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1:33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1

[关键词] 用药干预;临床药师;回顾性分析;特殊人群;不合理用药;抗感染;抗肿瘤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b)-0132-04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pharmacist intervening irrational drug use on special groups

LIU Yang1 DU Jing2 LI Xiaolong3 ZHOU Miao1 WANG Yan1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ourth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11, China; 2.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fth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21, China; 3.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the Fourth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special groups. Methods The drug intervention in pregnant women, lactating women, senile patients and newborns in the Fourth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irrational drug use was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216 cases of special groups instructions were intervened by clinic pharmacists in 2015, among which physicians adopted 185 cases. The main reasons for intervention were mainly inappropriate dosage (42.10%), irrational selection (19.44%) and repeated use (19.00%). The main drug types were antibiotics(72.70%). Conclusion Doc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drug instructions and guidelines, clinical pharmacists should provide powerful pharmaceutical care and help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of special groups, to reduce adverse drug reaction and make sure that the drug is safe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Drug intervention; Clinical pharmacist; Retrospective analysis; Special groups; Irrational drug use; Anti-infection; Antineoplastic

石家f市第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以妇产专科为主的三甲医院,孕妇、乳妇、老年人、新生儿等特殊人群是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的主要对象,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也较常见。为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产生,我院临床药师在妇科、产科、乳腺外科、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开展药学服务工作,对运行病历用药进行评价,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及时干预,现对2015年干预记录中涉及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孕妇、乳腺外科哺乳期妇女及妇科早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临床药师在妇科、产科、乳腺外科、新生儿科等科室对特殊人群患者用药医嘱进行干预的记录,特殊人群包括妇科的早孕患者及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产科的孕妇、乳腺外科的哺乳期妇女、新生儿科的新生儿。用Excel软件按照干预原因及涉及的药物种类进行统计。

2 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特殊人群患者住院医嘱共计216次,其中医师采纳干预185次,有效率85.6%。干预原因统计见表1。干预的药物种类主要是抗感染药物、营养及矿物质类、抗贫血药物及抗肿瘤药物,见表2。营养药及抗贫血药物主要问题多为重复用药及用药时间过长。

3 典型实例

3.1 妇科药学干预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是临床药学的重点[1-2],药师应规范围术期的预防用药选择,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方案,关注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

某患者行引产术,预防感染用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根据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妇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临床药师建议选用头孢呋辛联合甲硝唑。

某盆腔炎患者,抗生素方案调整为氨曲南1 g、q12h+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368 g、q6h,外用双唑泰阴道凝胶。后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抗生素方案增加了阿奇霉素肠溶胶囊0.5 g、qd。但外用药物临床并未调整,而双唑泰对支原体无效,药师建议改用复方甲硝唑阴道栓。

某妇科患者诊断为黄体破裂,瘢痕子宫,给予静点氨曲南及甲硝唑抗炎治疗。医嘱未单独开具冲管液体,临床药师经过询问二者在操作时连续输注。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文献报道[3],二者存在配伍禁忌,应避免联合使用,如需同时使用,应增加冲管液体。

某高龄妊娠滋养肿瘤患者,给予EMA-CO方案化疗。临床药师查房发现患者自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奥美拉唑的质子泵抑制作用抑制氢泵,主要使通过血液中的H+代谢的甲氨蝶呤血液浓度持续增高[4],易蓄积产生肾毒性。药师建议更换为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

3.2 产科药学干预

感染控制是产科药学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5-6],产科药学有效干预主要针对剖宫产手术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展开。

某患者行剖宫产术,患者头孢皮试阳性,临床选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0.6 g、q8h作为术后预防用药。对于轻中度感染本药用量为0.6~1.2 g/d,分2~3次使用,此预防用药一日用到1.8 g/d。临床药师提醒剂量增大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临床更改医嘱为0.6g、q12h。

某产妇行剖宫产术后发现右卵巢囊肿,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出现发热、体温升高,发现腹部切口感染,局部脓液培养+药敏结果回报提示:MRSA,对头孢西丁、青霉素、四环素耐药。临床抗感染方案为甲硝唑1.25 g、q12h+头孢曲松3 g、q12h+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q12h+克拉霉素缓释片1 g、qd+对乙酰氨基酚栓0.15 g、q8h。临床药师分析认为,甲硝唑针对厌氧菌感染,在MRSA培养出来以后应用意义不大,可考虑停用,如继续应用,应减少单次用量,需根据患者体重60 kg调整为0.45 g/次,一日3~4次给药;根据培养的药敏结果,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对MRSA敏感,而头孢曲松只对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有效[7],应停用。左氧氟沙星1次/d给药即可;对乙酰氨基酚栓可迅速降低患者体温,长期应用会掩盖病情变化,建议改为临时医嘱,只在必要时使用;注意做好切口的引流和清洗。临床采纳了临床药师方案,停用甲硝唑及头孢曲松,将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改为0.4 g、qd,对乙酰氨基酚栓改为临时医嘱,治疗3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临床为严重贫血孕妇同时开具注射用蔗糖铁与多维铁口服溶液,药师提醒注射剂型会影响口服铁剂的吸收,应序贯使用,更改医嘱并提醒患者注射用蔗糖铁停药5 d后再服用。

