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业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30 17:13:02

美业职业技能培训

美业职业技能培训篇1

关键词: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建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1.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建构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6月4日

引言

健全完善的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对于国家、用人单位和员工三方而言,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增强劳动者的技能和适应工作的能力水平,尤其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人口红利优势丧失、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不健全和劳动者对职业培训的需求较强烈的背景下,建立和构筑一个目标明确、制度健全、保障有力、实施到位的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十分必要。

一、我国劳动者职业培训现状分析

从当前对劳动者职业培训的统计资料和相关实证研究来看,当前我国劳动者职业培训的现状是:培训状况参差不齐,大部分用人单位给予员工的职业培训机会偏少并且相对公平度较差;培训需求中劳动者被动选择、流于形式,仅为获取一纸证书的职业培训居多,而员工个人主动选择、切实想提高自身技能和能力的机会较少;对于劳动者职业培训的选择权限,劳动者不能自由选择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机构,绝大部分培训是用人单位的安排;在职业培训的激励机制方面,大部分单位的培训激励机制普遍缺失,对于员工的激励效果较差;劳动者对职业培训质量的评价较为一般甚至有负面结论。

二、劳动者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劳动者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职业培训的观念认识、职业培训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三大方面。

(一)观念认识片面。当前,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甚至部分学者对职业培训的认识是,劳动者职业培训的对象是未就业者、失业需再培训者和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技术工人,培训目的功利性太强,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眼光。由于劳动者的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劳动者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以及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为适应岗位需求变化和个人发展,有必要不断接受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因此,凡是劳动者都应该是职业培训的对象,而不只是技工和相关人员,而且现在接受的部分培训内容,短期内不一定能见到效果,只有从长远来看才能达到培训的目的。

(二)职业培训制度设计的缺陷。职业培训制度是决定职业培训现状的重要影响因素。现阶段,我国的职业培训制度极为分散,没有专门的法律和统一的制度,目前的相关政策大都是在《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和《就业促进法》等法律和一些决定与意见中零散地去整合。制度的缺失导致用人单位视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无足轻重,职业培训机构各自为政,官办性培训机构强而市场性生存力弱,劳动者职业培训机会缺失,培训效益差。

(三)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职业培训体系的运转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和劳动者个人等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就目前的职业培训体系现状来看,政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政策;用人单位对本单位劳动者的职业培训缺乏长远规划,担心培训成本给企业造成负担和员工接受培训后流失;培训机构缺乏对培训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培训质量不高而导致受训者对其评价较差;劳动者个人担心培训成本和培训后的收益是否和培训挂钩,所以接受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三、国际经验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借鉴现今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较完善的国家经验,对于我国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美国的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美国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发展了较为完善的劳动者职业培训体系和制度。主要体现在劳动者职业培训的内容和职业培训制度运作的特点等方面。

1、美国职业培训的内容。美国的劳动者职业培训内容项目繁多,但界定较细。按内容划分包括: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培训、成人基础教育培训、学历课程培训教育、学徒类培训教育、工作相关培训教育、个人发展教育和培训,等等。

美业职业技能培训篇2

论文摘要:高师美术教育是美术专业的师范职业教育,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体现,也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功能与职责所在。在注重提高学术性的同时,应突出师范性,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探究、更新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实现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化奠定基础。

高师美术教育作为师范教育其师范职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任务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等有了全新定位,其中体现教师素质核心的师范职业素质极其重要。师范职业素质蕴涵以教师职业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教学技能、教学素质等,其能力提升是教师职业素质形成的根本手段与价值观体现,是搞好教师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高师美术院校的教育教学应定位在师范教育为主的师范特色上,凸显其美术教育功能;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教师技能和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上;应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努力探究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为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体现

高师美术教育是依托美术学科教育学理论的美术专业教育,从属于美术专业教育的师范职业性教育,在教育性质上更加具备美术专业性与学科教育性,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具体体现在师范职业教育和美术学科专业教育的双重特性上。其培养目标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具备较高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的教育人才而非艺术家,这个定位是师范教育意义下的高师美术教育特色的体现。

从教育实践过程看,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职业性专业教育,这种专业特性是由受教育者未来的教育实践所决定的。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方针,以师范教育为目的,突出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功能体现和职责所在。高师美术教育针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形成了适应性、教育性、专业性相统一的教学格局:适应性规定了高师美术教育必须以基础教育为对象进行研究和教学,否则怎样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无从谈起;教育性确立了高师美术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专业性则是高师美术教育特有的面向基础教育素质培养需要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充分体现师范教育为主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是专业美术教育向教育性专业美术教育的改变和美术学科教育性功能的全面凸显。

