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1:34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1

1护理风险与呼吸内科护理风险

1.1护理风险管理

所谓的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医疗单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有序的护理过程之中对护理所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等一系列过程。为了进一步降低因护理带来的事故和差错,从而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不受客观因数所威胁,因此必须对护理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出台相应的防范手段,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1.2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

常见的护理系统疾病主要有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还有病发较急的疾病,诸如气胸、胸腔积液等。由于呼吸类疾病直接与人们的呼吸系统相连,因此呼吸疾病对人身有着较大的危害,也就对护理疾病的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也就意味着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伴随着较大的风险,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就是需要将护理工作的整个流程看成一个整体,进而对可能产生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评估,从而根据结果制定科学的对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发生。

2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种类

通常情况下呼吸疾病较为容易复发,并且患者呈现较强的痛苦感,尤其是在老年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在老年患者的治疗之中,往往会伴随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伴随着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呼吸疾病不但要求有针对性的治疗,患者还应当得到良好的护理,而护理本身就是一个伴随着一定风险的过程。

2.1护理人员存在的风险

在护理人员方面,主要存在三种风险:既护理人员自身职业、护理人员业务不专、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较差。

2.1.1护理人员自身职业因素

在呼吸内科之中,很多护理人员要参与到各类呼吸疾病的治疗之中,尤其是重症呼吸患者,一些重症呼吸患者可能患有一些传染性疾病,尤其是一些疾病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例如肝炎等。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之中,护理人员也难免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以及分泌物等,如果护理人员对自身的保护不好,那么很容易受到感染,而自身感染后如在去护理其他呼吸患者,那么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2.1.2护理人员业务不专

从护理工作的角度来说,护理本身是一项充满着实践性与科学性的工作,而护理对象又是患者这类特殊群体,因此在护理之中难免会因一些因素需要采用医疗紧急措施,如果护理人员对护理相关业务不熟悉,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及对相关仪器操作不当等行为,很可能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尤其是呼吸内科。例如在呼吸疾病的护理之中,口腔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工作,如果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之中没有进行无菌处理,没有及时更换吸痰管,那么就很容易给患者的呼吸道带来一定的隐患。

2.1.3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差

呼吸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因此患者也就相对较多,较多的患者带来的是较多的护理工作,这时由于大量的护理工作,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忽视风险的存在。例如,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之中,对护理记录不全面等。

2.2护理制度的不完善

在呼吸疾病之中,患者对空气有较高的要求,新鲜的空气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病房的空气流通状况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但在多数护理人员的思想之中,窗户的开关以及室内的卫生状况是需要患者亲属进行处理的,而不是护理人员的工作,这种护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产生风险的因素所在。另外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的繁忙,这也决定了护理人员缺少必要的培训时间,一些呼吸内科护理新人通常没有经过培训,只是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在工作中进行学习,这种制度不但增加了老人的工作量,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教学氛围,新人也缺少学习环境,进而造成护理工作形成风险。

3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对策

3.1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医疗单位应当针对护理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课通过聘请知名医师进行讲座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树立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另外医疗单位还应当开设一对一的带新活动,通过老人护理经验的传输,进一步提升新人的护理能力以及风险意识。

3.2建立有效的科室护理制度

科室制度可通过借鉴成功医院的经验,通过在科室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会议进行护理制度的探讨,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护理风险形成的原因,探讨护理工作之中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法,避免风险的发生。另外还可以在周末前进行一周的护理工作总结,运用批判的思维对一周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进而避免风险的产生。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 年 11 月 ~ 2013 年 12 月间入住我院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90 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42 例,肺癌患者7 例,支气管扩张患者41 例。男56 例,女44 例,年龄51~ 79 岁,平均( 65. 7 5. 6) 岁。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神志、体温、呼吸等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方法如下:心理干预: 大部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并发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患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因此要及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心理压力。环境干预: 为患者提供卫生、清洁、舒适的环境,定期消毒、通风,保持病房的湿度和适宜温度; 定期检查患者的床单被罩,并进行消毒,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病情干预: 大部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快,要对其密切观察,如果出现病情或者临床症状突然变化要及时配合医生处理,防止意外的发生; 对患者的脉搏、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密切观察,一旦患者出现脉搏和心率突变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给予吸氧治疗,并及时调节氧气的流量,使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如果患者需要静脉滴注,要控制滴注的速度,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通气干预: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则要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从而保证气流通畅。在通气过程中,要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引流痰液,防止发生呼吸道损伤。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呼吸频率以及心率进行观察,护理效果以显效、有效、无效表示。其中显效: 患者呼吸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状态恢复至正常水平; 有效:患者呼吸无显著障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身体状态明显好转;无效:患者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没有显著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例数占该组总例数的百分比。

1. 4 统计学分析: 以 SPSS 17. 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用 2检验。以 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 91. 1% ,对照组有效率为6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见表 1.

