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3:25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1

关键词:中美;纺织品贸易;阶段;前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040-02

1 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现状

纺织品贸易作为多年游离于自由贸易的特殊贸易品,呈现出很强的阶段性特征。根据世界各成员国一起就纺织品贸易签署的协议,纺织品贸易可分这么四大阶段:关税管理阶段、多种纤维协定 (MFT) 阶段、纺织品与服装协议 (ATC)的纺织品配额阶段、完全的自由化阶段。

中美纺织品贸易始于1784年,获得蓬勃发展始于中美贸易正常化以后。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经历1784年~1984年、1985~2001年、2002~2005年、2006~2008年以及2009年以后的完全自由化五个发展阶段。在1784年~1984年期间,由于中国经济不景气,同时美国不给与中国最惠国待遇,中国对美国出口纺织品呈缓慢增长;第二个阶段(1985~2001),中国纺织业大力发展起来,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与服装的生产国与出口国。在中国加入了“多种纤维协定(FMA)”,中美关系正常化背景下,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开始迅速增长,美国成为中国第三大销售市场。但在这期间,美国利用“多种纤维协定(FMA)”单方面采取行动限制纺织品进口。中美之间曾多次签订了中美纺织品协议,规定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的年增长率1%~6%严厉的数量控制,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规模从1981年仅12亿美元到1995的48亿美元,2000年达到65亿美元的增长,这个阶段增长趋势较为缓慢;第三阶段(2002~2004年),中国成为世贸成员国,在《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协议下,中美纺织品贸易以2001年为转折点,这期间增长趋势则相对较快。2002年开始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供应国,纺织品出口额扩大至2003年的118亿美元,2004年224.07亿美元,增长速度保持着两位数增长,对美出口年增长率2003和2004年达到22.46%和22.2%,2005年高达53.91%。进口比重占美从2002年的15.65%扩大到2005年的25.12%。第四阶段(2006~2008年),中美纺织品处于《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协议结束,世界纺织品贸易实现自由化的背景下。由于中国是纺织品服装生产出口大国,本应该回归自由化的纺织品贸易受到了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阻挠.中国纺织品处于完全自由化阶段之前的过渡期。

2 中美纺织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国内原因

在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在一、二阶段由于一方面中国纺织产业起步较晚,产能有限,另一方面我国还未加入世贸组织,中美纺织品贸易规模、矛盾及摩擦都相对较小,中国纺织业存在的问题不太突出。在三、四阶段,中国纺织业强大起来,到目前为止一直成为世界,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供应国。中美纺织品贸易在迅速扩大的同时问题日渐尖锐,特别是在《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执行晚期的新旧交替时刻。

(1)市场的缺陷问题。

中国政府对纺织工业市场已取消绝大部分的审批制,已经具有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地位,但是市场机制体制仍不完善,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其一,市场调节不够灵活,很多时候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其二,市场准入问题导致了投资过度问题。我国纺织行业绝大部分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各种纺织类的产品容易进入,导致了纺织业恶性竞争。当前国内绝大部分常规纺织产品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阶段,利润率越来越低。投资过热,重复建设太多,造成生产企业多规模偏小的特点,利润率由过去的3.6%降到2004年的3.32%。市场缺陷带来了纺织品贸易恶性竞争和对美过度的依赖性。

(2)纺织业的“三高”特点引发的中美矛盾问题。

中国纺织业存在“三高”特点。一是我国纺织业及其出口对国民经济贡献率高。从就业来看,据统计,我国纺织服装部门的直接就业者就高达1900万人;二是纺织业出口对美国市场依存度高。近几年来中国服装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达20.14%,2007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依存度达到20%;三是中国纺织业对美出口增速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对美纺织市场占有率增长速度。2002年以前,中国纺织品在美市场份额只有百分之几,5%~6%,2001~2002年稍高,平均占到9.2%。但自2002年以后,市场份额迅速扩张,从2002年的12.1%扩张到2005年的25.1%,市场份额以每年约3%扩张。另一方面表现为纺织品对美出口增长速度快上。

2.2 美国及国际的外部原因

(1)美国贸易规则的二重性。

从美国贸易历史可以看出,美国的贸易策略采取了双重标准原则。在有竞争力的产业里,美国是极力倡导自由贸易的,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能够挑战它们产业的一些产品,就积极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世贸规则无不是美国倡导自由而又留有保护政策的缩影。

(2)国际纺织产业竞争的剧烈性。

纺织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剧烈。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多是对美国出口服装和纺织品的大国。墨西哥、东盟、中美洲一些国家也都是中国现实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美国纺织品市场虽然巨大,但总容量是有限度的。中国要想扩大对美出口,就必须挤占他国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区域组织协定,美国会加大对加勒比地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进口。美国无论出于政治还是经济目的,都会对中国纺织品进行限制。

3 中美纺织品贸易前景分析

3.1 中美纺织品贸易持续稳定增长,中美贸易规模向平衡方向发展

(1)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持续稳定增加。

从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历史来看,今后一段较长时间里,中国纺织品在美市场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出口持续增长。在纺织品摩擦高峰期,中国纺织品依然以其强大的竞争力,对美出口保持着较快的增长。2005年高达53.91%,2006年在《备忘录》协议下也达到20.8%,尤其在2007年中国纺织行业在诸多不利因素下,仍保持了生产较快增长,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2007年1~10月,增长23.3%。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从2005年的25.1%增长到31.9%,占美进口份额持续保持第一。当前中国纺织工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着力以科学技术进步和自主品牌建设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预计中国纺织工业在未来5~10年中将保持稳定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就中国目前的产能和竞争优势而言.对美纺织品出口还有很大潜力,在美的市场份额还可进一步提高。

(2)中国对美进口将会增加。

中国向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有较快增长,尤其是棉花等纺织原料进口呈大幅增长。目前,美国纺织服装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产业转型,已由低端产业转向高端产业发展,在高档次、高技术水平和高附加值的自主品牌服装业方面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高档服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从美进口增长快速。

3.2 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执行结束前后,中美纺织品贸易战硝烟四起: 2004年签署的《伊斯坦布尔宣言》 要求对中国纺织品继续实行配额制至2007年;同年美国连续1O次设限调查中国纺织品; 2005年5月美以 “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中国若干纺织品正式设限。最后以《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宣告战争的结束。纵观中美纺织品发展历程,中国纺织品进入美国市场都不是一帆风顺,美国对纺织品的保护一直伴随着贸易的开展。特别是今后,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4 结论

