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2 03:13:21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篇1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方法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效果;观察

在临床中呼吸系统疾病尤为常见,好发部位主要集中在支气管、肺部、胸腔以及气管中。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1],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影响,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重度缺氧、呼吸受阻甚至直接导致死亡。除了接受必要的临床治疗之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也显得极其重要[2]。本次研究将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观察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2.3±3.5)岁;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5.3±2.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相关知识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法如下:

1.2.1用药护理:对于呼吸内科患者而言,在用药时需严格用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记录,充分、详细了解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过敏史,在临床用药中要不断进行调整,同时告知患者严谨擅自改药、换药,严禁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按照规定时间以及医嘱用药。

1.2.2机械通气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需要对机械通气的方法、操作步骤有充分掌握,同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采用机械通气时需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彻底清除,从根本上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同时确保患者呼吸情况能与呼吸机一致,严格管理好气囊,正确设定呼吸机参数。

1.2.3饮食指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平日可多进食多纤维素以及高蛋白质食物。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多加饮水。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良好的饮食护理能够为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有利保障。

1.2.4心理辅导:心理护理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尤为重要,由于患者对病情不了解,难免出现紧张、害怕、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辅导和帮助,为患者讲解关于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倾听患者主诉,深入患者内心进行辅导,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以一颗良好心态面对治疗。

1.3观察指标。显效:患者完全康复,所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得到好转,对日常生活具有轻微影响。无效:患者病情依然存在,并未得到好转,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较重且容易反复发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造成其他的感染或并发症,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预后,因此需要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我们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强化了药物指导、机械通气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4-5],进一步说明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146-148.

[2]冯岚.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1(6):116-118.

[3]徐盼盼.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B,2014,12(11):125-128.

[4]刘静.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5(21):133-135.

[5]王红梅,曹丽.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264-265.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篇2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实用,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细菌耐药问题备受全球关注。细菌耐药性的出现降低了抗菌药物的药效,增加了患者的感染率,给患者造成严重危害[1]。呼吸内科是我院使用抗菌药物较多的科室之一,为了解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降低住院患者的感染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5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5例,女85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为(46.2±2.3)岁,平均用药时间(8.51±3.4)d, 主要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炎、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并感染及肺结核等。

1.2方法 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我院呼吸内科250例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问卷调查表包括的内容为: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所患疾病类型、病原学检测、使用的抗菌药物名称、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间隔、联合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等。

2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发放的250份问卷调查表收回250份,收回率为100%,250份问卷调查表中抗菌药物使用使用率为99.6%,对抗菌药物所属种类进行整理可知包括的种类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林可霉素类及氨基糖苷类。各类代表药使用例数及构成比,见表1。其中使用头孢类总例数为131例,喹诺酮类41例,青霉素类25例。

2.2病原学检测 250份问卷调查表中有236份进行了病原学检测,送检率为94.40%,其中阳性率为39.20%(98/250),送检标本包括痰液、血液、骨髓及肺泡灌洗液。共检测出16种病原菌,分离出病原菌1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株,占14.80%,革兰阴性菌72株,占28.80%,真菌14株,占5.60%。

3讨论

抗菌药物属于一类临床应用相当广泛的药物,其使用量大,被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感染疾病。本研究对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所选的250例患者所患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炎、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并感染及肺结核等,以上疾病均可以采用抗菌药物予以治疗。收回的250例问卷调查表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6%,与其它文献报道的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基本吻合[2]。研究发现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林可霉素类及氨基糖苷类,其中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居高,这与以往的报道结果一致[3]。

病原学检测所得结果为革兰阳性菌37株,占14.80%,革兰阴性菌72株,占28.80%,真菌14株,占5.60%。即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所含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多,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导致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量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导致菌群失调[4]。

综上所述,我院呼吸内科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类、喹诺酮类及青霉素类,所含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多,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以规范。对呼吸内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能提高抗菌药物的抗菌疗效,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进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申音,吴慧欢,宋洪涛.2010年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2,21(05):298-302.

