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0 11:01:48

临床实验室管理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化实验;生物危害;生物安全及防护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44-02

1 认识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就是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保证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检验科的每一名工作人员要正确认识自已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生物安全意识,认真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尽量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

2 标本的采集处理及防护

生化室的检测标本主要是以全血、血清、血浆等为主,住院病人的标本由各科室护理人员采集并送检,检验科人员接收标本时要认真核对检查单和标本的份数、科室、病人姓名及床号,发现不符标本要退回临床科室重新采集送检。门诊病人则由生化室工作人员采集,采集标本时要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做到一人一针一根止血带。采血的方法现在最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真空采血管,使用方便,交叉污染小,标本的泄漏情况少见。另一种是注射器采集(我们科室就采用注射器采集),使用注射器采样时要注意针头的存放,针头尽量不对人,最好用钳子取针头,取下的针头放入一个固定的锐器盒中(真空采血器的针头也要放入固定的锐器盒),当针头装到锐器盒3/4时应更换,装满针头的锐器盒统一放到一个固定的地点,由医院统一进行消毁。注射器则放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最后由医院统一处理。装标本的玻璃试管要选完好无损的,轻拿轻放,标本注入试管时不要用力太猛,以免血液外溅。在操作过程中如不慎被针头戳伤则应立即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水冲洗,禁止用力挤压伤口,受伤部位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

标本离心处理时,为防止标本在离心过程中标本向外飞溅,一定要采用带盖的离心机,离心机未完全停止时,不要打开机盖避免气溶胶污染,如果出现试管破裂,我们将离心筒内的血液倒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离心筒也放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时间至少在30分钟以上。在取样过程中如发生标本泼撒工作台面时,我们也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立即进行擦拭。取样滴头和样品杯尽量一次性使用,如果重复使用则放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最后用流水冲洗干净并用烤箱烘干再用。

3 仪器使用的安全防护

生化室中全自动生化仪都是自动进样,并带有自动清洗功能,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取样和加样的地方有标本和试剂的溅出,污染工作区表面,我们用干净毛巾蘸取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将污染物擦拭干净后,再用干毛巾擦拭一遍,让仪器始终保持一个干燥的工作清洁的工作环境。再有我们科所使用的电解质分析仪采用的是人工加样,在加样过程中我们用一次性的吸水纸在每次吸样完成后擦拭加样针再进行测试,工作完成后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工作区,尽量避免交叉污染和仪器污染。工作间在工作完成后我们采用紫外灯照射消毒时间一般不少于1小时。

4 废弃物处理

生化室的废弃物应按照感染性废弃进行处理,我们生化室的工作人员要熟悉废弃物的管理,并掌握相应的防护措施。工作完成后的生化标本我们放入固定的冰箱保存至少一周以上,最后用专门标有生物安全危害的黄色无破损的塑料袋装好放入医院规定的医疗废物堆放点,由专人进行统一消毁。

5 结论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2篇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涉及内容广泛,涵盖实验室的方方面面,而又缺乏较好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大多数学校安排授课时间较少,一般为20-40学时。随着我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的出台,对临床实验室质量、安全、信息等各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接触此门课程前,学生们普遍认为他们进入社会后必定长期是被管理者,要成为管理者还很遥远,有的根本不想成为管理者,这些均不利于此门课程的教学实施。

因此,我们在教学别注意强调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让同学认识到实验室质量不仅限于检验结果本身,而且包括影响分析结果检测的全过程和全方面;质量管理不只是质量管理人员或质量管理部门的事,而且是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的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可增强学生对检验工作人员在临床实验室管理中的地位、职责和作用的认识,使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得到提高,责任感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学生在实习及工作中较好地适应科室管理,自觉地按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开展工作。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

经过近四年的大学课程学习,此时学生虽然对医学检验专业有较全面了解,具有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但对临床实验室认识比较模糊。因此,我们将本课程教学安排在实习前最后一个学期,尽管还有少部分专业课教学仍在进行,但是学生已经可以结合各专业课教学内容学习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也可以把临床实验室管理知识内容与即将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联系,达到融会贯通作用。目前,在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本课程的理论课为20学时,没有实验课学时,教学进度为每周3节课。

由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研究内容广泛,包括组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学生自学、选学与教师重点讲授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并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像俱全、表现手段形式多样、教学信息量大等优势,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启发引导,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我们根据检验医学发展趋势和临床实验室具体情况,本着实用性、科学性原则,目前安排此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有临床实验室管理概论、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前与分析后的质量管理、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医学实验室认可等。在讲授时,注重与各专业相关内容结合,强化各学科间相互联系,尽量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如在讲授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方面,注意联系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教学中所涉及检测注意事项与讨论分析部分的内容。

