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工程师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10-01 10:08:02

实施工程师工作思路

实施工程师工作思路篇1

关键词: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理念与思路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ountry about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key colleges, train the quality as the basis, the ability as the standard, and the employment training high quality skilled talents has become a social consensus. The road &bridge engineering survey technology "course as a civil engineering an important bridge professional course, how can make our teaching adapt to the need of the enterprise, we need to reform, the idea and thinking how?

Keywords: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Education reform; Ideas and methods

中图分类号: TB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路桥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1.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形成测量员岗位需求增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改变民生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国家对于基础建设投入的逐渐加大,其中两个重要的设施就是住房建设和公路建设,随着国家的第十二五规划的“高速铁路网”建设的启动,国家对于公路建设投入的逐年加大,路桥工程项目愈来愈多,施工技术人员需求量愈来愈大,其中对于测量员岗位的需求就更加迫切。

2.课程设置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不相适应为课程改革的进行提供必要因素

原有课程设置的岗位针对性不强,所学与所用脱节;教学模式不科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技能的培训不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的针对性;教学内容与测量员岗位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不符,导致了学生的到实际工作岗位后应用能力低难以适应职业岗位需要,课堂教学缺乏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依托,学生课堂参与性差,现行测量教材与学生基础、就业岗位的匹配度较低,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培养测量员人才的质量,因此推行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3.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国内许多院校从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开始就开始大规模的课程教学的改革,其实践过程为我们继后从事改革提供了前车之鉴。试着理论课讲授后完成理论作业工单,实践课开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并把工地的图纸、坐标数据资料拿进课堂,在校内开始模拟施工放线,改革的效果是学生感觉到学到的知识和工地真正的路桥实物更加接近了,通过几年年的教学实践,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4.从企业来、去企业实践锻炼及外出培训学习提高了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水平

在路桥施工企业工作多年,积累了很多施工的经验,与课程的实践联系体会颇深,更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具体实施并调研测量工作得到目前先进的测量实施是如何进行的,在学院总体安排下,到湖南交职院参加中德高职道桥专业师资培训班学习课程改革经验,又被派到泰国易三仓大学参加课改培训,使我的头脑得到清洗,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水平得到提升,增强了我进行课程改革的信心,同时也给予动力和力量,对于适应现在路桥市场的需要测量员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给我们开设的《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课程应该如何去讲、去做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测量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路桥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完成《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研究,实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测量工作的目的和实施中的关键要素,能够借助设计文件及资料找到完成工作所需的工具、材料、方法,在完成工地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掌握的测量知识解决施工放样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掌握在实践中对于施工放样的影响因素及如何减弱或消除误差的方法,并对测设的结果能够加以检核,以确认其正确性,最终达到培养职业素质高的路桥测量技术人才的目的。

三、路桥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为先导的理念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导者和执行者,教师的职教思想和教学理念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因此,课程改革首先应使教师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意义,与此同时加强教师的学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在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从引导的角度讲授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讲授中要留出适宜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也可以让学生有较大的发挥,比如在自由导线控制测量教学中就应该增加学生选点的随意性,其答案不是唯一的线路,但是过程是相同的,方法是一致的。

2.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按照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过程进行培养:选择一个真实的路桥工程测量实例为主线进行模拟教学。以行动任务为导向,着重突出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为手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测量方法运用能力为重点,以使学生全面掌握仪器的操作使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现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极目标,在校内教学过程中尽量实现实训环境与实际工作的全面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得到锻炼,为学生在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达到学生毕业时就能直接顶岗工作。

3.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思路

教学内容围绕测量员岗位综合职业能力,体现测量员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安排重新排序,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划分教学单元,教学过程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工作任务的良好对接,以模拟的工作任务使学生真正能够体会到实际工作过程,使通过课程改革后培育的测量人才符合企业的人才规格,符合社会竞争的需要,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5.以过程考核为主、多元化考核的评价理念

对于课程的考核也逐渐接近职业化,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按照确定的学习情境,根据培养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从知识、技能、工作报告、态度4方面考核,最终实现能够综合、客观的体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分数。

四、结语

路桥工程测量课程作为道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如何才能改得适当、改得符合社会及企业要求,本文从有关工程测量的社会背景及教学背景中存在的一些良莠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思路,可供兄弟院校同仁参考、指教。

参考文献:

1.郑秀梅,刘晓丹,付丽艳.“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应用.中国电力教育,2010(1);

实施工程师工作思路篇2

关键词:路基路面工程; 研究性教学;土木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76-04研究性教学目前已成为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1],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未来研究和工作实践的适应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适应教学改革需要,顺应教育教学发展潮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探究、解决问题能力,作为高等学校专业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并在课程教学中实施。

关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2]。结合教学实践,文章认为研究性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第二,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论、实践)的研究;第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研究。不同课程有其不同特点,教学内容也存在差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必然也有所不同。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必须建立在具体课程的基础上。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研究实践探讨研究性教学在路基路面工程中的运用。

一、路基路面工程研究性教学思路

路基路面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是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的核心课程,教学上结合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重点讲解路基路面设计计算与施工等内容,并辅以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和生产实习等环节进行强化和巩固,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在前期的课程建设中,教学手段已向多媒体过渡,增加了课程实验所需的仪器,并安排了实习基地,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收集大量工程资料、施工图片以编制教学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接受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采用启发式教育,但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尚存在不足。

