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学范文

时间:2023-11-27 17:21:58

老年护理学

老年护理学篇1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充分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也泛指社会上一切有利于增进老年人适宜生活的社会服务活动。 

护理本科学制为四年,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培养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临床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根据就业领域的不同,可在医疗卫生保健、高级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工作。本文所提的老年护理一般是指在养老机构中,专门为老年人进行护理的医学人才。 

在这种特定的服务领域下,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医学和护理常识,还有必要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这也对护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将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以及专业知识融入护理专业教学,可以拓宽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使学生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旨在服务老年的过程中,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系统、医务水平更高的护理。以老年人的健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观念与老年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不谋而合。老年社会工作同样以老年人为中心,不单围绕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服务,更多地以解决老年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目标。两者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是统一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三、助人自助的服务目的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精神和重要目的,旨在表达帮助案主(服务对象)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并最终使其重新投入生活当中。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目的就是帮助老年人提高自身的“抗老”能力,学会自己调节自身心理及生理的变化。在老年护理过程中,不论是高超的医术水平还是高质量的医务护理,都只能解决老年人的生理问题,而在老年人面对自身患病的事实时,老人的心理变化及心理重建需要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及科学的操作方法。 

四、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 

在闡述老年社会工作方法之前,引入“文化养老”这个概念。“文化养老”是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文化养老”其核心是文化先行,养老应该以养心、养德为基础,使老人获得精神慰藉。在中国的传统中,文化和养老关系十分密切。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文化总结出了“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的生活经验。然而,在当代社会中,不管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老年人对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越来越大。以上三种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时候文化养老就有其存在的意义。为了使文化养老模式顺利展开,相应的服务方法必须随之提升。老年社会工作在老年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解决困难。这其中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是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具体有老年个案工作方法、老年小组工作方法、老年社区工作方法等。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分析问题,合理整合社会资源,采取科学的方式为之服务。 

五、老年社会工作与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的关系 

老年社会工作与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是两个不同门类的科学,也是独立的两个专业,在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入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更有效地辅助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的教学,使其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快达到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结合老年社会工作在价值观念、服务目的、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优势,本文建议将这些优势结合到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老年社会工作尚未普及与完善的今天,这种推广和结合将会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工作技能,适应全新的护理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唐晓英.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47. 

[2]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老年护理学篇2

老年护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44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WHO建议的人口类型标准中,老年人口型的评价标准是

A.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

B.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以上

C.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

D.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2.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应占总热能的百分比为

A.45%~55%

B.55%~65%

C.50%~60%

D.65%~75%

3.为老年人行鼻饲时,鼻饲饮食的温度一般为

A.34~36℃

B.36~38℃

C.38~40℃

D.40~42℃

4.为老人进行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时,判定老人有重复跌倒的标准是

A.1周内跌倒2次

B.1个月内跌倒2次

C.3个月内跌倒2次

D.6个月内跌倒2次

5.造成老年人交通事故伤害的首要原因是

A.驾驶机动车

B.行走时穿越马路

C.骑自行车与机动车碰撞

D.搭乘机动车

6.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中,最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是

A.配偶及家庭成员

B.朋友

C.同事

D.社会团体

7.用药依从性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A.已服药量/剩余药量×100%

B.已服药量/处方所开药量×100%

C.剩余药量/已服药量×100%

D.剩余药量/处方所开药量×100%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咳出的痰液多呈现

A.粉红色泡沫痰

B.黄色脓性痰

C.白色黏液或泡沫状痰

D.黄绿色黏液痰

9.用以确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检查项目是

A.经颅多普勒检查

B.多导睡眠图检查

C.头颅CT

D.正电子扫描

10.一位75岁的男性老人,一年前曾出现左心衰表现,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及美国心脏学会2001分期方案,该老人的心衰为

A.A期

B.B期

C.C期

D.D期

11.病态窦房综合征的最严重且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A.胸闷

B.心悸

C.心绞痛

D.晕厥

12.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出血

B.穿孔

C.幽门梗阻

D.癌变

13.临床上最多见的闭角型青光眼的诱发因素是

A.近距离用眼过度

B.暗光环境

C.过度疲劳

D.情绪波动

14.由于老年人泌尿道炎性细胞非特异性渗出增多,进行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时,具有病理意义的判断标准是

