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病理范文

时间:2023-10-31 17:10:27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篇1

【关键词】 雾化吸入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95-01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12年我科所收治的498例上呼吸道感染、咽盐、喉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患儿,年龄40d~12岁,平均年龄6.1岁。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憋、呼吸困难,静脉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予雾化吸入均在5到10天治愈出院。所选雾化方式为主要为氧气雾化和压力泵雾化。氧气雾化和压力泵雾化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效果优于超生雾化疗法等优点。[1]

2 护理

2.1 治疗前准备

操作前耐心给患儿及家长解释治疗作用、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年长儿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或示范雾化吸入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向他们讲解雾化吸入的目的和优点。以取得他们的配合,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并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于年纪小,不配合的患儿可以用年长儿来示范带动。并加以放音乐和玩玩具的方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消除对治疗的恐惧心理,提高对治疗的顺从性和配合性。

2.2 雾化吸入的方法

我科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发现雾化治疗时的患者、雾化液温度、雾化配置液的选择、雾化量的调节、雾化间隔时间的掌握以及雾化后的处理等因素,都直接影响雾化治疗的效果。①选择:通常仰卧位较坐位潮气量降低,幼儿横隔肌位置高,胸廊活动度小,不会做深呼吸,使肺活量降低。所以,采用仰卧位雾化治疗,患儿雾化吸入短时间即出现呼吸费力,烦躁。采用坐位或侧卧位雾化,以上不适症状明显减轻。②雾化液温度的选择:冷空气急剧进入气管可使支气管痉挛,引起刺激性咳嗽加剧,患儿不易接受。采用30℃左右雾化液雾化,减轻了因冷空气而引起的副作用。③雾化配置液的选择:以往我科用0.9%生理盐水作配置液,发现大部分患儿吸入时表情痛苦,拒绝吸入。年龄稍长的患儿说味道不好,经过医护人员亲自尝试,发现雾化液咸、涩,还有一种很怪的味道,后改用无菌蒸馏水配置雾化液,口感好了许多,患儿也易于接受。④雾化量的调节:幼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如开始吸入时将雾化量调至最大,大量的雾化液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憋气,呼吸困难。⑤雾化后的处理:患儿年幼,咳嗽无力加之病情重,痰液不易排出,每次雾化后均给予拍背。目的是雾化后,痰液被稀释,通过外力的作用,使粘附在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易于排出。促进患儿早日康复。[2] ⑥危重患儿或痰液粘稠的患儿做完雾化后可能发生痰液膨胀,堵塞支气管造成呼吸困难,或痰液稀释后发生痰涌导致误吸。故危重患儿和痰液粘稠的患儿做雾化时应专人守候,并在雾化后给予拍背,即五指并拢成空心掌,避开双肾区及脊柱,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在患儿吸气末适当用力拍背,必要时吸痰。

2.3 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时水蒸汽可很好湿化气道但喷出的雾气有一定的压力,排斥口鼻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降低了氧的吸入。因此,对喘憋、呼吸不畅和缺氧严重以及肺炎合并心衰的患者,须先改善上述症状、加大吸氧量后再予以雾化吸入,且吸入时间宜短不宜长,每次5分钟左右,防止因此而加重缺氧状态。雾化吸入期间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就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加大吸氧量,拍背,喝水,待症状缓解再考虑下一次雾化吸入治疗。同时检查雾化液温度、剂量及是否合适,进行必要的调整。治疗后1~2小时内注意拍击患者胸背,并鼓励患者咳嗽。每次做完雾化后应协助患儿用温开水漱口,婴幼儿喂温开水,擦净口鼻周围雾水。雾化吸入过程中避免将雾液喷入眼睛,因地塞米松、普米克令舒可能引起眼压升高,使眼睛不适。注意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雾吸期间观察口腔黏膜变化,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念珠菌感染。一些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如痰易净、必嗽平、a-糜蛋白酶、高渗盐水等无可刺激支气管而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尤易发生。所以必要时须预先或同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特别是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更应分外小心。注意防止药物吸收后引起的副作用或毒性作用,如异丙肾上腺素易引起心律失常等。