在未来一段时期,要加大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实现中国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笔者建议,中国广大纺织企业及政府、协会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1)加强制定纺织品进出口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促进规范经营。

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后,国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规范企业贸易行为将越来越少,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对外贸易敏感度,做好两个方面的调控:一是投资选择问题。对企业纺织品项目投资准入,提高准入门槛,防止在在低层次上重复建设;二是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的行业准入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品牌战略为核心来提高国际竞争力。

继续推进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发展节能、差别化和绿色环保型产品,逐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坚持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意识,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可循序渐进地建立和扩大国际营销渠道,提高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国际著名纺织服装品牌的成功经历无一不在说明品牌在维持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可供选择的纺织品品牌战略选择一是像绿地投资一样,从无到有地创建国际性品牌,这有利于民族品牌的创建,但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巨额的投入;二是收购国外纺织服装企业,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品牌与销售渠道。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策略,但国际化运作的风险较大。

(3)加强建立企业及政府间的协调和磋商机制。

中美纺织品贸易潜力巨大,但摩擦和矛盾从未间断。在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配额管理职能已经消失,其工作重点应放在行业有效竞争秩序的培育、出口规范秩序的建立及协调能力上,同时要提高法律服务水平,组织好企业应对国外各种贸易壁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秩序方面的监督作用,形成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有序发展的有效外部监督及协调服务机制;加强政府间的高层磋商对解决中美纺织品摩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2003~2005年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尤其在2005年初的中美摩擦的高峰时期,最终能以中美《备忘录》的签署而告终,实现了双赢局,这是中美双方政府协调努力的结果。该协定无疑为中美以及国际摩擦提供了积极的典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晓林,赵放.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发展前景及对策分析[J]. 对外经贸实务,2006,(7).

[2]李娜.入世后中美纺织品贸易变动情况浅析[J].经济论坛,2005,(15).

[3]丁平. 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研究[J]. 市场论坛,2006,(9).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2

一、5月份企业生产景气指数环比下滑,生产信心指数明显下滑。

5月份,企业生产景气指数收于1641.24点,较4月份下跌0.92%。5月份,因电力供应紧缺,浙江已提前经历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导致多数企业被迫采取限电措施,绍兴纺织印染企业订单交货相应延后,产出环比不足;又因北非、中东局势持续不稳,在利比亚战争等国际环境动荡的不利因素影响下,外贸接单仍显不足。从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近期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均表示资金链多显紧张。企业生产信心指数收于947.99点,较4月份下跌1.24%。

1、生产景气指标中的规模类和效益类指标环比下滑,信心类指标明显下滑。生产景气指标中的规模类指标较4月份呈小幅下滑走势,其中产品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较4月份呈小幅下滑走势。效益类指标较4月份亦有小幅下滑,其中产品毛利率较4月份呈小幅下滑走势,产品库存周转速度较4月份仍有所放缓。信心类指标较4月份明显下滑,其中,企业经营者对市场需求判断、对产品获利能力判断、对企业前景判断信心指数较4月份尚有明显下滑。

2、原料类、坯布类、家纺类、服饰辅料类生产景气指数不等量下滑,服装面料类生产景气指数小幅推升。5月份原料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1253.72点,较4月份下跌6.10%;坯布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2157.70点,较4月份下跌0.79%;服装面料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1651.08点,较4月份上调5.64%;家纺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1069.84点,较4月份下跌7.96%;服饰辅料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1493.08点,较4月份下跌15.16%。

3、柯桥纺博会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得到认可。2011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面辅料博览会(春季)于5月6日至8日在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展会现场门禁系统统计,3天的春季纺织品面辅料博览会,入场专业采购商达20363人,比上届增长9.3%,这也是春博会一期展举办以来参展客商首次突破两万人。其中境外专业采购商3327人,比上届增长28.1%;纺博会期间共实现产品成交额38.59亿元,比上届增长10.6%。据了解,在县域内举办部级纺织品展会目前国内绍兴县尚属第一家。一方面反映了柯桥纺博会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得到国家和纺织业界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标志着柯桥纺博会可以嫁接更多的国家、社会、行业资源,为全面提升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5月份市场流通景气指数环比下滑,市场流通信心指数小幅下滑。

5月份,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1101.25点,较4月份下跌2.78%;市场流通信心指数收于963.90点,较4月份下跌0.57%。

1、流通景气指标中的规模类和效益类指标环比下滑,信心类指标小幅下滑。流通景气指标中的规模类指标较4月份尚有一定幅度下滑,其中市场总成交额、市场总成交量较4月份尚有一定幅度下滑。效益类指标较4月份尚有一定幅度下滑,其中产品毛利率较4月份尚有一定幅度下滑,流动资金周转速度较4月份有所放缓。信心类指标较4月份小幅下滑,其中,市场经营户对市场需求判断、对品种获利能力判断、对本商位经营前景判断较4月份小幅下滑。

2、原料类、坯布类、家纺类、服饰辅料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不等量下跌,服装面料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小幅上调。5月份原料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902.81点,较4月份下跌1.85%;坯布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1288.03点,较4月份下跌11.27%;服装面料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1252.32点,较4月份上调0.95%:家纺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986.54点,较4月份下跌3.16%;服饰辅料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1563.23点,较4月份下跌4.05%。

3、夏装面料成交震荡,秋装面料局部

试单。5月上旬,中国轻纺城服装面料成交以震荡格局为主,喷织、针织面料印花、染色多品种互动,创意面料市场优势继续显现。5月中旬夏装面料现货成交增量,对口面料局部批量下单有增。至5月下旬夏装面料成交局部放缓,秋装面料局部试单。FDY喷织印花雪纺、118DFDY针织印花两面弹T恤布和印花人棉布创意花型面料成交继续走畅,大众花型现货成交震荡回缩。受限电影响企业产出有限,订单交货相应延后。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3

2013年令投资者印象深刻的是男装品牌的集体覆没,前几年一直高速增长的男装品牌,在2013年遭遇滑铁卢,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货的激增,都使得男装品牌个股表现黯淡。