二、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的根本手段

师范教育是专门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教育,其社会功能、素质要求、职业劳动特点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和发展。进人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教师工作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的职业,并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高师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问题,原国家教委曾经先后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及《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稿)。其中规定将教学表达能力(普通话和三笔字)、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列为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但是,我国的师范教育特别是师范美术教育,由于受过去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缺乏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和目标体系,在贯彻这些要求时,教师职业技能教学计划无法完全实施,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未步人正轨,严重影响了学生师范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师美术教育格局要应对社会发展需求,努力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不断更新学生师范职业技能培养。在有限的三四年学习时间里,高师美术教育的学生不但要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一样学习丰厚的专业知识,提高人文素质,更要具有综合性大学不要求学生掌握的从师任教之职业技能。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术性的同时,应突出师范性,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依据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练习完成并掌握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比较稳定而系统的教师教育技术。随着竞争的加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学生的就业率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师美术教育只有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加大力度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范围,才能有力地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发展目标。

三、高师美术教育学生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一)开展“教育性教学”,构建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训练课程体系

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高级人才,需要学生在教育技术方面有所把握,首先是师范教育方面的培养,然后是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理解是以教师为取向的美术教育,是建构在美术专业教育下的师范职业教育,要把美术与教育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科教育功能伴随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是构成课程任务的核心,高师美术教育课程应穷出师范特色,强化师范性课程中的职业技能训练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是体现高师美术教育师范性的课程,其课程培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还应进行教师素质与技能的历练。因此,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科教育功能,挖掘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这三门课程中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因素,制定完备的、可操作的训练方案,突出每一门课的训练重点。心理学课重在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坦然登上讲台。教育学课程以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环节训练为重点,让学生依据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结果反馈的能力。美术教学法则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训练,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通过说课、微格教学、模拟试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完整进行一堂美术课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为学生的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能否系统掌握CAI课件制作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关系着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教学计划设置上应以必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实施合格证书制度,以教师职业技能必备的硬件指标来要求学生。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仅要渗透于各科教育课程,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美术学科教学应在每一门专业课中都渗透美术教法的内容,以使学生在掌握该门学科技能、理论的同时了解该门学科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画”,还要教会学生“教画”,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向教师角色逐步转化。以“教育性”教学观念来开展高师美术教学工作,才有助于学生师范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多渠道开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师范职业素质

树立大教师职业技能观,构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大教师职业技能包括作为显性技能的教师口语、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学科专业素质、现代教育技术,还包括作为隐性技能的教师心理素质、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学科教学技能。为了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我校在师范生中实施了“四个一”工程(一份标准文档教案、一个电子课件制作、一段5分钟说课录像、一个体现自身素质的才艺展示),并设立了素质专项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确保一定的锻炼时间和机会,以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研究,突出师范性,达到促进师范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之目的。

构建多元化教育内容与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要求统筹安排教学计划,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环境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教学内容多元化包括: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就业竟聘常识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操作技能教育、教育实习指导教育。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以优秀教师报告会、就业竞聘讲座、案例教学、微格教学、教学实习等方式进行。另外,开发、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聘请中小学美术教育界特别是本校毕业生中的优秀教师、教研员为客座教师,与地方美术教研机构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教师可根据地方教研活动计划随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参与一些教学教研讲座、现场教学观摩、少儿美术作品展览等;鼓励、推荐师范生业余参与社会美术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重视美术教育实习环节教师教育具有典型的应用性与实践指向性,强化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强调教育理论的指导,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高师美术教育重专业学科教学轻师范教育,而师范教育又重教育理论轻教育实践。临毕业才开展教育实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基础教育的新形势。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师美术教育可从一年级就开始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与实习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学校要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投人,把教育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放在一起建设。大力加强美术教育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根本上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注重高师美术教育与基拙教育双边“对话’,活动,实施‘。双实”、“双比”、“双进”工程一是成立实践教学中心,把实践课教学与教育实习结合起来,让高师美术教育实践与基础教育实际切实融合;二是开展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和学生教学技能比武的“双比”活动,比出成绩、比出差距,对“双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和补训。三是进行“中小学名师进大学讲堂,大学教师进中小学课堂”为主要内容的“双进”活动,实施名师互聘、科研互动、资源互通。“双实”、“双比”、“双进”工程的实施,能使高师美术教育师生在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双边“对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他们的从教能力。

开展各种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为增强高师美术教育师生的师范职业技能训练意识,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训练,切实提高美术教师职业技能水平,高师美术院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如说课、美术字书写、美术课件制作、教学挂图绘制、美术专业技法分解示范表演等竞赛活动,以强化学生的师范职业能力培养。

美业职业技能培训篇3

一、具体做法

(一)做好宣传工作

利用校园广播、多媒体、黑板报、各社团力量等多种形式,在各班级进行大力宣传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特别强调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有一定的作用。

(二)做好培训班的前期工作是办好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

培训班前期工作包括教材准备、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和安排、材料设施准备、授课计划设计等,是保证培训班顺利完成的关键。我们按照国家按摩师、美容师、足疗师培训的师资及设施标准,合理应用本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做好培训班的前期工作。

(三)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是保证职业技能培训班的质量

我们在师资安排过程中,选送医学专业性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责任心强的老师到高等医学院校、医院及社区康体中心进修学习,他们经考试取得相应的中、高级职业资格,回来后成为培训教学骨干。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合理的课时安排、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四)完善考试制度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职业培训课程计划,学生通过三个月时间学习培训后,要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完善考试制度是保证考试质量的前提,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验好考生居民身份证,这是保证考生身份的真实性;(2)做好考试试题保密工作,提高考试成绩真实性;(3)安排好考场和监考员、考评员和督察员等工作。

