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12 15:50:58

临床护理教育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叙事教育;临床护理教育;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护理教育学家Diekel-mann[1]首先将叙事教育方法引入护理教育,提出叙事来源于师生在学习、教学中的共同经历。随后,Cha-ron[2]在2001年首次提出“叙事医学(narrativemedi-cine)”的概念。叙事教育是以研究为基础,通过解释现象学的方法,解释、分析和重构护生、教师、临床护士的生活经历,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3]。目前,临床护理教育仍以行为主义为主,重视护生的实践能力,而在人文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叙事教育强调的“生活经历”正是临床护理所具有的优势,在临床护理教育中应用叙事教育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本研究旨在综述叙事教育在临床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展,为临床护理教育者提供指导意见。

1叙事教育的概念及教育方式

1.1叙事教育概念

叙事教育是指通过叙述、解释和重构教育者和护生的故事、经历,达到教育目的和研究目的[4]。叙事即将所表达的理念糅合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给学习者,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方法。

1.2叙事教育的教育方式

1.2.1精细阅读

阅读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医务人员日记、病人自述等。同时也包括各种艺术作品的欣赏,达到培养护生的倾听和理解能力。Charon[5]提出精细阅读5要素:结构、形式、时间、场景、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精细阅读的主旨及目标。

1.2.2反思性写作

美国学者Kerr[6]认为,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反思性写作是“以自我意识和(或)专业成长为目的,对自身经历进行反思的写作”,并认为反思性写作具有改变行为的潜力。反思性写作可以让护生对自身经历主动进行评价和分享,表现出内心的体验。

2叙事教育在临床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2.1叙事教育的应用程序

国内学者郭瑜洁[7]通过教学实验研究,提出了叙事教育开展人文教学的4步程序即创设情境,激感、躬行实践、引导感悟。

2.1.1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故事、诗歌、音乐、图片等艺术形式,为护生提供可感知的体验情境,包括情景设计、情景呈现、情景推演、情景感悟4步。Vasudha等[8]利用阅读文学作品和反思性写作在教师学习单元中引导护生进行自身反思,记录对自身有影响的事件或感悟。

2.1.2激感

护生在情景中审美体验,并生成积淀情感,经历一个情感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情感共鸣。Wall等[9]组织护生对所观看的电影展开讨论,并提出问题激发护生思考,让护生设身处地于电影中的场景,体会电影所传达的意思。

2.1.3躬行实践

护生在实践中强化自身关怀品质,教师利用实践机会,使护生参与护士与病人间的互动沟通,以护生的亲身实践、临床典型范例为叙事素材,外化关怀品质,让护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

2.1.4引导感悟

叙事是基于反思并通过个人的经验来制造意义[10]。教师在护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情景教学,引导其自我反思,感悟关怀的真谛。郭瑜洁[7]在“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中,收集护生日记,记录反思自己照护病人的经过。通过仔细、反复阅读日记,运用“沉浸”“明确”的方法理解、解释日记的内容,深入了解护生内心变化,引导护生在反思中感悟关怀。

2.2叙事教育对护生的影响

①使护生产生真切的人文情感:护生人文情感最多来自于课本的描述,没有设身处地之感。叙事教育可将人文关怀的叙事目的隐含在每个生动的人文故事中,为护生认识关怀价值创造一种可被感知的工作情境,为护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病人的感受、自我发现和感悟关怀的真谛提供了环境。叙事教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框架来探索和管理治疗的复杂性。其影响超出了医患关系进入到医生和自我之间、医生与医生、医生和社会的关系。聆听医务工作者自我讲述的故事可以提高对病人的照顾满意度[11],同时护生能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更好地体验人文情感,达到同理之心。②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叙事教育通过故事讲述可以使护生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历史,因此建立起护生的职业和文化认同感[12]。护生不理解护理职业的历史便不能欣赏护理先驱们的奋斗和成就,也就无法评价领导者提供的职业指引或对护理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批判性思考[13]。护生在临床护理教育中接受良好的指引能使护生对自身专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它使护生对个人以及职业角色的展开探索,叙事教育可作为提高护生职业认同的重要工具。③提高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目前,国外已有很多研究将“叙事教育”引入到护理教育中,以探索叙事教育能否有效地提高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认知和道德水平。刘素珍等[14]对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显示:仅3.2%的护生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李冬梅等[15]的研究显示,护生对能力培养,特别是在护理领导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评价较低。国内对于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有诸多研究[16-17],实际效果较差。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思维技巧,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按照常规的课堂授课方法进行传授。叙事教育的教学形式是一个主动探索知识、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护生的思维会产生质的飞跃,从而能有效地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性思维能力,继而实现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3叙事教育在临床护理教育中的教学效果

3.1为带教者提供展示平台

临床护理教育者日常经历的生死离别,每天会有让人兴奋或是失落的情感体验,如何处理与病人之间的护患关系,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形成了带教者丰富的临床经验。通常人们要求护士表现出职业素养,以控制自身的情感,而叙事教育可以给带教者们一个展示平台,让带教者将这些宝贵的经历与护生分享。带教者在叙说自己的经验故事的同时,也在重新体验和梳理个人的生命历程、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个人潜意识的观点会逐渐浮现并清晰,个人的情感、目标、需要与价值会得到体现,个人的生活与行动也会重新被赋予意义[18]。临床护理教育者可以将自身经历的事件再现,与护生面对面地进行情感交流,不但能发挥这些故事的人文魅力,拉近实践与理论的距离,更能激发护生内心的情感。

3.2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临床护理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护生而言,叙事教育能引起护生的注意力,训练护生解决问题能力,分享各自经验并理解自身生活[19]。在健康教育方面,叙事使护生从某个角色的角度来看待故事,促进护生产生移情,从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叙事教育提供了一种可供临床教育者参考的教学形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形式,临床教育者也能选择更适合护生的教育方式。

3.3促进临床教育者的职业素养

叙事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对临床教育者既是一种挑战,也是潜在的机遇,它对临床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研究结果显示,85.78%的护生认为带教教师的总体水平一般[20]。辛明珠等[21]研究认为,护生对总体带教质量较为认可,但护生认为带教教师的带教意识、带教技巧及护理小课的授课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临床带教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叙事教育对目前的临床教育现状是一种巨大的冲击,临床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提高职业素养,以应对快速发展的护理事业。

3.4叙事教育可帮助护生提高职业素养

国外已有很多研究将“叙事教育”引入到护理教育中,以探索叙事教育能否有效地提高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认知和道德水平的提高。Kirkpatrick等[22]2004年提到将文学叙事教育用于本科老年课程教学中,并认为叙事教育有助于提高本科护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促进护生的个人成长。Mar-garet等[23]将叙事教育应用于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护理课程中,认为叙事教育可以提高护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其文化意识和敏感性。

3.5叙事教育利于抽象概念的教学

情感是教科书中难以描述的一种体验,护生往往最难以把握这类抽象概念,而情感体验又是护士产生同理心的基础。Brown等利用电影、文学和艺术等方法促进护生主动探索老化、精神疾病、痛苦和丧亲之痛等概念,叙事教育将情感糅进文学影视作品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让护生易于理解[24]。Koenig等[25]认为,通过故事可以理解之意,使得护生深刻了解疾病危机与转型的影响,对于护理的复杂性有具体的认识。

3.6叙事教育对过程教育的重视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结果,忽视教育过程中护生的情感体验,叙事教育在每个教学环节更加看重细节描述,让护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教育者所表达的意图。叙事教育学需要老师和护生在病人或护理的故事中共同努力,达到一个共同理解的意义[24],叙事教育的过程控制相对容易,能将护生往积极的方向引导,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叙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临床护理教育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叙事教育形式多样,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认知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与此同时,叙事在我国临床护理教育中的研究很少,迫切需要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以提高临床护理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DiekelmannNL.Behavioralpedagogy:aheideggerianhermeneu-ticalanalysisofthelivedexperiencesofstudentsandteachersinbaccalaureatenursingeducation[J].The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1993,326:1.

[2]CharonR.Narrativemedicine:form,function,andethics[J].AnnInternMed,2001,134(1):83-87.

[3]DiekelmannN.Narrativepedagogy:heideggerianhermeneuticalanalysesoflivedexperiencesofstudents,teachers,andclinicians.[J].AdvancesinNursingScience,2001,233:1.

[4]DiekelmannN.Reawakeningthinking:istraditionalpedagogynea-ringcompletion[J].JNursEduc,1995,34(5):195-196.

