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7 17:50:35

一体化教学案例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1

摘 要:从案例教学,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趋势出发,结合参与的电气控制与PLC教学改革,提出一体化案例教学思路,并成功应用于该PLC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课程模式

1 一体化案例教学与改革分析

案例教学重在分析,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在教学中多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特点,结合高职一体化教学思路和我院PLC课程改革,笔者提出一体化案例教学模式。

一体化案例教学,其内涵主要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以案例教学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要实现这三个转变,一体化案例教学应具备:教师一体化,即专业课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践指导教师;教材一体化,即教材既是理论课教材又是实训课教材;教学过程一体化,即把课堂搬到实习、实训基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为一体的模式。 

一体化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相比,通过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及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等方式,加强岗位实训,采用特定教育情景和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教材,以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的授课方式,主客体的角色和责任的定位和转变等方面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弥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技能人才。

2 一体化案例教学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1)明确课程教学整体目标。在课程实训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原则。本着导向性、自主性、开放性的原则,确定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能训练中,本着实践性、创造性的原则,重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少讲多练多思考,使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在综合实训中,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不同角度分析、独立思考来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2)案例重构传统教材内容。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须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导向。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遵循“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将理论教学融于实践教学中,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教学,并辅以开放式习题,按照结构的严谨性进行编写特色教材。

在对教材的处理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学生以跳跃式的方式能够自学教材内容,打破传统教材“填鸭式的灌输式教育”特点,以典型案例为载体,通过设计不同的案例实训项目,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只强调学习PLC课程,必须有哪些基本训练,这些基本训练就是一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可以结业了。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一直都在自学,自己学习新的东西,自己学习恰好逼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特色教材很有生命力。

(3)结合工程精选实训案例。结合工程实际,以实用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等精选、设计案例实训项目,作为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的主要载体。

针对高职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形成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的,不断总结,逐步探索出“基本、高端、综合、校外基地岗位生产”的“递进式四级实训” 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教学过程一体化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根据学生和教学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等方法与手段,以“实训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整个教学内容先基本、后高级、再综合,循序渐进;选、讲、演、练、考案例结合,并在现场巡回指导时发现、总结问题,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5)教学团队一体化建设。每年派1~2名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探索校企联合开发课程,使得课程教材从静态向动态转变,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实现课程与行业企业需求协调发展,提升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

(6)教学场地一体化实施。为了实现一体化教学,我院部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专门配备一体化教学实训室,理论和实践环节都在实训室完成。学生每2人为1小组,每小组1套实训设备。教师现场巡回指导,由组长和组员相互协助操作(备选)案例。

岗位生产实训根据实际选题,在相应企业生产现场完成。由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结合企业职工技能训练要求,联合开发课程,制定生产实训大纲,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和报告,并由企业主导进行实训考核。该模式目前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用人单位好评,实现了教育就业零距离培养模式。

转贴于

3 一体化案例教学实践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把握本专业本课程相关发展前沿,实现教学设备、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不断更新。作为一体化教师应站在了解本专业本学科发展动向,将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等及时充实到教学设备及教材和日常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贴近社会需求,跟上时展步伐。

(2)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首先切实可行的案例选取需要教师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案例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其次改善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运用好案例,发挥案例教学能效及功用,需要教师在讲解时注意启发性、艺术性、科学性相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再创新。及时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用仿真把讲、演和练更生动、直观地结合起来,组建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听、看、想、做的一体化、个性化的学习和课后自学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出学生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4)结合“产学”合作办学机制,继续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做”一体化案例教学途径。如果能探索出一条与“产学”背景相适应的更有效的教学途径,不仅能有效降低教学资源和成本,而且使我们的教学能与企业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零距离模式。

4 结语

实施一体化案例教学模式改革,基本上做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学生能力提高为中心、以岗位要求为中心、以教、学、做一体为主要形式组织教学。一体化案例教学尽管作为一种归纳教学法,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演绎式的教学模式,但作为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式的趋势已不可动摇。

参考文献

[1]张新平.案例教学的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23.

[2]邓朝阳.互动式教学在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TU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6804钢结构代表了未来建筑结构发展的新模式[1],但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已成为目前影响整个钢结构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成为推动建筑钢结构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2]。作为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渠道之一的国内各高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钢结构行业企业的需要,对钢结构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包括:(1)钢结构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钢结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钢结构课程教学特点、当前钢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方向和措施;(3)钢结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4)钢结构课程群设计及学时安排;(5)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等。

上述众多的研究都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在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采用的案例零散、相互间无联系,导致各课程各环节各自为政,不利于学生整体设计思维的建立和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且大多数教材所提供的工程案例,直接采用结构软件计算结果,计算过程和施工图简略,无法为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需进行手工计算的学生提供有效参考,不利于学生对设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本文将对钢结构课程案例设计及以案例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一、案例设计

(一)案例的设计原则

以案例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中,案例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在进行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前提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它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首先要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能基本涵盖教学大纲中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其次,要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每个案例要向学生传授哪些理论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工程问题、能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都需要预先进行设计和考虑[3]。

2.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通过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就能进行常规钢结构项目的结构设计。而不同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及适用规范都会有所不同,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通常只能对常见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讲授。因此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应结合钢结构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以实用和够用为原则,选择具有广泛应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

3.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

本文所研究的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对钢结构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所选案例首先在内容上应具有完整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将零散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整体设计思维意识。其次,所选案例在难度上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在开始课程学习之前,对钢结构一无所知。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往往较复杂,不仅包含大量的背景信息和前提条件,还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过于繁杂庞大的项目容易让学生找不到方向和重点,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因此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应符合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可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适当简化后作为教学案例。

(二)钢结构课程案例设计

以笔者所在学校(应用型本科)为例,钢结构理论课程主要开设钢结构设计原理(32学时)、钢结构设计(32学时),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1周)和毕业设计。设计原理课程内容重点是构件(轴心受力、受弯、压弯和拉弯)设计、焊缝连接设计和螺栓连接设计;钢结构设计课程内容重点是普通钢屋架单层厂房设计、轻型门式刚架结构设计、多层钢框架结构设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榀钢桁架的设计;毕业设计选题为轻型门式刚架结构或多层钢框架结构。