2.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显著改善( P 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3 讨论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3

【关键词】 风险管理;呼吸内科;应用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98

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以及识别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 因此加强呼吸内科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1]。作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 选取本院收治的122例呼吸内科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结果显示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4年 9月~2015年 7月收治的122例呼吸内科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61例。实验组中男42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65.80±6.28)岁, 平均体质量 (60.2±12.1)kg;对照组中男 50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66.10±6.63)岁, 平均体质量 (59.6±11.8)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干预方法, 实验组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 具体如下。

1. 2. 1 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由于呼吸内科患者的病菌比较活跃, 所以对呼吸内科护士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非常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是影响呼吸内科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因素, 在系统的护理过程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职业风险的认识有重要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对相关使用物品的使用以及输液过程中使用相关医疗器材所需要处理的环节等, 通过上述防范安全意识, 提高操作过程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

1. 2. 2 识别护理管理中所存在的相关风险 研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具体案例, 从中归纳总结出现风险因素的主要原因, 继而识别出呼吸内科护理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护理操作不够规范;②对新的护理基础技能不太了解;③抢救时动作不够熟练;④对抢救的相关药品使用不熟练;⑤护理风险安全意识过差;⑥护理意外事件频发, 如坠床、压疮等;⑦交叉感染事件频发。

1. 2. 3 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措施 由于患者本身的疾病预防意识以及健康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存在, 所以使得患者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认识不太清楚。在系统的护理过程中, 只有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才能够减少意外风险的出现。针对年龄较大的呼吸内科患者应该采取特殊化的管理, 要求患者家属进行陪床护理, 一旦需要外出则需要有专人陪同, 使其不受交叉感染。

1. 2. 4 完善相关护理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并且发展护理管理制度, 使得各种护理资源条件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继而保证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安全条件, 继而使得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降低受到感染的几率, 最终有效避免各种意外伤害。

1. 2. 5 心理护理 由于呼吸内科患者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以及过分担心经济费用问题, 所以出现了焦虑不安等情绪。在为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时容易受到患者情绪的影响, 除此之外, 护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也面临着强大的工作压力以及精神压力, 所以需要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调节能力, 医院可以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在岗培训等方式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工作人员在参与心理知识的辅导过程中, 继而学习并且掌握心理调节方式, 使得护理工作人员在心理方面的创伤降到最低。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等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 总分为 100分, >80分为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以及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6.6±8.5)、(96.1±8.4)、(93.1±8.2)分, 对照组分别为(80.9±7.5)、(81.2±7.3)、(82.4±7.4)分;两组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以及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为(97.2±3.6)分, 高于对照组的(86.7±4.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305, P

2. 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4.92%(3/61), 护理投诉率为 1.64%(1/61), 低于对照组的16.39%(10/61)、18.03%(11/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内科中常见的疾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支气管炎、肺癌、支气管哮喘、肺气肿[2], 好发于老年人群, 由于老年患者本身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不够高, 所以在治疗以及护理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变数[3, 4]。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加入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广泛提高患者的基础护理评分, 降低风险管理发生率。此时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风险应急方法, 进一步掌握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并且正确的面对风险管理保障问题。将风险管理的防范提高到更高层次上来能够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风险责任意识, 以此来避免护患纠纷问题。

综上所述, 在呼吸内科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国云.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 2013, 11(14):1313-1314.

[2] 张晓英.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1):268-269.

[3] 陈素丽.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11):408.

[4] 刘娟.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34):109-110.

[5] 肖昌定.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30):100-101.

