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01 06:44:18

煤炭企业发展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第1篇

1.1煤炭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

在煤炭开采和加工洗选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矸石、矿井水、瓦斯等伴生资源。这些伴生资源具有很高的自身价值,合理利用煤炭伴生资源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极大提高社会效益。2010年我国矿井水综合利用率59%、煤矸石综合利用率61%、瓦斯综合抽采利用率38.5%,远低于其它先进产煤国家。我国每年无偿排放矿井水21亿m3,处理后可以满足9000万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或66万hm2农田灌溉用水;年排放煤矸石2.4亿t,相当于6000万t标准煤发热量,可满足3500万kW的电力装机需求。在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节能减排任务异常严峻的背景下,提高煤炭伴生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煤炭大量开采造成矿井采空区地表塌陷和地下水破坏,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环境。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我国长期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和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造成企业在煤炭开发过程中重生产、轻治理,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据统计,我国煤炭开采万吨煤造成土地塌陷面积平均0.20~0.33hm2,每年因采煤破坏土地以3~4万hm2递增,至2010年底,全国采煤塌陷面积能源技术与管理累计达55~60万hm2,由土地塌陷诱发滑坡、水土流失、建筑物塌陷和迁村移民等一系列生态与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破坏地下水资源,打乱地下水秩序,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恶化水系生态环境,使矿区干旱缺水局面更加严重,加剧土地荒漠化。据统计,山西省吨煤开采排放矿井水0.87t,每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4.2亿m3,而全国采煤破坏排放地下水约60亿m3/a。

1.3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我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是长期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健康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我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百万吨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约20%。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0年的5.71下降到2011年的0.564,下降了90%,但仍远远大于其他主要产煤国家。据统计,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42.2倍,南非的14.8倍,印度的7.7倍、波兰的7.0倍、俄罗斯的6.2倍。我国煤矿安全问题突出既有煤炭产量大、煤炭地质条件和自然禀赋差、高瓦斯矿井多等客观因素,也有管理体制上的因素和技术上的因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不足和安全生产意识的淡薄。切实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是今后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2转型方向

未来,我国煤炭企业将改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深度高效开发为主线,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统筹区域经济与煤炭发展,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炭开发,统筹煤炭生产、转化与输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概括为“:安全高效、优质集约、循环发展、环境友好”。安全高效: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和水平;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科学确定建井规模,推进煤炭规模化开发;合理布置采煤工作面,优化采煤工艺和方法;依靠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煤矿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构建安全、高产、高效矿井。优质集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煤炭洗选比例,优化煤炭产品结构;根据煤种煤质,宜电则电,宜化则化,进行煤炭深度转化,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加强资源管理,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强化节能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企业生产综合能耗。循环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目标,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力度,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培育煤层气产业;提高煤炭洗选比率,以洗选副产品为主要燃料发展煤矸石发电,利用掘进矸石、粉煤灰和炉渣发展建材,构建煤-电-材产业链;加大矿井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重复利用率;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环境友好:以清洁生产、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为重点,加强矿区环境保护,促进矿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引进和推广煤炭的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技术,在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矿区三废治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余热的梯级利用水平,不断改善矿区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积极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方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及时进行治理。

3评价指标体系设

科学设计评价煤炭企业转型成效的指标体系,实现对企业发展的动态跟踪和考核,从而发现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保障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方式顺利转型至关重

3.1设计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对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内涵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映,包括经济效益、生产效率、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从而从不同角度对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成效进行全面、综合地考核和评价。系统性原则———煤炭企业通过生产活动向环境获取能源,又通过生产和消费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而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又影响着人们的获取与排放,这些活动构成了煤炭企业发展的四大系统即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指标体系设计必须将四个系统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设立一系列指标,考察煤炭企业是否达到四个系统的相互协调,衡量协调发展的程度,从而综合反映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成效。代表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不仅需要反映企业转型发展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针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某一纬度,拥有若干可以选取的表征指标构成,但其具有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不同,要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认可度和说服力较强的表征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可测性原则———指标体系指标含义明确,计算指标所需的数据资料便于收集、计算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对于既可用定量指标又可用定性指标表征的情况尽可能选择定量指标,对于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需通过专家综合评价确定指标取值。可比性原则———指标的确定应该满足可比性的原则,即具有相同的计量范围、计量口径和计量方法,指标取值宜采用相对值,尽可能不采用绝对值;指标评价标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设置客观、公平的评判标准。

3.2指标体系设计

3.2.1建立指标项系统根据煤炭企业发展转型方向,设置了4个一级指标(Ai),每个一级指标又分解为若干二级指标(aij)。最终形成评价指标项系统如表1所示。3.2.2确定权重系数根据每个指标项在评价指标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权重系数(Wij、Mi)。它表示在其它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每个指标项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各指标项的权重系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定。3.2.3划分等级与标准评价过程中,需要采用等级划分的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而等级的划分就必须设计一个比较基准———评价标准(Tij)。文章采用数值计算和文字描述两种方式对煤炭企业转型指标评价标准进行设置。对于可以进行测算的定量数值指标,可以设置一值域,凡进入该值域则可归属到某一等级之中,并赋给每个等级的分值;对于非数据性的描述指标,可采用文字描述对每个不同要素进行等级划分,并赋给每个等级的分值。

4说明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判断煤炭企业的转型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企业发展需要关注和改善的重点。值得说明的是,该评价体系的指标及指标判断标准的设置并非绝对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增加或减少指标数量,修改指标判定标准。例如内蒙古地质条件好,适合采用自动化机械装备,所以相对于南方地质条件差的地方,“机械化水平”指标的评价标准就应该高一些。

5政策建议

企业是市场主体中最基本单位,以逐利为基本动机,任由发展,企业会只关心内部成本,而忽视外部成本,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对于煤炭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型,需要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引导企业转型发展,使之由外部被动型变为企业内在的发展要求,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5.1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改革完善矿业权出让方式,采用“招拍挂”的市场方式直接出让采矿权。对于以前靠行政划拨无偿取得的矿业权的企业,按照有偿使用原则,一律补缴矿业权价款[4]。

5.2提高煤炭企业办矿标准

新井建设将以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优先建设露天煤矿、特大型矿井,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设计和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对具备条件的老矿井,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进现有矿井的技术改造和升级;结合各地实际,完善小煤矿退出机制,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5.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提高煤矿企业安全投入标准,加强对安全费用的足额提取与使用监管力度;奖优罚劣,把安全生产指标作为考核企业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监管,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力度。

5.4鼓励企业加强节能管理

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鼓励节能技术、工艺的创新研究,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投入,鼓励企业节能技术和设备的运用及改造;制定具体的节能考核指标,把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业绩考核和行业评先树优的基本条件,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企业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5.5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

鼓励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积极配套建设相关服务设施,使矿区循环经济融入到城市大循环之中;在项目审批、融资信贷、产品价格、财政补贴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支持煤炭企业提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根据煤炭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矿井水、煤矸石、瓦斯等伴生资源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考核指标。

