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的理论范文

时间:2023-10-11 16:57:21

财务风险的理论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1

1、层次理论和风险层级性

在企业改革的大潮下,所以企业都逐渐要求部门权利明确,行政和企业生产分开。从企业法人代表的层次来看,公司财务也应该是分层管理的。1997年我国的三位学者提出了财务分层管理模式,把财产的出资,财产的管理、财产的经营相互分开。其中投资人以股份式和股东大会决议直接行使对公司财务的总管理投资人目的明确就是要自己的财产升值。经营者是有董事大会或股东大会决定的公司总经理或CEO,总经理或CEO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和项目策略,是负责对股东财产进行管理的责任人。财务管理是统计管理公司账目的部门,但是没有经营者或董事会的同意不能支出资金,只负责管理做账以及缴税等工作,索然财务部门有着大量的资金,但是却没有动用资金的权利。只能受命于上一级领导。现在的大型企业一般都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因为分层管理能够较少董事会人员的工作,把责任交给总经理,对财产的日常管理上财务部门没有支配的权利,只有服从和管理的义务,同时总经理的权利变大,有助于公司整体的协调统一,有助于实现公司目标。

1.1目标不同,风险不同

因为分层管理之后能容易的认清每个层级的目标和风险。首先出资者是董事会成员,决定着总经理的人选,比较少的参与公司管理,目的仅为投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财产升值,然后得到效益分红,当财务受到风险时,受到最多影响的就是投资人;总经理是公司的掌握着,可以控制公司整体的发展发向,以及前进目标等,但是公司资金不属于自己,有着对财务的支配权和使用权,但是没有资金的所有权。所以总经理承受的公司运营的风险,但是如果投资失误,自己几乎不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面临的是失业的危险。然而财务部门手里握着公司的全部资金,但是没有自己支配的权利,要根据总经理的命令才能把资金进行支出,所以虽然财务部门掌握着公司的全部资金但是没有支配权,所以受到的风险最小。

1.2财权在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分配决定着不同管理层次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不同。层级化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不同管理层次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职责权限不同,各个管理层次的财务权限不同,承担的职责也就不一样,在风险控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1.3导致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层面不同也表明财务风险具有层次性。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风险因素在财务上的集中体现,由于企业各个财务管理层次上权责清楚,职责明确,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各种风险因素发生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深度不同。

2、不同层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责任主体

基于财务分层管理理论和上述财务风险的层次性特征,将风险管理理论和分层管理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财务经理财务风险三个层次进行分层管理就成为解决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权责不清、效果不理想问题的一种新思路,也是现代企业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后管理更科学的必然要求。

2.1出资者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首先,财产所有权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权利,企业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财产所有权的维护和扩张。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风险,其风险程度在企业中是最高的;其次,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生产经营活动交由经营者决策和执行,出资者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监控机制来实现。因此,出资者重视的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非过程,所以,这种风险具有一种静态性,再次,由于出资者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参与程度低,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一些制度性手段来实现,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风险。针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的特点,我们认为,出资者应对上述五个方面的风险负责并采取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2.2经营者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经营者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经营者财务决策失误或财务组织不当或财务协调不妥所带来的风险。其中,财务决策最为关键,财务决策中诸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等长期财务决策是经营者财务的管理重点,由此而产生的企业筹资活动风险、投资活动风险和收益分配活动风险就成为经营者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与出资者财务风险相比,经营者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企业经营者担负着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和对债权人还本付息的责任,因而必须从出资者和债权人双方角度综合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其次,经营者财务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现金流转的各个环节,风险存在于现金流转的各环节中,由此引出的经营者财务风险管理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再次,经营者财务权既包括了企业出资者财务决策的执行权,又包括了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决策权和操作权。因而与出资者财务相比主要是制度性规定不同,经营者财务是制度性与操作性的综合,与此相适应。经营者财务风险包括了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制度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

2.3财务经理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财务经理财务注重日常财务管理,是经营者财务的操作性财务,其目标是保持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务经理财务主要强调的是流动性,一方面要减少流动资产存量占用,另一方面要加速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缩短整个营业周期和提高流动速度,两方面相互作用,以提高企业整个资产创造现金的能力。因而,财务经理财务风险主要就是资产流动性风险,企业的现金收付风险、信用风险和存货风险等理所当然成为财务经理重点关注的对象。

3、总结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2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财务风险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危害性程度也日益加深。本文阐述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探讨,论述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存在问题及其构建方法,并提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三大有效对策,以期为企业财务管理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财务 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 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理财环境发生急剧变化,财务风险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危害性程度也日益加深,企业的这种理财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在各个环节都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现代企业不仅投资、资金营运、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可能会产生财务风险,在筹资过程中面临财务风险。可以说,现代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其危害性程度也日益加深。因此,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提升企业内在价值,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并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所在,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

目前理论界对风险概念尚无一种公认的权威性的定义。美国学者威雷特则强调了风险的客观性特征,他把风险定义为“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我国有的学者认为“风险是特定客观情况下,特定期间内,某一事件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变动程度,变动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这个定义也强调了风险与不确定相关。一般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的“风险”是主要指危险,意味着损失与失败,是不好的事情。事实上,风险不仅可以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风险理论把同时包括了损失和收益的可能性称为投机风险,把只导致损失不产生收益的可能性称为纯粹风险并着重研究纯粹风险。本文使用的风险概念都是指纯粹风险,即着重考虑与损失相关的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就是要求企业能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内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以最小的财务风险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特征

财务风险管理具有系统性、动态性、持续性、开放性、自我调节性等特征。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企业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构建财务风险的预警体系、防范与控制体系和反馈体系,并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紧凑有效的整体。动态性要求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适用内外环境的变化,动态的防范与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风险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方案。持续性是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企业自成立的开始到企业的最终消亡,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财务风险。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企业的领导层和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始终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企业的财务风险。自我调节性是通过不断完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内外环境变化,自动做出相关调整,使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能够跟上实际情况的变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改进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系统