某顺产患者同时服用鲜益母草胶囊、芪芳气血口服液、产复欣颗粒。其中鲜益母草胶囊与产复欣颗粒均具有活血调经功效;芪芳气血口服液与产复欣颗粒均具有补气血功效,临床药师发现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正常,建议同类功效中成药只用1种。

临床为便秘的孕妇开具乳果糖口服溶液10 mL、tid,药师发现患者应用后出现轻微腹泻,甚至诱发早产[8],建议改为10 mL,晨起一次服用。

3.3 乳腺外科药学干预

哺乳期乳腺炎是妇产医院乳腺科常见的疾病,初始可经验选择头孢一、二代治疗兼顾哺乳。对于过敏或培养耐药的患者应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MRSA且感染较轻的乳腺炎患者可选用多西环素和克林霉素治疗[9],配合按摩、外敷等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对于乳腺癌的患者,临床药师应重点监护可能的不良反应,对于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方案给予干预。

临床为某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开具氨曲南2 g、q12h,急性乳腺炎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而氨曲南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无活性。经药师询问患者头孢皮试阳性,建议选用克林霉素,可针对青霉素、头孢类过敏的阳性菌感染患者,临床改为克林霉素注射液1.2 g、q12h的方案,提醒患者停止哺乳,注意及时排乳,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后好转,未见不良反应。

某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头孢过敏,临床选用氨曲南,脓液培养为多重耐药的MRSA,仅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利福平、万古霉素敏感,临床改用注射用左氧氟沙星0.6 g、qd,嘱停止哺乳,及时排乳。应用1周后好转,患者体温再次升高至37.9℃,拒绝继续输液。临床药师和患者沟通后分析认为,患者血象正常、CRP下降明显,考虑感染已基本控制,可采取保守治疗,针对肿块行乳腺按摩、外敷等辅助治疗,加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10],抗感染治疗可改变给药途径序贯治疗,临床调整医嘱为口服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0.6 g、qd,加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更改方案后患者肿块缩小,复查血常规及CRP正常。

某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有严重的左氧氟沙星过敏史,初始头孢甲肟治疗。脓液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MRSA,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克林霉素、阿奇霉素耐药。药师分析头孢耐药治疗无效应更改方案,喹诺酮类敏感,但鉴于左氧氟沙星严重过敏史应慎用,如使用可考虑口服并密切监护。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可以考虑多西环素。临床采纳建议为患者制订了注射用多西环素200 mg、qd的方案,患者逐渐好转。

某高龄乳腺癌患者,化疗方案为TAC方案(多西他赛120 mg+吡柔比星 80 mg+环磷酰胺 800 mg)。并辅以注射用奥美拉唑抑酸治疗。多西他赛和奥美拉唑均为CYP3A4 的代谢底物[11],奥美拉唑可能会延缓多西他赛代谢造成蓄积,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建议更换为与P450酶亲和力低的泮托拉唑治。

3.4 嚎埔┭Ц稍

儿科感染患儿多,抗感染治疗是临床药师药学干预的切入点。药师通过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剂量、给药频次,使临床用药更为合理。

儿科为1岁4个月支气管炎患儿开具注射用头孢硫脒0.8 g,每日1次,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第69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儿童使用头孢硫脒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报告所占比例较高,应每日推荐剂量分次使用,避免单次给药剂量过大或每日总量超剂量。头孢硫脒应为2~4次。

新生儿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拟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甲硝唑三联方案,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可覆盖厌氧菌,联用甲硝唑重复用药。甲硝唑新生儿代谢比成人慢,q8h,用法不妥,应改为qd[12]。临床仍用三联,甲硝唑用法更改,后患儿好转。

某患儿体重2.1 kg,诊断为新生儿感染,临床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后血常规白细胞持续升高,白细胞:70.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2.2%,加用美罗培南0.04 g、q12h加强抗感染治疗。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常规:外观黄色透明、蛋白定性(CSF)+、总细胞计数:9600×106/L、白细胞计数:3600×106/L。脑脊液生化:乳酸脱氢酶:75 U/L、蛋白:1.83 g/L。脑脊液白细胞、蛋白明显高于正常,考虑存在化脓性脑膜炎,继续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临床药师分析,已送多项培养均未出结果,针对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美罗培南用量偏低。虽然美罗培南有抗生素后效应[13],但针对重症感染,尤其是颅内感染,需要加大给药频次。建议美罗培南加量至0.08 g、q8h,临床更改方案。第2天血常规白细胞降为36.9×109/L,后患儿血象逐渐恢复正常。

4 讨论

临床药师开展的干预以抗感染预防和治疗为主,原因是主要有:抗感染有具体的相关规范、指南等作为参照标准;临床常用但往往忽视药物用量、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感染用药效果不佳,临床也需要药师提供帮助。

药学干预是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相关影响的主要因素[14-16],加强对特殊人群的药学干预是妇产专科医院临床药学的重点工作,但有研究显示临床药师对特殊人群及相关病种的干预较少[17]。合理有效的干预能提高治疗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患者开支[18],提高患者获益的人文性指标[19]。我院临床药师在临床期间发现用药问题会及时查阅资料,在药师团队先开展讨论,有把握的找到解决方法后及时告知临床;拿不准的请教医师共同探讨[20-21]。针对每一个不合理方案都提供修改意见供参考,提高了干预采纳率,获得了临床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金经,王先利,庞艳玉,等.临床药师干预妇产科专科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实践[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16(6):836-840.