[5]CharonR.Narrativemedicine:honoringthestoriesofillness[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8:304.

[6]KerrL.Morethanwords:applyingthedisciplineofliterarycrea-tivewritingtothepracticeofreflectivewritinginhealthcareedu-cation[J].JMedHumanit,2010,31(4):295-301.

[7]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1.

[8]VasudhaL,SandraMiller.Facultydevelopmentinnarrativemedi-cine:usingstoriestoteach,learn,andthrive[J].JournalofGradu-ateMedicalEducation,2014,6(2):355-356.

[9]WallBM,RossenEK.Mediaasateachingtoolinpsychiatricnurs-ingeducation[J].NursEduc,2004,29(1):36-40.

[10]唐胜伟.国外叙事学研究范式的转移———兼评国内叙事学研究现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2):15-19.

[11]CharonR.Ourheadstouch:tellingandlisteningtostoriesofself[J].AcacMed,2012,87:1154-1156.

[12]D’AntonioP.Historyforapracticeprofession[J].NursingIn-quiry,2006,13(4):242-248.

[13]NelsonS,GordonS.Therhetoricofrupture:nursingasapracticewithahistory?[J].NursingOutlook,2004,52(5):255-261.

[14]刘素珍,李继平,张玉芳,等.本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53

[15]李冬梅,付伟.护生对护理教育现状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18):75-77.

[16]毛秋婷,曾,赵梅珍.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2,27(20):92-94

[17]曹晓东,王世平,徐莹.临床带教中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7,26(9A):2359-2361

[18]朱雪华.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J].教育与管理,2013,12(4):24-25.

[19]WoodhouseJ.Strategiesforhealthcareeducation:howtoteachinthe21stcentury[M].London:Radcliffe,2007:1.

[20]麻安秀.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行为及教学能力调查结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101-103.

[21]辛明珠,黄中英.临床护理带教评估结果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11B):20-22.

[22]KirkpatrickMK,BrownS.Narrativepedagogy:teachinggeriatriccontentwithstoriesandthe“MakingaDifference”project[J].NursingEducationPerspectives,2004,25:183-187.

[23]MargaretM,TraceyJ,MichelleG,etal.Adoptingnarrativepeda-gogytoimprovethestudentlearningexperienceinaregionalAustralianUniversity[J].ContemporaryNurse,2009,32(1/2):156-165.

[24]MikeW.Narrativepedagogyandsimulation:futuredirectionsfornursingeducation[J].NurseEducationinPractice,2011,11(3):216-219.

[25]KoenigJ,ZornC.Usingstorytellingasanapproachtoteachingandlearningwithdiversestudents[J].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2002,41(9):393-399.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第2篇

信宝珠女士来华后巡视考察了很多医院,深感迫切需要尽快培养大量合格的中国护士。起初她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开展护理培训。随着医院条件的明显改善,她加快筹备开办医院附设看护学校。1912年,即新病房大楼建成同年,信宝珠女士正式创办了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南丁格尔看护学校,并亲自担任校长[3]。建校初期,每年学生数仅2人~5人,以后相应增加,多时近20人。学生入学需具备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考试择优录取,学制3年零5个月,前5个月为预科班,期满考试合格、经加冠(也称授帽)仪式后转入正式班。学校教师均由在外国取得专业学位的医生和护士担任,主要课程有解剖生理学、药物学、护病学、临床各科(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产科、眼耳鼻喉科)护病学、细菌学、护病技术、急救术、公共卫生等,还开设饮食学、伦理学、护士应用心理学、家政学、社会与社会问题、国文、英文、音乐等课程。安排有大量时间的病室实习。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基督教信徒,因此,宗教课作为必修课。一年级学生半天上课、半天在病室实习,二年级重点学习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三年级开始学习处理医嘱、跟医生查房、管理病房、指导低年级学生实习。信宝珠女士在主持学校办学中大力倡导南丁格尔精神,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人品性情修养,教学规范科学,重视护理技能训练,在同行中颇有影响并深得认可。在1914年召开的第一届中华护士会全国护士会员代表大会上,该校作为全国首批符合注册条件的4所护士学校之一,由信宝珠校长向中华护士会注册,列4所注册学校第1位[4]。

2发起成立中国护士组织———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

面对当时中国医院护理工作现状,信宝珠女士认为中国应效仿欧美发达国家,成立一个全国性护士组织,对护士和护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全国护理教育标准,训练和培养更多的中国护士,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她致函中国博医会(中华医学会前身)主持人之一、英籍医生高士兰(P.B.Cousland),倡议在中国成立护士会[5]。她在信中写道:“中国有没有护士会组织?如果没有,我乐意做一个联系人,促成此事……”。高士兰医生当即复函表示支持,并将信宝珠女士来函和他的复函刊登于1908年11月《博医会报》,寄发各地医院广泛宣传。信宝珠女士的倡议得到了热烈响应。1909年8月19日,信宝珠、赫特、盖仪贞、贝孟雅、高士兰等外籍护士、医生在江西庐山牯岭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全国性护士组织———中国中部看护组织联合会[3]。8月25日第2次会议决定改名“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此即中华护理学会前身)。信宝珠女士曾在《美国护理杂志》发表的题为《中国是否需要护士》文章中写道:“我一直对中国的护理需求感兴趣,认为这不是需求的问题,中国五千年来都需要护理,只是自己直到近些年才意识到。在中国医院考察和几次访问中国家庭后,我认为中国需要尽可能多的护士。中国每100万人只有1个护士,每年大量的新生儿死亡,而母亲不知如何看护,这已足以震撼任何护士的心”。文章充分表达了信宝珠女士对当时中国民众医护状况的同情和希望尽快改变此状况的急切期待。1912年3月18日,信宝珠、盖仪贞等7人举行第3次会议,定于1914年在上海召开全国护士大会。在信宝珠女士等人的筹划下,1914年6月30日—7月2日,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第一届全国护士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中国护士钟茂芳提出的将英文“nurse”由原中文译名“看护”改为“护士”的建议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大会决定将“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更名为“中华护士会”,“看护学校”也随之改名为“护士学校”(“护士”也成为职业名称)。大会选举盖仪贞女士为中华护士会会长、信宝珠女士为兼职总干事[3]。大会通过了全国护士学校注册章程,对符合章程规定的护士学校进行登记注册。从此,在中华护士会的组织和领导下,中国护理事业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中华护士会的成立是中国护理事业的重要里程碑[6]。信宝珠女士是发起组织中华护士会的第一人[7]。

