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3-12-14 16:43:46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篇1

关键词:人口 老龄化 影响 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从山东省胶南市的情况来看,60岁及以上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均超过国际通用标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

1.胶南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截止到2011年底,在胶南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7.6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2.17%。这表明,胶南市不但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1.1老年人口数量多、规模大。2011年底,胶南市户籍总人口为841222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47980人,其年龄段分布情况为:60-69岁的老年人口为77703人,70-79岁的老年人口为46682人,80 -89岁的老年人口为21040人,90-99岁的老年人口为2510人,10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45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也显示,胶南市老年人口已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群体(见表1)。

1.2人口老龄化程度高、速度快。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胶南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例为11.35%,高于青岛市的10.26%、山东省的9.84%和全国的8.87%。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对比,胶南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8个百分点(见表2),而青岛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仅上升了0.91个百分点。这表明,胶南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处在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全国前列。

1.3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偏高。2011年底,胶南市户籍人口男女比例为1︰0.988,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男女比例为1︰1.029;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男女比例为1︰1.128;80岁以上老年人口男女比例为1︰1.396;90岁以上老年人口男女比例为1︰1.839;10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男女比例为1︰4。这表明,在老年人口中,女性偏多,而且年龄越高,偏差越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越到高龄老人阶段,女性比例越高于男性(见表3)。

分析人口老龄化的成因,胶南市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除受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等因素影响外,主要是由于生活保健水平的提高延长了老年人的整体寿命形成人口积累,同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加快了出生率的下降速度,相对加重了人口老龄化程度。但反过来,由于出生率下降,降低了少儿负担系数①和人口总负担系数②,形成了人口红利期③。这一时期,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积累了更多的公共财政资源。

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主要影响

虽然胶南市人口老龄化处于人口红利期,为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提供了财政资源等有利条件。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仍给胶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影响。

2.1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逐年攀升,被抚养人数也逐年增加,这就直接导致老年抚养系数④的提高和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加重。2011年底,胶南市户籍人口中,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574557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47980人,老年抚养系数为25.76%,也就是说近四个劳力养1个老人。老年抚养系数的攀升,预示着劳动年龄人口在为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劳作的同时,还要负担更多的老年人口生存与发展的费用。

2.2社会赡养负担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需要社会赡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带病生存或卧床不起的比率较高,需要别人照料,生活费用也就比较大。2011年底,胶南市共有8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23595人,占老年人口的15.94%,几乎是每6个老人中就有1个高龄老人。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离休、退休、离职人员也逐年增多,这也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胶南市2011年共有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离休、退休、离职人员7056人(含遗属702人),共发放养老金20612万元;截止到2012年,胶南市共有企业退休职工14248人,仅1至5月份就发放养老金1.2亿元;截止到2012年5月底,胶南市用于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专项财政补助为9721万元,青岛市及以上专项财政补助为7410万元。

2.3传统的家庭养老压力加重。现在的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以“一代户”和“二代户”居多,传统的养老功能受到影响。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胶南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9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减少了0.18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加上独生子女父母已开始进入老年期,空巢现象变得比较普遍。一方面成年子女因供养老人增多而经济负担加重,家庭养老感觉有些“撑不住”。另一方面成年子女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就业压力加强,劳动强度加大,即使在经济上能供养老人,而在生活照料上却“靠不上”。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篇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非营利组织养老保障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按照新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则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中。2016年4月20日,国家统计局了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182万人,占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74万人,占10.47%。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0个百分点。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呈现出人口基数大、发展迅速,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和空巢化同时发生的特点,再加上“未富先老”、“未备先老”以及家庭规模的缩小,人口老龄化问题异常严峻。谁来养活中国的老人?如何养活中国的老人?成为政府、社会、个人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探索并制定出适应新的人口环境和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养老模式尤为必要。

二、家庭和政府养老的局限性

1、家庭养老

随着三十多来计划生育的全面实行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逐渐转变,加上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我国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核心家庭比重越来越高,在很多家庭中一对独生子女肩负着照顾四位老人、抚养一个或两个小孩的重担。而且许多子女常年远离父母在外打拼,很少有时间回家看望、照顾老人,这些“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上的需求很难得到保障。加上生活中各种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光靠子女的收入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精神需求。还有许许多多单亲家庭、丁克家庭的存在,这使得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变得十分困难,个人和家庭养育老人的能力越来越弱,对养老中所凸显的医疗、多样化需求等问题的应对能力不足,家庭养老的作用不断弱化。

2、政府养老

我国的养老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依赖于政府,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加上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增强,政府养老保障体系负担越来越重,许多老年人还未能进入到养老保障体系中,人们对政府的期望同政府的效能存在较大的差距,矛盾也日渐突出。政府管理的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其职能又有限,同时还存在政府失灵的现象。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提出的政府失灵理论认为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具有局限性,因为其提供的公共物品只是满足中位选民的需要,而且是低效率的,需要通过合法的政治途径、协商或谈判等方式才能够从政府部分获得,复杂的集体行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1]这就使得政府在提供养老保障中表现出低质量、低效率、低覆盖的现象,因此完全依靠政府来养老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和老年人需求的满足。

三、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非营利组织具有社会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它与政府的某些机能有替代性,特别是在维护社会公平和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权益等方面。非营利组织能够整合大量的社会资源,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是政府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非营利组织在参与养老保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保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过于依赖政府,缺乏独立性