近两年来,此课程已开始研究性教学探索。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时,结合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认识,改革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建立与研究性教学相应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中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景式、探究性和小组合作式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方法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向“研究型教学”,教学形式由“单向的课堂传授”转向“双向的互动交流”, 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节课作出具体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等,立足于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与研究性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授课方式、作业类型、实践训练和考核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力和探索精神。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学生的认知结构,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程序设置时,尽可能创设探索和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收集、分析和运用相关信息,在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查阅、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产学研有机结合,将专业领域的科研动态引入教学

以工程项目为教学切入点,依附《路基路面工程》教材,将理论融入课堂,使课程教学不只是单调枯燥的传授而是工程实践的再现。课程教学的素材取自工程实践,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资料,并对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计算、分析、组织,作出可行的设计或解决方案。同时,将科研课题引入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潜能。

二、路基路面工程研究性教学的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更多强调探究,而不是接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知识的掌握,并养成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在路基路面工程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教材,适当向外扩展与发散,将课程的教学要求定位于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并重,满足考研学生和直接工作学生的差异化需求。研究性教学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问题探讨

根据教学内容提炼问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课堂学习从问题开始,最终在问题研究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章节提出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的切入点,课堂教学中随着问题的解决自然地给学生提供知识点,让他们更好地学习、运用知识。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分析探讨,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教学目的。所提问题主要是基于课程内容主线的核心问题,基于知识模块群的综合问题,基于知识点的具体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应有选择性地讨论和研究,但不是随机性地确定研究对象。同样,由于学时关系,也不能将所有的课堂活动都当成“研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研究方法,拓展探究思路,并根据教师所提问题相互交流探讨,对探讨结果及时总结。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必将不断提高。

笔者在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设计中,首先探讨如下问题:什么是公路自然区划?为什么要人为制定一个区划(目的和意义)?怎么将中国进行自然区划的划分(区划的原则和方法)?通过问题的逐一解决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知道制定公路自然区划是为了区分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同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及不同筑路特点。制定区划的前提是道路工程特征要相似(北方春融、南方雨毁),地表气候有差异(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各种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作用又分主次(温度、湿度),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资料引伸:参考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介绍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两条等高线作为一级区划的标志,以全年均温-2℃等值线和一月份均温0℃等值线作为区分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的界线,以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两条等高线(1 000 m等高线和3 000 m等高线)反映气候的不同特色,从而作为划分一级区划的主要标志。最后经实践运用,要求学生查图找出扬州市所处区划以及在筑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Ⅳ区:东南湿热区,雨量充沛,注意防水排水)。这样学生就会把握公路自然区划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二)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的实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工程项目作为实例,结合理论知识组织教学。学院其他教师在这方面已经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3],认为案例分析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战性教学过程,具有方法论意义,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从而可以使学生的认知行为更深入、高效。案例分析丰富了知识概念的呈现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与建构主义教学观相吻合[4],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路基路面工程领域设计与施工中案例很多,实用性比较强,但涉及的概念、原理也较多。通过联系实际了解这些概念、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学生可通过案例分析来学习和运用知识,将实际案例与学习内容连接在一起;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充分利用在沪宁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等项目中从事监理和科技服务所积累的资料作为教学案例,并带领学生参观道路施工现场,邀请现场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讲解路基路面的设计思路和施工工艺。

案例分析教学还可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使课堂教学与生产、科研及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学习知识、认识社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即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提炼一般原理,所以生动形象、容易理解,有助于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比如宁靖盐高速公路与328国道相交处的互通匝道,其填土高度较小并处于稻田水网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浅,那么如何进行路基施工。真实的案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能提前感受和进入角色。这与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也是契合的。

(三)课程设计训练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化课程设计模式[5],学生经历较为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为后期毕业设计奠定坚实基础,学生也将得到更好的、更有效的实践锻炼,对所学课程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课程设计中体现一定的研究性,避免将其变成几个大作业的组合。每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需完成三个阶段的任务。

首先,要进行自我分析。在布置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任务时,结合生产实习调研,组织学生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涉及路基路面工程内容的设计原理和规范条文,对原设计成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其宗旨是让学生将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的知识融合,从而加深对课程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达到回顾、复习的目的。

其次,加强实践运用。实践运用需通过生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完成。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重点讲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措施为:根据《道路勘测设计》教材中的地形图,形成工程概况文字综述,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成果合理设置挡土墙。

第三,注重能力提升。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下一阶段的道路工程施工与造价课程作准备,其目的是在作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同时,为下一步提供部分资料。要求学生对路基路面构造、施工工艺等有较深的理解并能熟练掌握设计方法,从而较为科学地计算出工程量。

总之,在课程设计中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设计方案由学生自主确定,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挡土墙和路面结构的设计,并通过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过程的回顾,为道路工程施工与造价课程设计作预习和准备,如此可形成一个层层深入的教学设计过程,从而使师生在不断实践、反思和创造中共同成长。

(四)专题研究

选择一些专题进行研究,要求学生运用开放性资源撰写研究报告,并开展课堂讨论,着力培养学生查阅、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体协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撰写论文的能力。提供一些关于路基路面工程方面的论文题目,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路基路面施工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查阅资料,多阅读参考文献,学会交流沟通,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知识获取过程中,使学生自发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教师引导进行归纳与总结,将琐碎的知识和系统的学科原理与方法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裂缝的成因和防止措施时,以中国目前常采用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所存在的反射裂缝问题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归纳实际工程中减少反射裂缝的技术措施,鼓励学生主动寻求解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再通过必要的课堂教学辅导学生从材料、受力特性、施工工艺、自然因素影响等方面深入理解,强化从设计到施工各环节的路基路面知识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完成或参与的专题研究成果相继在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

