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9 17:34:38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篇1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强调教育的素质化、全面化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课程不再只停留在简单地传授数学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上,开始更多地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进而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能力,积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回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对学生的考查不能只看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尤其是科学的严谨求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更应该成为小学数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素质教育的职业敏感和意识,才能给数学的素质教育开一个好头。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概述

1.明确什么是素质

从狭义上理解,“素质”是指先天素质,是人与生俱来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而素质广义的含义是指以先天禀赋为基础的,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人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综合狭义和广义的含义我们可以得出,素质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训练加以提升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未被开发的潜能,只要训练得当,有适宜的环境,人的素质都会有提高。这种认识也就给素质教育的开展打下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2.明确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热点词,也是受到我国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在我国,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目前也仍然处在改革研究之中。素质教育在学术界也存在很多的观点和争议,综合起来,我们可以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为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通过分析理解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我们可以发现,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健康的心理品质都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培养对象,处在非常基础的地位,也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所应该重点塑造的重要素质。具备了正确的价值观、坚强健康的心理品质,小学生就具备了健康成长的基本精神条件,在未来的成长发展中能够更强地抵御一些歪风邪气的侵袭,也为孩子们的智力素质的提升提供了精神上的保障,避免出现“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教育失败的个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多方面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心理健康素质、价值观、意志品质等进行训练和提高,从教学准备到教学实施都要围绕这些目标进行工作。

二、小学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建议

1.从生活实践入手

数学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还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应围绕这个核心来开展其他多方面的素质教育。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需要教师将抽象的数学科学用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或者用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的方式去启发学生,从而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逐渐培养他们成熟的数学思维方式。思维模式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较为单一,很难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炼出数学元素来,也就意味着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自觉使用数学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数学从生活中提炼而来,而小学生又该如何做到这一点,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总结数学,升华数学呢?这还是需要教师正确的教学设计和引导。一般来说,我们从体验入手可以收到更有效的结果。通过让小朋友们亲自动手操作,从中去发现数学的发生过程,从而锻炼数学思维品质。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会学到测量和度量单位的知识,这些属于生活中的常识问题,最好是让孩子们亲自从生活中去体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提高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尺子量量课本、书桌、黑板、电视机等的尺寸,再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量一量操场的长度和宽度,启发孩子们从中找到测量的一些技巧和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大小估计经验。

另外,我们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多多运用数学,比如跟妈妈买菜的时候帮着算算买的几样菜一共花多少钱,给了菜贩十块钱够不够啊,需不需要找钱啊,等等,可以用家庭作业的形式鼓励孩子亲自去运用数学,体会正确运用数学所带来的成就感。在学习认识时间的时候,就要联合家长让孩子们自己去看时间了,甚至家长可以假装自己不会认,从而鼓励孩子们多认读,熟练掌握时间认读方法,也从中增强自身的价值感。

2.加强素质教育改革创新实践

创新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活力源泉。我国的相关教育改革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积极地进行组织和引导,并且提出数学教育中要强调学生的自身特点,还要遵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则,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认知程度出发,让学生明晰抽象数据的数学模型转化步骤,在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的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塑造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情感态度。

所以,改革是一种必然,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满足于现状,应多争取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多听一些同行的课,开阔自己的思路和视野,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从而爆发出原本就有的学习潜能。

3.借助游戏教学法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心理学对于小学生认知心理和学习兴趣进行了深入剖析。小学生进行听说练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思维构建的过程。不断地听与说,可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增加应用数学的实际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让小学生沉浸到数学活动当中,在大量的听说练习中丰富数学经验呢?我们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可以分为传统游戏法和新型游戏法。

传统游戏数学的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动员全体或部分学生参与。例如,口算速度闯关游戏,让每一列学生成为一组,以口算接力的形式在各组之间比拼口算的速度,哪一组最快、错误率最低为优胜组。这种传统的游戏方式无疑会锻炼学生们的多方面素质,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等是绝佳的机会。当然,教师也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因为毕竟有赢就有输,现在孩子们往往都比较要强,赢得起输不起,为了避免因为输掉比赛而形成互相埋怨或怀疑自己能力情况的发生,在比赛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做好思想工作,让大家以豁达的心态面对比赛,不管输赢,只要尽力就好,总结教训,以后再战。

