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对外贸易范文

时间:2023-11-02 19:04:42

煤炭对外贸易

煤炭对外贸易篇1

关键词:煤炭 物流 管理

一、煤炭贸易中物流管理出现的问题

在我国煤炭贸易中,物流管理的发展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其发展模式还不够成熟,物流体系及内部机构不够合理。不少煤炭企业因为管理模式落后而无法保证煤炭贸易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煤炭贸易中物流管理方面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一)运输工具不合理。在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物流销售中,主要的运输途径是铁路、公路和水路,其中铁路运输占较大比例,公路及水路运输紧随其后。具体到铁路运输来说,因其成本低而运输量大的特点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铁路运输速度较慢,无法符合眼下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此外,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运输条件的复杂化,对于煤炭销售有一定的影响。

(二)物流模式不先进。眼下不少煤炭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无法将物流管理注入新时代元素,不能与时俱进,对煤炭贸易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煤炭企业要运用先进的物流理念,对现有的物流贸易体系进行创新改造,建立完善的贸易链条,使贸易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我国煤炭交易中的物流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较为依赖传统的物流体系,对于新时期的煤炭交易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影响了煤炭交易的顺利进行。

(三)煤炭销售物流管理理论滞后性。现阶段我国主要的物流管理理论都集中于专业物流企业,煤炭企业真正能够掌握到的物流理论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煤炭企业在物流管理理论方面的滞后性。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要想保住煤炭交易有效进行,就要对物流管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一些物流理论是必须掌握的。一旦缺乏必要的物流理论,会对煤炭交易带来直接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四)煤炭交易的物流管理规划不全面。我国煤炭企业针对煤炭交易制定的物流管理计划不够完善,缺乏科学依据,一味依靠传统物流经验是无法保证现今煤炭交易的正常进行的。此外,传统的物流管理计划还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煤炭交易中的物流管理改进措施

(一)加强煤炭交易的物流管理理论学习煤炭企业应该认识到物流管理理论对于实际煤炭交易的重要性,与当地政府部门以及教育机构增加交流机会,促进企业自身对于物流管理理论的深化理解和应用。如果能够掌握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对于现代煤炭贸易有着极为明显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企业提高贸易水平的保证,也是促进我国物流全方面发展的需要。企业在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的同时,要结合煤炭贸易的特点进行灵活处理,力争可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带有煤炭贸易特色的物流管理理论体系,进而推动煤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企业要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改造,建立健全的物流管理机制,再对物流管理理念加以运用,必将会带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建立完整的物流链条

要想建立完整的物流销售链条,煤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管理特点,加强自身管理机制的建设,力争将自身物流管理体系改造的更加科学系统。此外,还要注重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适当引进外界优秀资源,提升自身物流团队实力。煤炭企业要发挥物流管理团体的积极作用,让物流人才的培养展现其优越性。一套完整的物流链可以促进煤炭交易的稳定进行,并且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还能够激励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如果能够将煤炭交易中的物流管理中植入物流链管理的思想,会在整体上保证煤炭贸易的顺利开展,并且其安全性也有一定的保障。物流链的管理思想力争在整体上管理物流过程,对其组织形式以及细节有着宏观把握。对于整个物流过程的规范整合有利于节约企业的销售成本,提高企业贸易效率。要想建立完整的物流链体系,需要企业物流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物流理论,并且能够了解煤炭贸易最新的市场动向,为企业煤炭贸易做好理论准备。相关的物流管理人员要大胆创新,改造现有的运行模式,争取实现从粗放式到经济化模式的转变,为煤炭企业的交易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煤炭贸易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煤炭企业如果能够做好对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和处理过程,将会有效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煤炭企业要利用相关资源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与互联网物流交易系统建立密切联系,方便企业了解外界的物流信息以及市场动向。企业应该努力建设物流网站,为资源共享以及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空间。客户可以根据网上订单完成交易,对煤炭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使煤炭交易更加精确便捷。

(四)对于煤炭交易的分析力争更加科学准确对于煤炭交易来说,采购分析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要对采购物资的成本以及交易细节作出精细处理。在采购分析时,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参考一定时期内的交易总量以及变化幅度,综合分析后再去制定未来的发展计划。其次,煤炭企业要对供应商有充分了解,查询其历史交易记录,以便于制定合理的交易计划。

(五)大力发展企业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企业意识到借助外界资源的重要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煤炭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煤炭的重要性在贸易中充分体现,并且要加强企业自身实力的培养和品牌的推广,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合理改造,突出自身的核心业务,做到有的放矢。企业如果能发展出特色品牌,对于煤炭贸易的物流管理也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三、结束语

眼下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煤炭企业要想在新时代的经济形势下占据一席之地,就要意识到物流管理在煤炭贸易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学习物流管理理论并加以运用,使煤炭贸易的进展更加顺畅,也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孙宇博.煤炭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探析[J].中国矿业,2004,13(11):82-84.

煤炭对外贸易篇2

关键词:政策导向;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而煤炭进出口的工作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推动了我国基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消费大国,煤炭行业在国家的总体能源消费、资源供给等各个方面中占据着很大的份额。国家经济在不断地上升,经济结构也会有所转变。尤其是在煤炭进出口贸易调控方面,政府力度也有所加大。这主要是因为煤炭的数量较多,而消费消化确是有限。针对这种煤炭资源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的需求,国家必须实施相关的政策,从而促进我国的煤炭贸易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本文即将对于中国煤炭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煤炭行业能够获得可持续性与的发展。

一、我国煤炭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一)我国煤炭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变化。我是人口大国,因而对于各种各样能源的消费量庞大的,带动需求也是在源源不断地扩大。根据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情况来分析,进出口政策也在随着国际形式以及我国的发展状况而不断地改变。根据市场的变化以及消费者的需求,煤炭进出口的贸易量也在及时地调整与控制。根据过去的经验,我国曾经对于煤炭的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政策有所放松,大力支持去进口那些优质的煤炭。当然也会出现对于煤炭进出口量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阶段。从政策的角度分析,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煤炭的进出口的比例。例如将2004年的煤炭进出口的数量于2014年的煤炭进出口数量,二者进行对比。就会发现煤炭出口的数量是远远减少了,进口的数量是大大增加了。在近几年国家的政策也发展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进行多元、多角度的发展。国家通过对煤炭贸易税收的调整,促进煤炭进出口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当然了,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也是会随之而产生一定的变动。(二)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的形式分析。从最近几年来论述,世界对于煤炭的生产以及消费等方面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对于发电时所需要的煤炭数量也是在不断地增加。所以,煤炭在运输成本上也有所降低,也就极大地促进了煤炭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发展。实际上中国煤炭的发展变化是非常大的,从二十年里就可以窥见一斑。这主要是因为煤炭是一种最基本的能源,需求量还是较大的。与石油相比,煤炭资源就具备可靠性高、稳定性高的特点,这也就更增加了煤炭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当然了,随着政策的发展与变化,煤炭贸易也会存在着一定的波动,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所以,了解贸易的形势一定是要放眼整个国际市场,不能仅仅局限于当下的发展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用一种长远的眼光,进行客观合理的进出口贸易情报分析。此外,也要关注国内市场的发展变化,从而抓住抓住国家的优惠政策,进行煤炭进出口贸易的长远发展。因此,关注国内外的政策变化,及时发现市场的动态,二者最为关键。而抓住机遇、随机应变是提高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基础。(三)对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产生影响的政策条件。随着社会市场的发展,国家对于煤炭进出口贸易也会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变化,旨在推动煤炭进出口贸易的良好发展。根据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在1998年之前的发展状况是得益于经济的不断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煤炭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在2006年的时候,国家就开始对煤炭的出口政策进行紧缩,相反支持煤炭出口。而从2014年开始,煤炭行业经济发展势头减弱,导致很多的煤炭企业则面临着巨大的亏损现实。因而,我国在无烟煤和炼焦煤的进口税率设置等方面就将其完全取消了。同时,还提出了最惠国国税。由此可见,国家的政策对于煤炭的进出口具体发展的方向,有着极其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时候,也会受到汇率政策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民币汇率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人民币汇率是价格的无形杠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都会对于国际的收支平衡,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国际贸易过程一般会以美元作为结算的基础,在出口煤炭的时候,价格也是会受到市场的严重影响,所以,人民币对于美元汇率的变化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了,汇率的政策也会对煤炭的价格产生很大的变化。当在进行国际煤炭的贸易时,使用美元作为结算的标准,而我国的人民币在升值方面,就会难度较大。同时,导致煤炭在进出口的价格难以上涨;价格难以产生优势,煤炭的进出口需求有所增加,煤炭在国内的发展空间也会有所降低。煤炭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一定是根据国际的贸易形式以及市场的需求情况,从而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调整,才能够将进出口煤炭的比例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促进我国煤炭贸易的良性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进步。