(五)做好资格鉴定

资格鉴定包括考试成绩评定、审批考生各种材料,上报上级有关部门,最后是资格证书审核、发放,这是考生职业培训的最后环节。

二、讨论

(一)在校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根据医学生特殊的专业性,我校从2004年起,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雄厚的师资水平,对本校在校生进行保健按摩、医学美容、足部按摩等职业技能培训,经三个月的培训,95%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获得了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资格证书。又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自已身心健康要求和意识在不断的提高,市场和社区医疗点、医院都建有大量的保健按摩康体中心及美容中心,需要大批量的保健按摩师和美容师、足疗师。我校在校生参加按摩师和美容师、足疗师的培训,毕业后就业率是100%,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二)职业技能培训是拓宽就业渠道和提高招生入学率的手段

随着国家招生人数年增加,毕业生人数年增加,由于专业局限,就业空间窄小,就业竟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学多了一技之长,提高了就业率。我校已取得资格证的学生毕后的就业率达100%,从面也提高招生入学率,据统计我校每年招生人数逐年呈30%上升。

学生的就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是每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职业技能培训也是拓宽就业渠道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1]冯夙光.毕业生就业出路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

美业职业技能培训篇4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摘要: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面,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在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框架下,形成了完善的师资培养模式,制定了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构建了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分析德、美、澳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提供若干启示。

关键词 :德、美、澳;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74-04

作者简介:周秀峰(1977—),男,江苏海安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高级政工师,纪委、监察室副处级纪检监察员,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VE2004,主持人:任雪浩)

为国家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发展需要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全球高等师范教育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任务与使命尤为重要。

2012年,我国有675万中职毕业生、321万高职毕业生和304万本科毕业生走向社会,除去继续升学的,1 200多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另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 266万人,由此可见,大中专毕业生成为我国新增劳动力大军的主体,其就业问题不仅事关千家万户,而且关系我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到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2 3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1 480万人,职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主导力量。发挥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一方面,需要弥补师资数量的缺口;另一方面,更要优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提高师资培养质量。

放眼世界,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他们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模式和成熟经验。

特点之一: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德、美、澳三国职业教育能够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科学全面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并施行了有效管理。

德国在20世纪中期至本世纪初,先后针对职业教育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最重要的法律有: 《联邦职业教育法》(1969年)、《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1981年)、《手工业条例》(1965年)、《联邦劳动促进法》(1969年)、《企业宪法》(1972年)以及《联邦青年劳动保护法》(1976年)。2005年,德国将《联邦职业教育法》与《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经修订后颁布并实施了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德国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相关法律,如1981年,德国对之前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进行了补充与完善,颁布并实施了《职业教育促进法》,确保了“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行。

在美国,迄今为止,已颁布多达159个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始于1917年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之后又相继通过了《乔治—里德法》等数项法案。1963年通过了《职业教育法》。美国国会于1968年、1976年分别通过了《1968职业教育修正案》和《1976年职业教育修正案》。修正案对职业教育投入、试验科目有了更详尽的规定,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包括职业教育规划、评价、统计及数据说明等一套完整的要求,促使更多的人接受职业教育,并确保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协调统一。另外,诸如《职业训练协作法》(1982年)、《伯金斯职业应用技术教育法》(1984年)更保障了美国职业教育的科学高效发展。

在澳大利亚,学徒制的改革与发展是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制定与健全的基础。1967年,澳大利亚联邦经济部起草了职业培训法草案,1969年这一草案被批准,成为澳大利亚最早的职业培训法。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法在宏观方面包括联邦法和州法,在微观方面包括职业教育与培训法、澳大利亚技术学院法、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法、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署法案等。1992年,澳大利亚通过了专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拨款修订法案,之后每年修订一次,名为“某年职业教育与培训拨款修订法案”。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其职业教育由州和领地直接管理,因此,各州都有自己的职业教育法。与联邦职业教育法相比,州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内容更为全面系统,如昆士兰州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2000 年法案》等。

特点之二:科学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式

在职业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上,德国非常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教学实践,主要培养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二是生产实践,主要培养生产劳动组织与实施能力。在德国,拥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职教教师备受青睐。目前,德国的主要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都设有职教师资培养专业。大学培养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论学习阶段,所修课程分为必修专业、选修专业及教学教法三个部分,其课时比例为2∶1∶1,德国对教学教法知识培养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第二个阶段是实践教学阶段,学员至少要进行一年半的教育实践和技能实践。教学中没有固定的课程计划,以开放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为主。在教师职后培训中,除了要参加许多考试、考核外,还必须参加定期的进修、考核和企业实践,并考取相应的技术证书。

早在1917年,美国的《史密斯—休斯法》就明确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才能从事职业教育师范类院校的教育工作。与德国相比,美国更注重职业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经常组织职业教育教师研讨教学教法,以促进个人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发展。培训方式有教学培训、研讨班、技能实践等,同时还有指导教师制、同事互助等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师职后专业能力的发展。

