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范文

时间:2023-10-20 17:19:28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1

【关键词】老年肺心病健康指导

中国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187-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北方多发,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其死亡率较高,临床观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死亡率与急性呼吸衰竭发作的次数,是否及时就诊及合理氧疗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方式需求调查,加强有效的健康指导、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例肺心病患者均为2008年1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符合肺心病的诊断标准,男150例,女50例,年龄45岁~75岁,平均住院次数3次~4次,年住院日60 d~110 d。

2健康指导内容

2.1吸烟 为重要的诱发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必须戒烟,保持病室干净整洁。

2.2感染 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感染后症状会加重,应在感染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

2.3预防感冒感冒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主要因素。慢性阻塞性患者应注意随气温变化增添衣服,以免引起感冒而加重病情,要保持就居室干净整洁,无烟尘。

2.4合理氧疗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衰竭以Ⅱ型呼吸衰竭多见,应采取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以减轻呼吸困难,缓解肺动脉高压。

2.5促进有效排痰嘱患者坐位、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突然用力咳嗽借助胸腹肌同时收缩使胸腔压力增高,产生瞬间爆发力将声门打开,使肺脏深部的痰液咳出。鼓励患者经常变换,为患者拍背,配合超声雾化吸入化痰消炎药物。

2.6坚持锻炼 病人应根据情况,作些适当的活动,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例如清晨散步、打太极拳、做深呼吸运动、可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锻炼时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分劳累,并且要教会病人进行缩唇式呼吸,可以减低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具体做法是:吸气时气体从鼻孔进入,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哨样,让气体均匀地自双唇之间逸出,吸气和呼气的时间为1:2,知道患者每天练习2次∽3次,10min次。

2.7心理护理:情绪变化可加重病情。老年人生活能力差,又常年有病,易产生自卑感,所以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知道病人正确对待自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向健康方面转化。

3结果

通过对2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少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次数,延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展,发挥了患者现有的肺功能水平。经过2年随访,平均住院次数降至1次~2次,年住院日降为30 d~80 d,对护士而言,体现了护士在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2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51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13-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伴有一些显著的肺外效应,这些肺外效应与患者疾病的严重性相关。肺部病变的特点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这种气流受限通常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指急性起病,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咯痰症状变化超过了正常的日间变异,须改变原有治疗方案的一种临床情况。其最常见的原因是支气管的感染和大气污染,但是约1/3的急性加重不能发现原因。急性加重期合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气流受限。联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4月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上短期内出现咳嗽、咯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伴发热等症状明显加重的表现。剔除合并肺性脑病、气胸、肺癌各1例,快速房颤4例,余8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治疗期间,因不能耐受吸入治疗及中途转院等因素有4例撤出,对A组40例、B组38例进行观察比较。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包括氧疗、抗生素、茶碱、祛痰及营养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2mg联合沙丁胺醇2ml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次/d;B组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2ml/次加入4ml的生理盐水中,吸入方法同上,2次/d。两组雾化吸入后均嘱其漱口。

1.3疗效评定显效:咳嗽、咯痰、气短明显减轻,无明显呼吸困难,无喘息,肺部痰鸣音和哮鸣音消失;有效:咳嗽、气喘减轻,肺部痰鸣音和哮鸣音减少;无效:临床症状体症无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均数检验采用t检验,以P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7d后,A组总有效率优于B组,经秩和检验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疾病急性发作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导致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和生命质量降低[2]。急性加重时由于气道炎性反应加重使气流受限,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加重、痰多、痰黏等,治疗当快速有效的解除平滑肌痉挛和抗炎。如控制肺部感染、止咳祛痰、支气管扩张剂和呼吸支持等。氧气驱动气雾吸入治疗并将药物或水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气体中,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湿化气道的作用。不仅可以氧疗同时又起到药物治疗的作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明显优于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

布地奈德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抗渗出的作用,能增强肺组织细胞膜上β2-受体蛋白的转录和呼吸道黏膜上β2-受体蛋白的合成,并能降低β2-受体的亲和力,预防β2-受体下调,已产生的β2-受体下调可被糖皮质激素所逆转[3]。沙丁胺醇是支气管扩张剂,属于β2-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气管平滑肌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气流受限,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症状的主要治疗措施。有研究认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两药联合应用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加抗炎活性,临床效果显著,且给药途径简捷,患者的依从性高[4]。研究观察结果与文献一致,可见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2]彭敏,蔡柏蔷.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394.