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案例所肩负的任务是要将钢结构所有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和绝大部分知识点串连起来,使各课程间相互联系和衔接得更加紧密,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过渡得更加自然,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各课程各自为政、例题零散相互间无联系、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脱节的现状。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应性、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工程实际应用的广泛性,确定三大案例,如表1所示。表1钢结构课程案例案例名称案例内容案例1:某钢屋架设计(角钢桁架)基本资料;支撑布置;荷载计算;内力计算;杆件设计;节点设计;施工图案例2:某单层仓库设计(门式刚架结构)基本资料;结构布置;围护结构设计;抗风柱设计;支撑设计;檩条设计;墙梁设计;刚架设计;施工图案例3:某多层试验楼设计(多层钢框架)基本资料;结构布置及材料选择;构件截面初选;荷载计算;内力计算;荷载效应组合;构件截面设计;节点连接设计;施工图案例的编写应注意:(1)计算过程要详细。在实际工作中,结构设计计算通常由软件完成。但为加强学生对基本设计理论的理解,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中,一般要求学生手算为主、软件计算为辅。案例的计算过程应尽可能的详细,尤其在荷载取值、内力计算、荷载效应组合等方面,这样才能给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提供有效参考。(2)施工图应达到一定深度。钢结构施工图具有符号多、标注多、节点详图多等特点,与之前学生熟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在表达方式、内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与案例配套的施工图应达到一定深度,以便于学生在识读、模仿绘图的过程中掌握钢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内容及常规表达方法。

二、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一体化教学活动整体设计

赫尔巴特说:“如果缺乏背景经验,任何新的感知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在对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时,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案例这条主线,把钢结构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和主要理论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工程案例为载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学生处于真实问题的情境之中,并带着问题设身处地地思考,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式的学习,在获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体验职业思维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以钢桁架、门式刚架、多层钢框架三大案例为载体,开展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由于同一案例往往涉及不同章节甚至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把握主线、实现课程间的融合衔接是关键。同一案例用在不同课程教学中,其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原理课程关注的是案例中单一构件、节点在内力已知情况下的截面设计和连接设计;设计课程则侧重于通过案例帮助学生完成整体设计思路的构建;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参考、模仿案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习效果,实现对前两门课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案例为主线的教学实践

以案例为主线开展理论教学,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单独的案例教学活动。由于受学时限制,传统案例教学中很重要的课堂讨论等互动环节很难充分的开展。如何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把握好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的节奏,达到理论知识实现应用转化的最终目标就成为关键。基本思路是:基于案例中呈现的问题,以问题解决为指向完成理论教学。主要过程是:(1)问题铺垫:基于案例背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需解决的问题(做什么);(2)理论讲解:针对案例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基本设计理论知识的讲解(怎么做);(3)实践应用: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案例相关问题(怎么用)。

通过案例构建真实的实践氛围进行基本理论的讲授,以案例阐述理论,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不仅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学了可以做什么,怎么做”,体验到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减少了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枯燥感和迷茫感。

(三)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依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对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最有发言权。根据教学改革拟达成的目标,对学院2010级、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不具名问卷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2010级、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调查问卷结果实践证明,通过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大的收获在于,学生在“提出问题”与“寻求解答”的交互中完成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在“案例”与“理论”交叉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从基本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换。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而是一个将零散知识逐渐系统化的过程,更是一个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的过程。同时,教师在案例预设、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也不断成长,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结语

通过案例这条主线贯穿钢结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了基本设计理论、构件设计、结构整体设计三个层次教学的纵向联系,实现了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通过案例阐述理论,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差的现状,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整体设计思维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李永平.我国钢结构建筑行业发展研究[J].上海建材,2012(5):12-13.

[2]云朋.钢结构建筑市场应用型人才需求与钢结构教学改革[J].西南科技大学(高校研究),2011(4):55-57.

[3]刘文燕.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12):56-57.

Abstract:Case teaching adopted in steel structure courses will help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but problems such as case scattered and related courses taught respectively exist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students’overall design thinking and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Based on case, this article conducts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tegrated teaching of steel structure curriculum. Taking three case that angle steel roof truss, singlestory portal frame warehouse, multistory steel frame laboratory building as the main line to carry out teaching, to realize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with three levels of basic design theory, the element design, and configuration integrated design, then finally realize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机油灯故障 一体化 任务工作

技工院校以往的教学模式是课堂上理论学习,实训车间进行操作,造成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到位,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大大减弱了教学效果。随着新时期对中职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学院针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体化课改,实施高效课堂模式,通过老师的导入与学生的思考相结合,达到学生既是工人,工人既是学生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这样有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适合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和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学方法由老师满堂讲向学生主动学的转变,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单一工作任务向多元化相关任务的转变;教学手段实现由单一板书向现代化手段的转变。这些转变体现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下面笔者介绍桑塔纳轿车机油灯报警机械故障检修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体化教学思路。

一、教学组织

1.教材分析

机油灯报警系统所涉及的故障原因、机油灯机械故障检修所涉及的内容。

2.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机油灯故障涉及的问题。

教学重点:机油灯机械故障检修排除的方法。

3.工作任务描述

客户反映桑塔纳2000轿车行驶里程30万公里,发动机转速超过2150r/min时机油灯报警亮起,且有蜂鸣声。从上述现象可以判断,当发动机转速超过2150r/min时,机油压力若低于180kPa,这时开关触点闭合,报警灯闪亮,同时蜂鸣器鸣响报警。故障原因为系机油压力过低。经检测后机油压力过低。

4.工作任务分析

(1)客户报修,车辆问诊。

(2)资料检索、信息查询、计划制订。

(3)分析故障原因,讲解故障排除方案。

(4)故障排除。

(5)检查交车、评价反馈。

5.工作学习目标

(1)能描述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相关车间管理制度、废弃物处理规定,能按照车间安全防护规定穿戴工作服,做到安全文明工作。

(2)能读懂派工单中工作任务和包含信息。

(3)能对照车辆或发动机实训台描述桑塔纳2000系的组成。

(4)能描述油路线、机油泵、机油滤清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能进行系机油压力的测量作业。