A.尿沉渣白细胞>4个/高倍视野

B.尿沉渣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C.尿沉渣白细胞>15个/高倍视野

D.尿沉渣白细胞>20个/高倍视野

15.老年人发生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需长期卧床,应指导老人预防出现的并发症中,不包括

A.畸形

B.肺炎

C.压疮

D.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6.老年人患皮肤瘙痒症后的治疗要点不包括

A.经常洗澡

B.适当使用护肤用品

C.避免毛衣类物质直接接触皮肤

D.根据季节及个体皮肤情况选用药物和剂型

17.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一般持续时间为

A.3~5min

B.5~10min

C.10~15min

D.15~20min

18.一位74岁的男性老人于生日宴会后突然出现头痛、呕吐、面舌瘫等症,入院后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血液检查

B.头部CT

C.腰椎穿刺检查

D.头部MRI检查

19.下列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治疗要点中不包括

A.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B.治疗精神症状和行为异常的药物

C.心理社会治疗

D.治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药物

20.我国界定临终病人的条件是其仅能存活的时间为

A.不足1个月

B.2~3个月

C.6个月以内

D.1年之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下列属于核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的有

A.发病早,一般40岁左右开始

B.进展缓慢,混浊从胎儿核或成人核开始

C.初期核为黄色,逐渐加深呈黄褐色、棕色、棕黑色至黑色

D.早期由于核屈折力的增加,出现晶状体性近视

E.后期视力极度减退,眼底不能窥见

22.有效休息应至少满足的基本条件有

A.充足的睡眠

B.心理的放松

C.生理的舒适

D.环境的整洁

E.家人的陪伴

23.影响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

A.记忆力下降

B.活动不便而缺乏照料

C.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存在偏见

D.药物剂型不合适或口感差

E.缺乏专业人员指导

24.刘大爷,72岁,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对其进行健康指导的内容有

A.做好外阴部清洁卫生

B.避免引起急性尿潴留的因素

C.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D.口服药物治疗时按医嘱用药

E.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

25.针对老年肿瘤病人,因放疗引起的全身反应的护理措施有

A.给予支持疗法

B.嘱病人大量饮水

C.嘱病人适度锻炼

D.给予心理安慰

E.做好环境调整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离退休综合征

2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8.肠梗阻

29.瘙痒

30.帕金森病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31.(本题6分)简述护士在养护机构中直接护理老年人的职责。

32.(本题4分)简述低体温综合征的救治护理要点。

33.(本题5分)简述老年人患急性白血病继发感染的相关因素。

34.(本题4分)简述溢脂性角化病的临床表现。

35.(本题6分)简述为老年期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时,身体评估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试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内容。

37.试述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出现思维过程紊乱时的护理措施。

六、例分析题(10分)

38.王大妈,62岁,有高血压病史11年,近3年内有多次“短暂脑缺血发作”,一天前晨起发现右侧肢体无力,不能活动,并有言语不清,无大小便失禁。查体:血压170/100mmHg,神志清楚,口角歪斜,右侧肢体肌力2~3级。头颅CT检查可见低密度梗死灶。

问题:(1)王大妈的主要护理诊断/问题有哪些?

(2)为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措施?

老年护理学篇3

1.1一般资料抽取本校2010级普通护理专业1~2班学生109人,均为女生,年龄18~21岁。以班为单位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试验组前2个学期的学业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两组理论课均由同一名教师授课,教材相同,试验组采用模块教学,高仿真情景教学,真实岗位见习,临床顶岗实习链条式、递进式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临床见习、临床顶岗实习等传统的教学模式。

1.2.1.1重组教学内容,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论课时比原来精减20%,加大实践课时比例,明确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技能目标。

1.2.1.2实施符合“工学结合”特点的模块教学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核心载体是工作任务,即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具体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的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反映某一职业(或专业)最重要专业能力的综合性“典型工作任务”。如教师在教授老年人的健康评估时就直接把学生从学校带到医院,在医院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在教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时就直接把学生带到养老院为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护理。

