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管理细则范文

时间:2023-10-26 18:01:20

节能管理细则

节能管理细则篇1

【关键词】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发展,精细化管理模式已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得到普遍推广。所谓精细化管理,是指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组织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1]。在高校市场化运作的背景下,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高校财务管理活动,可以为财务工作中精细与效率的矛盾提供解决思路,从而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质量和效率的统筹和兼顾。

一、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踏实的态度,细心仔细的心态,认真完善落实好财务工作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它本身就是一种实现学校财务管理效率最大化,最优化的现代管理思想[2]。

总的来说,精细化财务管理应达到精密、细致的程度。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也应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也应该具体确保落实到个人。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的目的,具体到细致实施财务管理任务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责任岗位,每一个基本环节,以此来实施建立有效率的、准确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从而实现工作效率提升的目标,挖掘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大潜力。

具体来说,高校财务精细管理内容应做到以下几点:

1、精

突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重点。以学校财务工作开展基础本身为切入点,提出每个时段重点管理工作,把精力投入到重点上,才能做到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2、细

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要做到事无漏遗,覆盖环节面积要广,从小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重视法律制度,制定一套完整细致的财务规章制度,做到大小事有法可循。

3、化

即把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制度规章化,化被动为主动,规范工作内部人员行为准则,并长久坚持下去,做到自觉遵守,把制度推广落实到位。

二、高校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随着办学模式改革的继续推进,大多数高校已经经历了由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阶段。在现代管理思想日益发展的当今,高校财务管理也应该主动发展,积极进取,跟上时代脚步,实现财务精细化的管理运作,为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地基础,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优化教育资源。

1、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有助于财务人员由记账验算型工作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还可以从事件后静态案例分析向事前预测转变;向事中的动态控制分析,事后的总结核算转变;由机关型办事人员向服务工作类型转变,从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最终实现财务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2、有助于节约型、和谐型校园的建设

高校通过财务精细化管理,详细了解每一项财务资金运动,从而最大化利用控制学校资金,提高资金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建设节约型校园。学校的每位职工都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参与者和责任人,同时也是受益人。这样才能促使学校内部员工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成为财务精细管理的推动者,并且能做到以身作则,使财务精细管理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上,实现校园的和谐建设。

三、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财务精细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精细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二是精细化的基本内容。高校财务工作应结合实际内容,依据财务精细管理的要求,遵循四大原则,以制度为基础、以执行为重点、以考核为手段的管理机制。把握好重点环节,认真落实重点工作,以财务精细化管理为理念,全面提升财务的管理水平。

1、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应遵循的四大原则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须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数据化原则。强调数据作用,以数据为依据,用数据进行控制分析,用数据确定工作要求,最后用数据检验结果。

(2)程序化原则。也就是将财务工作任务,细分为若干前后相连的工作单元,将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工作流程,然后进行工作流程的分析、简化、改进、整合和优化。

(3)操作性原则。就是制定的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要求对每一个实施过程进行有措施的监控。

(4)标准化原则。就是按规定统一财务收支管理的标准。这不仅是规范化所必须要求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保证,也是实现操作性的前提条件。同时标准化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有助于克服管理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2、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精细化主要是在账务核算精细化和财务监督精细化。它主要包括制度精细化、执行精细化、考评精细化。在实际管理活动中,通过清理财务管理体系,清理管理界面,深化管理手段,不断采集和细化各层的行业法规,具体操作办法和管理细则。其中包括:国家相关法律制度,行业准则,高校财务管理规定,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所制定的管理实施细则,各层管理人员职责,会计的计算程序,具体的工作标准和考核准则等,并逐渐形成和建立层次明显,指导技术性强,系统全面的财务制度。

四、加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重在梳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内涵,要求财务管理所涉及的每一项具体业务都进行细致精密的核算和监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全面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以此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效率。

1、领导重视是实现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节能管理细则篇2

关键词 细节管理;神经外科;护理工作;应用

资料与方法

将本院神经外科2010年度护理工作中未应用细节管理作为对照组,而2013年度应用细节管理作为研究组,两组期间皆随机抽取患者500例。研究组男232例,女268例;年龄22~68岁,平均(43.2±8.6)岁。对照组男239例,女261例;年龄24~67岁,平均(43.5±8.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研究组采取细节管理护理,详细措施如下。①制度细节管理:规章制度属于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保障,也是相关护理活动不可缺少的规范。为此本院神经外科根据《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相关要求,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完善查对、输血、患者身份识别、患者安全管理、约束器具使用、手术室参观等制度。②流程细节管理:神经外科手术难度较大,而且手术持续时间很长、术野狭窄,故而患者的摆放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防治褥疮等都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在摆放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体重、营养状况、皮肤及手术时间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合理的措施,尽量将压力引发的伤害降到最低;摆放的原则应以舒适、安全及合理为准。加强患者耳朵与眼睛保护,减少消毒液对它们的伤害,同时也能避免压伤;患者若采取侧卧位,则要加强臂丛神经保护,同时腋窝下最好垫上软垫,并保证床单的整洁;若患者发生压力损伤,则要在受压部位加减压贴;摆放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身体有无受压部位进行观察,同时查看约束装置过紧与否,尽量减少皮肤受压。③操作细节管理:a.严格无菌操作:神经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尤其是颅内感染最为严重,一旦罹患除了难以控制,还会对预后与转归产生严重影响。为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全程执行无菌操作,将颅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到最低。手术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和是否严格无菌操作有关,首先严格按照《手术室外来人员参观制度》执行,尽量减少手术室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其次为了减少冲洗液浸湿无菌区,需应用保护膜;最后,若需在手术室执行教学工作,则要做好学员监督,叮嘱他们必须遵照无菌制度,尽量降低感染。b.加强保温措施:术中若患者体温过高可能引发切口感染率升高,而过低则可能引发骨髓免疫力下降,进而皮肤血流量降低,使得组织对氧摄入量下降,造成切口感染率升高,为此不论体温过高还是过低都可能引发切口感染,必须做好保温措施。建议:术前0.5h开启空调,使得室温维持在23~25℃,而湿度以50%为宜;在患者部位采取保暖覆盖处理,减少体表热量散失;输液时应对静脉液体加温,比如输液加温仪等,使得静脉通路温度在38℃左右,但不宜>38℃。c.加强手术配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其手术部位往往比较抽象,为此要求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扎实,且操作技能也十分娴熟。术前,要求护理人员学习各种手术方案,以便应对术中预见性护理,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应根据手术的进程,以及患者的出血量来判断采取何种型号吸引器,护理人员作出准确判断后才能及时有效更换,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显微手术的视野深而小,为此护理人员应利用棉片等进行适当调整。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