3为中华护士会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1912年,信宝珠女士等人组织成立了护士教育委员会[3],倡导现代护理教育理念,运用美国护理教育经验和模式,统一护士学校课程、教科书,制定全国护士统一考试规则和护士学校注册章程,规定护士学校学生须经全国护士统一考试合格才予颁发毕业证书。将中国护士文凭向国际护士会备案,使中国护士文凭不仅在国内通用,在国外亦被认为有效[8]。1915年举行了首次全国毕业护士会考。这一系列工作对规范我国护理教育,提高护理教育水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护理教育改革与探索,特别是建立新时期人才培养观,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强化职业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1918年,信宝珠女士等人开始筹划出版中国第一本综合性护理专业刊物———《中国护士四季报》(《中华护理杂志》前身),1920年1月在上海创刊发行[2],为中英文对照版。此后改刊名为《中国护士季报》《护士季报》,刊出内容包括护理教学、护理经验、国内外护理动态、各地医院及护士学校情况、护士会会务及活动等,受到国内各地护理界的广泛欢迎,还向国外寄赠,影响甚大,对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研究中国护理发展史提供了宝贵史料。信宝珠女士日后回忆指出:“中华护士会得以加入国际护士会,《护士季报》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22年1月,信宝珠女士应聘担任中华护士会专职总干事[9],她极力向国际护士会介绍宣传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状况和中华护士会工作,增进与欧美护理界的交流,中华护士会工作得到了普遍认可。在她的努力下,中华护士会于1922年5月被正式接纳为国际护士会第11个会员国。信宝珠女士尽管身负诸多工作,但不辞辛劳,遍赴各地,考察指导护士学校,并促其在中华护士会注册。她要求注册学校将其照片和简明中英文校史交存中华护士会以备查考,注册后每两年检查1次。同时十分关注护士毕业生谋职,1923年中华护士会发出通告:“护士学校校长愿为毕业生谋职者,可函知上海昆山花园10号(中华护士会办公地址,本文作者注)信宝珠女士,护士会愿作为一介绍机关,以助护士”。1924年5月信宝珠女士到四川考察医院和护士学校时提议庆祝南丁格尔纪念日。1925年,中华护士会决定将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定为“医院纪念日”,并定该日为护士学校毕业生典礼日,《护士季报》发出通告,号召中国各地医院从1926年开始实行。此即我国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最早的雏形。1929年,信宝珠女士等人组织“护士研究会华中研究班”,开创了中国护理学术研究的新纪元。中华护士会第二届会长贝孟雅女士在《中华护士会的历史回顾》文章中写道:“1922年有两件可纪念的事情,使护士会得到极大的进步。一是加入国际护士会;二是给予护士会一种新的生命和热心的,乃是推举信宝珠小姐为总干事,专办会务……从1922年到1924年两年中,会员增加得极快,注册学校亦大为增多,信宝珠小姐办事的异常热心,于此可见”[10]。中华护士会第七届会长施德芬在其所著《护病历史大纲》中详细记载了信宝珠女士工作情况,对其热心工作精神高度称赞:“信宝珠女士于上海就任总干事职,乃租得小屋一间,作为办公室与寄寓之用,每月租金30元,价虽不昂,然在当时经济状况之下,则应付殊难。但信女士坚定信仰,抱百折不回之精神,仍勇敢进行,不稍畏缩。是年视察国内之护士学校,历时两年,足遍国内,风餐露宿,艰辛备尝,实为中华护士会谋一稳健之出路……1925年,国际护士会于芬兰召开大会,中华护士会派4人参加,往返昂贵费用由各会员国及各护士学校负责,但信女士则自费,牺牲精神令人起敬”。1922年信宝珠女士任总干事时,国内护理教科书很少,她努力筹划,联系上海广学书局成为中华护士会版权书局,并争取国外出版商赞助,出版了大量护理、医药书籍供教学之用,对提高护士学校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当时据国际护士会统计,中国出版的护理书籍字数居世界第4位[8]。1929年,中华护士会出版了信宝珠女士所著《护士会总干事环游中国记》,书中记载了她在中国各地医院和护士学校考察情况,记录了中华护士会的发展历程。信宝珠女士在自序中写道:“因爱中国及中国人民,故远涉重洋而来,学习中国语言,以中国为家,照护病人一如其家人,并开办护士学校,造成中华护士会之事业,且常念念不忘。一旦由各校毕业之中国护士,能照护其本国之病人……见毕业之中国护士源源而来,则无不为之欣喜逾恒”。中华护士会时任会长伍哲英为该书写了《伍序》,伍哲英写道:“信宝珠护士为中华护士会第一注册护士学校即福建福州马高爱护士学校之创办人兼护士长。书中记载服务最大之成绩为中国护病业发达之历史”。伍哲英对本书及信宝珠女士高度赞扬道:“此书之需要甚及,而起能胜撰述之职者,殆无过于信宝珠护士。以彼对护病之知识,以彼爱护中国之热忱,与其成此工作时所遇之绝大困难,遂使此书成为至有兴味之出版物……信护士已将此书稿本赠予护士会,其收入概充本会会所之用。各护士学校及毕业护士,当广为宣传,并用此书以传布护病学识于全国各界。本会敬谢信护士著述此书之盛意,然其为之尽力则有非语所能表示我人之感激者矣”。1932年第十一届中华护士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对多年来为中国护理事业忠诚服务的信宝珠总干事特致谢意,赠送她刻有“创我护史,归尔士光”八个大字的精美银花瓶一对。大会致函信宝珠女士所属美国教会,希望信总干事休假期满后继续为本会工作。由此可见,信宝珠女士在中华护士会中的贡献和作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信宝珠女士不惧硝烟弥漫,依然尽心尽力坚守工作,最后一个离开南京,随后冒着生命危险取道广州、香港,转到上海继续处理学会会务。1944年12月,由于时局因素,美国政府劝令老龄美国侨民回国,64岁的信宝珠女士不得不离职返美。据史料记载,1940年全国注册护士学校达170余所,已培养护士2万多人,中华护士会会员人数1909年仅13人,1922年为132人,1924年达728人,1946年发展到7535人,在全国成立了20多个分会,国际护理界对20年代~40年代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与进步也深为赞赏[2]。1946年,第十五届中华护士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高度评价了信宝珠女士的功绩,授予信宝珠女士为中华护士学会荣誉总干事称号。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护理教育;临床实践;衔接对策

近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早已开始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的深入改革一方面为医护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求护理人员的数量同步增加、护理工作的质量快速提升以及护理工作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现阶段护理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结合当前市场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既符合我国卫生事业要求又能够同国际先进护理水准相当的优秀护理人员。目前,我国高等护理院校和高等护理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和研究如何培养出适应于社会需求和临床要求的高水平护理人才,如何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然而,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的衔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下对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高职护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以工学交替为主,虽然在具体实施形式上有差异,比如部分院校始终将临床见习贯穿在三年教学培养过程中,部分院校则先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紧接着安排临床实践,但是总体来说都意识到二者不可偏废其一。为何需要将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专业能力来说,护生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不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会使得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无从下手。在护理理论教育的同时,安排临床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巩固护理理论,也能扩展临床知识视野,逐渐增强临床技能。护理教学的重点正是临床专业技能和能力的训练,护生良好的临床能力也凸显了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从用人单位角度讲,大量需求专业性强、业务能力高的护理人才,又因无法给予护理人员大量的技能培养时间,所以更倾向于选择拥有临床实践基础的毕业生。

二、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

自我国重新开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到现在,已经有不少高水平护理人才从高校走出进入医疗护理岗位,但客观上说我国的护理教育仍有许多问题,同国际护理教育同行相比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掌握好、实践能力欠缺,学校安排临床实践时间短、效果弱等。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

(一)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后开始进行护理理论技能的学习,由于多年学习思维定势,在学习过程中将大量时间用于背诵理论知识、准备各项职业技术考试,并不力求理解理论的使用方法和条件成为普遍现象。作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忽视所学知识的实践意义,单纯进行理论记忆无益于日后的就业。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直接造成院校安排临床实践后,学生工作懈怠、出勤率差,不仅影响学院实践安排的持续性,也影响实践医院的正常工作。

(二)院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因素

院校课程设置结构和比例不合理、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授课教具陈旧落后,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有效对接。分别分析这三种因素,首先课程设置结构和比例不合理:虽然护理专业教育体系已经经过二十余年的改善,但仍有部分院校出于固步自封或是经费制约等原因,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设置大量的理论教学,将实践环节简化或者以护理技能讲座代替实践,教学与实践脱节,无法实现让学生知行合一、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院校订购教材时没有询问专业教师,选择的教材编者自身脱离临床实践,将陈旧知识重复罗列于教材,看不到最新的临床理论研究成果,而学校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味陈述课本内容,不及时补充当前的先进理论,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授课内容单一枯燥,部分教材内容跟以往其他课程内容又产生重叠;授课教具器材相对落后:2000年以来,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用于临床的医疗设备也向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有效转变更新。一些院校没有定期与医院交换发展现状,不了解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由于将大量经费预算投入校园建设,购置新型教学器具经费不足,都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时面对新器材束手无策,从头学习。

(三)院校教师临床经验不足

院校教师临床经验不足,具备充足临床经验的教师比例较少成为制约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衔接的另一重要因素。各培养院校由于历史发展体制、实施政策的差异,存在教师培养的各类问题。对于部分任职时间较长的教师,长期不进行临床实践,多年重复进行护理理论授课,使得自身临床经验不适用于当前实际护理工作。此外,由于专业扩招对新教师的需求,院校选聘了缺乏临床经验的毕业生,学院又不能提供临床教学实践基地供新任教师积累经验,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更加脱离实际。

(四)院校临床实践模式不完善、学生实践机会不足

国内医学院校现行的两种实践教学方式,无论临床见习还是临床实习都难以完全满足扩招后学生的实践需求。护理专业学生逐年扩招,然而在每座城市能够满足实习或见习要求的医院数量却并没有相应的增长,无法满足传统实践模式的需要。

(五)病患拒绝实习生技能操作随着医患关系问题日渐进入公众视野,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实习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病人认为实习生操作会不利于自身疾病治疗或者会增加疼痛感,即便实习生是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也会遭受到病患的拒绝,更有甚者对实习学生护理工作进行干扰。多数实习带教医院以及带教教师为了避免和患者造成纠纷形成不必要的麻烦,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与院校达成的协议,一再减少实习学生在医院的护理学习项目,从而使学生无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无法实现护理理论的真实应用。

