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滥觞”

时间:2022-10-10 11:33:09

摘 要:笔者着重分析了“滥觞”的本义,指出“滥觞”的本义为“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盛满酒杯”。其次,笔者认为“滥觞”在词义发展中引申出了“泛滥”之义。

关键词:滥觞 盛满酒杯 泛滥

一、关于“滥觞”的本义

“滥觞”是个常见的书面语词,在古今汉语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使用。例如:

(1)“若《汉书》之立表志,其殆侵官离局者乎?考其滥觞所出,起于司马氏。”(唐・刘知几《史通・断限》)

(2)“这都是散见于先秦典籍中对词语的解释。这些当然说不上是对词汇的系统的研究,但毕竟是对词汇研究的滥觞。”(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以上两例所使用的都是“滥觞”一词的引申义,也是比喻义,即指事物的起源。“滥觞”的引申义使用广泛,而它的本义除了在原始出处中使用外,其它地方使用较少。关于“滥觞”的本义,学界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滥觞’指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第二种认为,“‘滥觞’指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盛满杯。”可见,对于“滥觞”本义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对“滥”字的解释上。那么,“滥觞”究竟解释为“浮起酒杯”,还是解释为“盛满酒杯”呢?笔者认为,“滥觞”解释为“盛满酒杯”似乎更为恰当一些。

第一种说法认为,“滥觞”的“滥”为“浮起”义,是一个及物动词。因此,“滥觞”本身为述宾结构,含义为“浮起酒杯”。因为江河发源处水流量小,所以只能“浮起酒杯”,着眼点是酒杯的重量。

第二种说法认为,“滥觞”的“滥”为“盛满”义,是一个不及物动词。“滥觞”本身为述补结构,即“滥于觞”,含义为“盛满酒杯”。因为江河发源处水流量小,所以水只能“盛满酒杯”,着眼点是酒杯的容量。

我们可以将其对比为下表:

只有准确理解了此处“滥”的含义,才有助于“滥觞”一词的理解。虽然“浮起酒杯”和“盛满酒杯”都能表示江河发源处的水少,但是笔者认为,从字义、语法结构、事理常情和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盛满酒杯”更为准确一些。

“滥觞”最早见于《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非维下流水多邪?”《辞源》将“滥觞”解释为:“原意指江河发源之处水极少,只能浮起酒杯。后以指事物的起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的释义与《辞源》大致相同,都解释为了“浮起酒杯”。

而笔者认为“滥觞”本义解释为“盛满酒杯”更好一些。

首先,从字义上来看。(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滥,也。”段玉裁注:“谓广延也。”《汉语大字典》将“滥”解释为“河水泛滥;满溢。”(2)《说文解字》:“,滥也。”《汉语大字典》将“”解释为“水漫溢,淹没。”(3)《左传・哀公六年》:“不僭不滥。”杜预注:“滥,溢也。”《说文解字》:“溢,器满也。”

由此可见,“滥”训“溢”,而“溢”训“器满”,那么“滥”应取“满溢”之义。“滥觞”就是“满觞”、“溢觞”,而且在古代汉语中,有“满觞”的例证。如《史记》:“灌夫不悦,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

“觞”字《说文解字》释为:“觞,实曰觞,虚曰觯。”“觞”即是盛满酒的酒杯。

因此,“滥”字应为“溢”义,“滥觞”就是“盛满一杯酒”。

其次,从语法结构上来看。确定了“滥”的字义为“满溢”,那么“滥”应该为不及物动词,“滥觞”就是“滥于觞”,为述补结构,“在酒杯里满溢”,“在酒杯里盛满”,即“盛满酒杯”。

再次,从事理常情上来看。“觞”为青铜酒器,本义是盛满酒的酒杯,似乎在水流量很小的情况下,浮起盛满酒的青铜酒器,是有一定难度的。笔者认为,着眼于“觞”的容量,而不是重量,似乎更符合常理。对此,我们可以在其它地方找到例证。例如:《文选・江赋》:“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于滥觞。”李周翰注:“谓初发源,小如一盏。”李周翰对其所作的注,着眼点也是“觞”的容量,能“盛满酒杯”,更说明了江河发源处水流量极小。

最后,从表达效果上来看。水只能“盛满酒杯”,表明水流量极小。而如果水流量极小,似乎是不能“浮起酒杯”的。“盛满酒杯”的水比“浮起酒杯”更少,所以把“滥觞”训为“盛满酒杯”,更有夸张的修辞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把“滥觞”解释为“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盛满酒杯。今指事物的起源”更恰当一些。

二、“滥觞”与“泛滥”

一些语言学者认为“滥觞”用同“泛滥”是错误的,例如在凌步程的《“滥觞”不是“泛滥”》、李哲华的《“滥觞”的误用》和李聿的《莫把“滥觞”当“泛滥”》等文章中,对此都有阐述。但笔者认为,“滥觞”有时候具有“泛滥”的意思,二者在一定场合下是可以互换的。

“滥”的本义就是指“河水泛滥;满溢”,“滥觞”中的“滥”是动词,“觞”是中心语。“觞”受到“滥”的影响,发生类化现象,而“觞”渐渐失去本义,“滥觞”演变为偏义词,且渐渐具有了“泛滥”的意思。《汉语大词典》在“滥觞”的条目下,就有“泛滥;过分”这个义项。此外,从明代开始,古人就已经有了把“滥觞”当作“泛滥”的同义词使用的先例。例如:明・叶子奇《草木子・杂制》“借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觞之患矣!”此例中“滥觞”的用法和“泛滥”一致。因为明代早有先例,而且语言是变化发展的,词义在演变过程中也会发生扩大、缩小或者转移,“滥觞”在词义变迁中也可以引申出“泛滥”之义。因此,笔者认为把“滥觞”用作“泛滥”的同义词是可以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把“滥觞”的本义解释为“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盛满酒杯”更恰当一些。此外,笔者认为“滥觞”与“泛滥”在一定场合下是可以互换的。

参考文献:

[1] 谢质彬.释“滥觞”[J].文史知识,1996(12):100―101.

[2] 汪少华.“滥觞”正义[J].文史知识,1997(10):125―127.

[3] 李哲华.“滥觞”的误用[J].咬文嚼字,1999(4):35―36.

[4] 刘福铸.“滥觞”源流探辨[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0(3): 17―20.

[5] 凌步程.“滥觞”不是“泛滥”[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8.

[6] 李聿.莫把“滥觞”当泛滥[J].阅读与写作,2004(10):22―23.

[7] 孙云.“滥觞”本义质疑[J].语文天地,2007(15):20.

[8] 罗献中.“滥觞”本义辨误[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9(2):62.

作者简介:郑晓艺(1989-),女,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词汇学。

上一篇:情景喜剧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 下一篇:以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