(五)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不仅以最后闭卷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而是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心得、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课程作业等实践性环节综合评价成绩。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考核,将过程性考核和成果性考核相结合,详细纪录学生每阶段的完成情况,从其参与问题讨论的态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设计成果等方面综合评价。对具有一定研究与创新能力并有相关成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这种成绩评价办法,在学期开始即告知全体学生,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支持。

三、教学效果和体会

研究性教学以源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常规教学手段,同时实施以研究性学习理念为指导的“研究性教学”,采用问题探讨、案例分析、课程设计训练和专题研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研究学习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并在创造中感受成功,在成功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研究性教学已成为高等学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适当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同时研究性教学也对教师的教学案例设计和评价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教师要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拓展研究性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在路基路面工程教学过程中,研究性教学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每一章的内容难以完全展开,故应有所选择。

参考文献:

[1] 何云峰.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路向及模式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 81-82.

[2] 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 (12):27-30.

[3] 许朝阳,张莉.工程专业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08, 19(3): 100-102.

[4] 高文,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 肖鹏,李琮琦,康爱红.基于系列化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5): 128-131.

Research-based teaching for roadbed and pavement engineering course

ZHU Xinglong, XIAO Peng

(College of Civi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117, Jiangsu Province, P. R. China)

Abstract: To rais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inquisition and solving questions, we presented the research-based teaching connotation and proposed teaching ideas based on our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course teaching should combine theoretical teaching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and meet students’ variation demands of being postgraduates or work directly after graduate. Question discussion, case analysis, curriculum project training, and special study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research-based teaching can promote a teacher to raise his/her personal academic level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adaptability to the future work. It should become the main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urse.

实施工程师工作思路篇3

关键词:工序模块教学 施工测量 应用

所谓工序模块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序”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工序”是指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顺序。这是一种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其显著特征是: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把教师的功能定位在“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上。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模块任务之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个模块任务来完成,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学习。它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作用,将学生认为枯燥的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学习内容,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

公路施工测量课程具有突出实践操作性、强调动手能力等特点。基于对公路施工测量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分析,我们可以将公路施工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放样测量、路基施工放样和测量、路面施工放样和测量以及桥涵施工放样和测量等四个工序模块,再将每个工序模块分为若干个模块任务进行授课。

一、工序模块在公路施工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该工序模块的学习,掌握施工进场准备阶段的放样测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模块任务划分

(1)施工准备阶段的导线控制测量。

(2)公路中桩、边桩放样。

(3)施工准备阶段的水准点控制测量。

(4)路线的高程测量。

(5)路线的横断面测量。

3.教学方法

宏观:任务驱动教学法。

微观: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情景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讲评教学法。

教学方法说明:既要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要在课堂上学会技能。因此在课堂中以学为本,注重实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对具体任务进行分析,借助测量仪器工具掌握施工进场准备阶段的放样测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开发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立世之本,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

以任务驱动为主,以演示法、讲述法为辅,并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教学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的方式,变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序模块顺序进行教学。

第一步,根据施工进场准备阶段的放样测量知识体系,开发出5个模块任务。

第二步,以模块任务为教学内容编成教学材料(教案和课件)。

第三步,课堂上围绕本次模块任务的教学内容,讲清涉及的概念、操作方法、步骤等预备知识,要求学生达到基本理解程度。

第四步,下达任务书,学生根据需要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可自由组合),每个小组按照给定的模块任务进行施工进场准备阶段的放样测量。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学习小组一般为4~5人,每组安排学,负责每组任务的完成。为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按照计划和每个模块任务对小组长进行重新改选。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采用讨论法、头脑风暴法,开展小组活动。

第五步,学生作为“教师”在旁指导,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

第六步,本模块任务结束后,教师采用讲评教学法围绕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小结。

第七步,当各模块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做好该工序模块的教学总结与反馈工作。

工序模块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模块任务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极为关键,需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并得到学生认可。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对教学的建议,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工序模块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调整。每个模块任务教学结束后,召集各学习小组组长和班长进行总结,对模块任务、教学安排、考核方式以及教师辅导情况进行全面的讲评,对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以确保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工序模块教学实施效果及体会

1.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具体

采用工序模块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工序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容易使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学生目的明确,更加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授课顺序,就是完成工序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工序模块目标的激励下,转变学习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学生彼此沟通,团结协作,探究性地完成任务,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模块任务是他们未来工作之必需,因此,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会被调动起来,有学习欲望的学习,才是一种积极主动有效的学习。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工序模块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方面,教师设计的模块任务是开放性的,在学生完成工序模块的同时,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实践,自己探索。学生完成任务是多姿多彩、富有想象、充满创意的。一方面,完成模块任务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它促使学生多角度去思索,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模块任务完成的结果各有不同,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使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4.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过程而只是被动地接受、模仿,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也就不可能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而工序模块教学的内容都蕴涵在模块任务之中,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案,并自己探究出解决的方法。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就不知从何处开始学习,也就不可能完成模块任务。由此可见,学生在完成模块任务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这种问题推进式的教学方式,所有教学内容均隐含在模块任务之中,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6.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工序模块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学生之间互为老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展现,学生之间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大家利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去完成模块任务。学生在完成模块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团队协作的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工程师工作思路篇4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工作者们深思和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不能再回避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现状

