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经济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05 17:18:18

煤炭经济研究

煤炭经济研究篇1

关键词:煤炭企业 低碳经济 发展

一、前言

新时期,国民收入持续提升,消费水平稳步增长,加之宏观调控经济策略的影响,使能源消耗总量不断扩充。通过数据统计,各类电力、化工或是民用燃料较多均来自煤炭,因此,煤炭在今后较长时间之中仍旧为主要的能源之一。这样一来,经济的持续发展,煤炭能源势必会持续开采。随着工业文明逐步向着低能耗、环保、低排放的方向发展,作为高碳行业的煤炭企业更需要发展创新技术,更新管理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方能同世界接轨,实现全面升华。

二、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科学策略

(一)提升煤炭回采率,扩充洗选比例

煤炭资源采掘为较为重要的一环,应全面提升开采面以及资源回采率,预防采富弃贫的现象,方能实现有效开采。因此,优选设计方案,做好巷道布置,应用合理的采煤方式,更新操作技术十分必要。

原煤在开采过程中混入了许多杂质,而且煤炭的品质也不同,因此,只有通过洗选深加工过程,才能去除里面的矸石等杂质,提高发热量,降低运输成本,从而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洗煤方案的优劣也直接关系到产品品质的高低。如果采用技术不佳,则会浪费有限资源,使投入成本不断提升,对环境条件形成破坏。为此,煤炭企业应积极发展洗煤技术,优化配煤以及型煤等手段,扩充洗选比例,方能优化该环节的加工效果,使碳排放量显著降低,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二)发展节能工程,拓展产业链

依据功能用途,煤炭包含炼焦煤与动力煤。其中炼焦煤比例较低,动力煤用于电煤以及锅炉系统,后者转化成为了高热能。另外,还有约百分之三十的动力煤满足建材以及生活所需。煤炭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积极引入节能减排手段,优化改造锅炉系统,成为减少煤炭能耗的重要途径。为此,煤炭企业应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大力发展节能工程,扩充建设投入,方能提升煤炭应用效率,实现既定目标。

我国煤炭资源城市通常因矿建设,经济发展由于较多的依赖资源,欠缺持续性行业,致使形成了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倘若不快速的进行结构调整,将最终伴随能源用尽而没落。因此,煤炭企业应更新以往陈旧模式,在当前产业基础之上,凸显出煤炭产业的重要影响力。应利用深加工扩充煤炭产业链,寻找新一轮增长点,引领区域经济的丰富性延伸,提升煤炭资源城市的发展活力,令其充满勃勃生机,稳步向前。

煤化工为煤炭企业较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新型项目包括煤气化、电冶化以及煤焦化等。煤炭企业可积极利用电能以及石灰石大力拓展乙炔化工项目,发展热电气联产工程,扩充项目规模,建设配套性高附加值的机械加工以及冶炼产业,进而确保煤炭实现全面增值。

(三)有效治理矿区环境

开采煤炭资源会对地壳内在力学平衡形成影响,导致地表沉陷,出现积水现象,对生态环境形成负面影响,甚至会危及到表层建筑等。为此,煤炭企业应树立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做好维护修缮工作。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矿区环境做好治理。实践工作中,应确保经费的充足投入,做到宜水则水以及宜林则林,针对采煤沉陷环境做好治理。对于复垦土地可满足农业用地以及建设用地需要,确保资源的再利用。

(四)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实施网格化管理

人力资源制度为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优质保障,为此,煤炭企业应积极转型,优化人才结构配置,组建合理有效的管理框架系统,树立创新发展意识。可引进煤矿专业优秀人才,吸引科技人才,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树立科学发展观。例如可利用精简机构、精简层级、清理实践工作中不健康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等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形成廉政作风。还可利用提升员工收入、优化住房条件、调节差距、鼓励创新等模式激发员工核心潜能,进而为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完善保障。

社会工业经济逐步向着现代化、网格化以及空间性的方向发展,网络系统蕴藏着丰富的海量信息,甚至呈现出了井喷的状态,与传统媒体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为此,煤炭企业应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的迎接挑战,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应用各类资源,创建形成高效的办公管理系统。例如,可引入协同办公系统,发展网络化、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系统完成信息资源的快速、跨时空传播与接收,提升实践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使得低碳经济建设发展逐步变成了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无论是煤炭生产或是煤炭消费,均处在世界前列,煤炭能源在一次能源的消耗以及生产之中所占的比例超过百分之七十,较国际水平超越了百分之四十。因此,可以说,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大势所趋。煤炭企业只有快速的把握机遇,积极的迎接挑战,明确煤炭经济特点,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经济,树立生态化、环保化、低碳化的发展目标,方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赢得国际威望,稳固国际地位,拓宽国际化发展市场,提升资源应用效率,开创环保、节能、绿色、生态化的行业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戚宏亮,王博.基于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J].经济师,2011(6)

煤炭经济研究篇2

关键词:煤炭工业 循环经济 福建

一、我国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随着发展循环经济被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自2004年以来,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成果逐步增多,各地方政府也在相关政策方面给予了更大的实际操作功能。近年来,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政府不但对其做出了新的体制及制度的保障,并且将推动工作由原来单一的国家环保部门改为了现在的公关调控部门和国家环保部门共同承担。在2004、2005年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了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用循环经济理念来指导部级生态示范区的全面建设。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推进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按照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和走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公司紧密结合具体实际,在节能、节水、废渣、废水、废物、余汽、余热的综合利用上,以循环经济理念构建产业链,以达到节能减排和全面提高公司整体效益的目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改进措施以及模式的突破与创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有模式的缺陷分析如下:

(1)循环的不系统

虽然我国的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许多兄弟企业经常到我国学习、取经,但是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国的“两条产业循环链”,囊括了许多产业物质品种,但是仍有许多煤炭生产的附属物无法进入到循环系统中,如:矿区的石头、粘性土、矿井水等等,这些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系统的循环范围,使资源最大化被利用。