企业的内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任何好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得不再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企业除了要设置高效的理财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之外,还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二)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积极应对与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风险,使企业的财务目标难以实现。因此企业应该关注这些要求和变化,在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时考虑各种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风险管理政策和改变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积极主动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一)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存在问题

财务风险管理是应用特定方法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有必要也有可能按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性概括总结出基本框架,以便工作时遵循,这也有利于建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风险管理理论。建立基本框架要考虑财务风险管理的特点。如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财务风险管理的人员素质等等。另外,还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企业所有制形式不同,管理人员处理对外关系方面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需要风险管理提供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坚持改革开放企业的经济情况将随着改革开放发生相应的变化并需要不断的调整,而且这种调整还是多方面的,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也处于动态的不断更新完善的变化过程之中等等。

(二)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具体方法

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基本框,要通过财务风险的识别、测试、预警、对策实施等四个环节。财务风险的识别就是财务风险定性,是指对财务风险的有无进行鉴别,判断的重点是回答以下问题:财务风险源是否存在?财务风险是否已经形成,其发生的基础是什么?财务风险的种类属于什么?针对本企业在攻击前是否会发生变异?财务风险是否已逼近企业,是否要发出警报以引起管理者的重视等等。财务风险的测试就是财务风险定量,即对财务风险进行数量界定。针对某一具体的财务风险种类的形成发展作用对象及其发生概率强度可能造成的损失等进行预测。企业应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来建立一个完整的防范系统以避免财务失败。财务风险的对策实施有完全避免预防和抑制分散中和转移集中等,建立风险防范基金利用经济或法律手段规避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财务风险管理防范系统

构建财务风险管理防范系统首先识别筹资风险,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此外,资金投放、使用、收回、分配环节的合理安排与否会影响企业的筹资风险。在资金投放环节:只有当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的利息率时,企业的投资才能获得回报。其次,要衡量筹资风险。一般情况下,若资金成本率大于投资报酬率,则该投资方案不适采用。如果资金运用中出现这种情况,则说明筹资风险己给企业带来损失。企业应尽量选择投资收益率较高、资金成本率较低的方案。最后,要正确选择筹资方式,选择标准是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是指筹资方案选择的安全渠道有无问题。方案的经济性研究是指综合资金成本率越低越好。方案的安全性研究是指筹资风险对筹资目标和项目建设影响的程度。重点是分析风险潜在的危险,确定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导致项目延期、停建或失败的可能性。

(二)企业要在经营中规避财务风险

这里的生产经营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和营销。在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方面,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化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会在企业财务方面造成风险。在生产方面,在通过市场采购生产资料的条件下,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供应数量和价格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如果他们的供给中断而企业又无充分的储备,企业不得不停工待料遭受损失。如果这些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产品成本也会上升。如果产品因为竞争原因不能提价就可能因为成本过高而使利润减少,甚至发生亏损。在营销方面,消费者数量的变化、销售渠道的变化,或者是其他代用品市场供求变化竞争者情况的变化,都会企业产品在销售上出现的风险。在企业管理方面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甚至一项具体措施的失当,例如成本控制不成功都可能导致财务上的风险。

(三)规避会计责任风险

从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看,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会计技术因素的影响;既有单位负责人的因素,也有会计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位负责人为自己的业绩或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指使会计机构弄虚作假而致虚假的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的只是短期利益。不仅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给单位负责人带来了会计责任风险。因此,加强单位负责人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单位负责人有必要加强对诸如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制度等法规的学习。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会计资料失真的严重性,明确其在单位会计核算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在工作中带头执法,防止在财务报告中盲目签字而带来的会计责任风险。还要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单位负责人必须配备有资格且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拒绝任何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技术不过硬的人员。此外,单位负责人还应加强本单位财会队伍的建设,让财会人员继续接受教育,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还要提高他们的责任感,明确其权利和义务以及增强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从而避免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风险。

五、结语

对企业财务进行风险管理既是财务风险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我国虽然在近几年的学习与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对财务风险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它们之中仍将会有许多企业像巨人集团一样在短暂的辉煌过后因为漠视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轰然倒下,但这并不会妨碍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向前发展。因此,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管在过去还是今天,或者是明天,都具有相当大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共荣,夏既明.第八界全国财务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会综述.时代财会.2009(10):19-23.

[2]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模型与技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樊丽,张晓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北方经贸.2008(7):114-115.

[4]冯建.财务理论结构研究.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5]戴勇,余博.关于并购高科技企业的风险及其防范.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8):19-21.

[6]郭复初.财务新论.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7]郭云.关于财务风险管理.山东经济.2009(2):77-78.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3

(武汉大学财务部,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高校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得到大幅提高,高校原有的被动的、汇报式的、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理念和方法已经不适用新的背景和形势。目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上仍存在众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应该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总结三个方面着手,以主动的、分析决策型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念和方法为方向,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 :高校改革;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257-02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围绕中央和地方关系、政府和学校关系、社会和学校的关系等核心问题不断深入,并取得一定成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包括政府、高校、社会等各方在内的一个共识。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开展日常办学业务的过程中因资金运转不当而产生的风险,财务风险的管理对高校健康运行十分重要。但是随着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旧体制下高校的财务制度已经不再适合新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在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方面,更应该在高校转型、改革过程中予以重视,以保证高校平稳转变,健康发展。

