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范文

时间:2023-12-15 17:15:06

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1

1、学生因素。上课时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以饱满的状态进行教学,充满激情,而有些学生则对老师讲的内容毫无兴趣,不认真听讲,这很容易使老师失去激情和热情,久而久之老师的激情和兴趣也没有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使得教学效果不佳,这也是因为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深入地了解和认识。

2、教材因素。学生教材的编订是严谨和慎重思考的产物,所选择的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名篇、选文,渗透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但有些文章过于强调思想和人文,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和感受,这也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3、语文学习方法单一,知识来源简单。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舞台和场所,课堂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量的多少,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教师往往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过分强调学习而忽视留给学生空间,占用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和实践机会,更加强调学习语文需要去记忆和背诵,多练习,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模式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课堂和老师失去兴趣。

思考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法和对策语文教师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第一,教师用自身的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给学生做好榜样,以自身的影响力传达给学生正能量,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激情,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久而久之学生也会被教师的激情所感染,慢慢地恢复和增强对于文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会受到老师和课堂氛围的熏陶和感染,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一定会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对于文的认知水平。

第二,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可持续性。学生学习兴趣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毅力、耐心和恒心,不能害怕失败,不要怕付出精力和时间,更不能做到一半就放弃,一定要坚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序进行,得到预期效果。

第三,开阔语文学习渠道,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体现语文的魅力,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快乐。教师要扩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课堂和生活中传授语文的内涵。例如,可以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可以让学生走进农村,感受到新农村的变化和美好;还可以开展各种课余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会到时间和学习带来的两种乐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有所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也会很大幅度的提升。第四,重视阅读训练,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让学生全方面地提高自身素质,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开阔眼界。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拿高分,不主张学生进行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教师应该向家长传达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要向家长传达正确的观念,那就是阅读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量,这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的学习过程少不了书籍的陪伴,学生会在书籍中找到共鸣,在书籍的启迪下提高自我,得到丰富的知识、深刻的感悟和情感的升华。

困惑二:学生想象思维受到限制的原因想象和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们应该培养这种天性。

1、教师和家长要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去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这需要让学生全方面发展,全方位得到培养,而不是只注重学习成绩的高低。

2、“标准化”阻碍了想象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创新和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抓紧一切时间提高成绩,间接地阻碍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思考二:教师要采取对策,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这需要教师留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和想象,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对学生的想象内容要给与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想象带来的快乐,尊重学生的想象成果。

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2

>> 对《新闻记者》新闻打假的感想和建议 语文教学的困惑和反思 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困惑和反思 新时代下地理教学的困惑和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和反思 关于中职英语教学的困惑和反思 浅谈初中新任物理教师的困惑和反思 对哈特承认规则的反思辨析 反思新课改的教育困惑 历史教育困惑的反思 关于“严打假新闻 宽容错新闻”的思考 八年新闻打假,留下五大困惑 素食者的困惑 外企在华打假的策略和经验 解析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 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 对“辟谷”的困惑 市场中知假买假者的打假优势 从王海打假试析消费者的界定 一位药品打假者的维权之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③本人认为“假”无非是“虚假”的简称,因此“假新闻”与“虚假新闻”的内涵完全一致

④从约定俗成的语言内涵看,“假”无非是“虚假”的简称,“失实”的内涵应包括完全捏造的“造假”――引者注

⑤参见唐远清:《任何时候都应追寻新闻的真实――对汶川地震后“母爱短信”报道的反思》,《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6期

⑥如唐季礼名誉侵权案中,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转载媒体侵权成立,但承担了与原载媒体相对减轻的侵权责任――转载媒体只需更正、道歉,却不承担赔偿责任;,而原载媒体除更正、道歉外,还被判赔偿

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课程;大大困惑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新课标的出台。高中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高中语文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高效地实现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开设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何在,如何协调选修课程与课本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教学这都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六大困惑。这些困惑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加强对这些困惑的了解,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很有帮助。这六大困惑分别是:选修课教材;选修课教师资源;选修课学习心态;选修课开设时间;选修课教学方式;选修课评价机制等问题。

