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范文

时间:2023-03-11 01:27:01

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范文第1篇

在呼吸内科轮要二个月了,现把二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询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问病史方面的特点。呼吸器官强大的代偿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如果不对本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很难对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所以在问病史时往往满足于病人有什么症状,而忽视了对这些症状的进一步了解,使得临床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这一临床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病人有咳嗽这一症状,而不进一步的深究,这种临床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对咳嗽这一症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弄清咳嗽的时间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是偶发性还是反复发作;其程度是轻还是重;声音的大小、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及气节的关系;是否有昼夜节律性;与、运动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如此的细致的了解后,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有咳嗽,但各种疾病的咳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为疾病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在治疗方面,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在呼吸科十分常见,因此在呼吸科抗生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因此,熟悉和了解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体内代谢途径、毒副作用,以及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有关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呼吸内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86-01

.一般来说,呼吸内科疾病患病的时间比较久,同时,难以一次性治愈,容易反复发作。由于以上这些特征,内科呼吸疾病患者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常出现烦躁、郁闷或者恐惧的情况。内科呼吸疾病给患者的身体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除了一般性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之外,病重患者还经常处于危机的状态,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必须要提高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质量,为治疗疾病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的80例内科呼吸疾病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8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22例患者属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有6例患者属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此外,支气管哮喘患者有2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有15例,患有肺癌的患者3例,临床出现呼吸衰竭患者2例。

1.2严密观察病情

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呼吸观察。呼吸观察主要针对患者呼吸的频率和节奏为主要的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是否正常,呼吸节奏是否稳定,如果患者呼吸出现不稳定、不规律的情况,则要对患者进行重点观察。

对患者进行密切的意识观察。意识观察的主要工作是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白天嗜睡、反应不敏捷的情况,如果有这些情况,就要考虑对患者进行重点观察。

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咳嗽观察,咳嗽观察的主要指标是看患者的咳嗽是干咳还是咳痰,是否有咳血、胸痛、久咳不止的情况。此外,护士细心观察患者的咳嗽的节律和时间点,并做好记录,为后期的治疗提供真实的资料。

1.3护理方案

内科呼吸疾病患者入院之后,首先给患者细心的讲述医院的情况,以及疾病的状况,针对患者的疑虑,或者提出的一些问题,护士耐心的解答,让患者稳定情绪,能够配合医院的护理和治疗工作。为患者安排干净清洁的病房,病房要保证有重复消毒,并且有良好的通风效果,不在病房里面摆放任何的花草,避免花香对患者造成刺激。护士每天按时提醒患者服药,并陪同患者到室外活动和检查。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叮嘱患者要少量多餐,进食流失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

2结果

在研究的8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中,有67例患者已经成功被治愈康复。其余的13例患者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衰竭,并出现并发症,例如,心脏衰竭、呼吸堵塞等等。

3讨论

3.1心理护理

根据统计显示,呼吸内科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所以,患者入院之后,护士首先要主动去帮扶。并在帮助的过程中主动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后期展开有效护理收集信息。对于部分有沮丧、烦躁情绪的患者,护士要积极主动的了解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关心患者的饮食起居,给予患者需要的帮助。对于不配合医疗人员治疗的患者,护士要积极和患者沟通,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3.2舒适环境

病房作为患者平时居住起居的地方,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必须,要经常的用无刺激性气味的消毒水来拖洗地板;为患者整理床铺被子的时候要避免灰尘和棉絮对患者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限制每天探望患者的人数,避免感染;热水瓶要放置在离患者比较远的地方,床上要装上防护栏,保证患者的安全。

3.3口腔护理

呼吸机经常作为治疗呼吸内科疾病并发症的主要器械。由于呼吸内科患者容易被口腔的细菌感染,造成更加严重的疾病,所以,护士要经常性的帮助患者清理口腔。清理用生理盐水棉球为宜,让患者的口腔保持清洁,避免真菌感染。护士要及时使用阿米卡星0.2g加生理盐水100mL对患者展开治疗,使得患者的气道湿化。如果患者出现了黄粘痰,说明已经感染,要及时采用敏感抗菌药给患者治疗。患者如出现血痰,就要检查套管和气囊是不是有压迫患者,并及时的修正。

3.4饮食指导

由于呼吸内科疾病属于慢性消耗疾病,发病的时候都会有咳嗽、咳痰等等症状。所以,护士要叮嘱患者经常进食一些高蛋白,富含纤维的食物,以水果和蔬菜最适合。同时,要每天保持饮用一定量的水,保持呼吸道的湿润。为了避免患者失眠,要叮嘱患者不要在睡前喝茶或者咖啡等。

3.5用药安全

依照药敏实验结果,使用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的时候,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时要检查是否真菌感染。祛痰使用溴己新,镇咳常用咳必清,平喘常用氨茶碱,对患者进行雾化治疗。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出现了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用药,并对患者进行检查。同时,要控制好输液的速度,如果输液太快或者太多就会导致肺水肿。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疾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巨大的不良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采用更加优质的护理方法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华.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3.