(6)能分析桑塔纳2000机油灯报警故障的原因及检测方法。

(7)能结合检测结果排除故障。

(8)能主动获取信息,展示工作成果,对工作和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能与同学老师合作,进行有效沟通。

6.资源配置及小组讨论学习

(1)依照班级人数将学生划分6个小组,课前进行小组长培训,组织学员认真独立完成导学案,以备上课检查。

(2)根据教学要求,每组配备1 台桑塔纳2000 汽车实验台架、2 套桑塔纳2000 维修手册。

7.制定评价标准(见表)

二、教学总结

学生通过对桑塔纳2000系机油压力过低这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能根据维修规定或客户要求,按照作业工单和汽车生产厂家的汽车维修手册的规定,独立或协同其他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汽车机油灯故障实施相应的维修作业。一体化教学的目的是克服原有教学模式中学生只会学不会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找知识,利用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达到能让学生自己面对问题找到方法,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实现和将来工作岗位要求的对接,为企业提供合格的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郑立峰.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4

一、本地化案例教学的意义

1.本地化案例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洋案例的运用可以借鉴国外成功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这些洋案例使学生难以与我国的具体管理实践相结合。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使用洋案例存在对案例背景和文化的差异。本地化企业案例的使用,增强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和提高了参与程度,从而提高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2.本地化案例符合学校服务定位所需的知识结构。以本校本地化案例为例,内蒙古财经学院的服务面向定位主要是立足于内蒙古、面向边疆民族地区。本地化案例教学中的企业案例主要涉及的产业有乳品、羊绒加工、牛羊肉加工、煤炭、电力、冶金、水泥等产业,对这些企业的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内蒙古企业的了解程度,提高了学生对内蒙古特色、优势产业的了解程度。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对其服务于内蒙古企业的管理非常有益处,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提前进入角色,提高了学生服务于内蒙古企业的兴趣、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内蒙古企业。内蒙古在乳品、羊绒加工、牛羊肉加工、冶金等领域的企业,在西部边疆地区乃至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内蒙古的产业特色也有相当一部分与其他民族地区具有一致性。因此,学生对内蒙古企业和产业的了解同样有利于其对其他边疆民族地区企业的服务。

3.本地化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本地化案例教学中有25%的案例属于分析型案例,这些案例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案例资料进行发散性思考,引导学生提出具有独创性的见解,使学生在相互的讨论中互相启发,激发创新思考,促进了个体和团体创新精神的形成。内蒙古许多企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甚至是在近年发展起来的,其中许多企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体现了创业者的创业历程,体现了他们的创业精神,对于学生是活生生的教材,有利于学生从中吸取创业精神,学习创业知识。

4.本地化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地化案例教学是从本地企业的大量实际资料中筛选出的典型事例,针对课程的内容加工整理而成。在教学中,学生还可以借助方便的地理条件到企业考察、收集补充资料,与企业员工交流等,可以给学生以真实感,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解释,巩固其所学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地调研能够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工商管理本地化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中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要实施得法必须把案例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穿插案例,以案例分析配合理论知识的讲解。根据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具体特点,可实行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切不可搞案例教学而丢弃了理论教学。因为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稍差,学生若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没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能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例如在绩效考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本人利用内蒙古电力集团绩效考核案例进行教学,不仅使枯燥的绩效评估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让学生了解到绩效评估在现实企业中的重要性,企业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难点等。通过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长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其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一道难题,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2]。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地化案例教学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首先应当对讨论的案例资料事先阅读,查阅有关的背景资料等。比如对本地的企业,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渠道获取有关案例资料,甚至可以到企业参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本地化案例教学的效果。有的学生在假期还可以到本地企业进行调研获取更多的企业管理信息。老师要预先设计问题,并在学生尚未搜集资料时,让他回答,以确实了解案例的背景。让学生去陈述主角的感觉,以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在案例教学的时间分配上,可将50分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专门讲授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阶段针对典型案例让学生讨论。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主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针对具体情况也可以事先安排重点发言对象,描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讨论,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哪方面存在不足,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第三阶段教师归纳总结。点评学生的观点,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

3.互动式案例教学。所谓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本地案例分析教学,实现全体学员的充分参与和教学的双向互动,教师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真诚、和谐、多元的互动,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共鸣,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本地化案例教学中,通过研究、分析、讨论案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头绪纷繁的事例中发现问题、判断是非、做出正确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决策和应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高手”(解决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而非培养出解释问题的理论高手。教师应该处在理论的高度对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判、指导,提供案例分析的方法、思维逻辑。教师角色就要相应地实现从传统教学中的主讲人到组织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教师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但仍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始终发挥主导作用。对于案例的讨论,其结果可能多种多样,可能会形成多种可行方案,这些方案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和不足。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Charlel.Gragg指出的那样:“商业还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至少迄今为止还不是。对于商业管理问题而言,并没有所谓唯一正确的答案。因此,不能指望通过翻翻教科书背后的习题解答就可以验证自己是不是正确地回答了一个商业管理的问题,最通常的情形是,最佳的解答可能根本找不到,即便是老师也找不到。”[3]

三、本地化案例在教学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案例编写的理论指导。案例作者应到自己所考察的对象中间去观察、去体验、去学习,了解和挖掘不为一般人所知道的信息,明确理论背景和理论框架。任何理论的成立都必须建立在一系列的假定和前提基础上,对案例分析本身就是对理论的一个检验:如果理论的前提和假设在现实中成立,那么解决途径是什么,达到了预定的效果吗?如果理论的前提和假设在现实中不成立,那么理论应当如何进行修正,如何对现实做出新的解释。这都可以通过案例和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达到从现实学习中有所发现。案例的编写者应懂得如何帮助学生利用现有理论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并对现有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

2.授课教师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正确选题,所选案例适合教学目的和学生水平层次;必须具有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始终把握住案例讨论的主题,以免主题过于分散;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投入教学方法改革的自觉性和热情;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一些教师案例教学方法局限于举例讲解,未能对案例研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工作,使学生感到毫无新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处于指导者、协调者的地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往往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经常出现缺位。

