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范文

时间:2023-03-15 05:41:02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范文第1篇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三章生育调节

第四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五章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居住的公民和户籍在本省而居住在省外的公民,以及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公民有生育的权利和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

第四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坚持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群众勤劳致富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负责组织本条例的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八条对计划生育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人口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应当有控制人口数量、增进生殖健康、提高人口素质、保证经费投入、健全保障措施、完善考核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负总责。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作为考核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年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安排必要的经费,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作。其具体职责是:宣传、执行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探索和推广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新的合法有效方式,监督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组织人口与计划生育科学研究和成果的评审、鉴定、推广,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负责计划生育的统计工作,监督检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情况。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母婴保健指导,配合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应当结合婚姻登记进行晚婚晚育的宣传教育,做好与计划生育有关的社会救济工作。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学校在学生中开展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

第十六条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大众传媒负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公益性宣传的义务。

第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内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日常工作,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一名组成人员具体负责计划生育工作。村民小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计划生育工作联络人员,协助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设立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配备的计划生育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十八条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定期公布生育证发放及人口出生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章生育调节

第十九条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第二十条实行生育第一个子女登记制度。

依法结婚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应当在怀孕三个月内,向女方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进行生育登记,并由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向女方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第一个子女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二)婚后患不孕(育)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规定收养一个子女后病愈怀孕的;

(三)夫妻双方均为在全国一千万人口以下少数民族的;

(四)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的;

(五)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六)再婚夫妻一方已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因生育病残儿要求再生育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医学检查,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医学技术鉴定组织进行医学技术鉴定。

第二十二条夫妻双方是农民的,除适用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男到独女家结婚落户的;

(二)夫妻一方属非遗传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的;

(三)居住在人口稀少高寒山区的;

(四)夫妻双方有一个女孩的。

夫妻双方户籍均为城市农业人口,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不适用前款第(一)项和第(四)项规定。

第二十三条凡符合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间隔时间不得少于四年。但女方年满二十八周岁以上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符合本条例规定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由夫妻双方申请,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核实,经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审查后,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领取生育证。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将审查意见及有关材料报送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审查意见及有关材料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发给生育证;对不予发给生育证的,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特殊情况,办理期限可以延长两个月。

领取生育证后怀孕的,不得因性别选择终止妊娠。

溺婴、弃婴或者因性别选择终止妊娠要—求再生育的,不发给生育证。

第二十五条夫妻一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疾病的,应当采取绝育或者其他长效避孕措施;已怀孕的,应当及时终止妊娠。

第二十六条已生育一个子女未经批准怀孕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四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改善技术服务条件,完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制度,保障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防止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公民生殖和出生婴儿的健康水平。

第二十八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以下统称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并按照批准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项目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监督管理;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

个体医疗机构和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人员不得施行计划生育手术。

第二十九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指导育龄夫妻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提供避孕药具,对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孕情检查、随访服务工作,开展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免费避孕药具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供应、发放和管理。

第三十条公民享有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权。

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

提倡已生育子女的夫妻选择长效避孕措施;已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一方应当首选绝育措施。避孕节育措施失败怀孕的,应当及时终止妊娠。

第三十一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造成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计划生育并发症鉴定标准和管理办法组织鉴定。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属于责任事故的,由施术单位予以治疗,治疗费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属于技术事故的,由县级似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的,按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下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一)孕情、宫内节育器安全情况监测;

(二)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三)人工流产、引产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四)输卵管、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五)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六)经批准施行的输卵管、输精管复通手术。

前款规定所需费用,有用人单位的,由用人单位支付;无用人单位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中开支。企业职工参加生育保险,其享受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属于生育保险支付项目的,从生育保险统筹基金中开支。

第三十三条接受绝育手术后,因子女死亡等特殊情况要求生育,符合本条例规定的,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施行输卵管、输精管复通手术。

第三十四条计划生育科研单位,应当加强节育和优生的科学研究,推广节育、优生新技术。

节育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须经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十五条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第五章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三十六条男二十五周岁以上、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二十四周岁以上的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职工实行晚婚的,增加婚假二十天;实行晚育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天;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另增加产假三十天。

职工在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接出勤对待,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所在单位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发给生育津贴。

职工达到晚婚年龄而未婚的,在参加集资建房和分配住房时,与已婚者享受同等待遇。

农民和城镇其他人员实行晚婚晚育的,由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七条夫妻双方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其子女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十四周岁以下的,经父母申请,由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父母,自领证之日起至孩子十四周岁止,凭证领取一定数额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具体标准由设区的市确定,但每月不得低于五元。独生子女保健费由其父母所在单位各负担百分之五十。

职工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在该单位的福利基金或者福利费中开支;农民和城镇其他人员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列入户籍所在地的县级财政预算,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支付。

第三十八条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一方已绝育的双女户的父母,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者绝育证明享受以下待遇:

(一)在发展地方经济的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享有优先获得政府资助、扶持和优惠的权利,在地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招工和组织劳务输出方面,享有优先安排其家庭劳动力的权利;

(二)在扶贫贷款、以工代赈、扶贫项目、社会救济等方面,有优先获得照顾的权利;

(三)在由村民出钱出工的乡村公益事业中,免去一个人十年的负担;

(四)分配集体资产收益和财物时,独生子女户增加一个人份的分配份额,双女户增加半个人份的分配份额;

(五)学校对接受义务教育的独生子女免收杂费,对双女户的两个女孩各免收百分之五十的杂费,免收的杂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中列支。

第三十九条符合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可一次性发给奖金二千元,所需费用在计划生育经费中开支。独生子女父母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加发百分之五的退休金,加发后的退休金合计不超过本人原标准工资;从企业退休的,应当提高基本养老金的标准,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四十条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其家庭给予一次性补助五千元至一万元或者定期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

第四十一条职工接受节育手术的,凭施术单位证明,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假期视为出勤,原工资、奖金和补贴照发。农民和城镇其他人员因接受节育手术的误工,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补贴。

夫妻一方在接受节育手术期间,经施术单位证明,确需另一方护理的,给予二至十天的护理假。

第四十二条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在农村对独生子女和双女的父母推行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逐步建立和健全农村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十三条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下属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年满三十年的工作人员,退休后,加发退休金百分之十的荣誉金,加发后的退休金不超过本人原标准工资。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下列规定,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以所在地的县(市、区)城镇居民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所在地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实际收入超过基数的,还应当加收超过数额的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超生两个及两个以上子女的,按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乘以超生子女数计征社会抚养费。

(二)重婚生育一个子女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生育一个子女的,对当事人按照第(一)项规定的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生育两个及两个以上子女的,按照第(一)项规定的超生两个及两个以上子女社会抚养费计征办法征收社会抚养费。

(三)未到法定婚龄生育第一个子女或者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够间隔年限生育的,对当事人征收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社会抚养费。

