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加工范文

时间:2023-10-30 13:30:24

玉米加工

玉米加工篇1

一、精细玉米面的加工

首先,要将作为原料的玉米粒进行去杂工序。选用无霉变、无虫蛀、无异味的优质黄玉米为原料,倒入干净的浅口大盆中,摊开,进行人工挑选。将脱落的玉米粒表皮、玉米芯、坚硬的玉米蒂和沙石、泥块等其他杂质都筛选出来,只留下干净的玉米粒备用。筛选后的玉米原料,其杂质含量不得超过3%。

将去杂后的玉米粒用清水淘洗3~5遍,反复清洗,但不要过度揉搓,以免玉米粒中的淀粉大量流失。清洗时若出现杂质要及时清除。洗至盆水透亮即可。将洗净的玉米粒放置于浅口容器内,平铺晾晒,晾至表面基本干燥即可。

将晒干的玉米粒送入烘干机内进行进一步的烘干。打开开关,将温度调至110℃,烘7~8分钟。烘干后的玉米粒要做到籽粒松散、不成团、不焦黄。

然后,将处理好的玉米粒送入粉碎机内进行粉碎和磨粉。磨出的玉米粉细度为60~200目不等,面粉的水分含量为20%左右。玉米粉的细度要根据所制作的玉米食品的不同来调节,100目以下的适合做玉米粥、成人食用的玉米糊等; 200目及200目以上的超精细粉口感细腻,适合做婴幼儿营养糊;最常用的玉米粉细度为120~150目左右,可以用这样的粉制成粉丝、粉皮、锅巴、方便面等。

二、玉米糊的加工

制作玉米糊主要用精细度为150目的精细玉米面粉、熟制后的大豆蛋白粉、大米粉和胡萝卜粉等为原料,用这些原料制成的玉米糊口感细腻,香气浓郁。将20公斤精细玉米面粉内分别添加5公斤大豆蛋白粉、3公斤大米粉和2公斤胡萝卜粉,按比例配好后,一起倒入搅拌机内,打开开关,充分搅拌,使其在搅拌机内形成均匀混合的原料粉。大约搅拌10分钟即可。搅拌好的原料粉质地细腻均匀,无明显团块。将原料粉倒入原料筐内,送入微波杀菌和熟化生产线备用。

将原料粉放进一个浅平的盘子内,每盘大约放入500克左右。用手将粉平整铺开,遇有大块颗粒时要充分碾碎。装盘后,从微波杀菌机的进料口送入,进行杀菌和原料粉的进一步熟化。这一过程中机器内的温度要保持在90℃。每盘原料粉的微波杀菌和熟化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这一环节结束后,从出料口将盘子取出,倒出原料粉,即可进行小包装。

三、玉米锅巴

首先要配料。倒入15公斤玉米粉,再向其中加入7公斤小麦面粉和3公斤大豆蛋白粉,混合后倒入搅拌机内。再将500克食用油倒入盆中,兑入2公斤清水混合均匀,然后也倒入搅拌机内,和面粉一起进行搅拌。搅拌过程至少需要10分钟,以便使所有原料混合均匀。

搅拌好后,将原料粉倒出来,送入膨化机内进行膨化和成型。原料粉由送料口投入,经过120℃的高温处理后,形成了已经熟化的、约2厘米宽的粗条,由出料口成型,并挤压出来。成型后的粗面条直接送入干燥切割机的入口。入口处需要架设一台鼓风设备,用来给膨化后的粗面条降温。粗面条进入干燥切割机后,以160℃的高温进行瞬间干燥和脆化,并在出料口处进行压花和切割,将整根的粗条切成约2平方厘米的小块,形成锅巴胚。这时的锅巴胚至少已经有8成熟了,将其倒在冷却床上静置8小时以上,进行自然冷却和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可。

冷却好的锅巴胚还需要油炸。锅中加满棕榈油,将其溶化并烧至180~200℃,将锅巴的半成品倒入热油中炸2~3分钟。用棕榈油炸可使锅巴久置不坏,并保持新鲜的味道。炸好的锅巴还需要送入离心滤油机内将表面的油脂脱去,整个滤油过程需要2分钟。经棕榈油炸过的锅巴彻底熟化,并产生膨松酥脆的口感。

玉米加工篇2

关键词:玉米;玉米深加工业

玉米在世界的粮食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玉米年产量位于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以及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作为健康食品概念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2006年实际生产能力达到2400万吨,设计能力达到3340万吨,较2005年增加400万吨,增幅在20%左右。国外加工业中已达数千个品种,加工回收率高达98%。我国玉米深加工工业比较落后,80%以上的玉米以原粮状态直接上市或者经过初级加工进入市场。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增值程度相比,我国的差距很大。

一、我国玉米深加工的现状

(一)玉米深加工产品。玉米是产业链最长的粮食品种,利用玉米可加工大约3500多种产品。我国的玉米主要用于以下几种产品的生产:一是玉米淀粉。玉米在淀粉生产中占重要位置,玉米淀粉除直接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医药等领域外,绝大多数用于深加工。淀粉工业是我国玉米使用量较大的一个行业,我国玉米淀粉的产量从1999年到2005年呈线性增长。2004年全国玉米淀粉量达862万吨,比2003年增加了36.09%。二是淀粉糖。淀粉糖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高级产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工、发酵等行业中。玉米淀粉制取的淀粉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玉米淀粉深加工制成的玉米糖浆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是制作糖果、糕点、饮料和罐头的优良甜味剂。山梨醇是淀粉糖的衍生物,主要用于生产维生素C,近年来国内需求旺盛。2004年我国淀粉糖产量为347万吨,到了2005年,淀粉糖的产量达到420万吨,2006年淀粉糖产量达到520万吨。三是变性淀粉。变性淀粉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产品,用途广泛,国外已开发出3000多个品种,而中国只开发出50多个品种。它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品等行业,前景很好。2003、2004、2005年产量分别为45万吨、50万吨、60万吨,2006年近70万吨,生产企业基本都在几千吨左右。四是酒精。玉米为发酵工业提供了丰富而经济的碳水化合物,通过酶解生成的葡萄糖,是发酵工业的良好原料。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酒精价格低廉且环保,而且燃料酒精绝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的不良反应,市场潜力巨大。乙醇汽油的推广及使用,不仅可以缓解因石油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经济压力,还可以消化陈粮,为粮食解决相对过剩问题开辟一条新路。

