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范文

时间:2023-11-01 17:13:51

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

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篇1

内容及特点

为传统的培训模式为有效注重护士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而本次培训我们采取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能力需求的不同,重点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实施不同的训练计划、措施、目标;同时随着技能级别的变化,核心能力的训练重点也随之转移。单项培训内容条目间的内容应尊重临床规律,呈现循序渐进的培训方法。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及临床实践互进行,以贯穿整个培训全过程,最终以临床实践例数积累达到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血液净化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计划见表1。

训练方式

①导师制训练法:临床护理专家—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培训期护士,实行一带一的带教方式,上一级对下一级护士负责;②计划训练法:针对个体化情况根据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课程,布置学习课程内容,要求学员在规定学时间内自学掌握学习计划,以便对学员进行知识考核;③观摩教学与即时训练相结合法:将技能操作制成光盘,供学员随时学习,同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随时提问和技术示范;④专题讲座法:根据培训计划安排培训课程,每周进行一次或二次理论授课;⑤实践说教训练法:选择罕见疾病或临床有意义的护理患者,进行个案分析,组织死亡、疑难病例讨论,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每周1次护理缺陷或不足的讨论,持续质量改进。⑥情景模拟法:模拟建立与工作环境相似的抢救环境、血液透析即刻并发症等实际案例来培训护士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

评价方法

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在培训前和培训后6个月组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专业理论知识采用闭卷考核,教学管理组织应该结合训练计划,并对专业操作将采用现场考核。②综合能力考评:参照澳门学者刘明等研制的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设计综合能力考评表,满分100分,内容包括患者病情观察能力(20分)、应急配合能力(30分)、应对突发事件能力(30分)、医护临床评价(20分)于培训前及培训6个月后进行定量评价。③满意度测评:教学管理组在培训前和培训后6个月负责进行调查统计,现场发放调查表格现场收回,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工作秩序5个方面,发出问卷80份,收回80分,有效收回率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行t检验,以P<0.05具有临床意义。

结果

培训前后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见表2。

讨论

1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血液净化由于其专科性特点,针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情况、临床教育训练存在着不能按护士的教育程度、能力、年资、职称等不同来实行不同层次培训和管理等不足,应用核心能力培养理论,采取临床需要与个人素质相结合的手段,制定层级培训方案,为护士建立一对一的个性化培训。由于每位护理人员在接受上级培训的同时对下级护士进行业务指导,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了培训效果,培训前后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有明显差异(P<0.01)。

2提高了病情观察和应急处置能力血液净化专科要求系统性强,病情变化迅速,需要临床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本研究采用情景模拟训练,培养专业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风险评估。高级责任护士采取“现身说法”向初级责任护士讲解实例,传授应急处理的心得体会。在模拟训练时,教会处理低血压休克的预防及处置措施,避免了低血压休克的发生。模拟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应急处理案例,设置应急预案流程及抢救程序,重复性练习,将应急预案流程及抢救技术融入模拟演示中,使护士熟悉各种应急程序,了解血液净化过程中并发症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同时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激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当透析中遇到突发事件时,低年资护士积极参与处理,提高了病情观察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后护士的综合素质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P<0.01)。

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篇2

【关键词】医院 急诊室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83-02

我院是本地区一所最大的地市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肩负着全市的急救任务。“120”紧急救援中心挂靠在我院。现拥有床位1200张,医护人员1000人。急诊科分两区,抢救区座落在一楼,留观区在紧靠急诊科第二外科楼的二楼,承担着院前、院内急救和门急诊输液工作。急诊科配置护士20名,每天门急诊就诊人数约200人,9部救护车不限时出警,因此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每位护士肩负着双重责任。尤其是分诊护士,除承担全部的护理工作以外,还承担着大部分的非护理性工作。如挂号、催费、结帐,执行医嘱,领取门急诊输液药品,咨询、导诊及接听“120”电话,安排担架工等工作。因此经常受到离岗和服务不周的投诉。自2009年5月开始,我科加强了分诊预诊中心这个窗口的管理,制订预案、限时定标,强抓素质管理等服务机制,使这个窗口的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效果满意,现将管理方法报告如下:

1 前台分诊中心的管理方法

1.1 前台分诊中心护士的条件

分诊护士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具有一定的资质,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经过各科轮科,熟悉每一种疾病的发生过程,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有丰富的临床知识结构的护士担任。应具有能利用专业知识快速评估[1]。将患者正确分类的能力。②急诊医疗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急诊是医疗纠纷的好发区域,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一大关键是分诊护士不但具备过硬的急救技能和经验,还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同时还应具有与院部各部门(如保卫科、门办、院办、各病区)的熟练沟通技巧,熟悉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护理法规及与相关主管领导衔接的途径,以应对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从复杂多变的状态中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能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佳的护理方案[2]。③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分诊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具备处事冷静、勇敢、机智、礼貌的品质,爱岗敬业,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急救意识。

1.2 前台分诊护士的岗位培训

1.2.1 岗位培训主要由护士长负责,培训内容为服务礼仪、服务用语,就诊者心理需求、沟通协调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利用和急救技能的掌握等。每周五下午授课,不得缺席,并进行现场临模和指导。如听到“120”急救车警笛声后分诊护士立即起身,采用主动推车迎接病人,边看、边查、边问、边处理,边护送到相应抢救区的快速分诊法,对特别危重的应立即呼救,快速过床后给病人上氧,心电监护、必要时进行插管,行CPR等处置,等其他抢救人员到位后立即安抚家属,开通绿色通道,做好必要的处置。对非急诊病人,分诊护士可和言悦色的劝说,安排协助他们到相应的诊室或 转诊,这样可调整进入急诊室的流量和分布,可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力和急救医疗资源。经过有目的的培训,可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急诊护患矛盾,提升了医院形象。

1.2.2 制订预案,限时定标

要求分诊护士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 制定各种急危重病人的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应对自如。及时发现急诊病症,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急救处理。同时对分诊时间也限定在2-5分钟之内,在此时间之内必须完成对病人的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测量,病人信息的采集以及受伤和疾病的程度,根据病情和病种进行分诊,规定准确率必须达到98%以上,把这一量化指标做为分诊护士考核的标准,凡不能达到此要求者,不能在分诊台工作。

1.2.3 严格进行急救技能方面的训练,利用每天晨会的10-20分钟进行模拟训练,(如多发伤休克病人,心跳骤停病人),进行有效CPR。从分诊护士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做好急救准备,通知担架工到场,分诊护士立即推车置门口做好迎接准备,急救车一到,迅速将病人过平车,边推往抢救室边判断意识 ,呼救,到抢救室后迅速过床,上心电监护、上氧,建立静脉通道,抱球辅助呼吸,插管,必要时上呼吸机等,然后分诊护士立即回到前台,开通绿色通道,完善各项检查单,仔细询问家属或“120”医生病人的病史,采集第一手资料,为医生下一步抢救争取时机。通过这项技能训练大大提高了护士之间的配合能力和协作精神,为病人有效复苏争取时间,提供良机,并能提高整体的急救抢救水平。

