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0-24 16:42:24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关系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关系篇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主要目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审美体验倍受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重视。但由于古典音乐大多年代久远,学生对其产生背景、反映的音乐形象缺乏应有的了解与认识,难以引起学生直接的情感共鸡。而且学生大多喜欢流行歌曲,对优秀的古典音乐缺乏兴趣,这给鉴赏古典音乐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应为学生提供更多感受古典音乐的平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古典音乐。

一、建构合作探究式音乐课堂

合作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提高学生参与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古典音乐。在古典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的音乐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就某一古典音乐问题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教师可设计小组合作比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中聆听。对于一些古典音乐作品,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如在小组探究之后,师生进行合作表演。如讲授《国之瑰宝——京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用京剧伴奏乐器来为歌曲伴奏,把学生分成两大组,给每组学生发大锣、小锣、钹等乐器学念锣鼓经。并让其中一组学生随着伴奏手做兰花指走台步,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中,逐步形成了参与意识,从而使古典音乐课堂真正焕发出创造活力。

二、创设审美化古典音乐情境

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离不开特定的情境,那么教师就应该创设合适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目前,学生更多地接触和听到的是流行音乐,他们对我国乃至世界民族古典音乐了解甚少,对教材中必唱的歌曲或必听的古典音乐缺乏兴趣。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很多学生表示“难于听懂”、“不感兴趣”,而只喜欢当下的流行歌曲。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审美情趣十分必要。由于学生对这支曲子不是十分熟悉,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教师可以先简单地给学生讲解标题、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内容,再让学生欣赏音乐,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踊跃发表见解。学生通过该曲精荚的情景描绘,可以感悟到作者面对“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自然景物所发出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无限感慨。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听一些流行歌曲,如周杰伦的《东风破》,欣赏过后教师让学生来分析流行歌曲中的古典音乐元素,让他们懂得古典音乐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喜欢上古典音乐。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高中古典音乐教学应采用丰富多变、生动活泼的形式。而多媒体元素的运用,可以促使课堂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而言,体验古典音乐的美感显得较为艰难,这时教师可采用音画结合的多媒体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元素,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在视听享受的同时,自觉进入特定音乐情景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心灵受到良好的熏陶。如以《阳关三叠》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先播放一段介绍“阳关”地方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那独特的地域风格,然后再播放《阳关三叠》音乐,让学生积极思考:播放的音乐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这是由何种乐器演奏的?这样在多媒体元素的配合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古典音乐的特色,通过多媒体元素在古典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古典音乐。

四、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古典音乐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互动”促使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师生之问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表演、创编、比赛等方法,使学生投入到互动的学习气氛中,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以提高其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具体来说,音乐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做他们的好朋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针对古典音乐的美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让学生们一起就一部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探讨。还可以利用师生身份互换,让学生成为鉴赏音乐的“小老师”,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古典音乐鉴赏课成为联接师生良性互动的纽带,共同探讨,一起进步,在充满乐趣的古典音乐课堂中自然生成。

总之,在高中古典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音乐艺术特点和学生的兴趣,总结教学经验,更新音乐教育观念,总结有效的古典音乐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古典音乐中感受艺术魅力,培养良好的古典音乐审美能力。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关系篇2

关键词:跨界音乐 融合 价值观

跨界音乐也称混合音乐,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音乐风格交融在一起的音乐形式。它的诞生为不同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风格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跨界音乐的含义可分为两层:广义上泛指任何几种音乐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音乐,狭义上则单纯指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相交融的古典跨界音乐,它是跨界音乐中最流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形式。跨界音乐的历史时间不长,但是它符合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的要求,深受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世界乐坛上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1 跨界音乐的起源和定义

跨界音乐的产生比较晚,大约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产生与音乐排行榜有关,一张新唱片登榜在不同类别的音乐排行榜上即被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音乐形式的交叉,成为跨办音乐的原始模型。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出现了许多跨界音乐人,如古典辣妹组合、神秘园组合、莎拉.布莱曼、马友友、陈美等等。上世纪90年代,跨界音乐在中国逐渐兴起,女子十二乐坊的二胡演绎、刀郎的老歌新唱、西洋器乐伴奏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使用等等正成为一种新锐时尚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跨界音乐在中国的艺术领域获得了更新的诠释。

音乐和音乐家的跨界现象发展到今天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如何给跨界音乐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根据查看的相关资料以及所听到的跨界音乐,笔者总结为在广义上是指不种类、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音乐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狭义上是指古典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的相互交织、结合的艺术形态。“通俗地说就是将不同领域的歌唱方法、演奏方法根据需要改编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由多种音乐元素混合而成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欢迎”。[1]

2 跨界音乐的特点

(1)跨界方式具有广泛性性和多样性。常见的有移植、改编、引用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在古今中外、东西南北、雅俗文野、激进保守和乐内乐外之间的纵横驰骋、自由跨越。如中国作曲家周文中用古琴曲作为蓝本,用西洋的室内乐的编制来呈现的《渔歌》。