(二)玉米深加工的规模。近年来,我国玉米加工转化能力增长迅速,年增长速度在20%左右。特别是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山东等玉米主产区,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迅速。原有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建和拟建的深加工企业不断涌现。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玉米加工转化能力达到2350万吨,深加工数量约占玉米总产量的18%左右。玉米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山东、河北、安徽、广东等省。据黑龙江省农委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已建成各类玉米加工企业1326家,年玉米加工能力1417万吨,实际加工量在650万吨以上。其中,省级以上玉米加工龙头企业有12家,加工能力258万吨。正在建设的较大玉米加工企业有6家,加工能力245万吨。12家全省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大部分分布在绥化、大庆、牡丹江和齐齐哈尔等地。2001年吉林省玉米深加工能力为280万吨,2005年已达到600万吨左右,4年的时间扩大了一倍多。目前,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有580家左右,总加工能力达850万吨。长春大成公司有240万吨产能(长春60万吨淀粉、姚家一期120万吨淀粉糖、锦州60万吨淀粉),公主岭黄龙公司有60万吨产能,松原赛力事达有30万吨产能,华润生化30万吨产能,吉安生化酒精55万吨产能,吉林燃料乙醇160万吨能。辽宁省基本上是500多家左右,但其加工量比较低,在200万吨左右。玉米深加工企业15家左右,大型企业只有3家,正在筹建厂的企业有2家,目前年加工能力只有150万吨,辽宁每年的玉米调出量在300万吨左右。山东省加工能力也相当大。山东省年玉米深加工能力近2000万吨。山东省较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有:西王集团、诸城兴贸公司、诸城润生公司、鲁州公司、寿光巨能金玉米公司、莲花味精公司、德州华成公司、浮精集团公司、禹城富田公司、信乐味精公司、兖州雪花淀粉公司、滨州昌达淀粉公司、龙力生物公司、乐悟集团公司、潍坊英轩实业集团公司、莒南阜丰发酵公司、聊城莘县精细化工厂、山东柠檬生化公司、德州富源生物公司。另外,山东还有数十家中小玉米深加工企业。

二、玉米深加工存在的问题

我国玉米加工业虽然已在一些现代化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实现了较快发展,但若较之世界先进标准,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玉米深加工品种少,结构不合理。我国玉米加工业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的几十万吨消费量到90年代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今开发了上百个产品。美国玉米加工产品现在是3500多个品种,我们的加工水平和技术比较落后,国内的玉米加工只有200多个品种,且都把初加工的玉米、玉米面、方便食品、玉米饮料等等都统计进去。初加工所占的比例太大,食品的初加工占65%,工业原料的初加工占20%,深加工只占15%。主要集中于乙醇、淀粉及化工醇等相关领域。从工业意义上来讲,品种分布是不合理的,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较,结构不合理。

(二)企业规模小,资源综合利用差。中国玉米加工业发展比较缓慢,大型企业少,中小企业的加工能力较差,玉米产品种类少,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和提升产品档次。在全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中,真正的食品加工和工业原料加工基本在560~580家左右。玉米加工规模超过50万吨以上的全国只有60~70家。规模在30万吨以上的100家左右,剩下的20万吨以上的大约150家左右。剩下的绝大部分规模都很小。那些规模小的企业科技含量低、生产成本过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差、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品种单一、收益率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很难与大规模的企业进行竞争。(三)科技开发投资少,加工技术落后。目前,国内效益较好的玉米加工企业基本上都采用进口设备,加工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普遍较低。玉米深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成本高,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在市场竞争中,为维持生存,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放在生产当中去,从而导致科技开发投资少、技术水平低、开发能力有限,形成新产品种类少。美国是世界上玉米加工时间最早、加工能力最强的国家,仅深加工产品就有2100多个。相比之下,我国的玉米加工业总体落后、发展不平衡,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综合加工能力弱,玉米附加值低。目前我国大多数玉米加工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生产技术,停留在原始的初加工层面上。初加工产品的增值只是玉米原值的1~3倍,而精深加工产品的增值却能够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我国玉米淀粉加工厂实际的玉米综合利用率在92%左右,而发达国家在99%以上。玉米淀粉只有通用的工业淀粉、食用淀粉、医用淀粉等,特种淀粉很少。世界上以淀粉为原料的变性淀粉有200多个品种,而中国只有几十个。80%以上的玉米加工产品属于粗加工或一次加工品,基本上是淀粉、酒精、味精等。玉米加工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附加值低。

三、发展玉米深加工的对策

(一)提高对玉米战略资源的认识,发挥玉米资源效应。现在对玉米的认识已从传统的产品意识转变为系列化、深度化开发利用的现代资源理念。玉米不仅具有饲用、食用的价值属性,而且具有能源和精细化工价值属性。玉米在未来粮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将日益突出。因此,以玉米为原料进行深加工,要提高效益意识。在燃料制造等方面,应把以玉米为原料转为以非粮产品为原料,发挥玉米特殊品质在深加工领域的作用。借鉴美国对玉米资源开发利用的理念,转变对玉米资源粗放的、单一的利用,对玉米资源进行精深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利用其多种价值属性。