近年来,医学检验各专业教材建设得到完善,新版医学检验各专业规划教材中多已删去与临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内容,20学时理论课时难以满足更好地培养掌握先进医学检验技术、具备现代化、标准化临床实验室管理工作素质医学检验人才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知识,我校在2011年修订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理论课调整为36学时。

3注重教材选择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已成为检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多数医学院校已经将其设置为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尽管有多种教材可供选择,但各种教材侧重点不尽相同。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杨振华教授主编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本科教材,该教材主要内容是质量管理,偏重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2008年第2版改名为《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我们认为其2012年发行的第3版《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更贴近于临床与教学。科学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也出版了相应教材与专著,并进行了再版修订。我校在20世纪90年代以协编教材《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作为学生用书,自2003年后一直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作为教材,在教学中参考其他出版社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相关教材与专著。目前,我校作为副主编单位正参与一部《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书籍的编写工作。

4教学考核与效果反馈

考虑到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时数又较少,我们采取开卷考核。考核方式涉及名词解释、选择题、是非题、简答题等题型,主要考核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认知度,学生考试成绩合格率为100%。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实习同学毕业前交流会等形式得到的反馈信息显示,学生对此门课程进度和教学方式、方法、教材使用效果等方面均反应良好,对于课程授课的总体评价好。我校教务系统给出的近五年学生评教信息显示,学生对参与此门课程教学教师的评教分数均在92分以上。总之,我校通过多年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临床实验室管理对于检验医学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深知没有规范化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就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此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实习及工作中较好地适应科室管理,自觉地按照质量管理的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逐步加强多元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增加临床实践机会,将教学研究新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123-01

临床医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临床实践不仅能使医学生加深对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观察力、科研能力以及规范的操作能力。我院自2003年以来在如何规范化管理临床实验室、进一步为教学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现讨论如下:

1 临床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目标

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指导思想:以临床实验教学为中心,把培养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做好教学物品的管理和使用两项基本工作,树立量化管理、全面管理、全过程管理和程序化管理四个基本观点;实现由定性管理向量化管理的转变、由单纯的管理向以实验教学为中心的全面管理转变、由被动的无序管理向在实验教学计划指导下的有序管理转变、由单纯个人经验的主观管理向有标准的规范化管理转变四个转变。其次,明确实验室所肩负的教学任务,依据本院实验室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实验室肩负任务,制定临床实验室的管理目标:①使常用物品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并保持数量上的动态平衡。②确保临床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并能满足第二课堂的需要。③确保医学生安全和实验室物品的安全。三者是互为联系的一个统一整体,它既是评估实验室水平的依据,也是使规范化管理达到预期目标的必要手段和保证。

2 进行规范化管理要抓好四个环节

2.1 实验物品的存放管理

临床实验操作物品有两个特点:一是品种繁多,功能各异;二是有些物品特别是专用仪器(如检眼镜、外科专用电钻)一年中使用的次数和使用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处于保管状态。因此,做好物品的存放管理是一个必要的环节,也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必须抓好的第一个环节。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各种物品和仪器保持良好状态,使它的实验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发挥。我院在这一环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搞好临床实验室的环境管理,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实验教学环境。②每次课后做好实验教学物品的检查验收工作。③建好临床实验室的物品登记册。④做好实验物品的陈列摆放工作,根据实验物品的不同功能、特点、使用频率归类保管,并在橱目上标定标签。⑤定期整理清点常用物品的数量,及时处理过期药品和陈旧老化物品。⑥开展临床实验教学研究活动,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2.2 实验物品的使用管理

在实验物品管理中,“管”是手段,“用”是目的,管是为了用,而用中有管。做好实验物品的使用管理是实验室必须抓好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临床实验室应做下列工作:①认真制定每学期实验教学计划,并保证实施有序管理。②做好每节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使主讲教师随时有配套齐全的、功能完好的物品可用。③做好物品回收工作。医学生分组实验课中指定实验小组负责人,确保物品发放、清洗、回收和实验室的整洁美观工作。④利用课外休息时间向医学生开放实验室,搞好第二课堂活动。⑤引导医学生积极开展自制实验教具活动,通过自制或改进实验模型,增强实验教学效果。⑥在实验室损坏物品,根据损坏程度,执行赔偿制度,以增强医学生爱护实验室物品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3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在实验室内有物品存放不安全因素,如高压消毒设备。有的存在消毒不严格的隐患,如手术器械等。因此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实验规范化管理的第三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临床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加强这一环节的工作:①要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防护意识,把防护工作做到位。②凡进行无菌操作的物品均需严格消毒,并要求医学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过期、消毒不严格、密封不合格等物品严禁使用。