(2)跨界音乐人大都具有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跨界音乐人大都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学院或受到过名师指点,这是由跨界音乐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跨界音乐脱胎于古典音乐,跨界音乐人必须有坚实的古典音乐基础,才能驾驭这些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创新。

(3)跨界音乐是一种嫁接,更是一种发展。[2] 跨界音乐由多种音乐形式融合而成,既不同于母本,又继承了母本的优点,是一种突破和创新。我们在以看到跨界音乐以打破传统、运用时尚元素和现代技术、融合多态风格的面孔吸引了更多不同层次的听众,形成了新的音乐演绎手法和演出方式组合。

3 跨界音乐的分类

(1)用古典音乐的演唱方式表现流行音乐。如“华人世界第一男中音”的廖昌永用在专辑《情释》通过翻唱王菲的《红豆》、那英的《征服》、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让古典音乐走近听众、走向市场作出了积极尝试。

(2)用流行音乐的方式演绎古典音乐。

以古典的弦乐四重奏组合“古典辣妹”为代表,“用流行音乐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演出方式打破音乐的界限,将古典音乐的精粹与世界各地的声音和节奏互相结合,实现音乐的大同,把不被大多数人涉足的古典音乐展现出全新的概念。”

(3)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交织融合。英俊潇洒、实力唱将il divo(美声男伶)为大家充分展示了这一跨办界音乐类型。他们的音乐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在音乐界可谓是独树一帜。

(4)民族与古典相整合的中国特色的跨界音乐。在这一跨界音乐形式中,谭盾的《地图》极具代表性。他将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乐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时间与空间连接在一起的跨界音乐盛宴。

4跨界音乐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跨界音乐能够长期存在并迅速发展,一定有它的必然性。

首先,跨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符合欣赏者价值观和审美需求。人们传统的价值观认为,古典音乐等于高雅艺术,是上层社会的欣赏特权,欣赏古典音乐意味着高雅的品味和高贵的身份和地位。跨界音乐则化解了人们想显示自身的高雅品味却又缺乏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之间的矛盾,跨界音乐通俗易懂的特征使受众不同程度地产生“艺术修养较高”的自我认定,体现了受众的价值观。另外,接受群体审美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了流行音乐创作风格的多样化,而吸收古典音乐元素则为多元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厚了创作母体,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波切利与莎拉.布莱曼在中国演出获得的巨大成功右以看出,多元文化更加受到现代社会人们的喜爱。跨界音乐艺术正是满足了观众对古典、民族与现代等多重文化因素的需求,才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和赞誉。同时,对青少年来说,欣赏跨界音乐也是一种时尚,正如何晓兵教授所说:“流行音乐的低龄消费群体真正想购买的,并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音乐,而是以某种热门音乐为载体的时尚生活方式”。[3]

其次,跨界音乐的内涵在于融合和创新。在各种音乐元素通过自我调节融合在一起的基础上,结合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更新与超越,从而使其表现力更加丰富,更具广度和深度。

第三,跨界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是跨界音乐长久发展和生存的基石。跨界音乐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概念,它所包含的音乐因素比世界上任何一种类型的音乐都要丰富,它应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不同民族或不同风格或是古典与流行、严肃与通俗的音乐都能为跨界所用,并赋予原形式以新形象,从而更加鲜活、更具有时代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第四,经济发展、商业利益是跨界音乐发展的又一驱动。企业的营销宣传、演艺公司的商业演出往往会选择社会上正在流行或已经出现流行趋势的音乐形式,这无疑使跨界音乐成为被选择的对象并被进一步推动发展。一些作曲家、演奏家、音乐人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尝试对古典音乐的改编,以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这些低成本、高效益和广受欢迎的跨界形式便成了古典音乐延续和重构的载体。

5跨界音乐未来发展的展望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两种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相互继承、相互借鉴、相互交合、共同发展。跨界音乐融合了二者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使音乐艺术的发展前进了一大步,使歌唱家和演奏家的自身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拓宽了他们的艺术道路。著名作曲家高为杰教授认为:跨界现象同样是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一种,可以提升到文化哲学高度来看待,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动力,对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的具有推动作用。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关系篇3

关键词:流行;音乐;古典唱法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108-01

一、流行唱法与古典唱法的简介

流行唱法来自英文“Popular”,追求自然,没有固定模式,强调演唱者自己的真实声音,具有很强的个性。流行唱法具有通俗性和普及性的特点,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对广大年轻人影响很大。流行唱法起源于欧美, 19世纪欧美工业文明兴起,城市化人口迅速增长,对声乐艺术的追求不断增强,逐渐产生了布鲁斯、爵士、摇滚、民谣、说唱等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并在世界广为传播。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流行唱法也因此产生。

