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1-28 17:34:50

燃气安全应急预案

燃气安全应急预案篇1

1.2 编制依据

根据《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建设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省燃气管理条例》及其实施若干规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编制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各级政府、各部门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职责,依法确定应急工作程序,有效处置管道燃气因各种原因产生必要组织实施临时管理(接管)的事件。

2.统筹兼顾,协调处置。各级政府部门在市管道燃气临时监管应急程序指导下,密切协调,统筹兼顾,服从调配,形成合力,保障重点。

3.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坚持依法行政,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时做好管道燃气临时管理、接管应急,保障国家、集体、个人利益。

1.4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管道燃气特许经营企业,因违法行为、破产,或单方提出解除协议造成的事件。工业企业为生产、生活配套的自用燃气设施的建设及其运行需要的用气,不适用本预案,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 临时管理、接管规定及形成条件

一、根据《省燃气管理条例》十七条规定,管道燃气经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燃气行政主管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终止特许经营协议,收回特许经营许可证,依照本条例规定重新进行招标等工作,确定新的管道燃气特许经营企业,并组织实施临时管理:

(一)转让、出租、质押特许经营权的;

(二)转让或者违反特许经营协议约定擅自抵押保障供气的设施、设备的;

(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拒不整改的;

(四)擅自停业、歇业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实施临时管理期间,被收回特许经营许可证的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接受临时管理,保障正常供气。

二、根据《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在特许经营期间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终止特许经营协议,取消其特许经营权,并可以实施临时接管:

(一)擅自转让、出租特许经营权的;

(二)擅自将所经营的财产进行处置或者抵押的;

(三)因管理不善,发生重大质量、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擅自停业、歇业,严重影响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安全的;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三、根据《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在协议有效期内单方提出解除协议的,应当提前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申请的3个月内作出答复。在主管部门同意解除协议前,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必须保证正常的经营与服务。

四、获得特许经营企业依法申请破产的。在未确定新的特许经营企业前,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必须保证正常的经营与服务。

3 机构组织与职责

3.1 应急领导机构

成立市管道燃气临时管理(接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分管主任、市建设局局长、市财政局长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监察局、发改局、经贸局、民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公安局、消防大队、安监局、质监局、交通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司法局、物价局、广电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总指挥部设在市政府总值班室。

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建设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指定专人参与组成。应急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

3.2 工作职责

3.2.1 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本预案应急处置的相应职责,负责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制订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报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具体工作职责分工:

(1)市建设局:负责事件监控;保证本市居民,重点是市中心城市居民生活用气;负责需要重新招标,确定新的燃气企业特许经营方案。

(2)市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负责清查企业经营的违法行为。

(3)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应急救援经费保障,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负责紧急情况下动用财政资金应急使用;负责组织相关单位进资产保护。

(4)市司法局、监察局:负责政府部门需求的司法服务,行政监察或案件案件查处。

(5)市发改局、经贸局:负责因事件造成需要与国家、省、市发改、商务等部门协调调拨燃气解决供应紧缺急需调配。

(6)市安监局、质监局、建设局、消防大队:负责临时管理(接管)安全生产监管。

(7)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负责应急的治安保卫、可疑因素的排查和事故防范监控工作,涉及刑事案件处理;负责因管道燃气引起的消防事故救急处理。

(8)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新闻单位:在应急状态下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对突发事件、异常情况的报道要本着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防止不实报道和炒作;根据市政府办公室或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意见事件应急新闻通稿;教育引导城乡居民正常对待和应对突发事件。

(9)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劳务人员权益保障、工伤劳保理培协调工作;

(10)燃气企业、储配库(站):服从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气源调配,保证因临时管理(接管)所需供气。

(11)各乡镇政府负责属地安全保障、事件调查协助工作。

3.2.2 市应急处置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负责管道燃气临时管理、接管事件信息监控、预警监测、情况收集、预警分析和工作报告;

(2)依据应急事件等级,提出预警方案报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审批;

(3)组织联络、协调和实施临时管理,保障重点;

(4)提出应急处置意见,供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决策;

(5)负责应急事件情况反映,应急解除,并总结应急处置情况,上报、省相关机构。

4.事件分级

依据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违法违规因素或其它情况造成后果程度,由低至高启动实施临时管理(接管)应急预案。管道燃气临时管理(接管)应急事件分为三级:Ⅲ级(蓝色)、Ⅱ级(橙色)、Ⅰ级(红色)表示。

(一)Ⅲ级预警(蓝色):指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处于初步状态,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相应预案即可处置的事件。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启动“蓝色”预警:管道燃气经营企业私自正在与其他企业转让、出租、质押特许经营权的;或者正在转让或者违反特许经营协议约定擅自抵押保障供气的设施、设备的;燃气运行存大重大安全隐患,但还未造成事故。

(二)Ⅱ级预警(橙色):指违法事实已形成,事件的处置需向分管副市长报告。《省燃气管理条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定情况之一发生时,启动“橙色”预警。

(三)Ⅰ级预警(红色):指违法事实已形成,而且造成燃气供应和重大公用安全的隐患的需向市政府报告。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启动“红色”预警:违法企业经营者逃避事实,转移资产资金,停止经营,相关人员均外逃,公司处于无人经营管理情况状态,燃气供应及安全管理处于紧急状况。

5 应急处置措施

5.1 应急处置原则。

发出蓝、橙、红色应急预警信号后,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成员单位自动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并保持日常通讯畅通。进入紧急状态后,必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处置,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保障重点”的总原则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5.2 应急处置措施。

1.蓝色(Ⅲ级)预警处置措施:市燃气主管部门立即启动本级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1)协调组织相关部门组成调查小组介入事件调查;(2)依法责令违法企业整改处理;(3)提出事件处理方案;(4)责令经营企业保障管道燃安全和正常供应。

2.橙色(Ⅱ级)预警处置措施:除采取Ⅲ级预警措施外,同时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1)召开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会议,分管副市长批准实施紧急处置方案,各成员单位启动应急处置工作;(2)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临时管理(接管)职责方案,并组织实施;(3)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制订应急处置方案报市政府和市、省相关部门机构。

3.红色(I级)预警处置措施:除采取II级、Ⅲ级预警措施外,同时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1)召开市应急领导小组会议,报市政府批准实施紧急处置方案,各成员单位启动应急处置工作;(2)制订应急处置方案报市政府和市、省相关部门机构;(3)在上级政府批准下启动重新进行招标各项工作。

6.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根据应急事件等级由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提出,市政府决定预警解除,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宣布应急解除,并通过新闻媒体解除公告。

7 后期处置

(一)总体评价。

1.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在应急解除后做出书面报告报市政府。

2.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理和审查所有书面报告、应急记录和文件等资料;总结和评价突发事件原因及在应急期间采取的主要行动。

(二)调查报告。

1.管道燃气临时管理应急处置事件调查应严格遵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燃气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

2.事件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调查中查明的事实;

(2)事件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据;

(3)事件结论;

(4)各种必要的附件;

(5)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6)经验、教训和预防事件再次发生的建议。

(三)法律诉讼。

因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违法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政府财产损失、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应依法对经营企业和违法责任人进行法律诉讼及提出赔偿。

8 应急保障体系

1.安全隐患处置保障体系。当各级预警启动时,安全隐患事件的处置在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指导下进行,采取安全保障措施,出现燃气安全事故时,启动《市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市场供应保障体系。当各级预警启动时,市场供应事件按《市城镇燃气供应应急预案》程序进行。

3.应急控制保障体系。当各级预警启动时,应向分管副市长报告,事件的处置在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组织指挥下进行,启动应急控制保障措施:

4.政府处置保障体系。当必须启动I级预警启动时,事件的处置在市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并紧急启动政府救援保障措施:

(1)政府相关部门协助临时管理;

(2)重新制定招标方案,报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审批;

(3)重新进行招标,确定新的管道燃气企业;

(4)政府相关部门依法行政处罚;

燃气安全应急预案篇2

一、落实燃气安全管理责任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镇(办事处)、开发区和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关规定,加强燃气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做好燃气安全监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城镇燃气安全监管工作,研究确定城镇燃气安全监管推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组织推动联合执法、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协调指导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做好城镇燃气安全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市政府办分管主任、住建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召集人。各镇、开发区和各有关部门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其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住建局,住建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按照行政管理职能,落实相关部门燃气管理职责。安监局负责全市燃气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组织开展市政府挂牌督办的燃气隐患整治。负责我市城市门站以外的高压燃气管道(境内长输管线除外)的监督管理,负责燃气项目安全预评价和项目验收评价的备案工作,依法调查处理燃气安全事故。发改委负责境内燃气长输管线的监督管理,负责燃气建设项目的核准、监督和投资管理阶段的安全审核。住建局是本市城镇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城镇燃气安全监管制度,做好城镇燃气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燃气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宣传用户安全用气知识,保障燃气生产经营安全,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对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进行监管;协调地下燃气老旧管道改造更新计划和路面开挖审批工作。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燃气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计量监管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及其元件制造质量,以及燃气流通环节的商品质量和经营市场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充装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燃气、无条形码标识或不合格钢瓶,查处燃气经营活动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无照经营燃气行为。交通运输局负责全市燃气运营单位、燃气运输的安全管理,依法查处无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资质从事燃气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公安局负责燃气生产、供应、使用等场所的消防和公共安全管理以及全市燃气车辆的安全管理;依法查处为非法经营者提供场所和违规大量储存燃气、倾倒残液、偷盗燃气、倒卖报废钢瓶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行为。国土局和规划局负责控制燃气设施建设用地,保障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依法查处违法违章建设项目。环保局负责燃气设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负责对排放有可能腐蚀燃气设施的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置。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燃气安全管理。

(三)按照“谁管属谁负责”原则,落实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燃气使用监管职责。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用气和后勤保障用气是其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气使用列属生产经营范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有管属单位燃气使用安全的监督管理职责。交通运输局负责所管属燃气车辆的安全监管,做好公交场站等管属区域内加气站的安全管理;商务局负责本市餐饮行业管理工作,督促餐饮场所开展燃气使用自查工作,督促其与合法供气企业签订供用气合同等;经信委负责工业企业的燃气使用安全监管;教育局负责学校食堂等场所燃气使用安全监管;卫计委负责管属医院食堂等场所燃气使用安全监管;其他有关部门加强管属单位燃气使用安全的监督管理。

(四)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属地燃气监督管理职责。各镇(办事处)、开发区应当加强燃气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燃气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完善管理工作机制。在推动本区域燃气发展,增强用户安全用气知识的同时,负责属地居民燃气用户的监督管理,协助做好属地燃气经营企业和燃气使用单位的燃气安全管理,制止和纠正违法经营燃气和占压、损毁燃气设施行为,清查无证无照瓶装液化气供应网点,负责拆除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的各类违章设施以及燃气用户(特别是工商用户)私搭乱设的各类燃气设施,及时报告和协助处理燃气安全事故

(五)按照“谁生产谁负责,谁供气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燃气经营企业的主体责任。燃气经营企业是依法承担燃气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足额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日常巡查人员,按规定持证上岗,责任到岗到人。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燃气经营企业依法从事燃气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用户的用气安全宣传、教育,负责燃气安全到户,并按规定做好用户安全用气检查,确保燃气用户管理全覆盖。

(六)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燃气使用单位和个人对燃气使用安全负责,其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是单位或个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二、强化燃气经营市场管理

(一)规范燃气经营企业市场管理行为。燃气经营企业应当依法从事燃气生产经营活动,保障供应燃气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要求。管道燃气按照市政府核准的经营范围实行特许经营。管道燃气企业应当建立管道燃气建设和供气管理制度,不得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接管通气。瓶装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完善送气服务网络,建立送气服务管理制度,加强气瓶流转管理,确保每个气瓶流向清晰。运输配送液化石油气的车辆符合安全运输要求。送气服务做好气瓶交接验收,保证气体质量和气瓶安全可靠。燃气经营企业应当与燃气用户签订供气销售合同,明确燃气使用安全责任和义务,并做好用户燃气知识宣传和使用安全检查工作。

(二)加强燃气经营市场监督管理。瓶装燃气经营市场应当合理布局供应网点,消除违法违规行为的生存空间,通过部门与属地政府联动,实行综合整治,打击瓶装液化气流动经营、未经许可跨区域经营、无证无照经营、掺杂使假,以及向无证无照单位或个人供应用于销售的燃气和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燃气等违法经营行为。管道燃气经营应当严格依据管道燃气特许经营协议,定期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评估,督促企业按照协议要求开展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用户服务和安全生产,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严格控制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供应站,合理设置天然气加气站,查处不安全运营或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开展燃气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燃气企业信用档案和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强化燃气企业的督查考核,保障燃气市场健康、安全、有序发展。

三、强化城镇燃气工程建设管理

(一)依法按规划建设燃气工程。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修编燃气专项规划和“十三五”城镇燃气发展规划,积极发展管道天然气,合理规划液化石油气储罐场、供应站点,以及汽车燃气加气站,科学有序推进燃气设施建设。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等按规划配套建设燃气设施,或预留建设用地。规划确定的燃气设施建设用地不得改作他用,规划控制范围不得新建影响燃气设施安全的建(构)筑物。道路管线应当按规定有序布设,留有安全间距,严防燃气管道与其他管线,特别是供电、雨水、污水管线相互交叉影响,严防管道然气泄漏流入雨污水管道,以及燃气管道穿越雨污水箱涵遭受污水、气体的侵蚀。

(二)严格燃气建设项目审批。相关部门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燃气专项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气源情况,严格审批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建设工程项目,认真组织燃气设施建设工程的初步设计审查,监督实行项目预评价和环境评价制度。严禁燃气用户(特别是工商用户)擅自建设内部燃气储罐、LNG气化设施等。

(三)严格燃气建设工程监督管理。燃气建设工程应当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规定。落实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工程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制度。加强燃气工程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及设备安装质量监督管理和专项验收,保障设备安装质量。加强施工图消防专项审查、消防工程监督管理及消防专项验收,保障消防安全。燃气建设工程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的,不得投入使用。

四、保障燃气设施运行安全

(一)强化燃气设施运行管理。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燃气设施防腐、绝缘、防雷、降压、隔离等保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加强仪器仪表的状态标识管理,严格执行燃气设施使用和报废制度。分类登记造册不同年限、不同材质的燃气设施,分期委托专业单位检测鉴定,正确评价燃气设施安全运行状况,有重点地加强易损易坏设施的巡查、监测和监控。相关部门和属地政府加强燃气经营企业燃气设施运行监管,及时纠正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二)强化燃气设施安全保护。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市燃气管理办法(暂行)》、《市燃气设施安全保护办法》,进一步划定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设定安全保护标志,建立燃气管线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燃气设施安全活动的,应制订燃气设施保护方案,落实设施保护措施。燃气管理部门要以燃气设施、燃气经营场站的监管为核心,整合燃气企业、场站设备信息、运行信息及监管信息,建立燃气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燃气行业的信息化监管和危险预警,进一步提升燃气管理水平和应急调控能力;要加强燃气设施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巡查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建立燃气设施安全保护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举报并查处受损燃气设施,以及占压、损坏燃气设施等影响燃气安全的行为。