(2)循环的不均匀

由于公司对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重视程度不同,致使有的部位投资很大,收效很明显,而有的部位常被轻视和忽略。公司重视煤炭的洗、选环节,每年在工艺改进、技术支撑、资金支撑上力度很大,而对于“两条产业循环链”的下游环节则缺乏应有重视。这样循环经济链条就可能在某个部位出现“肠梗阻”现象,从而影响整体循环的质量。

(3)循环的不彻底

对于“两条产业循环链”的下游发展上,还有潜力可挖。比如: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白碳黑,创门的废弃物可以做妇女的化妆品等。在粉煤灰中可以提取金属稼,因为随着半导体工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半导体材料GaAs、GaP等的广泛应用,金属镓的用量迅速增加,将成为当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材料。可惜在上述领域我国的循环经济链条没有循环彻底。

三、山东某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改进措施

3.1 加大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实施露井联采,向深层次发展

依据矿区资源状况,地理走向、断层发育等情况,结合生产、矿井建设及地方煤矿改造,对矿区380平方公里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全面推广二号矿实施露井联采工艺的成功经验,由资源状况决定生产方式,适宜露天开采的资源露天开采,不适宜露天开采的资源全部用井工开采,露天开采的边帮煤由井工开采,并积极探索超薄煤层的开采回收,通过露井联采全面提高整个矿区的资源回收率。

3.2 加大资源利用率,发展煤炭综合利用产业链

公司把煤歼石发电、煤炭化工、粉煤灰提炼氧化铝作为煤炭深加工发展战略,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的建设。一是建设坑口煤歼石电厂,利用煤歼石、泥煤、劣质煤发电,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投资24亿元,分二期建设,装机4/135MW的安家岭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及投资、建设规模相同的东露天矿资源综合利用电厂,2008年开始建设。2010年实现装机容量1240MW,每年可消化煤歼石、泥煤劣质煤600多万吨。2015年实现装机容量418MW,每年可消化煤歼石、泥煤、劣质煤2000多万吨。二是利用电厂的电和粉煤灰提炼氧化铝。目前,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系列产品开发技术的研究取得成功,正在进行工业化中试。规划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氧化铝及白炭黑、微硅粉等多个产品的生产基地。20年力争达到100万吨氧化铝生产能力。三是利用煤炭发展煤化工。投资4.88亿元,正在建设平安化肥厂第四期工程,建成后形成年产合成氨10万吨,多孔硝酸按15万吨的总规模。投资9.6亿元,分二期建设电石生产基地,一期工程200年开始建设,建成后年产电石75万吨。

3.3 延伸产品下游环节,发展建材产业链

公司依托矿山丰富的煤歼石、粉煤灰、矿井水、剥离表土、岩石含有的薄层煤、风氧化煤、高龄土、粘土、沙岩资源,大力发展建材产业。一是发展石板、石材、石料加工。对现有石材加工厂进行扩能技术改造,每年生产石板500万平方米,生产石料100万立方米。形成规模效益,规模经济,供应周边市场。二是发展粉煤灰制砖,计划投资2000万元,对现有粉煤灰制砖厂进行二期扩建,每年生产空心砖1亿块,产品供应周边市场替代实心转,提高建筑物环保节能效果在推进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有计划地探索,投资粘土、分化煤、薄层煤的开发利用。三是开发房地产,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参考文献:

[1]贾晓冬.浅谈循环经济在煤炭工业中的发展模式[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6年5期.

[2]林积泉,王伯铎,马俊杰,唐晓兰,赵丹.煤炭工业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设计与环境效益研究[J].环境保护.2005年04期.

[3]黄清.试论资源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建构[J].煤炭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4]赵国忱,任凤玉.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06

煤炭经济研究篇3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经济低碳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一、发展低碳经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煤炭资源型城市已面临“矿竭城衰”

计划经济条件下,煤炭供应基地已遍布我国多数的煤炭工业城市。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存储量有限,如果煤炭一旦用完,并且其替代资源又不充分,那么资源的衰竭很容易使得产业的衰败,甚至是城市的衰败,造成煤炭资源型城市资源衰竭城市衰败,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焦作的发展历程可以很好的证明这一点。焦作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地区,它是以多数煤矿为铺垫发展壮大起来的煤炭资源城市,有“煤城”之称。煤炭产业曾经在这个城市的经济中占据主导,但是由于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资源的衰竭,导致全市经济逐年降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焦作煤业集团焦作市矿区的衰减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接二连三的关闭了王封矿、李封矿、焦东矿、焦西矿、朱村矿、小马矿、冯营矿等资源矿,这些资源矿都位于城区。只剩下了远郊的九里山矿、位村矿和在建的古汉山矿。其它的如中马矿等也面临衰竭的危险。

2.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

如今,很多煤炭城市对资源的开发还没有成熟,尚处在原矿开发阶段,原煤没有经过洗选的工序就大量输出。其他对外销售的产品也大多数是一些质量不好的初级产品及原材料。精细,深加工的产品很少更何况是知名品牌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是煤炭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就地加工增值程度很低。平顶山地处河南省中南部地区,煤炭存储量已经超过了100亿吨,可谓资源丰富。平顶山的经济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没壮大起来,还不能够协调发展,近年来虽然处在不断优化和改善的过程中但还存在问题。2009年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1.2 : 63.4 : 25.4,很明显其中第二产业比重占据了主导。而河南省平均水平为53.8%超出了将近10个百分点,而当中工业增加值392.21亿元,占市总GDP的58.07%;第二,产业结构不完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产业的布局也需要优化。平顶山的资源型工业很有比较优势,2009年资源型工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是79.2%。