古典唱法一般指美声唱法,意思为“完美的歌唱”。美声唱法声音优美,对声音要求较高,它的一大特点就是科学性,倡导科学的发声方法,注重音区的和谐,严格区分声部,在世界有很大影响。美声唱法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当时教廷的唱诗已经衰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末佛罗伦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音乐形式DD抒情音乐剧,这是最早的歌剧。它将戏剧与音乐融合,突出人物形象,为美声唱法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歌剧的发展,美声唱法逐渐完善,美声学派因此也形成。

二、流行唱法与古典唱法的联系

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的原理是基本相同的,古典唱法历史悠久,除了创造了古典浪漫时期声乐艺术领域的辉煌,也催生了更适于现代音乐审美的流行唱法。不管是古典唱法还是欧美现代流行唱法,在声音的审美上都追求结实、温暖、宽广、色彩丰富等特点。除了在语言和音乐风格上的差别外,可以在声音训练和声音美学等方面更多借鉴古典唱法的先进经验。

基于各种唱法的共性,本人认为可以打破目前声乐教学一直遵循的三种唱法的原则,好的唱法只有一种,那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科学的发声方法应具备以下三点要素:(1)要做到声音的保健,唱不坏嗓子;(2)要保证无论是自己唱还是观众听起来都感到自然,舒服;(3)技巧和技法的运用必须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从单纯的训练声音的角度出发,将人体的发声器官及相关系统做最有效且最高效的歌唱训练,才是科学唱法追求的最终目标。未来应该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各种唱法都以科学的练声法为基础,音乐的风格则可以多样化,在演唱不同风格的音乐时,唱法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对胸腔,咽腔,头腔做不同程度的开发。比如Yodeling(约德尔)唱法的歌手会快速的在胸声和头声间转换,侧重假声和头声的使用,而一些摇滚或节奏布鲁斯歌手则侧重喉音和胸声的使用;再举一个技法方面的例子,在训练歌手解决高音的问题上,所有唱法的歌手都会面临如何顺利的渡过换声区这样的难题,在此以帕瓦罗蒂为例,他的发声是在高音换声点上将a母音混e或o。让母音变暗,变立体,以获得更大的头声空间,这也是古典“关闭”唱法的要义。所以古典唱法在科学的训练声音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和优势,应大量从中汲取营养丰富到现代演唱上。

三、古典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区别

虽然现代流行唱法继承了古典唱法的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音乐上,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风格大不相同,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和严肃音乐等类型的音乐之间有很多的结合,在唱法上也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融合,比如在欧美流行音乐里,以节奏布鲁斯为主的歌手,他的演唱多表现出富有激情的律动,并带有非常多即兴表演成分的演唱形式,如果是乡村或民谣的类型,则更多地表现为带有叙述性的吟唱,如果是“Timpane Alley songs(廷潘胡同)”这种主流流行音乐的类型,它的唱法里还继承了古典唱法大量的发声状态,即便是三者结合的歌者也是如此,最典型的就是“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他的演唱有很强的节奏布鲁斯的味道,但同时也有很强的古典唱法的痕迹。

其次在技巧上的差别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流行唱法的发声应将古典的标准正统的发音修饰为一种更为放松和随意的风格,像说话一样让演唱的吐字更加口语化。在一些情况下,甚至要改变节奏,或者根据音乐的需要做特别的断句处理。(2)在颤音的使用上,古典歌手往往应用更多的颤音,但在流行唱法中要根据不同的风格而定,流行歌手往往会比古典歌手使用更少的颤音,而且要尽量唱出更直的音。但在不同的音乐风格表现上也要有所侧重,比如福音歌手或布鲁斯歌手就经常使用快速剧烈的颤音,再比如日本或韩国等受传统民间音乐影响很大的歌手往往也会带有慢速且剧烈甚至抽搐的颤音。(3)古典唱法有统一的声音审美标准,比如各腔体打开,喉头下降稳定,声音要求立体感,圆润通透等等。但是在流行唱法中,个性化的声音备受赞誉,也就是今天经常提到的声音的辨识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的音色一定是在熟练运用呼吸技巧和良好的发音下,经过调整提升后的自然声音,切勿人为的改变音色,只有充分的共鸣才能产生均衡的声音。(4)在古典音乐中,一些不允许的音在流行音乐当中不但大量使用而且会获得赞许,比如鼻音,还有啸音,声门喷发音,虽然这些声音在古典唱法里不被允许,但在流行音乐中这些声音对于音色和风格的塑造是很重要的。

四、结语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关系篇4

【关键词】流行音乐 古典音乐 大学音乐教学

一、古典与流行何以结合

试想一下,将贝多芬的钢琴曲与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结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画面?想来这种冲突的激烈感可能不亚于在静谧高雅的咖啡厅啃猪蹄给人带来的冲击力。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皆由其特定的特征而与对方区分开来,因此,若突兀地将两者进行结合就可能出现不协调的结果。然而,在大学的音乐教学中,将二者进行结合仍然是老师和学生需要努力实现的效果。二者各有其特色和优劣,如果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将会是非常完美的教学典范。