5.6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按照“谁开发谁收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受益主体;提高对煤炭开采中环保基金的征收比例,保证提取足额的环保治理资金,加强对环保基金支出和使用的监管,确保基金使用落到实处,保证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理和修复;加强“三废”排放管理,推动矿区内锅炉脱硫技术改造,实现矿区污水集中处理,全部达标排放,对未利用的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5.7积极探索建立职工利益和企业效益的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对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职能,通过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协调机制,建立完善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证机制,保证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使企业职工能从企业发展中得到实惠。(本文来自于《能源技术与管理》杂志。《能源技术与管理》杂志简介详见。)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煤炭企业;影响因素;对策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人类所处的环境不容乐观,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去解决这两个问题。低碳经济的特点是能源消耗率低、污染少,正是因为低碳经济具有这些特点,所以说低碳经济具备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潜力,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基础是低污染和低能耗,目的是一方面积极地参与承担社会环境保护,另一方面为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本质是拔高能源使用率及施行绿色能源的题目;核心是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自从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出台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措施,低碳经济发展逐渐成为今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战略导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民生等方面,将严重地影响人类的工作居住方式。

二、低碳经济对煤企的重大意义

1.经济效益

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有:科学发展煤炭选洗技术可以降低同等发电量下煤炭使用量,煤矸石的综合开发利用,矿井内水资源的净化处理,创新瓦斯的地表开发和井下抽采技术等。通过发展低碳经济,能够有效地解决煤炭企业开发利用煤炭能源的许多问题,为煤炭企业争取机遇,改变发展方式,促进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煤炭能源在中国的资源优势,提高煤炭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

2.环保效益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开始确立了明确的低碳转型思路。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发展战略。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等对煤炭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开采和使用煤炭资源必然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不仅受到社会的谴责,而且要承担经济责任。而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从源头、过程和终端减少碳排放甚至是实现碳的零排放,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提高煤炭高附加值的产品的产出,使原有传统煤炭企业转变为高效率、低污染的企业,提升了煤炭企业的环保效益,巩固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为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做出了贡献,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环保效益。

3.社会效益

发展低碳经济,从技术的投入、政策制度的投入等方面都可以提供较好的就业机会,污染减少了,效率高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煤炭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国家的能源战略、企业经济、环保与社会相协调,达到节能环保,缓解环境破坏压力、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紧缺,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更新人民的生活观念及生活方式。

三、低碳经济下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因素

1.低碳能源的比重持续攀升

从2008-2012年,原煤在能源总产量中的比重呈现的是小幅度变化,基本上是维持在76%-78%之间。但是,在2012年低碳能源的比重却是达到最高值,也是近几年首次超过了10%。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表2中看到,在能源消费分布图中,原煤的比重整体上是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08年的70.3%下降到2012年的66.6%。而低碳能源却恰恰相反,整体是呈现上升的趋势,从2008年的7.7%上升到2012年的9.4%。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不论是从生产还是消费的角度看,煤炭的主体地位依然是无法撼动的,但低碳能源则是呈现整体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推行低碳经济初具成效。

2.煤炭行业低碳发展的认识片面

目前来说,整个煤炭行业都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低碳”概念,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和作用并不了解。所以,当国家和政府发展低碳经济时,煤炭行业不能够很好地配合他们的工作,从而造成了低碳经济在煤炭行业中推行较难,至今也没有一些实质性的成果出现。

3.煤炭企业节能减排压力过大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要想成功地实现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一条关键的路径。进入21世纪后,在国家和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很多煤炭企业都开始朝着节能减排这一方向努力。但是,因为我国煤炭企业长期以来都是走粗放路线,所以对于国家和政府所制定的节能减排要求,虽然尽力配合,但一时之间却很难满足要求,这就导致了整个煤炭企业背负着承重的压力。

四、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煤炭企业应从培养低碳化理念、建立低碳发展制度、增大低碳技术创新、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入手,应对低碳挑战,实现企业向低碳化进展。

第一,强调企业低碳化观念。企业观念的强化是完成工作的必要条件,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培育考核、知识讲座等多元形式,培养企业员工的低碳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以此同时,企业头领要全面认识并充分重视,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带动发展低碳观念及其衍生出的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深入人心得到相应实践,将煤炭企业的低碳发展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与参与。

第二,建立并完善企业低碳发展制度。规范合理的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企业的低碳发展。煤炭企业可以结合企业文化、适应发展阶段、综合市场因素、服务于员工等多种方式,完善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低碳发展制度。通过其制约与鼓励的作用,使煤炭企业科学实行低碳发展。

第三,进行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在我国众多一次能源当中,煤炭的地位是最高的,所以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煤炭企业入手,这就要求煤炭企业采取各种措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这些措施包括减少原煤直接输出比例、增加原煤入洗比例、集中处理煤中污染物等等。(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洪朝.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04):11-13

[2]徐君.国内外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2013(04):23-25

[3]李文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煤炭产业发展研究[J].煤炭技术,2013(11):76-77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多元化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大都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这对煤炭企业的均衡发展很不利。历史上,煤炭曾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对早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即使是在核能、太阳能等其他能源日益发展的今天,煤炭仍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在各种能源中的“老大”位置仍然无可取代。国务院早在2004年6月召开的第56次常务会议上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战略,明确了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深入调整,加之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单一型的煤炭消费呈现出了明显下降趋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趋势初露端倪。

1循环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循环经济,指的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在经济发展中,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以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通过对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来实现工业生产中污染物的低排放或者零排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把清洁生产和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生态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而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的创新。在传统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得越快,对资源的消耗和由此而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因而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就越大。而循环经济则不然,它是力争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换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中的物质循环过程能够和谐共处,实现资源的循环往复再生利用。循环经济具有这样一些特征:(一)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二)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四)在再生资源生产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五)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2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摆脱困境、转型发展、多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煤炭资源尽管储量丰富,但是就煤炭资源自身情况来讲却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煤炭资源会越采越少,最终必然要面临资源枯竭的境况。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延伸煤炭产业链、拓展非煤替代品,是煤炭企业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首先,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要也会持续增长,煤炭的开发仍将是未来能源供给的主流,我国政府必将对煤炭产品及其产业结构进行科学转型和优化调整,以便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防止环境破坏。可见,发展循环经济是大势所趋,是煤炭企业无法回避、必须面对的现实。其次,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下,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已为能源企业所广泛接受。通过循环经济的模式,企业可以实现对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缓解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有利于企业打造低碳生态矿山、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把煤炭企业建设成具有绿色矿山性质的阳光企业。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降低,煤炭市场产能过剩非常严重,企业利润开始下滑甚至亏损。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煤炭企业困难重重,不得不顺应国家政策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在今后的发展中,煤炭企业只有坚持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多元化发展原则,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努力挖掘煤炭资源中的附加值、努力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才能摆脱行业危机的困扰,早日走上多元化的建设道路。

3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的原则

循环型矿区的构建是以循环经济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的,因此矿区的构建应该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的原则,即“3R”原则,也就是循环矿区的构建需要符合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三种原则。其中减量化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排放的过程,它是防止和减少污染最基础的途径;再利用是指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以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则是指把废弃物品返回工厂,作为原材料融入到新产品生产之中。在遵循“3R”原则的前提下,矿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要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如,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的原则等。依据这些原则可以对矿区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因而对矿区的发展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4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煤炭资源作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传统能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是能源市场中的主导力量。但是,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前,煤炭企业却正面临着种种危机,在产能落后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煤炭企业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4.1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环保观念