二、政策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当中的作用

(一)政策的正向影响。首先,从政策的积极影响角度来论述,政策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当中的作用。我国的政策变动,通常情况下,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国家的煤炭发展效率,能够获得可持续性的、健康性的发展,有效增强煤炭公司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当国家大力支持煤炭出口,实际上是能够实现煤炭在我国内部的供应与需求的有效平衡,从而使得国家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推动国家的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带动相关的资源环境的良性变化;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煤炭产业及时转型与升级,强调的是不断地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从而使企业不断地朝多样化、多元化以及长久化方向发展。如果国内的煤炭经营出现了一定的难题,国家在政策上支持出口,可以实现创汇的效果。实际上,这对于促进我国的煤炭供应和需求的平衡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对于国家的产业结构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提高国家在能源储备方面的实力。从而也能够使国家的经济发展更为稳健,有效地改善气候环境条件。从我国煤炭能源分布的现实情况来分析,东南沿海地区的煤炭资源相对比较贫瘠。所以,国家制定了“东进西出,南进北出”这一煤炭政策。而这个政策可以有效的减少地区煤炭资源之间的差异,解决能源的需求问题。所以,我国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力地促进煤炭企业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促进经济的可循环发展。同时,我国实行走出去的政策,或者是进行国外的市场投资,再或者是企业收购。同时,还可以进行跨国煤炭企业的扩建。这一系列政策都是积极的、正面的,对于煤炭企业进行健康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煤炭企业更应该主动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主动追求突破,进而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二)政策的负向影响。煤炭行业也是在政府以及市场两方面的影响之下,获得一定的发展。当政府通过对于产能、进口的限制等政策来帮助解决煤炭贸易问题时,实际上,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煤炭产能释放量大,而与下游的产业需求不想匹配。所以单单只是通过相关的进口控制政策,以此来进行国内的煤炭企业的发展,但是却很难使得国内的企业走出口门,在整个国际化的大环境之下的取得良性竞争与发展。此外,不仅仅受到整个中央政策的宏观调控,还有地方政府性的政策,也会使得国内的煤炭价格出现变动,使得企业面临着亏损的风险。比如,地方的保护性措施使得省外的煤炭行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市场发展不够多元化,也不够活跃。同时,在电力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也会对于其他省煤炭进出口进行一定的打压。这一切都是因为煤炭行业仅仅是所有行业发展链条当中的一部分,对于上下游的行业市场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当处于生态链条上的煤炭行业发展出现了困难,就会导致其他的行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其次,从政策实施的消极影响来分析,如果只是单纯的通过控制进口的政策上,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也会对于我国煤炭企业在整个国际市场中的长期发展。当我国的煤炭价格普遍下降,导致很多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存在着亏损。而实际上,国家在煤炭政策的时间,远远是迟于整个煤炭行业的现实状况变动速度,也就会导致政策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和有用性。所以,客观地来讲,我国的在制定煤炭进出口贸易政策的过程当中,一定是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但却无法做出最及时的解决办法。所以,如果国际政策以及我国的政策同时做出一定的调整,使得整个煤炭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处于稳定的状态,使得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呈现一种稳定的健康发展状态。(三)关于政策导向的重要性。在我国进出口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过程当中,国家政策的指导一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国际经济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市场也是异常活跃,而我国也在不断的进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所以,国家的煤炭行业在需求方面速度增快,煤炭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状态。而从煤炭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论述,企业必须及时地调整发展的模式,逐步地向高质量、高效益、集约型的方向发展。而从国家的方面论述,使用一定的政策,对于煤炭贸易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控制,进行正确而合理的布局。同时,让能源供给逐步走向稳定化,才能够保证煤炭企业获得稳定性的发展,从而一定程度上使得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逐步走向可持续性。总言之,政策的变化是同时受国际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的长远发展,也不再是取决于煤炭发展的数量或者是速度。更为关键的是,依靠整个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模式以及正确的发展手段。在政策的影响之下,进行合理的贸易发展,促进能源发展的平衡性,引导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推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发展策略

(一)调节总量,优化结构。煤炭的替代品实际上是石油,如果石油在国际上的价格大幅度地下降,那么煤炭在国际市场需求非常的旺盛,使得煤炭行业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发展。而在国内,如果煤炭能量过于剩下的话,国家就会制定一系列限制产出的政策。同时,市场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将剩余的产能消化掉。那么,现实情况就一定会给煤炭行业带来很大的发展压力。而国内供应和需求上的关系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价格也会有所降低。针对上述的相关情况,第一点一定要在总量上实行一定的控制,针对我国东西南北地区在煤炭能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之下,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这样,能够使得煤炭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使得煤炭资源在供应和需求方面达到一定的平衡。第二点,就是要让相关的煤炭企业经营关闭或者是合并转让,实现资源重组能够使得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得企业走向往集约方向发展的道路。实际上,这种策略不仅仅使得煤炭企业有更为强大的发展能力,也挽救了那些处于困难中的企业。第三,就是要加强对于煤炭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因而,一定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开采煤炭的法律法规,使得煤炭的开采工作走向标准化和科学化。所以,在进行煤炭开采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努力保护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第四点,就是要对于煤炭企业进行一定的政策支持与帮扶,才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及时的产业升级和改造,提高它们在煤炭生产方面的能力,淘汰落后的硬件设备,减轻企业发展负担,进而在根本上保护煤炭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企业长远性的发展。 (二)发挥市场作用,政策帮扶。在影响煤炭企业发展的各类因素中,市场一定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一切都是从实际出发,市场的供应和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目标。所以,根据市场的现实状况,我国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例如,国家通过实施进出口关税的支持,推动我国从煤炭出口向煤炭进口发展。而近几年,过的煤炭数量存在着一定的积压。所以,企业在经济上亏损,最终导致整个煤炭行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发展困境。所以,国家根据这种现状就制定了一定的调整政策。比如,减少煤炭品种出口的关税、提高对于煤炭进出口在结构、数量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还要及时关注国内外的市场发展的变化,进而给出最及时的煤炭进出口发展政策。因此,市场在整个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国内外市场都应该得到广泛的关注,才能够在整个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的竞争地位,推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的良好发展。政策帮扶,既是立足于市场之上,更是在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控,进而促进煤炭进出口的健康发展。(三)两手抓,两促进。实施两手抓,两促进的策略,能够使煤炭进出口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煤炭进出口不能够健康地发展,那么政府就应该采取一定的调控手段进行合理的调控,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实际上,这也是能够提高我国煤炭贸易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从我国煤炭市场进出口的速度,逐渐的放慢的现实状况来分析,我国应该在煤炭的情况方面充分的利用市场以及资源,能够让煤炭的微量元素的控制逐渐减少,使得优质的煤炭能够多多进口,而那些劣质的煤炭进口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使我国在进行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此外,政府也可以进行政策鼓励方面的实施,减少关税、资源税,从而使货源以及铁路运输等各个环节得到相关有力的保证。而煤炭企业在实力上得到增强,在国际的市场当中也可以占据一定的比例,获得一定的地位,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增加。

四、结束语

首先,本文对于我国的煤炭进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针对政策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当中起到的相关作用,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为关键的是,本文给出了推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政策发展的策略。而国家政策的变动,这也主要是根据国内外的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变化的。国家对于政策的制定也是三思而后行的,旨在推动煤炭企业能够获得更为长远性的发展,进而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纵览本篇论文,我国在煤炭进出口的数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从不出口、出口少,到出口多、进口少。现在也主要是出口变少了,而进口在慢慢的变多。而煤炭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一定要及时关注我国制定的相关煤炭政策,不断地拓展企业的实际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严杰.基于政策导向视角下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24.[2017-08-17].DOI:10.16266/11-4098/f.2016.12.019

[2]彭云艳,孔凡玲,闫静怡.基于政策导向视角下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267-269.[2017-08-17].

[3]王远飞.中国为什么大量进口煤炭——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发展变化及政策取向研究[J].经济师,2013(1):37-38.

