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9 17:51:16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篇1

关键词:暖通与建筑工程;难点问题;比较研究

1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建筑行业目前已经有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建筑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建筑中暖通工程的设计对于建筑的整体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也备受人们所关注。

1.1暖通工程中存在的能耗问题

能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目前能源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对于能源使用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的使用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能源的使用需求上也在进一步增加,而我国能源的增长依然相对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建筑工程设计中暖通节能问题也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在社会能源消耗上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而发展节能建筑也是建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暖通空调设计方面,设计人员也需要更多的重视节能环保方案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按照我国对于节能环保的规定来做好设计中的每个环节。而我国目前在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这样也难以真正的做到科学合理的节能环保,并且对于暖通工程设计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1.2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2.1暖通空调设计需要按照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来进行,而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认识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建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暖通工程设计的节能环保考虑的不够全面。很多暖通设计只是一味的考虑到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节能要求来进行设计。现如今,人们也普遍认为暖通空调在供暖、供冷的效果上越好就说明设计越好,这样与我们对于经济适用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暖通空调在能源消耗上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如果室内外的温差过大,人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差,这样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下降。

1.2.2暖通空调设计上缺乏科学的评价,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也没有按照规范的标准来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如果没有对暖通设计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那么暖通工程在应用后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能耗问题,这样也不利于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实现。

1.2.3对于暖通部分设计以及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暖通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暖通系统的运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由于相关设计人员对于节能以及经济性等认识的不足而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系统呈现出以下的一些缺陷:初期的投资比较大、运行的过程中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比较大等。这些缺陷导致相关的投入远远的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使得能源等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浪费。除此之外,相关的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也是影响暖通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从事暖通相关设计与施工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专业不对口的非专业人员,有的施工人员甚至都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就直接上岗操作了,这样就直接导致施工中如果出现方案性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这样就给以后工程的正常运行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2对于建筑设计中暖通设计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的分析

在对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暖通部分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要根据相应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解决措施的总结。

2.1对于暖通设计的投入费用以及责任意识方面的强化措施

建筑工程中暖通部分的设计对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环境以及对能源的消耗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于暖通部分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上述对于暖通设计的重要性的描述,所以相关的设计人员就要对于暖通部分的设计进行必要的关注。此外,在对于暖通部分进行设计的相关人员还要不断的加大对于暖通设计的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在对暖通进行设计的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这样可以激励相关的员工,使其更加努力的去工作,并且对暖通设计方面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还要强化相关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暖通设计中之所以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和设计者的责任意识也是分不开的,所以,一定要强化相关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使其能够认真务实的工作,不能够存在一丝的疏忽和错误,使其把设计方案的质量和自身的荣誉联系在一起,确保设计出来的方案能够保证暖通系统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建筑设计的质量。

2.2对于建筑保温性能进行改善的措施

对于整个暖通系统而言,通过维护结构使其完成改善。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能够对结构的综合的传热系数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维护来决定整个暖通系统负荷的大小。所以,在对整个国家的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就是要保证维护结构的保温系数。通过对保温系数的维护来提高对于整个系统的控制水平,从而达到对整个室内热湿环境的相关参数的调整,要尽可能的通过调整相关的参数,来增强对于人体产生的舒适性。因为人体对于环境的冷热产生的感觉主要是因为这些环境的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在以前的实践中,只是用对于空气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控制的方法来进行暖通的控制。这些控制的方面显然是不完全的,所以,就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因为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如果对于环境的调整和控制不够及时的话,那么就会对人体造成不适的感觉。因此,我们就要采用新的控制的方法来对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控制,要采用新的技术以及方法和工艺,来对人体的舒适性进行调整。

3结束语

经过上面对于暖通系统的总结,可以看出,在暖通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相关的解决措施也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基于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暖通设计的重要性,对于暖通设计做出合理的高效的设计方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经过对于实际中的情况进行的分析,高质量以及安全、高效的设计方案对于整个建筑设计以及暖通设计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蓝桂英.关于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问题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

[2]和金刚.浅析节能环保技术在暖通空词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2.

[3]吴洋.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探析[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0.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篇2

关键词:建筑环境;设备工程;暖通;节能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空调的使用范围也不断普及,随之而来建筑能耗不断增加。而国家对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势必大力推广建筑环境和暖通空调的节能技术使用,才能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环境与暖通空调的概述

传统的建筑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纯索取的关系,自然环境要主动适应建筑业的发展,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建设工程要以破坏当代的自然环境为代价,自然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后果最终会反馈给人类,比如山体的滑坡、全球变暖、生活饮用水资源短缺等自然灾害。因此要合理的处理建筑与环境之问的关系,建筑施工主动适应自然环境,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做到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暖通空调的能耗主要是由制冷和制热过程产生的,而这两点的决定因素就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冷热负荷参数,空调冷热负荷是由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共同作用产生的,为此暖通空调的节能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以优化建筑环境实现暖通空调的能耗。

二、建筑环境对暖通空调节能的影响

1、室内环境对暖通空调的影响

(1)建筑物的设计。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要根据节能的标准进行设计,比如,墙和窗的比例等要满足节能设计的要求,而且在选用建筑材料时,比如门窗的材料、围护结构的材料等要尽可能的选取耗能较低的材料,以便减少空调的负荷,降低空调的能耗。