[2]赵泉,霍雪臣,沙红玉,等.518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8):1575-1578.

[3]张庆兰.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05(11):14-17.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篇3

【关键词】呼吸内科疾病;临床特点;注意;问题

呼吸内科疾病具有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病期较长,容易出现并发症的特点,并且在治疗上,患者经常会出现精神紧张,躁动不安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本文筛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内我院接诊的70例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具体研究如下[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内我院接诊的70例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35例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实验组为35例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进行治疗的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1到72岁,平均年龄(58.34±5.7)岁,其中慢性阻塞肺炎患者为1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7例,肺癌患者2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5到76岁,平均年龄(61.34±6.2)岁,其中慢性阻塞肺炎患者为1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例,支气管扩张患者6例,肺癌患者1例。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且已排除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資料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具体包括: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患者对药敏试验以测试患者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对患者进行抗过敏治疗,保持刷牙,常用生理盐水漱口以保证患者的口腔卫生,从而方式进入口腔后引起口咽部感染,保持患者所处环境温度为18-21℃。

1.2.2实验组治疗方法

1.2.2.1药物治疗

呼吸内科的治疗需要控制好药物的浓度以及其剂量并严格遵守。在治疗呼吸内科疾病时最常用的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以起到高效抗感染及抗过敏作用,要严格按照剂量及用法合理使用。对于程度较重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而言,其致病因素是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肺炎链球菌的感染,可以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于个别可以引起人兴奋的药物可以采取雾化服用的方式,与此同时对患者的心率做好监测并做出紧急应对措施。输入人体的药物可以采用两条合适的静脉进行输入,按照药物的类别进行分类输液。某些可能会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要在服用之前做好过敏检测,如若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要选取合适药物进行代替,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恶心、抽搐等症状要立即停用相应药物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在呼吸内科患者中大多数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药物耐受力不够,出现过敏,输液时肢体出现水肿,因此在药物治疗时要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记录,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3]。

1.2.2.2心理治疗

呼吸内科患者会由于对疾病的恐惧而出现焦虑现象,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对于心理护理而言,首先应对患者明确讲解患者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促使他们明确自身疾病的状态以及注意事项,从而减缓患者对病情的恐惧感。若患者仍旧呈现出过度焦虑情况则应适当给予镇定剂。要积极对患者不适进行询问,并借助暗式或者是诱导等形式来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的问题要耐心倾听并与患者进行及时交流,从而消除掉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接受治疗[4]。

1.3判定疗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显效率:患者接受治疗后,呼吸内科疾病渐渐痊愈,临床症状减少量大于80%,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此类患者在筛选总人数所占的百分比称为显效率。

有效率: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呼吸内科疾病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量处于50%-80%,各项生命体征出现恢复迹象。此类患者在筛选总人数所占的百分比称为有效率。。

无效:心血管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甚至于出现加重迹象,生命体征没有出现明显改变的现象称为无效[5]。

1.4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脑梗患者进行治疗记录所得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将P<0.05差异记为统计学显著差异[6]。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在现今阶段,呼吸内科疾病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首先便是发病速度加快问题。众所周知,在20世纪的英国伦敦,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的飞速发展,但同时,由于工业生产带来的有害气体及烟尘,使呼吸内科疾病发病率翻了几十倍,这形象的说明了环境的污染对呼吸内科疾病的危害。如今随着大量工厂建立,很多未经处理的气体排入空气,使呼吸内科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次便是其复杂的发病原因,现阶段造成呼吸内科疾病的因素很多,比如光化学烟雾,各种种类的病毒及细菌等。然后便是易于复发,由于现代社会人们逐渐变得懒惰,身体素质大不如前,并且很多病毒细菌由于各种因素产生变异,使得呼吸内科疾病的复发率逐年上升。

基于此,本文筛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内我院接诊的70例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对照组为35例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实验组为35例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进行治疗的患者。通过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显然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的方式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药物耐受力不够,出现过敏,输液时肢体出现水肿,因此在药物治疗时要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记录,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定期带患者进行复检[7]。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篇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收治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50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0.12±6.12)岁。