3.注重学生的不同需求。关注本地化案例教学的这些同学,主要考虑毕业后找工作,而考研的同学不是很关心本地化案例,则更喜欢国际经典案例。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惰性较为突出。有些学生在案例教学模式下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机械的惯性,常将自身置于案例讨论之外,案例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明显缺乏,讨论时不配合、不发言、不思考,常常出现“冷场”现象,教师让“位”而学生参与不够,理解不透,体会不深,大大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提高本地化案例使用效果的建议

1.本地化案例与其他案例综合运用。尽管本地化案例教学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是不能够在教学中对自治区以外的企业案例和国外案例取而代之。因此,在实施本地化案例教学中,国外案例与国内企业案例、区内企业案例和区外案例应该并重,分析型案例与描述型案例相结合,构建以本地化案例为主体,区外案例和国外优秀案例为补充的合理的案例结构,提高案例教学的整体质量。

2.规范本地化案例编写的模式。案例的正文格式:案例正文格式的规范,案例的标题应以中性标题为主,案例的引言部分应指明案例时间、地点、关键人物、决策者、事件的真实性等;案例背景材料应包括所属行业、公司简单的发展历程、主要人物、事件的相关背景;案例的主体内容应包括对案例本身的描述,案例的描述不应当具有感彩,不应加以评论。案例的使用说明:案例的使用对象、适用的课程、教学的目标;给出案例分析的逻辑路径;案例分析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或相关理论观点;与案例相关的背景信息,教师应该掌握的案例进展情况;本地化案例分析关键所在,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知识点、教学点;根据案例应该思考的相关问题,一般设计2-5问题;本地化案例教学的时间安排;与本地化案例相关的图表等。为了达到本地化案例教学的应有目的,教师不仅要对本地案例的编写规范、格式等进行组织编排,还可根据教学的主要线索,或围绕一个主题对案例进行剪裁加工,将单个的案例串联起来,组合数个案例,使案例发挥最大的价值。

3.提升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对本地案例熟悉,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教师到案例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增强教师对案例企业、案例事实的感性认识。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之前,教研组的教师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理论知识、教学的难点、教学的重点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生可能迷惑的知识点先期进行剖析。教师可以以教研室为平台组建案例学习、教学的交流机制,互相交流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心得体会、成功经验等。教师在本地化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援引其他相关的案例,增强本地化案例的说服力。教师讲案例时,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能够在案例讨论题后附教师的一些指导讨论问题的要点和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思考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4.构建网络化教学。构建网路环境下的本地化案例教学条件。基于网路环境将多种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本地化案例教学中,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实验课程的完善,运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教学,实施多媒体互动的案例教学应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案例教学将复杂抽象的理论通过电脑视频等形式演示出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工商管理本地化案例教学同样可以采用电教化案例教学法,搜集各种当地企业视听、录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室的展示,增加案例的生动性、趣味性、实践性。

五、小结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0-0020-04

一、心理咨询案例教学现状

心理咨询相关课程是国内几乎所有心理学本科专业及应用心理学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与心理学专业其他基础课相比,该课程具有更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调对学生专业理念、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自我成长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课程定位下,传统的讲授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课程的要求。不少心理学专业教师尝试将国内外商学院和企业界广泛使用的案例教学法用于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效[1-2]。

案例教学法是对某一真实事件进行客观描述,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善现实问题方案的教学方法[3]。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情景进行专业分析和问题解决,帮助其积累实际操作经验,从而提升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应对能力、解决能力和执行能力。案例教学的操作方法丰富多样,可根据特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研究者对案例教学的阶段进行了划分[4-5],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1)提供案例,学生接收案例并进行自学;(2)组织讨论,一般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展开分析与讨论;(3)教师评述,引导学生交流、反馈案例分析情况与解决方案;(4)养成指导,延伸案例教学课堂的作用力,以案例为载体指导学生的持续行动。

研究者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有效促进学生将课堂能力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6-7]。同时,案例教学法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不仅能使学生积极投入自身的学习进程中,还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师生均能从中获益。

案例教学法在多个学科中的成功应用也促使心理学专业教师针对一些特定课程,譬如“管理心理学”、“营销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积极探索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并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心理咨询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问题。

心理咨询相关课程的实践性和伦理性极强,既要求心理测验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和心理咨询技能,又要求职业道德操守和咨询师个人成长。单纯的案例分析和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能为学生呈现真实的情境,但学生仍是旁观者,缺乏直接、真切、可感可触的体验。

本研究以面向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探究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咨询相关课程中的创新及其应用,着重探索如何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融入临床心理学所独具的特色和优势,贯彻心理咨询实务的专业理念,以案例教学与课堂实训相结合为平台,实训服务于案例教学,并使其深化,从而实现教学式教学。

二、“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新型案例教学的

组织与实施

在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现有的案例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教材方面,缺乏适用于高校一线教学的专业案例集,也无更大规模的专业案例库;其次,在案例选择方面,个案咨询案例居多,不足以覆盖临床的实际情况;最后,在课堂实施方面,缺乏匹配的教学模式,在案例使用的过程中,案例分析多于案例教学,理论阐述多于实践操作。基于此,在案例教学的设计上,本研究将主要从案例选择、课堂教学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创新。

(一)案例选择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要素和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好的案例应同时具备针对性、现实性、差异性和完整性。为满足本研究教学的需要,研究者编写并出版了《心理咨询实务案例集》作为课程的案例教材。其中的案例涉及个案面询、家庭治疗、团体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公益热线电话干预案例、灾后心理援助、案例督导等多个层面,几乎覆盖心理咨询领域。每个案例均为研究者的真实临床案例,并在保护来访者个人信息的前提下完整呈现。

该案例集所包含的案例分为三类:教学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和视频案例。每个类型的案例子集相对独立,各自承担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教学型案例的重点在于应用心理咨询的专业态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能;研究型案例的重点在于以督导的视角进行深入探索,使学生树立自我成长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并提升其专业能力;视频型案例则在于使学生能多角度、多层次地灵活应用,实现学习迁移[8]。

根据各案例所涉及的核心理念、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每个案例后列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根据该目标设计的、在一线课堂可操作的“问题讨论”和“建议作业”,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在课堂实施中有的放矢。

