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6 15:23:34

全民健身的重要性

全民健身的重要性篇1

同志们:

在20__年第个“全民健身日”到来之际,我代表全市人民向第个全国“全民健身日”表示热烈的祝贺!“全民健身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体、重视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北京奥运会遗产社会化、全民化的重要成果。为切实做好“全民健身日”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使设立“全民健身日”的成果真正惠及全市人民,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公民身体素质,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全民积极行动,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在全市迅速掀起了全民健身新热潮,我市的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常年坚持体育活动的健身场所有个,全市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人口万人,目前,在我市掀起了“天天健身、月月赛事、季季活动、年年高潮”的群众体育热潮。为开展好“全民健身日”活动,我讲四点意见:

一、积极行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

人的健康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全民健身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喜闻乐见、健康文明的全民健身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人的体魄,而且有利于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创造文明进步,友好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倡议人人都来参加体育健身,我锻炼、我健康、我幸福!我们力争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健身展示、交流、比赛、辅导、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对设立“全民健身日”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认识,增强全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因地制宜、群众受益的原则,注重8月8日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与全年性、日常性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大型集中活动与小型多样的经常性活动相结合,根据不同人群众、不同形式的健身特点,突出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性、健身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二、全民参与,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全民健身日”的宣传活动要以宣传声势隆重、发动工作深入、宣传形式新颖、宣传内容丰富为原则,广泛宣传,设置宣传专栏专刊,张贴宣传海报,特别是重视发挥互联网等媒体的作用,形成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努力使“全民健身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突出全民参与、崇尚健康的主题。各单位、各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提出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的活动口号和特色鲜明、具有广泛感召力的宣传口号。8月8日为全国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间,要结合多年来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日(周)、”“全民健身节”等有效形式,适当拓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空范围。号召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参与“全民健身日”的宣传工作,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印制宣传标语、宣传条幅、文化宣传衫等来宣传全民健身活动,充分体现人人参与的人文体育精神。

三、把握主题,扎实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20__年8月8日,我们计划组织群众健身活动,有组织地开展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具有行业特色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行(企)业职工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家庭运动会以及健身休闲、康体旅游等其他形式的体育健身交流、比赛活动等,广泛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号召全市在这一天的任何时间里每人参与健身活动至少半小时,在家里或走出家门,到公园、广场、校园、体育场馆和各类大众健身站点参加有组织的或自发的健身活动,以迎接我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的到来。市体育发展中心等相关部门,与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在公园、广场、公共体育场馆和各类大众健身站点推出全天候的系列大众赛事和娱乐活动,并在电视上各场所即将举办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时间段,体育场馆全天开放,广场、健身站点等全天组织群众参与的大众健身活动和大众健身表演活动,掀起全民健身的高潮。开展全民健身科普咨询活动,积极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基层,举办科学健身知识讲座,传授科学健身知识,进行健身指导咨询,引导群众自觉参加科学健身活动。

四、周密安排,确保活动丰富多彩

今年是我国第个“全民健身日”活动,各有关部门要以此为契机,提高对全健身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把组织举办好全民健身日活动,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领导干部要亲自带头参加健身活动,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紧紧围绕全市全民健身日活动安全方案,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分工和责任,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采取有效措施,为广大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日”活动提供良好条件和服务。在“全民健身日”活动期间,各类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要免费或向广大群众开放,为群众健身提供方便;中小学可利用暑假返校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以及其他各类体育社区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活动要突出主题。要从实际出发,举办一定规模的启动仪式。在活动安排上要坚持以人为体,服务大众,把全民健身活动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载体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活动组织上要坚持展示性活动和群众身边活动结合,集中组织的大型活动和小型多样的趣味性群众

全民健身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深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148-05

一、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的发展目标。全民健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起覆盖面广、稳定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深圳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全民健身事业理应走在全国的前列,因此,深入分析、研究深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可以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按照地理区域概念的区划,以深圳市现有的10个行政区作为研究单元,以行政区辖属的51个街道622个社区作为研究的子单元。抽样时,按原特区关内、关外、新区的行政区划为依据,各随机抽取2~3个社区健身点的健身相关人群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工具

1.问卷编制

在搜集整理有关体育健身服务的理论、方法、问卷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全民健身服务的发展趋势和课题研究需要,设计了针对普通市民和健身指导员(或骨干)的《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和针对社会健身工作人员的《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管理群体调查问卷》的初稿,问卷设计完之后,为保证问卷的客观性、有效性,对问卷进行有效度以及问卷的结构合理性进行检验,采用专家评定法进行检验,聘请五位专家对设计的问卷进行有效度检验和效度评价,并根据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对问卷的初稿进行修改、补充。

2.信度和效度检验

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利用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首先在小范围内发放问卷并回收,20天之后同样内容的问卷通过邮寄或者直接发放的形式对一部分受调查对象进行再次调查,回收问卷后,利用SPSS软件对两次问卷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的结果r=0.86,P

本研究采用客观检验法检验问卷的效度。正式调查前,在深圳市南山区随机进行了100个样本的试调查,并从回收率、有效回收率、未回答问题、填答错误等方面进行了检验,在检验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修改。

(三)发放与回收

以深圳市全民健身参与群体、指导群体和全民健身管理群体为调查总体,预调查抽取市内2区合计100人,主调查共抽取市内3区合计600人,构成调查的样本。对深圳市健身相关人群发放《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4.4%。对群众健身调查抽样对应地区的工作人员发放《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管理群体调查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92.8%。

三、研究结果

(一)深圳市全民健身服仗逑荡嬖诘奈侍

1.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认识到的问题

全民健身的政府投入问题一直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深圳市健身参与群体的调查同样反映了这一问题,政府投入不足被选中的频率为最高。深圳健身参与群体认为政府投入不足、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1),政府投入不足选中的频率为59.7%,健身宣传力度不够选中的频率为43.9%,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选中的频率为39.5%,健身活动氛围较差选中的频率为35.1%。政府投入不足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公共健身器材设施难以满足群众健身的需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匮乏,健身活动组织开展项目减少。健身宣传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也难以形成良性、积极的健身活动氛围,最终会影响到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

健身指导群体这里主要是指指导群众健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健身服务点的健身骨干。健身指导群体对全民健身工程的了解程度要高于健身参与群体,对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的情况也有一定的认知。因此,他们对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所存在问题的认识与健身参与群体相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深圳健身指导群体认为健身指导薄弱、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等问题是选中频率较高的选项,健身指导薄弱选中的频率为77.9%,健身宣传力度不够选中的频率为69.5%,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选中的频率为66.1%,健身活动氛围较差选中的频率为64.4%。