(三)着力清除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的违法建(构)筑物。各地、各部门和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加强燃气设施巡查,防止违法建(构)筑物占压燃气管道或影响燃气设施安全。燃气设施安全范围内已有的违法建(构)筑物,由属地政府牵头负责,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整治。2015年年底前,全部清除现存占压燃气管线或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违法建(构)筑物,确保燃气设施运行安全。

(四)强化燃气设施的维护。燃气设施应当定期检验、检修和更新。燃气器具由有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气源适配性抽样检测,推广带熄火保护装置的燃烧器具。燃气用户设施应当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维护,燃气经营企业所属燃气设施由企业负责维护。天然气非居民用户和燃气计量表设置在住宅内的居民用户,其燃气计量表和表前燃气设施由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负责,燃气计量表后燃气设施,由燃气用户负责。燃气计量表设置在居民住宅公共部位的,燃气管道进户墙外侧的燃气设施由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负责;燃气管道进户墙内侧的燃气设施由燃气用户负责。

五、强化燃气用户监督管理

燃气用户对燃气安全使用负责。居民用户应当增强燃气安全意识,规范燃气使用行为,经常检查所用燃气设施;工商业等非居民用户应当落实安全用气管理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燃气设施检查和操作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燃气经营企业要做好用户安全用气宣传教育,建立燃气用户分类电子档案,并规定定期入户检查。工业、商业、采暖、单位食堂等非居民用户每年检查不得少于1次,居民用户每2年检查不得少于1次;燃气加气(充装)站在每次加气(充装)前检查机动车辆等燃气设施。属地政府应当落实巡查人员分片做好辖区内燃气设施的日常检查,以及燃气用户的安全管理,发现燃气用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公共安全且不能及时整改到位的,应当及时提交燃气行政管理部门严肃查处,直至采取限制或临时停止供气等强制措施。

六、落实燃气反恐防范措施

燃气经营企业是反恐防范的主体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反恐防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燃气经营企业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源头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反恐防范责任制和反恐防范工作制度,制定反恐防范应急预案,落实反恐防范工作各项要求,开展反恐防范工作全员教育,普及反恐防范知识,通过人防、物防和技防,提高反恐防范能力。燃气供储气场所建设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要求,按规定建立检测、监控系统,确保自动监控检测系统可靠有效运行。各地、各部门加强燃气反恐防范工作的领导,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反恐防范的监督、管理、检查和指导、协调工作。

七、提升燃气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燃气安全应急预案篇3

关键词:工程燃气;输配管网;预警模型管;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6.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60%以上的大中城市的地下都敷设有大量的工程燃气管网,而且随着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民用燃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建有工程燃气管道的大中工程的比例还将迅速上升。工程燃气输配系统要求保证不间断地、可靠地给用户供气,工程燃气管网系统管道总长度通常达数千至上万公里,小工程也达数百公里。由于管道的大量铺设和长期使用,燃气管道突发事故频频发生。目前对于突发燃气事故的应急方式往往采取“见灾救灾”,呈现“重救轻防”的局面。因此,随着输送管线的增长及输配管网系统的日趋复杂,了解和掌握管网系统的运行状态,分析导致燃气事故突发的危险因素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后果,预防和控制工程燃气火灾爆炸事故的相应后果,降低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危害,这些针对工程突发燃气事件的危机管理研究关键内容就突显其迫切性和重要性。

1、燃气管网存在的问题

1.1燃气管网系统危险辨识方面

我国的研究者对于工程燃气管道系统危险辨识分析开展的研究不够深入,目前虽然提出了很多燃气管网的危险因素(危险源),但辨识对象仅局限于某个具体的环节,如管道腐蚀,地面设施等,缺乏全方位全过程的考虑,没有针对整个燃气输配管网系统的全面危险性辨识分析研究。

1.2燃气管网系统泄漏模型及其后果分析模型方面

国内外在泄漏量计算方面,目前虽然考虑到了小孔模型、大孔模型及管道模型,且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然而分析发现这两种观点均存在部分情况的不合理性,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燃气管网系统参数情况给予研究和分析。在管道燃气泄漏扩散的研究中,由于以前我国学者对于管道燃气泄漏扩散鲜有涉足,燃气管道泄漏的合理扩散模型及扩散参数也将成为扩散研究的一个重点。这些模型的确定是分析燃气管网系统失效后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火灾、爆炸等后果分析模型的选取和应用。

1.3预警与应急联动的方面

目前的研究中只有个别提到了构建信息系统框架来完成燃气管网系统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功能,还有学者初步分析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安全管理功能的可行性。而对于燃气管网系统失效的预警管理和应急管理的研究出现缺失。因此,系统的分析燃气管网系统的失效模式及后果,构建失效后果预测预警模型,实现预警——应急联动功能的研究领域应该得到重点关注。

2、工程燃气输配管网失效预测预警模型

2.1工程燃气管网失效后果模式

工程燃气输配系统是工程公用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的工程燃气输配系统是一个可维修的、复杂的、网络化的综合设施。输配管道及其附属设备错综复杂地分布在工程街道之中,周围人口、建筑物密度大;另一方面,工程燃气是易燃易爆的气体(对于人工煤气还有毒),若输配管网系统由于某种原因失效,燃气易于泄漏,并可能引发中毒、爆炸及火灾,从而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构成威胁。这些事故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研究燃气事故发生后果模式,从而控制工程燃气火灾爆炸事故并降低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燃气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2.2管网失效模型分析

2.2.1泄漏模型

目前的研究中对于泄漏模型的选择存在不同的角度,有研究将天然气管道系统泄漏模式分为三种:穿孔泄漏、开裂泄漏和渗透泄漏,也有研究将天然气管道泄漏分为瞬时泄漏、连续泄漏和非稳态泄漏。关于燃气泄漏中不确定性问题的探讨,涉及泄漏的发生、泄漏源强度、扩散模式的不确定性问题。提供了确定瞬时泄漏和连续泄漏的方法,以及判定重气扩散时转变为中性阶段的准则。对事故泄漏发生发展的过程、机理及泄漏源形式的研究与分析将泄漏源按形式与特征的不同,将泄漏模型分为渗漏、泄漏和泄压元件泄放3种泄漏类型。

2.2.2扩散模型

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是燃气泄漏的后续研究工作,也是天然气管输安全性研究的一个重点。泄漏燃气的扩散模型与泄漏燃气物理性质、泄漏管道系统的周边环境和气候条件有极大的关系。泄漏燃气温度、密度与大气温度、密度的差异及风速和泄漏现场各类障碍物的存在,使泄漏燃气扩散模拟变得十分复杂。危险性物质的泄漏扩散事故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在假设均匀湍流场的条件下,有害物质在扩散截面的浓度呈高斯分布,所以称为高斯扩散。

2.2.3火灾和爆炸

燃烧爆炸危险性物质发生泄漏,在空气中形成蒸汽云团并运移扩散,当其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且在引燃源的作用下就会引起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火灾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来自可燃物质燃烧的高温辐射和燃烧产物的烟气毒性;爆炸主要以冲击波的形式对人员、设备及环境造成伤害与破坏。根据以往发生的事故和研究的结果,燃气泄漏发生火灾爆炸的主要形式为:(l)喷射火;(2)沸腾液体膨胀蒸汽爆炸和火球;(3)未密闭蒸汽云爆炸和闪火。燃气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及其它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和辐射热。对于空混气来说,则是泄漏后发生闪火或爆炸性的火球的情况。燃气爆炸造成损伤的原因在于它产生的辐射热、碎片和超压。当泄漏燃气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被点燃,泄漏源被点燃后可以稳定燃烧,而泄漏在空间中的燃气被点燃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以发生闪燃、爆燃或爆轰,爆炸和爆轰统称为爆炸。