3.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1)塌陷严重。采煤会使得地表塌陷严重,但是对塌陷地的修复整理工作还比较滞后。数据表明,开采10000吨的原煤造成土地塌陷3亩。塌陷面积差不多为开采面积的1.2倍。基本上是前面采后面塌,塌陷面积大小不一,有的几百亩有的几千亩甚至上万。以永城为例,地处河南省最东部,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在河南省煤化工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多年以来,挖煤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地表塌陷。多年来过度的开采导致地面下沉塌陷面积达1.4万亩,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威胁。

(2)空气污染严重。煤炭资源的使用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指标大幅度增加,数据表明煤炭的使用占河南省一次能源消费的90%以上。由于对平顶山市煤炭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再加上焦炭和化工企业的不断扩张,大气中的工业废气、二氧化硫还有粉尘等污染程度也比较严重。2008年平顶山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093.60亿标准立方米,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也很高,其中可吸入颗粒物超过国家二级环境标准的70%。

(3)生态资源压力大。开采煤炭时,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往外排但是对这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又不高。一些煤炭资源型城市,管理和工艺方面的缺陷导致洗煤厂有很多未处理的煤泥水向外排,给自然水体造成了污染。发电用煤以及燃烧煤炭还有运输时导致的粉尘都给大气的质量带来了很大伤害。对很多城市而言,虽然是挖走了煤,但其也带来了很多的坏处。比如说土地的塌陷、水体的污染等等。

二、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剖析

1.历史因素

煤炭自河南建省以来就非常重要,是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严重的影响河南GDP增长以及地方财政收入。原煤或以煤炭为材料的能源生产一直支持着河南的经济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在某些方面给能源生产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2.注重眼前利益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对低碳经济的认识有不同层次的看法。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是其首先考虑的;大多数都目光短浅,他们比较看重眼前利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关闭会带来污染的企业极大的影响了地方财政,对地方财政收入低的河南是雪上加霜。二、河南很多生产型企业资金投入不足,又缺乏信贷支援想要维持现状都很困难。又由于人才不足管理水平有限和生产设备的落后等因素令决策难以平衡。

3.科技水平滞后

21世纪人才最珍贵。对于河南而言引进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相对比较困难,使得其人员储备不足,后续力量严重匮乏。据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招揽人才的战略还有不足,给高端人才的引入造成了阻碍。二、地处偏远地区,待遇不高,发展空间不足,很难满足高端人才的需求,难以长期驻足。再加上原有人才难以抵抗外面优厚的待遇,从而选择跳槽,使得人才流失。

4.收入普遍偏低

虽然现在家电实施以旧换新政策,但是河南人民收入水平整体不高以及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并没有普遍更换节能电器。从而阻碍了低碳生活的普及。数据表明,2009、2010年,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其全省平均水平低13.7%。很显然,河南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实在太低,严重阻碍了低碳生活的推广。

5.监督管理薄弱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虽然政策不断完善,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政策调整缺乏联系性、缺乏系统的规划及落实不到位等。职能部门由于受部门预测及年终考因素的束缚大多比较看重服务而忽视了管理,害怕管理严格会使自己的考评成绩受影响。好的政策总是执行和落实不到位。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l.营造低碳的社会氛围

应该大力宣传,使得民众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并且达到政府鼓励、舆论指引、民众参与的氛围,促进全民的资源忧虑意识、节约以及环保意识提高的效果。因此全民必须以低碳文化为主流,养成低碳生活好习惯,努力营造发展低碳经济的氛围并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美好的健康家园。

2.严格控制过度开采,努力提高资源回采率

最大限度的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延长矿井的寿命是煤炭开采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点要求。对城市煤炭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综合开发利用资源,并且提高节约保护意识,适当控制现有矿井产能,达到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新建矿井,禁止生产煤炭的企业加大其矿井建设标准。研究是否除按照国务院已有的规定征收资源补偿费外,比如说按煤炭的售价的适当比例收取资源超采费。

3.拉长煤炭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挖潜新的资源开发行业和对已有开发行业的升级一定程度上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以及多元化的实现很重要。煤炭资源型城市以采选业和加工业为基础,加强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拉长煤炭产业的链条,努力实现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一目的主要从两个措施。一是优化资本的投向,合理规划投资比例。认真研究已有政策措施,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积极努力发展非煤炭产业,鼓励促进现有企业拉长煤炭产业链条;二是做好深度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煤炭产业内部循环的目的。始终以资源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来促进煤炭延续产品的生产,发展新兴产品,培养创造煤炭资源的新的优势。

4.地上地下统筹规划

正确的处理地上和地下关系,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正确的规划城市规模以及发展要点,使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跟上环境效益的步伐。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城市规划区、经济开发区、水源保护区、旅游风景区和交通、用地等主要设施的地下压煤区域进行保护。鼓动煤炭生产企业加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队伍中来。各企业拿出利润中的部分资金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投入到收益效果好的基础设施、公司设施建设中去。

5.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两条主要途径是搞好污染防治和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是搞好污染防治。贯穿煤炭采掘到使用的全程中,利用加工转化以及焚烧等技术手段对已存在的工业污染源,以此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增加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与有关部门协调做到加大对煤炭业开采作业的监管,并对现有采掘工艺进行改进调整已有采掘线路,使得采掘作业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少。取消燃煤取暖。在饮食服务业中禁止使用直接用原煤可以用管道煤气、液化气、电等清洁燃料代替。做好洗煤厂的建设工作,增加洗净煤的比重;三是推行清洁能源及清洁生产工艺。努力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增加先进设备的使用比重,做好煤炭地下气化发电示范工程的建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排放达到最低。综合利用煤炭资源开发副产品,推行煤矸石发电等工艺设备,加大对矸石水泥、矸石砖、粉煤灰砌块等新型建材产品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嘉琪.把握低碳经济脉搏加速煤炭产业转型[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04):52-53.

[2]王翠.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1(18):96-97.

[3]尹香菊,钱洪伟.河南省煤炭产业区域战略环境评价研究初探[J].煤矿现代化,2011(02):4-7.