1.3 前台分诊中心的管理

1.3.1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爱岗敬业观的学习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消除影响分诊工作的不利因素,减少麻痹松懈思想,对非急诊病人应有礼有节接待,合理分诊,对特大灾难性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上报总值班和医务部、护理部等相关科室,通知相关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急诊科,对病人采取有效的救治。配合保安,及时制止如枪案、吸毒、酗酒等不法分子的捣乱,维持秩序,以保证门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1.3.2 我院承担全市的急救任务,经常出现多台救护车同时送来急救病人的现象,尤其是在晚夜班时间,为此为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科采用了弹性派班制,晚夜班安排两个临床支持中心的护士协助分诊台,除了担任临床配送任务外,还可兼顾前台分诊工作,可大大缩短接诊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使内、外科急诊病人能按程序顺利就诊,对危重病人也可及时救治,分秒必争,并能妥善安抚家属,做好沟通并取得支持,既和谐了护患关系,又降低了护患矛盾,实施一年来未出现脱岗及被投诉现象。

1.4 效果

实施一年来,我科前台分诊护士做到了为就诊患者提供文明贴心的服务,整个分诊环节环环相扣,有的放失地服务于分诊护理的每一个环节,不但对急救病人给予了有效的救治,对非分诊病人也给予了良好的服务和健康干预。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友谊,和谐了护患关系,这个服务窗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年来,未发生一起护理投诉和护理纠纷。急诊科虽然工作繁忙、人流杂,但各病区秩序井然,人性氛围浓厚,与去年同期相比,我科急诊人次增长了30%,经济也增长了25%,整个病区呈现蓬勃向上的朝气。

2 小结

自我科加强急诊前台分诊中心的管理后,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 能够有效利用,分诊护士的工作稳序更加优化和便捷,分诊护士的职业素质和水平也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更高效,更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 的人性化服务[3],护士能充分利用专业知识,认真、仔细、迅速、及时地对就诊病人的病情进行早期、有效、准确的了解,使危重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对在候诊治疗中的患者,在病情变化时也能通过分诊护士细心、及时地发现并安排救治,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急救护理工作质量也迈上了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颐乃平.护理专业导论.台北:汇华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4.242-245.

[2]李映兰,急诊专科护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7

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篇3

【关键词】 大量紧急输血程序;临床应用;凝血因子

Study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 WANG Chang-qi,WANG Kang,CHEN Yan-ping, et al. Xiang Ya Ping Kuang Cooperative Hospital,Pingxiang33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essentiality of MTP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e massive blood loss patients. Method 5 cases of massive transfution were introduced respectively.2 cases occurred diluted platelet and reduct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s.The MTP implemental process and the key technology are described in detail.Results Various index was obviously improve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and significant effect was obtained.Conclusion MTP could not only avoid the diluted platelet and reduction of coagulation factors,but also save limited medical resources. when it was applied on the massive blood loss patients.

【Key word】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 Clinical application;Coagulation factors

大量输血是指:①在24 h内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患者总血容量;②一次连续输血超过患者血容量的1.5倍;③短时期输入库血达循环量的3/4或者在24 h内输入的血量超过5 000~7 000 ml[1]。

各种急性出血性疾病、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如剖胸手术,器官移植)等情况,都会出现大量失血,均可造成患者出现血容量急剧减少,血小板和各凝血因子在出血过程中的大量消耗,引起止血凝血障碍,且常常伴有休克和重要器官损伤等并发症。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大量输血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急救措施,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与常规输血不同的特殊问题。

大量紧急输血程序(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是按照一定配比和发放顺序进行血液制品的投递方案。MTP对于降低大量输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尽早恢复患者血容量,早期预防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和减少血制品的浪费意义重大。为了加强合理用血,本文制定了一个适用于临床的MTP方案,应用于防治大量输血中造成稀释性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病例,取得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两年来5例大量输血病例,其中骨科病例4例,普外科病例1例。全部为男性,年龄在35~65岁之间。除病例1肝功能ALT 120U/L,AST 86U/L外,其余检查均为阴性。

1.2 方法

1.2.1 MTP是一套在紧张抢救过程中的系列成分输血方案。患者出血量大,预先输入6个单位红细胞后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血压和心输出量低,还需要较多血制品。

1.2.2 为了更加有效利用血制品,预防和减少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由临床医生提出申请,输血科果断启动MTP。

1.2.3 MTP中投放红细胞:血浆 血小板的比例是15:10:1。但应注意几种情况:①血浆用新鲜冰冻血浆;②血制品平衡到一定温度后输入;③MTP按一定顺序发放。

1.2.4 材料 血制品均来自于萍乡市中心血站。

2 结果

在本文5例病例中,都进行了大量输血前晶体液和胶体液的输入,接受血制品情况见表1。

5例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和输入冷沉淀,10 h内凝血因子上升,病情才明显好转。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单位,连续输注了3~5 d,临床症状基本改善。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目前大量输血中存在的问题:据国外文献报道[3]每年有2 400万例输血手术,出现死亡的病例约占1.5%,其中80%的死亡是由于输血不当造成的。目前部分临床医生对输血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普遍认为紧急大量输血时应当首选全血或浓缩红细胞,而忽视对各种血液成分减少的直接补充,造成临床实际中大量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①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大量输入无活性血小板的血液成分后,会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可能出现止血障碍和血液低凝状态。本文例1、例2血小板减少在22~48×109/L之间,表现了临床上大量出血。应用MTP,连续输注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单位,3~5 d后,临床症状基本改善。

②凝血因子减少在库血中,由于Ⅴ、Ⅷ、Ⅸ因子含量明显减少,而凝血因子Ⅰ、Ⅱ、Ⅸ、Ⅹ基本保持正常,凝血因子的减少可促进或加重出血。然而大量输血时,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很少会降到正常值的50% 以下,而达到止血所需要的Ⅴ因子和Ⅷ因子活性水平仅为5%~20%和30%[4]。凝血因子数量的减少,而不是活性的降低是导致凝血功能下降的原因。大量输血时,没有补充凝血因子,还会导致稀释性血小板的减少。本文2例有PT、APTT异常并有血小板的严重减少,符合稀释性凝血因子减少导致临床大量出血。5例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和输入冷沉淀,10 h内凝血因子上升,病情才明显好转。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单位,连续输注了3~5 d,基本改善临床症状。

③低体温快速输入大量未加温的冷血,可使受血者体温,下降[3]体温降至30 ℃以下,可导致心律紊乱,甚至室性心律不齐及心搏骤停,静脉痉挛,输血困难。低温可增加红细胞变形,影响正常凝血功能。本文中病例1和病例2体温在35℃以下,有较重临床症状,应用MTP经临床采取相应措施,8 h后体温才有所改善。

④其它血液在保存的过程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能会形成一些微栓子,随保存时间延长会增多,因而会造成ARDS(呼吸窘迫综合症)。大量输血还可致循环系统负荷加重引起心衰、肺水肿[5]。此外,尚可有高氨血症、免疫抑制,以及输血后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和疾病的传播等。本文未见ARDS现象,可能与MTP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有关。

3.2 临床工作中应用大量紧急输血方案(MTP),应该注意的问题:血液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未停止探求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血液资源的步伐。随着输血理论,血液采集和成分分离技术的不断进步,成分输血已越来越深刻地被人们所认识。如何科学的应用MTP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①输血科负责指导临床输血,管理血液制品投递过程,与临床医生进行交流,因人而异制定科学的符合患者的MTP。