结果

研究组感染率与褥疮发生率分别为1.60%(8/500)、0.60%(3/500),对照组则分别为4.40%(22/500)、2.00%(10/500),组间对比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

讨论

节能管理细则篇3

本刊讯7月20日,《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技术细则》(送审稿)(以下简称《细则》)专家审查会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基建与装备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有关领导和来自设计院、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的专家及业内知名媒体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细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批准列入部节能省地型建筑专项工作的项目,并委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牵头,会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清华大学、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9家单位共同组织编写。《细则》是在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框架下,为贯彻落实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及要求,积极探索我国绿色医院建设及发展模式,引导《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医院建设领域的推广与实行,有效促进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目标与要求的绿色医院建设为目标而组织编写的。《细则》包括9章,即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其中,第4章至第9章每类指标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绿色医院建筑应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根据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项数,划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共三个星级。评价分为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两个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在施工图完成后评价,运行管理阶段的评价在运行一年并达到设计规模后进行。

会议组成了以袁镔教授为主任委员,汪维教授级高工、方天培研究员为副主任委员以及来自绿色建筑、医院建设方面权威专家组成的《细则》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会在审阅《细则》的基础上,听取了编制组的汇报,经过认真细致地分析和讨论,一致认为《细则》内容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送审资料齐全,总体思路合理,层次清楚,技术内容实用;根据医院建筑的特点,使医院建筑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和节能要求的同时,突出了医院建筑的特性和人文关怀;总结和借鉴了国内外绿色医院建筑评价经验,为绿色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系统规范的指导,为绿色医院建筑的评定提供明确的技术依据。审查专家建议《细则》进行修改和完善后,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卫生部,批复后尽快实施。

节能管理细则篇4

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习惯

一是我们讲精细,主要是针对工作,而不针对生活。在工作中,按照管理规范的要求,按程序的要求,按岗位的要求,按团队合作的要求,该做的细节必须全面做到,这个不存在太苛刻的问题,否则就不能谈管理。

二是我们说的精细化,应该是有规则在先,然后才能强调。这种规则应该是经大家讨论,在民主集中的前提下统一的,不是管理者临时增加的。因此,建立各种规则是开展精细化的基础,所有的规则来源于全体员工的实际工作和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对其进行总结、提练、升华,就行成了我们的规则,也成为了我们的工作标准。

三是我们现在开始强调精细,追求完美。在思想境界上,追求完美是一个永久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正确实施精细化管理

一是管理者自己在企业内部,应比较系统迅速地整理好用于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东西。比如岗位职责明晰,流程优化,这是我们管理者要做的事情。你只有把这个事情做好了,才有可能使员工按要求做好事情。

二是所有的管理者自己要参与并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任何一个岗位,一定有标准,只要是有标准的,就一定可以检查和考核。管理者的行为,对公司提倡精细化管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是通过一些日常的行为训练,来提升全员的细节意识。例如:行为规范、文明办公、习惯、结点思考与总结,定置管理和定时管理等。

四是在员工训练的过程当中,尽可能让员工学会应用更多的管理操作工具和方法,应该逐渐养成一个习惯,员工训练应该以一般流程的训练、岗位的训练、操作规范的训练,以及安全生产要求的训练为基础。

五是让员工换位体验,学会换位思考,管理者更应从员工角度去考虑问题,领导的关键在于帮助、指导、协助下属去完成工作。

精细化管理的落实

一是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在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的行动,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除了要有科学、合理的计划之外,更重要的是计划的落实。

二是一家企业如同一个人,有着自己的气质与个性。管理体制、企业文化、工作环境……这些就是一个企业的气质与修养,一笔笔勾勒着企业的体态,充盈着企业的血脉,描摹出企业的魅力。而企业的管理方式,无疑最能诠释企业独特的精魄!一旦能够将管理的艺术挥洒自如,企业便能从平庸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辉煌!

三是在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今天,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着重大的变革。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高居不下的成本、日益精明的顾客……让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运作之道。因为,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它是核心,也是全部!

一种精雕细啄的管理方式――精细管理是在中国企业界已经在尝试。《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提出了重视细节的理念,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和热烈反响。细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精的途径,通过细最终达到减损增效、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在汪中求看来,精细化是我国企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不管是何种行业,不论是哪家企业离开了精细化,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异于缘木求鱼。

精益管理不是繁琐管理、复杂管理,也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在于简单的关注细节、片面的注重量化,而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抓那些既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又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关键环节。精益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节能管理细则篇5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学习了企业精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精细化管理心得2020范文汇总,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企业精细化管理心得2020范文汇总1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精细化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所有企业改革转型的目标。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企业的系统化、数据化和信息化。换句话说,系统化、数据化和信息化是精细化管理的三大特征。

(1)企业经营运转是否健康快速,是否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关键取决于企业的系统。

企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系统的优劣。一个企业要想实现自己的生产经营目标、就必须建立一套优秀的运转系统。企业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也必须建立一个以"精细化"为核心的企业运转系统。万科公司是中国房地产业的龙头企业,其董事长王石不但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还是一名登山爱好者。王石作为一名大型企业的最高领导,竟然有大把的时间去攀爬高山,而万科的发展水平一直领先于其他的房地产企业,这简直不可思议。可以说,和其他那些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房地产企业家相比,王石简直就像个传说,一边玩得开心,一边赚得开心。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神话,而是万科有着一个非常不错的运行系统,能够保证在王石不在的情况下很好地运行。

