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产技术要点范文

时间:2023-12-05 11:41:40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篇1

【关键词】玉米;病虫草害;控制技术;收获技术;良种推广技术

1 玉米病虫草害系统控制技术增产效果明显

建议将玉米病虫草害系统控制技术纳入当地玉米高产创建项目,便于其示范推广。同时,需扶持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在大量试验、优化集成的基础上制订的玉米增产病虫草害系统控制技术,这套技术集成创新了植保理念与措施,不仅起到防灾保产作用,还针对制约玉米高产的土壤根际微生态、光能利用率等问题研究出一些增产办法。在国内玉米供求紧张、单产提高难度越来越大的背景下,这套技术集成值得在玉米生产中示范推广。

2 玉米收获机械化推广和技术服务特点

随着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大幅度增长,加大机具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力度成为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关键性工作。把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推广和技术服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做到目标再明确、措施再强化、责任再落实、工作再创新,努力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农机部门和生产企业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尽快建立完善机具推广、技术培训、售后服务、质量监督四大服务保障体系。

3 发挥优势、多策并举,搞好玉米收获工作

3.1 科技入户与加强培训相结合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信息网站等媒体,积极开办玉米收获机械化专题技术讲座,使农民更好地了解新机具、掌握新技术。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时机,通过赶科技大集、发放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明白纸、组织技术宣讲流动车等方式,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通过定点培训与巡回服务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玉米联合收获机驾驶操作人员普遍进行一次培训,以提高机械使用效益,保障安全生产。

3.2 现场演示与技术推广相结合

从实际出发,组织符合当地种植特点和农艺要求的玉米收获机械,深入乡村,巡回演示,现场讲解,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不断创新农机推广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尽快建立以玉米收获机械化为重点的农机推广目录管理新机制。继续深入实施以玉米收获机械化为首项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搞好经验总结、技术规范提炼等工作,以创新示范基地为依托,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3.3 农机质量监管与生产企业售后培训服务相结合

借鉴小麦收获机械化售后服务的做法和经验,并结合玉米收获机械作业特点,尽快建立布局合理、制度完备、人员齐全、措施得当、计划周密的售后服务网络,切实做到用前培训、用中服务、用后回访。特别是对销售相对集中的市县,要组织专门技术人员搞好培训和售后服务工作。

4 加强技术创新

4.1 推广夏玉米机械化直播技术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介,采取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举办机具观摩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夏玉米机械化直播的作用、意义,提高农民群众的认知程度和应用夏玉米机械化直播技术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重点补贴大型拖拉机和夏玉米免耕播种机。推出一种玉米免耕施肥播种一体机,该机具以其省时省工,节本增效,收到农民的一致欢迎。农机部门联合农机生产企业组成夏玉米直播技术服务队帮助机手检修作业机具,三夏期间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巡回服务;印制“便民服务卡”,方便农机手第一时间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上门服务,确保不误农时;通过举办玉米夏直播技术培训,提高机手的作业技能。

4.2 转变传统思维,优化技术集成

植保通常仅被当作一项农作物保产措施来看待,即如何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与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产量损失,而很少考虑将其与育种、栽培技术协调统一,实现农作物的增产。植保技术不仅是一项保产措施,也是一项增产措施的理念,总结出一套玉米增产病虫草害系统控制技术规程。据山东省植保总站副站长李明立介绍,这套技术针对目前土壤板结、种子包衣、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存在的不足,及作物生长关键环节,在大量试验、优化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制订而成。这套技术不但能保产,还能激发作物生长潜能,实现增产。据介绍,在播种环节,针对性地使用生物菌肥,优化根际微生物群落,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增强通透性和肥水涵养、供给能力,为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在种子包衣环节,更换新的种衣剂品种,预防地下害虫、灰飞虱、苗枯病,促进苗齐、苗全、苗壮。在除草环节,改用可快速防除阔叶和主要禾本科杂草、对下茬作物安全的除草剂。在后期病虫害防治环节,使用可有效防治玉米螟、粘虫等害虫,并通过内吸传导到穗部,控制蚜虫为害的农药品种,同时采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解决“株高防治难”问题。在玉米灌浆阶段,针对玉米生长、结实特点,采用全国农技中心推广的“爱苗”产品,破解雌穗秃顶等问题。基层植保专家及参与示范项目的农户对该技术普遍表示认可,认为该技术防治病虫害及增产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玉米增产病虫草害系统控制技术,采用最新的防治技术,既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作物产量损失,又控制了高毒、低效农药的使用,而且增加玉米产量,是植保理念的转变和植保措施的创新,建议在玉米生产中大力示范推广。

4.3 以项目带动方式加大推广应用

加强对植保工作的政策支持与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其在农业防灾减灾和粮食增产中的作用。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玉米机械化播种的重要性。在目前世界粮食供应紧缺,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情况下,通过玉米机播与人工套播产量对比,免耕机播玉米比人工套播667㎡增415.65kg,同时,玉米机械化播种一是降低劳动生产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了产量;三是规范了种植模式,为玉米机收打下了基础;四是通过玉米机收,扩大了秸秆还田面积,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实行玉米机械化播种,是实现玉米产量再上新台阶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忠山.玉米铁单18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03).

[2]牛杰,方晓春,白翠红.沙参、玉米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7(06).