1.1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国外一些大学都比较重视网络实验教学,且各有其特点,例如美国的Houston大学侧重于网络管理方面的教学,CanegieMellonUniversity侧重于网络测量等内容的教学,英国的CambridgeUniversity侧重于网络安全和Internet技术的教学。我国清华大学的网络实验室主要侧重网络维护、网络协议编程等方面的实验教学。华中科技大学侧重于网络组建、网络安全以及新型网络技术应用等。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网络实验教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一些高校资金相对雄厚,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验环境,但还有相当多的学校投入不足,或者有一定的投入,但由于教学管理跟不上或师资等原因,造成网络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2现有网络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主要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技术,重验证、轻创新等问题。

(2) 将网络实验教学内容等同于理论教学内容。网络实验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有较多的不同之处。理论教学主要是网络原理、协议等纯理论内容,较为抽象;而实验教学内容是对理论的具体实现,是完成某一功能的命令集合,较为具体。教师主要讲解网络理论知识,较少讲解实验知识,且大部分实验课依附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不明确,随意性大,形式松,在实验中学生不知所使用的命令行所完成的功能,更无法将这些命令应用于实际的网络环境。导致学生很难将抽象的原理、协议理论与实际网络环境联系起来5。

(3) 验证型实验较多,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较少。由于实验课时少,内容单教师一般只选择一些基础的、简单的验证型实验,而较少选择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学生只有被动地学习,缺少创新性、探索性和工程意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大打折扣。

要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实验效果,必须从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网络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网络设计、应用和管理的技能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工程意识,在‘‘崇尚实践、回归工程”的思想指导下,将项目驱动法引入到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积极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培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的网络人才作为其目标。

2项目驱动法的定义和内涵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63。项目驱动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由学生以小组工作方式,分组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进一步探索,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67。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项目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63。项目驱动法糅合了当前三大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集中关注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3项目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多,实验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多,其中网络互联是重点和难点之一。这部分内容要求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这些实验与实际网络应用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工程性,适合于采用项目驱动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将实验的内容以项目模式提出来,并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做适当的调整。现以园区网路由的设计和配置为例,说明琼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如何将项目驱动法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3.1确定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的确定是项目驱动法成功的关键。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综合考虑项目的统筹设置、项目间的联系和层次递进及各项目的任务。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要以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知识模块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能够充分体现现实中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及应用的情况,具有真实性、可行性和应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兴趣,特别是浓厚的兴趣是采取行动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尽可能将实验内容确立为典型实用的网络工程项目,涵盖的知识点具有专业性、基础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而且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学生结合理论原理,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下面是基于项目驱动的理念所设计的实验项目案例。

实验项目名称:园区网路由的设计与配置

实验目的:根据园区网内部的VLAN应用情况及接入Internet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设计园区网的路由并在网络实验室进行联网后配置和验证,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各路由协议的概念、工作特点、应用范围和配置方法,理解路由在实际网络互联中的重要性。

实验科学与技术项目背景:假设某园区网中已经划分了VLAN,VLAN通过三层交换机汇聚到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连接到出口路由器,出口路由器再和园区网外的另1台路由器连接。要求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设计该园区网的路由并实现路由配置。

技术原理:在目前广泛使用的TCP/IP网络中,基于IP分组的路由选择是网络互联的基础。根据路由选择策略的不同可以分为动态路由选择和静态路由选择两类,所谓静态路由选择是指路由器中的路由表是静态的,路由器之间不需要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所谓动态路由选择是指路由器中的路由表是由协议产生的,路由器之间需要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进行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的。路由表的产生一般分为3种方式:

(1) 直连路由:当给路由器的端口配置一个IP地址后,路由器将自动产生本端口IP所在网段的路由信息。

(2) 静态路由:在网络拓扑结构相对简单且固定的网络中,网络管理员通过手工方式配置本路由器所未知的网段的路由信息,从而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的互联。

(3) 动态路由:由动态路由协议产生的路由,在规模较大且网络拓扑结构相对复杂的网络中,通过路由器上运行的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RIP等)所产生的路由信息。动态路由信息通过路由器之间的互相学习而得到。

要求:调查校园网的路由设计及实际应用情况,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园区网路由的设计(注意与前一个实验“VLAN设计与配置”相结合),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由协议形成不同的方案(对比不同的方案不同的协议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所),并画出网络拓扑图,列出IP规划表,设计详细实施方案。同时给出项目实施中的注意事项,各路由协议的配置参考命令及测试要求,设置相应的实验思考题。

3.2设计项目实施方案

确定实验项目任务后,首先指导学生组建项目协作小组,细化工作目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在现实中,1个网络通常不是1个人能够建立并加以维护的,具有工程性和系统性,学生们将来从事网络方面的工作,需要与人合作。所以从实践学习的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团体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6]。使学生在互相讨论和共同探究中理解实验问题情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关键技术资料并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项目难题。经过一定时间准备后在实验前,让学生提交项目方案书(必须包括设计理念、应用场景、实验环境、拓扑图、详细的实验步骤、所使用的命令等),老师审阅后引导学生修改,尽量在实验前将方案不断完善。通过这样的项目构思、设计,让学生明确网络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和过程,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项目分组标准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3~4名为1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内协作,组外竞争”。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或发现的信息为全组成员共享,甚至为全班同学共享。

