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的主要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2 17:36:39

保护视力的主要措施

保护视力的主要措施篇1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uhan Rail Transit Line 3rd,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sufficiency of underground cable protection in Wuhan, and analyzes the forming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work, raising awareness of protection; stri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educe external damage;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patrol management; enhanc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crease punishment.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after these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cable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power facilities and power grid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and protection of residenti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he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ls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P键词:城市地下电缆;保护对策;保护意识;管理制度;责任意识

Key words: urban underground cable;protection strategy;protection consciousness;management system;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TM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021-02

0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工程建设的数量越来越多。以武汉市为例,近年来,武汉市地铁施工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很多小区建设、厂房建设、道路施工、高架桥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之外,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城市地下运行电缆也是不可忽视的工作。但一些施工单位对城市地下电缆的保护不到位,相关制度措施没有落实,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再加上施工机械设备的影响,可能导致城市地下运行电缆遭到破坏,对正常供电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为弥补这些缺陷与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城市地下运行电缆保护是必要的。

本文将结合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实例,探讨分析城市地下运行电缆保护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1 城市地下运行电缆保护存在的问题

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连接汉口三金潭和沌口开发区,全长39.6公里。施工中,由于相关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一些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淡薄,制约地下运行电缆保护水平提高,根据该工程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带来破坏。城市地下运行电缆容易受外力破坏,例如,武汉市轨道交通工程数量较多,再加上道路改造频繁,重复开挖现象比较普遍。工程建设和项目改造过程中,施工单位对电缆通道和电力设备的保护意识较差,机械设备施工前忽视对地下运行电缆采取防护措施,容易导致坍塌、掩体等发生,破坏城市地下电缆。

1.2 施工车辆碾压带来破坏。轨道交通建设离不开车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一些车辆的载重可能达到10t甚至是20t,一些施工机械设备的重量也可能达到15t左右。工程施工中,这些车辆和机械设备可能对地下运行电缆造成破坏。[1]再加上电缆保护方案不到位,保护措施没有严格落实,导致城市地下运行电缆遭到破坏,影响供电的安全与可靠。

1.3 施工单位对地下电缆保护不重视。交通工程施工单位没有构建并落实地下运行电缆保护措施,施工车辆,建筑垃圾等可能破坏电缆。再加上巡视和管理人员不足,没有严格按要求开展巡视和检查工作,导致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对地下运行电缆产生影响或破坏。

1.4 周围居民的地下电缆保护意识淡薄。要想对地下运行电缆进行有效保护,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调动周围居民保护地下运行电缆的积极性是必要的,但该项工作存在不足。调查显示,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的龙阳村站、王家湾站有些居民缺乏地线运行电缆保护意识,存在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一些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任意抛洒或倾倒泥土,建筑垃圾、泥土等堆积在电缆沟或盖板附近,对地下运行电缆可能造成破坏。

2 城市地下运行电缆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

城市地下运行电缆保护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周围居民、施工单位等共同参与。结合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沿线施工情况,地下运行电缆保护存在不足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2.1 施工单位的保护不到位。例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注重提高工程质量,确保轨道交通施工进度,但在施工前没有对如何有效保护地下运行电缆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未能严格执行电缆保护措施。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管理不严格,可能破坏地下运行电缆。

2.2 地下电缆相关制度未落实。轨道交通施工前,对附近地下运行电缆的调查不足,未能详细了解轨道交通附近地下运行电缆基本情况。有关地下电缆保护的方案、制度措施不健全,工作人员职责不明确。

2.3 巡视管理被忽视。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建设中,虽然施工单位具有专门的管理和巡视人员,但主要负责轨道交通施工现场巡视,对地下电缆保护的重视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地下电缆存在的问题,忽视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2.4 外力破牡挠跋臁J芡饬ζ苹档挠跋欤容易导致地下运行电缆出现损伤,进而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居民生活、企业生产和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3 加强城市地下运行电缆保护的有效对策

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施工中,为弥补工作的不足,促进地下运行电缆保护水平提升,保证城市供电稳定、安全、可靠,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创造条件,施工单位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3.1 加强地下运行电缆保护宣传,提高保护意识。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施工前,当地政府部门和电力电缆产权单位积极加强宣传工作,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途径和形式,并在施工现场设置宣传标语,对地下运行电缆保护的重要性和策略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增强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保护意识,让他们严格按规范要求开展城市地下运行电缆保护工作。同时还提高广大群众和施工单位的地下运行电缆保护意识,确保自己不损坏电缆,时时刻刻注意对电缆的保护。[3]施工中,完善并落实举报制度,对举报有功的个人和单位实施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保护地下运行电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保护的实用性提升。

3.2 严格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减少外力破坏。强化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单位安全文明施工意识,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临近电缆沟或电缆作业时,不得采用机械作业,合理安排机械设备和载重车辆入场,[4]减少对电缆的破坏。

3.3 落实地下电缆管理制度,加强现场巡视管理。施工中电缆设备主人和产权单位制定并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巡视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不足及时预防。发现电缆附件将要进行地铁施工,或者发现道路改造信息时,提前预告并采取警示或警告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防止对地下电缆破坏。

3.4 增强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加大惩处力度。施工中,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增强责任意识,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有效规范城市地下运行电缆保护工作。[5]《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五章第二十五条规定:对破坏电力设施或哄抢、盗窃电力设施器材的行为检举、揭发有功,或者进行斗争,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或者为维护电力设施安全,做出显著成绩的实施奖励。第二十六条至二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应该采取责令停止作业、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罚款等措施。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电力法》第九章第五十九条至七十四条也规定违反电力法的法律责任形式,包括行政处罚、罚款、责令赔偿、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等。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施工中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加大对破损城市地下运行电缆的单位或个人的处罚力度。

4 加强城市地下运行电缆保护所取得的成效

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施工中,通过采取措施加强电缆保护,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产生积极影响,也取得了良好效益。

4.1 保证了电力设施与电网的安全运行。地下电缆是城市供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建设中采用地下电缆形式,有利于减少外力破坏,实现对电缆的有效保护,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建设中,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和技术措施,加强巡视和检查监督,确保地下运行电缆有效发挥作用。[6]并保障电力设施和电网的安全运行,让电缆、开闭所、环网柜、箱式变电站等有效运营和发挥作用。

4.2 提高供电可靠性并保障居民用电。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建设,通过落实地下运行电缆保护措施,避免供电中断现象发生,确保附近居民工作和生活用电需要。通过与汉阳客运站、三角湖站、体育中心站附近居民的交流得知,施工单位注重落实地下运行电缆保护措施,确保沿线居民正常供电,赢得了沿线居民的一致好评。

4.3 有利于企业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经过东风神龙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设备工艺技术先进,目前具备年产60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为促进该目标顺利实现,保证公司正常用电需求是必要的。轨道交通施工单位落实地下运行电缆保护措施,保证了东风神龙汽车公司的正常用电,让公司车辆生产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下去,对公司的生产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5 结束语

加强城市地下运行电缆保护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确保城市正常供电,满足广大居民的用电需要,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其重要意义,结合城市建设和地下运行电缆保护工作需要,健全完善制度措施,提高施工和保护人员素质,落实巡视和管理制度,对破坏城市地下运行电缆的现象加大惩罚力度。从而实现对城市地下运行电缆的有效保护,确保供电安全可靠,也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创造便利。

参考文献:

[1]魏华勇.电力电缆施工与运行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102-104.

[2]于景丰.电力电缆实用新技术:施工安装、运行维护、故障诊断[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44-46.

[3]李光辉.电力电缆施工技术[M].北京市: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68.

[4]李可,刘志廉.城市电网高压电缆地下敷设必要性及常见问题解析[J].冶金电气,2014(2)下:63-67.

[5]黄国华,高绍刚.10kV电力电缆外力破坏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J].安徽电力,2012(3):1-4,13.

[6]雷继革,刘江波.中等城市10kV电缆入地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电力,2003(z1):48-50.