[6] 李嫦燕, 任为为, 韩婷.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吉林医学, 2013, 34(23):4829-4830.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4

【关键词】呼吸内科;核心制度;纠纷;护理措施安全是一个科室的核心, 更是护理质量的核心表现[1], 在本院呼吸内科, 患者大多是高龄且无人照顾, 体质虚弱, 病情变化较快, 由此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在护理安全方面, 护理人员更要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评估收集各种有关患者可能的安全因素,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1呼吸内科可能存在的安全因素

1. 1不严格尊守科室的核心制度近几年来由于科室使用了电子医嘱, 办工护士为了节省时间, 总是忽略一些医嘱的查对, 这样总有一些治疗漏做、多做或做错现象。交接班不认真, 交人情班, 总觉得关系好就可以不进行床旁交按, 这样上班心中总是没有数, 觉得一切都很好, 等到患者家属按铃呼叫才到患者床旁, 病情变化或病情恶化未能及时发现, 失去了抢救时机。最后患者家属就会找医院科室问责, 这样就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 2没有主人翁责任感①个别护士上班并没有把患者放在第一位, 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多重要多神圣的工作, 护士长不督促就不会主动到患者身边询问患者的情况, 有什么需要, 关心体贴患者。②操作不熟练, 如有的护士吸痰总是不到位, 患者深部的痰不能吸出, 进而有窒息死亡的可能。③不能正确评估患者的风险, 对容易坠床跌倒、褥疮的患者没有采取必要的干予措施。④科室质控成员不得力, 对自己要求较严, 但对下面的护士不敢管、怕管, 没有一点担当的精神。

1. 3操作不规范①吸痰是呼吸科常见且很重要的一项操作, 个别护士操作时无菌观念不强, 口腔吸痰和鼻腔吸痰常常不分开, 吸痰管不分开, 吸痰水不分开, 甚至有的吸痰用物也没有按要求及时更换, 这样就容易产生呼吸道污染方面的危险。②手卫生执行力度不够, 科室主任、医生、护士不重视, 医生上班时戴手套查房, 但不同患者之间并没有进行更换。护士操作前进行了洗手, 但操作后没有洗手的情况较多。这也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

1. 4知识欠缺及灵活度不够①二级医院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较少, 由此大多护士学习能力不强, 有的护士应变能力较差, 个别护士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本科一低年资护士在上夜班时, 一患者由于前列腺增生不能自行小便, 医生要求给患者导尿, 当晚该护士没有给患者导上, 第二天早上护士长查房后分析了原因, 很快就给患者导上了, 解除了患者的痛苦。②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 有的根本不是医学用语, 在班的变化情况不能正确的表达, 个别护士前一班记录的什么就完全照抄下来。③呼吸科患者做雾化治疗的较多, 一般患者都是做两次, 个别低年资护士根本不分析为什么要做两次, 两次间隔时间到底是多长。但有的患者由于要回家就要求两次雾化接着做, 有的护士就答应患者的要求, 记得有一次, 本科有一患者做的可比特, 护士也将两次雾化接着做(间隔时间很短, 可能只有一个小时), 晚上回家后患者自觉很不舒服(心慌、心悸), 后来找科室医生理论了很久, 说是护士的责任, 护士长和主任与患者沟通解释了很久才得到患者的理解。

1. 5心理护理形式化每天护理查房都在说心理护理, 但很多护士根本没有亲自到患者身边给予心理护理, 关心了解患者的情况, 要不有的护士就依靠学生去做, 由于学生没有临床经验, 沟通解释不到位, 观察能力不够, 患者的心理变化没有及时发现, 最后有的患者割腕自杀了都不知道。(本科近6年来有两名患者割腕自杀, 组长巡视病房及时发现, 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2减少呼吸内科安全隐患的措施

2. 1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 强化安全意识及法律意识科室内把安全学习纳入培训计划内, 月月讲安全、天天查安全, 认真学习护士条例, 对科内及院内特殊案例进行分析学习, 增强法律意识, 保护患者安全、保护自身安全, 同时科内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 每天检查危重患者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并且纳入科内绩效考核[2, 3]。

2. 2强化无菌观念的灌输及操作技能培训对科室的护理人员要进行分级培训, 对低年资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 晨间交接班时多提问、多讲解, 多问为什么, 全面提高技术操作能力, 强化理论水平,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增强护士的无菌观念, 学习院感的相关要求, 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2. 3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科内成立了质控小组, 由几个有经验的老护士担任相应的工作负责科内护理质量, 组长由护士长担任, 如院感小组、技术操作小组、安全小组等。各小组每月不定期对所管工作进行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由被查人员先分析原因, 其他护士发言补充, 提出一些新的整改措施, 最后由护士长进行总结。

2. 4重视沟通交流技巧加强语言修养, 注重形象, 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科室开展了一些摸拟训练, 由一些沟通交流能力强的护士进行示范。同时进行工作上的搭配。这样有利于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

总之, 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 强化科室的分级培训, 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真正做到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的优质护理, 全面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周长青.呼吸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0, 6(15):123.

