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04 17:27:16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篇1

关键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混合交通;运行机制

1背景

农村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道路交通快速发展,农民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主要以摩托车、自行车为主向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小型客车、面包车等多元化交通出行方式转变。农村地区小型客车、面包车的增长速度快,交通工具和道路的飞速发展给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建设,截至目前县与镇之间的公路建设工程大部分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稳步推进。由于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多依山逐水而建,存在典型的山大路窄、曲折蜿蜒、坡陡弯急、临库临崖、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农村道路安全的严峻形势和发展需求,应不断建立健全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减少农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农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创造安全、有序、和谐的农村道路交通运营环境。因此要积极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不断探寻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有效措施。

2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自然地理因素引发交通事故

农村多处在山区丘陵地带,山脉较多,地形复杂,地势变化多端,很多道路多依山逐水而建。尤其在山区,多以炸炮的方式开山修路,土层植被涵养能力薄弱,雨季山体崩塌极易发生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且夏季雨水多,遭受暴雨的袭击,道路极易被洪水冲毁、坍塌,造成人员受伤甚至死亡。季节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较大,夏季雨水增多容易引发山洪,冬季雨雪天气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很大,山区冬季雨雪天气较多,道路易上冻,车辆摩擦力低很容易发生事故,尤其是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

2.2道路基础设施薄弱引发交通事故

山区道路的建设目前以村级单位为主实施村村通道路硬化工程,道路较窄,很多乡村道路在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地方财政有限,加之没有经过系统规划设计和施工,建成后也没有资金保障进行正常的维护,日积月累造成路面坑洼不平、路基松软、道路等级低等状况。且道路两旁的交通标志线、防护墙、隔离墩等安全防护措施也落实不到位。在崎岖的山间避让车很困难,尤其是在转弯处,很难快速做出反应。车辆通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种具有灾害性的自然气候,例如自然地震、洪涝、强风、暴雨等,这些自然灾害会对农村正常交通出行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随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汽车、电动车逐步发展成为现代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交通客流量也在快速增加,尤其是在召开重大活动、节假日、上下班高峰期等时段,道路交通的客货运量远超过道路承载能力,会对农村道路交通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主城区以外的山区交通基础设施缺乏,红绿灯、斑马线等在省道与乡道交叉处才有,交通照明设施严重缺乏,大部分路灯设国道、省道、主城区和旅游景区,山区道路照明设施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山区坡陡弯多,又缺少必要的交通设施,人们夜晚出行时安全隐患较多[1]。

2.3混合交通引发交通事故

山区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农村居民普遍收入低,乡镇居民收入较高,农民出行大多依靠自己的双腿或者是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自行车以三轮电动车居多,方便农民外出采购、搬运等。一些家庭收入较高的农村家庭会使用面包车和小轿车等作为出行工具。向山区内运输石子、砖等建筑原材料时,以农用车为主要运输方式,加之区内国道和省道穿境而过,客车、公交车、汽车、货车等混合并行,混合交通问题突出。除主城区外农村道路大部分没有划分车道,很多车辆行驶时不仅不遵守靠右行驶的规则,甚至超出界限,占用对面车辆的车道,同时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等小型车辆也会混杂其中,各类车辆车况参差不齐,令人担忧。因为农村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农民购买交通工具时会选择价格相对低的车辆,这些车辆安全性能相对较差,比如三、四轮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拖拉机、简配的摩托车等,有的人甚至购买报废车的二手车,这些年久失修的车辆一旦上路,无异于定时炸弹,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2]。

2.4政府管理不严引发交通事故

警力不足是目前中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在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尤为突出。因此,除对重点乡进行突击整治外,乡镇中队只能管辖辖区主干道,而大部分县、乡、村道路则存在失控漏管情况,交通违法问题突出,交通事故频发。同时,有些群众对交警部门依法查处交通违法的行为不理解、不配合,有的村民甚至对交通法律有抵触情绪,阻碍了民警日常执法。交通管理模式相对单一,只关注城镇和恶劣天气下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对交通道路所存在的隐患没有进行及时排查。没有建立预防机制,侧重于事后处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新开通的道路数量逐年增加,政府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措施不完善,交通安全配套防护设施严重缺乏。此外由于同区县地方财政收入较低,分配的村村通公路建设资金仅够用于路面工程,购买乡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的专项经费不足、养护维护的力度不够。后续的道路标志、标线及安全防护设施投入的资金得不到保障、筹措困难,而由之前的泥土路变为板油路、水泥路,村民已心满意足,也不会去再追求这些安全保障设施,有关部门没有真正为农民办实事。

2.5农民安全意识薄弱引发交通事故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还相对薄弱。虽然交警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创新交通安全宣传的工作形式,但是广大农民还是缺乏对交通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交通事故的危害认识不到位,认为一般的交通违法行为无关紧要,各种交通陋习普遍存在,比如行人随意乱穿马路,与机动车抢行等。此外,在农村无证驾驶已成为一种风气,当交警拦下他们时,有人甚至认为是交通管理部门在故意刁难他们,因此对交通管理工作极其不情愿不配合,根本没有意识到交通违法行为对自己家人和他人会造成严重后果。在偏远的农村,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随意违法载客、行车、走路,逃避处罚、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发生。超速超载行驶、酒后驾驶、不按规定驾驶、疲劳驾驶、不按规定让行、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等现象仍广泛存在,这些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事故的比例很高,已经成为导致农村地区许多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农村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运行机制