2.4 实验室的登记管理

实验室的登记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详细的管理记录是总结管理经验,评估管理结果的必要依据。因此,登记管理是抓好临床实验室规范管理的第四个环节。在这一环节,实验管理人员做好以下工作:①做好登记管理。每次实验课学生进实验室必须签字。详细记录实验物品的种类、数量、用途、位置以及部分仪器本身配套的有关资料。②记录每次实验课设备使用情况,并每学期整理一次。③做好每学期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填写各种报表。

总之,通过临床实验室的四个环节规范化管理,我院在实验室管理上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不仅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物品的使用效能,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为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科学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800-02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应用于临床,极大的推动了检验医学的发展,提高了检验医学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为全面贯彻《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快捷、准确的检验结果服务。全面推进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服务质量控制,是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二级以上医院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成绩,列入等级医院评审和考核的一项重要的指标[3] 。目前, 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质评活动开展得愈来愈深入国内大中型医院实验室,有力地推动了检验质量的提高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常态。但由于我们对质控工作的认识、重视、力度不够,相关的质控知识缺乏,致使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没有对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指导、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有的也只是应付检查,严重影响了医学实验室检验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提高临床检验水平,现就有关问题结合实际加以讨论。

1.改变观念正确认识质控

过去我们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有三个方面的误区:一是是认为质控即上级领导检查的汇报资料和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忽视开展日常室内质控,质控意识不清晰。二认为开展质控,增加科室的成本。三是认为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检验科自己的事情,因而忽视了与临床科室的配合、协作。四是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够,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

1.1 通过学习提高认识 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是包括:管理层的监管、人员素质的培训和提高、检验过程的全程控制、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在这些管理措施中,检验过程的全程控制更为重要。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不能忽视检验申、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接收、检验、检验报告单送到申请人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均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宣传,共同提高检验质量[4]。

1.2 加大投入 开展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如果标本量不大,质量控制成本相对较高,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费用支出。但我们想一想,通过提高检验质量,减少了漏诊和误诊、减少医患纠纷,提高了患者诊断率,保护患者的利益和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行业知名度,不正是我们所获得的最大的效益吗?

1.3 认真执行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 办法规定,临床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开展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作为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要坚持认真地做好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通过质量控制的反馈整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达到真正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

2.怎样开展医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我们认识到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系统的、复杂的、科学的、全面的控制[4]。对于如何做好质控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2.1 医院领导重视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必须建立医院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的落实必须是医院、临床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所以,医院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协调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参与到医院。

2.2 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医院实验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特殊岗位的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因素。加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是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可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各实验室可根据实际工作的发展况进行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2.3 对临床实验室的检测全过程进行控制:检验分析工作的流程分三个部分,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从临床医生的申请、实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采集和送检、实验室标本接收、检验分析、检测结果的报告、检测样本的处理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控,都会影响到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对全检测全过程进行控制。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5篇

1优化教学内容,组织模块化教学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是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也是医学检验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该门课程涵盖实验室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及经济管理等内容,其章节内容相对独立,章节间缺乏连贯性,课程内容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本研究将课程内容优化整合成4个模块。(1)质量管理体系模块: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概论,质量管理体系,医学实验室认可。(2)质量管理模块: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分析过程、分析前与分析后质量保证,量值溯源,测量程序方法性能评价,检验项目诊断效能评价。(3)临床实验室安全及信息管理模块: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即时检测及质量控制,实验室的设施与建设。(4)经济管理模块:临床实验室成本管理(自学内容)。该门课程优化后以理论教学为主(28学时),以重点内容实验教学为辅助(4学时),并配合临床见习实践(4学时)。在教学实施中加强章节间块线结合,增加教学内容系统性,辅助一定实践教学,从而强化医学检验学生实验室管理学的基本技能,巩固、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师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较好。

