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贵州省人口空间变化及经济成因

时间:2022-03-24 01:17:00

近十年贵州省人口空间变化及经济成因

【摘要】 研究区域人口空间演变,揭示空间演变规律,对于制定合理的区域人口和发展政策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2000、2010年贵州省人口普查资料,结合近十年来贵州省统计年鉴,对贵州省人口分布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得出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并结合影响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经济因子进行解释,认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经济政策是造成贵州省人口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人口 空间变化 经济成因 贵州

一定时期内人口总规模停止增长或减少,标志着区域人口向外迁移,劳动力要素净流出,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将产生重大影响。根据贵州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普查总人口3474.65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净减少50.12万人,成为全国六个人口净减少的省级行政区域之一。研究贵州省十年来人口空间过程及成因,对探索未来中国人口净减少区域的人口空间过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调整省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础性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必要性。

一、人口规模变化的空间差异

1、人口总量变化

“六普”与“五普”数据相比,人口负增长。2010年贵州省普查34746468人,与“五普”相比,减少501227人,减少1.42%,年平均递减0.14%。“六普”贵州省人口数量居全国第十九位,占全国人口比重从“五普”2.78%降至“六普”的2.59%。

从省内各地(市、州)人口规模变化看,仅3个增加,6个减少。“六普”与“五普”相比,人口增长的为贵阳市(16.31%)、六盘水市(3.92%)、毕节市(3.31%),其余市(地、州)人口为负增长,其中人口减少最快的是黔南州(-9.48%)。贵州省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现象更为突出。

2、人口密度变化

贵州省“五普”人口密度为200人/km2,“六普”降至197人/km2。人口净增长的3个市(地、州)人口密度增大,贵阳市人口密度由463人/km2增长到538人/km2,增长了16.20%,排第一位。黔南州人口密度由136人/km2减少到123人/km2,减少9.56%,减幅最快。黔东南州依然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人口密度由127人/km2减少到115人/km2。贵州省中部、西北部人口密度较高,北部、东部、南部人口密度较低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反而进一步加重。

二、县域人口规模空间变化

1、县域人口空间变化分析

根据2005年调整后的贵州省行政区划,全省共88个县(市、区)。由于2005年新增汇川区,在分析时将汇川区“五普”数据按2005年所划行政范围从红花岗区与遵义县数据中提取。从本文实际分析出发,将贵阳市市辖区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合并为贵阳市主城区,遵义市市辖区红花岗区、汇川区合并为遵义市主城区,将这两个主城区与其余80个县(市、区)作比较分析。从各县级区域看,贵州省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人口增减情况的变化差异十分悬殊。

(1)人口总量变化。贵州省各县(市、区)按人口规模的大小可分为5个类型(表1)。“六普”与“五普”相比,从人口规模看,人口在30至100万区间的县(市、区)数量降低,降幅达26.79%;人口在10至30万区间的县(市、区)数量升高迅速,增幅达18.75%;人口大于100万和小于10万的县(市、区)数量无变化,所在区域基本不变,但两者所占全省人口比重差异进一步扩大。10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从670.8万增加到756.8万人,比重由19.03%升至21.78%。小于10万人的仍是万山特区,人口由5.47万降至4.79万,比重由0.16%降至0.14%。

从人口规模分布上看(图1),贵州省中部、西北部人口规模较大,东北部、东部、南部人口规模较小。“五普”以正安—遵义—织金—六枝—盘县—兴义为线,该线以东、以南除贵阳市主城区、思南县、松桃县外人口均小于50万人,以西除赤水市、金沙县、钟山区外人口均大于50万人。“六普”以桐梓—遵义—织金—盘县—兴义为线,该线以东、以南除贵阳市主城区外人口均小于50万人,以西除赤水市外人口均大于50万人。与“六普”相比,“五普”时期人口规模较高的六枝特区、正安县、思南县、松桃县人口等级降低,而钟山区、金沙县人口等级升高。50万人口规模等级分界线有向西、西北偏移的趋势,即人口进一步向西、西北集聚。总之,贵州省人口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全省差异扩大,局部范围集中。

(2)人口密度变化。区域内部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六普”时期人口密度最大的是钟山区,达1280人/km2,,其次是贵阳市主城区,达1263人/km2,(其中云岩区高达10233人/km2),而最小的荔波县,仅59人/km2,人口密度区域级差达,1221人/km2。

各县(市、区)按人口密度的大小可分为4种类型(表2)。“六普”与“五普”相比,省内各县(市、区)人口密度仅15个增加,67个减少,增长最快的是钟山区,减少最快的是天柱县。人口密度在100人/km2,等级范围的县(市、区)数量增加最多,增幅达71.43%,人口密度在100—199人/km2,等级范围的县(市、区)数量缩小最为厉害,减幅达14.29%。

从人口密度分布上看(图2),区域人口密度存在明显的西北、东南差异,即贵州省中部、西北部地区和中心城市人口密度较高,而东部、南部人口密度较低。两次普查期间,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态势逐渐增强。将200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分布图对比发现,人口密集、较密地区向西北部扩展且集聚的趋势增强,“六普”仁怀—湄潭以南,遵义—贵阳—关岭以西,盘县—兴义以北县(市、区)人口密度均大于200人km2。人口稀疏区向东南部扩展且集聚趋势增强,“六普”施秉—锦屏以南,雷山—荔波以东人口密度均小于100人/km2。

(3)人口变动情况。按照人口增减情况及变动比率,将贵州省82个统计区域人口地域增长类型划分为3大类,4个亚类(表3)。

上一篇: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化趋势 下一篇:浅谈《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