(二)课堂教学

在本研究中,课堂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案例”与“实训”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在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引入多层次、多样化的课堂实训。实训内容与案例密切相关,实现对案例功能的深化和拓展。课堂教学模式示意图见图1。

图1 课堂教学模式示意图

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本质上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9]。基于这一原则,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可分为了解、体验和表达三个循序递进的环节或阶段,以案例贯穿,最终使学生实现对知识、技能的内化。本研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对三个环节都进行了调整和创新,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第一,了解阶段。传统的案例教学是让学生先看案例,再讨论问题。本课程是先让学生阅读案例后面的“问题讨论”,引导其带着具体的思考路径进入“故事”,既提高了解效率,又能借助真实的故事背景体验心理咨询师或心理督导师的角色,以此产生参与感、角色感和责任感。

第二,体验阶段。结合课堂所选用的具体案例,针对“无条件接纳”、“共情”、“真诚”、“尊重”、“倾听”等核心专业理念进行课堂实训,将团体辅导、角色体验、模拟咨询、专业素质训练、自我成长体验等多层化和多样化的互动体验方式引入第一课堂,实现案例教学与实例实训相融合,让每一位学生在一线课堂中都有体验、训练和成长的机会。

第三,表达阶段。基于了解和体验展开“问题讨论”,聚焦解决问题的方向或方案,通过小组讨论、自我开放、互动分享等形式,使了解和体验的部分得以强化,并内化于个体。同时,强调保密原则,以尊重和保护个人信息。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课程教学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专业性与体验性相结合;现实感与带入感相结合;参与度和卷入度较高。

(三)课后强化

为了拓展案例教学的功能,除课堂教学外,研究还设计了配套的课后强化部分。一方面,各个案例后列出了相应的“建议作业”,指导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分析、反思案例,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的功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运用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加以分析、解决。这两个方面实现了对教学目标的深化与延展,目的在于启发深思,指导探索,促进行动转化,从而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意识与能力,推动课堂学习转化为无止境学习。

三、新型案例教学的优势及未来展望

案例教学的方法于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随后哈佛大学商学院和医学院成功运用这一经验,使得这一方法在全球得到推广。引进中国后,该方法在许多学科,尤其是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发展[10]。然而,这种简单移植的案例教学法存在适用性的问题,并不完全适合心理咨询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案例教学的基本框架下,开发与心理咨询课程有更高匹配度的新型案例教学模式十分必要。本研究从案例选择、课堂模式、课后强化等多个环节加以创新,形成了案例教学与课堂实训有机结合,了解、体验、表达循序渐进的新型案例教学模式。

(一)新型案例教学的特色

本研究以案例教学作为切入点,以课堂实训为依托,将团体辅导、角色体验、模拟训练、专业素质训练等心理咨询专业培训方法引入第一课堂,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实训中都有体验、训练和成长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的临床素养,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

研究首先突破了以往案例选择上所面临的难点,即案例不能说明事物整体,学生获得的知识难以汇总进一个整体框架中,对概念、原理等概括化知识的批判性分析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11]。在选择案例时,同时考虑案例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案例难度、时效性、教师自身的掌控程度及与目标学生的相关度等因素,使得案例集融专业性、可读性和创新性于一体,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案例集相对独立的写作模式也使得其具有更好的推广性,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受众和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案例。

在整体教学模式上,案例与实训两个环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从了解、体验、表达到内化,逐层深入, “知”与“行”实现统合。案例教学模式在盛行的过程中不乏批判性意见[12-14],其中一种意见认为,案例教学过于强调诊断和建议而忽视了真实行动,这种现象被称作“知—行”脱节(knowing-doing gap),即学生善于分析如何去做却无法付诸行动[15]。曾有研究者尝试在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引入角色表演等形式[16],突破了以往理论分析的单一模式,实现了向真实体验的转化。事实上,对案例本身的分析和对真实情境的体验同等重要,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案例教学方法创新的一大难点。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的思想建立了“案例”与“实训”两个部分的连接,在案例分析中注重基本知识、理念的传达,在实训环节体现内容精细化、形式多样化、体验深入化。与以往的“观察式”案例教学(即举例子、分析案例)不同,该模式可以说是一种“融入式”案例教学,重视基于案例的模拟、演练,以更好地实现“知”与“行”的统合。

(二)新型案例教学的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咨询有“术”亦有“道”。前者是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后者则有更高境界,揭示事物的本原。因而,“术”、“道”兼顾,并实现由“术”至“道”的提升,正是“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努力探索新型案例教学模式试图实现的更高目标。基于课程前后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收获的调查,新型案例教学模式在实现该目标过程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首先,虽然大多数学生的本科专业是心理学,但在其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接触案例教学式的学习,说明这种教学法在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相对缺乏。通过对学生课程需求的调查发现,学生最关注“心灵成长”和“临床操作”的提升。这两方面分别对应个人成长目标和专业成长目标,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临床操作”为“术”,“心灵成长”则为“道”,这也体现出学生追求的目标与本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一致的。

其次,学生对案例类型和课堂实训形式的诉求与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类案例和实训环节达到的效果相一致,说明这种新型案例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需求,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分析学生对课程整体感受的词语概括,可以发现,学生的主要感受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程本身的特征,集中表现为“实践性、体验性、趣味性、形式多样”;(2)学生个人的感受,普遍认为“高卷入度、氛围放松、印象深刻”;(3)最终目标的实现,学生认为在“心灵成长、自我觉知、迁移能力”方面获益最多。这与本课程“专业性与体验性相结合、现实感与带入感相结合、参与度与卷入度较高”的特质定位一致。

最后,经过一学期的案例教学,课程在学生临床素质提升和专业目标达成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促进了对心理咨询行业的理解,还大大提升了学生在感受、觉察、自知和人际沟通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同时,课程教学达成了对学生心灵成长、专业态度、理论知识、临床操作等方面的培养,推进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未来研究展望

有研究对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认为重要的技能课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咨询”是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课程,但同时“心理咨询”又是他们最欠缺的技能[17]。这间接反映出心理咨询相关课程在技能传授的目标达成方面尚有较大差距,最终导致学生“有学历,无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供真实、生动的临床体验平台,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多重目标,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探索了案例教学方法在“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的创新应用,编制了适用于相关学科教学的案例教材,研发了课堂实训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尚存不足,有待深入探索。