2.相关文献综述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既是国家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学者们从目前高校体制的弊端出发,提出了高校体制改革的对策。张樵(2011)认为高校改革中应加大高校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减少政府干预程度。朱维究和刘永林(2014)认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教育分权,其重要实施途径是政府监管、大学治理和社会参与,教育法治则是重要保障。提出高等教育管理职能应从集权走向分权、向地方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市场放权、向大学放权的建议。吴筠(2014)认为现行高等教育体制存在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到位、大学行政化和官僚化严重、评价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并强调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应处理好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公办与民办、社会与高校、校长与教授、高校与学生等各方面的关系。张琳琳(2014)则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探析。她认为建立以学术自治与共同参与相结合的现代大学治理制度应当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可以看出,去行政化、增强高校自主权利和自治程度、提高社会参与度是学者们公认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而在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学者们都认识到了目前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存在很大问题。李婷(2014)认为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应以增加高校内部财务利益最大化为中心,并要注意识别风险及控制风险。薛武昭和罗奡天(2013)从财务风险防范的角度,对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林立学(2013)从外部环境作用和高校本身存在的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虽然学者们对目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这些研究很少考虑到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的要求,有的甚至还在旧有的高校会计制度框架下进行分析,并不适合当前的情况。因此,研究新时期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财务风险控制就很有必要。

3.当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摸索中,高校体制改革都是以去行政化、提高高校自主权为特征和方向的,但是目前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仍是采用旧的方法,行政化思维和做法很浓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负债规模大

新世纪以来,国家逐步扩大了高校的招生规模。相应的,高校必然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甚至许多学校开始购买土地,建设新的校区。高校的建设压力越来越大。而我国高校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学费收入、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虽然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在总量上确实有一定的增加,但是远远跟不上高校的投入增长速度,而学费收入的增长空间又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迫于学校扩张的压力,高校开始大幅向银行贷款。这导致很多高校的利息负担加重,有的高校的资产负债率甚至达到80%以上,负债水平大大超过了高校偿还的能力。

(2)高校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高校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实务水平有限。受旧体制的影响,高校对财务管理要求不高,存在着“财务会计谁都能干”的思想,对财会人员的任免、培养不够重视。同时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下,新的会计准则、税收政策不断出现,部分高校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难以胜任岗位要求。二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一直以来,高校财务管理都是参照事业单位的标准,财会人员都是以汇报式的会计核算为主,普遍缺乏风险意识,认为一切风险有国家在背后承担,所以往往忽视了对财务信息的挖掘和对财务风险的评估、管理。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有效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理念有待完善和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大不足。首先,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财会工作人员并没有相应的增加。财会人员一人多岗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大大弱化了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功能,为财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便利。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另一个表现是高校财务监管缺位、领导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对高层财务行为的有效制约。现如今高校的内部经济独立性得到很大提高,但是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却没有建立。一些高校领导风险责任意识不强,独断专行,滥用资金,甚至对资金进行贪污挪用,为高校财务风险埋下了隐患。

(4)预算制度不合理

目前高校的预算是由财务处根据各单位、部门收支计划,提出建议方案,经最高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门核定预算控制数。目前这种预算体制对年度内预算的计划性比较强,但对中长期的规划考虑的不足,忽视了长期的效益。同时,很多高校编制了财务预算后,但并不重视预算的执行。盲目上马一些学校扩张、翻新工程,对一些工程缺乏可行性论证,造成对资金严重浪费,使得决算大大超出预算。

4.新形势下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在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上、制度上还沿袭着旧体制的做法。这已严重不符当今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大环境、大趋势。因此,在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上,高校应改变过去那种基于事业单位的被动的、汇报式的、会计核算为重心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而应转变为主动的、分析决策型的、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理念和方法。

企业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时,主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着手。因此,这里也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对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提出建议。

(1)事前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预防

事前是指事物发生以前。对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来说,事前的有效预防是重中之重。具体来说,首先是要转变财务风险的观念。无论是领导层还是财务工作人员,都应该重视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要从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而不是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的视角来对自身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其次要加强高校财会队伍的建设。重视财会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建立一支具有积极进取、高效精干的财务专业队伍。不仅要有过硬的实务能力,还要有良好的道德观念,积极的进取精神。同时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科学的设立岗位,实现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限制领导的财务权力,严格财务流程,防止高层财务犯罪;科学的编制财务预算,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充分考虑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和自身资金能力的情况,考虑未来长远的情况。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也是很有必要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在事前对高校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进行分析和评估,而实现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提前防范。最后,高校还应当积拓展资金来源。积极寻求校友、社会捐赠,积极产学结合,通过参与企业获得收入。

(2)事中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事中是指事物发生之时。对于高校财务风险来说,事中的主要工作是对财务风险进行实时控制。财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会计规章、法律法规进行工作,严格遵守事先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并积极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分析、追踪,及时发现问题,汇报问题,以有效对下一步的决策提供指导建议。各部门则应当按照预算的标准执行,如遇特殊情况,应进行科学考量,按照规定和流程,对预算进行改变。

(3)事后对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的结果和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

事后是指事物发生之后。对于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来说,事后的工作主要是对事前和事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此,需要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估体系,利用各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某一阶段的财务工作进行评估。这种分析和总结,一方面可以为以后的日常工作或重要决策提供建议和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凭此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奖惩,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结语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行,高校独立的法人地位不断得到提高,高校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也在不断加强。传统的被动的、汇报式的、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已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高校需要识别旧有体制下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总结三个方面着手,改进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樵.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J].职业时空.2011(06).

[2] 朱维究,刘永林.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与途径[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4(01).

[3] 吴筠.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J].科技致富导向.2014(03).

[4] 张琳琳.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法制与经济.2014(01).

[5] 李婷.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4(01).

[6] 薛武昭,罗奡天.基于财务风险防范视角的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探讨[J].价值工程.2013(03).

