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加工范文

时间:2023-02-28 10:49:53

玉米深加工

玉米深加工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玉米深加工;玉米产业;发展趋势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玉米产量占全球玉米总产量的40%,中国占20%。美国每年用于深加工的玉米量已超过5000万吨,占玉米产量的20%左右。美国的玉米经济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发达的玉米深加工业。美国玉米深加工产品,由19世纪的淀粉、葡萄糖、饲料、玉米油,到20世纪的变性淀粉、淀粉糖和燃料酒精,尤其是目前作为玉米深加工的两大主导产品淀粉糖和燃料酒精,成为推动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美国玉米深加工现状

(一)玉米深加工产品多样。美国玉米深加工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玉米深加工产品伴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已制造出3500种以上的产品,由过去单纯的淀粉产品发展到淀粉糖、各种发酵产品、变性淀粉、玉米油和蛋白饲料等多门类的产品体系。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一是玉米淀粉。美国的玉米淀粉工业发展迅猛,是世界淀粉生产产量最大的国家,2003年美国淀粉产量占世界淀粉总产量为50.8%。由于美国淀粉原料基地连片集中,所以淀粉厂的规模大,一般年生产能力在数十万吨。二是玉米淀粉糖。与其它淀粉糖相比,玉米淀粉糖具有成本低、副产品多、效益高等优点。美国玉米原淀粉有70%左右被用作制糖原料,仅用于生产糖类的玉米就达3300多万吨。玉米淀粉糖除用于食品工业外,还应用于其它工业,如用于空气清洁剂和烟草的保湿剂,也用于砖瓦制造中,通过防止干燥过程中水分移动减少破裂和变形,还可用于水泥中延迟其凝固时间。三是酒精。美国酒精用玉米的消费增长近几年来非常强劲,酒精生产消费的玉米量已超过淀粉行业,成为美国工业用玉米消费的主体。2003年度燃料酒精生产消费玉米234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20万吨,增长幅度高达28.9%。在2005年,美国玉米产量的14.56%用于生产酒精,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到20%以上。这主要是玉米燃料酒精迅猛发展所致,燃料酒精将成为未来玉米酒精加工的主要方向。四是赖氨酸。玉米深加工产品中,氨基酸类的产品主要是味精(谷氨酸钠)和赖氨酸。味精的生产主要在中国,赖氨酸的生产主要在美国和日本。目前,世界上95%以上的赖氨酸都作为饲料添加剂。随着世界饲料工业的发展,赖氨酸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世界赖氨酸生产规模最大的是美国ADM公司,约占全球赖氨酸总产量的一半。

(二)有专业的玉米深加工组织。为提高玉米生产贸易及加工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竞争力,美国成立了玉米生产者协会、玉米贮藏与加工协会和玉米精加工协会,且3个协会间长期保持稳定的协同关系,使美国玉米加工产业具有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现代化等特征。美国玉米精加工协会有9家公司,下属28家企业,年加工玉米3556万吨,平均每个企业日处理玉米3500吨以上。

(三)玉米深加工技术先进。美国在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业中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特别是节能、节水、节约原料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费用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技术工艺。乳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采用膜分离与细菌连续发酵生物反应器耦合技术和双极膜电渗析分离技术,赖氨酸生产采用连续离交法进行分离提纯。采用快脱纤维法和快脱胚芽法,提高了加工效率,提升了饲料副产品的价值。此外,经过改造的研磨技术有效提高了发酵罐的实际产量。

(四)政府对玉米深加工产业进行扶持。美国玉米深加工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采取了财政补贴和金融扶持。财政补贴一种是政府直接补贴给加工企业,另一种是政府在农业政策中对种植玉米的农户提供直接补贴。采取这种补贴措施取决于玉米的市场价格和销售量,农户的玉米出售量越大,自然得到的补贴款越多。政府对种植玉米的农民提供补贴后,降低了企业收购玉米的价格,相应降低了玉米加工企业的成本,有利于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美国对玉米资源开发提供金融扶持的金融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商业银行。许多玉米加工企业建厂的一半资金是从商业银行得到的贷款,政府给予一定扶持。另一种是农业合作发展服务机构,当地政府为农业合作社提供无息贷款。另外,美国对玉米资源深度开发关键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支持。

二、美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趋势

(一)玉米深加工产品不断丰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传统工业产品淀粉、糖、油和饲料中,淀粉已成为工业应用的龙头;在一些工业领域,淀粉已得到很好的应用。玉米深加工产品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不断开发新用途和扩展原有用途。除继续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在传统领域的应用,更注重开发和开拓以下三领域的产品和市场:建筑产品中的增稠剂、粘合剂喷涂剂;铸造和陶瓷中的脱膜剂、防裂剂,日用化工中的填充剂、粘合剂等;高档产品,如高档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方法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微生物多糖、工业酶制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

(二)玉米加工不断向精深发展。目前美国采用的玉米乙醇转化工艺分干磨和湿磨两种,前一种工艺投资成本相对较低,除生产乙醇外,其余产品都加工为动物饲料;后一种工艺则是把玉米籽粒分解成淀粉、麸质、胚芽和纤维。与干磨比较,湿磨具有延长产业链的重要优点:一方面,利用玉米的多价值属性分别加工出多种产品。诸如利用玉米胚芽生产高营养玉米油;利用玉米糠麸生产高蛋白饲料;纤维和液流混合干燥后也可当作低蛋白动物饲料出售。另一方面,利用湿磨工艺生产的纯淀粉通过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加工出多种下游产品。玉米淀粉除经过发酵制取乙醇外,还可制作变性淀粉用于食品业、纺织业、造纸业及粘合剂等。用酶法可以把淀粉转化为一系列高纯度的葡萄糖下游产品,然后再通过发酵制成各种不同的终端产品。

(三)玉米开发利用向综合方向发展。美国在玉米利用方面进一步实现了综合化,在产品开发方面,生产出更多种类的变性淀粉。21世纪以来,为应对石油危机,美国大力开发石油替代品玉米燃料乙醇。随着对玉米成分和价值属性认识的提高,加上加工技术的革新,玉米综合化开发利用路线完全改变了玉米单一化开发利用路线。采用玉米综合化开发利用路线,有效突破传统的只加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玉米初加工业的局限和束缚,开拓加工生产包括醇、氨基酸、微生物、低聚糖和多糖、酶制剂、单细胞蛋白、抗生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内的现代玉米产业,因而被提高到发展“玉米产业经济”的高度。(四)现代生物技术不断推动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生物技术的支撑。玉米深加工业未来新产品的开发、市场的开拓依然要依赖于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现代生物酶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引用现代生物酶技术,色谱分离、膜分离技术,喷射、超微以及自动化微机控制等技术,使产业进入高科技、高产出的快速发展阶段。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方面的进步,导致了一系列酶产品方面的创新和酶产品成本的降低,极大提高了玉米深加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对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借鉴

(一)不断开发新产品,发展玉米综合利用。玉米综合利用是提高玉米附加值的重要途径,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应积极开发、引进玉米综合利用技术和联合生产方式,努力提高玉米加工的综合效益。适应市场需求、发挥现有优势和克服薄弱环节是确定玉米深加工业主导产品的决定因素。我国要在充分发挥味精、柠檬酸的生产规模和技术优势的同时,加快酒精(尤其是燃料酒精)、淀粉糖和变性淀粉的发展速度。

(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玉米加工效益。在中国玉米深加工的过程中,技术是一个瓶颈,因此,中国要以实现“玉米的精深加工”为目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目前,在玉米加工过程中,许多中国企业只是在模仿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始终得不到高额垄断利润。所以,中国玉米加工企业应加大技术的投入,尽快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同时国家应对玉米加工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支持的政策。