3 小结

雾化吸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中应用几十年了,但由于操作不当,再加上小儿的顺从性差,不配合的因素,常常不能使这一治疗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我科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经验发现,通过精心的护理和干预提高小儿的顺从性,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恰当的药物对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显著的功效,得到了广大患儿和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高青,郑玲.《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年17期氧气、压力泵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的应用.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篇2

内科学是临床各科的基础,掌握好呼吸系统内科护理对临床内科其它学科的护理显得至关重要。而学员的临床实习阶段,是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时期,也是在校的理论学习进一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桥梁。内科实习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员毕业后的工作能力,所以每位带教老师的责任重大。现就如何提高内科护理临床带教谈谈体会。

1 领导重视

1.1 成立实习领导小组 在医院医务部的指导下,护校领导与护理部共同负责学员的临床实习,定期检查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查看学员的实习情况并组织考核。各病区由护士长、带教教师和学员组成教学小组,双方互通信息,交流情况,确保实习质量。

1.2 选择带教老师 身教重于言教,作为带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员。应选择具有良好素质,在护理教学中能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具有系统的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基本熟悉内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受过基础护理操作的专门训练,各项操作规范,护龄较长有一定带教经验的护士带教。

1.3 固定带教老师 让带教老师明确自己的职责、避免个别护士将带教看成额外负担而不负责的现象,能对每个学员进行全程管理,能系统地,有步骤地对学员进行各项技术训练,同时也有利于带教老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促使其学习有关知识和教学知识,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 呼吸系统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要点

实习初期带老师应主动热情地迎学员,详细介绍本科情况,如环境设备,工作人员,各种物品存放位置及规章制度。根据本科特点和易发生问题和差错的薄弱环节,经验教训,反复向同学强调交待,并嘱其要多问多看。要求学员复习掌握内科常见病的一般知识,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工作,进入实习后期,要求学员熟悉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如常见的吸氧、鼻饲、超声雾化吸入等.具体做法,带教老师有计划地集中学员结合实际和操作原理讲授,不失时机地组织同学参观有关操作,让同学单独操作,老师在旁指导,做到放手不放眼。在此同时,要避免学员重技术操作,轻生活护理,让学员从思想上认识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能自觉地为病人做好各种生活护理。

3 加强专科护理教学

3.1一般护理 病室环境要求、休息、饮食、口腔护理及其他、生活护理。

3.2常见症状护理 咯血病人的护理、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护理。

3.3常用的护理技术 引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腔穿刺术及人工呼吸器的应用。

3.4疾病护理一般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疾病护理重点进行分析。为达到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的目的,对休克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进行护理分析。

4 素质教育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篇3

关键词 : ICU 循环呼吸系统 重点疾病 护理 对策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收治内科、外科等各科病人中患有呼吸、循环、代谢及其他全身功能衰竭的病人,并对他们集中进行强有力的呼吸、循环、代谢及其他功能的全身管理。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质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意在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以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9年9月~2010年3月共收治危重病人55例,其中女33例,男22例,年龄45~73岁,平均62岁。

2护理与对策

2.1循环系统病人(如急性心肌梗塞。心脏外科术后病人)的护理

2.1.1严密观察心律和心率的变化

(1)如心脏病,心脏病人手术后的病人容易引起低血压、缺氧和脑血管栓塞等,均可

使脑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必须定期观察神智是否清醒、瞳孔大小及反射、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必要时要描记心电图。心律失常按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类:Ⅰ类心律失常、Ⅱ类心律失常、Ⅲ类心律失常;前两类比较好处理,Ⅲ类要特别重视。Ⅲ类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多源性室性早搏或连续出现两个以上室性早搏或R波落在T波上、室性心动过速、室颤、Ⅱ°~Ⅲ°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搏等。应注意是否是由血容量不足、低血钾症、疼痛或忧虑、低氧血症或氧不足、高碳酸血症以及其他药物的副作用所致。并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2)掌握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特点及预后根据不同情况做好各种准备,早期配合医生采取预防措施,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3)应熟悉医院中存有的全部抗心律失常药物,做到心里有数。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