保护视力的主要措施篇2

关键词:有线电视 防雷技术 前端机房

1、引言

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由雷击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和人民安全伤害事故不断增加。其中雷灾出现特点也与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就目前的雷灾现象而言,可以概括为:受灾面积广、分布地区多;从传统的二维空间入侵变成现阶段三维空间入侵新现象;雷灾的经济损失程度与日俱增,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更有甚者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经过多方面的分析与总结得出,做好防雷技术是不仅是提高有线电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发展,当今防雷技术重要性、复杂性和迫切性不断提高,防雷技术已逐步成为从直击雷防护到系统防护的新时代。同时在这种社会现状下,我们必须紧随时展脚步,提高新的社会认识模式,深入研究和总结,并设置出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和复杂的社会结构的防雷技术方法。

2、有线电视网络系统防雷特点

在有线电视系统中,防雷避雷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且繁琐的工作,也是有线电视运营商和相关企业长期工作中的首要研究课题之一。尤其是有线电视机房防雷技术,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在有线电视网络系统中,机房发射天线一般都处于制高点,是最容易受到雷击灾害和影响的设备之一。因此在工作中,做好雷击防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雷击现象是一项伴有巨大破坏性的破坏模式,其主要特点在于电压高、电流流动幅度大、变化快和放电时间段的现象,同时更是存在着电流波形陡度较大的模式。同时电气设备受到雷击的同时,常常会伴有炽热的高温和猛烈的冲击波,同时更是形成巨大的电磁场和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进而给设备带来损毁,造成信号重点和机房毁坏模式。因此就目前的防雷设计而言,机房防雷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防雷措施和方法。

雷电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主要有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和地电压反击四种形式。其中又以感应雷和电压反击对弱电设备破坏能力最强。当天空的雷雨产生雷击时,其将携带高负荷雷电脉冲、电压及电流,以电磁波形式无规则释放,从而导致雷区域1~5公里范围内(视雷电波强度而定)所有带金属的导线(如高空架设天线、有线电视电缆、通信电缆、供电系统电缆等),在瞬间内感应到相应强度的脉冲电压及电流,这些电流沿着电器设备上的各种电源电线或信号电缆进入电器设备内部,在雷击电压超过电器设备额定抗电压的瞬间击坏内部器件;主要原因是由于连接在电器上所有电线电缆所带的电压高低不等,高电压就会往低压冲去,形成电流,从而将电器设备局部击坏,造成整个设备系统瘫痪,严重时甚至把整机击毁,甚至触及到人身安全。

3、防雷设计的技术思路及方案

根据以往有线电视网络系统防雷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结合雷电袭击有限电视网络系统的方式和特点,针对有线电视网络系统防雷措施,关于电缆的保护防雷措施。电缆的防雷工作主要是钢铰线和电缆的防雷,钢铰线的防雷措施实际上是多点接地,钢铰线的防雷实际上就是放大器的防雷。

采用多点接地的方式,大力加强多点接地力度,尤其是有线电视网络的接地密度,比如先挖一个0.5米到1米的坑,用3根160里面×5厘米×5厘米的角铁,打入地下,三根角铁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米左右,用Φ12mm的圆铁把3根角铁焊接起来,用木炭和锯糠埋设地网。这样多点接地的地线阻值一般会达到≤4Ω的要求。

本防雷工程设计技术思路是以麦克斯韦尔电磁场理论的微积分方程组为基础的电磁暂态分析作为理论依据,除了将成熟的诸多防雷技术措施进行优化,形成组合化技术外,还采用了隐形和电位转移技术。

某大学广播电视网络设备均设置于建筑物内,按照国际IEC防雷分区的概念分区(LEMP),所有的弱电设备均不受雷电的直接袭击。因而本防雷设计所涉及的防雷工作重点是感应雷的防护和直击雷的地反击防护,其措施主要为接地、屏蔽、限压、等电位4项防雷措施的综合应用。柱上凿开柱内钢筋,将由大楼外引入的接地线(新增)与柱内钢筋可靠连接起来。此项措施的意义是除了可以给网络设备提供正常的接地外,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使机房内所有接地设备在大楼顶遭受直击雷时实现等电位,防止地反击。除此之外,进出中心机房的光缆在入口处一定要将外屏蔽层做接地处理,交换机外壳以及光缆钢芯也需做接地处理。

2)等电位措施

等电位措施是接地措施的延续,即在机房的防静电地板下用扁铜或铜箔做成1m×1m规格的网格形接地体,使各接地设备的接地点间在雷电流冲击时能保持地电位更均匀,从而更有效地防止地反击。由于笔者所在中心机房的设备布放相对集中,设备也较少,等电位措施可以不做。

3)限压措施

根据雷电电磁波的侵入特点和各种避雷器的响应特性可以知道,限制雷电过电压需要采取多级防护方式,一般在电源线路上安装2—3级避雷器才能达到目的。根据本校前端机房的供电特点,以及机房所处位置,电源系统采取3级过压保护装置。

(1)电源过电压保护

第1级保护装置采用通流能力大、残压低的地凯泄流型电源避雷器,该避雷器还有具有自断工频续流的能力。避雷器型号为DK一380AC,此避雷器安装在大楼的总电源配电箱处。第2级保护装置采用通流能力较大、限压精度较高、响应时间较低的限压型电源避雷器。过电压经过这一级保护装置后基本得到抑制。避雷器型号为DK一20SPD,此避雷器安装在机房内。第3级采用限压精度高、响应时间低的限压型电源避雷器,这一级保护装置安装在设备的端口上,起精细保护作用。避雷器型号为DK-220ACl0,此避雷器安装在机房内。

(2)信号过电压保护

机房卫星接收器引出到楼顶的天馈线在楼顶,此布线方式极有可能感应雷电过电压,需在卫星接收器接口处串联安装信号避雷器DK—F天馈线SPD。

4)屏蔽措施

屏蔽是解决雷电电磁脉冲耦合的最有效办法,由于天馈线被布放于楼顶,因而楼顶上所有的天馈线均被布放在铁线槽中加以屏蔽。

4、结束语

保护视力的主要措施篇3

摘要:2007年广电总局为实施“电视剧质量年”这一行动,规定从2月份起至少8个月的时间内,所有上星频道在黄金时段一律播放主旋律电视剧,即国产电视剧。其目的在于保护国产电视剧的权益,同时对此做法的争议也不少。

关键词:保护主义 电视剧行业 保护措施

读完这一消息,我自然地想到了广电总局的做法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假借质量之名推行保护主义。随着这一做法的开始及进行,诸多争议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也就证明了该做法本身的复杂一面,并非我当时的一言以蔽之,我得认真、深入地分析它。

应该说,中国大陆的电视剧由于其先天发展的不足,随后国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大力发展经济却对它过少的扶植和投入,以及中国进入国际市场后外来影片(如韩剧、好莱坞大片等)的冲击,其没有更好的条件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进步,进而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弱小,甚至是在国内市场上都没有稳固的立足之地;因此,中国大陆的电视剧需要保护是当然的,也是必要的。可这一做法毕竟也引来的民众的非议,因此,这表明此做法的确又有值得推敲之处。

(一)个人偏好与整体利益的冲突与协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对电视剧的喜爱也各有千秋。个人偏好虽说只是个人利益的一方面体现,但它却也是每个人做自己的主人的真实展现。每个人的偏好是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作为支撑的,没有这些前提条件的保证,不要说个人偏好得不到实现,就是基本的个人喜爱的满足都难以实现。这里说的前提条件应当包括:与个人偏好不同的其他人偏好的存在,有构成个人偏好的物质基础,有能够使个人偏好丰富多样的精神源泉,等等。这些前提条件的充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偏好实现好坏。

当然,没有永恒的个人偏好,更没有绝对的个人偏好,以及个人偏好的基础条件性,这些都决定了个人偏好是有限度的,因此,每个人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偏好,甚至有时候我们有必要调整自己的偏好以符合整体利益的需求这就发生了个人偏好与整体利益的冲突问题,同时,这也要求我们思考整体利益实现与保护的合理性问题。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整体利益的实现、发展和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个人利益,实现个人偏好;尤其是我们在维护整体利益时,不能不计成本地牺牲个人利益,压制个人偏好;否则,整体利益实现最大化之时也许就是个人利益或者个人偏好最小化,甚至是不存在之时,而此时是无所谓整体利益的。广电总局要求所有上星在黄金时段至少8个月的时间内播放国产电视剧,这当然可以提高国产电视剧在民众中的知晓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强国产电视剧产业的实力的效果;但是,这种简单地依赖于行政措施做法,其显著的不稳定性和对民众自主性的挑战,显然只可能取得治标不治本的效果;中国电视剧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质量,增强其吸引力,才会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要的是通过质量来吸引更多的偏好,而不是采取行政措施将这种“偏好”强加给民众。

(二)电视剧产业独立发展的足够自由空间与广电总局的主动保护措施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发展与进步都有其自身规律,人为的违背规律的做法只会是适得其反。终归一句话,广电总局必须遵循电视剧产业的自身发展规律,采取适时有效地保护措施对其加以引导,确保我国电视剧产业健康良好发展。

市场经济倡导自由主义。同时,我国电视剧产业必须拥有独立发展的自由空间。而这种独立发展的自由空间正是电视剧产业能够不断改革创新和坚持按自身规律发展的前提条件保证。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电视剧产业“独立发展的自由空间”并不大,前面的广电总局的保护措施就是例证。当然,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是有诸多方面原因(前面已有分析)的。因此,如何在电视剧产业的相对自由发展和广电总局的保护措施方面协调应当是我们要解决的前提性问题。

(三)全球化进程和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大陆的电视剧产业发展

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各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我们时刻都要面临和解决的难题。但是我们要保证其持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必须设置相关法律制度而非采取临时的行政措施,使各项条件制度化,并使其稳定且长久地实施。有强大的实力,才有足够的竞争力,这是丛林法则的本质所在。因此,采取一切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是我国国产电视剧得到更好保护和发展的最根本条件,也是国产电视剧迎接全球化的信心所在。

