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23 17:32:05

浅谈创新意识培养

浅谈创新意识培养篇1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小学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宽松、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首先,要把教师自身位置摆正,我们不应是那种传道、解惑的教书匠,要当博学多才的“导演”;其次要把学生的位置摆正,他们不再是“一只只听话的小绵羊”,他们有个性,有想法,敢大胆地创新。给学生们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生动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蜜蜂吗?它可是很勤劳的。”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说:喜欢!可有一个学生却失望地说:可教室里没有小蜜蜂啊?我把握时机地说:“没关系,老师可以把小蜜蜂画下来啊!”这时学生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了,都急切地等待着“小蜜蜂”的出现,紧接着我在花丛中画好了8只小蜜蜂,又在远处画了3只飞向这里的小蜜蜂,让学生们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几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引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我让同桌之间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看谁摆的图画能难倒对方。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另外,我还请了8位男同学和6位女同学出来,让学生思考:能编出几道应用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编出了:(1)有14位同学做游戏,其中6位女同学,男同学有几位?(2)有14位同学做游戏,其中8位男同学,女同学有几位?(3)有8位男同学和6位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位同学?(4)有14位同学,走了8位,还剩下几位?等等,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和合作精神,而且发挥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

三、在教学过程中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同时教师也要把握住学生提出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例如:在教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时,我贴出来五幅空盘图,学生先是感到奇怪:这五幅图能讲什么呢?兴趣也随之而来,于是我边释疑,边让学生回答。“每个盘里有几个梨?如果没有,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求五个盘里共有几个梨,用什么方法算?”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学生觉得这五幅图里大有文章,他们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答出0+0+0和0×5两种算法时,我继续设疑:0+0+0和0×5的结果是否相等?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概括:请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得0的式子有多少个?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么多个和0相乘得0的式子表示出来?问题的提出,再次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思考。果然学生通过思维与讨论,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在对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不仅使知识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发展,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

浅谈创新意识培养篇2

关键词 培养;创新;教育

一、对学生数学创新教育的正确认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对学生施以创新教育为影响,促进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在实践中还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二、进行学生数学创新教育的氛围营造

1. 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的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2.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被动的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的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3. 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以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4.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无论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都要加以鼓励,适当引导。

三、开展学生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方法

1. 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教育,激发其创新意识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了桃子",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学生因兴趣而学,并提出质疑自觉地去解决问题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设计中,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

(4)利用数学中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华罗庚的刻苦求学,陈景润的逆境成才等都能触动他们的灵魂深处,来认定自己的目标。

2.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安排的问题巧妙引导,创建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在教学中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到新思维的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解题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技能。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取、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

4.开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品质

美国学者柯瑞提提出"尽管创造者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中,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创新的个性品质作后盾,注重好强、上进、持久、乐观的性格的培养,及时地加以表扬,鞭策与鼓励。

5.注重数学学习的深化引导

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坚信,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智慧的灵光。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能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几乎能给于以上的一切,让那些奇妙的数学知识成为师生共同交流的彩虹,而不是被无端地变为创造师生距离的工具。

浅谈创新意识培养篇3

教育制度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在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认识数学的客观规律,挖掘学生潜力,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原则

1.兴趣的培养

兴趣培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极为重要,这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如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折纸,再用剪刀随意剪一个图形,然后观察展开后的图形,这时学生自己设计的图形就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通过“操作――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引出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2.质疑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萌发过程是从问题的质疑开始的,这种质疑能够让人对未知的事物产生好奇感和兴趣,从而激励人为此去探究、解惑。在寻根究底的过程中学习并发散思维,从中去发现问题的客观规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通过教师的疑问情境设置,在课堂中充分地提供答问机会,让学生敢于讨论问题和质疑问题。

3.思考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向去看待问题,所以对思考的培养是数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层次和方向来对同一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

4.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对新鲜事物极为好奇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极为敏感,加上小学生的思维都比较单一,所以在加强培养学生思维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我在讲“升和毫升”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1毫升和1升的量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实际测量,不仅加深学生对“升与毫升”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换算进率的掌握、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相关内容