煤炭经济研究篇4

关键词:煤炭;经济转型;企业会计;改革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财务管理工作成为现在每一个企业的重点工作,从最近几年的产能数据中,可以知道中国现在处于产能过多的时期,导致煤炭行业产量多于需求量出现煤炭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局面,因此煤炭企业需要进行经济转型。

一、煤炭企业的具体发展状态

1.煤炭企业良性发展在已经过去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煤炭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安稳的进行过渡并且取得成功,煤炭的总销量在逐年提高,在过去的五年中,煤炭的产值提高约10亿吨,并且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煤炭市场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煤炭行业的经济也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煤炭行业内部对自身的煤炭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帮助各煤炭企业得到充足的成长空间,并且实现大型煤炭集团的组建,提高煤炭生产的效率。2.煤炭企业在改革中取得的进步在煤炭企业实行企业会计标准之后,对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严肃思考并提出新的解决方式。目前,我国新型煤炭企业会计标准以国际标准为参考标准,全面向国际化靠拢,同时大型煤炭企业也在积极接受新的会计准则,并且使会计制度顺利的进行改革,各煤炭企业以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前企业的运行特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对突发状况的抵抗能力并且提出解决措施。同时,企业为使开发成本变的更加明显,方便企业管理,对企业内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完善,为煤炭企业会计改革提供结实的基础[1]。

二、在企业进行经济转型的同时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进行完善

1.以国际会计管理制度作为标准进行改革在煤炭企业进行经济转型的时候,首先要多方面考虑改革的方向,明确改革的重点目标,以国际标准作为主要的参考数据取长补短,了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国际制度之间的差距,并且不断完善。为达成会计制度改革目标,首先应该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重视会计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其次,明确会计部门的管理范围,从传统的只重视交易事项转变成对于公司的宏观管理,最后,对公允价值进行细致分析,提高重视程度。全力缩短自身企业管理标准与国际制度的距离,实现管理制度国际化发展。并且时刻关注国内最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制度相互借鉴,为煤炭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改革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并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2.对会计管理制度不断改革,使制度保持先进性煤炭企业进行经济转型时,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对新会计标准进行研究,对其中的优势进行吸收,将其中具有实用性的要点融入进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当中。例如,从当前的会计准则来看,企业对所得税计算方法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分别为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这两种计算方式,是以企业会计利润为参考数据,进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在最新的会计准则中,在进行企业资产以及外债计算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会计计算基础,这种处理方式可以使企业资产外债表中现实的资产与负债信息精准化,方便对于煤炭企业进行会计核算。3.以已经上市的煤炭公司作为标杆缩短彼此之间差距已经上市的大型煤炭公司与还没有上市的公司在公司内部的会计管理模式中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前者一般采用新会计准则,而后者通常采用旧制度,甚至有一部分的企业仍然采用带有行业色彩的管理方式。这种情况对企业之间的交流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在进行煤炭经济转型时。需要对煤炭行业中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进行统一,减轻各公司之间的交流难度,方便落后公司对上市企业进行学习,是煤炭企业成本精细化得到快速发展[3]。

三、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对会计工作进行创新

1.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大型煤炭企业具有资源整合快、生产规模大、产业结构复杂、抗风险能力强的特点。而且对于当前的煤炭企业发展来说,传统的煤炭会计管理核算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因此由各公司组成的大型煤炭产业,应该把会计工作进行集中管理,对各组成公司进行制度把控,并且通过民主得到形式选择会计管理工作的监督方式,推动会计体制的改革与发展。2.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煤炭行业随着国家的进步,不断的取得进步空间,并且得到快速的发展,使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与此同时,因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改变,从传统的纸质书写记录工作演变到如今的计算机办公,工作内容从单纯的记录入账出账的具体数据到今天的经济战略规划与决策。煤炭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事件,也是促进煤炭经济转型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提升会计工作的专业性。3.促进专业人才成长在促进煤炭企业进行改革的时候,需要对专业会计人才进行培养,并且在其中挑选能够适应大范围会计总结工作的会计管理者。煤炭企业在进行经济转型的同时,需要注重人才的交接以及专业素质培养,人才培养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个,需要培养财务部门中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才,这种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拥着意外事故处理能力。第二个,需要使工作人员的风险评估管理能力以及资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会计工作进行改革之后,要继续进行完善,使工作人员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4]。

四、结语

会计管理制度,作为煤炭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资金可以有效的运用,提升整个企业的收益,在企业面临经济转型时,更应该加强会计制度建设,确保企业良性发展,减少前期生产投入,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位。

参考文献:

[1]杨承雨,龙琴.经济转型发展中煤炭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基于山西煤炭行业分析[J].会计之友,2012(33):52-53.

[2]孙春升.煤炭企业集团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会计之友,2012(1):76-78.

[3]李文婧.在煤炭经济转型发展中推进企业会计改革[J].经贸实践,2016(11):92.

[4]刘改林.浅议煤矿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2014(2):196.

煤炭经济研究篇5

关键词:煤炭经济;发展;现状;特点;对策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能源之一,对维持国家稳定和国家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煤炭经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改革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但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制约各个煤炭企业发展的原因所在,需要引起同行企业的重视。

一、煤炭经济行业现状分析

(一)环境问题严重

煤炭的使用将会带来很多环境污染问题。煤炭的传统利用方式正是排放CO:的主要来源,在大气中CO:含量增高将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SO 的排放引发的酸雨,燃煤排放的SO:是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我国遭受酸雨影响的地面已扩大到总面积的30%以上;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大量排放,这些废弃物会造成水和周围土壤的酸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煤系伴生矿产资源的浪费,对伴生矿产资源的低利用和无序排放浪费了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煤炭开采的局限性

我国目前的煤炭开发的重心逐渐转向生态环境脆弱的晋、陕、蒙地区,这对于地区的环境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有的是可以预见的,有的不可预见。短时间内超过环境承受能力高强度开采煤炭,不利于这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交通不畅也是影响煤炭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晋陕蒙地区煤炭外运压力较大,加上该地区煤炭产量持续增加,运输能力无法满足煤炭外运的需要,这也是影响煤炭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经济效益低

