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02:08:48

一体化管理论文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无论是农电一体化之前还是之后,农电营销中的用电检查管理都是其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基础,是堵漏增收的最佳措施。尽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大,但是当下还是有部分农民群众的用电素质偏低,偏激认为电费的少交或者不交是合理的。有的地方甚至因为用电检查与农村群众发生过争执。所以,用电检查的管理问题主要还是存在于检查人员和农村群众之间。那么,用电检查人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当具备丰富的农电营销管理工作经验,其次还应当明晰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后还应当注意检查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加强宣传。只有这样,用电检查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下去。

2.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农村电网线损是影响抄表管理工作和衡量供电单位农电营销管理水平的标志。而且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工作也是当下农电营销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营销到了农电营销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随着农电一体化的发展,加强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工作更应当逐渐朝着现代化和科技化水平发展。通常,通常电网线损的应对措施主要分为管理降损和技术降损,本文重点关注的则是管理降损措施。归纳总结起来,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降损措施首先需要的是稽查部门、供电单位、电力生产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同时,各部门一定要针对线损管理有一个合理、正常和科学的管理应对措施,做好电力生产、计量和收费等环节的透明化和无缝连接。

3.电费回收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上述关于用电检查管理和抄表管理的问题都与农电营销中电费回收的管理问题相互联系。实质上,农电营销中电费回收的管理是一直都存在于农电营销管理中,且是相当棘手的管理问题。面对农村群众由于用电观念、用电素质的落后,农电一体化后的电费回收管理想要顺利实施,务必做好相应的工作。首先,确保农村企业、事业单位的电费能够按时交纳。其次,针对用电不缴费和季节性用电农户要大力宣传用电观念和农电一体化的战略思维。再次,面对个别冥顽不灵的用户可以依法进行维权。最后,扎实做好电费回收的账务管理,确保电费能够逐月按时上缴。

4.结语

农电一体化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发展思路,也是服务于广大农村群众的战略发展。农电一体化后的农电营销一定要加强观念的宣传,不断提升服务理念,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保障电力营销总体的业绩。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在旅游饭店业的市场国际化程度已相当高的情况下,我国的旅游饭店业由于起步较晚,旅游饭店服务贸易仍停留在“就地出口贸易”阶段,饭店业的国际化经营还未形成(目前从事海外经营的餐馆并不属于饭店业),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日本、瑞士等国的饭店联锁集团对我国饭店业的大量渗透。1993年,我国有498家外资饭店,占涉外饭店总数的19.5%,其中有150多家饭店由国际饭店联锁集团管理经营(《中国旅游年鉴》,1993)。这些外资饭店均为中高档饭店,而且占据着声誉卓著、资讯发达、交通便利的旅游中心城市的黄金地段。我国的内资饭店大多各自为战,陷入争夺游离在国际饭店联号预订系统之外有限客源的内耗竞争中,经济效益较差,现有的十几家老牌饭店集团也多为以行政权力纽带联系的半紧密型、松散型集团,规模小、实力弱,基本不具备与外国饭店集团抗衡的优势。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中国饭店业尚不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要发展也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组建中国的饭店联锁集团,增强内资饭店的竞争优势。在被外国饭店集团蚕食的客源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以扩大就地的出口创汇额。于是,在目前国内理论界围绕着大型经贸集团、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大型银行金融集团的跨国经营模式正进行热烈探讨之时,却几乎没有人提及中国旅游饭店业跨国经营的问题。而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的旅游饭店业已具备了进行跨国经营的条件和机会,那么,这些条件和机会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依据这些条件来确定我国旅游饭店业跨国经营的进入区域和进入方式,以及如何扬长避短、灵活经营,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本文拟对上述问题做一探讨。

二、中国旅游饭店业跨国经营的优势与机遇

在本世纪60—70年代,以威尔斯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专家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一方面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技术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对外直接投资。十几年来中国的旅游饭店业一直向国际饭店业中的优秀企业虚心学习,在企业素质、经营优势、所有制性质等方面已具备了一定条件,同时21世纪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市场机遇,这都使得中国旅游饭店业的跨国经营成为可能。

(一)企业素质

我国的旅游饭店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本着发展国际旅游、带动国内旅游的宗旨创立的,因此从产生的第一天起,企业便投身于国际市场,着眼于经济效益,树立起竞争意识。当国内其它行业仍在进行从生产型向经营型、从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时,旅游饭店业已经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摔打了十几年,在运作方式、经营理念、营销观念等方面已逐步与国际接轨,为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经营优势

我国的旅游饭店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实力不强,在国际上并不具备绝对优势。但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香港、台湾的经验,它们的纺织、服装、电子加工类企业也多为中小规模,这些企业将它们相对来说更先进或更适宜的技术、产品或管理技能转移到作为东道国的发展中国家,利用相对优势,在这些低技术构成的行业中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获得了成功。如果将这种思路运用到我国的旅游饭店业中,便会发现我国饭店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天地。

1、管理优势

中国的现代饭店科学化管理,虽起步晚,但已经以一些优秀饭店和饭店管理企业为代表,迅速接近了国际水平,相对于亚太地区、非洲、拉丁美洲、东欧的一些旅游业不太发达、经济不够繁荣、观念较为闭塞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具备了相对的管理优势。

自198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文批准建立饭店管理公司以来,我国现有饭店管理公司十余家,其中上海锦江饭店管理公司在我国影响最大,管理着十几家饭店,并形成了具有中国饭店管理特色的锦江模式,充分体现当今世界大饭店先进管理经验的严肃性、规范性和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浓郁的东方情调和人情味,在同国际著名饭店管理集团的较量中站稳了脚,跻身为世界上第75大著名饭店管理公司(《Hotels》,1993)。总体看来,我国的饭店管理相对优势,概括起来可为:“坚持国际标准,博采众长,自成体系”。表现为:(1)信息优势:在市场调查上,广泛收集信息,掌握国际旅游市场的动态、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国际上著名饭店集团化管理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2)凝聚力:充分利用东方式管理的人情因素,建立和发展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3)人才优势:以饭店管理的国际标准训练、培养大批中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特种专业人才,并聘请外籍管理专家。