[3]白春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4,9(1):1.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3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诊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记录和比较患者的肺功能的变化(包括FVC、FEV1/FVC、MMEF和PEF)比较。

结果:护理后与护理前FVC功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5.0649,P

结论: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关键词:健康宣教 呼吸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7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66-01

据国内外的统计报道,一半以上的慢阻肺患者中都有着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 [1]。营养不良常常会导致患者缺乏抵抗能力、免疫力下降 [2,3]。长期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期会加大气道阻力,从而导致呼吸道的感染加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我院使用了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诊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为55~75岁,平均年龄为61.24±7.71岁。发病时间为2~33年,平均为8.33±2.12年。所有患者均肝肾功能均正常,也无消化道和代谢疾病。所有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状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进行健康教育: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发放慢阻肺相关的康复护理的手册,分别从护理措的施、病理特征、康复治疗以及生活注意事宜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和宣传,劝导吸烟患者停止吸烟,以避免病情的恶化。

1.2.2 呼吸康复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呼吸康复护理时,根据于X片检查、症状特征、临床检查、病程、年龄和病史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患者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对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需多加注意。尽量减少医院环境中空气的致病菌含量,提高病房内的空气洁净度。吸氧的雾化罐以及湿化瓶及管道等需经过及时更换与消毒,减小感染的危险性大,严格无菌操作,严格陪护及探视人员的出入频率。此外,保持空气湿度以及扩大床间距来减少患者间相互感染等。

1.3 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当P

2 结果

护理后与护理前肺功能相比较,护理后的FVC、FEV1/FVC、MMEF和PEF指标均高于护理前,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

表1 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的比较

3 讨论

慢阻肺的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主要的致病机理,病变通常是进行性的发展,最终严重可导致肺功能的丧失,会导致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4]。我院通过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使COPD患者以及家属能够更加配合治疗过程,也消除了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消极反应 [5,6]。通过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我院治疗的慢阻肺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肺功能相比较,护理后的FVC、FEV1/FVC、MMEF和PEF指标均高于护理前,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

我院的研究显示,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对于慢阻肺的治疗极为有效。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史素丽,曹凤英,罗永伟等.老年慢阻肺患者疾病知识和社区干预需求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257-258,261

[2] 李艳玲,石丽娜,陈小静等.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困扰和功能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4,(6):918-921

[3] 王亚勤,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4] 石,严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运动康复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70-672

[5] 李娥,钱绪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家庭无创通气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949-950

[6] 徐巧仙.舒适护理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55-656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4

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易发的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危害着越来越多的老人的健康。其中COPD又是呼吸系统中致死和致残的第一大原因,是老年人身体患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病而位居第二的老年慢性病[1]。由于本病病程长、病因复杂、病情复杂,所以对此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了解和增进健康教育知识,从而降低本病发生、复发率,更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笔者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COPD健康教育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COPD的流行状况及危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密切相关[2]。最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高达8%~10%,每年有500~1100万人因COPD致残,病死超过100万例[3]。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死于COPD的约300万人。预计到2020年,该病将成为全球第3位致死原因[4]。由此可以看出,COPD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WHO评估COPD位居我国疾病负担序列的第一位[5]。另外余小平等[6]就通过对上海市区COPD患者的现状调查得出结论:上海市区COPD患者的疾病状况和生活质量并不理想。因此本病应该引起全球的关注。

2 COPD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式

2.1 COPD健康教育的内容

2.1.1 基础知识教育 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

作者单位: 200237 上海,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呼吸内科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7]。因此,有必要根据病人年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因人而异地、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针对性教育,内容包括COPD的定义、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等。其中注意帮助病人识别使自身病情恶化的因素。

