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投资理财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21 11:32:23

稳健投资理财计划

稳健投资理财计划篇1

 

2009 年我国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3 号的通知》,其中规定企业在利润表中“每股收益”科目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和“综合收益总额”科目,“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列报的是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后的净额,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而“综合收益总额”科目反映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总和。 根本目的在于防止部分企业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而其公允价值的变化将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不会直接影响到公司利润, 这样公司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本期的盈余情况,来决定是否将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本期内出售以达到预期的利润要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就成为了企业未来利润的蓄水池。 但是这个规定是否真正有助于提高会计稳健性, 从而投资者辨别企业的财务信息状况呢?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利润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资本公积从而影响资产负债表。 考虑到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高层管理人员对金融资产的初始划分具有较大的主观分配和控制的权利, 大部分高层管理人员选择能够使得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方案来划分到底哪些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利润表,哪些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产负债表,而不同的分类将使得最终显示的经营绩效信息具有很大的差异, 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能够较为简便的控制企业的盈利状况,从而降低了会计稳健性。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1.

 

假设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两种金融资产的比例和会计稳健性负相关。

 

Jenkins et al.(2009)表示披露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的高低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公司采取盈余管理方式的辨别能力负相关,同时,利润表中承包的净利润信息要比所有和权益变动表中列报的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信息有效。

 

Iyengar.(2010)研究后发现利润表中的综合收益科目的呈报使得会计信息更加透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更倾向于被报告使用者发现,因此管理者会减少盈余管理的行为,从而增加了财务报告信息的稳健性。 但是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和国外资本市场的有很大的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的上市、增发、配股目前仍然以利润为主要参考指标,并且相关监管部门对公司的ST 和 PT 处理更是特别倚重利润指标,重视利润表轻视资产负债表已成为了相关监管部门一种固定思路,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2.

 

假设 2:编制在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会计稳健性无影响。

 

(二)金融资产分分类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国内现有的对金融资产分类和综合收益列报的研究主要解释了其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叶建芳、周兰、李丹蒙和郭琳(2009)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关于金融资产分类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发现企业持有较多的金融资产时,管理层倾向于将大部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降低利润的波动性。 同时在持有期间,管理层通常会违背其最初持有的目的, 在短期内通过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平滑利润。 孙曼莉、蒋艳霞和毛珊珊(2010)归纳了企业为了控制利润而利用金融资产分类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各种方式,发现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存在的大多数上市公司管理层都会主观控制金融资产的初始划分以及后续重分类,尽可能地利用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调节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表中当期净利润的影响。 虽然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会计稳健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多,但是大量文献都直接或者间接证实在企业利润下降时财务报告不能维持其适度稳健的特征。

 

而企业高管的薪资往往与企业的经营绩效相挂钩,因此他们不可能坐视利润下滑而不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因此他们通常会在法律规定的边缘范围内运用各种手段调节财务报表的数据,从而虚增利润,吸引投资。 同时,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各种监管和控制系统未能得到及时的改进,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将为企业经营成果的“粘性”特征为高管的经营管控效果不利提供了新的借口---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而公允价值损失源于市场不可控因素的破坏,这将继续降低企业财务报告的稳健性。 由此,本文提出假设 3.

 

假设 3(1):编制在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规模和会计稳健性负相关。

 

假设 3(2):编制在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规模和会计稳健性正相关。

 

本文采用沪市 A 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数据,从金融资产分类和综合收益列报的角度综合分析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报位置对会计稳健型的影响。 研究发现,考虑到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表并不产生影响,这就使得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在某项金融资产的市值不发生大幅度波动时或达到投资意图时再将该项金融资产售出,这样净利润科目的数值就会比较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企业具有持续稳定的经营成果,从而投资风险不大。 因此金融资产初始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其所占金融资产的比例和会计稳健性负相关。 同时,考虑到相关部门对我国上市公司出售相关金融资产的监管都是以公司的净利润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并且公司的 ST 和 PT 处理也非常关注其利润指标。可以看出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形成了重视利润表而轻视资产负债表的偏见。 因此编制在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会计稳健性无影响。 而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来说,尤其是当高管的薪酬和企业绩效相关联时,高管们更加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从而能增加企业的当期利润,此时编制在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规模和会计稳健性负相关,编制在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规模和会计稳健性正相关。