第四十五条规避计划生育法律、法规非法收养子女的,按照本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六条依照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人员,除不得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惠待遇外,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属本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二)项情形的,给予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属第(三)项情形的,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是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参照上述处理办法,由所在单位分别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的纪律处分;五年内不得提升职务、工资,不得评为先进,不得享受托幼补助、困难补助;是农民的,其家庭不再增加集体资产收益和财物的分配份额;是城市其他人员或者农民的,不得录用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组织工作人员。

第四十七条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规定,未申领生育证生育的,由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停止其第一个子女享受的独生子女待遇;已领取的奖金、补助和独生子女保健费等应当退还。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计划生育管理职责或者不落实有关计划生育奖励措施以及不协助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单位当年不得评为各类先进,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款、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或者行政处罚决定不服以及认为行政机关在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附则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和分布。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市和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以及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应当协助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克扣、挪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费用。

第六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或者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人口规划与管理

第七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的人口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人口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八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人口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市和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在本辖区内的贯彻落实工作。

第九条本市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合理调控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的政策及制度,使人口状况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第十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信息系统,负责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信息的汇集和管理工作,开展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出生和死亡、人口迁移等人口变动和发展趋势的中、长期预测工作。

本市各级计划生育、公安、卫生、民政、??报制度,促进人口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人口信息共享。

第十一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对下一级人民政府下达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和奖惩。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与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接受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其法定??任。

第十二条公安部门应当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做好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

民政部门应当配合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婚姻登记工作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将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纳入社区服务工作中。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质量监督及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开展生育、节育、不育、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医疗、保健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制定相关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

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在农村经济政策方面支持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经济。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学校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在学生中有计划地开展人口基础知识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性健康教育。

科技、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

大众传媒应当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

第十三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居)规民约,积极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实行村(居)民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协助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十四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生育调节

第十五条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六条鼓励公民晚婚、晚育。

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年满二十四周岁初育的为晚育。

第十七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申请,经区、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子女的;

(三)婚后五年以上不育,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四)再婚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的;

(五)从边疆调入本市工作的少数民族职工,调入前经当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

(六)兄弟二人或者二人以上均系农村居民,只有一对夫妻有生育能力,又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不收养他人子女的;

(七)男性农村居民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并书面表示自愿赡养老人的(女方家姐妹数人只照顾一人);

(八)远郊区、县农村居民,夫妻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或者一方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九)在深山区长期居住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生活有实际困难的。

有其他特殊情形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的,需经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依照本条例规定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间隔不少于四年,或者女方年龄不低于二十八周岁。

第十九条育龄夫妻生育子女,实行《生育服务证》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OLOR:black">

第四章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条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奖励假7天。晚育的女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奖励假也可以由男方享受,休假期间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不休奖励假的,按照女方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给予奖励。

个体工商户的雇工晚婚、晚育的,由雇主按照本条前款规定奖励。

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居民和个体工商户晚婚、晚育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一条一对夫妻生育(包括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其子女在十八周岁以内的,由夫妻双方申请,经所在单位核实(没有单位的和农村居民,经户籍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核实),由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凭证享受以下奖励和优待:

(一)每月发给10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奖励费自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之月起发至其独生子女满十八周岁止;

(二)女职工除享受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的休假外,经所在单位批准,可以再增加产假三个月,但减免三年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三)独生子女的托幼管理费和十八周岁之前的医药费,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报销;

(四)独生子女父母,女方年满五十五周岁,男方年满六十周岁的,每人享受不少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五)农村在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时,应当为独生子女父母优先办理养老保险。农村安排宅基地,对独生子女父母应当给予优先和照顾;

(六)乡镇人民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扶持独生子女家庭发展生产。

第一胎生育双胞或者多胞的夫妻,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凭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证明,享受前款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奖励和优待,但只享受一份独生子女奖励待遇。

第二十二条已婚育龄夫妻按照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但书面表示不再生育的,由各自所在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表彰,并给予每人不少于500元的一次性奖励。

第二十三条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致使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女方年满五十五周岁,男方年满六十周岁的,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每人不少于5000元的一次性经济帮助。

第二十四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制度和措施。

本市有条件的乡镇,可以根据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办法。

第二十五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发展经济,给予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扶贫项目、以工代赈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第二十六条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推行计划生育的奖励、优惠政策。

第二十七条本条例规定的奖励费发放和经济帮助的具体办法,由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五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二十八条本市建立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制度,防止或者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婴儿的健康水平。

第二十九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综合利用卫生资源,建立健全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组成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改善技术服务设施和条件,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第三十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针对育龄人群开展婚前教育和优生指导,对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孕情检查、随访服务,承担计划生育及生殖保健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第三十一条政府免费向已婚育龄夫妻提供避孕药具,避孕药具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或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负责发放,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监督和管理。

第三十二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保障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

第三十三条育龄夫妻应当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提倡已生育子女的夫妻选择长>第三十四条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三十五条接受节育手术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凭医疗单位证明,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休假期间视为劳动时间;农村居民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照顾。

第三十六条实施避孕、节育手术应当保证受术者的安全。

个体医疗机构不得从事计划生育手术。

第三十七条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已享受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各项奖励和优待的夫妻,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停止其奖励和优待,退还已领取的奖励费,收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第四十条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分娩的住院费和医药费自理,产假期间停止其工资福利待遇;三年内不得被评为先进个人、不得提职,并取消一次调级。

农村居民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在给予农村福利时予以适当限制;聘任为干部的,应予解聘。

第四十一条育龄夫妻一方或者双方为外省市户口,违反规定生育的,夫妻本人及其子女的户口不予批准进京。

第四十二条对没有完成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当年不得评为先进(文明)单位,并按照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规定处理。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范文第3篇

州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州人民政府的委托,向会议作《XXX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主要做法

20__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法》),自20__年9月1日起施行。为贯彻落实该法律,20__年7月25日,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XXX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与《法》同步实施。《法》和《条例》的颁布施行,结束了长期以来主要依据地方性法规及相关政策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历史,真正以国家法律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为全面贯彻落实《法》和《条例》,有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州人民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狠抓了《法》和《条例》的实施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抓好《法》和《条例》的学习、宣传、普及工作

《法》和《条例》颁布后,州人民政府就把《法》和《条例》的学习、宣传、普及工作作为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规划,周密部署,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学习、宣传、培训活动。一是调动社会宣传资源,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XXX电视台、XXX人民广播电台制作了专题节目,在《法》和《条例》实施前一个月集中播出;XXX日报在一版开辟专栏,定期刊登《法》和《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各县市学习宣传的动态信息。20__年8月31日,州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在XXX电视台发表电视讲话,对全州贯彻落实《法》和《条例》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把20__年9月1日定为《法》和《条例》的宣传日,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县市在宣传日这天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州城乡掀起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法》和《条例》的热潮,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和舆论氛围。二是组织广大计生干部职工利用节假日、街天进行宣传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深入宣传《法》和《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宣传国家法律对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规定,宣传国家法律规定的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把《法》和《条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迅速传播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乡村、社区和广大育龄群众。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共征订《法》和《条例》读本10万余本,出动宣传车150多辆次,发放宣传资料270余万份,书写宣传标语6000余条,其中固定标语2400余条。三是认真开展了《法》和《条例》的学习培训工作。20__年8月30日,州人民政府召开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对各县市政府分管领导、计生局局长和负责法规工作的人员进行了培训。州计生委随即举办了全州计生局有关人员、各乡镇计生办主任200多人参加的《法》和《条例》培训班,为各县市培训了师资。各县市根据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各乡镇计生办工作人员、村委会干部、村宣传员和服务员及计划生育协会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使他们掌握了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基本精神和各项规定。同时结合实际,针对行政执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法制教育。四是狠抓《法》和《条例》的普及工作,把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纳入了“四五”普法规划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20__年11月,州计生委、州司法局联合举办了《法》和《条例》知识抢答赛,全州13个县市及州级机关、武警边防支队等15支代表队参加了角逐,并组队参加了省计生委、省司法厅组织的知识竞赛,获全省第三名。州计生委、州直机关工委还在州级机关举办了《法》和《条例》知识竞赛,2500余人参赛。20__年,州人民政府还把《法》和《条例》的学习,纳入了全州干部职工“四五”普法考试的重要内容。