应该说,万科是中国企业中最早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企业之一。在优秀领导人王石的管理下,万科公司已经建立了一套非常合理的运行系统--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专业品牌文化的创立。万科的现行系统最出名的四个特点就是:有责任而不放任;要透明不要黑箱;有规范而不权谋;要简单而不要复杂。自从有了这套优秀的系统之后,万科公司不论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大环境下还是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大环境下,都能够取得快速健康的发展。

万科的所有行政权力都被集中在总部,但是万科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和子公司以及职能部门并不是简单的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在万科公司中,总部与子公司及职能部门都被赋予不同的权力。同时,万科还形成了"忠诚于企业制度"和"忠诚于企业流程"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在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多重作用下引导企业走上精细化发展的道路。

万科公司最出名的不是它强大的盈利能力,而是万科总能够领先于市场的需要,开发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比如说,在当前房价高涨的市场环境下,万科并没有像一般的房地产企业那样追求高利润而刻意地降低产品的成本,所以消费者一直都对万科的房子比较信赖。现在,很多房地产开发商都偷工减料,以缩减成本盈利,但是万科却已经开始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打造新的住宅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房子。这就是万科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也是很多企业需要学习的发展模式。企业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就必须从系统的优化开始,要不然就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无意义改进。企业组织运行系统的优化,要求企业能够将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做到最大化,尽量减少企业资源的浪费。所以,企业在为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而改革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企业流程的各项衔接,让企业的整体资源的协调配合更流畅、更合理,同时减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的组织运行系统得到最好的优化。

(2)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成果反映在数据上,数据化是企业向精细化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标准等都是需要用数据来衡量的,这是管理中的硬性要求,同时这些数据也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最有效"证据"。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企业作业的要求,因为企业作业是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流程的总体概念,企业作业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的考核标准就是企业作业质量的数据。福特汽车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出了一款叫做"金牛座"的轿车,福特汽车公司为了检验"金牛座"汽车的性能水平,专门对400多名消费者做了跟踪调查,并将对这400多名消费者的跟踪调查作为考核"金牛座"的开发和生产的管理水平的数据。经过跟踪调查发现,这400多名消费者中有300多位对"金牛座"轿车感到满意,这说明"金牛座"的开发和生产的管理水平相当不错。但是,福特公司为了提升"金牛座"的开发和生产的总体水平,在这组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果是,1992年,"金牛座"轿车进行了相当大的改进,而这一改变的关键就是福特汽车公司对原来的数据指标做了提升,使得"金牛座"新款轿车的细节处理得更好,质量更加过硬,外形的美观程度也提升了不少。所以,企业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就必须让管理水平的考核数据化,用数据去体现管理水平的高低是最公平和最客观的。

企业精细化管理心得2020范文汇总2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新形势、新体制的要求,也是我们学校各项工作提升的必然选择。

通过动员会我了解到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管理深化发展的要求,也是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实现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的工作都要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益求精,只有全员参与,从自我做起,才能使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发挥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实现管理质量提升的战略目标。

“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精准要求是提高效益的必然措施和选择。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从小事入手,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检查、时时有计划、事事有总结,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点,提高管理效能。从自身而言要通过学习意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合理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教学管理。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作为我们政治学科,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很强。通过单纯的课堂讲授很难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的程度,充其量也就是学生当堂能背过知识,课后还是一无所知。所以这对我们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为此,我们老师必须努力改进传统的单项灌输上课模式,不断探索,并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所以以后的工作做到以下几点:(一)备好教材,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学的新课标;(二)备好时政,时政是高中政治新课程的重要资源,备时政是高中新教材开发的重要渠道。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三)备好学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前必须备学生。要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四)备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问题。

精确的工作作风,精耕细作,做足精细,将不断深化精细化管理,为学校教学质量,做出不断地努力。总之,我们要追求精益求精,把勤劳体现在细节上,把热情体现在细致上。

企业精细化管理心得2020范文汇总3公司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目标,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段,推动管理的精耕细作、持续改善,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结合公司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要求,将自己阅读《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一书的学习体会,予以总结汇报。

一、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的管理思想已经在企业界广为接受,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精细化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技术和方法,是在追求从“管”到“理”的转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更多地强调以监督为重点的“管”,而精细化的理念体现的是“理”,其重点是依靠完善的管理规则,在企业内部形成自觉按规则、流程、程序做事的企业文化,实现由粗放向精细、由人治向法制的管理转型。

《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一书中,对“精细化”管理定义如下,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工作过程质量控制和改善的管理技术,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思维,也是一套管理系统和管理工具,通过管理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准、协同和高效运行。通过学习,从以下三点,谈谈对精细化管理的三点认识。

(一)从精细化角度认识企业管理

管理按通俗的理解,就是“管人”和“理事”。其中,“管人”的目的也是“理事”,通过“理事”,也就是对工作过程中事的处理,使工作结果稳定良好,实现工作目标,因此,精细化管理正是立足于提高理事的质量的思考和研究。

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将企业管理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核心的管理问题包括以下六部分:1、企业战略的明确;2、组织架构设臵;3、设计流程和程序;4、培训提升能力;5、绩效考核;6、文化建设。基于管理的六个关键环节,以过程质量控制为导向,建立并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最终实现“理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二)认识精细化管理的实质

精细化管理借鉴和传承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戴明的质量管理和丰田生产方式等理论,是一种精益求精、重视细节、循序渐进的文化。

1、过程导向型思维模式

企业管理的思维有结果导向型和过程导向型两种,精细化管理是以过程导向为支撑的。过程导向型的企业,重视管理全过程的控制,通过对战略、规则、培训、考核、文化等全过程的控制,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不追求一蹴而就,追求企业持久的质量改进,追求持久的生命力。

