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玉米 魂系玉米

时间:2022-08-29 07:59:52

情系玉米 魂系玉米

“为了理想,我宁愿忍受寂寞,饮尽那份孤独!抖落一地的尘土,踏上遥远的路途……365日呀,岂能让它虚度?!”

在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档案记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氏,世界春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一个就是山东李登海,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的创始者。在我国育种领域,也有“南袁北李”之说。“南袁”是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北李”就是指李登海,紧凑型玉米研究的创始者。

虔诚的良种培育专家

李登海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解放前,父亲为生计闯了关东,是母亲织鱼网、编草辫供他读完中学。1966年秋,李登海初中毕业回乡务农。1970年,进大队农科队,后出任队长。那时他家乡多年沿袭种植的玉米亩产只有两三百斤,而美国的亩产却已经达到两三千斤。于是李登海背井离乡,一个人千里迢迢来到海南岛,搞起了玉米加代育种。20世纪70年代末,李登海的第一个玉米良种“掖单2号”单产达到1500多斤,创下了我国夏玉米单产的最高记录。此后30多年间,他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30多个,6次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科学家同行钦佩地称他的成果是“从黄土地里硬拱出来的”。1985年4月,李登海创办起我国第一个民办农业科研单位――莱州市玉米研究所。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于1998年组建“莱州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底,成功改制成立了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18日,“登海种业”成功上市,并以16.70元的发行价创出了中小板发行价的第一高。李登海直接和间接拥有登海种业56.27%的股份,上市第一天,李登海个人拥有的流通市值就达到了11.84亿元。以超过11亿的纸上财富超过袁隆平,成为中国科学家首富。

“登海种业”是继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命名的“隆平高科”之后,国内第二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股票。登海种业的上市实现了科学技术与资本运作的完美融合,也成就了李登海个人财富的最大化。巨额的财富给这位著名的育种专家带来了什么呢?

南来北往,李登海一年当三年过。据其身边工作人员反映,在李登海的日程中,从没有节假日、星期天的记录,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是很平常的事。作为公司的董事长和首席专家,在眼下春玉米种植时期,业务更加繁忙。熟悉他的人都说:玉米就是登海的魂,玉米就是登海的命。

作为一个农业科技专家,特别是搞良种培育的专家,首先意味着他要比农民吃更多的苦,遭更大的罪。多少麻袋演算纸也演算不出一个良种,条件多么优越的实验室也代替不了酷暑严寒下、疾风暴雨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虔诚劳作。他培育的第一个紧凑型玉米高产良种“掖单2号”问世,就耗费了他八年的时间。

“科学首富”依然俭朴

身价十多亿的大老板依然是一套整洁的普通西装。记者跟他开玩笑说:“登海种业上市后,一夜之间,您成为中国科学家首富。您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吧?”李登海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我没感觉有什么两样,对我来说,要说变化的话,那就是公司上市,社会上关注登海种业的人更多了――又增加了一部分股民。作为公司管理者,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今后不光要给所有种子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还要对广大股东(民)负责。至于我个人的收入,从公司创立至今,除了支付必要的生活开支外,全都用在业务上了。我非常清楚无形资产的价值,但我不想用它来谋私利,要做的是干事业。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脚下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

李登海依然保持着胶东农民的淳朴、实在,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说:“人再富无非也是‘日食三餐饭,夜宿一张床’”。去北京办事,他乘的是公交车。由于工作需要,李登海每年频繁往返于山东、北京、海南等地,每次他都选择晚班班机,他说:这样能够争取更多的工作时间,也可以买到打折的优惠机票。

最重要的是精神财富

李登海是怎样看待财富的呢?他认为,有没有资本、有多少资本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用这个资本去干什么。李登海说,我国种业正处于大动荡、大整合的关键时期。对于公司科技发展的投入,11亿这点钱则远远不够。种子企业只有认清形势,找准自己的位置,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登海种业目前在全国已设立了20处育种中心和试验站。李登海认为,与资金雄厚、设备精良的国外同行相比还有差距,要与国际接轨,就要加大科研投入,增建育种基地、种子加工厂、储运等场地和设施,只有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良品种,才能稳步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而这些都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从公司长远发展来看,又必须上市,要通过上市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样,才能实现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李登海常说,人类第一财富是生命,但最重要的还是精神财富,也就是为国家多做贡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希望别人超过自己,也要求自己能永远超过别人。他说,人应该在他的事业中体现人生价值。

唱歌动情也会热泪流

从事玉米育种事业以来,李登海大部分时间是在试验田里,一年四季追赶着太阳――夏秋时在山东,冬春一到就飞往海南等育种基地,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这个在当地出了名的大孝子,面对记者坦陈了“忠孝难两全”的遗憾及对家人的愧疚……

28年来,李登海没在家过一个春节。每年除夕,老母亲总要在老家正堂摆上几棒老玉米,求菩萨保佑儿子多育新种。2002年,李登海将93岁的老母亲接到了海南岛育种基地,一家人总算过了一个团圆的春节。夫妻俩忙于玉米育种,没有时间照顾儿子。从小跟随奶奶长大的儿子,看到父母育种的辛苦,起初不愿干这一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理解了父亲,大学毕业后,也加入到登海种业公司的科研事业中。

“其实,李董兴致高的时候,很喜欢唱歌,他最爱唱《我们走在大道上》和《三百六十五里路》,“为了理想,我宁愿忍受寂寞,饮尽那份孤独!抖落一地的尘土,踏上遥远的路途,满怀豪情追求我梦想……三百六十五日呀,岂能让它虚度?”他说这歌就像专为他写的一样,唱到动情处,他还会满脸热泪。

上一篇:赵发所和他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 下一篇:城市“灰色职业群体”生存状况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