健身指导群体和健身参与群体所选中频率都较高的主要问题有: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这反映了两个群体对这些问题认识的一致性,也可以认为这些问题确实是深圳健身服务的重要问题。健身指导群体和健身参与群体在政府投入不足和健身指导薄弱这两个选项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健身参与群体把政府投入不足列为首位的问题,认为健身指导薄弱并不是主要问题;而健身指导群体却把健身指导薄弱列为首位的问题,认为政府投入不足不是主要问题。

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一是这两个群体自身掌握的健身知识的多少引发的对全民健身服务认识的差异;二是这两个群体接触了解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差异性引发的对健身服务运行认识的差异。

2.健身管理群体认识到的问题

从全民健身管理人员的调查情况来看,选中频率排在前五位的问题为: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62.1%)、体育活动开展的类和量少(58.6%)、健身管理组织有待加强(55.2%)、健身管理人员队伍需加强(43.1%)和健身宣传力度不够(32.8%),数据见表2。这五大问题是全民健身管理群体所认识到的深圳全民健身服务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是当前深圳全民健身工作存在的首要问题,体育活动开展的类和量少是排在第二位的问题,健身管理组织有待加强排在第三位。从健身管理群体所揭示的现行健身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这一群体的问题多集中在健身服务提供方面,是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

(二)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分析健身相关人群对深圳全民健身服务的意见建议,可以为我们改进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从表3健身相关群体对改进全民健身服务的建议统计发现:健身参与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64.7%)、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56.3%)、加强科学健身方法宣传(54.8%)、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50.2%)、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43.2%);健身指导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69.5%)、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67.8%)、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64.4%)、加强科学健身方法宣传(55.9%)、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52.5%);健身指导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77.6%)、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74.1%)、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68.9%)、加强全民健身组织机构的建设(67.2%)、加大全民健身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63.8%)。

在健身相关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意见反馈中,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是三类群体都列在前五的建议。

四、完善深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营造良性运行机制的思考

(一)统筹规划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包括公共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健身休闲场地、商业性健身设施等。公共体育场馆和企事业单位所属体育场地设施虽是政府投资,但向社会开放有限,需加大开放力度。社会健身休闲场地是满足群众基本健身需求的主要场地。不断建设群众健身活动的场所,是有效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手段和保障。商业性健身设施提供了个性化、高水平的健身服务,是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供应不足的重要补充。

健身场地设施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根本保障,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从规划人手,落实公共健身设施配套按区域均衡建设。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整合已有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把体育行政管辖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多层次的综合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从政策上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形成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格局。

(二)促进全民健身供给主体的社会化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政府职能要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形成公共服务由政府、社会、市场共同供给的多元化格局,并进行合理分工。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第三条“国家推动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第六条“国家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指出:“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必须走政府主导、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促进全民健身供给主体的社会化发展,首先要强化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统筹管理作用,以服务为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其次是加强在政府主导下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的建设。依托深圳市良好的经济发展优势,引入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到全民健身服务,推动全民健身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多样化,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建立一种优势互补的协作关系。

(三)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

体育健身组织为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提供组织与管理服务,是全民健身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目前深圳全民健身的组织化数量不足,参与面窄,健身组织的社会化程度底,管理力度不足。要培育和促进群众体育组织发展,首先要增加群众体育组织的数量。利用体育社会组织专业化、运行机制灵活的特点,让其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成长;其次,政府应该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行服务外包。

既具有体育专业背景又具有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极为匮乏,全民健身发展中的专业指导是全民健身活动推进的主要问题之一。人才队伍的培养首先要扩大培养规模,选拔一线骨干进行培养;其次,在内容上要注重实践技能培训,要分项目和根据服务人群特点进行培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再次,要形成合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梯队;最后,要定期组织参观、交流经验等,参考借鉴他人经验。

(四)完善健身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建立完备的信息网络系统是提高健身服务体系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深圳市已初步形成了健身信息网络,健身信息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传播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对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总体看,信息提供的动力不足,信息内容缺乏整合,效果欠佳。全民健身服务应拓展服务内容,以满足民众多层次的健身需求,将现有的体育运动训练资源和专业技术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形成面向社会、服务专业、咨询丰富、便捷高效的健身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健身信息服务网络为广大市民提供公共体育政策、公共体育场所、健身知识信息等。统筹各类信息资源,有机整合现有资源和信息传播途径,对传统手段在传播中所存在的不足加以改善,服务于健身活动开展的新需要。

(五)保障全民健身服务的财政投入,广辟资金社会化筹集渠道

体育经费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实现全民健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全民健身经费投入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投资为辅助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政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作为专项支出列入体育主管部门预算,其发展规划应纳入国家与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当前深圳社区体育资金来源有限,政府拨款是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这和体育事业长期依赖国家拨款的旧体制有关。在改革中应加大体育公益金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支出和比重,减轻政府财政拨款负担的同时加大对健身的投入,并逐渐向个人和社会共同兴办全民健身活动的方向转换。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提供体育健身的公共产品,以保证全体公民享有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与平等机会,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个性化、特色化的健身活动应交由市场操作,由社会资金组办的健身会所去完成。深圳经济发达,社会资金力量雄厚,“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正逐步形成,为社会资金进入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加大健身锻炼信息反馈力度,形成信息反馈的激励机制

全民健身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体育;运动项目;全民健身;运用

党的十报告中提到,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可见,党和政府已经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健康水平呢?我们不得不继续提一提“全民健身”这个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

2014年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机制和工作要求,成立了多部委共同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对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进行专题调查、政策研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印发了《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完成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修订工作;与财政部门就加大地方各级政府全民健身财政投入政策进行了研究;与全国老龄委共同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老年人健身展示大赛等等。

体育部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努力做好各项体育工作。以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做好各项体育活动工作,努力推动体育强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足以看出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重视。

目前,全民健身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从不同层面分析,主要有:首先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差。有很多人运动前根本不做热身、运动后也从不做拉伸等等,不科学、不专业的健身行为比比皆是,这样的健身行为会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其次健身场地匮乏、利用效率不高。我们相关部门所提供的器械仅仅满足一小部分健身需求,器械并没有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导致很多器械往往成为居民们晾晒被褥的“专用工具”;再次全民健身意识不强。现如今,商业化的健身场所也不少,但是往往人们会觉得花钱健身有些“不值得”,可见,并不是消费能力阻碍了全民健身,而是意识上没有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最后是体育项目与全民健身没有很好的结合,不管是技术、场地、意识都没有把全民健身落到实处,因为相关体育项目的竞技性很强、难度大,一般民众根本不可能完成相关动作,导致一些民众喜欢某项运动却因为做不了而放弃,这就需要把相关体育项目平民化,让相关专家把动作编的简单易学,让大家的健身项目选择增加。