现代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西化”过程,也许这说法有点极端,但是当我们仔细深入分析之后就会知道这一说法并非无稽之谈。我们不跟着外国人走行吗?当然不行。西方的先进科技、经验、思想等不是我们一下子就能取得的。我们有必要学习。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从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取得的,同时我们也迈入了“现代化”的征途,但是我们还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还得继续学习。可我们在取得成就之时却又出现了难题:我们在学习西方、利用西方的东西时出现了许多问题,譬如,我们的文化产业尤其是国产电视剧产业却总也不能与西方竞争!这并非我们发展的时间不长,也不是我们没有充足的人力财力支持,更不是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多,而是我们没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我们的思维方式转化为了西方式的思维方式,我们在挖空心思地模仿西方人的表演方式,我们还在不停地取材于西方资料进行电视剧拍摄,等等。难道这不就是电视剧产业的变相西方化吗?也许这就是我国电视剧没有了吸引力和竞争力,需要政府出台措施进行保护的原因所在。我们绝不能丢掉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包括:传统中国思维与现代西方人思维相结合而产生的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以及传统中国精华文化与现代西方先进文化相融合而产生的有中国特点的文化。我认为,这是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不迷失自己的保证。

回归主题:假借质量之名推行保护主义

广电总局的做法是其在职权范围内履行义务,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褒扬或者贬低的。我们应当要明白一点:有质量自然会得到保护。

保护视力的主要措施篇4

[关键词]水土保持;意义;预防;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329-01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1、水土保持的组成

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类措施组成: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1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结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小地形,如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美国、苏联等国还广泛采用覆盖耕作、免法和少法等。此外,还有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都是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1.2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称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大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从而减轻雨滴对地面的打击,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减缓流速和削弱冲刷力。

1.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作用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从而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根据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3大类。各类措施特别是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水土保持工作对发展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生产和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减少干旱和风沙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水土保持的意义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水土保持是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源头和基础,是与水资源管理互为促进、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

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的根本。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免受外力侵蚀,既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内涵,也是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主要内容。从保护土地资源、减轻土壤退化的角度上讲,水土保持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内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平衡,而绝不可轻易地去破坏它。

水土保持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基础,处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沿。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是贫困的根源。要解决这一问题,争取继续生存、继续发展的权利,必须调整好人类、环境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调整好经济发展的模式。保持水土,根除灾害,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应该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

3、水土保持的预防和治理

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的精髓。预防水土流失就是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教育的手段,使人们在生产活动、开发建设中,尽量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更不能加剧水土流失。

主要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3.1 坚决禁止严重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如禁止毁林开荒等。

3.2 严格控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并要求达到法定的条件,如实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审批制度等。

3.3 积极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如植树造林等,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

治理水土流失就是在已经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并合理配置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因害设防,综合整治,使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

针对新的水土流失的不断产生、水土流失危害日趋严重的现状,《水土保持法》规定了“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主要是为了控制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对水土资源的破坏。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表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必然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引发人类生存与发展危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开发建设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为破坏生态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把预防监督放在水土保持工作的首位。

水土保持是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水土保持作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水土保持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江河的根本措施,要求“各地一定要抓好这件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目前,我国已全面启动了跨世纪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已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

但是我们的水土保持意识有待提高、宏观治理力度不够。我国政府相继颁发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水保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宣传不够等原因,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水土保持工作技术性、综合性很强,涉及的面广,碰到的问题较多,往往对造成水土流失的条件、途径、后果及防治措施等,熟悉看法不一,给水土保持执法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治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各种措施综而不合,也是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治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各项治理措施相互脱节,搞工程的轻视坡面植被建设,搞林业的轻视沟道工程,大大降低了治理的综合效益。

所以必须坚持综合治理,以县为基本单位,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修建基本农田和发展经济果木为突破口,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的做法是成功的,应当加以肯定。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和有计划地封山育林育草,这一综合治理中的关键环节未能取得突破。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既是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有效实施造林种草的必要条件;凡是在半干旱区进行人工造林时必须强调以工程整地为前提;而在发展人工种草的同时,假如不将草纳入正式种植制度之中,并与发展畜牧业与饲草加工业相结合则很难持久下去。建议各地制定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必须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治理规划,而不是单一的林草建设规划。

4、结束语

保护视力的主要措施篇5

(一)《保障措施协定》内容分析

《保障措施协定》由序言、14个条款和1个附录组成。该协定第11条第1(a)款规定:“成员方不得对特定产品的进口,采取或寻求GATT第19条所规定的任何紧急措施,除非此类行动符合依照本协定的规定实施该条。”可见,保障协定已经成为实施保障措施的唯一合法依据。下面依次分析其实施的实体与程序等要件。

1.实施保障措施的实体要件。《保障措施协定》第2条第1款规定:“一成员(包括关税同盟)只有根据下列规定才能对一项产品采用保障措施,即已确定该产品正以大为增加的数量(较之国内生产的绝对增加或相对增加)输入其领土,并在此情况下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或严重损害的威胁。”由此可见,采取保障措施的要件包括进口增加、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或威胁、以及进口增加与产业损害的因果关系。兹分述如下:

(1)有关产品的进口数量大量增加:包括绝对数量的增加与相对数量的增加。所谓绝对增加,即产品进口绝对值的增长;相对增加是指尽管进口数量的绝对值未见增长,只要进口国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业生产的产品减少了,相对地也就增加了进口产品。

(2)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的威胁:此处国内产业应理解为一成员领土内进行经营的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生产者全体,或指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总产量占这些产品全部国内产量主要部分的生产者,其范围广于反倾销协定和补贴及反补贴协定中所规定的产业范围。

所谓严重损害系指对国内产业的情况有全面性的严重损害:而严重损害的威胁,系指对于损害的造成,有明显而立即的可能性(clearlyimminent)。主管机关在决定国内产业是否由于进口的增加而遭受严重损害或有遭受严重损害的威胁时,必须将对所有与产业的有关情况,并属于客观且可以量化(objectiveandquantifiable)的因素加以评估。

(3)因果关系:实施进口保障措施需证明有关产品增加与国内产业严重损害或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ausallink)。虽然其进口的增加不须为国内产业损害的主要原因,但其他造成损害的因素不得归因于进口增加。

2.保障协定的程序及其它规范

(1)案件的调查。保障程序的进行,通常系基于相关利益方的申请,并且必须经过调查,调查程序包括对利害关系方的通知、召开听证会、利害关系方提出证据、意见及辩论;主管机关应公布调查报告,记载裁决及时与法律争论作成的结论。

(2)临时措施。保障措施原则上必须在最终调查确定后方可实施,但有时情况紧急,若迟延将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害的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临时性的保障措施。其实施要件为:须初步裁定有明显证据显示进口增加;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采取增加关税税率的方式;适用期限应不超过200天。

(3)实施方式及程度。由于采取保障措施的条件主要在于成员方履行关税减让和取消数量限制义务而导致的国内产业的损害,因而保障措施最常用的方式应为实施数量限制或提高关税,不过,进口国亦有搭配实施关税配额者。

就实施保障措施的程度方面,保障措施以防止或救济严重损害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范围为限。若采取数量限制,不得减少进口数量使之低于最近三年期间平均进口水准。

(4)存续期间、延长适用与逐步自由化。乌拉圭回合制定保障措施协定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为保障措施设定落日期限,以减少一成员将保障措施用作延长国内夕阳产业存续期限的方式。任何保障措施适用期间不超过四年,经过延长不得超过八年(包括实施临时措施的期间、实施保障的最初期间、以及延长的期间)。

保障措施延长适用的前提是进口国主管机关认为有继续保障或救济严重损害的必要且产业正进行结构调整,且措施的延长不得较最初实施期间终止时有更大限制,而应继续放宽。

保障措施实施期间一年以上,应按固定时间间隔逐步自由化。若适用期间三年以上则应在实施的中期以前检查适用情况,在适当情况下撤销或加速自由化。

(5)通知、协商和补偿、报复。实施保障措施的成员方应对有关严重损害或威胁的调查过程、结论和实施或延长保障措施的决定通知保障委员会,各有关成员方应将临时性保障措施的协商结果及时经过保障委员会通知货物理事会。

提议实施或延长保障措施的成员应向对其有实质利益关系的有关产品的出口方提供事先磋商的充分机会,对受不利影响的成员方提供适当贸易补偿,以维持实质相等的关税减让水准及既有义务。若协商在三十日内无法就补偿事宜达成协议,则受影响的成员方在保障措施实行九十日内,在商品贸易理事会未表示不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暂停实质相等减让义务,进行报复。

(6)实施保障措施时,必须遵守不歧视的原则,保障协定第2条第2款规定:“保障措施的适用,应不问其产品的来源(irrespectiveofitssource)”,明确肯定保障措施实施的无歧视性,但作为例外保障协定允许进口成员方在特定情况下,以某种歧视性方式分配配额。

(二)农业特别保障条款

农业协定第5条即农产品“特别保障条款(specialsafeguardprovisions)”允许成员方在进口量超过某一触发水平(atriggerlevel),或进口价格低于一成员公布的触发价格的情况下,课征额外关税。该条款适用于已将非关税措施转换为等效关税的成员。