1.2方法:

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5年来关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通过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之间进行共同讨论病例,分析影响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感染情况:

研究表明,在老年患者中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也存在其他感染情况,如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详见下图。

2.2影响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分析

2.2.1生理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带真菌率在15%左右。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年龄较大,体质虚弱且有多种疾病并存,极易反复发病,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功能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减退,与其他人群相比,真菌更易侵入下呼吸道而引起肺部感染;同时许多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其体内的敏感菌株被抗生素杀死、抑制,并且存在直接促进真菌不断生长繁殖和毒性增加的作用,进一步诱发全身性真菌感染。

2.2.2心理因素:呼吸内科感染后,老年患者常会伴随反复咳痰、咳嗽、气促、胸痛、咯血等症状,长期饱受这种状态的折磨,多数老年人都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如烦恼、焦虑、恐惧、失眠、紧张、情绪低落,在长期反复住院的过程中,老年患者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部分老年患者还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这些都会造成老年患者抑郁情绪。在这种情绪下,老年患者会对临床的治疗和其预防工作产生抗拒心理,而不能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以至直接影响预防的效果,这也加大了呼吸内科感染发生的概率。

2.2.3环境因素:老年人住院患者探视多、陪护多,导致空气污染重;同时同一病房的患者室内飞沫间的传播也往往难以控制,造成反复感染;医护人员实施了不适当的医源性治疗,导致患者的气道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真菌定植感染的机会增加;护理措施和病房管理不到位,食物、呼吸器械污染、手的污染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

3讨论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护理保护;呼吸内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3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86-01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通过与医生的相互配合,采取正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护理工作的实践性较强,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1]。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者在其工作环境中对呼吸道致病菌的接触较多,所以呼吸内科的护理人员是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高危人群[2]。如何提高呼吸内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是护理工作管理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的护理保护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6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经胸部X线片确诊均属于呼吸道系统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试验组年龄范围为23~67岁,平均年龄45.6岁,其中男26例,女22例。对照组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3.7岁,男25例,女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相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管理方法 ①提高护理管理制度的质量。护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保证了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护理工作者的安全和利益。因此,实际工作中,建立和健全《查对制度》、《病区管理细则》、《护理工作细则》等制度。要求护理工作人员按章办事,责任到人,最大程度护理患者的同时,保护好自身安全;②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和防护知识宣讲。呼吸内科疾病往往具有传染性。而护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注射器、输液器或其他医疗器械所弄伤,加强医疗器械的日常管理尤其是对于废弃的医疗器械要求护理工作者需要严格按照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操作[3];③加强防护知识宣讲。在平时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加强对护理工作者的护理安全知识的宣讲,定期举办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班,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从而有效的降低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风险;④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在护理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仅可以加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工作者是日常与患者接触最为紧密的人员,是医生和患者的有效桥梁,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要对患者细心沟通,注重细节的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病程,提高满意度,同时也可以降低从业风险的发生。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的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1.3 观察记录 制作患者对护理管理满意度调查表,得分不大于60分为不满意,得分大于60分且不大于80分为一般满意,得分大于8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同时在治疗周期内,记录并统计两组护理工作者的从业风险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本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计数资料均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的结果比较 治疗完成后,试验组总满意度率9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两组在总满意度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人员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护理工作者共发生3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3%;对照组则有1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22.9%。两组在危险发生率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工作者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又是患者病情的直接反馈者。在实际工作中护理工作者一定会是患者密切接触。呼吸内科科室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4],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积极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临床保护管理,预防和降低风险的发生[5]。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风险,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快患者的康复和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本试验中,试验组总满意度率为97.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赖彩琴.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吉林医学,2014,35(6):1278.

[2] 安艳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4,2:156-157.

[3] 赖遂华.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59-560.