[2]王丽萍.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中外医疗,2013,23.

呼吸内科范文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收治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50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0.12±6.12)岁。

1.2方法:

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5年来关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通过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之间进行共同讨论病例,分析影响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感染情况:

研究表明,在老年患者中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也存在其他感染情况,如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详见下图。

2.2影响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分析

2.2.1生理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带真菌率在15%左右。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年龄较大,体质虚弱且有多种疾病并存,极易反复发病,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功能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减退,与其他人群相比,真菌更易侵入下呼吸道而引起肺部感染;同时许多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其体内的敏感菌株被抗生素杀死、抑制,并且存在直接促进真菌不断生长繁殖和毒性增加的作用,进一步诱发全身性真菌感染。

2.2.2心理因素:呼吸内科感染后,老年患者常会伴随反复咳痰、咳嗽、气促、胸痛、咯血等症状,长期饱受这种状态的折磨,多数老年人都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如烦恼、焦虑、恐惧、失眠、紧张、情绪低落,在长期反复住院的过程中,老年患者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部分老年患者还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这些都会造成老年患者抑郁情绪。在这种情绪下,老年患者会对临床的治疗和其预防工作产生抗拒心理,而不能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以至直接影响预防的效果,这也加大了呼吸内科感染发生的概率。

2.2.3环境因素:老年人住院患者探视多、陪护多,导致空气污染重;同时同一病房的患者室内飞沫间的传播也往往难以控制,造成反复感染;医护人员实施了不适当的医源性治疗,导致患者的气道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真菌定植感染的机会增加;护理措施和病房管理不到位,食物、呼吸器械污染、手的污染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

3讨论

呼吸内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呼吸系统;护理;医患和谐

呼吸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胃肠疾病。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除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外,与抗生素、激素的滥用也有关,因为它们会降低人的免疫力,从而增加了肺气肿等肺部疾病的产生。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有,肺炎、咳嗽、咳痰、气喘等慢性病,这些呼吸疾病不易根除、易反复发作。笔者是在呼吸内科长期工作的一名护理人员,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一下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要点。

1 呼吸疾病患者表现特点

任何疾病发生的因素都是多方面的,呼吸疾病也不理外,它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的生理因素、年龄情况、心理情绪等有关,这些致病因素往往相互影响。

1.1 心理问题

呼吸疾病患者因系统免疫力低下,这些人群对环境比较敏感,易感程度强,受温度、气候变化影响大,病情易反复发作。它们的工作、生活等常会被疾病困扰,长期会造成病人抑郁、焦虑等,不好的情绪又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此外,患者呼吸疾病严重时,如呼吸衰竭,辅助呼吸的人工呼吸机常会受到患者的排斥,一是其作为机器易给人冷冰冰的感觉,除了给患者不适外,长期使用还会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内心焦虑、抑郁、恐惧、怀疑等不良心理。

1.2 生理问题

呼吸内科患者有呼吸不畅、呼吸道有异物,胸闷、气喘等问题,他们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奏、脉搏、血压、痰量等指标会有异常。它们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疾病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进而影响患者整体的健康情况。

1.3 人群组成特点

据调查,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多数是中老年群体,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机能如,呼吸系统、心机等功能变弱,排泄机能也变弱,加之长期粉尘,烟雾等有毒物在体内的积累,一旦有发病的诱导因素,呼吸疾病的症状便显现出来;也有一些因长期工作在粉尘环境的年轻人,如煤矿工人,他们短时间内接触含粉尘颗粒的频率十分大,即使身体健康,但有害物质已经远远超出身体的负荷,超出正常的自身净化能力,不能及时排除,最终导致严重的呼吸疾病。也有部分孩子因体质较弱而患者呼吸系统疾病,而有的人是先天性呼吸疾病。

2 护理工作应注意问题

患者接受住院治疗是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护士作为医师治疗后,病人重要的关照人,与患者身体的恢复有密切关系,在对呼吸病患者护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及时护理

护士工作繁忙、需要护理的病人很多,每天的工作量也很大,但我们要遵循选一行,爱一行的原则。不怕苦、不嫌累。把一些需要重要护理的患者分类,及时给他们必要的护理和照料。对其他患者也要给予及时医疗,关注其病情发展情况,并及时向主治医师反应,以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治愈呼吸系统疾病。