新型的数学游戏,主要指的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一些互动数学游戏,这些游戏需要在智能终端上运行,让小学生们即使离开课堂也能丰富数学知识。再借助一些信息交流软件,让孩子们课下的时候同样能够去学习数学交流数学,形成一种互动互助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新型数学游戏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日常娱乐习惯,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给师生之间增设了情感和信息沟通的桥梁。

4.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能够因为喜欢老师,从而信任老师,愿意跟老师亲近,在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挫折的时候,也会想到去向老师求助。老师对学生的情况能够做到及时了解,也便于_展一些辅导工作,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1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

智力指的是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从教材的教学目标来看,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具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发展学生智能,教师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坚持启发式教学,善于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②重视知识结构,教给学生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③坚持有意义的获取知识,使新知识能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联系;④强调方法,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⑤坚持发展性,使教学目标既符合现有的发展水平,又高于学生原来的发展水平;⑥加强训练,特别要重视基本计算训练、基本数量关系训练、数学思维训练、解题思路训练、数学语言训练等。

2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是喜欢愉快,还是厌倦畏难,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①以教师愉快、喜悦的情感影响学生;②以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启发性吸引学生;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④以学生思维的成果刺激学生的认知内驱力;⑤以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便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动力和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科学引导,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以下习惯:①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②认真阅读课本;③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思考;④敢于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⑤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从不同渠道获取知识;⑥与人合作,知识互补;⑦作业整洁、格式规范、计算细心、解答正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

3重视教法,指导学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选择教法要讲求实效。在一节课中,究竟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要从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实际出发。着眼点要放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等方面。改进教法,要重视使用教具、学具,使教学更符合儿童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改进教法,要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法,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课本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

4教师要强化主导意识。创新教育教学过程

新课改强调,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逐步强化创新意识,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发展。生动有趣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通过典型例题的练习,可以逐步积累起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慢慢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切记只是引导、启发,绝不可“照本宣科”,更不能“事事包办”,对于问题要精心设计,创新活动形式,注重科学引领。一是设计的教育教学过程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其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要鲜活,要有代表性。二是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体现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三是设计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解决疑难问题。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及时进行肯定和保护。

5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篇3

关键词:转变观念 学科特点 第二课堂作用 素质教育

青少年作为学校的一个主体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良好的学校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价值体系面临着多元化的冲击,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甚至干扰着中学生的德育教育。这给我们的教学人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思想品德课程必须转变教师观念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议,把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而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则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学校不能只看到中考与本学科内容矛盾的一面,更应该认识到本学科与校风学风建设、学校常规管理、学校教学质量相统一的一面,努力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实现学科教学与学生思想教育的“双赢”。思品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就是师资问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奇缺,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的正常开展。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品德课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对他们的要求更高——既应当成为理论功底较深厚、知识较渊博、教学艺术较精湛的“经师”,更应当成为以身示范、富有人格魅力的“人师”。因此,必须精选高素质的人才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师,并在业务培训、师德教育、社会考察、教研活动、晋升职务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以全面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建设。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短缺是历史形成的,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改善这一现状是最迫切的。对本专业教师加强新课改理念的灌输,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要给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让他们多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观摩,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差距、在学习中提高水平。对非本专业的和兼职兼课教师,首先要求他们摆正心态,加强校本培训,依学科组、备课组集体的力量来提高本学科的整体水平。要慎重选定学科领头人,切实发挥他的示范作用。当前,学校教育的热门话题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会学生做人。

初中教育对一个人的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又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作用,按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上好每一节课.