3.3实施所设计的项目方案

根据所设计的实施方案到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项目组成员根据分配到的具体任务,经过互相配合的相关操作及配置、测试,质疑等过程,讨论分析所碰到的问题,记录实验情况。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实施时,要考虑‘‘项目”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实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质疑的指导,建议采用非直接、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对于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实验教师积极引导,支持和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互相讨论、挖掘产生问题的原因,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上述的实验中,学生对路由器和3层交换机进行配置后,但不同VLAN中的PC机之间彼此PING不通。这时提示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PING不通的原因有哪些?当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排除所有可能的原因后,依然PING不通,接着继续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的VLAN或网络进行通信时须经过网关,VLAN或网络的网关如何设置、PC机的TCP/IP属性中的网关应设置为哪个IP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提示,学生一点即通,轻松地解决了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实践证明:实验中,非直接、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主动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3.4评价实验项目

评价实验项目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其评价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的动机和效果,对实验教学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其评价是重结果、重验证,轻实验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探究创新能力。而基于项目驱动的实验教学体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评价也应该体现这种理念,科学的评价是非常关键的。在借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与改进,逐步形成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既有定量的评价也有定性的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这样的定性评价和小组评分、指导老师评分这样的定量评分组成,基本评价指标包括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2项,更侧重于实验过程的评价。

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评价时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指出项目相关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对项目中的亮点进行表扬和推广,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有利于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积极竞争,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价中得到提高。

学生要进行自我评价:由每组学生分别介绍设计实施方案的思路,项目实施的具体任务、目标、方法、手段、技巧以及体会、收获,可以使师生了解其实验项目的方方面面,看到其独到之处。实验项目完成后的成果一般由项目组长和指导老师先后进行总结。思路总结能帮助学生明晰完成项目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和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技巧总结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为学生展示不同的解决方法。最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项目设计方案和实验报告。

4项目驱动法的特色及教学效果

4.1 项目驱动法的特色

(1)项目驱动法是实施探究教学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种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实践项目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项目与现实生活或工程实际紧密相关,激发其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以致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项目驱动教学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学生通过分组协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际交流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将来从事实践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项目驱动法是一套教学策略,教师借此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或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项目驱动法有一套灵活但较复杂的体系,它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4.2 实验教学效果

通过基于项目驱动的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实践技能。最重要的是,学生亲自参与构思、设计和实施网络工程项目,最后还参与评价项目,既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和网络工程的组建原理,又体验了网络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自主思考、探索研究、自主学习与协作创新的能力,增强了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结束语

实施工程师工作思路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慕课(简写为MOOC)诞生,在教育界掀起了教学模式变革的风暴,课程建设核心由原来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向突出学生主体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转变,更加注重师生双向的互动交流,但MOOC作为在线学习的一种形式,“知识传授”仍是其主要功能。如何将MOOC教学理念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探索的主题。本文从知识积累和技术技能培养两方面出发,探索MOOC背景下适合高职学生的《路基路面施工》课程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项目化

近年来,在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教育方法思潮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深入的探索和变革,普遍认为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更加符合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2.教学资源碎片化

在MOOC教学背景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微课的形式展示,教学视频短,学生学习时间灵活。因此,对项目化的课程内容架构进行适度拆分,形成小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相对独立,循序渐进,形成体系。

3.教学主体学生化

利用在线的MOOC学习资源,“翻转课堂”“混合课堂”成为主流教学方法,学生利用大量课外时间进行在线学习,达到知识积累的目的,并运用知识完成教师给定的任务,而教师的关键是要做好教学设计和引导。

4.教学过程互动化

教学过程互动包括在线学习的交流、测试、在线答疑,以及实训环节和课堂巩固环节的师生互动等。

5.考核方式多元化

MOOC的运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线学习时间学生自主确定,讨论交流和互动是反映学生学习思考情况的关键环节,因此课程考核评价要突出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考核。

教学模式的构建

MOOC的诞生促使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产生重大变革。《路基路面施工》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更需要在面对面的教学中实现。因此,各取所长,在实践中探索“网络项目化课程+现实项目化练习+课堂教学巩固提升”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探究式、实践型教学环境,教学模式见图1,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1.知识学习。教师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上传学习资源和测试题目。学生登录课程网站点击学习相关内容,并完成在线测试。

2.分析任务。学生利用在线学习掌握的知识,分组探索研究完成相应的训练项目。

3.答疑解惑,完成任务。面对面课堂教学,教师对在线测试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对训练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巩固提升教学效果。

图1 MOOC背景下《路基路面施工》课程教学模式图

教学内容的选取

1.以岗位需求为标准

针对技术员岗位需求,教学内容的选取应摒弃原有的大量公路设计相关内容,紧扣施工需要的施工图识读、工程量计算、施工方法和工艺选择、施工质量评价、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的结构组成,设计8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根据施工程序,设计不同数量的工作任务,针对完成任务需要,设计知识点和技能点,实现课程结构化和教学内容碎片化,使教学内容更具体,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2.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

将源于实际工程的施工图作为基本教学资料,能够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同时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选用施工图时要注意连续性、针对性和典型性,同一项目使用同一个工程的图纸,并且具有代表性,一个项目或任务采用多套图纸时应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每个项目学习结束后,学生应完成与施工图纸相对应的施工作业指导书等项目成果。