以避免重复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监护过程中,当出现室颤、心搏骤停或猝死时,应首先做心前区锤击,胸外心脏按摩,然后准备除颤。如出现快速性和过缓性心律失常,根据医嘱应用起搏器予以纠正。

2.1.2 外周动脉栓塞的观察

(1)观察各外周动脉脉搏的性质,并作双侧对比。

(2)发现脉搏有异常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四肢有无发凉、苍白或皮肤呈苍白斑,毛细血管充盈度减低或缺乏,肢体疼痛以及感觉异常等;如有以上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患者的症状,并采取相应措施让患者肢体保暖。

(3)如果患者有动脉栓塞的发生,应做好外科手术准备。

2.1.3 肺梗塞的观察

(1)如病人突然出现气促和不能解释的胸痛时应注意有无胸膜摩擦音、心律不整、腓肠肌压痛与肿胀、低血压、支气管痉挛、咯血、发绀、恐惧感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

(2)按医嘱做血凝试验,并立即准备进行胸部X线拍片及肺扫描。遵医嘱应用肝素静脉滴入。

(3)在患者卧床期间应预防肺梗塞的发生,如多做被动或主动肢体运动,并早期下床活动等。

2.2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心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人呼吸血压情况

如病人尚在应用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应观察病人呼吸次数是否和呼吸机同步,并注意插管是否畅通,注意患者血压、心律的变化。每当呼吸机调整后,每隔一小时做一次血气测定,提高氧分压(Po2 ),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co2 );使Po2在80~110毫米汞柱之间,Pco2〈45毫米汞柱,pH在7.36~7.44之间。

2.2.2 根据医嘱拔管。拔管后可加强呼吸管理。为防止肺不张应采取间歇应用正压呼吸,高湿度带氧面罩,鼓励病人大口吹气,以达到加强呼吸的目的。及时注意由于翻身或做各种治疗时的意外脱管。此外,应注意引流。

2.2.3 经常听诊双肺部,以测定深呼吸时双侧呼吸音是否相等,有无干性罗音、湿性罗音、哮喘音以及呼吸音减弱的区域。观察病人有无语颤增强或降低,是否出现异常浊音区,呼吸道有否梗阻等。如发现气急、发绀、烦躁不安时应立即报告医生,以便给予及时的处理。

2.2.4 应指导患者咳嗽时要坐起来,用力咳;并告诉患者不要把痰咽下,这是预防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篇4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儿科 呼吸系统疾病 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降低体温等作用[1],是儿童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而且也是呼吸道疾病治疗过程中常用的药物[2],为糖皮质激素在儿科和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现阐述如下。

糖皮质激素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①支气管哮喘: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药物之一,特别是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方面,首选糖皮质激素,在药物的给药途径方面有静脉给药、口服剂雾化吸入等,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泼尼松等。若患儿病情较重,用量可以适量加大。②急性喉炎:由于急性喉炎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形成夹膜,导致窒息死亡,需要及时治疗,过去单一剂量地塞米松0.6mg/kg,但是不良反应相对较大,紧急状态静滴甲泼尼龙0.5~2mg/(kg・日)。

血液系统疾病: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的常见病,皮质激素是治疗ITP的首选药物,适用于急性暴发型或慢性出血显著的患儿,也适用于脾脏切除术前后。其作用机理为促进骨髓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抑制抗体生成,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多地破坏血小板,改善毛细血管的脆性[3],一般可用地塞米松0.2~0.3mg/(kg・日)静滴,3天,停4天,1个疗程,可连用4~6个疗程。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皮质激素抑制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产生抗体阻止巨噬细胞对附有IgG红细胞的吞噬和破坏,保护红细胞,减少抗体对其损害,对温抗体型疗效好。