[7] 林立学.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4

[论文摘要] 本文界定基于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内涵,构建基于理财柔性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动态一体化模式,进一步分析其实施机制:财务战略预算管理和期权管理。 

 

一、引言 

 

随着财务实践和理财环境的不确定性剧增、日益复杂,财务战略风险管理越来越成为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柔性是为处理不确定性而设置的、提高系统以变应变的能力。因此,从财务柔性的角度管理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相关概念,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邓明然教授认为:“企业的理财柔性是快速而经济地处理理财活动中环境变化或由环境变化引起的时时、处处不确定性的能力。这种能力由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组成”。赵华教授进行进一步研究,认为理财柔性还包括财务系统的协调能力。赵华教授认为:“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是一个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风险测度机制,通过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和创造变化处理动态环境和不确定性,以提高动态竞争能力,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思维模式、决策制定和控制活动。” 

 

二、基于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内涵界定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特征,笔者认为,基于理财柔性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是指:在对财务环境不确定性系统分析的前提下,以理财柔性为导向,以财务战略预算柔性和期权柔性为路径,通过利用变化、创造变化处理动态环境和不确定性,减少财务战略预期和实际的差异,提高企业动态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最大化的一种动态思维模式、决策和控制活动。 

这一概念体现以下特征: 

 

1.理财柔性指导性 

本文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最基本的特征是理财系统的柔性基础。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柔性基础是指,强调通过提高财务系统的柔性能力,包括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进行财务战略风险动态管理。一方面通过提高和整合财务组织柔性、财务能力柔性、财务资源柔性及财务活动柔性,主动利用变化、制造变化和创造变化,处理动态环境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强调权变意识、学习创新意识,激发财务系统人员乃至全员的主动性,使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成为全员自觉自愿的行动。 

 

2.状态依存性 

基于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强调与财务战略环境保持动态一致性,尤其是关注企业财务系统内外资源、能力和环境的耦合,动态保持财务战略风险管理过程与财务战略环境的协同性。当环境轻微变动时,财务战略按既定战略行事,体现财务战略对行为的指导性;当环境出现较大变动时并影响全局时,必须利用机会,甚至创造机会,对财务战略做出调整,提高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效能。 

 

3.整体性 

首先,作为管理对象的财务战略风险是由各种财务战略风险因素耦合而成;第二、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长期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决定,必须对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全过程、全员进行整合管理;最后,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财务战略风险的预测、评估、测度、管控和信息反馈,并且管理过程必须具有前瞻性,以保证管理的有效实施。 

 

4.在目标上体现持续价值增值性 

基于理财柔性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是一种战略价值观,着眼于长期策划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其最终目标是,当理财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理财系统及时耦合财务系统和财务环境,动态平衡财务战略报酬与风险,保持资金的长期有效均衡流动,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基于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动态一体化模式 

 

基于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实质是企业根据财务环境的变迁适时调财务战略,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财务系统柔性,充分提升风险管理效率。其动态一体化模式是:①以财务战略环境分析为起点。通过对财务战略内外环境的分析,综合考察企业财务战略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机会及威胁。②核心是高效耦合财务资源、能力、组织、活动、文化五种柔性同理财环境不确定性。通过财务柔性与理财环境的有效动态协调,主动适应变化、制造变化应对变化。③以财务战略预算管理机制、期权管理机制为路径,对财务战略风险进行动态预测、评估、测度、预警、控制。④最后通过信息反馈系统动态调整。若财务战略实际同预期一致,则保持原财务战略和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方案;若不一致,则要及时动态循环对环境环境分析,耦合理财柔性与财务战略环境,再次对财务战略风险管理进行预测评估、测度、预警和控制,调整财务战略预期与实际的差异,最终实现企业持续价值最大化。

四、基于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有效实施机制 

 

1.财务战略预算管理机制 

财务战略预算机制是财务预算的编制、实施和考核融入理财柔性思想,通过财务战略预算的柔性功能,有效协调财务资源、能力、活动,主动应对企业理财环境不确定性,动态调整财务战略预期与实际结果的不一致,控制财务战略风险,最终实现企业财务战略预期目标。内容如下:①首先设立扁平化的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提高财务系统各部门信息沟通的及时性、有效性,是财务战略预算动态调整的组织协调柔性保证。②树立权变意识,设立适度的财务战略预算方法和财务预算指标体制。根据具体需求,采用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使预算具有伸缩性,增加预算的适应性,从源头提高财务预算系统与不确定性环境的耦合性。在财务战略预算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既要设定刚性的财务风险管理指标,还要提供学习和成长、内部经营过程、顾客等反映财务战略长远发展的柔性指标,使财务战略预算更多关注财务战略的未来风险、潜在收益。③财务战略预算的动态风险控制。财务战略预算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一系列可能出现情况的量化,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变化幅度,对财务战略环境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抵御财务战略风险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财务战略预算具有动态性、战略性,不断关注未来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动态测算财务战略预算执行与预期偏差,就有可能超出企业的承受范围时,财务战略预算可进行适时动态调整,以变应变,将财务战略风险调整至可接受水平。 

 

2.期权管理机制 

所谓期权,是一种允许持有者在未来某天或某天前,按照某个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某种特定资产的权利。在期权管理机制下,期权持有者享有权利却不负担执行义务、可以以有限的成本获取无限的报酬,并且充分考虑企业理财活动未来不确定性和风险潜在收益,主动利用不确定性创造价值,体现了较强的财务柔性。 