企业要结合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矿区树立广泛的环保观念,逐步开展循环经济实践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依托,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全面规划,把实施循环经济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要提高思想认识,改变传统观念,在企业文化中融入环保理念,提高企业员工环保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

4.2开展宣传教育,建立良好氛围

良好的生产生活氛围,是推动员工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外在因素。矿区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平台、公众微信、内部报刊等多种媒体手段,大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优越性、科学性,加强员工对资源循环利用的认知度,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共同营造绿色氛围。通过这些努力,逐步把员工培养成为具有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的绿色工作人员。

4.3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技术创新

只有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管理机制,才能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的真正实现。为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机制体制,要由矿区主要领导挂帅督办,责任到人,还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监管机制,防止懒政、不作为现象的发生。要改变传统的只注重产量开发,不重视技术创新的落后观念,要以技术创新的方式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

4.4优化开采设计,引进先进技术

在矿区煤炭开采过程中,一方面要基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为目的,引入先进的环保设计理念,优化原有的开采设计方案,强调资源的产出比;另一方面还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大力引进新工艺和新技术,以提升煤炭资源开采的综合机械化程度,提高资源的回采效果和回采率,减少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4.5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技术体系

当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迈入了“新常态”,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优化产业结构和创新技术体系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大力推进企业重组建设、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发煤炭资源附加值、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等等,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都要依靠技术领域的创新做支撑才能完成。因此,只有创新技术体系,才能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德 单位:平煤股份八矿

参考文献:

[1]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D].闫菲菲.内蒙古财经学院,2011.

[2]煤炭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与建议[J].刘虹.宏观经济管理,2012(05).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第4篇

一、山西省煤炭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GDP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并在2014年和2015年经济下滑形势严峻。2015年前三季度山西省一般预算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11.4%,119个县(市、区)中有82个财政税收为负增长。由于煤炭及相关产业的规模在山西省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在全国电煤价格下跌逾60%的情况下,煤炭行业的低迷成为山西经济放慢的主要因素。当前煤炭行业整体低迷、价格不断下跌及消费总量控制等多重负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山西各大煤炭企业均面临亏损局面,全年煤炭企业截止9月底呈现净亏损70亿有余。2015年,五大集团盈利利润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67%,其中晋煤集团跌幅高达75%。资产负债及融资方面,山西五大集团资产负债率达80%,长短期融资合计大7976亿元。目前山西省煤炭企业还存在以下问题:优势矿井与落后矿井成本差异显著,吨煤制造成本仍整体高于内蒙、陕西等省。盈利方面,仅有少部分优势矿井尚有盈利,老旧矿井已出现售价与成本倒挂情形,基本已无盈利空间。山西省现有独立焦化主体企业72户,平均产能200万吨以上,基本形成孝义、介休、洪洞、河津四个千万吨级焦化集聚区,以及清徐、交城、潞城、襄汾等10个500万吨级焦化集聚区,建成焦炉产能1.45亿吨。然而,由于山西焦炭产业一直以来形成的产量大、自营外贸出口量小的问题,我省多数焦化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山西累计生产焦炭6726.05万吨,与2014年同期相比减少6.67%。11月中旬,国内焦碳市场弱势下行,市场成交情况一般,销售普遍不佳,焦炭企业回款困难。截止2015年11月,太原产准一级冶金焦出厂含税承兑价仅有640元/吨,全年基本保持不变。11月16日,山西临汾、晋中产的准一级焦下跌了10元/吨。根据太原海关所搜集的数据来看,去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出口焦炭679.15万吨,同比增长17.5%;出口金额112294.9万美元,均价165.3美元,出口金额和均价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7.8%和21.5%,呈现量增价跌的形势。2015年山西省出口焦炭突破800万吨,同比增长10%以上,占全国的90%左右,达到“十二五”时期最高水平。然而,山西传统煤化工产业占煤化工销售收入的70%以上,但盈利能力普遍较差。新型煤化工项目起步较晚,资金配给低,投产项目少,技术应用不娴熟,煤制油项目盈利仍具有不确定性。

二、山西省煤炭企业困境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煤炭价格市场化1988年开始,我国煤炭行业实行了价格双轨制制度。这一制度通过对产量、价格等进行行政干预,导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并阻碍了煤炭价格的形成机制。自2013年我国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以来煤炭价格实现了由半市场化向全面市场化的转变,这赋予了煤炭企业更大的自主性以及市场主动权。然而,全面市场化在展现出优势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对于煤企自身来说,缺乏对市场信息以及趋势的把握、经营管理策略方面、生产技术效率以及综合竞争力的匮乏会导致煤企在市场化的浪潮中艰难前进。山西省吨煤综合平均售价从2011年最高时的656元,下跌至2015年10月的244元。去年四季度本应是煤炭销售传统旺季,煤炭价格却持续走低。受煤炭回款率、盈利状况等因素影•财税改革响,山西省属五大煤企建设资金及日常生产经营资金整体趋近,银行贷款均达到千亿以上,2015年负债率高达81.79%。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对煤炭困境也有重大影响。2.煤炭市场供需失调十以来,我国坚持节约优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方针,并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控制煤炭消费过快增长。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环保呼声强烈,对于我国传统能源行业的压力逐步增大。整体经济放缓,总用电需求降低,水电发电量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以及房地产投资等行业的增速放缓,对煤炭需求大幅降低,整体来看,我国对煤炭能源的需求呈现逐渐减少之势。2015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能为17.25万吨,同比下降7.4%;销量同比下降了8.06%。尽管上半年煤炭产量得到一定控制,但煤炭需求依旧疲软。山西作为全国的煤炭能源产出大省,自2015年以来,山西原煤产量同比下降3.2%,但库存仍呈现上涨态势,煤企库存比年初增长35%,占比接近全国库存的一半。去库存、去产能的任务仍然艰巨。

(二)内部因素

1.经营管理制度不适应我国全面放开煤炭价格市场化,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应着手适用现代煤炭发展需要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然而,我国的煤炭企业在经营管理制度上的更新与创新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大多数煤炭企业仍然以煤炭产量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程度的单一指标。作为煤炭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缺乏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发展的全面准确认知,无法结合企业自身优势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注重短期效益,而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思维。由于缺乏对财务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财务管理机构的人员无法有效地进行资金调控,致使企业的经营成本逐渐上升,总体利润下滑,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与动力。2.信息化认识缺乏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类信息技术在不同行业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信息化技术在煤炭行业的应用还处于基础阶段,单单依靠购置信息技术产品如计算机设备等,并不能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掘出来,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产品搜集数据、整理数据、进行综合数据分析以得出有助于企业发展的相关结论。在煤炭企业的监管过程中,可以共享的资源有限,且相关政务多以传统形式进行,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降低了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生产与资源利用技术应用欠缺我国煤炭行业经过多年技术改造与升级,开采技术有显著提升,还通过建立一批大型煤炭企业,实现采煤、输煤、监控、管理一条龙的经营体系。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仍有差距。我国中小型煤炭企业居多,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低、技术研发投入少,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对于煤炭的开采、清洁利用以及回收等方面的技术还很缺乏,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