一、选修课教材困惑

当前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材的选择和内容上都存在不少争议。首先从教材选择上进行分析。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材灵活多样,各地区所选择的教材都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同一类型的教材只能局限于一个地区,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修课程的多样性,但是在教材出版、发行过程中就要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这对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显然是不利的。选修课程的教材在选择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会使选修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

从教学内容上说,苏教版语文选修有些课程由于时间的限制最终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例如,《红楼梦选读》《鲁迅作品选注》等作品属于鸿篇巨制。这些著作单凭一节课很难讲透,这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二、选修课教师资源问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遇到的另外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教师资源问题。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另一方面却进一步分化了教学资源。选修课程越多,教师资源也就越稀缺。教师资源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经常不能得到合理配置。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选修课学习心态问题

当前学生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学习心态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不科学的现象,有许多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选修课程。在学习选修课程的时候功利性太强,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哪门课程对高考有利就选哪门课程来选择的。大部分学生认为选修课程如果不能为高考服务就是无效的。学生在选择过程中也非常随意,有些学生没有正确处理学习任务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在选择和选修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心态。

四、选修课开设时间问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时间大多在高二上学期。这段时期正是学生学习任务繁忙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开设高中语文选修课很难保证有效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的紧张,往往是仓促安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学任务马不停蹄地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了解了一些表面知识,而对于选修课程中的内在本质没有深入地了解。选修课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冷冷清清,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很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五、选修课程教学方式问题

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本身为原来枯燥的语文教学添加了活力。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的不科学使得选修课教学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选修课的教学本应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缺乏活力,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六、选修课评价机制问题

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机制。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还很不健全。当前的语文选修课的评价机制存在着指标单一、随意评价、带有人情化的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选修课程的评价机制并不能够真正公正。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加强对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六大困惑。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刚刚开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这六大困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解决这六大困惑。

参考文献:

[1]李先富.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反思[J].大观周刊,2012(5).

[2]黄振中,刘天.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2011(11).

[3]熊明川.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13).

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4

关键词:新课程 困惑 人文素养 工具性 人文性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开宗明义地指出:“英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学科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除此之外,高中英语教学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却面临着巨大的困惑。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学中面临的困惑

1.大部分老师和学生不重视。特别是普通高中,学生水平较差,平时就是搞清楚课本的一些内容已是花去大半课堂时间。稍微讲一些人文知识或布置一些小组作业都被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有学生就问过我:“老师,我承认你上课讲的很多知识我们都没听过,都很有用,我们这样上课也很开心,但是你讲的这些还有叫我们做的一些作业考试都不考啊,那学来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多划划重点,讲讲题。”很多老师也认为给学生讲这些还不如分析分析语法,做多点题来的实惠,甚至学校本身也就是看考试成绩,对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忽视,因而人文精神的培养迟迟看不到曙光。

2.人文素养的培养呼唤新的考核形式。那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考核标准的问题。虽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高度褒扬了人本主义,也体现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但是事实从检验学习的考试形式看来,却没有和这种理念接轨。无论什么学生到头来都是考一种题目,没有哪个教育部门专门为每个学生设计一份符合他特性的考题。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机制使学生很难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还是沉浸在背语言点、记单词、做考题的苦差事中。为什么现在还存在为语言而语言忽视人文精神的英语教育?就是在于高中英语新课标理念和评价脱离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从最根本的高考开始对现有的英语考试题型来一次变革:增试口语,内容以必修模块各个单元的主题为基础,设置情景英语的考核;阅读题应该出能考出学生真正阅读技能的题目,形式应该有问答题、归纳演绎或其他形式而不只是多项选择;减少语言知识点方面的考核,更多的设计二些有关文化背景的或是开放性的题型。