煤炭对外贸易篇3

(一)信用管理薄弱,客户选择不当。一方面受管理水平、风险意识和短期利益驱使等因素,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在新建客户时对其业绩、资质了解不全面、不对称、不真实,从而使企业极易因煤炭质量不合格、合同欺诈等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往往缺乏对老客户经营状况、资信状况的持续跟踪和档案维护,缺乏对上下游企业产品质量、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动态评估。因此,不能择优选择客户,有效识别客户信用风险。

(二)资金管理粗放,账款回收不利。一方面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为了增加销量,忽视自身现金流状况及下游客户经营状况,盲目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在资金管理上缺乏严格的账款管理及奖惩制度、适当的应收账款数量和期限、健全的应收账款管理程序和流程、有效的账款的追讨方法和手段,因此,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难以及时收回,资金长期大量被他人无偿占用,有的甚至形成坏账,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市场把握不准,存货储备盲目。煤炭贸易行业的盈利模式在于随行就市、薄利多销,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倾向于囤积居奇。为了谋求暴利、追求短期效益,企业常常在未客观评估预计销量和理性分析未来市场行情的情况下盲目逢低就进,导致企业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积压。

(四)扩张冲动强烈,涉足民间借贷。规模经济在竞争中的优势以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冲动,使得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扩张欲望强烈。一方面为了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大规模举债。由于可供抵押担保和保证担保的资源有限,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在银行融资额度有限,往往通过民间融资填补资金缺口。不仅大幅增加了企业财务成本,也不利于银行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为了谋求高额利润企业将资金投向房地产、民间借贷等高风险行业,大量资金流出实体经济。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的主要信贷风险

1.客户资金“断链”风险。

煤炭贸易企业的经营活动依赖大量资金维系,采购付款、物流运输、存货储备、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资金保障,但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因其流动资产管理水平较低,容易出现资金流失、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安全性无法保障等问题③。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和存货这三项流动资产管理是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资金管理最重要的部分。一方面,账款预付后上游企业不能及时交货,会造成预付账款被长期占用。尤其是在煤炭价格上涨的时候煤厂无法交货,而到了价格下跌时集中交货,煤炭贸易企业将面临经营亏损的风险。另一方面,采用赊销方式营销后,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资金被他人长期占用。此外,为了保持经营的稳定性和盈利性,煤炭贸易企业往往会储备相当数量的煤炭库存。受供求关系及行业政策影响,煤炭市场波动较大,企业可能随时会面临煤炭价格下降,企业库存滞销,资金大量被存货占用的情况。因此,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对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存货的管理不当易造成资金运营、资金回笼出现问题,资金只出不进,加之银行融资受限,企业将出现资金链断裂,正常生产经营将难以维持。

2.低保障度担保风险。

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资本规模不大,主要以流动资产为主,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少。受其经营规模和业务模式影响,在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资产中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存货占比较高。大多数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无自有煤矿和储煤场地,主要采用租赁煤场或仓储,设立在各地的销售办事处也大都为租赁房产。企业自有房产、土地、机器设备等核心固定资产较少。因此,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的银行贷款主要采用保证担保方式,而且不免出现企业互相担保或交叉连环担保的情况,第二还款来源保障度不高。

3.资金管理风险。

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资金管理风险主要反映在贷款资金用途和货款资金回笼上。一方面目前煤炭贸易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受到其它高利润行业的诱惑,企业可能改变原有贷款用途,转而实际投向民间借贷、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银行很难掌握贷款资金真实用途。另一方面,煤炭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业务淡季企业也可能将手头的闲散资金用于民间借贷,而无法将货款回笼资金按要求归集资金专户。此外,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的资金结算通常以银行承兑汇票和企业股东或财务人员个人账户结算支付,也加大了银行对其销售状况与货款回笼资金监管的难度。

二、加强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贷前调查,把好信贷准入门槛。

1、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银行要在准入环节严格把关,充分调查和了解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尽量减小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1)借助内、外部网络信息平台,详细充分了解企业的股权结构、经营范围、经营资质、企业信用状况等信息。(2)了解企业销售模式、结算方式、账款和存货的管理等情况,初步评价企业资金管理能力。(3)了解下游钢铁、冶金、化工、电力等行业现状及风险,主要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资信状况,甚至可以通过实地跟单走访借款人上下游客户,了解企业购销渠道是否稳定、市场前景是否乐观、销售收入是否有保障。

2、关注企业主个人信用。信用状况、市场把握、资金管理煤炭贸易企业持续稳定经营的重要支柱。由于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一般也是公司股东,其个人信用及能力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因此,调查时要通过面谈观察、向同行业其他企业主询问、人行征信等多种手段全面了解企业主的人品、从事煤炭行业的年限及经验、风险偏好等。

3、核实企业财务信息。一是甄别财务报表真实性。为了满足银行授信需要,获得更多贷款,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往往向银行提供人为粉饰的财务报表。在客户准入时要通过银行对账单、纳税证明甚至企业原始记账凭证等核实利润真实性;通过核对出入库登记薄、库存分户账、煤场租赁合同、铁路货运单等方式核实存货真实性,防止存货账实不符或企业多计他人寄存存货;通过应收账款管理系统、购销合同,函证(发现重大异动时)等方式核实应收账款真实性。二是分析资产、负债科目结构的合理性。关注企业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的客户集中度和账款期限,防止过度集中于一两个上下游客户而来带的流动性风险。

4、重点关注企业现金流。一个企业即使盈利状况良好,但没有足额、及时的预期现金流入量,一样存在贷款到期无法偿付的风险。对于自有资金有限、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的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银行应重点关注其现金流是否充足。了解企业的现金流预算,并结合企业账款期限、预计销售收入、生产经营周期、银行贷款期限等认真分析其现金流,尤其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否充足,从而准确判断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具有可靠保障。

(二)全面把握行业风险,区别对待客户管理,细化信贷方案,优化客户结构。

煤炭贸易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涉及煤炭、钢铁、冶金、电力、化工等多个行业,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方面,把握行业风险,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爆发。一是密切关注上下游行业市场状况、成本价格变化、发展趋势,分析其对煤炭贸易企业带来的影响。重点关注本行中小煤炭贸易企业下游客户行业分类、占比,分析可能存在的上下游担保链风险,结合企业资金链状况制定信贷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避免系统性风险引发的信贷损失。二是重点关注煤炭市场变动情况、另一方面本着“区别对待,扶优扶强”的原则审慎管理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贷款。逐户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制定相应的信贷策略,细化信贷方案和贷后管理方案。对于资金实力强、资金回笼快、客户稳定、能提供有效资产抵押的优质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应予以支持。一方面根据企业资金实力、经营规模、市场前景等情况分析客户的实际资金需求,合理确定流动资金贷款及银行承兑汇票额度,严格控制企业贷款的同业占比。另一方面贷款期限设置不宜过长,可采取跟单制(一单对应一笔贷款)方式发放贷款。对于自身资金实力较弱,现金流不够充足的企业,应在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采取有序的压降措施,确保贷款安全退出。为了保证以上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对于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贷款较多的行,可配备专职客户经理。

(三)确定恰当的担保方式,提高贷款安全保障度。

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通过上浮利率等调节方式无法完全覆盖贷款风险,因此选择恰当的担保方式是有效防范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贷款风险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贷前要梳理企业固定资产,了解主要股东个人资产情况,优先采用金融资产质押、房地产抵押、仓单质押等担保方式。另一方面对于确实无法提供上述保障度高的抵、质押品的,应与客户协商采取由我行准入的担保公司提供保证担保,避免出现企业间互保或循环担保。此外,可以通过大力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现货质押等贸易融资业务满足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的融资需求。无论采取哪种担保方式,都建议追加企业股东个人连带责任担保,防止股东转移资产,逃废债务。

(四)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1、加强资金监管。一是加强对信贷资金的监管。银行可以采取跟单制,一单交易对应一笔贷款。然后严格按照约定贷款用途(提供真实采购合同)逐笔审核贷款资金支付,防止贷款被挪用。二是加强对企业资金账户的监管。货款回笼情况是银行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信贷业务还款来源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求企业开立还款资金专户,督促企业将不低于贷款占比的货款回笼资金全部纳入监管。通过定期监测资金账户的变动情况,发现企业经营的异常变化。

2、跟踪企业经营状况。中小型煤炭贸易企业的贷后跟踪检查应重点关注企业的库存变化情况和账款质量。一是了解企业出货量与进货量、存货周转的时间、订单量等情况,以便掌握企业近期及预期经营状况,防范经营状况恶化风险。二是分析借款人上下游企业集中程度及经营状况,对比历史财务情况分析应收、预付账款的质量,督促企业控制应收账款额度。查看银行对账单,关注企业现金流情况,督促企业加快货款资金回笼,防范资金链断裂引发银行贷款风险。