2、产品优势

旅游饭店所提供的产品是饮食、住宿及尽可能满足顾客需求的各类服务。中国的饭店业至少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为绝对优势)。

(1)无与伦比的东方美食

膳食供应不仅是饭店招徕顾客的一大法宝,更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不仅让海内外炎黄子孙念兹在兹,更令洋人垂涎三尺。大大小小的中国餐馆遍布世界各地,虽然提供的食品已远非正宗,仍然顾客盈门,可见中国菜肴吸引力之强。我国古代的逆旅客舍就十分注重酒菜质量,现在的饭店更是在开发特色菜肴上狠下功夫,同时注重西式菜肴的供应。膳食供应成为中国饭店业的一大优势。

(2)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情调服务

中国饭店的服务优势在于以深厚神秘的东方文化为背景的情调服务。这种服务的涵盖面很广,形式多样,强调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东洋文化的差异,将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生活习惯、服饰艺术、民族节庆等,融入到服务之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满足顾客求新求奇的消费需求(如西安唐乐宫大酒店推出的唐代歌舞)。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饭店都盲目模仿美国标准化的饭店服务模式,丢掉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只要饭店经营者善于发掘中国文化中的精粹部分,大胆地与服务相结合,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饭店服务业中独树一帜。

(3)中国传统建筑设计风格与现代设施设备的完美结合

与高大华丽、规模宏大的美国标准化大饭店相比,中国饭店的园林庭院、小桥流水、宫阙楼阁、雕梁画栋,往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加之内部完善的现代化设施,使得众多迷恋东方文化的旅游者能够同时享受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

3、网路优势

企业的国际化与其网路优势有相当大的关系,我国的旅游饭店业在十几年的蓬勃发展中,已具备了一定的网路优势,表现为:

(1)中国旅游饭店业在大力吸引外资的同时,与众多国际著名饭店集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有美国的假日、喜来登、凯悦、华美达、希尔顿、南德尔集团,日本的日航、野村、新大谷、东急、第一饭店、朝日、大仓、威斯汀集团,法国的雅高、子午集团,瑞士的瑞雅、茂盛宾、瑞士饭店集团,新加坡的联营国际洒店管理集团和长城公司,英国的丰嘉美集团,香港的新世界、半岛、景星、美丽华、王朝、太平洋、香格里拉集团等(《中国旅游年鉴》,1993)。由于这些集团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网路中已建立了相当的市场地位,我们的旅游饭店(特别是合资、合作饭店)可以与这些集团在市场和行销网络的交换等方面缔结战略联盟,借助这些集团在东道国中的网路关系,来建立新的网路,其中较为可行的方案是与其联合投资,在当地兴建饭店,也可维持一较为松散的合作形态。

(2)中国旅游饭店业的上游企业——旅行社,已在海外建立了较广泛较良好的关系。1993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实现了世界电脑预订网的联网,使它与全球主要国家与地区的35万个零售商之间建立起更直接更牢固的关系(《中国旅游年鉴》,1993)。

(3)中国餐馆业作为海外投资的先行军,积累了许多跨国经营的经验,在当地已建立了网路关系,为中国旅游饭店业的进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所有制性质

在当今许多国际企业中,国有企业在国家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相对重要性正在悄悄增长,全民所有制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具有的优势已不容忽视。我国的大中型饭店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虽然在经营机制等方面存在相当多的弊端,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有利于政府有计划地组建国际饭店集团,集一地甚至一国之力,将企业推向变化莫测的国际市场。

(四)市场机遇

90年代及下个世纪初的世界旅游业市场的新动态,将有利于中国旅游饭店业的国际化进程,概括起来,至少有以下几点:

1、据欧洲旅游署预计,未来十几年中,将出现以来自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和中东很多发展中国家游客为主体的市场,这类客源还没有来得及被国际著名联锁饭店集团垄断,而且他们的消费档次不高,消费习惯特异,较倾向于选择价格适中、提供实惠、气氛协调、经营灵活的中小型饭店。

2、世界旅游组织于1993年宣布,未来20年中,东亚太旅游业的增长速度将领先于其它地区,该地区外来的国际旅游者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7%,中国、日本、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均属于建设较好的目的地,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仍属于旅游业欠发达的目的地国家,但它们目前正处于快速建设或恢复时期,中国旅游饭店业在这些国家具有较多的相对优势。

3、随着亚洲国家海外贸易的加强及经济的发展,许多居民海外旅行的经济能力和兴趣骤涨,使这一地区的出国旅游快速扩大和自由化。其特点为:(1)由于该地区国家之间的血缘联系和贸易联系,这些国家的出国旅游者选择目的地时青睐于本地区的旅游胜地;(2)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日趋活跃,美国、欧洲也将会成为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的热点;(3)该地区的出国旅游多为国内中产阶级的观光休闲游和商务旅游,多选择定点、短天数、报价中等的旅游路线,同时公司奖励旅游和会议旅游也正悄然兴起。由于亚洲国家的出国旅游者有相近的血缘关系、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消费水平,使中国式饭店的经营服务风格较之美国式标准大饭店更接近于这些顾客的心理需求。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是指城市和乡镇居民在一天时间当中的出行总数,出行次数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居民参与各类活动时的出行需求。可以对出行次数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为经济情况和实际的地理条件。经济水平较好,拥有私家车的居民在出行上一般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他们的出行次数相对较高,因此,居民的经济水平与出行次数紧密相连。

2.出行目的

城乡发展水平、消费特点以及人们的经济状况上的不同使得出行的目的存在很大的差别,为了更好的分析出现目的,通常会提出出行目的结构,以此描述出行目的的具体分布,是各种出行目的占据总量的一种比值。由于乡镇居民的实际经济水平较低,所以居民的出行主要以上班或上学为主,少数人则是为了参加各项活动、采购消费而出行。

3.出行方式

城乡居民按照自身的习惯及出行的目的选取最佳的出行方式,出行方式是指居民在达到出行目的时所用的工具或方法,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所以选择出现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但绝大多数都是以公共交通设施为主。如今,我国乡镇的总体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居民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大的改观,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居民拥有更多的出行方式,再选择出行方式时,会切实受到以下几种实际条件的影响。(1)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出行距离会对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产生直接的影响;(2)经济水平与出行方式费用息息相关,所以经济与出行方式具有一定的联系;(3)城乡的布局及形态也会影响到居民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交通资源是有一定限度的,但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正不断提高。为此,只有尽可能的提高交通线路利用率,整改公共交通设施线路,才能有效缓解居民的出行压力。