[2] 郑新,刘福,朱玉清.妇幼保健院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6,25(1):77-79.

[3] 郭良君,孔飞飞,谭兴起,等.氨曲南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4):356-359.

[4] 刘雄.奥美拉唑药物相互作用案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19(23):255-256.

[5] 高婧,刘迪丰,蔡林.孕期早产患者的药学监护要点[J].中国执业药师,2014,11(4):32-35.

[6] 桂洪芹,宁颖.临床药师参与 2 例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抗感染治疗病例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4):3-5.

[7] 李丹,张永信.头孢曲松钠的特性及临床应用[J].上海医药,2013,34(13):12-16.

[8] 庞艳玉,路敏.先兆早产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8):744-745.

[9] 高海凤,马祥君,汪洁,等.难治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J/CD].中国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4):550-551.

[10]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委员会.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2011年更新版[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1, 5(3):66-72.

[11] 徐巍,李岩,李宏建等. 对1 例乳腺癌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7(3):175-176.

[12] 桑福德.《热病》抗微生物治疗指南[S]. 43 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203.

[13] 赵嘉红,伦小燕,黄小茜,等. 依据PK/PD参数优化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J]. 海峡药学,2014,26(6):131-133.

[14] 马庆,欧阳海燕,司淼.特殊人群用药安全影响因素及药师的干预作用研究 [J]. 中国药业,2015,24(8):75-77.

[15] 张晨.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影响因素以及药师干预作用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65-166.

[16] 邵菁菁,潘春晓,张小丹.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 [J].安徽医药,2016,20(5):1007-1009.

[17] 李歆,潘坤明,徐欣星,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1):25-27,34.

[18] 刘地林.浅谈临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药学干预作用[J].海峡药学,2016, 28(6):229-230.

[19] 范洪玮,向倩,任冠华等.中国临床药师工作模式的系统性评价[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 14(4):23-29.

[20] 江灏,杨雅,靳诗等.临床药师在药事管理中职能与作用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 32(7):23-29.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2

【关键词】 儿童 畸形足 肌腱转移术 围手术期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目标,是一种符合成本效益规律的管理照顾模式[1]。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我们应用临床路径对我市民政部门开展的“残疾儿童救助工程”的52例小儿先天马蹄内翻足肌腱转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儿均为我科收治市民政部门开展“残疾儿童救助工程”的小儿先天马蹄内翻足患者,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1~7.6岁,平均3.8岁。本组患儿匀为采用跟腱延长加胫前或胫后肌外移手术。

1.2 设计临床路径表

患儿入院后由医生决定是否进入本临床路径。我们根据1997年美国东南外科协会制定的临床路径表内容:①医疗措施;②评估;③检查化验;④活动;⑤治疗和护理;⑥饮食;⑦宣教;⑧监测;⑨出院计划;⑩医疗护理结果[2]。自行设计出小儿先天马蹄内翻足肌腱转移术的临床路径表,见表1。表1 小儿先天马蹄内翻足肌腱转移术的临床路径表(略)

1.3 实施方法

建立临床路径小组,成员为我科医护人员,对入院所有进入临床路径的患儿,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进行评估,按照临床路径的流程,向患儿家长讲解临床路径的内容和将要达到的医疗护理目标,取得患儿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1.3.1 医生的职责

①决定患儿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②按照临床路径的时间顺序严格执行临床路径表上的治疗项目;③评估进度。

1.3.2 护士的职责

①按照临床路径的时间顺序严格执行临床路径表上的护理项目;②负责患儿及家长当前阶段的指导和教育;③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记录患者检查、治疗、护理进度。

1.4 效果评价

我科使用的效果评价指标有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医疗护理质量、患儿家长满意度测评。患儿家长满意度测评采用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患者满意度测评表。

2 结果

入选本临床路径的52例患儿中有48例均能如期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其中4例因体质消瘦、机体营养差致伤口愈合不良,推迟5天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7.4天,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8%,在民政部门要求的限额内。

3 讨论

3.1 实施临床路径,缩短患儿住院天数,控制住院费用,降低医疗成本

临床路径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住院时间、确定标准的住院天数和标准的检查项目,使患儿在最短的时间获得康复。通过临床路径在小儿先天马蹄内翻足肌腱转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使患儿的住院天数在一定的时限内,住院费用控制在民政部门限定的范围内,达到了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

3.2 实施临床路径,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患儿及其家长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服务,实施临床路径恰能满足他们这一要求。当患儿入院时,我们仔细地向患儿及家长解释实施临床路径的流程,使患儿家长提前预知住院天数和将采用的治疗措施、护理方案。这一举措满足了患儿家长的知情权,使家长督促患儿配合,完善护患关系,为患儿提供最全面的照顾,从而提高他们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护理部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了小儿先天马蹄内翻足肌腱转移术的52例患儿家长,满意度达98%。

3.3 实施临床路径,将诊疗、护理工作流程化[3]

临床路径可使医护人员有序、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工作,从而避免了因自身能力不同造成的工作遗漏,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波,徐小薇.临床路径及药剂师在实施临床路径中的作用[J].中国药房,2001,12(10):592-593.