1.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对于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取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取向。例如我在讲“观察物体”这一部分内容时,先播放了“盲人摸象”的视频,通过学生观看视频得出了盲人所摸到的只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从而引出课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情境创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新意识的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能够产生足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思考、创新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重点,即使学生的想法异想天开也不要批评和讥笑,反而更应对这种行为给予高度的赞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还要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班上分成几组来进行数学竞赛,胜者给一定的奖励,让学生去体会学习的乐趣。

3.创新意识的培养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已从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现在更讲究的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将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以适应目前的教育情况。应将曾经的填鸭式教学转换为细小型教学,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部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将这些细小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想象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生的想象力有直接的关系,创新意识强的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比较丰富的。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只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无法有效的提高创新意识培养的效率,根据学生的单纯思维和好奇特点,可以将逻辑思维培养和想象力培养同时进行。如小学中的乘法是在加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从而有了乘法口诀表。再培养学生从加法向乘法转变的逻辑思维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除法的想象,是否可以利用减法来进行等,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教师情感教育和创新教育

1.情感教育

每个人都具有自尊心,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对于小学生幼小心灵来说,他们更需要教育者的照顾和温暖,在教育中也需要情感上的交流和滋润,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多采取鼓励措施,给予学生更多的呵护和照顾,让他们在爱的课堂中自由自在地进行学习,只有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才能进行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2.创新教育

上文中描述到要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其实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不仅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模式上和教学理念上都应进行创新,以满足目前的教育需求,这样才能根本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或者聘请知名的专家来校进行友好学术上交流等,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在各个方面同时进行努力,才能让小学数学教育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四、结束语

从上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同时进行努力,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教育工作。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个层次齐心协力才能够达到。对于老师来说,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泽仁卓嘎.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J].民营科技,2010,(10):52.

[2]王剑平.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科海故事博览,2011,(9):61.

[3]李海娟.营造积极参与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探讨[J].读写算,2010,(23):64-65.

[4]武经宇.创新教育在数学中的培养[J].青年与社会,2011,(8):170-171.

浅谈创新意识培养篇4

【关键词】多媒体;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所以创新意识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时代在呼唤高素质有创造性的人才,而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教师便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新的生命,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在教学中正确引导,点拔学生,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教师怎么样才能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我们谈谈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巧用多媒体,激起学生好奇心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学生积极探求新事物的动力之一,可驱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达到这一系列的目的,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要做到拿捏得当,如:《比尾巴》一课,我们可以把录音、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学生 在感知课文的过程中,让他们一边看动画,一边听录音使学生有置身于大自然、走进动物园的感觉。在理解课文的过程时,又可以利用动物的头和尾巴的图片课件,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动物的尾巴逐个“飞”到动物的身上,学生们会被这种新奇的场景吸引住,一个个兴致盎然,感觉就像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这样,迅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的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了基础。怎样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呢?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因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积极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们应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显示的动画效果,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换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容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知觉地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果。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课堂的开始我们就用电脑显示一个同学们都熟悉的机器人,然后讲了制作这个机器人的故事。这样一来即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又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很自然的导入到新课中,同时配合多媒体画面中显示的机器人形状,让学生说出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从鲜明的图画中很快说出了各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然后利用幻灯片从机器人身上分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由此导入新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恰当运用了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3 运用多媒体提供材料,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知识的教学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泛味,而多媒体的运用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例如“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数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是否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而又深刻的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在课件中恰当“闪烁”,引发学生思维的“闪烁”。在制作计算机课间时,将有关的数学内容“闪烁”几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这几下“闪烁”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是不一般的“闪烁”,他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小数乘法”教学时,因数里的小数部分的“闪烁”,积里小数点的“闪烁”以及积小数部分下划线的“闪烁”,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积得小数点位置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联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课件中适时隐去实物,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人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小学生更是如此,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例如:教“三角形的认识”我先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的实物图,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角的图形,然后问: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并在计算机上演示,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浅谈创新意识培养篇5