(二)加快现代技术转变,积极开发新品种。在玉米深加工与转化中,应大力应用以生物技术、电脑自动控制为中心的高新技术。在淀粉转化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中,以酶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为核心,发展酶制剂生产,筛选和培育具有新的转化功能的优良菌株,为研制新型淀粉转化产品创造条件。在淀粉以及淀粉转化产品的生产管理方面应利用先进设备,全面实行电脑自动控制,提高生产的现代化程度。要广泛利用生物、酶技术、膜分离技术等,使玉米加工进入高科技、高产出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要充分利用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不断研究开发新品种。

(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玉米加工效益。中国要以实现“玉米的精深加工”为目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应加大技术的投入,尽快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同时国家应对玉米加工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支持政策与措施。

(四)加快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建设,做大企业规模。从总体来看,目前中国玉米加工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政府和企业都应意识到这种危机,共同努力把企业规模做大,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应以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实现玉米加工利用的系统化,发挥整体优势,实现玉米在加工转化过程中的大幅度增值。

玉米加工篇3

内蒙古资源状况和产业匹配对于农产品生化加工、高端畜牧业发展尚有巨大空间,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内蒙古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和提升玉米产区综合经济实力,对促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化发展、改善工业结构将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对于兼顾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基础

内蒙古玉米深加工产业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要生产饲料、淀粉、食用酒精等产品。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大型的发酵企业,饲料、淀粉、酒精等中、小型企业也开始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以发酵、味精、淀粉、酒精、饲料等为主要产品的玉米深加工体系。

目前全区具有一定规模,已经建成并正在生产加工的玉米企业有170余户,共生产20余种玉米深加工产品,年消耗玉米近千万吨,但是内蒙古玉米深加工产业技术水平低,大型企业少,产品品种少和总体规模小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二、内蒙古玉米深加工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玉米深加工产品呈现较强的需求态势

由于玉米生产的变性淀粉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行业,而我国对变性淀粉需求量年平均递增速度已达到27%,因此发展变性淀粉成为淀粉深加工的必然趋势。此外玉米淀粉制取的淀粉糖是医药业的重要原料,可进一步生产出青霉素、红霉素、维生素等多种药品,因此,国内的淀粉糖的生产和利用有很大的空间。随着饲料、食品和医药工业市场对赖氨酸需求的增长,目前国内赖氨酸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约1.9万吨/年,而需求量已达到3.54万吨/年,预计今后年均增长率将维持在10%以上。由于玉米有“饲料之王”的美称,所以玉米是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优质饲料之一;随着生物技术、浓缩饲料技术和配合饲料的发展,预计我国对玉米饲料的需求将保持5%的增长速度。

(二)玉米深加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以玉米为原料,加工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等初级制品为第一层次。以初级制品为原料,进一步加工成玉米糖浆、果葡糖浆、饴糖和各种变性淀粉、酒精等产品为第二层次。把第二层次的各种糖发酵,进一步加工制成黄原胶、甘油等产品为第三层次。目前内蒙古玉米加工产品的层次还比较低,除玉米淀粉产品有一部分深加工外,基本都是初级加工。

(三)玉米深加工产业政策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

玉米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农业政策、工业政策关注的重点农产品。近年来,随着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玉米原料已经逐步出现短缺局面。因此,我国已经开始加大对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调控力度。2006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限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并对各地玉米加工企业进行清理。2007年国务院又提出“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各地要停止新建、扩建玉米深加工项目,并对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但从实际执行情况分析,2005年以来我国及我区玉米深加工能力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增长,无论是作为粮食加工还是作为工业品生产,玉米深加工已经成为在市场巨大拉动下的高增长行业。

三、内蒙古玉米原料约束分析

2006年内蒙古玉米产量为1091万吨。预计2007、2008年稳步提高达到1100万吨以上。保守估计,按照年均增长3%的速度,到2010年达到1212万吨,到2015年将达到1405万吨。

近年来玉米消费呈现上升趋势。由于食品选择的多样性,食用玉米的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同时对优良食用品种的需求加大。玉米饲用量基本保持在总量的60%左右,随着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饲用玉米将呈现增加趋势,预计2010年饲用玉米需求将达到700万吨,到2015年将达到800万吨。近几年内蒙古玉米深加工量呈不断攀升的趋势。预计区内玉米供给到2010年工业用量达到900万吨,到2015年达到1200万吨。在种用方面,按每公顷玉米种子用量在40公斤左右推算,到2015年内蒙古玉米种子用量每年将维持在10万吨以内。与此同时,每年玉米在储运过程中的损耗约在50万吨左右。

综上,内蒙古玉米的供需状况已经呈现出平衡状态并将成为长期趋势,在不考虑进出区情况下,预计到2010年内蒙古玉米产需缺口将达到450万吨;2015年内蒙古玉米产需缺口将达到600万吨。

四、对策与措施

(一)合理配置玉米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通过市场手段、项目审批机制配置玉米深加工产业,在稳定发展玉米深加工产品生产前提下,面向市场,优化结构,将土地优势、能源优势、玉米资源优势、地缘优势转化变为玉米深加工产业优势,提高玉米产品市场竞争力,把玉米深加工业发展成为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中继乳业之后的又一支柱型产业,实现玉米深加工生产力布局的优化组合,增强内蒙古经济总体产出能力。

(二)培育玉米深加工大型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上扶持优势企业,通过引进、联合、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培育和组建一批资本结构多元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玉米深加工大型企业,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运用高新技术,促进对玉米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综合利用,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质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对优良传统产品的挖掘,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品。加强名、优、特、新产品的商标注册管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积极培育和扶持知名商标。充分利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加大对知名商标的保护。

