟通,除具备说话的技巧之外,还要学习到以下的七种技巧才行。

第一、眼睛的沟通。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能传神。诚恳坚定看着对方,眼神带着友好的情感。 专注、持续看着对方,不要乱飘、不敢注视对方。看对方两眼之间或鼻梁骨,看对方的时间也要适宜。

第二、姿势动作的沟通。

包括行走姿态和静态姿态,行走姿态指走路时的姿态,静态姿态指静止不动时的姿态。

挺着胸站立,挺着胸走路,挺着胸坐着,要够自信。体重应整个平衡的落在脚趾之间。

第三、手势面部表情的沟通。

微笑可以缩短距离。充满自信,精力充沛。手势要大方、丰富以及具有美感。

第四、声音言语表情的沟通。

一个人说话的声音、语调和他的面貌表情一样重要占38%。研究指出:透过电话沟通,你说话的声调,抑扬顿挫、共鸣感,决定了你谈话内容可信度的84%。放松、呼吸、发声、共鸣是形成声音表情的四个因素。

第五、穿著服饰的沟通。

服饰包括服装、化妆、发型到配件都在透露一个人有关的信息。

第六、物体语言的沟通。

人们有意无意摆放的一些物品,以及身上的配饰等都能透露出很多信息。

第七、人体空间位置的沟通。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曾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分别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亲密空间(约小于0.45m)只有感情亲密的人才被允许进入亲人、情侣。个人空间(约0.45m-1.2m)亲切友好,只有相当亲近的人才能进入亲人、熟人。社交空间(约1.2m-36m)正式社交、外交。公开空间(大于36m)演讲。

相传佛主释迦牟尼曾经问他的学生:“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枯?”学生们苦苦思索: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阵风能把它吹干,一撮土能把它吸干,其寿命能有几何?怎么能保证不干呢?学生们始终答不上来。释迦牟尼说:“让它流向大海”。学生们恍然大悟。细细品味这段富有哲理思辨、启迪人心智的精妙问答,感悟颇多。

集体是战斗的堡垒,力量的源泉,它蕴藏着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光和热,个人的聪明才智只有熔化到集体之中,才能取得巨大的成绩。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成功,就要进行有效地沟通沟通再沟通!

参考文献:

[1] 张多中.管理中的沟通技能[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

[2] 杨洁,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J].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文集。2008-04-01.

[3] 秦丽娜 刘烨 刘柏青:沟通与人际冲突[J].商业研究,2003,6.37-38

[4] 李朝辉,邓小波,张惟.论领导者的沟通艺术[J].人才开发,2004,12-13

沟通技巧的感悟篇4

一、品词赏句,读中学写,积淀写法

“作文教学应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阅读教学应是相辅相成的,是渗透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品词赏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语感、积淀写法。阅读教学一定不能忽视词语教学。咬文嚼字一定要联系具体语境,这是培养语感的前提。也就是说在理解、赏析词语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词语表面意思进行理解,还要进一步思考它的深层含义,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如笔者在执教《卢沟桥烽火》一文,抓住下面两个句子,就加点词语的感彩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番探究。A.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B.当天晚上,大刀队员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笔者启发学生思考:这两句话同样是写军事行动,但在用词上却大有讲究。请你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重大发现。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经过一番品味,学生有了一定的发现与感悟,最后通过交流达成了共识:用来描写敌人的词语带有鄙视、唾弃的色彩,从“偷偷地”“摸来”可以体会出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而用来描写我国守军的词语带有表扬赞许的色彩,从“悄悄地”“进发”可以体会出中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笔者告诉学生像这样充满感彩的描写,文中还有许多,例如同样描写战斗失利,文章第3自然段是这样描写中国守军的:“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而第5自然段则是这样刻画日寇惨败情景的:“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语文教材中,妙词佳句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蕴藏着一定的教学价值。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咬文嚼字中推敲文句的言外之意,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悟力,同时也会启发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与构思的技巧。

二、熟读成诵,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对知识的掌握与建构,离不开感知、理解和练习,“理解”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对于学习母语来说,感悟与积累是一项重要任务,而朗读可以算是感悟与积累最重要的的手段。朱作仁教授在《朱作仁谈朗读》一书中表明了对朗读的态度:“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的确,朗读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内涵美、情感美,久而久之便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熟读成诵也不失为读书的一种好方法,是掌握知识的有效形式。朗读、熟读成诵,在语文学习上有着传统的历史。许多国学大师都能够博览群书且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因为他们头脑中积淀了丰富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所以写起文章来能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提高朗读的水平,逐渐步入熟读成诵的境界。学生背诵的美文佳句多了,语言的储备自然就丰厚了,对表达的方式与习作的技巧也会了然于胸。