煤炭对外贸易篇4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发展方式 转变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是一国国际贸易方式及战略随着国际贸易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便为该国获得更多贸易利益的一种选择。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有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及其他贸易。一般的国际贸易战略有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进口替代型和后进口替代型。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就是针对当前的经济环境将贸易方式与发展战略相融合的来适应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是对一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原因和趋势,既反应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贸易的发展方向。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是宏观层面的政府经济发展策略改变的具体化,也可以是中观层面产业发展方式的调整,还可以是企业具体的贸易战略的改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命题,探讨的基本问题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究竟应该出口和进口什么产品才能增进本国福利,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2011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一是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并纷纷把扩大出口作为提振本国经济的主要手段。二是世贸组织、20国集团峰会等多边机制更加健全,规则和机制约束有所增强,既有利于推动各国加强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继续发展,也有利于防止个别国家实行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导致恶性竞争甚至贸易战。同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比较强劲,内需增长空间较大,与我国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我国企业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三是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从纺织、轻工等低附加值产业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蔓延,从具体产品层面向产业政策、汇率制度等宏观层面延伸的态势更加明显。近年来,要素成本上升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但在短期内集中上升势必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企业出口积极性和外贸发展后劲,加快我国贸易模式转型是当前经济形势的必然选择。

二、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伴随着要素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改变贸易条件,增加福利水平,自由贸易是一种长期趋势:

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阐明了要素禀赋差异会导致贸易的产生。可以说是从产业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专业化分工,从而获取贸易利益。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产品。对于具有煤炭资源禀赋的山西,在经济发展初期,大量出口资源型密集产品会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遏制其他产业的成长,所以赫俄的假设,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提高竞争优势。相似偏好需求理论是针对两个国家的国民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提出的,即两个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越相似。该理论是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分析选择何种战略来获取贸易利益,将这一理论运用到贸易中,山西省近些年来与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进行贸易,可以根据消费偏好的相似,组织专业化生产,获得更大的市场。Friedrich List在1842年提出的“幼稚产业保护论”认为:不同的历史时期,应该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在工业化的中期,一国应该实施保护贸易政策,促进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旦这种弱小产业在政策保护下成长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时候,就应放弃贸易保护政策,以利于一国国内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该理论表明,随着一国国际竞争力的相对变化,应采取相适应的贸易政策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改变。Akamatsu提出的雁行经济发展模型认为:一国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进口、国内生产替代进口、开拓出口、出口增长等几个发展阶段。一国产业竞争力和国内外竞争环境的相对变化,一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也会相应的随之变化。

三、山西省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

(一)山西省对外贸易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图1 2006-2010年山西省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及增长速度

从图1、表1近些年的进出口数据来看,从2007年到2009年进出口贸易增速有所回落;出口产品结构虽然有一定的优化,然而从进出口贸易中煤炭、焦煤、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等比重可以看出,贸易的复苏还是需要初级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带动;近些年进口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这种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效果不明显。

可以从进出口统计数据中看出山西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发展稳定。其中资源性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进出口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民营企业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山西省外贸市场相对集中势必导致对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对我省进出口稳定增长有不利影响;人民币利率调整将对山西出口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给山西外贸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

山西省是煤炭资源大省,初级产品煤焦产品占出口很大比重。这种低附加值,低回报率,可循环的出口带动经济发展模式不利于经济发展。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资源性产品及低附加值的初级制成品占很大比重,不但贸易利益不多而且长期的发展使得依靠资源的产业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而且面临着不断衰退直至淘汰的命运。大规模的煤炭资源开发制约了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而带来了资源诅咒效应。煤的要素利用效率偏低,粗放式增长模式表现明显,技术含量和技术进步水平亟待提高。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荷兰病效应、对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的挤出效应以及制度弱化效应。高强度、粗放式、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不仅导致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也使山西的经济结构趋于单一。

(二)山西省贸易战略及存在的问题。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为资源导向贸易战略、进口替代贸易战略、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和混合型贸易战略。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环境污染的加剧,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社会形势,使得煤炭的需求量下降。山西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不断发展的贸易方式,在大量开采资源的早期采用资源出口导向型贸易发展到先进的进口替代贸易。主要的问题有:

资源导向贸易发展方式:山西省资源导向型出口战略:通过大量出口煤炭、焦煤、镁等资源型产品,来促进贸易发展。建立在高强度、粗放式、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不仅导致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 也使山西的经济结构趋于单一。

资源比较优势贸易发展方式:以资源为基础的制造业生产出低附加值的工业产品比资源型产品有较高的利润。第二产业的持续发展导致了重工业轻农业,产业发展不协调,这种以资源开采为主、单一初级的城市经济结构对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经济发展抗干扰能力较弱,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服务贸易中传统资源、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发展迅速,现代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滞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偏弱,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是山西省进出口的主力。

四、山西省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1、保持资源型产业优势,拓展相关产业。应继续发挥煤炭作为出口骨干产品的优势,变单一原煤输出为煤炭系列产品、煤化产品的综合输出,搞好煤炭的深加工及综合开发, 通过提高附加值来增加创汇。

第一,应继续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变单一原煤输出为煤炭系列产品、煤化产品的综合输出,搞好煤炭的深加工及综合开发。机电产品不仅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保有率的特性,而且还具备较强的反向连动效应( 如汽车、船舶的出口,可以带动整个基础行业的发展)。因此,加快机电产品出口是山西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向。第二,重点开展机电产品的出口,通过搞企业集团或举办出口加工区,培养一批拳头产品, 使其尽快成为山西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第三,积极发展冶金、建材产品出口。山西冶金建材行业发展出口商品潜力较大。首先有较为丰富的矿产原料可供开采、加工、利用,其次山西煤电能源比较充足,为冶金、建材工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2、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个别市场的贸易依存度。

3、借鉴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通过产业多元化:(1)大力发展手工业和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性企业。政府保护原有企业向新的生产行业转变,并积极资助建立新的生产性企业。(2)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环保意识通过“造地复田”、“复垦绿地”以及综合利用等方式,实现产业多样化。原有工业厂房及设施改建成特色的工业旅游区,不但可以发展旅游产业,而且可以进一步净化空气,改善山西省的环境污染。(3)形成特色产业格局。通过技术、资金的引进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将“煤炭主导”逐步改造生一个炼钢等传统产业与会展旅游、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经济”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

4、以政府为主导者,对山西省煤炭制品构建品牌,鼓励煤炭产业技术创新并形成集群效应,提高煤炭产业生产效率和利用率,既要重视R&D 补贴以刺激研发需求,又要重视优化研发资源供给结构,加强资源型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2010级国际贸易专业)

参考文献:

[1]周瑾慧.中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6期.

[2]张先锋.贸易模式演进中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3]山西省统计年鉴.

[4]山西省统计信息网.

煤炭对外贸易篇5

[关键词] 煤炭贸易; 进口国; 进口规模

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需求形成的缺口将不断扩大,并且,国内煤炭产销分布不均衡,运输压力大,东南沿海等重点消费区调用国内煤炭不经济,我国需要国际市场平衡国内需求。然而,我国在国际煤炭市场缺乏定价权,对外依存度高,易引发国际煤炭市场价格上涨,增加国内煤炭供给风险,甚至供应中断,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因此,分析我国煤炭贸易伙伴的煤炭供应情况,了解我国能从国际市场得到多少煤炭资源,对保障我国煤炭供给安全,稳定宏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 概述

改革开发以来,为了增加出口创汇,国家鼓励煤炭进出口贸易。尤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煤炭的进出口贸易总量处于快速增长状态[1]。但在2004年左右,当时国内的煤炭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为规范煤炭出口管理,维护煤炭正常出口秩序,国家对煤炭进出口实行严格的配额控制管理[2],出口量便开始逐年下降,贸易政策导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从上图看以看出,受到我国煤炭贸易政策改变的影响,从2009年开始,我国由原先的主要煤炭净出口国变为世界主要的煤炭净进口国家,2009年当年就实现煤炭净进口1.05亿吨,占全年煤炭消费总量的3.2%;2010年再次实现净进口1.46亿吨,这说明从国际煤炭市场引入煤炭资源来满足国内越来越大的煤炭需求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并且短期内这种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甚至有继续加强的趋势。

2 进口来源国分析

在国际煤炭贸易中,运输条件和运输成本常常是选择的首要因素。此外,煤炭储量决定一个国家未来持续的煤炭出口能力,也是选取我国煤炭进口国的主要考虑因素[4]。目前我国从具有地缘优势的亚太地区进口煤炭的比例较大,这是综合考虑地域及煤炭储量两个因素的结果。从近年我国煤炭进口统计数据看,亚太地区不仅是世界煤炭资源富集区和生产区(2010年其煤炭探明储量为2658.43亿吨,占世界煤炭产量的30%,其中无烟煤和烟煤探明储量为1593.26亿吨,占探明储量的32%左右),也是世界煤炭的主消费区(2010年占世界煤炭消费的65%)。