2遵循认知规律,强化实践教学

对学生而言,首先是加强学生对质量管理课程在实际工作中作用、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职业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师而言,重要的是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在教学安排上,加强教学设计,精心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及时补充教学素材,更新、补充教科书没有写入的新制定的国家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教科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指导学生学习。授课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及时发放电子讲义、学习网站链接,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等补充学习资料的电子文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及计划生育委员会(http//www.nhfpc.gov.cn/),丁香园论坛(http://www.dxy.cn/),检验医学网(http//www.labmed.cn),检验医学信息网(http//www.clinet.com.cn)等学习网站链接。另外,把实验室认可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检查的常见问题引入教学[3],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4]。与以往教学相比,学生借助教学资源学习后对课程的重视度和质量管理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到课率、考试通过率明显提升。

3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学生视野

3.1充分备课,正确运用标准及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涉及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政府法律法规等,其概念、定义较多,加之许多术语源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有关文件,直译后的文字有些不符合中文习惯,学生理解起来较抽象、困难[5]。教师备课时要深刻理解标准内涵,授课时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区分和应用。3.2强调全程质量管理理念,理论联系实践教学。要培养学生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室质量不仅限于检验结果本身,而且包括影响分析结果检测的全过程[6];其次质量管理不只是质量管理人员或质量管理部门的事,而且是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医院各部门及患者必须关注的系统工程。该部分作为教学的主线,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授课,应用统计数据提出问题,突出对分析前、后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从而引起学生重视,如本研究以意大利著名检验专家Lebani和Carraro教授发现1996年和2007年检验前误差率分别为68.2和61.9的案例进行提问[7],引导学生思考间隔10年检验误差居高不下的原因。同时,结合章节内容(标本采集、生物学变异、检验报告单等)组织教学。室内质量控制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除理论授课外,采用Levey-Jennings控制图绘制及分析实验进行辅助教学。实验室提供质控物、试剂器材及仪器,学生依据质控品的应用要求首先参加配制全血质控品,然后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检测分析项目,绘制质控图,并采用质控规则进行结果分析,找出失控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了Levey-Jennings质控图绘制及质控规则的应用,而且对失控常见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有了直接认识。3.3客观认识评价方法,学会实际应用。在对量值溯源、测量程序方法性能评价及检验项目的诊断效能评价等章节进行授课时,理论课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进行[8],而实验课要求学生结合临床基础检验技术评价检测项目的批内精密度、准确度。实验室提供定值血样,教师依据WS/T406-2012介绍评价方法[9],让学生按标准化操作规程测定分析项目,并计算精密度、准确度、均值及标准差,学生通过学习批内精密度、准确度评价方法,对相关检测技术有一个客观评价及认识,最后教师针对实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3.4改进教学方式,增加临床见习课程。为弥补实验课程滞后于临床应用或与临床脱节的情况,本研究增设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的临床见习课,组织学生到取得实验室认可资质的实验室和当地三甲医院检验科观摩学习,聘请从事临床检验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教师授课(如质量管理体系及实验室认可由检验科主任带教;信息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由实验室信息管理员、生物安全管理员给学生现场教学)。通过观摩学习,师生互动的情景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理论联系实践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关键,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接触实验室管理的临床实践,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萍.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陈英利,于洋,吕跃山,等.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实验室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82-84.

[3]郭晓俊,黄维纲.医学实验室认可评审常见不符合项的根本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2015,30(3):295-297.

[4]梅传忠,章尧,李兴武,等.临床实验室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57-58.

[5]王惠民,倪红兵,崔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优化组合教学[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4(1):88-89.

[6]李艳,李山.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15.

[7]张国军,吕虹,康熙雄.医学检验教育传承、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0):1964-1965.

[8]郭闻渊,罗逸潜,张凤琴,等.CBL与LBL结合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610-61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1-9.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6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424

检验医学近来发展很快,新的检验项目不断出现,自动化检验仪器普遍应用于现代化临床实验室。这就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3个阶段。而分析前质量管理更为重要。那么何为分析前质量管理(ISO/DIS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具体要求”中将其定义为: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此期终止。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也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最薄弱的阶段,这方面需要医师、护士甚至患者的参与和配合。

本文旨在探讨医学检验实验室分析前质量保证,加强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质量。采用的方法为保证分析前检验质量,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的注意事项。注重检验与临床的相互沟通,充分完善各项制度。加强了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保证了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显著提高了医学实验室检验的质量。

与临床的相互沟通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相互沟通是做好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前提。只有临床医师开出信息准确完整的申请单,并留取到患者高质量的标本,检验人员从事的检验工作才有意义。首先,化验申请单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验项目、临床诊断、病床号、病志号、时间、申请医生或需要注明的其他事项。然后检验人员要配合指导临床正确地留取标本并送往检验科;最后检验科对送检标本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的,要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于与临床相互沟通。因此,很好的与临床相互沟通是做好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基础。