风湿性疾病:儿童常见的风湿性疾病有肾病综合征、川畸病、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药物,也是目前诱导肾病缓解的最有效药物,激素一般不作为治疗川畸病首选药物,但是在患儿接受IVIG和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增强,缩短治疗时间。激素是治疗风湿热的重要药物,特别是急性风湿性心脏病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及时应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激素也是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药物。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最主要的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哮喘或重度持续哮喘吸入大量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早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以防止病情恶化[4]。一般使用半衰期较短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泼尼松龙等。对依赖型哮喘,可采用每天或隔日清晨顿服给药的方式,以减少外源性激素对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泼尼松维持剂量最后好10mg/日,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应经静脉及时给予大剂量的琥珀酸氢化可的松(400~1000mg/日)或甲泼尼松龙(80~160mg/日)。无糖皮质激素依赖型倾向者,可在3~5天内停药;有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应延长给药时间,控制哮喘症状后改为口服给药,并逐步减少激素用量。地塞米松抗炎作用强,但由于血浆和组织中半衰期长,对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时间长,故应尽量避免使用或不宜较长时间使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宜在应用支气管舒张剂的基础上,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激素的用量要权衡疗效与安全性,建议口服泼尼松30~40mg/日,连续治疗7~10天后逐渐减量停药,也可以静脉给予甲泼尼龙40mg,1~2次/日,3~5天,后改为口服,延长给药时间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会使不良反应增加。

结核:在结核病的治疗方面,需要抓住时机,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纤维化作用,在治疗结核病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抗纤维化方面,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及时应用激素,可以减少了胸膜的肥厚,但是,在治疗的时候应注意要在强有力的抗结核治疗前提下使用,否则,激素可以导致结核病的扩散。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0-131.

2 Oberbeck R,et al.The effect of dehydroepi and rosterone on hemorrhage-induced suppression of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Intensive-Care-Med,2002,28(7):963-968.

3 Angele MK,et al.Effect of gender and sex hormones on immune responses following shock.Shock,2010,14(2):81-90.

4 Valenti S,Giusti M.Melatonin participates in the control of testosterone secretion from rat testis:an overview of our experience.Ann-N-Y-Acad-Sci,2012,966:284-289.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篇5

【关键词】小儿;疾病;呼吸系统

小儿由于本身机体和心理功能发育的不完善,常常容易患病,而儿科门诊所收小儿病人多为呼吸系统疾病[1]。常有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在此基础上治疗不理想会发展为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所以针对小儿疾病一定要及时了解疾病的动态和发病原因等情况,本文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主要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季节小儿所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入选条件为:年龄为0-14岁,经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不是由其它疾病并发呼吸系统疾病。

1.2方法运用四川美康医药开发公司开发的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工作站进行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四季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统计分析。

2结果

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占74.9%和54.1%,其中第一阶段呼吸系统患儿5213,第二阶段4389例。

2.1患儿呼吸系统疾病情况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以及其它如:咽喉炎、气管异物、先天畸形等。

肺炎(分别占24.2%和15.1%),是我国住院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常发疾病。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引起肺炎,而且发病存在着季节规律,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冬及冬春等交替时,正是气候变化的时候。这个时期由于天气温度低,低温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从而使细菌、病毒、灰尘留于体内,进而引起感染至肺炎。小儿肺炎的病因在当代还不清楚,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加严重,这也导致中国治疗方案日益增多,治疗的盲目性、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及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医生根据病情综合判断小儿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确报治疗的合理性。

2.2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呼吸系统疾病的32.5%和29.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占90%以上,其余一般为细菌性感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一年四季中冬季病毒繁殖速度最快,相关报告发现冬天是发生感冒频发期,同时发现当气候变化很大的时候感冒的概率也会提高。感冒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治疗,但是更主要的是加强预防,多喝水,保持空气畅通和清洁,注意身体表面的温度[2]。

