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7:25

监理安全生产标准化

监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国发〔2010〕23、〔2011〕11号和鲁政发〔2010〕77号文件精神,以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为立足点,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以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为着力点,通过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企业防范事故能力,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为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更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全面实现安全达标。在全市工贸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和操作过程标准化。2013年底前,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实现安全达标;2015年底前,所有工贸企业实现安全达标。

(二)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一般事故隐患能够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整治或监控,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三违”现象得到有效禁止,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防范事故能力明显加强。

(三)各类事故明显下降。较大以上事故明显下降,各类伤亡事故不断下降,2015年工贸企业事故总死亡人数比2010年下降12.5%以上,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三、工作步骤

全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7月至12月)

各县区安监局要摸清本县区工贸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数量、规模、种类、从业人员、生产工艺和安全管理等,并根据全市工贸企业安全达标的整体部署,制定本县区“规模以上工贸企业2013年底前达标、所有工贸企业2015年底前达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安排和工作保障措施。要做好宣传、动员、部署工作,使广大工贸企业了解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的主要目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工作任务,督促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对照国家已经颁布实施的评定标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各县区已达标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企业的创建达标工作。

请各县区安监局于2011年8月4日前将本县区工贸企业达标工作方案报市安监局(方案要包括本县区工贸企业总数、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标工作计划安排等)。

第二阶段:规模以上工贸企业达标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全市所有规模以上工贸企业要全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成自评工作,并提出复评申请。安监部门要集中力量组织对提出复评申请的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

到2012年底,要力争规模以上工贸企业有50%以上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化水平。

到2013年底,要确保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化水平。

第三阶段:工贸企业全部达标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

所有规模以下工贸企业对照相关评定标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在2015年底前,所有规模以下工贸企业全部实现安全达标。

四、工作措施

(一)严格执行评定标准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已经了轧钢、冶金焦化、烧结球团、铁合金、氧化铝、电解铝、水泥企业评定标准,2011年底前还将陆续制修订并颁布实施炼铁、炼钢、冶金煤气、有色重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延压加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机械制造、造纸、家具、白酒、啤酒、乳制品、食品、纺织、烟草、商业、现代物流商贸等评定标准。对于国家安监总局已制订或即将制订的评定标准,各县区要严格执行。

对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尚未制订评定标准的行业(领域),原则上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和省局制订公布的评定标准执行。

(二)严格考评工作程序

考评程序主要包括:企业自评和申请,现场评审并形成评审报告,安监部门进行审核公告,安监部门或评审组织单位颁发证书和牌匾。

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审核公告;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由省安监局审核公告;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由市安监局审核公告。

(三)认真确定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

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审组织单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评审组织单位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二级、三级评审组织单位由省安监局确定,并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

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审单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评审单位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二级、三级评审单位,由省安监局审查确定,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后,予以公布。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企业可自主选择评审单位开展评审工作。

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安全评价(咨询)机构等单位的作用,原则上具备相关资质和条件的单位可申请成为评审单位。

(四)加强考评管理

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和我市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程序,严格考评流程控制,加强对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的管理,规范考评工作,严把考评质量关。对于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评审单位,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取消评审资格。

(五)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一是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法规、标准的宣贯培训。安监部门和广大企业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宣贯培训工作列为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以培训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是加强企业培训。安监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层次、分专业开展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和关键问题。企业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基层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按照安全规程作业的意识和技能,促进岗位达标。

(六)树立典型示范

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在每个行业树立典型企业,以点带面,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目前,各县区已有达标企业,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为我市有效开展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树立标杆和样板。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安监局设立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领导小组,

各县区要落实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集中精力抓好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带动其他各项安全监管工作。

(二)积极推进达标建设

各县区要按照达标工作方案的安排和要求,指导和督促企业、评审单位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评审工作,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确保工作质量,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组织专门的技术力量,或聘请熟悉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单位或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对照相关评定标准,自查自纠,全面深入查找隐患和问题,认真加以整改,确保企业通过自评达到评定标准的要求,并依照有关规定向安监部门申报。已达标的企业,要进一步巩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果,做到持续改进和升级,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

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从基础、基层抓起,充分发挥班组安全生产的基础作用,切实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强化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能,杜绝“三违”行为,实现岗位达标,以岗位达标推动企业达标。

(三)加强检查指导

一是结合日常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工作方案的落实,加快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度,及时掌握达标进展情况,提高达标进度和质量。

二是通过举办宣贯培训班、组织专家现场咨询等方式,寓服务于监管之中,深入企业宣传辅导、答疑解惑,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的新问题,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

三是适时组织召开不同形式、层次、行业和区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场交流会、专题座谈会,交流经验,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分类指导,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四)建立和落实约束、激励机制

一是要把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列入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并作为对各县区政府及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依法推动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安全达标与安全行政许可、监管频次和行政处罚等挂钩,与日常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强化安全监管促进安全达标。

二是要结合各县区实际,建立和落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激励机制等政策措施,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项目立项审批(核准)、采购招投标、保险费率、融资贷款、信贷信用等级评定、现代管理企业评定、劳模评选和企业申报上市、上市公司增发等涉及企业利益和企业荣誉的事项挂钩,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监管执法、评优评先、奖惩考核、事故处理及“安康杯”竞赛、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区别对待达标企业和未达标企业,有效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五)加强标准化建设信息化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加强对工作进展的实时管理,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动态信息,提高考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各县区安监局每季度末要向市安监局报送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每月向市安监局报送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信息。