在与政府的关系上,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行政干预过重,非营利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过高,独立性较差。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实施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的制度,以便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但过高的注册门槛和复杂的审批程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营利组织规模的扩大和组织正常的运作,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严格控制和监督也削弱了非营利组织的独立自治性,导致非营利组织在养老保障中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2]

2、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非营利组织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但现今我国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还很不完善。各类社团登记管理条例主要停留在对非营利组织的登记和监督管理上,过于笼统,缺少专门的法律法规和细化的条文对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运作和实际的操作提供支持,同时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也不足,这就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持续性发展,也不能给予相关者有效的保障。

3、资源不足,发展滞后

我国专门从事养老保障的非营利组织机构数量少、规模小,资源也不足。在资金方面,非营利组织开展活动和服务的经费有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有限的财政资助;在人才方面,非营利组织普遍缺乏专业的、优秀的人才,人员流动频繁,志愿服务不足,领导团队能力欠缺;在组织建设方面,组织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不规范,职责不清,缺乏必要的协调、决策、监督、激励等机制。这一系列资源的匮乏导致了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滞后,难以提供周到的养老保障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精神需求。

4、缺乏社会公信力,动员力度不够

政府对非营利组织抱有一种限制的态度,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市场和媒体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难以整合多方力量激励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也不高,尤其是近年来一些非营利组织的信息公开不及时、不透明,出现等不良现象,严重削弱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大大减少了社会人士的慈善捐款和活动参与。

四、发展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保障的对策

1、国家政策的支持

各级政府应加强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加大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保障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制定一系列促进养老保障的优惠政策以及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保障的规范制度,细化服务的内容和模式,为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提供可操作的制度支持,促进非营利组织养老的长久发展,以不断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加强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保障的能力建设

非营利组织要完善自身的管理,提升参与养老保障的专业化服务水平,要规范自身的运作,完善运营的模式,加强监督与评估,形成组织独特的优势。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对组织成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水平和素质。通过规范化、透明化的管理和运作提高社会公信度,促进养老保障服务的进步和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与它的资源动员能力有关,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类资源,转化为组织的实际行动力量,是非营利组织提供养老保障服务的重要内容。非营利组织要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和互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动员全社会成员关心、支持非营利组织养老机构的发展,让更多的机构和人员参加到养老服务中来,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和互帮互助的的社会氛围。

4、改变政府的管理模式,推进政非合作

罗伯特・帕特南指出,信任、规范和网络等社会资本可以通过促进合作行动而提高社会效益。[3]推进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养老保障的效益。

在政非合作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应由“划桨”变为“掌舵”,通过完善养老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养老保障的运作模式和服务内容,给予财政收入和优惠政策的支持等为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保障提供良好的环境,而非营利组织则应整合各方资源,提升自身的能力,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两者相互合作,各司其职,从而提高养老保障的服务效率和水平,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姜耀辉.城乡统筹养老服务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2

[2]曾鲲.论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J].行政论坛,2004(5):25-26

[3]刘奕伶、李月凤.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33-36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篇3

一、充分认识解决老龄问题、推动和促进老年事业发展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我国人口走向老龄化,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社会在不断进步、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人的生命、寿命在延长,老龄人口自然在增长;另一方面,国家提倡计划生育,并为之制订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严格控制了人口增长。又因为维持数千年的“养儿防老”传统习俗和思想观念的逐步瓦解和摒弃,使人口的增长率逐渐在下降,这样,相对于总人口而言,新出生的人口比例在下降,老龄的人口继续在加快增加。老龄人口的出现和到来,从某种意义上讲,算是一件益事,人口的素质在提高,人口整体寿命在延长。说明社会正在进步。同时,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因老龄人口的到来,不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共性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关注,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一)必须认识到:老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不能忽视的议题

1、人口的确在加速“老龄化”。据统计,1949年前,中国国民平均寿命是39岁,到1996年达到61岁,到2005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71.6岁,接近72岁。特别是独生子女制度的推行,进一步加速了中国老龄化的进程。有人预测,今后一段时间,50岁到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口还将会急剧增加。到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预计增加到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个国家的人口总和。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客观的事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人已经喊出了“2020年,谁为我们养老?”的疑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中国人现在担心养老问题,37%的人认为退休后自己生活水平会“严重下降”。再过十多年,4+2+1式(4位父母、夫妇2人、1个子女)的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将成为家庭的主流角色。许多老年人、或正走向“老年人”行列的人担心,让一对小夫妻负担6个老人的生活似乎是空想。所以,他们喊出“谁在未来为我们养老”的呼吁是正常的,也是理解的。

2、问题严重性在出现。人口老龄化,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和现象。在不少大中城市中,“空巢”老人的数量在增加,有的加速增加,已占老年人总数的三分之一。有关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人家庭“空巢”率将达到60%左右,到2050年,这一数率将达90%左右。其中,高龄“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还多于三分之一。如:在江苏连云港市,“空巢”老人家庭中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有3万多人,占“空巢”老人的33%.有人对南京某社区进行“涉老”问题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有68%的中老年人患高血压、骨质疏松等1种以上的常见疾病,为后代带孩子感到吃力。2005年8月4日,长春市81岁的“空巢”老人王一本在家里死亡,4天之后才被发现。大庆市55岁的独居老人卢某被发现死亡,经鉴定已离世半年之久。而江苏南京市近年来就发生20起孤寡老年人死在无人照顾的家中的悲剧。还有一对年轻夫妇,外出打工,竟将自已4岁的男孩留在家中,还叫本来也需要人照顾的七十多岁的爷爷照看。结果有一天,爷爷躺在床上起不来,气断身亡,幼小的孙子也因无人照看,最终也饿死在其爷爷的床边。待年轻夫妇回来后,为时已晚,落个惨痛的悲剧。“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已经客观出现;说明老年人需要关怀,需要照顾,需要看护,需要救助,需要社会的关爱。