3、工程燃气输配管网应急管理措施

3.1构建应急平台概念框架

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功能。一个完备而健全的应急平台需要:

(1)提供"未来"灾害发展趋势、预期后果、干预措施、应急决策、预期救援结果评估以及全方位监测监控,具有发现潜在威胁的预警功能。

(2)为应急管理服务,包括“平时”以及“战时”,应急平台能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科学预测和危险性评估,能动态生成优化的事故处置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形成实施应急预案的交互式实战指南,为应急管理提供便捷的工具,为指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手段。

3.2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一般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3.2.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这是制定预案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是制定预案的基础和前提。

3.2.2全面分析,科学评估

分析评估的内容如下:

(1)危险源的分析:主要包括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企事业单位的名称、地点、种类、数量、分布、产量、储量、危险度、以往事故放声情况和发生化学事故的诱发因素等。

(2)危险度评估:化学事故源潜在危险度的评估就是在对危险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化工企业单位的化学事故潜在危险度进行全面的科学评估,为确定目标单位危险度的等级找出科学的数据依据。

(3)救援力量的分析:对现有可用于参与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的单位、人员、装备情况、分布特权、可担负的任务及执行任务能力等逐项分析、正确估价、合理使用。

3.2.3制定预案要现场勘察,反复修改为使预案切实可行,尤其是重点目标区的具体行动预案,拟定前需要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对重点目标区的周围地形、

环境、指挥所位置、分队行动路线、展开位置、人口疏散道路及疏散地域等实地勘察、实地确定。

3.3监测预报能力

燃气泄漏监测预报能力包括危险性分析、检测信息通报,预警、信息发送渠道、已有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对可能存在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危险性分析确定可能引起对人员伤亡、财产损害或环境破坏的情况或条件,并评估因接触危险而导致事故的可能性、脆弱性和严重程度的过程,是进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工作。检测信息通报,预警工作是及早判断重大事件发生的前提。已有灾害的检测预报能力是对发生过类似事件的区域或事故点进行检测,是对预发生事故的诊断和跟踪。对可能存在灾害的检测预报能力是针对可能要发生的事故点进行的检测和跟踪。

4、总结

燃气泄漏的监测和预报是实现工程安全减灾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还要健全燃气集团的预测预报的设施建设,对工程灾害预测预报的精确度等进行评估,注重平时对工程居民积极参与灾情报告意识的培养,一旦发现可疑的灾情,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做到让群众参与防灾。

参考文献:

[1]黄小美,工程燃气管道系统风险评价研究[J],重庆;重庆大学,2004.

[2]沈斐敏,伍良,管道燃气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

燃气安全应急预案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镇燃气管理,保障燃气供应,防止和减少燃气安全事故,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维护燃气经营者和燃气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燃气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城镇燃气发展规划与应急保障、燃气经营与服务、燃气使用、燃气设施保护、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和进口,城市门站以外的天然气管道输送,燃气作为工业生产原料的使用,沼气、秸秆气的生产和使用,不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燃气,是指作为燃料使用并符合一定要求的气体燃料,包括天然气(含煤层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等。

第三条

燃气工作应当坚持统筹规划、保障安全、确保供应、规范服务、节能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燃气工作的领导,并将燃气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燃气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燃气管理工作。

第六条

国家鼓励、支持燃气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使用安全、节能、高效、环保的燃气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宣传普及燃气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燃气安全意识。

第二章燃气发展规划与应急保障

第八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能源规划,结合全国燃气资源总量平衡情况,组织编制全国燃气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能源规划以及上一级燃气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燃气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

燃气发展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燃气气源、燃气种类、燃气供应方式和规模、燃气设施布局和建设时序、燃气设施建设用地、燃气设施保护范围、燃气供应保障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等。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燃气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大对燃气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燃气设施。

第十一条

进行新区建设、旧区改造,应当按照城乡规划和燃气发展规划配套建设燃气设施或者预留燃气设施建设用地。

对燃气发展规划范围内的燃气设施建设工程,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选址意见书时,应当就燃气设施建设是否符合燃气发展规划征求燃气管理部门的意见;不需要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就燃气设施建设是否符合燃气发展规划征求燃气管理部门的意见。

燃气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并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竣工验收情况报燃气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组织编制燃气应急预案,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燃气应急保障能力。

燃气应急预案应当明确燃气应急气源和种类、应急供应方式、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燃气供求状况实施监测、预测和预警。

第十三条

燃气供应严重短缺、供应中断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动用储备、紧急调度等应急措施,燃气经营者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承担相关应急任务。

第三章燃气经营与服务

第十四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燃气设施,应当通过招标投标方式选择燃气经营者。

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的燃气设施,投资方可以自行经营,也可以另行选择燃气经营者。

第十五条

国家对燃气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燃气发展规划要求;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和燃气设施;

(三)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经营方案;

(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

第十六条

禁止个人从事管道燃气经营活动。

个人从事瓶装燃气经营活动的,应当遵守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向燃气用户持续、稳定、安全供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燃气,指导燃气用户安全用气、节约用气,并对燃气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燃气经营者应当公示业务流程、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和服务热线等信息,并按照国家燃气服务标准提供服务。

第十八条

燃气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拒绝向市政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符合用气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供气;

(二)倒卖、抵押、出租、出借、转让、涂改燃气经营许可证;

(三)未履行必要告知义务擅自停止供气、调整供气量,或者未经审批擅自停业或者歇业;

(四)向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用于经营的燃气;

(五)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储存燃气;

(六)要求燃气用户购买其指定的产品或者接受其提供的服务;

(七)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燃气;

(八)销售未经许可的充装单位充装的瓶装燃气或者销售充装单位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的瓶装燃气;

(九)冒用其他企业名称或者标识从事燃气经营、服务活动。

第十九条

管道燃气经营者对其供气范围内的市政燃气设施、建筑区划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承担运行、维护、抢修和更新改造的责任。

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按照供气、用气合同的约定,对单位燃气用户的燃气设施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第二十条

管道燃气经营者因施工、检修等原因需要临时调整供气量或者暂停供气的,应当将作业时间和影响区域提前48小时予以公告或者书面通知燃气用户,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恢复正常供气;因突发事件影响供气的,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燃气用户。

燃气经营者停业、歇业的,应当事先对其供气范围内的燃气用户的正常用气作出妥善安排,并在90个工作日前向所在地燃气管理部门报告,经批准方可停业、歇业。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燃气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燃气用户的正常用气:

(一)管道燃气经营者临时调整供气量或者暂停供气未及时恢复正常供气的;

(二)管道燃气经营者因突发事件影响供气未采取紧急措施的;

(三)燃气经营者擅自停业、歇业的;

(四)燃气管理部门依法撤回、撤销、注销、吊销燃气经营许可的。

第二十二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燃气质量检测制度,确保所供应的燃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燃气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加强对燃气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燃气销售价格,应当根据购气成本、经营成本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确定和调整管道燃气销售价格,应当征求管道燃气用户、管道燃气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