2.3支气管炎和哮喘(两阶段分别占26.5%+10.1%和24.5%+9.5%)大多数的患儿第一次发作在4-5岁左右。发病机制不明,暂时认为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哮喘与季节有很大的联系,在温度突然变化时容易发作,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也是一种刺激方式,所以在春冬交替时容易发生。由于小儿发生的概率不高,所以治疗很不规范,没有规范和标准的治疗方案,刘昌玉等通过100例哮喘患儿进行追踪观察得出结论:秋季哮喘急性发作率最高,其它季节无明显差异。

2.4其它(分别占16.8%和31.2%)急性感染性喉炎,特点是其发作快,常伴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出现,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严重可以并发喉梗阻有生命危险,1-3岁幼儿常在春冬季发生[3]。

由于小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当于成人,所以在生活上要密切注意小儿的行为,防止小儿发生意外如:吞花生进入支气管,其他气管道伤害等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按年龄分从出生到28天(新生儿期)、≤3岁(婴幼儿期)、3岁到6岁为学龄前期、6岁到14岁为学龄期,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时段进行比较,详见表一、表二。

由上表可知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

3讨论

小儿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自己身体免疫功能尚没发育完全,所以容易感染和患病,所以做好疾病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预防药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行母乳喂养,因为随着小儿的机体发育和成长,对营养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母乳是公认最营养的小儿喂养方式,第二多进行日光浴,日光浴不仅可以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促进小儿钙剂的吸收,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要求,第三是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注意双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和通气的顺畅,经常对口腔鼻腔咽部进行护理,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第四避免去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小儿的体质差,免疫功能差,容易感染,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经常更好衣物,尿布。第五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按国家规定进行疫苗的接种,像白喉,百日咳等从而提高小儿呼吸系统的免疫力[4]。

本文总结小儿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同时提醒学者注意小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的和谐发展,保护小儿的生活环境,提高小孩免疫力,科学防治小孩呼吸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1]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

[2]赵顺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5).

[3]鲁继荣.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5).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篇6

关键词 疾病谱单病种排序构成比

临床资料

采用“甘肃省卫生系统疾控进医院信息平台”统计2011年全县医疗机构门诊患者初步诊断进行疾病分类统计,对病种按疾病分类系统、排列前三的单病种进行分类排序统计分析。

结果

全县所有医疗机构门诊患者按疾病分类结果:门诊患者前三位以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居第八。呼吸系统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为主;循环系统以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NOS为主;消化系统以胃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肠炎为主。见表1。

表12011年清水县门诊患者前十位疾病顺序

疾病分类系统例数构成比呼吸系统3156638.57%循环系统1325216.19%消化系统1213814.83%肌肉骨骼系统和

结缔组织疾病829910.1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59737.30%临床与实验异常

不类于他处者26713.2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7072.09%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3481.65%神经系统疾病10511.28%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10281.26%

门诊患者单病种构成分析:门诊患者前三位为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胃炎,发病率分别为4%、3%、2%。见表2。

表22011年清水县门诊患者单病种前十位疾病排序

疾病分类系统例数构成比上呼吸道感染1816722.20%感冒885410.81%胃炎44295.41%高血压41995.13%腰痛NOS26843.28%附件炎(输卵管

和卵巢炎)26203.20%低血压NOS22982.81%慢性胃炎21232.59%冠心病21002.57%关节炎NOS17682.16%

单病种排列前三位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胃炎)年龄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主要患者为0~5岁儿童,胃炎主要分布于45岁以上年龄段。见表3。