(六)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

一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思想内涵、目的意义的宣传,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对每批经考评达标的企业,要予以公告,并加强对达标企业的正面宣传,使达标企业为社会所了解,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得实惠,并带动其他企业做好安全达标工作。

监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以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为主线,以着力抓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和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审工作管理办法为依据,规范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安全保障。

二、实施范围

全县范围内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等行业企业。

三、工作目标

(一)全面实现安全达标。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现“一年打基础、抓样板,两年全面启动,三年内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标,五年所有企业达标”的目标。1.2011年:我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广宣鞋业有限公司要完成“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2.2012年:各乡镇要全面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建设,年底前规模以上工贸行业企业达标率不低于40%(其中二级以上标准化企业不低于40%)。启动规模以下企业达标。3.2013年:年底前全县工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其中二级以上标准化企业不得低于40%,规模以下企业达标率不低于20%。4.2014年:规模以下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达到30%。5.2015年:全县所有企业全部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二)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一般事故隐患能够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整治或监控,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明显提高,“三违”现象得到坚决禁止,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改善,防范事故能力显著增强。

(三)各类事故明显下降。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伤亡事故,各类伤亡事故明显下降,2015年工贸企业事故总死亡人数、事故起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

四、评审标准、评审程序与评审工作管理

(一)评审标准鉴于2011年各行业评审标准将全部出台,我省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已的评定标准。国家已的行业评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焦化)》、《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烧结球团)》、《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铁合金)》、《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轧钢)》、《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氧化铝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和《电解铝(含熔铸、碳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国家即将的行业评定标准。建筑卫生陶瓷、机械制造、家具、乳制品、食品、纺织、商业、商贸等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二)评审程序1.准备阶段(企业自评)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成立以以厂长为这要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小组,进一步那些立健全机构,落实责任。(2)学习有关文件,统一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和精神实质,熟练掌握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步骤和程序。(3)精心研究制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方案。(4)认真开展全员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5)组织成立专业工作小组。(6)专业工作小组对照标准找差距、排查隐患。(7)以车间(分厂)为单位组织达标。(8)专业工作小组开展复查验收。(9)组织自评机构,进行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10)企业向县安全生产监管局提交复评申请。2.申请评审(1)受理。企业根据自评结果,向审核公告的安全生产监管局提出书面评审申请。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经省安监局同意后,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向市安监局同意后,向省安监局申请;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的,向县(市、区)安监局同意后,向市级安监局申请。县安全生产监管局接到企业申请后,在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移交评审组织单位。(2)初审。评审组织单位收到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受理的企业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合规性审查工作。文件、材料符合要求的,由评审组织单位在相应评审业务范围内的评审单位名录中通过随机方式选择评审单位,将申请材料转交评审单位开展评审工作;不符合要求的,评审组织单位函告相关安全生产监管局和申请企业,并说明原因。3.外部评审(1)文件评审。评审单位收到评审组织单位授权和转交的申请材料后,应在现场评审前进行文件审查,并完成文件审查报告。审查后与申请企业确定现场评审时间,并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评审对象、范围,以及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2)现场评审。评审单位按照申请企业评审的评定标准中的管理、技术、工艺等要求,配足相应的评审人员,组成评审组。评审组至少由5名以上评审人员组成,其中至少包括2名由评审组织单位备案的评审专家;指定1名评审员担任评审组长,负责现场评审工作;现场评审采用资料核对、人员询问、现场考核和查证的方法进行;现场评审完成后,向申请企业出具现场评审结论,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完成时间,评审组全体成员须在现场评审结论上签字。(3)企业整改。申请企业按照评审单位出具的现场评审结论进行对照整改,整改完成后再由评审单位进行现场复核,确认企业整改效果。若整改符合要求,评审单位形成评审报告,由评审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后,向评审组织单位提交评审报告、评审工作总结、评审结论原件、评审得分表、评审人员信息等相关材料。评审工作应在接到评审组织单位授权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不包括企业整改时间)。4.评审审核评审工作完成后,评审组织单位对评审单位的评审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向相关安全生产监管局提交评审报告和评审评分表等材料。5.公告安全生产监管局接到评审组织单位提交的审核材料后,组织开展达标评审情况全面考核。对符合标准的申请企业通过本级安全信息网站进行公告;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书面通知申请企业和评审组织单位,并说明理由。一级企业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告,二级企业由省安监局公告,三级企业由设区市级安监局公告。公告时限为5个工作日。6.发证授牌审核公告期满后,市安监局将考核结果反馈评审组织单位,由评审组织单位向企业颁发标准化等级证书和牌匾。证书、牌匾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式样。

(三)评审工作管理1.评审组织单位的管理。评审组织单位是指由安全监管部门考核确定、统一负责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审组织工作的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评审组织单位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评审组织单位由省安监局确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三级以下)企业的评审组织单位由设区市级安监局确定,并报省安监局备案。省安监局委托省安全生产协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评审组织工作。2.评审机构的管理。评审单位是指由安全生产监管局审核确定、具体承担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审工作的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评审单位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考核确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三级企业的评审单位由省安监局审核确定。原则上具备工贸企业安全评价资质的评价机构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核认可后,即可以参加相应企业的考评审。3.评审人员的管理。评审人员即评审单位的评审员和评审组织单位聘请的评审专家。评审人员应填写“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人员登记表”报评审组织单位备案。