[3]李合新,吴爱群.大田玉米收获技术与实践[J].种业导刊,2011(06).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篇2

1.1近10年玉米生产在塔城盆地粮食生产中的变化

从2005年到2014年10年间,塔城盆地作物总播面积从2005年的17.219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28.665万hm2,增加了11.446万hm2,年均增长44.66%;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6.731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24.399万hm2,年均增长了40.55%;小麦面积从2005年的4.827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9.888万hm2,增加了5.053万hm2,年均增长16.36%;玉米面积从2005年的1.579万hm2,增加到2014年的14.393万hm2,增加了12.814万hm2,年均增长了23.88%。小麦面积占盆地粮食面积的比重从2005年的71.72%,到2014年下降到40.49%,下降了31.23个百分点;玉米面积占盆地粮食面积的比重从2005年的23.46%,上升到2014年的58.99%,上升了35.53个百分点,从2012年开始玉米面积占盆地粮食面积比重超过小麦。

1.210年间玉米面积、单产的变化

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面积和单产水平总体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玉米面积增幅23.88%;同期,玉米单产由9677.3kg/hm2,增至12391.8kg/hm2,提高了2714.6kg/hm2,增幅28.1%。

2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生产技术变化的特点

2.1玉米主栽品种的变化

近10年塔城盆地主栽玉米品种经历了延续80年代后期,以选用高产、中晚熟、稀植大穗玉米品种为主,至以选用中熟、大穗、高产的玉米品种为主,到以选用早中熟、高产、耐密、抗茎折、中穗、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为主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至2007年,塔城盆地玉米主栽品种为sc704,由于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30~150d,对塔城盆地玉米的种植区域限制很大,此阶段盆地内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海拔500m左右的区域;第二阶段,至2010年,塔城盆地主栽品种为sc704和登海3672,由于登海3672属中熟品种,成熟期比sc704早熟7~9d,该品种的引进,使塔城盆地地膜覆盖玉米的种植区域扩大至海拔650m左右的区域;第三阶段,中早熟品种kws3376、kws9384,中晚熟品种kws2564、kws3564、农润919等耐密、抗茎折品种的引进,塔城盆地玉米的种植区域进一步得到扩大,种植范围延伸到海拔800m左右的区域。

2.2玉米种植模式和播种技术的变化

在播种技术上,2009年以前,主要采用鸭嘴式半精量点播机,每穴下种2~3粒,近几年盆地玉米播种主要采用气吸式精量单粒播种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要求种子质量高,整地质量高,土壤墒情好,最大的优点是节省人工(可不进行人工田间间定苗),减少了大小苗。

2.3玉米收获技术的变化

近10年,玉米收获技术经历了人工收获果穗—果穗人工脱苞叶码垛自然风干—机械脱粒、机械收获果穗—果穗晾晒—机械脱粒、玉米站秆籽粒脱水,机械收获直接脱粒—籽粒烘干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至2006年,玉米收获采用人工作业,贮存风干过程中浪费大,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量一般在45%左右,此阶段由于消耗人力太大,费工,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速度不高;第二个阶段至2009年,玉米收获技术发展到半机械化作业,此阶段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一般在40%左右,此阶段玉米种植面积有了一定的扩大,但由于果穗凉晒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凉晒场地,防水防霉措施要求严格;第三个阶段,2010年至今,玉米收获全部机械化,该项技术要求玉米品种具有成熟后期脱水快,玉米站秆脱水,茎秆抗茎折,果穗不易脱落,一般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在28%左右。由于目前玉米收获机械化,玉米收获期比2005年适时晚收10~15d,适时晚收技术的应用,玉米籽粒产量就可提高8%,目前,塔城盆地玉米机械化收获率已达100%。

2.4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

近10年间,玉米节水滴灌技术经历了膜间沟灌与膜下沟灌相结合到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演变。2005年~2007年,塔城盆地玉米田间灌溉主要采用膜间沟灌辅助膜下沟灌的灌水技术。2007年塔城盆地裕民县开始示范推广打瓜膜下滴灌技术,盆地玉米膜下滴灌面积仅有60hm2,到2008年,玉米膜下滴面积发展到8.67千公顷,占盆地玉米种植面积的25.9%,到2011年盆地玉米膜下滴灌面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11年盆地玉米膜下滴灌面积4.28万hm2,比2010年增加3.25万hm2,到2014年盆地玉米膜下滴灌面积已达14.132万hm2,占盆地滴灌面积的74%。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由于省地、节水、省人工、增产、肥料利用率提高等优点,推广速度迅猛。

2.5玉米田除草技术的发展

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田除草技术经历了二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7年以前,主要人工除草、机械中耕除草为主,辅助化学除草,此阶段,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主要为苗前用金都尔、仲丁宁播前土壤封闭和苗后莠去津化学除草,苗前土壤封闭除草技术的制约因素是气候因素和土壤整地水平低影响了除草效果,苗后莠去津除草技术,用药量大,残效期长、除草谱窄,对后茬有些作物有一定影响;第二阶段,2007年至今,该阶段玉米田间除草技术主要采用苗后化学除草技术,主要采用烟嘧磺隆和莠去津的二元复配除草剂,近几年,还采用了烟嘧磺隆、莠去津和甲基磺草酮(或硝磺草酮,或氯氟吡氧酸)的三元复配除草剂,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正逐步走向除草谱广、安全性强、机械化操作的技术路子上。