(2)围护结构的性能和墙体隔热。适当增加墙体、屋顶的保温性能,可以减少通过这些围护结构产生的冷热负荷。根据权威部门对住宅围护结构和热工测试结果证明,在同样建筑结构的住宅内热量损失有40%~50%是通过门窗损失掉的。可以采用密封性好、保温节能的新型塑钢门窗。其他具体节能措施还有:改造屋面和地板,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安装热障式隔窗和挡风板;安装活动百叶窗和窗帘;安装遮阳板和挑檐等。

2、室外环境对暖通空调的影响

(1)绿化情况对暖通空调的影响。在现代城市中,绿化问题是十分必要和普遍的,人们为了美化环境,减少污染,开始进行绿化工作。这些绿化使用的植被,能够很好的吸收周围的热量,降低温度,而且还可以防辐射,有效的实现了空气的湿度、热量的平衡,而且对于降低建筑空调的能耗具有积极的作用。

(2)天气对暖通空调的影响。天气状况对暖通空调的耗能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根据室外的环境、温度来设计暖通空调,比如说,室外的温度、湿度、阳光辐射等等,都会对空调的负荷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建筑设计人员,根据实际的气温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计算,使暖通空调的冷热负荷达到最低,实现暖通空调节能的目的。

三、暖通空调的节能技术措施

1、合理降低室内温湿度的标准

室内温湿度标准对暖通空调负荷有着很大的影响,夏季我们适当地提高室内的温度标准,比如将空调温度提高一度,就会大大降低空调的负荷,其消耗的能量就会降低。当然室内温湿度的降低并不是无限制的降低,而是根据人体的舒适适应感而制定的,比如在夏季人们在室内身穿西服等厚衣服必然会提高室内的冷气温度,如果我们不穿西服,而穿短衬衫等凉快型的衣服,则对于室内的冷气温度就会降低。

2、采用新型节能舒适健康的空调及采暖方式

人体的舒适性受到众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参数组合起来可以达到相同的热舒适程度,但是不同参数组合的环境对空调系统的能耗的不同的。现阶段的空调设计的不节能性体现在对环境变化的调控不灵敏,使得人体在整体空调环境中感到不舒适。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通过空气的温度、风量、湿度作用于人体,取代传统的检测空气温度的控制调节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湿热参数组合。参照《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设节能设计标准》,采用夏季参考值的上限和冬季参考值的下限,优化控制湿度值。在风量需求较大的环境中,适当提高湿度值,以降低空调系统耗能负荷,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3、空调系统热回收

大量余热的浪费是空调节能的重要突破点。大多数回风冷却或再热到送风状态,这部分的回风处理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其余的回风则排出室外,携带的冷(热)量白白浪费,若能有效进行热能回收,就能有效利用能源。在空调系统中安装能量回收装置,充分利用排气余热处理新鲜空气,且使排出气体状态接近室外状态,减少处理新风所需要的能量并减少对室外环境的影响。或将这部分能量通过热交换器提供给生活需热(冷)处,由于透光维护结构的热损失较大,可将排风通过双层玻璃,形成冬季隔冷,夏季隔热效果。

4、自然资源和新能源的应用

因地制宜的合理应用自然资源可以大大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采用自然资源实现空调系统功能的最大化有助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就是借助当地的环境因素,具体而言就是在夏季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风、地道风以及新风进行降温;新能源具有环保的优点,其经济能耗和经济消耗非常低,因此充分利用新能源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充分利用风力实现空调运转速度,降低设备的风量。比如在冬季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吸收太阳能量,进而降低空调的能耗。

四、协调建筑环境与暖通空调的关系

暖通空调系统较为复杂多变,选择合理的空调系统,对暖通空调的系统运行进行系统的计算研究,协调经济性与能耗的关系。空调研究的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对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既节能环保又保证空调效果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对风量进行改进,改进为可调的置换式通风系统,低温送风系统以及温湿度独立操作系统,大力提倡环保节能。

采用先进的变频技术,变频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变频泵和变频风机的性能减少空调内部系统的消耗,提高暖通空调的效率;二是空调负荷可以改变水流量或是风流量实现流量控制。变频技术的利用既方便了用户,为用户减少电量开支,又减少了能源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空调系统排风的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余热浪费,利用空调余热将其使用到需要热的地方去,改进技术,采用热回收新风机组对空调进行热回收。

结合建筑物周围水资源状况和气候变化特点,保证安全的生活用水,对污水及时进行有效回收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筑生态环境是一种基于生态的建筑环境观,这种观念要求在建筑物范围内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形成一种生态平衡,而暖通空调建立在这种生态平衡之中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建筑环境对暖通空调的节能问题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也是一个复杂型学科。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努力,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建筑环境的设计,选取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合理使用节能装置,以适应暖通节能建筑技术复合发展的要求,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总体水平,使空调的节能得到有效保障,降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殷利.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2] 林郁.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02).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篇3

【关键词】智能化; 建筑施工; 建筑设计

【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rapidly to people all spheres of life penetration, in architecture, is depends upon the high tech technology means, to provide users with a reasonable investment, meet the increasing, to people's life empty the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asked the security of working environment requirement, also fully embodies the "people-oriented" construction principle, this is in the ascendant intelligent building. This paper is intelligen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wo phases are detailed in this paper.