二、对待上述困惑的对策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即具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完整的人。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推脱的任务。如果新课标所提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三个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真正地体现在评价体系中,如果它还是和现实遥不可及的话,那它就永远只是一纸空文。怎么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把人文素养的培养贯彻到新课程中去,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高考、社会对人才的期待、课改、公开课等对当下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中学英语教学成了高考的工具,也成了评优选先、晋升职称的工具。这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英语教学的本质,使之处于尴尬的境地。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笔者认为,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政策导向突显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高考实际上是现在高中教学的指挥棒,英语也不例外。因为一个学生的前途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高考成绩决定的,是否拿到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学校、家长、社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英语教学也不得不围绕高考打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改变评价标准,如出台合理的高校招生政策,降低英语的分数比例,或只将它作为参考分数。这样,就可以给英语腾出足够的时间来增加阅读量。高考试题也应向“增大阅读量、降低理解度”的方向倾斜,“应该大大增加各种文体的阅读数量,但是阅读理解的试题却不必太难”。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提升能力,陶冶情操。唯独如此,才能实现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2.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英语的本质是用语言文字对人类的生活和生活环境进行诗性的审视、表达和交流;诗性是英语的特性,它有别于自然科学的理性和数学的抽象性,也有别于社会科学的人文性,故任何文学作品最终可归结到人的情感之上。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对作品的情感进行体验,让学生在与作者、人物形象等的对话交流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达到心灵的碰撞,最终使学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发,从而达到培养健全人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心灵得到真正的洗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

3.英语课应加强价值思想的呼唤与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确实得到了提高,但经济的发展却带来了它必然的负面影响----价值思想的淡化乃至缺失。这也影响了当代的中学生,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但他们却在逐步摈弃着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思想。要唤回他们的价值思想追求,英语课就应承担起它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达到传承优秀文化,开拓创新,去寻找以至唤回游离于心灵荒原的价值取向。

总之,语言学习得是终身的过程,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让他们效仿或超越自己;并终身致力与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的技能。“英语学习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将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为考试。”笔者以真诚的心期待着符合英语本质的英语教学春天的到来。

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英语教学;困惑;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广大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由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好帮手和引路人。在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十几年来,遇到了许多困惑与难处,深深体会到了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难度。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自己的尝试和摸索,试图把自己的经验和成果与大家分享。把自己教学上遇到的困惑与大家一块儿探讨。笔者相信,只要通过努力,这种局面定会改变。本文试图浅谈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困惑及造成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一、产生困惑的原因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老师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高中英语难学:词汇量大、知识点细、语篇长、语法难。面对这种情形,尤其是普通高中的英语老师更加无所适从。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困惑,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掌握高中英语学习要领还需要我们从产生困惑的根本原因上下工夫。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总结原因如下:

1.招生体制和管理体制不健全

普通高中在学生录取上占劣势。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先从重点学校录取,最后才是普通高中,导致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刚过普高录取线或大部分学生在录取线以下。这样普通高中的老师们在英语教学中就显得疲惫不堪。

2.初中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教学严重脱节

刚过普高线的学生大多都是严重的“跛子腿”学生,英语学科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英语底子薄、单词量少、句型掌握不多,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显得苦不堪言。

3.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厚

小学和初中刚接触英语的时候,学生兴趣较高,教学要求相对较低,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但是,进入高中后,学科较多,并且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逐步减退,产生厌恶的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开始放弃,无形中就给英语教师带来了难度。

4.学生认识偏低,认为学英语无用

笔者所在的高中地处城乡交界,随着城中村改造,农村生活水平的大大改善,随之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质的改变。许多孩子受家长错误认识的影响,认为上大学没用,毕业难找工作,大多数学生认为拿到高中毕业证即可。这样就给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困难和障碍。

二、教学的实际困惑

针对教学中产生困惑的原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英语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也面临着种种困惑与挑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历练,总结了作为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诸多困惑: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内容太多、要求太高、课时太紧、任务太重。笔者作为多年从事英语教研组组长的英语教师,各种酸甜苦辣,深有体会,下面就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困惑谈几点感受:

1.新教材带来的挑战与困扰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新教材给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难度:新教材的生词量、阅读量、话题量大、单元板块多、教学步骤多。这样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教学中普遍出现“课时紧”的困扰。无形中英语教师要面临如何重组教材?如何教会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让学生不反感英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和兴趣?等问题。

2.学习方法的不得当

随着教学容量加大,高中英语老师在课堂上的工作更富于指导性,学生的学习也更趋于个体化。但是,有些学生并没有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不去进一步地挖掘教材内容、拓宽知识。这样,致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不会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与别人的差距愈来愈大,无形中便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3.学生由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迁移的能力不足

高中英语检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中试题侧重语篇阅读、短文改错与短文写作,与初中试题相比,难度大大增加。这些难题是高一新生始料不及的,因为初中学生从未练习过,这样只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做好迁移工作的确是值得深思的事情。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过渡期,学生一定会产生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