单病种前十位疾病性别差异分析:上呼吸道感染男性居多,低血压女性居多,其余各病男性稍多。见表4。

表42011年清水县门诊患者单病种前十位

疾病性别差异

疾病分类系统总计构成比(%)男女上呼吸道感染1816765.7934.21感冒885453.5746.43胃炎442956.4843.52高血压419953.6046.40腰痛NOS268453.5446.46输卵管和卵巢炎26200.00100.00低血压NOS229840.7659.24慢性胃炎212351.5148.49冠心病210048.4551.55关节炎NOS176852.1347.87

讨论

呼吸、循环、消化三大系统疾病是清水县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70%,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小孩老人应特别注意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的预防[2],老年人还要注意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医疗机构在制定疾病防治策略、建立专科特色、引进人才方面,针对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病,建立专业性较强、技术力量较高的人才梯队,加强宣教工作,健全体检机制,做到预防在先,防治结合。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研究,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诊治水平,宣传和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是保障身体健康、提高人类寿命的主要环节。

性别构成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与清水县人口性别构成比男性较大、吸烟、喝酒等生活习惯、饮食不规律、劳动强度及心理压力较大等有关。因此,要重视男性青壮年的卫生保健,严格执行各种危险性职业的操作规程,改善工作环境;开展健康教育,建议他们定期体检,有助于降低男性患者的发病率。

威胁老年人的主要疾病是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在下降,各种原因造成的损伤也日渐增多。在考虑对疾病治疗同时,重视健康教育,指导人们保持良好的个人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期到达预防和减少老年疾病的发生。

儿童患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儿童抵抗力差,容易患细菌性及病毒性感染的疾病。学校及家长应该注意儿童的卫生习惯,鼓励儿童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从而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

本文为了解清水县2011年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情况,掌握门诊患者疾病年龄构成、疾病谱构成的规律和特点,采用“甘肃省卫生系统疾控进医院信息平台”统计2011年全县医疗机构门诊患者81847人次资料,采用LCD—10进行疾病分类。结果发现,疾病分类系统前三位以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为主,累计发病占全年疾病的69.59%;单病种前三位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前十位累计占全年疾病的58.00%。疾病控制的重点以消化、呼吸、循环系统为主[3]。

参考文献

1清水县统计局.2011年清水县户数和人口[R].清水县年鉴,2011:41—41.

2邱洪斌,田黎明.我国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5(8):841—842.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篇7

【关键词】

住院;疾病;医院;学龄儿童

为全面地了解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及变化情况,以利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降低严重影响学龄期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发生率,提高学龄期儿童健康水平,故进行了此次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开封市4家三级医院2001~2010年间学龄期8421份儿童住院病历,其中男生4401份、女生4020份,城市儿童3950份、农村儿童4471份。全部资料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疾病种类 在前10位住院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居首位(18.3%)、消化系统疾病(16.7%)居其次、意外损伤和中毒(15.6%)次之。对呼吸系统疾病进一步分析,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51.3%)、支气管炎(29.7%)和肺炎(13.5%)。

2.2 学龄期儿童中男生和女生的住院疾病种类比较 男生和女生住院疾病前10位种类相同,疾病顺位有所不同。男生住院疾病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9.0%)、意外损伤和中毒(8.8%)、消化系统疾病(7.9%);女生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9.3%)、消化系统疾病(8.8%)、意外损伤和中毒(6.8%)。

2.3 城市和农村学龄期儿童的住院疾病种类比较 前3位住院疾病种类相同,疾病顺位有所不同。城市学生住院疾病

作者单位:475001开封,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9.9%)、消化系统疾病(8.8%)、意外损伤和中毒(6.5%);而农村学生住院疾病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意外损伤和中毒(9.1%)、呼吸系统疾病(8.4%)、消化系统疾病(7.9%)。

2.4 排在前3位的疾病种类近10年发病趋势分析 通过对2001-2010年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的分析,发现在住院疾病构成顺位中,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始终排在前3位,同时前3位住院疾病种类百分比近10年均呈上升趋势,应值得大家重视。