任何成员采取特别保障措施,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应尽可能预先即在采取此类行动后十日内通知农业委员会,凡成员采取此类行动应给予有关国家协商适用这些行动的条件的机会。

(三)纺织品及服装过渡性保障条款

为避免进口成员国某项纺织品及服装进口量增加造成产业严重损害或威胁,纺织品及服装协定(ATC)第6条允许成员国援用具有特定性、过渡性的保障机制(transitionalsafeguard)。

过渡性保障措施与GATT第19条及保障协定最大的不同之一在于实施对象的选择性。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第6条第4款规定:“依照本条例所采取的措施,应在成员对成员的基础上实施(onaMember-by-Memberrbasis)”,可见,过渡性保障措施是以歧视原则为指导的,它允许实施对象的选择,而在GATT第19条以及保障协定之下,保障措施的实施必须遵守不歧视原则。

实施过渡性保障措施的方式为限制进口数量,并且采取过渡性保障措施的成员,并无义务对受影响的国家进行补偿。

(四)服务业贸易总协定(GATS)紧急保障措施

GATS第10条第1款规定:“在不歧视原则下,应就紧急保障措施问题进行多边协商。此类协商结果应自WTO协定生效后三年内施行”。此项规定为将来制定的服务业紧急保障制度所设的唯一条件,保障措施必须基于不歧视原则行使。

在服务贸易的紧急保障机制尚未实施前,若发生成员的国内产业由于服务市场开放竞争的承诺而受到损害时,第10条第2项规定了替代紧急保障措施的暂时方式,其方式为准许成员方修改或撤销特定承诺。

二、我国入世后的应对措施

加入WTO在对我国经济带来重要利益的同时,亦会对我国的经济,特别是对我国的产业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其冲击不仅涉及面广泛(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而且影响程度很深,所以在遵循WTO自由贸易原则开放市场的同时,如何充分利用保障制度这个合法武器为我国产业建立起“安全阀门”,确保经济安全,如何在WTO框架下,汲取美、欧等国家的法制实践,建构起我国的产业保障机制实属必要和紧迫。

(一)健全、完善进口救济的法源依据。《保障措施协定》没有针对每个成员规定具体的实施方式,这就需要各成员在不违反该协定的前提下,由各国国内法加以具体规定,我国应兼顾WTO规则和国家利益,加快我国的保障措施立法,以保护依循明确的实体及程序性规则保障我国的产业,这也是WTO透明度原则所要求的,具体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严格的产业保护程序,如通知、调查、协商等步骤;科学的判断标准,确定国外产品对本国造成损害,需要有一定的标准才能作出判断,如损害认定的考虑因素等;明确执行机构,从国外产业保护实践看,产业保护主要负责部门是该国负责工业和贸易的部门,我国的产业保护机制应以综合经济部门如国家经贸委负责为主,由行业协会、海关、工商等参与配合。申请主体方面,除主管机关得主动调查外,行业协会、产业团体、地方政府均可向主管机关提出。

我国的保障措施立法要涵盖农业、服务业和纺织业等,加入WTO后,我国面对的将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农业,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受到严重挑战;而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服务业,我国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针对农业、服务业等产业,依循WTO的特别保障措施制订具体的部门产业保护办法实属必要和迫切。

另外,亦应规定相关的积极调整的补救措施,以协助国内产业在受到外来竞争时,能加速进行调整而恢复竞争力;同时建立进口监视系统,当发现进口有大量增加的情形时,经简单的程序和召开听证会,即可要求与出口国进行协商,这样就防患于未然,变被动为主动,相应地亦要建立起行业报告制度,以便主管机关及时掌握信息。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所谓行业协会,是指“某种产品的国内生产者总体,或其产量占该产品国内产量大部分的生产者团体”,按此定义,一国的行业数量成千上万,而不是我国与部门管理体系相连的为数有限的行业的概念。

保护措施协定规定,进口国只有在通过确定大量进口对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才能采取措施限制进口。实际上,单个或几个企业一般是不能提出这种申诉要求的,只有那些产量在该国国内同类行业的生产总量中占有重要比重的产业才有这种行为能力。事实上,要求政府采取保护措施的申诉,大都有国内企业的行业协会或代表提出。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在美国、欧共体及其他一较多使用贸易保护法律的国家中,申诉人绝大多数是行业协会或类似组织,仅此一点可看出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在开放性市场经济中,行业组织在保护国内产业、支持国内企业增强国际竞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提供WTO所需的有关国内厂商受损的全面、详细、可靠的数据资料。显然,这种工作不可能由一个或几个厂商来完成,政府也不可能及时而详尽地关注每个行业的情况,并对有关行业的情况及时作出全面而详尽的调查。正是因为在这一问题上,单个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作用受到限制,行业组织才能够在各国使用保障条款保护本国产业的行动中起到发动者和提供证据者的重要作用。

(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进行产业的战略调整。保障协定第5条第1项规定,保障措施以防止或救济严重损害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范围为限。进口救济制度的目的在于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利用贸易保护措施提供本国产业一暂时的舒缓空间,加速本国产业的调整以提高其竞争能力,使其能与外国产业从事有力的竞争,进而促进其产业升级。对丧失竞争力的夕阳产业过多保护,将无法达成竞争力的维持或提升,将导致贸易及生产活动的扭曲,而使生产者增加其成本。依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速国内产业的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利益和竞争优势,创造我国产业竞争优势。

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是同世界性的改革开放浪潮,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融合在一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是通过结构的规律性调整和转移而实现的。在结构调整中,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移、体制和组织创新,一方面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我国新一轮结构调整应当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通过“升级型”调整和“适应型”调整,我国经济获得一个时期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动力。遵照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大力发展我国的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彻底改造和重组,放弃对大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保护、扶持,采取市场导向,尽快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的产业重组,做到优胜劣汰,提高竞争能力。

(四)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享有的优惠待遇,为产业调整提供舒缓空间。保障协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系列优惠安排,第9条规定,对来自发展中国家成员的进口,只要其份额不超过进口国总额的3%,以及此类发展中成员的总进口份额不超过9%,保障措施即不得实施;发展中成员方实施保障措施时,有权在最长期限之外再延展两年,最长可达10年。我国在入世以后,可以充分享受这一优惠,在条件必须的情况下延长保障措施的期限,以保护国内产业,为产业调整提供舒缓空间。

保护视力的主要措施篇6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 继电保护 改进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由于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环境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线路烧毁、运行故障以及雷击等,这些因素都会给数字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因此,加强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已经成为了目前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将此项工作充分展开,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

1 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设备

1.1 光学互感器 就目前数字化变电站中所采用的光学互感器来看,主要包括光学电流互感器和光学电压互感器两种。其中,光学电流互感器主要应用于对导线电流的测量,而光学电压互感器则主要应用于对导线电压的测量。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光学互感器,都具有诸多优势,比如说不饱和、体积小、重量轻以及不受电磁干扰等。

1.2 智能断路器 智能断路器也是数字化变电站中的一个主要设备,与传统的断路器相比,智能断路器采用数字化的接口来取代硬接线,不仅能够实现对断路器运行的控制,而且还能够同时对设备的状态监视,以此来确保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提出相应的检修建议,保证设备能够始终保持在正常运行的状态。

2 不同电压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改进方法

2.1 35kV部分线路的继电保护配置 对于35kV部分线路的继电保护,主要应该从Ⅰ段电流速断保护、Ⅱ段定时限过流保护以及快速重合闸等几个方面进行保护。首先,在设置的时候,应该将Ⅰ段电流的速断保护作为主保护,保护线路的长度应该控制在线路全长的15%到20%左右,35kV线路保护Ⅰ段电流速断保护主要反应于相间故障时由于电流增加而引起的瞬时动作的电流保护。

Ⅱ段定时限过流保护是Ⅰ段电流速断保护的后备保护,在35kV部分线路的继电保护配置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不仅能够起到对全长线路进行保护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对相邻线路的全长进行实时保护。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实现在线路出现瞬时故障的时候,不对电力系统采取停电措施,就应该在线路上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由于35kV本身属于电流较小的接地系统,当线路出现单相接地故障的时候,其本身还可以继续运行2个小时。因此,当故障发生的时候,只作用与信号,而不需要跳开断路器,接于PT的开口三角处。

2.2 10kV部分线路继电保护配置 对10kV部分线路进行继电保护配置的时候与35kV继电保护配置相同,同样应该从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流保护以及快速重合闸几个方面来进行保护。10kV线路的主保护与35kV线路的主保护不同,其主要采用的Ⅱ段定时电流速断保护,主要是对全线路的70%-80%的线路进行保护。当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10kV线路所采取的措施与35kV线路的措施基本相同,二者之间存在的唯一区别是在不跳开断路器的前提下,接于因10kV为小电PT的开口三角处。

除此之外,在10kV小接地电流系统的线路上,应该装设反映相间故障和单相接地故障的相关保护装置。保护动作于出线断路器,保护采用两相式接线。加装三相一次重合闸。反映单相接地故障,加装反映零序电压的接地信号装置,单相接地时发出信号。从而有效实现对10kV线路的保护效果。