(二)认真编制人口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予以实施

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全州各级 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累计少出生96万多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全州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年出生人口在7.5万左右,净增人口在5万左右,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呈现出不断加重之势,且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和贫困地区,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大了脱贫致富的难度。二是人口控制极不平衡,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差异大,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仍然较高。20__年,全州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4个和0.42个千分点,20__年,全州人口自然增长率10.0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6个千分点。州委、州政府制定的2018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中,人均GDP的测算,是以人口自然增长率7‰为基数的,而目前全州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在10‰以上,如果人口降不下来,即使经济上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很难实现。为有效解决人口问题,加快全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州人民政府根据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认真编制了全州人口规划。即20__年全州总人口控制在438.03万人以内,自然增长率降到7.95‰;20__年全州总人口控制在460.82万人以内,自然增长率降到6.6‰;2015年全州总人口控制在475.82万人以内,自然增长率降到6.32‰;2018年全州总人口控制在485.15万人以内,自然增长率降到5.38‰。为实现上述目标,州人民政府明确提出了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并按规划稳步实施。

(三)严格执行《法》和《条例》,依法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州人民政府始终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按照《法》和《条例》的有关规定,依法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为主要内容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政府对政府、计生部门对计生部门的双线考核,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一是坚持每年研究一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召开一次一把手参加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把其列为重大事项的督查范围,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县市进行专题调研和重点督查。出台了《中共XXX州委XXX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抓紧抓好新时期工作的主要政策措施。下发了《关于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黄牌警告”制度的通知》,把县市党政一把手、政府分管领导、财政局局长、计生局局长列入考核对象,对完不成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县市考核对象实施“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从20__年、20__年检查考核的情况来看,效果十分明显。二是不断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州人民政府根据《法》和《条例》及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明确规定州、县、乡按2:4:2的比例,不断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并把各县市经费的投入到位情况列入了“黄牌警告”制度的重点考核内容。州人民政府决定州级财政从20__年起,每年递增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经费130万元,确保到20__年州级人均投入达2元以上。州级财政对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已由20__年的288万元增加到20__年的750万元(不含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经费、养老生活补助经费和教育“三免费”州级配套资金)。各县市政府站在全局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投入。20__年全州人均投入6.9元,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6.7元多0.2元。三是严格执行生育政策,依法规范公民的生育行为。生育政策是人口生育水平和人口发展的调控枢纽,是人口政策的核心内容,《条例》对全省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为严格执行生育政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州人民政府一方面积极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经州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废止了《XXX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实施暂行办法》,一方面明确规定从20__年9月1日起,全州各县市审批发放《生育证》必须按《条例》的规定执行,并做好政策的衔接工作。各县市根据有关要求,全面清理和废止了地方性的计划生育规章,统一执行《条例》规定的生育政策。河口、金平、绿春3个边境县还根据实际,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取消了边境村民委员会辖区内农业人口少数民族的三孩政策。

(四)坚持政策推动和利益导向相结合,增强人口控制能力,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把政策推动和利益导向相结合。州人民政府按照《法》、《条例》的规定,明确要求各县市要做好保证生育政策落实到位的基础性工作,在全州深入开展了计划生育“合格村”创建活动,巩固提高“三为主”,扩大推广“三结合”。与此同时,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严格执行晚婚晚育和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休假政策,认真落实享受退休待遇的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加发5的退休金或基本养老金的政策,继续实行农村“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全面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根据《XXX省农村独生子女夫妇和双女结扎夫妇一次性养老保险奖励办法(试行)》(云政办发[20__]128号),州人民政府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结扎夫妇一次性养老保险奖励工作。州、县筹措资金为全州13个县市符合养老保险奖励条件的9456人办理了计划生育养老保险,一次性解决了20__年7月1日前全州农村独生子女夫妇和双女结扎夫妇的养老保险奖励问题。20__年7月,省人民政府出台了《XXX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暂行规定》,决定对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给予“奖、优、免、补”的奖励和优惠,个旧、开远、蒙自、石屏4县市被列为省级试点县市。州人民政府根据全州实际,决定除认真做好4个试点县市的工作外,在全州全面实施这一奖励政策,并同各县市签订了责任目标。到20__年12月,4个试点县市80万农业人口中,领证人数达9746人,兑现一次性奖励资金487.3万元;兑现60周岁以上养老生活补助资金5.35万元;兑现三免教育经费50.142万元。其余9个非试点县领证人数为2971人,兑现奖励资金148.55万元,60周岁以上养老生活补助、教育三免费人员正在审批之中。20__年,全州领证人数达12717人,是20__年以前历年领证人数的2倍多,仅此一项就降低农村出生率1个千分点。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工作的开展,深受广大育龄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得到了省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

(五)狠抓南部地区和北部山区人口控制,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计划外生育

针对南部地区和北部山区计划生育基础较差,计划外生育率较高的实际,州人民政府要求南部地区6县和北部山区乡镇要着重抓好人口控制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过硬措施,控制早婚早育,抓死计划外多孩的控制和间隔年限不到的抢生,最大限度地减少计划外生育。与此同时,还加大了对南部地区工作的督查力度,把计划外生育控制作为考核南部地区各级政府领导政绩的一个硬性指标。通过多方努力,南部地区计划外生育明显减少。20__年全州计划外生育5200人,比20__年少20__人,其中南部地区3518人,比20__年少1282人。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管住流动人口的计划外生育,州人民政府批准州计生委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科,核定人员编制3名,并明确要求各县市要在计生局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要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制度。各县市按州人民政府的要求,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积极为外出人员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与流动人口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认真开展流入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工作,加大违法生育案件的查处力度,为流入人员提供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服务,为促进城乡人口的有序流动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六)加强法制建设,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严格按《法》和《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一是狠抓干部队伍的法制教育,强化广大计生工作者的法定职责意识。二是进一步规范了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明确规定计生执法人员要持证上岗,文明执法,按照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开公正、有效监督的原则,规范计生行政行为。对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处罚;计划生育部门及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中,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严肃查处。三是在全州计生系统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考核评议制度。每年年终,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议,并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四是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几年来,全州没有发生因执法不当而引起的恶性案件,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州人民政府明确要求各县市政府及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选配好各级计生领导班子,稳定县、乡两级机构和人员编制,健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配齐配强村计生宣传员。在20__年机构改革中,各县市均保留了县级计生机构,除个别县市在乡级机构改革中,撤销乡镇计生办,在社会事务办中设一名计生助理员外,绝大部分乡镇保留了乡镇计生办。为提高宣传员的报酬和待遇,在省级财政增加宣传员补贴的同时,明确要求各县市财政每人每月对宣传员的补贴不得少于60元,并将宣传员报酬的落实情况纳入了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从20__年、20__年两年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县市的宣传员报酬落实到位。