3 讨论

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为主。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改善学龄期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近10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始终位居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首位。这与儿童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有主要关系,儿童呼吸道黏膜柔嫩而且富有血管和淋巴组织,一旦有病原菌侵入,极易发生感染[1]。其中仍主要为肺炎,同时喘息性疾病亦有明显增多,所以加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管理,进行毛细支气管炎、哮喘发病机理以及预后随访的前瞻性研究,规范化的哮喘治疗,提高患病儿童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儿科全体医师今后从事研究和临床工作的重点。消化系统疾病位居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的第2位,其中胃肠炎和结肠炎的比例最大,一年中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主要原因为学龄期儿童的个人卫生自理能力差,没有养成进食前洗手等好的生活习惯,导致病从口入。随着小儿C13呼气试验和超细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发现Hp相关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道溃疡疾病儿童数量渐增,一般有家族聚集性。消化系统疾病有“病从口入”的特点,所以指导家长对小儿的喂养,改善环境卫生,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意外损伤和中毒位居开封市学龄儿童住院疾病的第3位,其中车祸伤、跌伤、异物吸入、中毒等为主,这与目前机动车数量剧增、公众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性还还相对较差、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意外损伤已成为儿童、青少年的第一死因,中毒在儿童意外事故中占首位[2]。

学龄期儿童中男女生住院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均位居首位。男生意外损伤和中毒位居第二,发生伤害的常见原因为玩耍、骑车、运动、溺水及触电等,校园内外受伤机率明显高于家中,所以加强对学龄期儿童的安全教育,尽量避免意外伤害发生,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综合预防措施,对降低学龄期儿童的伤害发生率尤其重要。女生消化系统疾病位居第二,消化系统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病种,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进食不洁食物,这与女生喜食零食、卫生意识较差有关,针对这一点在儿童中开展食品卫生知识教育、使她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亦很重要。

农村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意外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位居农村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首位,因此提高农村学龄期儿童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教育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全民族儿童的健康水平,广大农村的卫生保健工作更不容忽视。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类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儿科医学也从单纯诊治躯体疾病发展到关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对于儿童疾病从注重治疗向注重预防保健转变,进而涉及社会-文化问题,成为现代儿科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根据不同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不失时机地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高质量医学关注儿童,尽一切力量使儿童达到最佳的、最理想的健康状态[3]。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儿童的健康,为儿童创造一个和平、宁静、清新、活泼的生长环境是我们全体儿科医生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参 考 文 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 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64-1669.

[2] 马武琼.1985~2004年住院儿童疾病构成及相关因素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590-2591.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篇8

呼吸内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随着时间推移,医学条件的进步,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杀手。简析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特点,探究治疗呼吸内科疾病应该注意的问题,造福更多患者。

关键词:呼吸内科疾病; 临床特点; 治疗;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51-02

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与此同时,呼吸内科疾病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而这些新问题也使得呼吸内科疾病的救治工作变得更加棘手。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救治,首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新特点进行分析。

1 对呼吸内科疾病出现的新特点的分析

传统的呼吸内科疾病是由于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病理简单,医治也相对简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恶化,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不降反升,并且出现一些新的复杂的特点,给呼吸内科疾病的医治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1.1 发病时间快: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呼吸内科疾病呈现出发病时间越来越快的特点。使得救治时间大大缩短,尤其是一些突发的新型疾病,留给工作人员研究病理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会出现病理研究清楚之前就错过了一致的最好时期。而发病时间越来越快,也可能会造成患者就医之前就错过了最佳医治时间。

1.2 发病原理更加复杂:

当代社会,引发呼吸内科疾病的不再仅仅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一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因素也可能是引发呼吸内科疾病的关键因素。2004年8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接收了12名高烧为主的患者,经医院诊断这12名患者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经过调查,这些患者患病的原因是在同一家没有卫生执照的游泳馆游泳。这也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当代社会呼吸内科的病发原理不再仅仅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许多社会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呼吸内科疾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救治的难度。