转变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团体、企业、公众多方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不能单纯只靠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管理,要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要广泛建设“交通安全村”和“交通安全社区”,实行交通安全与乡镇领导、包村、挂职村干部以及村委会干部政绩挂钩的责任制,建立严格的奖罚制度,及时处理各种影响交通安全的隐患,向道路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加强管理及执法的及时性和威严性。严格执法是防止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根本的方法之一。加强道路巡查,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交通参与者牢记交通法律法规,坚决遏制违纪行为。加强农村基层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优化警力,强化公安交警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岗位学习、交通业务知识培训和管理技能的学习,提升其素质。同时可以采用志愿者形式,招募学校学生和业余人士,经过培训后成为交通协管员,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3]。

3.2加强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要加大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的投入,政府应积极克服困难不断筹集资金。积极安排预算,用于建设农村公路安全工程,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可学习神农架林区农村公路安全工程建设的经验,引导企业为安防工程配套建设的资源开发活动增加投入,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建设农村公路安全设施,鼓励企业和个人为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捐资出力。鼓励使用道路、安全设施冠名权,开发路边资源。统筹农村公路建设和维修资金。加强对农村公路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政府要想办法募集资金用于道路建设,扩大车流集中以及流量较多处的路面宽度,尽快硬化山区道路。如果不能提前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那么就很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以至危及人身安全。因此保证设备状态良好的关键是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这同时也是保证运营安全的关键。

3.3加强对农村机动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

造成交通事故的要素是人和车,目前中国对农用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不到位,相应的管理部门没有掌握农用车和司机的基本情况,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管理和调控。农用车辆、司机数量快速增长与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是山区农村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要用有效的方法对农用车辆和驾驶员进行排查,建立台账,排查的同时进行有效治理和安全教育。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对车辆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降低运营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概率。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该在第一时间解决,避免影响列车正常运营。为设备设施制定完善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车辆运输安全。严格执行机动车运行标准,坚决杜绝报废汽车、拼装汽车、改装汽车上路。定期深入农村、社区,以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摩托车为管理重点,推行机动车村级化管理,对农村“三小”车辆登记和驾驶证申请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到心中有数。从源头上加强对车辆的管理,流动车管所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开通绿色通道,为群众车辆办理牌证,最大限度地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强化监管,加强对乘客安全的监管,加大对运输车辆、客运车辆的检查,坚决禁止驾驶技术不高、作风不良的驾驶人从事客运,坚决禁止拖拉机和客车等农用运输车运载乘客。发现道路交通危险源时及时控制,促进群众之间相互监督,对及时控制风险源的群众给予褒奖。实施安全巡查责任制,按时巡查、随时抽查。完善应急预案机制,应急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多角度分析交通事故原因,完善应急预案细节,尽量使应急预案更具体更易懂,以便实施时易上手[4]。现行的城市轨道交通法规政策中,虽然对安全管理有着原则和定性的要求,但是缺少具体的管理条文和一些定量的衡量标准。安全管理法规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要建立完善的、针对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法规体系。

3.4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交通安全教育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必须在提高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素质上下功夫。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故为主,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强化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让人们知法守法,让群众参与、社会各界积极配合,营造强有力的安全氛围。积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农村群众报道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和交通安全防护常识,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农民自觉依法文明出行,将交通事故消失在萌芽状态。道路运营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还要增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的重视力度,使司机、农民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对全民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同时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开展一些交通安全培训或者实地演练活动,使广大群众对交通事故事件的危害有更加全面且深刻的了解[5]。只有当群众真正参与到交通安全活动中才会对该类问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才能全身心配合交通安全工作,并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可经常向群众发放出行安全指南,举行安全知识问答讲座,邀请群众参与到互动中,开展交通安全有奖知识问答。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加强大众对安全突发事件的认识,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媒介向公众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史骄麒.别让“村村通”变成“村村痛”[J].中国乡村发现,2020(2):147-14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R].2019.

[4]唐小青.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镇交通拥堵问题调查[J].中国乡村发现,2015(1):106-109.

[5]刘锦辉.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及安保设施改善对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篇2

崇信县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东部,取“推崇诚信、保境为信”之意。青山碧水,沟通阡陌,果木飘香。驰骋于崇信的乡村公路,一幅幅美妙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崇信县全力构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勤务运行新机制,让蜿蜒在黄土高原上的一条条乡村道路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幸福路”和“平安路”。

崇信县境内各类公路667公里,其中农村公路577公里,占总里程的86.5%。注册登记各类机动车2.2万辆,驾驶人员2.1万名,其中农村“五小”车辆和驾驶人员分别占总数的69.7%和66.3%。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批示指示精神和省、市部署要求,全面深化交管机制警务改革,夯实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基础,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道路治理新格局,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崇信县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突出成效,来源于特色鲜明的“1234”工作法。

围绕一个目标。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防事故、保畅通、护安全、惠民生”为目标,把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指导、乡镇主抓、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格局。同时,探索建立了交警统筹管干线、派出所参与管乡村和路长巡线、劝导员守点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率先在全省推出警保合作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四位一体”综合服务站,全县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连续5年呈下降态势,连续2年被省道交委评为交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连续4年被市道交委评为交通管理工作先进县。

破解两个瓶颈。一是破解人员不足的瓶颈。创新开展“交所合一”“交巡特”勤务模式,确保派出所和交警中队警力达到12人左右,着力构建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的高效基层交管队伍。二是破解经费保障不足的瓶颈。先后投资1280万元,建成交管站7个、交管室79个、固定劝导站23个,新建和改扩建派出所和交警中队业务用房5个,实施了“智慧交管”工程,将劝导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并全额保障,有效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