4.班额过大,不适合语言操练和分层教学

语言学习是信息输出和信息输入的过程,需要大量反复地操练,而我们目前高中的班级人数均在五六十人以上,老师根本无暇顾及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更谈不上有效地交流了;另一方面,学生练习的机会也不多,致使许多学生索性养成了不开口的坏习惯,运用英语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笔者到大连保税区高级中学学习孟氏的“第六种教学方式”有效教育,发现孟教授提倡小班教学,班额一般不超过30人。这样做非常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所学的知识能得到反复的操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和能动性。

三、解决困惑的措施

面对种种困惑与挑战,解决问题是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作为普通高中的一名一线英语教师,做了深入的思考,认为要想提高英语教学成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彻底转变家长和学生传统的观念

教师应该跟他们讲道理、举实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让家长、学生们目光长远,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学英语是大势所趋,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和学生站在统一战线上。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易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呼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采取适当措施

笔者认为教育资源要想得到很好的协调,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重要举措。应该按照就近上学的原则,不要只抓所谓的重点名校高中,而忘了其他普通高中学校。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看,普通高中学校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显得特别重要。同时,我们也要呼吁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作相应的改变,与时俱进。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上课时,要注重将知识传授与兴趣培养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课堂活动,防止搞花架子,搞花架子只会使学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耽误时间,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找到适合普通高中现状的教学方法,努力寻求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组织教学。

4.大胆重组教材,重视初高中之间的衔接

在教学中,要尽量保持原有教材的特点与亮点,努力重组教材的不足之处。我们没有必要全部完成教学任务,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我们应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删减、增补和重组教材内容,简化教学步骤,增补和拓展教材内容。基于教材的不配套,我们必须努力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使学生过渡自然。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钻研和了解初中教材,这就需要我们在高一时就要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找出学生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为他们扫除英语知识不全面的障碍,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轻松。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这样做,教师这个纷繁复杂的工作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但只要我们找到教学中的困惑并能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并且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我们焕然一新的日子还会远吗?

参考文献:

[1]丁往道,吴冰.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本社,1994.

[2]潘文国.汉英对比纲要[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4.

[3]武月明.英语写作教程(2).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

[4]汪东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方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10).

[5]王丽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J].外语研究,2006(10).

[6]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6

特殊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残疾人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且提升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特教事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特殊教育要和其他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而改革和发展特殊教育是我们每位教育人必须履行的责任,更是我们特教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一、巴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成绩与经验回顾

巴州区下辖特殊教育学校1所,创办于1992年,是一所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适龄残疾学生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也是巴中市唯一一所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为一体的残疾学生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02平方米;现有学生264人,18个教学班级;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本科学历28人。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有爱无碍,启智增能”为办学理念,以“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为校训,以“以学生技能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以学校特色发展为方向”为办学思想,坚持走“语训-康复-学习文化-艺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的办学之路,以学习文化为基础,艺术发展为特色,职业培训为重点,全面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先后组建了声乐、器乐、舞蹈、话剧、手语、书法、美术、手工、篮球、网球、羽毛球、田径等社团。毕业的盲生全部就业,多名聋生先后毕业于湖南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现已走上工作岗位;同时学校艺术方面成绩斐然,孩子们因为个人的才艺展示了各自的精彩。编创的舞蹈节目《门》获四川省第二届残疾人艺术节舞蹈类银奖,舞蹈《爱•无尽》获四川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类一等奖;学生张秋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网球团体第二名;秦晓芸在第四届巴中市运动会羽毛球比赛中获团体、单打两枚金牌;徐鑫在第四届巴中市运动会网球比赛中获团体、双打两枚金牌。

巴州区特教学校呈献给党和人民无数教育奇迹和灿烂微笑,呈献给残疾孩子无数生存本领和精神力量,巴州特教事业蓬勃发展,巴州特教学校在川东北独树一帜。巴州区曾被国家教育部、民政部、中残联评为“特殊教育先进区”,学校被国家教育部、中残联命名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先后被评为“四川残疾人之家”、“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无烟学校”、“四川省卫生单位”、“巴中市最佳文明单位”……。

二、特殊教育的困惑和思考

1.送教上门的困惑与思考:

①困惑:不被人理解,有家长说:不需要送教,送了也没有效果;有的家长开始是高兴接待,后来也不怎么热情了;还有就是送教上门送什么?效果怎么样?