二、本学科的特点是探究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思想品德课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它是依托知识的思想教育,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就是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党在各个具体时期的方针政策,结合学生实际讲课,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关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还要有探讨意识。我们所处的时代新问题层出不穷,重大的理论问题、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去回答,必须以探讨的态度去对待,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学习方法上要体现探究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进入社会,在调查研究 中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互动式学习中,将“听、读、想、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学生主动地、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之中理解和感受理论知识,经过思考、归纳,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并把它内化为自身的认知和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种“设疑、自学、调查、交流、答疑、自我总结”的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增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三、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加强德育教育

这里我们所说的第二课堂,包含家庭教育、班风教育、校风教育三部分。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每个人最先接受教育并且终身受到影响的地方。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不仅影响着子女的个性发展,而且对子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家庭环境的教育资源,使其更好地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服务。班风教育是校园环境的一部分,是中学生成长的大熔炉。良好的班风班貌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班风班貌的内容很广泛,班级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布置都渗透着一定的审美文化意蕴,能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一幅画、一句名言、一个警句、一条标语,能给学生传递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信息,催人奋进,助人自律。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篇4

论文摘要: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给中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学校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及繁重的课业负担、家庭中父母的过高期望及不当的教育方式、这些都使中学生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从中学生自身发展看,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上的迅速变化,给他们的适应带来很大困扰,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出现诸如焦虑、自卑、孤独、固执、偏激以及离家出走、自杀等心理或行为问题。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多年中学教育的音乐教师在本文谈谈如何通过舞蹈教学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智慧潜能,排除阻碍智力开发 的心理障碍与不良习惯。使他们具有远大理想抱负、有创造欲望和崇高信念等优良的心理品质。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久远的门类之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增强其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极好地克服了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和学习不适应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舞蹈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占有这么多的优势,我们教育者该如何实施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呢?笔者就自己的心得谈谈体会: 

一、掌握心理,明确授课目的: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度期。由于他们处于由依赖转向独立的起点,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弱使他们的挫折感比成年人更强,焦虑体验范围更广。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对挫折承受力差。初中学科增多,知识内容加深,使他们一下子适应不了。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伴有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紧张。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孤独、寂寞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产生这种现象,从内因来看,由于近些年来人的体重和身高提前1-2年达到平均标准,这种发育的加速也必然引起成熟的提前和性意识的产生,同时有些青少年明知早恋对人对己都不利,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常常难以控制早恋的激情,由此又产生自责的心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弄的整日精神萎靡、神请恍惚,严重影响自身发展。外因方面,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当态度造成的。教师要认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如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不稳定性及可塑性等。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此之多,作为中学生的老师,都应在自己教学的领域实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方法,通过努力让他们在我们的指引和呵护下快乐充实地走过这困难重重的“青春期”。所以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不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快乐充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二、投其所好,安排教学内容: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定要认清我们的教育对象目前正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叛逆”“自我”等所谓的“不良”历程阶段。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理解、认可,接受他们的这些“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并且要抓住这些“不良”加以利用。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宽容、积极等健康的心理品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舞蹈教学上,我就抓住初中生爱表现自己的这一心理特征,用他们喜欢,感兴趣的舞种来吸引他们。从而赢得他们对我的信任和喜爱。所以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我放弃了传统的民间舞和中国古典舞,而是选择了目前在青少年中非常盛行的街舞作为教学内容。街舞之所以能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这种舞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街舞的随意性、挑战性、娱乐性, 表达并满足了年轻一代勇于挑战自我、张扬个性、享受生活、崇尚自由的一种心理。所以,表达自我,创造人所不能,勇于接受挑战,这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街舞,很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喜爱,并且他们乐意相互交流,推广传博。 

三、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一)街舞的特点和种类: 

街舞是以身体各部分的绕环、屈伸、跳跃、展体等动作为手段,把姿态、造型、表现力等因素协调地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增强心智,强健体魄的有氧运动。大体上来说街舞可分为;健身街舞、竞技街舞、和表演街舞。 

1、健身街舞 

健身街舞是以街舞动作为基础,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运动强度适中,运动持续时间较长,对身体素质和技巧的要求不高,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可以参与其中。健身街舞的成套动作设计和编排注重简单、活泼、流畅,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对健身强体、防病减脂有明显作用。 

2、竞技街舞 

竞技街舞是以竞技为目的,是根据街舞特定的风格特征和特殊要求编排的一套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以比赛的形式来体现水平高低的竞技套路。 