三、山西省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在现行经济下行及煤炭行业整体疲软的压力下,煤炭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需要快速更新管理意识,针对市场竞争的实际问题,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进行管理创新,适应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对现代煤炭企业发展管理的需求,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结构,从更加全面、细致的角度审视企业的存在与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拓展营销渠道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煤炭企业可以借助煤炭电商增加煤炭销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寻找与中国友好的贸易往来地区,推进过剩煤炭产品的出口。同时,煤炭企业应放弃墨守成规,积极提升创新意识,更新发展理念,有效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与潜在机遇,抓好生产的同时,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了解消费终端需求,拓宽营销渠道,提升企业效益。进一步完善诸如山西煤炭信息网等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各内部组织机构的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加速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分析;提升政务信息公开的速度与透明度;完善网上相关业务的咨询与办理。

(三)加强技术研究投入,提升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度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里提出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应用,用以促进煤炭高效利用来推进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的方向转变。通过煤电联营与煤电一体化途径,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同时,煤炭企业应以新电改为契机,实施园区型售电主体直接交易,煤炭企业依托资源型城市,参与售配电业务,建设区域微电网,探索“煤—电—热—网—园”的一体化操作模式。在经济困境期,作为山西工业支柱的煤炭企业需要发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在环保压力下,更换环保设备,大力发展清洁煤,将煤炭作为燃料的主要用途进行转变,更多的向原料使用来研究,以顺应全球煤炭行业的未来发展。山西省也将继续实现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并着力研究建成世界级煤基低碳技术中心,利用国际上的HELE和CCUS等低碳排放技术,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山西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四)实施供给侧改革,平衡供需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煤炭产能过剩问题,通过加强政府监管,淘汰生产力落后煤矿,促进煤炭行业整合来促进供需平衡。首先,通过暂停审批新建项目实施减量化置换,调整工作日制度,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以实现新增产能控制。其次,通过筛选从而淘汰即将枯竭、自然灾害严重,特别是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设施不齐全、队伍不达标、管理匮乏等重大安全隐患多的落后产能。最后,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强对周边国家,诸如印尼、巴基斯坦的火电供给输出,以抓住其潜在需求。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炭行业;发展战略;经营状况;发展走向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043

战略管理不是空喊的口号,也不是随意填写的口头支票,它是企业美好愿景的量化管理。它需要企业各个方面的高度协调,全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来衬托,需要内外环境的整合,需要管理层的敏捷思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等。但是纵观我们多数煤炭企业特别是国有煤企,它们存在着对过去计划体制的依赖,适应市场能力不足,对发展战略管理分析得不透彻,因此对企业发展走向把握不够到位,故而阻碍了煤炭企业的经营发展。

1当前多数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1战略制定的前期准备不足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曾经也说过,战略是企业航行的指明灯,因此战略的制定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我们还知道,战略制定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其有效的基础。但是多数煤炭企业受过去体制的影响,对外部环境没有认真做好市场的调研与预测,对内部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赶潮流,在主营方面一味地追求产量,“以高产代替价格的下跌”;在副业上,遍地开花地搞多种经营,项目上了不少,可行的不多;再加上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以量代价”的风险极大。另外煤炭的替代品石油、天然气及新能源也极大地威胁了煤炭企业的发展。上述这些因素给本来经营就举步维艰的煤炭企业雪上加霜。

12缺乏对称性信息的收集与应用

信息的收集渠道有两个:一个是外部市场,一个是企业内部。但是煤炭企业一直以碓谑谐【济中都以老大自居,市场的激烈竞争似乎从来没有影响到自身,所以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上不够重视,更没有上升到应用的层次上,所以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不是很大。如各个科室大部分都是局域网,没有达到全面启动外网,在信息的收集上,企业内部没有全面开展信息一体化的网络体系,计算机的作用就是停留在数据的收集、汇总、报表上,远远没有发挥数据的分析与利用作用。再有煤炭企业工作地点强调的是井下,所以工作环境恶劣,待遇又不是很高,因此人才匮乏及相关人员业务能力有限也是在所难免的。以上多种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及及时性和全面性。

13战略的编制缺乏敏捷的思维

我们知道战略的编制要高瞻远瞩,要有长远的规划。另外对于决策层也需要复合型人才,是集理论、经验、能力、知识于一体化的德才兼备人才。但是煤炭行业管理者多数都是煤炭专业技术人才出身,他们注重的是矿井的安全,缺乏全方位的管理技能,又加上受以前煤炭黄金期的影响,所以战略的编制局限性很大,缺乏长远的社会调研与统计模型的预测。如在明知企业开采年限马上到期,井下延伸已经没有意义,但是为了产量,还是在井下工作地点狠下功夫,不在井上开动脑筋,更没有转型发展的意识,这样给企业、给国家都浪费了资源,同时还没有起到扭转困局的作用。

14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弱化

我们知道战略不仅具有长期性,还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所以对战略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把握严谨的同时,还要根据环境与变化及时地调整与处理。煤炭企业工作环境恶劣,不确定因素多,再有当今煤炭企业的市场行情也是变化无常,这样战略无疑是变化的。可是有的煤炭行业将战略制定后,要么就是不考虑多重因素,不加以协调;要么就是不加以重视,信息反馈时效性较差,这样使实际与计划脱节,执行处于失控状态,导致执行力弱化。

15量化监督程度不够

煤炭企业近些年来虽然一直说承包分包到底,但是由于煤炭工作的特殊性,团队作业比较突出,所以有些工作不能承包到人。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某些时间工作是无法正常进行的,所以绝对量化十分困难。再有煤炭企业多年来一直执行粗放式管理模式,没有量化到各个项目末端的习惯,工作凭经验,“大把抓”,平均主义早已习惯,奖金均衡,工资均衡也早已成习惯,这样缺乏详细的量化体系,那么监督也就失去基础,成为纸上谈兵。

2强化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21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管理环境

适应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的决策者应该高瞻远瞩,带领全体员工转变观念,创新意识,放下架子,重新审核企业发展战略的含义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内外部因素,力争为企业战略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这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一个坚定的理念。如在人力上加大力量挖掘外部人才、开发内部人才、使用好现有人才;在财力上增大必要的投入,无论是从软件还是硬件上都应该设备齐全,复合型人才到位,让SWOT和PEST科学理论渗透到企业内外环境管理中来,让复合型人才参与到决策中来,这是发展战略管理的第一步。

22提高管理层的决策与思维能力

管理需要人才,有效的决策更是离不开高尖端综合人才,所以培养人才、爱惜人才更为重要,同时还要大胆地使用年轻人才。首先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根据煤炭行业自身的特点,选拔那些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决策者,以提高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管理水平。其次是注重实践,但是不能只凭经验,应该将动态的实践与静态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这样就必须注重管理者职业道德与业务培训环节的管理。最后发挥中层管理人员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智囊团作用,最终有利于提高决策的制定效果与实施的力度。