2.1.2 心理社会支持 Ninot等[8]报道,心理社会支持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改善患者的应对策略、自主性及社会参与。COPD患者因患病时间长、病情反复、进行性加重、高额的医疗费用等,会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心理。另外Gift 等[9]研究表明,抑郁是COPD患者主要的心理障碍,这无疑会加重患者的病情。杨翠华等[10]认为经济条件决定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的依从性;经济背景干预患者的心理量化结果,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而杨晶等[11]调查结果显示, COPD 患者的经济支持、精神支持主要来源于家庭,占前 2位的依次为配偶及家人。由此可以看出,在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时一定要注意调动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

2.1.3 指导患者避免有害理化因素 吸烟是COPD重要的发病因素,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吸烟时间愈长,吸烟量愈大,COPD患病率愈高。大量研究表明,被动吸烟,尤其是儿童被动吸烟也可导致COPD,因此必须重视吸烟所产生的危害性[1,2]。有研究表明成功的戒烟可以显著地保护那些具有FEV1进行性下降高度危险者的肺功能[12]。另外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如烟雾、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致病因素。患者应尽力避免这些有害因素,病室及居家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环境清洁。

2.1.4 家庭氧疗 对于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目前主要提倡给予病人1~2L/min、每天15h以上的长期家庭氧疗(LTOT)。长期持续低流量吸氧不但能改善缺氧症状,还有助于降低肺循环阻力,减轻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负荷[1]。家庭氧疗能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已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但刘红[13]通过对64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显示,病人因为想节省医疗费用支出(31.3%)、症状消失后认为不必要再氧疗(6.3%)等原因而不能遵从出院时的医嘱,不能做到每天吸入要求量的氧而影响疾病的康复。另外杨悦等[14]也通过调查显示,对于家庭氧疗的认知,不了解的占64.10%,已了解的占35.90%。其中有症状时吸氧占16.67%,每天短时间吸氧占14.10%,每天吸氧15h以上只占5.13%。由此可见我们还需对病人的家庭氧疗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指导。

2.1.5 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是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也称为调息训练, 即有意识地延长吸、 呼气时间, 以腹式呼吸为主进行慢的、深的、有规律的呼吸训练, 以实现自我调节[15]。早在1938年美国的Soley等[16]就提出腹式呼吸训练治疗的概念。腹式呼吸的训练方法:患者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前胸部和上腹部。全身放松,闭嘴用鼻深吸气至不能再吸,膈肌下降,腹部外凸,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气时用口呼出,膈肌上升腹部内陷,手感到腹部下降。腹式呼吸应配合缩唇呼吸一起应用。缩唇呼吸是通过缩唇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方法: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缩口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6s,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cm的白纸为适度[17]。程婕等[ 18]建议呼吸操锻炼频率保持在每星期3次以上,每次15~20min,为下午2:00~3:00在病区会议室进行。由专门指导者集中示范,然后于床边指导患者进行锻炼。训练基本原则:训练强度以呼吸和心率增快为限,停止训练10min,恢复至平静状态示强度适宜。另外戴秀华[19]研究发现家庭氧疗配合呼吸训练对缓解期COPD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2.1.6 无创正压通气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 Tion,NPPV)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COPD 引起的呼吸衰竭已取得肯定疗效, 治疗成功率为 80%~ 85%[20]。兰万成等[21]通过对32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NPPV治疗分析,结果显示:经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治疗组与使用呼吸兴奋剂的对照组在治疗2天后,治疗组PaCO2、P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1.7 饮食指导 呼吸功的增加可使热量和蛋白质消耗增多,导致营养不良,因此若患者无心、肾功能障碍,应制定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量多餐的饮食计划[25]。在指导干预过程中,除了帮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外,还要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2.1.8 药物指导 对于COPD的药物治疗,目前主要包括抗生素、支气管扩张药、祛痰药等。在指导患者服药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如止咳药可待因有麻醉性中枢镇咳作用,有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可能会成瘾,并因抑制咳嗽而加重呼吸道阻塞[26]。长期用药是防止COPD反复发作的关键,但目前我国COPD的用药率及控制率依然相当低,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是重要原因,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知识缺乏、病情严重度、治疗时间、年龄、社会因素等方面[27]。