未来我国煤炭进口国应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蒙古和俄罗斯四国。其中,随着铁路运输条件的逐步改善,蒙古和俄罗斯极可能成为我国未来煤炭进口的重中之重。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来自蒙古、俄罗斯的煤炭进口量分别为1659万吨和1159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0.1%和7%。其中蒙古的煤炭进口量同比增长176%。统计数据显示,蒙古国的煤炭储量约1520亿吨,是全球15个煤炭富集国之一。另外,蒙古的煤炭向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出口,我国是必经之路,这也是近几年我国煤炭从蒙古进口的数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煤炭储量都较为丰富,特别是澳大利亚储采比达到了190年,因此这两个国家不仅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煤炭进口国,将来也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煤炭进口国。

从加拿大、美国、南非以及哥伦比亚也正在逐渐成为我国煤炭进口的新亮点。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从上述4国的煤炭进口量达到2161万吨,占进口总量的比重由2009年4.1%上升至12.9%。这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及欧元区债务危机等影响,欧美经济复苏及能源需求持续处于较低水平,造成了这种暂时性的煤炭出口新格局。长距离运输会产生较高的海运成本,所以从长远看,随着欧美经济的复苏,我国未来从加拿大、美国、南非、哥伦比亚等国家进口煤炭的增长空间并不大。表2显示了目前我国煤炭主要进口国的资源储备情况。

从表2看,虽然越南近几年来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煤炭进口国,但其1.5亿吨的煤炭储备和只有4年的储采比,加上其国内煤炭需求持续攀升等因素影响,因此,即使将来越南的煤炭资源没有枯竭,也不会对我国煤炭进口起到实质性的贡献作用。

朝鲜的煤炭储量虽然不是特别丰富,但其6亿吨的煤炭储量还是相当可观的,有可能在未来10年对我国煤炭进口发挥一定的贡献作用。

3 煤炭进口规模分析

煤炭剩余可支配量是指一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在满足国内正常需求外,所剩余的煤炭量,数量上等于生产量与消费量之差。煤炭剩余可支配量是反映一个国家煤炭出口能力或者潜在出口能力的重要指标。当一个国家的煤炭剩余可支配量大于零时,则说明这个国家具备了对外煤炭出口的条件。当然,本文需要说明和强调的是,具备不等于出口,决定是否出口以及出口多少,还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等。下面,本文从一个国家的煤炭剩余可支配量角度,在综合分析我国主要煤炭进口国潜在能力的基础上,推导出我国煤炭进口的理论可控数量,从而为我国企业规划提供数据参考:

结合前述我国主要煤炭进口国地域、资源储备和剩余可支配量的分析,在缺少蒙古和朝鲜两国历年煤炭剩余可支配量统计数据情况下,下面的分析不再针对上述对我国形成煤炭出口的所有国家,而是主要针对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以及邻国俄罗斯三国展开。

从表3、4、5及图3可以看出,在2000年-2010年时间,对我国形成主要煤炭出口的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俄罗斯的煤炭除满足国内正常的煤炭消费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煤炭消费剩余。其中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历年的煤炭剩余可支配量最多,且保持一种[121]平稳的增长态势。其国内煤炭剩余可支配量由2000年的2.4亿吨持续增长到2010年的近3.84亿吨,支撑了澳大利亚煤炭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也使得澳大利亚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甚至主导了世界范围内的煤炭贸易定价权。

印度尼西亚次之,煤炭剩余可支配量保持着一种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2006年,国内煤炭产量出现大幅提升,而国内煤炭需求却相对平稳,导致其煤炭剩余可支配量有了大幅提升,为煤炭出口创造了更多的增长控制,这也是近几年来印度尼西亚煤炭出口之所以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煤炭剩余可支配量由2000年的6740万吨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2.97亿吨,十年间翻了4倍多。

俄罗斯虽然在这三个国家中煤炭储量最为丰富,但其煤炭剩余可支配量却最少,且由于其国内煤炭生产和消费基本都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剩余可支配量也相对平稳,未来的增长空间有限,煤炭剩余可支配量从2000年的220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1亿吨。

综合2000年-2010年十年的煤炭生产和消费情况来看,上述三个国家的煤炭剩余可支配量之间既存在相似的地方,又存在一定的差异。相似的地方表现在:(1)国内煤炭需求基本稳定,煤炭生产相对过剩,存在不同程度的煤炭剩余;(2)国内煤炭产能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煤炭剩余可支配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为我国不断扩大的煤炭进口需求创造了条件。差异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印尼和澳大利亚的煤炭剩余可支配量的增长速度和空间均明显大于俄罗斯,即未来印尼和澳大利亚的煤炭出口增长空间要大于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的煤炭出口也会相应地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而俄罗斯煤炭出口数量将不会发生大的波动。

根据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三国过去十年的剩余煤炭可支配情况,按照目前三国煤炭开采和消费情况,应用时间序列法对上述三国2015年及2020年的剩余煤炭可支配进行简单的线性模拟,到2015年澳大利亚、印尼和俄罗斯的煤炭剩余可支配量将分别达到4.3亿吨、3.8亿吨和1.7亿吨,总的剩余可支配量将达到9.8亿吨;2020年将分别达到5.0亿吨、4.9亿吨和2.2亿吨,总的剩余可支配总量将达到12.1亿吨。但考虑到这三个国家的煤炭出口并不是完全针对亚太市场,特别是俄罗斯,每年大约需要向欧美市场提供1亿吨的煤炭出口,其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欧美地区;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煤炭出口则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澳大利亚每年出口的80%主要用于满足亚太地区的煤炭进口需求,印尼则占90%以上。因此,综合分析认为:2015年这三个国家可供于亚太地区的煤炭出口总量为7.5亿吨,2020年达到9.5亿吨。

根据本文基于政府决策的煤炭出口国可支配煤炭产量的概念,通过对亚太地区主要煤炭出口国家的煤炭出口能力和亚太地区主要煤炭进口国家煤炭进口需求的分析,未来十年,日本每年的煤炭进口需求将维持在2.5亿吨左右,韩国的煤炭缺口将在1.5亿吨左右,台湾的煤炭缺口将在8000万吨左右,而印度由于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煤炭进口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预计印度在2015年煤炭进口需求将在1.7亿吨左右,2020年将达到2.5亿吨左右。这其中煤炭缺口的80%以上,甚至90%要依赖于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三国进口。

因此,综合考虑世界煤炭出口国的各方面条件,笔者认为:2015年、2020年我国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三个国家进口的可支配煤炭产量应分别控制在2.3亿吨和3亿吨左右。加上从蒙古、朝鲜、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以及南非可获得的煤炭进口量,综上,2015年、2020年我国从国际市场可获得的煤炭安全进口量,建议控制在2.5亿吨和3.5亿吨的水平。

4 政策建议

(1)加强同蒙古国和俄罗斯的煤炭贸易合作

从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口煤炭,我国有着更为明显的地域竞争优势。蒙古国想要向东亚、东南亚国家出口煤炭,我国将是必经之路,由此我国未来可能也将是蒙古国煤炭出口的首选之地。因此,未来随着蒙古国煤炭开采程度的继续提高,随着铁路运输条件的逐步改善,蒙古和俄罗斯将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重要的煤炭进口国家。

(2)稳定同欧美国家的煤炭贸易合作

欧美经济逐步复苏,自身煤炭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并且海运路线长、成本高,风险众多,长期来看,从加拿大、美国、南非、哥伦比亚这些国家大量进口煤炭不确定性太多,进口增长空间不大,需要逐步稳定煤炭进口来源。

(3)夺取国际煤炭定价权

发挥“需求方”的影响力,提高国内企业煤炭定价的应对能力。联合国内各大煤炭进口企业,共同参与到煤炭进口的价格谈判中。鼓励企业走出国门,提高对外开矿力度,与风多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发煤炭资源,拓展煤炭进口渠道。

[参考文献]

[1] 陈彦.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分析[J].商业现代化,2010(04)

[2] 陈养才,识.我国煤炭进出口形势分析及预测[J].中国煤炭,2007(03)

[3] 中国统计年鉴2011

[4] 杜雪明,陈其慎等.全球煤炭供需格局[J].中国矿业,2011(04)

煤炭对外贸易篇6

一、我国煤炭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煤炭市场是煤炭交易的有形或无形场所及其涉及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可以细分为现货与远期煤炭市场、即期现货与中长期合同煤炭市场、实物与虚拟煤炭市场、传统与现代煤炭市场、电煤与冶炼用煤市场、国际与国内煤炭市场等。