[2]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新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9-210.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3

【摘要】目的 讨论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将70例孕产妇分成两组进行护理,对两组孕产妇进行临床资料分析以及问卷调查,并且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核等,此外还要对孕产妇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进行相关的调查,将其对新生儿护理和孕产妇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以便改进护理工作中的不足?结果 优化护理组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普通组?结论 妇产科中的临床护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经过改善之后取得较高的满意度,对母婴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护理;问题与对策

在妇产科中临床护理的工作是非常重要,它对母婴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妇产科中应该更加重视临床护理工作[1]?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各种护理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尤其是对于妇产科中的护理工作,其要求更高,这就要就妇产科中的护理人员更加具备各种专业知识,在护理工作中为母婴的健康提供保障[2]?文章主要探讨了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2年4月间的70例孕产妇,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70例孕产妇的年龄在22-37岁,平均年龄为27.34岁,孕周在34-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7.54周?将70例孕产妇分成优化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每组35例,分别进行护理观察,现报告如下?

1.2 方法

此次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针对孕产妇进行临床资料分析以及对其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并且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核等,主要目的就是发现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改进,使护理效果有所提升?此外还要对孕产妇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进行相关的调查,将其对新生儿护理和孕产妇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以便改进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2 结果

3 讨论

3.1 妇产科护理中存在问题

3.1.1 人才流失问题

在妇产科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护理人员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才能帮助母婴保持健康状态[3]?但是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的护理人员都是来自一些护理专科学校和一些卫校之中,这样就会造成很多护理人才的流失?

3.1.2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状态

处在妊娠期的孕妇一般都会产生互通程度的抑郁和紧张等情绪,甚至有些初产妇还容易患产后抑郁症,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本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3.1.3 妇产科护士的工作风险

在护理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护理人员的疏忽或者是态度的问题而引发一些护理风险,有可能会对孕产妇带来伤害,甚至还会引起法律方面的纷争对医院的形象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1.4 忽视护理制度与规范

一般在医院中都会有一定的护理制度和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但是医院中还有可能会存在一些忽视这些制度和规范的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尽职尽责而引发一些意外事件?

3.1.5 新生儿护理问题

新生儿的出生环境以及母体的情况都会对其健康产生影响,如果新生儿在刚出生后得不到及时的护理就会容易出现一些脐部渗液?湿疹等问题,影响新生儿的健康[4]?

3.2 护理对策

3.2.1 加强对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多与孕产妇进行交流,缓解其心理紧张?抑郁的情绪,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鼓励孕产妇与家人多沟通,消除内心的压力感,增强其信心?

3.2.2 增强护理人员培训工作

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强调其在医院中应遵守各项护理制度和规范,为孕产妇提供一个良好的护理过程?

3.2.3 重视新生儿护理

对新生儿脐带周围进行严格消毒,加强对新生儿的检查,规范新生儿的捆扎方式;知道新生儿家长对其进行正确的喂奶方式和捆扎方式;注意新生儿的卫生护理[5],防止新生儿因为环境问题出现各种不良症状?

3.2.4 进行人性规范化护理

优化对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规范护理措施,帮助提升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指数?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使孕产妇更加信任和理解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始终以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为中心,为其提供最佳的护理方式?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中的护理措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妇产科中的临床护理会对母婴的健康造成比较直接的影响,所以要及时对护理中的问题进行改善,提升对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对其健康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静.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58.

[2] 薛协颖.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08):170.

[3] 赵艳.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25-126.

[4] 范平.临床护理告知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20):127.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4

【关键词】手足口病;小儿;护理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 A16,CA16)是其最主要的病原体[1]。多发生于婴幼儿,尤以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可引起手、足、口腔及臀部的丘疹或皮疹,也会引起发热,少数患儿还可能会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及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2],其中急性肺水肿或肺出血是手足口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3]。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手足口病患儿481例,均实行隔离及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也充分体现出护理的重要性,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1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临床诊断标准[4]。其中男283例,女198例;年龄4个月至7岁(2.5岁±1.6岁),病程6d~23d(9.4d±4.6d)。

1.2 临床表现 ①发热。327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于病程1-2d出现,体温38.3 ℃~40.5 ℃,热型不规则。②皮疹。296例患儿手足皮肤及口腔黏膜均有米粒大小的圆形斑丘疹或疱疹,73例患儿仅口腔内或咽峡部有疱疹和(或)溃疡。③呼吸道症状。335例患儿有鼻塞、流涕、咳嗽等,其中73例X线提示合并支气管肺炎。④胃肠道症状。本组有152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

1.3 辅助检查 淋巴细胞正常或偏高的患儿328例,153例患儿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偏高;心肌酶谱升高44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71例。

1.4 治疗方法 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并发支气管肺炎者给予静脉输注抗生素;重症患儿或有重症倾向者给予静脉输注地塞米松或甲强龙,同时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

2 结果 481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痊愈,,无一例死亡,出现并发症8例,其中并发脑膜脑炎6例,心肌炎2例。住院时间3d-16d(5.7d±3.2d)。