 

本文的启示在于一方面我国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应当采取更完善的措施来监管综合收益科目的正确列报,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市场的整体环境,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加透明的财务报告信息制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定,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将政府制定相关会计政策和上市公司改变财务报告行为联系起来分析财务现象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3 号[M].财会[2009]8 号。

 

稳健投资理财计划篇2

家庭资产状况:有房两套,一套市值300万元,自住;另一套市值120万元,父母居住;林太太曾于2007年金融市场前景很好的时候购买股票型基金,现值30万元;银行储蓄大概100万元。家庭的开销状况:家庭生活开支大概20万元/年(涵盖父母赡养费用),另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共22万元左右(剩余一年)。

林先生向理财专家征求家庭科学合理的理财规划建议。

家庭风险保障需求分析

任何没有考虑健康保障和意外风险的理财规划都是不完美的,因为一旦遭遇风险,所有辛辛苦苦赚的钱或理的则都将倒之东流,因此每个家庭都必须规避重大事故和重疾风险。

同样,林先生夫妇虽然工作稳定、收入较高,仍然担心有什么重大变故,而影响家人未来的生活质量,建议林先生优先为家人考虑意外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这是稳健理财的首要前提。

女儿虽然已经长大成人,林先生夫妇依然需要适当的寿险保障,毕竟他们还承担着扶养责任和双方父母的赡养费用,加之考虑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

家庭财务增值需求分析

林先生的家庭是典型的中产家庭。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不仪要重视家庭资产的稳健回报、增值保值,还应该及早考虑遗产规划、财富保全。对于中高端家庭来说,没有遗产规划的理财规划是不完美的;没有财富保全的财务规划是不科学的。

林先生夫妻都比较繁忙,没有较多时间打理家庭的闲余资金,现有的理财方式较为单一(现在集中在风险型的房产、基金和保守型的储蓄),而且女儿即将毕业,负担减轻,家庭年度盈余资产会大幅上升,因此建议家庭其他的投资务必以稳健型的理财方式为主,且可适当增加稳健型理财工具的比例。稳健型理财方式包括理财保险、偏债型定投基金等。

华人首富李嘉诚谈到家庭理财时曾说:“所谓理财就是追求长期而稳定的收益。”这句话阐述了理财的两大要点:稳健理财;注重长期收益。分红型理财保险兼具这两大特点。

理财保险的功用:可以作为养老补充金,提升林先生夫妇二人的老年生活质量,实现家庭的财务自由。

总之,保险是当代家庭财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合理理财规划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保险产品在家庭财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保险是财富的“守门员”。保险可以有效规避家庭的财务风险(司法风险、税收风险等),保障家庭的财务;保险是稳健的理财工具。理财型保险具有稳健理财、保值增值的功能(因为理财型保险可以分享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优势,利用机构投资团队的专家智慧,分享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

理财方案设计

建议林先生:

1、把20%的现有银行存款用于购买国债;

2、把20%的现有银行存款用于购买债券型基金;

3、25%的现有银行存款用作明年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储备,剩余资金灵活进行定、活期银行存款;

4、规划家庭年收入25%左右的资金用于办理保险:

林先生:重疾保障额度30万元;普通意外保障150万元,航空意外保障300万元;理财险50万元; 林太太:重疾保障额度20万元;防癌险保障额度10万元;意外保障100万元;理财险50万元;

稳健投资理财计划篇3

2008年的上半年已经过去,对于那些沉浸在前两年丰厚回报记忆中而没有及时调整投资思路的投资者而言是难言满意的。震荡的行情让许多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对市场都失去了投资热情,纷纷寻求更稳健保本的投资方式。另外,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应对高通胀和银行存款利息倒挂的事实,人们纷纷寻求财富保值的方法,因此票据类、信托型理财产品就在此波震荡行情中迅速走俏,成为投资者理想的避风港。

短期票据类产品显现魅力

如今,票据类理财产品和信贷资产类产品共同撑起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大部分天空。投资者青睐短期浮动收益类产品,主要是因为:一是流动性强,大部分产品的投资期限为3个月或6个月一般不超过一年;二是风险较低,收益可预计,如目前一些3个月期票据型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8%至4.2%左右,高于同档期储蓄存款收益,甚至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