运用期权管理财务战略风险主要体现在:①套期保值转嫁财务战略风险。当企业理财活动将引起某种财务战略资产出现空头(或多头),预计价格将发生不利变化时,可以买入看涨(或看跌)期权。通过建立期权和标的资产的组合头寸,标的资产不利变动的损失可以从期权头寸的收益中得到弥补,而标的资产有利变动的收益可以通过不执行期权而得以保留。有效地规避价格变动风险, 将企业不愿承受的财务风险转嫁给其他的套期保值者和愿意承受风险的投机者,达到转嫁财务战略风险的目的。②期权战略转换主动应对财务战略风险。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每个决策过程都是财务战略机会的选择,可以看成一个期权,则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管理过程实际就是一系列复合期权,其中企业潜在的一系列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决策可看成影子期权。如果企业财务战略活动面临的前景不明确,无法测度财务战略风险或者测度的财务战略风险在企业可调整风险度之外,则看成是一个终止看跌期权,终止财务战略;如果企业理财系统未来不确定性前景明确,财务战略风险在企业可接受范围之内,企业识别潜在的财务战略管理决策,形成真实的复合期权,企业采取既定财务战略和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方案;如果预测后的财务战略风险介于上述二者之间,企业财务系统在识别出影子期权后,迅速经济地重新配置财务资源和能力,形成新的期权,即新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决策,使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得到进一步延伸。③通过股票期权制 ,使员工薪酬与企业财务战略风险、公司长期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励他们管理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邓明然:企业理财系统柔性及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10):96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5

【关键词】 风险预警 房地产企业 财务风险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e-war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real estate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与可能。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市场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房地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必须要全面分析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搞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建立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预报示警。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预警。经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风险演变成现实损失,未雨绸缪,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财务发生潜在危机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不佳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企业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从而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同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经过,提供解除财务危机的措施以及改善管理的建议,作为企业未来经营之借鉴。

2.建立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

2.1选取预警指标。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任何一个财务指标,都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想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总的评价,就必须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运营能力、现金能力等多方面的财务指标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中,才能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评价和判断。

2.2分析预警指标。企业可以采用财务报表指标分析法、单变量模型分析法、多变量模型分析法、根据经验主管判断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财务状况进行诊断,是否存在财务危机,以及危机的程度。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对企业而言,在实际运用时,要考虑到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地域、行业等诸多因素的差异,选择适合企业特点,并能满足自身经营和财务管理需要的方法和模型,才能达到动态监测、及早防范、有效阻止及避免财务危机发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3.财务风险预警的构建

3.1加强信息管理。企业预警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和功底,仅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只是杯水车薪。首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并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原则,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而且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要不断刷新,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3.2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时,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次发生。

3.3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

3.4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与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是一个整体,任何一项活动都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保持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良好沟通和衔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协调一致,实现数据共享。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与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3.5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还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的成本,保证该系统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在正常情况下公司的偿债能力也即财务风险程度首先取决于现金流量状况。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公司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时,其实际财务收益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而偏离了预期财务收益,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等,是企业经营风险的财务表现形式,使得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充满了不确定性,不利于公司的稳健协调发展。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它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公司对于其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对财务风险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熟悉风险的来源,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来适当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从而将其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确保企业财务的安全性,保障公司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4.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4.1增强企业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

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是公司遭受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房地产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受到这些存在于企业之外的经济环境因素的深刻影响。虽然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但公司难以预见和无法改变这种外部变化,无法对其施加直接影响。但是,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司并非无所作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趋势,通过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公司可以把握环境可能将要发生的变化,预测公司将要面临的风险。针对环境变化的预测,公司应制定多种应变措施,对财务管理政策和管理办法适当调整,从而增强公司应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能力,减少环境不利变化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冲击,以此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财务风险。

4.2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大大增加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而错误的财务决策必定会导致公司财务管理的失败,增加公司财务风险。因此,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公司必须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为了实现公司目标,首先要明确企业财务决策的目标,确定与公司目标一致的财务目标是科学财务决策的前提。在充分考虑财务风险的前提下,科学评价财务决策,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来确定最优的决策方案。在财务决策的实施阶段,应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监督,此时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积极控制财务决策实施中的财务风险,从而合理控制公司总财务风险,保障公司决策顺利实施。

4.3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公司财务风险与其资本结构与理财目标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公司规避财务风险。公司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筹资决策,公司在筹资时应结合自身实际,对有关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长期筹资决策中保持该最佳比例。公司筹资决策需要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筹资对象、筹资金额以及筹资期限。管理者应权衡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与筹资对象;恰当的筹资金额和筹资期限有利于公司降低偿债压力,保证正常的资金运转,因此,为了健康、稳健的发展,公司应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和债务期限搭配。总之,公司应优化资本结构,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

4.4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公司如果没有明确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就会模糊,势必造成财务风险管理效率的低下,因此,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内部控制是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核心,为了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和强化企业内控机制,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全面梳理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寻找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应控制措施;其次,对现有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审核,并补充和完善相关监管漏洞,健全内部控制措施。同时,加强对主要业务节点的控制,例如对现金管理建立资本预算体系,对公司的现金实行预算控制管理,这可以为公司提供预警信号,公司管理者就能够及早采取防范措施,提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明月。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04(32).

[2] 徐淼.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预警初探[J].会计之友(上),2006,(7):8-9.

[3] 任书芳.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现状及管理建议[J].时代金融,2006,(4):12-13.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 风险管理 措施 对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据一席地位,就应加强内部财务管理风险,提高财务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方向主要是对风险特点、来源进行分析,并通过总结了解风险因素,从而准确衡量、预测风险,并对其给予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构建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在最大限度中把风险降至最低,在从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做出最大贡献。

一、基于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理论不能运用于实际操作中

我国各大院校中都具备财务管理课程并具备充足的教学材料,该课程的建立主要是为社会输送财务管理人才而实施的在校教育工作。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财务管理存在较大区别。高校财务管理理论通常是建立在假设教学中,大部分是在假设上实施教学工作,但在实际管理中其不明因素较多,多数假设因素与实际因素存在较大区别,如与假设内容完全不相符,那么部分管理理论知识就无法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因此,导致多数财务管理理论不能完全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同虚设,例如:资本资产制作进货、存货模具。