打好三套组合拳。一是打好“交所合一”组合拳。将全县6个交警中队移交属地派出所统一管理,打破了“单兵作战、各管一摊”的常规用警模式,注销报废机动车276辆,在全省率先实现两个100%目标,被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二是打好“警保合作”组合拳。大力推行“共防、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服务模式,建成警保合作标准化劝导站6个,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着力打造集隐患排查、安全宣传、信息采集、违法劝返、保险代办和事故协理于一身的“六位一体”农村劝导员队伍,实现了“一站多能、一人多岗”。三是打好“交巡特”组合拳。将交通执法力量与特巡警大队进行了整合,组建了交通安全管理队、轻骑快反队和巡逻防控队3个中队,开展24小时查控勤务,见警率、管事率和民警执法权进一步提升。

构建四站一体机制。一是构建公安防控检查站。依托所队联勤联动,在重大节会、敏感节点期间,以县城为中心,设立临时公安检查站5个,加大联勤检查频次,形成了辐射东西南北中的环城防控圈,有效提升了源头治理和动态管控的能力。二是构建警保联动服务站。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统、“农交安”手机APP、交管12123和保险业务“V盟”系统等推广运用力度,积极引导工作人员通过公安交通管理“六合一”平台和车驾管自助服务机就近办理业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构建交通安全检查劝导站。对原有劝导站进行了升级改造,由110指挥中心向附近交管员、劝导员发出指令,引导交管员、劝导员通过手机APP快速处理轻微事故。四是构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站。以“枫桥式派出所”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众矛盾问题排查调处力度,有效预防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

崇信县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得更牢,严格按照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工作部署,建设符合县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色的立体式、全方位责任措施和有效机制,将交通管理延伸到田间地头,全面提升了交通治理效能。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篇3

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道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公安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向乡镇和农村延伸覆盖,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交通事故、尤其是农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不让农村群众因安全事故再“雪上加霜”、增贫返贫,切实把践行初心和使命落实见效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中,笔者先后深入公安交管窗口单位、基层所队、乡镇和农村开展交管放管服、农村道路安全管理工作调研,就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改进对策,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进一步扛牢压实,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落地,工作取得新的更大地成效,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一、紫阳县农村道路基本现状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17个镇,200多个行政自然村。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县公路里程达到364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868公里,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1.8%;省道107公里,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2.9%;农村道路里程增加到2961.716公里,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81.3%,公路通村率达到100%。全县拥有注册登记车辆达4万5千余辆、共有在册登记驾驶员4万多人。

二、农村道路安全风险因素

1、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除开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城关镇、蒿坪镇、高滩镇等极少数乡镇农村道路路面进行水路面硬化外,大部分乡镇农村道路均处于半硬化、半泥巴石块路,即使路面硬化过,也是薄薄一层,简单进行水泥硬化。同时农村道路坡度和路基宽不达标,大部分仅单车道通行,双车错车和倒车调头、以及坡度大、弯道急,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一些农村道路没有安装防护网、防护栏,交通标志线、反光镜、减速带等设施未安装配备不到位,紫阳农村道路大多临江、临河、临崖而修,道路崎岖,公路外则无防护栏,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农村车辆安全隐患比较大。受地方经济发展、群众自身经济条件限制和农村群众消费理念等因素制约,农村驾驶员贪图便宜,花低价购买二手车、“病车”甚至即将抵达年限“报废车”现象较为普遍,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3、驾驶资质和驾驶技术不达标。农村驾驶员占到三分之一属于“拜师学艺”、“偷师学艺”,农闲期间在土路、操场等地方让附近邻居驾驶员传授驾驶技术,或者一时兴起自己“摸索”“偷学驾驶技术”,我县曾发生几起偷偷驾驶亲朋、邻居拖拉机、小客车“练手”而导致的安全事故。还有少数驾驶员虽然进入驾校参加正规培训,但是一培训结束,尚未达到熟练驾驶的水平和熟练掌握交通安全法规,就立即单独“上路”,在遇到险情时,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较差,从而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4、农村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意识较差。一是对机动车安全性能检验不及时,驾驶未检验车、报废车上路行驶。二是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现象时有发生。

5、利字当头和恶劣气候因素影响。农村驾驶员把“利”看得很重,有“要钱不要命”的思想,只要有钱挣,把超载、超员、超高等抛之脑后,能装尽装,甚至与交警玩起“躲迷藏”游戏,通过微信、电话等形成逃避交警检查的“朋友圈”。同时,不分雾霾雨雪、不分稀泥乱滑、地面结冰,也不管有无携带安全防滑防护设备,冒险驾驶上路。

三、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除开农村道路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农村驾驶员自身素质、车辆安全隐患等问题外,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和交通运输等部门的支持,借助新农村、最美新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加大 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农村道路级别标准,改造硬化拓宽农村道路,安装临江、临崖、临河外侧安全防护栏、防护网,配齐道路交通标示、安装反光镜,有条件的乡镇安装道路交通视频探头、高智能抓拍系统,从硬件上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环境。

1、警力严重不足。就交警部门来讲,我县只有城区、蒿坪二个交警中队有3名正式民警,红椿、毛坝二个交警中队有2名正式民警,城郊、洄水、权河三交警中队现有正式民警1人;除城区、城郊、蒿坪三个交警中队有3名以上辅警外,其余各交警中队有2—3名辅警。担负辖区三个镇20余个行政村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同时协管高交部门对高速公路道路交通进行安全管理。虽然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责在地方党委政府,但交警中队和各派出所仍几乎承担整个农村道路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警力严重不足,民警工作难以为继,农村道路管理有“盲区”。