(二)要充分认识到:关注老龄问题和重视老年工作已被各级党政摆上了重要位置,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1、党中央、国各院非常关心全国“老龄”工作、“养老”事业。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及时加以分析研究,制订了相关的对策,对搞好老龄工作,推动老年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养老”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报告”中强调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老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重视和明确。《建议》中指出:要“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书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为我们必须要做好老龄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文件。前不久,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专门主持召开全国老龄委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老龄工作。这些说明,党中央、国各院是非常关心全国“老龄”工作和

“养老”事业的。

2、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老龄”“养老”工作。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都把老龄工作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摆上了重要位置,2005年10月10日,在北京举办的以主题为“老年学的多学科视野”首届中国老年学家前沿论坛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彭佩云在会上强调,要求我们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老龄问题。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新在谈到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时,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重要一项列出。国家民政部、社会劳动保障部等部门也都针对“老龄”、“养老”的问题和现状,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并已经加以在全国实施了。不难看出,我们的政府及其各部门是关注老龄问题的,是高度重视老年工作的,是十分关心老年事业的发展。

3、社会在对“老龄”工作给予关注、关爱。针对不断出现老龄化社会问题,针对“银潮”的到来,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不少社会组织充分采取措施,为解决老龄问题,推动老年事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如:北京针对“空巢”老年家庭增多的现象,专门制订了对这些家庭“一天一电话,三天一见面”的定期拜访制度。重庆市,发动人力将印有社区24小时值班电话的黄丝带分发到“空巢”老人手中,只要打电话,就有志愿者前来提供救助或服务。江苏省南京市有个叫锁金村社区,先前早些时候,就在邻里之间推出过“平安铃”;以提醒和倡导邻居照顾“空巢”老人家庭。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延东社区,对于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家庭,采取定期上门询问制度,发现困难及时解决,同时也发动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不少保险公司也针对因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养老”的问题,大力做好“养老保险”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事业,推出了不同的养老险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如:新华人寿开设“吉庆有余”分红型两全养老险种,是深受广大“未老的年轻人”喜爱的“补充社保的养老计划”。

(三)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税收政策在解决老龄问题,推动和促进老年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税收政策是国家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和措施,对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老龄工作和推动老年事业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有益作用。完整的、科学的、到位的一系列税收政策,特别通过利用国家出台的优惠税收政策将是解决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助推老年事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一是要认识到:税收政策是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而有必要采取的政策组成部分。老龄化问题,需要国家关注,需要国家重视,需要政府重视,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而政府采取的措施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可以使用税收政策,可以出台相应的税收政策,来应对日益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来调节和促进老龄工作,来推动老年事业的发展。

二是要认识到:税务部门是支持、促进老年事业发展的重要部门。老龄工作、老年事业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关注、配合,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爱。而税务部门是落实、执行税收政策的最主要部门。税务部门将相关税收政策落实好,贯彻好,执行好,就能有利于有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能有力地推动老年事业的不断发展。因此,作为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责任重大,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有义务地认真做好各项涉及“老龄工作、老年事业”的税收政策的解释宣传工作,有义务地全面执行和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为促进和推动整体老年事业发展增添后劲,提供动力,提供支持。

三是充分认识到:通过税收政策促进老年事业工作,推助老年事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其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通过运用税收政策促进老龄工作、老年事业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方面,要认识到:相关税收政策的出台将会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创造了条件,将为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带来机遇,将为推动老年事业发展带来活力和生机;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国家通过制订相应的税收政策,可以从机制上确保推动和促进老龄工作,老年事业发展的长期稳定性,可以从法律上为鼓励和促进有利于老龄工作,老年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确定和明确有益于解决老龄化问题、推动和促进老年事业发展的需要税收政策支持的方面和项目

人口老龄化的确日益加重,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解决老龄化问题存在着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我们必须要正确对待,认真正视这一问题。要通过税收政策,来解决老龄化问题,推动和促进老年事业发展,必须要对相关的方面和涉及的项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明确哪些是需要通过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且有益于解决老龄化问题,助推老年事业发展的具体方面和项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和项目。

其一,对举办、开设“老龄人、老年人”专门服务的商店(场、社),取得的收入,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类服务机构和企业主要包括:一些为老年人专门开设的特别商店、服务场所。比如:对这类商店、商场、经营销售部、服务社销售老年人专用的服装、保健商品以及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特殊服务取得的收入,可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这些项目,使大多数的老年人直接感受到国家、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零距离接触到“老年事业”与众不同,真正感受到一定的“优惠”就在身边。

其二,对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文化场所、老年人旅游服务公司、文化书店,其取得的收入,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类企业主要包括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文化场所、娱乐中心、老年人旅游服务公司、文化书店等。对这类方面和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照顾,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年人的