2、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持续改善

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管理质量,其实质是持续改善。其中“改”是改变现状,“善”是比现状的改进,因此持续改善的关键是现状的稳定和在管理实践中,每天哪怕是最细小的进步。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精细化管理的起点,是现有的工作质量,精细化管理不追求革命性的变化,因此,无论是目标、管理流程、工作程序还是规章制度,都必须以现有基础为起点,认真梳理、总结经验、固化成果,然后才是循序渐进、永不停止的改进和提升。

二、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从管理的属性,认识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管理大师德鲁克有过这样一段表述: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乏味的,缺少激动人心的事件,因为可能发生的危机,往往被提前预见,并转化为“例行公事”了。

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大部分的管理是日常的例行管理,这些工作在现代管理中,主要是基层管理者,按照管理规则实施控制的。对于经历了初创期,逐步走向成熟的企业,例行管理的比例超过了85%,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一套好的管理规则和制度,以及于之相匹配的考核执行和培训系统,就是最需要的管理。组织内的所有人,都按照即定的管理规则、流程来做事,在目标执行中重视过程和细节,稳步提升,没有大起大落,这样的企业追求的是内涵式的发展,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往往能够赢得最终的胜利。

(二)精细化管理是中国企业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相比于西方和日本,中国传统的管理观念更加强调情感、文化、氛围等软性管理,重视整体观,重视经验管理,对规则、制度、流程的制订和执行不够重视,或者流于形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在工作硬件上,由于后发优势甚至比西方很多企业更先进,与世界500强企业相比,我们在规则意识、工作标准、流程设计等方面,在对管理细节的认识方面,差距明显。

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企业的商业机会很多,抓细节与抓机会相比成本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对管理细节进行控制尤为必要。在现阶段,精细化管理对于中国企业提升管理、塑造品牌、打造持久的竞争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中国企业赶超先进水平,参与全球化竞争,必须要经过的发展阶段。

(三)精细化管理是天保控股提升管理的客观要求经营与管理是企业两项基本活动,按照精细化管理思想,经营活动是外向属性更强的企业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变化和趋势,讲创新、讲思路,才能搞好经营;而管理活动是内在属性强的管理活动,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则和套路办事,才能真正实现管理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改善。

随着天保控股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公司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控制经营风险,成为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着眼“_“发展目标,实现向投资管理型企业的转型,管理的持续提升是基础,也是关键点。我们必须沉下心来抓管理、练内功,塑造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以过程管理为导向,以管理流程、制度和工作程序为抓手,推动企业管理的精益求精、持续改善。

三、如何做好企业精细化管理

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与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有着紧密联系,在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专业化分工管理是精细化的基础,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的标准化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信息化则是精细化管理落地的有效手段。

本书重点介绍了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ORTCC模型,以此模型为重点,详细阐述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体系。企业做好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的持续改善要两手抓,一手抓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一手抓的是工作规则、程序的细化、执行和改善。

整个管理过程由五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Objective(目标)、Rules(规则)、Training(训练)、Check(考核)以及Culture(文化)。在精细化管理系统中,制订清晰的目标是起点,也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规则是管理系统的核心活动,主要包括工作流程、程序和制度,是企业目标的行动规定,也是持续改善的管理提升的关键和基础;训练是体系的支撑,核心功能是将组织的规则,转变为员工的行为和工作技能;检查考核是对工作过程的控制,保障工作过程的质量稳定及改善;文化是一种软约束,或者是一种行为习惯,在实际上支配着企业运行的规矩。整体精细化管理过程,遵循着目标引导—规则落实—训练转化—考核保障—文化建设

最后,我们来看以下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步骤。以ORTCC模式模型为基础,整体精细化管理过程,遵循着目标引导—规则落实—训练转化—考核保障—文化建设五个关键环节来开展。根据管理内容细分,将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细分为八个方面的管理环节根据精细化管理理论,企业开展精细化的核心是系统化和细化两方面,其中,系统化强调的是管理系统的完善和支撑,缺少系统化,精细化管理就会落入片面强调细节的误区;细化则是对管理系统各环节的持续改善、提升的过程。

企业精细化管理心得2020范文汇总4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对精细化管理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转变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观念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认知事物的观念,但是,由于传统思维定式,转变观念是一个写在纸上容易,说在嘴上容易但做起来非常难的事,改变已经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是困难和痛苦的抉择,所以转变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首先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集团高管及中层领导就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完全转变对企业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科学发展新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在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中,领导干部是带头人,他们既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策划者,又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从策划的角度而言,超前的管理意识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需要有先进思想和科学水平的支撑,先进思想和科学创新可以引导人们与时俱进;从执行和实施的角度而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随意化、经验型、粗放式管理模式和观念,就必须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以提升执行力来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关键在于落实和效果。因此,在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我们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思想观念转变得快与慢、深与浅、是与否,不仅影响广大员工观念意识的转变和行为职责的运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成败结果和顺利推进。

其次全体员工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在解决了领导干部观念转变的前提和基础上,全体员工观念转变则必然是我们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动力。我们集团的各项管理是通过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去实施和运作体现的,因此,每一位员工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全过程和全面的精细,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成效。怎样让我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自觉地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我们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关键是要用精细的理念引导员工实现观念的自觉转变。

第一我们企业长期立足于湖南省内发展,还未能走出去,学不能参予国际化的竞争,信息相对闭塞,接受开放的,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机会相对较少,陈旧的、经验型、粗放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领导及员工观念的创新,“差不多”,“还凑合”的工作心态及工作作风无法适应精细化管理高标准,高精度、高质量的管理要求,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在实际的工作中尚未得到真正的重视。要彻底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就必须要求和引导广大员工创新观念,摒弃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旧观念,把精细化的先进管理方式方法引入我们日常管理的工作程序中,用精细化的工作理念规范我们的行为,以精细化推动我们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精细化提升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要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为载体,为平台,使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在创新与守旧,自满与自强的碰撞中得到一次质的升华,引导员工从我们企业长足发展之事,规划我们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之愿景,带领员工树拼搏进取之心,努力提升全体员工综合整体素质,强化全体员工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使广大员工成为我们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