3、表演街舞 

表演街舞是为了适应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而进行的演出活动。它的形式多样.没有严格的规定,强度可大可小,技巧可高可低,时间可长可短,一切都不拘于形式。能够使大家赏心悦目的、满意且喜欢的,就是一段好的街舞表演。 

由于街舞形式随意,有些动作要求技巧性较强。如果练习不当,对于身体某些部位可能造成伤害,为了达到科学安全的效果,目前国内的普及街舞课程一般选择健身街舞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健身街舞避免了高难度动作,突出的是健身性与娱乐性,还有对舞蹈的欣赏性。 

(二)街舞教学的注意事项: 

1、充分准备:健身街舞是一项小肌肉、小关节运动为主的舞蹈,它强调全身协调尤其是头、胸、腰、髓、膝及手臂等部位小动作的配合,既注意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动作的协调,又注意各部分的独立运动。其动作张弛自如、快慢有度、流畅中有停顿、身体弹动中有节奏。从而非常强调身体的爆发力和控制力,所以在街舞练习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将身体各关节活动开,以免跳动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2、循序渐进:在练习当中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必一味追求动作的高难度和高技巧,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应先学好下肢动作,再逐渐加上上肢、头部等动作,先慢后快不要急于求成。街舞的基本步伐:踏步、侧并步、侧交叉步、开合跳等动作;基本身体动作:肩、胸、腰、臂、髋、膝等部位的动作及手臂与身体的波浪练习,大致接触地面技巧动作(地面技巧简单动作,如头手倒立、手倒立等)。 

3、能力培养:街舞的动作变化极为丰富,连贯动作的节奏非常的快,充分显示了对身体全面的协调配合能力的锻炼,极大地体现出身体动作的均衡性、协调性和灵敏性。故经常参加适量的街舞运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另外,街舞是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种积极手段。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大胆创新,只要符合音乐节奏,可以任意组合动作,或是即兴想象发挥,长期坚持必然会对参与个体的智力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 

结语:舞蹈是肢体的语言,是有形的音乐。作为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充分发挥了人们的想象力,锻炼了人们的耐受力,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从而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中学时期的教育可谓人生心智和体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高度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已成为学校音乐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文艺活动 ,不仅不妨碍学习 ,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多方面才能 ,让他们能充分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极其有益。在中学实施舞蹈教育,具有推动中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教育者一定要做到使舞蹈教育既是中学生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良好手段。 

 

参考文献: 

[1]余红盈.试论街舞运动的教育价值[j].科教文汇,2008(10) 

[2]黄璐、李世森 .对街舞运动分类的归纳与探讨[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5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篇5

福建省教育委员会

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党中央 、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 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江泽民 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 步推进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根据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省教委现就进 一步加强我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转变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紧迫感。

新中国成立后,全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在发展基础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 面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省国民素质提高和专门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特别是经济领域 “两个根本转变”的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对中小学 教育工作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全面 推进,也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办学水平的迫切要求。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我们应当在继续全力 推动部分市、县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如期完成基本“普九”任务的同时,将全省义务教育工作重点及时地转移 到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上来 ,以适应福建推进新一轮创业对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 校和广大教师应当明确,义务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于满足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校接受教育,还要努 力适应人民群众对政府实施相对平等义务教育的强烈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提高 青少年全面素质的强烈要求。应当充分了解,“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 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它主要面向少数学生, 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教育内容忽视德育、体育和美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课 程负担过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应当充分认识,素质教 育反映了与“应试教育”不同的教育思想,它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 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 育者德智体等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都热爱祖国、学会做人、学会 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高度,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质量观,正确理解和认识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对中小学教育的要求,转变 观念,从过去围绕升学为主的教育转向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从过去主要精力放在办好少数重点学校转向 办好所有学校,从过去面向少数学生为主转为面向全体学生。