3 护理

3.1消毒隔离 将患儿安置于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的病房内,医护人员接触每一例患儿后,认真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每一例患儿使用固定的体温计,使用后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5]。因为我们是山区,许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卫生观念差,所以要认真指导看护人给患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3.2 健康教育 为患儿进行健康教育的最适宜时间是入院后2d-3d[6],入院后护士指导家长做好婴儿卫生保健,做到饭前和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室内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其营养、休息, 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采用墙报、讲座、宣传册等多种方式来向家长和患儿宣传防病知识。

3.3 心理护理 与小儿沟通比较困难,护理患儿时应态度温和,爱护体贴,消除患儿的陌生感、恐惧感,向家长介绍本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预防措施等知识,使患儿及家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便早日康复。

3.4 发热的护理 体温升高是手足口病患儿最常见的初始或病情加重的症状[7]。 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特征,注意发热过程及伴随症状,根据病情定时测量体温,评价降温的效果,观察降温过程中患儿有无不适出现,及时通知医生。

3.5 口腔护理 为减轻患儿的疼痛症状,保持口腔内部卫生,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0.9%的NaCl溶液漱口,局部涂思密达。对于溃疡严重的患儿,需要在口腔溃疡处喷涂西瓜霜喷剂,以促进口腔内部溃疡快速愈合。

3.6 并发症的护理

3.6.1 脑膜脑炎的护理 本组6例并发脑炎,表现为高热、烦躁、颈部有抵抗感。在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记录。使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发生。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引起脑压增高。抽搐患儿予以止惊及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输注,以降低颅内压。

3.6.2心肌炎的护理 本组2例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和(或)ST段改变,心肌酶谱明显升高,临床考虑并发心肌炎。予以抗病毒、营养心肌等处理,同时针对本病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后良好。

4 讨论

手足口病临床分为4期,第l期为单纯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如无发热,精神状况良好,可行居家隔离治疗;第2期为神经系统受累期,表现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患儿如不及时给予临床干预,病情可迅速恶化,常在2—36 h内出现神经源性反应,呼吸循环功能受累,成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转入第3期。第4期为恢复期[8]。由于临床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9],重症病例死亡率高,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识别重症病例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有报道特别是观察发热和外周白细胞水平[10],及早向医生汇报病情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组481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严格执行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重点加强本病的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并发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应当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和相应的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力争在患儿心肺功能衰竭前得到有效干预。对于已进入心肺衰竭阶段的患儿,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干预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吴立青,刚晓光,于俊华.小儿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杂志,2007,24(9):45-46.

[2] 王巧娟.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2).117-118.

[3] Chong CY,ChanKP,Shah VA,etal.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ingapore:A comparison of fatal and nonfatal case[J].Acta Pediatrics,2003,92:1163-1169.

[4]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1.

[5] 吴辞梁,小儿内科学[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2239.

[6] 辛少芳,李顺燕,黄爱英.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100例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75 376.

[7] Ooi MH,Solomon T,Podin Y,etal.Evaluation of different clinical sample types in diagnosis of human enterovirus 71- associat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J].J Clin Microbiol,2007,45:1858-1866.

[8] 陈霞,魏艳,熊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干预.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2,31(6):504-505.

[9] 朱淑萍.181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系统受累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1):93-94.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5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观察;护理

缺血缺氧性脑病,属于产科及儿科常多发的病症,病症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因为围生产期所产生的羊水污染、窒息、合并症。进而造成患儿产生缺氧的情况,使其脑血流量快速的降低,从而使得患儿产生头部的损伤,对于患儿的智力及健康来讲非常不利。致使患儿出现死亡的状况、临床方面的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促使患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方面有一定突破。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探究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现进行具体的报道[1]。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中度组和中度组,各20例。包括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胎龄为40-44周,平均胎龄为42.3周,上述患儿均为足有妊娠。发病的时间为胎儿出生后的2-48h,平均发病的时间为25.2h。上述入选的患儿均通过常规脑电图进行检查,亦可以彩超和头颅CT进行扫描,判定40例患儿均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所有患儿均通过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

1.2 护理方式

1.2.1 基础护理

结合临床方面的护理标准,针对患儿所应用的保温箱进行消毒,并实行通风方面的处理,避免产生交叉感染。由于患儿的心肺方面的发育还不健全,所以在实际进行输液的时候需要合理的运用到输液泵,对输液的速度和量进行控制。与此同时,还应该确保患儿的脐部及臀部部位的有效护理,保证患儿的皮肤能够达到干爽和清洁的要求。

1.2.2 保暖方面的护理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一般多会产生脑补神经系统方面的损伤问题,致使其温度调节的功能降低。所以,治疗时应充分的做好患儿保暖方面的护理工作。若患儿产生硬肿症体温没有变化的时候,需要把患儿放置于高温箱中,遵循2。C/h升温情况,避免患儿的升温太快,致使其肺部出现很多的并发症。等到患儿的体温达到正常的标准,需要保证患儿的皮肤温度在36.5。C-38。C左右,保证其能够在较为安逸的环境生长。