(三)加大生物研发力度,密切跟踪工业生物技术前沿。高度关注世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趋势,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研发与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明确未来20年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以化工醇、聚乳酸等新产品为代表的玉米化工转化产品已成为各企业开发的重点。据统计,全国约有政府资助的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0个,拥有研发人员3万多人,现代生物技术企业5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

(四)做大企业规模,发挥行业协会功能。要做大企业规模,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总体来看,目前中国玉米加工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很难与国际性企业相提并论。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把企业规模做大,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在玉米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玉米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的职能是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会员单位提供培训、市场信息、产品开发、销售等服务,并代表会员单位向政府提出有利于玉米加工业发展的建议。中国应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实际,尽快成立并完善相应的玉米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引导、协调中国玉米的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玉米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极大提高,并成为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

玉米深加工范文第2篇

玉米是生产淀粉的主要原料,据资料介绍,每100kg玉米可制得67kg淀粉。用玉米生产淀粉成本低,质量高,是化学成分最佳的淀粉之一,纯度可达99.5%。目前淀粉工业发展很快,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加工产品有100多种,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在医药工业中,玉米淀粉是制作葡萄糖的重要原料,还是生产青霉素、链霉素等多种抗菌素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也是一些片状药物的添加剂;在化工工业中,玉米淀粉用于生产醋酸、丙酮、丁醇等化工产品;在纺织和造纸工业中,直链玉米淀粉用作上浆剂和产品表面的涂料。

2.玉米制糖

玉米淀粉经过再加工而制成的糖浆,即异构糖,又叫“人造蜂蜜”。据资料报道,每100kg淀粉可生产105kg异构糖。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生产异构糖,美国异构糖产量已占食糖产量的30%~40%。我国糖料不足,每年从国外进口一部分食糖。采用玉米生产糖料,是解决食糖不足的一个可取途径。发展异构糖生产,不但能解决人们的食糖问题,增加国家和农民的收入,而且也为轻工业开拓新的途径。

3.玉米榨油

普通玉米籽粒中含油量一般在4%~5%,而油分的85%以上集中在胚里。因此,把胚分离出来进行榨油是十分方便的。玉米油被认为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油,含有10余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达50%以上,同时还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A和E,故玉米油的营养价值仅次于红花油和葵花油而优于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属优质食用油。常食用玉米油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并可延年益寿。因此,玉米油又是一种保健食品,在国内外称之为“健康营养油”。玉米油除作食用外,还是人造奶油的原料,在工业上是制造肥皂、油、油漆涂料等产品的原料。

4.玉米食品

玉米食品种类繁多,新鲜玉米可作菜肴、盐渍玉米、玉米罐头、速冻玉米等;玉米膨化食品有玉米片和玉米花、人造米等;玉米籽粒食品有玉米面包、饼干、层糕等。尤其是玉米膨化食品在国内外很受欢迎。如在我国的上海、广州等地,以玉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膨化儿童食品很畅销。

5.玉米制药

玉米可用于生产谷氨酸、赖氨酸、柠檬酸和山梨糖醇。山梨糖醇是维生素C的中间体,而维生素C、赖氨酸和柠檬酸都是国际市场上的热门货产品。脱脂的玉米饼,可制作植酸钙,是补脑健身的药品。玉米须也是一味治病的好药材,在民间验方中,可治疗糖尿病、胆囊炎、肝炎、高血压、儿童慢性肾炎等。

6.玉米饲料

玉米深加工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玉米;深加工;工序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世界上玉米深加工工业正迅速发展,而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也在蓬勃兴起。吉林省是玉米的主要产区,有着相当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于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工业。我们所熟悉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就有长春的“大成”、公产岭的“黄龙”、“吉安新能源”、“华润赛力事”等。

1 玉米原料及其加工工艺

原料玉米种子基本的构造分4部分:外皮,玉米的最外层是很好的表皮,它含有重要的纤维素;籽粒中的软淀粉;在软淀粉的两边是硬淀粉,硬淀粉中含大部分面筋;含油脂和少量面筋的胚。

玉米干物质的基本组成是:淀粉占72%、蛋白质占10%、油脂占4.5%、纤维素占3.5%、其他成分约占10%,这只是籽粒干物质中各组成的比率,而实际上湿的玉米颗粒尚含有16%左右的水分。

玉米深加工的产品有:玉米油、玉米面筋、普通酒精、玉米淀粉、葡萄糖糖浆、玉米高果糖糖浆、右旋糖等。

2 玉米深加工工艺

从加工主要目的上看,可分为互相衔接的4个工序。

2.1 浸泡

水温约52℃。循环浸泡24~48h,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稀硫酸,循环水可防止玉米发酵而促进淀粉和蛋白质分解。

2.2 制油工序

使用碾磨机把浸泡软了的玉米粒磨碎。用离心力把胚分离出来,进行干燥然后用机械榨取或使用溶剂提取粗油。粗油经过进一步的精炼,可生产出高质量的食用油或生拌凉菜油。胚粉可做动物饲料。

2.3 筛选工序

剩下来的淀粉和皮层的混合物经过一系列的研磨、筛选,筛选出较好的淀粉和蛋白质颗粒,像水粉浆一样流到下道工序。外皮进入饲料流里。

2.4 淀粉分离

由于淀粉和面筋的比重不同,几乎全部分离工作都可使用离心机进行。从粉浆中可提取99%以上的淀粉。进一步冲洗除掉可溶性废渣,使其进入3股产品料流之一。

第1股产品料流是干淀粉,产品是2种基本形态:粗糙的未进一步处理的淀粉,可适用于各种工业用途。可添加各种特制的化工原料来进一步处理这些淀粉,生产出具有各种特性的多种用途的精制淀粉。这类精制淀粉主要用于食品。

第2股产品料流是精制糖浆,通过筛选粉浆,可依次生产出3种不同的糖。第1种是葡萄糖浆,使用添加酶或酸做催化剂,利用水解作用生产。可依据含糖量,通过不完全转化,生产出具有不同性质的糖浆,称作玉米糖浆。

第3股产品料流使用发酵和蒸馏工艺,生产饲料用淀粉渣,并从中提取出普通酒精。

全部生产工艺要求原料配比十分准确,才能达到99%的玉米原料被利用。在重量上,成品与玉米原料之比可达到99%。

在玉米深加工整个过程中,酶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使用的酶基本有3种:α淀粉酶、糖化酶和同质异构酶。在加工中每种酶都起特定的作用。

3 玉米的产品及其用途

如前所述,主要7类产品:

3.1 玉米油

颜色金黄,是高质量的食用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加热时,不产生油烟。

3.2 玉米面筋

依据蛋白质含量,可分2种基本类型。其主要用途是作为动物饲料组分。具有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矿物质较多,可用于所有动物饲料。如:肉用牛、奶牛、家禽、肉用猪、鱼以及其他动物、役用牲畜等的饲料。

3.3 普通酒精或者酒精

依据酒精含量——180和200标准酒精度,可分为2种类型,主要用于汽油的填加剂或辛烷的增强剂,饮用酒类和工业用溶剂。

3.4 玉米淀粉

有3种基本型:未经处理的粗淀粉;经化学处理的变性淀粉和糊精。主要作为粘合剂、胶结料、增稠剂、撒粉膨胀剂和发酵材料等。可用于食品,包括烘焙制品、啤酒、酒曲、食用酵母、糖果、香肠等的原料,用于肉汁、汤等食品的粉面子。用于非食品方面,包括包装纸、波纹板的粘合剂。各类纺织品、药品酵母、建筑材料等。

3.5 葡萄糖糖浆

根据不同的含糖量和甜度可分为4种基本型。葡萄糖糖浆是呈半甜、粘性透明的液体,可作为糖料,膨胀剂、酵母和湿润剂。用于食品包含甜面包、甜的烘焙食品、冷冻果实、啤酒、果子露、蜜饯、果浆等原料。在工业上用于烟草调味品、医药、医用糖浆、酵母以及化工原料等。