我国煤炭市场主要是传统的煤炭市场,包括全国煤炭订货交易会、区域订货交易会、煤矿用户座谈会、一对一谈判交易、招标、、煤炭大会或论坛等交易方式和场所,其中最重要的是电煤全国及区域订货交易会。现代的煤炭柜台和期货市场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全国煤炭订货会对煤炭产销、需求、运输和价格四个要素进行年度计划、衔接和确定。其发展经历了高度计划(1953--1982年),计划订货为主、辅以部分市场交易(1983--1992年);计划与调控相结合,重点订货为主、市场交易为辅(1993--2004年);产运需自主衔接、辅之宏观调控(2005年至今)四个阶段。全国煤炭消费量三成以上,重点电煤一半以上订货交易是在该会上确定,对保障国民经济经济平稳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资源与需求不相匹配、运力限制因素较多,区域性、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不配套,配置资源效率不高等问题。

我国主要产煤省市一般每年都要举行省内煤炭订货会,解决国有煤矿和省市地方煤矿供给本省大型用煤企业煤炭订货交易问题,每年订货总量在3亿吨以上,与全国煤炭订货会相互补充,是我国煤炭交易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行政干预色彩浓厚、分配性质占主导、用户选择性差等问题。

是一种重要的煤炭交易模式,可以分为佣金、价差、卖方、买方、运输指定、官方等。煤炭制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的资金矛盾,避免或减少产需双方在购销中的直接利益冲突、降低购销费用。我国制煤炭交易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比例估计在40%以上。煤炭制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增加了中间环节费用,容易形成新的三角债、滋生腐败等。

煤炭招投标交易方式为煤炭供需各方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和了解的平台,充分体现公正、公开和透明的原则,使资源、价格供求关系等信息传递更快,为活跃煤炭市场提供了重要条件。但煤炭是大宗产品,合同能否兑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输部门是否能保障运输,在运输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开展招投标采购和销售煤炭比较困难。另外,投标方还要支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给煤炭产需双方加重了负担。所以,我国煤炭招投标交易方式不多。

我国还有一些自发产生的煤炭交易场所,如河北土木煤炭交易市场;以及政府组建的交易所,例如太原、东北煤炭交易市场等。

我国煤炭出口实现特许经营和配额许可证管理模式,年出口量维持在8500万吨左右。煤炭进口管理比较宽松,进口量逐年增加,2006年将达到2600万吨。

大型煤矿企业的用户座谈会、一对一谈判、煤炭大会或论坛等交易方式和场所,使煤炭交易方式更加灵活、煤炭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国外煤炭市场发展现状和模式

中国煤炭市场是世界煤炭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国外先进煤炭市场相比,在市场化程度,商业公正性、公平性,交易规范化、法制化和多样化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煤炭市场经验,对建设中国现代煤炭市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世界煤炭生产量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和美国;在国际贸易总量中,两者占有一定份额。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非产量虽远低于中国和美国,但其煤炭以出口为主,对世界煤炭市场影响较大;其中澳大利亚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出口量占世界煤炭贸易量的34%左右,占亚洲的46%以上。日本和韩国自身几乎不生产煤炭,但年消费量却达到3亿吨以上,是世界煤炭主要进口国。

世界煤炭市场按地理区域可划分为澳大利亚一亚太地区市场、美洲一欧洲市场和南非一欧洲市场等三个区域市场。通过南非一欧洲市场,三个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相互调剂、价格联动的统一煤炭市场局面。美洲一欧洲市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煤炭市场,煤炭运输和生产能力高,煤炭价格已经完全市场化,全部由供求关系决定,同时,煤炭市场体系发达,现货市场、场外柜台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并存,相互促进。澳大利亚一亚太地区市场发展最快,一般以长期合约为主,年度价格合同占有较大比重。随着大型货轮及远洋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煤炭贸易量迅速增长,并打破了以往区域性贸易的模式,开始了全球性的贸易竞争。

世界煤炭市场按产品用途分动力煤市场和炼焦煤市场。动力煤是煤炭市场中应用范围最广、使用量最大的煤炭品种。2003年,世界煤炭总产量约51亿吨,动力煤占到80%以上。近年来,国际动力煤市场呈现贸易量稳步增长、亚太市场表现活跃、价格快速上升等特点。

近年来,世界煤炭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现货比例增加,长期合同减少;价格波动频繁,基准价体系作用减弱,合同指数化增加;纸化合同贸易增加,柜台交易和期货交易规避风险功能显现;电力、天然气、煤炭价格互动并呈现收敛性。

1、传统煤炭市场占主导地位

在国际煤炭贸易中,通过供需双方之间的双边谈判达成交易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就产生了定期和现货合同。

定期合同,包括长期合同,广为煤炭生产商和消费者所采用。一般只规定一定时期的发货量,并同时确定价格及其调整办法。对于新建的煤矿来说,定期合同尤为重要。由于国际煤炭价格的调整越来越频繁,因而在亚洲一太平洋的煤炭市场,长期合同的价格基本上海年都要进行调整。估计澳大利亚定期合同量比例在65%―90%之间,剩余部分是现货交易量。

美国国内的电煤交易原来主要采用双方洽谈协商,形成供煤协议的方式。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国际煤炭市场因素的影响,价格纠纷不断产生。美国煤炭贸易委员会设计和制定了煤炭的购买销售协议,消除了供需双方交易障碍。买卖双方只有在签订了标准合同以后才可以进行清算,增加了电煤价格的透明性,也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规避风险。

现货合同是针对一批发运的煤炭或一批发运的一

部分煤炭或者几批发运的煤炭而言,一般不涉及长期合同关系。对单一或多次煤炭发运的特别合同,包括价格等条款,都要经过谈判确定。在现货市场,煤炭现货价格并不全都是反映价格趋势的风向标,因为现货市场的煤炭质量和合同条件都未标准化,对不同买家,质量和合同条件两个方面的重要性并不一致。

近年来现货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是因为欧洲例如丹麦、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等国家的买家宁愿接受较低的煤炭安全供应保证,采用合同灵活性较大的现货交易。二是因为南亚和东南亚的买家在现货市场采购量日益增加,他们也正在把现货市场看作一种与定期合同市场一样可以接受的市场。三是现货市场上存在许多可以相互替代的供货商,而货源质量又有保证,不会影响煤炭的供应。

招标市场是一种现货市场。通常大型买家采用招标形式,邀请许多供货商投标,在合同最终确定前,一般都要进行双边谈判。土耳其和印度的企业是煤炭市场主要的招标人。但是煤炭生产商对招标煤炭市场并不热心,因为未中标的一力・交易成本太高,投标方一般通过中间贸易商进行投标,也不可能与用户建立直接的业务联系。

长期合同价格通常以年为周期确定。动力煤价格主要有ENEL价格和日澳动力煤价格。前者主要由美国和南非的市场提供,要比后者早一个季度确定,同时ENEL也从澳大利亚和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其他供应商那里采购煤炭,因此它的价格在世界煤炭市场动力煤合同谈判中是一种重要的价格参考;日澳动力煤价格在亚太地区煤炭市场也具有风向标作用。炼焦煤市场,主要煤炭供应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与日本钢厂的年度定价非常重要,具有指导意义。在亚太煤炭市场,动力煤价格与半软炼焦煤价格一直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动力煤价格与炼焦煤价格存在互动联系。

价格指数指导意义彰显。澳大利亚、美国、南非、欧洲煤炭市场都定期现货和定期合同煤炭价格指数,对于现货实物交易和长期合同煤炭价格都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柜台市场

柜台市场指的是交易者在正规的商品或期货交易所之外,就煤炭实物商品、即期/现金/实物交割/远期煤炭合约、煤炭价格指数等金融衍生类产品进行买卖的场所,主要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网络竞价系统等形式实现,已有近十年历史。它既包括场外现货市场,又包括远期市场,是介于传统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的一种正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与传统交易市场相比,它具有合约和商品质量标准化,有标准交割地、由系列交割期合约构成,交易商广泛,现货交割、现金交割和对冲交割均可等特点;与期货市场相比,它又具有场外交易、合约标准化不严格、一对一交易、政府不强制监管、受保证金制度和商业信用双重约束等特点。

柜台市场除了具有实现实物交易、规避价格风险和发现价格三大基本功能外,还能为将来建立期货市场,积累运作经验、培育交易人才、发现代表性煤炭品种等方面提供强大支持,是发展期货市场的必由之路。

美国是煤炭柜台市场的发源地,据估计,2004年柜台交易量达到4--5亿吨,主要是进行风险管理。欧洲柜台交易开展比美国晚,但交易进行得如火如荼,2004年的交易量估计在3亿吨左右;部分交易用于风险管理,部分用于实物交割。在亚洲,日本在2003年召开了能源风险管理研讨会,正处于柜台交易的引进阶段。

3、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是围绕期货交易所的商品及其衍生品种进行交易的市场,既可以对商品期货,也可以对其衍生品如煤炭价差、套购、期货期权进行交易,具有对冲价格风险和发现价格两大功能。2001年6月,纽约商业交易所经交易所执行委员会批准,于2001年7月12日上市中部阿巴拉契亚(CAPP)煤炭期货,成为现在世界上唯一的煤炭期货品种,但是煤炭期货交易并不十分活跃。

