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X限?

时间:2022-07-15 06:37:01

沟通X限?

中国式家庭内的交流一般限于柴米油盐,头脑心灵层面上的比较少。

手机的广告词总是强调沟通因手机而无处不在,所谓沟通无限也。当然,通讯的发达确实无所弗届,哪怕青藏高原,手机也是有信号的,至多在某些山坳某些山峦叠嶂处暂时盲区。可是,有信号又如何?排除掉通讯时代里随便干扰人的某些行为,沟通当然是有限的,你要发送,还不定有人接收呢。

无限和有限还只是沟通的限度问题,沟通的问题最重要还在于如何沟通?怎样的沟通才是有效沟通,而非只是沟通,否则即便通了,也会掉进沟里去。

楼下三楼新住进一对80后小夫妻,估计不开火仓的,下了班去父母家蹭饭,所以每天11点多才夜归,血气方刚的年龄,动作动静都很大,开门关门都能让楼上楼下的窗门晃悠晃悠。这也罢了。一次遇到二楼邻居,痛斥这对小夫妻。二楼阿姨家养狗,也喜喂野猫,前几年附近总有一簇野猫认其为主,阿姨有时图省事,猫粮门口一放,日久楼道骚味渐盛,阿姨也算勤快,经常拖洗门前楼道,只是动物终究动物,若是夏天,其味更不堪。现在野猫数量已少很多,阿姨也听从邻居建议,非雨天直接下楼喂食。我们呢,虽然也不堪野猫骚扰,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至多善意提个建议,或野猫上楼时驱赶一下,也算间接善待小动物吧。小夫妻初来乍到,尤其小妻子怕猫,一次下班竟然不敢上楼,年轻丈夫知后,砰一下去踢二楼阿姨家门,要为新婚太太理论。阿姨也不是吃素的主:“你有话好好说,做啥踢我家门,侬再踢,有本事侬再踢,我报警”。年轻人嘛,从小独生子女宠惯的,成家知道要做男子汉保护自家女人,和人交往口拙得很,就知道怒气冲冲,“我保护阿拉女的,侬不许喂猫”。兴师动众上门非但没好效果,还被人诟病,邻居阿姨见人就说这对小夫妻:“搬来没多少辰光,就吵相骂咯,还来踢我家门,啥个人啊”。

这就是沟通方式的问题了。若年轻丈夫上门先招呼声阿姨好,再好好说自己的诉求建议,除非蛮横之人,一般邻居之间总也是可以沟通的。你这样踢门、恶言,就算道理都在你这边,先已失了分,再如何理论解决问题?估计这年轻人平日里与人交往的能力也不一定强,比较自我世界,当然,现在的80后90后,多是家里宠让惯的,走出去与外人打交道实在需要好好学习啊,家里爹妈疼着,外头可不是家里。

其实,国人即使在家里,有些沟通模式也堪虑,或者说从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方法。最近看《甲方乙方》节目,说的都是些家里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间的矛盾,有的父女间见面就是吵,有的兄弟姐妹间似乎就是不能好好坐下来商量,沟通模式就是争吵,大家都不肯退一步,一定要顶在杠头上抢那点利益(当然,通常是房子,发现无论什么矛盾,背后归咎起来一定牵涉房子利益,因为房子现在最值钱),好像之前一个屋檐下的生活,从来没有好好交流过,一定要第三方介入,互相才知道双方到底在想什么,到底想要什么,若非电视台这个平台,双方的结好像从来就不能互相主动去解开。当然,中国式家庭这样的沟通微效甚至无效的模式由来已久,大多数家庭内的交流一般限于柴米油盐,头脑心灵层面上的比较少,一是忙于工作的父母没时间与子女沟通,二是家长制作风板滞了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和,兼之长久以来的粗放式生活状态让不少家庭内部的交流一片苍白,好比熟悉的陌生人,感恩、孝顺的伦理当然还在,但其实并不强烈,是出于责任而少情感驱动,当利益袭来,亲情的撕裂是自然不过的事,血脉的无法选择性并不能保证亲情的深厚。 去年夏天去东欧走走看看,旅游团里家庭组合颇多,其中一家父母加女儿女婿,一家是姐妹俩携老父,前者显然是60岁不到的母亲强势,丈夫女婿都是她随常指责的对象,胖墩墩的眼科医生丈夫显然也习惯了。听她们闲聊,女婿大概是倒插门,跟在小妻子老丈人丈母背后团团转。后者那家的老父是部队医院主任医生,退休前在单位一言九鼎,在家也曾一家之主,不过老医生现在很懂经,一路旅途基本都听俩女儿的,本来也是女儿们出资携老父游玩,老父乐得消闲,该吃吃该喝喝,还向旅伴炫身上女儿买的名牌T恤,女儿开他玩笑也都照单全收。女儿们说姐妹两家常来常往,老父住哪家,大家都去关心。沟通模式的差异营造的家庭气氛出门在外也一样表露无遗。

人和人沟通有时很随意,一声乡音一杯酒就能推心置腹,但更多时却是幽暗一片,看似亲密无间,可能人心隔肚皮;说是血脉相连,但所思轩轾;沟通的限度取决于人和人内心的距离,沟通的成效更源于个体本身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的进退有度,能否在两个充满回沟的大脑间找到可以对话的桥梁,如此,沟通才可能有效,无论陌生人还是亲人,均是。

上一篇:翟凌:每一次车展她都是名角儿 下一篇:遭女保姆“”,退休校长不计前嫌演绎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