【关 键 词】 创新;体育教学;心理品质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大胆创新,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基层教师,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前提,教师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的现代化,要求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充分动手和动脑的余地。下面,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创新意识包括强烈的创新激情、想象思维、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具有远大的理想,不畏艰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如在体育训练中,把学生按耐力和速度两项综合素质分成好、中、差三类;第一类是优秀,第二类是中间的,第三类是后进的。在1500米的训练中,在30天的时间里,第一类学生要求一天跑一组,不计成绩,自由发挥,教师不监督不考勤,任其自由发展。第二类学生要求一天跑2000米,从第一天开始就记下他们的成绩,要求后一天的成绩要比前一天的好1秒钟以上,并要求他们作出计划,每天用5~10分钟时间想象技术动作,提出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还要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教师,教师严格考勤,认真督导。第三类学生要求一天跑2000米,第一天告知他们成绩,并和第一组、第二组比较,让他们找出差距的原因,确定努力方向,制定训练计划,并要求后一天成绩比前一天好2秒以上,教师严格控制考勤,认真指导,带头训练。经过30天的训练,第一组平均成绩提高了3.4秒。第二组成绩平均提高了14.8秒。第三组上升成绩最高,平均为15.1秒。在前十名的名单中,第一组占6名,第二组占3名,第三组占1名,难能可贵的是第七名是第三组的。综合上述成绩不难看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中的导向性,注意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根据所教内容及面对的学生不断设疑、提问和求新,让学生想练结合,这样学生既开动脑筋,又学得轻松,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的“模仿练习”,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对创新意识没有潜意识的开发。故,教师可先下达学习目标,准备活动的热身操节奏要稍快、欢快活泼,要把身体充分活动开,教师可先教动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动作。这样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让学生会在课余认真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而在课堂内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更加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准备活动也起到了热身的目的。课的结束部分同样也可以仿照准备活动时的方法,要求学生去做。这样将发挥最大的放松作用,教学效果也会大大的提高。

跳高课教学中,教授完“跨越式”跳高技术后,可先向学生设置疑问:有没有更好的技术动作,能跳出更出色的成绩,然后让学生不用“跨越(下转62页)(上接60页)式”技术动作,另外去发现创新动作,学生在摸索当中会隐约发现“背越式”的不成形动作能跳出比“跨越式”更好的成绩,而且向上的极限也比较大。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做“背越式”的技术动作给学生观摩,学生会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并且还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看出“跨越式”的缺陷与不足;以后就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背越式”的学习当中去。又如,教“弯道跑”的技术时,教师先不讲解,也不示范动作,让学生先自己体会练习,在跑动中要求学生在过弯道时以不同的速度跑,并提示学生注意直道和弯道上身体姿势的变化,特别是弯道上不同速度时的变化,身体有一个什么力影响着,在弯道上左脚和右脚着地部位同臂摆动幅度大小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体验归纳得出“弯道跑”的技术要领,教师进行表扬,认可学生的能力,最后综合出正确、完整的“弯道跑”技术动作。学生得到表扬和认可,学习的兴趣自然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创新意识

教具的自制,首先开发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学生比老师更在乎自己做的教具比其他人的是好还是丑,他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夸奖,因此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而且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还会加倍珍惜爱护器材。如上接力跑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制接力棒,上武术课可以让学生自制木刀、棍、枪、剑等,上跳绳课时可让学生自制跳绳,上游戏课可让学生自制毽子等等;这样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学生自然就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搞好体育教学。

总之,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和更新观念,大胆地探索和尝试,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把握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积极地引导学生,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杨名声,刘奎林. 创新与思维[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浅谈创新意识培养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提高创新能力的主要学科之一。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学好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为我国储备人才的重要举措。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着力打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沃土

一方面,教师应着力构建轻松而又和谐的课堂,在课堂上创造宽松而又民主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努力放松紧张的情绪,在轻松而又舒畅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以便于将自身的创新灵感更好地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大学生的关爱力度,坚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行为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给学生传达一种和蔼可亲、友好善良、信任尊重的信息,使其时刻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亲切关怀,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使其对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印象。尤其不能伤害和打击学生的自尊心。笔者就曾和多位学生交流过,得到的一个观点值得提出:“对于哪一科的教师更加喜欢的话就更喜欢上他的课”。由此可见,如果教师都不招学生喜欢,试问何来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二、着力改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较强。因而教师如果采用僵化和单一化的思维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来说极其不利。因而作为教师首先应活跃自身的思维,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面对同一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尤其教师在例题讲解时应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讲解,以达到举一反三和示范的效果,将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并鼓励学生用于创新、大胆猜测,以形成一套个性化的思维模式。此外,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也应讲究精炼,并要求学生经常运用最为简便和快捷的方法进行解答以及一题多解,这对于学生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促进创新意识的提升