(四)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加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跨越计划、农业综合开发等对玉米深加工项目的资助力度,不断提升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小型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在产品研发、技术引进、标准与信息体系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扶持。扶持大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加工企业之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依托”的技术研发体系,加快玉米深加工业的技术创新步伐。

(五)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增强产业外向度

加大针对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区外资金投资玉米深加工领域,兼并重组区内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鼓励和支持玉米深加工企业获得国际质量认证、环保认证、安全认证等有关国际权威认证。努力开拓出口市场,并鼓励开发利用区外和境外原料资源,扩大企业发展空间。积极帮助和支持大型企业获得产品进出口经营权,拓展内蒙古玉米进区渠道,促进内蒙古玉米深加工产品出口。

(六)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产业融资能力

鼓励多层次、多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玉米深加工业,促进大型龙头企业资本构成多元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加大内蒙古玉米产业基地各级地方财政对玉米深加工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

(七)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鼓励各类服务机构,围绕玉米深加工的需要,发挥在行业状况调查、产业规划制定、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项目评估、技术咨询、人才培训、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内蒙古玉米深加工业的行业管理和服务逐步规范化。鼓励同类型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之间组建专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解决行业内部矛盾,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国外歧视性反倾销等限制性措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积极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展销,提高内蒙古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协调有关部门,在协会的开办、登记、注册等方面提供便利。争取各级政府对有关玉米深加工业的创业辅导、融资担保、科技服务、信息传递、政策咨询、人员培训、标准体系建设等公益的支持,健全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功能。

(八)制定原料战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建设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根据内蒙古自然条件和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发展优质、专用、安全的玉米生产基地,以深加工产品结构调整促进玉米种植产业化。大力支持玉米加工企业发展专业化的加工原料供给基地,逐步实现加工原料的专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加强玉米加工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为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提供符合加工要求的品种保障。鼓励玉米生产企业以“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民投资入股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玉米深加工业优质专用原料的有效供给。

玉米加工篇4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玉米淀粉产业化机械化加工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TS2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186-01

当前,我国淀粉业发展迅速;淀粉生产主要以玉米淀粉为主。玉米淀粉是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基础,发展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大发展,要玉米加工企业进一步使用加工机械,从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推广加工机械化,提高玉米淀粉生产品质是生产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一、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我国玉米加工业在一些现代化大型企业带动下发展迅猛。但与世界先进标准相比较,仍存在很多差距和问题:

1.认识上的问题

农产品加工生产存在着追求数量为第一目标的偏见,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当前一些玉米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综合加工能力薄弱和附加值偏低的问题,也有的玉米建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停留在初始的生产技术、沿用传统方式的问题。

2.技术创新能力问题

玉米深加工产业整体上从初加工阶段逐步向机械化生产转变。但存在着规模小、综合利用差、耗能高、技术水平和对引进设备消化吸收不够,科技开发投资少等问题。

3.资源利用水平低,产品种类单一

玉米深加工企业中、小企业居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加工企业居少,对于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还远远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在产品的生产、加工等环节上有待提高,特别是产品生产种类单一化问题需要引进、推广、使用更加先进的机械设备。

4.农产品大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我国是淀粉出口大国之一,但由于受传统因素影响,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这差别。

二、机械化加工的意义

1.机械化加工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

加工品的质量是消费者购买的原动力,首先,加工机械化在加工生产上减少了量小、规格不标准的现象,从而形成批量生产、规格统一和优质质量的生产格局,为提高积极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2.机械化加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加工机械化带来了收益的增加,能引导加工企业对于机械化的普及和设备投入,增加引进机械设备资金,引导生产要素的整合,形成生产的规模化、高效化。

三、推广和使用机械化加工的有利条件

1.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加工各个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不断提高,一批高新技术,如食品化学、生物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膜分离技术、微波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无菌贮存与包装技术、超高压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膨化与挤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等,已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将迅速普及与深化。

2.经济大发展是加工产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动力

加工产业机械化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就业发挥着积极作用。

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推动机械化加工的基础。同时,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全面落实以及企业投资购买能力的增强,是加工机械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玉米深加工产品工业的发展方向

1.以精深加工玉米产品为主导,加强对循环经济技术与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提高玉米深加工产品的综合加工能力,注重附加产品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层次是充分运用科技的综合体现。从而提高精深加工的高附加值。

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在当前形势下,注重安全生产,真正实现零排放。

2.加快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的步伐,深化产品结构调整

在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业的规范和引导下,玉米深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的步伐继续加快。

深加工产品结构的调整,扩大利用效能和产品产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3.改造传统加工产业

基础研究与应用,提高玉米产品工业的科技水平,积极引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如超细微粉碎技术、质构重组技术、新型杀菌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等),把产业化、产生效益的大小作为衡量高新技术应用的重要依据,加强国外先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国产设备的自主研究开发。

4.质量控制体系的发展和建设

玉米淀粉产品加工信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要进一步完善玉米产品深加工信息体系建设,各环节的信息进行集成。

强化网上信息、专家咨询、机械设备供求及市场需求分析、网上交易等。

5.规范与引导玉米深加工业发展

国家根据政策、市场发展的状况针对一些符合产业政策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予以扶持,逐步加大市场导向作用,促进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和建设投资引导产业一体化的发展。