在笔者的阅读课堂中,让孩子通过熟读文章而达到成诵的程度,已成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半截蜡烛》一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跟敌人斗智斗勇的帮事,展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的个性特点。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被刻画得生动、细腻。在教学中,笔者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手段,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多次触摸文本语言,让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的形象逐步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并走向明晰,进驻学生心中。

苏教版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很多,有写景的,有叙事的,有状物的,有抒情的。如第十二册课本中《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夹竹桃》《广玉兰》《孔子游春》《明天,我们毕业》等课文,都是脍炙人口的美文,读起来无不给人以美的熏陶与启迪。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喜欢采用以读促讲的形式展开教学,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而后再通过习作尝试运用从这些文章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三、善于观察,敏于感悟,勤于练笔

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并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观察”重要的重要性。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只有学会观察,才能不断培养、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才能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大的进步。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观察的意识,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天,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不能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笔者尤其注意帮助学生矫正“观察就是用眼睛看”的片面认识,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观察是“多感官配合,立体化、多样化”的。

沟通技巧的感悟篇5

关键词:学生 主动参与 主人

一、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以教师为主的基本教学模式禁锢了课堂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发挥。课堂教学一直以传统的形式上着呆板的课。学生的眼前只有教师和黑板,视野越来越窄。陈旧呆板的教学方法,课堂毫无生气,平淡无味。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一直独霸课堂,它把学生当作了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情感、有需求的生命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成了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了配角,只能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走。

“教师中心”的遗风还在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它不但害苦了学生,也害苦了我们教师,必须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的吸收之中(容斯尼克1987)。因此如何构建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多年来困扰教师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权利”的顺利交接呢?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即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大部分时间里,学生或在紧张地记笔记,或在忙着找书上的知识点,被动地接受知识。应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况呢?应该从“学”入手,“以学论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用真诚、赞赏的语言,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策略

(一)观念上,信任学生,大胆放权。教育的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更新观念,说说容易,真正做到接受新的理念并付诸教学实践,恐怕还要下很大的决心,下很大的工夫。多少年的心理定势、多少年的行为定势会令你将信将疑,令你瞻前顾后。这么重要的知识点,不讲一讲行吗?这么美的文章不分析一通就放手了吗?等等。我们决不能让这问题来束缚我们的手脚,再走入“满堂讲”的怪圈。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感悟,去体验,他们有这个潜力。正如北师大教授钱理群先生所说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人的潜力、创造力、美好的人性因子开发出来,加以培养升华。”

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只要学生遇到问题回答正确就心满意足。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掌握方法,掌握规律把“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做法变为“引导学生走向教材”。所以,如果教师能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学生怎样学,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并为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启发提问热烈地展开讨论或争论,将调动学生极大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坚持这样引导下去,那么,学生质疑辨析的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等也将会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起来。主体参与的内涵是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生动、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以实现和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一代新人。主体参与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主体参与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课堂上,鼓励学生,唱好主角。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把课堂教学搞得生动活泼,在教学模式上也要加以改革。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45分钟真正交给学生,让师生在共同的导引求知过程中,在共同的质疑解惑中,在共同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训练思维,培养创造力,使学生乐学。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灌输方法,即便不同程度采用一些启发方式,也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素质教育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根本宗旨就是弘扬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即主动性。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整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迁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每位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内在的需要,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反之,如果他对所学科目一点兴趣也没有,你去逼他做主角,那滋味更难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或精心准备的导语,或热情洋溢的演讲,或悦耳动听的音乐,或匠心独运的课件,或实物,或板书等。这些方法如果运用适当,都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学习。但其缺点是保持的时间不会太长,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去讨论,去争论,“去品尝那书中的绿色食品”〈陈钟梁先生语〉。

(三)活动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具有好奇心、上进心和好胜心。根据这一特点老师可设计各种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学生的生活,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活动中会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