三、巩固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对策

科学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实现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衔接,就必须在漫长的积累与前进过程中不断找准和修正教学方案,并争取使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都参与到护理教育工学并重的进程中来,让每一方都能尽己之力解决当前的制约因素。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完善课程设置

可以借鉴部分院校的成功经验,在开学伊始组织学生到医院临床、社区见习1周,使学生感受医院文化,增加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所记知识都是为最终实践所用。在教材的选择上,定时订购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供教师甄选,经多位教师查看后确认专业教材,同时也需要保持已用教材的延续性。课程设置上避免雷同科目,同时积极联系医疗机构保证临床实习在培养方案中的比例。教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补充最新的护理理论成果,教学方法上可列举正反面护理实例供学生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拍摄制作真实临床护理工作环境、急救场景等。院校在制定经费预算时,根据具体情况逐年增加用于采购先进设备的预算,更新教学应用设备。

(二)定期安排新老教师进行临床工作

考虑到护理学本身是一门需要落实到实践、完善于实践的学科,护理教师的选择必须以优秀的护理能力作为先决条件。目前高校教师招聘将学历作为重点,强调名牌院校,殊不知对于护理教师而言缺乏实践经验,理论讲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很好地启迪学生。教师脱离临床的现象不仅影响教学质量,更是影响学校的总体教育水平。因此,各院校应要求教师队伍与临床紧密结合,将此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标准。根据体制管理,要求相关医院必须接受教师参与临床工作,安排教师在不同的医院每年完成一定时间段的临床工作,同时作为一名护理教师必须通过国家护士执业注册考试,具备从业资格才能上岗。

(三)在校内外建立培训基地,落实临床实践

解决高校扩招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无法相适应的问题,客观上无法通过增加城市医疗机构的方式来解决,因此需要院校在原有基础上改变实践模式才能逐渐解决。面对医院数量有限这一问题,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至三个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标准化实习教学基地。医院原有院室无法接纳大量的实习学生,但是通过标准化的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学习到规范的临床教学过程,提升技能水平。此外,在校内也可以设置用于护理实践和模拟护理情境的实验培训基地,设置专项护理训练项目,从而落实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诸如基础护理、ICU技能护理、临床各科护理技能等实践教学。

(四)模拟病患、病情进行操练

解决病人不配合实习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的技能操作这一问题,除了需要向病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院校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模拟病患或是志愿者模拟病情的方法进行操练。模拟情景练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练习与病患的沟通,学生可通过言语以及观察评估病人情况,进行护理技巧训练。此外,可以购置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用于模拟病患的仿真机器,在课堂上供给学生操练,结合多媒体课件,尽可能让学生在模拟操练中多角度认知临床操作技巧。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护理技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专业能力,这是护士从事护士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条件。因此,对于高等护理院校而言,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践行护理理论,具备走上工作岗位的能力。显然,不断探索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寻求巩固二者紧密结合的对策,进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有助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有助于高等护理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在工作岗位服务,有助于我国的卫生事业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认可。总之,不断发现和解决制约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绝非朝夕之事,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静.以整体护理为中心的内科护理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2016(7):55-56.

[2]陈典明.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卫校中医护理教学改革探讨[J].护理学,2016(9):77-78.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第4篇

临床护理教学;CDIO模式;培训

护士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的职业,其要求从业者具有较好的评估与干预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护士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应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4],因此,提高临床护理培训质量符合护士职业发展要求和社会需要。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se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4个单词的缩写,这4个过程是系统、过程以及产品整体开发的4个步骤,最初是用于工程教育理论、实践能力平衡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但近年来逐渐在护理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CDIO模式护理教学强调培养护生的合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实际上是一种项目模拟教学法,要求学生从实践中领会并运用相关理论,训练系统思维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5-6]。

1CDIO模式临床护理教育培训的意义与价值

1.1CDIO具有较好的可控性

CDIO是通过构思、设计1个模拟场景,围绕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教师对模拟场景的设计具有高度自由性,可根据需求设计,扩大了CDIO的适用范围[7-8]。教师在CDIO教学过程中可对各环节进行控制,随时叫停,让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讨论、分析,并进行下个环节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各环节均可指导学生操作,如设计1例急腹症发作昏迷病例,在学生实施模拟救护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提示模拟过程中的问题,指导重新操作,这样可避免重复无效的训练,花费最少的时间、精力,尽快帮助学生掌握护理技能。研究[9]显示,CDIO训练比传统护理教学训练的效果更理想,学生对设计病例类似的患者救护质量更高。

1.2CDIO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拟与临床实践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CDIO教学,教师可根据需求调整具体的教学现场、问题,调整操作难度系数,确保设计的可行性[10-11]。通过设计问题,选择合适病例,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实战训练,按照自身的真实储备判断,并激励学生不断学习,进而提升理论水平、实践能力。

1.3CDIO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现实临床护理过程中,1次重大疾病的救护往往是由多个护士共同承担的。在CDIO教学过程中,1个项目设计后,也往往是由带教教师带领的护士组成的多人小组共同完成[12-13]。学生按照CDIO的要求,组建小组负责自己的项目,每个学生都需为项目努力。以1例糖尿病患者为例,如近日出现无明显诱因浮肿、乏力入院,护士需结合疾病相关的学科知识,完善相关检查,综合判断疾病特征、护理需求,每个学生各司其职。

2CDIO模式临床护理教育培训的实际运用

2.1构思

带教教师需科学选择病例,设计情境模式,注重培养护生的系统思维、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14-15]。基于CDIO“一体化原则”,护士需在临床见习前了解并夯实疾病相关的学科知识。构思设计模拟项目、问题,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切合实际工作,将护理活动过程与理论相结合,一般而言疾病案例具有典型性,能代表某个系统疾病的特征,为书本知识的重点[16-17]。其次,案例的难易度需恰当,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能兼顾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度、喜欢程度。最后,项目的构思需广泛结合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选择。总之,理想的项目情境构思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兴趣,并设计多个学科的交叉概念,包含多个子任务[18-19]。

2.2设计

分析完成项目可能运用到的学科知识,主要包括生理性、病理性、心理学、护理学等相关知识[13]。以表格形式列出子任务初始方案,并列出实施方案的具体计划,包括病史采集、样本采集、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延续性护理、饮食管理、并发症护理等[20-21],最终汇总,反思方案是否合理,总结优点与不足,重构方案,重复步骤,最终得到合理、可行的方案。

2.3实施

明确实施过程以及需要的子目标,确定需要的护理任务,构建护理计划,按照完整的护理计划描述各护理工作的目的,了解各种护理任务的落实情况、时间安排情况、科室实际情况,并描述整个护理计划落实后能够起到的作用,实现了哪些目的[22-23]。最后,讨论各项护理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达到项目整体目的,描述能够达到的程度。对整个护理计划进行反复设计、优化,最后进行实践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明确小组内每个护士所扮演的角色,填写扮演角色说明书。教师需在带领学生的间隙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如何做、哪些不能做,并带领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做出护理诊断,书写护理计划[24-25]。

2.4运行

各小组完整展示项目的完成情况、设计的护理计划的落实效果,必要时可开展小组竞赛,综合评价整个项目完成情况、实际护理需求满足情况是否符合医院的实际护理管理流程。各小组选派代表介绍,小组间相互交流,促进思考,进一步改进。谈论后,由教师对学生的项目完成过程与效果进行点评,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6-27]。

3CDIO模式临床护理教育培训实效分析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CDIO模式临床护理教育可改善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的思维评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28]。有研究[29]将CDIO模式应用于实验组护生的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沟通能力总分以及建立和谐关系、确认患者问题、共同参与、传递有效信息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另有研究[30]将221名专科生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CDIO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结果显示实验组理论测试、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问卷测评显示CDIO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思考、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戴旻晖等[31]基于CDION重复授课法进行民营医院护士在职培养,结果显示采用CDIO的教改组考试成绩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团队交流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疑难问题解决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工作难度认可度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另有作者将CDIO应用于儿童护理教学中,结果显示实验组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2]。研究[33-34]普遍认为,CDIO可明显提升护生的思维批判能力、终末期理论与操作技能测试能力、沟通能力。目前,关于CDIO与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其他方法的对比研究较少,研究的样本多为指标对比研究,文献质量欠佳,缺乏大样本的调查研究。