2.2 工作态度和蔼

为人民服务是光荣的,真心实意为民众办事、解决他们在就医中遇到的困难,不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而且有助于民众对医院产生感激心理,解决当今社会对医院只顾赚钱的质疑,提升医院、人民天使的形象。呼吸疾病易通过空气传染,清洁的住院环境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很重要。

3 护理方法要点

3.1 健康教育宣传

对患者来说,有健康意识很重要,这样他们就能学会保护自己。对呼吸系统患有疾病的人来说,有了健康意识,就会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辛辣、咸、生冷等刺激性太强的食物)、注意天气变化给他们呼吸系统带来的影响,及时增减衣物、了解自己病情的发展,及时用药或就医、了解整体患者的心理情况,学会找家人或朋友及时疏导。

健康知识的宣传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时及时给与患者和家属,医院呼吸系统门诊可以有自己的健康宣传资料,及时发给患者。此外,医院也可以定期举行有关知识的教育讲座,让民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2 医患沟通和谐

每天查房时与病人聊天,测量体温、肺部情况,痰量等情况,询问患者一天的身体情况,用药情况及对药物疗效的感应,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给需要的病人及家属沟通,告诉他们患者病情,并结合身体动作、去和患者进行情感交流。给听话孩子以赞许和鼓励、给老人以希望,给中年人以叮嘱。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和真情,而不仅仅是医院里冰冷的机器、刺鼻的空气苦涩的药片。医患及时、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护士可以在这以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3.3 药物、饮食、睡眠调理

药物治疗是对患者疾病初期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及时给药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缓解患者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给患者心理安慰。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过敏反应等症状、病情康复情况等多方因素,适当调整药物和药物剂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要掌握药物的药性及不良反应的表现症状,进行药物注射时,全面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注射易过敏的药物后要注意药物疗效、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药物副作用,掌握及时的抢救方法,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准确性、疗效性。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多食用高蛋白食品、适量食用水果、不挑食,不偏食,适当进粗纤维 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等,对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作用。

4 结语

呼吸系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对环境比较敏感,易感程度强,受环境改变,心理情绪影响较大,因此,它们的工作、生活等常会被疾病困扰,长期会造成病人抑郁、焦虑等,不好的情绪又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护士对呼吸内科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要全面、客观分析问题,掌握病人病情动态,药物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在掌握呼吸系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时,应注意与患者交流沟通,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既有利于医患工作的展开,又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结合患者自身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做到治病先治心,让患者放下思想包袱,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全星.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水平分析[J].医学产业资讯,2007,4(34):37- 38.

[2] 艾惠霞,王志兰.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9(8) : 21- 23.

呼吸内科范文第5篇

检测结果:大部分为革兰氏阴性菌,以铜绿假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在革兰氏阳性菌中主要为肺炎链球菌;真菌中所占比最大的是白色念珠菌。药敏检测,在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最低的为亚胺培南,其次为阿米卡星;革兰氏阳性菌中,金色葡萄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没有耐药性。病原菌的分布和构成比详见表1。

2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药敏检测,在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最低的为亚胺培南,其次为阿米卡星,耐药性最高的为氨苄西林;革兰氏阳性菌中,金色葡萄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没有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见表2和表3。

3讨论

呼吸内科中最棘手的疾病是下呼吸道感染,因为在治疗时没有科学的使用抗生素,让下呼吸道受到感染,并且其发病率在现今多种抗生素环境中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由于抗生素药物种类的增多,使得病原菌有更强大的耐药性,耐药率也随着增高。有数据研究证明,在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32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一共分离出465例菌株,在这些菌株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比最大为58.7%,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占总菌株的26.7%,最后是真菌,占总菌株的14.6%;在革兰氏阴性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真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白色念球菌。在呼吸内科中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感染下呼吸道的病菌之一,其通过降低膜通透性同时产生广谱内酰胺酶来加大对抗生素的内药性,针对因铜绿假单细胞导致的下呼吸道受感染的病症,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根据试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时,同时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会使下呼吸道受感染的几率增加。医学研究资料表明,造成下呼吸道受感染的主要致命病菌是产气杆菌,它能诱导很多抗生素产生强大的耐药性。

在本次药敏试验中,在诱发下呼吸道产生感染的病菌中,对大部分抗生素都有强大的耐药性,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与头孢等药物有强大的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霉素与氨苄西林有强大的抗药性。药敏研究试验表明,对亚胺培南有较高敏感性的病原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色葡萄菌。因此,在诊治下呼吸道受到严重感染的呼吸内科患者时,要优先考虑亚胺培南,同时加入头孢抑制酶抗生素。