所谓的票据型理财产品主要是投向银行票据、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货币市场,由于票据风险相对较低,因此该类产品收益保障度较高。目前,银行设计的票据类理财产品一般有两类:一类主要投资于已承兑或保贴的商业汇票等票据资产;还有一类是直接投资市场上票据类中信用等级最高的央行票据。

前一类是商业银行将自己已经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所对应的权利,以约定的利率转让给特定的信托计划,而对应的理财计划的投资者,作为特定理财计划的委托人和受益人,获得相对应的理财收益率。而后一类票据产品投资标的则是目前市场上信用等级最高的央行票据,它的本金安全度高,收益也相对稳定。作为普通投资者一般是无法具备直接参与到货币市场上的投资机会,而购买该类产品其实就是间接投资了央行票据,加之有些银行推出的此类产品是滚动发售,具备了良好的流动性和延续性。

信托贷款类产品大打稳健牌

同期深受投资者青睐的还有信托型理财产品,该产品的投资领域主要有三种:信托贷款、票据资产、证券市场。一直到今年2月份,证券市场是信托类理财产品的主要投资领域,其中尤以新股申购类产品为甚。进入3月份以后,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开始占据信托型理财产品的主流。

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将存量或新增贷款替换成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发行该类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通过信托的方式,专项用于替换商业银行的存量贷款或向企业新发放贷款。

从理财角度来看,信托类理财产品因其稳健的收益情况而颇受好评。首先,该类产品的发行意味着客户可投资品种的拓宽,同时在承担相应风险的前提下,可享受高于同期限存款利率、略低于同期贷款利率的收益水平。其次,因为目前该类产品的期限一般比较短,最多为一年以内。这在目前全球股票市场整体欠佳的背景下,不失为一个期限较短的资金避风港。

另外,在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从紧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部分银行可能适时抛售流动性较好的债券,同时也会加大与信托公司合作信托计划的力度,随着货币市场收益率提高和信托资产管理费用的增长,会使票据型、信托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双双被进一步推高。

稳健投资理财计划篇4

杨先生现年41岁,高中文化水平,现在沈阳经营一家小型机械制造企业,担任总经理。爱人甄女士现年40岁,在沈阳一家重点中学任教。杨先生夫妇育有一子一女,女儿10岁,就读本地一家小学;儿子4岁,正在上幼儿园。

家庭资产方面,杨先生家庭现金和活期存款为5万元,定期存款45万元,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余额5万元,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5万元。自住房产目前市价60万元,其中有贷款10万元,还有一个出租房产,市价80万元,其中有贷款30万元。

家庭收入方面,杨先生公司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实现净利润150万元,但因为公司扩大产能的需要,决定公司净利润不分配。个人税后年收入只有12万元左右,太太税后年收入6万元左右。此外,家庭还有利息收入2万元,房租税后收入2万元。

家庭支出方面,一家人年生活支出6万元,两个孩子教育支出和其他支出4万元。

家庭财务分析

1.从投资报酬率的指标来看,杨先生家庭年投资报酬率为2.96%,低于合理指标4%-10%,这与杨先生家庭闲置资金基本上全部都是银行存款方式、投资结构过于单一、闲置资金保值增值能力不强有关。杨先生家庭应该进一步提高理财收入,可以考虑适当进入投资领域,在理财师的指导下,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2.杨先生的家庭目前没有购买保险,保费支出低于标准值5%-15%,这说明杨先生家庭未获得足够的保障。可根据家庭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险,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导致家庭理财目标难以实现。

理财目标

1.杨先生工作繁忙,平常不太注意理财,希望理财师能提供一个合理的投资建议。

2.一对儿女是杨先生和太太努力工作的动力,甄女士希望为两个孩子准备好比较稳妥的教育金计划,最好的情况是希望两个孩子都能出国留学。

理财建议

1.投资规划

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评分表和风险态度评分表的测评结果来看,杨先生属于稳健型投资者。一般稳健型投资者对风险的关注要大于对收益的关注,希望在较短的投资时间内和较低的风险下,获取相对稳健的投资收益。对于像杨先生这样的稳健型投资者,其投资组合可以均衡配置于股票类资产和债券类资产(或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以及银行理财产品、国债、银行定期存款等产品。为了应付紧急的资金使用,还需要配置一定比例的货币市场基金。杨先生家庭现有50万元资金可用于投资,可建立一个稳定的投资组合,将其中5万元用于投资货币型基金和银行活期存款,为家庭建立紧急预备金,应对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意外状况及突发事件。将其中10万元用于投资股票型基金,此部分资金长期不动,以期博取较高的收益。将其中15万元用于投资债券型基金,这相对于定期存款,收益略高且对于抵御通货膨胀有着一定的优势。剩余20万元可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或国债,以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构建后的资产组合年平均投资报酬率为6.8%,标准差为7.3%,投资组合相对稳健,但不同年份投资收益率可能会略有波动。