4CDIO模式在临床护理教育培训中的要点、改进建议

4.1要点CDIO在临床护理教学培训中的要点:

①包含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这个情境应来源于或模拟临床实际问题,且为典型、多学科问题,包含1个或多个问题、项目或案例,使学生置身于专家的模拟情境中,激发学习动力;②多学科知识、技能的交叉应用,临床护理问题实际上涵盖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等多学科知识,护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运用到多种学科知识、技能,不仅包括课堂获得的知识,还包括日常生活的经历;③活动以1个或一系列的成果结束,不仅仅包括最终的护理计划,还应包括学生在计划制定、实施、完成、评估过程中的学习日志;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将学生视为伙伴,以辅助者的身份参与,而不是时刻督导,应实行开放式教学;④强调合作学习,拒绝搭便车情况,分组后即明确各成员的任务,采用任务书形式确立下来;⑤多方面评价,包括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整体表现、最终护理计划成绩。

4.2影响因素与改进建议

4.2.1影响因素:

①软硬件条件限制。CDIO模式提倡情景模拟,尽管该学习模式不要求构建专门的教学环境,但考虑到医院教学任务重,实习生、教师的日常工作繁忙,无法保证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场所的有效建设,故基本是在宿舍进行项目的讨论与分析,且教师也是利用业余时间构思方案,因此若师生之间工作衔接不到位,教师构思、学生准备工作的有效性就值得商榷。此外,在实践训练时,可供选择全方位模拟的方案资源非常少,几乎很少有患者接受整个护生团队的全程护理,特别是复杂、危重病例,几乎不接受教学训练,限制了项目的构思设计。②活动时间的把握。临床实习是护生学习、工作任务最繁重的阶段,小组全员团队的共同时间非常短暂,为确保教学活动连贯开展,教师往往将整个活动分割为多个子活动,护理活动操作性强,需花费大量时间模拟,一旦学生无法完成活动,可能无法获得满足感,此外患者对活动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护生的积极性。③教师观念的转变。许多带教教师有繁重的工作任务,无充足时间进行项目的构思、设计,且带教工作对教师而言往往也是一种工作任务,可使其缺乏教学改进的积极性,加上许多教师对CODI教学模式并不熟悉,缺乏经验,无法将自己定位为辅助者角色,影响了CODI的落实[35-36]。④学生观念的转变。许多学生并不适应CDIO教学模式,特别是临近毕业、考研、就业的学生,精力更多集中于个人学习上,对这种需花费大量时间的教学活动兴趣不足[37-38]。

4.2.2改进建议:

临床应构建完善CODI教学支持系统,获得更多支持,争取教学部门、临床相关科室、教学机构的共同配合。如临床教学前,在校内便开始关于CODI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这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培训,开展环境建设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课堂组织策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使学生逐渐适应无教师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作者:李静 陈锐 陈佛 李璇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宋琦,谭洁,王建荣,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现况调查与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2):58-61.

[2]董凤伟,徐莲英.基于迷你临床演练评估的护理临床规范化带教方法[J].护理杂志,2014,15(22):67-69.

[3]苏湘芬,刘佩璇,刘荣,等.PBL教学法在护理英语口语临床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8(12):1094-1095.

[4]王芳,周小玲,关风光,等.导师制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在优质护理病房实施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9(2):132-133.

[5]王容.优质护理模式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31(4):15-17.

[6]王晓云.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756-1757.

[7]陈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7(2):633-634.

[8]周云辉,周晓艳,文安笑.培训者培训模式培养临床护理单元老年专科护士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4,24(10):72-75.

[9]张爽,马红梅,沈向英.APN排班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8):834-838.

[10]侯秀云,张会敏,李荣.临床护理专家培养模式探索[J].护理研究,2013,16(11):961-963.

[11]康小云,郝楠,乔丽娜,等.PBL与传统教学法在肿瘤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7):74-76.

[12]孙彩焕,付姝丽,辛丽娜,等.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4):732-734.

[13]唐袁虹,赵淑敏,吕敏.“院校合作”培养管理模式对提高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4(9):1531-1533.

[14]张倩,姜安丽.美国临床型护理博士教育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2):1524-1527.

[15]赵小磊,牟绍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9):9-12.

[16]夏英华.PIVAS服务模式持续改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影响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13.

[17]耿青,邹庆霞,顾巧华,等.临床优质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益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14(23):2169-2171.

[18]张娜,刘雨佳,韦旭楠.循证护理融合PBL教学模式在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8(29):3664-3665.

[19]刘惠勤,魏万梅.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2):282-284,288.

[20]李红霞,李雁.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1(36):3451-3452.

[21]张雪林,刘俊.虚拟教学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9):145-145.

[22]曹文斋,张婷,邹金梅.概念图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65-66.

[23]程巧云,章湘兰,周艳华.护士个性化在职培训及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263-266.

[24]商进荣.合作性网络考试在护士在职培训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9-11.

[25]高国丽,车光昇,熊瑛,等.高职外科护理学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J].护理学杂志,2012,27(14):67-69.

[26]王欣然,张琰,韩斌如,等.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84-285.

[27]汪晓庆,陈命家,张薇.高职高专病理学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90-91.

[28]邱丽颖,金坚,储敏,等.适应CDIO教育理念的《药理学》精品课程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936-938.

[29]李晓燕,谢仲文,张宏斌,等.基于CDIO理念的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9(3):256-259.

[30]宋晓玲,刘全礼,宋淼,等.CDIO教学模式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分析[J].药学教育,2015,31(4):65-67.

[31]戴旻晖,戴雄,谷灿,等.基于CDIO的重复授课法在民营医院护士在职培养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6,36(4):556-559.

[32]林志萍,郑建盛.OBE模式在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9(8):713-714.

[33]龙苏兰,吴欢欢,张晶晶.《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20):1860-1862.

[34]赵晓辉,徐小飞(综述).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现状及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9(22):3028-3031.

[35]刘金莲,张洪君,张晓静.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3(11):1190-1192.

[36]兰华,桂小华,章志红,等.CDIO模式下立体化手术室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11-14.

[37]宁艳花,刘国莲.基于TOPCARES-CDIO理念的《社区护理学》综合考核体系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5,8(13):106-108.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原因对策

高职护理教育是为临床输送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培养方向是技能型、应用型、职业型人才。近年来,由于护理理念及护理技术发展迅速,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工作出现的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后不能很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医院必须进行二次培训才能上岗,这就增加了护理成本。因此,寻找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脱节的原因并找出两者无缝对接的对策是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重点。

1.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脱节的原因

1.1部分教学内容落后:与一些发达国家高职护理教育内容相比较,我国护理教育部分教学内容比较落后。对于目前所使用的《基础护理技术》一书中所涉及的护理操作进行了临床调查,发现书中很多项操作滞后于临床,并且很多新技术没有得以体现。据杨新月对基础护理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教学中涉及的80项操作中有7项临床上基本不做,占8.75%;有25项由他人完成,占34.25%;由护士独立完成的操作48项,占65.25%[1]。据刘溢思等人对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有12项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广发但未包含在基础护理学教材中,有7项操作临床使用率为0[2]。

1.2教学手段及方法较陈旧:虽然目前很多学校已经采用了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如计算机、多媒体,加强教与学的互动等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但传统的单向呈示性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与国外众多护理院校采用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还存在着的差距和不足,如启发式、PBL、案例分析法、情景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还不理想,需要有待于加强。学生进入临床后反映学校教授的护理操作太繁琐、太机械,学生的创新性及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3]。

1.3教师队伍不规范:根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高职护理教师有很多来自于临床护士转岗者、近几年毕业的护理本科学历者以及由医学专业毕业或医师转岗者,而既有临床经验又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较少。这种“从学校到学校”的年轻教师,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并且由于授课任务重,临床实践锻炼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及时掌握护理发展动态,以致教学滞后于临床。

1.4实训室条件较差:近几年,高职护理专业招生人数剧增,但有些学校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实训室等配套设施不能及时增加及更新,致使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及技能训练。目前有些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引进了一些较先进的设备,但与临床相比还相差甚远;另外,我院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导致实训场地紧张,生均实训面积不足,学生实训需求得不到满足。