【 keywords 】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智能建筑简介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充实的,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1)和现代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即A+3C技术是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

智能建筑的组成智能建筑是指利用智能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其必须具备智能的三大要素:是办公、通讯和楼字控制自动化,而综合布线则是连接各自动化系统,并使其功能的以充分发挥的“神经网络”,又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路”,也是智能建筑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二智能化建设的首要方案首先是系统设计及招标过程

系统设计方面。在智能建筑项目中,虽然一些有实力的设计院已经有了专门的智能化项目设计人员,但往往由于信息产品发展速度较快,设计人员的业务不能赶上厂商的推出速度,因此对智能化项目一般也要进行二次设计。既要熟悉不同厂商智能化产品的性能、配置,又能帮助业主选择最好的系统设计方案,维护业主的利益。招投标方面。检查智能化项目投标商提供的项目系统配置及设计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项目预算,以便于监理协助业主组织投标、开标、评标活动,向业主提出中标商建议。由于系统集成商提供的是从技术到施工设计,产品供货,安装调试、验收,因此要求工程建设单位更要投入较大精力做好项目系统配置、设计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预算审查等。

三 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

随着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与建筑业的结合,建筑智能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所接受。目前智能化设计是不可忽略,建筑工程设计是重要环节部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智能化子系统配置

列出本工程项目所需设计的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名称,这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建筑单位不同的要求而设置不同的智能化子系统。这部分是设计的实质性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子系统作详细介绍,该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占全部智能化子系统设计的三分之一工作量,还要与水、电、暖等设备专业密切配合。其主要描述内容有:设计原则;本工程建筑机电设备设置情况,如冷暖空调机组;热源锅炉(热水器);油系统;通风设备;变配电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包括公共照明、室外照明、泛光照明等;电梯、自动扶梯等;各机电设备的控制要求;分类列出各机电设备监控点数表,并介绍选用监控系统厂商、品牌及系统情况、产品性能的简单介绍。

(二) 通信网络系统

主要内容有语音信息点设置原则;各楼层不同功能用房的信息点设置一览表(可与计算机信息点同表);机房设置;机房设备选择虚拟交换机、程控交换机等;接入网。如果不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同走综合布线系统,则要叙述垂直管线采用通信电缆,水平布线采用四芯通信线等,每楼层设置电话分线箱;管线敷设方式,垂直管线走弱电竖井,水平管线走吊顶。部分工程还有无线通信系统等。

(三)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从严格意义上讲,该系统并非智能化子系统,而仅是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理支撑。有的方案设计将该系统取代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特别是办公楼,布线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按工作区、水平布线、垂直布线、楼层设备间、中心机房等几部分组成,有的工程还有各建筑单体之间的建筑群子系统。目前常用超5类布线,采用超5类的线缆和信息插座,部分工程采用6类线缆和模块呈上升趋势。垂直干线采用光纤,进户线一般采用6芯单模光纤。常见1000M到建筑单体,100M到楼层或桌面。

(四)闭路电视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

这是属于安全防范体系的二个互相关联的子系统,需列出本工程监控点、防盗点的设置一览表,还要介绍选用主要设备的厂商、品牌、功能。目前监控一般采用硬盘录像技术。部分工程要求监控摄像与灯光照明联动。

除以上几种主要系统方案设计以外,对于其他方面的设计也不容忽略,如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有线电视、停车场管理系统,会议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及触摸式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管线敷设,电源、防雷、机房设置管线敷设、防雷、消防、接地等项目的设计。

四 智能化建筑的施工阶段

针对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复杂性,来研究智能化工程建设统筹安排与智能化系统管理的客观规律。

(一)智能化施工应采用新技术、材料和工艺,必须要有内容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一分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指导性的智能化的施工团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使工程实施在时间上达到速度快和工期短,在质量上达到精度高和功能好,在经济上达到消耗少、成本低等特点。

(二)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包括施工流程图、工程实施各阶段相关单位、相关专业、相关人员及相关系统的划分、主要施工方法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工程防护方法和措施、各子系统调试方案、工程联调方案。该部分着重于工程实施的技术方案,针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应用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将会遇到的难点,提前做好规划和制定解决方案。为工程实施制定一个技术目标及保证措施。

(三)统筹安排及综合平衡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搞好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安排,保持合理的施工规模。施工中的任何平衡都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平衡中必然存在不平衡的因素,不断地进行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种条件的综合。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保持施工的节奏性、均衡性和连续性。

结束语

综上浅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在质和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智能化建筑这一高科技产物为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现代建筑业在领域的各个环节发挥人的聪明和创造力,为我国智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瑞武。智能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卜振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杜成章.智能化工程设计有关问题探讨[J]智能建筑2007(1)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177-01

引言

高层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反过来也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人们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做好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入手,通过分析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筑使用性能。

1.给排水工程设计

1.1 建筑给水

(1)给水管道设备的选用

我国传统的给水管道材料为热镀锌钢管,这种钢管具有易锈蚀的特点,使得生活用水不满足饮用要求,近几年由于高分子合成技术和添加剂的不断革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塑料给排水管道,如PP-R管、PVC管、PE管、ABS管等,他们都具有质量轻、耐压强度高、输送液体阻力小、耐化学腐蚀性强、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当采用PP-R管等可热熔连接管材时,可将接头设置于地面下,当选择铝塑复合管等非热熔连接管材时,应将连接接头设置于地面上,防止漏水时检修困难。