通过道路、水路、铁路运输燃气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规定以及国务院交通运输部门、国务院铁路部门的有关规定;通过道路或者水路运输燃气的,还应当分别依照有关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或者危险货物水路运输许可。

第二十五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对其从事瓶装燃气送气服务的人员和车辆加强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从事瓶装燃气充装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有关气瓶充装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燃气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促进燃气经营者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第四章燃气使用

第二十七条

燃气用户应当遵守安全用气规则,使用合格的燃气燃烧器具和气瓶,及时更换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使用年限已届满的燃气燃烧器具、连接管等,并按照约定期限支付燃气费用。

单位燃气用户还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操作维护人员燃气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第二十八条

燃气用户及相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操作公用燃气阀门;

(二)将燃气管道作为负重支架或者接地引线;

(三)安装、使用不符合气源要求的燃气燃烧器具;

(四)擅自安装、改装、拆除户内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装置;

(五)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使用、储存燃气;

(六)盗用燃气;

(七)改变燃气用途或者转供燃气。

第二十九条

燃气用户有权就燃气收费、服务等事项向燃气经营者进行查询,燃气经营者应当自收到查询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燃气用户有权就燃气收费、服务等事项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燃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投诉,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

第三十条

安装、改装、拆除户内燃气设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作业。

第三十一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种类和气质成分等信息。

燃气燃烧器具生产单位应当在燃气燃烧器具上明确标识所适应的燃气种类。

第三十二条

燃气燃烧器具生产单位、销售单位应当设立或者委托设立售后服务站点,配备经考核合格的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人员,负责售后的安装、维修服务。

燃气燃烧器具的安装、维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五章燃气设施保护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城乡规划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划定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活动:

(一)建设占压地下燃气管线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二)进行爆破、取土等作业或者动用明火;

(三)倾倒、排放腐蚀性物质;

(四)放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者种植深根植物;

(五)其他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四条

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有关单位从事敷设管道、打桩、顶进、挖掘、钻探等可能影响燃气设施安全活动的,应当与燃气经营者共同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第三十五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设置燃气设施防腐、绝缘、防雷、降压、隔离等保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巡查、检测、维修和维护,确保燃气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三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损、擅自拆除或者移动燃气设施,不得毁损、覆盖、涂改、擅自拆除或者移动燃气设施安全警示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可能危及燃气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的行为,有权予以劝阻、制止;经劝阻、制止无效的,应当立即告知燃气经营者或者向燃气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七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不得影响燃气设施安全。

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应当查明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地下燃气管线的相关情况;燃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有地下燃气管线等重要燃气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与管道燃气经营者共同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燃气设施运行安全;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燃气经营者改动市政燃气设施,应当制定改动方案,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批准。

改动方案应当符合燃气发展规划,明确安全施工要求,有安全防护和保障正常用气的措施。

第六章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

第三十九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燃气事故统计分析制度,定期通报事故处理结果。

燃气经营者应当制定本单位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人员和必要的应急装备、器材,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四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燃气安全事故或者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等情况,应当立即告知燃气经营者,或者向燃气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

第四十一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发现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燃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对燃气经营、燃气使用的安全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通知燃气经营者、燃气用户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燃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法采取措施,及时组织消除隐患,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十二条

燃气安全事故发生后,燃气经营者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抢修。

燃气安全事故发生后,燃气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根据有关情况启动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四十三条

燃气安全事故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依法予以追究。

对燃气生产安全事故,依照有关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燃气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燃气经营者不按照燃气经营许可证的规定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3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燃气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燃气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燃气经营许可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向市政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符合用气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供气的;

(二)倒卖、抵押、出租、出借、转让、涂改燃气经营许可证的;

(三)未履行必要告知义务擅自停止供气、调整供气量,或者未经审批擅自停业或者歇业的;

(四)向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用于经营的燃气的;

(五)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储存燃气的;

(六)要求燃气用户购买其指定的产品或者接受其提供的服务;

(七)燃气经营者未向燃气用户持续、稳定、安全供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燃气,或者未对燃气用户的燃气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燃气或者销售未经许可的充装单位充装的瓶装燃气的,依照国家有关气瓶安全监察的规定进行处罚。

违反本条例规定,销售充装单位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的瓶装燃气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冒用其他企业名称或者标识从事燃气经营、服务活动,依照有关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燃气经营者未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设置燃气设施防腐、绝缘、防雷、降压、隔离等保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的,或者未定期进行巡查、检测、维修和维护的,或者未采取措施及时消除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燃气用户及相关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可以处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操作公用燃气阀门的;

(二)将燃气管道作为负重支架或者接地引线的;

(三)安装、使用不符合气源要求的燃气燃烧器具的;

(四)擅自安装、改装、拆除户内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装置的;

(五)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使用、储存燃气的;

(六)改变燃气用途或者转供燃气的;

(七)未设立售后服务站点或者未配备经考核合格的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人员的;

(八)燃气燃烧器具的安装、维修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

盗用燃气的,依照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之一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进行爆破、取土等作业或者动用明火的;

(二)倾倒、排放腐蚀性物质的;

(三)放置易燃易爆物品或者种植深根植物的;

(四)未与燃气经营者共同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从事敷设管道、打桩、顶进、挖掘、钻探等可能影响燃气设施安全活动的。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建设占压地下燃气管线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依照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毁损、擅自拆除、移动燃气设施或者擅自改动市政燃气设施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毁损、覆盖、涂改、擅自拆除或者移动燃气设施安全警示标志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有地下燃气管线等重要燃气设施,建设单位未会同施工单位与管道燃气经营者共同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或者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未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燃气设施,是指人工煤气生产厂、燃气储配站、门站、气化站、混气站、加气站、灌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市政燃气管网等的总称,包括市政燃气设施、建筑区划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以及户内燃气设施等。

(二)燃气燃烧器具,是指以燃气为燃料的燃烧器具,包括居民家庭和商业用户所使用的燃气灶、热水器、沸水器、采暖器、空调器等器具。

第五十四条

农村的燃气管理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燃气安全应急预案篇5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进一步树牢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燃气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对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各项要求,稳步提升我市燃气保障供应能力,继续实现燃气安全责任事故为零的总体目标,持续提升燃气行业服务水平,为奋力谱写“繁荣繁华梦水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贡献。

二、主要任务

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坚持标本兼治、依法治安,加强领导、改革创新,协调联动、齐抓共管,持续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着力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力堵塞监督管理漏洞,着力解决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依靠严密的责任体系、严格的法治措施、有效的体制机制、有力的基础保障和完善的系统治理,切实增强城镇燃气安全防范治理能力。

三、工作重点

1.加快城镇燃气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推进全市主干管互联互通工程,做好四家管道燃气企业管网互联互通重要节点的推进和协调指导工作,打通全市城镇燃气管网“一张网”建设重点环节,提高我市天然气区域互济及应急调峰能力。二是继续推进老城区用气管道化,结合老城区改造和老街巷翻建同步布设天然气管道,提升老城区管道天然气利用率。三是积极推进企业自建或引进外地投资商投资应急储备气源设施建设。四是加快推进“瓶改管”工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液化石油气市场经营秩序,切实加大管道燃气市场的覆盖面,真正做到“管进瓶退”。

2.推动燃气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通过标准化创建工作,推动燃气经营企业建立规范、标准、科学的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树立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示范企业,有力提升全市城镇燃气经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推进落实燃气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照《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要求,严格落实燃气经营企业主体责任,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要求进行规范,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

4.加强用气安全管理工作。重点监督供气企业建立用户档案,与用户签订供用气合同;监督供气企业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合同的约定承担用户燃气设施巡检(入户安检)、燃气使用安全技术指导和宣传责任;对存在违法违规供气行为的供气企业依法追究责任。