五、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切实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各乡镇要把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要求上来,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取得实效。安全生产标准化不是企业的选择项目,是国家的硬行规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规范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状况不断好转的有力措施。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企业为主,政府布置推动。立足企业创建为主,加强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安全达标工作。各乡镇要切实履行指导、督促责任,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五年达标规划列入年终各乡镇工作考核内容。

(三)认真搞好摸底调查,加强分类指导。各乡镇要在摸清本乡镇工贸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数量、规模、行业、从业人员、生产工艺和安全管理等)的基础上,制定本乡镇所有企业五年达标的工作方案。针对实际情况先易后难。

监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篇3

××区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是煤矿、非煤矿山、水泥建材、工商贸、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和领域,其中,石膏矿山是全市乃至全省安全监管的重点;与此同时,工商贸行业企业量大面广,从业人员较多,一直是全区安全监管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关键。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明确一个目标(确保安全形势的稳定),抓住两个关键(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突出三个重点(隐患整治、执法监察、机制创新),完善四个体系(责任落实体系、机构网络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推进五化监管(执法检查制度化、安全复查层级化、隐患监管台帐化、标准要求明细化、跟踪督查动态化)”的总体工作思路,创新机制,强化实践,切实抓好“隐患治理年”各项措施的落实,继续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并在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今天,全市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现场会议在这里召开,对于我们进一步拓宽思路,探索和寻求开展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必将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把××区工商贸行业安全监管和安全标准化工作相关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今年以来工商贸行业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我区现有工商贸企业257家,其中147家分布在全区7处镇(街道),110家位于××经济开发区,涉及机械、电子、造纸、制刷、纺织、服装、玩具、陶瓷等十几个门类。在安全监管实践上,基本经历了由行业监管到综合监管、由粗放监管到专业监管、由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由常规监管到长效监管的“四个转变”,并基本形成了执法检查制度化、安全复查层级化、隐患监管台帐化、标准要求明细化、跟踪督查动态化的“五化”安全监管模式。特别是今年以来,为全面掌握全区工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状况,发现和纠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增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和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推动全区工商贸行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提高,我们根据上级安监部门以及区委、区政府指示要求和区安监局《关于开展全区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峄安监发〔2008〕24号)、《关于对××经济开发区工商贸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峄安监发〔2008〕35号)精神,于3月14日至5月上旬,分调查摸底、自查自纠、执法检查、复查督查四个阶段,组织开展了“拉网式”安全检查和执法监察工作。这次检查,我们印制了《一般工商贸企业安全检查方法》(即“11项必查内容”和“12项必查资料”),遵循严、细、实的原则,按照“一个不漏、一企一策”的要求,以服务企业为前提,自觉履行职责;以治理隐患为中心,严格执法监察,进一步摸清了全区工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状况,促进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的落实。通过区、镇(街道)两级安监部门的监管,共检查企业240家,因停产、职工放假、基建改造等原因未检查企业17家。整个检查活动,共下达各类执法文书214份,查出各类安全问题916处,查阅企业资质、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各类资料1125份,抽查电工、电焊工等特种作业操作证共87份,询问职工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及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等安全设施、设备使用达270人次,填写工商贸行业安全状况调查表96份。我们在总结全区工商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主要特点的同时,也发现工商贸行业存在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育不到位、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不高、基础性安全环节薄弱、企业可持续安全发展观念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安全检查和执法监察的实效性,积极创新检查复查体制机制。在执法体制上,将一般隐患企业的复查,参照abcd分类监管模式,交由镇(街道)组织实施;对企业安全隐患较大、责任主体意识不强、执法监察难度较大的企业,由区、镇(街道)两级实施重点复查,并依法予以处罚。在执法机制上,主要是结合“隐患治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安全隐患治理。针对这次“拉网式”检查发现的问题,集中进行归纳分类,明确整改工作的目标要求,形成“隐患监管台帐化”模式,实行责任制督促整改和“销号式”、“动态化”跟踪督查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并适时开展安全隐患治理“回头看”。

二、关于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来,特别是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鲁安监发〔2006〕152号)精神的贯彻以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体目标的明确,区政府结合具体工作,提出了以煤炭企业为基本标准、以规模企业为试点单位、以企业实际为优先考虑的安全标准化工作推进要求,同时提出,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特别是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需要有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物资基础和实践基础。根据区政府提出“三项基本要求”和“四个基础条件”的推进意见,结合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实际,我们基本形成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加大投入、创新实践”的安全标准化工作步骤。在组织领导上,成立了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设立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商贸、烟花爆竹等四个协调推进机构,衔接承办和接续服务具体目标任务,落实各自责任。目前,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工商贸等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正有计划、按步骤、分重点实施。在重点推进上,我们结合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实际,以××丰源中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并突出××丰源中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安全发展观念强、组织机构建设好、生产建设任务重、安全整体投入大、隐患治理措施硬、安全文化氛围浓的特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丰源中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是我区和全市工商贸行业系统的第一家三级安全标准化企业。以此为带动,我们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建议市安监局将通达电力公司和天龙针织公司纳入下一步安全标准化考核认定企业范围。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企业和即将组织的梯次推进企业中,在责任落实、安全投入、科技兴安、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创新实践上,我们结合标准化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工商贸行业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亦即“小标准化建设”。以古邵镇为试点,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工作。主要是按照运行、设备、人员、环境、管理“五项本质安全要求”和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三化质量标准”,针对本企业的产品、原料、生产过程、人员管理、装置、设备等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监控,同时对监控的内容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实行档案管理,确保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落到实处。我们认为,规范化建设对于标准化建设的长期性、战略性、根本性等特点来讲,具有前瞻性、目标性、基础性意义。对于此项工作,我们计划在这次会议之后随即召开现场会议积极推开,以期为全区工商贸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打好基础。