1.2.3 喂养方面的护理

由于缺血缺氧性脑病,对患儿吸允方面的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患儿需要通过喂养的方式进行护理,非常关键。结合患儿实际的状况,通过胃管持续点滴的方式,以及重力方面的喂养和鼻饲管的方式进行喂养,以保证患儿的应以可以得到快速的补充。实际进行喂养时,需要注意患儿的呼吸情况的变化,面色情况的变化等,并对患儿的出入量、吸允方面功能恢复情况,做好具体的记录。

1.2.4 亚低温治疗方式的护理

眼低温的治疗方式,为临床方面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基本方式,这

种方式有效的对患儿神经方面的细胞加以保护,控制患儿脑组织的代谢情况。可通过循环水冷却的方式,针对患儿的脑补加以合理的降温,采取12。C-18。C的水温,把患儿的脑补温度控制在34.5。C-36.5。C。患儿的体温达到36.5。C,应合理的用语远红外进行保暖,并确保患儿的皮肤的问题控制为35。C-37。C。治疗的阶段,应辅助使用肛测的方式,对患儿实际的体温情况进行控制,避免引发并发生。

1.2.5 给氧方面的护理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以供氧的方式加以实行有效的护理。供氧方面应确保患儿的血氧为55-65mmHg,避免其血氧的分压太高,使得患儿出现患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情况,进而对治疗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应提前做好二氧化碳算中毒的预防工作。临床方面,基本是遵循28%-35%的给氧浓度,采取0.2~1.3L/min的氧流量加以供氧。还存在很多的中毒患儿其功能方面的监护,通过监护方面的设备加以供氧。吸氧时,需要确保患儿能够以舒服的进行治疗,进而确保患儿的呼吸达到畅通的效果,对于治疗来讲同时非常有利。

1.3 统计学的处理

通过SPSS17.0软件加以统计学的处理,计量方面的资料通过均数±进行表示,标准差以( )进行表示,通过组间进行对比,以配对t进行检验,组间的对比通过X2进行分析和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中度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0%,重度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5%,中度组明显优于重度组,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治疗期,P

3 讨论

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方面对患儿健康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社会不断的发展、治疗方式的不断完善和调整[2]。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合理的对患儿进行护理,能够确保治疗的效果,并控制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不断的提升临床疗效。现阶段,临床方面的基本治疗以支持的治疗方式为主,加以综合全面的治疗。通过很多临床方面的研究表明,治疗的过程有效的进行护理干预,对于患儿的预后来讲非常有利[3]。本次研究显示,临床方面合理的进行观察和对症的治疗和护理,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治疗,同时可以缩短治疗的时间,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4]。

【参考文献】

[1]傅月霞.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3):118―119.

[2]邹为英.关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38―339.

[3]何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8):363―364.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6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免疫学;临床课程;知识点;课程改革

《病原生物与免疫》是一门联结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医学基础桥梁课程,其病原生物内容、基础免疫学中的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涉及各个医学临床课程。

2007年,卫生部新一轮全国高职高专护理课程改革规划教材相继出版。《病原生物与免疫》教材根据职业教育“贴近临床”的培养目标,内容在编排上相对于传统教材有较大整合。打破了传统的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寄生虫学的学科界限,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交叉融合为病原生物,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病原生物各论则结合临床传染病特点,以传播途径为纲串写。我们使用该教材迄今已经两年。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通读了整个系列教材的临床课程(《成人护理》、《儿童护理》和《母婴护理》),以调研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中的各知识点在临床课程中的分布情况,对《病原生物与免疫》与临床课程的衔接和课程改革等问题提出看法,旨在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仔细阅读和系统调研卫生部规划教材《成人护理》(上、下册,第1版)、《儿童护理》、《母婴护理》中所涉及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点,与《病原生物与免疫》(第1版)教材内容作分类比较,了解临床课程中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各知识点分布的密度、深度及其重要性。同时,将临床课程中所涉及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点与现用《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对照,找出两者的差距。

结果和讨论

临床课程中病原免疫学知识点分布情况临床课程中病原免疫学知识点分布的密度见表1。从表1来看,临床课程中病原生物知识点占72%,其中最主要的是细菌性感染(占32.1%),其次是病毒性感染(占18.1%),免疫学基础理论的应用知识点占28%。对照现用《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大纲的授课学时,病原生物约占总学时的2/3,免疫学约占1/3,与临床课程中病原生物与免疫知识点密度基本吻合。《母婴护理》所涉及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较少,主要分布在妊娠合并乙肝、分娩并发症羊水栓塞、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等章节。《儿童护理》所涉及病原生物知识主要分布于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免疫学知识点更单独用了一个章节“免疫性疾病病儿的护理”系统地介绍,并着重介绍儿童常见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等,由此可见免疫学在临床学科中的重要性。《成人护理》(上、下册)所涉及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点最多,各系统的疾病病因中均有(病原生物感染致病/免疫机制致病),各系统的疾病的诊断方法中也常用到免疫学方法和手段。在常用诊疗技术章节中还常用到无菌观念、无菌操作技术等。在所有上述临床课程中均未涉及细胞因子这部分内容。

临床课程中病原生物免疫学知识的应用病原生物免疫学知识在临床课程中的应用情况见表2。从表2来看,在临床课程中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最多应用于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解释(占73%),甲亢、甲减、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多次应用到免疫学中自身抗体概念和组织损伤机制。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用于实验室诊断(主要是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病原学检查)占18.3%、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也占8.6%。对照现用《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大纲,实验时数仅6学时(总学时54时),实验学时比例明显偏低。