其一,本研究只涉及研究生,时间短,人数少,有待在本科生群体中实施教学,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

其二,本研究研发的新型案例教学法期望以案例教学为切入,以课堂实训为依托,实现教师教研能力与学生专业素养的协同提升,探索“教学研相驱动”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科研意识及科研水平。但目前缺乏“提升学生科研意识及科研水平”方面的有力数据,需在学生的后续学习历程中跟踪考察。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跨文化商务沟通 教学

一、导言

案例教学法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使用,起源于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它有效地把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情感、普遍规律与个人风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改进教学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并被成功地运用于医学、法学、管理学MBA等领域的教学和培训中,其效果如同剧院的“彩排”、军事上的“演习”、医学院的“临床”一般。案例教学实际、生动,富有吸引力、仿真性和启发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案例教学已经发展成为日趋成熟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并得到承认和推广。 案例教学法有效地运用于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能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明确的目的性

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编写与选择,还是案例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 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来进行的。一般来讲,案例教学中,主要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2.客观真实性

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 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案例具有客观真实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虽然有时为了某种需要而虚拟一些情节,但基本事实都是真实的,并且在案例描述中一般都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编写者仅仅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由于案例的客观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3.深刻的启发性

我们知道,在案例教学中,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案例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运用案例,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什么东西。通过案例教学, 启发学生建立一套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视野和角度来看待问题。

4.突出的实践性

在案例教学中,它没有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的社会组织在干什么, 而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过的案例中充当角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作出自己的决策,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而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弥补实践的不足和实际运作能力匮乏的缺陷。

5.学生主体性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精心选择、编写案例, 并指导课堂讨论,防止课堂讨论的气氛过于激烈或冷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积极参与进来,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在案例所描述的情境中,充分体验案例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

6.过程动态性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整个教学过程一直是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而且还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课堂一直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

三、有效地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

笔者在教授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的过程中一直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和学生反应较好。但是,也遇到一些问题。一些学生面对案例无所适从,感到困惑。一些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十分沉默。一些学生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不适应,认为教师没有传授知识,甚至有挫败感。笔者认真了解和分析了这些问题,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反思。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将案例教学法用于跨文化商务沟通的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其特点,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分析学生需求

在设计案例教学之前和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问卷、面谈、学习日志等方式通过学生、学校、用人单位、教师等多种渠道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所需的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与沟通技能,了解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商务知识与技能,文化背景,分析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背景、学习风格和偏好的教学方式。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确定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应该强调的是,需求分析绝非一次性的行为。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态度等因素不时会发生改变,教师应该经常性地进行需求分析以适应这种变化。

2.选择或编写真实案例

案例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准备案例。笔者认为,在准备案例过程中,应恪守下列原则:

(1)案例材料必须是真实的,描述真实的商务情境或问题。虚构的和脱离实际的案例缺乏实际意义,难以激起学生的共鸣与积极参与。

(2)无论是案例的编写或选择,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如果案例偏离了这两方面,案例即使再典型、再精彩,其作用也必将大大降低。

(3)案例要能提供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多种途径和空间而不能用所谓标准化的唯一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案例应该充分地体现现实商务情景和问题的复杂性、模糊性.、变动性。理想的案例及案例教学应该是既能包容也能促进多种见解的形成。

(4)案例材料应该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与学习需求。所选编的案例首先应该生动有趣,与学生的学习或将来的工作息息相关,且归属某一商务专题并反映一定的文化信息。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不至于使他们无所适从。案例的语言应适合学生,长度和难度应与学生的语言水平切合。目前,可提供较好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的书籍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化工作环境中的跨文化沟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和《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等。

3.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扮演核心的角色。他们明确所面临的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问题情境及其内涵,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或对他们的建议提出意见或建议,最终选择适当的行动方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再是提供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法的人,而是助学者、语言顾问,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小组讨论,并时刻不忘学生的需求。也就是说,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并辅助课堂讨论,而非控制。其课堂干预应降到最低,使学生可以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

4.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要搞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做好有关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

(1)要向学生解释案例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强调在案例研讨过程中,通过倾听其他人的意见、观点、评论,进一步反观、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培养批判思维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与技巧,而非单纯的传授语言点和商务知识。

(2)向学生说明案例分析的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案例分析是批判反思取向而非结论教条取向。所有案例都不在于只形成正确的答案或者行为。相反,所有的案例都说明环境的模糊与复杂,这就是管理实践的基本特征。另外,要让学生意识到案例材料中包含的信息可能并不充分、明确,而这正印证了商界的现实。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中要坚持以鼓励为主,完善教学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坚持集体参与原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让不同经验得到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充分分享各种信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风格,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的表现情况与学期最后的成绩密切联系起来,学生平时表现的成绩可以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占到20%-30%左右。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案例研究的积极性。

(4)讨论期间实行分组。如果没有严密科学的组织准备,案例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课前准备的监督缺失和课堂讨论的无序甚至混乱。具体做法是,将公司机构引入教学班级,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称为公司的部门,每组人数在5 至7 人,保证每组均有各种程度的学生,同时每组确定一名部门经理、一名部门副经理、一名秘书,根据需要可设其他职位若干。每组内部的讨论由经理负责,副经理协助,秘书就每个成员的准备情况、发言要点和讨论情况作简要记录。为锻炼能力,每隔几周小组角色可以调整、轮换。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任课教师为公司董事长,班长为总经理,副班长为副总经理,学习委员为人事部总监,总经理、副总经理和人事总监协助董事长做好全面工作,负责全班的案例准备及各小组检查工作。董事长可以根据情况需要直接与各部门负责人联系,了解案例教学的准备情况、有无困难等。课堂讨论时各小组派出中心发言人发表本组见解。根据时间情况,各小组轮流发言,也可只让有不同观点的小组发言。

(5)把握好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科学安排时间,保证教学质量。案例教学的4 个基本过程是: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言,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消化提升。第一个过程是一个基础环节,这个基础不打牢,就可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第二个过程是集中集体智慧阶段,必须充分展开进行,避免走过场。第三个过程通常由教师来主持,指定若干中心发言人,以保证讨论的效果。全班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共享的过程。第四个过程通常先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然后要求学生撰写案例总结报告,分析掌握的理论和技能。