2、所队合力警务效能发挥不够好。各派出所、各交警中队均有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职责,但是在交通安全管理,特别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当中,存在“地方党委政府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责,交警中队担负协助地方党委政府管理农村道路”的思想意识,因而在思想上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责任夯实不到位。基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基层派出所与交警、地方党委政府协调配合不够,存在“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现象,警力资源还没有整合到位,呈现出交警部门单打独斗、疲于应付的局面。

3、“125”联勤管理机制还不完善。针对农村公路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的现状,在探索试点的基础上,虽然创新推行山区农村道路“125”联合管理机制,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体,成立山区农村道路“125”交通安全联合管理领导小组,组建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联合监管执法队伍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队伍两支队伍,但是在联合检查、联合监管执法、山区农村道路安全养护和隐患排查、山区农村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信息采集应用共享、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投入保障等五个机制建设方面还有待健全完善,地方党委政府、交警中队、各派出所、交通协管员以及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联动联勤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4、重点管理执法力度还不够。党委政府、各派出所、各交警中队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排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恶劣天气道路交通状况预警提示、道路交通管制、劝导站建立、应对风雪恶劣天气防护设备、农村道路科技信息化建设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同时,对重点车辆违法载人、超员、超速、超载、骑摩托车不戴头盔、涉牌涉证、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严查严打严处严治的力度还不够。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对策

1、加大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交通运输等部门的支持,借助新农村、最美新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加大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农村道路级别标准,改造硬化拓宽农村道路,安装临江、临崖、临河外侧安全防护栏、防护网,配齐道路交通标示、安装反光镜,有条件的乡镇安装道路交通视频探头、高智能抓怕系统,从硬件建设上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环境。

2、卡住“进口”“出口”关。加强与驾校协作,摸清农村现有符合驾驶资质驾驶员底数,对新参加驾校驾驶员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程度等方面,卡住“进口”,从参训时间、获取证照等方面卡住“出口”,确保每名驾驶员严格按照驾校要求参训,获取驾驶资格资质。同时积极推进新民风建设,严厉打击整治赌博酗酒滋事等丑恶现象,预防和遏制驾驶员因酗酒熬夜导致的不安全事故发生。同时,联合交通运输、公路、航运、保险等部门,加大对农村“黑车”“病车”“三无”“报废”车辆的排查整治,从源头上保证各类车辆无任何安全隐患。  

3、加大法律宣传教育。积极通过融媒体矩阵、法制报告会、微视频微直播等形式,开展全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引导全民参与、共同管理道路交通,真正做到交通安全深入人心。

4、深化“125”联勤管理机制建设。提议县委县政府以红头文件,明确“125”山区农村道路联动管理主体责任、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和措施、资金保障、功能设施建设等,狠抓相关部门联勤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监管执法、道路养护、校车安全管理、交通安全信息采集、安全风险劝导等工作的落实,形成一体化、合成化工作机制,让山区农村道路“125”交通安全联勤管理,成为紫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特色品牌和“紫阳模式”。

5、所队联动合成。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组织领导,将派出所、各交警中队在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责任进一步夯实,明确派出所、交警中队担负着农村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事故处置、、人车路源头管控、“放管服”延伸覆盖、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机制建设等方面的职责,切实将责任夯实到部门、到领导、到民警、到路段,并将所队联动合成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与目标责任考核奖励金发放层级、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挂钩,对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启动责任倒查机制,严肃追责问责。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篇4

距离2020年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工作验收考核仅剩两个月时间,今天的会议召开的很及时、很有必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既关系到全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的提升也关系到我们全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绩效评估。从通报的情况来看,不是很乐观。部分道安委成员单位、乡镇街道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落地不实。等下,交警大队会对农交安APP的使用进行具体的培训,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

2019年11月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以来,我们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专班推进,精准调度,严管实控,狠抓整治和完善健立长效机制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下降12.24%,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农村地区道路设施基础差、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意识差,成为我们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短板。要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弱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要把抓好全市尤其是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政治责任抓紧、抓实、抓好,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当前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年底检查在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已纳入《2020年度县市区重点工作绩效评估涉道路交通安全指标计分细则》,同时我市也将其纳入2020年度重点工作绩效评估,道安委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你们都是参与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部门,要绷紧弦,确保绩效评估不丢分,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圆满收官。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抓实重点工作

(一)要抓好县域道路交通安全的协同共治。今年以来,交警大队深入落实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新时代县域警务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人、车、路、企、政”五大要素,对全市206个村(社区)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其中一类风险村社区45个,唐洞街道、东江街道、州门司镇、白廊镇一类风险村社区占比较高,其他各乡镇街道均存在一类风险村社区。各乡镇(街道)、道安委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两站两员”“一村一辅警”和农村派出所履行部分道路安全管理职责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尤其要突出一类风险村社区的管控,抓实“三临”路段、马路市场、农运车辆、非法营运等重点隐患和“两客一危”车辆管理等工作。

(二)要抓好“农交安APP”的落地落实。“农交安APP”的使用已纳入市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要动员“两站两员”利用“农交安APP”开展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工作既是考核评估工作的需要更是协助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用的、实效的工作方法。目前,各乡镇(街道)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两站两员”的重视程度及管理情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工作推进落后的乡镇(街道)要认真反思,知耻后勇,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做到守土尽责。

(三)要落实道路隐患排查整治的长效机制。要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各乡镇、“两站两员”、农村派出所、交警中队要强化道路日常巡查,突出恶劣天气巡查,及时排查上报隐患。要立足长效抓隐患整改,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整改不仅要抓具体问题的解决,也要借势发力,着力从思想上、机制上解决一批长期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要强化督查问责,确保责任落地