3今后塔城盆地玉米生产技术发展方向及建议

3.1加大塔城盆地玉米高产、抗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与推广。目前,塔城盆地玉米栽培技术还存在播种质量差,导致玉米出苗不整齐,大小苗现象较突出,后期空秆率较高,影响玉米密植的成穗率;偏重化学除草,轻苗期中耕;灌头水过早,一般头水早灌10~15d,轻视玉米蹲苗,导致株高增加,穗位提高,根系深扎不够,气生根数量减少,增大玉米后期茎折风险,因此,要针对关键技术点,加大研究示范力度,组装配套,提高塔城盆地玉米单产水平。一是,提高种子质量,要求种子发芽率达到90%以上,净度达到99%;二是加大土壤秋耕深翻,严格按照农艺要求,做好整地平地工作,做到上虚下实,土地平整,无大坷垃;二是提高单粒精播技术,要加快对现有单粒播种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做好播前播种机械的检查与调试,防止在播种过程中出现漏种、卡种和断条等现象,影响田间基本苗。

3.2加大土壤增肥地力和玉米施肥技术的推广。随着塔城盆地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玉米的施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塔城盆地玉米施肥技术)主要采用磷肥、钾肥播前撒施,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施纯N20kg/667m2,纯P2O510kg/667m2,纯K2O1.5kg/667m2,玉米秸秆采用过腹还田或秸秆粉碎还田,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施肥技术有了较大的改进,然而仍反映出重施化肥,轻有机肥的施肥模式,重用地轻养地的种植模式,今后,塔城盆地要进一步加大玉米肥料施用的合理配比及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土壤用养结合的培肥技术体系,逐步应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推动土壤用养结合,加快引进促进玉米秸秆腐熟的生物菌肥等肥料的试验示范。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篇3

[关键词] 单粒播种玉米技术 推广 优势 问题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083-01

单粒播种玉米技术在西方国家推行地较早,我国在21世纪开始大力推广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玉米单粒播种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粗放型培植玉米技术,它还有一种称呼为玉米精量播种。它利用机械化的方式,使用高质量的玉米种子,每穴播种一粒,同时精确计算玉米的行距、株距、深度。这种单粒播种的优点在玉米的生育期也得到体现,它不需再施肥和剔苗,是一种省工省种的玉米高产技术。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产值较高。近年来国家对提高农民收入政策的出台,该地区加速推广了玉米单粒播种技术,获得了广大农民的好评。同时由于辽西地区气候条件和种植条件较为恶劣,采取此种技术,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

1 单粒播种玉米高产技术的推广优势

1.1 高产

单粒播种玉米技术较传统的播种技术具有比较多的优点。其出苗齐,株距均匀一致,能够减少因定苗时拔苗造成的土壤营养成分流失。玉米植株株距均匀的特点,有利于植株进行光合效应,使玉米颗粒更加饱满。间苗环节的减少,也能够做到不伤苗,同时在除草方面还能高效除草,较少出现弱苗、弱珠现象。更重要的是,这种在最佳种植密度下生长的玉米,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高产。单粒播种玉米的方式正好迎合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因此具有十分大的推广优势。

1.2 省种

根据传统的玉米种植法,一般每穴里面播撒2-3粒种子,这种方法不但造成玉米种子的需求翻倍,而且有些农民没有及时对成活幼苗进行剔除,造成植株生长空间狭小。按照玉米传统种植每亩的需种量2.5-3公斤来计算,采用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的种植方法,能够将需种量减少到1.2-1.8公斤,大大节省了玉米种子。对于种植玉米的农民来说,虽然单粒播种的玉米种子每公斤售价高了点,但每亩种子的成本与大路货种子相比,基本持平。

1.3 省工

随着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的研发,玉米单粒播种为农民节省了劳力。颇受农民的欢迎。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进行玉米的播种、施肥、、间苗、除草等。但是单粒播种玉米技术不同,它是同种同肥,而且是单粒播种,减少了施肥与间苗的时间与人力成本,单粒播种技术的使用,将改写多年来一直采取的多粒播种然后间苗的方式。同时,使用单粒播种技术,由于玉米间距、行距都适宜的特点,也有利于玉米利用收割机进行收割,节省了收割的时间。对于精壮劳动力越来越向城市迁移的辽西地区来说,能够节省劳力的单种播种玉米技术容易受到农民认可。

1.4 增收

单粒播种玉米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方式,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缩减了成本,同时能够实现玉米的高产,使农民在同等付出条件下获得更大的回报,帮助农民达到增收的目的。

2 单粒播种玉米高产技术推广的问题

2.1 种子生长环境对气候条件要求高

辽西地区身处祖国内陆,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率少,干旱频繁,土壤比较贫瘠。而单粒播种玉米技术对土壤的适度有要求,在那些沙包地等比较恶劣的环境下不适宜采用此种技术。由于单粒播种的玉米品种本身活力差,顶土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出苗差的情况。面对辽西地区低温、干旱的环境,可能会造成玉米的成活率差,使得单粒播种技术在辽西地区的推广遇到阻碍。

2.2 播种过程出现问题

单粒播种玉米时,要求玉米播种的行距和深度一致,为了保证玉米的出苗率,对播种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如果在播种时步伐时大时小,速度时快时慢,容易造成玉米种子的行距和深度不一致,造成落种不均匀的情况。

2.3 种子标准不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进行单种播种的玉米种子也进行了分级处理和种子包衣,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的高标准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的种子公司采取的加工设备较差,并且公司之间的标准不一致,造成单粒播种玉米的种子数量繁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单粒播种玉米技术的推广。