1.2.1.3实施符合“工学结合”特点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行动导向教学。以“病例引导,高仿真情景教学”为基准,将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度作为评价标准,以学习者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为目标,突出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病例引导教学法:多媒体展示一份准备好的病例资料,教师模拟病例中患者出现的表现,要求学生提出医疗诊断、护理诊断,教师进行讲解。比如在解答患者患该病后的注意事项时就必须学习该病的护理措施。高仿真情景教学法:在理论教学结束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老年整体护理病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包括患者、家属、护士,用物的准备等,尽可能与临床一致,以体现临床实践教学。可设计多个情景,包括从患者入院护理、护理查房、出院指导等。例如为完成学生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教学,为了使学生熟悉呼吸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设计情景:患者慢性咳嗽,咳痰,喘息,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近一周因感冒上述症状加重,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50mmHg,二氧化碳分压50mmHg,入院诊断为慢阻肺、呼吸衰竭,要求学生给病人吸氧。然后在模拟病房表演住院经过,表演完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评。

1.2.1.4真实岗位见习为了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本研究在第4学期实施整体护理真实岗位见习:见习前教师选择典型的综合性病例,见习时,将学生分为3组。由护理带教老师引导学生按照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即“收集资料———提出护理诊断———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反馈”进行思考。见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整体护理计划。

1.2.1.5顶岗实习三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行“2+1”工学结合模式。2年在学校,1年在医院进行。学生在医院的1年以顶岗实习为主。为避免顶岗实习和护士依法执业的矛盾,顶岗实习的护生仍由资深护士带教,实行“放手不放眼”。

1.2.2评价方法(1)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学生发放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评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回收,发出问卷54份,回收5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2)成绩评价。课程结束后,统一命题,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测试,本教研室的老师按照流水作业方式进行阅卷。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成绩比较试验组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试验组和照组对教学方式评价比较试验组的教学方式能明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工学结合的培养方案是以护理岗位需求与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在老年护理教学中构建模块教学———高仿真情景教学———真实岗位见习———临床顶岗实习链条式,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课程组成员与行业专家一起,把老年护理课程整合为课程模块,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具体的项目任务,使教学项目在校内实训基地(高仿真情景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真实岗位见习、临床顶岗实习)交替完成,融学习过程于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此过程中,突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在第2学年开始每学期轮流到医院见习1周,老年护理见习4个学时,还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带学生到附属医院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见习,课外见习12个学时,真实岗位见计16个学时,加大了临床实践的比重,使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一致。第3学年到医院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岗位胜任能力。

3.1工学结合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常规,强调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注重理论学习与临床岗位工作的有机融和,使学生能在真实的临床工作环境中,对老年护理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随着见习时间的逐渐增加,结合理论知识,为护生技能的培养和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3.2工学结合有利于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显示试验班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表2显示96.3%学生认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4.4%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原因可能是在真实岗位见习中,护生获得了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再与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对照,所学知识和技能得到验证或应用,使护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岗位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更有助于对后续课程中理论知识的理解,能较好地提高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3.3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潜能的发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临床实践学时占了总学时的50%。实施时让学生先在实训室进行高仿真情景模拟练习,然后安排学生到医院去真实岗位见习,通过亲自观摩老师操作或实际动手操作。一方面学生强化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校期间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感受护理岗位的职业需求,能增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稳定专业思想。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能够主动思考在工作中该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怎样向患者传授有关疾病、饮食药物、保健等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的学习兴趣,及时将所学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既学以致用,又能超越课堂的局限,因此有利于学生职业潜能的发展。

3.4工学结合可以加强学校与医院的紧密联系,使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充分有效地利用医院的教育资源,医院也将新技术、新进展引入教学中,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这样加强了学校与医院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有效地促进了护生掌握护理职业的必备技能,同时也能提高护生的护理职业的核心能力。在医院的真实工作场景下,来自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不仅向护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也向他们渗透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文化,培养了护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信念。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融“教、学、做”于一体,突出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践行了院校合作的职业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掌握。通过摸索与实践,课程组在实践探索中逐步认识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帮助高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因此在护理教学中运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有利于培养适合现代护理模式的高级护理人才。

老年护理学篇4

【关键词】 养老; 老年护理教学; 护理学; 教学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eaching status of geriatric hursing in our school,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teaching.Method:A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onducted with 700 cases of three-yea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included our school geriatric nursing teachers,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conditions,teaching equipment,teaching methods,experimental class satisfaction,trainee satisfaction,whether it could meet the pension services.The situation of teaching nursing students in elderly care in medical colleges were analyzed.Result:There were 291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er resources,324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ing material,336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ing conditions, 213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ing device,187 cases satisfied with teaching methods,169 cases satisfied with the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182 cases satisfied with the trainee.Only 126 cases of elderly nursing students agreed geriatric nursing teaching could meet the demand of pension service.Conclusion:At present geriatric nursing education lag,the concept of pension service talent is not unified,teaching resources is not complete,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s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lderly care,the school and the community institutions can integrate the teaching resources,make full use of community nurs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e.