患者的准备

标本来自患者,患者的准备显然是分析前阶段质量管理首先应注意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采集标本的质量。患者的生理状态、饮食和药物对检验结果都有影响。例如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引起血中尿素氮(BUN)及尿酸(UA)的增高;高脂肪饮食可使甘油三酯大幅度增高;某些甲状腺素类制剂可造成血糖的增高和胆固醇的降低;所以,采集标本时要提前让患者做好准备,保持稳定的情绪,头天晚上禁止大量饮酒。采血前24小时禁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空腹采血禁食12小时。但过度空腹,达24小时以上,会影响某些检验结果。例如:空腹48小时,血清BIL值升高,而GLU值降低。

样本采集

这是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最关键的一步,要重视下列环节的控制:①样品采集时间:采集标本的时间对标本各种成分含量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因为体内有些化学成分的血浓度具有周期性变化,所以采集血液标本尽可能晨起空腹时采血,并尽可能在其他检查和治疗之前进行;采集尿液标本则需留晨起第1次排出的中断尿,这样可以保证各种成分稳定,pH值低,有利于保持尿液有形成分的完整,易于检出阳性结果;尿早孕实验,应在怀孕后35天后送检;大便检查应取脓、血病理部分送检。②样品采集部位:采集标本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采集部位。③样品采集过程的具体操作:例如:静脉采血时,通常规定患者采取卧位或坐位采血,止血带使用后1分钟内采血,见回血后应立即松开,以保证血标本质量。抽血时避免产生大量泡沫,否则可能导致溶血,溶血标本会造成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细胞比容降低,同时影响血液生化指标;血液抽出后立即轻轻摇动,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匀,以防血液凝固;采血至标定容量时,拔出静脉针,这时马上将真空采血管轻轻的上下翻转5~6次,用力不宜过大,以免溶血。

标本的运送及保存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也应暂时放置冰箱保存,有的血清标本可冰冻保存,但防止反复融冻。标本采集后切忌在室温中放置过久,放置过久会造成某些血液成分的变化(如血糖及酶活性的降低),还可造成溶血现象的增多。标本应有专人送至实验室,输送过程中要防止标本容器的破碎和标本的丢失,送检标本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因此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以及检测过程中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安全。检验后标本不能立即处理掉,应根据标本性质和要求按照规定时间保存,以备复查需要。标本过保存期后,要有专人送到指定消毒地点集中处理。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临床学院; 实验室;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4- 0110- 01

目前我国医学高等院校的医学培养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医学教学和临床试验教学两个阶段,基础医学教育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铺垫试验学习和实践学习。临床试验教学则是为学生能够从容地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它是以实践性和经验型为突出教学特征的学科,因此,在医学的高等教育过程中,临床实验教学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和重要的位置。所有医学临床试验教学必须在医学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室是临床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适应院校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是我们目前应该研究和探索的。

1 临床实验室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在现行的管理制度下,实验室管理存在弊端,实验室往往由不同的教研室或者不同的项目组管理和使用,不同的教研室对实验室的使用要求不同,每个教研室会根据自身特点对实验室进行针对性的建设和管理,这样导致绝大多数的实验室呈现“追求小而全”的态势。这些“小而全”的实验室十分分散和封闭,绝大多数只适用于所归属的教研组,一旦投放到整个学院来使用,就会出现规模小、效率低的现象。

(2) 医学学院的各教研组分别使用不同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自己的实验室,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实验室重复建设的现象。虽然分属不同的教研室,但是由于同属于临床学院,其教学内容必然会存在许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相通的教学内容在很多时候是可以使用同一个实验室的,所以产生了实验室的重复建设或者实验室内部分内容重复的现象。另外不同实验室之间很少进行交流,也使得这些实验室资源无法共享,这就会造成临床实验室对场地、设备以及管理人员需求不合理的增大,“吃不饱”的现象比较普遍。另一方面,这些独立的实验室使用率太低,器材设备更新缓慢,实验教学设备陈旧,导致教学实验室水平达不到要求,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3)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现有的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的内容跟不上现代医学的发展脚步,所以这就需要临床实验教学的内容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现在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并不能支持临床试验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改革发展。从整体上来讲,临床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和临床实验室管理模式缺乏创新,临床试验教学质量受限于这些模式,导致临床试验教学更趋于理论教学,影响了试验教学功能的发挥。