②MTP其顺序基本上为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除红细胞外,及时补充其他因子,以预防稀释性凝血异常。

③MTP是大量急性失血救治中重要部分,是针对失血、出血、凝血几个方面,让医生有更多时间考虑器官保护,电解质酸碱稳定等。

④注意血制品比例,血浆尽量采用新鲜冰冻血浆,血液要达到30℃后输入。血小板输入尽量早。

⑤对不是急诊手术病例,有可能发生大出血,临床医生应请输血科、血液科会诊,制定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提早准备血制品,防止发生不必要的输血反应。

⑥大量出血患者除不能合理输血外还易被忽视大量输血引起低体温,在升高体温的同时大量输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血制品,检查各项指标变化(如血常规、凝血四项),防止盲目输血加重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异常。

我们收集各地大量紧急输血方案,但只有少数学术机构有MTP。需要指出的是,MTP对大部分医院还是新生事物,所以还是需要在不断摸索改进。

参考文献

[1] Downes K,Sarode R.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Indian J Pediatr,2001,68(2):145-149.

[2] 戴鹏,张献清.大量输血的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21(4):87.

[3] Weisbach V. Wanke C. Zingsem J , et al. Generation in whole blood,leukocyte-depled and temporarilg wacemed red blood cell concen teates.Vox Sang,1999 ,76(2):100.

[4] 张伟.大量输血的并发症与护理.当代护士,2003, 10(10):35-36.

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篇4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系政府举办的公益性福利性二级综合医院。2009年被评为二级乙等医院,2010年5月由**市中心医院实行定点帮扶。医院历经几代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努力,现已成为本县及邻近辖区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技术指导中心,爱婴医院,**县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交通事故救治定点医院,市级文明单位,山西医科大、长治医学院、**医专及**卫校教学实习基地,肩负着全县及邻近辖区23余万人口的医疗救治重任和基层医院的转诊任务。

    医院占地医院总用地面积为11649㎡,房屋建筑面积 7907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建筑面积7513平方米,辅助用房332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150张,开放床位200张。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303名,其中在编职工198人,临时人员105   人。卫生技术人员 246 人,占职工总数的 81%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80人,行政后勤人员占职工总数的 19 %。具有大学本科、专科以上学历 204人、高级职称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6.5 %,中级职称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26 %,初级职称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8.3 %,医师与护理人员之比为 23:18,病房床位与护士数比 50:27 。

医院拥有固定资产1800 万元;医院开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耳鼻咽喉科、急诊医学科、皮肤性病科(门诊)、口腔科(门诊)、感染科、麻醉科、中医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功能检查科、病理科、药剂科、手术室、病案统计室、供应室等20个一级临床和医技科室,下设普外、呼吸、妇科、新生儿等20余个二级专业组。年门诊量8.5万人次左右,年收治住院病人5218 人。

此次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启动以后,我们珍惜机会,抢抓机遇,紧密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和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认真对照《山西省二级医院评审评价标准2010版》,寻找差距和不足,继续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改进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现将我们的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领导重视 ,全院动员, 稳步推进

   2009年至2011年,医院一直遵循 “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省、市专家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强化监管,重视环节管理;外树形象,美化就医环境;便民利民,优化服务流程;注重人才培养,推进学科建设;更新设备,提升服务能力。医院管理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整体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010年5月,**市中心医院定点帮扶县人民医院时,县政府就将县人民医院创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列入了定点帮扶主要协议内容。市卫生局、县委、县府、县卫生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来院视察,就我院创建“二甲”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和强调,并将我院申报“二甲”评审工作列入县人民政府、县卫生局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确保我院申报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医院成立了以杨小平院长牵头的申报“二甲”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以业务副院长具体负责的申报评审办公室。为了使申报 “二甲”评审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落实地进行,我们将全院申报评审工作分为行政、医疗、护理、医技、感染、财务后勤五个专业管理小组,各专业组均在申报“二甲”评审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专人负责,全员行动,层层落实,分步实施。整个申报评审工作确定为四个阶段分步推进,即: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全院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习、讨论、分解标准,明确责任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对照标准组织自查,找准差距,提出整改措施,限期完成整改;收集可靠性资料,申报“二甲”评审工作。在软件上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医院管理的规章制度、职责,修订了医院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办法、管理工作流程、各项操作规程及保证措施,医院在管理方面做到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重视投入  提供保证

   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和《山西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试行)》,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病房,护士站实行开放式办公,门诊大楼购置了电梯;二是新建重症监护室;三是新购置DR;四是修建了院内花园,加强了绿化管理;五是新购置了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等较高档次的医疗设备,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权威可靠的诊疗手段。既完善了功能、美化了就医环境,又优化了便民利民服务流程。

三、专科建设  专业打造

    为确保医院向专而特的方向发展,医院高度重视专科建设、专业投入,各专业组定期到**市中心医院进行轮训和省人民医院等医院进修。人才培植力度加大,专科人才梯队形成,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优势。学科建设不断深化,各专业组设置较为齐全,这是医疗服务向专科方向深化的、发展的标志。医院整体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具有与二级综合医院任务、功能、管理、技术水平要求完全相适应的规模。为进一步提升医院业务水平,医院聘请了市中心医院专家作为指导专家,为质量关键过程管理、重要环节的管理和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后盾。

四、关注质量  确保安全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多年来,医院紧扣质量这一主题,优化服务流程,瞄准重点部门,把关重要环节,立足质量考核与监督,注重奖惩结合,把“防范”作为保证质量的第一要务,有力提升了全院医务工作者的质量意识。医院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职责清楚,工作有记录。设立了医疗质量监控部门,职责任务清楚,组织运转协调。各科室成立了医疗质量控制小组。院长办公会议坚持了每季度研究一次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院长对医疗质量的管理有思路、有计划、有实施,并及时更新,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

   长期以来,医院坚持院长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有效实行科室质量管理工作,实行院科两级“三基三严” 培训及考核,核心制度落实,有评估检查、终末质量考核等,做到了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估、有整改。

   医务科配备有专职工作人员6名,负责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质量考核、医疗争议处理、病案质量评审和病历档案管理。每月定期进行医疗业务查房,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负责监督落实改进。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监控医疗质量,实施技术管理,防范医疗风险,处置医疗损害,协调医患关系。

   医院每年定期开展全员质量教育,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理与改进能力。对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危重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创诊疗操作、新开展的业务技术管理等)、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急诊、手术室、重症病房、内镜室、产房、新生儿病室、供应室等)制定了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合格率达100%。医疗文书书写及时、准确、完整、规范,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2009年至2010年共发生医疗纠纷 3件,经济赔偿3.08万元。未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质量管理推行责任追究制,对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医疗主管职能部门积极组织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医院专家召开讨论会议:分析原因、确定纠纷性质、对存在缺陷的个人和科室作出处理意见、提出整改措施等,对有责任的科室和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并给予一定经济处罚,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

  我们认真执行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提高诊断、治疗和护理质量。按照市局要求,各临床科室都逐步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积极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推进合理检查、合理诊疗,有效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2、门诊方面