(二)未能明确财务管理理论目标

通常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以依据法律法规确定的,采用这一合法形式把财务管理工作置于合理位置中进行管理控制。但在现实中,企业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只重视内部利益,却忽略了进行财务管理控制的最大目的,从而忽视了法律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其限制作用,同时还忽视了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期间产生的风险因素,忽略了正确的防范措施,最终导致财务管理处于风险因素内,对企业未来建设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三)财务管理理论观念较为落后

由于我国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国内各大企业不断变换管理方式,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运行的核心,同时也是保证企业有效运行的重要机构,其一直处于变换中。市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较大拓展空间,为企业带来了新型的科技手段以及营销方式等,这些新型方式的出现给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方式,但也给传统财务管理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部分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期间还采用传统的管理观念进行管理工作,导致财务管理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分析

根据不同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对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各类风险防范措施,由于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仍然处于较为浑浊的状态,并未构建合理、科学防范措施;同时由于多数企业没有足够的风险防范经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未能较快制定科学防范措施。我国市场环境、竞争较为激烈,国内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在不断变换,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严重影响财务管理风险工作的开展;以上因素均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带来严重的影响,致使企业较多政策、制度无法开展,其中还存在大量不稳定原因导致财务管理风险因素增多,从中可将其分为三项:一是进行财务管理和最终结算不相符;二是实施工作期间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三是不明确因素引发的财务风险因素;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可根据以上三种风险构建有效的避嫌措施。

三、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明确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目标

进行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首先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通过资金优化结合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管理,有助把风险降至最低,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经济较快发展。对企业给予控制管理后,应确保内部资金有效运用,同时应以企业角度去看待财务管理风险问题。明确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应以长远发展作为有效策略,寻找有利于财务风险管理优化措施,并保证企业健康发展。明确财务管理风险目标建立有效发展方案,使企业各级领导带领基层工作人员朝同一方向努力,同时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应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并严格按照目标制定科学方案,全面加强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使用率,将管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企业只有通过了解市场动向,并根据市场实际特点制定与企业发展相符的风险防范方案,这样才能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地位,只有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在市场环境中,这一切都要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去实施。企业如想加提高经济效益,就应顺应现代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为顺应时展潮流不断转变,例如;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要不断创新发展,并建立可靠的财务管理策略,在有利于帮助企业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此外还可以通过将企业资源与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优化配置,把企业经营管理扩大化,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经济最大化。进行财务管理时应以企业未来发展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以其作为防范防线管理的指导思想,通过与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相在结合,提高预算风险管理工作。

(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风险意识

企业进行财务管理风险工作,不只是对财务预算进行管理,不能单一从财务预算方面去提高,而是全面以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同时需要预算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要求管理人员对企业各个项目以及每一个环节都熟悉、了解,并根据预算管理工作,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源、资金使用效率,将财务管理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明确财务管理流程

首先,明确财务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首先应熟悉操作流程,通过将流程清晰化,明确每位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职责,从而对企业各项活动、项目等前期、中期、后期等预算控制流程给予详细分析,才能将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合理结合。并在收集信息过程中应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及时性与准确性实施有效控制,有效地把握财务风险管理的每一项环节;然后,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构建监督管理体系,以此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为企业全面实施财务管理在措施提供明确信息,确保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交流

促进企业各个部门相互交流,在面临财务、风险时企业多数项目仍处于运营状态,此次企业财务收入有可能处于稳定状态,还有可能因经营管理力度低使财务出现负债情况。而当前我国企业大部分是由较多员工组合而成的,同时集团企业就是由多数子企业组合而成,但这些企业成员本身就存在相应的风险因素,因此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时,首先应从成员做起,并做好财务管理内部员工沟通交流措施。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各个部门存在密切联系,因此需要对加强内部沟通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进行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就是对工作人员、相关部门实施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相互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发展效益,加快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只有加强内部沟通交流,相互协调管理,这样才能保证较好、较快的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目标。

(五)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操作技术

企业如想加强管理人员财务风险管理力度,就应加强管理人员专业操作技术,使员工财务风险管理能力获得相应提高。提高员工专业操作技术的同时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操作技术、软件操作技术等,通过运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操作技术,从而提高风险管理力度。

(六)不断加大实践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知识

要想有效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效率,就要以风险管理作用全面开展管理工作,不能单方面依靠理论知识进行管理,同时需要不断加大实践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知识、方法,内容。但在进行在风险防范过程中,管理人员未具备足够的风险管理意识,导致企业仍处在财务风险中还浑然不知,不但严重影响企业未来发展,同时还会阻碍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致使企业亏损严重。因此,企业要不断加大实践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知识,不断加强员工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的科学性,让风险管理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开展。

总而言之,只有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并不断分析财务管理理论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根据问题给予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规范、科学、合法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云芝,俞峰.基于人本视角的管理会计价值创造研究――以海尔集团人单合一管理为例[J].财会通讯.2012(28):89-99

[2]杨德艳,王金永.主成份分析法在公司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以青岛海尔为例[J].现代商业.2012(21):120-154

[3]陈哲,田静.博弈论视角下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构建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2(07):168-183

[4]蒋黔贵.海尔在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创新[J].企业管理.2012(06):210-253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7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可以为企业的管理经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财务风险的实质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而负债经营也正是保险公司经营最大的特性。相对于寿险公司,财险公司经营具有周期短、波动大等显著特点,其负债结构主要属于流动负债,投资策略多为短期投资,因此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近年来,自然灾害和财险事故的频发,高风险和高额度的承保,资金运用的不完善以及经营管理的缺陷使得财险公司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因此,准确的预测财险公司财务风险状况,及时发现相关财务指标及财务状况的异常,对于财险公司稳健运作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对财险公司各项财务指标还未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保险业监管指标》只规定了部分指标的控制范围值,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化的指标体系和财务风险度量体系,缺乏对财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量化研究。近年来,不少经济学者提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系统以保障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目前,实务中仍采用传统的财务风险评估模型,如柳媛(2007)提出使用EVA业绩评价法,对财险公司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吴贤(2008)将动态财务分析模型用于非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分析。刘洪渭、何建敏、丁德臣(2009)针对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不足,从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两个方面,尝试提出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风险预警初始指标体系。从国内研究状况看,我国对财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度量分析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从国外的研究状况来看,一些方法和模型在评估财务风险上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是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方法和模型多立足于对财务状况进行量化评估分析,没有将综合财务风险数量化。

