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4 17:02:40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篇1

关键词:玉米;地膜;集成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4-0432(2010)-11-0143-1

旱地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集成技术:就是以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线,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为一体,充分发挥全覆膜“增温、集雨、抑蒸、保水、保肥、增收”效益,应用推广高产耐密品种、科学配方施肥、病虫草综合防治、机械化耕作等配套技术,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带型、统一密度、统一覆膜、统一机播、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草害的“八统一”标准,将各项技术配套组合,集成创新的一项高产、高效旱作农业实用新技术。

1 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株型紧凑、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杂交玉米品种。选用高产耐密品种郑单958、榆单9号为主导品种。一般选用包衣种子较好,播种量为3kg/亩,播期四月下旬,密度3500-4000株/亩。合理增加密度,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2 推广地膜覆盖技术

因地制宜的推广旱地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充分利用地膜“增温、集雨、抑蒸、保水、保肥、增收”效益,扩展了玉米生长时期,实现高产稳产目标。选用厚度0.006-0.008mm,宽度120-130mm的地膜,农田耕翻后起大小垄(大垄宽70cm,高10cm,小垄宽40cm,高10cm)进行地膜全覆盖,秋季覆膜在十月中下旬,春季覆膜在三月上、中旬,每亩用地膜6公斤。覆膜效果详见附图。

3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目标产量为指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为农民提供施肥数量,肥料品种,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技术指标,促进科学施肥,实现节本增效。亩产600-800kg:一般亩施有机肥3000-5000kg,尿素25-30kg、二铵25-30kg、硫酸钾15-20kg;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20kg。

4 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全面推广农药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配套技术,及时监测病虫草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搞好统防统治服务,降低生物灾害损失,确保农田安全生产。旱地玉米病害发生比较轻,一般不进行防治;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玉米螟等,地下害虫选用包衣种子防治,蚜虫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ml,加水40-50kg喷雾防治,红蜘蛛可选用15%扫螨净3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防治选用菊酯类农药加水对成1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剂500倍液,摘掉喷雾器的喷头,在玉米螟孵化盛期,将药液喷灌于心叶丛中。草害在覆膜前,每亩垄面用“乙草胺”或“玉农思”100g兑水100kg均匀喷洒在垄面。

5 开展机械化作业示范推广

选用大型旋耕机,小型四轮拖拉机,自动覆膜机,播种机,和农民组成农机作业队,共同完成旱地农田耕作、覆膜、播种,收获等环节。实现机械机械化作业,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农机农艺有效结合。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篇2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093-01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量均已跃居粮食作物的第二位。据报道,每年因为玉米病虫害而造成的产量损失高达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缓解病虫害对玉米产业造成的危害,需要加强对其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对病虫的认识水平,以便针对不同的症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我国玉米病虫害现状概述

据统计,对玉米田造成经济损失的病害近40种,虫害有52种。常见玉米病虫害分为叶斑病类、黑粉病、茎腐病、病毒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玉米病虫害种类众多,受灾面积大,造成的损失往往极其严重。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长,但随着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加,以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中国的玉米病虫害程度仍在不断加深,病虫害防治研究工作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2 常见玉米病虫害的特征及发病原因

2.1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到成熟期之间,对叶片造成危害,也会涉及到叶鞘和苞叶。叶片染上此病后会产生青灰色斑点,向两端扩散直至形成大斑点。玉米小斑病则主要发生在抽雄和灌浆期。当玉米患上此病,叶片上出现小病斑,病斑周围为褐色。一旦病斑发生融合,叶片将迅速枯死。玉米大、小斑病的病原菌为真菌类,可依附在组织中过冬,在次年通过产生分生孢子对玉米进行侵染。

2.2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雄穗、雌穗。病株多呈体型矮小症状,病穗短小,不再抽花丝,抑或形成黑粉色堆积。病菌可在土壤、粪肥、种子上越冬,在次年成为初侵染源。

2.3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又名玉米茎基腐病,对玉米根茎部造成危害,属于土传真菌病害。染病时,根茎腐烂并逐渐向上蔓延,叶片呈萎蔫干枯状,全株迅速枯死。高温、高湿是玉米青枯病爆发的重要因素,雨后骤晴、气温剧升往往会导致该病爆发成灾。

2.4 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分为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依靠昆虫传播。玉米粗缩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其中以苗期最为严重。发病后,病株逐渐矮化,节间缩小,不再具有抽穗能力。病毒主要在小麦、杂草上越冬,靠灰飞虱传播。玉米矮花叶病症体现在心叶基部出现圆形褪绿斑驳,沿叶脉排列,并逐渐扩展至全部叶片,绿色叶脉之间叶肉失绿变黄。病毒在杂草上越冬,靠蚜虫传播。

2.5 玉米螟

玉米螟,又名钻心虫,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其幼虫进入玉米茎部,取食玉米嫩叶导致茎秆中空,使玉米茎部易在大风下折断。病株籽粒产量降低,青枯早衰,减产减收。

2.6 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吸食幼叶、茎秆、雄穗的汁液,造成玉米叶片萎缩甚至枯死,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在成熟期被蚜虫侵染,会导致病株的叶子提前脱落,缩短结果时期,使病株生育不良,降低产量。

3 常见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3.1 选育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

通过杂交手段、转基因技术等方法,选育优质的玉米品种,以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杂交时,选择生长健壮、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的植株作为父本、母本,采用自交系和单交系的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并可稳定遗传的品种。近年来,科研人员已经利用转基因技术研发出了一批具有高产、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等性状的玉米新品种,如抗亚洲玉米螟品种鲁单981、农华101等。经试验证明,转基因玉米不仅可以杀灭虫害,而且不会对其生长所需的有益昆虫产生不良影响,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大大减少在玉米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农药和除草剂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2 加强田间护理

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是防治玉米病虫害的重要途径。首先,应该在玉米播种前将田中残留的植物残体清除以减少病虫害初侵染源,保持田地平整以增加除草剂的使用效果。在玉米生长期间,对田间状况进行及时监控,定期进行除草翻耕,及时摘除被病虫害侵染的病叶或直接铲除病株,消灭再侵染源,降低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在玉米收获期或收获期结束之后,也要重视田间管理,特别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曾发生病虫害侵染的田地,需加强田间清除工作,彻底消灭病菌、病体。其中,曾发生虫害的田块要进行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藏身之处,降低越冬虫源的基数;发生过病害的田块则不能直接进行秸秆还田,要及时清除田间残留病株后,进行秸秆腐熟还田。