3.6 玉米糖或称右旋糖

分2种型:含9%水的含水化合物和100%糖的无水化合物。玉米糖是仅有的可代替糖粉的右旋糖,一般认为甜度相当于蔗糖的80%。还可作为甜料、发泡剂、酵母、和用于其它干物质的吸湿剂或吸收剂。也可用于食品。包括烘焙食品、食品、干粉冲剂、饮料、糖果、水果或蔬菜的罐头制品、酒曲等原料。非食品中,主要用于静脉活射,也应用于医药和化工等。

3.7 高果浆

根据果糖含量——42%或55%分2种型。产品透明、半粘性、非常甜的液态糖浆。在大多数产品中,认为它的甜度和蔗糖一样或稍差些。由于在使用时不呈现干粉状,主要用于充碳酸气的饮料、烘焙食品、糖果、水果露、奶制品、蜜饯、果浆等的原料。

4 玉米深加工的意义

玉米深加工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重要的受益非常大的加工业。受益可分为6大范畴:

为玉米产区增加收入,为市场增加商品;提供大量的高质量蛋白质,提供高热能的饲料;可提供能代替昂贵的进口油脂的油料;可生产出多种食用油以供需求;生产出的淀粉可作为某些基础工业如造纸、化工、医药、酿造、制造波纹板等的重要材料;生产出价格低廉的糖类代替进口糖类。

玉米深加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玉米产业;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189-04

关于玉米深加工,国内外学者有许多研究和思考。围绕着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对于玉米深加工的发展形成两种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玉米深加工业快速发展将对中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吴淑清等,2006),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玉米深加工业的良性发展不但拓宽玉米的用途,并且还能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同时还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王红,2007、刘丽影,2002)。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为了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确保饲料用玉米的供应,也为了有利于玉米深加工行业自身的发展,对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进行控制是必要的(王秀忠,2007)。而关于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观点相对一致,主要认为吉林省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可以延伸玉米产业链条,扩大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空间,为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收效创造机遇。推动玉米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王红等,2007)。

一、吉林省玉米深加工发展的意义

1.实现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吉林省作为传统农业的代表,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缓慢,随着深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加工效益提高,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发展玉米深加工业,可以承接玉米种植业和现代物流业,促进农业(玉米种植业)的标准化和市场化,打通一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用工业化搭载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载体。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整体上实现了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区域集团化生产转变。玉米加工能力已经达到1 100万吨,位居全国首位[1]。在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上已经拥有了淀粉、变性淀粉、氨基酸、淀粉糖、酒精、化工醇六大系列,加工产品品种已达300多种。这种加工链条的系列化,不仅延长了玉米深加工业的产业链条,而且拓展了玉米深工业向其他与玉米相关的产业链条拓展,使得玉米产业化经营得到了快速而有效的发展。随着玉米深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工醇的深入开发,玉米精深加工转化增值方面将有更大的提高。

2.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吉林省实施“玉米经济”策略,上马了一大批玉米加工项目后,很快解决了玉米大量积压、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同时还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种植玉米的收入。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对玉米原料的需求,拉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从而扭转了过去几十年间价格持续低迷对农民收入的不利影响。2005年初,1吨玉米卖1 000元无人问津,可是仅仅三年之后,玉米收购价已经涨到了1 620元/吨。①据吉林粮食协会数据显示,2005年,吉林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实际消耗玉米487万吨,相对2002年增幅高达169%。根据吉林省内玉米加工企业开工和规划目标,预计2008年,玉米加工生产能力达1 600万吨,消耗玉米也将达到1 200万吨[2]。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兴起,扭转了吉林省玉米产业不景气的局面,提高了玉米的生产效益,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国家实行粮食直补政策,再加上玉米深加工行业对玉米的需求增加,种植玉米的农民收入增加比较明显。玉米精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还使玉米产业链条形成系列化发展,已经从简单的精加工口粮和饲料转变到深加工的精细产品、生物产品和有机产品,多元醇的发展已经与纺织、汽车、包装、电子、医药等产业相联合,极大了提高了玉米产品的增加值。

3.拓展了农民就业空间。玉米深加工和产业链条的有效发展,吉林省玉米产业为下岗职工和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具相关数据显示,吉林省2005年玉米及其关联产品加工业消耗玉米达1 100万吨,产值达到1 000亿元,安置下岗职工和富余劳动力20万人,辐射带动省内农户240万户。玉米产业链条的拓展关联,增加了很多新的相关联的产业。新的就业岗位随之产生,这些新的岗位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增加就业空间的同时,也使得农民的收入随之增加。并且使得农村整个社会分工增多,也使得专业化程度更加提高。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由于玉米深加工业向精深加工发展,促使玉米加工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已经从简单的精加工口粮和饲料转变到深加工的精细产品、生物产品和有机产品,同时,带动着玉米种子培植业、玉米种植业、畜产养殖业、玉米食品加工研制业、物流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吉林省玉米及其关联产品的生产不仅可以很大程度满足中国人民对肉、蛋等畜产品的需求,而且已经可以大量提供国内外市场供应短缺的化纤、生态塑料及精细化工产品,满足汽车、医药、建筑和服饰等方面的需要。比如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种+养+加产业链中的下游企业,其年屠宰肉牛50万头、羊30万只、饲料产量30万吨、皮革加工20万标张、中式与欧式清真熟食制品10万吨、已研发生物制品73个品种[3]。其快速发展,带动全省45个县、(市)、区,210多个乡镇、带动10万农户、近70万农民从事养牛业,每年转化粮食秸秆300多万吨,农民养牛增收10亿元。

二、吉林省玉米深加工发展现状

1.玉米深加工企业。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在吉林省“玉米经济”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带动下,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大成玉米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吉林吉安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黄龙食品有限公司、吉粮天裕为代表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设计产能超过5万吨的17家企业合计约需要玉米982万吨(如表1所示)。这些企业作为吉林省玉米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在高新科技的引领下,正将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推向新的规模和更加现代化的领域。并逐步实现吉林省“玉米经济”策略,将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

2.玉米深加工规模。

(1)全国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消费量

2006/07年中国工业用玉米量为3 550万吨,为玉米总消费量的24.4%(如图1)。虽然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仍然有很大差距,但近年的发展速度较快,令世界瞩目(如下页图2)。

图22006/07年度国内玉米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07。

中国玉米深加工主要有淀粉行业和酒精行业。2006/07年度3 550万吨工业用玉米中,淀粉行业消费玉米2 200万吨,占工业玉米消费的62%,酒精行业消费1 450万吨,占工业玉米消费的38%(如图3)。近几年淀粉行业和酒精行业消费玉米呈现同步增长态势。

图32003/04―2007/08中国工业消费玉米量

(2)吉林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消费量。2007年吉林省规模企业消费玉米量为655万吨,为玉米总产量的37.4%。与全国深加工量24.4%相比,吉林省的玉米深加工玉米消费量高出13个百分点。