三、我国煤炭市场发展战略目标、措施和对策

1、煤炭交易所取代不了全国煤炭订货会

近期,一些专家和煤炭业内人士,每每谈到对全国煤炭订货会改革,必言称建立一个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取而代之。这可能是他们对煤炭市场总体结构情况和煤炭交易所的性质不了解使然。笔者认为,全国性煤炭交易中心的建设,要和全国煤炭订货会的改革统筹考虑进行,绝不是一个取代另一个的简单化问题。这是因为:

第一,绝大部分的煤炭供求关系并不是由某次交易偶尔确立的,而是在长期的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并相对稳定的。第二,无论是煤炭供应商还是用户,煤种的适应性和运输的经济合理性决定其供求关系只能在数量非常有限的用户或供应商之间形成。第三,煤炭交易所的主要作用并不是为参与者提供煤炭实物,而是提供多体系的煤炭价格信息,最终为参与者达到投机盈利和规避风险的目的。第四,从实践来看,迄今为止,我国由政府出面成立的部级煤炭交易所在运作上是不成功的,世界上也没有一个交易中心能担负着大部分煤炭订货交易的重任。由此可见,以一个煤炭交易中心取代全国煤炭订货会将会使已经迈入市场经济的煤炭订货交易回到高度计划分配的老模式上去,这条路无疑是走不通的。

2、我国煤炭市场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根据以上国际国内煤炭交易活动的分析,结合我国特有的煤炭产供销现状,笔者认为我国煤炭市场发展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尊重市场,政府调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企业主导,自主交易;政策支持,配套发展。

我国煤炭市场建设的战略目标应当是在开放、竞争、统一与有效监管的体制环境下,以形成充分竞争的煤炭市场为出发点,通过对市场主体的再造、市场体系的建立及统一与完善、市场价格机制的改革、市场秩序的规范与监管、市场行为的规制与引导等措施,建立以主要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力企业集团直接谈判定价、中长期合同为主导,建立分品种、分区域、有层次、相互竞争的、有形市场和虚拟市场并存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为市场配置资源和定价、安全经济供应煤炭提供保障,为构筑未来中国统一能源市场打下基础。实现这个目标要分两步走。

第一阶段(预计2000--2008年),即运能短缺和煤炭资源品种不能充分满足需求阶段。突出以下几点:一是调整煤炭生产和销售结构,扩大生产,为市场和用户提供低价、优质和充足的煤炭供应,改善煤炭供需关系,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二是通过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防止煤炭市场垄断势力的强化,同时确保煤炭价格和煤炭市场不会发生大的波动,以避免引发一连串的经济与社会问题。三是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导下,继续举行每年的全国煤炭订货交易会和区域订货会,发挥行业牵头单位的协调引导作用,突出骨干电力企业集团和煤炭生产企业的主体地位。四是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协助为辅,有序建立区域性和集散地、港口的煤炭交易所,为不同层次的煤炭生产企业和用户提供交易平台。五是适度开展柜台交易的推进工作。六是在有限的运力基础上,尽量引入

竞争机制使煤炭产、运、需按市场化方式衔接。

第二阶段(预计2009午后,10年左右),即运能相对能满足市场要求,煤炭生产、需求和运输部门向市场化方向改革基本完成阶段。这一时期,全国主要骨干煤炭生产企业和各大电力集团企业主导煤炭市场经济活动和经济利益的格局基本形成,煤炭资源和运力按供需双方选择完全进行市场化优化配置,煤炭供应能保障我国煤炭需求,我国煤炭市场在国际煤炭市场上拥有相应地位,煤炭柜台市场和期货市场投入运营。电煤供应中,直接和中长期合同供应量占60%--70%;贸易量38%--28%;柜台市场和期货市场实物交割量占1%--2%。我国建立综合煤炭市场体系的目标初步实现。

3、实现我国煤炭市场战略目标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目标,建议重点开展如下工作。

(1)加强电煤市场主导作用,重点完善传统煤炭市场建设。煤炭订货改革要在政府指导和监管下进行,要以尊重市场规律、促进规范交易、保障供应稳定、体现公平自主、提高订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原则为指导。

①优化重点订货。可由国家指定的重点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力企业先行举行全国煤炭订货会,类似于日澳定期谈判所采取的方式,主要签订大额、定期(年度或中长期)、跨路局调出调入和水陆联运合同。它们的其他合同由区域(结合大行政区和铁路局建制考虑)交易会、不定期一对一谈判、、煤炭交易所、电子商务和招标等方式解决。鼓励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继续组织煤矿用户座谈会。

②加强区域订货。其他规模以上的煤炭和电力企业参加区域订货,主要在年产量,1亿吨以上的省区举行。净调入量在5000万吨以上的用煤大省可以由需方召开区域订货交易会。各层次会议时间定在每年11月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总的宏观计划,以行业引导、企业为主体进行资源配置。

③引导和推进交易市场的建设,为广大煤炭生产消费企业提供交易平台。全国性的煤炭交易市场必须在政府监管、产运需各方积极参与下实施,政府主导制定政策方案,并与有关行业牵头单位联合制定交易规则,积极扶持、构建跨行业的协调服务机构和配套服务机制,形成完善的交易体系。针对电煤具体情况,电煤交易应当考虑运输的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电价机制、社会对电价承受能力等约束条件。初期对电煤交易实行市场准入制,提高交易门槛,保证资源、运力,以直供直销为主,禁止投机行为和人为操纵。随着电价、运输条件改善,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电煤交易合同实行监管下的转让。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实行完全市场化交易。建议先在重要产地如山西、内蒙古西部,重要中转地如秦皇岛港口和天津港口,重要消费地如上海长江三角区和广州,建立数个区域性的煤炭交易所。在此基础上筹建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

④完善其他传统煤炭市场机制。规范行为,主办多形式、多煤种煤炭市场论坛,根据煤炭市场情况适当开展国际招标采购煤炭、尝试煤炭电子商务等形式建立产销联系等。传统交易市场最后要形成一种以直销、中长期合同为主,贸易为辅,多种交易方式并存、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的局面。

⑤加强运力协调,订立运输合同。在运能基本能够满足运输需求或稍有富余的地区,煤炭产需量完全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在铁路运能短缺的地区,根据量、价、签约时间择优配置运力。煤炭产需企业之间、产需企业与运输企业须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运输合同。运力配置要市场化和资本化,鼓励煤炭企业参与铁路和港口建设,形成一批由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大型煤炭消费企业控股的铁路运输和港口企业,尝试通过股权比例,分配运力和港口能力,并让股东的富裕“能力”到煤炭市场进行交易买卖。

(2)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多体系发现煤炭价格。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商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建立中国电煤“基准价谈判机制和形成机制”,引导煤炭价格。二是建立现货市场、中长期合同市场、柜台市场和期货市场价格指数体系,形成有效竞争的煤炭产品市场定价的价格形成机制,真实、灵敏反映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三是形成规范的煤电联动机制,对电价实行有效的价格监管和适时调整。四是形成有利于煤炭、电力结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源价格结构及比价关系。五是区分煤炭和电力价格的两重性,建立科学的保护低收入群体和保证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价格机制。

(3)重视煤炭进出口贸易。要适当放松对出口经营权的管理,扩大出口煤炭企业数量。对具备条件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以及个别经营良好的区域交易所,都可以考虑给予煤炭出口经营权。要扩大中国市场对世界煤炭市场的影响力,使中国成为世界煤炭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交易中心、价格中心。

(4)其他配套措施。由大型电力企业、煤炭企业、运输和港口企业等成立中国煤炭贸易组织,推进煤炭市场建设工作,制定煤炭交易规则。扩大煤炭市场参与主体,完善和建立参与主体准人和规模制度,建立专业性的煤炭合同交易机构。与国际接轨,加强和规范煤炭市场统计管理。多层次培训,提高煤炭市场管理人员素质。

煤炭对外贸易篇7

关键词:标准化;煤炭检测;发展需求;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煤炭资源较为丰富,而长久以来,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百分之七十。最近几年来,随着煤炭应用的广泛,贸易的扩展,其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发电、冶金、建材等领域中,而煤炭质量检测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而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煤炭检测方法标准的宣贯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其研究工作奠定了有力基石。

1 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

1.1 标准的发展

检验工作无论是在煤炭的生产或是贸易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格外关注,而检验工作就会涉及到其方法的标准化,因此,标准化是组织和管理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其生产、技术以及使用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我国煤炭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包括:起步阶段、发展阶段、面向国际阶段。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1)起步阶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直到七十年代划分为其起步阶段。我国制定煤炭分析试验国家标准是在一九年开始的,起初标准数目为十八项,而其内容大多也是模仿了苏联标准。