②试行:如我们学校利用周末、双休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活动,全校教师分成6个送教小组,按照计划各自驱车下乡,开始了对分布在各个乡镇的重度、极重度、多重障碍特殊儿童的送教行动。送教老师给孩子们送去文具、图书和学习教材,给他们捎去零食,部分教师还对特别困难的家庭捐了款。老师们陪他们画画,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唱歌,与他们互动游戏。

通过送教上门,让我们看到了特殊孩子的孤独,也看到家长的无奈与悲伤,我们作为特殊教育老师,无法做到满足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的教育需要,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这些家长们带去一些康复教学理念,引导她们进行家庭康复。但是送教上门需要付出很多,我们没有方法可循,没有经验可借鉴,教学过程充满困难,这些不能自理的孩子们总带来很多突发状况,充满挑战。

③思考:为使“送教上门”活动更有针对性,学校因人而异,我们的方法是拟定“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感统、言语、情绪、心理等康复课程;二是洗脸、穿衣、吃饭、如厕等生活和社会适应课程;三是生活语文、实用数学等文化课程;四是畅游、体育、美术、娱乐等艺术休闲课程。

送教上门是送教育、送康复、送温暖。“送教上门”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平凡而又艰辛,任重而道远!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他们的生理缺陷也无法逆转,但只要我们“关注于心,关爱于行”,用实际行动切实保障这些特殊儿童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让他们体验到教育关怀的幸福,我们就能缩小甚至改变上帝对他们的不公平!

2.资源中心的困惑与思考

①困惑:资源中心建设:各地建设标准不一样,比如成都特校投入1500万,建筑面积一幢楼,很大气很规范;我们缺场地、缺经费、缺人员;

②思考:资源中心应该发挥的作用:一是全区随班就读工作的检查指导;二是全区特教师资培训;三是家长的接待和培训;四是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鉴定;五是规范随班就读资料要求及管理档案;六是送教上门一人一案管理档案。

但是这些工作光靠学校是不能完成的,必须行政领导重视,层层落实责任,才能正确开展。现在目前条件不成熟,大家无法完善资源中心的作用。今天我提出这个问题,有待于今后共同探讨。

3.职业教育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计划中要求扩大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规模,向两头延伸: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提法是对的,但实施起来困难,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是重要,要让学生学得一定的技能,融入主流社会,将来自食其力才是根本……

目前,我们巴中特校开设了聋教职高班,有中餐西餐烹饪专业、美容美发专业;盲生有推拿按摩专业;培智的职业培训还没有方向和目标,但今后培智学生是主流,聋生、盲生越来越少了。但是在开设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困难:①一是师资问题。无专业师资,都是到社会企业中聘请专业教师,费用高、时间紧,难请到;②二是无经费支撑。上面未拨付任何经费,只享受秦巴山区的职高免学费政策,一年1900元。平时训练的耗材费,1900元一个月都不够,包括设施设备费等开支,办起了确属困难;③三是学生实习及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因为语言交流困难,大部分企业不接纳。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职业教育问题多多,但我们是特教工作者,最终还得让孩子能自食其力,所以有待于大家今后共同思考和探索,开创出切实可行的路径。

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7

【关键词】英语;兴趣;思维;气氛;秩序;口语;书面

新课程为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运而生,而面对传统观念和新课程理念,我们教师也难免有困惑。传统英语教学以英语知识传授为主,关注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而能在考试中获得多少分数,而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则提倡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最终还是要通过考试来进行检测。那么,如何在技能培养和考试之间寻找平衡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应用英语技能的培养?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值得广大教师共同研究的。