    医院设有患者就诊服务流程,标示醒目,为患者提供了导医咨询、健康教育材料、饮水、停车、公用电话等便民措施。科室标识规范、清楚、醒目,导向易懂。医院工作人员佩戴易于病人识别的标识。门诊各医技科室能做到“一人一室”,能提供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 医院有针对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的措施,定期与不定期对保持通畅的连贯服务程度进行检查与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简化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工作人员根据病人流量进行弹性值班。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平均等候时间<10分钟;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24小时;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急诊检验结果<30分钟;急诊x光检查结果<30分钟;急诊CT检查结果<60分钟。医院制定了规范的会诊制度,严格执行《医师外出会诊管理规定》,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门诊医生能按规定书写门诊日志,未使用门诊病历。

3、急诊管理方面

  医院急诊科为独立设置的一级临床科室,设有预检分诊、抢救室、观察室。人员结构基本合理,75℅以上人员相对固定,独立执业的医生护士均具有执业资格,医务人员均能正确使用抢救设备,对危急重症抢救专业知识均能熟练掌握,承担了院内急诊、急救及院前急救工作。全天候开放急诊检验、医学影像(放射、心超)、血库、药房服务。急诊报告出具时间小于30分钟,急诊手术、急诊入院、转诊流程合理,任何一流程过程不超过20分钟;急诊会诊不超过10分钟,平均留观时间不超过72小时。“120”院前急救医师、护士能在5分钟内随救护车及携带车载急救设备、器材出车,快速到达现场并开始实施抢救。

   严格执行急诊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包括首诊负责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等。根据病情程度采用不同的诊治流程。急救设备器材包括有球囊面罩、血压计、电除颤器、气管插管、心电图机、氧气瓶、负压吸引器、抢救车、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颈托和铲式担架等紧急设备等,各种出诊箱及抢救车内急救药品、急救器材品种齐全、符合有效期管理要求。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急救设备和器材、药物。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急诊及观察病历和处置记录准确,能按照规范要求书写。各种救治和抢救记录符合要求。医院每年不定期开展一次以上“120”院前救治演练,取得良好效果。

4、住院方面

   医院设有内科、神经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ICU、眼耳鼻喉科等住院临床科室。住院病人得到及时处理,诊疗计划切实可行,治疗和检查适宜,用药较合理。各科室建立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和程序,对医疗缺陷进行登记报告、原因分析,制定有相应的改进措施。 医院将单病种费用及平均住院日控制纳入医院管理工作中,定期进行单病种评审,合理控制单病种费用。医院安装了电子显示屏,适时医疗服务信息的制度,包括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费用、药品及耗材价格等。 

   医院建立有手术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手术准入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并有效实施。有相应的科室主任对择期手术和二线对急诊手术管理措施,科主任和二线负责对术前准备、术前诊断(鉴别诊断)、手术适应证(指征)、术式、麻醉、输血及抗菌素选择等进行审核,对大型和复杂手术均进行了术前讨论,确保了手术安全。

   医院将择期手术的术前平均住院日的指标纳入院、科两级质量的监控指标体系,制定了考核措施,全院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小于3天。为出院病人提供较详细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包括:诊断名称、扼要的住院诊治经过、治疗效果、出院带药(药名、剂量、用法、天数)出院注意事项及康复指导等

5、重症监护室(ICU)质量管理方面

   我院重症监护室设置床位6张,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医、护人员,配备有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注射泵、除颤仪等,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转入和转出ICU的标准及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对重症患者病情有连续的监测记录并能有效实施救治。

6、麻醉管理方面

   我院麻醉科设置、人员结构基本合理,没有建立有建立麻醉恢复室,认真执行了《山西省综合医院麻醉科临床麻醉管理规范》,制定了适合本院的麻醉工作标准及规范,麻醉科医生进行了术前访视,正确评估病情,制定麻醉方案,参与疑难危重病人的术前讨论,对麻醉后24小时内死亡病人进行分析,是否与麻醉相关。麻醉死亡率为0。

7、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方面

   医院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范。建立了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置了感染科。医院制定了《突发公卫应急预案》,成立了突发公卫事件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卫事件应急救援队,对县内出现的突发公卫事件进行了快速有效的处置。

  医院建立并认真执行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会诊、报告和防控制度。

   感染科区域划分基本合理,隔离标识醒目。有效落实了消毒隔离制度及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能准确掌握传染病诊断标准,依法正确处理疫情,对密切接触者建立了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有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无传染病漏报、瞒报或迟报现象。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为100%。医院定期开展全员培训,举行了应急演练,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样本采集和症状监测工作。

8检验质量管理方面

 医院检验科设置及人员结构基本合理,专业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诊疗科目。医院临床实验室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传染病疫情报告、急诊检验、标本接收及处理管理、医院感染制度、检验质量管理、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试剂管理、差错事故登记处理、教育培训、信息反馈、检验报告审核、复检与发放、实验室记录、投诉处理、危、急诊处理和记录等制度,成立了生物安全小组,制定了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要求

有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和组织实施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未开展卫生部规定淘汰的项目和超范围检验。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常规项目24小时内出报告。全面落实了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科室制定了质量管理方案,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并有效实施了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参加省级室间质评。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良好。

9、医学影像方面

   医学影像科设置及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建立有影像质量管理组织,制定有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标准。科室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开展质量评价、业务查房存在问题反馈工作,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并有整改措施。认真执行了《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实行规范化的技术操作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专业设置及其设备、设施基本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无乳腺摄影仪,无法作血管放射介入,无MRI,不能开展核医学放射性核素检查和治疗项目。检查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有上级医师的更正重新报告及签字的制度并有效执行。急诊影像检查报告30分钟,常规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大型影像设备(CT)各种造影检查结果报告时间48小时。医学影像科有主管部门签发放射治疗许可证,定期进行剂量、基准的监测与校正,并有记录。为患者提供了必要的放射防护条件,做到一室一患,保护患者隐私。环境保护与个人防护达到标准。

10、病理质量管理方面

   病理科设置和人员结构基本合理,有相应的仪器设施,能够满足医院及辖区内临床工作需要。建立了科室医疗工作管理制度,成立了病理质量控制小组,有标本接收和登记、取材和组织处理、制片和诊断,以及病理诊断报告发出时间等环节的相关流程、制度和管理规定。

 普通组织病理诊断报告三个工作日内发出;细胞病理(液基细胞学)诊断报告在24小时内发出。病理切片均能按规定时间保存。

11、临床药事方面

    医院贯彻落实了《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医院成立了药事管理委员会,有明确的职责和制度,定期召开了药事委员会会议并有工作记录。药剂科和全院临床用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定期进行处方点评、临床合理用药检查、病案合理用药评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度了严格的奖惩及改进措施。药剂科主要负责人为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药房工作人员具有执业资格。执业医师在药房均备有处方权签字留样。