3.引入行业标准和规范

每组配发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及时查阅,也是评价作业指导书中项目具体指标确定是否合理的基本依据。

4.引入新材料、新工艺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在学生掌握基本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将一线施工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作为扩展内容,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缩短了岗位适应期。

教学方法的改革

1.微课是知识的载体

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深入分析,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形成若干相关联的知识点或技能点,既体现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又有一定的系统性。以知识点或技能点为单元开发微课,时长10―15分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活动,可以是教学课件讲解录像、电子白板录像、教师模拟操作、模拟动画演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利用个人时间,通过在线学习或移动终端随时学习。

2.探究式教学为主导

采用探究式教学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也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要求。MOOC学习背景下,学生处于相对独立的学习环境,可以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在线检测和讨论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MOOC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积累,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则需要在实践环节中进行,这也是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B的关键,围绕项目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训场所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形成项目成果,实现技能培养。

教学评价的设计

《路基路面施工》课程考核分为项目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分别占课程成绩的70%和30%。项目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比重,将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在线作业提交和讨论交流环节表现等均纳入考核范围,同时丰富学习效果考核形式,包括学生在线测试得分、项目成果、终结性考核等,形成知识、能力、素养的全方位考核评价,考核评价表见表1。

实施工程师工作思路篇6

【关键词】路基;土方工程;质量控制

近年来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公路技术等级不断提高,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已对加强质量检测与施工质量控制予以了高度重视。路基是路面基础,路基土石方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下面以青郑高速公路为例,探讨路基土方工程质量控制的途径和方法。

1.工程概况

工程起点里程:K8+445,终点里程:K14+800。全长6355m。挖方498293m3、填方565637m3。

路基软土地基分别采用了清淤换填、砂垫层预压、路基填土加筋等综合处理措施。弱膨胀土采用换填及5%石灰土处治。桥头路堤和填挖交界处设置土工格栅。

填方路基防护形式:浆砌片石拱形骨架+喷播草籽、浆砌片石挡墙、人字形骨架护坡。

挖方路基防护形式:浆砌片石骨架、三维土工网播草籽、护面墙、挡墙、预应力锚索格子梁加固。

排水、灌溉设施形式:圆管涵、盖板涵、倒虹吸管。

2.路基土方工程施工工艺

路基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清除表面不适宜材料―分层开挖―土方运输―修整边坡―基床顶面碾压―质量检测。

3.1.2 思想保证体系

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全体人员真正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

1)提高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的基本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术水平,增强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

2)重实效,树立“一切为用户服务”的观点,做到面向“用户”、了解“用户”、研究“用户”,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3.2 确保工程质量措施

3.2.1 组织制度保证措施

1) 建立健全各级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优化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争创优质工程。

2)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质量检测小组,配齐专职质检工程师、质检员,施工安全质量监察员,制定相应对策和质量岗位责任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真正使创优计划落到实处。

3)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坚决杜绝违章违规蛮干现象发生,并在施工中加强检查落实,做到工程质量“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定期检查,奖优罚劣,对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坚决返工重做。

4)施工过程中自觉接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质量监督,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质量大检查,严格奖罚制度,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

5)按照十二项质量制度:即设计文件审核制;开工报告审批制;测量双检复核制;技术交底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工程试验制;材料进场质检制;定期质量检查制;变更设计报批制;工程质量评定制;质量事故报告制;验收计量质量审核制进行规范化管理。

6)加强质量经常性的检查,建立质量检查程序。坚持质量工作:

四大检查制度:开工前检查、施工中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定期检查。

质量“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质量“三工序”制:检查上道工序质量,保证本道工序质量,创造或提供为下道工序的质量的条件。

7)针对工程中不同工序的性质,质量检查按一般工序、重点工序、关键工序进行检查。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指令程序进行操作,并记录,申请待检。专职检查人员应主动请监理工程师到场检查,将最终检查结果填写在规定的表格中,请到场有关人员签字。

8)实行工程质量挂牌管理,将工程规模,开工日期,质量目标,岗位负责人一一明示,以利于增强透明度和责任感。

3.2.2 技术保证措施

1)工程开工前,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递交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工程开工前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递交施工方案,并按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落实。

2)测量资料须经过多人复核,交项目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现场测量基线、水准点及有关标志须进行定期复测检验,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3)工地设立常规的能满足工程需求的工地试验室,配备完善的试验、计量设备,建立严密的检查制度和检查程序,组织有责任心、业务过硬的人员专职负责。

4)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操作程序组织施工,项目上场后立即结合工程特点和创优计划,制定各类工艺和技术质量标准细则。

5)坚持设计文件图纸分级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每份图纸必须经过两名以上技术干部审核并填写审核意见,最后由总工程师审核确定。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由技术人员向施工单位进行四交底:施工方案交底,设计意图交底,质量标准交底,创优措施交底,并做好记录。

6)认真贯彻ISO9000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检查程序,使每个施工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每个过程都有质量记录,施工全过程有可追溯性,定期召开质量专题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推进和改善管理工作,使质量管理走向国际标准化。

7)技术资料和施工控制资料详实,能够正确反映施工全过程并和施工同步积累,同时满足竣工验交的要求。

参考文献:

⑴《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vJTG D30--2004w

⑵《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vJTG F10--2006w

实施工程师工作思路篇7

建工师党委在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坚持“一主两翼”战略,努力完成“六大突破”,决心又好又快地实现建工师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按照兵团党委的要求和师党委活动方案的部署,围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跨越发展、再创辉煌”这一主题,我们认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把深化学习贯穿始终,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解放思想贯穿始终,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把理清思路贯穿始终,进一步完善发展战略;把解决突出问题贯穿始终,进一步破解突出问题;把体制机制创新贯穿始终,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在抓好“两个阶段”工作的同时,深刻理解和把握六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深刻理解和把握做好新形势下兵团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二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内涵。三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全师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四是深刻理解和把握集中力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前工作的首要目标。五是深刻理解和把握维稳戍边始终是重要职责。六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当前,兵团各师、团场都结合实际推进“三化”建设,这为建工师建筑产业、新型建材工业和建设咨询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虽然建工师不是受援单位和兵团城镇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但我们绝不能游离于兵团“三化”建设之外,而是要在兵团“三化”建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和政策支持点,在做大做强建工、建咨和建材三大企业集团上实现新的突破。着力资质升级和科技进位的突破,推进建工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一、在推进建筑主业跨越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建筑业是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城市经济建设的主导产业。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企业向质量型、科技型、效益型、集约型、资本运营型转变,适应兵团“三化”建设需要。加快建工集团专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建筑业专业结构布局。重点做强公路、铁路、工民建、水利电力、房地产等五大专业板块。同时,积极发展市政、机场、钢结构、建筑智能化、建筑幕墙、地铁、隧道、消防设施工程、环保工程等专业施工,形成综合型与专业型相互依存、协调发展、资源共享的经营结构,增强集团核心竞争力。作好“十二五”规划,加快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推动发展方式实现“五大转变”。

建工师按照“行政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支持建工集团、北新路桥及师内其他优势企业发展,积极参与高端建筑市场竞争,鼓励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并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加快产业融合和区域融合,推进企业扩大规模。提升综合实力。围绕兵团城镇化建设,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房地产板块。住宅产业化可以有效带动房地产、建筑、建材、机械等行业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积极寻求发展住宅产业化的途径和方式,发挥建工师的产业链优势和技术装备优势,做太房地产业,带动建筑、建材、建设咨询等行业跟进发展。

二、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发挥建工师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优势,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整合内部资源,加大招商引资,抓好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具有支撑力的工业主导产业。德坤建材公司要拓宽思路,抓紧研究,在培育主导产业上寻求突破的路径和方法,切实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争取把塑钢门窗、雁池水泥等现有的工业产业项目做强、做优、做大,通过投资人股、合作联营等方式,集中有限的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建材龙头企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要按照“一园五区”规划,争取纳入兵团工业园区建设,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我们还应改进招商方式,通过“一对一”、小组团、定点定向招商等多种方式,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等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优势项目,重点加强与建工师相关联的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全师要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突出特点和优势,围绕资源和市场,谋划一批低碳、环保、节能建材项目,建立项目库,搞好前期工作。

三、在做大建设咨询服务业上取得新突破

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建设咨询服务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进一步明确建设咨询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措施和主要任务,围绕城市经济,积极参与城镇化建设,建立并落实保障措施,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延伸工程咨询服务产业链,加快勘察设计、建设监理、造价咨询、招投标等企业全面发展。建咨集团要全力推进建设咨询、房产、典当“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带动园林、建安等其他企业跟进发展,使建咨集团经营规模快速扩张,综合实力快速增强。鼓励师内建筑施工、勘察设计、监理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等。以市场为平台,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参股、联营等方式,联合相关企业组建专业公司或企业集团,实现市场共同开拓,责任共同承担,业绩共同分享。抓住新疆大发展、大开放、大建设的机遇,加快现代物流、商务等生产业发展,拓宽生活业空间。用好、用足兵团加快发展服务业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快新北商贸和德坤商贸两个商贸流通及物流服务区建设,培育经济增长点。

四、在开拓市场、扩大经济规模上取得新突破

密切关注建筑业发展行情,掌握国内外建筑市场动态,适应市场变化趋势,调整市场竞争策略,尤其要认真研究兵团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建设规模和具体的建设项目,找准切入点,以超常规的手段和举措,主动出击,勇于去抢,善于去争。加强与地方、与各师团的联系,积极构建企业市场信息网络,打造市场信息平台。提高自主承揽工程任务的能力,建立承揽工程任务的长效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经营规模。优化“三大市场”布局,把疆内市场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主攻方向,力争在开拓疆内市场上取得重大突破。争取兵团特殊政策支持,推动兵团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由建工集团实施工程总承包,力争在对口援疆建设项目和兵团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实施工程总承包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稳步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深化与中信、中国路桥、上海建工等大企业的战略合作,提高合作质量和效益。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新疆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大力开拓新疆周边国家建筑市场。

五、在资质升级和科技进步中取得新突破

积极鼓励和支持各集团及企业整合资源,创造条件晋升资质等级。加快培育两个至三个公路、房建、铁路、水利、电力等特级企业资质,增强产业集中度,把建工集团建成新疆和兵团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对施工企业主项资质晋升为特级、一级的,对在师企业分类划级中升类晋级较快的单位,要给予表彰奖励。鼓励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激励企业创品牌,实施科技创新。争取每年创建一个至两个部级或省级“优质工程奖”。对企业独立承包或参建工程获得国家“鲁班奖”、部级或省级“优质工程奖”的,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获得部级或省级“工法称号”的。要给予表彰奖励。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全面提升建工师建筑产业核心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率。