二、公交场站建设

1.基本概述

公交场站是公共交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构成网络的节点,场站可下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中途站、首末站以及枢纽站,这些公交场站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2.中途站

公交中途站按照实际功能能再次分成停靠站、临时站以及中转换乘站。(1)停靠站:通常在乘客较多的位置设立,目的在于确保公交沿线的停车安全。(2)临时站:根据居民的实际要求,在站点间隔较大的区域中设立临时站,从而为居民带来便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3)中转换乘站:通常在乡镇政府的周边位置设立,目的是满足居民多次中转、换乘。

3.首末站

按照实际规模,可将首末站分为多种形式,由微型到大型,可按照实际需求自行选择。首末站是公交车辆起始点和终点,关系到车辆的维护和管理,同时也是为乘客提供舒适乘车环境的关键位置。(1)大型公交首末站:是公交车辆运营管理的主要场所,面积较大,可容纳多数车辆停靠,数量一般可以达到200辆左右。(2)中型公交首末站:是公交车站准备发车的站点,同样具有一定的停车能力,但要比大型公交首末站差,可容纳50-200辆公交车。(3)小型公交首末站:主要作用是承担公交车辆的出发与到达,通常情况下可对20~50辆公交车进行管理。(4)微型公交首末站:与小型公交首末站基本一致,但可管理的车辆数量为20辆以内。

4.枢纽站

公交枢纽站被广泛定义为交通运输的枢纽主体,是乘客出行、集散以及换乘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之间的纽带,通常具有规模宏大、覆盖范围广、方法齐全等实际特点,是我国当前最为常见的客运与公交转换场站。枢纽站是城乡居民的快速集散地,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标准,可分成许多种形式。

三、运营管理

公交场站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居民与公交车进行紧密的连接。然而,就当前形式来看,我国乡镇建设水平的落后使场站建设速度十分缓慢,有许多场站只是理论上存在的,缺乏硬件和设施的支持,这对运营管理而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场站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公交系统建设当中的重难点,所以场站建设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关系到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周期性增长,加快了城镇化的进步,城市与乡镇的道路建设逐渐全面,场站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必须在明确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场站建设与运营管理,从而为公交统筹的大范围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城乡公交一体化实际上就是将城市作为核心,不断向周边扩张,并以乡镇作为公交线路的末端。在实际情况中,需将公交场站的建设、公交车辆的运行及管理融合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行与场站的建设可以很好的满足城市和乡镇居民的出行要求,增进了城市乡镇之间的联系,为乡镇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在“一体化”管理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把措施概括为“明确一个理念,做好一份计划,执行一个标准,丰富三个文化,开好三个会议”,使管理呈现科学化、标准化、严密化、具体化特点。

“明确一个理念”是指向年级教师明确“咱的年级咱的班”理念,明确地告诉年级中的每一位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年级里的管理者,在一个年级里,各位教师之间要统一标准、步调一致,要优势互补,为年级的进步与发展献策出力。

“做好一份计划”是指每学期初,年级所有教师都会在上级和学校总体安排的基础上,在广泛听取家长意见的基础上,集中研讨,确定学期工作重点与目标,制定每月、每周的工作活动计划,使年级发展有规划可依,有步骤可循。同时努力形成初中三年发展整体序列,使学校教育形成既连贯又阶段特色鲜明的整体。

“执行一个标准”是指年级对教师、学生各项管理要求提出统一标准,宽严度减少差别,有效防止教师教育管理过程中标准不统一、学生攀比等现象的发生。

“丰富三个文化”是指丰富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个人文化。努力丰富以“尊重”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使“尊重”意识深植每一位师生心中,尤其要使师生间形成良性互动,“坚信,坚定地相信,每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同时,努力打造“和而不同”班级文化和个人文化,班级文化班班都搞,个人文化人人都搞,这是“和”;重点要求创新,尊重学生不同的志趣和追求,这是“不同”,使学生既懂得维护群体又学会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开好三个会议”是指开好每周一的班主任会、每周末的年级教师会、每周各班的主题班会。每周一,年级主任、班主任要坐在一起,结合学校的目标与要求,对本周的任务和措施进行讨论,研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提出要采取的措施,确定哪些标准等等,达成统一的认识后不打折扣的执行。

二、“年级一体化”的精神内核

从字面去理解“管理”两个字,我们把“管”理解为“约束、控制”,把“理”理解为“捋顺、疏通”。管理不仅仅是限制、规范,更多的是沟通、理解、疏导、激发。

“年级一体化”从表面措施看侧重于“管”,但是要顺利实施必须侧重于“理”。以“尊重”为根本,以“正心诚意”为出发点,以“向上向善”为激励目标的精神内核,才是“一体化”顺利实施的保证。

“尊重”体现在尊重人的天性与个性、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师生成长规律三个方面。只有兼顾这三个方面,才能实现学生健康、快乐、自然的成长,才能使教师获得更好的专业化发展。“一体化”管理绝不是“压制”,而是“放飞”。它外在要求师生举止有礼、进退有度,内在核心却是让师生心平气顺、向上向善。

“正心诚意”由《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概括而来,强调了做人做事应采取的态度。从结果来看,“心正”才会“意诚”,“意诚”能证“心正”。教育是浸润,是爱,是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与交融,出于“心正”,方法就会多一份科学与理性;出于“意诚”,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和理解。

“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有“向上向善”的教师群体,才会激励学生也“向上向善”,朝更高的理想迈进。而教师的“向上向善”,根于学校对教师付出、成果的尊重和认可,成于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群体的“正心诚意”。