 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部分开展了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制定、落实了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有持续改进。制定了药剂科管理、岗位及人员职责、药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规定和标准操作规程。有落实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建立了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共同负责的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定期考核,公示结果,指导医师用药,有药品效期、淘汰、变质的管理制度与程序和发(用)药差错登记、报告、处理制度。开展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普通药品和特殊药品管理符合国家相关要求,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有专门机构,并指定了专职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和执行了相关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及隐患。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库区双人双锁保险柜存放、发药部门专人负责专柜加锁。建立了专用帐册进行逐笔记录。按照规定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给予其处方权。医院门(急)诊癌症疼痛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时有符合法规要求的相关措施,有门诊病历记录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空安瓿回收销毁、处方销毁、剩余药品回收、过期或损坏药品销毁及交接班等均相关记录。建立了投诉处理程序,并有效实施。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接近90%。

  医院制订并执行了药品采购管理、新药引入遴选原则和审批程序、临时购药审批管理等相关制度,医院用药全部通过省级的招标平台采购,建立了药品供应单位资质档案,认真执行入库环节的验收和登记,对规定查验批号、检验报告的血液制品等有相关资料备案,未发现使用无批号、过期、变质、失效药品。药品存放符合规范,有药品贮存、养护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条件贮存药品。制定并执行定期检查中西药库、门诊与病房药房、病房治疗室小药柜、病房抢救车、麻醉科、手术室等存放和使用药品的制度。

12、输血方面

   医院严格执行《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按规定设立中心血库,有专人负责血库管理工作,在岗人员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医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主任的输血管理委员会,血库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有记录。医院建立了《临床用血报批制度》、《血液出入库验收制度》、《紧急用血管理制度》、《血液储存管理制度》、《血液发放管理制度》、《输血后血袋回收登记制度》、《报废血液管理制度》等。血液来源于市中心血站,无非法采供血情况,定期向市中心血站申报临床用血计划,血库有适当的血液储备,具备24小时供血能力,有切实可行的血液应急预案,能保证突发事件的血液供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标本管理制度和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储血设施管理符合相关要求,血液入库、储存、发放、报废、血袋回收等记录完整。

   医院有临床用血申请及审批制度,输血申请单填写规范,主治医师核准签字。一次用血量≥2000ml的,经科主任批准,医务科备案。受血者在输血前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报医务部和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有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指标及经血传播疾病检查。有输血前核查制度,输血操作规范,输血过程实施监测并记录。有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差错处理登记制度及相应记录。成份输血率达99℅以上。

  13、医院感染方面

   医院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立了院感科,有2名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管理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了一次省市级以上培训。医院制定和实施了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计划和方案,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落实了医院感染的监测、诊断和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年度及季度计划。开展了细菌耐药性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未开展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率<8%,漏报率<20%,无菌切口感染率<0.5%,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了100%。医院的改建、扩建与新建方案通过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核、审查。胃镜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供应室等部分科室建筑布局、人流、物流不符合感染控制原则。医院制定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报告及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了标准的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诊疗活动。医院建立了隔离和标准预防制度,有隔离各类感染性疾病病人的具体措施,隔离标识清楚,隔离的防护用品配备齐全。建立了手卫生制度,部分手卫生设施合格。有手卫生监测检查记录。各重点部门的布局与流程合理,制度及措施建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工作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医院设立了消毒供应室,未达到《山西 省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质量考核标准》要求,在评审周期内未通过市级质量考核。有消毒药械与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与重点监管措施。 医院建立了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的应急处理预案。无污水处理装置。医疗废物处理有记录,专职人员防护措施到位,每年有体检记录。医院制定了合理使用抗菌素的制度并有贯彻实施的相关措施。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定期开展了住院病历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并以此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药敏实验送检率未达到50%,检验科可提供临床药敏试验的抗菌素品种所占比重≧50%。

14.护理管理方面

     建立了健全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与病房护士长两级管理,责任明确,护理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级护理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设置有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并能按计划定期开展工作。护理部制定了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文件或手册并及时修订,做到了护理人员人手一册,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制度、职责、常规、规程的知晓率,特别注重核心制度的落实。为确保医嘱制度及查对制度的落实,科室建立有医嘱查对登记本;建立有制度执行的监督与协调机制,建立并落实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部定期按质量标准对各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每年定期不定期对护理质量准标进行了效果评价,对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条款进行了删减及修订,体现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对个别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不熟悉;个别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未完全掌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加强了培训规定了期限整改。临床护理工作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标准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和外科设立了示范岗。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全面落实护理职责。医院完善了临床护理告知程序,落实了病人权利和义务,体现了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有保护病人隐私的具体方法和设施;有责任护士分管病人,责任护士掌握患者姓名、诊断、病情、心理、社会、饮食、治疗护理;基础护理按要求落实,对围手术期患者实行了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临床护士对围手术期病人进行了术前健康指导和术后康复训练,特殊检查患者的护理措施到位。按《省护理文件书规范(试》书写护理文书,制定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客观、真实、及时、完整、准确,内容涵盖所有项目;护理部对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血液静化室、等部门进行重点管理,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制定了包括输血反应、用药错误、输液反应、药物不良反应、误吸、跌到、导管脱落、压疮等重点护理环节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重症监护室、急诊科能保证监护仪使用的有效性,护理人员人人掌握监护仪操作规程;危重病人护理操作正确、迅速、有效,各病区抢救车中的药品器材、吸痰器、呼吸器、氧气等处于可随时启用状态,危重病人实行床旁交接班,对有坠床危险的病人给予了约束带,加床栏等防止坠床的措施;用后的呼吸机管道按规范消毒,干燥保存备用,并有管路消毒与灭菌记录;建立健全了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并实施,有相关记录,建立与实施了护理差错报告、评价、处理管理制度,制定有护理差错事故应急预案,建有不良事件登记本。对个别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的病情、主要治疗、护理要点不熟悉和责任护士分管病人数量不够合理、个别护理人员对护理常规不熟悉、特殊检查病人偶有检查前护理准备不到位、护理记录内涵质量不到位、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欠佳、个别未剪指、趾甲、床单位不够平整、紧扎以及有些需要按时翻身的病员未建翻身卡等情况有查处,整改措施。

五、制度管人  创新理念

   针对医院与其他县级医院有较大差距的现状,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拟定了中长远发展规划。以申报“二甲”评审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补充和修订了医院的各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考核标准,强力推行院科两级管理工作制度,为“制度管人的自我约束机制”找到了制度支撑。建立和完善了实现目标考核、奖惩、内外监督管理办法、运作流程,强化了院科两级负责制,由院长负总责,副院长向院长负责,重大问题由院办公会讨论、院务委员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决定;中层干部、科护士长实行聘任制。各职能科室根据工作职责定期不定期地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医院基础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形成了人员有职责、工作有考核、考核有标准、奖惩有措施的管理体系,各项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惯性运转状态,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医院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规定的科目从事诊疗活动,诊疗科目按规定注册到二级科目,无超范围行医的行为,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执业医师、护士均已按规定注册,无超范围执业。医院无对外出租、承包科室,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医院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及医疗核心制度,大多数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十五项医疗核心制度建立健全。医院已将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汇编成册,下发到各科室,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全员培训至少一次/年。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医院开展了科室学习法律、法规和执行情况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根据医院的等级、功能和任务,制定了医院5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有效组织实施,年度工作总结能准确反映计划的完成情况。

    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和院科两级管理,院长及副院长分工职责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清楚,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程序。组织机构图能反应院领导、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的管理层次,建立了各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机制,有协调记录,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合理、运行高效,能满足医院各项工作需要。