三、关于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推进措施

我区在推进安全监管规范化和安全标准化工作中,确实遇到和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企业对安全标准化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足。部分企业认为,已通过了国家相关体系认证,达到了标准,不需再进行安全标准化工作。二是一些规模小、实力差的企业短期行为严重,认为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达到标准是极其复杂的工作,投入太大,操作太难,不愿意进行安全标准化工作,这也是我们具体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三是部分行业认为本行业已有各项标准,制度也基本健全,目前推行的安全标准化工作与本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雷同,基本属于重复劳动,态度不积极。四是部分行业主管部门由于行业管辖范围比较分散、实施统一标准有难度,因此很难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正采取积极有效的推进措施。一是解决好部分企业对“安全标准化”概念的认识问题,通过执法过程中的宣传和网络推介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为安全标准化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通过安全规范化建设促进安全标准化工作。目前,我们正积极与相关镇(街道)安监所、监察中队一起开展相关工作,特别是通过“五化监管模式”的运行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做好安全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三是将安全标准化工作纳入全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逐步加大考核所占分值,使相关部门、镇(街道)和企业在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推动、精力上倾斜、措施上到位,把企业实施安全质量标准与贯彻《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起来,与落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结合起来,通过严格执法监察和安全依法行政,推动安全标准化工作。四是切实发挥安全标准化企业的典型引路作用,在已经或初步完成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现场会议等多种有效形式,积极总结,推广经验,带动其他企业安全标准化的推进。

监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篇4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理念 “三维一体”监督体系 综合监督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以及管理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从而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在电力行业中,确保安全生产这一核心目标,是实现最大效益与最佳秩序的必要条件。安全生产的实现需要统一、高效、稳定的标准化监管体系。当前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机制主要表现为“三个单一”:监管职能单一、监督范围单一、管理措施单一。这样的监管现状很难发挥安全生产领域监管的功能。这就需要拓宽安全管理思路,坚持改革创新,将先进的标准化管理理念融入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实际,丰富安全监督模式,完善安全监督内容,固化安全监督制度,最终形成一套全新的“三维一体”标准化安全监督体系。

“三维一体”(POC)标准化安全监督体系是指从“专业管理、作业现场、综合评价三维度”出发实行“立体”式监督模式,形成一张横向到边,垂直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使之囊括所有的安全监管工作内容,从而建立起一个完善、成熟的安全监管系统,实现变电运行安全监督的体系化运行、标准化运行。

“专业管理监督(Professional supervision)”是“三维”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它以“查管理,夯实安全基础”为思路,对运行管理的重点项目进行监督,侧重于对变电运行日常工作标准的监督和落实,主旨是检查专业管理是否“到岗、到位、到责”。它根据专业分工和工作侧重的不同,细分为变电站管理标准、应急管理标准、变电站倒闸操作标准、设备日常巡视标准等八个方面进行专业监督管理,促使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充分发挥作用。以设备日常巡视专项监督为例,该监督项目分为设备巡视PDA数据监督和现场设备巡视监督两部分,重点监督变电站日常巡视的质量、专责设备检查维护情况、巡视数据的准确等。此外,在组织结构上,专业管理监督由工区安全监督主管负责组织制定相关监督检查的要求,各专业管理专责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监督主管负责督导,专项监督完成后由项目组织者负责编写专项监督报告,上报工区安全主管备案,安全主管负责抽查专业管理监督检查的效果,并督导问题的整改和措施落实。

“现场作业监督(On-site supervision)”是“三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以“查现场,确保作业安全”为思路,由工区管理人员对变电站检修预试等生产现场进行全过程监督,监督检查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行为,纠正制止违章违纪行为,确保作业安全。实施时,由工区主管生产副主任负责制订现场作业监督的计划,工区现场到岗到位人员针对每一现场填写《现场到岗到位标准化监督卡》,检查人将检查情况登记在监督卡上,变电站负责人签字确认。每周工区安全监督主管负责对照本周到岗到位计划核查工区管理人员到岗到位执行情况,并根据《现场到岗到位标准化监督卡》统计现场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汇总。工区安全监督主管负责跟踪问题的整改情况,实现现场监督的闭环管理,并在每月月初负责对上月现场监督情况进行总结,下发专项通报并将监督情况纳入工区月度绩效考评管理。