3 单粒播种玉米技术推广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注意土壤的湿度和肥力

由于单粒播种玉米的种子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在辽西这类比较干旱的地区,要抓好冬春灌溉或提前整好地等下雨后及时抢墒播种。在播种前,对那些比较贫瘠而又缺农家肥的土壤,应该适当地将复合肥做底,以保证玉米生长所需要的肥力。施肥的时候尽量与种子保持距离,以免灼伤苗芽。

3.2 严格挑选种子

由于现在市面上的种子标准不一,在选种的时候要进行严格选种。要选正规公司出产的种子。同时,要参考说明,选则那些品种质量优良、顶土能力较强的种子。这样就能够使种子在起始环节保障产量。

3.3 等距播种

等距播种的技术对播种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查清楚玉米的品种,不同的品种要求的单粒播种密度不同,同时根据土地的情况,严格控制好单粒播种玉米的株距、深度,通过这种严格的控制,能够较好地为单粒播种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协调好单株玉米与群体之间的空隙,这样才能较高地保证单粒播种玉米的产量。

4 总结

随着我国单粒播种玉米技术的推广,通过实践证明,此种玉米种植技术不但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还能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并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为了克服单粒播种玉米在选种、播种技术上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力度在玉米种植区域进行单粒播种玉米技术的推广,实现单粒播种玉米种子标准的统一以及质量的提高,为我国农民的增收,农业技术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广成.玉米单粒播种高产技术推广优势和存在问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147-148.

[2]毛润静.单粒播种玉米高产技术推广优势和存在的问题[J].北京农业,2013(9),259.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篇4

1项目实施现状

项目实施的地点及规模:重点在周家、沙坪、永安、长龙、高安、太平、澄溪、杠家、沙河、高峰等15个乡镇实施了0.8万hm2,完成计划的100%。在周家镇建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重点示范片8个,核心指挥片1个(周家镇雨山村8社),面积8.4 hm2,全镇推广1 233.33 hm2,带动其他乡镇共完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0.8万hm2。经重庆市农委专家组验收,核心指挥片的玉米平均产量为8 083.5 kg/hm2,比非项目区玉米平均产量6 769.5 kg/hm2,增产1 314.0 kg/hm2,增幅为19.41%;其中核心指挥片农户谢良阶种植的373.33 m2玉米,达到8 934 kg/hm2,创造重庆市低海拔地区玉米最高单产记录。经县农委专家组验收全县整个项目区的玉米平均产量为7 566.0 kg/hm2,比非项目区平均产量6 769.5 kg/hm2,增产796.5 kg/hm2,增幅为11.77%。新增产值1 274.4万元,新增纯收益913.8万元。项目乡镇玉米优良品种推广率达到100%,标准化技术推广率达到95.6%以上,推广以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为主的避灾抗灾技术达到91.3%以上。

2具体措施

2.1组织措施

一是县成立了以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委主任、各相关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玉米高产技术项目工作的领导、监督、检查、协调等。项目实施小组由县农技站站长任组长,农技站全体技术干部和相关乡镇农技干部为成员,主要负责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物资配送、田间调查、田间管理、测产验收、资料整理和项目总结等工作。二是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定目标、定责任、定人员,做到责任明确,实行科技进村入户,技术服务到田块,技术责任到人头,保证项目工作有序进行,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三是重点示范,以点带面。根据技术方案,示范推广坚持因地制宜,以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重点示范与辐射带动相结合的原则,在周家镇建立8个百亩示范片,1个百亩核心指挥片,核心指挥片实施在周家镇雨山村8社,该社高质量推广了8.4 hm2。四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与农户签订技术指导协议书。与项目区8 300个农户建立了技术联系卡、技术服务卡、技术培训卡;实行了责任到人,分户指导;确保了科技入户率达到96%以上。

2.2技术措施

一是结合垫江县实际,主要采用小麦—玉米—红苕、蚕豆—玉米—红苕等耕作模式[1-3],带状种植,玉米双行双株,带状种植达94.5%。二是选用良种。主要选用了鼎玉9号、丹玉92、舟玉6号等高产优质良种[4],使良种供应率达到了100%。三是关键技术配套。①及时移栽肥球苗。移栽适期为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约在3月20日。②种植密度及规格。实行分带种植,带幅根据土壤肥力确定,土壤肥沃地块,带幅适当加宽(1.83~2.00 m),一般肥力条件下,按1.67 m分带。每带种植2行玉米,栽4.2万~4.5万株/hm2,行距0.4~0.5 m,窝距0.27~0.33 m。③科学管理肥水。重施底肥,施40%腾升牌复合肥或者西洋牌复合肥600 kg/hm2、磷肥450 kg/hm2、大粒锌肥15 kg/hm2、人畜粪12 t/hm2。在4月20日左右看苗巧施拔节肥;在5月20日左右,玉米大喇叭口期,重施攻苞肥。施碳氨600 kg/hm2、人畜粪15 t/hm2,同时根据天气情况加强玉米地的抗旱或排涝。④综合防治病虫害。在6月5日左右,用杀虫双颗粒剂30 kg/hm2对玉米点心以防治螟虫,同时用井冈霉素750 g/hm2对水750 kg防治纹枯病。⑤化学控高,提倡适时晚收。在4月30日左右对玉米施用矮壮素进行控高,以防止玉米倒伏。收获期较非项目区玉米晚收3~5 d,收获检测千粒重达335 g,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3结语

2011年玉米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圆满完成,有力地提高垫江县玉米单产水平,为垫江县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和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对项目技术推广实施有一定影响。二是移栽规格质量差,仍有少数农户存在栽“稀大窝”现象,导致产量达不到高产要求。三是常年滞留在家的农民年龄普遍偏大,综合素质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劳动力缺乏,导致部分地块关键技术难于落实。四是农资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高产创建长效机制,全面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翌年继续在垫江县实施。

4参考文献

[1] 王宝君,朱洪国.玉米应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效果的试验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6(3):77.