2014年,会是服装纺织板块打翻身仗的一年吗?通过对照多家券商该行业2014年投资报告,记者发现,认为服装纺织板块触底并有弱复苏的观点不在少数,而一些细分行业,如在去年表现尚佳的纺织制造由于将受益海外需求复苏、产能扩张助业绩增长等因素,今年仍然会有确定性的增长。此外,此前一直高速增长,但在近两年内受终端需求不利而业绩增速下滑的家纺板块,随着股价的下挫,其估值已明显下降,在需求有所改善的背景下,2014年的走势有望超越2013年。

24只个股2013年出现下跌

2013年对纺织服装行业而言显然不是一个令人愉悦的年份。在行业整体呈现出口弱复苏、内销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业绩不佳,一些男装品牌甚至出现了业绩大幅下滑,其股价也出现大跌。

Wind资讯统计显示,77只纺织服装个股,在2013年股价下跌的有24只,其中跌幅排在前两位的均为男装品牌,分别为报喜鸟,下跌38.84%;七匹狼下跌37.92%,此外,九牧王、希努尔等跌幅也靠前。

此外,在已对2013年业绩进行预计的46家纺织服装公司中,预计业绩减少的有11家,分别为美邦服饰、宏达高科、凯撒股份、乔治白、星期六、百圆裤业、希努尔、七匹狼、开开实业、报喜鸟和步森股份。这其中品牌服装公司占比较大。

回顾整个2013年,品牌服装虽然也有部分公司股价出现上涨,但其可持续性的机会却较少,且

十分难以把握,股价上涨更多的来自于阶段性的主题推动。比如,美邦服饰全年下跌,但在10月中旬由于受O2O概念,其短时间内涨幅高达51%。

但另一方面,品牌服装的不景气也无法掩盖纺织制造龙头公司的优异,以鲁泰A、华孚色纺为代表的制造龙头公司,随着业绩的提升,其股价在2013年出现上涨。其中,鲁泰A全年涨幅64.88%,位列整个纺织服装个股涨幅的第七位;华孚色纺也上涨了23.5%。

在纺织服装板块中,有一只另类的个股也不得不提,这只个股就是百圆裤业,作为一只业绩乏善可陈、主营业务波澜不惊的股票,其在2013年的涨幅竟然高达38.18%,排在涨幅榜前列。

事实上,这只股票成交不活跃,换手率极低,是一只疑似被中融国际信托-华鼎兴业结构化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高度控盘的庄股,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华鼎系出逃后,该股股价在12月份惨遭断崖式下跌,进入2014年其风险仍然巨大。

龙头个股有望率先跑出

2013年终成过去,2014年纺织服装行业有没有更多的投资机会,以及能否跑出黑马股?这些才是投资者更为关心的话题。

对于想投资纺织服装股的投资者而言,2014年或许将比2013年的机会更好,在行业整体弱复苏的格局下,一些龙头个股有望率先跑出来。

对于纺织制造而言,2014年依旧将是一个不错的年份。在出口形势总体可能保持弱复苏态度、棉花直补政策有望在2014年出台,这使得内外棉价差有望缩水,以及去库存接近尾声,以及加速海外布局等因素的带动下,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回升。对此,受益棉花直补政策的棉纺织龙头鲁泰A、华孚色纺、百隆东方等个股值得关注。

中金公司的研报认为,品牌服装在经过两年多的深度调整,除男装仍在调整之外,其余品类库存已消化至合理水平。2013年年初以来,品牌服装大部分子行业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呈现出逐季改善的趋势,表明公司及渠道的库存压力已经逐步缓解,接下去需重点关注终端需求的恢复状况。

从2014年春夏订货会的情况来看,加盟商订货趋向于保守,对加盟商渠道过于倚重的公司,预计2014年上半年仍然难以恢复增长。而对于电子商务新渠道的布局,一些运作较为成熟的公司已渐入佳境,未来电商业务有望逐步发力,带动业绩实现超预期增长。这其中应该关注的细分行业是家纺和休闲装。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4

2004年12月31日.世界《纺织品及服装协议》(ATC)到期.主宰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近30年的配额体制结束.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步入”后配额时代”。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中国.也是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大国.注定要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主角。从2005年年初开征纺织品从量出口关税.到后来宣布调高部分纺织品出口关税,再到后来的取消纺织品出口关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新闻不断从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到多轮纺织品贸易磋商.纺织品贸易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而敏感的话题。从政府官员到学者到外贸从业人员甚至到普通老百姓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日益关注。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环境及发展趋势

1、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区域性优惠安排增加的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和贸易的联系与依赖日益增强.对贸易保护主义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要求贸易自由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大。1986年,关贸总协定将纺织品回归自由贸易的议题纳入乌拉圭回合谈判.并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其宗旨就是主导世界贸易总体趋势朝自由化方向迈进。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本身就是贸易自由化的有力例证。因此.从长远来看.国际贸易包括纺织品贸易的大环境是自由化。

但是.全球贸易自由化并不是全球性自由贸易。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全球贸易体系中出现区域贸易协定急剧增长的趋势。截至2003年1月1日.在WTO备案的区域贸易协定总数达到259个在这些区域贸易协定中有许多专门针对纺织品的贸易优惠安排。如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就取消了北美三国之间纺织品进口的配额限制和关税.逐步实现其区域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再如美国(2000年贸易与发展法》,赋予加勒比海邻近24个国家以及撒哈拉以南48个非洲国家生产的服装输往美国.在关税和配额方面享有优惠。在欧盟.其内部各国之间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关税已全部取消。欧盟还通过与地中海国家签订《联系国协定》.与巴尔干半岛地区国家签订《联系与稳定协定》.推动双边的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和自由化。欧盟还与南非、墨西哥、智利等国分别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分阶段地逐步取消纺织品配额和关税。事实上,包括正在谈判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和构想中的泛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都把纺织品服装问题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来对待.并考虑特殊的安排。促进区域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以对抗区外竞争者越来越成为这些区域贸易协议的重要内容。

大大加强的区域贸易优惠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所达成的惠及所有WTO成员的自由贸易制度。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区域贸易优惠安排为贸易转移提供了机会,在对区域市场形成保护.促进与既定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发展的同时,事实上减少了各成员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增加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的可能性,增添了我国产品在其区域内扩大市场份额的难度