思想负担,充实老年人的精神境界,丰富和活跃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其三,对专门为老年人建造的公寓、住所取得的收入及其附属收入,可以享受税收政策优惠。这些项目主要包括专门投资兴建的“空巢老人”居住场所,老年人集中生活的公寓,以及经批准开办的民营老人福利院、各类开办的托老所等。这些项目的开办,可以直接为老年人带来益处,减轻社会的负担、压力,有助于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居”的工程发展。

其四,对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咨询服务机构,其取得的收入,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类项目和机构主要包括:专门为老年人解释、宣传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咨询公司,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其他知识服务的咨询公司以及专门对老龄问题进行研究的咨询机构、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婚姻介绍、联谊活动服务公司、为老年人专门开设的谈心站等。

其五,对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医院,其取得的收入,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机构和项目,具体包括:各类专门为老年人开办的保健医院、医疗救护中心(站)、料理护理中心、生活救助中心等。对这些项目给予税收政策优惠,有利于促进老年人延年益寿,确保他们健康生活、健康发展。

其六,对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便而生产的老年人专用产品,其取得的收入,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方面和项目可包括为老年人而生产专用的拐杖、轮椅,老年人专用的老花眼镜、特殊保健品、专用家庭医疗设备等,这些产品通过享受税收政策优惠,成本会较低,使一部分老年人直接受惠得益。

其七,对专门为老年人发展事业而捐助赠的企业及其他纳税人,对其捐赠部分,可享受税收政策优惠。这些方面和项目主要指企业及其他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为老年公益事业机构或用于救助老年人生活、支持老年事业发展而捐助捐献的设备、款项等。对这些项目给予享受税收政策优惠,有利于鼓励、激励、刺激纳税人关注、关心、支持老年事业的发展。

其八,对为“老年人”专门开办的商业养老保险,其取得的收入,可以享受税收政策。对这类保险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逐步解决我国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有利于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功能作用,扩展养老保障范围,为实现“老有所保”、“老有所靠”、“老有所养”,不断拓宽保障性养老覆盖面。

其九,对专门为促进老年事业发展提供信用服务的,其取得的收入,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方面和项目主要包括:为营建老年服务设施提供的信贷投入,为老年人集中专门开设的信用服务机构,如为老年人办理的信用卡等方面。对这类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在金融方面为推动老年事业发展,提供“便利”环境和条件。

三、对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老龄工作,推动老年事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以上所述,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和推动老龄工作、老年事业发展的方面较多,空间较大,涉及面广。但从现实中,从目前情况来看,专门为“养老”投资服务的方面和项目并不多,出台的相关措施也不尽完善,没有从根本上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目的。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税收政策,制订相关税收行政措施,以应对当前和今后的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和推动老年事业的不断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一些税种方面加以改革和调整。

(一)在营业税方面,应作相应的调整。对凡专门针对老年人服务的营业收入,如:上述涉及的老人医院、保健护理中心、老年服务社、文化场所、老年人养老院等方面,涉及缴纳营业税的,可进行免征,或者采取先征后退办法,全面实行100%免征营业税。《中国税务报》已经“民营文艺团体获税收支持”的相关报道,对民营文艺团体为老年人组织专门演出取得的收入,同样可给予免征营业税的照顾。

(二)在增值税方面,应作相应的改革。对专门生产老年人专用产品的企业,涉及缴纳增值税的,如:生产老年人专用的拐杖、轮椅等,保健衣服、老花眼镜、老年人日常救护用品等,可以实行免征增值税;或者比照同类产品,给予减征50%的减免照顾;或者在进项抵扣方面可允许扩大范围,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扩大和提高老年人专用产品范围、档次、质量;对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用品修理部(如:为老年人专用的手摇车而开设的修理部等)取得的收入,实行完全免征增值税,或实行先征后退的办法。

(三)在所得税方面,应作较大的改革和调整。对专门从事生产老年人专用产品的生产企业,如专门生产老年人专用拐杖的企业等,取得的应税所得收入,可实行免征所得税,或者比照同行同类产品,同行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减半征收所得税,或者按最低所得税率档次征收(即按15%征收所得税)。允许这类生产性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为研究开发老年人专用的新产品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经营企业,如对专门为老年人依法开办的老年大学、文化娱乐场所、老年公寓、养老院取得的所得均给予免征所得税照顾。对于各类企业专为老年人公益服务机构捐赠的设备、款项可以允许税前列支,不列入计税依据。对经国家、省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老龄问题的研究中心,其科研人员实际发放的工资额,经主管税务机关审定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据实发工资的100%扣除。

妆品等,国家可以比照相应产品,减半50%征收消费税,以扩大老年人消费向健康、保健方面发展。

(五)在其他税收方面,也应作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关于这方面,涉及的税收主要有车辆购置税、房产税、城建税、“利息税”等较小税种。对60岁以上老年人购自用轿车,凭个人身份证、单位证明、健康证明,可享受购1辆免缴车辆购置税的照顾;对于专门出租给老年公益专用的房屋取得的收入,可享受免征房产税或减半征收房产税的照顾;对于已经享受免征或减征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的专门为老年人服务性企业、生产性企业,同样给予减免征收城建税照顾;对于专门用于养老保险的存款取得的利息所得,可免征“利息税”;对经国家批准的专门从事老龄问题和老年工作的研究机构,从开办之日起或注册之日起5年内免征科研开发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使用税、房产税。