5.督促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一是构建安全风险等级管控机制。在制定燃气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的基础上,指导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并划分等级,制定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公布企业、区域安全风险分布图和风险警示公告。二是构建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督促企业做好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闭合管理,将重大事故隐患上报属地政府、监管部门,并制定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

6.落实小区车库(储藏室、楼道)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作用,建立小区燃气安全使用整治常态化工作机制,依托乡镇(街道)、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小区保安巡逻管理,对确需使用瓶装液化气的小区居民进行实名登记,对不符合安全用气的行为督促整改。

7.大力提升有关工贸企业LNG自备站燃气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组织开展全市有关工贸企业LNG自备站燃气设施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有关工贸企业自建的LNG自备站燃气设施开展拉网式安全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加强对有关工贸企业内部LNG自备站燃气设施安全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年底前完成有关工贸企业LNG自备站燃气设施安全专项整治。

8.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液化石油气行业市场经营秩序。全面落实液化石油气充装、运输、销售等经营企业的主体责任,按照《兴化市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督促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按照“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销售价格、统一车辆、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的要求完善配送服务体系。强化液化石油气行业全环节监管责任,推动瓶装燃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形成瓶装燃气行业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9.完善瓶装液化气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对全市21家瓶装液化气企业实施远程视频监管的工作模式,将监控信号统一接入“泰州市智慧燃气监管平台”,对液化气场站安全生产情况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全程监控,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组织瓶装液化气企业参加系统应用培训,推动系统应用宣贯培训全覆盖,基本实现瓶装液化气企业对送气人员、车辆管理全覆盖。着重抓好对各关键节点的信息录入和采集,加快数据录入和更新。

10.组织开展城镇燃气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一是对燃气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燃气知识、事故应对、依法行政等方面开展培训,提升管理部门业务水平。二是组织开展燃气职业技能竞赛。在全市燃气行业营造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良好氛围,倡导、弘扬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激发燃气行业从业人员立足岗位,学技成才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兴化燃气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行业形象。

11.开展燃气安全应急救援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全市城镇燃气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突出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应急预案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开展城镇燃气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二是健全联动处置机制,严格落实值班和信息报送、事故报告制度,强化应急预案衔接,做好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落实。

四、工作措施

1.强化燃气安全检查。在燃气经营企业自查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四不两直”检查模式,对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江苏省城镇燃气安全检查标准》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检查考核。对燃气安全检查情况及时通报并提出整改要求;对严重影响燃气安全运行的要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要责令停业整顿。

2.强化燃气安全执法。依法打击、取缔和查处各类非法违法经营行为以及隐患问题突出、久拖不改的违法企业,对违法违规的燃气经营企业要列入信用“黑名单”企业。严查燃气企业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完善内部隐患排查机制,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强化燃气安全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宣传栏、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加大燃气设施安全保护和用户安全使用的宣传工作。突出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媒体联动等方式,深入企业、医院、学校、餐饮场所、社区、家庭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和宣传报道,构建媒体的多元立体宣传格局,形成燃气安全的大影响、好印象、强磁场。

 

 

 

 

 

抄送: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

兴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         2021年2月26日印发

燃气安全应急预案篇6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关于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省燃气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和省领导批示指示,通过企业自查、属地检查、行业抽查的办法,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排查各类设施设备安全情况,整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县冬季城乡燃气安全稳定供给。

二、排点

(一)排查燃气加气站、液化石油气瓶储站、灌装站、小区燃气管网等重要设施设备安全情况。加强对液化石油气灌装站、瓶储站等重大危险源的排查,检查安全风险辨识开展情况,安全风险防范规章制度分级管理落实情况,从业人员持证上岗、遵守操作规程情况;居民区内建筑物占压、与其他地下管网交叉、安全距离不够等问题处理情况,第三方施工管控措施落实和违规施工、野蛮施工等问题治理情况;加强对压力容器、压力表等设备的检验检测,检查经常性检修维护情况。尤其要对容易产生冻涨、地质沉降等原因导致的燃气管线设施损害情况进行系统排查。

(二)排查燃气运输,液化石油气充装、销售、使用等环节安全情况。严格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运输行为的排查,检查运输车辆证照审核、遵章运行情况;加强对液化石油气钢瓶使用的排查,禁止报废钢瓶、超期未检钢瓶充装使用;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对瓶装液化气非居民用户进行排查,检查使用环境条件,操作人员必要的安全常识、基本技能及处置突发问题能力情况;联合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交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黑瓶”、“黑气”和游商小贩的打击力度,防止不合格燃气流向农村市场。加强燃气安全宣传工作,利用主流媒体、发放宣传单、进小区广播等方式普及燃气安全常识。

(三)积极配合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对商场、学校、医院、养老院、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排查工作。重点对居民小区内瓶储站、楼内和地下管网安全运行进行排查;集中开展一次城区内供气小区入户排查工作,主要检查阀门、软管及两端接头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燃具是否符合安全距离等情况。

(四)排查燃气企业事故应急预案、抢险力量等应急措施准备情况。主要对应急预案编制是否结合实际及时修改完善并组织经常性演习演练。检查燃气企业应急力量配备情况,保证有与企业性质相符的抢险队伍,配备有充足的物资器材,能够对事故险情快速反应、有效应对。检查企业应急机制建立情况,24小时值班制度是否建立等情况。

三、组织领导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全县燃气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局长杨光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局安全科科长李刚、县燃气管理中心主任杨廷文担任,成员由县燃气管理中心副职领导组成。燃气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燃气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由杨廷文兼任。

四、职责与分工

局安全科负责此次排查治理行动的协调工作;县燃气管理中心负责按此方案执行监督排查、总结等工作。

五、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12月中旬前,组织各燃气企业进行集中动员,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提出具体要求。

(二)排查整治阶段。2020年12月中旬-2021年2月上旬,按照企业自查、行管部门抽查的步骤,建立排查整治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工作闭环。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要边排查边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梳理总结阶段。2021年2月下旬,县燃气管理中心督促各燃气企业在加强整改的基础上,总结梳理排查整治行动情况,查找燃气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形成分析报告,做好下步“补短板”的准备工作,并进行总结。

燃气安全应急预案篇7

0 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供应的日趋紧张和煤炭价格的愈日上涨,越来越多的供热企业把目光从传统的燃煤供热转向燃气供热,燃气供热以其环保、节能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集中供热的燃气锅炉房最受青睐。因此燃气锅炉房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成为供热行业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几年来,南泉锅炉房以供热公司ems/osh/hse管理体系为载体,不断分析锅炉房天然气泄漏的危害和风险,制定了有效的防范措施,采用了国内外许多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保证了锅炉房安全平稳运行。

1 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严重危害

我们使用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含量98%,丙烷含量0.3%,丁烷含量0.3%,氮气含量1%及其它物质,高发热量9650千卡/标方,低发热量8740千卡/标方,爆炸极限:5%-15%。我们所说的天然气可能泄漏的区域是指从调压站到锅炉(包括锅炉)之间的天然气管线、阀表、配件等。其中调压站至风机间为地埋管线,风机间至锅炉为架空明管线。

天然气爆炸是在一瞬间,(数千分之一秒)生产高温(达3000℃)、高压的燃烧过程,爆炸波速可达300m/s,造成很大的破坏力。

如果天然气泄漏遇到明火、静电、闪电或操作不当等会发生爆炸、火灾,在密闭空间会使人缺氧、窒息,甚至死亡,给单位安全生产和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 燃气锅炉房天然气可能泄漏及原因分析