   医院建立和完善了院务公开制度,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重大事项均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并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关于建立院务公开制度的要求推行院务公开、科务公开制度。职工对管理组织机构和院领导满意度调查均≥80%。

     医院建立和完善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院内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和反馈有关医疗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和绩效信息,能满足医院管理、临床工作和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院法定统计信息的需要。医院信息系统运行基本稳**全,不能完全保证与局域网连接的工作站达到“避免直接与互联网联结”的要求。建立了防病毒措施,安装了防病毒和防火墙软件,硬件,定期升级防毒软件,有异地备份。医院开展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未开展LIS和PACS。未参加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未建立远程医疗与上级医院的技术咨询途径。

   医院财务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均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卫规财发【2004】410号文件规定的14项工作职能,部分制度欠完善规范,落实欠佳。医院的内部部门、科室均未设立账外账、“小金库”。医院审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小金库”进行检查,在岗财务人员有任职资格,有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按照财务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建立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出纳因年龄原因未做到定期轮岗。   

   重大项目集体讨论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责任到人。建立健全了有效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和编制程序不完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评估简单。固定资产账目不完善,出院待结病人费用因程序问题无法直接核对。

   实行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管理,逐步规范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材料消耗。有药品、设备、试剂、耗材等采购管理制度。建立了以院级领导牵头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为单独设置成本会计,HIS系统不能满足成本核算要求,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材料消耗能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基本能按当月实际发生额计算。能够清晰界定核算主体、成本中心及其经济活动所对应的业务收入和成本费用。未定期开展大中型医疗设备合理使用情况和成本效益分析。

    医院制定了《绩效分配方案》,完善了绩效考核,突出了服务质量、数量和职业道德,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了收入分配办法,建立了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机制,无科室承包,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医疗服务收入不直接挂钩,未向科室下达创收指标,无 “开单提成”行为.

   医院实行设备科学管理,大型设备购置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属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甲、乙类品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照规定申请配置许可。医院制定了《医疗设备管理办法》,严格按规定进行设备(包括耗材)的采购、出入库、保养、维修、更新及报废。抢救设备(急诊科、ICU、手术室、产房)完好率为100%,定期与不定期向临床科室征求设备管理意见,并及时改进。   后勤保障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能主动、及时为全院提供水、电、气、被服的供应和相关设施及时维修。生活用水符合国家标准,无二次用水。能提供营养膳食指导。基本建设项目按照国家规定立项报批,招投标和组织实施。全院工作用房无危房。

   医院有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有兼职人员从事医学教学和医学科研管理工作。承担了山西医科大、长治医学院、**医专等大中专院校的临床教学实习工作,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协议书,制订了实习生管理制度,成绩评定标准欠完善,对实习生统一管理。承担了全县及相邻地区基层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工作及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教学条件基本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未单独设置实习生办公室和值班室。

   继续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分别有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教的覆盖率达100%,学分达标率达85%以上。制定了普通专科送培计划,积极开展送培工作。

   医院制定了科研工作的目标、方向、思路和计划,有伦理委员会保护受试者(患者)权益,伦理委员会有记录、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范、以及伦理委员会审批意见。2009年至2011年引进应用推广新技术13项。

  2009年至2011年35篇。

六、服务基层  便民利民

   为响应中央落实惠民政策,推行新型农村合医疗,针对我县乡镇卫生院分散经营无法承担起这一重任的现况,根据县卫生局的安排,我们先后与王茅中心卫生院、华峰卫生院、英言卫生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单位,定期安排了有执业资格、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协作医院和定点医院作业务把脉和指导,确保了医疗业务质量,实现了医院执业的幅射和延伸,方便了当地老百姓的就医,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称赞。

七、财务管理医院财务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均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卫规财发【2004】410号文件规定的14项工作职能,部分制度欠完善规范,落实欠佳。医院的内部部门、科室均未设立账外账、“小金库”。医院审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小金库”进行检查,在岗财务人员有任职资格,有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按照财务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建立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出纳因年龄原因未做到定期轮岗。   

   重大项目集体讨论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责任到人。建立健全了有效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和编制程序不完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评估简单。固定资产账目不完善,出院待结病人费用因程序问题无法直接核对。

   实行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管理,逐步规范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材料消耗。有药品、设备、试剂、耗材等采购管理制度。建立了以院级领导牵头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为单独设置成本会计,HIS系统不能满足成本核算要求,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材料消耗能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基本能按当月实际发生额计算。能够清晰界定核算主体、成本中心及其经济活动所对应的业务收入和成本费用。无成本核算效益分析报告,成本控制具体实施方案不完善。未定期对医院经营状况进行分析。

    医院制定了《绩效分配方案》,完善了绩效考核,突出了服务质量、数量和职业道德,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了收入分配办法,建立了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机制,无科室承包,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医疗服务收入不直接挂钩,未向科室下达创收指标,无 “开单提成”行为

八 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  狠抓行业作风建设

    根据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医院狠抓了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原将“医德考评与医务人员的年度考核、定期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医院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建设,在职工的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了“以病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了行风建设;建立和完善了“行风”监督网络,充分发挥院内外“行风”监督员的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医务人员“五不准”,医院制定了病员投诉处理流程,病区设有投诉箱,行风建设收到显著成效,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成效显著。 医院建立了医务人员与窗口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行为规范。 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权利,认真履行医务人员告知义务,增进医患沟通,有尊重患者的服务规范。医学影像检查为患者提供更衣服务设施和必要的放射防护条件,做到了一室一患。在门急诊诊断室、住院部病房、超声、心电理疗、针灸进行诊疗活动时有遮挡设施,保护患者隐私;男性医务人员为女性患者进行检查时有女性护士或家属在场;有维护病人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的制度及执行记录。将医务人员与窗口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行为规范教育列入员工教育规划之中,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和落实。有定期和系统的针对医疗服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收集和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改进。医院建立了负责医德医风管理的组织体系及相关的制度,聘请了院外医德医风监督员,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医德医风和遵纪守法教育。有收集院内、外对医院服务意见的渠道与制度,并有专门部门(专人)负责管理与实施。制定有医德查房措施,定期开展了医师、护士医德考核考评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能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医德医风得到根本好转。医院有廉洁行医的规定和制度,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廉洁行医教育。严格执行卫生部“八不准”、省卫生厅“十不准”等廉洁行医规定,医务人员无索要收受“红包”、“回扣”的现象,医院无开单提成。有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制度,有专门的部门(专人)负责。医院制定了转外院检查与治疗,外购药品、医疗器械的批准程序。未发现违反规定行为。医院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转科转院制度,无推诿、拒收患者和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90%。

   医院成立了医疗服务价格领导小组,制定了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责任制和追究制,严格执行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无自定收费项目、超标收费、重复收费、分解收费和比照项目收费等不合理收费,按规定对一次性医用耗材差价率作价,为出院患者提供住院总费用明细清单。医院用电子显示屏向社会公示医疗服务价格、常用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告知患者。医院制定了接待投诉服务制度,专人负责服务价格、收费投诉和退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药品和医用耗材挂网采购和物价政策。病人对服务价格、收费规范及收费透明度的满意度>90%。 医院建立了警医联动机制,加强安全保卫,防范医闹事件,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确保了医务人员和广大就医患者的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医院建立健全了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患纠纷防范及处置预案和质量与服务信息收集及处理渠道,制定了及时收集、及时分析与报告制度,开展全院医务人员医疗服务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能确保1次/年以上。坚持进行院内、科间医疗服务安全分析、比较、评价,并加以改进。