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上除了注重大学教育外,更注重兼职选聘和职后培训。在兼职选聘方面,按照标准将社会上长期从事一线专业技术工作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选聘充实到兼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这些兼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还要赴高等师范大学参加1~2年的师范教育活动,才能获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在职后培训方式上,针对不同的师资队伍的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师资职后培训工作,主要方式有新教师岗前培训、企业实践培训及在职进修等,并给教师建立了培训历程档案袋。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每个教师每学年必须到企业工作,工作时长两周或更长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培训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更新技术与知识,特别是自身实践能力和指导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挂职锻炼期间享受带薪待遇。

特点之三:严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

在德国,要成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在品行、专业技术等方面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入职前还须参加所从事专业以及教育学等知识的考试。德国的职业教育教师除具备教师任职的一般要求(如学历等)外,还有一些特殊规定,比如“拥有至少3年的行业工作实践经历”。要成为一名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需要具备博士以上学历、5年以上的职业实践经验(含3年企业专业工作经历)。

在美国,新入职的职业教育教师至少应具有大学学士学位,同时须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并辅以至少一年的工作经验。如果申请者有5年以上的工作实践即可代替学士学位。教师上岗教学,除了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必须持有所在州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任教许可证。严格的入职要求保障了教师的质量。

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非常严格。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对教师的知识、技能、素质都有严格而明确的要求。一是从业者要取得教学所需专业技术的大学本科文凭,新入职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硕士学位;二是从业者要拥有3~5年与专业教学相关的行业工作经验,或者经过培训并取得行业四级证书。对于入职年龄在35岁以上的教师,则要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对于不同的州和不同的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具体规定也会有所区别,但是实践经验、技能证书、教育学习始终是任教的重要条件。同时,澳大利亚还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教师制定了相应的专业标准。比如,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专任教师必须符合教师的通用标准及特定的专业标准;对兼职教师和希望成为职教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师教育能力培训等等。另外,澳大利亚政府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兼职授课,或开展专题技术讲座。严格的从业标准和灵活多样的教师聘用政策,使得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能够及时更新、调整知识和技能,始终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沿。

特点之四: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师评价体系

德、美、澳三个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教师评价机构,制定和完善了职业教育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早在1948年,德国文化教育部就组建了教师教育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主要以教育行政官员和学科专家为主,负责对当时的德国教师教育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价。六十多年来,德国教师教育评价制度不断优化和完善。目前,德国对教师评价的外部机构,一部分由评价机构或委员会进行,一部分由代表当局的独立机构进行,一部分由所在学校教育督导进行。在美国,为了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进行评估,组建的实施机构是“全国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

专门建立并不断优化针对新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三个国家推动教师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为了推动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美国专门组建了“美国州际新教师评估与支持联合会”。三个国家针对新教师的评价体系既有形成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运用形成性评价,可适时评价新教师在每一个阶段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反馈给新教师,促进了新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终结性评价,可对新教师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学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如果终结性评价合格,新教师就可以继续任教,否则不能继续任教。

除了严格的考核外,德、美、澳三国在评价体系中还引入了激励机制,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具体评价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师实施分别考核。比如,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绩效考核方法就是分别制定或修订的。评价内容中的考核指标和权重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分析。这些做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客观公正、公开公平,从而可科学、合理、准确地评价教师的各项工作表现和实绩。

几点启示

对照德、美、澳三国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发展和完善。

首先,要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法律内容不应一味偏重原则,还需要增强可操作性。我国对于职业教育不作为的现象目前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约束,应着力增加相应的责任条款,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可以学习澳大利亚,对职业教育特有的内容进行专门的规定。还应根据实际需求,完善修订制度,使法律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实际。

其次,要选择科学的培养方式。在职前培养方面,我国有许多新的模式,如“双证书一体化”、“本科+技师”等。但师资培养场所一般局限于校内,在与企业合作培养方面还有欠缺,从而导致师资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师范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应注重校企合作、校际合作,走出校门,到企业锻炼专业技能,到中高职学校检验师范能力,形成校企、校际协同育人机制。在职后培养方面,我国有许多部级师资培训项目,但偏重于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训,师范能力的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总之,职业师资培养方式要兼顾“师范性、学术性、职业性”,三性融合,互为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师资培养质量。

再次,要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准入以学历文凭为主导,缺乏“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师选聘机制。职业教育教师准入机制的“严格”应体现为“重质量、轻学历”,不能以学历代替质量,可广泛引进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充实职业教师师资队伍。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业绩评价体系还不尽完善。应真正发挥绩效评价体系改革的积极作用,在工作中引入激励机制,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师工作,不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014年6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发展保障水平。这一决定的颁布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提出了迫切和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积极借鉴和应用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经验,立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途径,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姬.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模式与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3).

[2]罗嗣安.主要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理论,2010(10).

[3]管祺骐.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借鉴[J].职业时空,2011(9).

[4]郭靖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5]温小英,李兴韵.中澳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比较与启示[J].职业时空,2013(2).

[6]蔡燕.中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1.