如以笔者所讲授的《职业沟通》课程为例,本门课程是帮助学生分析沟通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强调沟通不仅是门学问,更有百般的艺术和技巧蕴含其中。主要在讲授沟通技巧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极具实用价值的沟通表达技巧和方法。本课程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即培养学生的的三种基本能力——思考力、表达力和实践力为教学重点,进而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达到人才能力培养与课程建设无缝链接,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夯实基本技能。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其分解为交谈技巧、访谈技巧、演讲技巧、招聘面试技巧、团队沟通技巧、辩论技巧六个学习任务,结合每个学习任务,设置了与其相关的子任务,如下图所示:

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需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课程标准,提出教学问题。所提问题必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2)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和好动的年龄特点,设计出操作性强的课堂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和竞争意识,让书本知识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活”起来。(3)通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并指导自己的实践。

教师上课不能根据书本的知识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共同解决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和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促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定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己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精神。在活动情境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倡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导演、演员,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在展示中认识了自己,学会了尊重别人,欣赏别人。

(四)生活中,引导学生,感悟人生

学科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以语文学科为例,山川湖泊、草木虫鱼、人间万象、酸甜苦辣比课文中所描写的来得更直观、更现实、更鲜活。“大语文”教学思想告诉我们,应该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生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可以得到更自由的发挥。看电视,同学们可以学到主持人潇洒的谈吐,学到剧中人个性独特的台词,还可以学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富有创意的广告词,更可以感受到奥运健儿那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爱国精神;大街漫步,可以学到鲜活的方言俚语;外出旅游又可以领略古诗文中空旷深远的意境;假日踏青又可以让学生品味大自然的神奇;打工挣钱,则能体味出生活的艰辛。总之,社会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老师们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更关系到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关系到学生的一生。

沟通技巧的感悟篇6

关键词:钢琴;钢琴演奏;音乐;技术

钢琴作为乐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发展产物,钢琴作为乐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钢琴的发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状态。钢琴作为物质基础,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条件,音乐家创造发展的钢琴文化又促进钢琴结构功能的进一步成熟。

一、钢琴演奏应掌握的基本的技术技巧

音乐是一种符号,一种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钢琴的表现技巧是演奏者的思想情绪通过灵巧、有力的手指动作而制造出各种音响的能力。

1、钢琴演奏技巧的重要性

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以节奏、节拍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演奏技巧是弹奏钢琴必须具备的能力。钢琴演奏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技巧是不可能用你的双手去表达优美抒情的音乐的;有时看到有好多人初学钢琴或者琴法和技巧根本没有过关,就一味的去弹奏一些感觉好听的乐曲,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是不利于钢琴演奏的学习的。钢琴演奏单单靠手指的灵活程度是不够的,演奏技巧是弹奏者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总体体现。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阶段,必须掌握的就是技术技巧,逐步积累完善弹奏功力,努力学习乐理及文化艺术知识,培养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没有娴熟的弹奏技巧,就无法诠释对音乐思想的理解与认识,有了对音乐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如果没有演奏技巧,音乐的表达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2、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钢琴中共有八种基本技术问题:均匀跑动技巧,这个指音阶式跑动和琶音式跑动,把二十四个自然大小调的音阶和琶音都弹得滚瓜烂熟,速度力度完全均匀。初级手指独立技巧,指五指范围内平稳均匀的颤音。一个八度范围内,非连续性的三、六度双音技巧。八度技巧,包括抒情性的八度和技巧性的八度。八度技巧包含二十四个大小调的八度音阶和八度琶音,以及分解八度和八度震音。有力的,深沉的,饱满的和弦技巧。人的一只手五指最多能奏出一个九和弦,当然双手齐用的话奏出十五和弦都没问题。双音技巧。包括二十四个大小调的连奏三、六度音阶,双音半音阶。复调技巧。要求一只手能清晰地演奏出两个以上声部的技巧。特殊技巧。包括大跳,重复音,长颤音,双音颤音,双音刮奏,高难度手指独立等。

二、钢琴演奏应具备的优秀表现力

1、乐感是演奏者对音乐的心灵感受

乐感因人而异,有先天的、有后天培养的。乐感对于音乐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音乐有深刻的感悟,才能演奏好一首音乐作品。学生在平时的音乐学习当中应多接触音乐、多感受音乐,多倾听音乐,与乐感好的人多交流和沟通。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逐渐感受到音乐的迷人魅力,感受到音乐的层次性、乐器的音色、作品的内涵和形象。在音乐的学习中,要善于感悟和积累,培养乐感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急于求成的。乐感的培育在音乐教育中不是唯一的,但却是一切音乐爱好者、各类音乐人才所不能缺少的。有了灵敏和丰富的乐感,会使你接触到美的音乐作品时,在心灵上反响更大;反之,耳闻仙乐却无动于衷,那就是缺乏灵敏和丰富的乐感。