如何将相关体育运动项目生活化,平民化,简易化。具体我将从以下几点举例说明:

健美操项目的平民化,大众化。家乡的广场上随处可见跳健美操的阿姨们,有时也有些叔叔伯伯。健美操已然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锻炼方式。健美操运动具有显著的生理锻炼价值,健美操不仅突出力,更强调美。健美操集各种舞姿于一体,充分展示人体健美的体态和优美的动作。健美操也有心理上的促进作用。由于健美操运动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因此它的运动气氛是轻松而又活泼的,能够更有效地达到健身的目的。最后,我们有出色的国家健美操教练和编排组,可以让健美操编的更喜闻乐见。

体育舞蹈的大众化。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它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里的一种高雅活动。舞蹈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劳动和情感,是一种人体文化。舞蹈艺术居艺术之首。研究表明,各种舞蹈都起源于原始舞蹈,体育舞蹈也不例外。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原始舞蹈――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舞等发展阶段。体育舞蹈的前身就近来说是社交舞。国际标准舞分为拉丁舞与摩登舞两类。而每个类别又有五支舞种。正是由于体育舞蹈的娱人性、健身性、大众性、社交性等特征,还有体育舞蹈动作本身的多样性,多变性,容易被大众接受,所以应该加大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力度,拓展体育舞蹈的普及面,使体育舞蹈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健身项目。

艺术体操的普及化。分为一般性艺术体操和竞技性艺术体操,竞技性艺术体操难度很大,讲究精准,不适合大众,所以我们就要加强一般性艺术体操的普及与宣传。一般性艺术体操结合队形的变化,可进行集体表演,也可作为普及性的比赛内容。这些练习可以广泛地在大、中、小学中开展,因为它不受场地器械的限制,灵活性强。如今,我国不少地区已把艺术体操列入体育教学内容中,成为体育教育的一种手段和开展课外活动的内容之一。

当然,全民健身与体育运动项目结合远远不止这简单的几个项目,还有各种球类也相应的运用到其中来了,而且普及度相对较高,跳绳,花样跳绳也渐渐被大众所接受,自行车骑行队伍也在扩大。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项目正日益走向平民化、大众化。

结论:针对目前现状,关于全面健身也提出了几点设想:一是政企共建健身场所。政府要从政策扶持、项目审批、税费征收等方面对提供健身场地和服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二是加大各种体育项目宣传力度,改进动作难度,扩大教师教练队伍。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和宣传范围,使全民健身真正地“全民化”,起到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作用。体育运动项目大众化,真正在全民健身中有效地运用,才能把全民健身的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崔小梅,高晖.体育舞蹈的发展及其在高校教学的开展开展。体育学刊,2001.8(3):114~116

[2]高晓光,全民健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革的基本途径(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

全民健身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 藏民族; 传统体育; 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24-01

1.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

自治区地处我国西部边陲,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对外交通极为不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受外界的打扰较少,导致其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很难实现与外界的交流与融合,长此以往形成了向心性的发展格局,这样也使得藏族传统体育活动相对来说保存得较为完整。据调查了解到,藏族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藏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十分丰富,涵盖文化范围非常广泛,据不完全统计藏族主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30多项,见下表。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征。这里包含勇敢、顽强的赛马与摔跤,包含高度技能技巧的射箭、套圈、击球,也包括体现身体素质的大象拔河,还包含智力比拼的藏棋、和尚棋等等,由此可见藏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丰富多样,包罗万象。

2.藏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2.1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例如,锅庄舞、吉韧、朵加等项目,对其进行改良,除了目前我国流行的广场舞,我们也可以将藏族的锅庄舞推广开来,锅庄舞动作易学,节奏明快,集体性强,完全可以推而广之。吉韧这中球类运动进行改良升级,朵加为藏语,意为抱石头,我们可以将石头替换,运用其他物品代替。通过对藏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和改良,可以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以及各项素质得到锻炼、提高。另外要注意保留传统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参与性,吸引大众的广泛参与,丰富全民健身活动项目体系。通常来看,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使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因此很多人不会选择体力运动过大,对人体消耗过多的运动。所以我们要注意藏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对抗性较强,危险性较大的运动,不应列入到全民健身中来,如藏式摔跤,射箭,马术等不易开发成全民健身活动。选择有益身心发展的健身活动,从而真正实现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目标。

2.2 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藏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藏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它延续与继承了藏族独特的生活方式,融入了藏族人民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能力。人们在全民健身中,不断接触藏民族传统体育后,会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是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的重要作用之一,另外我们也可以借助藏族传统体育活动达到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可以实现民族之间的互补,在文化的交融中,能够产生一定的文化认同感。这样不仅提升了全民的审美能力,也丰富了人民生活,产生民族荣誉感。

2.3 丰富全民健身活动项目。目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项目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舞蹈类、类和球类运动。要大力弘扬和开展全民健身必须要丰富体育活动类型。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有一部分项目应当利用起来。如藏族押加,又称大象拔河,可以改良利用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它对于锻炼人们的身体,提升集体荣誉感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再如吉韧,它类似斯诺克台球也可以借鉴利用,它不用球杆而用手指击球,这种新鲜有趣的活动较为容易吸引大众的参与。我们必须承认藏族是一个勇敢的民族,许多传统体育项目对人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另外伴有很危险性,这种体育项目不适合全民健身。但我们可以借鉴和利用好一些安全系数较高的体育项目,如锅庄舞、吉韧、押加等,丰富我国全民健身的活动类型,丰富健身人群更强的选择性,另外要培训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人们健身提供正确的指导,使得全民健身活动更加蓬勃开展,人民的身体素质不断增强。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我国藏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所独特存在的,具有藏族群众深厚文化底蕴,反映了藏族群众的民族个性和特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强的锻炼身体功能,它与人民的生活生产紧密相连,也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藏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于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提升都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提高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2)近年来,我国的全面健身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活动场地缺乏,活动人群集中于中老年人,活动类型单一缺乏吸引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不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长远发展。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发展之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良好的健身氛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3)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丰富健身活动类型,可以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

3.2 建议

(1)要努力改善全民健身的环境,去除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大力兴建全民健身的基础设施,满足更多健身人群的需求。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

(2)要组织专家学者加大对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研究,开发和挖掘出适合全民健身的活动项目,不断为健身人群提供更多的选择。

(3)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要努力继承和发展藏族传统体育活动,对濒临消失的体育活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其抢救力度,做好体育文化传承工作。

参考文献:

[1] 于善旭.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法治之路[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50-54.