2.教育规划

储备教育金是要考虑投资时间和风险收益的,毕竟投资时间和风险收益有很大关系。比如说杨先生的女儿今年10岁,正在读小学,到出国留学还有9年的时间。按照出国留学的平均费用水平,准备教育金大约需要80万元左右。对长达5年以上的长期理财目标,建议采用基金定期定额的投资方式,选择一只指数型基金,每月进行投资,达到小额投资、积沙成塔的效果。以9年、投资报酬率15%、积累80万元为例计算,每月还需要投资3540元左右。杨先生儿子目前只有4岁,到出国留学还有15年的时间,准备教育金大约需要100万元左右,同样建议采用基金定期定额的投资方式,选择一只股票型基金,每月进行投资。以15年、投资报酬率15%、积累90万元为例计算,每月还需要投资1496元左右。

3.保险规划

稳健投资理财计划篇5

家庭状况

王先生

35岁,北漂一族,采购主管,暂时不打算跳槽。月收入3500元,已上社保,有四险一金。

王太太

32岁,某企业职工。月收入2000元。有社保。

女儿

3岁,上幼儿园。

资产状况

王先生每月自己个人支出约400元、基金定投600元,每月尚有结余2500元。王太太的收入全部用于家庭的日常开销。目前夫妻俩有住房一套,市值约20万~25万元,国债13万元,2010年到期。2007年在4500点时投入8万元购买基金,目前缩水近30%。夫妻俩近5年没有大项支出,如购买新房的打算。目前全家都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

理财需求

尽管家庭并不算很富裕,王先生希望能够未雨绸缪,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尽可能建立比较完善的保障,减少夫妻俩未来的疾病和养老风险,并且为女儿积攒一笔教育金。

财务状况分析

王先生夫妇两人年龄处于30~35岁,已拥有房子等固定资产,并且无任何贷款压力,财务状况尚好。但随着二人父母的医药费用、孩子的教育费用支出日渐增加以及自身年龄的增加,夫妻俩承担的经济压力将逐渐加重。

风险保障还欠缺

夫妻俩目前只有社保,没有大病、意外等商业保障。家庭虽有一定储蓄,但抗风险能力仍然偏低。如果有大病或意外风险发生,财务上就会受严重冲击。王先生的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60%,增长性好于爱人,在家庭承担较大的经济责任。如果王先生万一发生不测,该家庭面临的资金缺口达80万元。80万元包括孩子的教育费、家人的生活费等,若把父母的孝养需求考虑在内,这个资金缺口可能还会更大。另外风险本身还会造成诸如大病医疗费用等在内的额外支出。

养老、教育压力偏大

如果王先生夫妇希望在55~60岁退休的话,准备退休年龄的时间仅有20~25年,而且在此期间还有很多其他开支,退休计划刻不容缓。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的教育费用至少为每月1000元,大学的教育费也在20万元左右,这也将成为王先生夫妇未来一段时间里最重要的支出。

王先生夫妇的双方父母,虽然现在身体良好,但随着年龄增大,发生疾病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如果没有相应的大病保障,这必然也将加重夫妻俩的经济压力。

保障规划3原则

有很多人往往不清楚自己有什么保险、保哪些方面、赔多少额度,一经分析就会发现其实是有保险而无保障。事实上,合理的保障计划应当符合3个原则。

重大风险重点保障

人生的重大风险有大病、残疾和身故。如果发生任何一种风险,都会给家庭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与打击。对于王先生夫妇来说,在保障计划方面不能缺少大病、意外和寿险保障。其中大病保险保大额医疗费用,意外保险用来保意外情况下造成的残疾和因此带来的收入损失,寿险主要保有收入的人对家庭的经济责任,如需要负担孩子的教育费用、父母的孝养费以及保证家人生活水平不下降等。