3.玉米深加工效益。玉米深加工,尽管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充分显示出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生物燃料项目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大涨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带来节能减排效果,形成循环经济模式。资料显示,吉林省玉米产业链条上已经消耗玉米1 100多万吨,并且还有几百万吨玉米产能没有开工。其产值已经超过1 000亿元;辐射带动省内农户240多万户。带动了农民一起致富。燃料乙醇的生产和使用,一是增加了财政收入;二是有效节约了石化能源的消费;三是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四是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五是带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三、吉林省玉米深加工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增值幅度小。在玉米加工大宗产品中,玉米淀粉占45%,相应的淀粉下游产品开发深度和精度滞后,只有少部分用于省内深加工,约有50%以上以原料形式销往省外,产品附加值低,未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项目布局过于集中,重复建设严重。玉米加工业涉及到诸多部门,而设置却按行政区划和部门进行布局和管理,这就造成了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产品品质雷同,在相同水平线上互相重复。例如,吉粮集团和中粮集团两个深加工企业间只相距30公里,松原的赛力事达和吉安生化两个企业只相距30米,企业相隔距离均未超过方圆150公里的半径。由于项目集中和重复建设,必然导致企业争原料、争市场,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3.加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虽然形成了以长春大成公司、公主岭黄龙食品工业公司、吉粮赛力事达、乾安吉安生化酒精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玉米加工龙头型企业群,但整体上对全省经济具有强大拉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偏少,龙头企业仅占全部玉米加工企业的10%,多数是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对玉米的加工,既不能将玉米加工产业链条拉长,又对玉米资源利用不充分,造成玉米资源的浪费。还可能造成对环境污染。

4.科研投入不足,深加工科技含量低。除长春大成集团自主研发技术多为国际首创外,其他玉米加工企业的技术和装备大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由于科研投入不足,使得吉林省各玉米加工企业技术与装备,特别是一些精深加工项目不能进行。这种低技术含量的初级加工产品,使得玉米产业增加值不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策略

吉林省玉米工业转化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其综合利用和增加值仍有待大幅度提高。根据国外玉米工业利用的发展趋势和国内需求及技术的开况,未来吉林省玉米工业发展策略主要是:

1.加强玉米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提升玉米加工业在整个玉米产业中的核心地位,依托吉林省丰富的玉米资源,特别2008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这标志着吉林省将成为首个突破六百亿斤粮食生产的省份。而其中规划中增产的100亿斤商品粮中玉米占60亿斤。拥有如此丰富的玉米资源,如果只靠玉米初加工,或者单一的深加工,是无法实现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为了将玉米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首先,加快玉米深加工高端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玉米产业的附加值;其次,将玉米产业链条科学规划综合搭建,形成以玉米为核心的多链符合,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继续扶植一批龙头企业,加强带动效应。发挥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效应,可以将玉米产业真正做成吉林省的特色。龙头企业在世界范围站稳脚跟,才能真正将吉林省玉米产业做大做强,并将吉林省玉米加工小企业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优化,带动玉米产业按有效模式运转。如继续扶持皓月公司,加大其生产加工能力,开发新品种,这样可以带动养殖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种养加链条的带动作用,可以使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形成种植业的一个循环链条。

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玉米深加工特色产品。玉米蛋白主要为醇溶蛋白、谷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等四种。其支链氨基酸和中性氨基酸含量均相当高,是植物蛋白中颇少见的特色组成。以前这是玉米蛋白利用的限制因素,但近年来却成为深层次加工的依据。玉米黄粉可以加工生产醇溶蛋白、玉米分离蛋白以及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玉米蛋白肽等通过对玉米蛋白改性,可以生产出多种功能食品。且玉米黄粉作为湿法生产玉米淀粉的下脚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但通过对玉米蛋白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为中国的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道路。并且增加玉米深加工产品在食品中的运用,既可以减少因为玉米深加工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争论,又提高了玉米产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充分发挥玉米的保健功能。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探索玉米精深加工产品,特别是在发展柠檬酸(无磷洗涤剂)、生态塑料的研制,这种百姓日常消费品对于治理“白色污染”和应对石油资源的短缺,建设生态省都有积极的意义。

4.发展玉米循环经济,实现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玉米作为可再生的工业原料和能源被誉为“软黄金”,随着现代加工科技的发展,玉米具有多次加工增值的潜力。要实现吉林省玉米产业大发展,就要让广大农民从中受益,增加收入,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玉米资源的永续利用。

五、结论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资源和农业发展分析,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精神,吉林省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又能有效提高玉米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既能促进粮食的有效生产,又能保证生态省的建设实现;既能保证吉林省“玉米经济”策略的有效达成,又能实现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在玉米生产大省吉林省,大力发展玉米经济是大有可为的。只是在发展玉米深加工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玉米精深加工的增值效用,形成玉米产业的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铁男.燃料乙醇与中国[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段秀萍.国家政策变化对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7,(6).

[3]姜长云.粮食加工业迅速发展对中长期粮食安全的影响――以东北地区玉米加工业为重点的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7,(4).

[4]丁声俊.美国玉米深加工发展新趋势及其借鉴[J].粮食问题研究,2007,(6).

[5]张越杰.中国玉米产业链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7,(12).

[6]蔡强.走玉米深加工之路,振兴吉林省经济[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报,2007,(6):12-15.

[7]王秀忠.严控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确保饲料用玉米供应[J].农产品加工・畜产品,2007,(6).

[8]刘丽影,刘国华,黄丙申.玉米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4).

[9]林峰,蔡木易,易维学.玉米蛋白深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11).

[10]吴淑清,崔凯.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J].农产品加工,2006,(8).

[11]王红,汤洁,王筠.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7,(6).

[12]张越杰.中国玉米产业链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12).

[13]齐聪,刘小和.加入WTO后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8,(7).

[14]皓月集团网站,www.省略/hyjj/jianjie.htm.

Research about Development of Corn Processing in Jilin

LI En,LIU Xiao-tong

(College of Quartermaster Technology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62,China)

Abstract:Jilin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corn production,under production volume growth in a row circumstances,progress in farmers’income is slow.With rapid development about corn processing,the farmers have got more tangible benefits.The probem of increasing peasants’income is the focus all the time.cor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fine and further processing,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ircular economy,comprehensive links corn industry is the way to develop corn processing,is the effective shortcut of increasing peasants’incom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玉米深加工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玉米;玉米深加工业

玉米在世界的粮食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玉米年产量位于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以及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作为健康食品概念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2006年实际生产能力达到2400万吨,设计能力达到3340万吨,较2005年增加400万吨,增幅在20%左右。国外加工业中已达数千个品种,加工回收率高达98%。我国玉米深加工工业比较落后,80%以上的玉米以原粮状态直接上市或者经过初级加工进入市场。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增值程度相比,我国的差距很大。

一、我国玉米深加工的现状

(一)玉米深加工产品。玉米是产业链最长的粮食品种,利用玉米可加工大约3500多种产品。我国的玉米主要用于以下几种产品的生产:一是玉米淀粉。玉米在淀粉生产中占重要位置,玉米淀粉除直接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医药等领域外,绝大多数用于深加工。淀粉工业是我国玉米使用量较大的一个行业,我国玉米淀粉的产量从1999年到2005年呈线性增长。2004年全国玉米淀粉量达862万吨,比2003年增加了36.09%。二是淀粉糖。淀粉糖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高级产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工、发酵等行业中。玉米淀粉制取的淀粉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玉米淀粉深加工制成的玉米糖浆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是制作糖果、糕点、饮料和罐头的优良甜味剂。山梨醇是淀粉糖的衍生物,主要用于生产维生素C,近年来国内需求旺盛。2004年我国淀粉糖产量为347万吨,到了2005年,淀粉糖的产量达到420万吨,2006年淀粉糖产量达到520万吨。三是变性淀粉。变性淀粉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产品,用途广泛,国外已开发出3000多个品种,而中国只开发出50多个品种。它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品等行业,前景很好。2003、2004、2005年产量分别为45万吨、50万吨、60万吨,2006年近70万吨,生产企业基本都在几千吨左右。四是酒精。玉米为发酵工业提供了丰富而经济的碳水化合物,通过酶解生成的葡萄糖,是发酵工业的良好原料。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酒精价格低廉且环保,而且燃料酒精绝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的不良反应,市场潜力巨大。乙醇汽油的推广及使用,不仅可以缓解因石油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经济压力,还可以消化陈粮,为粮食解决相对过剩问题开辟一条新路。