[2] 卜君.论《全民健身条例》对我国公民健康权的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10.

[3] 徐士韦.《全民健身条例》实施过程中的法律缺失[J].体育科研,2010(4):107-111.

[4] 王凯珍,李骁天.我国城市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7):23-26.

[5] 中央民族学院体育教研室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中央民族科研处.1984.

[6] 郑隆.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D].武汉体育学院,2009.

[7] 姚重军,薛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全民健身的重要性篇5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相结合的方法,从文化学的视角,分析郴州市农村体育文化的结构和特征,应确立全民健身的先进文化理念、加强体育健身组织管理和评价、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和活动体系等,从价值、制度、物质技术三个层面,构建起郴州市农村全民健身体系.

论文关键词:郴州市;文化学;农村;全民健身

郴州市土地面积19317km,农村人口246万人,约占郴州总人口的53.7%,41个少数民族近8万人,占郴州总人口的2%左右,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又是一个众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在这样一个农村贫困人口占53.7%的地区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突破制约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难点和“瓶颈”,使全民健身计划的“全民性”落到实处,又是“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第二期工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民族地区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本文运用文化三层次的理论对郴州市农村体育文化进行文化学考察,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构建郴州市农村全民健身计划的行动策略.

1体育文化及其成分分析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与物质财富相对应的精神成果,包括哲学、宗教、道德、法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等.文化学研究的文化是指广义的文化,其目的在于揭示人类文化的整体结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当前,文化学研究对于文化的成分分类出现了二层次、三层次、四层次乃至五层次多种方法.三层次分类方法将文化分为物质技术、组织制度和思想观念三个层面或三个层次,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系统,并且各自处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的不同位置.具体来说,物质技术处于文化系统的最外层,组织制度处于中间层次,而思想观念,尤其是其中的价值观,是整个文化系统的核心.

二分法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与三分法大致相近,其所指精神部分相当于三分法的制度和思想观念两个部分.此前,我们常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按二分法提的,现在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按三分法提出的.我们认为三层次分法最为有效和客观,其优点在于物质、制度、思想三层次与哲学上的自然、社会、思维三对象高度契合;与人类的三个最为基本的追求——真、善、美具有高度吻合性;对于本研究来说,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其科学地建构了对人类一切文化成果的解释系统.在这种分类方法中,人类一切依靠自身智能从事的活动都可以归属在这三类之中.

按照文化学的三层次理论,体育文化应该属于人类文化系统的哪一层次呢?对此,我们应从体育的本质目标和衍生目标中去寻求答案.我们认为,体育的本质目标是“对作为物质属性的生理意义上的人体的改造”,它是一切体育功能和价值的前提和基础.而“对作为组织属性的社会意义上的人的角色等的改造”和“对作为精神属性的心理意义上的人的情绪等的改造”是体育的衍生目标.据此,我们认为体育文化应属于物质技术层面的文化.但是,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它自身既包含有物质技术成分的文化,也包含有制度成分和思想观念成分的文化内容,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子系统.其中,体育运动技术、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属物质层面的文化,体育组织管理制度、比赛制度、竞赛规则等体育发展战略、方针、体育机构设置等属于制度层面的文化,而体育价值取向、体育思想等则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根据文化系统中不同成分的地位关系,我们认为,体育物质技术处于体育文化系统的最外层,体育组织制度处于体育文化系统的中间层次,体育思想观念尤其是其中的体育价值观,即体育精神文化是整个体育文化系统的核心.

2郴州市农村体育的文化学特征

2.1体育思想文化特征

体育思想文化包括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情感、体育审美情趣等内容,它是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由于郴州市农村从总体上尚处于农业文化形态之中,在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里,各种生产劳动都要依靠人的肢体活动来提供动力,这种体力劳动客观上具有与体育活动相类似的健身功效但很不具体,农村群众对体育健身没有需求,休闲时间聊聊天、打打牌.在节日活动中偶尔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非为健身而进行,而只是作为文化娱乐和展示自我才华的活动.因此,作为针对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因体力活动少和营养过剩引起的各种“文明病”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健康的概念没有正确理解.在郴州农村体现为一种价值和形态依附于节日文化而存在的亚体育.农民群体没有形成通过体育健身活动培养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团结协作精神,追求健康等现代先进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的行为习惯.

2.2体育物质文化特征

2.1.1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由于经济不发达,政府财政薄弱,群众生活困难,恩格尔系数高(食物消费与总收入的比),根据06年1月25日郴州日报报导郴州农民年收入只有3506元,扣除生产投入,子女教育,生活必须等费用.农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很少,更谈不上健身经费的支出.因此郴州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特别是现代体育场地设施极其贫乏,有的乡镇根本就没有农民健身的场地,也没有健身的经费投入,有的地方甚至连中小学也是如此.以桂东山区调查情况为例,许多乡镇仅有1~3块篮球场地在中小学校,200m及以上田径运动场各乡镇平均不到1个,其他如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专用场地器材设施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小学校的体育课只得在草地、公路上进行.农村群众到中小学校去锻炼又受学校管理的制约,农民专门的健身场地是极为少见的.

2.1.2体育运动技术落后

与体育场地器材贫乏相联系,郴州市农村群众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体育健身方法与手段,也没有体育辅导员对农村群众进行指导,不知道选择健身项目,运动技术更加落后.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无法开展,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缺乏技术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其健身效果难以量化和控制.由于缺乏体育人才,即使在一些能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地区,也表现出了明显的规则不完善和组织工作不力的特点.一方面对现代体育活动规则了解不多,另一方面传统体育竞赛活动多在几乎没有规则的情况下展开.组织工作更是表现出鲜明的随意性和松散性.一些群众性较好的活动也受到不良的影响,甚至有时竞赛活动弄得不欢而散.

2.3体育制度文化特征

2.3.1体育健身组织机构现状

县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是农村体育健身工作的行政管理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部门表现出了对城镇体育健身管理热,乡村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冷,对外体育比赛任务重,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轻,对上负责意识强,对下负责意识弱的现象.农民体育协会是农民自己的体育组织,但由于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没分化,许多县乡农民体育协会仅有“牌子”,没有力量,完全依附于地方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是一个没有分化出来的社会体育组织.乡镇文化站(体育指导站)是具体组织农村体育健身工作的部门,但目前体育工作并未进入乡镇文化站的工作范围,许多乡镇的文化站甚至连文化工作也未开展.