一、困惑:学生兴趣高了,但思维乱了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学习效率的影响,于是,课堂中尝试借助情境、活动、问题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的确,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好的激发,其课堂参与度也提高了。但教学效果依然不如预期。甚至有的英语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情境引导下兴趣高涨,尤其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刺激下,学生的感官受到了刺激而变得活跃起来,但因情境创设和教学内容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启发,故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不可否认,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情境、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较好的做法。但需要注意的时,无论是情境还是活动,目的都是为新课教学而服务的,故而在情境和新知之间需要建构起一定的联系,需要以情境或活动等来引入新的知识内容。否则,情境就只能成为单纯的感官刺激物,而无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以Module4 Unit 1 Advertising Reading 1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以雪碧广告、肯德基广告视频短片来引导学生欣赏,以此引出“广告”这一主题,在引导学生复习的基础上拓展与广告相关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测试单词和短语,然后再通过录音来引导学生初步回答问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内容。在该课时教学中,以视频广告来刺激学生感官,引出主题,然后复习并引出和广告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为材料的阅读奠定基础。借助小组合作方式复习单词和短语,为听录音奠定基础,顺利推动阅读活动的展开。可见,在激发学生兴趣时,要注重用情境来引出所学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困惑:课堂气氛活了,但课堂乱了

在一些高中英语公开课或示范课中不难发现,整个课堂中学生都较为活跃,教师不是组织他们展开对话就是进行问答,不是表演就是多媒体演示,课堂似乎非常活跃。而课后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却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对这样的课堂较为感兴趣,但在课堂中却没有较好地获得知识的构建。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变远了?如何更有效地通过探究活动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而提升教学效率呢?如何更好地保障师生间互动活动的有效进行?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依然需要互动。以阅读教学中问题探究活动为例,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内容。但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针对当次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进行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的构建。否则,如果课堂缺少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变得盲目,探究过程自然会显得混乱无比。

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如在Module 1 Unit3 Reading Dying to be thin.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复述时发现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还不够了解,此时以关键词Used to go to the gym――Now (Take weight-loss pills)――Why (be ashamed of)――How (Feel)――But Mum said.引导小组学生再次交流并复述,复述后教师简单评价并复述,然后再组织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围绕Amy而完成where、What、why、How的表格,以此让学生熟悉第一份邮件的内容。如此,在探究中有教师的监控和指导,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在互动中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困惑:口语表达多了,但教师慌了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强调要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此理念的引导下,课堂中学生的表达活动多了,无论是师生间的对话还是学生小组间的操练活动都更多了,但教学中教师又容易走入一个极端,即在关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教学是“哑巴式英语”,而现在的英语教学却成了“纯口语英语”,学生能说,但不会写。结果,但凡遇到考试或测试,学生的成绩依然提不上去,教师必然为此而困惑。

的确,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者是必然联系不可分割的。提倡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学生从“哑巴英语”中解脱出来,在学英语的同时用英语。而这也并不排斥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相反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Module1 Unit 1中短语的教学为例,如dream的用法,结合教材中What is your dream school lifelike?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对该句子翻译后,引导学生探究dream的含义,然后精讲dream 表示心目中最理想的。如 dream team,接着再引导学生应用该词进行造句,以此来巩固对dream的理解。如as的引发,要注重根据教材中的例句而引出as if,as far as,so as to,as for,such as等短语,引导学生探究其基本含义和用法。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以小组方式展开操练后,教师要注重针对知识目标而引导学生总结,教师精讲,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从而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而引导学生思考。以合作探究方式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活动,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必须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展开,否则,探究的目的性不强,过程就容易混乱。加强对学生口语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构建英语知识,否则,学生只会说而不会书面表达,也谈不上综合应用技能。的确,新课程理念为高中英语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推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还得从实际出发,在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秀做法上,整合新的模式而灵活应用,切勿操之过急,否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将无法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04)

[2]李晓东.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04)

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3455”课型;改革;出路

近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海门市四甲中学也构建了富有特色的“3455”课堂教学模式,即“3个环节:先学、后教、练习;4个步骤:解读要点、合作学习、踊跃展示、适时讲授;教学内容5点化:基点内容自求化、要点内容问题化、重点内容习题化、难点内容层次化、亮点内容全面化;教学过程坚持5原则:没有师生互动的课不上、没有学生练习的课不上、没有教学目标检测的课不上、没有使用多媒体的课不上、没有问题驱动的课不上”。以期通过课堂改革,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正本清源、更新观念,促进教学相长。在课堂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有困惑,有不解,有怅惘,但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我们的课堂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我们就要坚持做下去。