[2] 何炯.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性分析研究.长春医学, 2010, 8(1):12.

[3] 刘胜平.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调查.中华护理杂志, 2008, 38(2): 107.

[4] 呼吸科护患纠纷的防范及处理医院呼吸科临床护理操作要点与优质护理服务规范操作及护士长工作必备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339-348.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5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系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7(c)-0149-03

当前临床领域中,呼吸系统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多发疾病,一旦用药不合理就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如烦躁、情绪失落、呼吸困难、咯血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临床医疗人员不仅要切实做好对该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情况。该院为了研究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对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对观察组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发现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依据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5~74岁,平均(44.7±7.3)岁;阻塞性肺气肿38例,支气管扩张12例,支气管炎7例,阻塞性肺病3例;对照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5~76岁,平均(45.4±6.8)岁;阻塞性肺气肿39例,支气管扩张11例,支气管炎6例,阻塞性肺病4例。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保持病房通风、空气新鲜,避免患者接触有害气体及粉尘;维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注意保暖;告知患者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积极预防感冒等。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①病情观察。对患者的呼吸、脉搏、心率等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规律;加强夜间病房巡视,对可能在午夜发病的患者加强观察与护理,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呼吸状态进行观察,一旦出现缺氧症状,应当及时采取吸氧措施;②心理护理。很多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由于疾病复杂、病情严重,加上长期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心理状态发生很大变化,最终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为此,护理人员应当依据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开展心理疏导,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③饮食指导。由于呼吸内科重症能量消耗较多、呼吸负荷较大,所以护理人员应当鼓励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食物,尽量少使用产气食物。同时告知患者饮食宜少食多餐,并且进食速度要缓慢,切忌进食过饱。一旦在进食过程中发生呼吸困难,应当即刻停止进食,待患者充分休息后再行进食;④排痰护理。部分重症患者会发生痰堵或咯血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咳痰方式,依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宜咳痰的,并且护理人员还可以协助患者咳痰,从而使呼吸更加顺畅。护理人员应当鼓励患者多饮水,从而有效稀释痰液,降低痰堵的发生率。对于病情十分严重的患者,可通过雾化吸入或排痰机辅助护理;⑤口腔护理。由于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大量抗感染药物,加上患者本身合并有其他疾病,导致口腔菌群失调,诱发霉菌感染等,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时刻保持口腔卫生;⑥药物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需要建立2条静脉通道,同时还要谨遵医嘱,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避免一些药物使用过量诱发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康复积极性进行记录与分析,同时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进行满意度统计,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逐渐恢复;②好转。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情有所改善;③未好转。经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情无变化甚至加重;④死亡。

1.5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数据采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60例患者经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94.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X2=10.56,P

2.2 两组康复积极性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康复积极性指标中生活自理分别为35例(58.33%)、26例(43.33%),X2=5.83,P

3 讨论

在临床领域中,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多发疾病,如果对该类疾病治疗用药不当,就可能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缺氧、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咳血等。而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由于其多数病程反复、病情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其多数体质较差,对周围环境敏感度较高,需要更多的关怀与了解。因此,如何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至关重要。本组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专业的系统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药物护理、口腔护理及排痰护理等方面。基础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住院环境护理、保持合理温湿度、保暖及感冒预防等:病情观察对于患者疾病的进展变化能获得实时的信息,从而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采取及时的护理急救措施:心理干预则能够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疗法对患者进行安慰与鼓励,使其逐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的进行;饮食指导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能在一定程度山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及身体素质:药物护理则保证了患者每日的治疗需求,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排痰护理则能够维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使其避免因呼吸道堵塞发生意外与风险事件。多个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进行,能使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提升。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6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呼吸科;危重症患者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3.076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nursing of respirator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50 respirator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total incidenc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accidents and nursing disputes as 4.00% than 36.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Respirator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在护理的过程中, 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 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有着病情变化快、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复杂的特点, 因此护理工作量较大, 再加上患者家属心理较为焦躁, 也为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为了提高护理质量, 本院采取护理风险管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6月治疗的50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 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5例。对照组男13例, 女12例, 年龄35~66岁, 平均年龄(52.21±4.75)岁;对照组男12例, 女13例, 年龄34~65岁, 平均年龄(53.12±3.9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组成, 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综合分析, 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控制措施。观察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反馈并修改护理方案。对科室工作人员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判断护理过程中风险较高的环节与人员, 制定风险管理方案。