三、年级一体化的成效及反思

实施“年级一体化”管理以来,在教师层面,教师在合作中专业化获得极大发展,大大提升了业务素质与能力;在学生层面,不仅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培养了习惯,真正获得了自然、健康、快乐的生长。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年级一体化管理是这样一个事物———它的正面是严格的管理,它的背后是对“人”的关注,是人性、人文、人心。我们试图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来探索教育的真正意义,也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来引导人性,培养人格,凝聚人心,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教书启智,育人铸魂”,在教育的康庄大路上,爱与责任,是教育的土壤;民主与智慧,是教育的阳光雨露。我渴望创造更丰厚肥沃的土壤,渴望播撒更多的阳光雨露,为教育事业尽一份心,添一份力!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1人员的素质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黄河防汛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但由于知识技能培训不同步,使得许多从事防汛管理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掌握得不熟练,仍停留在打印报表、统计数据、储存信息等简单的程序应用上,计算机的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

1.2重“硬”轻“软”

目前国内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货无规范”的问题突出,黄河系统的状况也基本雷同,重“硬”轻“软”情况严重。部分防汛管理单位只重硬件设备配置,却轻视推广应用,远远没有发挥出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强大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主要表现在:一哄而上建网,“有网无数据库,有数据库无内容”的现象严重;轻视基础文献信息的采集、加工、分类、研究等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造成网络建设遍地开花,网上数据库内容大体雷同,新闻及简单信息类数据居多,有研究深度的专题数据库和有水利特色的数据库很少。

1.3信息开发利用缺乏统一协调和规划

实行防汛信息化管理后,尤其是随着“数字黄河”的提出,各单位对防汛信息化、电子化建设的力度有所加大,但缺乏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如在进行软件开发时要使开发出的整个系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具备什么功能,心中无数;加之软件开发人员往往并不熟悉防汛业务,防汛部门和信息管理部门的职能还不十分协调,使得防汛管理软件的开发不系统、不规范,仅局限于处理自身的局部业务,而很难满足整体、特殊和长期的需求,存在与实际工作脱节,甚至碰撞,导致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人、财、物的浪费,限制了电子化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也很难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1.4电子信息有待系统化

防汛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环节密切相关、密不可分。但是我们开发的管理系统有多种,各自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如水情系统、工程管理系统、防汛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之间缺乏信息交换,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使信息资源无法共享也造成了重复建设。

2几点建议

2.1注重统一管理

提高防汛管理现代化的应用水平,取决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手段的前提下,管理就成为决定性因素。科学严格的管理,可以创造条件,改变环境,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强化管理即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规章制度,以科技防汛为指导,通过组织和实施有效的战术,逐步实现防汛现代化管理。

2.2加强职工业务培训

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和终生教育的发展,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种培训不仅包括单纯的技能业务培训,还包括后续学历的攻读和深造。通过开办各种业务培训班和鼓励职工结合本专业进行深造,将有助于广大黄河防汛管理工作人员迅速、准确、全面地掌握关于信息网络管理的最先进的技术理论,从而更好地为黄河防汛服务。同时,职工业务培训也是最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性投入,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能普遍提高干部职工整体业务素质的有效手段。

2.3增强安全意识

计算机及其网络给我们带来方便与效率的同时,也以其传播速度快、易复制、易泄密、难补救等特点给信息网络的安全保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为此,必须增强网络的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安全机制和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操作流程和操作内容,规范每台计算机的使用权限。同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拒绝非法用户的侵入,防止用户越权使用,以保护数据资料的安全。

2.4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化配置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

1前言

与传统的纸质载体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具有技术含量高、更新快、相关因素多,关联度高等特点,因此电子档案对记录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信息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与各个不同的专业信息系统的数据都有密切联系,例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就是利用各个不同专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近年来,宁夏电力公司顺利完成了从机关到地市、县级供电局3~t-i-I-39家单位联网系统的部署工作,使企业内部档案借助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电网建设等工作,全面提升了档案现代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2基本情况

宁夏电力公司从机关到地区级供电局、分公司,再到县级供电企业共计39家单位。系统部属前,公司机关与少数地区级供电局档案信息管理仅有单机版管理软件,实现条目级管理,其余单位均无软件,管理模式和服务手段落后。针对此情况,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统一的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公司考虑到系统局域网的可支持性,经济性技术论证于2007年及时向国家电网公司申报并获得同意,并作为5家试点单位部署实施。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完成公司机关部署并验收。2009年5月至年底已完成l3家地市级供电局、分公司和25家县级供电局的部署工作并投^运行。

3系统的建设日标、部署模式

3.1建设目标

建立宁夏电力公司档案信息管理统一平台,实现全公司上、下级单位档案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全公司3级单位统一业务规范;实现电子档案网上移交和网上互查;实现上级档案业务在线监管和查看;将电网建设参建单位纳入管理体系,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档案收集、保管和利用,有效整合各种档案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功能,推动公司信息现代化建设和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

3.2部署模式

公司采用服务器组和存储设备大集中的集群部署模式,建立档案数据中心,为各所属单位提供数据集中存储和应用服务。数据库采用ORACLE10G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采用wEBLOGIC9.2。系统硬件部署如图1所示。

4系统具备主要功能

4.1档案管理

系统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进行建模,并在此模型的基础集成了宁夏电力公司业务标准,允许公司所属各单位在此业务模型上进行全宗的个性化定制,以达到总体统一、兼顾个性的要求。该系统对文件收集、整编、编目、移交、归档、利用、鉴定、统计、编研等一系列操作进行全过程管理,可针对不同档案类型定义不同的整理规则、管理方式,以达到系统适应业务变化的要求。

4.2档案检索

可直接检索目录也可进行全文检索,可对档案目录、正文、附件进行检索,并且可对下属单位进行全宗数据检索,主要有普通检索、卡片检索、跨全宗检索以及全文检索。

4.3个人待办

可提醒用户目前有哪些事情需要处理。主要通过在主页上显示和进入相应模块进行操作。

4.4权限管理

主要定义各档案类型的开放权限以及可使用档案系统的用户。定义用户的角色、权限以及是否是专兼职档案员等。权限管理模块还细分为永久权限和临时权限,并可对档案原文的控制进行细化,具体分为浏览权限和下载权限,以满足不同的利用。

4.5标准业务定制

结合宁夏电力公司本部以及下属各单位实际,统一定制了档案类型、供电企业标准分类表、各档案类型的整理规则以及统一的报表样式,下属各单位均依此标准进行全宗档案管理工作。