古典和流行何以结合?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对此进行解释和可能性的探索。

第一,全面拓展学生视野。若学生将视角局限在这两者中的一个之中,其学习音乐的能力、音乐的产生技巧还有音乐的发展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只学习流行音乐,学生可能会越来越关注大众音乐审美而忽略宫廷音乐,其曲风或作词都难免会偏向通俗,其作出的音乐很容易与沉稳背离,缺乏内涵;而另一方面来讲,若只专注于古典音乐,学生难免与现代社会和现代音乐环境脱节,容易产生曲高和寡的孤寂感甚至觉得冷寂最终对现实音乐产生厌倦或反抗心理,对大众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了解对他们来讲是必要的,学生在学习两者的过程中,自身的音乐视角也在不断加宽增多,当视域不再局限的时候,学生能够有一颗更加包容的心去接受、连接甚至创造新的篇章。

第二,在多元统一的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逐步加强。在大学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所了解的音乐类型和特征,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开始了对多元文化的接触和了解。对多元文化和多角度的包容能够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更具包容心态,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第三,教学过程趣味性增加。对知识的单一追逐终究是会让学生甚至教师产生厌倦心态,而在此刻引入另一种模式或方式,则会使教学变得更有趣,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和讨论中来。

第四,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研究无边际可言,单从一方面进行研究时间一久教师可能会产生倦怠性,而在课堂中将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进行有效结合,需要教师更多的投入,这也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良好的促进机制,激励教师更好地教学。

二、古典与流行如何结合

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各有其特征,如何抓住这些特征将二者有机结合是我们需要考虑和探讨的问题。笔者同样从四个方面对古典与流行如何结合进行了探索。

第一,树立全面发展,注重素质的教学理念。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音乐某一专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嘉奖的同时,不忘对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同学进行鼓励,从而激励学生对多元的追求和努力。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接受二者的结合,面对多元文化的碰撞不会产生文化震惊。

第二,完善教学课程设置。现在已有的教学课程,例如古典音乐概论,这种课程从课程名称上就具有非常明显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偏好,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在教授这类课程时应该加强多元结合,或者对于这种类型的课程进行整改,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综合性教学。例如,在讲授中外音乐家研究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播放周杰伦的流行音乐,两者在各自的年代的影响力都非常巨大,两者都有可取之处,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完成对不同种类的音乐的鉴赏,也扩展了视野,提高了多元文化的包容力,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欣赏中教育,改善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接触度大于古典音乐,并且流行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次也远大于古典音乐。因此,有些学生在学习古典音乐时容易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如同对陌生事物的恐惧一般。因此,教师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改善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要现将其引导进两者融合的环境中来,当他放松进行音乐欣赏之时,在见缝插针地进行适当的教学和教育,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记忆生刻,另一方面,这是一种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容易接受和喜欢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在于对于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庞大的课程来说进程可能会很缓慢。因此,教师可以将这种教学方式和普通的授课式教学结合起来,前者活泼愉悦,后者稳重严肃,两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更好地教学。

三、小结

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作为音乐类型中的两颗耀眼星星,其独特的光芒让各自都拥有了大量的追捧对象。与其单独对这些星星进行欣赏,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全方面综合性的欣赏和思考则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为了全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古典和流行这两种元素都不可或缺。本文对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何以结合以及如何结合进行探讨,探究两者在教学中的和谐融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结合,可以全面扩展学生的视野;在多元统一的同时,逐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两者如何有机结合在一起呢?两者的结合,需要学校树立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要巧用现代技术,科学开展活动;同时,要完善教学课程,并且改善教学方式,在欣赏中教育。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从学生的角度来对教学进行思考以及从教师的角度对教学进行思考,这两种角度缺一不可。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而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只有从这两者的角度来对综合多元教学进行思考,才有可能将流行与古典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郭然.试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与流行的有机结合.新课程学习(中),2014(1).

[2]潘轶.试论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北方音乐,2014(9).

[3]饶丽.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路径探讨.现代装饰(理论) ,2015(10).