2.促进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无缝对接的对策

2.1编写并及时修订特色教材

促进护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是高职护理教育的重点,而编写特色教材是培养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使教学内容贴近临床实践,可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和相关教学医院的护士长及护理专家组成课程评价委员会,通过对国际先进护理理念及临床护理发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共同编写融入国际先进护理理念,并与临床护理发展相一致的特色教材。为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应组织委员会及时、定期对教材进行评价、研讨、调整和修订,为教材注入新观念、新内容,以使教材符合现代护理教育要求[4]。

2.2优化护理教学方法

护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其内容包含护理理论及护理实践操作,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目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学等。无论选用哪种方法,均应围绕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和专业情感。

2.2.1集中理论授课法:学科中关于护理理论部分,教师可以安排教室进行多媒体授课。但授课过程中,要避免教师“满堂灌”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应该多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式对话或穿插小组讨论,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2小组讨论教学法:对于临床护理知识,可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临床案例为线索,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灵活运用理论课讲授学到的知识,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选出代表发言。教师在讨论中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课堂上可自由发言,随时提问,先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5]。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围坐,气氛轻松,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2.2.3情景教学法:护理学中涉及了很多护理操作技术,这需要进行操作实训。实训中不能只进行机械的操作练习,还要进行临床情景模拟,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临床案例,并运用学到的护理操作技术为患者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熟悉护士的工作性质,注重病人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做准备。

2.2.4角色扮演法:护理学中涉及的人文学科知识,可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师给出案例,学生分组进行角色分配,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扮演结束后首先让学生自评及学生之间互评,最后老师总结。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了解每个角色的心理状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并在表演中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2.3提高护理教师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的根本保证,鉴于我国目前大多数护理高职院校所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措施,加强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2.3.1加强护理教师临床锻炼及学习:加强护理教师外出学习及临床锻炼,即“送出去”,可以提高护理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并有助于护理教师了解护理最新发展动态。学院应规定护理教师每年临床一线实践锻炼的时间,并纳入考核中,让护理教师既是临床护理人员又是护理教师。学院还应有计划的送老师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学习培训,让教师能既是了解护理发展的最新动态,将最先进的护理理念、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带进教学中。

2.3.2聘请临床护理人员参与护理教学:学校应和教学医院合作,让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参与护理教学,即“请进来”,有利于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在医院挑选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教育相关培训,从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考核等,进行全程参与,与护理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护理教学。

2.4改善实训条件

良好的实验室建设是提高操作水平的保证。学院应该根据实训内容实际需求,尽可能提高实训室建设水平。实训室应建成模拟病房形式,按病房要求布置,以便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快、更自然地进入护士角色。实训室设备应逐渐增加投入量,注重设备的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超前性、共用性的特点,以保证操作能够顺利完成。实训用物应尽可能与医院保持一致,如因资金问题达不到,也要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或让学生到医院进行见习以了解临床目前所使用的用物情况,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实习时适应能力。

3.小结

护士为我国紧缺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护理院校,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为了让护生进入医院后能顺利的过渡到临床工作岗位,高职院校应该从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及改善实验室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促进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5(15):299-301

[2]刘溢思,吴瑛,张艳等.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2项护理操作技术使用频率及广度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9):387-390

[3]王明英.护理教学方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100-101

[4]刑世波,柳兴华,李明霞.护理教学避免脱离临床实践方法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6(27):69-70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第6篇

护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学科,护理临床见习是护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见习,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临床病例中获得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临床见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素质能力的获得与提高。目前,护理临床见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临床见习效果。如何解决临床见习现存问题,提高临床见习质量,充分发挥临床见习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分析本科护生临床见习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现存问题 1.1专职教师方面 专职教师偏重理论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的安排,对见习过程的监控和见习效果的关注较少,难以了解临床带教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给予带教老师反馈意见和建议,也难以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1.2带教老师方面 临床带教老师带教意识薄弱,带教积极性不高[1],主要表现为带教时间与精力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按要求准备好病例及相应用品,到实施带教时临时寻找病例和教学用品;带教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见习的积极性;带教过程中随意调换带教老师,授课缺乏连贯性。调查表明,23%的学生认为带教老师以病例介绍和床边示教为主,带教方法单一;13%的学生认为带教老师不能保证带教时间,存在中途调换带教老师现象;9%的学生认为带教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存在临时寻找病例现象。 1.3学生方面 学生没有正确认识临床见习的重要性及见习要求,见习时不能真正深入其中,主要表现为见习前不认真预习见习内容;见习时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与病人接触时走神、聊天、东张西望,缺乏与病人沟通技巧,难以主动获取知识;见习后不及时复习和总结见习内容。调查表明,32%的学生见习后未及时复习和总结见习内容,没有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21%的学生见习前没有预习见习内容,见习时对内容比较陌生;18%的学生认为不能有效与病人进行沟通,难以主动获取信息。 1.4病人方面 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见习的配合程度降低,特别是涉及到个人隐私或隐秘部位的疾患,一般都会有顾虑,不愿意作为示教病例。24%的学生认为病人配合程度较低,不愿意提供疾病相关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见习难度,影响了见习效果[2]。 2对策 2.1充分发挥专职教师的督促作用 专职教师应注重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的密切联系,提前2周~4周进入教学医院,熟悉见习科室的护理工作,与带教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制订带教方案,做好学生见习前教育工作;见习中辅助带教,跟随学生见习,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随时处理学生见习中出现的问题;见习后保持与带教老师的沟通,提出反馈意见及建议,并及时批改学生的反思日记和见习报告,给予指导;见习结束时,及时总结,并将见习情况反馈给学校和医院相关领导[3]。 2.2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主导作用 带教老师是帮助学生将理论向临床过渡的关键承载者,是学生进行临床见习的主要策化者、执行者和示范者[4]。带教老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备学生、备病人、备知识、备教学方法),善于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见习后与专职教师和学生联系,听取反馈意见,不断完善见习过程,提高见习质量。 2.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应端正见习态度,对每次见习都要认真对待,提前做好相关理论知识准备,按时到达见习地点,不缺课、不早退。见习中认真观察老师的实际工作,包括与病人有效沟通、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积极学习,并运用已学知识对病人进行评估,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见习后及时进行见结,并通过总结发现不足,积极弥补。 2.4努力提高病人的配合程度 加强对病人的宣传教育,使病人积极主动地配合学生见习,保证临床见习教学工作合理合法地进行并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2.5充分发挥学校和医院的领导作用 医院应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养和选拔,安排资历深、素质高、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授课经验的主管护师或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工作,定期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同时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激发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学校应建立相关制度,要求理论授课教师参与相关内容的临床带教工作,加强学校与临床的联系及对临床见习的监控。学校和医院应加强合作,共同管理,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采取有偿示范等鼓励措施,在保障病人合法权益和遵守医疗常规的前提下,确保临床见习的顺利进行。 临床见习是帮助学生将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获得进入卫生保健系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也是学生逐步确立人生信念、强化职业道德、适应护士角色、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学校、医院、专职教师、带教老师和学生应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立一个重视见习、加强合作、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机制,不断提高见习质量,充分发挥临床见习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等护理教育 临床实践 衔接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16-01

最近以来,很多现象都表明,目前我们的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的衔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临床实践和高等护理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一直都被护理教育的工作人员所重视,并且这也成了护理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重要问题。在本研究当中,笔者为了研究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对策,特选取我市的21(8所)家不同等级的医院护理部门、高等护理教育院校和106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本研究中,将所研究的对象分为个人和单位两类,单位分为高等护理院校和医院两类。其中高等院校8(2)家,医院13(6)家,护理人员 106名,包括男性护理人员13名,女性护理人员93名。

1.2 方法

采取调查的方法对我市的21(8)家各级医院护理单位及高等护理院校以及10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本调查面向106名护理人员发问,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发问,内容包括高等护理院校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标准、所选医院今年录用的护理本、护士的毕业情况等。最后对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衔接所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选取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采用描述性统计以及秩和检验对本研究的数据统计做出分析。

2 结果

4家医院、高等护理院校以及23名护士认为当前环境下存在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完全存在或存在部分衔接脱节情况。

3 讨论

3.1 学生的临床实践机会减少

通过本次调查,医院和临床护士都将这项原因列为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相脱节的主要原因,而高等院校也同意这种观点。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起:首先,在我国高等护理院校的教学实践都普遍偏向于临床实习和临床见习两种[1]。最近几年,因为各个院校的普遍扩招使得护理学专业的人数开始增多,但是符合见习和实习带教要求的医院数量却没有响应地增加,这就使得见习和实习的模式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其次,很多学校移至新校区,这些新校区大多在偏远的地方,与市区相去较远,不利于学生的实习和见习;最后,绝大多数病人都不愿意自己被当成“实验对象”,这位见习或实习的带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很多带教老师为了减少麻烦就往往降低了带教的要求,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掌握自己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2]。