(2)给水方式的确定

高层建筑与一般多层建筑相比,建筑层数多、建筑高度大、结构复杂,在给水排水技术上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对高层建筑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的选取加压供水设备,如高位水箱供水、气压水箱供水、无水箱变频泵供水等,需要对给水系统进行合理的分区,并加设减压设备以及中间和屋顶水箱,使系统运行完好。

(3)管道设备的布置

1.2 建筑排水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排水立管比较长、泄水量大、落差高、产生的能量比较大,往往会在管道内产生气压波动,最终造成卫生器具的破坏,从而下水道中的臭气侵入室内,污染环境。因此,为了提高建筑排水的效果和质量,要从以下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排水系统运行的安全。

(1)卫生间出现渗漏情况,主要原因是卫生间地面防水未处理好,地面水渗透到下层,因此要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保证卫生间所有的管道进行严格注水试压后方可进行隐蔽工作。

(2)如果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侧排地漏,应该将浴盆或淋浴房垫高,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应沿卫生间地面墙角处引至外墙。器具存水弯、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建筑外墙处。

2.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各个专业相互协调配合,尤其是土建施工中,没有做好给排水的预埋工作,将会造成预埋孔洞位置不准确,甚至出现漏埋现象。

在进行楼层施工时,首层一般比较复杂,涉及到的管线、洞口都比较多,从第二层开始就为标准层,其上所有楼层的给排水管道、洞口、管线留设都一样,方便施工,因此需要对土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在高层建筑中,要做好防火措施,一般横干管要穿越防火分区时,需要设置隔离墙和防火墙,防火套管、阻火圈等材料的耐火极限不得小于管道贯穿部位的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阻火圈宜采用阻燃膨胀剂制作,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有效阻止火焰和烟气蔓延,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3.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法

为了应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难点问题,特提出以下方法予以解决。

3.1 预留预埋

预留预埋是给排水施工的关键工序,套管、孔洞的预留位置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给水排水管道的安装质量,最终影响到厨房、卫生间的管道安装;当套管、孔洞的预留位置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将浇筑好的混凝土凿开,重新进行埋设,即费工又费时,因此在现场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图纸尺寸进行预埋,保证对设备的安装尺寸、管道配件的安装尺寸非常熟悉,并绘制出预埋图,才能顺利的完成预埋工作;当预埋完成后,应该做好固定工作,保证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出现移位情况。

3.2 样板层

为了保证标准层的管道安装、尺寸、位置都满足要求,卫生洁具的定位尺寸正确,就需要在施工前由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做好一个样板层,可以在制作样板房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沟通,及时处理,最后要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检验验收。

4.施工质量控制

4.1 事前控制

在施工前,要熟悉工程相关文件,并组织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做好施工图纸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通过设计交底就可以了解设计意图,了解工程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图纸会审解决设计中的缺陷、错误,作出相关专业的位置、尺寸、标高协调,解决各专业问题的矛盾冲突,统一各方面的意见,为工程顺利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4.2 事中控制

工程质量的施工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其控制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应该分清主次,把握重点的进行控制:

(1)严格执行给水排水材料检验制度。在材料、设备进场时,材料管理人员应该核对材料和设备的合格证书,确保所有的材料满足设计要求。

(2)做好隐蔽工程检验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隐蔽验收制度。高层施工中给排水管道安装比较复杂,施工方必须安装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按照规定进行隐蔽验收。

(3)合理组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组织人员施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4.3 事后控制

在给水排水工程完成后,要做好竣工验收,根据高层建筑给排水的情况可以按照工序验收、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三个步骤进行,在验收过程中要控制重点,坚决把好质量关,不得让不合格的工序通过验收,不得在没有进行验收的情况下进入下道工序,进而确保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

现代高层建筑中,给排水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满足使用要求,必须严格组织施工,做好施工各环节的统筹规划,并针对施工中的重点问题和技术难点进行科学的施工设计,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使给排水工程达到满意的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1] 路树生.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J]. 中华建设,2012,08:270-273.

[2] 楼友林.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研究[J]. 商品混凝土,2013,06:102-103.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的性能及经济性,在超长混凝土结构中被大量应用,但很多后浇带在施工完成后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混凝土开裂,会对建筑物主体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一些施工单位不愿采用后浇带。但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充分分析和设计,施工阶段要严格根据设计原理和数据进行,把握好施工要点,处理好一些关键环节,才能促使后浇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后浇带的设计

设计的原则

地上结构在温度环境的影响下,使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不能过大的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还要加强屋面的保温隔热,比如可以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后浇带的宽度则主要考虑施工的方便,最合理的宽度应为70cm到100cm,后浇砼的浇筑时间要根据后浇带的类型来确定;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了后浇带,在施工图中就得对后浇带的类型、缝宽、平面布置、解封形式、钢筋处理、浇筑时间等都要明确。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在计算时要把总温度计收缩分成两部分,在第一部分的温差和收缩期内,要将结构尽量分成长度较小的若干段,从而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温度和收缩应力。到了施工后期,要将这若干小段浇筑成一个整体,然后承受第二部分的温差和收缩,只有当这两部分的温差和收缩应力小于混凝土的设计抗拉强度,后浇带就能有效控制裂缝开展。