[2] 姜玉波,赵伟志.糯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116.

[3] 姜雯,周登博,张洪生,等.不同施肥水平下聚天冬氨酸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7,15(5):121-124.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篇5

关键词:玉米;生产现状;高产育种

前言:我国作为世界上玉米种植面积第二大的生产国,在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上仅次于美国。从我国玉米种植地域来说,其主要集中在东北到西南的大部分地区,涵盖了很多的省、市、自治区等。我国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在玉米种植技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玉米育种研究水平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在育种新技术的加入下,我国玉米产量相比于以前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1.玉米高产育种的重要意义以及生产现状

1.1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玉米的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针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于食物结构也更加重视。从食物结构角度来说,食物中的谷物含量越来越大,肉类产品的消费量逐渐减少。玉米相比于水稻、小麦等其他谷物来说具有产量大、单位面积光合作用的效率高等优势,同时食用口味较好,所以其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我国种植玉米的地区以东北地区到西南地区较多,目前绝大部分玉米都会被直接或间接作为家禽饲料进行使用。现在,衡量一个国家农作物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经常会以人均占有玉米数量来进行比较。所以,研究并发展玉米优生优育计划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

1.2满足工业对于玉米产量的要求

众所周知,玉米除了满足一般使用要求之外,同时其也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工业生产上玉米可以被用来生产食品、药物、酿酒等,所以玉米产量对于工业生产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用玉米作为加工原料生产作业的产品也越来越多,通过一定的加工程序,原先没有作用甚至是有害的物质都可以变成具有价值的产品。通过玉米产生的淀粉不仅可以用来使用,同时其也是医学、纺织、造纸的重要原料。通过电解或者其他化学变化可以进行进一步地加工,可以生产出酒精、化学试剂、胶类物质等。玉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比其他谷物含量较高,长期食用可以有效降低人们脑血管疾病,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同时食用口味上也很好,所以玉米生产对于人类生产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目前我国玉米生产的现实情况

我国玉米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以及西南地区,主要分为三大玉米生产区域,分别是东北春玉米生态区、黄淮海平原玉米生态区和西南山地丘陵玉米生态区。其中,东北春玉米生态区和黄淮海平原玉米生态区地理面积较大,但是缺乏必要的灌溉设施,一旦遇到干旱天气就会出现灌溉不充分的问题,严重影响玉米正常生长,而西南山地丘陵玉米生态区由于降雨量充足,然而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所以玉米生长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总而言之,我国玉米目前生长的主要问题就是干旱的问题,而玉米生长需水量较大,所以干旱问题会严重制约玉米的生长。在种植密度上,各个区域也有很大的差异,东北地区种植区域广阔,同时种植密度也较密集,而黄淮海地区由于土地面积较小,田园管理较为松懈,在种植密度上也较为松散。

2.实现我国玉米高产育种的有效措施

2.1玉米品种的选择要满足高产优育的要求

通过分析我国玉米生产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首要问题就是针对玉米品种的选择。一般高产玉米品种分为两类,第一种为高产再高产品种,这种玉米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我国玉米产量,同时也能更快地满足各个方面对于玉米的需求。第二种玉米品种就是具有生产潜力的玉米品种,这种玉米品种可以有效减少成本投入,其不把高产量作为目标,而是以经济节约,环境保护作为目标,这种玉米品种具有可持续性、高效性、综合性等等特点。我国对于玉米品种选择要选择那些综合性,高产性集于一体的玉米品种,不仅要考虑玉米产量,也要根据地区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2.2选育理想型的玉米杂交品种

对于理想型玉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科学家就提出要选育出高产理想型的玉米杂交品种,这种玉米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或近于直立、通风透光、适于密植等特点。当然,这种玉米品种的选育和育成都是一项具有挑战的项目,科学家要根据各种玉米品种的特点以及基因类型进行有效选择,然后通过杂交方式生产出各类玉米品种,通过科学手段进行合理选择,最终要选育出高产耐密型的杂交品种,理想型的玉米品种不仅要实现高产的要求,同时在光合作用以及效率上相比于传统的玉米品种都要有一定的优势。

2.3结合新型科学手段进行玉米高产育种研究

目前较为普遍的研究技术主要是采用单倍体诱导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等方式。单倍体诱导技术主要是利用单倍体诱导然后产生玉米单倍体,之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实现结合产生二倍体,这种育种方式简便并且操作简单,同时其经济成本也非常小,所以一直是育种的首要方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各类玉米的遗传特性,结合它们亲缘关系的特点进行分子上的系统研究,主要采用分子片段的剪切和拼接等技术实现高产育种研究。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由于遗传产生的疾病灾害,但是过程繁琐,操作较难,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3.总结