(二)玉米深加工的规模。近年来,我国玉米加工转化能力增长迅速,年增长速度在20%左右。特别是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山东等玉米主产区,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迅速。原有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建和拟建的深加工企业不断涌现。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玉米加工转化能力达到2350万吨,深加工数量约占玉米总产量的18%左右。玉米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山东、河北、安徽、广东等省。据黑龙江省农委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已建成各类玉米加工企业1326家,年玉米加工能力1417万吨,实际加工量在650万吨以上。其中,省级以上玉米加工龙头企业有12家,加工能力258万吨。正在建设的较大玉米加工企业有6家,加工能力245万吨。12家全省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大部分分布在绥化、大庆、牡丹江和齐齐哈尔等地。2001年吉林省玉米深加工能力为280万吨,2005年已达到600万吨左右,4年的时间扩大了一倍多。目前,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有580家左右,总加工能力达850万吨。长春大成公司有240万吨产能(长春60万吨淀粉、姚家一期120万吨淀粉糖、锦州60万吨淀粉),公主岭黄龙公司有60万吨产能,松原赛力事达有30万吨产能,华润生化30万吨产能,吉安生化酒精55万吨产能,吉林燃料乙醇160万吨能。辽宁省基本上是500多家左右,但其加工量比较低,在200万吨左右。玉米深加工企业15家左右,大型企业只有3家,正在筹建厂的企业有2家,目前年加工能力只有150万吨,辽宁每年的玉米调出量在300万吨左右。山东省加工能力也相当大。山东省年玉米深加工能力近2000万吨。山东省较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有:西王集团、诸城兴贸公司、诸城润生公司、鲁州公司、寿光巨能金玉米公司、莲花味精公司、德州华成公司、浮精集团公司、禹城富田公司、信乐味精公司、兖州雪花淀粉公司、滨州昌达淀粉公司、龙力生物公司、乐悟集团公司、潍坊英轩实业集团公司、莒南阜丰发酵公司、聊城莘县精细化工厂、山东柠檬生化公司、德州富源生物公司。另外,山东还有数十家中小玉米深加工企业。

二、玉米深加工存在的问题

我国玉米加工业虽然已在一些现代化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实现了较快发展,但若较之世界先进标准,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玉米深加工品种少,结构不合理。我国玉米加工业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的几十万吨消费量到90年代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今开发了上百个产品。美国玉米加工产品现在是3500多个品种,我们的加工水平和技术比较落后,国内的玉米加工只有200多个品种,且都把初加工的玉米、玉米面、方便食品、玉米饮料等等都统计进去。初加工所占的比例太大,食品的初加工占65%,工业原料的初加工占20%,深加工只占15%。主要集中于乙醇、淀粉及化工醇等相关领域。从工业意义上来讲,品种分布是不合理的,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较,结构不合理。

(二)企业规模小,资源综合利用差。中国玉米加工业发展比较缓慢,大型企业少,中小企业的加工能力较差,玉米产品种类少,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和提升产品档次。在全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中,真正的食品加工和工业原料加工基本在560~580家左右。玉米加工规模超过50万吨以上的全国只有60~70家。规模在30万吨以上的100家左右,剩下的20万吨以上的大约150家左右。剩下的绝大部分规模都很小。那些规模小的企业科技含量低、生产成本过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差、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品种单一、收益率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很难与大规模的企业进行竞争。(三)科技开发投资少,加工技术落后。目前,国内效益较好的玉米加工企业基本上都采用进口设备,加工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普遍较低。玉米深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成本高,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在市场竞争中,为维持生存,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放在生产当中去,从而导致科技开发投资少、技术水平低、开发能力有限,形成新产品种类少。美国是世界上玉米加工时间最早、加工能力最强的国家,仅深加工产品就有2100多个。相比之下,我国的玉米加工业总体落后、发展不平衡,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综合加工能力弱,玉米附加值低。目前我国大多数玉米加工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生产技术,停留在原始的初加工层面上。初加工产品的增值只是玉米原值的1~3倍,而精深加工产品的增值却能够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我国玉米淀粉加工厂实际的玉米综合利用率在92%左右,而发达国家在99%以上。玉米淀粉只有通用的工业淀粉、食用淀粉、医用淀粉等,特种淀粉很少。世界上以淀粉为原料的变性淀粉有200多个品种,而中国只有几十个。80%以上的玉米加工产品属于粗加工或一次加工品,基本上是淀粉、酒精、味精等。玉米加工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附加值低。

三、发展玉米深加工的对策

(一)提高对玉米战略资源的认识,发挥玉米资源效应。现在对玉米的认识已从传统的产品意识转变为系列化、深度化开发利用的现代资源理念。玉米不仅具有饲用、食用的价值属性,而且具有能源和精细化工价值属性。玉米在未来粮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将日益突出。因此,以玉米为原料进行深加工,要提高效益意识。在燃料制造等方面,应把以玉米为原料转为以非粮产品为原料,发挥玉米特殊品质在深加工领域的作用。借鉴美国对玉米资源开发利用的理念,转变对玉米资源粗放的、单一的利用,对玉米资源进行精深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利用其多种价值属性。

(二)加快现代技术转变,积极开发新品种。在玉米深加工与转化中,应大力应用以生物技术、电脑自动控制为中心的高新技术。在淀粉转化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中,以酶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为核心,发展酶制剂生产,筛选和培育具有新的转化功能的优良菌株,为研制新型淀粉转化产品创造条件。在淀粉以及淀粉转化产品的生产管理方面应利用先进设备,全面实行电脑自动控制,提高生产的现代化程度。要广泛利用生物、酶技术、膜分离技术等,使玉米加工进入高科技、高产出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要充分利用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不断研究开发新品种。

(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玉米加工效益。中国要以实现“玉米的精深加工”为目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应加大技术的投入,尽快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同时国家应对玉米加工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支持政策与措施。

(四)加快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建设,做大企业规模。从总体来看,目前中国玉米加工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政府和企业都应意识到这种危机,共同努力把企业规模做大,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应以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实现玉米加工利用的系统化,发挥整体优势,实现玉米在加工转化过程中的大幅度增值。

玉米深加工范文第6篇

阿根廷玉米协会主席马丁・弗拉吉奥称,中国和阿根廷已经接近达成关于玉米贸易的协议。他说,中国贸易代表团上周访问阿根廷时,双方在建立植物检疫标准方面已经取得进展,一两个月内将签署一项协议。

本年度1000万吨左右的玉米供求缺口、持续低位的国家玉米储备,被认为是中国试图进一步开放玉米市场的原因所在。

中国之前一直是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但上一年度的干旱及需求大增,令中国首次成为玉米净进口国。2010年,中国进口玉米157万吨,在国际商品期货市场引发震动。事实上,在调控通胀的背景下,玉米供需链条的两端都已开始调整,政府近期已经密集出台了系列政策,严厉限制玉米在酒精、淀粉等深加工产业的消耗量。

扩玉米进口来源

中国与阿根廷关于玉米贸易的谈判始于去年。去年11月,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公开表示,中国2011年将从阿根廷进口550万吨玉米,不过中国农业部随后称,中阿双方并未签署任何进口玉米的协议。

这一否认让这一玉米进口的进展迷雾重重。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双方可能是在谈判过程中谈到550万吨这一预计进口量,但当时并未达成协议。

中国从阿根廷进口玉米的最大障碍在于,该国80%的玉米均为转基因玉米,而中国一直严格限制转基因玉米的流入,目前全世界22种转基因玉米品种中,中国农业部批准进口的不足10种。