实践出真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高低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的要求和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到动手实践操作之中,从而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认知,进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而往往创新源于实践,可以说实践是创新之母,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教育着力提高数学教学工作的趣味性,以勾起学生的动手欲和求知欲,体验参与动手实践带来的快乐。尤其是教师应经常鼓励和鞭策学生勇于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于生活之中,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使其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并在创新过程中不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四、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多提问,以助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成效的提升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应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提问和多提问,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其在努力地思考,那么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积极性才能全面提高。如果说动手实践是创新之母,那么提问则是创新之父。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的设计一些提问环节,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为其提问留下足够机会和时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例如新课改倡导的互动课堂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的思考,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教师的讲解吸纳和消化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互动教学环节中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大胆的质疑所学的知识,使其在质疑的过程中养好良好的提问习惯,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尤其应对提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赞扬与肯定,使其在学习中逐渐成为模范带头人,创设出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引导全班学生参与到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之中,以助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成效的提升。

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强大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极其活跃,作为教师应结合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数学王国之中,提高学生想象力的创新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着力打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沃土,着力改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促进创新意识的提升,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多提问,以助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成效的提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好数学知识奠定坚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伍平.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小学).2010(12)

[2]刘朋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

[3]章正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9(04)

浅谈创新意识培养篇7

一、保护好奇,启发求知欲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与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好奇心、求知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学生有好奇心,应该得到表扬,哪怕提的问题有时近似荒唐、幼稚。相反,如果一旦学生的好奇心受到持续打击或挫折,学生会在心灵深处产生恐惧、害怕心理,从而就会抑制他们求知的欲望,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大胆的试一试,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有让学生开口,暴露他们真实的想法,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目前思维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达到正确的标新立异,无意中让学生接受创新理念,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具体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不断探讨和设法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既能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对新知识的渴求和热情,从而提高创新意识。

三、课堂上留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大胆提问,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

提问是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由单一被动“学答”转为“学问”。教师应随时注意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并教给提问的方法和途径,课前、课中、课后都要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机会,随时随地培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四、充分体现主体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主体教育”,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或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启发他们创新。”教师要努力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办法让学生想,见解让学生谈,结论让学生下。教师只是适时点拨一下,求同存异,形成一种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气氛。这样不但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有创造力的学生

创造能力较强的学生比较淘气、顽皮甚至捣蛋,他们的行为有时不太合乎常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老师比较喜欢言听计从、听话的学生,对调皮捣蛋的学生难以接受。其实,学生的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行为,往往萌发了创新的因素,就看老师能否捕捉到它,再加以点拨引导,转化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浅谈创新意识培养篇8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早在三千年前,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燃烧的火花”。那么如何对学生实施创新性教育使学生不懈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探索呢?

1.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产生创造新思维,掌握创造方法和获得创造成果

为此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题,首先要实现自身的释放,去促进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生动灵活的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积极的进取的精神。使之养成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的习惯。

2.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在回答问题

解题练习、解决问题时,要提倡一题多答,一题多解,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可用多种方案,引导学生提出新见解、新方法、新方案,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自主意识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一方面:没有自主意识,个人的创造性设想的实现都得依靠集体合作。。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课堂上,遇到一个较难的问题,往往由小组里几个同学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同学之间就会有几个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得到相互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这些能成为创新的动力源,鼓励学生“敢想“敢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1 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意识。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多展示教学的非凡魅力;要善于利用学生求知欲的特点,巧设疑问,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我们再学习用平面截几何体时,让学生想象平时截物体的状况,然后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截,会得出不同的形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2 了解目标,明确探索方向。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了解教学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就能有效地调动各种感官相互协作,朝着目标迈进,并能不断地反馈,检查、矫正、调控、优化学习、探索的课程。

2.3 动手操作,增加创新体验。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不可分割。”创新意识也是活动中产生的,在活动中积累,在学习中总结。

2.4 小组讨论,拓宽创新思维。讨论能集思广益,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新开始。讨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讨论总激发学生灵感,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课堂教育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上一篇: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范文 下一篇:证券市场线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