2.贸易争端背景下,关税壁垒被重新利用的趋势

从2005年1月1日开始.纺织品全球配额取消。作为WTO的成员国中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理所当然地享受纺织品配额取消的利益。但是,配额取消带来的自由贸易仅100多天就被美欧的频繁设限打破。4月4日,美国启动针对3类中国纺织品进口的保障程序;4月6日.欧盟公布对中国纺织品特限行动指南;4月28日,美国对l4大类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同日欧盟对我9类纺织品启动特保调查5月13日,美国决定对3个类别的中国服装产品重新实行配额限制5月18日,美国对我4种产品采取特保”;5月22日.中国宣布自6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5月23日,欧盟对和麻纱启动特保程序;5月25曰.欧盟宣布推迟对我和麻纱启动特保程序5月27日,美国正式对我4类纺织品实行进:13限制措施,设限期到2005年12月31日止月27日.欧盟对我T恤和麻纱提出正式磋商请求;5月3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6月1日起取消81种纺织品出口关税;6月,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磋商开始……中美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发达国家面临纺织品进口增长为推卸责任将矛头指向中国.希望通过打击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以转移国内压力。但是,随着中国政府外交策略的转变.单方面地实施限制或是特保的效果越来越难以掌控.而且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内部也出现种种责难。因此.关税壁垒作为WTO认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正出现被重新利用的趋势。2004年欧盟、美国、日本纺织品服装行业总体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分别为9%、lO.2%、8%.并承诺在2005年将纺织品服装平均关税分别约束至7.9%、8.9%、6.6%。虽然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平均关税约束水平较低但是下降幅度有限并呈现以下特点:(1)关税升级现象。以欧盟为例,享受最惠国待遇的供应方向欧盟出口纺织品时遭遇的关税结构为:原料平均关税为0。7%,纤维平均税率为5-3%,纱线平均税率为6.3%,织物平均税率为9.1%,服装平均税率为11.9%.从原料到服装的关税升级现象十分明显.使服装制成品的有效关税大大高于其名义关税:(2)关税高峰现象。以美国为例,美国至少对200种纺织品制定了高于18%的从价关税税率,对部分羊毛及人造纤维的征税超过30%,一些特定服装的从价税达到33%,甚至更高。就其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关税安排特点来看.关税仍然是直接影响竞争力并形成不公平竞争的最直接的因素。

3。自由保护主义背景下,贸易限制手段多样化趋势

进入后配额时代的世界纺织品贸易并未从此真正步入自由贸易。在许多纺织品进口国不安地要求延长配额取消时限时,我们就已经体会到这一点。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贸易保护不会随之消失,相反将以一种新的形态继续配额的影响。如果说配额制度是一种有限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话(毕竟受多边协议和增长率的限制),这种新形态就是一种自由保护主义了。一方面,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贸易限制实施更为自由.因为这些措施不是多边的,而是双边甚至是单边的。

利用“二保一反”措施实施贸易限制。”二保一反指我国《入世协定书》中所规定的“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反倾销措施”。按照我国《入世协定书》中规定,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在截至2008年12日前,如遇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在短期内数量激增、价格下跌,对其造成市场扰乱”,可运用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1:3限制:也可在截至2013年12月10日前(即中国入世后12年内).运用“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限制也可在截至2016年l2月10日前(即中国入世l5年内)根据反倾销措施条款在确定倾销时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可以预见各国以二保一反实施的贸易救济将成为我国今后很长~段时间内纺织品出口的主要障。

利用生态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形成出口屏障。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标准同时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安全为由.对产品制定了苛刻的绿色环保要求。目前.纺织品服装领域主要盛行的欧盟生态标签和生态纺织品认证已造成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货和出口限制并成为我国纺织品国际市场准入的“绿色屏障”

利用劳工标准制造贸易障碍。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一些新的企业认证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主要涉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目的是希望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客观地说.社会责任标准是人类物质文明上升到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31的大量增加.发达国家抨击发展中国家忽视劳工权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大多数地区企业的生产很难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责任标准。因此,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存在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又一大障碍。

4.新市场出现的背景下,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

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回归WTO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削弱了一些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给与特定国家的优惠和特权.那些由此而产生的贸易也将部分被取消,生产和贸易扭曲将会被消除。当纺织品服装贸易不再受到数量限制.世界将出现一个巨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配额取消使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变得更为开放,增加更多的贸易机会。此外,发展中国家迫于发达国家的压力将进一步开放其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新的市场也会使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日益扩大。

在出现新的市场的同时,世界纺织品市场价格出现下降的趋势以美国为例自1996年以来其纺织品服装的进口价格持续下降.欧洲、日本和许多其它市场也是这样。究其原因,主要是进口服装的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而进口服装在整个纺织品进口中占很大比重。配额取消后,来自低成本生产国的产品比重上升,进口纺织品服装价格还将不断下降,将使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延续。一方面,进口价格持续下跌,给进口国带来明显的福利净增加效应;另一方面.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下去将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产生不利的影响

5.市场集中程度加深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

如果说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在配额取消前呈现的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话,那么,进入后配额时代后,它将成为一个几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但是,在分析日本和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在1995年到2001年期间各自前5位的供应国和地区所占的贸易比重(表1)时,可以发现分别作为非配额国家和配额国家的日本和美国.其进口纺织品服装市场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集中程度。2001年日本前五大进31服装供应国已基本垄断了日本进口服装市场.而相比之下,美国前五大服装供应国占美国进口服装市场的一半还不到。因此.可以预计,随着配额的取消.美国及其它原设限国进口纺织品服装市场集中程度将进一步加大。

因此.取消配额后,市场开始进行激烈的重组,过去靠配额的庇护生存的企业面临抉择。在这个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商品的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利润趋薄。在高端产品市场,我国产品仍将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竞争;在低端产品市场,我国则将与为数更多的具有基本相同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竞争,这其中既包括东南亚国家,又包括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等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不可避免。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拓展的对策建议

在日趋严峻的出口环境下.我国纺织品贸易要持续增长.必须有的放矢地拓展纺织品出口贸易。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对外拓展贸易市场

一方面,巩固和拓展传统出口市场。众所周知.欧、美、日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传统市场.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分布中一直占较大比重.一直以来我国每年有超过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是输往这些国家和地区。而欧、美、日同时又是世界纺织品服装进口的大国.2003年仅美欧纺织品服装进口就达2300亿美元。如果我们对美欧市场占有率增长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可增加2O多亿美元的贸易额。因此,欧、美、日仍应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市场拓展的重点。