2 改善临床实验室管理的建议

2.1 临床试验室的资源整合

① 对实验室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各分散的、类似的实验室进行场地整合,充分利用实验室空间。比如结合个教研室教学内容和实验室内容的特点,将内科、外科以及检验实验室等统一调整到一个综合的实验室中,实现相似学科对实验室的共享。再比如将妇科、儿科、妇产科教研室的实验室整合等。这样的整合不但减少了实验室场地,而且还可以实现一室多用,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② 将实验室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将相通教研室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这样既可以实现试验器材和设备的共享,还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③ 将临床学院实验室的实用时间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不同学科设定分开的教学计划,避免实验室使用冲突,各教研室统筹规划,避免冲突的同时又可以避免实验室闲置。

2.2 改变管理模式,严格控制实验室建设

改变过去按学科建立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彻底改善实验室分散、“小而全”、各自为政以及使用率低的问题。建议临床学院成立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中心,对旧的体制进行改革,实行临床学院实验室建设统一规划,有实验室管理中心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实验室管理中心严密配合教务部门,根据各学科特点,以及各学科使用实验室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试验内容和科目,使相关的专业之间既能资源共享又能互不影响。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临床试验教学的质量。

2.3 统一培训师资,开展多学科合作

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试验师资队伍,是实现实验室现代化管理的关键,对现有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调配和培训管理,使这些工作人员不但具备专职实验员的技能,还要掌握或者熟悉相关学科的试验内容和方法。另外,在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师的知识技能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试验教学。目前,临床实验教学多以实验性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模式僵化,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各学科教师应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创建综合性、跨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从实验中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宏,熊梦辉. 医科院校教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J]. 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22-23.

[2] 刘燕,周金燕,王文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89-91.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医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48-01

近些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也得到长足进步。实验室诊断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疾病依赖于精确的检验结果才得以做出正确诊断,使得检验医学向着机械化、自动化、简易化仪器的方向发展。为此许多医院都配备了高精度、高科技含量的仪器设备,各种实验使用试剂也向操作更加简便、快速、性能稳定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的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作为实验室的管理者必须加强实验室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去纠正,提高检验质量,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治疗依据。

1 标本的管理

标本的采集需要符合要求。在临床检验中,从标本的采集到标本的签收送检过程中,都需要做到规范操作。在采集标本前,应当主动了解患者的治疗用药情况,例如:护士采集血培养标本前,应当询问是否已使用过抗生素,避免因使用抗生素抑制目标菌的生长,造成培养结果假阴性。在采集标本中,应当尽量避免输液抽血,以造成血标本被稀释。在抗凝标本采集后,应当充分混匀,以免造成标本凝集影响检验。在送检过程中,应当做到及时送检,需保温的标本要做好保温工作。

2 设备的管理

现代化检验仪器的使用加快了检验的工作效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得出比较准确、稳定、可靠的检验结果。但是检验人员对所使用的仪器各功能不是十分了解,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当操作,致使检验结果出现系统性误差,因此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非常重要。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保管排除故障,对各种仪器配有专人加以妥善维护和保管,并且培训操作人员,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测定方法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只有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时才能取得准确、稳定、可靠的检验结果 ,因此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维护、校正和保养,对其所有的附件要及时检查,特别是各类管道等要进行不定期的清洗,以防止一些纤维蛋白、试剂结晶附着管壁,导致管道阻塞造成结果的准确性下降。应建立仪器日常使用记录、质控记录、质控图、故障及排除记录和维修记录,并定期检查以上记录,随时掌握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好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3 试剂的管理

试剂的采购使用应当符合要求。实验室所用所有试剂均要求试剂

的质量要合格,有三证;不要使用过期试剂。试剂的存放要严格按照要求做,以免储存不当造成试剂的实效。如发现试剂变质或有质量问题,迅速查找原因。对日常所用的抗凝剂和自配的试剂,按照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严格操作,保证质量。

4 人员的管理

医学检验工作终究还是人的工作,即使有再先进的仪器设备也仍然掺杂着人为因素的影响,诸如检验人员将病人姓名张冠李戴,拿错病人的标本;同一病人标本重复加样;填写检验报告时将结果出错,没有仔细核对检验报告;没有将漏检或漏填写的报告查出;有时为了迎合临床某些片面的思维,抱着息事宁人的思想,不尊重事实,任意改动检验报告等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因此,人为因素造成问题的解决方法对检验人员来说,工作中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对由于心理因素而造成差错的检验人员,应仔细分析其原因,指出应改进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临床标本做到三查三对,如有可疑标本应协调临床科室以明确原因;如对标本持有异议,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以期及时复查以免漏掉。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并组织所有人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要求检验人员紧跟国内外现代医学检验科学的发展,定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与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培训,以使检验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9篇