额度合适

结合家庭的责任与需求设定合适的保障额度。寿险方面应当用定期寿险和家庭收入保险保障孩子的教育费用、老人的孝养费用、家人的生活费用。重大疾病保障额度至少30万元以上。保残疾的意外险则宜多不宜少,可以是年收入的5~10倍。

保费恰当

保费支出应当控制在合理比例内,一般来讲不宜超过家庭收入的10%~20%。保险的重点在于保障,而不是储蓄、分红或资产传承,因此建议多用消费型险种,达到保障目的即可,释放更多的资金到稳健的投资工具上,以实现孩子教育金、养老规划等财务目标。

理财规划建议

孩子的大学教育金及夫妻二人退休后的养老金是一笔远期费用,需要在安全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投资做准备。从财务意义上讲,保障计划就是用一小部分资金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将风险作对冲,即通过稳健投资筹划教育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对于王先生家庭而言,用钱的地方多,可支配资金少。扣除目前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保障成本和应急的流动性资金后,所剩的资金不到家庭收入的2%。在这个家庭理,资金紧缺会是个问题。因此,对该家庭的理财建议如下。

开源节流

尽力通过各种可行方式增加收入,在保持生活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选择稳健的投资工具

选择稳健的投资工具做长期投入,本金安全比收益更重要。象王先生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不适合投入类似股票这样的高风险项目。基金定投或投连险是省时、省力又比较适合的选择。

国债转投连

2010年国债到期后将10万元投入投连帐户,用于养老与教育金安排。其余的作为定期存款,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基金继续持有

目前投资市场的点位已经很低,对于之前购买的基金建议继续持有,等到合适时机转入投连或类似基金组合类的投资产品。

保险规划注意事项

不论是保障还是投资规划,在进行决策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选择所信赖的机构和产品。与以客户的利益为重点的专业顾问进行沟通,请他/她提供建议。

在保障方面,注意了解条款里的保障责任和责任免除事项。一般来讲,保障责任越人性化,免责越少,客户的保障利益则越高。尤其大病保险不是每种疾病都赔,一定要了解保障的病种和理赔条件。

考察公司的品牌、声誉和财务的稳健性如何。这里的稳健性不仅指在经济发展、繁荣时期如何,还要考察其在特殊时期下如经济危机、重大理赔事件发生时的稳健性如何。

投资方面,应当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钱赚的越多越好,而是具体的、能够量化和有时间限制的目标,如教育金目标,退休目标等)和自己的能力与资源(如专业知识、时间、信息、经验等)选择适合的投资工具进行。长期投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本金的安全和保值,其次才是增值。

TIPS

稳健投资理财计划篇6

在资本市场活跃时期,资金应更多地投资在股票、基金和一些投资型保险产品上,目的是在承担一定的风险基础上追求更大化的收益;而在降息时期,基金股票可投资的机会不多,债市成为了众多资金的选择。随着近期国务院“金融十三条”的出台,未来债券市场仍将成为2009年的投资热点。

安全性

从家庭资产配置的安全角度来说,在目前国内房市持续低迷时期,房产已不再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保值性也受到质疑,这时可以购买黄金来抵御未来风险,尤其在全球金融海啸及央行加息的背景下,黄金的保值增值功能被很多理财人士所看好,也是“稳健”理财的主要工具,如巴菲特旗下的基金资产比例中黄金就占了15%-20%。

而作为家庭风险保障规划的保险是财务规划中的基石,在家庭财务抗风险方面承担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意外险、健康险是家庭必备的,保险金额以能保持家庭现有生活水准的情况下发生风险时需要的资金为宜,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宽裕可以适当多购买。还可以考虑购买传统型养老保险及早为退休后的生活做好规划。大部分的保险产品都具备质押贷款的功能,可通过质押保单短期贷出现金,保证家庭应急之需。

以笔者为例,笔者的资产不多,所以比较偏好“稳健+进取型理财”。所谓“稳健”,就是首先保证资金安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值,这是理财的前提。而“进取”就是通过合理的金融产品配置,在保值的基础上使资产最大化增值。我的资产配置比例是固定资产大约占35%,流动资产中债券、保险约占40%、基金、股票约占20%,家庭应急资金占5%。