后浇带的做法要求

现行的规范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后浇带的缝宽规定不一致,有的要求70cm,有的要求80cm;后浇带的接缝形式也不统一,后浇带的共进处理方法并没有明确什么情况下采用哪种方法;后浇砼的浇筑时间也没有一致的规定,有的要求至少两周,有的规定不能少于六周。这样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就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规范。后浇带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

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800mm和1000mm两种,后浇带处的钢筋不管是断开还是贯通的,都使通过后浇带处的板、梁变为悬挑结构,如果梁、板等还按照原来的结构体系进行计算配置的钢筋,就不能达到施工阶段的要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有的将断开的梁端加上竖向的支撑,这样就形成为一端固定一端简支的结构,但由于施工人员对此种做法没有足够的了解,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当后浇带的梁板在浇筑完混凝土后并达到设计强度,就拆除支撑模版,在悬挑端加上一个象征性的支撑,这样就使得支撑不能与梁端紧密的衔接在一起,如果竖向支撑承受荷载时,梁的根部就会出现裂缝,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又如,还有些施工人员将此梁按一般的悬挑进行施工,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00%时就拆除支撑,而且很多施工现场管理并不严格,施工时悬挑梁板区域内会堆放各种施工材料,或者是把上部分的隔墙直接砌筑进去,悬挑梁的实际荷载就超过了其实际承受力,会造成梁上部出现裂缝,严重者会出现破坏现象。

后浇带的施工措施

后浇带的留设和支模

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时,底板后浇带处的混凝土垫层施工需要加厚,还要增强混凝土强度的等级,局部要实施配筋等措施,能有效防止地下水产生突涌的现象。如果施工缝做成凹凸状,同时加一个300mm宽、3mm厚的止水钢板,就增强外墙后浇带施工缝处的防水性能。后浇带支模在设置留置楼板后浇带时,其两侧模版支撑一定要紧密牢固,形成独立的带跨内梁板,在后浇混凝土还没有浇筑之前,其两侧的结构就处于悬臂受力的状态,这样施工时就不能拆除跨内的模版和支撑,只有等到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才能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开拆除。另外,后浇带两侧的垂直施工缝应该用钢丝网模版,用钢筋进行加固,还要在竖向施工缝的两侧设置木条,从而促使新旧混凝土的衔接比较平整光滑。

后浇带的缝宽

如何选择后浇带的缝宽,要根据墙板的厚度进行,比如一般的墙板,当墙板的厚度小于20cm时,后浇带的缝宽就为80cm,当墙板的厚度高于20cm时,后浇带的缝宽应在80cm—100cm之间;地下室地板就与一般的墙板有所不同,当底板的厚度小于80cm,活在80cm—100cm之间时,后浇带的缝宽应为100cm,当底板的厚度高于150cm时,后浇带的缝宽则为120cm。

后浇带内钢筋

当后浇带为伸缩后浇带时,要把钢筋断开,当为沉降后浇带时,则要使钢筋贯通。梁板结构要实施断开钢筋的方法,如果钢筋不断开,附近的混凝土就会受到约束,从而产生拉力,导致开裂,这样结构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就会下降。

后浇砼及其灌注时间

后浇砼应用无收缩砼,可以用膨胀水泥来拌制,也可以用普通水泥加上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进行拌制,要使得砼具有足够的强度,必须至少要保持与原来的砼一致,或者提高一个等级。另外,后浇砼的灌注时间也要根据后浇带的不同类型来进行确定,比如伸缩后浇带,一般为60天,根据安装浇筑砼收缩完成的时间进行确定,沉降后浇带则要在建筑物沉降稳定后进行。

了解对施工质量的控制要求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模板支撑的牢固性,还要对钢筋进行清理,施工质量必须达到钢筋混凝土设计及验收规范的要求,从而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等危害。另外,外加剂和膨胀剂等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并有出厂合格证,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要按照要求规范进行留置试块,比如有抗渗规定的,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作抗渗试块。

结语:

总之,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经济实用性,因此,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加强重视。只有保证设计和施工两方面都提高对后浇带的作用、规范、施工等方面认识,严格抓好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占宗. 析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设计和施工[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1(07)

[2] 赵海峰. 结合设计处理好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J]. 山西建筑, 2009(03)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篇6

关键词:防水工程;裂缝;设计施工;种植防水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9-0162-02

一、建筑防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防水工程是指为了防止蓄水工程的水向外渗漏,以及为了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滞水毛细水以及因水文地质的改变而引起的水渗入建筑物或构筑物等现象的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同时建筑防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防水材料的应用、建筑防水设计和施工、防水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其任务就是对以上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防水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经济的设计,精心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施工,完善维修、保养、管理制度,以满足建筑物防水耐用年限和使用功能的实现。

(一)屋面种植防水的设计与施工

时至今日建筑屋面已不仅仅是遮风避雨之构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还应发挥更多的功能。在建筑密集的城市中,为了增加城市绿地,加大城市绿化面积,我们应把绿色更多地带进建筑中。这不但可以美化建筑,而且将极大地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增加居民的活动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屋面种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良策。既然屋面种植有如此多的好处,就应大力推广,然而要做好屋顶种植,防水是关键。屋顶花园防水处理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建筑能否正常安全的使用。防水处理一旦失败,就必须将防水层以上的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土、各类绿化植物、园林小品等全部除去,方能彻底查找漏水的部位和事发原因。因而在进行屋顶花园设计时,必须保证防水和排水措施的安全可靠。除了采用新型防水材料之外,还应采用可靠的防排水构造措施。当前传统的人工渗排水系统由粗砂层、砾石层和盲管组成。先铺设比较厚的卵石及一定厚度的粗砂层作为疏水层,再在其上堆放种植土壤,用盲沟进行排水。这种只适用于种植草坪和花卉的构造,优点是材料单价便宜;缺点是增加了较大的荷载,防水质量也难以保证,同时工程量大、工期长、费用多,诸多不利因素导致屋顶绿化未得到普及。近年来利用新材料新技术生产的适于屋面种植的橡胶制品,其片状板上有凸起的梅花形分布粒柱,利用粒柱间隙可排水;其次,还有钢筋混凝土板制成的架空种植屋面以及刚性混凝土种植屋面等。防水层可采用一些高级防水做法,如用惰性金属板。