要进一步发挥督导交办、考核考评机制的杠杆作用。紧盯问题事项和薄弱环节督促整改。抓严抓细抓实考核工作,坚持下沉指导和督查相结合、考核通报和责任追究相结合,做到对整治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督促。强化考核督导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严从紧、从实从细抓好各项整治工作的落实。要发挥提醒约谈作用。及时向风险隐患问题突出、整治工作拖拉被动滞后的乡镇和部门下达《工作提醒函》,跟踪落后事项整改。落实《全市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约谈通报工作制度》,及时约谈问题突出、工作滞后的乡镇和部门;对不作为、慢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乡镇、部门和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追责。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篇5

二、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综合力量建设4.提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覆盖面。要在综合考虑辖区道路里程、交通流量、交通安全状况以及公路路网建设规划等情况的基础上,以乡镇为依托,合理调整现有的交警中队布局,科学设立乡镇交警中队,扩大县乡道路管理的覆盖面。确保在交通流量较大、机动车保有量较多的重点乡镇设立交警中队,负责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5.落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机制。各区县要加大交警中队基础建设和科技装备上的投入以及警力配备上的支持,进一步解决交警中队基础薄弱的问题。要认真落实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交通协管员作用,积极组织群众抢救交通事故伤员和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向公安交警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要强化公安与公路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路段排查治理,建立和完善农村道路危险路段和隐患路段排查治理工作机制。6.开展农村派出所参与交通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农村公安派出所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农村公安派出所与交警中队的协调配合。要将农村派出所参与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纳入执法质量及派出所等级评定考核范围和考核内容。要充分整合乡镇治安巡逻队和村治安巡逻组现有力量,在治安巡逻的同时开展交通安全工作,努力形成“交警管线、派出所管片、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大力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7.各区县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每年定期组织乡镇政府和公安、农机、交通、安全监管、建设、工商等部门,在县乡重点公路的重点路口、重点路段,联合开展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骑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超员、超速,货车超限超载,客运车辆非法营运、站外组客,无证驾驶、酒后驾驶、无牌无证及报废车辆上道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要进一步加强重要时段、重点路段的管控。要针对农村春节、清明、端午和婚庆、葬礼以及农民赶集等重点时期,加强农村集贸、婚丧的客运、低速货车等安全监管,严查严处酒后驾驶、客车超员和非客运车辆载客等违法行为,坚决杜绝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8.各区县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划定公路两侧边沟外缘,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为建筑控制区,禁止在控制区内设置建筑物或者路面构筑物;严禁利用公路开展集市贸易,形成骑路集市。对历史形成的穿过镇区和村庄的

二、三级公路,应通过村镇规划逐步调整,以避开镇、村。要定期组织乡镇政府和公安、农机、交通、安全监管、建设、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公路建筑控制区域违章建筑、骑路集市、打场晒粮和破坏道路设施行为。要组织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划段包干、责任到人,及时制止、清理农村公路乱倒垃圾、堆放杂物和打场晒粮等行为,建立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道路良好的安全通行条件。9.各级教育部门要全面加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校车安全管理培训,会同公安、交通、安全监管等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校车和学校租用车的管理,定期对校车和学校租用车的营运资质和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并对驾驶人资质、行驶时间、行驶路线、是否超员等情况进行逐项排查,将排查结果记入车辆档案,建立校车管理档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整改或取缔,特别是要依法坚决取缔“黑校车”。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加强对学生上下学乘车的管理,确定专人负责,逐步建立幼儿和低年级学生校车教师跟车值班制度;要通过适当方式提醒家长加强对学生上下学乘车的监管,教育学生不要乘坐“黑校车”。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生上下课时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的管理,严禁校车及短途客运车辆超员运输。公安、教育部门要按照《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的要求,继续开展学校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强化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四、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源头管理10.各区县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对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的清理整顿,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要依法查处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拖拉机变型运输机的经营单位;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11.交通、农机、公安部门要严把驾驶员的教育、培训、考试和审验等关口,全面摸排和掌握农村机动车驾驶人、机动车的基本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公安部门要力争在今明两年内完成县级车辆管理所考试设施建设,落实摩托车、三轮汽车驾驶许可考试项目和标准,严把驾驶人源头准入关。农机部门要严格拖拉机的注册登记、安全技术检验、牌证核发等工作,不得给予不属于拖拉机范畴的低速载货汽车和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拖拉机变型运输机注册登记、核发牌证;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加强对上道路行驶拖拉机及其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各区、县要加强县级车辆管理所基础建设,认真研究制定农村未上牌摩托车、拖拉机补办注册登记的处理意见和引导政策,进一步下放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权限,开展车管和农机部门下乡服务;适当减免注册登记费用,推行购车缴税、注册登记、检测检验“一站式”服务,为群众办牌办证提供便利,切实提高农村地区摩托车、拖拉机注册登记率和检验率。12.交通部门要严把运输市场准入关,加大对农村客运“三关一监督”(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工作力度,严格农村客运班线审批的管理,特别是严格审批夜间途经三级以下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进一步引导农村客运经营者实行公司化经营,调整运力结构,合理搭配不同客流量班线的开行线路、班次,扩大客运班车的覆盖面;鼓励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特点及市场需求的高效低耗型客车,逐步提高车辆档次,增强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会同公安等部门,加强客运场(站)的秩序整治,强化运输市场管理,加大打击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的力度,营造公平、有序、和谐的农村客运市场。