(六)加强督查,严格检查,确保各项涉及“养老”、“惠老”的税收政策落实到位,执行不变“味”、不走样。国家在出台鼓励和支持老龄工作、推动老年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后,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在落实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从严按政策办事,确保政策真正落实到位、执行到位;并要做到在执行过程中不变“味”、不走样、不变通。同时,要加强督查,认真检查,定期开展检查,防止打着支持“养老”、“惠老”、“关老”的牌子,骗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达到偷税、漏税、逃税、骗税的目的。对这种行为和现象,要从严处罚,决不手软。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必要时给予公开曝光,以净化税收法制环境,维护国家税法的尊严。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复杂性问题,老龄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地区又不平衡,社会负担重,算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我们必须要尽快关注和分析这一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运用税收政策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老年事业发展这一重要课题,并使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篇4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效的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计划生育最初的目的是控制我国人口总量过多和增长过快,实现人口再生产方式的转变,这是我国迈向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第一步。但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推进,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并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点,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缺乏,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了我国社会生产的发展。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户均3.1人,较第五次人口普查减少了0.34人,与上世纪80年代初户均4.43人比较,下降了1.33人。独生子女家庭1.5亿多户,独居老人的比例提高,家庭的传统功能有所弱化。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指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贵州是全国经济欠发达的省区之一,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排位居后,而且由于贵州省长期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速度从而导致了贵州省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从而影响其社会生产的发展。贵州省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重大决策部署,于2014年5月17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宣布于2014年5月18日正式颁布施行。该《条例修正案》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即“单独两孩”政策,为促进贵州省人口结构的长期均衡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简单地说,就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通常以一国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少比等指标综合使用来衡量该国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及老龄化的程度。国际上公认,一个国家或地区中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超过7%,0-14岁少年儿童所占的比重低于30%,老少比在30%以上,这些指标多数达到以上标准就视该国或地区人口状态呈现为老年型,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贵州省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省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68.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28%,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为638.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老少比重为42%。由此可见,贵州省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一)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贵州省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0.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79%,第六次人口普查时,65岁及以上人口为302.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71%。由此可见,贵州省老年人口的数量比较大,且增长速度比较快,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年龄结构问题突出,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减少,从而使得老年抚养系数提高,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二)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而到来的,所以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而贵州省的人口老龄化是由于长期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导致的。多年来,贵州省的人均GDP都排在后面,但是人口老龄化在国内的排名却上升较快,这就表明,贵州省的人口老龄化严重超前于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生育政策与人口老龄化的关联性分析

(一)生育政策加速了人口老龄化

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生育率下降的直接结果,同样受到死亡率和生育率变动的影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有效的控制了人口数量的攀升,却没有考虑到其对人口结构的潜在影响,包括人口出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且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出生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千分之33.43迅速下降到21世纪初的千分之11.93,出生率的急剧下降使我国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政府在不断建设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弥补计划生育政策给人们养老带来的不足和缺陷,进而促进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主要包括:

1、对生育数量的改变。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得人们获得了基本的养老保障,因此他们认为没有必要通过多生子女来保障自己的生活,子女多反而会加重家庭的生活负担,降低生活质量,甚至还出现了很多丁克家庭。

2、对生育间隔的改变――晚育。过去人们早育主要是为了给家庭增加劳动力,为老年生活提供充足的经济基础。随着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们更倾向于晚育,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从而可以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女性来说表现更加明显。

这些也为我国实行“单独两孩”的生育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因为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从而使得放松二胎政策以后不用担心婴儿潮的到来。

四、贵州省“单独两孩”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一)在未来增加养老保险的缴费人数。从长远来看,“单独两孩”政策将会在未来增加养老金的缴费人数,因此可略微缓解养老金缺口带来的压力。由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因此造成的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壮年劳动力缺失,养老金缴费人数减少,而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得养老金收不抵支,养老金缺口不断加大,“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为弥补养老金缺口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关于养老金缺口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单独两孩”政策来化解,还需要配合调整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的相对规模、提高退休年龄等。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经济增速减缓 普享金计划

一个完美的普享金计划,不但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还能有效的减少因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丰富普享金的各项政策,放宽平台,并鼓励全国各阶层的人们参与普享金的政策当中,不断的完善普享金计划,进一步改进退休制度,加大计划和政策的执行力,促进普享金体系的全面改革,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有效的经济保障,实现人民、社会与国家的共同发展。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影响

所谓的人口老龄化,也就是全国人口老年人的比率相对较高,并呈现着逐年持续上升的阶段。人口老龄化的成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出生率在持续的下降,而人口的死亡率在先进的医疗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得到了下降,这也是导致人口老龄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对于当前时展而言,人口老龄化的界限年龄普遍在60岁及以上,只要这个范围年龄的人超过了全国总人数的标准比例,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

人口老龄化是证明这一国家在医疗水平上的进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等问题,而我国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60周岁、女性为50周岁或55周岁,由于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加,丧失了相关工作的劳动力,也就无法保证正常的生活来源,而国家就会针对这种人群制定相关的普享金计划,确保老年人群能够拥有一个健全的保障体系,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长,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完全影响到了我国经济问题,由于老年人无法参与到实际的劳动市场中,而社会中主要的劳动力范围在逐渐的缩小,就会造成社会生产效率降低,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因此,国家需要针对这个问题制定合理的普享金计划,来减少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产生导致经济减缓的问题。