2.3.2体育健身活动尚未制度化

与体育健身组织相适应,体育健身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偶然性特征,没有形成制度化、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一方面群众体育健身竞赛活动没有形成制度,在目前形成制度的全国农运会上却很难见到农民的影子,更难见到少数民族群众.在郴州的市、县、乡尚没有制度化的农运会和单项竞赛活动.另一方面,家庭、个人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也很少开展.调查资料反映,郴州市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多在节日之中偶尔开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民少之又少,远远低于全国农村7%的水平.

3构建符合郴州地区农村实际的全民健身体系

3.1在体育思想观念层面,确立全民健身是先进文化的观念

郴州各级政府的文化、体育、教育、民族、农业等部门首先应提高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要站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将全民健身视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寻求通过传媒、“三下乡”和建整扶贫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全民健身,增强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确立全民健身是先进文化的理念,谋求在思想文化层面实现转变,为体育健身制度发展开辟道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广泛宣传与教育,增长群众体育健身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自觉开展切合本地实际的个人、家庭、村寨等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与习惯,培养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以及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等现代先进的体育价值观,保证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经常性和科学性.

3.2在体育制度层面,构建强有力的农村体育健身组织管理和评价体系

郴州应加强各级政府体育管理部门特别是县级体育管理部门的力量,从组织人力、财力上给予充分的保证.此外,作为政府部门,文化、教育、农业、民族、宗教等管理机构也应积极投入力量,共同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乡、镇文化站是具体组织农村体育健身工作的部门,应当尽快加强文化站的工作,有条件的乡镇应建立体育指导站.农民体育协会是农民自己的体育组织,是农民体育组织管理的重要力量,加强县、乡农民体育协会的建设,积极而稳妥地开展各项工作,年终要进行考核.此外,各地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农民体育民问组织对于活跃农村体育健身活动也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中心村的文化体育骨干是组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力量,各地应把加强文化体育骨干的培养作为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的重要举措.

在评价制度方面,郴州市要在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的同时,积极开展省级、地市级体育先进县和体育先进乡镇评选活动,并逐渐推行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以先进为榜样,积极推广经验,带动后进地区发展,把本地区的农村体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使农村体育事业与经济和其他社会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在评价体系和标准方面,郴州市一方面要参照全国的标准,另一方面要根据本地实际,做到科学合理,使之成为推动郴州农村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先进制度文化.

3.3在体育物质技术层面,逐步完善农村体育设施和活动体系

郴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农民体育健身娱乐设施建设纳入建设和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乡镇、中心村健身房、球场等体育文化娱乐设施,并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专门扶持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全民健身“雪炭工程”,改善郴州农村体育设施落后和贫乏的面貌.没有条件的地方则可结合当地中小学校的建设,完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给农民合理的使用.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援建或兴办面向农民群众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为农民提供良好的体育物质条件,保障健身活动的开展.

在活动层面,郴州市农村应以全国农运会、民运会为周期,并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和资源优势,在各种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举办省、县、乡、村级运动会和单项竞赛活动,为群众广泛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用先进的体育文化活动吸引群众,使人们远离黄、赌、毒的危害.在活动的内容与方法体系方面,既可选择群众基础好、健身价值高、易于组织又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特别是郴州民间传统项目如摔跤、秧歌、蹬山、龙舟、龙狮、武术等项目.也应积极推广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现代体育项目.在各类活动中应根据农民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问长的特点采取文体结合,娱乐为主为突出竞赛活动的群众性、健身性、民族性和科学性性构建丰富多彩的郴州市农村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4构建郴州市全民健身体系的主要措施

4.1职能部门建立制度起到宏观调控作用

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国家倡导和开展的,涉及全社会各阶层的国民,必须有坚强有力的组织和科学管理.政府部门的广泛支持,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健身法规是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运行的法律依据.国家和体育主管部门都应从实际从发,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合理运行.在方针、政策、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工作措施等方面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机制,才能保证全民健身工作落到实处.

4.2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场馆自然资源

健身场馆是广大群众从事健身活动的物质基础,这在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过程中至关重要.体育作为公益性事业,国家政府在修建和维护场馆方面拥有责无旁贷的责任,这是一个主要渠道.此外,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投资形式,鼓励企业、个人和外企建立体育场馆设施,积极探索场馆多渠道建立的实现形式,如开放中小学校场地,为人民群众健身锻炼提供条件.健身活动的主体人群并非到健身场馆健身,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自然环境而健身.因此,要想法设法开发山川、河流、公园、绿地、广场、街道等的体育功能,使之为广大群众健身服务.

4.3充分发挥群众体育组织的作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群众体育组织是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主体力量,是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的依托.群众体育组织的建设要遵循社会化、自助、自治的原则.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打破封闭的群众体育组织体系,建立真正意义上、根据兴趣自愿织成、形成不受地域限制的体育锻炼群体,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要,建立多元化健身服务体系,多元化的服务设施,注重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

4.4注重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骨干作用

体育指导员对健身人群进行指导是推动全民健身的一种重要措施.要不断增加体育指导员人数,鼓励他们到基层,到农村工作,确保各类健身站、健身点有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同时要注重培养提高体育指导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体育指导员的服务能力.

4.5体育健身活动开展项目的多样化

开展健身活动的项目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是能够吸引群众健身的重要途径.开展健身活动的项目要多样化,要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职业的人群广泛参与.建身活动项目的开展要体现农村群众特点,注重吸收当地的体育传统项目.