(二)天沟旁路溢流系统的设置

当前很多建筑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施工的不规范或管理维护的不及时等多方面原因,时常会造成天沟内的积水现象,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造成天沟积水的主要原因是天沟雨水口处的蓖子被堵塞。最常见的堵塞物有树枝、落叶、塑料袋、纸团、布片等。雨水蓖子一旦被堵塞,天沟内的流水找不到排水口,就将大量积存,水位迅速升高。屋面积水过多,会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如:使屋面负荷加大,危及结构安全;造成雨水在檐沟内长期积存,甚至会漫流至整个屋面,给屋面渗漏提供可能。为了使屋面雨水能快速、及时地被排走,我们应合理设置天沟旁路溢流系统。

1.如果屋面雨水紧靠天沟内的蓖子过水、排水,那么万一被异物堵塞,大屋面很可能将要面临水淹七军的惨状。为了保证雨水蓖子万一被堵塞时,雨水能有第二道出口,应在屋面的女儿墙、山墙上的天沟上方设置水平溢流管。应该说,水平溢流管的设置,为天沟的超常积水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

2.如果在女儿墙或山墙上仅仅设置水平溢流管,不采取其它措施,则从水平溢流管流出的雨水会沿外墙倾泻,破坏墙面材料。较好的措施是:在墙上水平溢流管出水口一侧安装一个弯头,再用管道即竖直溢流管将其连接到排水立管上的雨水斗处。这样一来,就形成有组织的旁路雨水溢流系统。

3.水平溢流管的设置高度,视沟道内允许的蓄水深度而定,即在最大蓄水深度高度处设置,但最高不应高于大屋面构造层的最低端。

(三)墙面挑窗防水的设计与施工

在住宅建筑中,建筑设计师为了更好地体现建筑立面线条富于变化的特点以及提高住户视觉效果,他们常喜欢设计凸出建筑外墙的挑窗来代替与墙体在一个平面的传统窗,但是这种凸出建筑外墙的挑窗由于悬挑出建筑物之外,受风雨的侵蚀会更直接,尤其是在暴雨频繁的地区要经受更严峻的考验。因此做好挑窗四周的防水构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挑窗上下窗台板除在挑板最外侧留有滴水外,均为平板状。挑窗窗框在固定时,仅与四周的混凝土结构在接触处常采用水泥砂浆塞缝以确保其水密性。我们认为,考虑到悬挑结构构件易开裂、窗洞四周密封不严及使用材料等诸多方面,故对以上的传统挑窗构造措施进行以下改进:

1.为防止悬挑结构构件产生众多微裂纹,尤其是在易出现此问题的悬挑构件的根部,因此,在浇筑混凝土窗台板时,将上下窗台板及上下窗台板四周100mm范围内的实体,均采用密实混凝土材料进行浇筑,以增加构件的密实性,防止裂纹的产生。

2.在上下窗台板浇筑密实混凝土时,事先预留出上下框槽的位置:(1)在挑窗上窗台板下部外侧边设凹槽,凹槽的长度以恰好纳入窗框的宽为准;(2)在上窗台板下部外侧边设置滴水鹰嘴,坡度为1∶3为宜;(3)进行外墙粉刷时,在挑窗下窗台板上部外侧端部设立滴水鹰嘴,坡度为1∶30;(4)有凹槽,当窗框立在挑窗台板的预留槽内,经调整、校正后,再用防水砂浆嵌缝,密封膏封口,就可大大增强防水效果。同时如果挑窗只有一个可视面,即窗洞口两侧为不透光的形式时,此时窗框的四周可以完全照改进图施工,但要注意窗洞口两侧薄板也应采用密实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

二、建筑裂缝防范的设计与施工

在关于商品房的质量投诉案件中,由于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越来越多,墙体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功能要求:还可能破坏墙体的整体性,影响结构安全;甚至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因此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墙体裂缝作为一种质量通病,对业主在观感和使用上造成不良影响,一直困扰着业主和开发商。因此分析建筑物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已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房屋开发商及业主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合理选择砌块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篇7

本文分析了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同时阐述了优化建筑结构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举措。旨在明确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与工程造价间的关系,通过因素分析提出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案,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回报效益。

关键词: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工程造价;关系

1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建筑施工水平的不断成熟,人们对于社会建筑的需求也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重视建筑结构的安全和性能。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也就是市场的需求变化,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使得相应的工程造价成本支出也更高,因此需要分析和明确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和工程造价的关系,通过高效和高性能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有效控制其产生的工程造价成本,实现对整体工程项目经济控制的最终目的。