3 数字化变电站防雷保护改进方法

雷击是影响降压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遭受到了雷击,那么轻则会引起大面积停电,重则会对整个电网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设置相应的防雷击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变电站雷击事故的分析,变电站遭受雷击主要来自变电站电力设备直接遭受雷击和架空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和直击累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间接对变电站造成侵入。

3.1 变电站的直击雷防护 避雷针是保护电气设备不受雷击的一个基本的措施,为了能够将变电站的直击雷防护做到全面系统,装设避雷针是必不可少的,它在运行的过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将雷击吸引到自己的身上,然后将其安全的导入地中,从而实现对附近绝缘效果较差的设备进行雷击保护。对于110kV变电站的直击雷防护措施进行制定的时候,由于此类电压等级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比较高,可以将避雷针直接装设在配电装置的架构上,因此,雷击避雷针所产生的高电位不会造成电气设备的反击事故。

3.2 变电站对雷击侵入波的防护 变电站对雷击侵入波的防护措施主要是避雷器或者保护间隙。阀型避雷器是变电站对雷击侵入波防护措施中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措施,其基本元件主要是火花间隙和非线性电阻。目前,在我降压变电站对雷击侵入波的防护现状来看,FS系列阀型避雷器为火花间隙和非线性电阻,其主要是对小容量的配电装置SFZ系列阀型避雷器进行保护,主要是在其进线上装设阀型避雷器用来保护中等及大容量变电站的电气设备;FCZ1系列磁吹阀型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变电站的高压电气设备。

3.3 变电站的进线防护 对变电站进线实施防雷保护,其目的就是限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电流幅值和雷电波的陡度。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当线路上出现过电压的时候,线路上就会出现行波,这种行波会沿着导线向变电站行进,其幅值为线路绝缘的50%冲击闪络电压。线路的冲击耐压比变电站设备的冲击耐压要高很多。因此,在靠近变电站的进线上遭受雷击的时候,流经避雷器的雷电电流幅值可超过5KA,而且其陡度也会超过相应的允许值,避雷线是防雷的主要措施。如果没架设避雷线,当靠近变电站时势必会对线路造成破坏,从而无法实现对变电站的进线防护效果。

4 结语

由此可见,继电保护对数字化变电站安全运行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电力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将此项工作充分重视起来,结合工程中各类保护的工作原理、性能以及电网的电压等级、网络结构等特点,按照继电保护配置的设置原则,来对数字化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使其能够有机配合起来,从而完善电网保护系统,确保数字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以此来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先海.浅析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改进方法[J].科技创新导刊,2011(25).

[2]周满,曹磊,张延鹏.基于数字化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改进方案[J].东北电力技术,2010(04).

[3]戴天龙.110kV变电所继电保护自动化设计分析[J].科技传播,2012(04).

[4]赵鹏鹏.110kV降压变电站继电保护及防雷保护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科学理论,2011(06).

保护视力的主要措施篇7

关键词:SPS措施;SPS壁垒;评判标准;遵从成本

中图分类号:F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9)01-0001-09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已经融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技术型贸易壁垒”、“绿色壁垒”、“SPS壁垒”等也在不断影响和冲击着中国制造。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卫生与植物检疫,SPS)协定是WTO乌拉圭回合通过的一项旨在规范各成员方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使用和促进国际农产品和食品贸易发展,要求成员方共同遵从的一套规则。近年来,SPS正在深入地影响着我国的农产品和食品贸易,“动物源产品案”、“禽肉案”、“茶叶案”、“蜂蜜案”、“宠物饲料案”、“毒水饺案”等贸易纠纷频频爆发,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SPS影响了我国90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和食品贸易的主要障碍。痛定思痛,如何应对已成为政府、企业和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首先必须根据现有的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贸易伙伴的SPS措施客观评判,一旦确定为“壁垒”,则按照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流程进行“申诉”,以期公平裁定。如果判断是正常的贸易措施,则必须积极主动“遵从”,当然遵从成本和遵从能力又是重要变量。

对于SPS是否壁垒,学术界普遍采取回避的态度,能看到的文献则归纳为壁垒,如Beghinand Bureau(2001)在提交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中将SPS措施划为非关税壁垒的一个亚类;Mattoo(2001)和Dragan(2005)也认为SPS措施导致国外生产者退出,国内生产者垄断市场,影响了贸易发展,因而属于贸易壁垒;黄卫平等(2001)认为,SPS措施会产生关税效应,即增加成本、降低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甚至产生贸易禁止效应,是贸易壁垒;张亚斌等(2003)认为:由于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往往是发达国家受益多,发展中国家受损大,各种技术性标准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壁垒。其实,壁垒和措施存在本质区别,本文旨在根据现有的WTO规则,提出评判正当SPS措施的标准,以便为政府和企业应对国际市场的SPS提供理论依据。

一、SPS措施的内涵界定

SPS措施是指一国为保护食品安全、动物和植物生命健康和安全而设立降低风险的标准、法规和要求,包括最终产品标准、加工和生产方法;产品或食品检测、检验、出证和批准程序;动植物检疫处理;卫生和植物检疫的统计学方法、取样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以及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的包装和标签要求。SPS措施是乌拉圭回合以来在食品和农产品贸易中唯一合法的非关税贸易措施。

从理论上讲,政府用标准、法规措施干预市场的目的在于弥补市场失灵,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一般而言,政府有许多可供选择的用于弥补市场失灵的政策选择,包括事前措施和事后措施,对于与风险相关的市场失灵,事前措施则可以防患于未然。SPS措施被用来降低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根据政策目标的不同可以将SPS措施划分为3类:进口禁止、技术性规定和信息补偿(见表1)。“进口禁止”是SPS措施导致贸易争端的结果;“技术性规定”是用来提高私人边际成本,促使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达到社会理想的安全水平,用来弥补由于外部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其具体又可以分为生产过程标准、最终产品标准和产品包装标准;“信息补偿”则是用来弥补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市场失灵,帮助经营者和消费者实施货币选择,主要包括标签要求和一些自愿控制的要求。

Robert将技术性贸易措施(TBT)定义为:统治产品上市销售的法规和标准,以克服缘于产品生产、分发和销售过程中的外部性导致的市场低效率。这一定义被世界银行、WTO、OECD等国际组织广泛引用。技术性贸易措施是致力于动植物健康、防止商业欺诈、食品质量和保护环境方面的法规和标准,SPS是与风险密切相关的技术性措施,属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和健康。而保护环境、动物福利和保护消费者健康之外的利益不属于SPS的范畴,但可能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范畴(TBT)。也就是说,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范围更为宽泛,包括产品质量特性、包装要求、标签规则、广告和销售主张;还可包括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健康、劳工或其他标准。在食品标准方面,具体涉及到质量条款、营养要求、标签、包装和产品内容以及分析方法。SPS措施则明确地集中在食品安全事务以及动植物的健康和疫病上,而且受到科学依据的约束。SPS措施与技术性贸易措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于:若以肉类为例,肉品的生产和检验方法、肉品卫生法典法规、与肉品直接相连的包装、污染物,杀虫剂残留、兽药残留和污染物的法典标准都属于SPS的范畴;而具体肉类生产规格的法规标准和质量规格(如畜禽年龄,脂肪百分比、肉品颜色、肉品种类)则属于TBT条款。当一国希望保护国内食品工业时,可以根据保护环境、食品生产和加工方法方面的道德要求而成功地使用TBT协议,然而这种理由在SPS协议下是不可能成立的。

绿色贸易措施(壁垒)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而被频频使用,基本内涵是各国为了保护动植物和生态环境、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贸易措施,以弥补由于经济外部性而导致环境资源的破坏。这一概念在我国被频繁使用,而在国外较少出现。绿色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卫生检疫、绿色包装制度和绿色补贴。可见,绿色贸易措施与SPS都是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子集,但与SPS措施也有交叉之处,交叉处是那些保护环境免受外来物种影响与破坏的措施既属于SPS措施,也属于绿色贸易措施。除此之外,绿色贸易措施还包括其他与风险无关的环境保护措施(见表2)。SPS与绿色贸易措施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主要针对农产品和食品,而后者主要针对工业品和植物产品。若以转基因产品为例,SPS关注的是转基因产品是否对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安全造成威胁和损害,而绿色贸易措施关注的是转基因产品是否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危害。

二、SPS措施或SPS壁垒的评判标准

在国际贸易中,措施和壁垒有着严格的界定,SPS措施是随着经济发展、人类进步而产生的,目的性明确,用意良好。这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很好避免动物疾病、植物虫害的传播,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福利,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但是,当某些国家为了达到贸易竞争与控制市场目的来实施卫生检疫、技术安全标准的时候,人们就会深深体会到从“真理到谬误只差一步”的真理性(黄卫平等,2001):只要将制定的卫生检疫措施、技术标准超出正常安全需要的水平,甚至于达到其他国家无法执行的地步,原本服务于人类幸福的游戏规则,就会变成巨大的、无法逾越的SPS壁垒。