[7]房振宏.浅析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J].教育学研究,2012(2).

[8]陶红.高素质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硬件构成及存在问题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8).

[9]黄日强,邓志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版),2003(1).

[10]赵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职教论坛,2010(27).

[11]卢玮.澳大利亚职业培训绩效的评价与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13(3).

[12]邓小妮,熊正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13]任雪浩,刘新钰.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与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4).

[14]王利敏.从完善走向优化:德国教师教育评价制度述评[J].现代教育论丛,2009(4).

美业职业技能培训篇5

关键词:高职 培养目标 保障

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地产业结构,因而决定了其所需用的技能类型与职业教育模式。培养目标正是体现了社会的具体需要。培养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各种综合因素,但同时要保障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更需要各个方面的大力配合。

1、美国高职培养目标的比较与借鉴

1.1美国高职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美国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美国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为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影响着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

1.2美国的高职养目标

目前美国承担高等职业教育任务主要是社区学校、专业(职业)技术学校和初级职业学院。它们的培养目标及特点如下:

社区学院(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懂得工程、科学或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并在将来运用的工程、科学或其他技术领域中当技术员或从事半职业性工作。美国高职4年学制,由工业大学中的技术学院承担。2年学制毕业生一般担任技术员工作;4年学制毕业生担任技术师工作。

1.3美国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保障

1.3.1制定相关法律

美国的职业教育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国家颁的相关法律而日臻完善起来的。国会于1917~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标志着职业教育开始起步。1963年通过的《职业教育法》促使以社区学院为代表的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职教体系。1990年国会又通过了《卡尔・D・珀金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加速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现代化和超前性,职教机构开展了“未来工作”的职业信息教育,为面向21世纪的职业教育打下了基础。地方各州也从地方法律和条规方面支持地方高职教育,将社区学院纳入州整体规划范围内。

1.3.2加强行政管理

美国的职业教育管理大体实行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每个州下面分若干个学校,各学区教育委员会负责讨论和决定本学区职业学校的重大事情。

1.3.3完善课程设置

美国高职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是灵活多样,应用性强。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并及时调整专业门类:学生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

1.3.4保障经费来源

美国的高职教育属非义务教育,但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其经费来源主要有:当地财产税、州政府拨款、联邦政府资助、学生学费等。

1.3.5严格教师资格

美国高职学校的教师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其中大部分为兼职。其教师实行资格证书制,即必须持有州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方能任教。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学校聘用教师时非常重视教师的直接工作经验。

2、德国高职培养目标的比较与借鉴

2.1德国高职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

德国的职业教育依社会需求为导向,用人单位把人才需求计划报人人力资源机构,由人力资源机构统筹,向院校发出培训订单。而所有的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也都遵循这样的程序:到人力资源机构去拿人才培训订单,然后双方签订培训协议,院校根据订单要求招生办学。

2.2德国的高职培养目标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与结构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来确定的。其职业教育的思路从中学开始延伸致终生教育。每一个层次和类型的职业教育,都有比较严格、规范的具体要求。

2.2.1高等专科学校

高等专科学校(又被译作“高等专科学院”或“高等专科大学”),基本属于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培养目标为:具备较坚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基础,能将设计变成现实产品,长于实践,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型”工程师和善于管理的“企业型”工程师。

2.2.2职业学院

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与高等专科学校大致相同,主要为企业培养工程师,学制三年,相当于我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2.2.3高等教育水平的职业教育

主要是一些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专科学校,包括一些专科学校和专科家政学校。专科学校的部分学生是已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成人。学校按需施教,相当于成人职业教育进行职后培训。课程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和职业领域课程。

2.2.4成人性质的高等职业教育

属于成人高等职业培训范畴的部分,一般是指成人晋升性的职业培训。个人通过培训后,可获得收入和职位的提高,同时企业可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岗位提拔。

2.3德国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保障

首先,以法律形式保证职业教育的实施。1969年公布的《职业教育法》是最基本的法令,它对各级各类职业训练、制度、组织、期限和考试制度等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之后又相继出台了与《职业教育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诸如《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

其次,重视双元制职业教育。这种“企业本位的现代学徙制度”,即需要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深度干预训又要充分调动了企业界的积极性,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促使各行各业都来办职业教育。

最后,严格训练、注重实践。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员在毕业时必须经过实际操作考试与理论考试,通过者方被承认具有某种职业资格。

3、韩国高职培养目标的比较与借鉴

3.1韩国的高职培养目标

韩国的专科大学是介于高中与四年制大学之间的中间教育机构。韩国的专科大学目的在于培养理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中级技术工人或技术员。专科大学的任务是培养适应高度产业化情况下,适合社会的各领域的发展的人才,即培养“中间职业人”:指招收高中毕业生再进行二到三年的教育培养,进入社会有关部门工作的人。

3.2韩国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保障

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立法、及时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用法律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护航;重视在普通教育体系中进行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拓宽道路;注重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为职业教育吸引生源;把职业教育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为职业教育注入活力。