(七)加强计生服务网络建设,满足广大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技术服务方面的要求

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全州计生服务网络建设。在20__年州、县筹措资金近300万元,为内地7县市服务站购置更新一批急需设备的基础上,20__年又筹措资金280多万元,为南部地区6县服务站购置了大型B超、生化仪等一些急需设备,为20__年规范管理达标验收的36个乡级服务所配置了部分设备。在20__年考核认定36个乡级服务达标所的基础上,20__年又对33个乡级服务所进行了考评认定。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完成了13个县市服务站、61个乡镇服务所《执业许可证》的考核发证工作,对原持有《计划生育技术手术合格证》的400多名技术服务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了审核,统一换发了《计划生育技术手术合格证》。充分发挥服务站所“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发放、人员培训”四功能作用,组织县乡技术服务人员进村入户,开展计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育龄群众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为育龄妇女查环查孕。20__年全州免费发放各类避孕药具130万元;完成孕情环情监测、放置宫内节育器、取出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术等10种免费手术259182例,免费经费440万元。

《法》和《条例》的贯彻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州工作的发展。20__年,全州人口出生率16.80‰,比20__年低1.2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0.06‰,比20__年低0.55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1.6,综合节育率84.0,分别比20__年上升1.29和0.49的百分点,圆满完成了省下达的人口计划和省人民政府与州人民政府签订的责任目标,荣获一等奖。20__年,州计生委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人口和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20__年,泸西县计生局被国家人口和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先进单位;建水县服务站被国家人口和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全州严峻的人口形势认识不足,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未能正确处理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计生工作的思想和倾向。二是部分县市的乡镇只有一个计生工作人员,有的还是没有执法资格的人员,行政执法难以开展。三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调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机制还不完善,流动人口、下岗待业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四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增加,《条例》规定的由单位全额支付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因单位倒闭破产而无法落实;城镇无业人员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因县市财政困难难以保证;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因社会抚养费征收越来越少,县乡财政拮据,也无力发放,《法》和《条例》中的有关规定难以落实。五是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重男轻女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县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六是由于全州计生服务网络建设起步晚、起点低,设备简陋,建设和手术经费欠帐严重,加之计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个别县国策临时工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育龄群众还不能普遍得到安全、及时、方便、有效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务,计划外生育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超生超怀现象时有发生。七是由于计划生育是一项投入大的公益性事业,尽管州人民政府和各县市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但由于基数小,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仍难以缓解,需要和可能的矛盾突出。

三、今后工作的意见

今后一段时期全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以全面贯彻落实《法》和《条例》为契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根本任务,开展各项工作,正确处理好人口数量与质量的关 系,增强全社会的人口安全意识,高度关注人口安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强化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州对县市、县市对乡镇的“黄牌警告”制度。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树立人口与计划生育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思想,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把人口问题作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来对待,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真正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位置。

(二)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高度关注人口安全,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一是要加大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工作的力度,遏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从全州目前的情况来看,按政策可生育一、二、三孩的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比例为15.48、82.5、2.02,而生育一孩的几乎都是非农业人口。从这一结构可以看出,以利益导向的政策来引导农户进一步少生优生,只生一个孩子,是全州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潜力所在,也是全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千方百计提高独生子女领证率,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降低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2个千分点。二是要抓死南部地区和北部山区的人口控制,将控制人口增长与扶贫开发、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并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集中资金、技术和人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和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孕前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基层管理服务制度,千方百计减少计划外生育,严格控制计划外多孩出生。三是要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严格按国家九部委颁布的有关文件和《XXX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综合整治。四是要高度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积极推进关爱女孩行动。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倡导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的新型社会风尚,依法打击弃婴溺婴、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行为,采取法律、行政等手段,遏制性别比升高的势头。

(三)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起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采取经济、行政、法律、教育等措施,解决人口问题。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契机,构建以依法投入为内容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法》和《条例》中有关规定的贯彻落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执法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乡镇计生工作人员,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范文第4篇

我受省政府委托,现就《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修正案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修改条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02年省人大常委会施行《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调节我省人口计划、稳定人口增长率、控制人口增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人口的发展,有些内容需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适当调整。

(一)据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表明,未来几十年我省人口将先后迎来劳动年龄人口、省外流人人口、总人口和老年人口“四大高峰”。未来人口发展将面临日益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一是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与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期并存,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谷底与老龄人口比例波峰重合,社会养老负担日益严重;二是劳动年龄人口绝对量的下降和高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结构失衡,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生育政策加以引导,避免这些矛盾,而近几年是逐步调整生育限制政策,解决长远人口结构问题的最好时机。

(二)调整生育政策宜采取迈小步逐步完善的方式。拟先取消影响出生总量少、有利改善人口结构、急需解决而又不会引起较大争议的生育限制政策,即取消再生育间隔期,以及给予已满法定婚龄未婚生育第一个子女人最在一定期限补办结婚登记而不追究法律责任的机会。对于虽然有社会反响,但有争议,条件尚不成熟的内容,暂不作修改,待条件成熟时再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三)从以人为本的要求考虑,逐步调整生育限制政策,可以减少因违反现行政策怀孕所致大量的人工流产,有利于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使这些家庭不再交纳社会抚养赞,特别是可以帮助解决部分困难家庭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和减轻部分家庭的生育成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取消再生育间隔,不会影响我省低生育水平的稳定。调整后,可能在“十一五”期间提前出生二孩17.7万人,但不会增加人口总量,我省总和生育率仍将保持在1.5左右,符合全国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8以内的总体要求。

二、条例修正案草案的起草过程

条例的修改,是2007年省人大常委会的二类立法项目。省人口计生委起草送审稿报省政府后,省法制办根据省政府有关领导的指示,进行了审核。书面征求了各设区的市政府、省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会同省人口计生委、邀请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一起,到台州调研,听取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人大代表以及部分县人口计生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的意见,事后又专门召开省级有关部门的协调会,再次听取意见,各地、各部门和基层组织都赞成,没有反对意见。条例修正案草案的主要内容已经省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对修改肉窖的具体说明