3.3 合理施肥,药剂防治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合理施肥,采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并结合一定的药剂防治手段对杂草、病虫害进行及时清除。清除田间的杂草可消灭害虫的容身之处,减少虫害发生率,可采用人工除草与化学除草剂结合的方式。在播种后,使用50%乙草胺乳油与72% 2,4-D 丁酯乳油的混合物,可除去禾本科及阔叶杂草。药剂也可在消灭病虫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辛硫磷、丁硫克百威等杀虫剂以颗粒状置于嫩叶里,可快速杀灭害虫;针对亚洲玉米螟,可于穗期使用氰戊菊酯进行药液灌穗,当玉米螟高达10%时,可在剪去穗上的花丝后施用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进行防治;针对玉米蚜虫,可使用吡虫啉、啶虫脒喷雾进行防治;针对玉米纹枯病,可在玉米茎基部喷撒井冈霉素;针对玉米褐斑病,可施用三唑酮、烯唑醇或多菌灵。

3.4 与其他农作物进行轮作

在田间可采用与大豆、小麦等其他农作物轮作、间作的方式,以隔断病虫作为初侵染源对农作物造成危害,降低病虫害发生率。轮作倒茬,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壤的养分,提高玉米产量,也可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4 结语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篇3

赵华自参加工作二十余年以来,一直勤恳工作在农技推广一线,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防治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他常年深入村户、田间开展试验示范、技术研究、培训、现场会、技术指导等技术推广工作,对生产中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立项研究,创造性地解决农民在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作为东丰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工作站的领头人,赵华带领全站工作人员,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为理念,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本着“立足长远,统筹兼顾,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的工作原则,在抓好抓精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支农资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和服务招商引资企业。在省、市农技推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农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了植保技术推广、植物检疫、农药监督管理、阳光工程培训、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用物资配套经营服务、拓宽经营服务领域、发展和构建新型植保服务新体系、建立健全项目工作管理办法等工作。

赵华介绍说,2012年,在全站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1.植保技术推广工作

1.1 植保技术推广项目 一共完成植保技术推广项目11项。其中省级推广项目2项:白僵菌生物防螟技术推广项目1项;省级农区统一灭鼠技术推广项目1项;市级推广项目2项:20万亩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15万亩玉米旋心虫防治技术推广;县级技术推广项目7项,20万亩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推广,60万亩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推广,10万亩粘虫综合防治技术推广,28万亩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23万亩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5万亩大豆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70万亩玉米田苗后除草技术推广。

1.2 试验、示范项目 完成试验、示范10项。其中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委托田间试验、示范4项,县级试验、示范6项。

1.3 生物防螟情况 2012年东丰县白僵菌防螟面积130万亩,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133万亩的97.7%,超额完成省农委下达的80万亩任务。

另外,该站还积极进行20万亩白僵菌生物防螟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的防控试验和示范工作。田间平均防效实现83.8%,超额完成65%的防治目标。白僵菌防治玉米螟面积130万亩,平均亩产700公斤,粮食损失挽回率7.5%,亩挽回玉米52公斤,共挽回玉米产量6760万公斤,每公斤按2.00元计算,新增总产值13520万元,扣除防治总投入260万元,纯增收益1326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51。

1.4 农田灭鼠情况 本着“集中连片、重点防治”的原则,围绕东丰县创建省级卫生城活动,基于全县农区鼠害情况发生严重,经爱卫会协调,进行全县“减量扩面”覆盖全县14个乡(镇),229个村,以农户为单位,对重点地块进行统一投药防治,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农田灭鼠调查结果显示,农田灭鼠效果达到76.6%。农舍灭鼠调查显示,农舍灭鼠效果达到82.5%。按照东丰县每亩玉米平均650公斤产量计算,每亩可挽回玉米损失35.16公斤,共挽回玉米损失1582.2万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2元计算,共挽回经济损失3164.4万元。

1.5 病虫测报和技术咨询 东丰县作为国家和省病虫害测报基,担负着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及重大病虫害的监测上报工作。2012年3月份及时了东丰县2012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上报省、市两级业务主管部门,下发至各乡(镇)政府和农业站;常规测报报表全年共完成8种病虫害25项,195次调查与汇报,没有迟报、错报和漏报现象;重大病虫害上报17次,突发性重大病虫害监测到位,2012年东丰县一、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均呈严重突发态势,该站及时监测并上报,同时信息,使两种病害在全县得到了及时有效控制,将危害和损失降到了最低。

2.植物检疫工作

2.1强化稻水象甲的防控工作 将疫情造成的损失控制在5%以内。

2.2 重大疫情阻截带建设工作 按照省农委部署,与阻截带乡(镇)签订了《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书》,进一步落实了岗位责任制,组织监测人员进行了培训,明确了阻截任务,重点对苹果蠹娥、大豆疫病、黄瓜绿斑驳病毒病、苜蓿黄萎病等23种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全面监测调查,并及时上报疫情报告表。

2.3 市场检疫执法检查工作 在市站领导下,出动车辆36台次,进行了5次大检查,对全县80多个种子经营业户、近40余户蔬菜、果品、花卉经营业户及基地等进行了联合检查、抽查,加强了复检和补检,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阻断了市场传播疫情途径,防止新的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保护了全县的农业生产安全。

2.4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植物检疫宣传周活动 全站上下积极响应省检疫站号召,积极配合辽源市检疫宣传周活动,于2012年6月22日举办了全市检疫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贯彻落实全国植物检疫宣传周活动的基础上,该站在不同季节根据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的不同时期,向22个乡镇农业站发放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症状、为害特点、防治方法等资料;通过电视讲座、各乡镇科技文化节、专家热线答疑、疫情普查监测、种苗和果蔬市场执法检查;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技能培训和其他培训班,讲解、宣传检疫相关知识,并发放了植物检疫宣传单2万余份、《植物检疫法规文件选编》等宣传5千余册,进行科技、法律、法规咨询3万余人次。

2.5 强化产地检疫管理制度 产地检疫是植物检疫工作的重点,按照《条例》《细则》《办法》和《规范》,建立健全了产地检疫申报、核查登记制度,全生育期检疫监测管理和田间检疫记录档案的工作档案,规划建设了东丰县无规定植物疫情种苗繁育基地,完善了种苗繁育企业基地备案制度。

3.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3.1强化农药市场的监督管理 建立经营单位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农药经营单位管理档案制度,对经营单位的经营规模、经营品种、是否停转等情况适时掌握,及时更新档案;建立属地管理责任制度。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农药管理站加强对辖区内农药经营单位的监管,履行农药日常监管责任。与农药经营单位签订承诺书,明确双方的承诺和权利;建立农药经营备案制度。对销售农药,经营者须持购进农药产品的农药登记证、产品标签、质量合格证和进货凭证,及时到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如实填写农药经营品种备案。

3.2 加强高毒农药专项检查 在2012年3~4月对农药经营单位进行国家禁用限用高毒农药检查。在2012年4~7月对东丰县辖区内农药经营单位进行了国家禁用限用高毒农药、过期农药、标签不合格农药的检查。在2012年4月对全县农药经营单位经营的种衣剂进行了检查;5月对除草剂进行了检查;6月对杀虫剂进行了检查;7月对杀菌剂进行了检查。