二、我国普享金政策的现状

我国的养老保险是国家给与我们的一种普惠的福利,这也是全球每个国家都有确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各个国家都会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考虑到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他影响因素而制定的。普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了每个企业单位及个人都要参与其中,并对于符合要求的人群进行相应的福利供给。

我国是一个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由于本身的人口就非常多,这样就导致需要享受普享金的人也在增加,而需要供应普享金的年限也在逐年的增加,这就需要我国支出相对来说非常庞大的金额,而我国关于普享金的计划及政策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不同企事业单位及工种来说存在着不同的普享金政策,这也就形成了很多政策性矛盾,而普享金计划的不完善就会导致我国经济增速的问题逐年减缓,影响了我国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三、正确面对人口老龄化,制定合理的普享金计划促使经济增速

(一)实现我国普享金制度的改革

对于我国而言,养老保险的制度是针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有企业单位,对于私营企业来说实现普享金制度虽然也是存在的,但是大部分的私营企业还没有将这项政策执行下去,从这就能看出我国的普享金制度在最初的实施中就存在着问题,国家应该根据我国企业单位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考察,加大对普享金计划的实施力度,拓展普享金受益人的范围,并实现普享金制度的平等性,削弱收益不均的差异性,实现普享金计划中首要任务的体质改革。

(二)完善退休制度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于劳动市场而言,过早的退休减少了有效的劳动力,再加上我国新一代年轻人的数量普遍偏低,有效的劳动力人口满足不了当前的劳动市场需求,这也就造成我国经济增速的减缓。我国政府应该正确的认识这个问题,并不断的完善企业退休的制度,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可以推迟相关的退休年龄,减缓劳动市场的需求的压力,并鼓励市场资源中劳动力的渗入,据可靠调查指出,美国的人口老龄化一直处于非常低的范围当中,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在移民政策上做出的良好成绩,利用移民政策的放宽,可以让世界各地的有效劳动力涌入到国家,并促进劳动市场与需求的平衡,这也就延缓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国可以根据当代经济发展的现状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

(三)丰富普享金政策的多样化

面对于人口众多的我国来说,结构复杂且不平等的普享金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加不能满足于大范围老龄人口生活的需求,这也就不能给与众多老人实现经济保障,因此,我国可以在普享金的政策上,实现多种并能够满足于当前社会现状的普享金政策,开放普享金的政策要求,让社会中更多的平民阶层及生活收入较低的人群都能参与进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普享金计划,以此来满足于不同需求的人们。国家和政府应该大力加强普享金计划的执行力,以“以人为本”的计划为方针,以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为战略,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速为目标,多方面共同考虑制定一个丰富的普享金政策,削弱因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经济增速减缓问题的出现。

四、结束语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是当代非常严峻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影响着各类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大大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增速问题,我国政府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一个健全完善的普享金计划,并加大普享金计划的执行力,放宽普享金的各项政策,进一步的完善退休制度,实现普享金制度体质的改革,削弱制度的不平等性,实现普享金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并要满足于当展的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熠.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速减缓与普享金计划[J].财经研究,2014,(3).

[2]肖金萍.普享的养老金制度探讨――毛里求斯的经验与借鉴[J].中国经济问题, 2010,(20).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篇6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发展;老龄化;政策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01

一、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 人口年龄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定义。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在一个固定的时期内各个年龄组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它既是上一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又决定了下一阶段人口总量、结构的演变方向。人口的分配按劳动能力可分为少儿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三类,在一些文献中是以65岁作为分界线,65岁以上的为老龄人口。因此,人口年龄结构的最基本指标包括少儿人口比例——少儿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例;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例;老年人口比例——老年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例。

经济增长的定义有两种,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是国家或者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另一种认为是人均实际产出的实际增加,经济增长理论就是研究经济增长规律和制约因素的理论,其特征是运用均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各种经济模型,观察经济长期增长的动态均衡条件。

2.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少儿抚养率由于出生率的下降而逐步下降,老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由于少儿抚养率的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总抚养呈下降趋势。从长时间看,我国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导致老龄人口的抚养上升幅度快于少儿抚养的下降幅度,使总抚养比重增加,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新时期人口结构的变化。在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和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共同作用下,人口转变的过程自然而然引起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我国目前人口年龄结构状况,老年人口比重相对于劳动年龄人口和少儿人口较小,但由于出生率持续下降和人均期望寿命的不断延长,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老龄化趋势正在加快,人口年龄结构正逐步迈向老龄化阶段发展。在人口转变的不同过程中,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

2.人口老龄化及人口负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将在近年内逐步显现,受生育率降低并可能维持低生育水平以及预期寿命增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老龄化、人口负债将会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对社会产生持久的影响。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并且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所能提供的保障能力还十分有限,社会养老能力亦十分欠缺。多方面因素共同对养老保障体系形成综合冲击,社会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潜在问题存在极大的忧虑。老龄人口是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老龄化社会对我国的医疗卫生设施及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出现较大转变。老龄人口的增多会使更多人从劳动状态变成退休状态,使我国的劳动人口比重下降,就会造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降低等现象。在老龄化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必须转变老龄化观念,避免将老龄化视为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态势,回避现实,一味寻找避免老龄化的对策,而应正视问题,在既有条件的约束下积极解决问题。