(一)关于删除第二十三条。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再生育一个子女,生育间隔期必须在四年以上。这一规定,给予了只生有一个女孩的农村夫妻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机会,也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出生率的过度增长。经过这些年的有计划控制,去年我省总和生育率为1.3,已大大低于全国总和生育率1.8的控制要求,走在全国的前列。但考虑到人口发展已面临结构性矛盾,需要尽早预防;同时,随着婚育年龄的普遍推迟,再生育间隔期加重大龄女青年生育第二个子女对自身和子女身体的影响。所以,取消再生育的间隔期。让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的夫妻自行选择是否或者何时再生育,既有利于维护育龄妇女及子女身体健康。也有利于预防解决人口结构性矛盾,促进我省的经济、社会与人口协调发展。

(二)关于对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第(三)、(四)项的修改。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是与第二十三条内容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因取消生育间隔期而作相应修改。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的第(四)项是对已满法定婚龄未婚生育行为规定的法律责任。这些未婚男女已到正常婚育年龄,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未婚先育,尽管不利于有效地实施计划生育,但只要在六个月内及时补办结婚登记,对社会不会造成危害,因此,条例修正案草案规定免征其社会抚养费;对于自生育后六个月内仍未能补办结婚登记的,也降低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标准。这既满足育龄青年的婚育意愿,也减轻了这些人的经济负担,使条例的规定更加人性化。山东、辽宁等省也有类似规定。

据统计,目前全省违法生育人数中,有30%左右属于生育间隔不到和已到法定年龄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生育所致的程序性违法生育。这些违法生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生”。对条例第二十三条、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第(三)、(四)项进行修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范文第5篇

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对《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和《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草案)》等四件法规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检验机构管理条例草案、广告管理条例草案、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修订草案和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草案经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内容比较成熟,建议本次会议予以通过。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9月27日上午,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对上述法规草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修改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法委提出的修改建议已于9月28日下午向主任会议汇报,主任会议作了研究。现将主要修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

1、修改稿第三十一条和第三十二条对检验机构承担监督检验任务的资格作了规定。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这两条规定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够清楚。为此,建议删去第三十一条第二款。并将第三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承担监督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事先经省有关检验监督管理部门确认(台考核、核准,下同)并取得监督检验确认证书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2、修改稿第四十七条对检验机构未经计量认证合格从事检验服务活动的违法行为规定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进行处罚的内容。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意见,建议增加“依法对检验机构处以罚款”一句。

此外,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条例应当增加检验机构工作人员不得在相关行业兼职的规定,考虑到检验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对此内容已有相关规定,本条例可以不作规定。

二、关于《浙江省广告管理条倒(草案修改稿)》

1、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将修改稿第二十五条修改为:“未经电子邮件接受者明确同意,不得向其发送商业广告类电子邮件。”同时将第四十六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通信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三万元以下的跖款”。

2、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修改稿第二十八条在“报刊出版单位”之后加上“经营性互联网站”几个字。

三、关于《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倒(修订簟案修政稿)》

1、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意见,建议删去修改稿第八条中的“税收”和第九条中的“税务”几个字。

2、修改稿第十条规定,村经济合作社一般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村经济合作社也可以以自然村为单位设立。法律研究认为。我省绝大部分地方实际上都已经设立了村经济合作社,本条例对这个问题可以不作规定。为此,建议删去该条。

3、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修改稿第二十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社员大会及社员代表大会的表决方式应当相衔接。为此,建议将社员大会及社员代表大会的表决方式统一在第三十一条中作规定。

4、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当社员大会投票表决罢免社管会成员时,不宜由社管会自身来召集主持社员大会,应当由社监会召集主持社员大会。为此。建议在修改稿第三十三条(现为第三十二条)增加规定:“罢免社管会成员由社监会负责召集并主持社员大会投票表决,罢免社监会成员由社管会负责召集并主持社员大会投票表决。”“社管会、社监会不召集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帮助组织召集。”

5、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意见,建议将修改稿第四十条第二款(现为第三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村经济合作社社员认为村经济合作社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四、关干《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曲决定(草案)》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对条例进行修改是必要的,修改的内容是合适的。没有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中央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全区突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这个中心,以我局局属各单位及挂点村不发生计划外生育为目标,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责任意识,狠抓重点难点,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计生责任目标,为区在海西建设中加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加强计生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完善计生责任目标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氛围,实现年内无政策外生育、无违反计划生育条例的目标。

2、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优势,落实相关政策和出台具体措施,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女孩及计划生育女儿户)奖励优惠,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3、发挥部门优势,在农业项目、技术、资金、优惠政策、等方面,优先向农村独生子女户、两女结扎户资助和扶持,优先安排计划生育家庭户。

4、做好部门人口与计生工作、聘用临时用工和租房流入户的计生工作。

三、实施内容

1、精心组织,深化认识,明确责任,层层落实

(1)牢固树立两种生产一起抓的思想,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计生工作责任书,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年初制定工作意见,年终有总结评比。

(2)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省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考核奖惩办法》(试行)、《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考核奖惩办法》(试行)以及梅委综〔2000〕17号文件精神,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和措施,抓好落实。

(3)经常研究解决本部门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特别是履行计划生育职责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重点组织学习计划生育“一法三规”、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央的《决定》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考核奖惩办法》(试行)。立足职能,了解、督促、检查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情况,做到责任、措施、投入到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推动计生工作开展。

2、认真履行部门职责,抓好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

主动参与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对计划生育户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优先提供优良种苗和病害防治技术,帮助计划生育农户发展生产,增加经济收入,解决实际困难。用于扶持、发展农业生产的各种资金优先安排给独女户、两女结扎户和计生困难户,用于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局属各部门履行计生职责如下:

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含土肥站):中心人员不能违反计划生育的有关条例,对农村“计生三户”进行主要农作物(如水稻、毛豆、玉米、果树、茶叶、食用菌)栽培及测土配方施肥等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在信息方面给予扶持,优先提供优良种苗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先进行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协助做好挂点村的计生工作。

动物疫控预防控制中心:中心人员不能违反计划生育的有关条例,为农村“计生三户”举办畜禽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与春、秋防工作要点等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解决畜禽养殖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在信息方面给予扶持,优先提供优良种苗。

水产技术推广站:该站人员不能违反计划生育的有关条例,为农村“计生三户”举办常见鱼病防治技术、池塘健康养殖技术等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解决水产养殖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在信息方面给予扶持,优先提供优良种苗。

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含中国渔政区大队、动物卫生监督所、植保站):大队人员不能违反计划生育的有关条例,组织各相关业务站为农村“计生三户”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公正执法,维护农民利益。

农村经济管理站:该站人员不能违反计划生育的有关条例,做好村级换届审计工作,确实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特别是维护“计生三户”的利益。

畜禽检疫检验站:该站人员不能违反计划生育的有关条例,涉及用工的要严格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有关规定,即流入育龄人群应持有其户籍地出具的婚育证明,经现居住地计生部门查验后,方可办理手续,对未经查验的不予办理,并将情况及时通报当地计生主管部门。

局办公室(含企业站人员):办公室人员不能违反计划生育的有关条例,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立卷、归档工作,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组织妇女职工进行妇科检查,制定对“计生三户”的扶持政策,协助做好挂点村的计生工作。