[4] 刘春霞,李松婷,曹珊珊.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4,8(7):297.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篇6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病,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例窒息新生儿的抢救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出生体重<1500 g 2例,1501~2000 g 7例,2001~2500 g 11例,>2500 g 16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15例,其中双胎6例,生后1 min apgar评分:轻至中度窒息(apgar 4~7分)28例,重度窒息(apgar<3分)8例。其中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26例。脐带绕颈20例。

2 抢救措施

所有病例由产科转入我病区后,均给予密切监护,so2<80%者给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保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置暖箱保温,保持中性温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痰处理。部分应用扩血管及升压药以改善微循环,根据血气情况给予碳酸氢钠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除2例早产儿合并ards在入院24 h内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合并脑实质出血,其家属放弃治疗外,余均治愈出院。

3 护理要点

3.1 保暖 出生后立即采取保暖措施,置于红外线抢救床上,用预先温热的毛巾擦干全身,以免大量散热。因为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很嫩,血管较多,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以致调节功能不全,易发生低体温,必要时可戴绒布帽或用松绒毛巾包裹。

3.2 呼吸道管理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直接关系到预后。新生儿应放置在远红外线的加热器下,呈轻度垂头仰卧位,颈稍伸展,肩下垫卷筒毛巾以维持。接着以球形吸痰管或连接吸引器于口腔,然后再鼻腔吸引。生后1 min内,应避免强有力的气道深部吸引,因可刺激迷走神经而致反射性心动过缓[1]。如新生儿哭声较弱,可摩擦背部或轻弹足底,大多数情况下,可致大声啼哭及有规律的呼吸。

3.3 吸氧 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应根据氧饱和度调节氧浓度,注意保持给氧通畅和湿化温度,提高氧疗效果,以免高浓度氧气吸入造成未成熟儿晶状体纤维增生[2] 、婴儿支气管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湿化温度一般调节到入口温度32 ℃~34 ℃为佳。

3.4 病情监测 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呼吸、心率、体温、面色、血压并详细记录。对危重患儿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持续的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产儿的呼吸暂停。使用时应根据病情调节心率报警限,常规为病人平均心率的±20次/min,调节呼吸报警上下限。新生儿呼吸功能差,注意调节呼吸暂停时间,一般为15 s或20 s。新生儿胎脂较多,注意清洁监测局部皮肤,电极板位置粘贴合适、及时更换。若心率<100次/min或>160次/min,呼吸>60次/min,呼吸暂停>15 s,体温<36 ℃,血氧饱和度<85%,应立即通知医生。

3.5 给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常用的抢救药物有肾上腺素、扩容剂(全血、5%白蛋白、生理盐水、乳酸盐液、碳酸氢钠、纳洛酮)等,防止在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为了方便抢救病人,可用微泵输入。

3.6 喂养 轻度窒息者喂养后抬高头部,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窒息。中度窒息恢复不佳者,适当推迟喂奶时间。胃管喂养要注意胃管的清洁,喂奶前要洗净胃管内的残渣,推注完奶量后,再注入少量的温开水,保持胃管内的清洁通畅,并妥善固定。胃管24 h更换1次,对胃管不能耐受者行胃肠道外营养,遵医嘱补足液体量及热卡,可用输液泵维持总液量。

3.7 静脉输液护理 可采用静脉留置针,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每次的冲管和封管工作,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如发现固定胶布污染应及时更换。定期观察置管部位有无液体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

4 体会

新生儿窒息[3]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窒息或娩出过程中引起新生儿的呼吸障碍。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占活产婴儿的5%~10%。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占新生儿总死亡数的20%~30%。笔者认为,应大力宣传医学知识,增强群众的医学意识,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1)加强孕期保健,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加强产前和产程的监护,定期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2)孕妇自我监护也应加强,如自数胎动,及时发现其变化等,如有宫内窘迫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并做好一切新生儿复苏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冯则康.中华新生儿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9.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1.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篇7

【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以完善护理工作。方法:通过对本院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60例的日常护理进行分析总结,主要是对此60例患者提供连续整体护理,通过对患者的平时进行详细记录,对其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即可。结果:患者除了有健康问题以外还会伴有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方面的问题。结论:对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护理不仅要注意健康问题,还应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减少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