金色葡萄菌有很严峻的耐药形式,对青霉素等抗菌药物有着100%的耐药率,对由这种病菌使下呼吸道受感染的患者来说,在治疗这类患者时要提高重视度,加大投入精力,使其成为今后治疗抗感染患者的有效方案。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是人体微生物的平衡遭到破坏,病菌失调,很多下呼吸道受感染的患者没有合理的。科学的使用抗生素,让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错误的使用抗生素,会使患者病原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最终产生难治愈的后果。因此,在为下呼吸道提供抗生素之前,要先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和耐药性的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确定抗生素的可靠耐药性,才能使下呼吸到受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治愈,同时能抑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综上所述,在制定有效的科学的治疗下呼吸道受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时,要对抗生素的使用,各区域病菌的耐药性以及病原菌的分布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这对治疗受感染性下呼吸道疾病有很重要的医学意义。

呼吸内科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呼吸内科;肺栓塞;诊治;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023-02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Embolism

LIU Jiandong

Xinyi, Guangdong People's Hospital,Xinyi 525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pulmonary embolism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and diagnostic procedure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2009 January ~2011 year in January during the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reated 40 cases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onclusion Heartbeat of normal in 11 cases, right ventricular enlargement in 10 cases,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ventricular wall motion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19 cases, blood gas analysis in 12 cases of pH > 7.45, PaO2 < 38 cases in 80mmHg.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of 9 cases with increase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accelerated in 8 cases, 10 cases of serum total bilirubin. The treatment group treated by urokinase combined anticoagulant drug treatment, 5 cases were cured, 6 cases improved, 7 cases; 2 cases ineffectiv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90%. While symptomatic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2 cases were cured, 5 cases were improved, 6 cases improved, 7 cases are invalid,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65%. Conclusion Pulmonary embolism clinical symptom complex, clinical early diagnosis and the use of thrombolytic and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to improve survival rate and treatment effec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Pulmonary embolism; Treatment; Analysis;

急性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者其他分支引起的肺循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急性肺栓塞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一种心肺疾病,其具有漏诊率高、误诊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临床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及肺栓塞的诊断程序与治疗对策,该研究主要对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呼吸内科共收治40例肺栓塞患者,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5~79岁,平均(58.23±4.72)岁,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闷12例、发热7例,咳嗽8例,呼吸困难11例,肺部湿罗音9例,咳血或者痰中带血13例,下肢水肿12例心悸8例,昏厥2例,休克1例,发绀7例,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6例等。

1.2 临床检查

1.2.1 X 线检查 肺栓塞患者较为典型的为双下肺野外带片状阴影,肺动脉主干增宽,肺纹理变细,下肺部出现尖端向肺门低朝胸膜的楔形阴影,少数患者的X线没有变化。

1.2.2 血气分析 肺栓塞患者临床大多数有低氧血症以及呼吸性碱性中毒等临床表现,并且当患者的肺动脉血管床阻塞15%~20%时,则患者的PaO2

1.2.3 超声心动图检查 PE超声心动图改变有直接和间接征象,前者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栓塞。后者表现为右心室扩大、肺动脉增宽、压力升高、三尖瓣返流等。据报道超声诊断PE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80%~90%。

1.3 治疗方法

临床对该组患者实施治疗时,随即将该组患者分为对症治疗组和溶栓治疗组各20例,并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症治疗组主要采用抗休克、纠正心力衰竭以及抗感染和吸氧等综合治疗。而溶栓抗凝组临床主要采用尿激酶50~100万U进行溶栓联合抗凝药物快速静脉滴注进行治疗。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临床通过对该组所有肺栓塞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心动图正常者11例,右室扩大10例,肺动脉高压、室壁运动异常患者有19例,血气分析pH>7.45者有12例,PaO2

2.2 治疗结果

通过对该组患者临床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得知:溶栓治疗组采用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有5例治愈,6例显效,7例好转;2例治疗无效,有效率为90.0%。而对症治疗组患者治愈2例,显效5例,好转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0%。见表1。

表1 两组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n(%)]

注:两组比较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采用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气分析能够直观反映出患者心肺功能的情况,对早期确诊具有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诊断能够更好的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救治,降低其血管的阻隔力,这对于促进心肌能量、促进心肌代谢、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周围血流量、减低心脏工作负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临床通过对该组资料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40例肺栓塞患者中心动图正常者11例,右室扩大10例,肺动脉高压、室壁运动异常患者有19例,血气分析pH>7.45者有12例,PaO2

[参考文献]

[1] 王英杰,迟云涛.47例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3):90-92.