3、抓好挂点村计划生育工作

协助抓好挂点村(碧溪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知晓率,协助抓好计划生育有关政策的落实,争创计划生育合格村协会和一流村协会。

四、工作措施

1、加强计生工作的领导。成立局计生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计生工作责任制。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严格落实一票否决。

2、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局属各部门要明确计生工作任务和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真正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合格”单位创建活动,落实兼职计生干部,指定专人负责,完善计生工作管理制度,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3、加强督促检查。农业局将加强对局属各部门履行职责的督促检查,每半年检查一次,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范文第7篇

全区常住人口控制在91.5万左右,人口出生6100人左右,人口出生率6.9‰左右,自然增长率1.4‰左右;户籍人口控制在70.1万人左右,人口出生4600人左右,人口出生率6.55‰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10‰左右,计划生育率99%以上。全区人均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费增幅20%以上。

年,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树立大人口观念,推进人口综合调控

努力适应更名后的人口计生部门职能转变的要求,树立大人口观念,加强人口问题前瞻性研究,积极推进人口综合调控。继续开展人口发展战略课题研究,制定区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把人口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成果将应用于发展的决策咨询,更好地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开展人口综合信息预报,探索建立人口出生公众预报制度,引导市民适时生育,共同参与人口调控。加强人口综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为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实行综合治理,推进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常住人口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立

随着“两港一区”和“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流动人口将大量导入。流动人口管理已成为人口管理的一个难点问题。继续贯彻落实南府办[]164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区实行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的实施办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形成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探索党政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和机制。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健全区、镇两级领导小组,建立会议制度,研究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实行区、镇、村和企事业单位签订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列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考核之中。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各部门之间及时互通情况,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综合执法机制,要经常性执法和集中执法相结合。加强基础工作,办理好各类证件,将查验婚育证明、办理暂住证等列入“一门式”服务,方便群众。强化监督管理,落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

突出重点,规范管理。一是加强对已婚育龄妇女的管理,建立育龄妇女信息动态管理的办法,对流入流出的育龄妇女输入信息交换平台。二是加强对出租房的管理,坚持镇政府与房屋出租户签订人口计生协议责任书,推广大团房屋租赁服务社的经验,将与房主签订计生协议责任书纳入镇房屋租赁服务社进行全程服务托管。三是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推行法人代表负责制。四是做好孕情、环情监测工作,建立生育联系、信息双向通报制度,做到情况早发现、措施早落实,实行全方位计划生育管理跟踪服务。

人员、经费落实到位。根据流动人员流动的复杂性和频繁性,形成计划生育管理网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区镇两级人口计生部门配备主抓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人员,尤其是流动人员比较集中的镇,要落实专职人员。落实区镇两级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奖励优待等所需费用。

三、认真学习贯彻《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管理

《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全区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把宣传贯彻《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掀起学法、用法新高潮,并与人口计生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

认真贯彻国家“一法三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和《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年内将出台的《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市计划生育奖励办法》、《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快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化进程。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使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有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提高市民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自觉性,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加强对各级党政干部,尤其是人口计生干部的法制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服务的水平;加强各级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的执法力量,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提高执法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简化和规范行政事务的办理程序;进一步做好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建立人口计生系统监督员队伍,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制度。

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建设健康城市行动为平台,以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为载体,以依法落实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基本项目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为抓手,不断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

加强镇(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站(室)的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区的镇(村)区域调整已全面完成,镇(村)综合服务站(室)的建设要从站(室)选址、硬件配备、人员资格等方面,均要按规范化标准进行。把镇(村)综合服务站(室)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文化活动中心、村卫生所(室)同步建设,实现计卫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区、镇、村(居)三级服务阵地作用,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地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和服务,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降低人工流产率。

开展家庭计划指导活动。在开展需求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婴幼儿期、青春健康、新婚怀孕、男性健康等实施家庭计划指导,使居民知情选择适宜生育时间、避孕节育方法和优育计划。通过上门服务、指导,发放法律法规、生殖健康、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等宣传资料,使社区居民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大联合、广覆盖、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宣传力度。按照《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的要求,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抓手,探索人性化教育途径和方法。继续加强与区“两台一报”的合作,办好“婚育新风进万家”、“健康人生”等专栏,不断提高栏目的质量和收视、收听率。同时,坚持集中性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利用区“两台一报”坚持做好经常性宣传人口计生的报道,利用公益广告、黑板报、墙报、居民楼道宣传栏,做好经常性宣传;抓住“冬春”、“7.11”、“9.25”、“10.28”等重大节日契机,开展集中性宣传,做到宣传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贴近实际,注重实效。

继续推进青春健康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探索在学校建立“亲青服务室”,提高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水平。认真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参与预防艾滋病战略规划》,发挥人口计生网络预防艾滋病中的作用。大力宣传婚检有益,提高自愿婚检的比例。

五、以综合改革为动力,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是提高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需要,也是新形势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把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投入纳入公共财政。在区、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预算中,要做到“四落实”、“一转变”:落实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所需经费;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落实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财政支付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费。逐步将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投入由以工作经费为主向政策导向、关怀奖励、为民办实事转变。加强调查研究,向实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给予扶助奖励,切实为实行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实行村(居)自治,逐步由行政管理转为群众自治。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在村务公开栏中将计划生育指标列入其中,实行村务公开;利用村人口和家庭计划指导室,将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殖健康、生育指导、服务项目等内容向群众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逐步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格局。

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事业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路子。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要求,积极协助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三个落实”:一是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二是落实必要的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用于对职工的宣传、服务;三是落实职工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晚婚晚育假、计划生育手术假等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各企事业局、(集团)公司要主动与下属单位所在地的人口计生部门加强联系,共同抓好企事业单位的计划生育管理,特别是要共同做好下待岗职工、协议保留劳动关系等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防止出现管理真空。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和指导,协助企事业单位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服务。按照企事业规模实行分类和分级管理,推行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

六、整合人口信息资源,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

围绕科教兴市这一主战略,坚持以信息化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新型道路。配合市人口委做好“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采集与交换系统”衔接工作,组织力量,协调各方,按时完成数据迁移和网络联络工作。整合人口信息资源,全面实施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着手建立以育龄妇女信息为基础,覆盖全区人口计生网络、实时动态、部门间共享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数字人口,为人口综合研究、综合管理和综合服务提供信息支撑。同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区、镇两级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人员的信息业务水平,保障新系统正常运行。

加快人口计生系统电子政务建设,促进职能转变,探索人口计生行政事务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区、镇两级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基层工作网络的信息化设施配备,建立信息快速传递机制,对全区14个镇、3个农场、工业园区、滨海旅游度假区实行网上传输,提高数据应用能力。

七、发挥群团优势,推进计划生育协会建设

在新形势下,计生协会作为群众团体的优势功能和重要作用正在进一步凸现。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从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关心、支持计生协会的工作。一是加强在非公经济和流动人口中的建会工作。扩大协会组织的覆盖面,减少人口与计划生育盲区;二是加强志愿者队伍的整建工作。充实调整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者队伍运行机制、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活动方法;三是继续开展“幸福工程”活动,开发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保险险种,积极开展募捐、扶贫帮困、为民排忧解难活动,实施“幸福工程”项目工作,努力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母亲做好事、办实事;四是积极参与人口计生村(居)自治,广泛组织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五是进一步发挥计生协会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协助政府提高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水平。