收益性

从家庭资产配置的收益角度,可以考虑投资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如国债,保本型债券基金等,其中国债是首选。投资国债操作简单,可提前锁定较高的收益,风险几乎为零,是降息背景下保守理财者和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最好的选择。而债券类理财产品经过了前些年的高收入风光时代,在近几轮的降息后,虽然收益有所减少,但与同期的定期存款相比,收益仍然具有相当的优势。

流动性

稳健投资理财计划篇7

 

1 关于财务与会计

 

财务与会计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门学科,同时又是既有密切联系又完全不同的两项工作。财务是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它从一产生就是直接筹集、组织、监督、分配资金运动,正确处理或调整资金运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财务的职能不断向投资决策、资本运营、外汇风险防范、国际避税等方面拓展;而会计则是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经济活动,向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所用的会计信息。

 

财务与会计的学科区别,应该从这么几个主要方向去区分:其一。目标不同。财务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者说企业价值最大化(也有人说是企业所有群体利益最大化);而会计的目标是向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其二,基本职能不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筹集、组织、监督、分配资金运动。而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二者都对资金运动进行监督,但财务是事前监督,会计是事后监督;其三,工作内容不同。财务是进行财务预测,编制财务预算,进行日常财务管理,事后财务活动分析。而会计的工作内容则是以凭证为依据,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量与报告;其四,工作方法不同。会计使用的是专门的七种方法,如设置账薄、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告。而财务则是运用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可行性分析、预测等方法,如筹资的计算资金成本方法、投资的净现值法、回收期法,以及分析比较的比较法、因素法、平衡法、动态法等等方法;其五,从利用货币计价方面去看,财务与会计虽然都是货币计价,但二者所利用的货币职能又不相同,财务利用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而会计则利用的是价值尺度职能。

 

在实践上,财务与会计是两项完全不同的工作。之所以被人们误认为是一项工作,原因有两个:一是两者联系十分密切,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两者的对象都是资金运动,都是利用货币(价值)形式进行计价、计量和评价;其次,两者都是企业的管理活动,目前又合署办公,所要达到的总目标都是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再次,从两者的工作联系上看密不可分,会计必须以财务预算和财务制度为依据进行核算与监督,会计工作是以财务供应资金为前提;而财务进行预测和预算必须依据会计提供的信息与核算资料,日常财务管理的效绩必须依靠会计核算来评价,财务分析必须借助会计核算资料才能进行。在某种意义上说,财务与会计这两项工作谁也离不开谁,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二是历史因素造成的。建国初期,我国的财务与会计是各自分别设立机构,独立工作的。随着计划经济的发展,企业资金供应渠道越来越单一,国有企业的资金基本上由国家包了下来,财务工作的筹集资金职能不能发挥,因此,单独设置财务机构就没有必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如何筹资的巨大任务,此时财务工作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筹集渠道多样化,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财务还要面临着对外投资、引进外资、防范外汇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等等重大决策性工作。

 

这些财务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成败,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显得极其重要。如果继续用计划经济的观点看待财务,继续实行一套机构,合署办公,既影响财务职能发挥,也影响会计工作。

 

因此必须清楚财务与会计是两门学科,两项工作,在市场经济下应该分开工作,各司其职,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2 关于稳健性原则。

 

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内涵就是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由于市场的多变性而导致会计确认和计量中不确定性,此时,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应当列人本期成本(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资产增加和收益则不予确认。进而,国际上形成惯例。选用一些“公认”的会计方法:推迟确认收入;早确认费用把;低估资产;高估负债,等等。之所以如此,就在于稳健性原则可以防止股东(所有者)产生过于乐观情绪,规避虚增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侵蚀资本的风险。国际上看重稳健主义,也就是看到了其对资本保全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贯彻稳健性原则更有现实意义。我们的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多年后只剩下一个空壳,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一些经营管理者为了夸大功绩,虚增利润,导致企业过度分配侵蚀资本,多年来一直吃老本,最后把企业吃成一个空壳。正因为如此,国家作为所有者,必须把资本保全放在首位,从计提坏账准备到强制提取八项准备,就是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另外,实务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与稳健性原则不很协调,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是我国会计改革时借鉴国际会计惯例而引进的一种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的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只要被投资企业产生净收益,投资企业就要按照其所占股权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同时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由于这部分投资收益企业本期并没有收到,日后有可能不分或不全部分配,必然导致投资企业利润虚增,把不应确认的资产项目作为资产在财务报告上列报。其结果是使资产所有者对其财务状况产生乐观估计,被虚增利润的假会计信息所误导。但有一点应该说明,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与稳健性原则背离,当被投资企业亏损时,投资企业根据其所占被投资企业股份比例分得亏损,确认投资损失并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此时,权益法核算的结果完全符合稳健性原则。这也说日月权益法在不同条件下,会表现出双重属性。