章节顺序的比较临床课程章节顺序与《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章节顺序的比较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临床课程《儿童护理》、《成人护理》的编写是按照总论、各个系统、传染病顺序编排的,而《病原生物与免疫》各论是按照疾病传播途径串讲。其实,我们在教学中按照传播途径来介绍病原生物时也有困惑,一种病原往往不止一种传播途径,在同一种传播途径的章节里,病原来自不同的类型(病毒、细菌、寄生虫)也易使学生感到混乱。

课程内容的差异比较临床课程与《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内容的差异比较见表4。补体在临床课程中虽有提起,但有的仅提一下名称,有的仅说一下实验室检测时含量增减的意义。《成人护理》“常见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中专门提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儿童护理》中白血病中提到反转录病毒,而我们的《病原生物与免疫》教材尚无这方面的知识。

改进建议

(一)教学时间——《病原生物与免疫》大纲适当调整

实验课时少,不利于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不利于学生无菌操作习惯的养成。现在免疫学知识大量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如何保证在3次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实验教学基本内容也值得商榷,需要对实验内容、时间进行重新考虑,并有序地安排。可考虑开设讲座、专题报告或选修课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有限的54学时与教材知识的滞后性,使得基础课程的教学难以跟上临床的应用研究进展和个别知识热点。免疫学知识更是发展快,更新周期短。可以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进展,将与临床疾病有关的临床免疫部分,如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免疫预防及免疫治疗作介绍。对当前正在流行的新病原、与传统观点有相悖之处的新观念等可安排2~3次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进行介绍。

(二)教学任务——《病原生物与免疫》教材内容适当调整

删除临床已经不用的内容现《病原生物与免疫》教材对临床已不使用的免疫学方法要进行淘汰,如对流免疫电泳等。

减少临床上少用或未涉及的内容教学重点应该落实在实用性上,应确立临床上有用的就是重点的观点,强调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将一些培养目标非必需掌握的教学内容过滤掉。如细胞因子这部分不需要写得面面俱到,分子水平上介绍的免疫应答知识也可适当减少,补体的难度也可适当下降。

增加新的内容《成人护理》“常见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中专门提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儿童护理》在白血病章节中提到反转录病毒,这些在《病原生物与免疫》教材和教学中要考虑添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在教材中应予补充。

重组各论内容临床课程的编写是按照总论、各个系统、传染病顺序编排的,其中《成人护理》传染病中再分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引发的不同疾病。而《病原生物与免疫》各论是按照疾病传播途径串讲,其实一种病原往往不止一种传播途径,在同一种传播途径的章节里,病原来自不同的类型(病毒、细菌、寄生虫)也易给学生带来困惑,建议转变视角,按病毒、细菌、寄生虫引发的不同疾病来编写,既注重病原生物的系统性,又对应临床《成人护理》中传染病这一章的顺序,也可参照《儿童护理》,将免疫系统疾病专门列出。

(三)教学实施——注重将相关知识点的临床疾病融会贯通

如何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融会贯通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临床课程中病原生物免疫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要重视与临床学科联系密切的知识点。讲自身抗原时,就可以举几个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亢、甲减、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使学生在接触实际问题时能作逻辑推理,举一反三。如免疫分子hla与临床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可多联系临床。

总之,在对《病原生物与免疫》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与临床课程中相关知识点进行反复的对照和论证后,可以去除原有《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任务中繁杂的内容,且可以将临床上的实用知识和新近发展的内容融入《病原生物与免疫》的教学。应对照现用《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大纲,对课程设计加以完善,找到基础医学课程贴近临床,满足医学临床课程实际需要的途径,从而使两者更好地衔接,有效地克服基础医学与临床教学脱节的弊端,提高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裘遂.病原生物与免疫[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蔡小红.成人护理(上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蔡小红.成人护理(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程学军.儿童护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潘青.母婴护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7

【关键词】 手足口病;小儿;优质护理;临床路径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 该病多见于婴幼儿, 尤以3岁以下患儿发病较多见。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肺水肿、脑炎、脑膜炎、心肌损害等并发症, 从而威胁患儿生命[1]。优质护理目前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医疗管理模式正在医院逐步推广应用, 为进一步探讨临床路径在手足口病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作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72例手足口病患儿, 患儿均符合卫生部(现卫计委)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版)》诊断标准,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 其中皮疹多出现于手掌、足底、 臀部。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 其中研究组男21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2.4±0.5)岁。对照组男19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2.8±0.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优质护理, 研究组患儿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采用临床路径管理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

1. 2. 1 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任组长, 科室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任组员, 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组长负责临床路径方案的制订、质控、督察及科室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 负责实际护理过程中各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督导, 有经验的护士负责具体落实与记录, 及时了解患儿的每天病情变化, 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 了解他们的疾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

1. 2. 2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案 在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案前, 要求护理人员查阅大量的国内外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的文献, 并与院内外的临床专家保持密切的合作, 咨询有效的护理方法, 提供合理化的建议。科室内应组织人员共同学习讨论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并发症以及病情变化特点, 遵循循证医学及相关指南, 按照主要诊疗工作、医嘱、护理病情变异等制定临床路径表[2], 严格按照计划实施。