郑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玉米研究员邱烈金分析,中阿玉米贸易推进的情况取决于国内玉米供求紧张的程度,转基因这一限制预计也会因国内玉米供应的紧张趋于放松。

中国取道阿根廷进口玉米,与美国市场进口难度加大有关。新湖期货分析师李延冰说,由于世界玉米消费刚性增加,美国玉米库存降至15年低位,也是半个世纪以来的次低水平,引发世界玉米市场的大牛市。

近期,美国玉米到中国南方港口理论完税成本维持在2900~3000元/吨水平,较广东港口的国产玉米2370元/吨左右的成交价高出500~600元/吨。

自去年中国由玉米出口国逆转为玉米进口国之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玉米进口的猜测颇多。美国谷物协会此前曾公开估计,称其在调研后判断中国今年的玉米进口量最高可能达900万吨。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国内玉米的供求会实现紧平衡,进口量预计会略高于去年。

压国内深加工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9日的数据,2011年度,中国玉米的产量同比增长了8%,达到1.77亿吨,高于市场普遍预期。

邱烈金分析,供求紧张将成为趋势,一方面中国未来玉米的增产能力有限,而另一方面消费量尤其是工业消费量的增长会远超过玉米产量的增长。在这种背景下,玉米进口的增加成为必然。

从去年玉米价格暴涨的“玉米疯”时期开始,市场一直盛传国家储备玉米库存处于低位。受访人士分析,今年前几个月密集补充库存后,国储手中的玉米数量估计已经有所回升,但应该仍处于低位。这也是为什么中储粮会赴美进口玉米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通过扩进口增加玉米供应,政府也在试图大力压减玉米需求来改善供求状况。

4月下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深加工产业进行调控,包括严格限定深加工玉米用量,深加工企业今年采购量不得超过2009年玉米实际使用量;对已建和在建项目中,土地、环保手续不全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在建的停止,已建的停产。

此外,暂停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增值税抵扣政策;同时收紧非储备企业玉米收购的信贷资金。

未具名的受访人士说,政策的思路非常清晰,压减深加工产业的玉米需求,保障饲料行业的玉米需求,以调控通货膨胀。

目前,中国玉米有30%被用于酒精、淀粉等深加工,70%用于饲料。

玉米深加工范文第7篇

1 糯玉米子粒作为鲜食食用

作为鲜食的糯玉米,一般授粉后30天,乳熟后期及时收获,糯玉米的品质可达到最优,不仅口感甜黏,而且营养丰富,鲜食极佳。糯玉米的子粒,含糖量在7%~9%之间,干物质在33%~38%之间,赖氨酸的含量高出普通玉米16%~74%,内容物较多,黏软清香,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很好的适口性,易于身体消化吸收。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冷库储藏糯玉米,随着技术的进步,水煮、清蒸糯玉米的单食用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通过抽真空压塑包装,不仅能长时间保存,不易变质,且保存了糯玉米独特的香甜味。通过利用最新优化的包装技术,可以一年四季满足市场需求,是对鲜穗供应淡季的充分补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有的甚至形成了不需加热即可食用的新产品。

2 糯玉米子粒进行深加工为特色食品

糯玉米子粒富含维生素B1、B2及多种氨基酸,特别是有机硒的含量是普通玉米的5~10倍,具有防癌抗癌之功效,是天然的营养保健食品。将糯玉米子粒清洗、熬煮,配以红小豆、大枣、桂圆等食材,可制成保健罐头。如糯玉米粒罐头、鲜糯玉米软罐头、糯玉米糊罐头、珍珠百宝粥等。还可将糯玉米加工成粉,做成糯玉米泥、糯玉米奶粉等,激发食欲,易于消化,调节了人们的饮食结构。这样的深加工产品,目前市场占有率不高,但随着人们对生活标准要求不断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今后市场中的比例会逐步上升,成为深加工产品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糯玉米深加工成嫩糯玉米汁饮料

用嫩糯玉米榨汁,汁液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比普通玉米高2倍,比大米、面粉高10倍以上,维生素A含量每克高达5~7毫克,比普通玉米干籽粒高3~5倍,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镁,这些元素共同作用是可刺激肠壁功能,提高肠道吸收能力,增强肠蠕动,防止便秘、降低胆固醇而减缓动脉硬化的形成、预防胆结石。所以经常食用鲜糯王米对预防食道、胃及肠等消化系统病变具有促进作用。

4 糯玉米作为酿酒的丰富材料

通过对糯玉米的加工,发酵,可酿成低度黄酒,或具有独特风味的啤酒及陈醋。黄酒的颜色纯正,并具有独特的玉米芳香气味,浓郁而甘甜,微量元素丰富,可添加中药材,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增加其药用食补价值。用糯玉米酿制黄酒,可以解决黄酒原料来源,既找到了一条玉米加工的新路,又降低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5 糯玉米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

糯玉米工业加工最大的优势就是糯玉米淀粉的特殊结构。可加工生产成95%~100%的纯天然支链淀粉和蛋白粉,籽粒的表面蜡质状、不透明、无光泽,水解后变成糊状,加碘液显示红褐色。支链淀粉在食品及工业原料中应用广泛,可加工成增稠剂、乳化剂、黏合剂、添加剂和悬浮剂。主要应用于食品、纺织、造纸、黏合剂、铸造、建筑、石油钻井和制药业等众多部门。糯玉米为原料加工生产变性淀粉可大大降低成本,且市场潜力大、供不应求,项目利润丰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6 糯玉米深加工为优质家畜饲料

糯玉米收获后,株秆和茎叶营养丰富,鲜嫩,是家畜的上好饲料,也是很好的青贮氨化原料,由于其独特的支链淀粉,使得消化率高,同时饲料的转化率也很高。种植时可同时发展养殖业,相互补充,把糯玉米的生产价值充分利用。有研究证明用糯玉米喂猪,猪的日体重增加明显;用糯玉米词养奶牛,产奶量明显上升。

玉米深加工范文第8篇

一、国家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政策导向

自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玉米深加工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有序发展,并将其作为调控粮食流通市场的重要着力点,对玉米深加工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是抬高了行业技术、规模准入门槛,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将得以进一步发展,小型企业则被逐步淘汰。

二是国家根据玉米供求情况,通过随时调控深加工补贴幅度或直接限制原料玉米收购等政策手段,已基本实现将玉米工业消费占总产量的比例控制在26%左右的水平,但局部地区发展将有快有慢、有增有减,总体上工业消费绝对量会随着产量增长而增长。目前已建成的玉米深加工设施约有1/3能力尚未得以释放。

三是原料玉米限收与禁拍使众多小型企业陷入原料与利润双重困境,开工率明显下降,转型势在必行。大型企业由于储存规模大、收购实力强,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四是为限制能源加工与民争粮的程度,近年对燃料乙醇生产补贴逐步下降,未来有可能取消,将压缩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盈利空间,限制部分产能。

二、全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地域分布情况

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玉米主产区,即东北三省一区、华北、黄淮等地区,分别达到全国玉米加工能力的43.1%、30.9%和11.6%,合计占85.6%。从各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实际加工量来看,山东、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河南、辽宁为加工能力较高的省份。其中,山东和吉林的加工能力分别为1453万吨和1306万吨,合计占全国玉米深加工加工能力的43%左右。

(二)深加工业玉米消费情况

2000-2008年是玉米深加工快速发展的阶段,玉米消耗量占总产量的比例由11.5%上升至30%。随着国家对深加工行业的规范引导,自2009年以来有所回调,目前已基本调控到26%附近维持运行。

从具体消耗量看,2001/2002年度,我国深加工消耗玉米约1250万吨,2008/2009年度,我国玉米深加工消耗玉米3850万吨,7年增加了2600万吨,年均增幅为17.4%。到2010/2011年度,则达到4600万吨。11年间的复合增长率13.2%,高于饲用需求2.9%的增速,其中,2007年以前的复合增速高达16.2%。随着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业的规范与引导,国内深加工玉米消耗量近年来已经出现了随着玉米总产量相对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三)全国主要玉米深加工企业