SPS措施不同于SPS壁垒,根本区别在于该措施是否合法、正当。本文结合WTO的《SPS协议》以及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解决SPS争议案中强调的原则,提出以下评判标准:

1、基于科学依据且为保护消费者、动植物生命安全所必须 SPS协议2.2条在成员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强调成员方的SPS措施必须建立在科学依据之上,如已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科学的实验数据等,而且这些措施必须是保护消费者食品安全、动植物生命及环境等必须的减低风险的措施,属于表1所列的事前预防措施。也就是说,科学依据是证明一国措施正当化的唯一理由,也是挑战他国措施的依据。欧盟-美国荷尔蒙牛肉案经WTO争端解决机制裁决后,宣布欧盟败诉,欧盟受到了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经济制裁,但是始终没有修改其荷尔蒙标准,时至今日,欧盟还在积极寻找权威的科学成果和试验数据支撑其标准的正确性。同时,SPS协议也强调,成员方所采纳的SPS措施必须是保护消费者、动植物生命安全所必须,强调必要性,否则就演变为贸易壁垒。也就是说,颁布的措施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健康和安全,而不是产业或贸易保护目的,否则就不成为SPS的管辖范畴。1998年欧盟调整黄曲霉素标准,远高于国际标准,世界银行的研究发现:这一调整如果付诸实施,将使欧盟9国的每10亿人口的死亡率降低了一点四个,但却使非洲15个出口国花生出口比执行国际标准时下降64%,贸易损失达670亿美元,这显然不是为保护消费者必须采取的措施,而是保护其国内产业。这一评估迫使欧盟不得不将其残留控制量降低了一半。显然,判断成员方的SPS措施是否“必须”或“必要”不能从主观出发,而必须是从客观标准出发。客观标准就是风险评估结果和保护成本,即保护成本与保护收益之间的均衡。因此,这一标准其实就是强调了任何SPS措施必须是科学依据支撑下且在适度风险水平上的保护,而零风险保护则易成为贸易壁垒。

2、经过科学的风险评估 SPS协议的最大特点就是:确立了科学依据和科学风险评估是正当SPS措施的基本原则,也是挑战他国SPS措施的依据,并且排除了经济因素对相关风险评估和科学依据的影响,这样就将世界各国放到一个平等的地位。一般而言,风险评估包括3个步骤,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SPS协议5.1条在风险评估的定义中还将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与病虫害风险评估相区别,并在荷尔蒙牛肉案和澳大利亚鲑鱼案中分别进一步澄清。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识别,二是评估食品添加剂污染物、毒素、食品、饮料、饲料成分中的病原体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而病虫害的风险评估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指明病害及其影响;估计这种病害进入境内的可能性;评价采取措施后病害进入境内的可能性。SPS协议不但适用于1995协议生效后的所有SPS措施,而且对SPS协议生效前制定的但仍在实施的措施同样有效。这样各国必须将其正在应用的所有的SPS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或科学的风险评估,或者贸易伙伴也可以用科学的依据或科学的风险评估挑战别国正在实施的SPS措施。其结果是:一国能否保卫自己正在实施的SPS措施或者挑战别国的SPS壁垒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科学和技术水平。SPS协议关于风险评估的规定也存在着缺陷:一是没有规定使用科学程序进行风险评估的指导原则与具体程序,这就使协议方对协议的具体解释与执行有很大空间。二是风险评估结果主要取决于其具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在这一点上进口国与出口国专家常有着不同的看法。三是即使风险评估者以科学依据为基础达成一致意见,但政策制定者经常出于谨慎考虑采取较高保护水平的卫生检疫政策。四是由于SPS协议中允许成员方在暂无科学证据的前提下可以临时采纳卫生检疫措施,这更为一些国家使用SPS紧急限制进口提供了合法保护。

3、符合国际标准 SPS协议3.1条一致性条款强调,成员方的SPS措施应该建立在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的基础上,如果希望较高层次的保护,则必须提供科学依据和科学的风险评估,或者成员方的保护水平低于国际标准,也必须提供科学依据。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只要能提供科学依据,他们所设立的标准可以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就是由SPS协议中指定的国际机构制定的标准,即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国际动物流行病办公室(OIE)所制定的动物健康标准和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所制定的植物健康标准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并经SPS委员会认可的标准。WTO争端上诉机构在处理荷尔蒙牛肉案中对这一点又进行了强调,并指出以国际安全标准为依据,并不意味着成员方的SPS措施必须与国际标准相符合,完全一致。这无意扩大了国际标准的使用范围,使名义上推荐的、非强制的、自愿采纳的国际标准,事实上成为“强制标准”,深深影响各国的食品、农产品产业、检验检疫和进出口贸易。

4、对国内产业和外国企业一视同仁 非歧视性原则是WTO信奉的基本原则,SPS协议为了防止各国在SPS措施实施中对外国企业的歧视待遇,规定所有标准必须是内外一视同仁,不应构成任意的、歧视性的贸易限制,任何外国企业都可以举报SPS措施中的歧视行为。这样规定在于预防SPS措施成为贸易壁垒,并保证SPS措施对所有进口产品适用,最大限度地防止某个国家遭到贸易歧视的可能性。SPS歧视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定标准时的歧视,即对国内外的同类产品制定不同标准,二是执行标准时的歧视,即对国内外的同类产品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抽检比例。那么,同类产品的认定就显得相当重要。在墨西哥诉美国“金枪鱼一海豚”案中,上诉机构认为,同类产品就是功能和物理性质相同的产品,而不论其生产方法。因此,现实中,各国在制定标准时,往往针对本国的进口产品制定较高的标准,而对本国主产的类似产品却采用另一套标准。这并未违反国民待遇原则,国际组织也不认可其行为为贸易歧视。如在美国诉欧盟“荷尔蒙牛肉”案中,上诉机构认为,自然存在的荷尔蒙与添加荷尔蒙在肉类和其他食品上存在本质的区别,同意欧共体区分荷尔蒙牛肉禁令与生长激素在猪肉中使用是武断的,但并不认为导致贸易歧视,也就不认为是贸易壁垒了。这样的结果是,进口与主产产品的标准可能相差甚大,如日本对于本国主产萝卜和白菜的“毒死蜱”标准比从中国进口的菠菜的同一标准分别低300倍和100倍。

5、与同类可供选择的措施相比对贸易的负面影响最小 自由贸易原则是WTO一贯奉行和努力维护的原则。根据SPS协议,成员方在科学依据或科学风险评估基础上根据自己对风险的接受程度决定是否制定一项新的SPS措施,如果一方对“可接受风险”的容忍程度低,他就面临着要选择一项新SPS措施,选择的原则是对贸易的影响最小化。根据WTO处理的加拿大诉澳大利亚“鲑鱼”案,如果存在一项替代性措施,这项措施:(1)考虑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可以合理获得;(2)能达到成员方适当的卫生和植物卫生保护水平;(3)对贸易的限制明显少于争议的措施。那么就证明有关的SPS措施超过了其适当卫生保护水平所要求的必要限度,从而构成对S P S协议的违反。但是,可供选择措施往往由举证方提供,是否被认可也是难以确定的。这就为壁垒的认定增加了障碍。

6、使用规定和检验方法透明并对所有进口商信息均等 这既是SPS协议非歧视性原则的体现,也是SPS协议透明度原则的要求。SPS协议要求成员方必须通知其新设立的或者变动的可能影响贸易的SPS措施(至少应用法语、英语和西班牙语中的一种),为其他国家留出足够的评论时间(60天评议期),必须设立问讯窗口回答成员方关于新措施或者现有SPS措施的咨询和质疑,还必须公开审查那些保护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植物健康的法规。如果SPS设立国不向进口商提供检验方法,进口商必然陷入盲目状态,SPS措施则演变为贸易壁垒。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国家故意将通知评议期缩短、检测方法迟迟不公开、只按本国语言通知等给贸易伙伴造成执行上的困难或造成事实上的壁垒。

7、通知与执行有“合理”间隔并对发展中国家留有较长时间 这一点标准是SPS协议第7条透明度原则和第10条特殊和区别待遇原则的综合。SPS协议为防止SPS措施作为贸易壁垒使用的可能,规定任何一项SPS措施从通知到执行,必须留出一个“合理”期限(新措施的评议期为60天且从新规则的到执行至少6个月),以便出口国能够调整进而适应。并且规定,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时间”应该更长些。在美国诉日本农产品案中,上诉机构认为,在1995年SPS协议后,“合理时间”的长度应该在事件基础上确定,但没有给予清楚的规定。由于对“合理时间”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有些国家,在通知和执行之间所留时间极短,往往使贸易伙伴措手不及。由于SPS措施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措施,SPS协议的区别对待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的空间非常有限。“合理时间”的模糊规定以及语言上的障碍都可能对新措施的评估带来障碍,也极有可能使SPS措施演变为SPS壁垒或者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客观SPS壁垒”。因此,在未来必须对SPS措施的透明度原则进一步诠释,对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对待落在实处。