4、国外高职培养目标的基本经验

4.1国外制订高职培养目标的经验

美业职业技能培训篇6

[关键词]实训模式 双元制 合作型 教学工厂

一、国外实训模式的类型

1.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指企业和学校以合作的形式对青年人进行职业培训。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教育为“一元”,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二元”;学生的实训、实习主要由企业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内部也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教学条件辅助学生实训、实习。学生在实训、实习阶段直接使用的各种实验设备是当时许多企业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这就保证了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学校的仪器、设备和各种工具,均兼有工厂车间和学校实验实训的功能,这些设施有的由企业直接投资,有的则为了开发新产品或技术创新,由企业联合投资,还有的是企业无偿捐献。“双元制”的教学内容包括学校负责的基础课和企业负责的实践课两方面。在三年的职业教育中,有一年的时间要到企业接受实践技能的实训。学生经过企业实训,加深了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了企业生产、管理过程,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其中70%左右的毕业生被实训企业留下。

“双元制”实训的主要特征为:拥有企业、学校两个教育培训部门;培训教育依据两套法规,接受两个层次主管,即企业培训合同依据民法签定,企业培训由联邦政府主管,而学校教育遵照公共教育法,教学由州政府主管;雇主与雇员组织的独立管理机构如行业协会及其委员会等,掌握着职业教育的主要权力;德国的企业承担了职业教育的大部分经费,约占政府支付职业教育经费的4倍,国家只承担“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学校的费用,主要包括教师的费用及学校的设备和管理费;学校十分重视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以纽伦堡高等专业学院机械与工程系为例,该系就拥有20个实训室与车间。

2.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1906年,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推出一项教育计划:学生一年中必须有1/4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训。学生上岗实训前,由学校讲解实训目的,任务和学校要求;学生上岗实训后,学校会经常去企业监督和指导,征求实训单位对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学生、学校和实训单位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完成一段时间的实训任务后,要写出实训的详细总结,各接受学生实训的单位写出学生的实训鉴定,对每一学生做出全面评价,以确定学生这一段实训是合格还是优秀。

美国“合作型”实训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学校设立“合作教育部”,负责筹建“合作型”实训基地,寻找合作伙伴。合作教育部由两类人员组成:一类是有职称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另一类是与社会有广泛联系、对合作教育有献身精神的项目协调人。这些项目协调人代表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谈判和签约,安排学生实训,解决学生在实训期间的各种实际问题,保证“合作型”实训项目顺利进行。第二,政府高度重视。美国在1963年通过了《职业教育法案》,1968年又通过了《职业教育法修正案》。1977年,众议院还专门通过了《职业前途教育五年计划》。通过这种立法的方式,美国政府不断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美国政府还增资拨款,扩大教育范围。例如,为鼓励企业向职业教育投资,美国采取了实行培训税、向培训青年工人的企业提供工资补助金、向提供工作岗位的公司实行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等激励措施。此外,美国还创办了“美国高校大学――企业关系委员会”,负责协调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创建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大创举。社区学院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双方签订合同,并注意满足学院与企业双方的要求:学生在校学习基本理论,每周有一段时间或有专门假期到企业工作或实习,学校派教师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企业提供劳动岗位和一定的劳动报酬。全美大约有1200所社区学院,在校生1000多万,占美国在校大学生的44%。

3.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模式。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是建立在明确的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或企业是教育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者,院校是实施者;二是人才培养过程完全按照产学研结合的实训模式,从一开始学习技能就与职业岗位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包括少量的校内实训和大量的企业顶岗实训,且顶岗的岗位最好就是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技术与继续教育特别重视实践课,所有教室都建在实训车间一角,内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各种小型的实物教具或零配件。在专业教室只是完成必需的理论教学,大部分时间学生在实训车间操作,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完成规定的各个操作环节,合格后可得到相应的学分,毕业时完全能直接上岗。

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建立起政府、企业、行业和个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资体制。澳大利亚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是TAFE(Tcehnieal and Further Edueatio)。TAFE对学生的实训教学十分重视:澳大利亚政府全额投资建立了许多较高水准的实训基地,使学生通过专业技能训练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从而保证TAFE培养目标的实现。

4.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实训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提出了“教学工厂”的实训模式。该模式是在吸收德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加坡国情实行的工艺培训方法。所谓“教学工厂”,实际上就是由某个或某些社会上的生产厂家与学校联合开办的,以提供或借用方式在学校装备一个完全与实际工厂一样的生产车间,以教学和技能训练为目的,用以开展基于项目训练的实训模式。

“教学工厂”培训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工厂环境中进行训练,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协调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被新加坡各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广泛采用,推动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对我国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1.政府高度重视。发达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等形式来保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和确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为搞好实训基地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手中的教育”。在我国,要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企业心中的教育”。

首先,要在我国《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尽快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法规,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一视同仁,制定强化行业、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责任的有关政策,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其次,政府要切实加大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设立高职教育专项经费,优先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设立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另外,政府要通过减免一定程度的税收来鼓励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的投入。