2.2 健康教育形式

2.2.1 医院内健康教育 形式有集体授课、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宣传栏、VCD宣教、组织病友联谊会等。孙丽玲等[28]通过对比实验对136例COPD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发现COPD复发率对照组为23.5%,观察组为5.9%;病死率对照组为4.4%,观察组为2.9%。王超[29]应用护理程序对COPD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促进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并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2.2.2 社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以针对个人、家庭或社区群体,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方法包括社区随访、社区专题讲座、各社区办黑板报、医院安排医生义诊、演示、案例学习等形式。其中社区随访包括电话回访、上门随访,目前电话随访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小结

综上所述,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已得到全球范围的广泛重视,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对于COPD 患者的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工业生产减轻空气污染、国家加大戒烟力度等)、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工作深入进行、加强家庭或电话随访、强化家庭照护观念等。希望通过各方努力,来减少COPD的发病率,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璧瑜. 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全科护理,2008,6(12):3224-3226.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60.

3 陈炼,张国林,林少姗,等. 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0):808-810.

4 董碧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进展.成都医药,2002,28(3):174-178.

5 袁静,李波,刘艳华,等.纳洛酮治疗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中国实用医药,2007,2(24):16-18.

6 余小平,朱圆,原萍,等.上海市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现状调查.上海护理,2009,9(1):14-17.

7 刘丽萍, 赵庆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24(1):43-45.

8 Ninot G,Brun A,Queiras G,et al.Psychosocial support for pulmo-nary rehabilitita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v Mal Respir,2003,20(4):549-557.

9 Gift AG,McCrone SH.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Heart and Lung,1993,22(2):289-297.

10 杨翠华,谢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认识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报,2009,34(5):441-443.

11 杨晶,杨萍,高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现代护理, 2005,11(3):165-167.

12 何权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1):45-46.

13 刘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3):68-69.

14 杨悦,许少华. 78例重度COPD患者对COPD的认知及治疗现状.医学临床研究,2006,23(6):853-855.

15 王长虹, 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 175-176.

16 Soley MD, Shock NW. The etology of effort syndrome. Am J Med-Sci, 1938, 196: 840-851.

17 刘洪君, 姚翠玲, 许占英, 等.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临床肺科杂志, 2006, 11(1) : 63.

18 程婕,程云,宋七仙,等. 超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锻炼效果研究.上海护理,2009,9(3):11-12.

19 戴秀华.家庭氧疗配合呼吸训练对缓解期COPD的疗效.临床肺科杂志,2005,10(4):477-478.

20 Pauwels RA, Buist AS, Calverley PM, et a1.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HLBI/WHO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 workshop summar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3:1256-1276.

21 兰万成,吴晓新,曾婧.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32例的临床分析.临床医学工程,2009,16(5):39-40.

22 李伟棠,黄兰卿,梁红卫,等.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黑龙江医学,2009,33(1):17-18.

23 Liesching T,Kwok H,Hill N S.Acute applica-ons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Chest,2003,124(2):699-713.

24 张大良, 张 萍. 无创机械通气医院家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研究.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3,2(4): 219-221.

25 黄素玲,曾淑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12-113.

26 杨宝峰.药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0.

27 张玉 ,冉艳军.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97-98.

28 孙丽玲,张欣欣,孟海涛,等.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复发的影响. 黑龙江医学,2009,33(4):313.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c)-0116-03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是小儿期常见的一种耳鼻喉科以及头颈科疾病[1-2],该病常见于喉腔略显狭小的儿童,喉腔的狭窄常会导致其黏膜下层松解[3],若在此时患儿由于发炎或是其他原因导致黏膜充血、肿痛,容易引发呼吸道阻塞。一般小儿的呼吸阻塞病情要比成人严重,对患儿的健康甚至生命有严重威胁。对于小儿而言,呼吸阻塞性疾病常具有突发性、危重性等临床特点[4-5],但小儿呼吸阻塞性疾病的起病原因较多,不同的病因常会导致患儿的病情有所差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儿实际,采取不同的救治方案。一般而言,对于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是气管类疾病所引发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采用药物保守性治疗即可保证其在较短时间内康复。但对于支气管内异物所引发的急性阻塞,则应及时诊断并抢救,以防止病情发展引起痉挛性呛咳或黏膜水肿,保证患儿生命安全。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行,孩子之于家庭的意义不断提升。因此,保证小儿生命健康,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选取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96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抢救及康复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就诊的阻塞性疾病患儿92例,男61例,女31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2.31±0.93)岁。患儿病因为咽喉类疾病52例,包括急性喉炎、咽喉异物以及喉部肿瘤等;气管或支气管类疾病31例;食管类疾病5例;其他病因4例。所有患儿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4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急救及护理。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急救及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两组具体急救及护理方案如下:

1.2.1急救方案

对于紧急入院的患儿,医护人员应立即检查其呼吸状况,通过吸氧尽快改善其呼吸状态。同时,迅速对患儿进行检查,诊断发病原因,并根据病因和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抢救方案。对于感染类病因应在最短时间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抑制病情发展。对于气道阻塞的患儿则应给予紧急处理,即开口腔除腔内异物,Heimlich法除气道异物或内窥镜下除异物。当患儿呼吸得到改善后,进行救治。一般采用雾化吸入或气管滴入的方法给予肾上腺素,剂量为1~2 mg,可有效消除黏膜水肿;给予糖布地奈德治疗炎症。对于上述方法无效的严重患儿,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包括麻醉下气管插管去异物以及气管切开术等。

1.2.2 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组患儿经过急救治疗后,由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护理。随时监测患儿的呼吸状况,并及时提醒家长或是病房内其他人员保持安静,以使患儿能够保持稳定,利于疾病的治疗。告知患儿家属救治后注意事项,并进行手术护理。手术护理是指患儿术前,医护人员应与家长及时沟通,安慰家长,使其对患儿的病情充分了解。保证患儿术前禁食、禁饮,以及必要的呼吸监测及改善措施。但应注意慎用止痛剂。

1.2.3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提高患儿抢救效果。

1.2.3.1 心理护理 在患儿入院之初以及在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儿的情绪变化并进行包括肢体、语言等方式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其内心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可连同家长对患儿进行适当鼓励,树立其面对疾病的信心,最大限度地配合医生的救治。同时,医务人员应及时向家长告知患儿的病情,并随时留意家长的情绪变化,为其讲解各种急救措施的必要性和意义,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

1.2.3.2 饮食护理 患儿在抢救过后,医护人员告知家长患儿平时饮食的相关注意事项。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冷流食,但应注意食量,进食最好取半坐或坐立体位。在患儿进食过程中,指导轻堵气管套管,以保证呼吸与吞咽动作步调一致。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说话训练,同时应多喝水。一般患儿术后3 d即可进行半流食。切忌给患儿食用硬质或是刺激类食物。保证患儿营养充足摄入,对于必要患儿可进行静脉输养。

1.2.3.3 出院指导 医护人员在患儿出院的1周内定时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呼吸情况、精神状态等,判断其病情恢复情况。对于存在就医隐患的患儿及时建议其入院复查,避免病情延误。同时,通过与家长沟通,在家长对患儿的日常护理过程中,提出正确的意见。患儿出院后一般不进食硬质难嚼的食物,尤其是小于3岁的孩子,不可给坚果性质的食物;家长应嘱咐孩子在吃东西时,不可打闹;在孩子进食过程中,家长不可以转移其注意点;这些可以有效防治食物误入患儿气管,引发患儿再次入院。对于因入食异物,而咳嗽、呼吸抑制的孩子,应指导其停止摄入食物,在安静状态下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儿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儿日常活动以及心理活动评分;调查患儿家属对治疗过程中护理的满意情况;记录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焦虑症状评分参照方宗君等[6]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和满意三种,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抢救疗效比较

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抢救成功率、病死率以及重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中各有1例和2例患儿自动出院,未经治疗。见表1。

2.2 两组患儿康复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儿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焦虑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比较

调查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及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3。

3 讨论

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病情危急,发病迅速,常需要急诊救治[7-8]。据调查显示,多数呼吸道阻塞患儿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常会威胁生命。因此,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作为儿科急诊中的常见病症,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其有效的治疗手段探究也在不断发展进行中。就目前而言,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轻症患儿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9-10],而中重症患儿可采取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手术,以尽快去除阻塞异物,保证患儿生命安全。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自身病情的主诉能力较差,因此,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是护理的重点,也对护理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干预作为专业护理发展的重要体现,已成为重大疾病护理的必然趋势,而小儿作为特殊患者,成为护理干预的重点对象。