1.3 更容易复发:

传统的呼吸内科疾病,是一种简单的,易治愈的生活疾病,并且不易复发,但是目前环境条件恶化,人类身体的抵抗力变差,呼吸内科系统的疾病更容易反复发作。在工业区,人口密集区域,空气质量差(雾霾天气严重,空气含尘量高等)地区,复发率更是高出了普通地区。疾病的重复发作使得病人服用大量的类似的药物,导致病毒或者是细菌抗药性增强,甚至会产生变异细菌,而且发病间隔越短,服药量越大,变异后的细菌越棘手,甚至会衍生出新的类型的疾病,增加了医治难度。

1.4 并发症状增多: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明显感受到呼吸内科疾病的并发症增加许多,并且不局限呼吸系统,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医治更加复杂化。上呼吸道感染是生活中的常见病,每个人每年恐怕都会感冒几次,但是如果治疗不当的话就会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结膜炎、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病原体经过鼻泪管、耳咽管、淋巴组织等周围组织时产生并发症),败血症,变态反应性疾患。并发症会严重削弱单一治疗方式的功效,使得在医疗过程中不得不采用复合式的医疗手段,但是目前在我国行之有效的复合式医疗手段仍在探究之中。病人只能接受单一的治疗方式,而这种治疗方式不仅会耽误大量的时间,还会耗费大量的医疗费用,增加家庭负担,最重要的是对病人的心理、身体造成痛苦。

2 呼吸内科疾病治疗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面对日益复杂的呼吸内科疾病症状,为了提高呼吸内科的救治效果,笔者简单总结一下在治疗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2.1 把握病理,对症下药:

虽然现在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时间越来越快,在医治的黄金救治时间之前把握病理也越来越难,但是医疗人员在医治之前仍需仔细分析病理,找到病发根源,对症下药。有些医生在患者的症状既像A病又像B病的时候,武断判断,粗暴医治,往往会延误医治的最佳时间,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了能够及时把握病理,应该做到以下要求:首先医生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医德,使得医生能在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下准确的把握病发原理;其次,医院要有良好的设备。良好的医疗设备有利于缩短病人的检测时间,更加准确的把握病理;最后必要时要进行专家会诊,用最专业的团队做最专业的判断,挽救病人生命于旦夕。

2.2 定期复诊,确保痊愈:

针对呼吸内科疾病易复发的的现状,应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直到确保病人完全康复。而复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对病人上一阶段的治疗效果的检查;其次是检查患者病情的新情况,看看是是否存在变异病毒或者细菌,一旦发现,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从萌芽阶段根治,以达到彻底医治的目的。

2.3 重视对并发症的防治:

在医治的过程中,增强对并发症的防治工作也是重中之重。针对目前尚没有效果好,副作用低的复合式疗法,在采用单一医疗方式的时候,更要注重对并发症的防治。如果可以扼杀于萌芽阶段是大家都乐于见到的效果。但是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应该要及时医治,不要忽视,对于并发症较多的患者,分层次的医治,先医治症状比较轻的,再医治严重的,但在医治过程中要保证严重的并发症状不会恶化。在医治过程中切记贪急贪快,笼统治疗。在用药时更不可能为医治多种并发症而大量用药,造成药效相互作用,或对患者身体产生危害,或使药效减弱,得不偿失。

2.4 加强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的结合:

临床医学和基础学科是相互作用的学科,加强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的结合,是为了得到更精确地数据、理论支持,不断验证治疗方法的准确性,从而使广大医者对呼吸内科疾病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呼吸内科疾病的治愈更加精准,把握最佳治疗时间。

3 结语

目前我国的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之路仍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医者深入研究,不断研发新药,好药,确定行之有效的医疗方案,造福广大患者,那今天笔者抛砖引玉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 吴小飞.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特定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2013.12.

上一篇:集成电路研究方向范文 下一篇:中职教育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