五、努力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13.各区县、各相关部门在安排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时,要同步考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新建、改建的农村道路,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好与道路等级相匹配的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道路交通通行条件。交通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行业监管,督促落实安全设施,组织有公安(交警)、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安全设施专项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对重要路段出入口及节点位置,要设置限宽限高设施,防止超限超载车辆驶入,有效保障农村道路建设成果,确保“村村通”公路的建设标准、安全防护设施等符合安全通行的需要。14.各区县要定期组织乡镇及公安(交警)、交通、农机、安监、国土、建设、规划等部门和单位,对农村道路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对事故隐患突出的路段(点)进行硬件改造或安全设施完善;对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未达到农村公路等级要求的,要参照或执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区分轻重缓急,逐步设置到位。重点对急弯、陡坡、窄路、平面交叉、高路堤、临水、临崖、过水路堤、漫水桥、桥梁护栏等位置的隐患,有针对性地增设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护栏、错车台等安全设施;对通过学校、集市、商店附近等人流较多的路段,要设置限制速度、注意行人等交通标志、标线和减速设施。对事故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抓紧实施;短期内不能根治的路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和预防交通事故发生。15.各区县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切实抓好公路养护工作。对影响行车安全的病害路面,要及时进行治理,确保行车安全。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政办〔**〕76号)要求,根据养护的实际需要,筹集必要资金,保证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交通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补助。要加大对非法占用农村道路、破坏路面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农村道路良好的安全通行条件。各区、县交通部门要加强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建设,同时要制订技术标准,指导各乡镇加强农村低等级公路的安全设施建设。16.各区县要大力扶持农村地区客运交通事业发展,认真规划并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按照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关于对通乡村客运班车交通规费征收实行优惠的通知》(**公交运〔2008〕17号)精神,认真清理、规范和落实农村客运收费的优惠政策。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也应当制定措施,对涉及农村客运的税费给予优惠。交通部门要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进一步提升站场设施服务功能。

六、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17.各区县要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要组织媒体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舆论氛围。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公安、农机部门要建立交通事故、交通违法等信息台账,并定期在媒体上予以曝光;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常规教学和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师生的教育。乡镇、村委会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等单位要依法履行交通安全宣传职责,组织、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篇6

【关键词】农村;客运交通;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农村公路客运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地区交通工具档次低、安全性能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目前一些边远的乡村,农用车、低速载货汽车、两轮摩托车还是群众的主要交通工具。这些车辆价格较为低廉,与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相适应,但其安全性能大大降低,行车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的摩托车在农村日益普及,不仅保有量最大,而且潜在的安全隐患也最为严重,与摩托车有关的交通事故所占比例之高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二)农村地区运力与运量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与外界交往逐步扩大,农民出行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非客运车辆由于稳定性、防护装置、制动等安全性能较差,给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此外,根据道路交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四级以下道路严禁9座以上客运车辆营运行驶,一些边远的乡村道路因等级不达标而无法通行营运客车,由此产生了农村群众出行的需要与运力缺乏之间的矛盾。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利用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甚至无牌无证车辆违法拉客,给交通安全埋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

(三)大量披着“合法手续”的外来车辆涌入农村道路,扰乱了农村客运市场,给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执法增加了更大的难度。由于全国各地挂牌政策不统一,一些在当地禁止挂牌的“五小”车辆便到外地(外省)上牌,取得“合法手续”,非法从事违章载客。交警部门对主干道加大整治力度后,不少超载车辆向农村道路转移;由于部分主干道公路需征收通行费,许多逃费车辆绕开收费站涌向县乡道路,给这些县乡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给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同时也给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重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据调查表明,廉价又实用的“五小”车辆已经成为偏远山区农村运输的“主力军”,当前农村“五小”车辆载客的交通安全隐患已相当严重。

(四)由于警力少,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格局尚未真正形成,致使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薄弱,交通执法未能保持长期严管势头,造成农村“五小”车辆违章载客泛滥成灾。由于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受警力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农村顾及相对较少,对农村的道路交通进行调查研究则更少,缺少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加上目前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交通管理重视程度还不够,造成了大部分农村道路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交通违章现象十分突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二、加强对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为确保农村公路客运交通安全,在禁止非客运车辆载客的同时,要加大力度,积极发展乡村公路客运,因势利导,采取标本兼治,“堵”、“疏”结合的办法,既要满足山区农民出行的需求,又要有效遏制非客运车辆载客,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农民出行难和乘车安全问题。

(一)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化管理,健全农村交通安全防控网络。争取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由县政府与各乡镇和交通、农机、安监、教育等有关部门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建立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交通安全形势分析研究制度、交通安全责任考核制度、交通事故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如规定交通部门具体负责农村客运线路的审批,管理农村道路上摩托车、农用运输车非法从事客运等违规行为,负责对客运车辆购置审批和技术检验、客运驾驶员资质审查以及对道路隐患进行整改等源头管理;要求农机部门严格加强变型拖拉机和农用车的管理,杜绝在农村道路上载客;明确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严禁学生乘坐“三无”车辆;交警部门负责农村道路交通的监督指导和交通违法查纠,从而形成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有部门治理、源头管理责任有部门落实、宣传教育有部门开展、严重违法有部门查处的局面。

(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完善路面交通标志、标线。对道路基础条件差,达不到四级以上标准的公路,或者根本就无法通车的村道,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可采取省、市、县、乡(镇)、村共同出资或出工出力的办法,尽可能按照等级公路的要求进行建设或修复;对基础条件较好的道路,交通、公路部门应对本区域的路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进行公路等级验收核定,设置明显规范的交通安全标志标线,以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并为开辟农村客运班车创造条件。