三、未来人口年龄结构隐患的治理策略及建议

1.积极老龄化策略的实施。“积极老龄化策略”强调人应在一生中始终能发挥身体、社会、精神等方面的潜能,按自己的权利、需求、爱好、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并得到充分的保护与照料。鉴于老年人丰富的经历和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方面是初入职场的年轻劳动力难以比拟的,因此我们要

树立老年资源观,公共政策应灵活定位老年人的社会角色,而不是把他们一律视为需要被供养、被照顾、被救助的对象。为充分发挥老年人这一资源财富,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应注重发展适合老年人就业的产业。此举还有利于避免老年人卷入同年轻劳动就业者竞争的局面。当然,老年人再次就业还可能需要进行必要的少量教育投资。

2.对人口进行优化的政策。为了解决老龄化这个问题,不少研究建议提高生育率,关键的解决措施是何时、以何种方式提升总和生育率。在时机选择上,为避免少儿抚养负担和老年抚养负担的叠加,应尽可能避免在旺盛期育龄妇女(20至29岁)人数高峰期改变生育率政策。在提升生育的方式选择上,可先“双独生二”,然后“单独生二”,最后过渡至一个家庭生育两个孩子左右,使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

3.实施生产效率的提高政策。全要素生产率单位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显著。因此,为应对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挑战,采取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各种公共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重要政策安排之一。人口素质已成为影响我国竞争力和创新型发展道路的主要因素,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关键依赖于教育投入和健康投入两个方面。在加强和改善教育方面,要继续增加教育公共投入,并提高教育投入效率,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直接提升是促使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核心战略政策方面,就要采取一系列鼓励创新的财政政策、补贴政策、金融政策等公共政策。另一方面,政府还应通过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

四、总结

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导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这在学术界已经形成基本共识,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较为突出的负面影响。因此充分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袁志刚.关于中国“刘易斯拐点”的三个疑问[J].当代经济,2010(19).

[2]蔡.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

[3]姜健飞,胡良剑,唐俭.数值分析及其MATLAB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蔡.中国还有机会获得第二次人口红利[J].人民论坛,2009(2).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篇7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挑战;对策;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52-02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全国老龄办,2006)

一、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挑战

(一)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面临的挑战

老年人口的首要问题是养老保障,而经济保障是养老保障的基础。城市地区老年人的照料和精神慰藉内容主要倚重家庭,农村养老则主要是依靠家庭。因此,城乡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而农村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养老经济或物质保障问题。

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子女数量减少,家庭规模趋于变小,是家庭资源供给减少和不确定。二是农村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已经开始动摇,农村土地的收入和保障功能被不断减弱,使家庭资源供给具有不确定性。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将严重挑战原有的养老保障体制。主要表现:一是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养老金支出的快速膨胀。二是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巨大。三是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养老金空帐风险加大。(姜向群,2006)

(二)健康与医疗保障的困境

根据200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绝大部分老年人身体健康,有91.19%的老年人生活能自理,其中男性生活自理能力高于女性,占92.58%,女性为89.86%,比男性低2.72个百分点,说明男性老年人生活自理的比重高于女性。

从总体上说,中国的食品、住房、教育和保健服务以及影响健康状况的许多其他因素均达不到经合组织(OECD)的水平,结果,中国老年人寿命比经合组织国家的老年人短,而且他们的晚年往往是体弱多病,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

人口老龄化使城镇医疗保险面临风险。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口医疗需求的普遍提高,再加上老年人口护理性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这些都将给医疗保障带来巨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一是人口老龄化速度与医疗保险基金增长速度不相适应。二是老年人口医疗服务需求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不相适应。(陈佳贵,2001)三是老年人口医疗费和占医疗保险基金的比重逐年上升。(穆怀中,2005)四是劳动年龄人口医疗保险缴费负担加重。

(三)社区服务与生活照料的阻碍

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是社区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四)社会福利设施不足

社会养老设施供给水平低,老年床位数严重不足,利用率不高。中国目前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6)另一方面,现有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单位的床位数利用率不高。社会养老设施的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服务能力的差异。

(五)迅速的老龄化对计划生育提出的新挑战

由于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又提前步入了老龄社会,而且生育率迅速而持续的小将导致21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空前的加速。据预测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将在2025年左右达到14%,如果是低方案,达到14%的时间将是2020年,人口老化速度之快可以与发达国家日本的人口老化比肩,而且成为21世纪世界上人口老化最快的国家。(李建新,2005)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面对日趋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我们必须从人口老龄化的共同成因与特殊诱因出发,在分析老年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从多方面着手,有针对性的逐步解决。

(一)经济方面的对策

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来解决因人口老龄化所带啦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集中到一点,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没有经济的发展,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难以解决。

(二)完善生育政策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篇8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这个词对于现代人并不陌生,老年人的增多给经济发展带来多种多样的问题,因此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所以为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以公共政策的视角来审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以便构建一个清晰地框架,促使人口老龄化在多角度多层次推动社会发展。

[

关键词 ]公共政策;中国;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的变迁,我国人口老龄化一直在飞速进展,一如当年的“婴儿潮”,在政府下令计划生育之后得以解决。随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阶段与逐渐显现。现今社会我国的家庭结构都处于,四个老人,两个青年人加上一个孩子,这种状态还在持续发展。中国的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对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各方面条件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显得有些不足,因此,我国应该在自身的角度展开探索,在公共政策视角下对于人口老龄化采取一定措施。