2.1 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的分类

按照泄漏部位分为:室外埋地管线泄漏,室内燃气管线泄漏,锅炉本体泄漏,燃烧器泄漏,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及其连接部位泄漏。

2.1可能泄漏原因分析

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除了因员工违章操作引起和自然及外力引起外,主要有以下原因。

2.1.1室外埋地燃气管线泄漏:施工质量不过关,管线腐蚀穿孔。

2.1.2室内燃气管线泄漏:施工时施工质量不过关,或长期运行管线腐蚀。

2.1.3锅炉本体泄漏:由于在燃气锅炉设计初期或安装时未按有关技术要求施工。如锅炉模式壁焊接不严;由于施工完后未按有关技术要求烘炉,或锅炉升降温过快炉墙砖缝开裂密封不严;燃气锅炉运行时振动大,焊缝脱焊或造成炉墙保温层开裂;观火孔、防爆门、人孔门等关闭不严;锅炉在运行时自动熄火。

2.1.4燃烧器泄漏:设计原因或安装调试不到位;燃烧器在长期运行后,空燃比失调,使燃烧工况发生变化。

2.1.5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及其连接部位泄漏:由于这些部件经常动作可能会造成开关不灵活、关闭不严,或由于锅炉运行过程中振动大造成连接部位松动天然气泄漏,或由于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质量差,关闭不严漏气;或由于法兰、密封垫片、密封胶等老化造成泄漏。

3 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状态辩识

锅炉房内天然气发生严重泄漏时,会出现以下现象:

3.1 天然气工作压力有变化。

3.2 在泄漏源附近可听到强烈的气流声。

3.3 手持报警仪会发出异常响声。

3.4 泄漏较大时(浓度较高)固定报警器会发出自动报警,自动开启排风扇。

3.5 严重时会发生锅炉本体或天然气管线爆炸、火灾等灾害事故。

4 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防范措施

4.1 在燃气锅炉房设计和施工时严格按照gb50041-1992《锅炉房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由有设计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和有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使锅炉房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更加规范,杜绝不安全隐患,防止天然气的泄漏。

4.2 建立健全车间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这几年车间逐渐建立健全了《燃气锅炉房安全规则》、《燃气热水锅炉事故处理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巡回检查制度》、《防止静电危害十条规定》、《防止中毒窒息十条规定》、《消防安全检查制度》、《防火防爆令》、《安全规程》、《运行规程》、《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以及各岗位人员责任制等,加强了车间的安全管理。

4.3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防范和应急能力。

4.4用科学的手段和现有的检测仪器及时发现泄漏隐患,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4.4.1人工检测手段

(1)、根据巡检人员的嗅觉和听觉来判断。天然气发生泄漏后,由于它比空气轻,会很快聚集在室内上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比空气轻的甲烷,在供气时放入了四氢噻酚以便用户识别,泄漏量只要达到1%,用户就会闻到臭鸡蛋气味。

(2)、肥皂水检测。用喷壶将肥皂水喷到需要检测的部位或用刷子将肥皂水刷到需检测的部位,观察肥皂水是否起泡判断是否有泄漏,根据水泡发起及破裂的时间判断泄漏量的大小(3)、仪器检测。利用比较先进的手持天然气检测仪器进行检测。

4.4.2天然气泄漏报警检测系统

(1)、在南泉锅炉房室内距地面5米高处,安装了12台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报警器与锅炉 仪控室的dcs监控系统连锁。

(2)、当任意一台天然气泄漏报警器的测试值达到或超过泄漏规定的最大值时,dcs系统声音报警的同时启动锅炉房轴流风机进行通风,运行人员可根据各报警器显示的数值在短时间内查找泄漏点。

4.5 选材、设计、加工、安装合理,天然气阀门的泄漏量要求十分严格,通常埋地和较重要的阀门都采用阀体全焊式结构。为了保证管线阀门的密封性能,要求密封副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耐磨性、自润性及弹性。车间每年都要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尼龙、丁腈橡胶(nbr)、特殊合成橡胶(viton)等)对易泄漏的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及其连接部位零配件进行了更换,大大减少了天然气的泄漏。

4.6 严格安全操作

4.6.1 加强防火安全管理。

杜绝明火先从人员入厂开始,凡进入锅炉房的人员一律严禁带火种,车辆进入锅炉房要佩带隔火罩,车间门卫对进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认真登记和管理。

在锅炉放房内需动用电焊、气焊作业时,严格根据动火审批程序办事,采取一切必要的预防措施,施工作业时车间专职安全员和主要领导要在现场监护。锅炉房内禁止堆放任何易燃物品和杂物。

4.6.2 采取防静电防爆措施。

严格职工劳保穿戴,凡进入锅炉房的人员一律要求穿防静电工作服,严禁带手机进入;车间每年对天然气管道的静电和防雷接地装置以及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线进行检测,保证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完好,使静电和雷电能够及时得到地释放;采用防爆型照明、防爆仪表及其他防爆用电设备;在锅炉房施工均要使用防爆工具;

燃气锅炉后的烟道上应装设防爆门、爆破片(防爆门、爆破片的位置应有利于泄压,当防爆炸气体有可能危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时,防爆门上应装设泄压导向管)。

4.7锅炉燃烧调节及监护运行。

在锅炉点火运行前(尤其是点火不成功或自动熄火后重新点火时)一定要按照运行操作规程对炉膛和烟道进行吹扫;对锅炉燃烧进行调节时不能太快,防止锅炉熄火后,在炉膛和烟道内泄漏天然气;司炉人员在锅炉运行时,重点监护并防止天然气泄漏和燃烧器自动熄火。

4.8 保证灭火降温装置(消防系统)完好。

燃气锅炉由于泄爆或某些意外原因引起燃气泄漏,在燃气浓度到爆炸下限以前也需要水喷雾灭火系统的保护。利用水喷雾的混合稀释作用,使燃气的浓度降低,可起到防火的效果。

消防水管道和消火栓的完好,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要防止管线冻结。

4.9 燃气成分控制技术(氮气置换)

除在开始供热通天然气之前和停止供热停用天然气之后按规定对天然气管线进行氮气置换外,在运行中因为天然气泄漏需要动用电气焊进行处理时,也需要对部分管线进行氮气置换,以确保施工安全。

5 燃气锅炉房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理:

5.1对发现的天然气泄漏部位进行处理的基本方法程序

5.1.1室外埋地燃气管线泄漏。立即通知燃气公司调压站切断气源,并向公司安全和生产部门汇报,通知疏散附近居民,根据天然气泄漏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5.1.2室内燃气管线泄漏。

立即紧急停炉,切断锅炉房总气阀,通知燃气公司调整供气压力,并向公司安全和生产部门汇报,根据天然气泄漏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5.1.3锅炉本体泄漏。

a.紧急停炉(按急停按钮)。

b.关闭该台锅炉的天然气总阀,切断气源。

c.根据天然气泄漏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5.1.4燃烧器泄漏。

立即紧急停炉,切断该台锅炉的总气阀,并向公司安全和生产部门汇报,根据天然气泄漏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组织有关的技术人员整改。

5.1.5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及其连接部位泄漏。

立即紧急停炉,切断该台锅炉的总气阀,更换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对其位泄漏的连接部位重新密封。

5.2 处理天然气泄漏时应注意的问题

5.2.1严格按照锅炉房天然气泄漏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处理。

5.2.2及时与燃气公司、供热公司的有关科室联系,需要切断天然气供应的一定要切断;需要天然气置换的一定要按规定置换;需要办理动火手续的一定要按规定办理,需要专业队伍维修的一定要委派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