4.6业务设置

此模块主要是在宁夏电力公司设置的标准业务基础上进行各全宗的个性化定制工作,主要可以进行各全宗的档案类型定制、分类表定制、代码表定制,以及各种显示界面的设置。以适应各全宗的个性化要求。

5系统在公司的应用

作为宁夏电力公司3级统一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该系统制定了适合全省业务应用的统一档案管理标准;实现了与宁夏电力公司目录、门户、办公自动化等系统的无缝集成;电子文件实时物理归档;网络信息采集、信息整合、数据处理、及电子文件到电子档案的全程数字化管理;各种档案类型的数字化管理;档案全文信息网络检索与共享;数字档案光盘存储的自动打包,脱离系统、跨平台的目录检索及原文调阅;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各全宗单位可跨全宗移交档案、网上数据报送,使其档案信息不再存在信息“孤岛”。

宁夏电力公司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自实施以来,完成了系统部署、配置、数据迁移、培训、运行等工作。目前系统内共有11种档案类型,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生产调度、科研、基建、设备)、照片档案、实物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人事档案,能够满足宁夏电力公司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需求。通过档案系统平台进行档案网上利用的人次数愈来愈多。文档通过协同办公自动化模块实现电子文件的及时归档、保管、利用;工程档案通过在线系统、离线客户端进行了多个项目的收集、编目等工作,目前已应用到750kV银川东变电站、330kV太阳山变电站、220kV西夏变电站等工程档案管理中,满足工程档案利用现代化工具进行收集、整理、编目、打印、移交、借阅和利用等一整套功能。照片档案、实物档案部分数字化后通过该系统生成了缩略图供本部用户进行网上借阅和利用。

6系统投入运行取得的效益

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宁夏电力公司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业务信息与档案信息的一体化和档案管理业务自动化,同时为统一管理全公司电力档案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减少了档案工作人员重复工作量,降低了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成本,提高了企业信息管理的水平。

从档案利用角度看,由于档案利用者可直接、快速、方便地在网上查找档案资源,大大提高了查档效率。如果实现异地查档,其累积节约的费用及时间将更为可观。

7通过系统实施进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7.1室藏档案数字化、网络信息一体化管理

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实施,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企业信息和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通过设置网络专业信息档案属性,以及网络信息采集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使档案工作超前介入到信息形成阶段,实现了电子文件信息与电子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即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全程自动化管理。

7.2对档案资源的定义与接口实现

在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实施中论证了通过对XML格式的档案元数据的定制,能够统一规范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接口,并且能够对档案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快速实时地在线校验提示。

7.3档案信息利用模式

能够完成档案信息网络共享、电子文件的全文检索、内控档案网络调阅的电子审批等功能,并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全公司调用。

7.4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面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系统除采用标准的目录认证、门户登录等工程通用的安全防护外,通过公司本部的试用后,在通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权限控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与细分,并在宁夏电力公司本部采用按部门、按级别以及特殊控制等多位一体的控制体系增强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7.5永久、真实保存数字档案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档案信息的保管和维护与传统的方式截然不同,它的数字化特性决定了其保管的复杂性和安全维护的难度。电子文件的保管从保护载体(磁性介质)转为保护其内容信息,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跨平台的查阅,并通过拷贝与镜像技术、迁移技术,以加强对数据的研究与实践。

7.6解决了宁夏电网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电子化管理的难题

系统针对离线参建单位和在线参建单位两种模式进行管理,对工程目录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对电子文件和竣工图实现网上挂接,打印标准模式的案卷目录、备考表等,还可进行电子档案跨全宗向运行单位移交,使档案现代化建设满足工程验收达标创优需要。

8几点建议

宁夏电力公司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施以来,能够满足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各项工作的需要。但从长远发展看,还需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

8.1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

从一定程度讲,档案是可开放的信息资源。但员工对档案信息系统带来的服务没有分认识到位,还需加强宣传,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

8.2加强归档接口完善工作

加强档案系统与186业务应用系统的归档接口完善工作,按照国网公司要求,保证业务应用系统产生的归档电子文件能正常归档,确保电子文件归档的完整性。

8.3加强相关管理制度建设

从信息系统角度和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方面,根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结合电力公司实际,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促进档案信息系统规范化建设。

8.4加强有关人员的培训力度

从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维护讲,重点加强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系统使用和专业水平培训;从使用角度讲,需加强各单位、各部门的培训,便于更好地利用系统借阅档案。

8.5加强档案数据的安全管理

还需完善数据安全存储管理措施,增加数据存储备份,加强设备运行和维护,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

8.6加强馆藏历史档案的数字化进程

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作用。

8.7加大档案功能的开发和应用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金湖县政府于去年11月份将全县涉水管理职能统一调整到水行政主管部门,成立水务局,对全县的防洪、除涝、蓄水、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以水务一体化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保障全县社会经济发展。

我县在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中,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水务宣传,创造良好环境。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首先要营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水忧患意识。水法制意识、水商品意识,形成知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

2.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对全县2200多个取水口进行普查、登记、审批、发证,实行用水申请,用水交费,并按计划供水用水。在地表水方面,对流域性和区域性水源工程实行县级统一管理。去年11月份申请将县河道管理所更名为河湖管理所,成立“三湖”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入江水道、高邮湖、白马湖、宝应湖。在水工程管理方面,将入江水道沿线所有涵闸管理权收归河湖管理所,将“三湖”小圩涵闸管理权收归各乡镇水利站,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费征收有了保证。并建立防洪预警预报系统,加强水情调度,适时拦蓄水资源,利用工程措施及时自排或抽排涝水。不断水资源公报和水情公告,适时开展饮用水水源评估和水环境评价。在地下水方面,理顺与建设部门的关系,实现凿井申报、凿井施工许可、施工监督、水量、水质监测和收费均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在城乡供水方面,加快城乡供水归口管理的步伐,使7个乡镇水厂收归水利部门统一管理。县城自来水厂也于去年4月份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实行归口管理。我们接管后,根据该厂实际情况,对水源水质实施保护监测。同时,推进第四步水价改革,调整水利工程水费、水资源费及城镇供水价格,并从去年6月份起先后执行。