3.2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陈旧落后以及课程比例安排的不合理性也对高等与教育和临床实践的衔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首先,因为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学生没有办法赶上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化,而且教材的编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往往脱离了教材的实际,使学生在课本上几乎学不到什么能够应用到实际的东西[3];其次,课程的设置存在极大的问题,本研究显示有很多院校的办学经验并不充足,在对学生的授课中,理论课明显多于临床实践课,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最后是教学器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显示有很多高等院校的教学器材都很陈旧和落后,在当前科技发展的时代,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仪器都相继问世,而学校的临床器材却还停留在很古老的层面上,使学生没有办法掌握更多的新兴操作技术。

3.3 护理师资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衔接脱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高等护理学校的教师缺乏熟练的临床经验,而且相对而言,临床实践的教师更少一些。很久以来,护理教育界都在一直呼吁着,要求高等护理学院的教师要多多到临床上去参与临床实践。但是因为局限于各个学校的教学体制的差异性,使得各个学校的临床实践都成为了一个无法突破的难题。也有很多学校对于培养、选拔临床实践教师的体制缺乏必要重视,这样就让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相脱节,不能更好地和临床实践衔接起来[4]。

3.4 强化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结合的对策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造成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因素是多样的,所以,高等护理教育应该着眼于当前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这样才能够寻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笔者经过分析和研究,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说起。

①对临床护理的实时动态进行把握,对学生的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要根据临床需要来修订适用的教材,及时地向学生传授临床护理的新突破,调整课程的实用性。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避免压缩和取消实践的情况出现;

②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这样可以增多学生的学习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对符合条件医院的选择;

③壮大师资队伍。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能够将临床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师资队伍。成为一个优秀的护理教师需要先成为一个合格的护士,如果长期的脱离实践,那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也不能将有效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

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护理技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专业能力,这是护士从事护士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条件。因此,对于高等护理院校而言,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聂正怀,孙泽庭.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2(08):2354-2355.

[2]唐益东,汪春惠.护理教学改革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护理研究,2010,21(10):3642-3643.

[3]殷磊,蒋晓莲,袁璐.探索紧密结合临床的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11,21(10):6547-6548.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职护理教育;临床发展;适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73-03

The adap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care situation

FANG Zhao SUN Hui SHAO Hongying XING Lin

Medical Branch of Baoj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anxi Province, Baoji 7210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aption of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care, an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measure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59 cases clinical teaching and 102 cases training students. Results 60.0% of clinical teaching and 57.0%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clinical care had unsuited problem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84.5% of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teachers should regularly participate in clinical care work, 82.6% of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care should be based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ss. Conclusion Students can early exposure to clinic with life care internship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quality care"; design the teaching of nursing process, fill new teaching content in a timely manner; increase the opportunity of full-time teachers contact the clinic;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hospitals, founder the institutions model; increase simulation efforts of the training rooms to make the nursing education adapt to the real teaching of clinical nursing care, and culture the high-quality skilled nursing personnel.

[Key words]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Clinical development; Adapt; Countermeasure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护理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我国21世纪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高职护理教育积极推进院校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仍难以完全满足社会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为贯彻落实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精神,使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临床护理发展紧密结合,培养适应护理岗位需求的护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笔者对宝鸡市七所教学医院关于护理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开展调查,为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设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宝鸡市七所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护士长和护士共59人,全部为女性,其中护理部主任和总护士长3人,护士长8人,护士48人;年龄25~55岁,平均(35.7±7.5)岁;初级20人,中级35人,高级4人。调查上述七所医院同期工作的实习护士102名,均为女生,年龄(20.36±0.73)岁。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调查和开放式访谈。共发放问卷161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有效回收率100%。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在征求护理专家及教师的意见后反复修改而成,主要内容包括目前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是否适应、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及对策等3个方面15个条目。调查工作于2011年8月由护理教师实施。将调查问卷分发给临床教师和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教师问卷发放59份,收回59分,收回率为100%;实习学生问卷发放102份,收回102份,收回率为100%,收回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发展的适合程度调查

临床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对高职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的适合程度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37.3%的临床带教和42.2%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基本适应临床发展;62.7%的临床带教和55.9%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存在不适应;1.9%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完全不适应临床发展。见表1。

表1 对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之间适应程度的认识[n(%)]

2.2 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调查

临床教师、实习学生对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调查结果分布基本一致(P > 0.05)。见表2。

表2 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n(%)]

2.3 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调查

临床教师、实习学生对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的调查结果分布基本一致(P > 0.05)。见表3。

表3 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发展的对策[n(%)]

3 讨论

3.1 以护理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教学内容及时补新

77.0%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内容陈旧,80.7%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设计不能体现护理工作过程,78.9%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内容应及时补新,教学内容补新就是把临床护理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使护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发展同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理论和技术都在发生着改变,如真空采血器、静脉留置针、输液泵、注射泵、膀胱冲洗装置、一次性灌肠袋,吸痰管、外科手术手的消毒方法等都在临床广泛应用,而教材中的内容明显落后于临床。要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如果护理教师仍然按照现有的教材“照本宣科”,势必会影响学生将来适应临床工作。要做到教学内容及时补新,就需要护理专职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经常深入临床一线,了解疾病在症状和体征上的改变,医学上有哪些新的治疗措施;护理方面又出现了哪些新方法、新技术及其临床效果,还可借助护理期刊、网络等途径了解护理新进展,将这些新动向加以整理,及时补充到护理教学中。而关于教材中过时的知识、操作方法,在向学生讲解清楚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新知识、新技术与传统知识技术之间的差异,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护理专职教师还应经常与实习生交谈,与一线带教交流,与患者沟通,邀请一线护理专家从事教学工作,指导实训室建设,真正做到院校融通。

3.2 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依托,强化生活护理技能锻炼

为贯彻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及深化医药卫生体质改革的重点任务,各医院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通过责任护士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效果[1]。然而,在护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生活护理相关内容时,缺乏学习兴趣,对模型人进行的生活护理训练操作感到厌倦,影响将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质量。本次调查,74.5%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去医院见习时间少,72.7%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可以借助基本技能早期接触临床,如果能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为患者进行的晨间护理、入院护理宣教、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服务内容,将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3.3 增加专职教师与临床接触的机会,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

72.7%的调查对象认为专职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院校要求教师考取护士资格证书,为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创造条件。然而,由于护理招生人数较多,护理师资缺乏,护理教师授课任务繁重,使得多数护理教师是护理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真正接触临床只是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双师素质”建设,但很多护理院校仅要求专职教师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距双师素质的内含还有很大差距。84.5%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定期参与临床工作。68.9%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加强与带教老师及实习生的联系。相关调查显示,77.9%的教师认为专职教师应参与临床实践,他们认为参与临床实践的益处主要是积累典型教学病例和及时了解临床新进展[2]。护理院校应与附属医院形成有效的合作体质,使教师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或参与临床开展护理科研项目的台作,真正体验护理工作的特点与新进展,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使教师真正成为“上得了讲台,下得了病房”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在护理教师的职称晋升方面,也希望人事部门和有关专家根据护理教师的临床专业能力,授予教师临床中、高级职称,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3]。教师只有真正的“双师”了,才能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落到实处,不是教师只要考了教师资格证、护士资格证就能实现“双师”。

3.4 以学生为桥梁,加强学校与医院合作,创办院校合作模式

2008年5月12日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对护士执业考试、注册做出了新的规定,实现了学生在学校要完成人才培养与护理行业准入的对接[4]。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出现了学校管理与临床实习管理脱节问题,护理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在医院的实习管理存在疏漏。对于目前出现的这一问题,护理教学应积极创办院校合作模式,学生与临床的接触应尽早开始,贯穿整个专业学习过程,学生在医院的见习、实习情况,应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以学生为桥梁,加强护理教师与临床带教的联系,真正做到院校融通[5-8]。

3.5 建立标准化护理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室的仿真力度

65.2%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仪器设备落后于临床,73.9%的调查对象认为某些操作在临床已被淘汰。目前,高职护理实训教学不足之处在于实训课只重视操作,学生感受不到临床的真实情境,学生对枯燥的重复性操作练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83.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建立标准化仿真实训教学基地。如以病区为单元建立实训中心,建立护士站,配备治疗室,将临床真实的情境展现在课堂上,充实病例库,为每个模拟人起名,建立床头卡、健康教育卡、病历档案,将临床典型案例嫁接到模型人身上,体现教学的真实性。要建立现代化护理实训基地,必须从设备到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均按医院要求加大仿真力度,促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时有置身于医院的感觉,满足上岗前技能培训的需要[9-11]。

高职护理教学要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护理教学必须适应临床护理的发展,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需要教学及医院各方面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培养新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朗双婷.“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与控制[J].全科护理,2011,9(5):1293.