    二、理论模型

    目前,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估度量研究中,几乎没有考虑财险公司财务风险的突变性。本文将根据财险公司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以突变理论为基础,引入突变模型,对财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度量奠定理论基础。为确定基于突变理论的财险公司财务风险度量模型中的控制变量a、b、c、d,本文采用可拓学方法计算各指标对上层所属指标的隶属度,从而选取模型所需的指标体系,并利用隶属度的大小对指标进行排序,根据其顺序确定控制变量a、b、c、d。

    (一)突变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数理模型

    突变理论这一用语最初由英国学者齐曼(Zeeman)提出,之后在1972年被法国数学家雷力·托姆(Thom R)应用于其著作《结构稳定性与形态发生学》,用以解决社会现象中所存在的不连续变化过程。所谓突变就是指系统对平滑变化的外部条件的突如其来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产生的突发变化。突变理论用形象而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事物的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包括初等突变理论和非初等突变理论,通常提到的突变理论是指初等突变理论。初等突变理论中,造成突变产生的连续变化因素被称为控制变量,可能出现突变的量被称为状态变量。

    托姆在其突变理论中的分类定理中指出,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存在的大量不连续现象可以用某些特定的几何图形来描绘。其中控制变量个数不超过5个的一共有11种突变类型,而发生在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在四个因子控制下的初等突变,概括起来只有7种基本类型,分别为折叠突变模型、尖点突变模型、燕尾突变模型、蝴蝶突变模型、双曲脐点突变模型、椭圆脐点突变模型和抛物脐点突变模型。各类型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数目如表1所示。

    每一种类型的突变模型都由一个特定的势能函数决定,突变过程的全貌则可由对应的平衡曲面加以描述,对应的势能函数如下:

    

    

    

    

    通过归一公式可将系统内各控制变量不同的质态转化为同一质态,即转化为状态变量x所表示的质态,然后根据所得到的状态变量的值进行评价。状态变量的取值需要根据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若同一层次的控制变量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可以相互弥补不足,那么状态变量取各控制变量对应的状态变量的平均值;若同一层次的控制变量为“非互补”关系,即它们之间即不可以互相弥补不足,也不可以相互替代,那么控制变量对应状态变量中的最小值为“瓶颈”,应选择最小值作为状态变量的值。

    三、模型的构建与财务风险的度量

    本文选取了我国保险行业中52家财险公司(包含外资财险公司)作为评价分析的样本,剔除异常值以及没有连续五年数据的公司样本后,最后选取22家公司作为建模样本。所有数据来源于2006-2010年的《中国保险年鉴》。由于篇幅受限,模型构建只对其中一家财险公司进行详细的过程描述,本文对所有样本财险公司排序按字母表顺序,因此选取安联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后文中简称安联保险公司)为模型构建的演示样本公司。

    (一)模型构建的思路

    基于突变理论的财险公司财务风险度量模型主要是将由可拓识别出的财务指标,通过突变级数法来实现风险评价。具体思路如下:

    1.建立财险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库。构建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财务指标库,原始数据仅需第三层指标的数据。这一包含三层指标的指标库将成为各公司指标选取的来源以及用以实现突变级数法的支架。

    2.确定各层次的突变类型,并用可拓识别方法从指标库选取各公司相应的指标体系。为了符合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原理,要先确定各组指标所属的突变类型,由于初等突变模型中状态变量下的控制变量少于或等于4个,因此,各层指标不应超过四个。在确定所需指标数量之后,采用可拓识别方法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根据隶属程度确定每一个公司被选取的相应的指标体系,并按大小进行排序,以对应突变级数中所需的控制变量a、b、c、d(a>b>c>d)。

    3.修正原始财务指标数据。根据突变级数法的需要,控制变量需要介于0到1之间,因此在确定第三层评价指标的控制变量时,需要对待评价年份原始财务数据进行修正,

    

    

    4.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各财险公司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根据突变级数法中的归一公式,对修正后的数值进行类推计算,先计算第三层指标控制变量的突变级数,得出的级数作为上一层指标的控制变量,以层层递进的取级数方法得到各财险公司最终的财务风险度量值。

    5.选取阈值对样本中所有的财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等级划分。根据最终的财务风险度量值 ,用聚类分析对所有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将财务风险分为Ⅰ级(偏大)、Ⅱ级(适中)和Ⅲ级(偏小)三个等级,进而判断样本中各财险公司财务风险所属的等级。

    (二)财险公司财务风险指标的物元识别

    为了提高财务数据处理效率,本文综合至今为止学者们对财险公司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时所用到的指标体系里的所有财务指标,形成了一个有效性高、完整性高、科学性强的指标库,本文将从这个指标库筛选所需的财务指标。详细的财险公司财务指标库见表2。

    根据可拓学中的物元识别方法可以计算得出各下层指标对上层所属指标的关联度,由于篇幅受限,文中只列出对演示样本公司财务指标进行可拓识别的结果,详见表3。

    