本文针对我院92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分别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和急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救治结果,可知,护理干预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即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呼吸道阻塞疾病患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同时,护理干预对患儿健康,尤其是社会活动及心理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降低疾病对患儿生活的影响。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0.13±1.09)d和(12.42±0.97)d,即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对减轻患儿家庭负担具有重要作用。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6

[摘要]本文以六十八名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例,从专业角度分析了该病的护理方法,并重点阐述了熟练掌握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在该类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六十八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龄患者;护理;探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高龄人易发的一种常见病,这种病主要是患者体内的气流在肺部受到阻碍,表现出肺气肿或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咳痰、反复咳嗽、气促胸闷、呼吸较为困难,气管内阻塞式进行性发展,但部分症状具有可逆性。这种疾病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致死率较高,患者的经济压力以及心理压力非常大,并且此负担持续时间长。因此,对该类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疾病干预方式,在该病的护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该类疾病的并发症,对病情的发展起到延缓作用,进而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现笔者将针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相关探究。

1、 资料分析

我科从二00九年至二0一0年期间共收治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六十八例,其中男性患者六十二名,女性患者六名,年龄处于六十八岁至八十六岁之间。所有患者都进行了氧疗、抗感染、预防心律失常、调节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电解质紊乱的治疗。六十八名高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都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2、 护理过程:

2.1、劝导患者形成正确睡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如处于急性期,其神智不够清晰,护理人员应劝导患者采取半卧的姿势睡觉,此法利于患者把肺部的淤痰吐出来,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进而减轻患者心脏的重大负担。同时患者睡觉时,头部不能向前部弯曲,以免因为窒息而出现生命危险。

2.2、给予专业化的休息安排

该类患者如处于急性期,护理人员一定要叮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养病,并且要采取相关措施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新鲜。千万不能在病房内出现对流风,房内的温度和湿度都要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和。此外,该类疾病要尽量避免亲属、朋友的探视,以保证病房的绝对安静,为广大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宁静的环境,如此一来能令患者机体内能量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护理人员还应禁止任何人不得在病房内吸烟,最大程度减少各种意外的干扰噪音。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应禁止其运动,但病情缓和后则可要求其适当锻炼,但须适可而止。强调戒烟酒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3、进行合理的饮食安排

护理人员应根据高龄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状况合理安排饮食。此类患者的饮食不仅要清淡、容易消化,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譬如鲜鱼汤、鸡蛋汤,不能暴饮暴食,而应少吃多餐,且患者进食的环境不能太差,应采取必要措施为患者打造舒适温馨的进食环境并鼓励其多进食,以补充患者身体营养,增强其免疫力,改善营养不良的状况。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饮食中的含盐量要低。

2.4、采取恰当措施清除痰液

病情严重的患者,其体内的痰液一般都较多且黏,护理人员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患者清除痰液:每隔两到三个小时帮助患者翻转身体一次,同时不断鼓励患者努力咳嗽,并在患者呼气期间轻轻捶打其背部,以此促进患者体内痰液排出。对于神智不清晰的患者要借用机械力量帮助其排除痰液,但在操作中必须注意防止细菌的混入,抽吸手法要轻柔,压力要适当,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否则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2.5、加强口腔护理力度防止形成压疮

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都是采用口腔呼气的方式,空气未经过鼻腔的消毒净化直接就进入呼吸系统,再加上由于该病的治疗需要长期服用大量抗感染的抗生素,患者的呼吸道极容易发生二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督促患者每天用生理盐水对口腔进行消毒,以保持口腔的洁净和湿润。该类疾病的急性患者一般都是年老体弱,长期卧床不起,活动极不方便,很容易形成压疮。因此,护理人员应告诫患者家人一定要帮助病人定期擦洗身体,定期翻身,并用红花酒精为其按摩,让患者的床位整洁、干净、平整。此外,对这类患者不能使用有破损痕迹的便器,并不断鼓励其多吃高蛋白且易于消化的高维生素食物,以此增强病人对疾病的抵抗力。