4. 农残检测工作

4.1 加强宣传发动工作 组织菜农等有关人员参加学习农药安全使用知识,从源头上杜绝了农药残留。利用电视广告、宣传栏、派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使广大菜农充分认识蔬菜残留农药的危害性,让消费者自觉抵制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全年共发放宣传单5000份,使农药残留合格等食品安全知识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4.2加强生产基地管理,严禁农药残留超标蔬菜上市 于2012年4月27日、6月15日、9月27日对农贸市场及生产基地的蔬菜进行了不定期检测,并公布检测结果,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菜”。一年来,从全县蔬菜质量安全情况来看,农残超标率逐渐下降,农贸市场蔬菜、蔬菜生产基地抽检平均合格率上升到98.3%。质量安全监管制度逐步健全,检测技术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大大提高。2012年,共抽测样品115个,其中超标样品2个,超标率为1.7%。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篇4

关键词:病虫害;生物防治;最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S435.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37

我国国土资源辽阔资源丰富,生物物种多。由于各生物物种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就需要生物防治工作相关人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理论跟实践联系起来的同时有效利用古代先辈们流传下来的经验技术。生物防治工作人员必须深入研究并善于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天敌昆虫和植物病原菌及害虫的病原物等等。

1 病虫害生物防治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祖先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技术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与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的坚实基础。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就已经创造了很多有效的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技术方法。其中有轮作与休息、精细征地等。从上述内容可知,在我国古代就有劳动人民已经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了生物防治,其经验和技术方法对现代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有着极深的启发价值。同时还产生了深度的影响作用。

2 当前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最新进展

农业是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到了现代,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现代农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始终占据着世界首位。由相关统计得知,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在我国已达至150万t。基于时下我国制药工艺水平不高、施药技术缺乏规范化的背景下,高毒性的化学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存储过程中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在农产品中,高毒农药残留量超标所导致的中毒事件频频出现。严重威胁了我国食品安全及生态环境的安全,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济的可持续化发展的步伐。目前,国家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工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的基本国策,由此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及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所以,相关部门应在综合考虑的视角下,对传统技术方法及现代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归纳总结,整合优化,充分利用及挖掘自然生物的自然特点,以便于达到实现及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的基础上,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探究,使我国当前的生物防治整体的技术水平,已经基本可以接近于国际先进的水平。在某些领域范围甚至还赶超了国际水平,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因为单项成果的生物防治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的配套技术尚缺乏研究方面的有效成果,并且对于病害虫天敌的生物防治制剂的包装、安全运输技术及存储等方面也有研究。目前,我国在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害方面离国际发达国家水平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国家对此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调控,并且加大了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与此同时,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产业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发展前景极具开阔性。

在加强生物农药发展的同时再对农作物天敌的昆虫的利用研究发展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比如丽蚜小蜂、松毛虫赤眼蜂等近年来在市场上很容易就能买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研力度的加大,这些生物防治成果已经渐渐商品化。然而因为我国传统农业中存在小块分割的问题,农民的购买力相对欠缺,在活体天敌昆虫的运输途径方面没有健全的体系作保障,这些均使其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远远落后于实际现状的需求。然而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有很多成功的应用案例。比如松毛赤眼蜂的成功应用案例:我国辽宁等地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其主要害虫是玉米螟。因玉米种植的面积大,对玉米进行人工施药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通过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的方式来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3 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人们对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的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的发展前景空间势必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林强,林清源,张建华,等.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学报,2012(2):90-94.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篇5

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人才问题——来自农村固定观察点石棺村的调查与思考段付明

4.突出『五抓固始县农业综合执法成效显著王有志,许立明,钱永华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

6.欢聚两岸农业盛会共谋海峡合作双赢——我省参加厦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览暨项目推介会"综述张力越

7.加强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关于德国、瑞典和丹麦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的考察报告倪慎军

8.有机污染型水体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及对策——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潘登枝

9.黄河水污染对农业的危害及对策陈希媛,王振跃

10.果园一年五熟高效栽培模式陈青,王瑞云

11.小麦优质高产管理技术李振海,张瑜琼,杨红雨

12.双层拱棚番茄越冬栽培技术闫子新

13.小麦-西瓜-棉花立体栽培模式黄吉平,能玉梅,李秋玲

14.红酥脆梨无公害栽培技术范嘉林,逯昀,房菲

15.优质烟草栽培技术河南农业 徐得富

16.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罗丽丽,段文卿,余秋杰,安祥英

17.大蒜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及综合防治措施张玉翠

18.小麦禾本科杂草防除用药及技术田庆功

19.春季小麦白粉病预测预报与应用白春社,康自红,王志敏

20.南阳市卧龙区花生地蛴螬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刘雪

21.小麦腥黑穗病发生规律及防除对策张景莲

22.转基因抗虫棉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曹春田,刘新峰,臧学斌,闪新华,韩洪海,王俊香

23.菜粉蝶发生特点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牛庆国,陈少锋,陈艳花

24.乡村干部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四项职能李全喜

25.农民选购和使用种子的误区赵玉先

26.创新农村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刘玉娥

27.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湖南宜章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彭茂庭

2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三大难题杨玉琴

29.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范永玲

30.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初探廖玉姣

31.试论加强农民工工会建设刘太兵

32.探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庄百鹏

33.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问题刘虹

34.完善我国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律思考王健

35.弱筋小麦生产发展中的几种关系阮新建,段清斌,黄晓燕,李超功

36.大棚温室韭菜高产栽培技术刘爱霞,潘丹英,马红霞

37.河南农业 南阳籼稻改粳稻能走多远张彩虹

38.影响玉米高产的三大主要因素与防治对策王春风

39.浅议村级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王春丽

40.巾帼女强展风采领跑滑丰铸辉煌何佳

41.蔬菜根结线虫的发生与防治彭红

42.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与治理对策薛龙毅

43.豫南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刘国定,王勤

1.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工作

2.浅析遏制农民负担反弹长效机制赵秋莲

3.我国农业标准化实施综述

4.周口市肥料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杜成喜

5.利用污染排放物转变沼气的技术方法李淑珍

6.浅谈沼气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闫然

7.4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黄瓜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王全德,王良

8.加强村级植保服务体系建设适应新形势下植保发展要求张国友,董泰山,漆雕进喜

9.居室花卉常发性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蔡庆霞

10.暴发性害虫玉米劳氏粘虫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胡久义,樊春艳,蒋兴华,李世民