2.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可建立由高职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集团等共同参加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负责指导、协调和管理校企合作实训事宜,以保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能够得到行业的广泛参与和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高职院校内部也应设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有三个方面:一是负责实训教学和科研开发。按照学院的教学要求,实训基地的教师制定实训教学大纲,承接全院学生实训教学工作,同时进行相关的科研项目开发工作。二是对外开拓业务。包括签订实训基地的对外合作业务合同,负责对外项目的开展和协调管理。三是日常营运。负责维持实训基地的日常运作,包括办公室管理、公用设备管理、教学管理、物业管理等等。

3.构建多元投资结构。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大,但也做不到职业教育的所有投资全部来自政府。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更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职业教育。因此,高职院校要拓宽思路,积极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建设实训基地的新路子。

当前,高职院校除通过自身财力独立建设实训基地外,主要还有四种投入模式。一是政府投入模式。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除要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外,还应积极投资兴建公共实训基地,对社会开放,实行资源共享。二是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学校配套投入模式。它一般适合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例如,教育部在2002年确定第一批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时,就决定对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机电技术实训基地等12个基地建设项目给予资助,同时要求学校主管部门按照不少于国家投入资金数额1∶1的比例投入配套资金。三是校企合作投入模式。主要是指高职院校要积极寻求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包括寻求资金投入、设备支持、用冠名的方式合作共建实训中心等。四是股份制投入模式。其运行机制应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

只要高职院校对内充分挖潜,对外积极寻求合作伙伴,积极探索高职实训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机制,就可以走出一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实训基地建设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卢晓东,徐红等.培养创业型人才高职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成都教育学报,2003,(12).

[2]杨敬杰.浅谈高职高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J].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3]冯美宇,温媛媛.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J].中国建设教育,2006,(6).

[4]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5]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孙百鸣.高职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J].辽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7]天津职业大学课题组.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基础培养模式的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0,(4).

[8]壮国桢.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6).

[9]黄日强,邓志军.国外企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10]何学坤,刘淑芬.浅谈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J].高职教育,2005,(5).

[11]冯旭敏,温平则.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的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05,(2).

[12]翟法礼,张继明.试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体系的建构[J].英才高职论坛,2006,(1).

[13]姜大源.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及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8).

[14]冯晋祥.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2-107.

[15]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3.

美业职业技能培训篇7

关键词: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

Engineering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characters design professional

Du Li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commerce, Beijing, 101101, 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ngineering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l, following the basic law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modern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enterprises with the institute in close collaboration, mutual promotion and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mechanism.

Key words: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整体人物形象设计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较高整体人物形象设计技能,能在大型美容、发型和化妆造型设计等行业或企业从事职业教育理论主讲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或在影视、影楼业担任化妆造型师,或在化妆品公司担任美容化妆指导教师、相关企业的高级美容师、高级美发师及管理人员等应用技能型人才。从人才培养目标可见,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必须走工学结合发展之路。

1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建立背景及发展现状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广告艺术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是根据北京市商务局和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净化美容美发行业,提升服务水平”的指示精神,大力提高美容、美发行业服务人员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于1999年建立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设,招生规模在稳步扩大,软硬件建设也在不断充实、更新和拓展。目前,本专业在校生人数为223人,已经培养了近千名毕业生,均活跃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行业,有的已经成了人物形象设计、影视化妆、发型设计和美容等相关行业的骨干。专业正在蓬勃向上发展,特别是校企合作办专业、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和台湾曼都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市场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等高职教育模式,受到了国家教育部和市教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2 深入调研企业实际需求

为了深入研究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员核心职业能力,本专业首先通过对20家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领域相关公司的调查与访谈,获取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员典型工作任务表。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北京蒙妮坦美容美发学校、北京伊格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北京宠缘手美容美发中心、北京曼都发型美容店、北京天秀好时美容美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天秀好时商贸有限公司、北京自然美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欧莱雅有限公司等的深度访谈,从工作流程与典型工作任务两个维度,深入分析广告设计与制作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能力要求。

3 实行工学结合的主要做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必然要通过大量、反复的实践技能训练。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做法是:

3.1 项目体验式教学

项目体验式教学,是指在实际教学中,用相对真实的项目来导入教学内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真实项目有许多,如各种化妆造型、发型、整体人物造型的项目,都可以作为真实项目引入教学中。项目形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有真实感,真实地体验项目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

3.2 顶岗实习式教学

校外顶岗实习是提升实践能力的好机会。这个教学阶段的每个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逐步深化和提升,体现了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应用能力到综合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的过程,促进了学生能力层次不断上升,突出了与首都现代服务业相结合为特征的财贸广告人才能力培养特色,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外顶岗实习是指按照学校、企业“育人两课堂”的要求,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在企业实际岗位顶岗工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校外顶岗实习是有差异教育,是从实践教学到企业工作的直接应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充分发挥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通过合作协议的形式,建立了不少于10家运行良好、相对稳定的战略型、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

3.3 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加强教材建设

(1)教学计划模块化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根据企业的要求,在分析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能力等基础上,参考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分为化妆模块、发型模块、美容模块三大部分。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将教学内容整合,集中进行实践教学,加大技能训练,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深刻体会到社会的实际需求与个人技能之间的差距。