二、创新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途径

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不断总结,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准方案;细者,入微也,穷其根由,由粗及细,由表及里,从而找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由此可见,“细”是精细化的必要过程,“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然而要把精细化纳入我们企业管理过程的实践中并加以推进,观念的创新则是其必然之途径。因为精细化管理是以持续的自我改进为特征的,要自我改进就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创新是管理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并在创新中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取得了进步。观念的转变只能应对当前,观念的创新才能把握未来。

我们提出了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林纸企业集团,打造行业领先,管理一流,品牌影响力明显,具有持续成长型的集团标杆企业的发展规划。要实现以上规划发展目标,我们决不能满足于目前现状和成绩,而要从我们企业长足发展的战略眼光去审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随着集团规划发展的远景目标制订,内部体制改革的深入,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竞争也不断在凸显,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安全绿色生产、盈利能力、质量管理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各我们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上。

要适应这种竞争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就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创新观念,要明确先进的思想观念也是生产力要素,先进的思想观念也可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也可以促进我们企业管理上台阶的辩证关系;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树立居安思危,不进则退的竞争意识,使我们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成为一个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体,让每一个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再仅仅是对自己的领导负责,而是对我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负责。第一我们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造纸行业国有骨干企业,曾经有过历史的辉煌,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也具备了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目前公司在省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下,有着的最佳发展机遇,但我们企业作为一个长期一直在地处湖南省发展的企业,管理思想的落后和不适应是毋容置疑的,生存性经营理念长期围绕着我们,粗放式管理造成的经济效益低下是我们我们企业管理的瓶颈,我们面临着大而不强的窘迫局面,要改变现状,应尽快适应市场的竞争,必须做到思想上的进一步解放,观念上的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上的进一步改革,管理上的进一步提升,要不断引发和增强员工观念意识的创新,不断提升员工对市场及局内竞争的应变,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既是我们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应对竞争和挑战的必然选择。

三、关注细节,精准要求是提高效益的必然措施和选择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精”。天下的难事都是从精准要求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由细节决定。我们大量资源的投入,往往只能赚取百分之几的利润,而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任何一项工序的不精确,就可能将这点利润完全吞噬掉。其实在现实中,细节同样以各种方式影响我们的工作质量。对于工作的细节和精准,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1979年12月美国经济管理学家洛伦兹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蝴蝶效应”尤其能说明细小的行为变化对全局的影响,他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给人们留下了极其重要的印象。此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产生“蝴蝶效应”的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的发展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和细节的极小偏差的不精准,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局部细微的弱点都将最终导致全局的崩溃,所以我们的管理工作要体现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企业本身特质,就必须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由此,我们应该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去做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我们需要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毛病,提倡凡事都应精细化,把小事做细、做精、做实。通过精细化管理增值出效,必须建立精细化的运作机制,完善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的职能管理。树立精心安排,精确决定、精明管理、精打细算、细化目标、细分责任、细致工作、关注细节的观念。倡导宏观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的工作作风,精耕细作,做足精细,为我们的品牌和效益提升而努力。

企业精细化管理心得2020范文汇总5公司安排本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是为了提高我们公司员工管理能力,对公司来说是一个无偿的行为。但对我们员工自身来讲时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通过本次培训自己也学到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学会应用了统计技术分析方法。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的控制与质量的改进是企业的原动力。而企业要持续发展,应该遵循一个科学的管理程序。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包含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我以前认为全面管理就是判定产品的好与坏,是检查的工作。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全体员工的工作,是所有一切工作的质量的提高。我们要成立一整套方法和体系,并能不断完善与提高。

现阶段,我车间的生产能力逐步增强,产量也有显著的提高,如何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如何去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怎样去维护保养好设备,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结合我车间设备品种多,设备总量大的特点,为保证设备长周期、稳定、安全运行,开展设备质量管理很有必要性。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了全面质量管理建设与方案提升体系,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有效的贯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建设方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品质及产品的品质,成为持续的工作要求。联系自身实际工作中,应进一步着力学习全面质量管理建设方案,专业性上持续加强,这是提高自身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的根本,工作上不断精细化,这是提高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的有效方法,要整合完善相关信息的收集,不断完善管理系统,这是提高工作品质的必然要求。

通过本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我学会了应用统计技术来分析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问题。

1.首先要对自己的管理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工作逐步细化无论是设备的日常管理还是遇到紧急情况都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遇事不慌。更要有信心来做好每项工作。

2.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多思考问题,遇到不懂得要善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

(

3.通过有效的正确的途径来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来找到一个号的解决办法,将导致问题的原因罗列出来,用统计技术分析方法来,针对影响因素确定如何去改善问题,如何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我车间由于离心泵有近300台,并且损坏较为频繁,我们用过因果分析法中的鱼骨图法,对机封损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鱼骨图分析法找到了影响机封寿命的主要原因是物料对机封O型圈的腐蚀和个别机泵有质量问题。而导致机封损坏较为频繁。

4.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

任何的方案不去实践也只是空谈,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实践的阶段,通过实践能够更好的验证我们提出的方案的准确性。并能够发现前期方案的不尽完善的地方。我车间大型设备就是利用控制图原理来分析机组的运行情况。

5.事后善于总结,总结是一种很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当你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某种方式将问题处理这就是一个过程就有总结的必要,总结的目的就是根据一个事情的过程给自己和他人做出的一种借鉴。

并能够提高自己工作能力。通过这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的总结能够体会到工作中的不足。

企业精细化管理心得2020范文汇总

节能管理细则篇6

细节决定成败。因为微小,细节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它极有可能是引发大问题的关键。祸患常积于忽微,百分之一的细节失误或疏忽,都有可能演变成百分之百的失败。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实际工作中,也是一样的道理。众所周知,产品质量不仅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也是品牌进行市场竞争的关键。在强调精细化管理的今天,质量管理中的细节管理必然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要素。