我国的煤炭企业多数建立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如山区、农村、郊区一带等。这种分布情况就将企业与市场分离开了,由于远离销售市场造成了企业运输成本的增加,这将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加上煤炭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扩大受到当地政府的制约,让煤炭企业缺乏发展空间。

二、近年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煤炭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种特点:

1.安全管理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

2008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三个明显下降”。除了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外,事故总量明显下降。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9.3%和15.1%。26个产煤省(区、市)中,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的有2O个。同时,较大事故明显下降。煤矿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4.1%和34.4%。

2.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加强

新时期国家将密集出台有关煤炭产业调控政策,煤炭产业政策调控的总体方向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主要取向包括:一是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提高煤炭资源有效供给保障能力;二是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以煤炭生产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三是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煤炭生产集中度;四是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调整改造中小煤矿;五是开发利用煤层气,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六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清洁利用;七是发展高效煤炭转化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

三、煤炭经济发展对策

(一)控制投资,审查在建项目

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要根据煤炭经济发展形势,认真清理和科学决策建设项目,对尚未开工的煤矿建设项目要缓建,对煤矿改扩建和小煤矿收购改造要慎重决策,严格控制煤炭产能增长。对银行贷款建设项目要进行全面清理,客观评估项目还贷能力,严格控制企业贷款规模。要遵守国家财政制度,不挪用企业生产资金和流动资金贷款搞基本建设。

(二)继续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促进多元化发展

大集团战略对于资源共享而言是一有效率的机制,企业内部可以充分共享在财务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营销、管理、品牌、信誉等方面已形成的明显优势,实现“1+1>2”的协同效应,集团化的企业往往能呈现出专业化公司难以比拟的优势。大集团战略表现为经营的多元化或一体化。多元化经营可以帮助企业在某一产业不景气的时候,通过其他领域来开拓市场,降低经营风险。一体化经营则能够使企业市场交易内部化,降低交易费用,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三)煤炭经济发展之关键:发展循环经济

(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巨大的调控作用,为循环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有利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给予帮助,通过向煤炭企业提供相应生产技术,以及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措施,给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管理方面,政府也需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在煤炭开采、生产、废弃物排放和回收利用等环节加强管理,以实现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的提高。

(2)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上的提升必然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技术支持,对于企业而言,需要积极建立煤炭技术体系。煤炭技术的创新是一个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企业可以通过对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参与他它企业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改善或者引进先进的煤炭生产技术。为适应循环经济的宗旨,可以大力发展绿色开采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利用技术以及污染治理技术方面的创新等。

(3)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点在于综合利用好煤炭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这将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了煤系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煤炭废弃物的回收循环再利用两个方面,这就要求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借助于技术创新开发出“档次高、质量优、销路好”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化产品。但企业重点工作需要放在煤炭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方面,这才是循环经济的根本要求所在。如: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废弃物应该实现处理。

(4)实现煤炭经济发展与循环经济双重接轨

根据目前煤炭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来看,实现煤炭经济与循环经济双重接轨有着必然的趋势,这不仅仅能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作为煤炭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促使本企业的煤炭经济发展与循环经济相接轨。

①煤炭经济监测与评价

建立煤炭经济监测与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准确地反映出本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及时发现企业的经营问题,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和调整。监测体系主要的监测对象应当是企业各个阶段的经济转变情况,对于企业的经济收支、效益增减、生产销售等做出一个准确的统计规划。

②处理好政府市场的关系

煤炭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因而煤炭经济必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煤炭经济发展不顺畅,必将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因而在煤炭资源市场分配时需要正确处理煤炭市场与政府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煤炭市场的稳定,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煤炭市场有序运行的发展目标。

③分配好中央和地方的利益

煤炭是一个利益高度集中的产业,中央运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能源输出省区的地方经济利益,实现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个人、企业、部门、省区都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市场成为实现各自独立利益的载体和平台。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之互动的煤炭经济运行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煤炭经济效益的提升,我们更需要将煤炭经济与循环经济相互结合起来。只有两者实现科学接轨,对于企业和国家才是真正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苏立功.我国煤炭经济态势与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8,(3).

[2]陈国强,崔巍.试论煤炭企业多元经营战略[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1).

煤炭经济研究篇6

关键字:煤炭消费;天然气消费;GDP指数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其中煤炭资源的消费对经济发展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加深,煤炭大量消费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及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冲突逐渐加深。虽然近年来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改善,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在可预计的时间内,煤炭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地位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另外,天然气作为环保的清洁能源,市场已经基本覆盖全国,消费程度不断加深,但天然气在全国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例还较低。目前天然气是最具潜力的煤炭替代能源,现阶段能源结构优化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天然气的开发消费程度,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于能源矿产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如王鉴雪(2009)运用协整回归关系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我国经济增长总量目前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炭资源消费。李颖嘉(2010)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出能源消费量的变化不会显著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也就是说,能源消费不对GDP的增长起决定作用。吴明明(2011)主要是从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的角度来说明能源消耗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资本投入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力最为显著,能源消耗与消费次之。上述文献几乎都是关于能源消费,尤其是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天然气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

本文作者选取“传统能源―煤炭”消费以及“清洁能源―天然气”消费为研究对象,分别探究与它们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了解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程度。首先运用两种能源矿产的消费收入弹性来探究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其次,创新的尝试运用指数分析,而非简单的数量值作为数据量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探究两种能源矿产消费分别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联系。

二、我国煤炭、天然气消费收入弹性分析

矿产资源消费弹性是反映资源消费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一种指标。可以通过资源消费弹性系数来反映能源矿产消费情况。

1. 整体来看,近十年三项指标的增长率趋势有一定的同步性,尤其是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率走势和GDP增长率走势之间存在更强的一致性。