11.大白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王中梅

12.辣椒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庞艳红

13.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曹新丽,庞季青

14.早熟西瓜病虫害防治张玉翠hHTTp://

15.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刘红霞,王亚伟,鲁磊,刘慧敏,郭春艳,班耀华

16.中华稻蝗综合防治中天敌资源保护和利用王春芳,何振贤,沙广乐

17.金叶女贞潜叶蛾的识别与防治李德朝,王丽,姚万林

18.芝麻高产优质关键性栽培技术张永朝,张继增

19.9优13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梁爱芬,赵永莉,张国华

20.大棚越夏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魏秀平,孙本栋,李保峰

21.山药高产栽培新技术王敬芝,高红卫

22.麦茬红薯如何创高产河南农业 张利民

23.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姜明波,翟顺,潘晓波,杜元中

24.正阳县杂交玉米产量低的原因及相应栽培技术郑有旺,肖健,王彦中

25.小麦与玉米、旱稻间作套种模式高效栽培张泽辉

26.黄瓜嫁接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陈韬

27.玉米-大蒜轮作高产栽培技术高尊诗,曹卫东

28.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李卓林

29.小麦追施美农欣新型多元素天然矿物肥的试验初报魏淑丽

30.土壤钾素状况与小麦施钾效应李腊妮

31.影响豫北小麦高产优质的因素及相应施肥调优技术王海峰,王波

32.加强认识建立测土配方施肥长效机制王彦芳

33.新农村建设中畜禽养殖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冯进修,于兆成,郭凤英

34.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彭保民,郏治国,张永丹

35.桐柏县优质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张旭培

36.加快南阳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冯瑞艺,唐付鸿,李小敏

37.当前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制约因素分析及促进机制构想李秀芸

38.关于发展壮大平舆县农业经济的思考和建议李豪

39.浅论绿色农业的发展樊恒明

40.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梅世闻

41.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分析张素罗,张广荣

42.正阳县粮食生产围绕"田"字做文章赵辉,赵家明,刘斌,杨静丽,朱朝彬,张旭,杨丽

43.论现实社会中传统殡葬活动的严重危害刘畅然

44.良种补贴利国利民——对国家实施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工作的几点感想任广生

45.驻马店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韩琴,王永克,杨世界,褚艳丽,王艳芳

46.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王冬梅

47.河南农业 浅谈国企改革袁春玲

1.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之五

2.规范管理促发展综合执法显威力固始县农业局

3.强化农业综合执法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内黄县农业局

4.在强化服务中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努力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朱金芳

5.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积极实现"两个转变"孙瑞

6.内黄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申献丽

7.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解决途径刘金平

8.油菜主要栽培技术刘国胜

9.怎么预防金银花的『死棵张太安

10.花生田蛴螬不同药剂防治试验张玉波

11.黄光灯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实验刘洛明

12.茄果类蔬菜病害防治浅析张霞

13.施用生物肥应注意哪些事项王春义

14.鹿邑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李金锋

15.浅谈信阳花生产区蛴螬发生趋长因素及防治对策董世界

16.蔬菜无公害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苏文,王香

17.植保机械专业化防治现状调研报告王俊华

18.优质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郭香环,铁春晓,王永攀,马静昌,胡晓天

19.玉米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张爱花

20.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韩景红

21.地膜覆盖朝天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赵健飞

22.2009年民权县番茄脐腐病重发生原因分析管荣

23.博爱县蔬菜病虫害测报与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沈雪芳

24.杨树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河南农业 王舫玉

25.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陈艳梅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篇6

柑橘大实蝇诱杀方法研究及防治效果初步评估张小亚 张长禹 韩庆海 雷朝亮(5)

16种园林新害虫种类记述吴跃开 李晓红(9)

瓜果农药残留有望彻底除去(13)

秀山县治理稻飞虱的植保工作实践与思考陈仕高 蒲正国 谢雪梅 朱明华 田茂仁 卢福刚(14)

西花蓟马在中国适生区的基于CLIMEX的GIS预测程俊峰(16)

2006年西北川西北小麦条锈病越夏概况和有关问题探索姜玉英 曾娟(17)

2006年宜昌市第4代稻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张国宝(20)

大棚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何德良(22)

成县大蒜白腐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钟诚 王转军(24)

绿盲蝽对引种槭树的为害及其成灾机制陈培昶 新(25)

丝棉木金星尺蛾在绿篱冬青卫矛上的生活规律观察初报朱建亚 陆彦 范美娟(28)

更正(29)

龙山县烤烟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郑朝政(30)

京、浙、滇地区植物蓟马种类及其分布调查吴青君 徐宝云 张治军 张友军 朱国仁(32)

莪术醇饵剂防治农田害鼠示范 马金宝 张丹华 庄文君 李保森 刘文华 赵洪文 尚振娟(34)

佳多灯在测报应用中出现熄灯原因分析及技术改进意见梁伟群 丘思娟(36)

重视植物检疫行政执法主体的特殊性和唯一性许红 雷筱璐(38)

从广东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实践与思考王春林 南 陈玉托(40)

再接再厉 进一步做好“十一五”《中国植保导刊》通联工作段培奎(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44)

四川水旱轮作田免耕与免耕除草刘可(46)

日光温室大棚黄瓜萎蔫型病害的识别及防治方法宋明龙(47)

棚室温度不适致蔬菜叶片产生的主要病害症状邢光耀(48)

麦蚜基因流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国伟 项宇 沈佐锐 唐英章(5)

浙江省农民农药施用行为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虞轶俊 施德 石春华 陈军昂(8)

河南佳多公司率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员工营销水平贺丽 段培奎(10)

西瓜枯萎病的研究进展及其防治郑琦 毕扬 云晓敏 律宝春 吴学宏(11)

2006年吴江市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特点及治理措施曹卫菊 穆兰芳 朱福官 丁海红 腾金洪(14)

近年小麦叶枯病流行成因分析及防治技术牛庆国(16)

油菜露尾甲发生规律观察及防治试验王显红(18)

淮南市番茄溃疡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对策汤淮明(19)

蔬菜田烟粉虱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周芳 陈书乔 陈哲 张燕 冯佩(21)

柑橘大实蝇传入新区后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探讨肖桂章 黄大树 杨佑安 裴艳(22)

亥桃蛀干害虫——橙斑自条天牛暴发成灾原因及防治方法高三茂 张军(25)

棉花生理性枯萎的发生特点、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杨恩华 赵平厚 王素英 杨梅增(26)

五加肖个木虱发生为害与防治杨坡 孙宝俊 刘娥 田甜(28)

高寒农区高原鼢鼠的危害及防治彭美科(30)

稀点雪灯蛾在平定县暴发宋丽花(31)

警惕瑞典蝇在夏玉米上的为害陈贵省 梁建辉 田丰蕊 李彦青(42)

2007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张跃进 王建强 姜玉英 冯晓东 夏冰 刘宇 曾娟(32)

农药药械市场2006年概况及2007年展望束放 邵振润(36)

陕西省设施蔬菜药害发生现状、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张战利(38)

推广佳多杀虫灯 实施“万家灯火”工程推进无公害农业发展袁辉 李安国 周佩璋 黄超艳(41)

民办官助结合 创建重大病虫 应急防治专业队的调查崔鸣 陈和润 李增义 余悦贵(43)

事业单位改革中植保机构定性问题的思考段培奎(45)

川麦冬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和越冬研究蒋素蓉 陈小红 叶华智 严吉明(5)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环境和社会成本杨普云(7)

水稻抛栽后僵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张汉忠 张苑英 张汉立 黄德平(10)

万荣县小麦田蝼蛄严重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薛晶珍 白印珍(12)