见微知著的细节管理

企业质量管理中的细节管理体现在很多方面,有些甚至是最简单、最不引人关注的环节,而这些都极有可能引发较严重的质量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细节可能就是某道工序上的一个小环节,这些环节常有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把这些规定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就是细节管理的最好体现。为了从细节处抓好质量管理,我们要从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个细节抓起,寻找不足的原因,对症下药,从治本开始。

如:有一次公司某批产品收到客户投诉,原因是没有按照客户文件要求进行生产。经查询发现,原来在前批产品交付完成后,客户对原文件进行了修改,其中某一专色由原先的“蓝色”改成了“红色”。而导致此事件发生的关键是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三检”流程不合格,不仅首检没有形成文件记录,首张也没有得到车间管理员签字确认。“三检”原则是公司生产质量管理的硬性规定,但由于车间相关人员的疏忽,自以为是老产品不会有事,就这样被忽略掉了;而首检过程的省略最终导致了产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从表面上看这是工作人员疏忽所致,但也说明公司日常的细节管理做得不够到位。如果细节管理上能够环环相扣,试想一下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故吗?“三检”原则作为一项管理规定,应该再被细化一些:假如规定首检没有形成文件记录、没有得到相关人员的签字确认,操作员就不可以开机作业,上述事件很可能就不会发生;假如不同的作业单号都必须有对应的首检记录并得到实时审核,就不会有类似情况出现。而这些假如都应该是我们之前就对管理进行提升、细化的理由。

诸如此类的细节管理还有很多,比如:作业指导书与实际不符、员工不按要求作业、相关设计文件没有及时更新、表单填写不规范、仓库没有按先进先出原则管理等,这些都是质量管理过程中牵涉到的细节。只有把每个细节都变成日常规范行为的一部分,将所有细节都置于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之中,企业的管理能力才会得到明显提升。

从细节入手提升质量管理

许多人认为质量管理是质检部门的事,而质检部门却认为是制造生产部门的事,现场发现的一些工作质量问题经常被当作“小问题”忽视,一定要等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之后才开始意识到要狠抓质量管理。殊不知一个环节的疏漏将影响整个产品链的质量,影响到企业的成本、利润,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订单量,甚至会使客户质疑企业是否有加工合格产品的能力,使企业失去长期订单。

某公司产品由于带有蚊虫流入到客户手中,被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经查实是由于实际生产没有按流程及要求进行作业。车间该安装灭蚊灯的地方没有安装,夜间敞开窗户作业,生产物料的进出口随意变更等,这些细节的叠加最终导致了不合格产品的“面世”。

这些问题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一个企业的兴盛往往不是起于多么重大的事件,而多来自日常的点滴积累,成就于细节处的用心。因此,在发现问题后,如何着手解决问题,真正使细节管理成为企业质量管理的强大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企业质量管理中的细节管理,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完善。企业为了确保质量管理的全面执行,应在平时就制定严厉的奖惩制度。如每月进行绩效考核时,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1.工序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质量评价;

2.工序的产品实物质量和工作满意度评价;

3.按百分制计算进行考核,每月月底前进行实质的考评记录并张贴宣传;

4.将每月考评的结果和当月的奖励或年终奖励直接挂钩。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在约束员工的同时激励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再如:企业可通过ERP管理系统制订统一的物料清单表、标准作业流程图和标准的作业指导书,使每位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都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同时,质检人员也应该分散到各生产工序中去实施抽检,尤其要注意:不能机械地等到产品生产完成后再进行相关的检验工作,而应及时发现产品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另外,企业对一线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时,尤其要注重员工质量意识的培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将企业注重质量的理念与员工的行为有效地连接起来,力求全员真正参与到企业的质量管理中,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得到不断改善,使其程序化、规范化、细致化。

节能管理细则篇7

【关键词】办公室;精细化;对策

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微之处见功夫,细节的宝贵价值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无法重复的。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讲求精细的时代,细节往往能反映企业的专业水准,突出企业内在的素质,提高企业产品品质,提升企业自身形象。所谓“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精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化管理也已经成为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精细化是管理的新方向,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准、细、严为特征,致力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是加强管理、提升效率的必经之路。

1为什么要实施精细化管理

1.1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企业在面对本土企业竞争的同时,还要接受来自国外跨国公司更大的挑战。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粗放式管理已经不能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的管理必须转型。另外,国外公司在管理上十分精细,如果我国的企业想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改变粗放管理的模式,实现向精细管理的过渡。

1.2复杂的消费群体诞生

消费品市场竞争白热化,传统制造业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大调整、大重组和全面优胜劣汰的境地,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顾客可供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水平日益提高,个性化需求成为消费趋势,消费者购买商品越来越挑剔,越来越满足于享受超值、舒适的服务细节。例如现在的牙膏品种越来越多,分别针对老人、儿童和妇女的不同要求而各自专门设计生产。因此,企业为了生存,为了符合顾客的需要,不得不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1.3同质化经营的难题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和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成本、设备、工艺或服务等方面的同质化越来越强,差异性越来越小,在某种层面上而言,市场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细节上的竞争。例如,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行业,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谁能为消费者想得更周到、细致,谁就会在竞争中胜出。

1.4 追求完美,追求卓越

什么叫卓越,比优秀更好就是卓越。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但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尽其所能做到最好,尽可能追求完美、追求卓越。我们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断追求细节的完善直到完美的过程。任何卓越的表现,不管它是来自于企业、团队还是个人,都是可以追溯、探究到非常实在的东西,而且它们必定是建立在精细执行的基础之上,由于各方面的出色表现才会有领先他人的卓越特征。同样的道理,任何团队或个人的失败,都可以从事物发展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到失败的根源。追求卓越源于细节又归于细节。中国古代就有类似说法的总结,如“见微知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这些名言强调了任何“细小”的东西都可以通过系统放大,可以成大事,也可以乱大谋。