“综合监督(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是以“查全面,促进精益化提升”为思路,引入“安全性评价”管理方法,定期对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综合诊断评价。开展综合监督的目的是查找变电站存在的危险点、安全隐患,摸清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制订整改计划,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与措施,它是“三维”体系自身的监督环节。综合监督采取“暗访”形式,每季度按变电站数量比例随机抽取变电站进行全面检查评价,重点针对安全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综合监督检查。监督过程中运用各种检查考评方法,如现场检查、查阅文件、资料、实物检查或抽样检查等,以便评价项目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检查完毕后编写综合监督评价报告,并根据检查细则按照千分制予以评分,对检查出的涉及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纳入工区月度绩效考评管理。其中《综合监督检查细则》是综合监督的“灵魂”,它主要依据《500kV变电站管理制度》整理而成,以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人员素质为检点。“细则”共分为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培训管理及站务管理五部分,共计30个大项114个小项。“细则”以“两票三制”为核心内容,重点对“两票”、周期性工作、专责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基础资料进行检查。“细则”总分为1000分,其中安全管理320分,占总分值的32%,所占比重最大;运行管理250分,占总分值的25%;设备管理200分,占总分值的20%;培训管理150分,占总分值的15%;站务管理80分,占总分值的8%。各部分分值如下图所示:

(各大项所占分值比率)

在综合监督过程中,还注重采用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相结合的手段,将区域内各站的综合评比得分进行对比,并纳入绩效考评之中,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与其他站分值比对)

(本站各大项得分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安全管理得分率最低,并且运行管理、培训管理均低于《变电运行工区安全监督管理标准》规定的90%得分率。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辛安站在设备管理、站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相对较少,安全管理问题较多,辛安站工作重心应向安全管理方面倾斜,任何工作都不能忽视了安全生产)。

自“三维一体”安全监督体系推广应用以来,超高压分公司变电运行工区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提炼,将其纳入工区安全管理标准体系之中,针对河北南网所辖13座500kV变电站,共进行专业管理监督125次,作业现场监督57次,综合监督14次,发现并落实整改问题300余起,消除安全隐患70余处,安全监督体系效果彰显。

监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篇5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联合农业执法局全方位开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履行监管职责,依法开展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主体监管,加强农产品例行监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提升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有效规范农产品生产行为,我县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较好保障了全县初级农产品消费安全。

一、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从近年来开展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情况来看,我县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可靠。蔬菜监测合格率稳中有升,生猪养殖环节“瘦肉精”检出率连续三年为零。目前大部分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术都有了一定提高,农业投入品使用日益规范,有机磷、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经营、使用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农药残留超标情况逐年好转,近几年来全县未发生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一)健全监管网络,落实监管责任

近年来,县农产品监管中心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在原2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增设农产品质量监管站,明确农产品安全监管员,建立了多级监管网络。

在责任落实方面,按照局各科、站的职能,对职责范围、责任内容和责任追究进行了规定和明确。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每年由局一把手与各科、站和街道乡镇农业科、办负责人签订工作责任书,落实监管任务。

(二)加强检验监测,提升监管实效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抓手,明确监测任务,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抓好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为提高监测覆盖面和时效性,在江店\梅山建立了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置速测和自检设备,加强蔬菜的农残检测。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思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逐步推广建设。

(三)加强行政执法,强化源头监管

农业行政执法是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组织开展了系列农业专项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整治活动。同时,在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使用高峰期间如夏、秋季加强日常监督管理。通过专项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引导农药、肥料等农资店建立连锁经营模式,实行规范经营,严厉打击销售经营高毒禁用农药和假劣农资行为,确保农产品生产源头安全。

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统一印发农产品生产记录本分发到经营主体手中,规范农事操作的记载,并利用现场监管、技术培训等,加强督促指导,不断规范生产行为。

(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质量安全

近年来,县农林局积极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有机和绿色食品“三品”认证,开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推广昆虫性诱剂、杀虫灯、防虫网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初步构建了一套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安全标准体系,将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降低农残等措施具体化、规范化和简单化,使农户在生产中有标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市场主体,发挥他们作为农业标准化推广的有效载体作用。目前已创建县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9个,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2个,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3.29万亩,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意识

利用网络、报纸等传播媒介和农技下乡等方法加强宣传,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贯彻活动,组织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为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效果,向消费者和农产品生产者编印发放蔬菜种植生产基本知识、畜禽、水产养殖基本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汇编》等技术和宣传资料,做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同步宣传。针对产业基地实际和群众需求,重点开展科学种植养殖和安全用药培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职责交叉的环节分工不明确

农产食品生产和消费要经过一个完整的链条,包括生产(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环节,从农田到餐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对食品的污染,造成农产品的不安全。实践中各行政机关按照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来进行分工,即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该规定虽然简单明确,但在管理体制上往往形成部门职能交叉的模糊地带,最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二)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完善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界定还不够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包括哪些类型的标准和哪些级别的标准,以及它们之间的适用原则,实际工作中参照标准不统一。在农药残留国家标准,有很多农产品没有对应的检测标准,比如目前常用的杀菌剂腐霉利,经常检测到药物残留,但国家标准里没有相应的叶菜类蔬菜的残留标准,而只有茄果类蔬菜、黄瓜以及韭菜的残留标准,而这三者之间的标准值差距很大,很多时候叶菜检测结果参照茄果类蔬菜就是合格的,参照韭菜的标准就超标了,这给监管工作带来困惑。

(三)散户生产经营主体管理难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违法行为有具体的规定,而对家庭散户生产中的违法行为缺乏约束机制。我县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很大一部分还是种植、养殖散户,而且外地人租地种养殖的比例越来越大,人员流动大,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此外,有一部分农民专业组织合作社,实际上也是散户生产,根本做不到企业化生产的要求,其登记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需要,而是为了征用赔偿和银行抵押贷款使用。对于农产品生产散户,其数量多且相对弱势,在依法监管上存在监管难、处罚难、执行难的问题,需要法律法规方面制定相应细则。