但是如果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于某个或某几个市场.会造成对出口市场的依赖.增加贸易的不稳定性。从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些传统市场出现的市场竞争加剧、各种关税及有针对性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的利用以及区域优惠安排的趋势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发展障碍。要想在后配额时代的纺织品贸易中寻求进一步发展,优化全球出口市场的战略布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拓展贸易市场要实行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和拓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拓展周边和新兴市场比如俄罗斯韩国和中东等市场。以俄罗斯为例有统计数据显~,2003年俄罗斯纺织品服装进口额比2002年增长了103个百分点从其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可以预计未来对于占尽地利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俄罗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对内拓展出口动力

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是价格驱动.2004年我国出151177亿件服装平均每件服装的价格仅有3.51美元出1360亿双鞋,平均每双鞋的价格不到2.5美元。在这种价格驱动下,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形成了一种”数量大价格低“的现象。这其中有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客观原因也有国内企业由于“对外出口偏好”而过度竞争的原因,还有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主要出口常规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原因。

众所周知出口数量大价格低极易招致进口国的贸易争端和报复(比如“二反一保”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实现贸易动力的转型尽快地调整出口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以质量带动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这同时也是回避某些非关税壁垒的有效手段。

但是企业是为了追求利益而生存的。部分出口企业可能因为短期利益的驱动同时又缺乏长远的眼光而惰于收集信息并适时调整生产结构。所以不能奢望仅仅通过企业的觉悟实现动力转型这个目的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方面政府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利率等经济手段刺激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生产高档面料和精品成衣等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加快外贸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5

一、6月份企业生产景气指数环比推升,生产信心指数环比下滑。

6月份,企业生产景气指数收于1689.46点,较5月份上调4.20%。今年,国际经济复苏仍将处于较为艰难的时期,欧债危机阴云重重,美国等经济体增长缓慢,消费需求受到明显抑制,外向程度较高的国内纺织行业无可避免地陷入弱市,从原料到终端整个产业链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样因为是弱市,市场更加青睐品牌企业,行业内两极分化情况日益加重。随着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部分企业资金压力略有缓解。不少绍兴规模型纺织服装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拉动生产景气指数环比攀升。但在用工成本快速提升的大背景下,市场需求增速继续放缓,大众产品利润空间仍有压缩,中小企业仍面临较为严峻困难与挑战。企业生产信心指数收于821.78点,较5月份下跌3.43%。

1、生产景气指标中的规模类和效益类指标环比推升。信心类指标环比下滑。因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6月份生产景气指标中的规模类指标较5月份呈现环比推升走势,其中产品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较5月份呈现环比推升走势。效益类指标较5月份亦呈环比推升走势,其中产品毛利率、产品库存周转速度较5月份呈现环比推升走势。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订单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纺织服装出口不足等影响,信心类指标较5月份环比下滑,其中,企业经营者对市场需求判断、对产品获利能力判断、对企业前景判断信心指数较5月份环比下滑。

2、原料类、坯布类、服装面料类、家纺类、服饰辅料类生产景气指数不等量上调。6月份原料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1109.22点,较5月份上调5.30%;坯布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2623.62点,较5月份上调2.89%;服装面料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1375.65点,较5月份上调636%;家纺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114&58点,较5月份上调1.92%;服饰辅料类生产景气指数收于1647.09点,较5月份上调15.80%。

3、看好中国轻纺城纺织创意园。中国轻纺城纺织创意园项目一期总投资10亿元,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这个以原创设计、研发为中心,文化内涵为要素,集研发设计和创意创业人员工作、生活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高标准创意企业总部基地,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纺织创意园。园区计划通过3至5年时间,引进各类创意企业300家以上,年创意产值达80亿元以上,成为一流的大型轻纺创意园区。现在,看好这个园区的企业很多,首批11家企业已通过审核,正式入驻;第二批19家创意企业已确定入驻意向,另有40余家企业正在洽谈之中。作为全国最大的纺织产业集聚地,轻纺城创意园的建设,也令与纺织行业相关的院校充满期待,清华美院等诸多知名院校,也有意以创意园为产、学、研结合的创作和培训基地。而绍兴文理学院则于前不久签约创意园,学院将与创意园共同开展一系列的产、学、研活动。园区汲取世界领先的创意园区建设管理经验,特邀国际知名的新加坡WOW公司进行了规划设计。

二、6月份市场流通景气指数环比回升,市场流通信心指数小幅下滑。

6月份,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967.50点,较5月份上调2.38%;市场流通信心指数收于960.46点,较5月份下跌0.09%。

1、流通景气指标中的规模类和效益类指标环比回升,信心类指标小幅下滑。6月份中国轻纺城市场成交逐步增长,传绕市场创意面料成交较5月份有所增长。流通景气指标中的规模类指标较5月份环比回升,其中市场总成交额、市场总成交量较5月份环比回升。效益类指标较5月份环比回升,其中产品毛利率较5月份环比回升,流动资金周转速度较5月份环比回升。传统市场创意面料营销继续走畅,但大众面料跑量销售仍趋缓和,信心类指标较5月份小幅下滑,其中,市场经营户对市场需求判断、对品种获利能力判断、对本商位经营前景判断较5月份小幅下滑。

2、服装面料类、家纺类、服饰辅料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不等量上调,原料类、坯布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环比下跌。6月份原料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772.56点,较5月份下跌5.34%;坯布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806.97点,较5月份下跌331%;服装面料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119928点,较5月份上调9.49%;家纺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996.79点,较5月份上调245%;服饰辅料类市场流通景气指数收于167631点,较5月份上调14.60%。

3、服装面料成交继续推升。多类创意面料继续畅销。6月初中国轻纺城服装面料成交震荡推升,至6月上旬喷织、针织创意面料多品种市场营销局部顺畅。6月下旬对口创意面料现货成交和订单发货局部继续活跃,适销对路的服装面料局部成交增量,创意面料营销优势显现。至6月下旬夏季面料销售继续缓和,大众花型面料成交不足,喷织印花雪纺、针织印花两面弹T恤布大众花型面料销量继续不足。秋季面料成交增长,染色、印花、绣花、烫金等后处理深加工的服装面料,以改善面料质地档次为宗旨且创造出产品新风格,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意面料市场营销相对走畅,部分规模型经营门市销售继续走畅,6月份轻纺城传统市场成交较5月份仍有所增长。但因劳动力成本增加大众面料利润空间仍有压缩,部分中小经营户大众跑量产品成交显现不足。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6