[2] 邓朝胜,高少勇,林其昌.抗凝治疗对老年与非老年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6):121-123.

[3] 王哲人.24例肺栓塞误漏诊原因分析及诊断体会[J].山东医药,2012(32):56-57.

[4] 柴燕玲.Wells评分和血浆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1(2):69-70.

呼吸内科范文第7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 医院感染 因素 对策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率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呼吸内 科感染率居各临床科室之首,从而被各级医院管理者视为重中之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整理我院2010年至2013年这三年期间住院治疗疗呼吸疾病患者2123例患者中165例医院感染患者的病例和相关资料,研究发现,本院综合感染率为百分之7.7。

1.2 方法:采用访谈记录法和原始资料分析法,依照卫生部颁布的规范进行,逐一整理,记录相关结果和数据。

2 结果

我院2010年至2013年这三年期间住院治疗疗呼吸疾病患者2123例患者中165例医院感染患者的病例和相关资料,研究发现,本院综合感染率为百分之7.7,总体来讲,这个比例相对较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占第一位有74例,占总感染病例的44.8%,泌尿系统感染占第二位有43例,占总感染病例的26.1%,胃肠道感染占第三位有22例,占总感染病例的13.3%,上呼吸道感染占第四位有15例,占总感染病例的9.1%,其他感染占第五位有11例,占总感染病例的6.7%。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前五位名称及比例如下:铜绿假单胞菌(16.32%),葡萄球菌(10.05%),不动杆菌(8.52%),大肠杆菌(4.58%),金黄色葡萄球菌(4.93%)。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率分析:前五位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可达以下比率:铜绿假单胞菌(头孢曲松88.1%、头孢他啶6.85%),不动杆菌(舒巴坦72.4%、左旋氧氟沙星55.9%),大肠杆菌(头孢他啶52.1%、他唑巴坦66.8%),葡萄球菌(头孢唑啉48.7%、庆大霉素35.6%),金黄色葡萄球菌(头孢哌酮56.1%、左旋氧氟沙星26.6%)。

住院患者侵入性治疗分析:前五位的侵入性治疗分布情况如下:静脉留置管(88.33%),吸氧(79.54%),雾化吸入(56.74%),尿管(28.6%)。侵袭性操作以插管为主,在相关插管发生的院内感染中,以气管插管发生的院内感染率最高,达70.3%。机械通气发生肺部感染是一类严重的医院内感染,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感染之一,是导致患者住院日延长、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有关文献报道,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炎的危险性比非机械通气患者高3~21倍。而且随机械通气的天数延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增加。

三年来本院收治的2123例呼吸道疾病患者,平均住院周期为9.5天,发生医院感染的165位患者平均住院周期为15.7天,由此可见,住院周期越长,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

3 讨论

3.1 感染因素分析

首先,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就是医院是一个解决疾患的地方,但医院同时也是细菌病毒密集的地方,医院的环境会对感染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讲,病房空间狭窄,空气流通不畅,不合理的加床等都有可能导致细菌繁殖,加上每天不同的患者人满为患,病房紧张拥堵等,从而导致院内感染。不同的患者对不同病房的温度、相对湿度等敏感度不同,不同并发症需要针对性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降低环境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在医院由于各种病情住院的病人都有,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感染源的可能性都比较大,同时各种检查、诊疗技术例如打针、输液等都有可能会让空气中或者人体体表的细菌进入体内,从而引起感染。 与此同时,医院的消毒防护等配套措施有时做的不到位。各种客观因素叠加,必然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患者自身的原因。一方面,许多呼吸道疾病患者年龄偏大,加之患病本身使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是患者本身成为易感人群。特别是长期住院的患者,由于长期住院会导致精神焦虑等不适心理状况,加之长时间处于易感的环境之中,出现感染不足为奇。最后,我们不难看出,感染的部位本身就是人体中的易感部位,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

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继发性感染已经成为难以避免的事实,亟待解决。抗生素的滥用由来已久,长期以来不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大的问题,超级菌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多重耐药菌耐药基因传代表达,同时由于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隐藏了真正的病因,使治疗发生困难。正常的菌群遭到破坏,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各种有创操作也有直接的关系,如吸氧、雾化、气管切开、呼吸机的使用、反复吸痰、长时间吸氧损伤患者的呼吸道黏膜,影响纤毛运动功能和分泌物的排泄,因而易发生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更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的消毒存在簿弱环节,由于呼吸机比较昂贵,配套的湿化瓶、接头、呼吸活瓣等辅助配件通常一台只有一套,不利于消毒。留置各种导管时间过长,管道压迫和刺激黏膜,导致水肿渗出等,有利细菌生长繁殖和移行提供了有利条件。胃肠道感染是由于长期胃肠功能低下、肠蠕动减弱,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广谱抗生素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预防用药联合用药和较多使用昂贵抗生素,不但使正常菌群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机体失去抗真菌的能力,破坏了正常菌群与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从而造成失衡,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