(四)监管力量和技术支撑不足

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量大面广,而我县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人员偏少,有限的监管力量难以应付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而乡镇农产品安全监管站只是增挂牌子、明确职能,没有编制人员增加,很多监管职责没有落实到位。

农产品安全监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基层管理还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目前常用的监管手段就是抽样监测,包括快速检测、定性检测以及定量检测。我县目前主要是快速定性检测,但是实验结果误差大,可能导致误判,损害被检测者的利益,难以全面评定农产品安全。而定量检测时间长,费用高,时效性不强,由于农产品的流通很快,等检测结果出来时农产品早已销售出去并可能已造成危害,检测结果往往只能作为事后警告或责任追究的依据。

另外,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只能查封、扣押,不能采取其他处理手段,而农产品很多都是鲜活产品,比如蔬菜,不及时处理就会烂掉,而生猪圈养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以上这些经济损失或经费由谁来负担,在执法实践中都很难操作。

(五)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健全,质量问题追溯难

初级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的种类少,除了猪肉等个别农产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外,许多初级农产品没有产地证明或未经质量检验便进入了市场。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的水平还较低,市场准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加上来自我县区周边的河南、湖北农产品的涌入,对农产品市场造成冲击,销售的农产品来源更难监控,目前,我县虽然已经建立农产品之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但是还不能真正付诸实施,一些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标准化措施得不到有效贯彻和执行。尤其对于那些散户生产、品牌市场知名度还不高、生产规模不大的农产品,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难以进行质量追溯以维护自身应有的权益。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1、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及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的核心,需要有统一、权威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首先,要根据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包含的级别和种类,从而扩大标准的适用范围;其次,根据农产品标准的特点及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际,确定一个起草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主体,统一农产品的定义及检测标准;再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让这些标准家喻户晓、让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广泛采用。

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

有效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应该以清楚、合理、科学的职责分工为基础。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农产品安全监管也是由多部门共同完成的。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多头管理,而在于部门之间是否有合理而明确的分工。而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恰恰就在于部门分工不明确,时常出现扯皮现象,食品安全管理中出现漏洞和脱节现象一再说明了这一点。必须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理顺管理体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真正实现“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真正建立起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3、创新监管执法联合执法手段

在法律法规中要明确快速检测可以作为执法的依据,最大限度防止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流向市场,保障公众的消费安全。农业监管部门与农业执法联合,针对市场监管出现的问题,查出一件,处理一件,这样针对检验结果能够及时、快速的杜绝问题农产品流入销售渠道。如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五日内,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复检不合格的,复检费用由申请者承担。

4、建立健全农产品责任追溯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农产品责任追溯制度,对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行为应当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处罚上限,这样才能起到更大的威慑作用,从而更好地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

监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篇6

关键词:食品安全;事故;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出现的特点

1.1 乳制品行业食品安全事故的高发区

从2004年阜阳奶粉事件,到其后的雀巢奶粉、光明牛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乳制品行业问题接连不断的发生。这一方面反映出食品监管部门对乳制品行业的监管不力,部分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滑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食品安全事故影响的群体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

1.2 食品安全事故原因多样化

食品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一部分在于生产经营者内部的“潜规则”,如南京冠生园月饼过期原料返厂加工再售,光明牛奶变质返厂加工再销售。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多是由于食品添加剂或是食品某一化学成分的过度使用,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甲醛等,这也是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3 食品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呈现加重化趋势

一方面,从问题食品带来的实质性危害分析,地沟油、红心蛋、三鹿奶粉等有可能导致癌症甚至是死亡,而这几种食品只是近年来所发生的问题产品中的一部分,可见问题食品对于公众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何等的严重。

另一方面,问题产品已经超出一个行业或是一个地区的范围。出现问题的食品种类越来越多,乳制品、水果、零食、生活必需品等所有公众餐桌上的食品都有可能存在潜在的威胁。出现问题食品的地域越来越广泛,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波及到了全国数个省份,引发了全国公众的关注。

1.4 食品安全事故的爆发呈现集中化趋势

食品安全事故是近些年才逐渐引起公众重视的,可以把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作为标志性事件,在此之前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不足。而在此之后每年都会有一些问题食品被曝光,被曝光的问题食品数量也越来越多。

2 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过程上的问题

食品安全的标准化管理应当贯穿于食品原材料的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原材料种养殖环节,我国缺乏对种养殖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种养殖过程,特别是病虫害防治过程的药物使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上,我国目前已有对食品生产加工环境、工艺流程、卫生管理方面的规定,但尚不详细,且监管不力;在食品流通环节,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备的食品储运标准体系和食品产品召回制度。

2.2 质监管理上的问题

2.2.1 食品质监标准化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化质监管理主要依据的是《食品安全法》和《标准化法》对质量监管的规定,由于体制的缺陷和法律的滞后性,我国对食品质监管理的随意性很大。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能够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都有效发挥作用的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法律。

2.2.2 食品质监部门职能交叉混乱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分属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环保、法制、计划和财政等部门,形成了“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局面,这种多机构分段监管模式导致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无部门负责,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2.2.3 食品质检水平标准化不高