八、提高整体素质,推进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

做好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口计生干部队伍。一是要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出发,健全区、镇、村(居)、组(楼)四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特别是加强镇和村(居)的人口计生机构建设和干部配备,注意把政治强、有文化、有能力、有事业心的同志吸收到人口计生部门中来,确保人口计生队伍后继有人。二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人口计生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公仆意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能力建设,加大干部培训教育力度,加快建设一支具有人口研究、依法管理、科学服务、综合协调的干部队伍,更好地适应人口计生工作的拓展。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按照《xx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依法行政,服从服务于医院中心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管理目标。

二、人口管理目标

1、计划生育率100%

2、综合节育率100%

3、一孩报名领证率100%

4、孕情普查率100%

5、统计求实率100%

6、完婚率100%

7、晚育率100%

8、早婚早育率零

9、生流比1:0.2

10、男职工、无早婚、早育、计划外生育

三、重点工作安排

1、第一季度,医院与各科签订人口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文件学习;完善健全计生组织机构;对调整的计生干部进行政策学习、业务培训。

2、第二季度,进行生殖健康普查;五月二十九日在纪念计生协成立二十四周年之际,进行上街宣传。

3、第三季度,在九月一日“生育文化节”和纪念《公开信》发表进行年终总结,迎接公司计生办检查验收。

4、每季办一期计生宣传栏;每月发放避孕药具;及时报计生月报表等。对申报一孩及开具各种计生证明手续提供全面服务。

四、保证措施

1、积极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让职工真正了解《人口与计划生育发》的内容,自觉执行计划生育,使计划生育工作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2、认真贯彻执行《xx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坚持“三为主”工作方针,开展“三结合”,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指导计划生育工作,使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深入人心。

3、认真贯彻,xx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不变,采取综合治理,齐抓共管。

4、强化法制建设,继续签定人口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责任制。

5、继续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提供婚、孕、生育、节育等生殖健康一条龙服务。主动为职工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以充沛的精力为患者服务。

6、继续做好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做到帐、卡、表、介绍信、会议记录、政策法规宣传、培训、服务、协会等原始资料齐全规范。

7、继续坚持生殖健康服务制度、报表制度,保证时间,保证质量,严格按规章制度奖惩。

8、搞好计生协会组织建设,利用协会群众组织,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始终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范文第9篇

全区常住人口控制在85万人以内,人口出生控制在5400人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00‰以内,自然增长率2.00‰左右;户籍人口控制在70万以内,人口出生数控制在4300人以内,人口出生率6.00‰以内,自然增长率1.00‰,计划生育率99.00%以上。

2年,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任务是:

一、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建设

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为契机,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在致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的信中明确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好这两部法律法规,是2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按照我国加入WTO后要求以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确立的原则和有关规定,规范行政行为,认真做好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规范化工作,贯彻落实计划生育行政审批改革,推行计划生育执法责任制,推行计划生育行政处罚、行政检查事先告知制度,加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按照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规定,将计划生育“四项”手术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群众“四项”手术费个人不掏腰包。

要加强人口问题的前瞻性研究,针对撤县建区、洋山深水港开发将要出现的人口迁移、外来人口急剧增加等问题,要在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人口合理分布、流动人口总量控制、人口老龄化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和措施。年内,与市、区有关部门一起开展《区人口发展十五规划和2015年长期规划纲要》的课题研究。

二、加强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坚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根据城市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府关于2010年人人享有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目标的要求,加大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力度,积极探索撤县建区向城市化方向发展进程中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行“村(居)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机制,提高社区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的能力。2年是实现《市人人享有优质生殖保健服务目标第一阶段工作规划》的关键一年,按照生殖保健实施规划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做好相应的规划,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协调相关部门实施生殖保健服务规划。建立健全各级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咨询服务网络,提高镇级综合服务站的办站能力,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创建市、区级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示范站和文明站。抓好中心村服务室、示范室建设,探索在居委会建立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阵地,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群众在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方面的服务。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新路子,增强协会的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巩固整建成果,加强居、村基层协会建设,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为社区居民开展具有特色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宣传与服务。

三、坚持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进一步深化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与现居地为主管理改革,强化区内人户分离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加强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查验证、信息通报、计划生育孕检服务、孕产妇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执法检查,探索把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执法纳入基层流动人口综合执法范围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房屋租赁管理,推进镇人民政府同房屋出租人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外省市的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协调两地婚姻对象政策的执行和审批规定。

要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都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计划生育职责。一是落实企、事业单位法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承担计划生育管理的责任;二是建立健全管理服务网络,保证人员、经费和措施“三落实”;三是按照《市计划生育条例》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兑现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好企业职工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及“解除劳动关系”以后的政策兑现问题;四要做好下待岗人员的计划生育宣传、管理和服务。

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阵地,发挥人口学校作用,广泛开辟进村入户的计划生育宣传途径,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真正落实到育龄群众。一是继续开展好中心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形式,特别是“两台一报”等公众媒介,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群众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意识;二是要制定新三年生殖保健服务规划,开展以生殖健康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六期”综合教育为抓手,以镇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综合服务站为主要载体的生殖健康知识教育;三是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科学进步的婚育观念,年内,根据五年规划要求,重点抓好1—2个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试点,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工作;四是积极推动全区各级党校、成人学校,开展邓小平人口理论、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的法律意识、人口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和考核改革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整合现有的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妇女信息,建立具有统计、管理和服务功能、与现居住地管理相适应的新型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探索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异地查询信息系统,整合相关部门的人口信息资源,逐步建立综合性人口信息系统,实现人口信息资源共享。

进一步加大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改革的力度,将原有以户籍地管理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转变为以现居住地为主管理的统计;大力精简统计报表和统计项目,减轻基层负担;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的统计,及时为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信息;改革统计信息的收集方法,逐步建立以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为主的调查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统计资源共享。改进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简化考核顺序,逐步由单一的考核过渡到考核与评估相结合,并且向评估为主过渡,简化考核指标和考核程序,做到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简便易行。

六、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在镇级机构改革和镇行政区域调整中,要确保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建立和健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镇人口计生办要单独挂牌,村、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要有兼职计生干部,村民小组、新村楼组、车间班组要有计划生育宣传员。要优化队伍结构,注重吸收年纪轻、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充实计生干部队伍。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要加强培训,特别是新上岗人员的培训,重点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范文第10篇

全区常住人口控制在91.5万左右,人口出生6100人左右,人口出生率6.9‰左右,自然增长率1.4‰左右;户籍人口控制在70.1万人左右,人口出生4600人左右,人口出生率6.55‰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10‰左右,计划生育率99%以上。全区人均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费增幅20%以上。