[2] 代秀红,赵秋利,李敏.黑龙江省本科护理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4A):883-884.

[3] 马如娅.加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教学与临床的联系[J].中华护理教育,2005,2(1):40-41.

[4] 姜小鹰,高骥.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16.

[5] 李翠萍,刘晓红.《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10,32(3):91-93.

[6] 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 15(5):299-301.

[7] 王蓉.临床护理路径式健康教育在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111-112.

[8] 杨碧玉.临床护理带教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14,158.

[9] 王学英,王丽华.多维评价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34-135,138.

[10] 滕艳玲,黄业娟,黄海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针式内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9,31(9):1381-1382.

[11] 黄桂传,李平.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进展[J].广西医学,2010,32(6):727-729.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第9篇

1.1护生进入烧伤科前都是是充满好奇、渴望、兴奋的心情

但是当进入病情,看到烧伤病人毁容、疤痕增生、功能障碍等,闻着创面产生的异味,心理会感觉恐惧、陌生、紧张,茫然失措。对此,带教老师应当对每一个新护生热情主动的接待,进行入科宣教。对于病情环境、规章制度、医疗设施、各种烧伤等进行详细介绍,使其能够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1.2由于学校学习基本是理论

实践的机会很少,许多护生对技术操作非常不熟悉,在进入烧伤科时会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此工作,造成自身失去信心,为此为新护生制定实习带教计划是必须的:

①结合烧伤专科护理内容,制定基础护理带教,如流体悬浮床、翻身床的使用等。

②在巩固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制定烧伤科专科护理带教计划,逐步提高与人沟通意见病情观察的能力。

③学习正确的护理程序及护理文件的书写,并组织新护生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在为护生制定带教计划的时候需要从态度、知识、技能方面做出具体要求:

①态度:要求护生树立不怕苦、不怕脏的精神,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实习中,主动关心每一位病人,尽量满足病人需求。

②知识:掌握烧伤病人的入院处理措施,能正确掌握烧伤原因、面积、深度的估计和分类及健康状况评估,并能够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及操作进行护理。

③技能:能准确的进行晨晚间、口腔以及会阴的护理方法。在带教过程中,由于烧伤科的特殊性,带教老师应当尽可能多的提供护生实践机会,做到放手不放眼,对操作失败的护生,要为其讲解正确方法,并进行开导、安慰。

2加强操作训练,实施系统整体带教

2.1烧伤科的护理相对其他科是很特殊的

应当尽快使护生掌握护理技能。为此,在带教过程中要制定操作流程表,供护生查阅。同时,在每次操作前,为护生做操作示范,再指导护生进行操作。

2.2系统连贯性整体带教

指的是带教老师指导护生从病人入院到出院进行护理操作的全部操作流程,带教老师应当将这种连贯性带教的方法和理念渗透到思想中。同时,对于本科常见症状、体征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病情变化,紧急处理措施,带教老师需对护生详细讲解。在护生对病人进行观察后提出的病情及应当使用的护理措施后,带教老师应当对护生提出的给予补充和指导。在每周的查房过程中,应当采取教学查房,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由此来提高护生的知识水平。

2.3带教老师指导护生对病人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并可与手术室当班老师联系进入手术室,全程陪伴手术,回病室后有针对的制定护理措施,全面提升护生对烧伤专科知识的全面系统的认识。

3加强沟通能力,全面培养沟通技巧

3.1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病区内的一切护理均是与病人有关,故需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耐心细致的与病人进行沟通,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使病人能真正从思想上接受治疗。同时为病人进行引导,使其明白生活的目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护生在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使护患关系得到协调。

3.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注意与护生问话、交谈之间的技巧,避免以命令的口气要求护生,应当对护生一视同仁,耐心细致的对护生进行讲解,树立师德师风的培养,使护生能够树立战胜困难,成为优秀护理工作者的信心。

4加强教学考评,保证带教教学质量

为进一步保证带教教学质量,应当建立严格的临床带教综合考核体系,做好评教评学,定期召开带教老师与护生的座谈会,总结出在带教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能够有利于带教水平提高的带教方法。在平时,护士长对带教老师进行考试,使带教老师有能够胜任带教的能力。对实习结束的护生要有针对性的,按照烧伤科的护理要求制定出考试内容进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考试。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文素质教育;人文护理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上对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要求人才必须是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相结合的人才。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及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处。"

我校前世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天津市护士学校,近年来我们在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上逐渐走出了院校结合,综合培养护理人才的路子,体会最深的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育,紧紧把握护生的培养方向,端正人生观、价值观,让护生学会本着人文关怀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用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排忧解难。

1打造一支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播,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休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即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身实践,以将人类的文化成果转化为自身的经验,逐渐形成其牢固的人文素养和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社会心理与文化休养,并树立其人文精神及塑造完美的人格。就目前护理教育中,无论是教育方面还是教育本身,都本能充分体现护理的人文精神,由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临床护理教学的急迫需求。

2注重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源于影响感染,教师特别是临床教师是护生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带教的临床老师,不仅具有丰厚的医疗护理知识与理论和娴熟的护理技能,还应具备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自律行为,且有意识地在临床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不断运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善心善为、仁心仁术、优雅的谈吐、独到的见解、高度的敬业精神及对护理专业的极大热情是感召和激励护生,将"授业"与"传道"有机结合,真正的教书育人[1]。

我们以论坛、报告会的形式,请专家、学者教授文化、心理心态、护患关系、礼仪规范、人际关系,教育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等,使教师们将人文知识渗透到专业理论中,还起到了增强带教教师的知识内涵和人格魅力,打造出一支既有专业能力又有人文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全面培养适应社会的护生奠定了基础。

3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临床护理教学中

3.1注重培养护生良好的护理道德 职业道德影响护生对待护理工作及患者的根本态度,影响其行为和护理工作质量。

我们对护生在岗前教育重点内容包括护理道德行为、礼仪规范,忽视的素质要求,护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实习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等着手正面宣教。同时我们注重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护生的素质培养,对不妥当的行为及时指正,耐心讲解,针对护理操作中不愿意实施生活护理,嫌弃导尿、排便、褥疮护理等而侧重护理技术操作现象。遇到此类问题,我们及时指导护生要换位思考,开展"假如我是患者"的讨论,培养同情、共情、移情,实施爱心、仁心和职业责任感,培养人文情怀。

3.2注重护生的人际沟通和能力的培养 人际沟通时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固然是护理岗位的基础,而良好的沟通能力更是护生成功转型为护士的关键[2]。

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心境自然不良,他们的主要精神支柱来自家属和亲友,特别是晚期临终患者和家属更渴望得到医务人员对疾病的宣教,从而应特别重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了解和掌握其所思所想,喜怒哀乐,但是常见到护士在操作中一言不发的现象普遍,即使开口也常是套话现象。针对于此,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角色演练、案例分析的方式,感悟患者及家属的心情和心理,同事学习掌握沟通的技能和方法,提高护生的交往能力,随经济应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安排优秀的教师言传身教,专业指导中重点是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视语言和言语沟通的技巧与应用,利用与医生、家属,患者全面接触的时机,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时机沟通能力,确保临床实践理论技能和人文素质和能力的双丰收。

3.3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学校护理文化氛围 我校的理念是" 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创造能力统一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既会做事,又会做学问,更会做人。"强调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的人文管理理念,结合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相应的活动,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使护生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收到感染和熏陶,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总之,我们体会人文素质教育不是生硬地将其加入专业课当中,二是全面的渗透到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在护理临床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护生先进的专业知识,还要多方面多途径地加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注重护生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使护生学会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运用整体护理的思维方式服务于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能使护生得到人文环境的熏陶,为他们日后走向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艳,朱丹.人文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报,2007,1:4.

上一篇: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 下一篇:化学专业评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