我国玉米年加工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的企业达到15家,产能合计3000余万吨,在我国玉米加工总能力中占比46%。通过企业的战略调整,我国玉米工业已从过去中小企业转变为大企业、规模化为主导的格局,形成了包括国有、外资、合资、民营参与的多元化格局的玉米加工业。

三、东北玉米深加工业发展情况

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产业中,吉林、黑龙江、内蒙及辽宁的加工产能分别为1306万吨、694万吨、591万吨、384万吨,合计加工产能2975万吨,达到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的41%。这些产能共由66家10万吨以上加工能力的规模化企业构成,其中百万吨以上的5家。

(一)吉林省

吉林省在加工能力上是仅次于山东的玉米深加工大省。该省深加工企业较多,规模较大,科技化程度较高,目前已有深加工企业17家,产能合计为1306万吨。作为我国玉米产量第二大省,巨大的原料优势为其深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截至目前,该省玉米就地工业加工比例已达43%,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二。

(二)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目前已有深加工企业22家,产能合计694万吨,加工能力占全国的10%左右。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企业产品主要以乙醇为主,其他产品所占份额不大。但随着2011年部分大型加工企业在此投资建厂,黑龙江未来可能成为我国玉米深加工大省。

(三)内蒙古

内蒙古玉米深加工能力为591万吨左右,目前已有深加工企业15家。

(四)辽宁省

辽宁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较晚,上规模的不多,全省深加工设计产能384万吨,目前已有深加工企业12家,主要产品有酒精和淀粉。

四、东北产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对市场的影响

(一)深加工企业掌握玉米收购主动权

粮源是深加工企业经营的命脉,因此各企业非常重视玉米收购,普遍利用自身储存条件和价格优势,与贸易商争收粮源,尽可能做到控制本地粮源、吸弓I周边粮源,客观上对产区玉米价格形成重要支撑力量。加工企业玉米收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 以保证库存为目的争抢收购。自新粮上市开始,各企业即抓住农户卖粮高峰时机,以较高价格全力抢收,囤积库存。2012年春节过后至3月底,收购范围扩大至周边地区甚至临近省。深加工企业能够吸弓I稍远地区粮源的主要原因是其收购价相对较高,加之节省烘干费用和粮库中转费用(两项合计一般70元/吨),较粮库收粮具有价格优势。4-7月份收购量明显减少,与实际加工量基本持平。8月份后市场粮源已很少,企业收购量寥寥无几,加工主要靠消耗之前的库存。需要说明的是,在二三季度玉米南运淡季,贸易商因价格倒挂无动力收购或因资金占用无力收购,而深加工企业收购活动并未停止,成为市场收购的主力。

2 对粮源水分要求不高。深加工对粮源水分要求不高,因此深加工企业收购往往先于贸易商启动。在新粮上市至来年3月份气温较低阶段,对水分一般可放宽到15%之上,之后为保证储粮安全,会控制在14.5%以下。

3 收购价格高于其他收购主体。为保证足量收购,企业在收购价格的制定上,往往高于周边粮库及贸易商的玉米收购价格,而且粮款结算及时,从而具有更大的主动权。

(二)东北深加工总体尚未对玉米下海量构成影响

自2007年以来,东北地区深加工玉米消费量总体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同时玉米下海量在2007-2009三年维持在1700万吨左右之后,2010、2011年出现明显上升,且上升幅度大于深加工消费量。由此看来,东北地区深加工总体上尚未对玉米下海总量构成影响。

(三)吉林粮源通过散粮车外运量明显减少

从散粮车装车的情况来看,自2011年开始,黑龙江与吉林两省在玉米流通市场出现了颠覆性变化。吉林省散粮车装车量较2010年下降了41%,占散粮车总运量的比例则由55.8%下降至32.5%。而黑龙江装车量较2010年增长了57%,占散粮车总运量比例由38.3%提高到59.3%。吉林玉米散粮车装车量减少的同时,吉林、辽宁两省玉米通过集装箱、汽车集运至港口的数量在较大幅度的增长。

分具体区域来看,黑龙江2011年散粮车运量增量最大的是哈尔滨、鸡西和佳木斯地区,分别增加128%、90%和44%;吉林省各地区均有较大降幅。一个基本现象是深加工产能较大的地区散粮车运量明显较少,其中长春、辽源、四平、松原、通化、大庆、鹤岗等地区对港口中转经营的地位或价值已经明显降低。

近年东北玉米工业消费量并未出现大幅度增长,因此工业消费应当不是造成吉林玉米散粮车运量骤然减少的直接原因。关于吉林省玉米流向的具体构成和原因,有必要做进一步深入调研分析。初步分析,吉林省玉米通过散粮车外运量减少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吉林玉米价格较高,贸易商更愿意转向利润相对较大的黑龙江地区收粮,吉林农民售粮期因此延长,利用汽车和集装箱运输更为有利。二是较大数量货源通过汽车、集装箱形式向锦州港和鲅鱼圈港集运。三是工业及饲料加工消费约占当地产量的60%,本地转化成为吉林省玉米消费的主体。

(四)东北玉米物流形式更为多元化

随着东北产区玉米价格逐步抬高,南北价格倒挂现象越来越频繁,北粮南运的贸易机会更难捕捉。而在黑龙江一吉林一辽宁一港口价格依次抬高的格局以及黑、吉两省玉米上市存在时间差、汽车运输更为便捷的客观背景下,东北玉米在深加工企业的主导下物流接力现象更为突出。

目前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大体布局在黑龙江南部地区至长春、四平、沈阳、锦州一线,地处主产区,交通便利。在深加工企业主导市场价格、大量收购的驱动下,吸引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粮源向白城、松原流动,双城、五常、肇东地区粮源向德惠、榆树、长春流动,大庆、北安地区粮源向肇东地区流动。肇东、公主岭、长春等地的大型深加工企业已经逐步发展为区域性玉米集散中心,在粮源集结较多、满足自身加工需求且有利润的情况下,部分粮食又转化为贸易粮,向相邻地区流动或经贸易商外运。这种短途运输方式多采取一组一挂的拖车运输,100吨/车,运输半径最远达250公里。运输旺季为一、四季度。

在有关大型深加工企业看来,这种由深加工企业带动的物流格局将成为常态,因此一些大型深加工企业已经在黑龙江地区建立玉米收购和物流基地。

此外,在经营利润的驱动下,一些贸易商也参与这种接力式的贸易方式,或发至港口,或当地销售,或短途运输销售给深加工企业,吉林很多粮库往往也能收到较多来自黑龙江的粮源。

随着这种接力式的短途运输的出现,加之散粮车集运至港口、汽车和集装箱集运至港口、国铁车入关、丹东港突起,东北玉米物流形式和流向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局面。

五、未来发展趋势预判

(一)尽管深加工还有30%以上产能没有完全释放,但在国家政策的有力调控引导下,未来几年内玉米工业消耗量将维持基本平稳,不会直接对玉米贸易和物流市场总量造成更大冲击。即使黑龙江地区具有扩大产能的需求和成本优势,但预计国家不会放开太多。

(二)远期来看,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饲料及食品加工业加速发展的可能性较大。玉米本地消耗转化能力的均衡发展将使得东北区域性玉米价差乃至北南玉米价差逐步缩小,市场贸易机会更难捕捉。