全民健身的重要性篇6

作者:柴世超 马海畅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比重较大,解决好广大农民参与全民健身难题,也是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关键,早在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群众体育“十一五”发展规划》这也为农村发展健身路径工程奠定了法律基础,紧接着1996年广州市体委、体育科学会根据我国国情,在吸取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我国第一条全民健身路径(以下简称“路径”)并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投入使用。

16年来“路径”作为集公益性、健身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健身形式,对我国全民户外健身活动的开展和大众健身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发展健身路径工程提供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尤其在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尤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对健身追求强烈,这为健身路径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健身路径作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参加健身的重要途径,将是探索增强农村居民体质和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切实有效方法,必将发挥重大作用。建身路径工程的发展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居民对参加一体育健身场地器材的强烈需求。并且具有投资小,占地少,普遍性强、趣味性多等特点,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健身需求。

健身路径工程是探索新型农村体育发展体系的主要步骤。笔者认为健身路径工程项目应遵循“实践需要与理论指导并举、实践需要与创新开展结合、实践需要与全面参与共进”的实践需要理念,发展该工程要一点带线,一线促面,搞好试点,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发展,敢于打破形式口号”高于“实践行动”的旧的发展格局,并不断创新发展形式,为全面推广新形势下发展健身路径工程引领航向。健身路径工程是探索发展新型农村体育健身体系的长效机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状况也随之改善,农民的身体素质本应得到提高,但根据卫生部近几年对我国农村农民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发现,我国农民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特别是农民中“三高”的人群不断增加,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也充分说明农村的走、跑、球类、武术等原始的基本健身方式受场地,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已不能满足农民健身强体的需要。发展新形势下健身路径工程将会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多样的锻炼场所和器械,在很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在农村体育场地的不足,其具有的全民性、普及性、科学性、趣味性等特色,是其必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探索发展和建立新型农村健身体系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方向。

通过发展健身路径工程,增强农民体育锻炼的主动意识,健身路径这个有型载体无疑将是强健中华体魄的里程碑,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把健身路径工程的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体育的新途径,是从新农村建设课程设置改革、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入手,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以增强农村居民的体质健康为根本,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农村体育的蓬勃发展为目的,坚持特色,发扬创新,探索以实践促发展的新型农村居民健身体系。从健身路径工程和新农选材的良好效果几年来,训练和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科学的选材。但现今的选材和以往又有所不同,特别是95后运动员的选材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及心理、生理特点和文化知识重新设计科学合理的系统的选材方法。

全民健身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全民健身;途径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旨在为我国体育事业输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一方面要保障我国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化,另一方面体育人才培养应响应“体育强国”的号召,注重发挥体育专业人才对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影响。在当前全民健身热潮下,探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体育建设事业的阶段性主题。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正处于阶段性的高峰期,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国各地区积极开展,因此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研究体育事业深入发展问题是紧迫且必要的。

1全民健身中专业体育人才失衡的现状分析

1.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体育事业建设有重要的作用,从全民健身的项目和群众参与度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其全民健身项目结构丰富且群众参与度较高,而二三线欠发达地区并未普及现代体育项目和时尚健身项目。从专业体育人才分布状况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专业人才的就业吸引较小,其区域行业发展现状无法满足相关人才对工作岗位的高薪酬要求。相比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凭借其完善的就业机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不断吸引着大量的优秀专业体育人才。另一方面,虽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深刻影响了区域全民健身的项目结构及社会体育人才分布,但经济因素并不是全民健身的决定性因素。以中西部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分布地区为例,其全民健身并未因经济发展落后而停滞发展,反而在当地民俗文化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独具区域文化特色的特色民间健身项目,成为全民健身与当地传统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为我国民族文化传承指示了全新发展方向。

1.2专业体育教育机构不足

教育机构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石,体育作为专业性要求严格的一门典型学科,其人才培养需要依靠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当前专业体育教育机构不足且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是制约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高校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第一战线,目前普遍存在高等院校中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固化问题,在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划分、技能培养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不足;其次,民间体育教育机构和健身机构是直接接触全民健身的前线,其项目类型、技能质量等指标直接决定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层次。由于民间专业体育教育机构和健身机构的分布由市场行业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因此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专业体育人才分布不均直接影响了全民健身的健康发展。

1.3民众的体育意识与健身行为的专业性不足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应为参与全民健身的民众提供科学专业的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在此专业指导下民众自发开展各项体育健身项目,极大地降低了大众健身的盲目性,在项目中帮助普通民众避免因缺乏专业指导造成的健身损伤危险。体育意识是个人在参与体育项目中形成的一种优良习惯与专业认知,是个人体育专业素养的意识体现。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依托于专业指导,与个人体育健身技能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基于体育意识的重要性,侧面体现出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加大群众获取专业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指导的必要性,区域内专业体育人才的分布状况、群众在全民健身中可实际接触到的专业体育项目指导程度等,都直接关系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

2融合发展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的实现路径

2.1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

基于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是全面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深度与广度的第一要务。首先,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要求普通高等院校解决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固化问题。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教育技术资源,结合当前社会体育行业发展现状,立足于行业市场发展需求,及时新增新型健身等体育项目,根据市场对人才的专业性需求优化专业划分。另外,还应深入人才培养与行业现状的接触层次,积极开展多方人才培养合作。其次,应深化民间专业技能机构和健身机构对全民健身的影响力。虽然民间专业体育教育机构和健身机构的分布由市场行业供求关系直接决定,但政府可采取相关引导性政策发挥民间专业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可组织本地区的健身机构从业人员参与由高校举办的健身项目技能培训,以持续有效的培训活动监督社会专业技能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保障大众接受健身指导的专业性。另外,还可充分利用社会健身机构的营销需求,可定期组织健身机构安排专业指导教练到全面健身活动区域开展健身指导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区域健身机构分布不均问题,另一方面可为广大健身群众提供免费的健身指导。最后,全民健身专业人才培养还可通过居民社区委培的方式开展。根据全民健身参与民众的区域性分布特点,居民社区委培方式通过社区人才选拔进行专业性人才培养可以最快速为全民健身按区域分配体育专业人才指导。该方式的人才选拔标准是筛选出具有体育特长、体育锻炼热情高涨、乐于助人的优秀居民,培训活动需由具有专业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机构承办,如体育专业高校、体育局等。培训内容应根据区域全民健身项目分布而针对性设置专业的体育知识、项目技能指导等。整体来说,人才机制的优化需全面结合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与全民健身的人才需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

2.2全民健身相关专业性体育教材的普及

当前,网络化、信息化是典型的时代特征,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途径也更加便捷。在体育健身方面,越来越多的民众投入到全民健身热潮之中。虽然有一部分的健身爱好者通过专业的健身机构获取专业的健身技能指导和相关体育知识,但绝大部分的普通群众主要采取网络搜索的方式自我学习健身技能知识,因此改善体育专业知识获取质量、普及全民健身相关专业性体育教材是促进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健身项目种类繁多且具有鲜明的区域化特色,以武术项目为例,在部分地区武术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量武术爱好者投入全民健身热潮。但武术专业人才培养并未具备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因此群众只能通过自学获取专业性指导。解决体育专业技能普及需要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完善,但此过程过于漫长无法满足实际人才技能需求。因而,专业权威性教材的创编刻不容缓,专业规范的武术教材指导可帮助健身者有效避免健身的盲目性。另外,体育专业教材的普及应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网络化特征,政府应规范引导互联网信息的专业性,对互联网中体育专业知识与健身技能信息进行全面监督与专业化指导,以保障群众获取健身信息的专业性。结合人们日常网络信息接触途径,有关部门应强化对大型信息交流平台的监管,包括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大型信息传播平台,严格监督利用群众健身热情实施的不法信息传播,并监督各大网络平台的相关体育健身信息的专业性,全面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