[4]尹娜.大学音乐教学中流行与古典的有机结合.青春岁月,2015(6).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关系篇5

摘要在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中,勃拉姆斯以他非凡的音乐才能,高深的艺术造诣,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他的作品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形式,且对过去的音乐结构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独具鲜明浪漫主义特色,可以说实现了古典与浪漫的完美契合。本论文试图对此予以简单论析。

关键词:勃拉姆斯浪漫古典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时期具有古典主义倾向的德国作曲家。他的音乐有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特征,但也展示了古典音乐传统的秩序感,体现了古典音乐文化传统的基本特点。勃拉姆斯的音乐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兼容通变,对欧洲音乐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

勃拉姆斯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曾与古典音乐大师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3B”。勃拉姆斯作为19世纪中、下叶浪漫派的作曲家,个性风格与艺术趣味独树一帜,和当时欧洲推崇的“综合艺术”新潮流正相反,他一生致力于“纯音乐”风格的创作,追随巴赫以来或更早的古典音乐传统,写作了除歌剧以外的各种古典体裁的作品。他在这些当时被视作“过时”的传统形式中,自由地驰骋,力图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体现出贝多芬式的深刻而严肃的内涵。

勃拉姆斯所喜用的一种和声手法,小下属领域的降号音系统和声,也就是从巴赫时期开始的、作为降号音和声基础的“主小七度音和声”的处理方法,也继续了贝多芬音乐中降号系统和声语言的开发成果,加以创新处理,形成了他自己富有特色的降号音系统的和声手法。而且在曲式结构方面具有古典主义式的均衡、动机的延伸、无标题性的纯器乐交响曲,还运用了巴洛克复调对位技巧等。

勃拉姆斯交响乐创作的浪漫风格和个性创新,主要表现为在处理抒情性主题时,时常突破传统基本配器原则并把器乐套曲思想内容的中心从第一乐章移到最后乐章,同时从德奥古典音乐传统与城市、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然后融化成自己独特而完整的个性风格。乐曲以严谨的复三部曲式结构,既忠实的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但是其音乐却充满了浪漫主义气质,并且表现出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还融入了匈牙利民族特有的音乐素材,特别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的旋律,旋律粗犷豪放,节奏自由,是一首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有强烈民族情感的优秀作品。比如b小调狂想曲写作于勃拉姆斯创作的成熟时期,虽然不是一首大型作品,但是却表现出勃拉姆斯创作的许多特点。

实际上,所谓音乐的传统观念中“古典”与“浪漫”相互对立,表现为形式与情感的矛盾、理性与感性的冲突。浪漫主义流派的形成是为了打破古典主义时期的陈规、冲出古典主义所遵循的秩序,而追求个性化的自由领地、表现创作主体的内心情感。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喜爱单一的效果,强调和声的色彩性,逐渐远离了古典的音乐逻辑和宏大形式。在所有浪漫主义作曲家当中,可以说勃拉姆斯最出色地处理了浪漫主义抒情性和古典主义曲式的矛盾。在艺术歌曲这一创作领域,勃拉姆斯是舒伯特和舒曼的继承者,他将19世纪艺术歌曲的发展推向了又一个高峰,其中《四首严肃歌曲》是作曲家依据自己的性格特点表现出的对音乐独特的理解和体验。

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即与他的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音乐创作充满着矛盾与复杂性。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深沉严肃也不乏轻松幽默,既有粗犷的刚硬也不乏梦幻般的柔和。这可能都来源作者精神气质当中那种浪漫主义的独特秉性。在晚期艺术创作中所要表达的隐忍、克制、内省的一种深刻的宗教性的情感内涵。

一个人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之外。勃拉姆斯出生时,李斯特、肖邦等人已年过二十。伴随着勃拉姆斯的成长,李斯特等人也逐渐把浪漫主义音乐推向巅峰。虽然在这个以浪漫主义为主要潮流的时,勃拉姆斯为了自己的理想,力图坚定的逆流而行,最终成为一位发扬古典主义传统的、风格独特的浪漫主义的伟大作曲家。或许我们很难完全了解一个在空间、时间上距离我们遥远的人。

在勃拉姆斯的三首《小提琴钢琴奏鸣曲》当中,《d小调奏鸣曲》可说是最激烈的一首。《d小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速度急切,着重表现出乐曲动荡摇摆的情绪。《小调钢琴奏鸣曲》可以看到勃拉姆斯丰富细腻的浪漫主义情怀。勃拉姆斯是孤寂的。正因为孤寂,作曲家细腻、敏感而又闭塞的情感,只有在音乐中才能淋漓尽致地流露。他的音乐就是心灵的一面镜子,散发着一种孤独悲怆的美。晚期创作虽然形式短小、形象单一,但却体现了勃拉姆斯一生的艺术追求及独到的美学观念。

尽管关于勃拉姆斯其人其作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很多演奏家、理论家都称他为“德奥古典大师中的最后一人”,但是权威音乐史书却几乎都将他列为浪漫乐派中的人物。这似乎矛盾,其实不然。历史发展中新与旧之间总表现为一种辨证关系,任何新的思想或事物必定成为过去。19世纪中对勃拉姆斯的评价经过历史的演变已经暴露出它的片面性,伟大的艺术杰作是我们这个人世间的奇迹。