【Key words】 Pension; Geriatric Nursing Education; Nursing; Teaching

First-author’s address:Changsha Vocational College of Health,Changsha 410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43

老年护理教学主要是研究老年人群自身存在及潜在健康问题的学科,维持、恢复并促进老年人的健康,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残疾,发挥老年机体的最佳功能[1]。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要求护理专业的发展也要适应我国国情[2]。为了更好地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探讨老年护理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本校进行了本次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对我校700名3年高职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年龄17~20岁,平均(18.22±0.97)岁;男42名,女658名。700名学生中,家中有4位老年人231名,有3位老年人173名,有2位老年人105名,1位老年人117名,无老年人74名。116名学生既往均已参观过养老机构,对之有所体会,700名学生均无家属在养老机构中养老。

1.2 方法 对7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量表由本校自制,量表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情况等。第二部分为对我校老年护理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量表采用4级方法,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其中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满意度,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计算不满意度。项目包括:(1)对老年护理教学师资力量是否满意;(2)对老年护理教学使用的教材是否满意;(3)对本校老年护理教学的教学条件是否满意;(4)对老年护理教学教学设备是否满意;(5)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6)对老年护理教学的实训课是否满意;(7)对老年护理教学的见习安排是否满意;(8)通过老年护理教学后自己的护理能力是否可以满足目前养老服务。调查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量表,并根据自己对老年护理教学情况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700名学生中,对师资满意291名,教材满意324名,教学条件满意336名,教学设备满意213名,教学方法满意187名,实训课满意169名,见习满意182名。仅126名学生认为通过老年护理教学后能够满足目前养老服务。其中学生满意度最高的是我校教学条件,与其他项目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77.78,P

3 讨论

3.1 老年护理教学的现状 本研究对7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满意度总体较低。其中对教学条件满意度最高,也仅为48.00%,认为通过老年护理教学后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只占18.00%,说明本校老年护理教学急需改革,老年护理教育滞后,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认识不够统一,教学资源不够完备,实践教学条件尚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国内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已经逐步开展老年护理教学,但是在中等医学职业院校仍有不足,尤其体现在对3年高职的护理教学方面[3]。因此需要更有计划地制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年护理专业,更好地培养老年护理人才,增设相关课程。目前,大部分老年护理教学多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落后,导致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认识不足,知识掌握较差[4]。目前,我校也缺乏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在老年护理教学中,负责教学的仍为内科教师,导致对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不足。

同时,学生对教学模式等不满意,也凸显出我校老年护理教学课程设置仍缺乏先进性,可能导致护理教学停留在表面,无法吸引学生积极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3.2 老年护理教学的改革建议

3.2.1 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仅为26.71%。因此,在老年护理教学中,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模拟护理查房、模拟标准化患者、角色扮演、PBL教学、小组讨论等等,并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的形式进行设计、改革,名如在讲解老年痴呆时,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老年痴呆的常见症状,并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如在老年泌尿系统疾病护理方面,采用PBL教学的方法,教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案名,并由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对各项问题进行总结[5]。如讲解临终护理时,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国内外关于临终护理的相关文献、知识,并由5~7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组学生将查出的内容整合,并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

3.2.2 调整实训课的比名和内容 调查中显示,学生对实训课安排的满意度仅为24.14%,对见习安排的满意度为26.00%。因此,在教学中,应对老年护理课程理实训课比名进行适当调整,增大实训课的比例,增加见习的次数。可将学校与社区养老机构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增加学生去社区养老机构的见习机会,也可将实践地点设置为养老院、老年患者家庭、老干部活动中心,甚至老年人活动较多的场所如公园、广场等[6]。在见习过程中,使学生不但熟悉老年患者的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健康指导,还要学会如何与老年患者沟通,如何进行心理护理等[7]。让学生尽早、尽可能多接触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患病特点、护理注意事项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8-9]。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老年人的身心变化特点,增设实训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和内容,学会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适时进行心理护理等,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提高学生护理技能、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人际沟通技巧等,进一步提高老年护理的教学效果[10]。