2.3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知识技能培养

当前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现状表明,在职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断增长但专业水平整体较低,在实际的全民健身运动中能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作用的比率较低,因此对工作在第一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是解决当前全民健身人才需求的最有效途径。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针对性培养需要紧密结合其实际工作环境需求,针对性强化其基础体育知识以及具体健身项目的专业技能知识,同时还应基于个体教学指导水平强化训练其教学指导方法。另外,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是广大健身群众直接接触的最专业的体育专业人才,为强化大众体育意识、提高群众健身专业素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应坚持长期性、持续性、专业性,相关体育部门应和体育高校、社区组织者密切合作,不断优化社区体育指导人员的培养机制、扩大体育指导人员的分布范围,分区域、多层次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为全民健身提供充足的体育专业人才保障。

3结语

从全民健身中专业体育人才失衡的现状分析可知,制约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区域健身项目差异、健身参与度差异以及健身群众体育专业水平差异;专业体育教育机构不足体现在专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私营健身机构分布不均等方面;民众体育意识较低且健身行为专业性不足。全民健身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发展契机,本文在人才失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注重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普及专业性体育教材等体育知识,还迫切需要强化在职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等具体建议。

参考文献:

[1]孙文树.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整合研究[C]//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0.

[2]孟祥武.全民健身运动与社会体育专业改革双赢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1):188-190.

[3]郝小刚,高雪梅.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冲突”与“共融”[J].四川体育学院,2015,34(3):113-116.

[4]王美.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建立与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13,36(8):33-38.

全民健身的重要性篇8

不同年龄段居民每周体育健身活动3次以上所占该年龄段人数比例通过数据处理。可以看出:男性居民36-45岁组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低于25-35岁组和46-55岁组;而女性居民随年龄增长,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在逐渐增加。

2每次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现状

城乡居民每次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在31分钟以上的25~35岁组男性居民占男性群体的占5.1%、36~45岁组占9.1%、46~55岁组占15.5%;而女性居民则分别占9.1%、7.2%和12.8%。城乡居民随着健身活动时间的延长,各年龄组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则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除此之外,城市46-55岁组居民,投入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高于其他两组和乡镇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农村与城市人群在一次健身活动持续的时间上有明显的差异,健身时间在半小时以下的情况城市高于农村,为10.23%和6.30%;在半小时及以上的情况也是城市高于农村,为63.41%和40.02% ;而健身时间在1小时及以上的情况却相反,农村高于城市,为34.36%与26.40%。对这一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后,我们发现了城乡人群之间在闲暇时间上各不相同,总体上农村人群的闲暇时间要多于城市人群,他们有相对多一些的空余时间,因此在进行健身活动时,时间比较充裕。城市人群的工作和生活相对紧张,特别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顶梁柱,也是工作上的骨干力量,闲暇时间少,用于健身锻炼的时间就更少,迫使他们采用与他们自身情况相适应的形式和时间去进行锻炼,以保障自己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为社会、家庭和自身服务。

2 体育健身后的情感体验现状

总体上有57.81%的城乡居民体育锻炼后感到心情愉快,有21.5%感到自我满足。说明大多数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后有良好的身心体验,这为今后继续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根据1997年我国规定的体育人口基本标准(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目前沈阳城乡居民体育人口25~35岁年龄段占14.2%、36~45岁占16.3%、46-55岁占28.3%。这与《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2003年12月28日提供的数据25~35岁年龄段占14.4%、36~45岁占12.8%、46-55岁占15.3%的体育人口相比较,分别低于0.2%和高于3.5%和高于13% 。说明沈阳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较高。通过数据处理可以看出:沈阳体育人口年龄结构与我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两端高、中间低“马鞍型”略有区别。

3.体育健身活动选择的场地现状

25-35岁男性居民有50%选择免费运动场(馆),女性有37.5%和25%选择公园和小区空地;36~45岁男性居民有25%选择街道路边、18%选择庭院、23%选择公园、20%选择小区空地,女性有26.9%选择街道路边、27.6%选择公园;46-55岁男性居民有29.2%选择庭院、25%选择公园,女性有36.4%选择庭院和小区空地、33.2%选择公园。可见沈阳居民主要选择的是免费运动场(馆)、庭院、公园、街头巷尾、小区空地、江河湖畔等非正规性体育场所。体育健身需要一定的场所才能进行,城乡人群在健身时所选择的场所有较大的差异。城市健身者选择的场所依次为公园38.61%、空地24.12%、一般体育场馆23.90%、收费体育场馆10.25%、居室8.40%和公路街道0.53% ,而农村健身者选择的场所依次为空地48.35%、公路街道35.75%、公园32.34%、居室31.75%、及一般体育场馆14.51%。从空地、公路街道、居室三项比例来看,农村高于城市,反映出农村的健身设施建设要落后于城市,农村的居住面积要大于城市。从选择体育场馆进行健身锻炼的比例看,城市远高于农村,特别是收费体育场馆更是如此,这也同样反映出农村的健身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的现状。

4体育健身活动选择的形式现状

通过调查:25~35岁男性居民有55.7%选择与朋友一起的形式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女性居民有65.7%选择与朋友一起的形式、有32.3%选择与家人一起的形式活动;36~ 45岁男性居民有72.37%、女性有68.7%主要选择与家人一起的形式活动;46~55岁男性居民有50%选择以个人独立的形式活动;女性有55.6%选择与家人一起的形式活动,说明城乡居民的性别、年龄不同,选择体育健身活动的形式不同。

5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体育器材情况

在对居民家庭所拥有的体育器材的调查中邮局同样可以看出,居民家庭的体育器材址分缺乏。有1~2件的占了46.49%,3~5件的占了30.42%.5件以上的仅占了6.83%,而没有体育器材的家庭就占了16.27%。从家庭体育器材的价值来看,家庭购买的体育器材在90元以内的占了49.21%,100~200元之间的占了l9.96%,250元以上的占了10.24%,没有体育器材的家庭占了18.33%。在调查中,许多家庭认为购买体育器材是一种高消费,认为没有必要,对体育消费仍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器材单调且数量偏少、体育消费意识的滞后势必给家庭的健身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顺利开展。 6居民到经营性体育场馆进行消费的承受能力方面的调查