置身于浪漫主义时期的勃拉姆斯在时代的潮动中也陶冶了鲜明的浪漫气息,他的钢琴音乐中深受浪漫主义时期代表性音乐家的影响:舒曼钢琴音乐的诗意与幻想性以及舒柏特的藉音乐寄托希望的精神。勃拉姆斯将古典与浪漫予以很好整合后,以他个人独有的方式维系他的艺术个性。勃拉姆斯的音乐虽然与德奥古典传统有联系,但他的音乐里呈现出了古典传统所没有的新鲜元素,同时,又持有与李斯特、瓦格纳等浪漫派作曲家不同的创作原则。通过对古典主义形式的剥离,对浪漫主义音乐元素的吸收,形成的独特风格。正是他的作品中深刻的内涵与手法的创新,使得他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张清朋:《论勃拉姆斯音乐中浪漫主义的特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关系篇6

最近关于“原生态”正名问题讨论热烈,其实“古典音乐”这个名称也并非没有争议之处。比如布列兹、潘德列斯基的作品是“当代古典音乐”,但比他们更早的猫王和甲壳虫乐队的作品却不算古典音乐。看来是否是“古典音乐”与创作时间是否“古”没有必然联系。我们也很难证明,约翰・施特劳斯、约翰・凯奇比科恩和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作品谁更具思想深度和里程碑意义,所以“典”也不是标准。现在公认“古典音乐”泛指对于大多数普通听众――不是古典音乐习练者、也不是精英级知识分子――如果不通过专门的介绍和讲解,就无法顺利理解或得到听觉愉悦的音乐。还有一个共性,就是无法通过市场商业运作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必须通过政府扶植、财团资助才能生存的音乐门类。他就像一个木乃伊,有着丰富的历史深度和审美广度,是集合了数百年人类智慧结晶和艺术灵感最高级的尸体。

所以现在谁再提古典音乐的市场问题其实就和祥林嫂一样:阿毛已经死了,老喊阿毛不仅徒劳,而且容易引起不知道阿毛是谁的人无聊的好奇心。普及古典音乐的高尚努力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古典音乐的受众不以善良的人意志为转移而继续锐减。无论是他杀、自杀还是自然死亡,总之古典音乐大概是死了。木乃伊是珍贵的东西,学做木乃伊也很不容易,需要高超的技术和深厚的修养,但是要全社会的正常人都不看或少看活生生水灵灵的泳装美女走T台,而腾出时间和金钱多看精品木乃伊展览,其难度超过让中学生不看金庸看尼采。

古典音乐之死与流行音乐(同样是个不准确的名词)曾经的盛行没有关系,就像妈妈变老和女儿漂亮没有关系。而近年来真正的流行“音乐”并没比木乃伊音乐好到哪里去,真正去“听”音乐的人越来越少。70后还偶尔买张CD,80后还知道下MP3,90后已经不习惯在听到声音的时候眼睛看不到画面。过去的歌手把专辑中最具音乐性的作品拍成MTV,现在的新生代则正相反。唱歌、做音乐,只是如变形金刚般多栖明星的诸多功能之一。只唱歌或只做音乐的明星几乎绝迹,仅存的几个已经被归入音乐家一类,将来有资格以木乃伊的身份入展金字塔。

有人把民族音乐也归入到广义的“古典音乐”中,这说明民族音乐概念的逻辑一直没有被完全理清。“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的提法尽管不准确,但它们所包含的范畴还是世所公认和明晰的。而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民族音乐都包含哪些门类和经典?它的范畴边际在哪里?平心而论,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家庭结构、教育体制……已经和我们的民族传统渐行渐远。作为本民族文化符号之一的民族音乐,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只是一种猎奇的对象,只给国人带来“新鲜感”,这本身也颇能说明一些问题。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媒体娱乐时代。娱乐永远比艺术有市场。而现在单媒体娱乐市场都日薄西山了,单媒体艺术还谈什么市场前途?电影、戏剧、舞蹈等等多媒体艺术,借着其娱乐属性亲戚的势力还可以自我感觉良好。特别是电影,也许是人类艺术传承的阶段性归宿,艺术灵魂的火种在电影的躯壳中还偶尔可以升华出明焰。我们在古典音乐中感受到的深度和在流行音乐中获得的感动,都可以在很多电影中得到类似甚至更深刻的体验,而且更亲切、舒适。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关系篇7

[关键词] 跨步音乐 高校 音乐教育

上世纪90年代,在教育部召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后,艺术欣赏类课程在高校得到普及,其中“基础乐理”“音乐欣赏”等公选音乐课程成为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形式,在促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终身发展、个性培养以及完善人格的形成上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使高校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潜在作用,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所应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高校音乐公选课程开设以来,高校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显著提高,校园艺术气氛更为活跃。但就目前现状而言,音乐公选课程未能完全实现预期教学效果,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古典音乐难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喜欢音乐但排斥音乐课的现象普遍存在。笔者以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以下原因:一是学生初、高中时期音乐教育匮乏,电子传播媒介使流行音乐快餐成为学生音乐欣赏的主体,进而造成高校学生审美价值观念、欣赏趣味肤浅;二是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专业化过强、简单笼统,教学的连贯性、结构性存在缺陷,教学内容仍局限于传统的乐理认识与技能训练,极大限制了学生终身音乐素养发展的空间;三是知本经济时代下的快节奏工作生活给学生带来升学就业的巨大压力,由此而来的浮躁心理很难达到古典音乐所要求的“宁心静性”。