3.实施县城防洪除涝工程规划和建设。首先,我局积极按照《1998~2010年金湖县城总体规划》的要求,精心组织县城防洪除涝规划的制定,并列为县城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其次,县委、县政府将城区防洪除涝骨干工程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由水利部门牵头对县城两条骨干防洪排涝河道和城区防洪圩堤进行治理和配套工程建设,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今日的“风光带”,为县城防洪除涝和今后污水处理奠定基础。

4.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维护水事秩序。建立健全水政执法管理网络,成立4个水政监察站和两个水政监察中队。近两年,严格查处各类水事案件110起,调处水事纠纷5起,平毁非法圈圩3000余m,拆除违章搭建68处,清除违章种植24hm2,有效地维护水利工程的安全和良性运行。

二、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优势

从月我县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5个多的情况来看,一体化管理较多头管水有较大的优越性。

1.有利于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缓解供水矛盾。随着城乡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我县实行水务一体化后,根据不同时期工农业需水状况,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合理调配水资源,做到了丰蓄枯用,这不仅保证了工农业用水,而且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使供水水质和水环境得到了优化。比如,县自来水厂没有归口前,县制药厂拖欠水厂水费近百万元,水厂对它实行停水后,制药厂就凿井取用地下水,而现在我们不仅收回了制药厂大部分拖欠水费,而且对类似情况凿井取水进行严格控制,实行统一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

2.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水商品意识。由水利局更名为水务局,虽一字之差,但其职能却向市场经济的现代水利转变,各项水利规费实现了统一征收。人们都知道以水务局管理水,就是要提高用水交费的意识,就是要提高珍惜水环境的意识,就是要提高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的意识。

3.有利于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管理情况的监督。对水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避免了因职能交叉而出现工作推诿和扯皮现象,责任主体更加明确,有利于社会对涉水事务的监督。水务局成立后,通过监督电话的公布,这几个月涉水举报电话明显增多。

4.有利于水利综合效益的提高。随着水务一体化的实施,管理职能的扩大,水利干部职工的工作职责也增加了新的内容,就业渠道也在不断拓宽。如原堤防管理所137名职工,现在既管堤防又管河床和湖泊,通过管理和收费,既解决了人员分流问题,又解决了河湖规范化管理问题,现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水事秩序也比以前规范,尤其是违法圈圩的水事案件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再如自县自来水厂归口管理后,经过我们动员水厂不断清退临时工,将抗排站能胜任工作的技术工人充实到水厂施工安装队,既较好地解决了他们下岗待业的问题,也壮大了水厂安装队的实力。

5.有利于提高水利部门地位。多年来,每次抗洪排涝,城乡居民一般都习惯于向水利部门了解汛情、水情,并提出水利建设和水情调度的合理化建议。而对建设部门管理县城防洪排涝都感到不可理解。现在,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县城防洪排涝,既符合我县的实际情况,也得到上下的支持,县城各单位和居民对水务局管好水的期望很高,这对我县各项水利工作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深化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成立水务局,只是我县水务一体化管理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今后我们将按照规范管理、深化完善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改革,真正达到体制新、机制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加强水资源规划工作,建立以宏观规划为核心、以专项规划为动脉的规划体系。一是在全县水利建设“十五”计划的基础上,把规划工作的重点放在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上,完成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为全县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搞好城乡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完善县城供水规划、县城供水管网改扩建工作规划、排水管网建设规划,加快供水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步伐,提高供水和污水排放能力。三是着手制定丰水期、枯水期的水量调配方案,研究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带来的突出矛盾,搞好水资源调配,确保全县工农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及绿化美化用水的可持续供应。

2.建立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投资体系与价格体系。一是在巩固现有的城市供水、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渠道的同时,招商引资吸引外商的资金投入,并增加受益单位和个人的资金投入。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理顺供水成本价格,实现统一水价,解决用大锅水、福利水的问题。三是通过价格调整,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实现以水养水。

3.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节水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节水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厉行节约用水,实行用水定额管理,超量加价收费。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校本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者共同目的都在于解决教学问题,源于教学,服务教学,为教学提供支撑。

校本教研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教学研究观,教师既研究员,教室既研究室,可以说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均在教研活动之内。校本教研有很强的个体性,注重研究个体教学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校本教研有很强的随机性,什么时候发现问题什么即可进入研究;校本教研没有很强的规律性,不定时,问题可大可小,程序又不尽规范;校本教研有可能具有反复性,同样问题可能在不同人不同时间不同情节中出现,又要进行反复研究,这是教学实际决定的。从校本教研的全程可反应出教、研、训三者的一体性。

一、发现收集问题

问题源于教学,要在教学中发现收集问题。就一般过程,研究始于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发现、收集、选择问题,问题繁杂,往往稍纵即逝,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问题。倡导每位教师建立问题袋,及时收集记录问题,记明发现时间、场境、引发原由、影响大小,自己粗略分析,采用的对策,有关研究的价值,都要随机记录。实际上,发现、收集、记录的过程既是研究的过程也是培训的过程。建立问题袋,可以培养教师发现记录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使研究有的放矢,也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

二、筛选设计问题

筛选设计问题是教研全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决定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也是校本培训的重要阶段。筛选设计可自己进行,可同伴集体合作进行,也可请专业人员帮助筛选设计。无论一种途径,还是多种途径,作为教师个人都处在训练之中。

三、付诸行动研究,走教、研、训一体化之路

付诸研究过程与培训更是密不可分。研究解决问题要经过严密而复杂的过程,首先要学习理论,掌握正确指导理念;查找资料,借鉴经验;与同同伴磋商;寻求专业引领;实践探索,加以创造。形成一套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就是教师的教学、研究、学习、培训。教学既研究,研究既培训。这就是教、研、训一体化,三者不能分裂开来。可以说这就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新到之处。使研究更贴近教学实际,使培训更贴近教师实际。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培训,培训促进研究,两者共同促进和改善教学。