3.2 预防对策

广大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使医务人员清楚知道工作中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加强消毒定时紫外线和空气净化消毒机消毒。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痰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中,所以应避免过多人员走动,减少探视,严格执行病房内空气消毒制度,每日定时通风换气,促进空气循环,去除空气传播的细菌污染,定期对病房内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这些措施均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实行湿式清扫,做好病室细菌监测,室内物品定时清洗,保持干燥,对于感染患者用过的物品及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实施标准化处理,限制陪护及其他闲杂人员自由进出病房。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如出现病情恢复好转,动员患者出院,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做好各种操作管理,吸氧者每天更换鼻导管,且从另一侧鼻孔插入,每天湿化瓶消毒后干燥。对各类与患者接触的器材导管均要消毒,可用0.5%有效氯擦拭消毒,擦拭时特别要注意导线的连接部,注意勿损坏,尽量减少使用时间及做到定期更换。加强各种护理工作,对长期卧床者应定时进行翻身、叩背,促进排痰及时吸出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同时口腔护理也非常必要。有侵袭性操作的医护人员,工作中要严格掌握侵袭性操作和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过程中要规范化,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和程序,尽可能地切断医源性感染的途径。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国家要求的洗手标准是普通洗手时间超过10 s,指端间、手心、手背是正确的洗手类型,医护人员除正规用肥皂和水清洗手外,应在接触两位患者间用乙醇甘油檫手。乙醇甘油对手的刺激性较肥皂小,且可以在行走和交谈中进行,是易于接受的洗手方法,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沙门氏菌等致病菌,防止交叉感染。应尽量避免导尿,必要时采取消毒闭式引流,引流袋低于引流口位置,避免引流液返流。尽量减少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密切监视患者菌群失调情况,以减少患者口腔细菌定植,因此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

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创疗法和抗生素的使用方面要严格遵守医疗规范,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防止出现的感染。抗生素的选用或换用不能过于随意或频繁,按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或杜绝经常反复使用抗生素引起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阻断继发感染的条件。

患者方面,首先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要求。注意相关易感部位的防护和观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感染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其次,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的稳定,注意营养和进行适量的锻炼,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

总之,医院呼吸内科医院防止医院感染任重道远,这需要医院的重视,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加上病人及家属的配合。防治医院的感染,既能保障广大患者早日康复,又能保证广大医护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呼吸内科范文第8篇

【关键词】呼吸内镜;呼吸内科诊疗;荧光支气管镜

呼吸内科是对病人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科室,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的诊疗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呼吸内科的现实需要,提高呼吸内科的诊疗手段是当前呼吸内科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呼吸内科的传统诊疗方式主要存在着诊疗时间过长,诊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支气管镜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具有很大的贡献。

1 呼吸内镜技术概述

呼吸内镜技术能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能通过微创技术来治疗病人。呼吸内镜技术是一种以内窥镜为基础的诊疗技术,内窥镜是一种可以送入人体腔道内的窥镜,它可以使医生非常直观的观察病人检查的部位。呼吸内镜以支气管镜、胸腔镜和纵隔镜为代表,其中支气管镜最早被提出是在1897年,当时德国科学家Killian报导了利用直径8mm,长度为25cm的食道镜取出骨性异物,从此开启了支气管镜的发展历史。在支气管镜发展的100多年来,从最初的硬质支气管镜发展到纤维支气管镜再到现如今的电子显微镜为气道疾病诊疗带来了极大的变化[1]。胸腔镜是1910年由瑞典内科教授Jacobaeus首次提出的,现在已经普遍应用于胸部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纵隔镜则是在1959年由瑞典医生Carlens首次提出,用于上纵隔检查和活检,可应用于癌症的分析检查。当前呼吸内镜已经在肺感染、胸外伤、食道气管炎以及肺癌手术前检查等多项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借助于呼吸内镜医生可以对病人的病情有一个准确、快速、直观的判断,避免患者的病情被延误,解决了传统呼吸内科诊疗技术不能准确判断病人病情的问题。