在一年里,没有到过体育场馆进行消费的人占了50.06%,有49.94%的人去过。普通收入的家庭只能偶尔去观看一次比赛,参加俱乐部的健身活动更是寥寥无几。在对普通居民去经营性体育、娱乐场馆能够承受多大的消费的调查中,1~5元的占了30.12%,5~ 10元的占了52.2l% ,10~20元的占了19.11% ,20元以上的为0.81%。应该说,消费在5元以内的范围在普通居民的眼里是能够承受的,5~l0元部分人能够承受,但3元以下商家经营者是无利可图的,l0元以上普通居民又难以接受。因而,经营性场馆的每次消费最好在3元左右,不宜超过1O元,无论是从商机上还是变通百姓的承受能力上都是较为适宜的。

3.2.3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现状

居民的体育消费结构是丰富多彩的,但不同年龄、性别之间存在有个体差异,城乡居民之间也存在有差异,城市居民在体育健身器械和观看体育比赛等精神娱乐方面的消费高于乡镇居民,而乡镇居民在运动服装和实物消费方面则高于城市居民。总体上城乡居民每年体育消费在200元以上的占93.29%,说明沈阳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较高。

3.2.4 居民休闲时间的活动内容安排现状

总体上25-35岁男性居民的休闲时间内容安排是聊天、读书、看报;女性居民是逛商场、聊天;36~45岁男性居民是看电视、打麻将、聊天;女性居民是看电视、做家务、逛商场;46-55岁男性居民是看电视、做家务、读书、看报;女性居民是做家务、看电视、打麻将。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城乡居民年龄、性别不同,选择体育健身的项目不同。此外,居民随年龄增长,选择的体育项目有激烈、对抗性强逐渐向对抗性小、休闲、娱乐、保健养生的体育项目过渡的发展的趋势。

4.1.2从选择体育场馆进行健身锻炼的比例看,城市远高于农村,特别是收费体育场馆更是如此,这也同样反映出农村的健身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的现状。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调查的样本来看,在收费体育场馆中进行锻炼的农村人群为零,这一方面是由于所调查的健身者,经济收入较城市低,一般不会把钱投向需要支出的健身项目上,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缺乏高档次的收费体育场馆有关。但有两点更为值得关注,一是体育健身的消费观念,它是形成农村体育消费市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二是农村体育消费的经营主体没有很好的培育。

4.1.3体育职能部门在农村对全民健身运动的舆论宣传工作不够深入,且缺乏力度,致使广大农民没有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加上农民自我健身意识薄弱,成为影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在农村广泛开展的一个根本原因

4.1.4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作压力、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人们间的竞争加剧,特别是在城市,人们的各种压力最终表现为精神的压力,使得有些人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没有相应的时间进行健身锻炼,从而使体质下降、抵抗力下降,最终导致疾病的产生。社会和媒体应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使广大民众自觉地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

4.2建议

4.2 .1充分发挥媒体的职能作用。加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力度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多种舆论工具,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对体育健身活动和重要性的认识,积极组织举办国际级和部级的大型体育竞赛活动,使居民接受体育的精神激励、感受体育审美的愉悦,营造全民体育健身的氛围,培养居民树立正确的终身体。

4.2.2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各级人民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出本地区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各系统、各部门也应制定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意见;积极引进具有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社区或其他单位从事全民体育健身组织和管理工作,改变社区或单位体育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少、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水平低、体育健身活动率低的被动局面,促进沈阳城乡居民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4.2.3 充分发挥县、乡镇基层组织的体育引导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乡镇居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建立社区、街道、居委会体育健身辅导站,大力推广体育科学健身的知识、技能、方法,提高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技术质量,做好基层体育健身活动工作。积极开展评选体育先进县、体育先进乡镇、体育先进户和体育先进个人活动,推动基层体育健身活动的快速发展。

4.2.4组织居民开展具有地方特点的体育传统健身、竞赛娱乐活动,顺应沈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发展趋势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大力开发旅游、休闲、娱乐、健身等具有本地区优势的体育项目,丰富乡镇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精神文化需要,既要满足城乡不同层次居民大众化的体育健身需求,也要满足城乡居民日益高级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健身需求,构建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群众体育服务平台。

4.2.5调整体育产业结构,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鼓励体育用品生产厂家,调整体育产业结构,生产满足居民需要特别是乡镇居民需要的体育健身娱乐设施、器械等体育产品;既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体育有形物化产品,也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体育无形劳务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需求,促进居民体育消费。积极创造沈阳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拓展和繁荣沈阳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市场,促进沈阳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全面发展。

4.2.6目前,我国农村职业劳动条件比较落后,生产效率太低,加上农民负担过重,致使广大农民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健身活动中去,是影响全民健身运动在农村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建议政府在加强全民健身计划宣传工作的同时,注重实效,加大对全民健身的经费投入,多建设一些大众化的、简便、实用性强的体育锻炼场所,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添置一些必要的体育健身器材,促使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到健身的活动中去,从而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4.2.7针对广大农民进行体育健身锻炼缺乏指导这一事实,建议体育职能部门在农村建立健身活动咨询站,同时实行健身指导员制度。为广大农民提供健身的信息咨询和专业的锻炼方法和手段的指导,并在上基础上尽可能多组织些群众性的健身活动,促使全民健身运动在我市农村全面、快速、科学地开展下去。

4.2.8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而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伴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认识在总体上呈现提高的倾向,人们对健身活动的意义也更为清楚。大力发展教育,更好地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对现有的体育教育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4.2.9城乡在地域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健身活动的自然环境条件,因此两地人口在健身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差异。这是两地人们开展健身活动时充分利用当地客观条件因时、因地制宜的表现,有关部门应更好地支持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形成地方特色。

4.2.10 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体育发展水平,造成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形式、场地设施建设、体育社会指导员分布几个方面较大差异。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体育社团,加快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尽快更多地培养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使城乡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2建议:

统筹城乡体育、各人群体育协调发展。

2.1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推进体育生活化社区达标进程。将社区体育组织建设、设施建设、健身活动、居民体质测试和健身宣传培训等服务列入《沈阳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试行)》中,采取政府主导、多部门共同推进的方式,分计划、分步骤、分批次地推进社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全覆盖。总结推广东城区创建部级全民健身示范区、履行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经验。各区县政府将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街道和居住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2.2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将农村体育工作纳入全市郊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内的综合服务设施作用,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

上一篇: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