23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战略十分重要,战略基础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显得尤为必要,那么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的前提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乃至应用就更为重要了。因此在信息的处理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系统性,这要将信息的种类、用途、来源等因素划分详细。二是准确性,这是信息的生命,因为虚假信息只能坑害信息的使用者,没有其他用途。三是信息的连贯,这里要求在时间上、顺序上、渠道上、横向与纵向要连贯。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信息渠道的通畅以及反馈的及时,最终确保战略的有效。

24加大量化考核与监督力度

战略目标具有全面性,所以它包括了可以量化的指标与非量化指标。首先将可以量化的指标要细化,使其充分量化。如细化原煤产量、销售量、成本费用等各项财务性指标,并通过分析与科学地论证,将这些可以细分的指标落实到班组甚至到每个人。其次将一些非指标性考核内容要通过统计模型或者信息化处理后转化成量性指标,也进行分解到班组以及个人。如责任心、职业道德、满意度等指标。再有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并加以严格执行,做到对事不对人,一视同仁。再如弘扬企业文化精神,继续发扬煤炭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以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大家庭精神。最后强化监督手段是完成执行力度与考核效果的最佳办法。

3结论

总之,针对煤炭企业在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既要积极应对,更要转变观念,强化科学管理的方法与手段,同时注重效果的观察,这样才能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刚煤炭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12(8)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煤炭企业;INSAG

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安全文化的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其实践效应也越来越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在此,就安全文化建设与煤炭企业发展谈一些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与各位读者交流,见解或有偏颇,望多指正。

1对安全文化的理解

1.1安全文化的起源及定义。安全文化起源于高危行业和高技术领域的核安全行业。1986年4月25日发生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在核能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人们开始分析事故的根本原因,重新探讨安全管理思想和原则。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企业文化”这一管理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1986年INSAG(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评审会的总结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安全文化”这个术语。随后,INSAG在1991年出版的安全丛书75—INSAG—4中提出了“安全文化”这一全新的安全管理原则,并强调只有全体员工致力于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能获得最高水平的安全,并详细地阐述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安全文化”的定义从广义上也有多种表述,除了精神层面的内容外,也包括物态文化、环境文化等硬件方面。为了有助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判断标准和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安全文化是助推企业安全管理的文化,是体现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目标、安全操作标准等,是建立在监督、立法要求之上的集思想、道德、规范等于一体的保证安全的管理行为遵循。1.2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需要具备人、机、物、环、管多方面的支撑条件,对于这些条件的塑造离不开“文化”因素的渗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不是简单的用一套安全理念强迫员工去接受,而是要从根本上树立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安全价值观则代表着员工对“安全”的深层次认知,对“安全”于人于己、于企于家的重要意义的真正理解,并以此为准绳去衡量各种有关“安全”的所有事物,最终成为员工思想、行为的指导和遵循,演变成一种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安全文化建设是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指引下顺应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而产生的,其本质在于解决“人”对于“安全”的思想认识,通过思想导引,逐渐让人们对于安全管理从被动接受到自主自觉,达到本质安全的最终目的。

2安全文化对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没有安全保障的生产矿井将会被淘汰。作为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总是一味地停留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状态,用带血的煤炭换来的金钱迟早将企业推向覆灭的深渊。一线的操作员工盲目蛮干、没有安全意识,必将付出惨痛的生命代价。在诸多煤矿事故中,我们不难发现,煤矿事故绝大多数由职工本身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和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致,折射出的是人们对于安全的认识程度和思想观念。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徐德蜀研究员曾经讲过:安全文化才是解决我国意外伤亡事故的金钥匙;建立和形成珍惜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和安全习俗与行为,是实现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活动的根本所在;养成和塑造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行为、安全价值观、安全哲学,依赖于安全教育,依赖于安全文化的传播,受益于安全文化的熏陶。从安全生产理论来讲,要搞好安全生产,也首先必须从安全文化建设入手。可见,安全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煤炭企业安全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1安全文化塑引人的安全思想观念。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观念得到转变,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才能得到改观,经营效果也必将显现。安全文化作为人们安全价值观及行为准则的总和,对人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态度等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开展安全工作,用安全文化塑造和引领管理者“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观念,塑造和引领操作员工“安全第一,生产第二,遵章守规是保护神”的安全价值观念。以“安全”为统领,将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必将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2安全文化培塑人的规范操作行为。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大多数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解决员工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借由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的指引,针对某一生产环节、某种不利于安全生产的操作行为所采取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或手段,比如:针对员工到达作业现场进行周围环境设备的安全确认、每项操作前进行手指口述等。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员工行为管控体系,不间断地重复性强化训练,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得到培养和塑造。在日益累积巩固过程中,由安全确认不到位、不规范操作行为带来的安全隐患将得到根除,相应的安全事故也自然不会发生,事故可防可控成为现实。2.3安全文化促进生产作业环境的改善。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深深体会到,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口痰很难脱口而出直喷在明亮光洁的地板上。安全生产也是一样。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既能对人身安全提供保障,又对人的不良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在一致认同的安全理念的指引下,在改善作业环境方面下功夫,既有外显的安全理念、宣传口号、标识的氛围营造,又有现场环境治理标准化建设标准,任何一项工程均按规程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作业环境有保证、工程质量有保证,在有安全文化氛围的影响下,通过引入安全文化的管理手段,一个安全的生产作业环境自然形成。2.4安全文化推动安全管理机制的健全。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煤矿”是个“傻大黑粗”的行业,管理煤矿用不着什么高级的管理手段。对于“三违”及各类事故的处理也多是以罚代管。然而,真正的管理需要各种配套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即便是罚款也需要有依据。在安全理念的引领下,推动解决安全管理中各种问题的手段不断升级,就拿对待“三违”现象来讲,从单纯地就事论事地罚款到安全思想教育、安全行为纠偏、一对一帮教、安全技能培训等等,方法手段更加多元,而且也从单纯地治标向治本发展,由此催生了安全教育机制、安全行为管控机制、安全环境达标治理机制、安全责任追究机制等。这些解决问题的保障措施是基于安全文化理念指引下产生并适用于现实安全生产需要的,既是安全文化的产物,又进一步丰富了安全文化的内涵。