6.追求高效、实现精密加工

玉米加工篇5

关键词: 玉米; 深加工; 污水处理; 新工艺

中图分类号: X7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79-01

为消化、利用氨基酸发酵过程中的发酵余液和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将废液和污泥通过让化法转变为可利用于农业的绿色有机肥,本产品是经过特殊工艺制成深褐色固态颗粒,能把有机营养和其他营养成分相结合,配方科学合理,速效与长效结合,且安全性能好,具有促使作物早熟、优化作物品质,提高作物商品价值,增大经济效益等特点,不同作物施用这种绿色肥料后,不仅提高了作物质量,并且增产10%—30%,同时提高土壤活性,改良土壤。根据现在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采用两种污水处理工艺处理污水:一种为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一种为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这两种生物处理工艺都源于水自净功能,当有要污染物进入水体,由于水体浅层溶氧量较高,游离着大量的好氧微生物和好氧细菌,好氧微生物和好氧细菌首先吸附、分解有机污染物。好氧微生物和好氧细菌降解有机污染物主要靠代谢和氧化作用,是生物学质能的聚集和转移,有机生物质能由污水容易聚集转移到活性污泥中,因此所产活性污泥量大,当这些经过好氧微生物降解生成的活性污泥沉积到水底,水底的厌氧微生物和厌氧细菌利用活性污泥中的碳源,分解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排出水体,厌氧生物处理是生物质能的还原,它使有机污染物还原成生物质能甲煤烷和二氧化碳,产生相变转移,是自然界的自然生态循环过程。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没有源消耗,且产生生物质物。为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利用厌氧生物技术处理该企业污水才是最科学、最先进、最经济的处理工艺。它同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有着质的区别,具有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无可比拟的优势。采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企业产生的大量污水即能回收生物质能,降低处理成本,又能保证出水水质,是今后有机污水处理的首选工艺。

废水处理原理:

1工艺流程

厌氧反应器+预处理(加酸调PH值)+一级水触酸化H/O+接触氧化+二级水解酸化H/O+二级接触氧化+气浮——排放——入城市管网——最终入氧化塘。

2 单元工艺描述

2.1 DG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DG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在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基础上创建接的第四代新型厌氧反应器。它由罐体、内循环系统、多点布水系统组成,其特点是罐体内独特的内部循环结构,利用进水和沼气产生的上升力,在罐体内产生压力差,形成多层次内循环系统,使污水和微生物之间的物质得到加盟,废水和污水能很好的接触。废水分层次进入反应器后,在上流过程中同不同内循环层面、不同菌落的活性污泥接触、吸附、消化,使污染物处理更彻底、更迅速。

多点布水系统反应器在其由内循环系统分成的多个反应区内都有较高的处理能力,容积负荷达80KgCODm3/d,去除率达85%以上,反应时间一般为1-3小时。DG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较IC内循环厌氧反应容积利用率有很大的提高,容积负荷和抗冲击负荷能力也有很大幅度的加强。同时DG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多层内循环层面结构,为厌氧反应器开辟了更大的高容积,用地更省。

2.2好氧反应

反应器与HCR好氧反应器相比,它具有容积负荷更高、占地面积更小、对处理水质变化适应性强、更节约能源等优点。DGHCR好氧内循环反应器与HCR好氧反应器由罐体、多层曝气内循环系统、进水布鞋水系统组成。进水由布鞋水系统形成均匀的上升游流,经与各内循环芯管内的曝气气流混合加速上流,流体在芯管内的升流作用,使芯管与环隙之间形成压力差,成为污泥、水、气三者在反应器做内循环运动的动力。混合液经芯管上流,又经内外管之间缝隙形成循环。于是污水反复充氧,气泡和生物菌团被不断剪切细化,并形成致密细小的絮凝体。DGHCR好氧循环反应器中混合液的上升流速很高,使反应器的氧传递速率和氧利用率得到很大提高DGHCR好氧内循环反应器有很高的容积负荷,达60kgCODm3/d,去除率高达90%以上。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在1-2小时,因此好氧内循环反应器具有节省建设投资、较少占地、节约运行费用等优点,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2.3 GQF浅层高效气浮系统

GQF浅层高效气浮系统利用DCIC内循环厌肥应器或DGHCR内循环好氧反应器的出水高程水压射流溶气,运用“零迅速”原理,使污染物迅速浮出水面,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系统由射流溶气器和浅层高效气浮机组成。

内循环反应器的出高程在20米以上,浅层高效气浮机高度仅1米,溶气系统利用内循环反应的水力差,安装专用射溶气器使废水充分溶气由中心进水管进人设在气浮池中心的配水装置。配水装置由轴承支撑,有几根分配水管。配水装置由配水管喷射水孔的反作用力推动配水装置缓缓转动。安装在分配水前面的乔板随着配水管的转动将浮渣收集槽中。整个浅层高效气浮系统设计新颖、构思巧妙。无需任何动力,节能节电,是当今世界污水处理行业唯一的无能耗气浮系统。

2.4氧化塘

经“好氧+厌氧”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城市管网最终进入城东的氧化塘,利用氧化塘进一步处理污水,本工艺中的氧化塘,即是清水蓄水池,又起到提高稳定最终出水水质的作用,同时利用废水灌溉农田和浸泡盐碱地、恢复植被,可为一举多得,此举是企业污水生态处理的最好方式。

3 工艺优点

2.1适应性

“好氧+厌氧”工艺适用于玉米深加工企业排放的污水(COD3000mg/L)具有去除效率较高(出水CODl50mg/L)、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2.2运行费用低

“好氧+厌氧”处理污水工艺,处理企业所产生的全部污水,日处理污水2000吨,吨水处理费为3-4元左右。

2.3节省投资

“好氧+厌氧”处理投资为近千元左右,比其它进口污水方法所选用的设备节省治理资金40%左右,而且吨水处理成本低。

2.4用地省、工期短

玉米加工篇6

关键词:深加工 生产 设计 创新

玉米不仅是人们的口粮和畜牧业的“饲料之王”,也是重要工业原料,可加工成的工业产品达3000多种,目前玉米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食品、医药、材料等行业。 随着加工层次的不断加深,形成玉米经济系统。近年来我国玉米工业加工迅速发展,消费的玉米大幅度增加,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玉米供求平衡、流通格局和粮食安全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全面做好深入研究玉米加工工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和改良、节能具有重要作用,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对于主动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加快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国家已经将玉米深加工项目列入限制类产业目录,所以加强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技术创新改造和节能环保迫在眉睫,也是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