内容摘要: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及金融危机对我国部分行业的影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从2008年8月起调整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该调整有利于降低企业出口成本,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本文以纺织业为例进行探讨,指出企业应优化产品结构,加速产品升级换代,加强企业经营和管理,并深度开发市场,拓宽出口渠道,以改善企业生存环境,扩展生存空间。 关键词:出口退税率调整 产业结构 纺织业 作为一项比较灵活的政策,出口退税率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在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宏观经济调控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制造业背景下,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业成为受冲击的主要行业之一。为此,自2008年8月起,国家对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进行回调。本文对出口退税率回调的影响及企业长期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出口退税率调整的背景 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国家对纺织服装业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共有12次,从2007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下调出口退税率的宏观调控政策。差不多同时期,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我国纺织企业顿时深陷出口退税率下调和人民币升值双重压力。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到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上调、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纺织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很多大型纺织企业处于“零利润”、“半亏损”状态,而部分中小纺织企业则进入“死亡期”,企业关闭数量急剧增加。 2007年7月开始实施的针对服装与粘胶纤维产品退税率的下调政策,目的是减少贸易顺差(纺织服装行业顺差贡献达58%),为人民币升值减压。而2008年的回调政策,主要是为应对纺织服装企业的经营困境问题。但从行业的长期发展看,产业升级和出口结构调整仍然是主旋律。这就决定了低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仍然具有下调空间,由于现阶段我国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大多为低档低附加值产品,所以,出口退税率的回调政策具有阶段性特征。 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影响 根据海关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6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为155.20亿美元,同比增长为-4.2%,是近5年来增速最低的一个月。目前中国纺织行业2/3的企业利润率只有0.62%,其它1/3企业,虽然利润占据了整个行业的80%,但利润率仅在6%-10%之间。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至少带来以下方面的利好影响: (一)降低企业出口成本并增加盈利空间 纺织品行业利润率一般为3%-4%,出口退税率回调2个百分点,对出口型企业而言,出口退税率回调产生的利好将是直接而且迅速的。根据中国第一纺织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纺织、服装的出口总额为1679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占七成。按照年出口增长10%估算,2008年,因出口退税率回调而增加的利润占纺织行业利润总额的14%,利润率将提高0.6个百分点。 (二)有助于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 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下降,都给相当一部分纺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专家认为,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助于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刺激对外出口,外销市场竞争加强,出口形势势必好转。 (三)避免工人失业并保障社会稳定 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是民生产业,中国纺织业有2000多万工人,其中1300万是农民工,如果2/3的企业有倒闭风险,将危及1500万人的就业,对社会的稳定将会产生很大的威胁。提高出口退税率使处在倒闭边缘的出口纺织企业出现转机,避免大批工人失业,保障社会稳定。 (四)使中小服装企业受益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6月我国出口纺织服装金额比2007年同期减少6.8亿美元。相关统计表明,内地纺织企业总共有8万多家,其中小企业为6.6万家。2008年上半年,陆续传出纺织企业倒闭或亏损的消息。在纺织服装行业,中小企业的外贸依存度为55%。因此,上调出口退税率将使中小服装企业受益。 基于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出口企业健康发展策略 为进一步控制“两高一资”和易引发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今后一段时期出口退税率调整可能是经常性的政策措施,各有关方面对此应有深刻认识,并做好长远打算。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高成本时代已经到来,这就意味着纺织企业要树立危机意识、机遇意识、重生意识,通过改变结算货币、改变贸易方式等措 施来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不少出口产品还缺乏品牌力量,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形成抱团的力量,不搞恶性竞争,把议价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共同为“走出去”而努力。 (一)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目前,企业纷纷意识到,只有进行产品升级或转型,才是长久之计,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回调只是带来一个“缓冲期”。企业应该抓紧时机调整战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顺应市场需求,通过技改投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致力于产品升级。同时,要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传统的纺织、服装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由初级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以此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二)加快产业结构转型 上调出口退税率对纺织企业的长期影响有限,中小纺织企业必须内部挖潜增效,提高产品的议价能力。解决纺织行业问题最根本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缩短劳动时间,节约人力成本。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是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纺织企业应直面挑战,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提高科技和品牌贡献率。 (三)加强企业经营和管理 纺织原料价格的波动使企业降低成本的努力难以立竿见影,企业应尽一切努力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是出口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回调以后,企业应加强采购、生产、销售、储运、资金运筹等各环节的费用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合理制定产品价格,增强国际议价能力及价格竞争力。 (四)拓宽出口渠道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和韩国等,而这些市场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求都较高。所以出口企业应对外树立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形象,使订单数量稳步增长。 只要有稳定的订单、固定的客户、适销对路的商品,再加出口退税率的回调,企业的发展前景才是乐观的。在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的同时,还应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如开发东欧、非洲、南美、东盟、中亚市场,从而降低市场过度集中带来的价格风险及其它风险。 (五)外销与内贸并举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压力下,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大户”正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2008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服装生产开始收缩,而中部地区产量同比提高了三成左右。企业应在政府的引导下对出口产品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将适合内销的产品迅速转向国内市场。而企业产品适合外销的应继续加大出口,同时企业也应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打造自主品牌,向流通环节延伸,这也是纺织企业的突围之路。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7

龙飞:自2006年至2010年,我们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宁夏国际羊绒博览会。这主要是羊绒产业和发展背景为举办羊绒博览会和服装艺术节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

从宁夏羊绒产业的发展来看,羊绒产业已发展成为宁夏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建成了灵武羊绒工业园区、同心羊绒工业园区和银川羊绒企业三大产业集群,培育了以中银、嘉源、荣昌、圣雪绒、马斯特、德海、生海绒业等7大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宁夏羊绒在国内外业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迅速提升,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重要的山羊绒集散地和羊绒制品加工基地。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羊绒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专项政策,设立了“宁夏羊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上各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为羊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宁夏掌握着世界上65%以上的羊绒原料,为羊绒及其制品精深加工加工提供保障。目前,我区羊绒企业已培育出2个中国驰名商标(圣雪绒、绒典),7个宁夏名牌产品和5个宁夏著名商标。企业将通过在国内外设立专卖店,发展自主品牌,或通过收购国外知名品牌,走羊绒的品牌国际化之路。

记者:提到宁夏纺织服装产业,首先想到的就是羊绒产业,宁夏羊绒产业目前在国际国内纺织服装领域具有怎样的规模及地位?