3安全文化建设在大中型煤炭企业的发展阶段

依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安全文化的划分方法,将安全文化具体划分为无序无知阶段、被动符合阶段、主动目标阶段和自觉自主阶段。由此,结合目前安全文化在煤炭企业中的发展实际,大体将其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下面,将个人对安全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表象特征加以分析。3.1初级阶段——被动符合阶段。在这个阶段,基于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了解,安全文化建设亦不显陌生,但认知较为肤浅。如何采取文化管理的手段、注入文化的基因去管理安全,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还是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带有文化基因的管理手段在推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阻力,管理人员认为都是“悬乎套”,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现场操作员工嫌费事儿,也认为没什么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推行一些安全管理方法,都是在被要求、被强行去落实的背景下不得不去做的一项工作,而且给定一些诸如现场操作前的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等管理操作方法,强行督导现场操作员工落实。此时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被动符合阶段。其特点就是:思想认识肤浅、落实行为被动、落实过程需要监督。3.2中级阶段——主动目标阶段。在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安全管理观念开始发生转变,“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开始被接受,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实效性在实践中得到初步验证,这也促使安全文化建设被提上日程,开始主动去研究确定安全管理目标,围绕目标,研究落实一些更适合煤矿实际、更有利于现场管理、更便于员工操作的管理手段,管理思路由事后处罚向主动超前预防转变。现场操作员工也在日益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的影响下,特别是在亲历过各种大小事故之后,员工对于“安全”的理解更加深入,充分认识到“安全”对于自身、工友、家庭和企业的重要意义,开始对安全管理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同,在现场落实过程中能够认识到带有文化基因的安全管理手段对于自身安全的重要意义,行动上虽不能达到自主自觉但思想上的抵触渐缓,由不情愿变得可以接受,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此时的安全文化建设基本上处在主动目标阶段。其特点就是:安全管理观念发生转变、安全文化管理理念得到认同、落实行为变得主动。3.3高级阶段——自觉自主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管理人员对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认同达到空前的一致,并列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经营行为的重点工作,主动把人、机、物、环、管统一纳入到安全文化建设的范畴,主动研究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主动研究修正安全管理漏洞的方法手段,真正把“文化”管理的思想带到实践中,主动把“文化”的基因植入到管理手段中。企业的各级管理部门(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文化建设积极主动、协调有序、配合默契,在安全管理落实过程中自主自觉、不打折扣、主动研究、主动修正、主动提升。现场操作员工的安全意识空前提高,安全理念深入人心,随着员工行为管控系统的不断深入推进,各种行为纠偏手段变为员工的自主自觉,成为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真正把规范管理的手段与现场生产融为一体,员工操作行为空前规范,各种由主观意识和行为带来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真正实现员工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此时的安全文化建设进入了成熟发展的自主自觉阶段。其特点是:安全管理理念高度认同、思想和行为高度统一、各方相互配合默契、自主自觉成为常态。

4安全文化建设在煤炭企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4.1现状分析。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大中型煤矿企业普遍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但从实际推行应用的情况看,建设水平、实际效果也参差不齐。一些工艺水平相对落后、发展缓慢的老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只是满足于推行的要求,被动接受,满足于形式上存在,没有真正纳入到管理范畴,没有上升到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指导工作、提升管理水平的深层次需求;一些更加现代化的大中型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则相对成熟一些,处于由被动符合阶段向主动目标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对于安全文化建设,仍普遍存在一些片面认识:一是煤矿工人文化素质偏低,用“文化”去管理煤矿不现实,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适用性不强;二是安全文化搞的这些东西太复杂,对素质较低的煤矿工人来讲,内心不愿意接受、不好落实;三是把煤矿上升到用“文化”来管理,对于煤矿工人不如用直接显现的手段管用……透过这些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安全文化建设核心症结在于管理层。首先是对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安全文化核心精髓缺乏深入研究,思想上存在认识误区;其次是客观强调安全文化与煤矿工人队伍适用性问题,实则主观上有畏难情绪,怕麻烦;第三是在安全管理上缺乏耐心,只求立竿见影,不求解决根本性问题,管理的眼界不够高、考虑问题不够深远。4.2未来展望。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延续发展到今天,在煤矿也得到了发展,它的科学性不言而喻也是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管理人员的认可,这也正是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根本原因。随着国家“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的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不要带血的煤炭等提法已经成为煤矿企业经营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场合对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中都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要以人为本,要强化红线意识、责任意识,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全社会普遍认同安全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对于安全的需求势必会为安全文化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们对于安全文化建设的认知、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在实践中将会不断增强主动性。主动目标阶段的进展将会好于被动符合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不可避免地将会经历反复,会经历一个迈上更高阶段的煎熬期,熬过艰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高阶段——自主自觉阶段终将实现,并将会在一个被广泛认同、共同为之努力的环境下稳健成长、持续深入发展。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推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必将成为人民的福祉、企业生存发展的福祉。

作者:杨彩霞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毛海峰,王珺.企业安全文化:理论与体系化建设[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2]本书编委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创新实践工作指引[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3.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精细;成本;考核;创新

目前煤炭企业普遍存在资源消耗和产出不对等,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被浪费,精细化管理开展不深入,进展较慢,投入多,效果不好,这些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煤炭企业要把精细化管理贯穿到整个经营管理全过程中,从而实现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促进煤炭企业发展,实现战略目标。

1 把成本精细化核算贯穿整个经营管理过程

1.1 施行“成本分级控制,资金收支的预算”

通过细致、科学的测算,各单位编制年度盈亏成本费用指标,将有关成本项目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部门,每月由企业经营部门根据产品年初下达的成本计划,编制每个月各项产品的成本项目控制指标,下达到有关责任部门执行;并重点对原材料,工资、电力、修理费及可控性管理费用指标,下达给经营考核测算部门进行控制。严格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各种收支统一纳入财务进行管理财务,充分调动管理部门和成本控制责任部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保证成本控制在计划之内。

1.2 规范材料管理制度

建立了有效的材料闭合管理制度。一是完善月度材料计划的管理规定;二是规范材料审批程序,明确材料审批职责。三是认真测算定额标准,确保计划指标科学合理。四是强化物资回收复用管理。加强材料回收复用工作,明确废旧物资回收复用范围、最低回收率及责任单位和回收奖励措施。建立专门的废旧物资回收仓库,健全废旧物资回收、修复、验收、领用、出售明细台帐。五是制定井下经营检查制度,着重现场管理。做到“物在其位,物有其为”,杜绝丢失、浪费,促进节约的目的。

2 把质量精细化管理贯穿整个经营管理过程

强化质量管理。树立“产品如人品”的质量观念,视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煤炭企业为适应煤炭市场的不同需求,要强化煤质管理:一是修订完善矿煤质管理办法,将矿井原煤质量考核细化,把生产采区毛煤质量指标分解到采煤工作面、掘进、巷修,并规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同时,对商品煤质量规定更为严细的考核细则,将责任细分到涉及商品煤管理的矿煤质运销科。二是从技术管理上加强对矿井原煤质量和商品煤质量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矿井和选煤厂排矸系统,加强排矸管理,减少外在灰份的影响,确保原煤灰分的降低和商品煤质量的提高。三是加强原煤质量的管理,要求煤质运销科工作重心下移,协同生产单位、调度、运输一起控制井下原煤质量,从源头上抓好原煤质量,促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3 把考核激励精细化贯穿整个经营管理过程

为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大对各项指标考核力度,成立以主要领导的经营管理监督考核领导小组,要求考核小组在遵循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全面准确、及时有效的原则,强化工资分配考核,制定出工资收入同工时定额、质量、物耗、安全、出勤等指标挂钓的量化考核办法。另外对单位及部门的承包费用分项考核。

3.1 对生产、承包单位的材料费用进行考核,如完成考核指标,按节支额的百分比提取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基层单位在材料管理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考核超支,按超支额的百分比扣减单位工资总额。

3.2 为控制管理费用的支出,对管理类的科室如:保卫科、救护队、安检科、机关各科室等部门的管理费用实行了年度费用总包干,按年度进行考核。

3.3 对社会化服务性质的部门实行费用承包制及工作质量双项挂钩考核,节余奖励,超额不补,考核结果由每月公布一次。

4 把安全生产精细化夯实到生产经营过程

煤炭企业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对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负面的政治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安全生产是维护煤炭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的工作方针。在安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还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4.1 安全学习培训需“对症下药”,加强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出发点是强化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提升职工整体安全素质,增强职工按章作业、自保互保的能力。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及职工的不同文化程度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易出安全问题的生产环节及具体解决和处理措施上要讲解明白,让职工学有所用、学有所获。通过加强教育,使职工的安全规范意识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形成遵纪守规的良好习惯。