玉米深加工项目世界上最先进的方法一般都采用玉米湿法生产工艺,整个生产过程为热循环封闭式生产,干物回收率达到96%以上,废水排放程度降低到最少程度,不仅节能、节水,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值得在广大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推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玉米深加工生产啤酒糖浆项目为例来说明:

(一)采用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新的生产工艺流程。例如在啤酒糖浆项目加工过程中,采用两次提胚的方法。这样可以降低玉米淀粉中的脂肪含量,能够符合发酵工业对玉米淀粉低脂肪含量(1.0―1.3%)的要求,这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对提取物进行分离,而且也加强了废弃物的利用能力。

(二)新技术的整合使用,能够提高深加工目标提取物的转化浓度。例如,三酶法工艺采用低脂玉米为原料,采用高温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普鲁兰酶协同转化技术生产高麦芽糖浆。这样比起单一用某一种酶而言,转化效率大大提升。美国在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业中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特别是节能、节水、节约原料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费用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技术工艺,值得国内同行业进行借鉴,这些方法包括:(1)乳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采用膜分离与细菌连续发酵生物反应器耦合技术和双极膜电渗析分离技术,赖氨酸生产采用连续离交法进行分离提纯等。(2)采用快脱纤维法和快脱胚芽法。采用这两种新方法,主要创新点在于把湿磨系统的某些优点融人干磨工艺中,其优点包括:提高了加工效率;提升了饲料副产品的价值;此外,经过改造的研磨技术有效提高了发酵罐的实际产量。提高产量的原因是,由于已经去除了胚芽和纤维,在反应器里腾出了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淀粉。(3)开发高浓度(VHG)发酵法。所谓高浓度是指固定物含量高于30%的比重。采用这种新发酵法的技术要求是,通过加入酶制剂(例如蛋白酶、淀粉酶等)或通过双重磨碎实现浆液具有高糖浓度、低粘度。高浓度发酵法的优点是:在理想发酵条件下可产生20-30%的乙醇;用水量比常规发酵法减少;需要冷却的发酵物料和蒸馏物料量较少,因而降低了能源成本。(4)减少能源消耗新加工技术。经过长期的试验与研究,成功地利用“冷糖化”技术实现了无需用蒸汽对淀粉进行液化就可以从淀粉中用酶法释放出葡萄糖。2004年,开发出用淀粉直接转化成乙醇的、可广泛应用于现代干磨乙醇发酵设施中。无蒸煮冷加工技术的关键是开发高活性和高效益的转化酶。不言而喻,这种冷加工技术的优越性在于提高了转化效益和乙醇出率:减少了电、水和废物处理的成本;降低了资金和有关维护费用;提高了副产品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和品质。然而,这项加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加工过程中需要的高耗酶量及其高成本;二是,因为不用巴氏灭菌法,所以便会增加微生物染菌的机会和相应造成较大损失。尽管冷水解技术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但是至今仍然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它对提高乙醇工业生产率和利润率产生了有利的巨大影响作用。(5)玉米醇溶蛋白萃取法。从玉米干磨和湿磨中获取的玉米醇溶蛋白,是一种可生物降解树脂,在食品与化妆品领域极有应用价值。但是,采用从玉米中回收和提纯玉米醇溶蛋白的方法代价极高。现在开发一种玉米油和玉米蛋白萃取新工艺,从研磨碎的玉米或加工副产物中廉价萃取玉米醇溶蛋白,应用于塑料和膜包装工业,既降低成本,又提高附加值。

二、玉米深加工行业的节能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能源紧张、食物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难题。世界天然石油资源的有限性,不得不让人们积极探索发展太阳能、风力能源、水力能源和生物质能源,而前三种能源的利用因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因素限制,而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受限因素很少,并且可以不断再生,从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用玉米生产酒精关键的就是降低能源消耗,不能一边生产酒精替代能源,一边又消耗大量能源。

酒精生产能耗主要三个方面:⑴淀粉的液化、糖化;⑵DDGS蒸发、干燥工段;⑶蒸馏工段。

(一)免蒸煮糖化发酵工艺节能技术。针对淀粉液化、糖化能耗高的问题,研究采用免蒸煮糖化发酵法,它是利用一种生淀粉消化酶将生淀粉转化为葡萄糖、麦芽糖,酵母利用糖发酵生产酒精。工业生产中只要使这种糖化酶糖化生成的糖化醪和酵母酒精发酵速度恰好同步就行,虽然这种糖化速度较慢,但是足够酵母对葡萄糖的需求即可。添加的酒母应使酵母在发酵初期达到最大细胞数,在允许范围内提高配料浓度,提高发酵后期酒精浓度,其发酵醪中酒精浓度可达20%,抑制有害微生物的增殖,这种发酵法除酒精产率高外,又节约了时间、设备和能耗,初步结果可节约能源50%、节水68%。

免蒸煮糖化发酵法关键是获得能分解生淀粉的糖化酶高产菌株和获得适宜于生淀粉浓醪发酵的酵母菌株。

这种免蒸煮糖化发酵法与传统的高温蒸煮发酵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⑴不消耗能量,不需要冷却循环水;⑵设备大幅度的简化;⑶发酵醪酒精浓度高,产率高;⑷高温蒸煮发酵法输送14-15%的高浓度醪液困难,而免蒸煮糖化发酵法由于不发生糊化现象,容易输送,从而提高了产率;⑸免蒸煮糖化发酵法减少酒糟排放量44%,在副产物处理中也节省了能耗。