龙飞:羊绒产业是宁夏工业中的特色优势产业,为宁夏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全区有羊绒加工企业接近9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户。据统计2011年规模以上羊绒企业分梳山羊绒(含绒条)10047.16吨,占中国分梳山羊绒产量的60%以上,占世界分梳山羊绒产量的50%以上,分梳山羊绒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各省首位,占全国分梳山羊绒出口量的三分之一;生产羊绒衫339万件,出口150万件,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0%;完成工业总产值103.29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解决就业2万多人。产品销往意大利、美国、英国、日本、瑞士、法国等43个国家和地区。宁夏已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羊绒原料聚散地和羊绒制品加工基地,在国内乃至世界羊绒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宁夏羊绒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羊绒产业从小到大,步入发展快车道。羊绒产业是是轻纺工业的支柱产业。十年间,宁夏羊绒行业(规模以上)总产值从(2002年)12亿元增长到(2011年)103亿元,相当于10年前的8.6倍。利润总额从(2002年)6372万元增长到(2011年)9.39亿元,相当于10年前的14.7倍。

二是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效应凸现。灵武、同心羊绒园区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产业聚集度,已初步形成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产业板块,推进了羊绒产业集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两个园区占全区羊绒工业总产值的90.38%。其中,灵武羊绒工业园区升级为我区首家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三是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引领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以中银绒业、嘉源绒业、荣昌绒业等七大集团为代表的羊绒企业,突出主业,创新发展,不断改进生产装备、提高产品质量,引领全区羊绒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七大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66.72亿元,占全区羊绒产业的 64.58%。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近两年举办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企业评选中,中银、嘉源、荣昌、圣雪绒、马斯特等10家羊绒企业榜上有名,彰显了宁夏羊绒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

四是企业加快科技创新,装备水平国际一流。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研发、改造羊绒分梳设备和工艺,提高原绒的提取率和生产效率。目前,拥有部级羊绒制品检测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宁夏羊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羊绒研究院等8个研发中心,建立了宁夏羊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学研基地、专家服务基地、研究生实习基地等5大公共服务平台。羊绒骨干企业先后从意大利、日本、德国引进先进纺纱、电脑横机和配染色等关键设备,达到了国际一流装备水平。

五是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羊绒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加大对羊绒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升我区羊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治区财政设立了“宁夏羊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以来,轻纺工业局会同自治区财政安排轻纺专项资金6074.5万元,共支持重点企业107个技改和新建项目,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深加工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促进羊绒产业优化升级。羊绒精深加工比重由2008年的25%提高到目前40%以上。

记者:在目前的经济下行周期中,宁夏的发展情况如何?宁夏的轻纺产业结构目前呈现怎样的特点?

龙飞:目前,轻纺工业成为宁夏工业经济5大支柱产业之一,培育形成了以羊绒制品和新型纺织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30多个行业并存的较完备的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特色鲜明、有较强竞争优势、低碳环保的发展之路。今年经济环境十分复杂,我们克服困难,全面实施重点产业、项目带动、园区建设、科技创新、品牌培育五大战略,保持了全行业平稳增长态势。1~5月份全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2.58亿元,增长39.46%。相比纺织产业发达地区来讲,宁夏纺织服装产业规模较小,但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和发展前景。

一是羊绒产业发展成为特色优势产业。全区现有羊绒加工企业近10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户,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3.29亿元,生产羊绒衫339万件,分梳山羊绒(含绒条)10047吨。宁夏羊绒自产原料仅占全国的2%,但收购流通及粗加工量占全国的60%以上,全世界的50%以上,出口占全国总量的35%。宁夏羊绒产业拥有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具备从羊绒原料、无毛绒到羊绒条、羊绒纱、羊绒衫、羊绒服装等各类羊绒制品的完整产业链。羊绒产业成为世界认识宁夏、了解宁夏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二是服装行业依托品牌加快发展。近几年,全区服装产业快速发展,以汇川公司、默根服装、满江红公司等为代表的西服服装企业,以中银、嘉源、荣昌公司为代表的羊绒服装企业,以万锑妮、麦丽燕公司为代表的回族服装企业和以成丰工贸、西部皮草公司为代表的皮草服装企业构成了宁夏服装企业的“四朵金花”,形成了以汇川、中银为龙头,众多中小服装企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毛纺行业形成一定规模。建立吴忠利通区毛纺织产业园和中宁恩和镇毛纺织园区两个毛纺织园区,有42家企业入园,是我区纺织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纺织服装行业前景篇8

[关键词]工业4.0;产业链管理;速度营销

[DOI]10.13939/ki.zgsc.2015.46.088

1 工业4.0时代与速度营销

1.1 工业4.0的概念

工业4.0在2015年4月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被提出,亦指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的相互融合第四次工业革命。随着一轮又一轮金融危机,实体制造业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在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今天,以大数据推动制造工业4.0的时代已经来临。工业4.0的核心在于以信息技术网络为依托,实现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

以2014年为例,中国纺织服装生产299亿件服装,售出90亿件,60亿件低价出口,剩余库存149亿件,产能严重过剩。不了解消费者需求盲目生产是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主要弊病,中国纺织服装业需借助工业互联网的潮流加快改革,否则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1.2 速度营销(Marketing of Speed)的概念

速度营销是指企业快速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进而为企业带来的超额利润,其本质在于企业要对环境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速度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主流因素,也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核心力。企业除了“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还要“快速的做事”。速度营销有着重要意义:一是扩大市场占有率。调查显示:首家进入企业平均约有29%的占有率;早期跟进者有21%;较晚进入的企业只有15%。二是提高企业收益效率。麦肯锡研究表示:如果新产品在预算经费内开发完成,但比计划时间晚6个月出售,在开始的5年内,利润大概减少33%;若在计划时间及时推向市场,即使超出预算经费50%,利润也不受影响。三是降低新产品开发风险。