5.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能在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得以运用,并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由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所决定的。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案例教学法是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唯一的教学方法,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往往需要多种教学手段的相辅相成。我们知道,跨文化商务沟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跨文化商务沟通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沟通能力。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应是交际教学法、讲授法及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对商务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教学而言,传统的讲授法仍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讲得清楚、透彻、明了,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只有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这一前提下,教师才可从容地将案例教学法得以充分运用,并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沟通技能这一教学目标。

四、结语

在案例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教和学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和分析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获取信息资料和小组讨论,不但可以训练学生在学习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对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实施案例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它不但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 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9

[3]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 陈建平: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J], 宁波大学学报,2004.10

[5] 庄恩平: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 装备保障信息化; 案例;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9- 0080- 03

案例教学法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军校教育贴近任职岗位、贴近实战需求,使学员在参与互动中开拓思维、增长才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 method)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场景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属少研究性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能使学员在近似模拟的环境中了解、理解、掌握实际工作方法,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军队院校为推动任职教育转型建设、提高学员实际岗位任职能力,在代职骨干锻炼、到部队实习等实践基础上,加大了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力度。

在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目的是使学员进入部队信息化建设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场景,了解在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对部队承担信息化试点建设任务中遇到的典型问题的分析和抉择,形成对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把握处理若干带有典型性和普遍性问题的真实体验,增进对我军基层部队进行信息化建设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把握,提高处理此类问题的能力,锻炼学员在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第一线——基层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 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现实问题为牵引。车辆装备保障指挥专业学员第一任职岗位为维修分队排长,教员以岗位需求为牵引,结合基层部队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将问题融入到教学案例之中,让学员亲身体验案例中的具体事件和现实问题,对其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分析,理清头绪,揭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案例逐层深入研究,有效提高学员面对部队信息化建设任务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员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仅体现在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接收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员整合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上,以及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创新的能力上。在案例教学全过程中,应根据每个问题的内容特点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研究分析方法,使学员置身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具体矛盾之中,全面、深入地分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学员既要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入研究,又要从实践的角度客观分析;既要考虑到部队的现实条件,又要考虑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经过反复多次的沉淀后,学员的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显著的增强。

2.3 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有许多群体活动。这种群体活动使每个学员在参与案例讨论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体会到如何听取别人的见解,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去说服别人,体会到如何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体会到如何理解和包容想法不同、观点不同的同伴;学会如何才能心平气和地与他人合作,体会到如何才能与他人携手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因而,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2.4 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根据已知的信息,运用自己的智慧,决策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未知的结果[2]。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中的案例是将旅党委、旅首长在确定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与典型性问题展现给学员,使其进入情境,分析利弊,只有事实,没有分析,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因此,在课堂讨论中,学员围绕案例中的问题,积极踊跃发言、激烈辩论,形成热烈的互动局面,从而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3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一定的教学方法相联系。从未来教学的趋势看,会不会用案例教学将是衡量教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由于案例教学在军队院校开展时间不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对这种方法的学习掌握。案例教学不同于在教学当中的一般举例,它有一系列组织严密的实施步骤。必须包括教员课前布置案例、学员课前独立分析案例;教员课中组织案例讨论、学员课中参与案例讨论;教员课后进行案例总结评价、学员进行总结提高三大部分。

3.1 前期准备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

前期准备是搞好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此阶段,大量的工作是进行案例准备。案例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编写案例和案例的教学使用说明。一般的做法是自己编写案例或选择他人已编好的案例。教员需要熟练掌握案例内容及相关信息,根据对案例与相关信息的掌握,做出案例分析指导,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灵活确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案例教学之前,要做好案例教学场地准备,案例教学场地大小和布局根据人员数量灵活确定,以便于教学为原则。提前1~2天通知学员借阅相关资料并做好教学分组工作,分组一般每组6~8人为宜,并提出相关要求。根据情况,准备必要的案例教学相关卡片。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就能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教学实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一般按照阅读材料、小组研究、集体讨论、小结讲评的步骤进行。教学实施具体时间划分可根据案例内容和课时安排具体安排。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员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员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员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作出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和结论。然后根据分组安排,进行小组讨论,得出小组结论。小组讨论可以使小组的每一个人都紧密合作,群策群力,充分锻炼学员的协作能力。

集体讨论可采用“报告询问式”和“对抗辩论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方案,按照指定的顺序,小组成员全体到汇报席位就座,小组中的一位代表通过多种形式报告本小组的意见,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待报告完毕后,教员组织其他学员对报告组成员提出质疑,可指定回答或自行确定回答人对学员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现场解答,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解释说明,教员也可以询问有关问题。

小结讲评时教员首先应肯定学员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对一些可取之处应予以表扬。另外,要提出解决部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教员还应教会学员如何去抓住问题的本质,如何寻找问题的切入点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

3.3 课堂掌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案例教学需要教员严格掌控课堂过程。一般说来,要组织好一堂案例教学课,至少要掌握两种技能:一种是调动学员参与分析、讨论积极性的技能技巧;另一种是在分析讨论中控制和引导讨论的技能技巧。教员要调动学员参与分析和讨论的积极性,一是在案例的选择上,根据教学需要和学员个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典型情节的案例、兴趣浓厚的案例或内涵丰富深刻的案例进行教学,典型的案例可以使学员集中注意力,有趣的情节可以增加案例的吸引力,而内涵丰富深刻的案例则能带给学员更多启发和联想。例如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教学中选取典型案例“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二是要随时注意学员的情绪,尽量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善于激发灵感,适时调节,避免冷场。教员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话题,要在出现沉默或间歇时,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员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一般有3种情况需要教员来掌控:一是学员讨论不积极、话题单调、发言刻板、场面冷清。这时候就需要教员采用上面的方法及时调节。二是场面激烈、话题尖锐、攻击性强、发生争执和冲突、场面失控,甚至发生人身攻击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教员及时介入,缓和气氛,控制情绪,化解冲突。三是由于案例教学要求大家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因此难免出现讨论偏离主题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员及时引导,扭转偏离的话题,把握讨论的方向,纠正出现的偏差。