 

3 关于成本管理。

 

成本对于会计界是个很容易理解的概念。但一提到成本管理,往往就误认为是降低成本水平,力求避免某些消耗或费用的发生,尽量去节省和节约。所以,企业在成本考核中一直是强调成本降低率。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从社会宏观经济方面去看,努力降低成本消耗水平,节约费用开支,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的。因为在生产中消耗的活劳动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应该力求节约;消耗的物化劳动是社会早已创造出来的财富,它是有限的,当然是越节约越好。成本消耗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社会财富的损失,因此马克思说“就社会总资本考察,这样平均化的损失仍然是损失”。从宏观经济来讲,降低成本是对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来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经济效益,讲究投入与产出之比。在企业里,经济效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函数,不但成本(投入)是个变量,而且销售收入(产出)也是个变量。如果成本上升,导致销售收入上升的幅度比成本上升的幅度还大,则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因成本上升而提高。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就是要利用投入与产出之比的关系去进行成本预测,确定成本目标,加强成本管理。

 

稳健投资理财计划篇8

资管新规出台刺激券商资管规模井喷

去年10月份,证监会新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取消了资管集合计划的行政审批,改为事后由证券业协会备案管理,此举意味着券商资管产品的发行迎来彻底放松。由此直接促发了券商资管井喷式爆发,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10月22日至2013年2月22日成立的集合理财产品多达245只,而上年同期只成立了42只产品,同比增长超过5倍。

当然券商资管规模的爆发主要受益于与银行合作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但券商在这类业务中仅仅赚取通道费用,随着各家券商业务争夺加剧,通道业务的费率不断下滑,去年整体已下降至万分之五左右,而此前信托公司开展该项业务费率最高可到千分之三,部分券商甚至采取“赔本赚吆喝”的方式来实现规模的扩张。

资管业务做强未来必须依赖投资管理能力

与通道业务大爆发形对比的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展速度并不高,而从资管业务未来的发展来看,核心竞争力必然体现在比拼投资能力的集合理财业务上。

江海证券资产管理部相关人士表示:“未来券商资管纯粹依赖通道业务难以获取超额利润、激烈竞争之下管理费也面临下行的趋势、主要的收入将依靠业绩报酬的提取。”

而要想提取业绩报酬,就要考验资管团队的投资能力,因为只有产品获得绝对正收益,券商才有可能提取业绩报酬。以江海证券本次发行的避险增值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例,在设计上,如果产品年化业绩报酬低于5%,管理人将不提取任何业绩报酬。

该人士同时表示:“江海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并没将冲规模的通道业务作为发展重点,而是专注专业投资,提升产品的管理能力,在保证产品稳健的前提下追求增值,力争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

至于如何保证在产品稳健的情况下追求业绩增值,据记者了解,江海证券本次发行的避险增值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风险控制为前提,优先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在实现投资收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但最高不超过50%。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管理人,江海证券将以自有资金认购5%的产品份额,也即意味着江海证券最高将拿出5000万元自有资金认购该产品。

这种产品的设计方式,似乎得到了推广机构的高度认可,除浦发银行全面参与推广之外,证监会批准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众禄基金,也与江海证券签署了代销产品的战略合作协议。

中长期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成长空间巨大

纵观当前主流理财产品,信托、银行理财产品分别在高净值客户和短期固定收益产品中建立了优势。而针对普通净值客户的中长期固定收益理财需求,债券型基金无法保本保收益,同时还需要投资者对买卖时点做出专业判断、而保险公司的主要险种在收益率方面未能明显超过三年期定存。因此,该领域目前几乎是一片空白区域。

上一篇:大学历史沿革范文 下一篇: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