1. 2. 3 人员培训 在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制定后, 应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首先应让每位护理人员了解临床路径在小儿手足口病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 让每位护理人员详细了解临床路径表的相关内容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并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的相关内容按计划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以保证临床路径的严格落实, 提高护理质量。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患儿出院后详细记录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制定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表及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其中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表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几个方面, 满分为100分, ≥90分则为达标[3]。护理满意度调查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操作技巧、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等几个方面,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观察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儿, 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7.2%,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临床路径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是按照某一疾病的预计住院天数, 制订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将医疗护理行为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管理, 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4]。临床路径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为每例患儿制定最全面的个体化服务流程图, 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因此能够改善患儿的身心状态,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此外, 临床路径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可增进护患沟通, 使护理过程公开化、具体化[5], 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龚则娥.舒适护理在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2):93-94.

[2] 潘志伟, 范联.临床路径在小儿手足口病应用的体会.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4):549-550.

[3] 陈宏.临床路径在手足口病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 2012(8):136-138.

[4] 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1):59-61.

[5] 袁凤娟.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17):271-272.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8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不良事件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操作技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和抢救患者[1]。对于患儿来说,用药的准确性对小儿病情治愈及生命安全紧密相关,必须要综合考虑儿童年龄和体重制定用药剂量[2]。在临床治疗上,通常采用静脉输液方法作为小儿用药途径。但是由于小儿皮肤较为松弛,并且受好动等因素影响,在输液过程中常会造成一些安全风险,引起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治疗不满。因此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质量,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在本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120例小儿患儿进行研究,旨在了解护理风险管理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的支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头皮静脉输液儿童患儿中选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管理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儿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6.1个月~7岁,平均年龄(1.8±2.3)岁;患有支气管炎18例,腹泻症状15例,淋巴结炎7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0例。管理组患儿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8.2个月~6岁,平均年龄(3.8±1.2)岁;患有支气管炎22例,腹泻症状13例,淋巴结炎6例,上呼吸道感染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

患儿进行常规输液护理,具体为:①关注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医护人员负责指导患儿规范用药。②向患儿家属讲解输液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让患儿家属注意观察患儿的输液情况。③由于小儿在输液时会紧张害怕,所以要安抚其情绪,能够镇定接受输液治疗。

1.2.2管理组

在常规组基础护理上加入护理风险管理,具体为:①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3],小组内定期召开会议,对小儿头皮输液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风险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各项风险事件进行归类,分析出现此类风险事件的原因,找出解决对策。②由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水平是造成风险事件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定期进行护理人员小儿头皮输液技术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临床工作中常出现的风险给予充分的重视,找出不同风险的应对措施。③定期检查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对护士的医疗行为进行指导,以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④护理风险防御措施:a.对护理人员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尽量选择颜色较深且体积较粗大的血管进行穿刺,避免出现反复穿刺的情况[4]。b.培养护理人员的耐心,对待患儿要有亲和力,加强良好护患关系的建设,安抚患儿的紧张害怕情绪,转移患儿的注意力,避免患儿发生哭闹和抵抗行为。c.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头固定培训,可以采用绷带固定,定时对患儿进行巡视工作,避免因患儿哭闹、手抓等现象将针头拔出。d.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卫生管理工作,避免在静脉输液时发生感染,对患儿造成伤害。同时要控制好输液的速度,以防造成患儿血管的伤害。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运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满分100分,>80分为十分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常规组患儿出现针头脱落事件9例(15.00%),液体渗出事件7例(11.67%),进行反复刺穿8例(13.33%),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0%;管理组患儿出现针头脱落事件2例(3.33%),液体渗出事件3例(5.00%),进行反复刺穿2例(3.33%),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67%。管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组患儿家属十分满意18例(30.00%),满意21例(35.00%),不满意21例(35.00%),护理满意度为65.00%;管理组患儿家属十分满意30例(50.00%),满意25例(41.67%),不满意5例(8.33%),护理满意度为91.67%。管理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患儿的常用手段之一,由于儿童年龄小,较为活泼好动,所以通常采用头皮静脉输液的形式[5-7]。儿童的皮肤组织比较松弛,在输液过程中容易造成不良事件,不仅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增加患儿家属对医院治疗工作的不满,致使医疗纠纷的产生[8-10]。为了提升医疗效果,降低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研究通过对120例进行头皮输液的患儿进行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析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输液过程中,既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又能提高患儿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之,护理风险管理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翟晔.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河南医学研究,2016,25(4):765.

[2]张丽娟,张朋.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9):49.

[3]陈云宏.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生物技术世界,2016(3):169-170.

[4]熊英,王儒芬,杨娜.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当代护士(旬刊),2017(3):156.

[5]宋李梅.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饮食保健,2017,4(4):4-5.

[6]陆婉晖,王志敏.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9(7):34-35.

[7]苏瑜,李莉,陈芳,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3):402-403.

[8]安伟华.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251-252.

[9]张长梅.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4(33):348.

[10]赵桂云.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7):195.

上一篇:想象力的作用范文 下一篇:呼吸内科护理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