(三)长春、辽源、四平、松源、通化、大庆、鹤岗等地区对港口中转经营的地位或价值已经明显降低。未来黑龙江东部、吉林西部将成为港口物流和北粮南运贸易的重点发展区域。

玉米深加工范文第9篇

一、我国饲用玉米需求状况

(一)近十年来我国人均肉蛋奶需求量快速增长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在过去10年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均动物产品消费量持续增加。2009年我国人均肉类、水产品、奶类以及蛋类消费量分别达到36.4千克、8.9千克和7.8千克,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35%、107%和9.3%,其中肉类及水产品消费需求年均涨幅高达3.4%。为了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国内水畜产品生产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925万吨、水产品总产量5366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1799万吨和1087万吨,水畜产品总生产量年均增长2.5%。

(二)2000~2010年我国饲用玉米年均增长2%

畜禽产品需求和产量的增长大大刺激了我国饲料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饲用玉米需求量的增长。最近十年,中国饲料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我国饲料需求总量从2000年的1.39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2.1亿吨,其中工业加工饲料产量从2000年的7414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1.48亿吨,年均增长率为7.9%左右。玉米是我国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我国饲用玉米需求量为1亿吨左右,过去1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见表1)。

二、我国玉米深加工需求现状

(一)玉米深加工量高速增长,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近10年来玉米深加工业已成为食品及生物化工领域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玉米消耗量迅速增长。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淀粉、葡萄糖、味精、酒精等。从2000年到2010年,深加工产业玉米消费量从1280万吨增长到4500万吨,占国内玉米产量的比重已达26%(表2)。全国玉米淀粉产量由455万吨上升到1973万吨,年均增长15.8%。2000年全国酒精产量约206.6万吨,其中玉米酒精约104万吨。2010年全国酒精产量上升到830.8万吨,其中玉米酒精和玉米燃料乙醇623万吨,较2000年增长了5倍。

在玉米加工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近几年来,通过新建、兼并和重组等方式,培育了一批大型和特大型的玉米加工企业,整个玉米深加工产业向着集团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效率逐步提高。

(二)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

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20世纪90年代后期,政府出台了对玉米深加工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2000年,国家进一步确定玉米深加工为政府重点扶持行业。深加工企业得到政府在税收、贷款、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大规模生产企业在“十五”期间迅速成长。到2007年,由于国内玉米和粮食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国家开始抑制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要求工业用玉米总量不得超过国内玉米总消费量的26%,并限制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扩张。2010年,国家发改委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对玉米深加工已建和在建项目进行清理的紧急通知”,要求根据目前玉米供求的严峻形势,暂停核准玉米深加工项目。此外,通过加强对深加工企业信贷管理,抑制商业银行对深加工企业发放用于原粮采购的资金贷款。这一系列措施使玉米深加工过快发展势头得到了一定地控制。

三、我国玉米出口状况

过去20多年来,我国一直是玉米净出口国,但近年来玉米已经开始转为净进口。从1991到2010年的20年期间,我国只有3年为净进口,17年为净出口,但近年来,玉米出口呈下降趋势,而进口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0年,由于上半年国内玉米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导致国内玉米出口减少,进口快速增长,2010年累计出口玉米12.8万吨,进口157.3万吨,近10多年来首次出现净进口,创1997年以来我国净进口新高。我国近年来玉米淀粉保持在净出口20~30万吨的水平,相当于净出口玉米30~45万吨。

四、未来10年我国玉米产业供需预测分析

(一)未来10年我国饲用玉米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饲用玉米消耗将达到1.51亿吨。

根据国家玉米产业体系经济研究室预测:未来10年,我国畜牧业和水产品生产还将持续快速增长,规模化养殖的比例将不断提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饲料需求将达到2.22亿吨,其中饲用玉米消耗将达到1.51亿吨。

(二)深加工玉米需求总量增加较快,但发展受政策影响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深加工业玉米消耗将达到5800万吨。

近5年来,我国玉米酒精生产增长缓慢,但是淀粉等其他玉米深加工业消费玉米量以年均14.5%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同期玉米产量的增长速度。随着对玉米深加工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加剧玉米供需紧张的态势。政府可能对玉米深加工产业采取一定的抑制措施。因此,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因素,预计到2020年我国深加工玉米消耗将达到5800万吨。

(三)未来10年我国玉米生产和需求均会出现较快增长,但玉米生产的增长速度可能低于需求增长,到2020年我国玉米供需缺口可能达到1700万吨左右,玉米自给率将下降到92%。

未来10年,在市场需求拉动以及国家相关激励措施的作用下,我国玉米的单产、面积和生产总量将不断增长。估计到2020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将从2010年的3150万公顷增长到3300万公顷,玉米平均单产将从目前的5.3吨/公顷提高到6.2吨/公顷,预计2020年我国玉米产量将达到2.05亿吨。根据前面对饲用玉米需求(1.51亿吨)、深加工玉米需求(0.58亿吨)和其他玉米直接消费、(下转38页)(上接32页)种子需求和损耗等(0.13亿吨)的估计,预计到2020年我国玉米需求将达到2.22亿吨。估计到2020年我国玉米进口需求为1740万吨,玉米自给率将维持在92%。

五、政策建议

未来国内玉米生产将面临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日益紧缺、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生物能源发展等诸多因素的挑战,随着我国国内玉米需求的持续增长,未来玉米供需将日趋偏紧。为保障我国玉米生产供给,促进玉米产业健康发展,建议政府部门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适当措施:

(一)增强扶持力度,鼓励玉米生产。加大玉米育种、植保、耕作、农机等研发投入,向国外育种企业适度地放开种业市场,促进国内种业发展,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我国玉米单产。目前我国的玉米单产为5.3吨/公顷,与美国(9.6吨/公顷)和阿根廷(7.8吨/公顷)相比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继续加强对农户玉米生产的支持力度。包括进一步深入实施对机械化作业,特别是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有机物料还田、节水农业等生产环节的补贴政策。

玉米深加工范文第10篇

一、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根据此次调查统计对象的要求,我们提取了全市在工商局注册、在技术监督局取得许可证的各类食品企业名录,与税务、农牧局、工信委等部门的相关信息核对后,逐一进行筛选,确定调查对象并逐个实地调查。市重点调查了4家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市白玉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市丰达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兰州爱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好来喜食品店。县调查了46户主食加工店。

二、主食产业化的调查情况

1、市白玉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市放心食品示范企业。主要产品是以大豆为原料的豆腐、豆浆及其他豆制品,年生产能力1000吨(日产能3吨/日),规模较小。经请示省局,该企业属副食产业而非主食产业,不在此次调查范围内,故不上报。

2、兰州爱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是兰州爱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连锁店市区内共有有3家分店,以加工面包、蛋糕为主,年生产能力10吨(日产能0.3吨/日),规模较小,面粉原料由兰州总店统一配送。

3、好来喜食品店,以加工面包、蛋糕为主,年生产能力20吨(日产能0.16吨/日),产量小,属家庭作坊式。

4、县调查的46户主食加工店,主要以馒头、面条、饼子、花卷生产为主,其中:生产馒头、饼子、花卷的25户,鲜湿面条生产的21户,这些均系家庭手工作坊,以个体生产为主,都不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按要求不属于调查对象。

5、我市至今还没有米制主食品和速冻主食品生产企业。

三、玉米深加工专项调查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对象的要求,市调查了市丰达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县调查了三家白酒生产企业。

1、市丰达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酒类流通领域五大放心示范企业,主要原料为玉米、高粱,玉米年消耗能力1000吨(日产能3吨/日),经请示省局,不属于玉米深加工企业。

2、县调查了三家白酒生产企业,但经实地了解,这三家企业年生产经营量较小,其产品主要以山丹军马厂、武威酒厂的白酒为原料,用自己的技术进行勾兑生产,年生产白酒数量较小,经营量均在3000-4000斤之间,亦非玉米深加工企业。

四、调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木材加工范文 下一篇:矿物加工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