(三)在农村实行交通管理便民服务措施。农村机动车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客观造成农村大量无牌无证、没有年检车辆违法行驶和没有审验驾驶员违法驾车的现象,又由于远离城市,上牌办证、检验审验很不方便,且手续繁杂,以及收费较高、群众难以承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交通管理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掌握农村公路沿线车辆、驾车人的基本情况,适时派出车管民警下到农村开展便民服务,为群众车辆办理牌证,联系驾驶员培训学校召集农村驾车人员集中进行培训等。从而提高农村群众办理牌证的积极性,解决农村公路交通中车辆无牌、驾车人无证的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减少违法现象的恶性循环,加强农村车辆及驾驶员的源头管理。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篇7

[关键词] 农村公路 交通安全 网络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U4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09-02

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经济状况有了质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机动车每年以30%的递增率进入了农民家庭。车辆增多无疑给农业生产和运输以及农民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也给农民自身的交通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类交通事故中,农村车辆约占整个肇事车辆的50%,在死亡及受伤人员类型中,农民约占70%。农民既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同时又是肇事主体。近几年,我国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尤其是农村车辆违法载人,诱发了不少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教训非常沉重,农村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加强农村交通管理,对于构建和谐新农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村交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提升了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水平,农村交通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农民数量多且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的整体交通管理水平不高,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交通管理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三小三多、五少五乱”,即:路面窄小、路牌矮小、路栏细小;无牌车辆多、无证照司机多、交通安全事故多;路灯少、红绿灯少、标识牌少、宣传牌少、交警协管员少;马路上农作物乱堆乱放、马路两旁违章建筑乱搭乱建、无牌无照的机动车乱停乱跑、农村道路布局乱规划乱设计、交通安全事故乱处理等问题直接影响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农村和谐稳定,给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已经成为农村一大顽疾。

二、对农村交通管理工作的思考

为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有效遏制农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满足建设和谐农村、平安农村的需要,笔者认为,通过编织“四网”,四管齐下,强化农村交通“网络化管理”乃农民平安出行、农村平安发展的必经之路。

1.畅通“路网”

农村公路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命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这些年,国家及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建设。据统计,“十一五”这5年,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达1978亿元,年均递增30%,中央投资还极大地带动了地方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5年间全社会共计完成投资9500亿元。“十一五”时期,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186.8万公里,其中新增农村公路52.7万公里,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350万公里。除了某些山区,基本上村村通了水泥(柏油)路,农村“行路难”问题基本解决,但随之而来的问题还是很明显,如路面窄小,只能单行,如果两辆车相向则无法通行,在一些山区,护栏设施更是细小,一遇到事故就难以抵挡,造成人车坠崖事件频频发生。另外农村路基建设不够夯实,承包者为求进度和省钱往往偷工减料,致使路面一遇到雨雪天气就压成“麻花路”,或坑洼或塌陷或剥落等给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在农村,路障尤为突出,占路堆放谷物、马路市场占路经营、大小车辆乱停乱放、在公路两旁乱搭乱建现象非常普遍,致使有些车辆拥堵或无法通行,有时因避让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要遏制这些状况,加强县乡村三级路网建设尤为重要:一是制定长远规划。交通运输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已经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要继续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状况,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化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到2015年,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90万公里”。[按照规划要求,要妥善处理好高速路、铁路、国道、省道、县乡村道之间的关系与矛盾,立足未来,满足农村不断演变与发展的需求;二是确保资金到位。要修路,资金是关键。“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补助标准也会提高。但各地也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搭建好融资平台,鼓励自筹、集资、义捐,并保证专款专用,严防挪作他用;三是加强工程管理。严防偷工减料,确保工程质量和道路标准,杜绝急功近利和马虎了事等不良思想及腐败行为的发生;四是加大清障力度。有效遏制道路违规违章违法等行为,确保农村道路畅通,以形成国道、省道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主动脉”、以村级马路为“毛细血管”的“路路通”的农村公路网络。

2.调控“人网”

实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关键在于建立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县-乡镇-村一体化防控网络体系。尤其是通过农村“交通安全协管员”的力量,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要充分利用农村交通协管员队伍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区位优势,让他们及时向交警、派出所等交通管理部门反应本村的交通情况,各交通管理部门也要加强与交通协管员的联系,形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真正将各项动态管控措施落到实处。一是重点人群要重要提示。加强对重点驾驶人的沟通联系、宣传教育和提示提醒等日常监管工作。尤其是未成年人和上了年纪的人开摩托车、农村残疾人开“摩的”拉客载客,以及无证无照开车的这些人必须时常提示和劝诫;二是重点时期要着重维持。要及时掌握农村赶集日、学生收放假、丧喜事、民俗民风习俗节日等群众集体外出活动情况,科学安排警力加强管理,维持交通秩序;三是重点路段要注重把守。乡里要安排协管员、村里要安排监督员等在一些危险路段、事故多发地段或人车密集的十字路口等行使监督管理权,必要时应从县(市)一级定期派遣交警执勤来行使执法权;四是重点工作要常抓不懈。农村经济工作是中心,但农村交通安全工作则是保证,经济越发达,滋生的交通安全问题会越来越多甚至越来越复杂,所以,倡导农民安全出行理念,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把交通违法与事故控制在源头,从根本上清除农村经济发展道上的“绊脚石”必须做到标本兼治,群防群治。