二、明确责任,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里一项全方位的整体性改革,仅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的努力是不 够的,还需要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 。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应当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发展教育事业,依法管理教育事业。当前重点是要通过依法增加教育 投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调整学校布局,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加快升学考试制度改革, 使区域内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相对平衡,均能达到规定标准;同时,要改变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升 学作为评判标准,并作为奖励、表彰学校和教师主要依据的传统观念和做法;要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优 化社会育人环境,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劳动提供必要条件。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政府主管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积极主动地提出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的方案 ,当好政府的参谋,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实实在在地组织实施;要具体 组织好学校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制定出引导和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要根据《普通中小学校督 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修订稿)》,研究制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估方案,建立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制度; 要积极改革和完善对干部、教师的评价工作,改革对中小学生的考试和评价方法,引导和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 工作遵循教育规律、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最终都要通过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来体现。学校和教师必须认真贯彻教育方针,遵循 教育规律安排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关规定,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 到全面发展。

社会各个方面,要在观念转变、舆论宣传等方面,积极支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上 制定的政策和措施。

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规定,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应由市、县、区政府和教育 行政部门负责,由学校和教师具体实施.因此,各市、县、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建 立健全责任制,分解并落实各个部门、乡镇、学校和教师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在实施素质教育上的责任。

三、突出重点,狠抓基础薄弱学校建设。

加快基础薄弱学校改造步伐,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办成规范化的学校,以体现国家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 等受教育的机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条件。各市、县、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加强基础薄弱学 校建设,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干部充实、招生办法改革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加强指导,使其尽快改变面 貌。要制定出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有具体措施的三年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的规划和方案,加强领导,统一组 织实施。

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的建设重点学校的观念和做法,坚持义务教育“免收学费”、“就 近入学”及“平等受教育”原则,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不再人为地加大校际间办学条件、生源上的差 距。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和变相“择校生”。各市、县、区政府在确定三年过渡到位的 前提下,要将少数允许招收“择校生”的学校名单及其招生办法,报地、市政府严格审批,省教委备案。义务 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除省教委批准的教改试(实)验班外,一般不设试(实)验班。义务 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校中民办校”或“校中民办班”,已办的应立即进行清理,严禁搞“一校两制” 。

要建立保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动态性平衡发展的机制。各市、县、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区域内义务 教育阶段学校的管理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在学校定编、职称结构、教师待遇、评先表彰等方面做到相对平衡。 要努力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利用国有资产开展的创收进行调控,缩小学校间的 自然差距;应当统筹解决教师住房、福利等问题,缩小学校间的人为差距。

四、深化改革,建立完整的义务教育体系。

按实施素质教育要求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改革,建立起相对完整又适应多 样化需求的义务教育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

要依法建立和健全以市、县政府统筹为主,由城市的区和县(市)的乡镇具体负责的管理体制;要转变教 育行政部门职能,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各市、县、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努力 办好每一所公办学校的同时,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促进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健康发展 ,满足部分群众在子女教育上的不同需求,为实行公办学校不收“择校生”提供保障。要制定具体的优惠措施 ,支持有发展前景的民办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要在教学指导、评先评优、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一视同仁。

当前,推进办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一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高、初中分设,为解决实际存在的“重点初中 ”问题和建立相对完整的义务教育学校体系奠定基础。高、初中分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各市、县应当 区别不同学校的情况,以城市和县城所在地的重点完中为主,认真做好规划,制定出详细的方案,争取到本世 纪末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重点初中”问题,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比较好的基础。二要积极推进农村初中实 行分流教育改革,在农村的义务教育中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进行“初二后 分流”的改革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切实采取措施扩大分流教育面。

义务教育阶段的改革,必然涉及高中阶段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探索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思 路和招生改革,制定出既有利于促进一定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相对平衡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初中办学模式 改革的招生办法和措施。

五、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管理与教书育人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校长和教师从思想观念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这对学校的 校长和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采取多 种形式的培训。努力提高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意识,端正办学指导思 想和教育教学思想,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保证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具体落实 。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是保证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帮助和促进 中小学校长摒弃以考试成绩和升学多少作为评估和管理教师的办法,研究建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 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和导向机制;要帮助和引导他们按素质教育要求,遵循教育规律,科学管理学校 ,科学地安排和组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各类课程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形成鼓励 和引导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氛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和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改变过去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要更新知识,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要增强各方面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 效益。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具体实施,围绕这一要求,建立健全面向全体教 师的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健全引导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机制。当前的重点,一是要放在加强师 德建设上,教育广大教师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为人师表,坚持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开展教育工作,遵循儿童、少年的身心 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二是要放在加强薄弱学校教师培训上,薄弱学校并不是说所有教师都薄弱,而是 要与充实、调整相结合,从加大改造薄弱学校力度出发,优先保证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三是要放在培养骨干 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上,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都要认真组织一批勇于改革的教师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培训 、实践、研讨、总结相结合的途径,总结和创造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