2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分析

2.1医生要科学使用呼吸内镜作为诊疗的手段

呼吸内镜能够送入人体腔道内,直接观察患者的病变位置,使得医生能够直观准确的了解患者情况,与以往的诊疗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率。虽然呼吸内镜极大的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治疗,但是也不能盲目的使用,医生应当要从患者的病症特点入手,以患者的初步诊疗和呼吸内镜技术的特点作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医生应当加深对呼吸内镜技术的了解,积极分析在呼吸内科中应用呼吸内镜技术的优势与不足,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呼吸内镜技术的发展,实现提高呼吸内科诊断效率的目的。

2.2 当前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

呼吸内镜主要应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确定患者的情况能否采用呼吸内镜技术进行诊疗,在诊疗过程中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诊疗的具体方向。在应用呼吸内镜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医生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样就避免了患者遭受较大的病痛,能够有效的提高诊疗的效果。

2.3 在临床中应用呼吸内镜进行诊疗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呼吸内镜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对以下几项加以注意[2]:第一,要保证呼吸内镜诊疗患者在诊疗前6小时内不能进食与饮水,当诊疗结束后2小时内不能进食与饮水。女性患者还应当错开月经期。第二,在诊疗过程中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憋气感、异物感,医生应当提前将这种可能性告知患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可以像医生说明。医生会妥善的处理。第三,在患者诊疗之后可能会出现痰中带血丝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处理,患者也不必恐慌害怕。如果患者的出血量过大时则需要医生仔细检查并予以处理。第四,呼吸内镜使用之后注意消毒,由于呼吸内镜其材质特殊、精密度高且结构复杂,因此在患者使用后需要严格的清洗消毒。如果呼吸内镜的消毒不合格很容易造成医源叉感染,在对呼吸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行。

3 呼吸内镜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

呼吸内镜以管镜和胸腔镜为核心,可以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极大的便利。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和需求的不断提高,呼吸内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呼吸内镜技术的应用在多学科复合应用的推动下也呈现出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荧光支气管镜技术以及超生支气管镜技术的出现标志着呼吸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荧光支气管镜技术医生可以利用蓝色激光下患者病灶的荧光性来清晰的观察患者的情况,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而利用超声支气管镜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气道壁各层组织结构,能够准确的观察出早期侵润型肿瘤的侵犯深度和范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超声支气管镜将是呼吸内镜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对当前呼吸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来看,呼吸内镜未来的发展将会以多学科复合的方式为主,对于提高呼吸内科诊疗的准确性具有极大的意义[3]。

4 结束语

呼吸内科是现代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呼吸内镜是呼吸内科诊疗中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呼吸内科诊疗的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医生通过呼吸内镜可以对患者的病情、病灶位置有更加直观、准确的了解,与传统的呼吸内科诊疗方式相比,呼吸内镜可以有效的提高呼吸内科诊疗的效率。从当前呼吸内镜的发展前景上看,多学科复合方式将会是呼吸内镜未来发展主要方向。随着呼吸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强.呼吸内镜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1-102.

[2] 陈正贤.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应用的一些争论[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前沿版).2006,26(4):53-54.

[3] 郭伟,张杰,张峰,张维. 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中的医学伦理学问题[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2):106-107.

呼吸内科范文第9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7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70-02

呼吸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且发作起来非常严重,对患者的生活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护理不当还会造成病情恶化、疾病转移,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就以我科在2012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旨在探究科学有效的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在2012年2月――2013年6月总共收治了10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并对其进行了常规呼吸内科疾病的检查,均符合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然后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了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年龄在23-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8岁,病程在2个月-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3年,女性22例,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岁,病程在1个月-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9年;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年龄在25-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2岁,病程在3个月-7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年,女性23例,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岁,病程在15个月-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1],即在心理、环境、药物、呼吸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心理护理:就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心态,并通过语言鼓励、眼神鼓励等,积极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并积极配合;环境护理:就是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净、整洁、通风等,并将病房温度控制在22℃-24℃之间,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且要注意病房的阳光照射,但光照不宜过强,使患者休息比较舒服;药物护理: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注射之前,详细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情况,必要时,要做实验针,然后选取合适的药物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注射时要注意速度,尽量缓慢注射,并在注射中密切关注患者对药物的副作用,避免发生过敏情况,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呼吸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呼吸道会被堵塞,导致呼吸不畅,因此,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及时清理呼吸道,并保持口腔的清洁,当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的情况时,应及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通畅情况、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等进行统计记录。

14护理标准痊愈:患者的呼吸完全通畅,呼吸内科疾病的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患者的呼吸基本通畅,呼吸内科疾病的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患者的呼吸内科疾病的症状没有消失。