具体而言:检测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主要是政府机构的强制性检验检测,而食品业自身的检验检测意识不够;检测方式不合理,当前食品质量检测采取传统式、突击式和运动式检查检测,并未开展例行检测;检验机构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检验检测机构能力也有待提高。

3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首先,针对食品安全标准的“缺位”问题,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标准体系,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和补充我国食品安全的具体标准。其次,针对食品安全标准的“错位”问题,应当协调当前食品安全的四级标准,尽快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如可以将四级标准减少到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的两级标准,也可以考虑将食品安全强制性标准转化为食品安全技术性法规。再次,针对食品安全标准的“低位”问题,应当借鉴国际标准,提高自身标准要求,实现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接轨。

3.2 构建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3.2.1 将标准化管理贯穿于食品原料种养殖、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全过程

(1)原料种养殖的标准化管理。

食品加工的原料为农产品,农业是食品工业的“第一车间”。原材料种养殖的标准化是全程标准化管理过程的第一步,首先要求对原材料种养殖的织染环境、生产环境进行统一规划,确定种养殖的基本条件;其次要统一规范种苗供给、种养殖过程控制(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到产品收获的全过程。

(2)生产加工的标准化管理。

这主要包括环境场所、厂房设施、生产设备的标准化,人员的标准化,加工操作的标准化,卫生管理的标准化等。

(3)检测的标准化管理。

这要求建立标准化的食品质量检测实验室、检验过程和程序的标准化、以及严格按实验结果与食品安全标准对比。

(4)流通环节的标准化管理。

这主要是指在储运环节上为了避免食品遭受污染,而对食品的包装(罐装、盒装或袋装)、包装材料的成分等进行标准化要求;以及明晰食品标签,实现标签的标准化。

3.2.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首先,统一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议成立国际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由这一机构对食品的生产、流通、贸易和消费全过程进行统一监管,彻底解决部门间分割与不协调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组织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其次,完善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质监系统应当研究食品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及其严重性,以及危害发生的概率,并据此划分食品的风险等级,其动态评估结果作为政府食品安全决策和管理的基础。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质监主管部门应当有一套统一的、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指挥解决危机,并制定预防方案,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最后,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食品质监部门应当借鉴国外经验,成立一个专门的检测机构,并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自身的检测水平。

结语

总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相当众多的环节,我们也只有靠尽快地完善食品法律与法规,建立严格的检验检测体系和监管体系,实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等措施才能使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比较彻底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牛秀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建议[J].品牌与标准化,2010(16):44.

[2]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

[3]韩俊,罗丹.关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5(3):5.

[4]许喜林,边金勇.食品标准化与食品安全[J].中国标准化,2004(9):16.

监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篇7

一、指导思想

按照“保障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依法科学监管,以民为本,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工作目标,强化监测监控,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依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目标任务

1、成立镇覆盖全镇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队伍,建立落实镇街专管员3人,检测人员3人,村级协管员52人。

2、完成生产基地农产品定量检测64个批次,确保生产基地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8%以上。监督检测不合格农产品处置率100%。

3、不合格农业投入品查处率100%。

4、“三品”基地产地和产品复查换证、续展认证和保持认证率100%。

5、完成生产基地农产品快速定性监测6个批次。

6、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三、工作重点

1、健全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落实农产品质量监管职能室和专职农产品监管人员,加强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室建设,完善检测室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配备相应检验检测人员。

2、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以科技成果转化、全程标准化为重点,建立完善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体系和全程标准化质量控制体系,按照“集成一套生产标准,编制一本操作手册,实施一批关键技术,建立一批管理制度,创建一个追溯平台”的要求,开展全程标准化生产建设。

3、强化“三品一标”建设管理。现代农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精品园应100%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鼓励主要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开展对“三品”基地的规范化指导与监管工作,严格证后监管,规范“三品”农产品的用标行为。

4、强化产地准出管理。完善提升农产品基地快速检测点和追溯示范点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准出管理制度,加大生产环节追溯工作实施力度,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管理模式。

5、完成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和农业投入品监测。按年度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计划,开展生产基地农产品和生产经营单位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督监测工作。积极配合完成省、市对我区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投入品的例行抽检工作。

6、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在巩固整治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以打击蔬菜、水果生产中使用禁限用农药,水产养殖中使用禁限用渔药、人用药及销售假劣农资等专项治理。突出对生产源头投入品的监管,突出对生产基地生产过程的监管,加大对生产环节违法行为的查办力度。

7、抓好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围绕“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传统节日及重大活动事项,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落实人员,加强值守,明确责任,开展节前专项检查,及时整改质量安全隐患。

8、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的要求,认真落实监管责任,检查监管执行情况,坚决消灭监管盲区。落实“三品”农产品证后监管工作要求,强化生产者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律意识,强化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执行情况监管。按谁主管,谁负责的监管职责,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监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篇8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安全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事故的发生屡见不鲜,这主要是由于电力施工与建设等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管理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所致。归根结底主要是在安全管理这方面,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将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生产规划落实到实处,没有将安全工作规程与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贯彻,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没有通过建立施工安全管理,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不适当、安全生产状况不佳的现状,其结果必然使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安全管理工作所做的就只是应付检查,做样子给上级领导看,这就使得安全管理形同虚设,形成根本性的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二、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建议