4.2 完善、细化安全规章制度,以落实安全责任制和严格管理为核心。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性的工作流程及各个专业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目标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绩效量化考核及奖惩体系,加大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积极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确保安全持续稳定。

4.3 转变作风,管理干部要做到靠前指挥、深入现场,深化、细化安全管理,养成“勤思考、亲自干、敢负责”的习惯,严密控制各个生产环节,理顺工作程序,细分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对每项工作、每个任务,都要安排到人,安排到位,不留任何死角和盲点,确保安全生产。

5 实行精细化管理走制度创新之路

无论何时何地,精细化管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必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鲜活力,把经验整理成规则,把规则训练成习惯,把习惯沉淀为文化,需要我们不断为其注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意义。坚持走制度创新,就是要我们在现实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发现其优越性,并加以改进,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达到可操作使用标准。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适应现代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而建立的一种精细化管理模式,其内函是:精确定位、合理分工、细化责任、量化考核。从煤炭企业管理实际出发,把“精”贯穿到整个经营管理和安全生产全部过程中,促进生产经营管理,保证了煤炭企业做强做大,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工作单位:贵州盘江采矿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汪中求 吴宏彪 刘兴旺. 《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煤炭;市场形势;应对;发展

从建矿至今26年来,一代代王村人艰难求索、励精图治、科学定位、敢于超越,走出了一条具有王村特色的煤企之路,那就是创行业品牌.为了适应未来市场,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澄合矿业公司提出了建立发电厂、洗煤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煤层气化的“四大”发展战略。分析形势、研判市场,结合矿井发展趋势及实际情况,我们对自身当前发展做出了科学决策,基本定位是:应对形势、夯实基础、内部运转、合理规避风险,不断与市场接轨,助推企业转型发展。

一、我国煤炭市场发展现状

随之我国的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日渐严重。十召开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整治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开发等生态问题。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成为整改的首要目标。近期,我国煤炭行业发展不容乐观,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全国各大煤矿经济效益出现下滑,甚至一些企业出现亏损现象,煤炭业面临着新的市场形势。

国家对行业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我国一些煤炭行业有需求地开始引进外输设备,使用天然气非石化能源替代煤炭资源,加上国家对煤炭提倡进口,限制出口。国外进口煤大量涌进及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我国煤炭出现供大于求的局势。

我国煤炭出现过剩现象,煤炭价格持续下跌。随着我国煤炭先进开采技术的发展,在不遵循市场变化规律的情况下过度的开采,就会出现煤炭的大量堆积,无法变现。煤炭过剩供大于求的事实会使得煤炭的价格持续下跌,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一些企业出现亏损现象,甚至使得一些企业逐渐衰亡。

二、当前局势下我矿的发展规划

为了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我们应注重两点内容 做到第一,提高我矿的生产技术水平,精简高效,降低成本。第二,当下煤炭行业形势下应准确把握好国家的相关政策形势,着眼企业未来发展。

(一)材料管控 降低成本。(1)对指标进行量化。成立经营考核领导小组,每月坚持召开经营分析例会,每季度召开经营工作总结会。会上通报上月各区队费用指标控制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将具体情况反映区队和职能科室。经营小组再实地调研、检查和考核,根据区队实际情况下达次月费用控制指标。(2)加强材料计划和采购管理。矿修订原来材料内部单价为现市场价,每月职能科室根据区队计划任务和材料消耗定额下发材料计划消耗数量,经供应核定金额后下发。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与供应处联合开展代储代销材料供应机制,确保材料物美价廉、供应到位。(3)业务员及保管员包队制。矿坚持让供应科业务员及保管员联合包队制度,指导区队开展自主经营,并与区队材料节超同奖同罚。(4)坚持修旧利废及回收复用。矿制定了修旧利废配件目录,并提高奖励兑现比例,按照物资价值,采取阶梯式奖励10%、15%、20%。每月下达指标进行考核和通报,提高材料使用效率。矿还对无法修复的开关积极与供货方联系,由供货方实施修复,提高了设备配件的使用效率。加强材料回收复用,对需回收的支护材料、机电类、运输类按照每月生产任务下达指标进行考核。对各区队设备配件及工器具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5)做好巷道设计和采区优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推行工作面顺槽余1/3时采用锚网支护;双支护加大棚距(从原来的800mm变为1m)等新支护方式。系统的优化设计,既降低了劳动功效,也让材料的投入明显降低。

(二)平衡产销 以销定产。(1)合理规划产量和进尺。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下降和销售的不畅,多半煤企可以说是入不敷出,出的煤越多、亏损的可能就越多。从煤场存煤情况来看,一定情况下必须限制产量。在满足矿井生产接续的情况下,对进尺也应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尽可能降低无效进尺及无效回采,降低库存,实现产销平衡。(2)从经营效果安排生产任务。矿从经营管理方面对生产任务进行了分析研究,要求确定出具体生产任务指标。完成该指标的前提下,要求经营成本最低,矿井能实现盈利目标,并能保证职工的正常工资。正所谓飓风过岗,万物蛰伏,经营政策的内敛与紧收也正是这个道理,在寒冬中不能逞强去顶风冒雪,而应学会规避。

(三)提高煤质 提升质量。(1)加强煤质管理。我矿地质条件负责,原煤煤质不理想,针对此情况,矿重新制订了煤质管理办法,坚持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明确责任,要求采煤队沿底回采、掘进队按煤层底板掘进。细化了职能科室和各区队的煤质管理责任,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奖罚力度,保证煤质在掘进、回采、运输、提升过程中不降低。(2)合理组织调采、配采。矿根据三个采煤面实际情况,合理组织调采、配采工作。具体做法是:调整三个工作面的出煤时间进行配煤,将煤质较好的13529、14501工作面每班增加产量,对因构造影响的14503工作面降低产量,然后再通过四采阶段煤仓和集中仓、14503面和14501面进行一次配煤,最后在主井仓同13529面原煤进行二次配煤。合理的调采、配采,进行优势互补,确保煤质达到一定标准。(3)改善销售服务。销售工作是矿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虽然我们没有掌握销售的主动权,但我们依然要积极主动的开拓市场,发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脉资源,为企业建立固定的客户合作关系。煤炭企业的竞争,突出的问题就是煤炭市场的竞争。这就给我们煤矿销售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要放下过去的高姿态、清醒的认识到市场的转变,要以诚信、热忱的态度嬴得客户的信赖,主动出击,扩大市场份额。

三、注重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矿区

绿色矿山建设转型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包含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矿地和谐等丰富内涵,是矿业开发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调结构、转方式要求的重要抓手。

(一)突出源头治理。我矿以生产环保化理念为引领,突出对煤尘、废气、噪音的源头治理和全过程控制,除了严格落实各项综合防尘措施外,掘进面全部安装风流净化水幕、综采面采用移架自动喷雾,各产尘点、降尘点全部使用智能化喷雾,煤场安设旋转高压喷雾和挡风墙。大功率的设备全部安装消音器,采用新技术增强锅炉的除尘、脱硫功能,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环境治理。