    医院制定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与报告制度。建立了重大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制定了突发纠纷事件等的应急处置预案;能及时报告、分析、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无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医疗事故(纠纷)报告率100%。医院制定了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制度及应急预案以及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制度,进行了突发事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等)应急预案的演练,承担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消防预警及供电系统安全有效。

    医院氧气供应室、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规范有序,有安全管理制度、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并取得合格证,有专人管理,人员分工与职责明确,职能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并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九、重视医院文化建设  增强医院活力

   医院文化是医院使命、医院精神等凝聚的载体。医院文化的核心是医院理念,共同的医院理念能使不同经历、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员工达成共识,产生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合力。为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营造勤奋、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良好氛围,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2009年、2010年先后多次成功举办晚会,卡拉OK比赛、拔河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融入了我院医务工作者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追求向上的精神风范,激励、鞭策着我们的医务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找到了医院联系、团结职工的纽带,是外塑医院形象、倡导医院文化、弘扬主旋律的舆论工具,加强了沟通,融洽了气氛,凝聚了人心,展示了卫生人的风彩。

二甲评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认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整改完善的过程,是一个规范提高的过程,是一个直接升华的过程,我们全院工作不是为评审而工作,通过医院等级评审,通过各位专家的检查指导,**县人民医院的明天会更美好。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此次评审我们虽然进了最大努力,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由于我们的水平**线,工作中仍有诸多不足和问题,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指导意见。以使我们今后工作做得更好。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篇5

【摘要】目的:通过模拟教学,改进急救护理实验教学方法。方法:学生于课前设计模拟病人,并由学生制定救护方案,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多种不同的方案,从而思考更合理的救治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模拟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结论:急救护理模拟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够更好的熟悉急救护理学的各种基本技能和救护程序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急救护理;实验;模拟教学

急救护理学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近20年来,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急救护理学在教学、临床和科研等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1]。而模拟教学的发展,可以利用其高效的仿真技术,尽可能贴近临床的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进行护理学实验教学。

利用ECS综合模拟人,改进急救护理实验教学方法。ECS是一款具备成人特征的病人模拟体,具有较真实的自主生理反应,对模拟人的操作会直接引起生理参数的自动变化,并通过模拟监护仪展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实验过程中病人的血压、呼吸、心率、中心静脉压、氧饱和度、体温等参数的变化。ECS的药理系统及药物代谢系统,可模拟不同药物的多种给药途径,选定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系统会自动产生相应药理学效果,也可联合给药和模拟补液,观察相互作用。ECS具有男女泌尿系统,可进行尿道插管及留置导尿,能够监测病人的尿量,从而指导学生对休克等危重病人进行补液。ECS具有表浅静脉及深静脉系统,能够进行输液输血及给药操作,使整个实验过程更具有真实性。ECS具有呼吸系统,能够进行气道插管操作;能够模拟气胸和血气胸病人,并可进行胸膜腔穿刺及胸膜腔闭式引流。ECS能够进行真实仪器的连接使用操作,如生命体征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ECS配备有多种智能创伤组件和化装用创伤模块,能够模拟各种创伤灾难情景。ECS还能够编写各种临床病历,并通过模拟监测显示生理参数,对学生的治疗措施做出实时而真实的反应,从而能够模拟临床疾病演变的过程,训练学生对各种类型疾病的综合评估和救治及护理。

1 在急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1 实验设计:实验教学前由课程授课教师与实验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以确定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案,在设计并确定临床病例后,由实验教师将病例转换成电脑程序。设计的病例应包括病人的病史资料、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以及病情演变发展的若干个分支情景等,于课前2周向学生介绍病例,让学生根据病例分组讨论,并制定抢救及护理方案。也可于课前向学生布置任务,由学生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作好课前预习、准备,并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设计具有实用性的、符合临床的模拟病人,教师于实验前1周评阅并提出意见,从而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

1.2 实验实施:学生随机分组,每组8-10名学生,分别扮演急救人员、护理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等,从不同角度体会救治护理病人过程中的相互交流配合。实验教师利用ECS综合模拟人的情景播放功能,演示课前设计的病例,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查阅资料及分组讨论情况,按课前制定的救治护理方案进行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的合理性及准确性给予指导,并引导学生尝试多种不同的方案,从而让学生思考更合理的救治护理措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综合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后由教师总结回顾整个实验过程,逐一解决学生在救治护理病人时存在的问题,正确观点加以肯定并纠正偏差。

1.3 实验评价:分为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学生实验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满意度等。学生的实验教学目标达成度包括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主要根据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护理程序及操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2 体会

2.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医疗纠纷增多、学生动手机会少等问题越来越明显[2]。通过ECS综合模拟人进行训练,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反复操作,不会对病人造成伤害,符合现代医疗体制的需求。同时克服了以往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性,学生被动地学,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的缺点,改进了急救护理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熟悉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和救护程序,提高了她们今后在护理工作中的应急能力。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通过ECS综合模拟人的情景演示功能,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由原来被动和旁观者的角色,转变为实验的设计者、实施者和参与者,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2.3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ECS综合模拟人的应用,要求学生综合多种知识和多种实验原理来制定实验方案。

2.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验过程中每组学生必须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因为任何一个实验环节出现失误,都将直接影响整体实验效果。

2.5 存在问题: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度较大,实验所需时间较长,所需的实验物品较多,因此实验管理的难度较大。还有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选择比较典型相对固定的病例,不能与临床工作中的复杂性相比。ECS综合模拟人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其病例编辑存在一些困难,系统性不够,需要在日后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篇6

方法:我院急诊科自2012年1月起对急性脑卒中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比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后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致残率、死亡率的变化。

结果:与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对比,我们发现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结论:在急诊科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有助于缩短确诊时间、专科治疗时间,为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2-01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发病后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急性脑卒中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急诊科自2012年1月起对急性脑卒中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1年内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56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1.78±8.63)岁;体重56~85kg,平均体重(64.75±10.23)kg;发病至就诊时间2~8h,平均就诊时间(4.38±1.42)h。

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1年内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51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1.55±8.53)岁;体重55~86kg,平均体重(64.47±10.12)kg;发病至就诊时间1~8h,平均就诊时间(4.40±1.38)h。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发病至就诊时间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急诊科采用常规程序护理,接诊后挂号、分诊,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呼吸道、颅内高压症状、言语、肢体活动等,遵医嘱进行开放气道、吸痰、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药等急救操作。检查完成后联系收住科室,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实施院内转运 [2]。

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应用快捷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接诊前接收到120提供患者的信息时立即准备平车、心电监护设备、急救药品、器械。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启动绿色通道,按规范的急救程序,在15min内迅速完成病情评估,配合医生实施急救措施 [3]。在医生诊疗的同时,护士迅速完成血液标本的取样和送检,20min内完成CT、MIR、心电图等各项辅助检查 [4]。同时电话联系专科医师现场会诊,根据检查结果迅速作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供患者家属选择。有手术指征者30min内完成术前准备,同时通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 [5]。