1. 2. 2 建立风险管理方案 风险管理小组要对易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建立风险管理方案。同时, 根据护士的不同特点与能力, 还需要针对性的建立护士风险管理方案。方案制定完成后, 召集科室所有护士进行会议, 对方案的内容讨论、修改并定稿, 绘制成册, 人手一份。

1. 2. 3 实施风险管理培训 首先采用集体培训的方式对所有护士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理论基础、风险管理重点、风险管理方案等;学习针对危重症患者的多种护理技术。其次, 根据不同护士的特点, 如护理年资、学历、知识结构等,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危重症疾病的诊疗、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根据护士的水平分为N0~N6, 采用导师制, 分层级培训, 同时邀请专业教师、医师以及仪器工程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疾病O护重点;对于护理年资以及学历较低的护士, 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危重症患者抢救药典、仪器设备的使用等。采取自学与带教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保证这类护士能最快的掌握相关知识。先进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可以邀请厂家工程师进行培训, 保证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

1. 2. 4 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方案 每周由总务护士对风险防范进行评价, 判断风险防范是否有效, 并向护士长报告。每月由护士长对风险管理方案进行评价, 并召开风险管理反馈会议, 分析一月中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 制定工作目标。

1. 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与护理纠纷的总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自评表, 由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评价, 满分100分。90分以上槁意;70~90分为一般;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与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与护理纠纷总发生率为4.00%, 低于对照组的3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 高于对照组的7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 1 治疗期间护理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 经过剧烈活动后会出现呼吸急促等情况, 严重的甚至出现运动能力下降、反应缓慢的情况, 在日常护理过程中, 常会出现不可控的意外事件。因此, 在护理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护理风险, 例如保证病房内外与厕所地面的干燥, 避免患者滑倒, 患者在进行室外活动时, 也必须要有医务人员或家属的陪同, 将患者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2]。饮食方面, 提倡食用清淡类的食物, 这类食物利于消化, 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同时叮嘱患者戒烟、戒酒, 少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3]。定期打造病房及病房周围环境, 保证良好的清洁度, 为患者建立一个练好的康复环境。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 如呼吸频率、咳痰等情况。若发现患者存在嗜睡、反应迟缓、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现象, 则表明病情有恶化趋势, 要及时反馈, 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

3. 2 康复期间护理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后, 若病情有明显好转, 则护理措施也应当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增强患者的体质为主, 针对患者的特点制定锻炼计划, 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叮嘱患者忌烟忌酒, 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好转。同时, 要患者注意保暖, 避免出现感冒等病症, 影响患者的康复。此外, 仍旧要保证环境卫生, 避免病房中有烟雾、粉尘等刺激性气体, 保证患者呼吸道的健康[4]。

3. 3 心理护理 积极的心理对患者的病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在住院中长由于对病情的担忧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情绪, 严重影响了睡眠质量[5]。因此, 在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的交流, 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 对患者不了解的情况耐心解释,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措施, 采取心理辅助治疗的方式, 促进患者的康复。此外, 护理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等情况, 影响患者的病情, 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后, 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与护理纠纷总发生率为4.00%, 低于对照组的3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综上所述, 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 有效降低了护理中的风险, 提高了护理的质量, 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鲜于云艳, 孙璇.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11):823-824.

[2] 赵伟. 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13):2613, 2616.

[3] 吴丽梅.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探讨. 现代妇女(医学前沿), 2015(2):184-185.

[4] 蒋莹.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母婴世界, 2015(24):76.

[5] 刘秀梅, 张仕宏.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11):00141.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7

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 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摘 要】目的:探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08 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 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 显著高于对照组7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对策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属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等。该种疾病与大气污染、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有关统计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13.1%,在农村占16.4%[1]。就目前来说,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主要通过把药物溶液雾化成细小的雾粒,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进入患者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达到消炎、祛痰、镇咳的目的。本研究中,我科在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科自2013 年10 月至2014 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当中选取108 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54 例。治疗组患者中,男30 例,女24 例,年龄18-51 岁, 病程1-5 年; 对照组患者中,男29 例,女25 例,年龄21-56 岁,病程2-8 年。通过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时通风、消毒。嘱患者多饮水,饮食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雾化吸入前的护理:雾化吸入前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器,宣讲雾化吸入的优点,消除患者的误解,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此外,在雾化吸入前要全面检查雾化吸入所用的各种管道、仪器。

(3)雾化吸入中的护理:雾化吸入时间应以饭前或饭后1 小时为易,雾化吸入前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以坐位为主,在雾化吸入期间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雾化吸入。