2、情感是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理解的升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音乐是美的产物,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的。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人的思想认识、喜怒哀乐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表现,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音乐是感情的艺术,钢琴演奏是通过音乐旋律来表达情感。我们在欣赏钢琴演奏时,常常被演奏者饱含热情的演奏所感动,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如果演奏者没有丰富的情感孕育在作品当中,听众就会产生枯燥、乏味感。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意境也是不一样的。只有细心的对音乐作品进行领会、感悟,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融入钢琴演奏中去,才能使音乐作品更加饱满和丰富起来。

三、钢琴演奏需要音乐与技术完美的结合

音乐要依靠技术来展现,要依靠技巧来表现音乐的内涵。技术技巧是为音乐艺术表演服务的。相同的音乐作品在不同的演奏家手中展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钢琴演奏中音乐与技术的结合,既有二者的依存关系,也表现为二者的从属关系。成功的音乐作品,依靠的就是娴熟的演奏技巧。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能够将弹奏技术和音乐的表现力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用演奏技术诠释音乐的表现力,用音乐表现力展示演奏技巧,使钢琴演奏音乐与技术珠联璧合。

结语: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琴演奏这种具有高超技术与技巧的音乐艺术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成功的音乐作品是作曲家最初的思想动机推动灵感创作,使其作品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想象力、表现力。通过演奏家十分娴熟的演奏技巧将好的音乐作品传达给观众,其中音乐表现应当由情感来支配,应当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一味地炫耀技巧是没有灵魂的音乐,因此两者有机地相容相依才能得到理想的音响效果。钢琴演奏要将音乐与技术相结合,用高超的技术与技巧诠释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徐军;论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5年03期

[2] 郑兴三;论钢琴演奏的思维模式[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3] 李民;关于完善钢琴演奏水平考核的设想──钢琴演奏评价量表的设计和应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4] 赖景琼;浅谈钢琴演奏心理的训练(上)[J];小演奏家;2005年02期

[5] 王;钢琴演奏中的语言特征[J];艺海;2006年01期

沟通技巧的感悟篇7

关键词:口语交际;阅读训练;话题训练;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202-02

一、借助阅读训练“说”,铺垫口语交际基础

纵观现行语文教材,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都与本单元阅读教学的范文有密切联系。有的主题相同,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感受“父母之爱”,提供的讲读、阅读课文有《地震中的父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而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也是“父母之爱”。三则小故事反映母亲的溺爱,父亲的严打严骂之爱,父亲对孩子的鼓励之爱。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都是描述自然景观的,口语交际话题使学生“把自己当成自然中的一员,可以是一种植物或动物,或自然想象”,进行描述交流,如指导交际,本组课文《索溪峪的“野”》为学生提供交际的言语板式,帮助学生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再说,阅读教学中,离不开说的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吸收文本信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库存,需要借助说的训练,才能转化为口语进行交流表达。因此,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既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达到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双赢之效。

1.自读自悟自由说。阅读教学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揣摩文章写法,离不开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自读感悟文本之后,让学生说课文大意,说自然段的意思,说自己的情感体验,说领悟的文章写法等,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说话氛围下,放飞思维,自由表述,促进学生敢说、乐说的习惯形成。

2.复述内容有序说。复述课文内容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复述概括课文大意,既是深化文本理解,又是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有效举措。借助内容复述,指导学生有序地说,抓住课文新词概括内容进行复述,引导说;抓住中心句,联系自然段进行概括说,从而使学生养成有序思维,严密表达,达成说话表达有条有理。

3.精彩片段转述说。选编的课文都是经典之作,无论主题、语言、技法等都是“范例”,易于学生仿效与借鉴。针对文章的经典之处、独特之处进行语言转换表达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和口语表达的技巧。如《夜莺的歌声》,日本军官与孩子的对话写得很精彩,通过对话训练和语言转述训练,如对话改为陈述,第一人称对话改为第三人称对话,使学生在理解文本时,感受到语言运用的灵活性,提高口语交际策略。

4.针对问题对答说。问题是思维的载体,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总要设计一些问题帮学生理解课文、领悟写法,体验情感。引导学生针对老师提的问题,课文中的问题进行对答,常以“因为……所以……”、“由于……所以……”等形式训练学生说话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语言句式运用能力。