在做好现有教师培训工作的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优先办好师范教育,使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围 绕“培养和造就精于从事素质教育的师资”这一根本任务,大力探索新形势下师范院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经 验,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毕业生的适应性;要制定必要的措施,引导优秀师范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

六、勇于实践,努力探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办法。

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教材、教学过程的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和支持教育行政干部、教师进修院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在第一线工作 的校长与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索、总结、创造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办法 ,推广一批经实验证明有明显成效的教改成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研究办好每一所学校与形成学校特色、面向全体学生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关 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校与教师开展创特色和做好因材施教工作。要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对学校教育和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使之体现于评估和导向机制中,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篇6

[关键词]高职素质教育 素质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过程 素质教育的保障 素质教育的评价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针的具体实践,是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主体的一项重要工作。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银领”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特色,实践以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对人才培养的过程采用新的标准并实施新的方法,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问题。通过正确地认识素质教育,再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还应当把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形成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体系。通过成立专门的素质教育工作机构,以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各个教育教学环节的能动性,方能实质性地开展素质教育工作。

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弄清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性应用人才”,这一目标凸显的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题。素质教育可概括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专业及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这四大素质。具体来讲又可扩展为以下多个要素: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素养、伦理道德素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竞争意识、美感体验、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能力、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要素综合在一起,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综合能力强、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俱佳的全新型人才,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它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过程,创新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实施素质教育,要将素质教育与高等职业院校的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统一起来。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及能力教育是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和相互促进的,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在教育过程中要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融汇到专业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中去,将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可概括如下: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与培养;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与培养;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与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构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体系,因为素质教育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一,素质教育融入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通过公共基础类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理想信念,加强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提升职业道德、伦理道德、政治道德等素养,塑就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职业素质教育不同于职业技能教育。素质教育应是既重视技能掌握、又兼顾素质培养;既看重客观知识、又要看中内在品质;既掌握技术效率、又明白技术理论,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场地。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职责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职责才是传授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创新、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获取职业技能;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能力;增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还能获取专业技能及资格证书;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树立为成就未来的事业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立志艰苦奋斗,为自主创业、适应职业变化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第三,素质教育融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中。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环节都是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包含了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让学生交大作业、展示作品、学科知识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适应新环境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了视野,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第四,素质教育融入对学生的管理中。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学生的校园艺术节、书法艺术作品比赛、主题班会、各种体育比赛、学生运动会、文明集体和个人的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对美的欣赏,提升了审美情趣和对美的创造能力,锻炼了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加大校园公德和行为规范的宣传力度,杜绝一切不文明的行为,通过思想情操的熏陶,让学生融入集体,融入校园,实现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形成校园是我家,我爱校园,更爱我国家的校园氛围。

第五,实施素质教育需优化校园人文环境。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秩序,深厚的文化底蕴,文明的行为,求真务实的校园风气,内容新颖、形式活跃的讲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不断把学生融入到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之中。

第六,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有益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实训基地的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解消化理论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提供了保障。素质教育要有效地内化到职业技能教育的知识体系之中,有效地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必须加强师资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角。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还能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优良的思想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影响学生。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技能、技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手段的运用,展示教师的全面素质。要提高学生素质,必须要有一批自身素质好、具有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教师能胜任教学也胜任素质教育。一个好的教师会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断学习,吸收一些现代的教学理念,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出现了改观,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出的人才的能力水平素质等能考核出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水平,也侧面显现出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

素质教育的管理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推进者,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并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向导。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可将课程进行归类,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考核评价方式不同,同时加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对于政治、法律等课程可选择讲座教学法,既生动又赋予教育意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取交大作业、展示作品的方法;为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综合实践能力,可采取项目化教学方法;各种电化教学设施的逐步完善,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开展模拟教学;实验和实训等基础设施的保障,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时数。教师充分的备课,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教师通过交流听课,相互取长补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素质教育才得以保障,职业素质教育也将步入新阶段。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篇7