2.1、以人为本,落实责任,坚守红线

通过强化“红线意识”,始终把保障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与进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决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积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要建立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共同坚守“红线”,把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把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同时考虑、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在研究、决策问题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把安全生产“红线”作为一项原则,确保不突破、不降低。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守“红线”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名员工,构建起覆盖全面的责任网络,以有压力的责任目标促进“红线意识”的不断强化。要进一步细化、深化考核内容,将“红线”考核指标具体化并落到实处,严格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

2.2、隐患排查和治理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界定隐患分级、分类标准,实施监控治理并形成闭环管理。按上级(国家或行业)要求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报送。统计分析表应当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制定隐患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和排查方法,落实责任人,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要确定等级并登记建档。隐患排查要涵盖到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根据生产实际,策划检查实施方案,编制检查表,进行隐患排查工作。

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对于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的隐患,应立即整改排除。短期内无法消除的隐患要制定整改措施、确定责任人、落实资金、明确时限和编制预案,做到“五到位”。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监控,在治理前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对隐患排查治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隐患治理后进行治理效果验证和评估。

2.3、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做到常态化管理。

建立并执行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接受专门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有效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进行资格审查,离开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减少“三违”,使企业的安全理念和价值观被全员所认同和共同遵守,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2.4、设备设施标准化管理

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标志标识等是安全管理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过程中,各种人身伤害事故和设备事故的不断发生,其根源在于生产现场设备设施标准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设备进场严格执行报审管理,并建立特种设备专门台帐,对设备进行管理。设备设施在使用前应进行验收并定期检验,保存相应记录。特种设备应经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并按规定注册登记。特种设备应按规定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特种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并保存相关的维护保养记录备查。通过缺陷管理、检测与跟踪等手段加强设备管理,可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消除设备隐患,在生产现场安全设施管理上达到规范、统一,不断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2.5、加强危险源辨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

建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应组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或危险后果进行评估、制定控制措施,落实治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形成记录。分层、分类细化评估标准,创新评估模式,采用现场评估法(LEC 法)判断的危险等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编制应急预案。

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保证其有效可靠运行。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评估。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三、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的管理

概括来讲,电力监督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安全监督的标准化、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等几方面,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3.1、监督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

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对于整个电力安全的管理极为重要。要求监督现场生产的监督人员能够及时的找出管理当中存在的漏洞及安全隐患,并将其立即纠正,进一步的完善安全管理工作。为此,在进行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时,应找出管理的重点及关键性环节,最大程度的排除安全隐患。而在工作内容的确定方面,则需具备一定的指导性及针对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3.2、规划长期安全监督管理的方案

为促进电力安全生产,安全监督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管理工作做出长期规划,将电力安全长期监督管理的目标明确。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员工的培训,促使员工能够结合自身的实践,不断的提升安全意识及技术标准。而在落实相应工作时,则需制定规范的、合理的计划及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展现出阶段性及步骤性,最终实现员工安全生产技能的不断提升,为电力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对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的评定

在促进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工作当中,首先应建立起标准化的评价制度,可采用外部审核结合内部自主评定的方式进行。通过量化形式对电力安全监督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找出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在最终构成针对性较强的方法及措施。同时,在管理过程当中,应采用动态循环的模式。根据电力循环的特点,完成相应规划,然后实施并检查,最后则需根据实施情况进行改进,最终建立起规范化的电力安全监督体系,实现标准化的管理目标。

3.4、监督人员的标准化管理

对于监督人员的标准化管理,可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上级管理部门可对安全监督人员及下属单位的信息进行管理,进而可对其管理工作的进展状况进行实时掌控,及时的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的纠正。同时,还可根据安全监督人员的不同工作职责建立起相应的岗位,将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同时给出安全监督的相关标准。在监督管理工作当中,还需注重缺陷管理、运行管理、班组管理及日常安全管理。通过对监督管理人员的明确分工,并确定其岗位职责能够让监督人员在相关工作中做到各司其职,进而提升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及规范性,以实现标准化的管理。

3.5、科学构建电力安全培训工作体系

科学构建电力安全培训工作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的决定》(安委[2012]10号),加强和规范电力行业安全培训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培训工作责任,强化电力行业安全基础建设,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安全监督管理效能,国家能源局制定了《电力安全培训监督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3]475号)。该办法适用于电力企业从业人员和电力安全培训教师的安全培训。其中,电力企业是指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电力建设施工企业。电力企业从业人员包括企业相关负责人、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以班组长、新工人、农民工为重点的其他从业人员。办法还规定,国家能源局负责指导全国电力安全培训工作,依法对全国电力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依法对所辖地区电力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电力企业承担本企业安全培训的主体责任,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电力企业应当建立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保障安全培训投入,对从业人员进行与其所从事岗位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等。

以某电网公司为例,电力安全培训纳入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其管理体制是: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总公司、各区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地市公司三级管理体制。电力安全培训是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要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由各单位安监、人力资源等部门牵头实施,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建设实操、实训安全培训设施场所,取得相应的培训资质,全面落实安全培训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保证充足的安全培训投入,逐年制订专业安全培训计划,纳入本单位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统一组织实施。

结束语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加强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应将其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施工中,以确保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突破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创新安全管理理念,采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手段,以保障电网的稳定性,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促进电力工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述,郑霞忠,余迪.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02:167-172.

[2]雷占军.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6:148.

[3]汤勇.关于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思考[J].电子制作,2014,03:259.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范文 下一篇:量化研究的哲学基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