(4)雾化吸入后的护理:雾化吸入后给予拍背帮助患者排痰,并对痰液性质、颜色、量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其次要叮嘱患者做好排痰后的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5)其他的护理注意事项:在各项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每个雾化器均做到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1.3 评价标准

显效:呼吸道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呼吸道症状体征得到一定改善,部分指标恢复正常;无效:呼吸道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的各项指标都未改变。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 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 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以及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治疗组中,显效39 例,有效13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6.3%;对照组中,显效19 例,有效24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为79.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属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2]。引起该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吸烟等因素。这种疾病的病程比较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对此,要加强防范和治疗措施,就目前来说,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主要是通过将空气压缩后形成高速气流且以此为动力,将药物溶液雾化成细小的雾粒,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进入患者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达到消炎、祛痰、镇咳的目的[3]。

通过本文的研究,两组患者均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治疗组总有效率96.3% 显著高于对照组7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卢庆松.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护理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06):1185-1186.

[2] 安亚珍, 周艳梅.2 种雾化吸入方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 中旬刊),2012(03):71-72.

呼吸内科护理总结篇8

关键词:呼吸科危重症;护理风险管理;临床效果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较快发展,病情复杂程度比较高,生命体征平稳性缺乏,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出现不良心理,这类患者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需要承担的护理风险更大[1]。因此,医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保证患者安全。本研究主要分析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参与研究,其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58.7±6.5)岁。呼吸科重症监护室中护理人员共有16名,其中12名初级护理人员,3名中级护理人员,1名高级护理人员;工龄不足5年有4名,5~10年有5名,11~15年有4名,超过15年有3名。

1.2方法

1.2.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成员包括护士长、骨干护士和总务护士及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初步制定管理预案,及时记录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1.2.2制订风险管理预案

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大部分护理人员年龄和资历比较小,提高了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通过分析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的特点,完成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制订。护理风险预案的制订应该针对不同危重症的疾病,包括紧急抢救患者预案、非计划性拔管预案、呼吸机故障预案、患者突然死亡的处理报告流程、意外事件处理预案等[2];另外,护理风险管理预案的制订应该考虑护理人员的能力以及年资,包括低年资护士RICU培训与管理预案和紧急状况下护士调配预案等。完成制订后举行全体会议,针对制订的预案进行讨论,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成最后的预案确定。

1.2.3培训护理人员

按照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集中培训,开展集体授课,培训涉及护理工作中的多项内容,主要为护理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及监护的各类技术。另外一种是分层培训:(1)高年资护理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护理的最新进展、新设备及仪器的使用、危重症疾病的诊疗等;(2)低年资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有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工作流程、沟通交流技巧、危重患者抢救流程等[3]。

1.2.4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案

将护理风险管理全程实施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为患者建立风险管理档案,小组负责对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措施。责任护士每天都要做好风险评估,完成好交接班工作。总务护士每个星期都要对风险防范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负责召开每月1次的反馈会议,发现问题,探讨改进措施。一年一度开展全科会议,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提高防范意识。

1.3评价指标

观察风险管理实施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管道包括CVC导管、气管插管、PICC导管、气管切开导管、鼻饲管、无创呼吸机管道、引流管、有创呼吸机管道等[4])、意外事件(包括窒息、烫伤、跌倒、坠床等)及护理纠纷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前,非计划拔管、意外事件、护理纠纷非别为17.5%(7例)、10.0%(4例),7.5%(3例);实施后非别为5.0%(2例)、2.5%(1例),0.0%(0例);实施前后护理风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指识别患者、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在护理进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通过评估制定有效的处理对策并给予处理实施的整个过程。护理风险管理强调及时发现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当前存在或者潜在的护理隐患及护理风险,通过分析讨论完成护理风险防范预案的制订,对其中的风险进行及时评估,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5]。另外注重监控指导护理风险管理,以保证护理实施质量,借助护理风险管理预案的建立,做好评估与管理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的工作,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培训及集中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应对护理风险的能力及风险防范能力明显提升。因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减少患者非计划拔管情况,最大程度避免医患纠纷。本研究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显示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能够提高护理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琳 单位: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桂梅.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23):212.

[2]赵伟.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613-2616.

[3]蒋莹.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母婴世界,2015(24):76.

[4]周琳,胡瑞雪.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母婴世界,2015(6):211-212.

上一篇: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范文 下一篇:矿产企业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