    (三)基于突变理论的财险公司财务风险度量模型

    根据安联保险公司所有财务指标的关联值,即隶属度,可以确定本文财务风险度量模型所需的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进一步根据第三层指标的隶属度大小对指标进行排序,可得确定控制变量位置后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本文对2009年22家财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度量,因此选取2009年各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再根据线性比例变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修正,以使得财务指标可以符合控制变量介于0~1之间的要求。以安联保险公司为例,对原始财务数据进行修正,使其范围控制在0~1之间。再根据图1中安联保险公司基于突变理论的财务风险度量指标体系,将修正后的财务指标数值对应到控制变量a、b、c、d中,进而利用突变级数法的归一公式,计算第三层指标控制变量的突变级数,突变级数为所属同一上层指标的各控制变量归一化数值的平均值,得出的级数作为上一层指标的控制变量,以层层递进的取级数方法得到各财险公司最终的财务风险度量值。表4~表5为对安联保险公司财务指标进行取级数运算的结果。最终得到安联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度量值为0.952 769。

    

    用同样于对安联保险公司财务指标层层取级数的方法,可以得到选取的22家样本财险公司的财务风险度量值。再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各公司所属的风险等级,详见表7。

    

    四、结论

    从以上22家样本财险公司的财务风险度量结果来看,利宝互助和中华联合2家公司的财务风险属于Ⅰ级偏大,东京海上等6家公司的财务风险属于Ⅱ级适中,安联等14家公司的财务风险属于Ⅲ级偏小。值得注意的是,各公司的财务风险等级是相对的。其中在财务风险等级属于Ⅰ级偏大的2家财险公司中,利宝互助由于其盈利能力五个指标中的净利润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四个指标均为2009年22家财险公司中相对应指标的最小值,使得其盈利性指标值总体处于最低位置,盈利能力的不足造成其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对于其他公司较大;而中华联合由于其偿付能力指标中的资本充足率、自由资本率和流动比率以及资产结构指标中的速动资产与固定资产之比、股东权益比率均为2009年22家财险公司中相对应指标的最小值,且偿付能力指标中的资产负债率为2009年22家财险公司中相对应指标的最大值,使其偿付能力相对来说较弱,资产结构的合理性较差,这些均是造成其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对于其他公司较大的主要原因。财务风险属于Ⅱ级适中的6家财险公司各指标相对属于Ⅲ级财务风险偏小的公司,各类指标没有极大的差距,但是参照《保险业监管指标》中对财险公司某些财务指标的规定,可以看出部分指标尚未达标,影响了其财务风险的评估。综上,结合本文的度量结果与2009年各公司的整体财务指标情况来看,度量结果与实际情况很大程度是相符的,说明本文构建的财务风险度量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本文构建财险公司财务风险度量模型,利用突变级数法的归一运算得出了22家样本公司的财务风险度量值,并根据这些值的大小判断财险公司财务风险的相对高低,目的在于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因此,财务风险等级的划分是相对的。突变级数法中的归一公式对各指标的重要性的确定是根据公式本身的内在作用机理实现的,不存在主观地确定权重,使得评价更趋于实际。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8

关键词 风险 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或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出现,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同时面对着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多企业为追求高增长而大量举债,这时如果缺乏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和管理能力,必然招致财务危机,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严重者可能遭遇破产。所以企业有必要从财务危机的源头做起,寻求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以防范财务风险发生。因此,研究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可研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企业管理实践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风险是由事件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与主观预期相偏离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管理是指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以最大限度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的科学管理过程。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成因。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外部因素的变化,企业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然而在企业内部,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和加快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在资金 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营、收益取得等方面的风险日益 加强。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或服务质量、经营条件、工作效率、员工素质等也会给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带来 风险。造成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具体为:

1、作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错综复杂。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如果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那就必然会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困难,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人员对风险认识的滞后性。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随着近年来企业资产规模日益 扩大和发展速度的提高,我国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越来 越复杂,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仍然相对淡薄,没有把握风险的本质,清醒的认识风险,使得对风险的认识滞后于风险的存在,是造成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决策过 程中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并没有利用科学的决策和分析方法,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目前,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

5、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我国的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并不十分有效,而且一些企业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技术分析

(一)风险转移。

企业经营中,总有一些风险是难以预见且无法回避的,比如火灾风险、交通运输风险、销售市场风险、工人伤亡风险等,对于此类风险,一是企业无法进行常规预测和管理,二是即使管理代价太高,所以企业通常会采取风险转移的方法,将其以风险分散、合同转让、保险、使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出去。

(二)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企业在某项可能的财务风险发生之前,由于考虑到该风险所造成的损失的可能较为严重,所以有意识地采取回避措施,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该项风险。一般只适用于如下几种情况:仅有损失没有收益的纯风险,企业应采用风险回避的处理方式;财务风险过大,超过了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与收益不平衡,预期收益远远小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风险较为复杂,超出了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能力,使用其他的风险管理。

(三)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在损失发生前全面地消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并竭力减少损失发生的频率,在损失发生后降低损失严重程度的一种风险管理技术,也是风险管理技术中最积极、最主动的方法,它同时做到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管理,在降低风险损失和获得风险收益之间寻求最优。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建立损失防范和及时补救措施;建立事故调查机制;搞好教育和培训。

(四)风险自留。

对于无法回避又不能转移的企业财务风险,或由于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必须要承担的风险,企业只能采取自留的方式,自行将风险补偿。按自留风险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主动自留是指在分析识别的基础上,明确风险的性质及后果,但如果采取其他风险处理方式,其费用支出自留自自留风险所需费用。因此,企业主动自留全部或部分风险,筹划相应的风险准备。被动自留是指虽然风险已被分析识别,但由于预测不准确或忽略所致的损失后果,不得不由自身承担。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美国经济学家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安佳商务印书馆,2010.

[2]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3]李天庚,《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2003,国家图书管博士论文库.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财务成本管理》,北京市海淀区阜城路28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生态经济评论范文 下一篇:消除电磁辐射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