建国以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就一直坚持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克服不断出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倾向,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逐步得到全面提高。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基础教育中还确实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一些小学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紧跟当前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考什么,教什么,削弱了德、体、美、劳以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教育。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搞死记硬背、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使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

这种单纯学练知识的教育倾向,使学生淡化了时事和政治,也没有时间去体验做人处事的道理,使学生呆板地掌握书本知只和书面应考技能,不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胆魄;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单纯、幼稚和脆弱;这种长期的封闭式的学习生活,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善交往、懒于行动的隋性习惯。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劳动者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很强的法制观念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很强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及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如果我们不彻底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所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更大的范围内来看,“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示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准确地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为基础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要求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和教育改革的大潮迫使着我们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这些事实都已经告诉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从教育改革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看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现在有很多同志已经认识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却又认为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素质教育难以推行。有的同志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在于学校内部,在于教育界还没有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笔者认为,现在还没有进行配套改革的就业制度、人事劳动制度以及招生考试制度,才是制约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瓶颈。

固然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育改革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如果不彻底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就业制度、人事劳动制度以及招生考试制度,人们仍然会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唯一标准,很难树立起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素质教育也将难以推行。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有关的制度正在改革之中,随着这些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会给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因为:

1.教育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必然会改变升学就业的传统观念。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部分地区以初中后分流为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做到50%-7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

如果实现了这个要求,就会进一步拓宽上学就业的路子,就会避免千军万马只走高考独木桥的局面。这不仅会改变人们只有考取大学或普通中专才能就业的传统观念,还会逐步改变只以升学率来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片面观点。

2.人事劳动制度的深化改革,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毕业生考核录用制度。推行学历文凭、技术等级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扭转升学、文凭、职称对于教育运行的片面导向作用。”

“运用劳动工资等政策杠杆,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起点工资,用人部门可以按照实际水平和实际表现拉开档次。”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各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在选用毕业生的时候,就会既看文凭又注重毕业生的全面素质。国家机关在选招公务员的时候,更是注重招收对象的素质。这就会促使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3.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引导学校位重整体素质教育。现在国家教委和一些教育科研单位都在研究考试改革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措施、新思路,这些都将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笔者认为,在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以及各类职业学校的招生考试中,除了进行文化课测试和身体素质测试之外,还应该增加其他方面的素质测试。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考查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素质水平以及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等。加试了这些内容,就会促使学校按照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采用各种教育形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4.建立全面细致的评估标准,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最近,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旨在推行素质教育。地方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根据这个《指导纲要》,制定出全面细致的素质教育评估标准,克服那种主要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的倾向。另外,笔者还认为,在督导评估过程中既要评价那些易于讲形式的工作内容,更要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抽样调查,看真的,查实的,以此促使学校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的几个主要环节,深化改革,拓宽局面,就一定能够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推动中小学校尽快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看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采取的科学态度

既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一对矛盾关系,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再往前分析一步,也就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应该克服应试教育本质的东西和一切消极的因素,同时也要有改造地保留其中某些合理的因素,这样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单方面地强调知识教育,因而削弱了其他方面素质的教育,这就是它的致命缺陷。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反对应试教育,就淡化知识教育。再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和教师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应考上,削弱了其他方面的教育,这当然也是不对的。但是就目前来说,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成绩、反馈教学效果的一个教育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书面解答技能的一个教育手段。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既要保留考试这个教育手段,又要改革考试的形式和制度,还要控制考试的次数,更要端正考试的目的,让考试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在否定应试教育的倾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建国以后,我们的党和政府就提出和坚持了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不断采取措施制止“片追”现象。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明确提出了反对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使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因素越来越多,并逐步趋向主导地位。这个过程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量变质变规律的。我们分析这个发展过程和现实状况的目的,就在于澄清当前存在的两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现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这就意味着过去的教育走了大弯路。这种否认过去成绩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另一种看法是,认为现在提出的素质教育与现行的做法差不多,还是老一套。这种不加分析的肤浅的认识和墨守成规、不求进取的思想,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素质教育应该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师培训、学校管理以及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应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纠正这样一种片面的看法即认为采取了素质教育的某一个具体做法,或者落实了制止“片追”的某些措施,这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了。这是没有全面、系统、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表现。这种以偏概全的片面观点很容易把素质教育引向表面化、形式化。当然我们决不反对从某一个环节 入手进而全面推进的做法,我们反对的是做到一点、不顾整体、不求深入的短期行为。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注意实施的途径和过程,更要注意教育效果。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篇8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必要性内容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可见,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中小学教育的问题,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内容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绝不可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