3.2.3 加大老年护理师资的培训力度 我校从事老年护理教学的绝大多数是内科教师,未经过系统的老年护理知识培训,老年护理专业基础不够扎实。而且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中独生子女比名较高,缺少老龄化的感受和压力,需要教师正确引导[11]。因此,须加大对老年护理师资的培训力度。通过进修、培训学习,使其系统掌握老年护理知识,形成老年保健服务意识,了解老年患者的常见问题,积累临床实践经验,提升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感[12-14]。带领学生真正地走入老年人的生活,并鼓励和支持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对老年人的护理工作中,使其感觉到实施各项护理工作对老年人的重要性,感受到老年护理的价值,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老年护理的学习中[15]。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老年护理教育滞后,高校护理专业存在职业定位不够明确,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认识不够统一,教学资源不够完备,实践教学条件尚不能满足需求。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社区养老机构的教学资源,增加见习、实习课比例等,让学生更多更直接的接触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的身心变化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养老护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学篇5

 

药学监护也称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1] ,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医院药学实践中的一项全新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的衰退,特别是肝、肾功能的衰退,使药物的动力学、药效学较成年人有所不同,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需服用其他药物,使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增加。在临床中要充分认识老年患者的上述特点调整药物剂量,加强药学监护,保证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

 

1 老年人生理及用药特点

 

1.1 老年人血浆蛋白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减少,如同时用几种药物,由于竞争性地与血浆蛋白结合,将影响游离药物的血浆浓度。

 

1.2 老年人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蠕动减弱,胃酸分泌减少,血流量减少。老年人的这些变化,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尤其是那些在酸性环境中水解而生效的前体药物,其生物利用度会大大降低。

 

1.3 老年人的肾脏的重量在40~80岁之间要减少10%~20%,主要是肾单位的数量减少;肾血流量65岁老年人仅为青年人的40%~50%;肾小球滤过率50岁~90岁之间可下降50%;肾小球分泌功能也大大降低。老年人肾脏的上述巨大变化,大大地影响了药物自肾脏的排泄,使药物的血浆浓度增高,延缓药物的消除,因此,老年人用药,要根据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60岁以上老年人,一般可用成人剂量的3/4为宜。

 

1.4 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85岁的老年人仅为青年人的40%~60%;药酶(P-450)活性亦下降。另外,老年人功能性干细胞减少对药物的代谢也有一定影响。2 合理用药

 

2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2.1 用药适应症要强,品种要少 需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也就是对症下药,决不可乱服药物。要选择针对性强、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小的药物,用药尽量简单,品种要少,一种药物能解决问题决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这样可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少用或不用,如一般伤风感冒、慢性便秘及失眠等,首先要从生活方式上找原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预防这些常见病的发生。并先选用非药物疗法和心理治疗。

 

2.2 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方法 慢性病者尽量口服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或溶液剂),老年人尽量不用缓释片,闲释放慢,吸收量增加,易产生毒性。急性病者可选用注射用药(如静注、静滴、肌肉或皮下注射);但一般老年人尽量少用肌肉或皮下注射。

 

2.3 用药剂量要小 老年人的用药剂量要小,60~80岁老年人用成人剂量的3/4~4/5,80岁以上者则只用1/2。有肝、肾功能障碍的中老年人用量应更小。鉴于老年人个体差异比较大,因此用量就尽量做到个体化,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老年人用药应进行监督,不断观察药物的作用,以保安全有效。

 

2.4 要遵照医嘱服药 要按医生处方所规定的用药剂量、次数和疗程用药。未经医生同意,不得自行增加或减少服药的次数和剂量,到疗程时,要及时停药或减量。由于老年人常出现忘服、重服、多服、误服或漏服等现象,常可影响药物的疗效和疾病的康复,或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老年人用药最好由专人监督。

 

3老年人治疗中药学监护的具体内容

 

3.1老年人治疗中药学监护的具体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是要识别和检查:(1)治疗中所用每种药物用药目的;(2)用药史,包括用过的所有OTC药物;(3)无明确适应症的药物;(4)药物-疾病禁忌症/预防措施;(5)药物-药物相互作用;(6)病人对药物理解和信任的程度;(7)病人对每种治疗方案的配合情况;(8)尽量减少给药次数,以提高病人对治疗的顺从性;(9)要考虑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对药物治疗的影响;(10)评估给药剂量时,要考虑与剂量有关的毒性因素;(11)确定与治疗进展有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12)安全性的证据无药物不良反应;(13)可疑的药物毒性及不良反应记录。