针对以上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学校开设了由专业教师主导的流行音乐课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与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二、跨步音乐尝试教学的科学内涵

1.跨步音乐的内涵

所谓“跨步音乐”,是游走于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之间的一种“兼有型”音乐类型,在当代音乐潮流中别树一帜。其独特之处就表现在,其主题清晰动听,在音乐风格与气质上,实现了古典、民俗音乐的旋律与通俗音乐的节奏、速度实的完美结合,是缺乏基础乐理知识者迈向高雅音乐欣赏的捷径之一。马克西姆、波士顿通俗乐队(POP)、莫里埃尔轻音乐团等都是当代跨步音乐的杰出代表。

2.跨步音乐尝试教学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普通高等教育处于初高中教育向“社会人”教育过渡的特殊阶段,是大学生的“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音乐教育的缺位或错位都会影响到高校学生审美价值观念或审美意识的正常发展。将跨步音乐尝试教学应用于高校音乐教育,有助于获取学生认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也使专业音乐教师能有力干预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将符合高校学生欣赏水平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并具的跨步音乐名曲引入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实现学生终身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高校跨步音乐尝试教学的实施方法研究

当前流行音乐元素几乎完全占据了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空间,跨步音乐教学的导入要考虑到音乐的格调高雅与知识性、思想性的主体特征,对学生的兴趣及接受能力也应全面考量,尤其是高校学生正处于青年叛逆期,内心的复杂多变与审美心理的浪漫化都要求跨步音乐教学应把握以下基本要点。

1.选择适当授课内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跨步音乐尝试教学是辅助正常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如何以其专业素质选择恰当的跨步音乐经典名曲,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克莱德曼、雅尼、马克西姆等音乐家的优秀作品都是可以应用于教学的合适案例,以雅尼的现代电声乐作品为例,《Dare To Dream》(追梦)、《Never Leave the Sun》等作品都将古希腊爱琴海中的浪漫与年轻美国的奔放激情演绎的水融,古典交响乐的优美旋律与深邃思维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表现。克莱德曼对古典钢琴乐的演绎也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流行音乐充斥于高校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活动中时,教师应着力于引导学生审美观的升华,以疏代堵,在以跨步音乐的时尚性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以其知识性、思想性进一步锤炼学生的基础音乐素养。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多元化

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高校音乐教育多拥有完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进行备课,剪辑相关音乐现场录像画面,适当添加文本、图片信息,向学生展现极具感染力的视听盛宴,凸显跨步音乐特有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很显然,内容丰富的视听教学较之单纯的乐理、技能教授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让学生在短暂的45分钟课时内对陈美、雅尼等人拥有独特古典艺术美的作品有一个初步形象的认识,并由此促进学生音乐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此外,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模式,让学生以班组为单位在课堂外积极参与艺术社团活动,学唱跨步音乐名曲,在启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能起到排除学生对高雅音乐听赏障碍的作用。

3.建构多元化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简言之,就是要建构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跨步音乐作为一种新型的音乐流派,学生的音乐学习可能会遇到听赏障碍及课程本身带来的困难,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应做到横向与纵向上的综合评价,以取得较为客观合理的教学质量反馈。这一体系应建立在学生主体的人格视野的基础上。横向评价方面,结合课堂评价、阶段性评价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参与性,发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纵向上,采用分层评价模式,通过对学生知识建构、个性差异特征的针对性评价,激发与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

4.联系流行音乐元素,逐步导入高雅音乐教育

跨步音乐是流行音乐元素与严肃音乐的结合体,其教学关键是经典名曲的筛选,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三者缺一不可。笔者以为,教师可适当结合高校学生热衷的影视MTV、最新唱片发行等,提炼其精华,追本溯源以展示跨步音乐、高雅艺术的创作魅力。如将《霸王别姬》中的京剧脸谱、唱腔,《十面埋伏》中的琵琶演奏元素等引入课堂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将流行音乐创作中借鉴的古典民俗元素加以剖析,如SHE的《不想长大》与莫扎特的《g小调第40号交响曲》二者间的音色音域的相似性分析,由此逐步引导学生在流行音乐、跨步音乐直至高雅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完美过渡。应注意的是,跨步音乐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音乐审美意识的完善,艺术想象及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跨步音乐教学应经过感知――认识――理解的渐进性学习,难以一蹴而就,因在学生音乐欣赏层次达到一定程度时开展本环节的音乐教育。