(2)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存在的时间段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末期。在这个时间段里共制定了四十三项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而在这个时期我国煤炭检测方法也形成了初步的体系。

(3)面向国际阶段: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属于走向国际的阶段。在全面采用国际标准的大环境下,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工作发展迅速,并制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方法与标准,并与ISO标准相一致,并积极研制ISO尚没有或正在制定的标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煤检中心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固体燃料技术委员会国内归口单位,从而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其代表着中国。专家参加国际标准化相关会议,并且与ISO直接进行接触,对国际标准化走向有更加足够的了解。并能够深入参与到国际标准的修订工作中,对其有了更好的掌握,这对于我国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发展来说有着深入意义,对其工作的开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1.2 标准的宣贯和实施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时代在不断前行,任何工作都需要标准,它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对于标准的制定,则是总结与积累的过程,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实践中日积月累的一个过程。标准的宣贯是将标准进行学习的过程。而其实施则指的是推广与普及已被规范化实践经验的过程。标准的更新则代表着其经验的深入与发展。标准化的推行对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显著帮助,也可以实现其工作的更加合理与高效。标准的宣贯可以使人们对其具体内容有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为工作提供更大程度的帮助,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标准内容的修订,可以充分了解其动向,对变化有充分的掌握,更有助于工作的提升。市场经济的走向与标准有着直接关联,在煤炭贸易合同中引入执行标准,则其在贸易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都知道,合同指标对煤炭贸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技术性要求很强,并且与经济利益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必须掌握了解全部内容,并且运用到合同中才能服务于贸易,这也是在煤炭贸易中以技术为依托的营销方法。因此,标准的宣贯非常重要,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来学习。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去学习标准,按时实施标准,不断完善工作。

2 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发展和展望

2.1 与国际接轨,规范运行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煤炭进出口的数量越来越大了,因此煤炭质量监督检验工作要需要步入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并有效运行规范性。所以,工作人员要按照国际的标准来执行。保证工作的科学,有效。全国煤质分析实验室比较多,但欠缺规范性,并且全国性煤质检验交流开展的还不够全面,需要再次进步。市场经济在发展,煤炭检验需要不断规范化,并走国际路线,更加正规化,标准化,还应注重向第三方检验方向发展。

2.2 发展自动化仪器

煤炭检测方法要与专业仪器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要不断发展自动化仪器。煤炭分析试验分技术委员会换届时,已将分会名称改为“煤炭检测分技术委员会”,其技术领域涵盖了分析试验方法和专用仪器。要将其煤质分析仪器标准化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让生产与各部门共同提高仪器质量,从而为其工作更好服务,不断进步。分析仪器与标准化工作以及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有机结合,更加科学合理地来完成检测工作,使煤质分析自动化、机器化,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煤炭检测技术水平。

2.3 进一步研制煤质分析标准物质

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分析检测领域的问题,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是物理和化学测量的参考基准,而在国际标准化组织逐渐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我国对这项工作的发展也愈发重视。最近二十年以来,有了六千种标准样品以及标准物质的研究获得了成功,并且被投入到市场中。因此,进一步胭脂煤质分析标准物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4 进一步提高煤炭分析实验室水平

通过其具备的能力来评价实验室优劣。实验室的能力十分重要。通常需要从认可与认证的角度来看待,认证是第三方机构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以及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出合格证,认可则是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是否有能力执行任务的认可。实验室的认可也是对能力的认可。

优秀的实验室需要能够与外界进行足够的交流,达到较好的沟通,从而提升实验室的能力。多次的能力验证能够证明实验室是否具备能力,并对实验室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经过能力验证与对比,就可以找出实验室自身存在的问题。国家煤检中心每年参加国际比对八次,项目高达四十余项,一九九八年至今的结果优秀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可见煤检中心的技术水平还是很高的。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工作对煤炭市场贸易和煤炭质量的监督影响十分巨大。

3 结束语

S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煤炭检验方法标准化也越来越高。煤炭检测是一项复杂并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其任务艰巨,需要人们不断努力,不断完善与改进,从而获得更大发展。而煤炭检测人员则要通过专业的训练,将专业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使其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获得的检测结果更为精准。

参考文献

[1]程亮,张文,郝晨新.中国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现状及发展[J].能源与节能,2015(11).

[2]杨金和.煤炭分析的现状和展望[J].煤炭分析及利用,1986(1).

[3]董海.提高煤炭使用价值的探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91(1).

[4]张和盘.探究中国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现状及发展[J].化工管理,2014(2).

[5]李英华,韩立亭,张克芮.我国煤炭检验国际标准化与技术发展方向[J].煤炭科学技术,2008(1).

煤炭对外贸易篇8

根据陕西榆林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业务开展的广泛要求和榆林市政府打造“数字榆林”的部署,榆林市成立了电子商务中心。中心为中小企业开展国内、国际贸易提供网络服务,负责外经贸行业电子贸易网络平台建设与运营,授权开展相关专业培训,为榆林的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信息技术指导和服务。目前主要开展的业务服务有:一是为榆林市商务局系统提供各项电子商务业务服务;二是与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负责榆林市煤炭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兰炭交易网”、“煤化工交易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网”的开发、运行、维护和运营工作。

据榆林市商务局总经济师,榆林市电子商务中心主任刘斌介绍,榆林市煤炭交易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实施榆林市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构筑榆林市煤炭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建设以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商务全新化管理、服务信息体系,重点建立以榆林煤化工企业为中心的开放式中立电子商务平台,创建买卖双方完成交易所需的机制,为国内外厂商和企业用户提供涵盖信息服务、交易服务、贸易咨询与撮合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信用服务为一体的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一个让广大煤化工企业“能用、够用、适用”的领先网络平台,让每个企业都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开拓国内外贸易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电子商务成为榆林经济增长点

电子商务是“数字榆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电子商务对传统的商务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突出的标志就是增加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简化贸易效率,电子商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商务模式,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

榆林是一个部级的能源化工基地,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电子商务项目的建设必然能够吸引到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经验丰富的部级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承建企业的积极参与,并提供大量优秀的工程人才,在设计、评估、建设、开发以及建成之后的运营、维护、升级等工程环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榆林市煤炭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一期工程的建设主要涉及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这些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反复验证,已经相当完善,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刘斌介绍,目前一期工程的建设和应用已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性进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信息功能、用户个性化服务功能、商务留言箱、商业伙伴组建、商务信息订阅、全文搜索功能、商情信息统计、管理企业信息和商品信息、贸易机会信息管理、区域性客商信息管理、询报价功能、广告管理、会员管理、实时媒体交流中心等。

据了解,榆林市煤化工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化发展,构筑了榆林市煤炭电子商务平台的基本框架。建设以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煤化工产品商务全新化管理、服务信息体系,重点建立以榆林各类煤化工企业为中心的开放式中立商务平台,平台将榆林区域企业相互联系起来,在区域平台的安全保证下,配合信用、安全认证,交易、电子支付、贸易金融、供应链管理、单证传输、政府业务等服务,改进原有企业间的业务流程、促进企业问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顺畅,促进区域内企业电子化,信息化的长足发展。企业通过电子交易市场进行网上交易可以减少交易和沟通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改善企业的竞争环境,更方便地获取经营信息,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形成电商平台的高效机制

榆林市煤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针对榆林市的主要工业产品煤炭系列产品建设“煤化工交易平台兰炭交易网”、煤系列产品现货交易平台、农副产品交易网。据刘斌介绍,目前榆林市煤炭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构建了基础支撑平台的部分功能、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建设了榆林市煤炭电子商务平台“兰炭交易网”。兰炭交易网是国内目前唯一提供兰炭和煤炭、电石、金属镁等兰炭上下游产品信息和交易服务的专业性网站,作为煤化工行业内创办最早,并具备官方权威内容的行业网站,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兰炭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扎根能源行业,打造全新型的信息、交易与物流平台。项目资金通过引进国内具有实力的大中型技术服务公司中国软件技术与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和榆林市电子商务中心自筹,共同搭建榆林的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建设,形成一个由政府、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三位一体构成的高效工作机制。

在分析榆林开展电子商务目前存在问题时,刘斌认为电子商务是一种跨越工商行政管理、海关、保险、财税、银行等众多部门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和标准尚不健全,电子商务的关税和税收征收、知识产权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政府对电子商务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健全,一些管理职能还未明确,这些都影响电子商务顺利推进。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管理水平偏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不充分等问题。

上一篇:地下水调查方法范文 下一篇:财务分析的分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