4 结 语

案例教学法特别适合于军事任职教育和各级军官的进修培训。在装备保障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精心进行案例课前期准备,科学确定其实施程序,灵活掌控课堂过程。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切实增强学员在部队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继学. 案例教学及在国内的发展现状[J]. 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案例教学法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52

Abstract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asks, the case as a teaching tool to carry out teaching methods, its essence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This teaching mode emphasizes the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helps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solve problem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th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choice of the case, the steps of teaching, the discussion and summary of the case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se teaching method; cooperation learning

0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外向体现,每一种语言总是反映了一定社会的人的价值取向、世界观等。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的转化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构成的综合能力(毕继万2005)。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差异敏感性和对待异文化的调适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随着人们对外语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尝试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外语教学的目标。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往往把培养学生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放在了首位,注重作为工具的外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1920年代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与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模式的成功结合,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最早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起初试用于部分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工商管理、法学、医学、国际商务等学科领域,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学科广为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始广泛应用与教育各个领域,但是案例教学法与语言教学的结合,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研究结果。

简言之,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以案例作为教学工具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案例是理论与实务间的桥梁。陈建平(2004)强调“案例是为适应特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合作与分享,实践与反思。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任务”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意义的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通过模拟真实语境强调交际过程,并大力提倡课堂互动。

2 案例的选用标准

2.1 连贯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案例的选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对于案例的编排选择,以及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需要以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为指导。因此在收集、建设案例库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案例的编排遵循按部就班循序渐近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接受能力,从简到难,保证学习的连贯性。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更多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在具体的引导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的因素。比如对于 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储备,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与任务,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学输入,实现学生从接触了解到理解应用的转化。

2.2 内容的趣味性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参与者,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案例的选用除了具有代表性以外,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果所选的案例来源于真实生活和实际工作或学生们所熟知的环境,通过案例设置情景,比如选取以大学生活为背景的影视剧,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案例教学中以案例分析为主,理论介绍为辅,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比理论更丰富、更有意义。像《刮痧》等适合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影片,集中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文化差异。又如2008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日本电影《入殓师》,很好地诠释了日本人的生死观,正如中国美学家李泽厚讲到的中国人“重生安死”,而日本人“惜生崇死”,对日本人而言死是一种悲哀的美。结合电影,可以让学生更立体地感受中日文化意识层面的差异。

另外,文化交际不是单方面的是双向的,像《功夫熊猫》系列就是中国文化元素通过美国式幽默体现出来的,被视为是中西文化交流糅合的典范。动画中,中国的儒家思想和禅文化与美国人的“励志”“英雄崇拜主义”完美结合,但揭示但主题是中美文化中都推崇的“正义战胜邪恶”。课堂上采取类似的具有代表性又不乏趣味性的案例,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形式的多元化

除此之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授课的趣味性,案例形式可以实现多样化。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动画、电影片段等有声有形的资料。尤其是语言的课堂教学,语言环境显得尤为必要,视频资料不仅可以给学生展现一些得体的语言交际,也可以让学生对一些非语言交际进行视觉记忆。比如商务英语的教学,需注意妆容以及着装的应景等,即对体距、身势语、接触语、外表语和目光语的习得等。

3案例教学步骤

课堂上注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倡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目的编写合适的案例;在课堂上要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运用不同形式和手段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交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由学生来完成主要任务,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与分享来提高学习效率。

大体按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第一步,前期知识储备。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的语言背景知识,并指导学生对相关的语言点进行操练;第二步,创设情景。创设一个与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接近的情景环境,换言之找到一个能激发知识储备的切入点,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个语言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第三步,引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建议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以三至五人为宜。学生分组后,根据他们自身对主题的了解,组员间进行分工协作,然后通过借助各种资源和信息渠道,查阅信息解决问题;第四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学效果是直接由学生们完成任务情况来衡量的,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三部分。

3 案例的总结分析

课堂上在学生们学习讨论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具体到授课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对学生们的结论进行点评或补充。肯定学生中一些好的意见以及独到新颖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出讨论过程中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例如争论的气氛是否热烈,发言是否积极,问题分析是否透彻,参与是否充分等,以此来提高案例讨论的质量。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选用的案例是否得当,亦或是从学生身上得到新的启示,这些将有助于教师更新补充案例库,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此外,案例教学的答案或结论,往往不是固定唯一的,而是具有多元性的。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问题,并选出认可度最高的最佳答案,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那些尚未找到答案或存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或继续思考,这样一来让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堂之外,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意识。

4 与其他外语教学法的有机结合

在跨文话交际外语教学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对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任务分配和角色扮演恰恰符合这个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只是起着引导辅助的作用,学生是主体,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将被动地知识输入转化为知识输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受到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的双重制约。语言规则指的是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体系。而交际规则指的是指导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准则,指导的是包括语言交际在内的一切交际行为,强烈的文化特性是交际规则的显著特点(毕继万 2005)。案例教学法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的外语教学过程中,在讲解文化冲突、文化摩擦现象时,能够寓教于具体案例,对学生而言更具实感容易接受,对教师而言,避免了对一些文化现象进行理论讲解的空洞与枯燥。

案例教学法从教学的前期准备到后期的总结分析,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当然案例教学法不是孤立使用的,在具体内容的教授过程中,像一些具体语言知识的讲解,需要结合其他外语教学手段,比如场景教学、语块教学、词汇教学等。

5 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在教学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展。以跨文化交际日语教学为例,选取合适的案例,从语法规则和文化规 则两个层面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语法体系的同时,加深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提供大量的原声资 料和节选合乎教学目标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填充缺乏目的语语境的空白,提示学生在具体场景或语境下去理解目的语,增加学生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另外可以帮助教师收集教学实例,尤其是学生的误用例,为教学研究提供一线资料。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运用案例教学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生动,强调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可以督促和引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案例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目的是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注重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当然案例教学法不是孤立使用的,需要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4] 毕继万.第二语言的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2005.

[5] Miller,J. Case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J],Queenslan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Vol.13(1). 1997.

上一篇: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范文 下一篇:精准医学发展的局限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