三、密集“信息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信息化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农村,交通信息化管理模式似乎“来的晚一些”,覆盖率还不及城市的十分之一,所以农村交通管理仍然存在很多漏点、盲点甚至错点,为全面掌控农村交通安全状况、解决农村安全问题留下了“后遗症”,但随着信息化管理步伐的加快,农村交通安全信息化管理迟早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一是建立乡村级机动车驾驶员(包括无驾照人员、电动车驾驶员)档案,及时掌握辖区机动车入户和驾驶员底数,实行村组级(包括居委会)管理 ,履行申报、登记程序;二是完善乡村机动车、电动车登记程序,重点对那些无牌照的车辆进行登记注册;有计划地组织各行政村对无牌无证车辆和人员办牌办证,同时配合车辆及驾驶员参加年度检审;三是乡镇交管部门对每起车祸实行登记备案,做到重点案件重点分析并及时报告县(市)交管部门;四是逐步在重点乡(镇)村重点路口安装红绿灯,并与县市级交通信息平网;五是创造性建立乡村交通安全信息平台,如扩大交通安全广播的覆盖频率,增设一些重点道路的安全显示屏,及时公布城乡安全信息和事故事例,在乡村公路醒目位置安置宣传广告牌,张贴宣传标语,形成一种良好的城乡互动的交通安全环境氛围。

四、严布“法网”

在农村,无证照开车、开无证牌车、酒后开车、超载超速、开黑车拉客、非法载客、买卖赃车、使用过期有病车辆、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等违法现象已非常普遍,甚至愈演愈烈,严重威胁着农村社会的安全,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威胁人们身心安全的一大“硬伤”,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农民交通安全的法律意识极其淡薄,而且源于农村交通警力的严重不足,当然跟当地顾此失彼的工作态度也有很大关系,老百姓往往谈“车”色变。一是法律宣传要落到实处。要解决农民接受法律知识普及的问题,不能死灌硬输,应采取播放影片、展示车祸实物、开办法律讲堂、组织现身说法演讲等途径以提高其认识的兴趣;可通过农村广播节目宣讲公路法规知识;通过农村集镇早晚市集集中咨询,分发宣传资料,有奖问答;利用公共设施(候车亭、报刊亭、公交车等)宣传重要法规和知识等方式扩大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二是现场办证要搬到身边。农民最大特点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麻烦,同时怕多花钱,因此县市车管部门要强化便民服务,联合税务、保险等部门组成“流动车管所”,定期组织有关人员下到农村,以村为单位,轮流为无照牌车辆的户主办证,并敦促没有驾照的人主动考照,全方位为其提供方便;三是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农村交警中队、执勤点民警及交通协管员要充分发挥农村交通管理主力军的作用,对无牌无证、农用车、拖拉机违法载人、报废车、拼装车上道路行驶、酒后驾车、不戴头盔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查严纠严处,要做到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必要时借助媒体曝光以起震慑作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同时,对涉及交通安全事故中暴露出的相关人员违纪违法行为应及时上告相关部门予以查处。

农村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农村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稳定,乃民生问题,因此,农村交通安全无小事,切实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各部门紧密配合,需要大家的共同支持,更需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通过强化农村交通安全“网络化”管理力度,针对性地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交通安全存在的遗留问题和新近滋生的问题,切实可行地为农村老百姓排忧解难,为创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保驾护航!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篇8

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保障农村公路畅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实施办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06〕42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强化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快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二、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二)区、县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贯彻执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政策法规,筹集和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监督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工作,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乡(镇)人民政府在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内,并在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落实机构和人员负责乡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协调、指导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

村民委员会在县级、乡(镇)人民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帮助下,做好本村村道日常养护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行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组织贯彻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政策法规,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监督、检查、考核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及养护质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进步,指导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区、县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监督所属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县道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指导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性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养护工程的招投标以及通过其他竞争方式确定养护工程承包人,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三、稳定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管理

(四)各区、县人民政府应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筹集和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正常养护。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提高财政保障水平。

村道日常养护经费由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自治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和订立村规民约的办法多渠道妥善解决。各级财政根据村民筹资筹劳情况给予适当奖励补助。村民委员会筹集村道建设、养护资金,应当遵循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五)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各区、县财政要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帐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审计、财政和交通部门要定期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资金有效、安全使用。

四、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

(六)各区、县人民政府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稳步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市场化,逐步建立合理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对路面等级较高、技术难度较大的农村公路养护,可通过竞标等方式,选择有一定资质的单位养护。对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殊等难以通过市场化养护运作的农村公路可实行建设、改造和养护一体化招标,也可采取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多种方式进行养护。

(七)农村公路养护应按照有关公路养护技术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保持道路及设施完好,行车通畅。应逐步完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规范设置警告、禁令、指示和指路标志,并对标志标线定期保养,及时修缮。

县道、乡道因养护确需中断交通的,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并采取必要形式提前向社会公告;村道养护确需中断交通的,应当报告村民委员会并告知村民。短时间内难以修复的,应修建临时便桥、便道或指明绕行路线。

(八)养护作业单位应根据本地实际和公路养护特点,建立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督促养护人员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并实施工伤保险。

(九)县、乡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绿化规划和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组织和发动农村公路沿线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公路绿化。

(十)市、县两级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要按照标准统

一、内容完备、结构合理、数据准确、上下衔接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数据库,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信息系统,适时、准确地反映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路面结构、配套设施、养护投入、路况质量、路产路权等信息,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服务。

五、加强路政和应急管理,确保公路畅通安全

(十一)区、县人民政府及其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区、县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县道、乡道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县道、乡道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并指导村道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新晨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村道的路产路权保护,可委托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实施路政管理。

(十二)区、县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农村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农村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和设施。

区、县交通公路管理机构要根据本地公路状况,分析掌握路段、桥涵的抗灾能力,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和监控预警,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组织下,组织力量积极抢修,及时恢复、保证公路的正常通行。

六、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责任落实

(十三)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应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区、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督办检查。区、县人民政府应当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区、县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检查督促,组织相关部门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养护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考核评定,保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正常有序。

上一篇:单细胞生物特征范文 下一篇:数学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