【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问题

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一般多为慢性病,病情复杂多变,很容易出现意外状况,要是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出现麻痹大意的话,就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说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尤其是目前国内医患关系日益紧张[1]。一般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因此,如果可以早期发现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常见护理问题的隐患的话[2],就可以将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减少病人的痛苦以及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影响。 本文就是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本院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60例的日常护理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3岁―86岁,平均年龄69.1岁,以上患者均有慢性病史,伴有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

1.2 方法 :主要是对此60例患者提供连续整体护理,通过对患者的平时进行详细记录,对其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2 讨论

通过对本院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60例的日常护理进行分析总结,我们可以将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心理问题、跌伤问题、走失问题、自杀问题、皮肤问题、用药问题[3]。

2.1 心理问题 :老年人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生活,在积累成功与失败的同时,身体的器官也开始老化,包括大脑、心脏等等,这些就会导致老年人出现智力退化、反应迟钝、以及其他各个系统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会导致老年人心理出现变化,因为很多疾病都属于慢性疾病,病情反复导致久治不愈,加上担心病情更加严重造成的经济负担,思想上就会更加复杂,从而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情绪比较激动,常常因为小事而发脾气、顽固、不积极配合治疗,或是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 对环境缺乏兴趣。对于这种情况,医护人员以及家属就要多多做工作,让患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有太多的心理压力,用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治疗疾病。

2.2 跌伤问题: 一般老年患者要是出现跌伤的话,都会比较严重的,其中因为跌倒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是导致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甚至死亡的重要的原因。另外由于呼吸内科患者的特殊性,患者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常有活动后气促、胸闷, 运动能力受限且反应慢, 自我估计不足, 在日常活动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例如跌伤等,就会使得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一个恶性循环,患者本身就是由于呼吸系统的问题加上年纪比较大而体质比较差,

就更不容易恢复跌伤。对于这种情况,平时护理就要做到在病房内以及患者常去的地方保持干燥,地面无积水等,防止滑倒,还有就是平时更换床位或是体味时注意动作轻缓,外出的时候要嘱咐家人或是护士陪同。

2.3 走失问题 :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因素,视力以及记忆力均会有所下降,所以常常会出现走失的现象,一旦走失的话,老年患者就容易出现恐惧心理,再加上身体不好,有慢性呼吸性疾病,没有人及时照顾,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所以走失问题也要重视。对于这种情况,患者需要外出检查的话应有人员陪伴, 必要时给患者戴上手镯并在其上写清楚患者姓名、疾病、联系电话, 并要求家人陪伴, 另外医护人员加强巡视病房, 并且患者在入院时必须要留取其监护人或亲属的联系方式, 一旦出现患者走失的话就可以便于医院启动追踪制度以及及时通知家属。

2.4 自杀问题 :此种现象也是经常见到的,有些老人觉的生存没有价值,而且还会增添家人的负担,治病也治不好,缺乏治疗信心,再加上无法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心理出现问题,性格改变,不与人交流,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觉得生活无趣,这样就容易产生厌世的情绪,导致自杀问题的出现。其实自杀问题算是心理问题引发出来的,所以医生护士不仅自己平时要注意患者的言行,必要的时候还要跟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患者家属多给患者精神上的慰藉,让患者觉得自身活着还是有价值的。

2.5 皮肤问题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休息、消瘦、病情重或因活动时气促而拒绝翻身, 容易发生压疮和继发感染。除了常规的皮肤护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还要跟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家属帮助患者翻身,同时需要记录下时间,皮肤颜色等信息,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多多注意,必要时给予气垫床来预防,另外还要注意患者的综合营养等,还要保持清洁、干燥、干净。

2.6 用药问题 :这里包括输液以及用药问题,输液问题常常就是输液外渗,呼吸内科老年病人病情复杂,静脉用药也比较多,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输液时容易发生静脉炎或静脉硬化,若输液外渗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软组织水肿或坏死。还有就是很多药物会造成老年人产生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多种药物还会导致出现疏忽的可能性增大,例如忘吃,少吃等。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输液水平以及用药的时候护理人员要严格密切患者的服药,以减少因为药物方面而导致的问题。

综上所诉,要想给患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减少护理问题的话, 就必须要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

参考文献

[1] 全星.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水平分析[J].医学产业资讯,2007,4(34):37-38.