在免蒸煮糖化发酵法的基础上,国外以及国内的大型酒精生产企业都在致力于固定化细胞用于酒精发酵和利用固体发酵法生产酒精的研究,一旦这些方法研究成功,将大大改变酒精发酵工艺。此外,淀粉原料采用新的膨化技术处理预糊化,对于节能是十分有用的。

(二)酒精发酵废糟液综合利用节能技术。生产酒精产生的废糟液国内外常用的处理技术有:沼气发酵法、单细胞蛋白法、全干燥生产DDGS法、滤液全回用法。

全干燥生产DDGS时,蒸发系统的能耗占废糟液干燥总能耗的60%,为了节能,国外公司研究采用滤液全部返回生产代替拌料水,节省了蒸发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支出,降低了能源消耗,滤渣经过挤压脱水干燥成颗粒饲料DDG,使DDG蛋白质保持最佳营养状态,蛋白质消化率比DDGS提高20%。技术关键在于固液分离设备即分离机的选用。

酒精废糟液中,既有适合微生物繁殖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含有某些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糟液分离液全回用,从理论上讲,这些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就会造成发酵酒度的下降,依此可推测出分离液全回用循环次数为30次,但实际生产中已经突破94次。这说明滤渣部分带走了抑制酵母酒精发酵物质,再加上滤渣带走了部分水,每次循环需要补充新鲜水,使分离液被稀释,而使回流系统的抑制物浓度长期维持在酵母能忍受的范围内。因此说滤液全回用工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工艺。

(三)酒精蒸馏节能技术。过去,在我国酒精蒸馏都采用常压蒸馏方式,其热能使用都是一次性的,近十几年来,我国消化吸收法国Speictim公司和德国SFAHL公司等的差压蒸馏工艺技术,并结合我国国情设计出了适合各种酒精品质要求的两塔、三塔、四塔、五塔、六塔、八塔差压蒸馏新工艺。其中以五塔差压蒸馏装置是已经成熟和成功的。

五塔差压蒸馏设置了粗馏塔、水洗塔、精馏塔、脱甲醇塔和杂质塔。其中粗馏塔和脱甲醇塔采用真空蒸馏,精馏塔采用加压蒸馏,水洗塔和杂质塔采用常压蒸馏。利用精馏塔馏出高压酒精蒸汽加热粗馏塔再沸器,利用水洗塔馏出常压酒精蒸汽加热脱甲醇塔再沸器,杂质塔采用精馏塔余馏水闪蒸的二次蒸汽加热。五塔系统仅有水洗塔和精馏塔需要锅炉供给的水蒸汽加热。精馏塔采用再沸器间接加热,回收蒸汽冷凝水回锅炉给水。

差压蒸馏和常压蒸馏的比较:

⑴减少蒸汽消耗。差压蒸馏使热能在蒸馏过程中多次耦合,节约蒸汽消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五塔系差压蒸馏技术比传统的五塔常压蒸馏技术每吨优级酒精蒸馏消耗蒸汽节能40%。⑵差压蒸馏由于采用了物料间的相互换热,不需要全部靠冷却水冷凝,因此可大大节约冷却水的用量。⑶采用多点排杂技术,产品质量稳定,质量好;⑷电机使用变频控制技术,省电;⑸塔设备均考虑外露天布置,工艺布局整齐美观,设置合理,节约投资;⑹完全的自动化控制,减少操作人员数量,降低劳动强度。

三、结束语

在国家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政策由“十一五”规划期间的“绿灯”变成“十二五”期间“黄灯”的时期,如何做好行业的节能降耗,利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来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和结构升级的目的,是现阶段玉米深加工行业进行思考和改革的首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爽.周慧秋.张晶.吉林大成集团玉米深加工发展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粮食.2010.

[2]丁声俊.发展玉米深加工业应掌握适度[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1.

[3]李北.张国刚.林海龙.我国玉米深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1.

[4]郭玲玲.国内外玉米深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

玉米加工篇7

一、机械设备技术在玉米产品加工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和意义 

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玉米初加工产品和副产品可作为基础原料进一步加工利用,因此,充分发挥加工机械设备优势,以实现对玉米进行再度加工开发。发展玉米产品加工及开发,不但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扩大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发展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因此利用机械设备优势、积极发展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业,对解决当前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发挥机械设备在玉米产品加工业的作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措施 

发展玉米产品加工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建议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并实施发展规划 

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做好玉米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突出特色,择优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实施玉米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所制定的规划要与县域经济规划、“十二五”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衔接,与项目带动战略联接;与大市场和“超市”对接。 

做大企业规模,发挥行业协会功能。要做大企业规模,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玉米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玉米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的职能是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会员单位提供培训、市场信息、产品开发、销售等服务,并代表会员单位向政府提出有利于玉米加工业发展的建议。结合实际,成立和完善相应的玉米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引导、协调玉米的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发展,使玉米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并成为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 

2.做大做强玉米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重点扶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发展前景且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机械设备,发挥技术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鼓励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只要能与生产基地有机结合,只要能带动农民进市场,只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就给予扶持;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从加工基地建设、加工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设备、技术维修管理、营销一体化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此来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做到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 

3.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3.1加快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以及行业协会建立,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同时对于利用机械设备加工形成产业链观念加强指导和培训; 

3.2在完善现有合同契约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上,加快建立股份合作制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 

3.3由农业经营主体每年按销售额或利润的一定比例交纳风险金,建立农业风险基金,承担农业生产风险。四是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用法律手段保证企业与农户合同的法律效力。 

4.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质量安全体系 

4.1鼓励产品加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再度研究开发加工机械设备; 

4.2实施种苗工程,加强优质农产品良种繁育和引进,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专项资金应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 

4.3要参照国家标准,制定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手段,加强对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测和检查; 