1 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现状

(1)纵观全球,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可是我国老年人口却在不断的增加,据统计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9%,人口的老龄化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还有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我国家庭基本结构的改变。通常我国把60到70岁之间的老人称为低龄的老年人口,而70到80岁的则称为中龄的老年人口,80岁以上则是高领的老年人口。从年龄段的分布来看,部分低龄老年人口还存在一定的劳动力,但是中龄和高领老年人口相对来说劳动力的比例就非常低。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2)随着卫生条件、医疗技术的改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种种原因导致人口的死亡率大大降低,这也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此外,在我国人口总数直线上升的时期,政府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这就导致我国新生儿逐渐减少,但是老人数量却一直在增加。随之也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未来很长的时间里,我国人口老龄化状态会越来越严重,这也会随之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会阻碍我国经济、文化、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亟待解决[1]。

(3) 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还没有富裕,人就先衰老了,这也就导致很大一部分老人在丧失劳动力的时候,存款不足够给自己养老,这个结果增加了一部分儿女的压力,在工作和做家务的同时,要赡养老人,加上老人孙辈的孩子,夹在中间的年轻人就要负担起抚养三代人的任务。另一部分儿女没有时间或是不想赡养老人,老人被送去养老院,这也在某方面增加了儿女的经济压力,并且导致老人心理上情况不乐观,这样看来人口老龄化会也导致我国社会压力变大。

2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原因

(1) 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其是有很多,首先我国的计划生育改变了以前大家庭的状况,计划生育以前很少出现独生子女家庭,最少都是两三个孩子,包括那时候的经济水平和医疗技术都不如现在的先进,所以那时的社会家庭情况,明显就是孩子很多,而有很大部分家庭为了养活孩子,父辈母辈辛苦一辈子,还没等到退休的年纪,身体已经垮了,但是由于医疗技术有限,所以那时候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没有出现,总是有一批新鲜的血液不断涌现。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生育的盛行,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相对压力变小,因此老龄化问题也就随之加重[2]。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各个方面和以前相比都有很大的进步,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就可以看出我国医疗水平一直出于逐步发展阶段,因为在前些年很多疾病无法治疗的时候,很多老年人因为经济和科技原因不得不放弃对病症的治疗,但是现在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几乎没有什么疾病是无法控制的,因此我国人口平均存活年限也在上涨。

(3) 我国对于老年人的管理和养老条件越来越好,大部分老人都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并且随着人们的认识和知识面的增多,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很多老人会每年定期检查身体,发现疾病马上治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人口与老龄化增长速度[3]。

3 公共政策视角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自然现象,这一现象持续发展的化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问题,因此需要作出及时的反应和应对措施,来改变人口老龄化现象。

(1) 从计划生育实施以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只要我国人口出现问题,就要从调整人口政策入手,这是不正确的方法,因为“婴儿潮”和“老人潮”是不一样的,所以解决的方法和手段也不能完全相同。老龄化还有一方面是人类寿命等自然原因,因此仅仅依靠政府出台的政策是无法解决的。

(2) 人口老龄化不能仅仅依靠政策去改变,应该调整人口基本结构,合理安排制度,并且调整老龄化人口和制度之间的工作。其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中经济、文化、政策的问题,因此要着手协调各个方面。

(3) 造成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另一方面看是因为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给社会创造价值,有些甚至无法自己生活,因此社会压力大,负担重。所以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也不能仅仅在老年人身上下手,因为当今社会一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不佳,也是因为年轻时候没有注意保养,所以从年轻人着手,让这一代人重视健康问题,这样到了晚年,才有好的身体为社会做贡献[4]。

(4) 随着及划生育的展开,我国传统的几世同堂家庭结构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大多数都是一个孩子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些家庭甚至还有更上一辈的老年人。也是社会风气的改变,导致现在结婚的子女都不会和父母同住,父母无人赡养的比例大大增加,而且由于计划生育每个家庭都没有那么多孩子,空巢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样就需要更多的养老院和老年护理站。但是对于没有经济实力的老人,都是选择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居住,长期下去,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都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5) 调整人口老龄化这一结构,也可以适当的推出适合老年人的就业方向,是老年人为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并且减轻年轻人和社会的压力,是老年人看到自身的发展前景和价值,并且老年人在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上有着年轻人无法超越的优势,公共政策应该在一定条件下引导老年人进入适合其工作的岗位,同时避免与年轻人展开竞争,并且鼓励推迟部分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的退休时间,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这样一来不仅创造出老年人在社会上的价值,更减轻了社会负担和压力,改善了人口老龄化问题[5]。

4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目前世界人口大国,自从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中国的家庭结构都在发生改变,所以人口老龄化问题无法避免,其是人口老龄化问题自身并不会给社会带来特别大的影响。但是若没有很好的控制这一问题,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国家和社会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财务相应政策,为社会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爱华.新时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城镇化视角的再审视[J].经济问题探索,2012(12):91-96.

[2]杜本峰,戚晶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分析[J].西北人口,2011(03):1-10.

[3]蒋诗泉.基于灰色理论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133-139+156.

[4]王增文.人口迁移、生育率及人口稳定状态的老龄化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0):114-120.

上一篇:生物化学本质范文 下一篇:简述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