乔布斯的速度营销法则让世界震惊,但速度营销并不局限于电子产业,在竞争激烈的服装行业,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流行趋势、消费者喜好迅速被服装企业捕捉,并服务于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各个环节。

2 中国纺织服装业产业链管理的困境

2.1 中国纺织服装业处在全球产业链低端,需完善延伸产业链

中国纺织服装业处在全球价值链(GVC)的低端,目前以OEM代工模式为主,需向ODM产品设计和OBM自有品牌模式升级。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上游为研发和设计、纺织设备、新材料开发,属高科技产业,附加值高;中游为组装加工和制造等附加值较低;下游为品牌、物流、销售等高附加值。附加值形成高―低―高的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纺织服装业产业链属于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不像以飞机、计算机等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制造商驱动型产业链,他们有能力进行供应商后向合并和销售商前向合并。而对于购买者驱动型产业链,大的零售商、营销者、品牌制造商在生产网络中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制造的服装普遍存在质量差、款式老、缺乏品牌意识等问题。以国产丝袜为例,大部分国货质量稳定性差,以超薄隐形、燃脂加热、速干高弹等功能性服装研发和制造跟不上潮流,同款高质量产品国货售价远高于国外品牌等。因此,大部分中国服装制造企业出路在于加大上游设计研发和下游品牌、市场营销的打造,完善延伸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链有助于市场反应的联动性,制造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高功能的产品。

2.2 中国纺织服装业产业链整合能力差,市场反应速度慢

从纺织服装产品本身属性来说,市场需求逐渐有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样式要求高、市场流行趋势变化快、产品使用周期缩短的趋势。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之快和品种款式要求繁多,另外需求预测也变得难以掌控。面对“同厂同品海内外不同价”,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纺织服装业市场预测和产业整合能力差,制造商与销售商各自为战。国外纺织服装业市场反应快,库存周期短,利润空间足够大,因此定价可以低于中国。

时刻引领和紧跟潮流是纺织服装业的出路,任何产品和服务都要符合消费者的品位和要求。传统工业2.0和3.0时代,中国因不接地气的生产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原因在于产业链生产速度慢,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及时生产销售。大部分工厂提前1年预测流行,提前半年备料,提前3个月发货,先大批量生产,再小批量补货。因此,服装前导时间(设计到成衣摆到柜台的出售时间)一般为6~9个月,导致预测设计和实际流行需求因为时间相差过长而产生偏差,成品服装不符合大众品位而滞销。在工业4.0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保驾护航,可以通过控制销售数量来制定产量、调整产品样式和价格,实现速度营销,这是国内企业所欠缺的。

3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出路

3.1 工业4.0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业产业链整合的速度营销

3.1.1 完善整合产业链

中国需要基于自身比较优势,奠定我国在世界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制造基础,虽然低端价值链的利润低,但也是我国的劳动力密集的基本国情。所以,中国要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继续加强上下游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以及营销策略。

加强上、中、下游产业链的紧密结合,加强制造商和销售商的联系,使其形成利益相关者紧密合作伙伴,完善关系营销,避免各自为战的情况。同一批中国制造的产品,跨海运输到美国比销往国内市场还便宜,值得国内销售终端的反思。国内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还未形成统一的品牌一体化产业链。以西班牙ZARA企业为例,ZARA斥巨资设计一体化灵敏供应链,将生产基地设在西班牙,少量基本款式在亚洲等低成本地区生产。设立20个高度自动化染色、剪裁中心,将人力工作外包给周边小工厂。为了完善物流系统,加快传送速度,ZARA在地下架设了方圆200英里的传送带。根据订单,每天将最时兴布料准时送达终端厂,保证前导时间的缩短要求。这种制售一体化的效率化经营值得其他企业学习。

3.1.2 工业4.0背景下产业链优化进程

工业4.0背景下产业链优化将分为3个过程,从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到优化制造业产业链再到最终工业4.0制造业产业链,详见下图。

工业4.0背景下产业链优化过程图

传统制造业产业链经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等7个步骤,存在产业链反应速度慢、被动生产、存货易滞销等情况。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工业4.0时代,制造业产业链得以优化,将产业链优化为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制造、终端零售5个步骤,产业链反应整合速度得到提升,但依然不能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最终优化后的工业4.0制造业产业链以订单处理为第一环节,紧接着产品设计制造,此环节节省50%成本,然后原料处理到最终的终端零售,将提升60%的利润空间。

3.2 工业4.0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业以销售终端为主导的速度营销

产业链要实现速度营销,能够获得市场大数据的销售端企业适合主导产业链整合。通过网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企业可以通过迅速接受订单处理,缩短采购时间,产业链变成小订单推货,因需生产,生产组织和节奏如同上述工业4.0产业链发生颠覆性变化。此外,通过大数据的有力依托,销售终端可以收集分析每天每时每刻、每款每色每码的销售数据,制定产量、调整库存、降低成本,形成快速营销体系。最后,工业4.0互联网时代可以帮助企业开拓蓝海市场。企业可以根据每位顾客的年龄、喜好、购买习惯等各种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开发和预测市场需求,寻找新商机。

继续以ZARA为例,作为世界排名第三的服装零售商,ZARA建设了自己的工厂和物流体系,整合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将品牌定位为“买得起的快速时装”。ZARA在每间门店设置一部定制联网PDA,通过PDA门店可以直接向总部下订单,经合理评估后传到工厂,将库存降低到20%以内。总部也可以掌握每家门店的销售情况控制生产,实现设计、生产、交付在15天内完成,实现了“快速、少量、多款”的品牌管理模式。通过灵敏的产业链体系和市场的快速捕捉,ZARA实现了最快7天交付、门店每周一上新、每隔三周商品全部换新的速度营销。

参考文献:

[1]赵丽君.全球价值链的垂直分离与产业升级――基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实证检验[C].成都: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EBM2010),2010.

[2]周浪,刘志迎.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升级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1,28(1).

[3]陈华.论企业速度营销系统[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3).

[4]罗鹏.速度营销战略――企业超速竞争的战略优选[J].营销策略,2006.

[5]戴继平.新产品速度营销的时间价值及形成机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0).

[6]韩董.全球价值链下我国服装业物流整合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9.

[7]马夫侠.纺织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

上一篇:教育与艺术专业范文 下一篇:公益活动的宗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