丰润区小麦红吸浆虫发生概况及生活习性观察郭淑英 张莉莉 马金贵(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11)

《湖南省植物保护条例》颁布实施王金辉(42)

牛蒡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测报防治技术周军 戴率善 丁书礼 张海龙 王新磊 张甜(14)

陕西棚室蔬菜根病发生为害现状及防治技术张淑莲 陈志杰 张锋 杨兆森 严攀(16)

安阳市茄子田叶螨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方法王燕峰(18)

玉溪市西合病害的调查与鉴定冯翠萍 李艳琼 纳玲洁 龚永尉(21)

石河子地区杨梦尼夜蛾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杨晓红 张军业(22)

橡胶盔蚧的发生及防治对策周明 李国华 阿红昌 李加智 段波(23)

土壤处理防除向日葵田杂草试验孔祥清 孔祥森 郭永霞(25)

大樱桃病虫害测报调查办法初探张正国 韩明建 卢传兵(27)

锐劲特加入农药助剂丝润或杰效利防治水稻褐飞虱试验穆兰芳 朱福官 曹卫菊 丁海红 滕金洪(29)

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在无公害脐橙园诱杀害虫效果分析张昌辉 姚本玉 瞿开良 田菊翠 刘小铁(31)

2004-2006年牡丹江市农作物除草剂药害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孙桂华 于广胜 张伟(32)

东台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抗药性发生情况及治理对策李瑛 邰德良 梅爱中 仲凤翔 王春兰 崔世庆 王宏(34)

辽宁省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现状和进一步做好检疫工作的思路蔡明 宋雅坤 江冬 李眷(35)

从德国引进的高山杜鹃上首次检出栎树猝死病菌陈小龙 赵守歧 吴品珊 宋亚坤 熊红利(37)

浙江省“公共植保”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徐云 王华弟 张国鸣 戴德江(38)

积极推行“三动一合”建设思想构建植保机防服务组织王盛桥 彭传华 张凯雄(40)

蔬菜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注意的事项(43)

警惕有害气体危害棚室蔬菜张冰(44)

如何换算农药使用过程中的有关数据李明甫(45)

温室蔬菜非常天气的管理殷九泽(46)

《农药电子手册》经销版 中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权威(1)

江西正邦集团农化制剂总公司诚邀全国各地农业植保人员加盟发展(34)

龙克菌(20%噻菌铜SC)(46)

玉成生化之病毒病综合防治方案(47)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5-5B培养特性及杀虫活性研究刘洪敏 钱海涛 董辉 丛斌 夏新(5)

敦煌棉区棉铃虫生物学特性和消长规律研究魏玉红 罗进仓 姜生林(10)

注意小麦纹枯病的隐性症状张绪科(9)

蝗虫天敌昆虫研究概述胡奇 张龙(14)

水稻穗期灰飞虱为害损失测定与防治指标研究王华弟 朱金良 朱黎明 陆强 王金良(17)

总结经验 提高对小麦赤霉病预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包文新 蔡广成(20)

2006年河北保定玉米褐斑病重发生原因分析李宏(22)

保护地番茄筋腐病果和脐腐病果的识别与防治孙桂华(23)

警惕台湾番茄曲叶病毒病发生为害张纯胄 吴永汉 许方程 刘福明 胡丽秋(25)

覆膜大蒜叶枯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牛俊平 翟端军 陈福华(26)

北京地区园林植物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方法的探讨赵素华(27)

金华市柿园病虫害调查及综合治理研究唐志祥 蒋芝云 陈金明 王政懂 蒋惠中(29)

橄榄星室木虱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措施潘铭均(31)

青川县将植保机防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计划(30)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质量较好农药产品(42)

农业部吊销6个假劣农药产品的登记证(45)

兰溪市甘蔗二点螟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周增辉 陈晓龙 胡庆松 章萍丽(33)

新疆乌苏沙湾地区2005~2006年秋季黄兔尾鼠种群数量调查分析赵梅 张新平 阿里木 沙依拉吾 江晓珩 努尔古丽·马汗(35)

鲁北地区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对策刘京涛 段培奎 张培贞 王兴民(36)

黑龙江省豚草发生种类、分布及综合防除措施杜淑梅 姚兴举(39)

农药安全使用监控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殷耀兵 高会东(40)

生产无公害黄金梨病虫害管理技术刘升基 刘洪涛 徐明娜 柳玉芳(43)

洛阳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实践与展望高明 姜道威 李培胜(44)

抗药性链霉菌S89的诱变选育及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谷祖敏 纪明山 魏松红 王英姿 马丽娜(5)

PCR-RFLP发现新型VIP3A基因的实验方法探讨胡青平 徐建国 李琪 陈五岭(8)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高军 王朝华 张书敏(10)

松叶蜂研究进展梁中贵 李建军 刘建强 黄剑 牟志刚(14)

京、津、冀、辽、鲁首次联防美国白蛾(17)

玉米铁甲虫近年在广西的发生演变态势及相关因子分析兰雪琼(18)

甘谷县小麦条锈病越夏区治理的示范模式安菊棠(20)

广昌白莲田蜘蛛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及利用陈连水 袁凤辉 饶军 颜亨梅(21)

闽南毛豆田斜纹夜蛾的发生为害特点与测报防治技术吴若蕾 杨玉桂(24)

果园释放巴氏钝绥螨的影响因素分析李爱华 李蔚明 钟露霞 何益民(25)

2006年临渭区套袋梨园梨黄粉蚜严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贺亚红 王健 秦焕荣(27)

新疆棉花早衰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思路郁红霞(28)

江苏省棉田烟粉虱暴发原因及综防措施朱斌 杨荣明 丁志宽 戴善率(30)

河北省花生田杂草发生情况调查及防除技术建议王睿文 李春峰 张存霞(32)

泸州地区稻飞虱监测预警及控制对策 卿雨文 李春 张志东 郭庆宪 周艳 刘雪梅 彭晓明(34)

矿物油类农药的使用现状和发展方向吴志凤 刘绍仁 陈景芬(37)

增城市供港菜场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效果初报 吴颜洲 林小军 李茂禾 何健灵 陈桂明 廖美敬 潘礼增(40)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鉴定与防治任小平(41)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及其检疫控制方法王玉玺 王福祥 朱景全 项宇 刘慧(43)

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张国鸣 张国娟 石春华(45)

龙克菌(20%噻菌铜SC)(48)

稻田不同种植模式对蜘蛛群落的影响张志罡 孙继英 付秀芹 颜亨梅 黄志农(5)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计数麦蚜可靠性研究马健 沈佐锐 金晓华(9)

SSR标记在小麦抗病QTL及抗病基因定位中的应用马骥超 常迺滔 姜俊龙 李大海 尤雪颜(11)

福建省褐飞虱发生特点浅析关瑞峰(16)

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穗期蚜虫发生及抗性治理对策雷虹 张淑莲 陈志杰 张锋 谢飞舟(20)

永安市稻瘿蚊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赖月清(22)