1.3 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与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对比,我们发现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表1 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后急救效果比较

注:与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比较,*代表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递增,70%以上的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部分患者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最佳的治疗时间窗内给予急救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急诊科工作质量对后续专科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确诊、急救、确定专科治疗方案和院内转运等工作。因此建立高效便捷的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预定的时间内规范有序地完成急救护理,各科室、各环节无缝对接,避免盲目重复或遗漏、缩短救治时间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急诊科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有助于缩短确诊时间、专科治疗时间,为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黄丽燕.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72~1773

[2] 潘新梅,王坚,王小红,等.加强急诊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环节管理的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16):3271~3272

[3] 叶琳琳,金晓琼,郑声浩.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53~855

[4] 黄丽燕.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2A):58~59

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篇7

    1资料与方法

    1.1培训对象

    创伤骨科护士16名。其中本科5名,大专8名,中专3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6名,助理护士3名。由护士长及5名护理组长组成评估小组,评估内容包括:①护士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对骨伤科常见现存的和潜在护理问题的评判思维能力;②护理业务、专科技术操作熟练程度;③护士的沟通技巧与服务态度;④环境管理能力;⑤患者及家属配合主动度等。

    1.2培训方法与内容

    1.2.1明确评判性思维与创伤骨科护理工作的相关性

    评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基于全面的观察来洞察客观环境,以快速思维来判别事物形成的决策的过程,具有逻辑推理、深思熟虑、疑问态度、自主思维等特点。目前,在欧美等护理实践较先进的国家,评判性思维已纳入护理教育中,且在护理实践运用中也展现了其应用价值[3]。评判性思维的建立是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在工作中互相影响、密切配合,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

    1.2.2加强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应急能力培训

    新毕业护士上岗前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组织学习专科护理常规,上岗前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制订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通过考试、提问等方式检查护士应急能力,保证每位护士均能独立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排班上新老搭配,以老带新,层层把关,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对急危重患者及配合差、老年患者进行评判分析,运用评判性思维方法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提高操作能力及应急能力。

    1.2.3开展情景模拟训练

    针对创伤骨科护理案例,验证实施评判性思维的必要性。通过模拟应急病例,要求护士针对各种情况进行评判,考验护士的综合判断与快速反应能力,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验证与实施评判性思维过程,提高了创伤骨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2结果

    通过培训,提高了创伤骨科护士在临床护理中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规避了护理风险,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009年的91%提高到2011年的100%。

    3护理风险管理重点

    3.1创造评判性思维的气氛

    各项护理操作前评估,告知家属及患者护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经常以各种渠道,多种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加强对规章制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爱心、耐心、同情心是创伤骨科护士必备的心理素质与职业情感,要以完全接纳安抚的态度对待患者的误解、迁怒与不理智。

    3.2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教育

    及时总结临床不同类型患者抢救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找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培养护士根据临床经验、专业技能、患者自身状态等事项,对预期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做出评估,提高护理风险的判断能力。

    3.3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各级人员认真坚持工作原则,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及时汇报、请教,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等特点,若发生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要及时弥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3.4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强化职业训练意识

    每周利用晨会进行专科知识和综合护理急救技术模拟训练等教学,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剖析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3.5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

    很多护理纠纷是由于护士在服务过程中服务态度欠佳,或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高,未能达到其期望值;同时由于患者的生活背景、生活环境、经历及治疗程序的复杂性各异,不同年资的护士由于其素质、年龄、阅历、社会经验、知识程度及临床经验等不同,沟通技巧不够全面,致护患之间不能有效沟通,使患者产生强烈不满。因此,随着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护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学会倾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

    3.6维护病区环境安全

    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加强病房巡视,执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去除,发现患者和家属的各种危险行为应及时劝阻。对于危重、大手术后等患者,尽量调至接近护士站、易于观察的病室或ICU内;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者,应加护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4体会

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篇8

(一)广泛普及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与知识,从而保证医疗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对突发事件及时作出反应。程序化、数字化的计算机功能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原则性、群体性、单科性展现出特有的优越性。对于心理治疗,信息技术可以将喜怒哀思在图像、语音表达方面呈多元化,制造愉悦、和谐的氛围。

(二)医院院前急救网络与人民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全面覆盖城乡的医院院前急救网络,保障人民急救医疗的基本需求。急救中心体现了“生命至上”的理念。院内急救方面利用医学信息技术对于相关人员的计划安排,抢救设施的布置,急救设备的维护、以及问题的警示等有着良好效果。

(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信息化在信息检索、资源共享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自己特有功能,快速引入新理论、新疗法,交流疑难病症诊疗方法。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医疗资源共享,有利于临床医师更全面的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最佳诊疗决策和可行的诊疗服务。

(四)在自己的岗位上,临床医师能够全面了解病人信息,及时查对原始的影像及数据变化,结合临床检查分析病情;利用计算机检索,与国内外医学信息交互,综合既往就诊情况,制定诊疗方案;快捷传递公费、自费、医保、农合的官方信息,节省了病人的时间,真正把时间用在了生命的挽救。

(五)C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EMR系统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医师通过集成医疗终端可以直接录入、查询各种记录,结合临床体检,制定后续诊疗方案。医技科工作人员能够参考详尽的临床资料,判断检查结果。

二、科学发展是完善医疗信息化体系的重要举措

(一)科学地完善操作体系,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医院办公自动化、医疗研究与教学、医学咨询、健康咨询、医院内外医学信息资源共享、院内会诊、远程会诊、医疗监控等,临床医师的信息并联于多个体系,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病人的前提条件。

(二)个性化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必须全面支持医、护、药、技、财政等事件处理和医院各部分的信息管理。原始数据的采集,体系运行中各部分间的协调、维护,信息化人才的配置和与专业信息部门协调,决定信息自动处理效果。临床医生谙熟信息化技巧,才能寻得捷径。

(三)随着医院发展,各种新技能和医院需求要匹配。医护人员信息化水平要与医疗质量、医院管理、教学科研、技术革新及创新能力适应。信息管理网络体系的思想之一,是实时转达、自动处理信息流。医院信息管理网络体系所处理的就是信息流,信息流的源头就是临床执业医师的医嘱,医嘱必须通过信息网络准确传递。

(四)网络传播速度快,计算机和网络对信息本身不能分辨正确与错误,一旦有意外的操作失误,有可能导致不良的甚至灾难性的连锁反应。电脑通过稳定的程序工作,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电脑程序破坏、网络传递错误,对临床工作是影响、对病人可能是致命。必要的病人信息保密也是临床工作者分内的事。

(五)眼前,医疗大数据的出场能让医疗信息化开始发生新的突破,然而多数医院信息化还为拥有多个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孤岛”,将大数据更方便地用于临床,每一个病人从全新的诊疗模式得到更多实惠,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

医疗信息化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收集和处理病人的临床医疗信息,丰富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全面的诊疗数据能协助医护人员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使病人就近享受便捷、实惠、优质的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中国医疗信息化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上一篇:私营手工业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法治理念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