检验试剂是检验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检验试剂已经商品化,需要人工配制的试剂只有少数,生化、免疫试剂盒的出现,减少了以前繁琐的操作流程,操作简便、节约时间,并且检验结果也越来越准确。建立规范和严格的试剂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从质量保证到合理使用提供了规范化的程序,在提高检测速度的同时保证了检验质量。

1试剂质量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基础

试剂的采购、请领应建立并遵循《服务和供应品采购控制程序》。对检验工作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以确保满足检验质量工作要求。

采购试剂,应根据优质、优价的原则,选择具有良好信誉,能满足检验所需质量的供方。

对供方资质、业绩、价格与质量、质量保证和服务能力等内容进行调查评价,编制填写《供方评定记录表》、《合格供方名录》。实施服务和产品采购时,必须在列入《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符合条件的供方。

实施采购必须编制《消耗品请购单》提交到上级采购部门实施采购。采购文件应详细包含所购服务和产品的资料,内容包括:供应品名称、等级、规格、型号、技术指标或要求、质量要求等,经过审核和批准采购。

产品的验收:依据采购合同或协议规定的质量、技术指标等各项要求、采购计划标定的数量、规格、质量、技术指标等要求、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服务的验证:根据验收依据逐项验收,由验收人员在验收记录上签名,确认验收结果。验收发现不合格应,提出处理意见与供方协商纠正措施。

产品的验证:采购产品到货后,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共同验收。

2试剂管理是检验科工作的重要环节

建立《试剂管理程序》,规范试剂的购买、使用、保存、标识及安全,保证实验所用试剂的质量。

2.1专人管理

各室试剂有专人负责,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工作踏实、诚实可靠。严格遵循试剂的保存条件下保存试剂,储存试剂的专用冰箱,按规定每天查看并填写温度记录,并负责温度计定期校准。

2.2分类储存

各室试剂按检测项目分类存储分层摆放,严格遵守试剂保存条件以及试剂药品储存规则保存试剂,入库试剂在试剂盒外侧标记入库日期并对试剂进行编号,这样一目了然,便于观察、方便使用。储存时应进行出入库登记(试剂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数量、有效期、出库时间和数量)。

2.3试剂药品储存规则

2.3.1一般试剂药品放置原则

固体与液体分开,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酸与碱要分开放置,易燃易爆药品要远离电源。试剂放置温度根据试剂药品所要求,分为常温4℃~8℃和4℃以下。试剂由专人保管,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2.3.2危险性化学药品

危险性化学药品应有专人负责管理,标签必须完整清楚,以免拿错造成事故。对标签脱落、性质不明的药品应及时上交上级主管部门,集中处理,不可随意丢弃。酸和碱,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其他能相互作用的药品试剂,不应存放在一起,以防变质,失效或燃烧。挥发性药品应于阴凉避光处保存,严禁日光直接照射。强氧化剂不宜受热与酸类接触,否则会分解放出活泼的氧,导致其他物质燃烧或爆炸。易爆炸性的药品应放置在有缓冲液的容器内,以防撞击和剧烈震动而引起爆炸。

2.3.3自配试剂的管理

配好的试剂贴上标签,内容包括试剂名称、浓度、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等;自配试剂应按照不同的保存方式进行保存;新鲜配制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之前,一定要将试剂瓶内残余的试剂倒干净;废弃的试剂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特别是易挥发的、有毒的有机化学试剂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应倒入专有的废液瓶内,定期妥善处理。

2.3.4生物试剂的管理

实验室使用的试剂绝大部分为生物试剂,基本上都是商品供应的试剂盒,使用方便,同时生物试剂更加标准化,使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测机结果又可比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密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2.4谨防漏洞

试剂消耗是检验科最大的支出部分,必须加强试剂管理,才能降低成本。试剂管理员按时清点试剂数量,每月统计试剂量,并登记,以杜绝漏洞。

2.5合理使用试剂盒是标准化程序的重要内容

试剂使用时应注意试剂盒的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按试剂编号顺序使用,防止试剂过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使用试剂时,严格按操作说明操作,规范试剂使用,一般不能随意扩大或者缩小试剂用量,不同批号的试剂盒成分不能相互交换、合并。