一批农药植保类农业行业标准将实施高风(24)

要重点整治农药一药多名问题王爱娥(30)

南宁市叶菜类主要害虫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对策贤振华 叶一强 梁宏卫 龙明华(25)

夏季番茄5种常见生理性病害识别及防治措施杨恩华 赵平厚 王素英 李建国 李民运(27)

应用植物技术防治蛀干害虫王俊河 李艳彩(29)

枇杷叶尖焦枯病的发生及防治吴格娥(31)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观光园害虫应用研究陆淑兰 张金良(33)

柑橘木虱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叶志勇 余继华 汪恩国 陶健(35)

解读日本毒死蜱最大残留限量(MRL)王开运(38)

玉米杂交制种检疫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胡建平 巩玉峰 闫海燕 马林 安东兴(39)

农作物生物灾害的形势与对策刘年喜(41)

近年泰国、越南稻飞虱发生态势及抗药性的发生与治理梁桂梅 李永平 郭井泉(44)

山东玉成生化农药邮政物流招商(46)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篇7

无秧栽插、无水栽秧和秧苗旱死地区主要指我市三级站以上提水地区,提水栽秧成本高的地区;或者无水可提,无水栽秧的地区;或者尽管勉强能提到水、栽上秧,但已无水抗旱保证成活和生长的地区。这些地区要水路不通走旱路,因地制宜补改种玉米、大豆、山芋、绿豆、花生等旱粮作物。

(一)改种玉米

早播的地区可种植耐密型的金海2016、浚单20,亩密度4000株左右;大穗型的东单60、郑单958,亩密度3500株左右,播种量3-4斤;迟播的地区可选用宿糯2号、糯2号等鲜食玉米品种,播种量每亩4-5斤,播期不迟于6月底。实行精细造墒播种、畦台种植、适当密植、科学施肥、适时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及化控防倒技术措施。

(二)改种大豆

可种植豆20、豆15等大豆品种,亩播种量4-6斤,亩留苗1.5-1.8万穴,播期不迟于6月底。实行种子处理,合理轮作,精细整地,适时早播,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措施。

(三)改种山芋

可选用薯1号、3号,苏薯、宁薯等山芋品种,夏薯3500-4000株为宜,播期不迟于6月底。要及时查苗补苗,浇好促蔓水,进行中耕除草,加强水分管理,严防病毒的回传等措施。

(四)改种绿豆

可种植明绿1号等品种,亩播种量1.5-2斤,亩留苗1-1.2万穴,播期不迟于6月底。实行精细造墒播种、适当密植、科学施肥、适时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措施。

(五)改种花生

可种植鲁花系列品种和本地小花生,亩播种量10-15斤左右,亩留苗6000-8000穴,播期不迟于6月底。实行精细造墒播种、适当密植、科学施肥、适时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措施。

二、备种情况

由于今年旱情严重,而我市旱粮种植面积一直较小,旱粮种子储备较少。由市农委及时联系协调,现已准备杂交玉米种32万斤,可满足10万亩玉米生产。除玉米种以外的其它旱粮种子,由商品粮精选后可使用,无需备种。同时市农委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市场旱粮种子的销售情况,随时满足农民需要。

三、销售点和种价

在全市15个镇、街道设立30个抗旱玉米种子销售点(具体销售网点另行通知),方便农民购买,同时对部分用量大和困难农户可送种到家,送种到田。今年玉米种价格较高,为减轻农民购种负担,由市农委与供应商协商制定让利于民销售方案,并签订供种合同,由农委承担部分费用,确保每亩玉米种价不超过35元,让利农民10元/亩(市场价45元/亩,合同价35元/亩)。广大农民在购种时要索要栽培技术资料,保留发票和包装袋,以备发生纠纷维权时使用。

四、工作措施

1、广泛宣传发动。开通抗旱生产技术服务热线,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讲清天气形势和用水形势,鼓励农民积极种植抗旱节水作物,帮助农民算好收益账,变对抗性农业生产为适应性农业生产。通过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等方式,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和节水栽培技术,加强生产指导,引导群众改种旱粮,落实抗旱田管措施。

2、做好调查统计。各镇、街道要在3-5天内将群众需要的玉米种子数量进行登记汇总,数据要细化,登记到每一户的种植品种、面积和需种量,并报市农委,以便及时做好种子供应和调配。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篇8

关键词:安徽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90-04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为。自2006年农业部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来,安徽省植保工作者紧紧围绕这一植保工作理念,不断探索水稻、小麦、玉米、茶叶等多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体系,大力开展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通过建立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大力示范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使示范区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普及率达80%以上,667m2防治次数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667m2使用量下降30%~40%,病虫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新型高效低毒农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农田生态环境及食品的安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1 近年来安徽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概况

1.1 制定方案,开展试验示范 2010-2013年,省植保站连续4a制定并印发了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方案,明确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实施基点和任务,细化了防控措施。示范区做到“五个一”,即一块核心示范田、一块示范标牌(1m×1.5m)、一个实施方案、一套主推技术体系、一名技术指导人员。同时,设定绿色防控区、农民自防区和不防治区3个处理,进行不同防控技术的效果对比,重点展示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治效果。2010年建立了42个县级农作物重大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其中水稻32个、小麦7个、棉花1个、果树1个、蝗虫1个。2011年建立了30个县级农作物重大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其中水稻18个、小麦7个、玉米、棉花、果树、蝗虫、茶树各1个。2012年在2011年的基础上,增加了3个小麦、2个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2013年茶树、蔬菜作物示范区数量进一步增加。粮食作物核心示范区面积不少于133.33hm2,辐射面积不少于666.67hm2;园艺作物核心示范区面积不少于6.67hm2,辐射面积不少于66.67hm2。

1.2 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 近年来,安徽省植保总站多次利用有关业务活动或组织人员现场观摩绿色防控示范区的示范效果;2010年,在肥西县召开全省水稻二化螟性诱技术培训班,重点对全省应用水稻二化螟性诱剂试验示范的县(市、区)植保技术人员开展培训;2011年召开了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交流会。此外,还分别在宁国、萧县、霍山等县(市)召开了水稻、玉米、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观摩交流会。各地也通过举办培训班或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等方式,积极开展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普及;植保技术人员结合病虫防治工作,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绿色防控技术指导与服务,积极引导农民正确掌握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1.3 总结技术模式与经验 全省在试验示范过程中,认真进行不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防治效果、挽回产量损失、田间天敌种群数量调查及评价方法等研究,并开展经济、生态和社会3大效益评估,积极探索与总结新型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和推广经验,为进一步大范围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2 主要成效

近年来,安徽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在省农委和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各级植保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性诱、物理诱控技术示范应用

2.1.1 性诱剂技术示范应用 性诱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具有安全性高、兼容性好、选择性强、防效突出、无抗药性、无损于天敌、无环境污染等优点,符合“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在安徽省得到广泛的示范推广与应用。