我国针对玉米高产育种的研究时间较久,成果显著,在未来的玉米高产育种上要结合各个地区的特点进行玉米种类的有效选择,同时要采用新型技术进行玉米苗的培育,制定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玉米高产目标。

参考文献:

[1] 惠 鹏 .玉米新品种中单 909 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2,( 8) : 22.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篇6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玉米振兴计划,强化生产、扩大面积、主攻单产,以玉米良种补贴、玉米高产创建、玉米振兴计划、吨粮田项目为抓手,推广关键技术,强化措施落实,全面提升我县玉米生产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工作目标

全县计划种植玉米面积80万亩。其中:重点建设16个万亩片(包括10个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片、6个县万亩示范片)和70个千亩方,玉米振兴计划20万亩;抓好37万亩套种。

单产目标:全县平均单产450公斤,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区单产600公斤,玉米振兴计划示范区单产550公斤。

二、工作重点

(一)强化面积落实

今年将进一步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确保落实80万亩。各镇(场、街道)要统一思想,做好引导,重点抓好万亩片、千亩方示范片及连片规模种植和沿线玉米种植面积的落实。没有万亩片的,要落实千亩方。在推广间作套种上,重点要规范种植模式,充分发挥边行优势,提高光能利用率。

(二)强化项目落实

1.大力推进玉米高产创建。今年全县10个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重点分布在;县万亩示范片分布在涡北、马店集、义门、城西、涡南、林场;其他镇(场、街道)重点抓好千亩方。

2.扎实推进玉米振兴计划。全县玉米振兴计划面积20万亩,各镇(场、街道)除抓好万亩示范片外,按分配计划抓好千亩方及沿线玉米面积的落实,鼓励种粮大户种植玉米,加大投入,增加效益。

3.积极落实现代农业吨粮田建设。以为重点,抓好四个万亩连片高产创建示范片,辐射带动城东、林场、城西和公吉寺沿线涉及的村,努力抓好连片规模种植。

(三)强化关键技术落实

1.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大力推广国家和省审定的紧凑型、专用型品种,今年玉米良种重点推广苏玉20、安囤8号、富友9号、鲁单9027、济单7号、丰乐21、威玉17、中科4号、淮河10、源申213、承玉5号;示范种植登海605、隆平206、蠡玉37。

2.推广一体化壮苗技术。以良种为基础,机播为手段,壮苗为目标,大力推广深松、分层施肥、播种一体化壮苗技术。选择紧凑耐密型高产品种,实行合理密植,着力提升播种质量。良种覆盖率要达到100%,机播率要达到100%。

3.推广田管简易化技术。针对玉米田管难度大的特点,重点抓好“一次肥、一遍药”,即:推广控施肥,减少劳动强度,没有施控施肥的田块在大喇叭口期要重施氮肥,在中后期加强病虫害防治。大力推广热雾机和大型施药机,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追肥要达到100%,病虫防治田块要达到95%。

4.推广收获一体化增产技术。大力推广小麦玉米兼用型收获、秸秆粉碎技术,推进秸秆还田。大力推广适期晚收技术,提高玉米单产和品质,要求玉米机收面积达到60%,适期晚收比例达到80%。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是今年夏种的首要任务,事关农民增收和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玉米生产已列入年终考核范围,各镇(场、街道)、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玉米生产摆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早谋划、早宣传、早发动、早组织,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强化行政推动,示范带动,确保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县玉米单产和总产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宣传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明白纸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扩大玉米种植的重要意义及种植玉米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和统一广大干群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加大投入

今年,我县对玉米生产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整合项目资金,向玉米高产创建、玉米振兴计划示范区和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的村倾斜,着力提高核心示范区建设规模和水平。一是对玉米种植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每亩10元,计800万元。二是建设10个万亩小麦玉米连创示范区,每个示范区补贴10万元,总投入100万元,重点用于示范区良种补贴。三是实施2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每亩补贴标准10元,计200万元。玉米振兴计划补贴和良种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技术物化补贴,依托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进行托管,无劳力户可委托专业合作社或大户联办或代办。四是县财政计划投入628.7万元(其中用于基础奖575万元),主要用于各镇(场、街道)示范片连片种植的玉米良种、机械播种、秸秆还田等补贴。

(四)狠抓示范

各镇(场、街道)、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玉米生产任务目标,狠抓示范建设,重点抓好万亩片和千亩方及沿线的辐射带动区域,努力提高核心示范区建设水平,对规模连片种植的区域及高产示范片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会服务组织,对核心示范区进行统一模式操作、切实做好“六统一”服务,即:统一技术方案、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和统一机械收获。要进一步明确承包人员的责任和提高示范区的建设档次,切实做到“五有”,即:有明显的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计划,真正发挥示范区的宣传、辐射和培训农民的作用。

(五)落实责任

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共同参与,确保玉米生产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县农委要认真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负责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项目的实施;各镇(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为玉米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追究制,结合实际搞好区域布局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并积极做好引导和发动。要实行层层包干责任制,凡是万亩片、千亩方、百亩点要提前界定区域方位,便于分阶段考核和验收。财政部门要依据有关文件精神,及时拨付专项资金。农机部门要搞好机械播种示范和机械调度,确保播种进度和播种质量。农技部门要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农技人员要包到镇、包到村,及时指导广大农民进行科学播种和田间管理,确保技术指导服务到位。