临床实验室管理范文第10篇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管理,提高临床检验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是指对取自人体的各种标本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并为临床提供医学检验服务的实验室。

第三条开展临床检验工作的医疗机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规范临床实验室执业行为,保证临床实验室按照安全、准确、及时、有效、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开展临床检验工作。

第二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的一般规定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在核准医疗机构的医学检验科诊疗科目登记时,应当明确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诊疗科目设定临床检验项目,提供临床检验服务。新增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或超出已登记的专业范围开展临床检验项目,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七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提供的临床检验服务应当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临床检验工作客观、公正,不受任何部门、经济利益等影响。

第九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临床实验室具备与其临床检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场所、设施、设备等条件。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临床检验质量。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负责人应当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临床检验质量和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卫生部规定的临床检验项目和临床检验方法开展临床检验工作。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卫生部公布的停止临床应用的临床检验项目和临床检验方法开展临床检验工作。

临床检验项目和停止临床应用的临床检验项目由卫生部另行公布。

卫生部定期新的临床检验项目和临床检验方法。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有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标准操作规程,并由医疗机构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临床检验报告发放制度,保证临床检验报告的准确、及时和信息完整,保护患者隐私。

第十七条临床检验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一)实验室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历或者门诊病历号。

(二)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和单位、参考范围、异常结果提示。

(三)操作者姓名、审核者姓名、标本接收时间、报告时间。

(四)其他需要报告的内容。

第十八条临床检验报告应当使用中文或者国际通用的、规范的缩写。保存期限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诊断性临床检验报告应当由执业医师出具。

乡、民族乡、镇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诊断性临床检验报告可以由执业助理医师出具。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提供临床检验结果的解释和咨询服务。

第二十一条非临床实验室不得向临床出具临床检验报告,不得收取相应检验费用。

第三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对需要校准的检验仪器、检验项目和对临床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辅助设备定期进行校准。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对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绘制质量控制图。出现质量失控现象时,应当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详细记录。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的数量,质控频度,质控方法,失控的判断规则,失控时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质控数据管理要求等。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按照《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GB/20032302-T-361)执行。

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参加经卫生部认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应当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检验标本同时进行,不得另选检测系统,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对于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的项目,应当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对床旁临床检验项目与临床实验室相同临床检验项目常规临床检验方法进行比对。

第三十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将尚未开展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与其他临床实验室的同类项目进行比对,或者用其他方法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临床检验项目比对有困难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对方法学进行评价,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稳定性、抗干扰性、参考范围等,并有质量保证措施。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标准按照《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B/20032301-T-361)执行。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质量管理记录,包括标本接收、标本储存、标本处理、仪器和试剂及耗材使用情况、校准、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检验结果、报告发放等内容。质量管理记录保存期限至少为2年。

第四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严格执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

第三十四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并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并每年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根据生物危害风险,保证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达到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级别。

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建筑设计应当符合有关标准,并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相适应。

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生物防护级别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运输、储存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严格管理实验标本及实验所需的菌(毒)种,对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应当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送至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检验。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医疗废物。

第四十三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制定生物安全事故和危险品、危险设施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临床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第四十五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按照核准登记的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诊疗科目开展临床检验工作;

(二)未按照相关规定擅自新增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

(三)超出已登记的专业范围开展临床检验工作。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管理、质量与安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时,应当责令医疗机构立即整改。

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对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举报、投诉后,应当及时核查并依法处理。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二)查阅或者复制临床实验室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关资料,采集、封存样品;

(三)责令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规定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及其人员停止违法违规行为;

(四)对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四十九条卫生部可以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等有关组织对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检查与指导。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具有室间质量评价能力的省级临床检验中心或者有关其他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检查与指导。

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临床检验中心或者有关其他组织,在检查和指导中发现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存在检验质量和安全管理问题时,应当及时向委托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临床检验中心或者其他组织开展的对临床实验室的检查和指导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五十一条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质量、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通报或公告。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上一年度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质量、安全管理通报或公告情况,于每年3月31日前报卫生部。

第五十二条室间质量评价机构应当定期将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情况,向卫生部和为该医疗机构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室间质量评价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检测物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决定常规检验报告能否发出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旨在检测和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质量控制图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进行评估并监查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设计的图,图上有中心线、上控制界限和下控制界限,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量值的描点序列。

第五十四条特殊临床检验项目的管理由卫生部另行规定。

第五十五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绿色化学知识范文 下一篇:财务风险预警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