一、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

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劳动者的要求,其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结构中占据支配地位,对学生人生发展具有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可以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增强法纪观念,做到遵纪守法。WWW.133229.COm只有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德育目标。由于种种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些学生存在任性、偏激、法纪观念淡薄等现象,这充分地说明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因此,要把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放在各项素质教育的首位。

(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素质。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将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所必需的条件,也是他们将来获取谋生手段和发展自身的必要条件。离开科学文化这一基础素质,就难以谈得上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科学文化素质有较大的差距,他们普遍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方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采用低起点、高要求的办法,因材施教,尽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遵守职业道德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也是每个劳动者基本的道德准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规范劳动者从事本职业的行为,增强劳动者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励劳动者钻研本职业务和技术,鼓舞劳动者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斗志总之,只有造就千百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才能确保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存在想问题缺乏理性思考、办事情不思前想后、是非观念不强、纪律松散等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学生将来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因此,必须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敬业、适业、创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将来能够做到“干一行、像一行;干~行,爱一行”,全身心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树立和增强敬业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

(四)职业技能素质教育

职业技能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等职业学教学的重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和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决定着劳动者择业和就业的成败。中等职业学校不仅应及时准确地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和市场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及时地调整专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精神。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不仅应教会学生掌握现有的职业技能,使学生走上社会用得着,更应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他们将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采用新的工艺和技术,使用新的先进工具并大胆革新、勇于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才具有吸引力,才充满生机和活力,才得到不断发展壮大,不负时代的重托。

(五)身心素质教育

身心素质是人综合素质的个重要方面。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获得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将来搞好工作和适应社会的保障。初中毕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一方面,他们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另一方面,南于在“留守“中成长,加上中考升学的打击,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普遍困扰着他们。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通过各类体育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和各学科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自强意识,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和辅导等形式,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使他们敢于面对现实、面对未来、面对困难、面对失败,经得起社会生活和市场经济浪潮的种种考验,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

上述五个方面的素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构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不能用孤立的观点只强调其中的某一种素质的教育,更不能人为地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相同的措施。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条件,从客观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地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素质教育。从素质教育的共性来看,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学生的就业作准备,培养未来合格的中级技术劳动者。因此学会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具,提高劳动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要抓住素质教育的重点,实现其目标,必须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大了中等职业学校硬件设施的财政投入,为巾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应在这一基础上加强实训课的教学,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确保毕业后立刻用得着。当然,国家财政的投入也是有限的,现在许多学校采取厂校挂钩订单培训,把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厂方的先进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忽视硬件设施的建设,素质教育就会失去坚实的物质基础,成为毫无现实意义的空中楼阁。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机构,教师是素质教育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可以说,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素质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关键。作为教师,应担负起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修养;全面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素质教育的方法和艺术。作为学校,应大力营造教师学习和教研的良好风气,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和教育实验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证。

(三)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

可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接受方式,开展演讲、爱心助残、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等有趣而多彩的活动,变以往纯理灌输教育为活动影响教育,寓教于乐,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坚持“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及时地肯定、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强,形成学生的自尊,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将来能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转变观念,营造素质教育良好的环境

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靠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但是它又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教育系统内部,它是一个受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需要取得广大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成才”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人才”也是多层次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水平的专家,更需要大批掌握劳动技能的熟练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真正具有“一技之长”,增强择业和就业的竞争力。这样学生将受益终生,学校素质教育也会得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素质教育就会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升华。

(五)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

上一篇:公共安全调研范文 下一篇:公共安全服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