5.2.3针对各种可能的泄漏事故,组织编写好相关处理方案、应急预案,并做好各应急预案的演练。

5.2.4做好处理泄漏事故专用材料、应急消防物资、检测工具等的储备。

5.2.5处理泄漏要派车间专职安全员现场负责,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技术交底。

5.2.6处理完后要保证工完料尽场地清,认真作好技术资料的填写。

6 结论

通过对燃气锅炉房风险危害识别,采取有效措施,运行5年多来,车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连续5年获公司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不妥之处恳请同行们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

[1] 徐帮学 《燃气锅炉安装与维修实用手册》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

燃气安全应急预案篇8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 燃气紧急事件 应急处置

中图分类号:E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199-01

一、问题提出

天然气做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在城市综合体[1]餐饮项目上得到了广泛使用。天然气为易燃易爆物,使用、管理不当时可能引发爆燃等燃气紧急事件。从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城市综合体中燃气类紧急事件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处置措施可有效消弱或消除危险的升级。

二、城市综合体内燃气用户分类及用气特点

(一)城市综合体内燃气用户分类情况

通过对南方某城市单个区域内城市综合体内燃气用户分类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其用户主要分布在餐饮业,另外,大部分商住两用楼设计有高层公寓,配套燃气供居民用户使用。城市综合体内燃气用户种类相对比较单一。

(二)城市综合体内燃气用户用气特点

1、单一综合体建筑内各类用户相对比较集中,总体用气量大;

2、用气点多、在综合体中的分布比较分散;

3、用气点燃具种类多,燃具制作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三、燃气紧急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一)化学性爆炸

在经营区域内违章使用明火,防雷设施、防静电设施损坏以及人为因素(不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等)可能导致泄漏的燃气发生爆燃、火灾及爆炸。

(二)火灾危险性分析[2]

从建筑的组合形式上看,大部分城市综合体由高层、超高层、地下和大型商业裙房组成。另外,还有室内步行街模式、内天井组合模式等,其火灾危险性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人员聚集、空间复杂,人员疏散引导和救助困难。

城市综合体的正常交通组织与应急疏散是两种体系,进入其中的人群熟悉的交通路径通常不是应急疏散路径,火灾情况下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动作后的应急疏散路径是人们相对陌生和未知的通道。

2、可燃物多,火灾负荷大,建筑外墙大多全封闭,室内全部采用机械排烟,排烟条件差,有毒烟雾与高温烟气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3、内部竖向井道多,横向通道多,空间贯通,易产生“烟囱”效应,火灾突破初起与发展阶段后,火势蔓延速度快、控制难。

4、用火、用电设备多,火灾发生的几率高。

(三)社会影响力分析

1、城市综合体的地理位置基本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周边人流量、车流量大,交通复杂。

2、城市综合体的消费群体相对集中在城市白领等中高端群体,该群体追求时尚、有相对较高的消费能力和社会地位。

3、城市综合体中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往往会产生一般建筑所不及的社会影响力,特别像微信等新型媒体的出现往往会使事件扩散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其影响力也会更大。

四、现场应急处置的特点及应急保障措施[3]

(一)现场应急处置的特点

1、减少赶往“事故”点时间

从交通工具、行驶路线等方面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减少赶往“事故”点的时间,为现场应急抢修争取更多的时间。

2、控制阀门的有效辨识

公共燃气管道上连接用户多、阀门多,需要应急处置人员在发生紧急事件之前熟悉综合体内燃气设施的分布位置和控制范围,在紧急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辨识、准确判断报警用户的用气主控制阀位置并关闭。

3、人员疏散量较大

紧急事件发生后可能导致大量人员聚集,人员疏散存在相当困难;

(二)供气单位协助综合体开发单位从综合体建筑本体规划设计、燃气设施设计与安装、燃气设施使用与维护三个方面制定针对性的保障措施[4]

1、供气单位从用气安全的角度提前介入综合体的前期设计,协助开发单位优化综合体各个单元的建筑布局,提前规划用气点位置,为后续燃气设施的设计与安装奠定良好的基础。

2、燃气系统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及自动切断系统

(1)用气点所在场所或空间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和气源控制阀门自动切断装置,传感器的具置、数量应根据用气点实际情况确定。

(2)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应与自动切断阀实现联动。

(3)管道井内做为密闭空闲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和气源控制阀门自动切断装置;传感器的具置、数量应根据用气点实际情况确定。

(4)用气点及管道井自动切断系统控制回路宜与物业管理监控中心实现联网,便于统一管理。

3、建立燃气设施日常使用与维护的科学管理机制

(1)建立统一的报警应用平台

借助报警平台系统,依靠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大幅提高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如通过燃气报警器与快速切断阀的联动,可迅速关掉用气点控制阀门,再通知燃气公司到现场维修,过程直观、快速,提高效率并节约人力物力。

(2)城市综合体应建立统一的、固定的消防管理机构和消防安保机构,统一协调管理。

各功能区要有自身完善的组织制度和组织机构,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本区的消防安全。

(3)加强餐饮单位的自身管理,制定自防自救预案。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消防责任体系,加强餐饮厨房各级人员的安全管理,并进行有效监督检查和考核。

用气单位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制定自防自救预案,定期组织灭火疏散演练。可在紧急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关闭控制阀门,等待当地燃气公司应急值班人员实施现场应急救援。

(三)供气单位应急处置保障措施

1、规划行使路线、优先选用摩托车赶往“事故”现场

提前规划行驶路线,通过日常演练对多条行驶路线进行对比,科学选择路况较好的路线赶往“事故”现场,有利于减少路上用时,给现场应急处置预留更多的有效时间。

2、燃气用户室内外的控制阀门应清楚标明该用户的具体名称

综合体内各用气点位于公共管道上的控制阀箱内应体现该用气点的位置、名称等信息,便于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辨识发生事故用户的控制阀并关闭。

3、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用气宣传和联合演练

联合物业单位,每年组织一次现场实战联合演练,提升物业部门应对燃气突发事件的能力。

4、提升管网的巡查级别,加强巡查

根据实际情况提升片区地上及地下燃气管网的巡查等级,加大巡查、巡检力度,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五、结论

(1)良好的建筑布局有利于燃气设计人员选择最佳的管线敷设路径,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后期运行中出现的由于建筑功能局部变动引起的诸如燃气管道被占压、包封等隐患,保障燃气设施的安全运行。供气单位可以从供气安全的角度提前介入,针对综合体建筑构造设计、用气点位置合理分布等协助开发单位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2)城市综合体物业管理单位做为物业管理的主体,需要定期组织对综合体内的用气点用气设施安全运行情况做全面评估,查找物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发现隐患、及时组织整改。

(3)供气单位从供气安全的角度协助物业管理单位制定燃气类紧急事件现场应对方案并定期开展联合应急演练,提高物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燃气类紧急事件的技能水平和综合处置能力。

(4)由于城市综合体地处城区中心地段,具有相对复杂的建筑结构,比一般建筑承担着更多的商业功能,发生燃气紧急事件特别是发生事故后会造成相对较大的破坏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对燃气供应企业现场应急抢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燃气企业可有针对性的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实施应急演练,提高现场应急处置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帆.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4.

[2] 昌新文.大型城市综合体消防问题及对策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12(12).

[3] AQ/T 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

[4] 朱峰.大型城市综合体防火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武警学院院报,2015,2(2).

作者简介

上一篇: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 下一篇:财产保全的担保形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