2.6、熟悉无创呼吸机的使用

在高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无创呼吸机能发挥巨大作用,甚至在很多时刻它能挽救不少危机病人的生命。但无创呼吸机在挽救病人生命的同时,也给广大患者的身心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因此,呼吸专科的广大护理人员一定要熟悉无创呼吸机的操作方法,减少在治疗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具体可如下操作:首先把无创呼吸机的管路连接好并移至患者身旁,帮助其采取正确的卧姿,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面罩,之后再联接氧气和呼吸机,调节至通气的模式和参数,打开开关,此时护理人员把准备好的面罩放置在患者的脸部用手固定,稍过片刻等到患者适应后,用头带把面罩固定好,同时让参数监护仪运行,护理人员则在患者身旁进行观察,并负责相关治疗程序和监护过程。在对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注意通过非语言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因为患者在做该类护理时嘴被蒙住,具有较强的恐惧感,因此,非语言的沟通此时能使病人获得一定程度的安全感。此外,使用呼吸机限制了患者的本能咳嗽,因此,护理人员在使用呼吸机治疗前可在湿化器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让气体湿化进入患者的呼吸道,以防止病人呼吸道干燥,再结合翻身、捶背等方式帮助患者排除痰液,最终减少病人在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3、探究

通过对上述四十八名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笔者深刻体悟到对该类病人一定要根据病情特点注重细节上的护理,为其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此外,护理人员更应熟悉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护理细节,这对该类疾病的护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莉.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1,2.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7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观察

所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以反复咳嗽、咯痰和气促以及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于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呈现出一种逐年升高的趋势,例如我国每年由于COPD致残的患者约有500~1 100万、而死亡的患者已达100万,另外还有相关文献报道截至2020年COPD的死亡率将位居内科疾病的第3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2]。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临床发现单一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鉴于此种情况,随机选择60例COPD患者,并对其进行了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所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60例,同时对肝、脑、肾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予以排除,另外对长期卧床和心肺功能存在严重衰竭者也相应给予排除[3]。同时查阅60例COPD患者病历资料显示:男54例,女6例,年龄65~85岁,平均(71.00±3.00)岁;患者基础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51例(85.00%),肺气肿21例(35.00%),糖尿病者19例(31.67%),血压过高者20例(33.33%);同时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痰多以及气道阻塞等,另外存在吸烟史者为47例(78.33%)。

1.2  研究方法:回顾性观察与分析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历资料,并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以及临床试验设计要求,设计《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表》,表中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个人史、既往史、治疗措施及其治疗效果等,并由专人对表中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结果。

1.3  治疗方法:本次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心理问题治疗、呼吸道管理(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合理给氧、改善呼吸功能、药物治疗(例如合理选择与应用敏感性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慎用糖皮质激素等),另外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肺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等。

1.4  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4]: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评定,共分为四级,即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其治疗效果等级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  统计学处理:本次观察所得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临床控制19例(31.67%),显效29例(48.33%),有效7例(11.67%),无效5例(8.33%),总有效55例(91.67%)。总有效率与无效率比较,χ2=21.00、P=0.0099(双侧)<0.01,提示本次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效。

2.2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评估结果:见表1。

表1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评估结果()

治疗时间例数FEV1(%)FEV1/FVC(%)6min行走试验(m)治疗前6038.6±12.135.2±10.6385.2±17.2治疗后6046.3±13.2①41.0±12.0②433.5±16.0③注:与治疗前比较,①t=16.52、P=0.045<0.05;②t=15.34、P=0.048<0.05;③t=17.64、P=0.043<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支气管-肺组织存在显著病理改变以及肺功能出现严重下降的一种疾病,具有病情重、病情迁延难愈以及易反复等特点,所以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干扰,同时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极大负担,而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上常常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但是效果欠佳,鉴于此种情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了相关治疗措施,本次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91.67%且明显高于无效率(P<0.01),另外患者肺功能得以较大改善,因此也印证了本次治疗方法的有效性(P<0.05)。