2 行政管理精细化对策

行政管理精细化,不仅是工作方式的转变,更是管理思想的改变,需要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要求,根据精细化要求,改变工作理念与方式,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2.1 建设企业文化

古语有云:“窥一斑而知全豹”。有经验的上司通常都非常了解自己下属的做事风格,也比较了解他们最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问题。于是,现在管理上极力提倡“放大抓小”的原则,其本质就是从细节上显示管理的真功夫来,更好地提高效益。“放大”就是指所有管理层的负责人,包括高层和基层的管理者,都应该把所有下属员工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全部放手让他们去做。例如业务部门,在公司经营方针指导之下,如何具体开展市场业务工作,如何与客户洽谈,如何安排市场推广宣传活动,这就要求高层和基层的管理者与相关员工一起商议出计划和方案后,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就可以了。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办公室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我们更好地做好办公室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养成精细化工作习惯,通过制度化、标准化,切实推进精细化管理。

2.2 推进制度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真正有效地保证精细化管理方案变成事实,达到既定的效果,就需要制定激励与约束制度。例如,摩托罗拉早在30年前就开始建立自己的流程管理体系,既形成了内部控制标准,也体现了公司的经营原则。该控制标准对涉及销售、采购、薪酬、制造、融资、财务、信息系统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项业务的流程都做了详尽的规定,而且还指出如果不按照标准做将会产生何种风险。所以,既有好的精细化管理推行方案,又有好的运转机制和标准来执行这个方案,企业才有可能成功实施精细化管理。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前,企业要整理出一个系统、完整、全面、细致的规章制度体系,作为精细化管理依规办事的依据。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实现其发展战略。我们办公室在处理会务工作时,将平时常做的从会议目的、作用到会场的申请,到会务的管理等十几项会议准备内容,总结出规范、细化的会务工作流程,使以后类似工作有章可循,且执行精细而准确。

2.3 培养员工工作习惯

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员工的心态、技能和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更多的是对员工的职业化要求,把对员工的工作要求更多地通过提高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固化到每个人的工作习惯之中。因此,要真正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职业人,通过人才的职业化实现管理流程的职业化、精细化、标准化。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细节上的表现更多的是种习惯,它全赖于我们的性格和平时的修养,因为性格往往会表现在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上。

注意细节应该把功夫用在平时,不断完善我们的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关键的时候才能水到渠成地“本色”流露,而不至于让人感觉到虚伪、做作。一个企业要做到重视细节管理,将细节管理真正执行下去并不难,难就难在一如既往地坚持。很多企业的领导在到过一个管理优秀的公司“取回经”后,总要大张旗鼓地搞了一阵子“向学习, 活动”。但要么是“雷声大雨点小”,要么是一两天的新鲜,开展根本没有取得什么实质上的效果。细节运作也是这样,很多企业在发现问题,或者受到一些启发后,准备开始重点抓细节管理,但是没过几天就不了了之,一些预期的效果也没有实现。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出现,说到底就是没有一定的耐力。办公室在每月制定的《月度工作计划》中,对办公室领域的各项工作,可以按照月初计划进行具体量化与精细分解,明确每一个阶段的负责人与任务,从而使工作成绩与完成情况一目了然。

2.4 深化精细化管理

创新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是创新之源,细节的宝贵价值更在在实施精细管理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规范性方法是基本性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要求、手段,创新的方法与技巧是在规范性的基础上发展的要求和手段。规范是“精细”的表现形式,“精细”是创新的方向和动力。“精细”的境界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企业引向成功。许多企业的领导在寻求创新时,不管在技术创新还是在管理创新方面,总习惯于贪大求全,却很少有“于细微处见精神”的细心和耐心。相反,成功的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创新时,却说:“创新不等于高新,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而这不起眼的细节,往往就会造就创新的灵感,从而能让一件简单的事物有了一次超常规的突破。杜拉克认为,创新不是那种浮夸的东西,它要做的只是某件具体的事。企业要真正达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目的,就必须要做好“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的思想准备。否则,所谓的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创新不一定是“以大为美”,但却绝不能掉以轻心于企业活动中的既不相同却又相互关联的每一个细节。

办公室工作地位特殊,工作头绪繁多而又责任重大,一旦把握不好,处理不当,就可能小事变大事,甚至影响机关的正常运转,影响领导的威信,影响单位的形象。办公室工作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办公室工作必须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道路,“在被动中求主动、在无序中求有序、在务实中求精细”。努力用“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全面提升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品质,要建立“公文处理、会务、接待、值班”等各方面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强调办公室工作的精品意识,从而使办公室成员在工作中养成精细化思想,使企业办公室管理实现从制度化约束向文化约束的转变,提高精细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英,王文琦.浅议电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01)

[2] 汪婕.浅议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实施对策[J]. 才智. 2011(07)

[3] 韩宝庆.电力企业涉外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4] 李诺娅,陈少华,陈丽霞,胡燕.湖北电力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研究(下)[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节能管理细则篇8

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微之http://处见功夫,细节的宝贵价值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无法重复的。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讲求精细的时代,细节往往能反映企业的专业水准,突出企业内在的素质,提高企业产品品质,提升企业自身形象。所谓“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精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化管理也已经成为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精细化是管理的新方向,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准、细、严为特征,致力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是加强管理、提升效率的必经之路。

1为什么要实施精细化管理

1.1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企业在面对本土企业竞争的同时,还要接受来自国外跨国公司更大的挑战。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粗放式管理已经不能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的管理必须转型。另外,国外公司在管理上十分精细,如果我国的企业想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改变粗放管理的模式,实现向精细管理的过渡。