2. 近十年来煤炭消费增长率大体持续走低。这可能是由于经过之前高耗能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基本完善,加上煤炭资源大量消耗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显露,经济发展方向需要调整,传统矿产资源消费结构面临升级转换,需求转为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煤炭资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力在逐渐减弱。

3. 从图1也可以看出天然气消费增长率变化的波动幅度较大。天然气与煤炭行业相比,作为较新型的能源矿产,市场需求还不是很稳定,需求量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天然气消费增长率在现阶段波动幅度大。但是作为最具有潜力替代煤炭资源的清洁能源,天然气消费量正在迅速增长,并且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所以近十年天然气的消费量一直保持着30%~50%的增长速度。

4. 近十年,煤炭消费增长速度和天然气消费增长速度均高于我国GDP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我国能源矿产消费收入弹性均大于。该时期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高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高,经济建设表现为高投入低产出的高耗能经济,近年来经济发展依然较为严重的依赖能源矿产的消耗,粗放型发展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

三、煤炭消费指数、天然气消费指数与GDP指数的协整和因果关系

(一)变量和数据的选取

对我国煤炭消费、天然气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的研究,选取的变量有我国GDP指数Y,煤炭消费指数XC及天然气消费指数XG。在分析过程中为了消除变量的异方差和便于变量间长短期弹性的分析,文中对各变量分别取对数值,记为Ln+变量名,即变量为LnY,LnXC, LnXG。

(二)变量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检验序列是否平稳,即对各变量进行单整性检验。经检验,原始序列LnY、LnXC及LnXG的ADF检验值均大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存在单位根,序列不稳定,则不能通过检验。之后对各序列进行一次差分后, LnY、LnXC及LnXG的一次差分的ADF值均小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即LnY、LnXC及LnXG的一次差分的序列平稳,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则可以通过检验。

(三)建立协整性与误差修正模型

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变量为一阶单整序列,然后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协整性。本文利用OLS回归,分别得到LnY与LnXC、LnY与LnXG的协整回归方程。

1. GDP指数与煤炭消费指数的协整关系

LnY=-7.916519+2.638714 LnXC+ecm, R-squared=0.960606

对残差ecm做单位根检验,检验统计量为-5.491123,小于显著行水平5% 时的临界值-4.246503,残差序列ecm为平稳序列,拟合优度也较为显著,则说明 LnY与LnXC具有协整性,即煤炭消费指数与GDP指数具有长期协整关系。

2. GDP指数与天然气消费指数的协整关系

LnY=0.388045+0.919754 LnXG+ecm, R-squared=0.988545

同理,该残差ecm单位根检验的检验统计量小于显著行水平5% 时的临界值,残差序列ecm为平稳序列,即天然气消费指数与GDP指数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为了增强模型的可信度,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天然气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样需要从短期角度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结果如下:

GDP指数与煤炭消费指数

LnY=-2.905303+0.645853LnY(t-1)+0.896646LnXC+0.509765LnXC(t-1)+Ut

GDP指数与天然气消费指数

LnY= 0.243106+0.564375LnY(t-1)+0.802189LnXG-0.412136LnXG(t-1)+Ut

(四)Granger因果检验

由表1可知,我国经济增长不是煤炭消费指数及天然气消费指数提高的格兰杰成因的概率分别为0.4525和0.4512,在5%的显著水平下该原假设被接受,即我国经济增长不是该煤炭消费指数及天然气消费指数提高的格兰杰成因。同时,所测数据也显示出煤炭消费指数与天然气消费指数的提高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成因的概率同样偏大,所以该原假设不能被拒绝,即不能得出煤炭消费和天然气消费指数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成因。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 从长期来看,我国煤炭消费和天然气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一定力度的影响。从回归方程来看,煤炭消费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经济增长指数大约增长2.6387个单位。而天然气消费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经济增长指数大约增加0.9197个单位。说明我国煤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度要大于天然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度,我国目前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耗的依赖性较强。所以,我们要正视煤炭行业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下转变思路,适时地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从而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2. 从短期来看,关于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煤炭消费指数本期变化1个单位引起本期GDP指数同向变化0.8966个单位。ecm的系数为-0.3413,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关于天然气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天然气消费指数本期变化1个单位引起本期GDP指数同向变化0.8021个单位。ecm的系数为-0.5486,同样符合反向修正机制。所以从短期上看,1个单位的煤炭消费指数的增加对于本期GDP指数的影响要远小于协整分析中所反映出的长期影响强度,这说明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有不可否认的长期关联,但短期内我国经济发展对于煤炭消费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减弱。而天然气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无论是长期协整估计还是短期回归模型,估计系数均徘徊在0.8左右。这说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家发展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度逐渐减弱,而对替代能源的依赖程度趋于稳定并逐步加强。

3. 经过Granger检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煤炭及天然气消费之间互相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随着近年来发展方式的逐步转变,煤炭资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在逐渐减弱。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太低,还不能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替代能源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目前还没有形成。现阶段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能源结构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对传统能源依赖度的逐渐减弱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国家应该抓住有利时机,顺势而为,在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不断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王鉴雪,宁云才.能源消费、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2).

[2]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3]任少飞,冯华.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结构的关系[J].财经科学,2006(12).