8、残留限量毒性分析方法符合国际惯例并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 残留限量毒性分析方法符合国际规定是希望成员方的SPS措施尽量使用国际通用的检测方法,使其他成员方的遵从不至于发生太大的困难。国际惯例的方法包括国际组织CAC、OIE和IPPC推荐的检测方法和一些国家有科学依据的方法,这一点其实是为了防止有些国家利用检测方法设置壁垒。如茶叶是用来饮用的,其检测方法应该是“汤茶法”,而目前欧盟、日本纷纷调整检测方法为“干茶法”,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相差几十倍,无形中增加了其他国家的遵从难度。同时,SPS协议还考虑到由于科技、资金和人员的匮乏,SPS协议有可能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在第9条提出,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执行新的SPS措施,这种帮助包括培训检验人员,提供检验仪器和方法,提供必要的资金等。如2003年开始实施的“中加小农户适用全球化市场”项目就是加拿大向中国提供的SPS援助项目,在此项目下,先后共培训了187名技术人员,共向中国提供技术、设施和人员培训费用1970万加元。但是,目前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还出于发达国家的自愿,并不是他们的义务,所以愿不愿意援助和援助的力度都完全依赖于发达国家的意愿,国际组织和发展中国家都无能为力。

尽管以上标准本身也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但是在现存的国际贸易规制下,符合以上8条原则(前三条选择其一)的SPS措施就是正当的,合理的。笔者认为,不能把国际技术性安全标准,或由发达国家提出但有科学依据的技术性贸易标准、法规和措施认为是歧视性贸易壁垒。这类技术安全标准、SPS标准规定或制定的国际标准具有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他们可能暂时对某些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造成障碍,但对于提升这些国家出口产品质量有积极意义。只有规定严格但又超过正常必要水平的超高技术标准、超高SPS贸易标准,且这类超高标准在设立国国内都未全部执行,而是专门用来限制别国出口贸易,保护本国市场和企业的行为,则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本文称为歧视性SPS壁垒,但总体来看发生这类情况并不是很多见。据统计,在近十几年的国际贸易中,出现了8000多种由新的技术法规、技术安全标准和检验标准构成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经过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机构和相关专家组的调查、审议后,最后被确定为具有歧视性、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仅有50件,而真正被取消的只有12件。这说明近十几年来出现的绝大多数技术贸易措施符合WTO的“游戏规则”,是合理的。

现行的国际规制强调科学依据是各国设立SPS措施的唯一理由,并且排除了经济因素对于科学依据的影响,这就使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相同的竞技标准,这样的规定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意味着下列挑战:第一,即使发展中国家不同的SPS措施达到与发达国家或者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同的保护水平,但常因技术限制难以提供科学依据和进行相关的等效性风险评估,产品不能正常贸易;第二,SPS协议对正在实施的所有SPS措施有效,因此当发展中国家的SPS措施受到别国挑战时常因技术水平限制而无法提供有力的抗辩。众所周知,二战后绝大多数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为发达国家所掌握;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方法和科技人员的严重匮乏,根本无法从事相关的风险评估。第三,发达国家的很多超过国际标准的SPS措施常常没有正当化,但搜集证据的责任落在出口方身上,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因技术限制无法挑战发达国家的高标准。第四,经济、技术水平使各国客观存在着标准差,排除经济因素的影响事实上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接受超越国力的技术标准。第五,SPS协议中,国际标准成为贸易纠纷中发展中国家成本最低的抗辩理由,但是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受制度、财力和技术专家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参与食品安全国际组织(如CAC、OIE、IPPC)的谈判活动,不能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更难将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反映在国际安全标准中,从而为发展中国家遵从安全标准带来巨大困难。他们只能成为国际贸易“规制”这种游戏规则的被动接受国。

三、SPS措施/SPS壁垒的应对策略

正当SPS措施与SPS壁垒有着本质的不同,故其应对策略也必然不同。

1、积极遵从合理正当的SPS措施 正当合理SPS措施的实施,无疑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国际贸易对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以及环境安全的负面影响,并保证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并客观提高各国的SPS水平。但是SPS措施像其他任何措施一样,会带来遵从成本,这种成本与各国的科技水平成负相关关系,这就激励科技落后的国家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从而减低遵从成本。有研究认为:倘若实际执行国际标准的国家越多,遵从成本就会显著降低,贸易歧视也会相应减少。因此,国际社会和发达国家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给予发展中国家较长的遵从期限,让最不发达国家免费参与这种标准制定机构的活动,这样才有可能帮助发展中国家降低遵从成本,降低贸易制度本身带来的负面效应。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当国外的SPS不构成壁垒而又无法改变外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时,及早、积极、主动地遵从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当然,发展中国家必须研究自身的遵从成本,根据遵从成本决定目标市场。

2、运用法律和谈判手段解决SPS壁垒 成员方必须熟悉SPS协议的规则和要求,积极识别国际贸易中的SPS壁垒,对于国际贸易争端,成员方可以采取谈判和法律手段解决。政府或民间组织的谈判是一种和平解决贸易争端的手段,成本相对较低,是出现贸易争端时的首选,与此同时,各国必须积极搜集证据,在谈判无效的情况下向WTO争端解决机制提讼。SPS协议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性,争端解决机制中也遇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原告和被告。从1995~2007年底,共有31件SPS措施争议案提交WTO争端解决机制,占全部369项争端案的8.4%。其中,共有17件涉及到发展中国家当事人,9件是被告,8件是原告,尤其是2000年以来的15件争端案中,10件涉及发展中国家当事人,3件是被告,7件是原告,这说明发展中国家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对于我国来说,目前还没有SPS的诉讼,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没有SPS贸易纠纷,而是因为我国还缺乏熟悉国际法的高级人才,同时我国企业用法律途径解决争端的意识还相当淡薄。最后,贸易报复也是解决贸易壁垒的一种方法。在谈判无果时,面对国外的SPS壁垒,为了避免贸易损失的扩大,贸易报复也能迫使对方取消壁垒,给进口产品以国民待遇,如当2003年韩国对我国农产品实施歧视时,我国对从韩国进口的工业品也采取报复措施,迫使对方取消了歧视措施。

3、通过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客观“SPS壁垒” 所谓的客观“SPS壁垒”是指对于标准设立国来说,并非主观上的壁垒,而对于有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来说,却容易成为现实的贸易壁垒。也就是说,由于各国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一条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发达国家的各种技术性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壁垒”。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1)缺乏遵从国际安全标准的资源。包括信息资源(技术安全标准本身)、人力资源(科技专家,熟练劳动力)、物力资源(基础设施)、财力资源(公共财政),从国外引进这些遵从资源则会极大地增加遵从成本,这种高额遵从成本对于中小企业很可能是禁止性的;(2)存在技术上的限制,如无法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和一致性评估。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于风险评估的方法还处在发展中并且经常变动,他们缺乏风险评估专家和风险评估所必要的数据库;二是,尽管国内的SPS措施是正当和合理的,但当另一国提出质疑时,他们发现由于资源和数据缺乏而无法提供清楚的论辩材料;(3)遵从技术安全标准的制度性限制,如国内检验机构无法满足检验检测的高标准要求,而不得不在进口国的边界口岸接受检验,这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4)各国同种产品的生产方法和供应链明显不同,使遵从不可行或遵从成本增大。这是因为目前国内过长而又分散的供应链对于建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产品质量保证系统造成困难,而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供应链则意味着巨大投资;(5)政府对安全标准的反应和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决定了遵从的期限和损益。

针对以上客观性壁垒,国际组织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援助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的成员,并将他们的要求和愿望表达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第二,WTO、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执行SPS协议的资金、培训检验人员和提供检验仪器和方法。多哈发展会谈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促进乌拉圭回合条约的执行。为了便利发展中国家执行乌拉圭回合的有关协议,促进国际技术合作与设施建设,WTO一般理事会将技术援助基金提高了80%并于2001年12月成立了多哈发展议程全球信托基金。目前为止,WTO技术合作和培训基金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WTO的日常预算;二是WTO成员方的捐款;三是事件中涉及的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分摊成本。第三,解释SPS协议中一些模糊并有可能演变为贸易壁垒的条款,使其更为清楚和明晰。第四,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采取固定帮助的原则,明确发达国家必须将贸易额的一定比例用来支持和援助发展中国家。第五,由WTO成员方交纳公共基金,用来聘请律师为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帮助解决发展中国家遇到的国际贸易争端,另外,目前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中也有专门的律师用来援助发展中国家。

保护视力的主要措施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预防措施;安全事故

Abstract: The safe production in construction i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construction safety must be good protection, prevent the safety management and accident and casualties, which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ll cause bad influence. Accident prevention is more extensive, involving many aspects, through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reduce accid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improve construction safety, to provide the most reliable guarantee for the life of the people.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越发重视,建设安全不仅涉及到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问题,还是人们居住、学习、生产等方面的重要保证。安全管理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安全得不到保证,那么就有可能酿成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企业要依法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安全性。