(2)将化妆、美容、美发、整体造型等技能训练课程的内容分为3个阶段,即:基础技能训练阶段、综合实践技能训练阶段和强化技能训练阶段。前两个阶段可以在学校的实训教室完成,第三个阶段在学院的实训基地或者在校外实习单位完成。

(3)加强实训教材建设。在多年实践教学基础上,实训教师遵循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撰写项目教学形式的实训教材,并撰写对应的实训手册辅助教学。目前撰写的教材有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妆造型设计》《发型设计》等,已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4 校外市场化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在2002年与台湾曼都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经营性市场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高职人才的必要场所,也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生命线,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训基地的基本职能是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从事与职业人一样的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尝到作为一个职业人的真实滋味,学会怎样为人处世,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相关工作经验,使所学的专业技术得到提高。另外,真实的工作环境还进一步拓宽了本专业实训项目,增强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在实习实训中,一切按企业的规章制度来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尽快进入实际岗位的状态中,如能达到一定等级的专业技术要求,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另外,学院将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12周之后到第六学期,与学生寻找就业单位结合起来,既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顶岗实习,又能解决学生的就业。近年来,每届学生都有留在曼都发型美容实训基地工作的。学院还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将毕业设计改成要求学生就自己顶岗实习企业的工作流程或发型设计技术等作详细分析和论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评价和改进建议,从而将教学与顶岗实习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工学结合。

5 校企互动,资源共享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学院要求教师到企业调研并学习相关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设计,了解行业发展信息,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打破原有的专业和课程界限,整合专、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校外实习基地企业一线的技术能手做兼职教师,按照教学板块设计与工学结合教学的要求,根据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承担不同教学任务,使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理论型教师与实践型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采用校企双方交叉兼职、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达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学中,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两个班级分别由本系教师和曼都发型美容店优秀设计师承担发型设计与制作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分别进行改革,由企业承担课程教学是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学院利用寒假、暑假,派学生到曼都发型美容店进行顶岗实习和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结合企业生产性实训,进行技能的强化训练,最终达到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6 结束语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人们对于美的要求与追求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更加多样化了。多年来,我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坚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共赢、共同发展,达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美业职业技能培训篇8

关键词:美国;职业教育;历程;特点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未来综合国力的增强,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素质普通劳动者。因此,重视教育和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解决劳动力就业和提高人力资源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与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其改革和发展更应有世界的眼光。美国是世界经济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对也较为先进,通过对美国教育体系的分析研究,也许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的地方。

一、美国职业教育的历程及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格局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类生产方式也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美国社会那时的生产方式己不能适应变更的社会生产关系了,因此美国工人的失业人数剧增。旧的工人不能适应有更高技术要求的新工作,而正处在发展状况的新的生产领域也因为缺少有技术的熟练工人而得不到充分发展。这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职业教育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958年,美国通过了《国防教育法》,确定了职业教育的地位,肯定了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与作用,并明确表示政府将在经济等方面对职业教育提供资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美国职业技术学校的数量和专业门类都大大增加了,其中服务业占了相当的比例。职业课程主要以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培养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也越发显得重要。许多企业也参与了对学生的职业培训,形成了美国职业教育钓一个高潮信—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美国成立了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美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真正的成熟期应该算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新技术革命的强大冲击下,职业教育走向成熟,并进一步向终身教育体系转变。当美国社会进入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信息时代,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终身教育必然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而职业教育也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形式,它必将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阶段。

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巨大变革,以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了工作技能的内涵和水平,要求教育进行相应改变,帮助学生为适应这种新经济特征做准备。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加强了生涯咨询与指导,体现了升学预备性教育与就业预备性教育统筹、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结合、学校里的普通教育与企业内的职业教育交替进行等发展趋势。

二、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1.教育体系完善,功能齐全、方式多样。美国职业技术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并及时调整专业门类:学生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需要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主要有:一是副学士学位课,一般为二年,学生毕业可转入大学(学院)继续深造;二是职业培训证书课,分为两年制、一年制、不到一年的短期培训课,重在就业的岗位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训;三是学徒培训课,学徒可在职业技术学校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接受培训。总之,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都与300多个职业有关,专业领域主要包括八大类:农业综合企业、工商业、市场与销售、建筑与工程制图、家庭经济、公共卫生、服务行业和技术培训。

2.教学方法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能力为本,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是美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课程开发、教学组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并突出实践教学伪重要性。美国职业技术学院规模较大,教学硬件建设十分先进,建有实习车间,教学环境就是工作环境的模拟,有些课程甚至到企业去完成,使学生置身工作现场,教学效果非常好,学校各专业科目和课程经常调整,针对市场行业变化情况,增加或减少教学科目和课程。同时,学校和各大公司和企业联系紧密,互动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3.教师分专职和兼职两种,其中大部分为兼职。职业技术学校聘请教师实行资格证书制,即必须持有州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方能任教。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性,学校聘任教师时非常重视教师的直接工作经验,一般要求必须有二年以上工作经验。还要求在聘用期限内修完规定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等六门课程,否则不算合格教师。

上一篇: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专业教学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