[4]李颖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

[5]郑欢.中国煤炭产量峰值与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煤炭经济研究篇7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自然资源的逐渐走向枯竭,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资源型企业面临着成长难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长期以来,我国煤炭生产企业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发展依赖于初级产品的开采加工,煤炭深加工、精加工产品比重低,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同时,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不景气,价格持续低迷,不少煤炭企业陷入库存积压、市场滞销的窘境。在这种形势下,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而转型的方向就是要由过去单纯的开发性企业转变为集煤炭规模开发、转化和深加工全方位经营的企业,实现单一产品结构向多元化的产品结构的转变。

一、循环经济为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途径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原煤及副产品煤矸石、煤泥的浪费程度相当严重,是一种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大量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煤炭生产企业往往会面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以及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等问题,由于资产专用性强,煤炭企业的转产又比一般行业要难。煤炭资源采掘和初加工处于产业链和产品链的起点,通过煤炭产业链延伸,可以大大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同时,煤矿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伴生矿,这些伴生矿存在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如何将这些价值充分挖掘出来,是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关键所在。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煤炭产业链和产品链的拓展和延伸,能够使煤炭加工过程所需的原料内部化,进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发展“多元化、低碳化、科技化”的循环经济对于煤炭企业转型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应当按照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将传统的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线性发展模式转变为由资源到产品到废弃物,再到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做法,结合煤炭企业的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走资源综合开发、深度加工、高效利用的道路。(1)全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目前我国煤炭开采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低,浪费较为严重,煤矿是一种伴生矿,在煤矿形成过程中还伴生着丰富的矿物质。在煤炭采掘过程中,除了获得煤以外,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无论是伴生资源还是“三废”都有其潜在价值。但是,目前我国煤矸石、煤矿瓦斯、矿井水、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还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还难以做到对这些伴生矿和“三废”的吃干榨尽,尤其是中小采煤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必须切实加快煤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完善采掘、选矿、冶炼工艺,大力推广水煤浆、煤炭液化、煤炭地下气化、煤层气、工业型煤等煤炭加工转化和利用技术,实现废物资源化、生产无害化,把煤炭开采逐渐引上一条资本集约和技术集约的道路。同时,按照循环经济要求,严禁综合回收利用项目产生新的污染。(2)立足煤炭资源,延伸产业链条。煤炭产业链是关于煤炭的产品链,煤炭企业要解决煤往哪里去的问题,就需要在拉长产业链条。煤炭产业链延伸可以有纵向延伸、横向延伸以及侧向延伸三种途径。纵向延伸主要是依托煤炭资源,形成清洁能源、二次能源等,如煤炭—洗选—焦化—焦炭、焦油、煤气产业链,潞安集团即是如此;横向延伸主要以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以及伴生资源为基础,加工形成非煤产品,如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加工成建材等,这种方式已经在大量煤炭企业得到实践;侧向延伸,是以采煤塌陷区和非煤产业为基础,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不同产业部门的融合,国内部分大型煤炭企业已经涉及矿业、电力、化工、建材、旅游等不同行业,形成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如开滦集团以煤焦化为龙头,以焦油加工、焦炉煤气制甲醇、粗苯精制为代表的化工产品加工产业链;以煤气化为龙头、以煤基甲醇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化工产品加工产业链。煤炭企业还可以与化工、电力、冶金、建材等企业联营,形成煤—焦—化、煤—焦—钢、煤—电—建材、煤—电—铝等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循环模式。(3)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通过实施煤炭精深加工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延伸产业链是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又一途径。煤炭企业应该从产量增长为导向转型为以产品价值链为导向,从单一生产煤炭产品到生产品种繁多的精深加工产品。如神华集团,以太西无烟煤为载体,重点研发太西无烟煤稀有煤种的深加工与转化,产生了一系列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活性炭、碳素、石墨制品等,实现了由销售煤炭到销售新材料、新产品的转化。开滦集团依托技术进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其煤化工产业链条上,低端是焦炭等产品,高端则是聚甲醛等精细化工产品。(4)立足副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煤炭企业对生产或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副产品产生再利用的价值,作为新的原材料供应给其他企业使用,使该行业的价值链与其他相关行业的价值链形成了交叉,从而变为网状化或环状化。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循环利用,目标是实现零排放。如开滦集团将炼焦产生的3种副产品加以利用,延伸出一条条新的产业链条:将粗苯经过加氢精制,沿纯苯—甲苯—二甲苯的产业链条向下延伸;将煤焦油深加工为轻油、酚油、洗油等;焦炉煤气则被用作制甲醇,并延伸向以塑代钢的聚甲醛等。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对策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循环经济实践能够实现煤炭企业的产品结构由一元转向多元,由单一转向复合。由于我国煤炭企业存在资金、技术、制度等方面的障碍,因此以循环经济为立足点的转型升级战略还需要进行统筹规划,采取措施,稳步推进。(1)立足企业实际,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意味着对企业原有产业的重组,在重组过程中必然遇到困难。因此,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好科学规划,通过调查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把握煤炭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副产品,对这些资源进行系统研究,立足这些资源,把握产业链延伸的方向,进行相关多元化。同时,对企业转型对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的影响进行充分考量,并科学设置,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并在人力、资金、产品开发上做好充足准备,确定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实施重点扶持、重点开发和重点攻关。煤炭企业应当在规划中明确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以及统计方法,确保循环经济有序开展。(2)建立煤炭企业转型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依托循环经济实现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技术强有力的支撑,煤炭产业链条每延伸一步,都需要技术向前推进一步。因此,煤炭企业应该建立起健全的循环经济支撑体系。一是加快自主研发,加大研发投入,对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进行攻关。二是加强对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国内外不少大型煤炭企业已经掌握了大量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产业链延伸技术,煤炭企业不必对所需的技术都进行自主研发,可以采取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方式来获取,也可以采取联合攻关、合作开发的方式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企业需要强化循环经济项目的资金支持,通过各种融资方式,畅通融资渠道,从而为研发投入提供稳定来源。(3)加大循环经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一方面,企业应当输送内部职工参加各类循环经济培训,也可以鼓励企业员工参加在职研究生进修学习。其次,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资源,联合培养、培训人才,在高校的经济、管理、资源环境等专业,设置循环经济相关课程,并通过举办大型招聘会,引进高层次人才。把人才建设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智力支撑,建立一系列人才培养和使用新机制。

参 考 文 献

[1]徐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势及其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1(9):89~92

煤炭经济研究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 煤炭企业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065-02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及现实背景