1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1.1人的不安全行为

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反规程,操作错误等。对职工没有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就上岗作业;没有对各工种进行各项安全技术交底;没有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投入少;安全生产检查流于形式,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没有按“定人、定措施、定时间”进行整改,对发生事故没有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等。

1.2物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机械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如人工挖孔桩工程极易造成坍塌、中毒事故,模板大支撑体系、竹木脚手架等受材质影响可靠性低,井字架、龙门架等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落后容易造成机械伤害和高处坠落事故,应严格限制使用或予以淘汰。

1.3环境的不利因素

施工现场照明光线不足,视线不畅;通风不良、粉尘飞扬;作业场所狭窄、杂乱,沟渠纵横;施工现场道路不通畅;材料工器具乱堆乱放,杂乱无序;噪声刺耳。建设项目施工大多在露天的环境中进行,所进行的活动必然受到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例如,在现场气温极高或者极低、现场照明不足(如夜间施工)、下雨或者大风等条件下施工时,容易导致工人生理或者心理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事故。

1.4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没有履行相应职责

有的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

1.5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65%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民转为工人,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习惯意识等,还不能适应建筑业的特殊工作条件和环境,他们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目前世界各国的建筑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相对偏低,建筑工人的文化素质较低。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量的没有经过全面职业培训和严格安全教育的劳动力涌向建筑业成为施工人员。一旦管理措施不当,这些工人往往成为建筑安全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不仅为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还给建设项目本身和全社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建筑业作为一门传统的产业部门,许多相关从业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错误观念由来已久。由于大量的事件或者错误操作并未导致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事故,而且同一诱因导致的事故后果差异很大,不少人认为建筑安全事故完全是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因而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深入地认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因而造成了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不力、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加。此外,传统的建设项目三大管理,即工期、质量和成本,是项目生产人员主要关注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牺牲安全管理。再加上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承包商为了节约成本,经常削减用于安全生产的支出,更加剧了安全状况的恶化。

2 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及事故隐患的分布

建筑施工是一个技术复杂,隐患众多,事故多发的行业,它有与工矿企业明显的不同特点:产品(建筑物、构筑物)形式多样,很难实现标准化。结构、外形多变,施工方法必将随之改变;产品位置固定,生产活动都是围绕着建筑物、构筑物来进行的,这就形成了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设备和施工机具进行作业,而且各种机械设备、施工人员都要随着施工的进展而不停的流动,作业条件随之变换,不安全因素随时可能出现;产品点多、面广,施工流动性大,这给施工管理增加了困难;产品高、大、深,露天高空作业多,施工周期长;施工人员在室外露天作业,工作条件差危险因素多;建筑结构复杂,工艺变化大,规则性差。每栋建筑物从基础、主体到装修,每道工序不同,不安全因素也不同,即使同一道工序由于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同,生产过程也不同。而随着工程进度的发展,施工现场的状况和不安全因素也随着变化;手工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

可见,建筑施工是一个特殊的、复杂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各种因素多变的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因素甚多,因此,建筑业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据全国伤亡事故统计,建筑业伤亡事故率仅次于矿山行业。

通过对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的部位等进行的统计分析得知,高处坠落、触电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等五种是建筑业最常发生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因此,这五种事故称为“五大伤害”。此外,中毒和火灾也是多发性事故,所以,我们在日常生产活动中要加强对以上多发性事故隐患的整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与对策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保障企业、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3.1以法治人

按照《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2以制度管人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制的设置,要结合建筑安全的特点,按建筑工程项目的大小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以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3.3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必须先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方可上岗作业。对变换工种的工人要进行新岗位的操作规程的安全操作方法、安全技术知识等的教育培训为一体,实行“一条龙”管理,未经培训人员不得上岗,切实解决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欠规范、安全措施乏力”等问题。

3.4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

为了达到预防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效果,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 规范脚手架搭设。纠正架体与建筑结构固定的作法,设置首步固定;纠正和补全横向扫地杆;对架体进行内封闭和立面全封闭;规范立杆基础的设置;禁止违规劣质管材和劣质脚手板的使用;杜绝卸料平台未独立设置;正确引导新门型脚手架按国家建筑安全规范搭设使用;严禁钢管、毛竹混播;淘汰毛竹脚手架。

(2) 规范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高度重视支撑系统搭设的稳定性,严控立柱对接、严控支撑选材和立柱垂直度、严控主柱违规垫砖,严控纵横向水平支撑的规范设置和材质,严惩钢木混支,严惩违规拆除模板支撑系统,高度重视和严管高支模的规范搭设和拆除。

(3) 高度重视基坑支护。规范基坑的开挖和临边洞口的防护,加强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的监测,并按规定建档;重视机械、气瓶、潜水泵用电等的安全规范操作。

(4) 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落实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产品,重点抓电梯井口按规定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门;重视戴安全帽和高处作业系安全带;督促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安全密目立网、水平网、安全帽和安全带。

(5) 规范现场施工用电。重视采用TN-S系统,确保专用保护零线被用电设备使用;重视“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和落实“一机一间一漏一箱”;重视总配电房的规范设置;重视漏电保护装置参数的匹配;规范使用合格的标准配电箱,正确出入配线;抓现场配电线路的规范布设;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懂行持证电工的配备。

(6) 规范现场施工机具的防护。如塔吊、井架、物科提升机、圆盘锯、电焊机、搅拌机、水磨机、潜水泵等的安全防护。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提高它的使用期限和效率。

(7) 规范井字架的搭设。规范架体与建筑结构的刚性连结;重视限位保险装置的设置;重视吊篮的防护;重视架体的稳定;抓卸料平台的独立搭设和稳固严密;抓首层落实设一单向门,避免兼作通道;严管架体违规一次到位超高搭设。

(8) 规范塔吊和外用电梯的搭、拆和使用。确保塔吊和外用电梯由具备搭拆资格证的专业队伍进行搭拆;严管司机、指挥和司索的按规配备和持证上岗的落实,严防违规搭拆和操作,重视设备的防护,重视保险装置的有效动作,重视接规定要求资料建档。

(9) 设置安全警示装置: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牌等装置,重视现场防火和施工现场标牌的设置。

(10) 加强和规范现场文明施工。重视文明施工意识宣传,抓现场场容场貌、硬地化、通道、材料堆放、工完场清、排水系统、封闭治理,高度重视和规范生活设施。

(11) 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统一采购合格防护用品,妥善保管,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也是预防事故、减轻伤害程度的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

(12) 季节性安全技术措施,由于季节性施工造成事故的突发性较强,应从防护、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3.5应急求援

应急求援措施是指事故发生后为抢救遇险施工人员、消除现场危险源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现场指挥、组织救援队、配备抢救物资等。这一阶段要达到应急救援的目的,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危险做详细的分析,按照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随时做好处理各种事故的准备。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还有利于施工项目减少财物损失,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4 各类事故的救援措施

4.1触电事故的救援措施

一旦发生触电伤害事故,首先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用干燥的绝缘木棒、布带等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其次将触电者移至空气流通好的地方,情况严重者,边就地采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按压法抢救,同时就近送医院。

4.2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的救援措施

工地急救员边抢救边就近送医院。

4.3坍塌事故的的救援措施

一旦发生事故,应尽快解除挤压,在解除压迫的过程中,切勿生拉硬拽,以免进一步伤害,现场处理各种伤情,如心肺复苏等。同时,就近送医院抢救。严重可能全身被埋,引起土埋窒息而死亡,在急救中应先清除头部的土物,并迅速清除口、鼻污物,保持呼吸畅通。

4.4机械伤害事故的救援措施

(1)对于一些微小伤,工地急救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

(2)就近送医院。

4.5中毒事故的救援措施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中毒事故,让病人大量饮水、刺激喉部使其呕吐,立即送医院抢救,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保留剩余食品以备检验。

4.6火灾事故的救援措施

(1)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扩大,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火场离开关较远时需剪断电线时,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以免在钳口处造成短路,并防止电源线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员触电。

(2)当电源线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切断时,一方面派人去供电端拉闸,一方面灭火时,人体的各部位与带电体保持一定充分距离,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用品。

(3)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或干燥砂子,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扑救。

(4)气焊中,氧气软管着火时,不得折弯软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将火熄灭。

(5)一般情况发生火灾,工地先用灭火器将火扑灭,情况严重立即打“119”报警、讲清火险发生的地点、情况、报告人及单位等。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与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是近年来越发重视的课题,建筑安全必须要得到良好的保障,防止由于安全管理不善而酿成事故甚至人员伤亡,这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事故的预防较为宽泛,涉及到多个方面,施工过程中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安全性,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柴改珍. 浅谈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查[J]山西建筑,2007,(14).

[2]王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初探[J]山西建筑,2007,(14).

[3]孙敬东.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7,(22).

[4]郭养才.抓好公路路面工程管理与质量管理的体会[J]山西建筑, 2008,(04).

[5]孙永林.高层建筑安装工程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 2008,(05).

[6]杨春芳,王志辉. 砖基础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 2008,(06).

[7]车永红. 浅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全过程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2).

[8] 李健勇.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安全事故[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5期

上一篇:辩证逻辑思维方法范文 下一篇:职业教育创新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