(1)大面积多点开展性诱技术应用示范。为进一步加大性诱剂应用示范力度,2010-2012年省植保总站连续3a安排专项经费,大范围开展性诱技术应用试验示范。3a共计投入128.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购置二化螟、斜纹夜蛾、玉米螟、蔬菜蛾类、茶树害虫等昆虫性诱剂,3a共计采购诱芯12.2万个,在居巢、颍东、蒙城、霍山、肥西、庐江、桐城等20多个县(市、区)建立示范区,年示范面积超过2 000hm2(0.67万hm2次),示范防治对象包括水稻二化螟、棉花斜纹夜蛾、玉米螟、莲藕斜纹夜蛾、蔬菜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茶黑刺粉虱、茶毛虫等。同时,还在全省15个试验点共7种害虫上进行了性诱剂测报应用技术试验。

(2)应用性诱剂防控梨小食心虫。砀山县连续多年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中拿出专项经费,大力推广应用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2009年拿出100多万元,采购梨小食心虫性诱剂85万粒,防治面积2万hm2次,占全县梨树面积43%。2010、2011、2012年,又分别投入60万、100万、150万元用于黄板、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所需的经费补贴,2012年建立果树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区面积达2 666.67hm2。该县应用中科院动物所研发的性诱剂诱杀食心虫,同时结合杀虫灯、黄板、套袋等其它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好,可将梨虫果率压低至3%以下,而非措施区虫果率一般为5%~8%。此外,还可减少施药次数2~3次,节本增效平均效益提高20%左右。2012统防统治示范区酥梨价格平均2.60元/kg,每kg较农民自防区高0.70元,以667m2产3 000kg计,667m2销售收入增加2 100元,经济效益显著。

(3)应用性诱剂防控水稻二化螟。2009-2012年,连续4a在全省11个示范区县开展性诱剂防控二化螟应用示范,年示范应用面积共计666.67hm2、1 333.33hm2次。巢湖市2012年应用示范53.33hm2,示范结果表明,剪开性诱剂诱芯封口的处理区对水稻二化螟的诱蛾效果与控螟害效果均好于未剪开诱芯封口的处理区,综合防治效果达50%以上;水盆式诱捕器效果好于干式诱捕器,总诱蛾量差异极显著,干式诱捕器加设高度对诱捕蛾量有一定影响,且对二代影响差异极显著。潜山县2010年示范面积66.67hm2,示范区稻株枯心率为4.25%,比空白对照区低50.8%,但比药剂(主要为康宽)防治区高109.4%。贵池区典型调查,早稻、中稻田放置性诱捕器处理区比不放置区667m2卵量平均减少43.96%、34.66%。性诱剂防治早稻、中稻平均枯心率分别为1.41%、1.04%,枯心防效分别为40.25%、44.39%,对螟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性诱结合常规化防对水稻的平均防效为92.51%,防效比化防对照区高7.37%。

(4)性诱剂防控玉米螟应用示范。连续多年在玉米产区进行性诱剂防控玉米螟应用示范,2010年在3个县设示范基点,示范面积200hm2共600hm2次;2011年、2012年分别开展示范面积220hm2、共660hm2次和160hm2、共480hm2次,示范应用效果较好。萧县示范区2010年5月21日放置性诱剂诱捕器,6月26日调查各处理区的防治效果,性诱剂防治区、空白对照区玉米被害株率分别为5.3%、18.0%;性诱剂防治区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为72.7%,防控效果明显。蒙城县2010年对示范点二代玉米螟诱控效果调查,性诱剂示范田玉米螟着卵量、百株残虫、玉米被害株率分别减少了67.5%、66.5%和79.3%。

(5)性诱剂防控棉花斜纹夜蛾应用示范。连续3a在无为、宿松、东至3县开展棉花斜纹夜蛾性诱剂防控示范,2010-2012年,分别开展示范面积36hm2、56hm2、60hm2。2010年宿松县开展性诱剂诱杀试验示范,性诱剂区8月9日结合药剂防治1次,较药剂防治区减少药剂防治3次,斜纹夜蛾信息素诱捕器7~9月间的81d诱蛾量为53 883头,是同期频振式杀虫灯的19.31倍,7、8、9月诱蛾量为4 391、23 817和25 675头,分别是频振杀虫灯月诱蛾量的30.49、21.71和38.04倍;8、9月调查防效分别为87.46%、88.40%,较常规化学农药防治区高7.18%、7.64%。无为县示范调查表明,应用性诱剂与应用氟铃尿防治4次棉田的棉花斜纹夜蛾为害率相近,为害率为未防区的50%以下。

(6)应用性诱剂防控莲藕斜纹夜蛾。2009-2011年,在包河区连续3a进行性诱剂防治莲藕斜纹夜蛾技术示范,年示范面积33.33hm2以上,示范结果表明,性诱剂对莲藕斜纹夜蛾防控效果显著,示范展示作用明显。2009年在合肥市包河区进行了莲藕斜纹夜蛾两种性诱剂诱芯(SL20093161型和SL20093162型,由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对比试验,每种诱芯试验面积6.67hm2,试验结果表明,在包河区161型性诱剂诱蛾量比162型高出41.2个百分点。

2.1.2 物理诱控技术推广应用 全省水稻、茶叶产区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常年应用控害面积已近6.67万hm2。(1)水稻示范区应用情况。2011年,安徽省植保总站利用筹集的81.4万元采购太阳能杀虫灯370台,发放22个县(市、区)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各县(市、区)也积极利用杀虫灯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试验示范。南陵县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共3 000多盏,杀虫灯覆盖面积达1.67万hm2,占全县农作物面积的50%以上。杀虫灯覆盖区域的稻飞虱、二化螟数量是非覆盖区域的60%左右,在害虫发生高峰期平均每盏杀虫灯日杀各种害虫100g以上;天长市水稻病虫害防控应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900台,覆盖面积近3 333.33hm2,2010年调查,用灯区少用药1次,防治成本下降。8月20日示范区内稻纵卷叶率平均为3.6%,化防区一般卷叶率为9.4%,高的可达30%以上;怀宁县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270余台,防控水稻病虫面积800多hm2。近年示范区调查显示,有灯区使用农药次数较无灯区减少1.2次,平均667m2节省成本12元,产量一般较农民自防田每667m2增加8%以上。

(2)茶叶、蔬菜示范区应用情况。2010年开始在霍山县开展太阳能灯诱杀茶树害虫技术应用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茶园应用太阳能杀虫灯后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毒蛾、茶蚕、茶尺蠖、茶蜡蝉成虫发生稳定期,田间虫口量分别减退29.3%、32.4%、25.9%、24.2%、25.5%、14.5%。同时,分别在歙县、和县、霍山县开展了黄板诱杀蚜虫、蔬菜蚜虫和茶叶蚜虫技术应用示范。2010年霍山县在茶园中试验示范应用信息素黄板,引诱、粘杀害虫。安装黄板3 300张,示范面积6.67hm2。在示范区进行小绿叶蝉、茶蜡蝉发生稳定期调查,虫口数量分别减少41.6%、71.3%。2012年,在霍山县等地茶园安装黄板数量达9 000多张,示范面积超过20hm2。