二、围绕话题训练“说”,练就口语交际技巧

口语交际的本质是对话,是围绕话题一方向另一方提问或应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互动交流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不是一般的说话活动和简单的语言相加,它有四个特点:围绕话题展开,有鲜明的主题;注意双方的身份、场合,选用得体的语言;对话中充分表达各自的情感、态度、见解,不能人云亦云;注意语速、语气口齿清楚、流畅,不讲方言。因此,口语交际课,应紧扣话题,训练学生说话技巧,提高交际水平。

1.创设情境,乐于交际。托尔斯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是的,快乐始于情趣,情趣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泉。学生对话题产生浓厚兴趣,必然在内心产生期待效应,蠢蠢欲说,不说不快,非说不可之感。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话题《小小新闻会》,交际之前,展示央视主持人如白岩松、董卿等视频形象,展播新闻的视频画面,唤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促进主动交际。

2.师生互动,指导交际。创设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乐于交际的情弦,克服了怕的心理态势,学生敢说、乐说。但由于学生认知的差异,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蹲下来融入学生,与学生对话交流,边对话边指导,让学生领悟口语交际要“紧扣话题,注意倾听”;“阐明观点,发表见解”;“尊重对方,文明交流”;“语气适当,语速适中,彰显感情”,从而使学生把握口语交际技巧。

3.学会倾听,灵动交际。口语交际能否顺利推进就在于看听话方能否抓住对方说话的主题、漏洞、疑问、错误,从而使自己有发话权。要把握发话权离不开倾听,而且非认真倾听不可。倾听要做到用心倾听、吸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从倾听中抓住对方话柄,阐明自己的认识,见解、意见,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灵活应答对方的话语,使对方认同、信服。这样的交际,才是有效的口语交际。

4.及时评价,正确交际。评价有导向、激励、甄别功能。口语交际中及时跟进评价,当交际“语塞”了,交流发生言语冲突时给予导航,发生认知偏差了给予甄别,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有效推进交流,给予激励,从而力求达到课标提出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三、联系生活训练“说”,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资源,生活中离不开口语交际。课堂上领悟的交际技巧、策略需要运用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巩固和发展,练就学生文明、正确的口语交际能力。

1.做做说说。家庭是学生的大课堂,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生活,家务劳动,收获的体会,感受与父母亲说说;学生动手制作的小发明、小制作,对家人进行解说,促进在生活实践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2.看看说说。看电视人人喜欢,学生更是如此。引导学生看完电视后,对其中的故事情节,新闻动态对家人说说;学生在图书室汲取知识精华,读到的好书向同伴说说;学生看到大自然的美好景观,引导描述表达,促进学生在阅读与观察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3.玩玩说说。学生与同伴间玩游戏之后,引导交流游戏活动的体验,快乐,既加深游戏活动的认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又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4.听听说说。在家里接听电话,及时引导把听到的内容进行转达;把生活中听到的新鲜事进行转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生活中训练学生说,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不断跟进,才能取得成效。我课堂上坚持采用讲故事,新闻,专题辩论会,小制作作品推荐等形式,检阅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将做做说说,看看说说等内容写在日记中,供老师检查,确保生活中练就口语交际落到实处。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前与阅读链接,后与写作结合,以阅读引说为先导,以话题训练为核心,以生活历练为发展,口语交际训练中融入阅读、写作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同步发展,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沟通技巧的感悟篇8

自我评价一

本人思想端正、积极向上、适应力强,有管理、组织能力;工作中能吃苦肯钻研,能承受较强工作压力,注重长期稳定的发展机会、谈判及沟通/协调能力强,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及优秀的问题分析与处理能力,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结果导向及成本控制意识强;并且从事的每项工作都能很好的完成。外贸知识深厚,英语精通,日语熟练,良好的团队精神识礼仪,知荣辱,坚持诚信;善沟通,富热情,勇于奉献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善于解决突发事件表达能力良好,与人沟通技巧熟练,细心有耐性。

自我评价二

本人能与同事协作,服从安排,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及工作为人诚恳、有上进心、富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强;工作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分析、处理级力强;对如何提高一个团队的执行速度、准确、精度,有着丰富的执行贯彻经验。为人忠诚、诚实正直、积极乐观、作风严谨务实,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具有较强管理能力,优良的沟通交际能力,能很快地融入新的工作中;能很好地面对工作压力,坚持不懈、求知欲强,乐于接受新的挑战

自我评价三

上一篇:新兴市场的特征范文 下一篇:保险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