四、结语

总的来说,跨步音乐的尝试教学目前尚不成熟,还有待遇改进,但很大程度上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在流行元素与教材中的古典、民俗音乐间形成了沟通交流的空间,是高校音乐教育中值得研究与商讨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关系篇8

关键词:古典音乐 知识源泉 初中音乐课堂 音乐鉴赏

中图分类号:J6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51-02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基本没有兴趣,甚至较为反抗,很多学生都是心不在焉的状态。初中音乐教学课本里所选择的作品都是经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挑选,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但是学生并没有对中国古典音乐有所兴趣。如今世界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给世界带来了太多的影响,如同快餐一样的音乐文化认识有所偏见,不仅阻碍了平稳的古典音乐鉴赏教育,还影响开展古典音乐的发展和学习,使得很多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都没有很好的发展和普及。教育学家贺绿汀曾经说过,“音乐可教育和塑造中小学生的修养和文化,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可以影响整整几代人,不应该被认为是可有可无,或者微不足道的”。因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有关古典音乐的教学,对古典音乐进行深入的探索,对现状进行调查,从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具备古典音乐教育服务的教学质量。

一、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由于中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审美的价值,他们更倾向于现代音乐歌曲的节奏、新奇、摇滚和流行,所以发现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解决中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兴趣这一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个主题是基于科学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唯物论作为其哲学基础,理性的认识并且依赖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发展。用哲学的基本理论,探索古典音乐教学方法,这有助于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也是掌握古典音乐知识的有效途径。根据“注重理解和兴趣喜好理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的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将课堂教学呈现出立体化、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可以很好的改善学生对古典音乐课的兴趣,加强中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思维。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更注重人的声音、音乐的记忆、想象的音乐和音乐的感知,根据人的声音感觉的四个要素:音高、音色、强度,时值,利用这些物理特性来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现状。利用这些教学方法,来有效解决对古典音乐缺乏兴趣的问题,从而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研究学习方法构建来和谐教学气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古典音乐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可以增长自己的艺术素养,培养感请,有助于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健康的人。怎样在这个流行音乐肆虐的时代培养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爱好,是一个非常考验初中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不断进行进修培训,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培训中进行思考。还可以寻求互联网上正确有效的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对中学古典音乐课的反思,并对学生教学效果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需要研究中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重要原因,设计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形成一个教学提案,通过基准教学的比较,表现出课程的有效性,鉴于具体的问题,可以积极研究具体方法并寻求更有效的对策。

从初中教师的角度出发,初中生学生因为什么不喜欢古典音乐、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我们需要对文献的大量阅读,找出培养中学生对古典音乐喜爱的方法,并能提供参考价值。而且在音乐教学课堂中要进行时效性的观察,掌握教学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还需要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教师填写问卷,找出教师认为初中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原因。最后根据以往教师的音乐教学经验,总结和探讨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真正原因,并研究设计一个可以突破的教学方法,再将设计的课程与之前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教学,研究课程的有效性。教师还要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通过观察、调查、比较等方法,在学生艺术能力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记录。最后,通过研究整个过程中进行深度的总结及反思,促使学生努力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音乐评价的能力。

从初中学生的角度出发,做问卷调查时我们应该以座谈会等形式对全体初中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得研究和评价有重要数据支持。班长和学习委员协助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类校园文艺活动,从而引导初中学生理解古典音乐,促进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三、注重教学与实际的相结合

目前,标准的初中音乐课程是提倡以音乐基础教学为主,以教师的指导方针,提出课堂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如果发现学生不理解古典音乐,不知道如何去鉴赏古典音乐,那么教师应该善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实现更好的学习。而且学生置身于教学学习情境中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新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鉴赏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为了让学生能对古典音乐感兴趣,教师也应当做一些学习计划,比如每周让每个学生选择一首古典音乐进行鉴赏,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联系教师,也可以推荐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让大家在课堂一起探讨和解读;在音乐课堂上仔细品鉴古典音乐,慢慢去感受和欣赏。通过使用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也会有质的飞跃和量的提高,对于流向音乐有所减弱,而在古典和民族音乐有很大的发展。从而扩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四、结语

找出学生不喜欢听古典音乐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从内心深处喜爱古典音乐,发现和了解古典音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希望学生可以在古典音乐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学习古典音乐的过程中,还要求初中教师帮助学

生做好鉴赏工作,因为利用鉴赏,学生可以熟悉学习内容,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听n时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因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不是十分浓厚,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掌握其鉴赏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鉴赏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才能使初中学生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引导学生奖赏也可以为备课作好准备。初中音乐教师也应该树立目标意识,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有着较强的针对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促使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创建高效数学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原意去享受古典音乐,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诠释古典音乐,在研究中可能会出现失误,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努力查找不足。

参考文献:

[1]曹大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兴趣的培养探究[J].科技视界,2015(33):2.

上一篇:监理安全生产承诺书范文 下一篇:外汇直接投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