年,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树立大人口观念,推进人口综合调控

努力适应更名后的人口计生部门职能转变的要求,树立大人口观念,加强人口问题前瞻性研究,积极推进人口综合调控。继续开展人口发展战略课题研究,制定区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把人口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成果将应用于发展的决策咨询,更好地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开展人口综合信息预报,探索建立人口出生公众预报制度,引导市民适时生育,共同参与人口调控。加强人口综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为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实行综合治理,推进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常住人口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立

随着“两港一区”和“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流动人口将大量导入。流动人口管理已成为人口管理的一个难点问题。继续贯彻落实南府办[]164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区实行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的实施办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形成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探索党政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和机制。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健全区、镇两级领导小组,建立会议制度,研究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实行区、镇、村和企事业单位签订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列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考核之中。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各部门之间及时互通情况,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综合执法机制,要经常性执法和集中执法相结合。加强基础工作,办理好各类证件,将查验婚育证明、办理暂住证等列入“一门式”服务,方便群众。强化监督管理,落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

突出重点,规范管理。一是加强对已婚育龄妇女的管理,建立育龄妇女信息动态管理的办法,对流入流出的育龄妇女输入信息交换平台。二是加强对出租房的管理,坚持镇政府与房屋出租户签订人口计生协议责任书,推广大团房屋租赁服务社的经验,将与房主签订计生协议责任书纳入镇房屋租赁服务社进行全程服务托管。三是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推行法人代表负责制。四是做好孕情、环情监测工作,建立生育联系、信息双向通报制度,做到情况早发现、措施早落实,实行全方位计划生育管理跟踪服务。

人员、经费落实到位。根据流动人员流动的复杂性和频繁性,形成计划生育管理网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区镇两级人口计生部门配备主抓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人员,尤其是流动人员比较集中的镇,要落实专职人员。落实区镇两级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奖励优待等所需费用。

三、认真学习贯彻《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管理

《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全区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把宣传贯彻《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掀起学法、用法新高潮,并与人口计生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

认真贯彻国家“一法三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和《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年内将出台的《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市计划生育奖励办法》、《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快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化进程。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使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有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提高市民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自觉性,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加强对各级党政干部,尤其是人口计生干部的法制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服务的水平;加强各级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的执法力量,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提高执法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简化和规范行政事务的办理程序;进一步做好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建立人口计生系统监督员队伍,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制度。

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建设健康城市行动为平台,以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为载体,以依法落实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基本项目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为抓手,不断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

加强镇(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站(室)的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区的镇(村)区域调整已全面完成,镇(村)综合服务站(室)的建设要从站(室)选址、硬件配备、人员资格等方面,均要按规范化标准进行。把镇(村)综合服务站(室)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文化活动中心、村卫生所(室)同步建设,实现计卫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区、镇、村(居)三级服务阵地作用,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地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和服务,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降低人工流产率。

开展家庭计划指导活动。在开展需求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婴幼儿期、青春健康、新婚怀孕、男性健康等实施家庭计划指导,使居民知情选择适宜生育时间、避孕节育方法和优育计划。通过上门服务、指导,发放法律法规、生殖健康、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等宣传资料,使社区居民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大联合、广覆盖、出精品”的工作思路,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宣传力度。按照《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年—年)的要求,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抓手,探索人性化教育途径和方法。继续加强与区“两台一报”的合作,办好“婚育新风进万家”、“健康人生”等专栏,不断提高栏目的质量和收视、收听率。同时,坚持集中性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利用区“两台一报”坚持做好经常性宣传人口计生的报道,利用公益广告、黑板报、墙报、居民楼道宣传栏,做好经常性宣传;抓住“冬春”、“7.11”、“9.25”、“10.28”等重大节日契机,开展集中性宣传,做到宣传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贴近实际,注重实效。

继续推进青春健康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探索在学校建立“亲青服务室”,提高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水平。认真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参与预防艾滋病战略规划》,发挥人口计生网络预防艾滋病中的作用。大力宣传婚检有益,提高自愿婚检的比例。

五、以综合改革为动力,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是提高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需要,也是新形势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把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投入纳入公共财政。在区、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预算中,要做到“四落实”、“一转变”:落实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所需经费;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落实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财政支付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费。逐步将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投入由以工作经费为主向政策导向、关怀奖励、为民办实事转变。加强调查研究,向实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给予扶助奖励,切实为实行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实行村(居)自治,逐步由行政管理转为群众自治。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在村务公开栏中将计划生育指标列入其中,实行村务公开;利用村人口和家庭计划指导室,将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殖健康、生育指导、服务项目等内容向群众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逐步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格局。

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事业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路子。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要求,积极协助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三个落实”:一是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二是落实必要的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用于对职工的宣传、服务;三是落实职工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晚婚晚育假、计划生育手术假等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各企事业局、(集团)公司要主动与下属单位所在地的人口计生部门加强联系,共同抓好企事业单位的计划生育管理,特别是要共同做好下待岗职工、协议保留劳动关系等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防止出现管理真空。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和指导,协助企事业单位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服务。按照企事业规模实行分类和分级管理,推行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

六、整合人口信息资源,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

围绕科教兴市这一主战略,坚持以信息化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新型道路。配合市人口委做好“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采集与交换系统”衔接工作,组织力量,协调各方,按时完成数据迁移和网络联络工作。整合人口信息资源,全面实施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着手建立以育龄妇女信息为基础,覆盖全区人口计生网络、实时动态、部门间共享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数字人口,为人口综合研究、综合管理和综合服务提供信息支撑。同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区、镇两级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人员的信息业务水平,保障新系统正常运行。

加快人口计生系统电子政务建设,促进职能转变,探索人口计生行政事务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区、镇两级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基层工作网络的信息化设施配备,建立信息快速传递机制,对全区14个镇、3个农场、工业园区、滨海旅游度假区实行网上传输,提高数据应用能力。

七、发挥群团优势,推进计划生育协会建设

在新形势下,计生协会作为群众团体的优势功能和重要作用正在进一步凸现。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从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关心、支持计生协会的工作。一是加强在非公经济和流动人口中的建会工作。扩大协会组织的覆盖面,减少人口与计划生育盲区;二是加强志愿者队伍的整建工作。充实调整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者队伍运行机制、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活动方法;三是继续开展“幸福工程”活动,开发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保险险种,积极开展募捐、扶贫帮困、为民排忧解难活动,实施“幸福工程”项目工作,努力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母亲做好事、办实事;四是积极参与人口计生村(居)自治,广泛组织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五是进一步发挥计生协会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协助政府提高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水平。

八、提高整体素质,推进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

做好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口计生干部队伍。一是要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出发,健全区、镇、村(居)、组(楼)四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特别是加强镇和村(居)的人口计生机构建设和干部配备,注意把政治强、有文化、有能力、有事业心的同志吸收到人口计生部门中来,确保人口计生队伍后继有人。二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人口计生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公仆意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能力建设,加大干部培训教育力度,加快建设一支具有人口研究、依法管理、科学服务、综合协调的干部队伍,更好地适应人口计生工作的拓展。

上一篇: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范文 下一篇: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