(六)兑现奖惩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篇7

关键词:贵州省;玉米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对玉米需求不断增加,玉米是贵州省主要粮食作物,在贵州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大力推广玉米生产技术。

1贵州玉米生产现状

贵州玉米的种植面积广,由于旱地面积自西向东逐渐减少,因此玉米的种植面积由东向西逐渐增多,西部的毕节、六盘水和黔西南是贵州主要粮食生产区,其它地区相对较分散。伴随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玉米的需求逐渐增多,在推广玉米技术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玉米生产技术的广泛推广,例如播种面积小、玉米生产总量不足、科技投入力度小和农田条件差等等,所以为了使贵州省粮食生产总量不断提高,国家应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促进我国农业不断向前发展[1]。

2贵州省玉米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2.1杂交玉米的技术原理与应用

2.1.1紧凑型玉米的技术原理

紧凑型玉米主要表现形式为株型紧凑,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透光性能良好,同平展型玉米相比紧凑型玉米有较强的透光性;叶面积指数相对较高,通常情况下平展型玉米为3.6,最高不会超过4.1,成熟时为2.5左右,然而紧凑型玉米大多为5.0,最高在5.6~6.7,在田间管理成熟的条件下玉米的生长状况良好;生物学产量相对较高,经济系数也随之提高,调查显示我国紧凑型玉米面积不断增多,紧凑型玉米生产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杂交玉米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1.2高产栽培中紧凑型玉米的生产状况

1991年贵州从山东省引进了玉米生产技术,取得成效之后,相关人员决定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紧凑型玉米只能在铜仁、遵义等地区应用,在引进技术方面相关管理人员也比较盲目,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使得在生产过程中缺陷逐渐暴漏出来,例如紧凑型玉米的植珠和营养体相对较小。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玉米的生育期短,调查表明引进的技术不适应当地的地理条件,条件的变化使得植珠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生育期的缩短不利于玉米吸收营养[2]。

2.2施肥技术原理与应用

2.2.1施肥技术原理

施肥的主要作用加快玉米生长发育的进程,使粮食获得较高产量,依据玉米施肥基本规律和粮食高产经验,玉米施肥技术可以概括为:以追肥为主、积肥为辅;化肥为主、有机肥料为辅。玉米是产量较高的作物,需要从土地中不断吸收营养物质,主要吸收氮磷钾元素,以及其它微量元素,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土地中缺少磷、钾元素,所以种植户应通过施肥增加土壤肥力,进而逐渐提高玉米产量。

2.2.2施肥技术的应用情况

现阶段在玉米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施肥不足和施肥时间不适宜等问题,大部分地区缺少氮磷钾元素,通常情况下,底肥的计量不到30%,但是对于紧凑型玉米和高产栽培,底肥的用量必须在50%以上,在施肥方面贵州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2.2.1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在平衡施肥技术方面缺少资金支撑,由于平衡技术的广泛推广需要测量土地性能,然而土地的承包权是个体农户,耕地面积分布相对分散和复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的测土和施肥技术指导工作,这就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经费短缺不利于平衡施肥技术的广泛推广[3]。

2.2.2.2市场化肥种类相对单一,平衡施肥技术很难落实到实际生产中。种植户能够得到平衡施肥的配方,但是市场却供应不上相应的配方肥,主要有氮肥和磷肥,缺少钾肥等微量肥料的供应。此外种植户在选择肥料时,大部分都只看价格,价格便宜就买价格贵就不买,这会影响平衡技术的有效推广。

基于以上情况,种植户应转变思想观念,更新肥料的使用种类,使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依据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土壤承受肥力的状况,选择适当肥料,使贵州玉米产量持续稳固增长。

3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贵州玉米生产现状以及主要的生产技术措施,能够看出玉米生产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性,因此要想不断提高贵州粮食产量,需要国家和种植户共同努力、合作,国家应给予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为粮食生产奠定经济基础;种植户应转变思想,逐渐适应并接受新的种植技术,以不断增加经济收入,进而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云斌.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J].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9(06):113-115.

[2]佟屏亚,罗振峰.现代玉米推广[J].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7(06):556-558.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篇8

2009年我国玉米产业发展有4个明显特点:

1)面积大,总产平稳。2009年玉米播种面积连续第六年增加,首次突破3000万公顷,总产在1.58亿吨左右,比2008年略有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2)局部灾害突出.对单产有一定影响。我国东华北春玉米主产区连续遭受大面积春旱、低温、阴雨寡照和严重伏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黄淮部分玉米产区遭受大风倒伏灾害的影响。但由于各级政府积极组织救灾,产量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3)受经济与政策影响较大。2008年10月国家出台的玉米临储托市政策导致2009年以来玉米价格持续走高,对保护生产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加工产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过,随着金融危机见底企稳,加上政府的出口鼓励和深加工补贴等政策支持,年内国内玉米饲料需求和工业深加上需求都经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下半年来,养殖业稳步发展,工业饲料产量增速由负转正,深加工企业经营和盈利状况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玉米加工需求逐步回暖。

4)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近年来,在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以及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入户、玉米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及粮丰工程等科技项目的推动下,加上市场需求增加和价格上扬导致玉米比较效益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高,郑单958等一批优良品种和“一增四改”等先进技术措施得到大而积推广,平米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吲。2009年,玉米病虫害总体发生较轻。受中央和地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国内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2010年是玉米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其发展趋势为:

1)玉米供需将基本平衡,价格稳中有变。尽管2009年玉米播种面积继续增加,但受自然灾害影响单产下降,总产较上年略有降低。另一方面,2009/2010年度国内饲料行业和工业加工行业玉米需求有望继续平稳上升。国储的操作仍将成为左右国内玉米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新一轮国储敞开收购政策托市信号强烈,并明确了市场价格低位。受今年玉米产量下降、经济回暖需求上升、新出台国储敞开收购政策和市场投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期玉米价格有望继续保持强势。但是,由于本年度国内玉米供需基本平衡,随着东北玉米大量上市,加上国家上年度结转库仔的压力,后划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间或阶段性回调,近期价格进一步大幅上升的可能性较小。

2)机械化与栽培技术发展进一步加快。2010年,在国家加大农机购机补贴力度的作用下,玉米生产机械化推进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受土地流转政策的影响,机械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专业合作组织、服务队、作业大户等不断发展,提供从机播、施肥、喷药、机收、秸秆处理等环节的单项或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但由于我国玉米生产间作、垄作、套种,直播等种植制度和播种形式多样,种植行距混乱缺乏统一标准,直接影响田间管理和收获机械化作业技术的推广,农机与农艺不配套的问题日益突出。自2005年起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逐步深入,我国玉米生产中的测土施肥指标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与完善,推广应用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3)耐密高产多抗的品种成为企业竞争重点。玉米耐密型品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大型跨国种子企业及玉米品种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种子市场的占领,国内中小种子企业面临严重生存危机;受2009年玉米倒伏影响,玉米化控抗倒技术应用面积将有所扩大,但可能出现的用药不当引发减产需要给予重视;受畜牧业发展的拉动,青贮玉米生产面积将有所扩大。

4)玉米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控技术更加重要。随着大力推广小麦收获后夏玉米适时晚播技术,玉米粗缩病在江苏、山东等省份局部严重发生的局面将得到有效遏制;2010年,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将在全国玉米产区示范推广,玉米螟严重危害局面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玉米种衣剂和除草剂将进一步推广应用,但除草剂药害问题可能继续上升;与此同时,持续免耕和秸秆还田将使苗期病虫害、茎腐病的发生继续呈加重趋势;将进一步推广玉米密植增产技术,但在局部地区过密种植将引起倒伏和减产。密植可能导致某些玉米品种的叶部病害加重,玉米晚收可能导致茎腐病、穗腐病和桃蛀螟为害加重。黄淮海夏玉米区骨干品种对南方锈病和褐斑病抗性较差,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有可能严重发生。

5)玉米产业结构面临新的调整。玉米主产区的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原料产地优势将进一步显现,玉米加工业的区域布局将得到进一步调整。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消耗高、亏损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将进一步淘汰。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将得到遏制。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危机和促进发展的认识在企业中得到普遍提高。科技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将成为玉米加工业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点。

2010年玉米产业发展建议:

针对玉米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技术领域的支持和政策与管理的保障。

1)重点科技支撑领域

加强玉米种质创新与利用,通过现代育种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品种的耐密植、抗倒伏和产量潜力,改进品质、提高果穗脱水速度和综合抗逆性,加快转基因和分子育种研究与应用;修订种子发芽率标准,进一步提高种子质量。

通过高产创建、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入户工程、测土施肥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技术优势,大力推广玉米合理密植、测土施肥、夏玉米直播、秸秆还田、免(少)耕,土壤深松、旱作节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晚收等关键技术,加强中低产田开发力度。

根据各地玉米重大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筛选抗病品种,应用针对性种衣剂,加强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的推广。在江苏和山东等玉米粗缩病发生严重地区,继续推广麦收后适当晚播夏玉米技术,逐步压缩麦套玉米面积,结合防治水稻秧田和麦田灰飞虱,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加大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在东北玉米区推广白僵菌封垛防治越冬代玉米螟和释放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技术。由于玉米螟需要大面积统防统治才能取得好的防治效果,公益性很强,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贯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方针,重点突破玉米收获机械化瓶颈,稳步发展玉米播种和田间管理机械化。建议农业部设立协调领导小组,重点推行农机农艺结合的技术平台,研发适宜玉米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推进玉米生产标准化,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和水平。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农机作业补贴,把玉米机播、机收、深松和秸秆还田等关键作业列入补贴范围,加速机播、机收等技术推广。

2)在政策与管理保障方面建议

加强资金支持。建议国家在信贷、财政、税收、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等政策方面加大对玉米产业的支持。

发挥北方春玉米、黄准海夏玉米和西南山地玉米三个优势产区的增产潜力,特别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与农村玉米晾晒仓储设施建设,对深松改土和秸秆还田及其他有机物料还田施行财政补贴,提升我国玉米生产的基础条件。

规范市场管理,鼓励出口,支持加工业发展,保障玉米产业健康发展。

建议加工企业建立原料基地,规范龙头企业与基地的产销关系;对原料玉米实行17%的税率,消除加工企业因原料和产品间税率不一致造成的经营负担,促进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将玉米淀粉产品列入国家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考虑恢复玉米深加工产品13%的出口退税率,促进产品增产和出口创汇。鼓励规模化、集团化程度高的企业进一步向饲料原料、畜禽养殖、加工及销售等环节延伸,逐步建立以饲料企业为龙头的“一条龙”企业集团。

上一篇: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线上线下课堂教学融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