4.4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搞好质量体系认证,对现有管理基础较好,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要积极引导,以提高产品在市场竞争力。 

5.建立优质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打响特色品牌 

5.1依托现有优势产品生产区域,扶持建立优质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实现特色加工与原料基地的有机结合; 

5.2引导加工企业、农产品市场、专业合作组织及个人参与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 

5.3强化加工产品的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宣传力度。 

6.优化环境,促进产品加工企业健康发展 

6.1要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为产品加工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制定和完善促进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与管理办法; 

6.2强化引进优良的机械设备形成规模性的生产,为玉米产品加工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 

6.3要建立重点项目立项代办制和引进项目流失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地方财政要确保支农资金重点投入加工企业;金融部门要放宽担保抵押贷款的条件,并把加工企业列入优先扶持对象;税务部门要落实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土地规划部门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地给予统筹考虑安排;电力部门要对加工企业的用电给予保证。 

7.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大对玉米加工业的扶持力度 

对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活动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支持政策,加大对玉米产业的补贴扶持,从而促进玉米增产,满足对玉米需求的日益增长,减少玉米加工业的原料成本。要加大对玉米加工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繁荣农村金融,加大农业发展银行对粮食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和范围,对玉米主产区和加工企业带给予有力的金融扶持。

三、结束语 

玉米加工篇8

据《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2016年12月)》预测,2016/17年度,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将调减至36026千公顷,比上年度减少2091千公顷;玉米收获面积调减约36016千公顷,比上年度减少2101千公顷;玉米平均单产每公顷将达到5960公斤,比上年度增加68公斤以上;玉米产量将达到2.15亿吨,比上年度减少993万吨;玉米进口量约100万吨,比上年减少220万吨;玉米消费量将超过2.11亿吨,比上年增加1667万吨;玉米出口量5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近50万吨;玉米期末结余变化量443万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增6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930万吨。

本月预测,2016/17年度中国玉米收获面积约36016千公顷,比上月预测数调增26千公顷。玉米单产每公顷5960公斤,比上月预测数调增25公斤。玉米产量2.15亿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增105万吨。玉米面积、单产、总产调增的主要原因是玉米成熟期气温偏高,玉米籽粒成熟好于预期。8月底,东北地区台风“狮子山”过境尽管造成个别地块玉米倒伏,但有效降水的增加缓解了前期干旱,对玉米灌浆成熟十分有利,玉米后期产量形成好于预期,特别是吉林玉米单产将有较大增加,内蒙古单产有望持平,仅黑龙江单产有所减少。此外,华北黄淮地区气候条件整体好于去年,新粮质量较好。其中,河北玉米单产好于上年,山东也属于高产之年,仅河南因高温天气单产略减。

本月预测,2016/17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量维持100万吨,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度减少68.8%。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新玉米上市后,市场可流通粮源激增,国内玉米市场供给充裕;二是中国玉米价格低位,国内外玉米价差明显缩小;三是随着去库存进程的加快,中国临储玉米拍卖日趋常态化。据中国海关数据,2016年10月份中国进口玉米1.45万吨,同比减少66.2%,预计未来3-4年中国玉米进口将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本月预测,2016/17年度中国玉米消费量2.11亿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增45万吨。调增玉米消费量的主要原因:一是淀粉和酒精等玉米加工企业需求转旺,预测玉米工业消费量将达到5775万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增30万吨,比上年度增长6.6%。2016年是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第一年,在东北产区新玉米集中上市期,为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卖粮难”,促进产区玉米深加工产业健康发展,依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实施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新产玉米奖补政策的通知》(财建〔2016〕727号)有关规定,东北四省(区)相继出台对规模以上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省内2016年新产玉米的补贴政策。其中,黑龙江省全省2015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或具备年加工能力10万吨及以上,生产淀粉类或酒精类玉米深加工企业,在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间收购入库,并于6月30日前加工消耗的省内2016年新产玉米,每吨给予300元补贴(标准水分);内蒙古将对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新产玉米给予每吨200元的补助;吉林对省内具备10万吨以上玉米年加工能力、就地采购加工且有自建仓储设施,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入库且6月底前实际加工消耗的2016年省内新产玉米,每吨给予200元补贴;辽宁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辽宁省2016年新产玉米收购加工补贴政策实施方案》,明确产品为淀粉、淀粉糖、氨基酸、化工醇、酒精等,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并符合就地采购、自建仓储设施等,可享受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为每吨100元。目前东北产区一定规模的深加工企业基本满负荷生产,在提升玉米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农民的卖粮困难的问题。据调研了解,黑龙江省北安象屿金谷农产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了专门加工德美亚玉米的新工艺,我们走访的大农户、小农户和合作社等的玉米基本全部被该公司收购。目前该公司收购半径已经覆盖50-100公里,在象屿公司,我们看到有70多辆大车在排队卖粮,其中一位五大连池的种粮大户刚刚卖了4车的玉米。据了解该公司2016年10月10日开始收粮,已经收购20多万吨玉米,目前该公司开工率达100%;二是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量大幅减少,玉米饲用消费恢复增长。预测2016/17年度玉米饲用消费1.34亿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增5万吨,比上年度增长10.3%;三是随着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人民对健康食品的认知,食用玉米以其健康、适口和品种多样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预测玉米食用消费为782万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增10万吨,比上年度增长2.3%。

综上,预测2016/17年度中国玉米期末结余变化量443万吨,比上月预测数调增6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930万吨。尽管如此,由于近年来中国玉米临储库存的累积,中国玉米市场供给仍然充裕,且价格缺乏临储政策支撑,预测2016/17年度中国玉米产区批发均价将在每吨1500-1650元的低位徘徊。

上一篇:融资协议范文 下一篇:投融资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