(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加大数字化、信息化的推进力度,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和管理保障。数字化矿井建设实现了对井下粉尘、瓦斯、顶板、温度、风流等环境指标的即时检测、监控。矿一直与陕煤科院合作,对每一个采区在开采前都利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三维地震技术进行精探,以做到科学规划、精细开采。

(三)污水处理复用。矿现有两套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矿井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矿井水系统去年12月扩能改造后,现处理能力为120m3/h,污水来源主要是井下生产产生的废水,目前矿井废水产生量约3000m3/d,该系统日处理水量为800-1000m3/d,处理后的清水主要供给井下生产复用,井下生产用水量600-800m3/d。生活污水处理设计能力840m3/d,处理后的清水主要用于地面浇花、洒水灭尘、路面冲洗和生态园灌溉等。

结束语: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在能源生产消费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煤炭开采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我国的环境和生态资源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通过对陕煤澄合王村煤矿的发展规划研究,针对目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和价格持续下跌的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情况下提高我矿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合理规划发展企业。

参考文献:

[1] 于雄飞.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方式转型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4,02:175-178.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第9篇

(一)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分析

1、国家政策与法律方面。对于我国现阶段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而言,国家的政策与法律支持是其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巨大的优势。正是因为有了国家政策与法律的支持,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才有更大的动力,也才没有后顾之忧。目前,我国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发展支持主要体现在:一是政策方面。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我国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的优惠政策,其中主要是财政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法律方面。为了使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法律保障,我国最近几年先后颁发实施了一系列的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其中主要有《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2、技术方面。发展循环经济并非易事,一个煤炭企业想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就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做支撑。只有具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循环经济才能成为现实。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之所以可以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就是因为我国现在有强大的技术来支撑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例如:为了促进我国煤炭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我国加强对了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地下煤层气开发、煤炭气化等相关技术的研发,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使的我国煤炭企业可以煤炭资源深度加工,使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可能。

3、资金方面。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例如:购买有关循环经济发展设备等,因此,没有大量的资金支持,煤炭企业是很难发展循环经济的。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管是我国政府还是企业都给予了循环经济巨大的资金支持,为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劣势分析

1、煤炭行业管理缺乏有效协调。煤炭企业是我国的基础行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相关利益的影响,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的管理呈现出职能分散、缺乏协调等问题,形成了国家、地方分层、分级管理的局面。由于管理部门较多,政出多门,加上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使得煤炭行业的管理极为混乱,缺少统一的协调与配合。

2、盲目投资现象严重。由于煤炭投资规模较大,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因此,出于政绩方面的考虑,有些地方政府将煤炭资源开发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为了更好的发挥煤炭资源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方面的作用,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希望以此来获取大量的投资,但是为了获取利润的最大化,超能力、超强度以及超定员等冒险性的煤炭生产活动也时有发生,这就无形中制约了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

3、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煤炭行业一直都采用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煤炭产业结构极为不合理。为了推动我国煤炭行业的结构优化升级,我国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煤炭行业规模巨大,煤炭企业数量庞大,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原材料的挖掘与销售为主,而深加工的产品少,这就造成了整个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低下,竞争力不强的局面,进而也制约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与潜力。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分析

(一)煤炭企业要树立牢固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认识指导实践,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出正确的实践。对于我国煤炭企业来说,要走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首先就必须要树立牢固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只有树立了牢固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煤炭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才能有实现的可能。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要想树立牢固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企业领导者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使其认识到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改变以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煤炭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二是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力度。发展循环经济不是一句口号,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因此,煤炭企业应该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力度,例如:人才支持、资金支持以及技术支持等,使其成为可能;三是构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使循环经济可以在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下得到实现。

(二)加强国家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仅仅只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应该要加强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具体而言:一是政府应该要加强对煤炭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良好的条件;二是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此,国家可以为其提供一些财政支持。一方面是可以安排一定的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则可以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提供相应的优惠与扶持政策,如低利率的银行贷款等;三是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保证煤炭企业可以按照政府制定的相关标准来发展循环经济,而不是阴奉阳违。

(三)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煤炭企业发现循环经济对煤炭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煤炭企业可以顺利走上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煤炭企业应该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自身的自由创新能力。具有而言:一是加强对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技术的研发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活动,因此,煤炭企业应该要加强对对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二是加强与国家科研单位与高校的合作,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煤炭企业自身的研发水平毕竟十分有限,为了保证煤炭企业可以尽快获取更多的技术,煤炭企业可以加强与国家相关科研单位与高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其人才资源,使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技术优势。

煤炭企业发展范文第10篇

1、煤炭行业管理缺乏有效协调。煤炭企业是我国的基础行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相关利益的影响,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的管理呈现出职能分散、缺乏协调等问题,形成了国家、地方分层、分级管理的局面。由于管理部门较多,政出多门,加上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使得煤炭行业的管理极为混乱,缺少统一的协调与配合。

2、盲目投资现象严重。由于煤炭投资规模较大,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因此,出于政绩方面的考虑,有些地方政府将煤炭资源开发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为了更好的发挥煤炭资源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方面的作用,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希望以此来获取大量的投资,但是为了获取利润的最大化,超能力、超强度以及超定员等冒险性的煤炭生产活动也时有发生,这就无形中制约了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

3、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煤炭行业一直都采用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煤炭产业结构极为不合理。为了推动我国煤炭行业的结构优化升级,我国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煤炭行业规模巨大,煤炭企业数量庞大,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原材料的挖掘与销售为主,而深加工的产品少,这就造成了整个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低下,竞争力不强的局面,进而也制约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与潜力。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分析

(一)煤炭企业要树立牢固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认识指导实践,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出正确的实践。对于我国煤炭企业来说,要走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首先就必须要树立牢固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只有树立了牢固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煤炭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才能有实现的可能。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要想树立牢固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企业领导者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使其认识到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改变以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煤炭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二是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力度。发展循环经济不是一句口号,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因此,煤炭企业应该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力度,例如:人才支持、资金支持以及技术支持等,使其成为可能;三是构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使循环经济可以在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下得到实现。

(二)加强国家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仅仅只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应该要加强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具体而言:一是政府应该要加强对煤炭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良好的条件;二是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此,国家可以为其提供一些财政支持。一方面是可以安排一定的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则可以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提供相应的优惠与扶持政策,如低利率的银行贷款等;三是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保证煤炭企业可以按照政府制定的相关标准来发展循环经济,而不是阴奉阳违。

(三)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煤炭企业发现循环经济对煤炭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煤炭企业可以顺利走上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煤炭企业应该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自身的自由创新能力。具有而言:一是加强对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技术的研发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活动,因此,煤炭企业应该要加强对对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二是加强与国家科研单位与高校的合作,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煤炭企业自身的研发水平毕竟十分有限,为了保证煤炭企业可以尽快获取更多的技术,煤炭企业可以加强与国家相关科研单位与高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其人才资源,使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技术优势。

上一篇:微型企业范文 下一篇:储备企业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