笔者经过长期的课堂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许多困惑。

困惑一:改革进入深水区,理论支撑不够,原动力不足。中学语文课堂改革一般很少有大动作,有大动作者且成功的更是寥寥无几,而根本原因就在于理论研究滞后。就好比行军打仗一样,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好比是课堂改革的实践操作,“粮草”就是课堂改革的理论支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厘清语文学科的本质和特点,更要了解当下语文教学界的流派以及语文教学的新方法等。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缺少理论的实践是不成熟的实践,所以我们课堂改革的前提是必须搞清语文的教学本质,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改革创新,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效的语文课堂改革之路。

困惑二:评价机制立而未破,改革缺乏长效的制度保障。改革的关键在于评价机制,如果用传统的评价机制来衡量改革的效益,那么这样的改革也必将走向失败。课堂改革,尤其是语文课堂改革,它的效益是隐性的、长效的,其效益评价更是复杂的、多元的。有人说:能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课堂改革成功的关键。我校“3455”课堂教学模式虽形成严谨的考核评价机制,却未取得全面的成功。语文教师在课堂改革上积极踊跃,充满了激情与创意。对于传统的课堂敢于说“不”,大胆地尝试与创新,基本在“3455”课型下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然而每逢大考前夕,语文教师会产生种种顾虑,担心各级各类的“行政考核”,会下意识地改变当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用传统“填鸭式”来应对考试。基于此,我们认为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仅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是不够的,更要依照评价机制去测量考核。我们不能把基于“3455”课型形成的评价机制束之高阁,必须让其发挥作用,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保驾护航。

困惑三:语文学科被淡化、弱化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近年来,高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语文学科更是首当其冲。无论是社会,还是语文界,都希望能够提升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甚至有人提出语文单科200分或180分的设想。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仅靠提高分值无法充分调动当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语文学科被淡化、弱化的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本应受到重视的母语教学,反而被学生淡化、弱化,甚至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下,语文学科高考评价的区分度不强。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不是仅依靠教学单位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从教育管理层面上审视语文学科的考核评价,切实提升语文学科的地位,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改革。

语文课堂改革应坚持以问题设计为起点,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体验为核心,展示交流为途径,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单向的知识传授变为双向的教学互动,变记忆型教学为思维型教学,以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确保师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广度、深度、有效度。这样就需要我们寻找语文课堂改革的新出路,找到突围的新路径。

一、从局部改革入手,带动整体改革

当下的课堂改革都想快速的、整体的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如果忽视了语文课程内部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盲目地追求快速的、整体的改革,必然会使得改革走向歧途,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语文课堂改革既要有宏观理论的指导,又要有微观的实践操作,以微观实践不断修正和完善整体改革。“3455”课堂教学模式宏观框架基本搭建起来,有了语文课堂改革的理论指导,更有优秀教师的典型示范,但不能求毕一日之功,尤其是Z文课堂改革。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任何模式不能简单的复制。所以,语文课堂改革不能盲目地追求快速、整体,而是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特定的篇目、课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哪怕只是在一节课中,有一个创新点也是好的。例如,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的环节,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堂都需要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确定课堂组织形式,不能照搬照抄、生搬硬套。这时需要的是教师的智慧,思考哪些课可以“合作学习”,哪些课不能“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可以设置“合作学习”等问题。语文课堂改革应以局部改革人手,这样不仅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还可以有效地带动整体改革。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相互转化生成效益

中学语文课堂改革在设想付诸实践一段时期后,会遇到改革的瓶颈。主要原因是中学课堂改革者的理论研究滞后,这样就会导致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语文课堂改革需要改革者不断的完善自我,建构改革方案的理论高度,也需要教师深入课堂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践来关照理论。我校“3455”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周期的完善,理论层次基本构建起来,相对来说也比较完善,然而理论与实践有很多地方是脱节的,甚至是背离的。比如,“3455”课堂教学模式的3个环节是先学、后教、练习,而现实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课堂的教学环节是先教、质疑、析疑、练习,没有凸显出课堂改革的要旨――学生主体性。我想中学语文课堂改革需要适当的理论支撑,但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学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真正地做到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丰富完善教学理论,彼此之间相互转化生成效益。

上一篇:林业信息技术范文 下一篇:建筑企业生产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