 

3.2 实施药学监护中药师应注意的问题 药师在参与药学监护中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医师进行交流,以免引起医师的反感。医院药师也应适当学习心理学,以便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面对现实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宣泄心中的压力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医院药师的服务态度可以引起一系列情绪和情感反应,伴随这些心理反应又常常出现相关的生理性变化。在药学监护中,药师可以适当应用心理治疗手段对病人加强心理保健教育,减轻患者的情绪障碍,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2~4] 。

 

老年护理学篇6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老年医学科;应用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在常规组6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62—91岁,平均年龄71.34±3.29岁。风险管理组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62—92岁,平均年龄72.55±3.45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日常护理管理,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全面监测,另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指导和心理疏导,保障患者的及时康复。对于风险管理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通过前期疾病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情况的认知水平,逐步认识到自身机体水平下降的影响。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在日常护理工作开展的时候,需要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要求,通过对日常相关疾病知识的宣讲,逐步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了解。通过张贴宣传画和发放宣传手册,提高患者的认识。对于跌倒高危老年患者,要给予充分的重点看护,设置相应的防跌倒设施,注重夜班值班管理水平。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有的老年患者自身的意识状态较为异常,因此需要采用针对性的保护性措施,实现老年患者日常保护力度的提升。对于自身痰液比较多的老年患者,要及时的进行吸痰处理。在日常进行病房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对于道路两旁的危险性器械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另外还需要在浴室、楼梯等位置安装充分的扶手。对于每个老年患者都要给予充分的风险管理,实现护理人员自身护理风险意识的提升,做好药物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利用x±s表示。

2结果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常规组60例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18例,满意31例,不满意11例,护理总满意度为49(81.67%),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20.00%)。风险管理组60例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32例,满意28例,不满意0例,护理总满意度为60(100.00%),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33%)。风险管理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

3讨论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一般自身的年龄都比较大,因此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在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可能需要进行长期的卧床治疗,十分容易导致出现压疮等其他风险事件的发生,这对于患者的后期康复有较为严重的影响。通过对我国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进行分析发现,跌倒患者占到所有老年患者的五分之一,在后续的治疗中,跌倒患者很多都会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患者的康复速度,更多的发呼出护理的重要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老年医学科日常护理中,分析研究具体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在本次实验中,常规组60例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18例,满意31例,不满意11例,护理总满意度为49(81.67%),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20.00%)。风险管理组60例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32例,满意28例,不满意0例,护理总满意度为60(100.00%),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33%)。风险管理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护理总满意度明顯优于常规组。

老年护理学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专业学生990例,随机抽取一、二、三年级各330例,并分为Ⅰ、Ⅱ、Ⅲ三组,每组330例,男生数分别为4例、3例、3例,每组平均年龄分别为(17.5±1.0)岁、(18.3±1.4)岁、(18.9±1.1)岁,组间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差异程度等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以教育部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求职意向调查问卷”为基础,结合护理学专业的相应特点自拟“护理学专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意向调查表”,表中共15个问题,概括为:老年护理的相关内容、择业意向、预期就业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三个方面。采取现场发放,独立匿名作答的方式并现场回收,共发放和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90例,回收率100%,并统一进行数据处理。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择业途径与就业支持

学生获得就业岗位有关信息的主要途径包括:学校人才招聘会168例(17.0%),社会相关招聘245例(24.7%)例,网上招聘336例(33.9%),家人以及朋友提供241例(24.3%);就业支持来源:自己244例(24.6%),亲人521例(52.6%),教师或辅导员225例(22.7%)。2.2对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统计对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表现出对人口老龄化更加清醒的意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级的升高,选择从事老年护理的学生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工作繁重、薪水低是主要影响因素所在。

3讨论

随着中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护理问题也就显得尤为突出,并已经开始产生了社会影响。所以也就对相应的从业人员以及社会的培养导向提出了更高、更具有针对性的需求,也给护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3]。

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学院990名护理学专业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对影响其择业意向以及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相关知识的学习,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认识到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程度,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严峻事态的学生比例随着年级增加出现上升趋势,但是对于从事老年护理这项工作,部分学生则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大部分人因为风险大、劳动强度大、薪水低而出现畏难情绪,回避这一就业方向,但是随着专业年级的提升以及对该行业的认识,这一点可以从二、三年级的护理专业生愿意从事老年护理比例(11.2%、15.5%)的对比看出,有更多的人表示愿意从事老年护理这一专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不但可以反映出学校对相关护理知识的开展程度对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同时也反应出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价值。对于经过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大部分人对于月薪的要求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51.3%的人认为月薪应该维持在2000~4000元的水平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老年护理机构的高风险、高劳动强度对应相对较低的报酬也确实是影响护理专业毕业生选择从事该行业的一个因素[4]。