鉴于此种情况,现将该治疗方法分析如下:①心理问题治疗: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容易出现诸如焦虑、抑郁、悲观失望、乃至轻生等心理问题,针对此种现象,首先掌握好患者心理问题类型,其次根据患者性别、文化程度等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查房制度,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多讲解、多帮助,恢复患者自信心,同时及时发现问题隐患,进而帮助患者渡过精神上的难关,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工作;②呼吸道管理:例如:保持呼吸道畅通方面,应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咳嗽,其中对于痰液黏稠、干结不易咳出者,可给予硫酸特布他林0.25 mg、布地奈德1 mg(2次/d)雾化吸入,从而稀释痰液,促进患者更好的排痰;对于咯痰无力者则采取吸痰处理、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给予机械呼吸等对症处理。合理给氧、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给予患者2~3 L/min、浓度保持在25%~29%的氧气进行间断吸氧15 h/d以上;③药物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合理的抗生素,如对于轻度或中度感染者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而对于重度感染者则需选择三代头孢等;同时需注意在治疗期间应将细菌负荷降低到最小程度并积极预防真菌感染且给予足够疗程。合理使用诸如沙丁胺醇等支气管扩张剂,以便更好的抑制气道黏膜下炎性反应、同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和清除管腔内分泌物以及抑制内源性介质所造成的气道水肿等;④肺功能康复训练治疗:例如为了较好的改善胸、膈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我们指导患者如何进行缩唇呼气、腹式呼吸肌锻炼等,同时在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期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部就班的进行练习,以免患者产生疲劳感,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4 参考文献

[1] 王迎难,张劲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现状[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9,37(3):145.

[2] 张珍祥,张惠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定义及治疗[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9,37(3):129.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8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0(b)-010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non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who accepted treatm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taken as control experiment,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 the control group(n=5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n=5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hen, the changes of SaO2, PaCO2, PaO2 index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comparsion of SaO2,PaCO2 and PaO2 of patients of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and 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the improvement of PaCO2 of (50.01±7.82) mmHg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of (47.35±7.21) mmHg (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oninvasive ventilator; Respiratory failure; Clinical effe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若合并呼吸衰竭,常提示患者病情程度非常严重,可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影响,而临床上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因此,该次研究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对照实验,探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作对照实验,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研究同意书,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1]中关于COPD的相关诊断标准,均合并呼吸衰竭;排除标准:①不符合COPD或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者;②患有严重的心肺基础疾病者,如心力衰竭、肺部肿瘤等;③病情严重需要立即实施气管切开者;④昏迷或意识障碍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5.2±5.1)岁;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6.2±4.9)岁;将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化痰、抗感染、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2],采用BiPAP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S/T呼吸模式,将氧流量设置为2~3 L/min,IPAP设置为8~20 mmHg,EPAP设置为4~8 mmHg,对患者实施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保证患者吸氧浓度90%通气时间2~4 h/次,3~4次/d,随病情好转可逐渐下调各项参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O2(血氧饱和度)、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aO2、PaCO2、Pa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是,观察组治疗后PaC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COPD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喘息、呼吸困难、咳痰、慢性咳嗽等[3],对于该病的发病因素,临床上尚不明确,当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与治疗时,随着病情进入急性加重期,则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病死率与致残率[4],以往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方案对患者实施治疗,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近年,随着中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无创呼吸机被逐渐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经面(鼻)罩的方式[5],进行通气,具有控制与自主呼吸的双重优点,对人体机能协调性具有改善的作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患者气道造成损伤,不需要创建人工气道[6-7],可有效减低并发症发生率,除此之外,无创呼吸机还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1 d,SaO2、PaCO2、PaO2指标水平分别为(90.05±5.55)%、(50.01±7.82)mmHg、(88.59±3.26)mmHg,明显优于治疗前(P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1-10.

[2] 陈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4):133-135.

[3] 徐碧辉.整体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997-1000.

[4] 林建聪.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4(6):88-90.

[5] Hsu,C.-C.,Wu,J.-H.,Chiu,H.-C. et al.Evaluating the sleep quality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patients after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reatment[J].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2013,43(7):870-878.

[6] 王美锦,杜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5):542, 544.

[7] 何景昭.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养生,2014(8B):126.

[8] 陈春杰,陈春秀,黄壮志,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7):3869-3870.

上一篇:文字与语言的共性范文 下一篇:设计与艺术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