1.2复杂的消费群体诞生

消费品市场竞争白热化,传统制造业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大调整、大重组和全面优胜劣汰的境地,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顾客可供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水平日益提高,个性化需求成为消费趋势,消费者购买商品越来越挑剔,越来越满足于享受超值、舒适的服务细节。wWW.133229.cOm例如现在的牙膏品种越来越多,分别针对老人、儿童和妇女的不同要求而各自专门设计生产。因此,企业为了生存,为了符合顾客的需要,不得不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1.3同质化经营的难题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和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成本、设备、工艺或服务等方面的同质化越来越强,差异性越来越小,在某种层面上而言,市场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细节上的竞争。例如,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行业,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谁能为消费者想得更周到、细致,谁就会在竞争中胜出。

1.4 追求完美,追求卓越

什么叫卓越,比优秀更好就是卓越。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但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尽其所能做到最好,尽可能追求完美、追求卓越。我们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断追求细节的完善直到完美的过程。任何卓越的表现,不管它是来自于企业、团队还是个人,都是可以追溯、探究到非常实在的东西,而且它们必定是建立在精细执行的基础之上,由于各方面的出色表现才会有领先他人的卓越特征。同样的道理,任何团队或个人的失败,都可以从事物发展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到失败的根源。追求卓越源于细节又归于细节。中国古代就有类似说法的总结,如“见微知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这些名言强调了任何“细小”的东西都可以通过系统放大,可以成大事,也可以乱大谋。

2 行政管理精细化对策

行政管理精细化,不仅是工作方式的转变,更是管理思想的改变,需要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要求,根据精细化要求,改变工作理念与方式,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2.1 建设企业文化

古语有云:“窥一斑而知全豹”。有经验的上司通常都非常了解自己下属的做事风格,也比较了解他们最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问题。于是,现在管理上极力提倡“放大抓小”的原则,其本质就是从细节上显示管理的真功夫来,更好地提高效益。“放大”就是指所有管理层的负责人,包括高层和基层的管理者,都应该把所有下属员工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全部放手让他们去做。例如业务部门,在公司经营方针指导之下,如何具体开展市场业务工作,如何与客户洽谈,如何安排市场推广宣传活动,这就要求高层和基层的管理者与相关员工一起商议出计划和方案后,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就可以了。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办公室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我们更好地做好办公室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养成精细化工作习惯,通过制度化、标准化,切实推进精细化管理。

2.2 推进制度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真正有效地保证精细化管理方案变成事实,达到既定的效果,就需要制定激励与约束制度。例如,摩托罗拉早在30年前就开始建立自己的流程管理体系,既形成了内部控制标准,也体现了公司的经营原则。该控制标准对涉及销售、采购、薪酬、制造、融资、财务、信息系统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项业务的流程都做了详尽的规定,而且还指出如果不按照标准做将会产生何种风险。所以,既有好的精细化管理推行方案,又有好的运转机制和标准来执行这个方案,企业才有可能成功实施精细化管理。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前,企业要整理出一个系统、完整、全面、细致的规章制度体系,作为精细化管理依规办事的依据。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实现其发展战略。我们办公室在处理会务工作时,将平时常做的从会议目的、作用到会场的申请,到会务的管理等十几项会议准备内容,总结出规范、细化的会务工作流程,使以后类似工作有章可循,且执行精细而准确。

2.3 培养员工工作习惯

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员工的心态、技能和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更多的是对员工的职业化要求,把对员工的工作要求更多地通过提高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固化到每个人的工作习惯之中。因此,要真正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职业人,通过人才的职业化实现管理流程的职业化、精细化、标准化。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细节上的表现更多的是种习惯,它全赖于我们的性格和平时的修养,因为性格往往会表现在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上。

注意细节应该把功夫用在平时,不断完善我们的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关键的时候才能水到渠成地“本色”流露,而不至于让人感觉到虚伪、做作。一个企业要做到重视细节管理,将细节管理真正执行下去并不难,难就难在一如既往地坚持。很多企业的领导在到过一个管理优秀的公司“取回经”后,总要大张旗鼓地搞了一阵子“向学习, 活动”。但要么是“雷声大雨点小”,要么是一两天的新鲜,开展根本没有取得什么实质上的效果。细节运作也是这样,很多企业在发现问题,或者受到一些启发后,准备开始重点抓细节管理,但是没过几天就不了了之,一些预期的效果也没有实现。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出现,说到底就是没有一定的耐力。办公室在每月制定的《月度工作计划》中,对办公室领域的各项工作,可以按照月初计划进行具体量化与精细分解,明确每一个阶段的负责人与任务,从而使工作成绩与完成情况一目了然。

转贴于 http://

2.4 深化精细化管理

创新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是创新之源,细节的宝贵价值更在在实施精细管理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规范性方法是基本性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要求、手段,创新的方法与技巧是在规范性的基础上发展的要求和手段。规范是“精细”的表现形式,“精细”是创新的方向和动力。“精细”的境界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企业引向成功。许多企业的领导在寻求创新时,不管在技术创新还是在管理创新方面,总习惯于贪大求全,却很少有“于细微处见精神”的细心和耐心。相反,成功的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创新时,却说:“创新不等于高新,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而这不起眼的细节,往往就会造就创新的灵感,从而能让一件简单的事物有了一次超常规的突破。杜拉克认为,创新不是那种浮夸的东西,它要做的只是某件具体的事。企业要真正达http://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目的,就必须要做好“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的思想准备。否则,所谓的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创新不一定是“以大为美”,但却绝不能掉以轻心于企业活动中的既不相同却又相互关联的每一个细节。

办公室工作地位特殊,工作头绪繁多而又责任重大,一旦把握不好,处理不当,就可能小事变大事,甚至影响机关的正常运转,影响领导的威信,影响单位的形象。办公室工作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办公室工作必须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道路,“在被动中求主动、在无序中求有序、在务实中求精细”。努力用“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全面提升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品质,要建立“公文处理、会务、接待、值班”等各方面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强调办公室工作的精品意识,从而使办公室成员在工作中养成精细化思想,使企业办公室管理实现从制度化约束向文化约束的转变,提高精细化水平。

上一篇:过程审计和跟踪审计范文 下一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