1.1功能性差异

建筑结构设计存在功能性简单和复杂的差异所在,建筑工程的功能性差异是造成工程造价结果变动的主要内容之一。通俗的说,正是因为人们对于建筑物功能性要求的不断提升,才使得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也越发的复杂,因为简单的建筑结构难以满足人们越来越复杂的功能需求。但是功能的完善和扩充是在优化建筑结构设计上进行的,复杂的功能需求意味着建筑结构设计的难度也更大,相应需要完成的设计内容更多,根据设计完成的实际施工项目也更加的困难和复杂,投入的施工人员和完成的施工任务量也更多,这些多出来的施工内容无不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施工成本投入,这也是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施工单位为了在成本投入增加数额和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寻找一个平衡点,通常会采用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方案来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调节,这样既能够保证满足对建筑功能性的需求,同时还能维持较低的成本投入,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效益,经济性更强。

1.2抗震性能需求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性指标任务,必须要在满足当前建筑抗震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建筑内部的格局布置。结合当前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实例来看,对称性较好、结构较为简单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更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并不与建筑结构的复杂性有所关联,反而是在简单的建筑结构中抗震举措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益,因此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时,一般都会采用更加简单化的建筑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立面不应当采用较大的缩进结构,或者是竖相抗侧力构建连续性不强的结构。这项抗震标准会直接影响到相应的工程造价费用的高低,根本原因是工程造价控制在简单且规则的建筑物施工中进展的更为顺利,对于结构复杂且规则性不强的建筑而言,存在实际施工花费超过工程成本预算的问题,因此说结构复杂且规则性不强的建筑的工程造价更加的难以控制。

1.3层数与高度

由于建筑建设施工本身要求的不同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建筑物的层数与高度存在多种区别,一般来说,我国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的不同,将建筑物分为多层建筑、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所要遵循的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也有所差异,使得不同类型建筑结构设计的结果也不一致,因此造成最终的建筑工程造价也有所不同。如果碰到建筑高度设置趋于两个类型建筑物的临界点的情况,比如某建筑的实际层数、高度只是略微小于该类建筑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的上限值,此时应当按照更高一级的建筑标准规范来进行该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这就意味着会增加该建筑的成本造价,使得该建筑物的工程造价成本高于该类建筑内的其他建筑,因此在进行建筑层数和高度设定时,应当注意合理的控制层数与高数设计数值,避免出现这种趋于临界点的情况。

1.4平面结构形式

建筑的平面结构形式的选择会影响建筑物外墙的长度,而建筑物外墙的长度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不规则的平面结构在增加建筑墙体长度的基础上还会增加建筑结构施工的难度,使得建筑内部的管道、线路铺设以及材料使用等方面的成本支出费用增加,因此造成了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增大。在不影响建筑面积的情况下,应当合理的进行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并且进一步的简化建筑物的外形结构,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造价的控制。

2优化建筑结构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举措

2.1科学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是现代先进施工技术与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建筑的抗震设计的重点在于抗震载荷量的设定,同时抗震载荷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和工程造价的结果,因此,科学的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优化建筑结构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举措之一。具体说来,科学的抗震设计应当将抵抗侧向力结构设计作为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重点环节,同时建筑物抗侧力结构的造价会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大而增加,这就意味着设计人员进行抗震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物的抗震载荷量,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指标,既保证满足基本的建筑抗震要求,同时尽可能的减少经济成本揉入,比如房屋的结构体系、构建延伸性等都要综合考量,对于建筑物内涉及到的较为薄弱的环节也要计算的清楚、明白,确定最为合适的抗震设计标准,实现和保障抗震结构的设计既合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建筑施工的成本投入。

2.2合理的结构形式

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确定和选择更加合理的建筑结构形式。目前,建筑结构中应用的最为先进和合理的建筑结构形式是框剪结构,该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能够运用不同的、多种的形式来配合结构主体的功能性,进而实现更好的抗应力作用,进一步的提高和保障建筑的施工质量和稳定性。以民用建筑设计为例,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时,应当根据改建筑物所属的建筑类型,确定相应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确保建筑物的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要高于短肢剪力墙的等级。同时根据实际施工状况,在进行平面布置时,适当的降低和减少短肢剪力墙的使用量,因为减少短肢剪力墙的使用量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钢筋的使用数量,意味着节约了一定程度的施工成本,实现了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需要主义的是,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结构优化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因此在选择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时,要结合该建筑物所属的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更好的判断和选择建筑结构形式,在保障建筑安全需求的基础上,控制和适当的降低建筑造价成本。

2.3钢材使用比例降低

钢材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特别是在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当中,较大的钢材需求意味着较高的成本投入。目前,我国钢材市场上的价格一直处于一个波动状态,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时,由于钢材价格的变动,使得工程造价的家国存在不准确或者有误的状况,也就是说,建筑工程造价直接受到建筑钢材需求量的影响。因此可以在保障建筑稳定性和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钢材的使用比例,通过减少钢材的使用比例强化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同时,钢材使用率的下降意味着在钢材存储、运输等方面投入的费用支出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因此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人员应当在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设计荷载以及其概念设计等,使得整个建筑结构设计方案达到最优状态,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更好的控制。

3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的功能和性能要求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多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因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之中,不仅要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时还要讲建筑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工程造价进行有机的结构,充分考虑到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保障建筑构件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杨土生.谈工程造价与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之间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2,38(21):248-249.