六、在强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上取得新突破

解决经营规模扩大与经济效益偏低的矛盾,解决工程项目亏损问题,就要处理好“市场”和“现场”的关系。解决好在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各集团要在内部建立企业管理经验交流平台,加大所属企业之间、分公司(项目部)之间的交流力度,在集团内部探索建立与建筑市场发展相适应,与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相适应,相对统一、运行高效、独具特色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实施工程师工作思路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文化;构建

0.引言

工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一般往往呈现出校园人文背景的欠缺性。而这种人文的欠缺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目前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不论在课程设计、设置、模式,未来课程的发展趋势以及课程间的关系均处在不断改革和探索阶段中。而“课程文化”往往是处于从属或忽略的地位。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与“建筑工程”的关系认识不足

“建筑工程”指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扩展到建设工程又可以包括路桥、水利等构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人文”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那么“人文”在建筑工程方面的解释就是:人们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风格独特、光辉灿烂的丰厚的建筑文化。人文的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是做什么的,“人”为什么话着,什么是美,什么是善。高等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目前高职的大学教育指导思想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工具性和功利性,这导致高职教育沦为职业培养场所,直接影响到建筑类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科学。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回归,人文主义培养在建工类学生中的教育重要性显而易见。这点上,与纯粹人文教育的思想体系是一致的。

目前建工类专业课程,由于对人文教育认识较少,甚至一味的盲目追求工学结合,设置上极少甚至不考虑这块,在学生人格培养方面显得投入不够。

2.课程改革中的文化研究投入不够

这块主要表现在:

(1)对建筑工程整体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严重不足。文化与课程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文化就没有课程,文化滋养着课程,为课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文化又制约课程,制约着人对课程的价值的追求,影响着人们对课程的选择和实施。课程则又以一种特定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表达文化,再现文化,传承和创造文化。任何一种课程都根植于特定的文化之中,课程与文化是一体同构的。因此,课程改革的发动,新课程的设计等都有其文化的动因和要求。建筑工程类部分课程的设置虽然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部分课程的改革力度也较大,但人文研究的力度始终不够,使得改革后的课程依然显得苍白,人文关怀不足。

(2)对课程实施层面的文化研究不足。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要看在实施中对新的课程计划的贯彻实效如何。课程设计的再好、再完美,如果在实践中得不到实施,那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课程实施领域是制约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对课程实施领域的研究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建工类部分新课程也实施了一些新探索,但在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宜的学校文化、教师文化,以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上便显得力不从心了,在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中文化指标基本为零。

另外课程培养目标中除了能力目标方面,关于文化涵养方面也存在缺失。

3.人文意识淡漠

建筑工程类专业属于理工科类专业,这类专业,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似乎只与理论、技术、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岗位适应性等联系上,而人文应该与文科类专业有关。这固然与我国历史发展背景不无关系,正就是这个原因,建筑工程类专业关于文化内涵建设少人提及,甚至在建筑文化的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空白,即使存在,也是建筑史等报告类,专题类,如蜻蜓点水式在教室里讲授的介绍类课程,其评价体系也非常低,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完善作用也不明显。

人文教育不仅仅在于课堂灌输式教学,人文教育应该更多的存在于实际行动。基于目前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可以说,不论在单门课程还是在整个课程体系,课程文化的思想以及课程文化内涵基本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学生关于课程学习的前后因果并不十分清晰,任课教师关于课程的文化挖掘力不够,课程实践性不强,导致师生对于课程文化体验不深刻。

由此,建筑工程类课程体系文化构建以及不同建筑文化对于课程文化适应性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建筑文化为例,从秦砖汉瓦到钢筋水泥,从古希腊建筑到拉丁美洲风格建筑,建筑文化一经产生便在不断的变迁中,不同的建筑文化碰撞在一起,必然导致文化模式的变化,例如中西合璧式建筑。这便产生了建筑文化的适应性问题,而不同课程内容在建筑工程类课程文化体系构架下的文化适应性问题的解决,便顺理成章地必然是文化体系构架课题研究的必经之路。

4.课程体系文化构建的理念和思路

高校工科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职能:一是科技知识教育,二是科学思维(思想)教育,三是科学方法教育,四是科学精神教育,这四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因此建工技术课程体系文化构建的理念和思路应坚持人文和科学的融合。

从理论和实践上规划课程文化构建改革思路:(1)让学生获得胜任的工作岗位并掌握适应当代社会建筑工程职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习惯和态度;(2)让学生从建筑工程主导文化典型的道德、理智、精神和艺术的资源中习得核心的知识、传统和价值,以作为职业生活的指路明灯;(3)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兴趣进行学习,以便发展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并了解感情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即发展自我的精神;(4)培养积极、灵活并具有主见的思想者,这样的思想者知道通过研究他们周围的环境,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来全面构建自己的知识;(5)学习并真实地体会参与和保持一个建筑工程业从业者所需要的思考能力、知识、信念和价值观;(6)对那些限制自我和他人不合理性进行考察,并向它们提出挑战,同时培养能动地改造职业环境(建筑工程行业环境)所需的信念和能力。

由此改革所培养学生的最高境界将是“师”,而不单单是“匠”。一个有富有思想的建工类技术人员。 [科]

【参考文献】

[1]季羡林.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J].北京: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1).

[2]张文海.加强高等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03).

[3]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4]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5]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

上一篇:联通客户经理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电信经营工作思路范文