四、总结反思,提高层次

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的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的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教学研究的全部进程中全部贯穿着教师的反思,教学研究只有建立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和完成。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教研既反思,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进行研究,同样都必须经过反思。问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也必须经过反思,如在研究第一环节,发现问题,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学现象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现实思考,这时的思考带有一定的灵感性,由感而思,这时问题来的快,去的也快,教师要具备极强的洞察力,必须细心观察体验,冷静思考,捕捉问题,这是最初的反思。在筛选设计环节,要经过反复推敲,分析对比,抓住关键问题,认真思考采用什么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比较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付诸实践研究阶段,是集中思维阶段,不论是学习理论,查找资料,借鉴经验,还是同伴合作交流,专家引领都伴随着教师的分析、思考、实验、比较。在终结阶段的反思,是深层次的理性反思,起着总结开启的作用,使研究得以升华。所以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研究。因此要注重培养教师反思的习惯,培养教学研究的能力,倡导教师建立研究反思档案,把平时研究过程中的反思记录下来,以自由形式,如随机教学故事、日记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这是一种资源的积累,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培训,促进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有思有想,才有自己的思想,才有自己的特色。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二)"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四、北京发展“机电一体化”而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前者是面上的工作,普及工作;后者是提高工作,深层次工作。

(一)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北京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1)在700余家北京市属工业系统的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用微电子技术改造机床设备、工业窑炉、风机电泵、生产过程的任务还未完成需要量的一半。

(2)北京工业系统还有2000余台机床设备亟需用微电子技术进行改造;在已改造的近6500台机床设备中,大约有15%需进一步改造。

(3)北京工业系统尚有近250座工业炉窑亟需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且610座已改造过的工业炉窑也很有进一步应用模糊技术进行二次改造的必要。

(4)北京工业系统CAD应用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北京工业品设计,CAD应用率仅17%(而美、日等国已超过85%;国内先进地区也超过了30%);CAD的覆盖率才达到11%(而全国CAD应用工程领导小组指出,“八五”期间大中型企业要达到35%,中小型骨干企业要达到15%—20%;到“九五”时,按国务委员宋健的要求,基本上要甩掉绘图板)。

(5)北京工业系统共有改造价值的各种风机电泵装机容量50万千瓦,尚49万多千瓦用变调速技术进行改造的任务,占总任务量的99.5%左右。

(6)工业是全市能源消耗大户。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占全市能耗总量的59.5%。而北京是一个能源严重缺乏的城市,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万元产值能耗折合标煤为2.47吨,比上海的1.57吨高57%,比天津的2.15吨高14%,比先进的工业化国家高近9倍。因此,北京工业系统节能降耗的任务非常重,而电力电子技术是节能降耗的王牌。

2.北京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北京市的工业产品大约有3万种,每年约开发试制新产品3000种,更新周期很长。由于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影响了北京工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1993年,北京市工业系统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约837种,在当年生产的产品品种总数中仅占7.8%左右。其中:机械局系统主要产品约120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到1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仅4%强;仪器仪表总公司系统主要产品3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21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为60%;轻工系统主要产品总数为649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15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所占比例约2.3%;汽车工业总公司系统平均每辆汽车的总成本为3.5万元,每辆汽车平均装用电子产品的费用约300元,不是总成本的1%;与国外约28%的先进水平相差甚远;与国内先进水平相差一半左右。

3.北京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北京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且不少地处城区和近郊区。近年来北京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北京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北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1.北京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作重点

(1)大力采用模糊技术,工业炉窑改造应上新台阶

国内外成功的范例表明,应用模糊技术改造工业炉窑比单纯用计算机和PID技术好的多。因此,我们建议今后北京在改造工业炉窑时要大力推广应用模糊技术,到2000年,对应该进行改造但尚未改造的近250座工业炉窑要用模糊技术等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改造完毕,其中采用模糊技术改造要在80%。

(2)积极采用数控技术,机床高备改造要达新水平

对机床设备的改造重点应放在经济型数控系统的推广应用上。根据需要和可能,到1995年,北京应该改造的机床设备(8420台)的改造率要达80%以上,到本世纪末要改造完毕。

(3)努力推广变频调速技术,风机电泵改造要攀新高度

风机、电泵采用变频调速后一般可节电20%以上,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今后几乎,北京要把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重点来抓。到1995年,应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改造的风机、电泵要改造完60%;到本世纪末,北京的风机、电泵和其它调速电机要普遍;采用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

(4)优先应用CAD/CAM技术,工业设计水平提高要有新目标

北京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慢,设计工作跟不上需求变化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北京工业系统CAD的应用率为17%,CAD的覆盖率为11%,到1995年应分别达到20%和15%,本世纪末,要力争分别达到55%和45%。

2.北京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的奋斗目标

(1)总体目标:到1995年全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应不少于800种,2000年,应不少于2000种,机电产品的机电一体化率分别达到25%和60%。

(2)单项目标:

·机床数控化率:1995年,产量数控化率达5%,产值数控化率达16%;2000年,分别达12%和40%。

·汽车电子化程度:1995年,平均每辆汽车上装用和电子产品的费用不少于1000元,在整车成本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到2000年分别不少于3000元,不低于8%。

·PLC的开发生产能力:“八五”期间,开发能力要稳居全国首位;“九五”北京要成为全国主要的PLC生产基地之一。

·“电力电子”开发生产能力:“八五”期间掌握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的批量生产技术和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发技术。“九五”期间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生产要形成经济批量。在电力电子产品应用方面,“八五”期间,开关电源、高频电源、逆变电源要成为拳头产品;交流变频调速装置要达到批量生产程度;高频电子镇流器要能出口创汇;“九五”,北京要形成一个具有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装置研制、生产、开发、推广综合配套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模糊控制器的开发生产能力:“八五”要把北京建成全国模糊技术控制器的开发生产基地,开发出用于工业炉窑改造,压力、温度、流量控制的模糊技术控制系统典型产品来;交逐步将模糊技术应用于家用电器中。1995年,空调器、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产品模糊控制器的普及率要分别达到15、20%、5%、15%、8%左右。到本世纪末,北京家用电器模糊技术普及率要达到50%以上。