老年护理学篇8

关键词 尿流动力学 老年男性 护理

尿流动力学(urodynamics)是泌尿外科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排尿的生理活动及其功能障碍,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1]。2002年5月~2010年5月收治拟施行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术前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0例,年龄65~75岁,平均66.8岁;病程2~10年,均伴有排尿困难症状,拟行前列腺电切手术。术前3天,在专门尿流动力学检查室使用尿流动力学检查仪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检查前,确认检查室干净整洁,检查室用空气消毒机消毒30分钟,准备灌注液(0.9%生理盐水500~1000ml),一次性使用测压管,确认各种检查管连接准确,打开检查主机。配合医生进行检查。

结 果

本组患者中,有11例因排尿障碍(术前存在急性尿潴留)未完成检查,其余均顺利完成检查,明确诊断后,施行了手术治疗。

讨 论

护理体会:⑴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配合程度往往对检查结果产生复杂的干扰,故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情绪表现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2]。①细致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尿流动力学检查的基本操作过程及必要性,以求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②由于检查系有创检查,加上男性尿道的解剖特点,患者可能在检查中会有轻微不适或疼痛感,个别患者检查后会出现血尿,向患者交代清楚,并告知一般在检查后多饮水,口服抗生素,1~2天后症状可自行消除,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征得患者同意后并签字;③由于操作的需要,向患者交代需要下半身退去衣裤,并交代检查室温度适宜,消除患者的羞怯心理和顾虑,必要时可先请患者家属参观检查室;④向患者简要介绍检查医师的简历及操作经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有利于检查的顺利实施。⑵护理配合:检查前嘱患者憋尿,但不能过度充盈,一般估计憋尿约200~300ml即可,防止因膀胱过度充盈引起排尿障碍。由于均为老年患者,最好搀扶护送入检查室,必要时用轮椅推入。进入检查室后,嘱患者稍坐休息2~3分钟,期间向患者介绍检查医生。待患者完全放松后,协助患者退去下半身衣裤,嘱患者站立于检查用坐便器旁,向便桶内排小便,待患者述排尿干净后,得到患者自然尿流率数值后,协助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消毒铺洞巾,自尿道外口下入膀胱测压管,下入前向患者交代,可能会有不适及疼痛感,如不适可深呼吸,如确实无法忍受,可自尿道腔内注入盐酸丁卡因凝胶5ml,再下入测压管,引流膀胱剩余尿液,待无尿液流出后,测得残余尿量,然后用无菌辅料擦干会碘伏,用胶布将测压管固定于上,然后再嘱患者改侧卧位,臀部突向检查者,双腿稍分开,露出,排尽测压管内气体,注入5ml生理盐水,盖住封帽,用罩住测压管头部,表面适当涂抹石蜡油,嘱患者放松括约肌,然后沿用食指推顶测压管头部缓慢轻柔送入肛管内,直到整个测压管头部进入肛管内,推进过程中可感受患者括约肌紧张度,并向检查医生汇报。测压管送入后,用胶布固定于一侧。协助患者下检查床,并让患者坐于检查用坐便器上,最后连接各种检查管,直到检查医生测试连接正确无误后,嘱患者放松,开始检查。⑶检查后护理:检查结束后,轻柔拔出各测压管,适当清洁患者检查部位,协助患者穿衣,送回病房。交代检查后1~2天患者尿道可能会出现烧灼感,排尿时尿道疼痛感,甚至血尿,嘱患者不必惊慌,这大多是测压管损伤尿道黏膜引起,一般多饮水,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1~2天后年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如症状较重,可适当用药物控制缓解症状,待手术后症状自然消失。

尿流动力学检查是一项较复杂和繁琐的检查,通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经验,检查前必要的心理安抚及知情谈话和签字,检查中始终保持无菌操作,检查后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对检查的顺利进行和成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石建美,林长明,张元飞.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护理配合[J].临床护理杂志,2006,5(5):45-46.

上一篇:调味在烹饪中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教育管理原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