[2]陈传春.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的控制[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4):301-301.

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配电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建筑工程不断的增多。然而,在建筑工程配电施工中由于供电线路老化、损坏、雷击及配线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电气火灾事故机其他事故的发生不断上升,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的威胁。建筑工程配电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备必须制定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施工方案和使用计划,对线路敷设,防雷接地等设计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规划,否则,将对建筑工程配电施工安全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一、建筑工程供配电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建筑工程配电工程中,影响建筑工程配电施工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在设计阶段,所以,为了保证建筑配电工程的质量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对建筑工程的供配电进行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可靠性原则,这是建筑工程供配电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按照实际用电负荷等级,要求在建筑工程供配电系统应当在任何运行方式都能够提供连续的供电,以确保供电可靠性;

2.简洁性,在建筑工程供配电系统的主接线设计应当尽可能明显,简单,尽量不要存在多余的电气设备,并确保某些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安装应当便于操作且分合闸要直观,这样的设计不但能够避配电系统操作的事物,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供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使各类建筑工程配电故障的处理也更加简单迅速;

3.安全性,在建筑工程配电系统中应当确保在实施所有操作切换时,施工作业人员及电气设备的安全,并保证能够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配电系统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并且还要确保所有的电气设备都在额定电流和电压的情况下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应当能够及时对故障部位进行切除,确保建筑工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4.选择性,在建筑工程配电系统中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时,应当从控制安全故障事故范围扩大的角度进行考虑,这就要求应当有选择地进行断路器配合,但是若是选择性大幅度提高有可能会影响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因而,选择性的设计建筑工程配电系统应当尽可能在较为重要的回路上考虑,这一原则在进行普通回路设计时一般可予以忽略。

二、建筑工程工程配电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敷设消防线路

存在问题:在对大量建筑工程电气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研究与分析时后发现,其设计方案中,在进行消防管道线路敷设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使用的PVC管的塑料管材,并且PVC管道的分布位置直接穿过了室内空间的吊顶,这一施工方式和我国电气工程的设计规范有着极大的出入,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在相关的电气工程设计规范中,明确的指出了,任何和消防设施有着直接联系的电气线路,例如灭火控制、通信、联网控制、广播等等,其建筑工程配电线路都应当使用质量较好的金属管材来对线路进行包裹,避免建筑工程配电线路在发生火灾之后严重受损,其建筑工程配电线路保护管材的厚度应达到3cm以上,如果建筑工程配电工程由于受条件限制,其建筑工程配电线路管材能够在空气中,那么也需要是对其管道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管道被空气,太阳以及雨雪的腐蚀,促使线路能够正常、长久的运行。

解决措施:针对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敷设消防线路的问题,我们建筑工程配电工程设计人员应该足够重视起规范中的内容,不再设计走向为穿过吊顶的消防线路,因为这种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方法不仅会使消防线路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腐蚀而致使基本功能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而且在火灾发生时可能导致消防线路第一时间就被损毁,不能起到火灾时期的应急处理作用,将火灾给建筑物内人员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扩大化.实际建筑工程线路敷设设计过程中,只要是规范中提到的消防线路,我们都要采取暗敷的形式将线路全部布置在建筑板内或墙内,并用金属管材包裹保护,确保在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时候,能起到应急作用,减少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

(二)防雷系统

存在问题: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防雷系统是建筑工程配电工程中的关键部分之一,避雷带搭接地装置接长度不够,或采用单面焊,对焊、焊接的地方支架脱落、锈蚀、避雷带严重变形,转弯的地方和引下处为锐角,引下点的间距过大;防雷系统与屋面金属物没连上。这些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非常隐蔽,正常使用使不容易被发现,然而在雷雨天气时,由于不健全的防雷系统而引发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因此防雷系统上的质量通病要尽量避免,避免在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的伤亡。

解决措施:针对建筑工程配电系统中防雷系统的问题,我们设计人员要充分考思到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防雷参数,对避雷带的搭接地装置接的长度,采用的焊接方法都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设计,对建筑物的高度、尺寸、面积、工程实地雷击平均数值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才能为电气设计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依据,指导由气设计防雷计算工作科学开展,保证建筑防雷系统设计合理、科学,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安全。

(三)消防电气

存在问题:在建筑工程配电设计中,消防电气设计在设计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电气系统涉及到建筑工程火灾、报警、扑救及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安全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整个建筑物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按国家有关规范作好消防电气设计。

解决措施:在建筑工程配电设计中,消防电气设计在整个建筑物设计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涉及的火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巨大的威胁。因此,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应按国家有关规范作好消防电气设计。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具体建筑工程的设计对象来确定。设计者首先必须搞清楚设计对象的建筑分类、形式、规模、建筑个体的分布等诸多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确保整个建筑工程质量。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随着不断的的发展,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工程的要求就必须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才能够提高建筑的使用性能和质量,才能够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要求,建筑工程配电工程是现代建筑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电气工程设计,并且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从而才能够提高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水平及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同理.建筑工程配电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2014,02:355.

[2]杨成德,黄丽.超高层与特大型建筑工程的供配电设计[J].建筑电气,2011,04:36-43.

[3]郑猛.探讨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可靠性与经济性[J].民营科技,2012,11:334.

[4]陈万才.高层民用建筑配电设计施工要点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309.

上一篇: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 下一篇:矿产行业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