·其它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生产能力:微机控制多色印刷机要稳居全国第一;电子医疗仪器的开发、生产争取在“八五”有较大突破,“九五”在品种和产量上全国领先;在“八五”期间,以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为代表的发电设备要形成综合配套能力,打出规模效益来;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自动化装置要上品种、上批量……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北京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如果北京完成好上面所建议的“机电一体化”发展两方面的目标,那么,到本世纪末,北京就会形成一个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其中,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印刷系统、新型电子医疗设备和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等机电一体化装备销售额可超过150亿元;“电力电子”的销售额可超过20亿元;PLC模糊控制器等销售额可超过15亿元;汽车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轻工民用电器产品销售额可超过25亿元。机电一体化产业不仅是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机电行业停工、待产、明亏、潜亏企业的出路所在。

五、北京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一)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目前,北京地区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发展策略和计是。同时,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总公司)也有不少相应的发展计划与规划。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市政府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全市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市政府责成有关机构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北京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二)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目前,北京“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因此,北京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

“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工作……

(三)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北京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在经济政策上,要多给机电一体化科研攻关课题、开发应用项目利用科技专项基金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机会;银行发设贷款要多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改进、生产合资和机电一体化产业规模化建设项目上倾斜;成立“机电一体化”发展基金,支持机电一体化生产发展等。

(四)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

我们认为,北京“机电一体化”发展,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

抓紧开发生产GTO、GTR、VDMOS等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装置——交流变频调速器、逆变焊机、高频电子镇流器等,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的节能、节材为主要目的的技术改造;

抓紧推广应用经济型数控系统,改造机床设备;开发生产低、中档数控系统;

抓紧开发、生产中小型PLC,用PLC进行生产过程控制;

一体化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1为了深入了解电力营销工作的需要,进行电力营销管理核心理念的分析是必要的。实际上,不仅仅是电力营销管理,其他的相关管理活动有存在自己的核心理念。在电力企业工作中,用户利益扮演着重要的地位,所谓的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管理就是为了客户而进行服务的,客户是电力营销工作的起点及其归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进行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保证用户满意度的提升,从而切实优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电力企业工作中,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的概念涉及到网络技术及其通信技术的应用,这是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工作的核心工作,通过对这些环节的协调,更好的提升技术效益。这就需要进行数字化技术用户电力营销体系的健全,保证现有工作的不断优化及其发展,保证电力营销数字服务的不断开展。

2要想深入的认识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就必须进行体系结构的分析。在当下的电力营销工作中,与客户进行相关的沟通是必要的,客户服务层次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其是客户及其企业沟通的桥梁。通过对客户问题的解决,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有利于电力企业服务的改善,为客户提供更加符合其自身的服务。在当下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工作中,客户服务层次需要发挥好自身的优势,通过对网络体系的应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保证网络营销体系的健全。这就需要进行客户服务的营销业务体系及其数据处理体系的健全,更好的进行客户服务层次的优化,更好的进行相关信息的反馈。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及其处理,更好的进行客户服务层次的反馈,保证客户需求的抓住,保证相关的针对的开始。在电力营销工作中,进行客户服务层次的优化是必要的,这也需要数据处理中心配合相关工作,保证监督及其审查工作的协调。保证营销决策层的领导。这就需要进行下属的部门工作的绩效考核工作的优化,进行不同部门的工作情况的收集,从而有利于进行电力营销的决策。针对不同部门的数据信息的提供,进行相关决策的制定,保证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实现不同部门的协调工作。

二、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管理体系的优化

1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健全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营销策略,进行客户管理的优化管理,进行客户关系的紧密控制,实现客户需求及其供电企业流程工作的协调。这也考察了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连续性及其协调性。这也需要进行电力企业的营业、电量控制、用电检查等的协调,保证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优化,进行原有业务流程的优化。这可以进行各种在线检测及其营销工作环节的协调,充分的落实好姿势的营销管理工作,保证电子流程化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工厂流水作业式监督环节的协调。比如系统可以针对工作状态及其性质,进行工作单的生成,针对工作单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这就需要各个部门进行权限及其时间的处理,保证管理系统的跟踪及其控制环节的协调,这就需要领导做好相关的执行工作。在电力营销工作中,进行多媒体客户服务工作的协调是必要的,这可以进行电话报装、网上报装等方式的协调,更好的协调好供电企业及其客户之间的联系。为客户的需求解决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其提供高效化、快捷化、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对客户有用信息的获取,保证企业的管理决策工作的良好开展。

2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数字营销的创新工作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技术的创新,保证服务的创新,保证观念的创新。可以这样说,电力营销的数字化工作不是一场简单的技术革命,其里面也包含了思想改革。其内部存在不同的营销组合形式,其是当下数字时代的重要营销方式。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有必要进行当下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整合,保证客户服务环节、负荷管理环节及其银行联网收费环节等的协调,实现技术创新及其管理创新的协调。这可以进行负荷管理系统的依靠,进行远方抄表功能的应用,保证用户表数的良好成带去,保证接口程序的良好应用,保证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电费的正确核算。再将其数据信息进行银行数据库及其客户服务系统的传递,从而有利于客户进行电费单据的收取,保证其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良好工作,我们也要进行系统的接口工作优化,保证数字营销网络体系的健全。数字营销要做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观念创新。电力营销的数字化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革命,通过对工作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营销数字一体化管理的效率,这就需要进行营销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的优化,保证电费的良好管理,保证电费站的相关岗位的协调,保证其独立管理性,保证电费管理体系不同环节的协调,保证其集中化的管理,实现其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保证数据信息的良好应用,数据准确度高了,工作量却下降了,电费管理人员压缩了三分之一。目前电费计算中心,一般定编人员4~8人,负责全局所有用户的电量电费计算发行、电费账务的统一管理,相当于过去20~40人的工作量,不仅节约人力,也节约了物力财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增加了企业效益。

为了提升企业效率,企业也要进行业扩报装工作的优化,进行传统工作模式的更新,保证客户需求的满足,保证客户无纸化办公模式的应用。保证业务流转体系的健全,保证电子信息的良好传递,保证客户优质服务的提供。过去“一户一表”安装时限,按照优质服务承诺为3天。现在由于系统的使用电子消息实时传递,改变了过去施工单位人工提单的模式,“一户一表”装表送电时间平均提前1~1.5天。

上一篇:经营绩效论文范文 下一篇:期刊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