1.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

2.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程,人类生存的环境受到温室气体的威胁日益严峻。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排放占80%,可见二氧化碳对于地球气候的影响巨大。根据2008年斯特恩的《气候变化全球协定的关键要素》提出大气温室气体稳定浓度的长期目标是450-500ppm,而相关研究表明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为389ppm(见表1),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本世纪内二氧化碳浓度可能达到550ppm,将大大超过长期目标的稳定值,这将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和气候灾难。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来看,近20年呈逐步上升趋势,到2030年将达到碳排放高峰,预计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1990年的210亿吨增至420亿吨,增幅达到50%。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处于工业化阶段或者正进入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由此可见,为了应对危及世界人民福祉的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刻不容缓。

二、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减少和控制碳排放,涉及广阔的产业领域,包括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低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等。在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化的过程中,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可以说,低碳技术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所有支柱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节能、降耗、减排,还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都必须以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普及和推广为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中国2007年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是60.2785亿吨,占全球20%多。这些说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任务紧迫。所以,煤炭企业必须依靠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能源技术,发展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能源消耗,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三、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挑战与瓶颈

近年来煤炭企业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煤炭企业在不断进行努力和尝试,力争使围绕节能减排展开的技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低碳经济重在碳减排,而碳减排的路径有两条:一是减排,主要是减少含碳能源消费(包括减少能源消耗总量和增加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二是增加碳汇,主要是利用森林来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也包括碳捕获和碳存储等技术的使用。这两途径都需要技术尤其是低碳技术(包括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和去碳技术)作支撑,但我国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方面存在瓶颈,成为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1.现有低碳技术水平落后,核心技术缺乏。在低碳经济的技术方面,欧盟国家约在20年前就开始研究,而我国研究才不过5年。我国低碳领域的总体技术水平离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低碳技术至少跟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20~30年,先进技术、先进装备都是向国外购买的。我国现有低碳技术仍以中低端为主,核心技术缺乏。目前我们还主要是引进,自主研发还不够。

2.缺乏激励低碳技术创新的长效动力机制。技术创新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动力不足很难催生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一方面,煤炭企业的盈利目标可能是短期而不是长期,煤炭企业的短期盈利目标很难促使其放弃当前的利益而投资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尤其对于一个尚未成熟的新兴产业来说。未来低碳产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单个企业进行投资将面临巨大的风险,未来收益能否弥补成本并获取可观收益以及创新项目能否成功都很难预测等不确定性因素将迫使企业放弃技术创新。

3.煤炭企业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技术创新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发能力的强弱。目前煤炭企业大多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缺乏自主科学技术。我国煤炭企业目前在低碳技术上主要是引进型技术创新和模仿型技术创新,简单消化吸收,只能简单重复现有技术。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领域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相应的技术支撑、产业支撑体系,迫切需要整合资源,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管理创新,系统研究低碳技术与经济发展理论,实现低碳技术的原始创新与推广应用。

四、煤炭企业突破低碳技术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1.低碳生产层面。我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7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3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因此,我国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压力在生产领域。也就是说,生产领域的低碳生产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1)以技术引进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的低碳技术,技术起点过低大量投入得不偿失,因此可适当地依赖技术引进。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了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的义务,但在实施中技术引进仍然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对先进低碳技术进行封锁;另一方面是技术转让方要求过高的技术使用费。(2)合作开发或自主研发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对于相对具有优势的核心低碳技术,企业或者研发单位可以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合作开发,不但能够降低研发成本、节约资源,还可以相互学习,实现资源共享。美国政府1986年开始实施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2002年开始实施洁净煤发电计划(CCPI),并在这一领域取得较大成就。我国应该在该领域加强技术研发的合作与交流。对于遭到国外封锁的技术,我们国家和企业必须大力投入人、财、物自主研发,攻破重点、难点的核心技术,并力求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以保障低碳技术创新有序发展。

2.低碳消费层面。市场消费模式决定着市场的价值取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市场消费模式为基础。低碳消费需求可以引导低碳生产的方向,从而有助于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反过来低碳技术创新又可以进一步推动良性的低碳消费。从低碳消费层面入手,可细分为个人消费层面和国家消费层面。(1)个人消费层面。个人的消费意识必须转变。提倡新型的低碳消费理念,推崇积极、绿色的消费意识,改变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方式。为迎合消费需求,企业根据消费者选择的改变而作出调整,从而促使企业为产品升级换代而进行技术创新。(2)国家消费层面。首先,政府部门率先采购使用节能减排设备和办公用品,租用节能型建筑的办公场所,制定实施公务人员能耗标准等。其次,积极参与推动低碳技术国际标准的制定,国家应该限制高碳排放产品的进口,对于高碳排放进口产品进行征税或者实行配额制度。对于外商的投资项目也实行碳排放标准,过高的碳排放产业限制其投资,各个地区的招商引资要严格把关,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建立国内低碳技术标准,将碳排放标准作为重要的经济衡量指标,贯彻落实绿色GDP、低碳GDP。

3.低碳制度保障层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制度条件作为保障。如英国的气候变化税制度、规范排放贸易机制。意大利的“绿色证书”制度、“白色证书”制度等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鉴于我国的国情,在建立低碳法律保障体系、调整产业结构、金融创新与财税制度、低碳外交和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等制度建设方面政府必须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1)制定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框架,如《低碳经济法》,对已有的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为促进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节能减排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2)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渐以低碳产业取代高碳产业,增加低碳产业比重。(3)金融创新与财税制度及时跟进。国家必须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碳金融市场规则,并发展和完善国内的碳金融市场,为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在财政税收制度方面,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减免税收等手段,有效地促进低碳技术创新。(4)建设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立部级低碳技术研发中心。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2)

2.陈晓进.国外二氧化碳减排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6(3)

3.丁玉梅,廖良美.基于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0(11)

4.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贾伟)

上一篇:对兽医专业的理解范文 下一篇: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