[2] 刘瑛,包春雷.社区护理[M].修订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8-120.

[3] 殷磊.护理学基础[M].人民出版社,2003,3:24-25.

呼吸内科自我总结篇8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

绝大多数的呼吸系统疾病都是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烦躁、意志消沉等负面心理,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精神状态不好等现象[1]。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仅仅给予药物治疗是没有明显效果的,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病情恶化,进而危险状态下,导致死亡[2]。因此,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除了要对其进行有效、及时的治疗外,还要进行做好患者的全面护理工作,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避免出现死亡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呼吸内科从2010年3月到2012年4月共收治重症患者75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最小的是17岁,最大的是80岁,平均年龄是(44.7±2.6)岁;基础病:支气管扩张8例,支气管哮喘13例,慢性支气管炎2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3例,肺癌患者2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深度、频率、心律、痰量、心率、生命体征等,观察患者有没有并发症以及诱发因素,并且要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的出入量[3]。如果患者有严重的缺氧现象,应该立刻给予患者吸氧,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面罩或者是鼻导管进行吸氧,如果采用的是面罩吸氧,一般每分钟的吸氧量控制在4L到6L,如果采用的是鼻导管吸氧,一般每分钟的吸氧量控制在2L到4L,并且每隔20min左右要对患者进行巡视,确保患者安全用氧。如果患者有呼吸困难的现象,要针对患者困难程度,调整氧气的流量,并定时对氧气湿化瓶进行消毒。

1.2.2 由于患者处于长期缺氧的状态下,消化功能比较低下,营养不良,最终造成低钠、低钾、低氯、低蛋白等现象,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营养的补充,针对不同的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患者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要少量多餐。如果患者肠内不易补充营养的时候,可以给予患者经脉补充营养[4]。

1.2.3 护理人员一定要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及时清理呼吸道,及时将痰液排出体外。在平时,要注意清洁患者的口腔,降低感染率。对于那些呼吸困难,或者是自主呼吸的患者来说,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在这个时候,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机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任何的异常现象,要进行及时处理。

1.2.4 由于疾病的困扰,患者通常会出现紧张、失眠、烦恼焦虑、心情抑郁、脾气暴躁、恐惧等不良心理症状,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工作。在护理过程中,态度一定要诚恳、认真,如果是反应迟钝、言语啰嗦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随便打断他们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神情。在平时,要对患者食用尊称,时刻尊重患者,不要直呼患者的姓名或者是床号,在进入病房的时候,要注意多主动向患者打招呼,以排除患者的陌生感以及恐惧感,保持患者积极向上的心理,在日常护理期间,要注意稳定患者的情绪,如果患者对疾病或者是治疗有任何的疑问,护理人员都要给予耐心的解答。

2 结果

通过对75例患者进行科学、及时的治疗以及全面的护理,在75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有效的患者共计67例,所占的比例是89.3%,由此可以说明,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护理工作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具体的病情结果如表1所示:

%

3 讨论

总的说来,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护理人员一定要有严谨的工作精神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诚恳的对待每一位就诊患者。对于呼吸系统这类疾病,所采取的护理方法有很多种,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到多管齐下,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死亡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要忽略每一小细节,避免疏忽重要的信息,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睡眠时间。如果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护理人员可以看情况,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给予合理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耐寒、呼吸的锻炼,注重患者的个人卫生,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以便成功抢救患者。在平时实际的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护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分析,并总结护理经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3(19):122-123.

[2] 毛建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4(6):129.

[3] 张艳玲.论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6(3):191-192.

上一篇:师德考核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银行人员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