15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护理效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47例痊愈,2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18例痊愈,15例好转,1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6%,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2并发症情况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2例发生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12例发生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4%,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当引发的感染以及并发症,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提高呼吸内科疾病的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呼吸内科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原菌的传播多以空气为媒介。因此,呼吸内科病房就存很多的感染危险因素。为了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制度执行,以利于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分析呼吸内科病房潜在感染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住院期间病人受感染部位一般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等,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在所有的感染中所占的百分比最大,感染者又多数为老年人。呼吸系统帮助人体完成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功能,对人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呼吸系统受感染将严重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机能。

在医院的呼吸内科中,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病人住院时间较长,且病情易反复发作,病人在住院期间还服用广谱抗生素,这些情况都易造成呼吸感染。医院呼吸内科如何完善制度,加强病房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最终降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将是在以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挑战。

1、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

呼吸系统可以对吸进来的气体进行转换,能使气体顺利地通过,对人体新陈代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医院要降低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病率,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必须知道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根据对医院多年住院患者呼吸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其中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引起感染的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环境因素

很多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伤寒、肺结核等疾病,首发症状多以发热、咳嗽、咽喉疼痛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而收治,在未确诊前在我科进行治疗。而这个阶段处于疾病的前驱期,传染性最强,最不容易防范。

1.2流行病学趋势

据资料显示,近 10 年新增加了10多种传染病,多以呼吸系统症状为表现,特别是变异性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型禽流感病毒等。

1.3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

特别是医生在病人刚入院时,询问病情都不习惯戴口罩;护士巡视病房、进行健康教育时,也容易忽视这点,又是面对面的接近,如果医护人员自身抵抗力差,很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定位种植。呼吸内科医务人员呼吸道疾病感染率较其他科室人员高于3倍或4倍。

1.4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呼吸内科病人多年龄大,均有多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治疗难度大,所以存在有的病人处于康复期,而有的是新入院的急性期病人,很容易引起不同细菌的交叉感染,导致康复期病人再发感染。

1.5感染控制措施不能规范实施,医护人员成为传播媒介

医护人员不注意手卫生消毒规范,平时医生查房时,查完1床接着就对2床进行触诊、听诊,根本没有消毒双手或听诊器的意识。护士打针时做不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消毒等,就会引起医源性传播而致交叉感染。

1.6侵入性操作增多

老年病人常常带有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等,均增加了外源性感染因素。

1.7其他

抗生素的大量长期应用,容易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应用免疫抑制剂病人,免疫力低下,床单位的终末消毒不到位,病房的床垫存在反复污染,无法彻底清洗消毒,只能表面擦拭,病人的痰液、血液未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等。

2、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提到的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医院需采取对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预防,降低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病率,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种。

2.1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强化观念,规范操作

督促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养成良好习惯。不论是查房、还是询问病史都注意规范戴口罩,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时要戴双层防护口罩。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特别要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降低医院感染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手段和措施。科室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定期督查,以促进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持续、规范执行。

2.2加强护理,稳定病人情绪

针对老年人长期住院,受感染症状的影响产生不良情绪以至于不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医院内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人的护理,稳定病人的情绪。内科护理人员工作时态度要积极,并注重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对老年患者要多一份耐心与尊重,以乐观的心态护理老年患者。

2.3多科协调,避免误收、误治,规范诊疗行为

将收治传染病人出现的误诊率进行统计,上报医务部和科主任,取得多方重视和协调,以督查门、急诊内科医生首诊时提高对传染病的警惕性,加强检查、会诊进行鉴别,以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收入普通病房。传染病一经确诊,立即转往专科隔离治疗。

2.4治疗器械消毒

在治疗时需要使用导管时,要对需要使用的导管进行有效的消毒,必要时更换新的干净的导管。

2.5提高呼吸感染的治疗水平

发生在患者肺部的呼吸感染症状几乎与真菌感染的症状一样,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如有发现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突然加重,痰液粘稠等应及时做真菌检测,观察并提供早期的预防治疗,控制真菌的侵入,增强老年人自身的免疫能力。

2.6规范医疗性废物的处置

禁止医生在病房换药、抽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操作。督促医生在规定诊疗室进行诊疗活动,以便于集中,定点消毒处理,也避免了病原菌形成空气漂浮尘埃而被扩散。对于病人痰液、血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放于0.5%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后,再按医疗感染性废物处理流程进行处置。

三、总结

住院患者呼吸内科的感染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住院环境方面,心理方面等,医院要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对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对探望人员限制时间;提高护理质量,耐心护理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控制,提高老年人身体免疫能力。最终目标为改善治疗环境,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使患者能够更快地康复。

倪灵凡

上一篇:心血管内科范文 下一篇:内科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