2.2 农业生态调控技术推广应用

2.2.1 栽培措施避病防控玉米粗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技术推广应用 调整玉米播期,使其易感粗缩病生育期(玉米出苗至6叶期)与灰飞虱传毒盛期错开,以此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2008年,我省玉米粗缩病严重发生,全省发病面积13.33万hm2,平均病株率7.5%。自2009年全省全面推广调整玉米播期避病栽培措施,即春玉米播期定在4月20日以前;油菜、豌豆、大蒜、大麦、小麦等作物收获后,其后茬夏玉米播种期推迟至6月10日后,以避开灰飞虱一代成虫麦田迁出传毒期,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2009年以来,各地粗缩病发病程度较轻,即使在2009年春季灰飞虱发生量大的情况下,当年玉米粗缩病平均病株率也仅为2.7%。全省沿淮地区等水稻条纹叶枯病重病区,重点推广水稻迟直播,即小麦收后于6月5日以后进行水稻直播,使水稻易感病的秧苗期有效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传毒的高峰期。全省目前推广面积超过13.33万hm2,对条纹叶枯病的控病效果在80%以上,有效地减轻了条纹叶枯病重发地区的发病程度。

2.2.2 生态控蝗技术推广应用 安徽省历史上是东亚飞蝗的重要蝗区之一。多年来,安徽省坚持推广生态控蝗技术,使飞蝗长期以来保持在低密度发生水平。主要是在蝗区推广种植蝗虫不喜食植物如棉花、杞柳、大豆、花生等,并积极探索不同作物套种模式,使常年生态控蝗面积达到蝗区面积的60%左右,不仅天敌数量逐年有所增加,多年来大面积蝗区蝗虫发生数量被控制在0.2/m2头以下,促进了对东亚飞蝗实现长期的可持续治理。

2.3 生物控害技术推广应用

2.3.1 稻鸭共生控制水稻害虫 该项技术是当雏鸭12~15d龄、大田栽秧后10d左右趁晴天放入,每667m2投鸭15~20只,每0.67hm2稻田修建一个简易的供鸭休息、补饲和避护的鸭棚,同时,稻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将诱杀到的昆虫对鸭进行补饲。望江县自2003年以来,利用农业项目资金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建立666.67hm2稻鸭共生控虫示范区,年实施面积近1 333.33hm2。2007年调查数据表明,在水稻生长中、前期,鸭子能够很好地控制稻飞虱发生,无须施药,四(2)、五(3)、六(4)代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控制效果均在80%以上,平均控效为85.2%,比化防区的平均防效高24.4个百分点;水稻生长后期,由于田内少水以及稻飞虱的大量回迁,加之鸭子陆续出田上市,鸭子的控虫效果逐步下降,此时稻飞虱达标田块需开展化防。此外,稻鸭共生对水稻分蘖期的稻纵卷叶螟幼虫有一定的控制效果,防效可达70%;对二化螟的平均控制效果达92%,比化防区平均高22.7个百分点,稻鸭共生田块化学农药施药次数较农民自防田平均减少2次。2006年,该县“稻鸭共生”示范区生产了6 000t生态米和20万只生态鸭,示范区直接增收172万元。宁国市植保站2011、2012年连续2a在有机稻生产基地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大力推广稻田养鸭技术,2012年稻鸭共育示范面积16.67hm2,示范基地每只稻鸭可获纯利润15元以上,合667m2纯增收225元,生产的有机稻米经包装后市售20元/kg。2012年该有机稻示范片核心示范区经测产为559.6kg/667m2,整个示范区平均实产为450kg/667m2。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该项技术措施目前还在六安市金安区、天长市、金寨县等地推广应用。

2.3.2 Bt等生物农药推广应用 多年来,全省一直大力推广应用Bt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及玉米螟等,全省一代稻螟虫与四(2)代稻纵卷叶螟应用Bt防治面积均达13.33万hm2左右,均占应防面积的20%以上。玉米产区则主要推广Bt粉剂撒施于喇叭口防治玉米螟技术。全省常年开展蜡质芽孢杆菌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示范应用面积均在0.67万hm2以上;大面积推广应用阿维菌素(叶不卷)防治稻纵卷叶螟近33.33万hm2次,并在生产上大范围推广应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花及茶叶害虫等。

2.4 科学施药技术推广应用 推广一季稻大田水稻栽插后1个月不使用化学农药技术,保护稻田天敌及中性生物繁衍,为后期控害打下坚实基础。在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棉区,全面推广棉花苗期蚜虫不防治技术。同时,大力推广使用新型高效、低毒农药。仅2009年全省推广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10多万hm2次,吡蚜酮防治稻飞虱近13.33万hm2次。此外,在宣城市、巢湖市居巢区、潜山县进行了醚菊酯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示范。

2.5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体系的推广应用

2.5.1 以作物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根据不同生育期病虫为害技术特点,组装关键技术和产品,形成全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近年来,全省在小麦、一季稻、夏玉米作物上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探索与应用。

2.5.2 以靶标为害生物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2010-2012年连续在巢湖市、无为县、潜山县实施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蒙城县实施二代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等。

2.5.3 以绿色防控投入品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根据不同生物期靶标害虫消长规律,重点应用新型高效绿色防控投入品,辅助其它非化学防控措施,组装而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如近年来在蒙城县、阜阳市颍东区试验示范防治玉米螟采用性诱剂、自走式高杆喷雾器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在巢湖市、无为县示范防治水稻二化螟采用杀虫灯、性诱剂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等。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问题

3.1.1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断增强 随着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农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以及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增加了农作物病虫害的抗药性和防治难度,进一步增强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工作的责任性和艰巨(下转106页)(上接92页)性不断加大。

3.1.2 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仍有一定难度 近年来,安徽省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示范与推广应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全省范围全面推进这一工作需要有健全的植保推广体系和充足的经费保障。由于没有足够的绿色防控专项经费,且植保队伍体系不够完善,全面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仍有一定难度。

3.1.3 广大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知不够 目前,具有一定知识素质的农民多数外出务工,留守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意识较差;绿色防控技术前期投入物资相对较多;小范围运用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反而可能加大使用区域的病虫危害程度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推广。

3.2 建议

3.2.1 领导重视 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列入财政专项,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3.1.2 健全植保推广体系 建立健全植保推广体系,不断提高人员队伍素质,形成省、县、乡(镇)、村四位一体的植保网络,力求做到每村有1名植保员,解决植保技术推广最后1km的难题。

3.1.3 提高基层农技人员与农民的绿色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 要加强宣传指导及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农技人员与农民的绿色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加强研究,多为农民提供通俗易懂、简单易行、防效优良的绿色防控技术,不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覆盖率。

参考文献

[1]夏敬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5-9.

[2]杨普云,熊延坤,尹哲,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4):37-38.

上一篇:绿色化学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艺术创作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